• 121.50 KB
  • 2022-04-22 11:28:02 发布

《经济学原理》课程练习题参考答案(2010.12.20校正).doc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一章1-5:CBCDA6-10:BDDCD11-15:CBBCC16-20:ABBCC21-25:ACBCD26-30:ACADD多项1.BE2.CE3.BC4.E5.ABCDE填空题1.需求量价格2.减少增加3.各种不同4.某一特定5.需求曲线的移动需求曲线上的点沿着曲线移动6.消费者偏好消费者收入消费者人数收入分配和其他商品的价格7.商品本身的价格和影响需求的各种因素8.供给量价格9.增加减少10.各种不同供给曲线的移动名词解释1.均衡价格:商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也即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2.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最高愿意支付的(总)价格与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3.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实际得到的(总)价格与最低愿意接受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4.替代效应:因为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导致人们多消费这种商品,少消费其他相关商品,这就是替代效应。5.收入效应:因为商品价格的下降使得人们的实际收入增加,从而影响人们的商品消费,这就是收入效应。6.收入消费曲线: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可能线与相应的无差异曲线的切点的连接线,它是各种不同收入条件下,消费者的最佳购买组合的轨迹。7.恩格尔曲线:是描述收入增加与商品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它反映了商品价格和其他因素不变时,收入的变化引起需求量怎样的变化。8.答: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在每个可能的市场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9.答:在一定条件下,生产者在每个可能的市场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简答:1.需求、需求量及其二者的区别。答:需求指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在每个可能的市场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需求量指在某一特定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二者的区别在于需求可用需求曲线表示,而需求量只是需求曲线上的某一点。2.供给.供给量及其二者的区别。答:供给指在一定条件下,厂商在一系列可能的市场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供给量指在某一特定价格水平上厂商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二者的区别在于供给可用供给曲线表示,而供给量只是供给曲线上的某一点。3.略4.略5.略6.略分析题:略论述题1.论述“经济学家认为,降低价格一定会使供给量下降是一条规律,可是这个规律也有例外”这个说法的正确性。答:这个说法不够科学。对于一般商品而言,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降低价格一定会使其供给量下降这条规律是无可质疑的,它也的确有极少的例外,如劳动的供给。但计算器这类普通商品的供给是不遵循这条普遍规律的。在技术、要素价格等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当计算器价格下降时,其供给量必定减少,当价格上升时,其供给量必定增加。但在现实中技术、要素价格等因素是不断变化的。90年代以来计算器的生产技术有了重大突破,其劳动生产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使得任一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计算器数量会大幅度增加,也就是说计算器的供给曲线会大幅度向右下方移动。假设对计算器的需求状况不变,新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共同决定的均衡价格将会下降,均衡产销量却会大量增加。与计算器供给相同的产品越来越多,正逐渐成为常态现象,而不是例外。2.先阐述需求函数和需求曲线.供给函数和供给曲线,然后利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说明均衡价格是怎样形成均衡的,最后分析需求或供求的变化怎样导致均衡价格的变化。(详细论述略)3.实证经济学企图超越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准则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16 从定义中可以知道,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的区别可以归结为三点:(1)实证经济学描述经济运行,避免价值判断;而规范经济学则在研究经济事物的同时树立一个判别标准,以便能对分析结果做出好与坏的判断。(2)二者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实证经济学要解决经济事实“是什么”的问题,要研究经济变量的规律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未来作出预测。规范经济学则要说明经济事物是否符合既定的价值标准。(3)实证经济学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其结论可以接受事实的检验。规范经济学则没有客观性,其结论受到价值判断的影响。尽管有上述区别,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二者之间仍具有相互联系。规范经济学一实证经济学为基础,而实证经济学则以规范经济学为指导。实证分析的结果往往要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最终目标,而规范经济学的结论往往又是实证分析的出发点。计算题解:对P分区间计算。当P≤40时,Q1=100-2P,Q2=160-4P∴Q=Q1+Q2=260-6P当4050时,Q1=0,Q2=0∴Q=Q1+Q2=0综合得:Q=260-6P(P≤40);Q=100-2P(4050);讨论题1.答:鸡或鸡蛋价格的下降会增加人们对它们的需求量,这是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因为当鸡或鸡蛋的价格下降后(其他商品如猪肉的价格不变),人们在一定限度内就会少买些猪肉,而把原来用于购买猪肉的钱转而用于购买鸡或鸡蛋。就是说,鸡或鸡蛋价格的下降会促使人们用鸡或鸡蛋去替代猪肉等其他商品,从而引起对鸡或鸡蛋需求量的增加。这就是价格变化的替代效应。另一方面,由于需求是以人们的购买力为前提,而人们的购买力主要来自他们的货币收入。其他商品价格不变而鸡或鸡蛋的价格下降,这意味着同量的货币收入在不减少其他商品的消费量的情况下,可以买进更多的鸡或鸡蛋。因为鸡或鸡蛋的价格的下降实际上表示人们的实际收入提高了。就是说,鸡或鸡蛋价格的下降会促使人们增加对包括鸡或鸡蛋在内的正常商品的需求量。这就是收入效应。因此,当作为正常商品的鸡或鸡蛋的价格下降时由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共同作用,人们对他们的需求量会比价格变化前增加.当鸡或鸡蛋价格下降后,假如养猪的饲料价格不变,可以预计猪的销售量和价格发生相应的变化。因为鸡和鸡蛋与猪是互替商品,当鸡和鸡蛋的价格下降后,由于前述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共同作用,人们会增加对鸡和鸡蛋的需求量,同时减少对他们的替代品猪肉的需求,因而猪的销售量会随之减少,其价格也趋于下降,虽然养猪的饲料价格不变进而养猪的成本结构不变。这是由于此时人们对猪肉的需求曲线会向左下方移动,在供给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新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将决定猪肉进而猪的销售量减少,其价格下降。2.答:粮食价格的提高将使猪肉的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因为粮价提高将使猪的饲养成本上升,进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猪肉量随之减少。猪肉价格提高将增加猪肉的销售量。因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猪肉价格提高意味着增加猪肉这种商品的供应量将变得更加有利可图,因此生产和销售者提供更多的猪肉上市,这表现为猪肉供给曲线上点的位置的移动。但猪肉价格提高本身并不会对供给曲线的变动产生影响。3.答:(1)对此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左移。因为卫生组织发布的该蘑菇会致癌的报告回使得人们普遍产生对使用此种蘑菇的恐惧心理,从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大大减少对它的需求量。(2)此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因为各个品种的蘑菇属于互替商品,当另一种蘑菇的价格上涨后人们会减少对那种蘑菇的需求量,并通过多消费此种蘑菇来实现替代。因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增加了对此种蘑菇的需求量。(3)此种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因为消费这收入的增加意味着他们的购买力增强这将使他们增加对这种蘑菇在内的正常商品的需求量,并且在任一价格水平下都是如此。(4)此种蘑菇的需求曲线不变,如果不考虑培育蘑菇的工人作为消费者对此种蘑菇需求的话。因为培养蘑菇的工人工资增加只影响蘑菇的供给成本进而影响其供给曲线,对需求曲线则不发生影响。4.答:(1)产品X的供给将增加。因为产品X的生产技术重大革新将提高其劳动生产率,从而在每一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更多的产品X,表现为其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2)产品X的供给将减少。因为生产产品X的企业数目的减少将直接减少在每一价格水平下产品X的供给量,表现为其供给曲线向左方上移。(3)产品X的供给将减少。因为生产X的人工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将提高其生产成本,从而减少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产品X的数量,这表现为其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16 (4)产品X的供给将增加。因为当产品X的价格预计要下降时生产者会赶在价格下降前尽量多生产和出售产品X,以免受或少受跌价之损失,其供给曲线便会向右下方移动。5.答:这个说法不够科学。对于一般商品而言,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降低价格一定会使其供给量下降这条规律是无可质疑的,它也的确有极少的例外,如劳动的供给。但计算器这类普通商品的供给是不遵循这条普遍规律的。在技术、要素价格等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当计算器价格下降时,其供给量必定减少,当价格上升时,其供给量必定增加。但在现实中技术、要素价格等因素是不断变化的。90年代以来计算器的生产技术有了重大突破,其劳动生产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使得任一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计算器数量会大幅度增加,也就是说计算器的供给曲线会大幅度向右下方移动。假设对计算器的需求状况不变,新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共同决定的均衡价格将会下降,均衡产销量却会大量增加。与计算器供给相同的产品越来越多,正逐渐成为常态现象,而不是例外。第二章1-5:BBEED6-10:BBDCC11-15:DABBD16-20:CBADC21-25:BCBAA26-30:ACCCB31-32:BC多项.1.B2.BE3.AC4.BE5.B填空题1.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价格变化的百分比2.需求量对收入变化反映的敏感程度3.需求的交叉弹性4.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价格变化的百分比5.减少正6.增加负7.正8.次等物品9.大于10.等于名词解释1.蛛网理论:描绘偏离均衡点的价格和产量向均衡点靠拢的轨迹,有收敛的.发散的和循环的三种蛛网。主要应用于周期性生产的商品。2.收入弹性:商品的需求变动对收入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3.交叉弹性:指一种商品需求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4.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5需求弹性指相应于影响需求量的某一因素的变动,需求量变动的反应程度。对应于不同的影响因素,需求弹性可以区分为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和需求的交叉弹性。需求弹性的大小通常由弹性系数加以表示。弹性系数定义为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影响需求的因素变动的百分比之比。6.供给弹性是指相应于影响供给量的某一因素的变动,供给量变动的反应程度。对应于不同的影响因素,供给弹性可以区分为供给的价格弹性.供给的收入弹性和供给的交叉弹性。供给弹性的大小通常由供给弹性系数加以表示。供给弹性系数定义为供给变动的百分比与影响供给的因素变动的百分比之比。简答题1.弧弹性计算公式计算需求曲线上一段弧的弹性,点弹性计算公式计算需求曲线上一点的弹性。当价格的增量趋于零,即需求曲线上一段弧的长度趋于零时,弧弹性变成点弹性,应该从弧弹性计算公式转向点弹性计算公式。2.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指商品的需求量对商品价格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可用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来计算。生产者在其他条件给定的情况下,应该根据需求价格弹性的高低考虑商品价格水平。如在销售收入或利润最大化目标下,需求价格弹性高的商品可适当确定较低的价格,反之可适当确定较高的价格。3.生产者在其他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应该考虑需求的收入弹性较高的产品。(适当论述略)4.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生产者需要调整产量以对价格作出反应,因而时间越长,供给量的调整就越充分,供给的价格弹性相对而言就越大。(适当论述略)5.在生产者根据现期的价格决定下一期不连续生产的商品产量的前提下,生产者和消费者对价格变化反应程度不同会造成产量和价格蛛网变化。(适当论述略)6.答:需求交叉弹性指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或者说此商品需求量对彼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交叉弹性可以作为行业分类的参考,有利于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决策。对某企业来说,如果它的产品与其他企业产品的需求交叉弹性小于零,表明它的产品与其他企业的产品是互补品,它们可以联合起来走共同发展的道路;如果某企业的产品与其他企业产品的需求交叉弹性大于零,表明这两种商品是替代品,这两个企业将面临激烈的竞争,该企业要警惕其他企业抢占它的市场份额。计算题答:1.解:根据点弹性的定义Edp=—(dQ/Q/(dP/P)16 =—(dQ/dP)·(P/Q)=—(-2)·(P/Q)=2·(P/Q)价格的调整与总收益的变化之间的关系与弹性的大小有关。若Edp<1,则表示需求缺乏弹性。此时若提高价格,则需求量降低不太显著,从而总收益会增加;若Edp>1,则表示需求富于弹性。此时若降低价格,则需求量会增加很多,从而总收益会增加;若Edp=1,则表示单位需求弹性。此时调整价格,对总收益没有影响。2.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分别为:QD=14-3P;QS=2+6P求:(1)该商品的均衡价格;解:均衡时,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即QD=QS也就是14-3P=2+6P解得P=4/3,QS=QD=10(2)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解:需求价格弹性为EDP=-(dQD/dP)·(P/QD)=3·(P/QD),所以,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为EDP=3*[(4/3)/10]=2/5(3)均衡时的供给价格弹性。解:供给价格弹性为ESP=(dQS/dP)·(P/QS)=6·(P/QS),所以,均衡时的供给弹性为ESP=6*[(4/3)/10]=4/5论述题1.当价格下降时,如果需求的价格弹性大于1,需求量增加幅度较大,厂商的总收益增加;如果需求的价格弹性小于1,需求量没什么变化,厂商的总收益减少。当价格上升时,如果需求的价格弹性大于1,需求量减少幅度较大,厂商的总收益减少;如果需求的价格弹性小于1,需求量没什么变化,厂商的总收益增加。(详细论述略)2在生产者根据现期的价格决定下一期不连续生产的商品的产量时,如果供给曲线的斜率大于需求曲线的斜率时,产量和价格发生减幅摆动;如果供给曲线的斜率等于需求曲线的斜率时,产量和价格发生持续摆动;如果供给曲线的斜率小于需求曲线的斜率时,产量和价格发生增幅摆动。(详细论述略)3这两种说法都说明谷物处于一种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情况,在谷物丰收之后,由于需求不会明显增加,出现大量过剩,为出售谷物,只得降价,我们知道,在缺乏价格弹性的情况下只有提价才能增加销售收入,降价只能减少销售收入。可见,在谷物缺乏价格弹性的情况下,谷物的总价值会下降,降价出售会减少农民的收入,从而会损害农民的利益。(详细论述略)第三章1-5:ABCDE6-10:CCBCB11-15:BDABC16-20:DCCDD21-25:ACBCB26:C多项1.BD2.CDE3.CD.4.BC5.BD6.BCDE7.CD8.BC填空题1.商品具有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2.大小基数3.程度序数4.商品数量5.边际效用6.3单位2单位7.增加递减8.从两种用途得到的边际效用相等9.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各自的价格之比相等10.消费者从商品得到的总效用与他支付货币所付出的总效用差名词解释1.效用效用是指人们消费或拥有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所获得的满足程度。一种商品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不同于该商品的使用价值。效用是消费者对所消费商品的主观评价,不同的消费者在相同的时间.地点消费相同数量的商品组合可以分别获得不同的效用,即使同一消费者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点消费同样数量的商品组合也可能获得不同的满足程度,效用通常被表示成消费的商品数量的函数。效用值可以用基数,也可以用序数来加以度量,这取决于效用理论的假定。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某消费者在消费某种商品时,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新增加的一单位该商品所带给该消费者的效用的增加量,即边际效用将递减。多数商品具有这一规律,但也有例外。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基数效用论的一个重要假设。3.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者对某两种商品的组合的偏好情况,其上任意一点都表示相应的商品组合对该消费者而言具有相同的效用水平,是没有差异的根据偏好的一些假设,可得出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性质:具有负斜率;位置越高的无差异曲线表示的效用水平越高;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相交;无差异曲线族具有密集性;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相反数即边际替代率MRS是递减的。无差异曲线作为消费者偏好的体现,在消费者行为分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4.边际替代率16 边际替代率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相反数,他表示某两种商品的替代关系,即一单位商品X可以替代多少单位商品Y,并且保证所获得的效用水平保持不变。MRS一般具有递减趋势(但不排除有例外),表示消费者拥有某种商品越少,就越不愿意用它来换取另外相对富足的商品。5.基数效用论是一种消费行为理论,它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6.序数效用论是一种消费者行为理论,它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7表示消费者进行消费决策的预算条件,因为一定时期内消费者的收入是一定的。预算约束线的方程为:P1X1+P2X2+…+PnXn=m在只消费X1和X2两种商品时,预算约束线的斜率为-P1/P2,其位置取决于两种商品的价格及收入水平。预算约束线上的点以及预算约束线以内的点都表示消费者的收入所允许的消费数量,预算约束线以外的点,消费者则不可能达到。简答题1答: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解释消费者行为的两种不同理论。两者有明显的差异如下:(1)假设不同。基数效用假设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可以用基数表示;每个消费者都可以准确地说出自己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值是多少;边际效用MU具有递减规律。序数效用论则认为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只可以进行排序,只可以用序数来表示;效用的特点表现在无差异曲线中。(2)使用的分析工具不同。基数效用论使用MU以及在预算约束下求效用值的最大化为工具。而序数效用论则使用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递减.预算约束线作为工具。(3)均衡条件的表达也不同。基数效用论表达为MUi/Pi=λ,序数效用论则表达为MRS1,2=P1/P2。二者又有许多共同之处:它们为了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需要,都是从市场的需求一方着手,通过推导需求曲线,说明需求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表示消费者获得了效用最大化。它们都是一种消费者行为理论,都把消费者的行为看作是在即定的收入限制条件下追求最大效用的过程。它们都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认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是由商品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的大小来决定的。它们推导得出的需求曲线具有相同的趋势,都符合需求规律。2答:基数效用论是一种消费行为理论,它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假设。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即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而且每个消费者可以准确地说出消费各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是多少。因而,只要效用函数可导,就可以求得边际效用值。边际效用具有递减规律。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是对消费所能获得的效用最大化的追求,即在即定的收入约束下追求最大的效用满足。因而,消费者均衡可以按照以下方法求得:maxU=U(X1,X2,…,Xn)s·tP1X1+P2X2+…+PnXn=m均衡条件为:MU1/P1=MU2/P2=…=MUn/Pn=λ由边际效用MU递减,以及均衡条件,可以推导出个人需求曲线MU/P=λ向右下方倾斜。然后将个人需求曲线水平相加,就可以得到市场需求曲线。3.序数效用论是一种消费者行为理论,它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假设。序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只能用序数来表示,它怀疑基数效用论关于个人之间效用值的比较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认为消费者所能知道的只是满足程度的排序情况。关于效用或偏好的特征反映在无差异曲线上,而预算约束则使用预算约束线来表示。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是在即定的收入约束下对消费所能获得的效用最大化的追求。消费者均衡可以表示为消费者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切点,此时的均衡条件为:MRS12=P1/P2任何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预算约束线变动,从而使得消费者的均衡点随之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使得消费者按效用最大化选择的该商品的消费量也随之变动,得到消费者在这一系列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即个人需求曲线。需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大小。对于正常物品而言,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导致的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导致的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同样也增加。只有在收入效应为负,并且绝对值超过替代效应时,才会出现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由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沿横向加总可以得到市场需求曲线。分析题:运用序数效用法分析消费者均衡?答:序数效用论假定消费者所获得的效用只可以进行排序,用序数来表示;消费者的偏好服从完备性,传递性和不饱和性等理性假定,并假定边际替代率递减。  序数效用论把建立在上述假定基础上的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结合起来说明消费者的均衡。理性的消费者在用一定的收入购买商品时,目的在于从中获得尽可能大的消费满足。消费者的偏好决定于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面临的无差异曲线有无数条;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决定消费者的16 预算线;在收入既定和商品价格已知的条件下,一个消费者关于两种商品的预算线只能有一条。序数效用论认为,既定的预算线与其中一条无差异曲线的相切点,是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水平的均衡点。如图,预算线AB与无差异曲线I相切于E点,在E点,两者的斜率相等。由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可以用商品替代率表示,预算线斜率的绝对值可以用两商品的价格之比表示。因此,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            RCS1,2=P1/P2  这一均衡条件表示,在一定收入约束下,消费为获得最大效用。而选择的最优商品组合,应使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  当消费点位于C点时,RCS1,2>P1/P2,理性的消费者会沿AB线减少对商品2的购买,增加对商品1的购买,逐步达到均衡点E。当消费点位于D点时,理性的消费者会沿着预算线AB减少对商品1的购买,增加对商品2的购买,逐步向均衡点E靠近。显然,只有在E点,RCS1,2=P1/P2,才是消费者在既定的预算线AB的约束下能达到的最大效用点,在该点,消费者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一种商品的购买量,除非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计算题消费者的均衡的均衡条件为-dY/dX=MRS=PX/PY所以-(-20/Y)=2/5Y=50根据收入I=XPX+YPY,可以得出270=X*2+50*5第四章1-5:ACBDA6-10:CBDAB11.B多项1.BD2.AB3.BD4.BE5.BD6.ABC7.AC8.BD9.BE填空题1.生产者在出售产品后得到的收入的总和产量价格2.平均收益3.总收益增量产量增量4.明显成本隐含成本正常利润5.总成本总不变成本总变动成本6.平均成本7.总成本总成本增量产量增量8.总不变总变动9.总收益等于总变动成本10.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名词解释答:生产理论认为,对一个厂商来说,他的原则就是利润最大化原则。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就是厂商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即MR=MC。这是因为,如果MR>MC,表明还有潜在利润没有得到,厂商增加生产是有利的。在边际收益即定(至少不增加)的条件下,厂商增加生产的结果是边际成本增加。但是,只要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厂商就会增加生产,直到两者相等。反之,如果MR0所以,做广告合算。2.解:根据厂商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可以求得边际收益为:MR=200-2Q由于在Q=60时,厂商的利润最大,所以,MR=80从生产要素市场上来看,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劳动使用量由下式决定:PL=MR*MPL解得:MPL=1200/80=153.解:A.SAC与LAC在其重合处相切,由于这是在LAC最小点的右面,故两者都是上升的。B.在切点两侧SAC大于LAC,因此在切点两端STC大于LTC,切点左端LTC比STC陡,而SMC小于LMC。论述题完全竞争市场的行业供给曲线可分为短期和长期的。  短期的行业供给曲线以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为基础。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它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以上的边际成本曲线。在生产要素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市场或行业的供给曲线是本行业所有厂产的位于平均可变成曲线最低点以上的边际成本曲线的总和,即所有厂商的供给曲线的总和(参见下图)图中,行业供给曲线S和厂商供给曲线S相类似。在已知市场上所有厂商的供给曲线的情况下,将厂商的供给曲线水平相加,便得到行业的供给曲线。  在长期内,市场的供给曲线是厂商的长期供给曲线的横向之和,即所有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以上的长期边际成本之和。但是,由于长期内行业中厂商的数目是变动的,所以,行业中长期供给曲线的形状与厂商进入该行业,从而行业中产量变动,对行业中厂商的成本的影响有关。根据这一影响,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分为成本不变.递增和递减三种情况。  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成本不变行业是指市场需求变动从而行业供给量变动时,企业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位置不发生上下移动的行业。当行业中由于市场需求增加而导致市场价格提高时,行业中的厂商获得超额利润,从而引起厂商的进入。厂商的进入,使得行业供给增加,市场价格下降。当行业中的厂商再次处于长期元首衡时,每个厂商将仍在平均成本的最低点进行生产。由于厂商的成本曲线不发生变动,所以,该市场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等于厂商的长期最低平均成本(参见下页图)           16 在行业成本不变情况下,连结需求曲线D1与供给曲线S1的交点E1.需求曲线D2与供给曲线S2的交点E2,便得到水平的行业长期供给曲线LS。  成本递增行业的供给曲线。成本递增行业是指市场需求增加会导致行业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垂直上移的行业。在行业中的市场价格上升后,当厂商再次处于均衡时,尽管厂商仍会在平均成本的最低点生产,但这时的平均成本提高,行业中的产量增加。所以,该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且倾率为正(参见下图)。连结E1.E2,得到该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LS。  同理,成本递减行业是指需求增加会导致企业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下移的行业。在价格上升之后,由于厂商的进入所产生的外在经济,使得重新处于均衡的厂商按更低的平均成本提供产出,以满足增加了的需求。所以,该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图略)。连结E1.E2,得到该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LS。第六章1-5:BCAAB6-10:DCBAA多项.BD填空题1产出投入2.Q=KLªC¹ˉª(Q是产量,L是劳动投入量,C是资本投入量,K是正的常数,ą是小于1的正常数)3.平均产量4.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总产量增量/某投入量增量5.坡6.最高点7.技术水平不变,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便而连续的投入某种生产要素,每单位生产要素的生产率相同8.规模的增大带来的节约和劳动专业化9.相同的10.生产要素的边际替代率名词解释1答:生产函数在特定时间范围内和即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一定的生产要素数量组合与其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2.答: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当该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单位生产要素投入增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终会出现递减的一条规律。3.答:规模收益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比例时,总产量从而总收益的变化情况,它反映了企业的生产规律的改变对产量从而对收益的影响。如果因生产要素同比例增加而引起的收益的增加比例大于要素增加的比例,那么,生产呈现规模收益增加;如果收益增加的比例等于要素增加的比例,那么,生产呈现规模收益不变;如果收益增加的比例小于要素增加的比例,那么生产则是规模收益递减的。4.答:内在经济和外在经济内在经济----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于企业内部原因所引起的产量增加幅度大于投入增加幅度从而产品平均成本下降的经济现象。外在经济----其他条件不变,单个厂商因整个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出现的产量和收益增加的经济现象。5.答:技术替代率等产量线斜率的相反数,它表示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技术替代关系,以保持产量不变为前提。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表示在保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某要素投入量越少,越不容易被另外的要素所替代。6答: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曲线等产量曲线是指生产出相同产量的生产要素的各种组合构成的曲线。等成本曲线是指由成本相等的要素组合所构成的曲线。简答题答:(1)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可以由成本.产量以及要素投入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得出,因为一定的要素投入量,带来一定的成本,同时也必然相应于一事实上的产量。而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即为成本函数。  即:若给定生产函数Q=f(L,K)  以及成本方程C=L·PL+K·PK+Co16 根据最优要素投入量的选择原则MPL/PL=MPK/PK,就可以获得短期成本函数C=C(Q)  (2)其中,平均可变成本AVC与给定要素价值下的可变要素数量及产量相关,因而也就与其平均产量相关;边际成本MC与给定要素价值下的边际产量相关。即:AVC=TVC/Q=L*PL/Q=PL/Q=PL/(A*PL)MC=dTVC/dQ=d(L*PL)/dQ=PL*dL/dQ所以,APL与AVC的变化趋势相反,APL曲线呈∩型,AVCF曲线呈∪型;MPL与MC的变化趋势也相反,MPL曲线呈∩型,MC曲线则呈∪型。计算题先求出边际产量函数和平均产量函数MP=dQ/dX=1000+2000X-6X2AP=Q/X=1000+1000X-2X2当X=200单位时:MP=1000+2000*(200)-6(200)2=1000+400000-240000=161000(单位)AP=1000+1000*(200)-2(200)2=1000+200000-80000=121000(单位)根据上述计算,既然MP>AP,说明AP仍处于上升阶段,所以,它处于阶段Ⅰ。当X=300单位时:MP=1000+2000*(300)-6(300)2=1000+600000-540000=61000(单位)AP=1000+1000*(300)-2(300)2=1000+300000-180000=121(单位)根据上述计算,既然MP0,所以,它处于阶段Ⅱ。当X=400单位时:MP=1000+2000*(400)-6(400)2=1000+800000-960000=-159000(单位)AP=1000+1000*(400)-2(400)2=1000+400000-320000=81000(单位)根据上述计算,既然MP<0,所以它处于阶段Ⅲ。第七章1-3:ECD多项ABC填空题1.商品实物生产要素资金2.局部均衡分析方法3.一般均衡分析方法4.无差异曲线群5.双方得益6.相同的切点7.交换双方的无差异曲线群的切点8.边际替代率等产量曲线群9.生产的契约曲线10.交换双方拥有的商品X或生产要素X的数量之和交换双方拥有商品Y或生产要素Y的数量之和名词解释1.答: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是指假定其它市场条件不变情况下单个产品市场和单个要素市场存在均衡。一般均衡是指包括所有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在内的整个经济社会存在的均衡。2.答:契约曲线由称“效率线”。契约曲线可以分为消费者的契约曲线和生产者的契约曲线。消费者契约曲线指的是,在埃奇沃思盒图形中,不同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切点的轨迹。生产者契约曲线,是指在埃奇沃思盒图形中,不同生产者的等产量线切点的轨迹。3.答:最优交易条件交换双方用以交换的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按此进行交换,能使交换双方都感到最大满足。4.帕累托最优状态是用于判断市场机制运行效率的一般标准。一个帕累托最优状态或市场机制有效率的运行结果是指这样一种状态,不可能存在资源的再配置使得在经济社会中其他成员的境况不变的条件下改善某些人的境况。简答题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存在众多的市场。在这些市场中,供给者和需求者相互联系,共同制约。其中任何一个市场上的需求或供给发生变动,不仅影响它们各自市场上的价格,而且影响到其他市场的供求,从而使得许多市场价格发生变动。一般均衡分析就是讨论影响某一个市场上的供给或需求的因素发生变动后,能否存在一系列价格,使得所有的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的问题。所谓一般均衡系指所有的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的一种状态,它是相对于局部均衡而言的。具体地讲,就单个消费者来说,他面对既定的市场价格,使用现有的资源,通过购买和出卖,来实现自身的效用最大化。此时,消费者处于均衡,从而形成对产品(组合)的需求。所有消费者需求的总和构成了商品的市场需求。单个生产者在既定的价格下购买生产要素,利用成本最低的生产技术生产单个产品的组合,并以既定的市场价格出售。当厂商获得最大利润时,厂商处于均衡,从而形成对产品的供给。所有厂商供给的总和构成了产品的市场供给。如果所有厂商的成本函数相同,那么在厂商处于均衡时,厂商的利润为0。对所有的商品而言,当消费者的超额市场需求(消费者的需求量减最初拥有量)恰好等于厂商的市场供给时,市场处于一般均衡状态。可以证明,如果所有经济当事人的需求与供给函数都是连续的,并且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行为满足预算约束,那么对于任意价格,瓦尔拉斯定律成立,并且存在一系列价格,使得所有的市场同时处于均衡。16 在一般均衡的实现过程中,除了经济当事人需要满足的条件以外,最终均衡的实现还要借助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即“市场拍卖者”的存在。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价格就是反映市场供求变动的晴雨表。如果某一行业的利润较高,其他行业中的资源就会转移到该行业中来。这样,在市场机制中如同存在一个拍卖者,他根据市场的供求变动调整资源的配置:如果在某一个价格水平下需求量超过供给量,那么他就提高价格;反之,他就降低价格,直到所有的市场上的供给等于需求为止。如同单个商品的价格决定一样,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决定一系列的市场均衡价格,使得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一般均衡模型除了论证看不见的手的目的以外,其分析也是建立在严格的基础之上的,所以需要特别注意其实现的条件。(1)一般均衡的实现需要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所以有关完全竞争市场的假定条件对一般均衡的实现起到重要的作用,从而使得一般均衡分析至多具有理论意义。(2)有关经济当事人行为的连续性等假设过于严格,有关拍卖的假设也需要经济当事人有超常的信息处理能力。(3)有关一般均衡存在性的证明也只是为一个数学问题提供了一个数学解。论述题答:帕累托最优状态是用于判断市场机制运行效率的一般标准。一个帕累托最优状态或市场机制有效率的运行结果是指这样一种状态,不可能存在资源的再配置使得在经济社会中其他成员的境况不变的条件下改善某些人的境况。理解"境况变好"对于应用帕累托标准判断经济运行的效率是重要的。一般来说,一个人的行为,特别是交换行为可以显示出变好还是变坏。  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需要满足一系列更重要的必要条件。(1)任意两个消费者对任意两种商品进行交换时边际替代率都相同。(2)任何两个厂商使用一种生产要素生产同一种产品的边际产量都相等;两种生产要素生产同一种商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等;任意两个厂商使用既定生产要素生产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产品转换率相等。(3)消费者对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都等于生产者对这两种产品的转换率。(画图说明以上条件)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条件下,如果经济当事人的行为满足连续性的假设,那么,当经济系统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时,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必要条件都通过一般均衡的价格比表示出来,从而使得这些条件得到满足。可见,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分析是西方经济学论证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用帕累托标准验证了完全竞争市场的效率。然而,这种分析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的用意,掩盖了经济中的生产关系。(1)帕累托最优状态可以在其中一个经济当事人没有任何消费量的条件下实现。这和社会的一般准则是不相一致的。(2)完全竞争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表明的含义仍然受到严格的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条件的限制。在现实经济中,任何一个条件遭到破坏都将引起帕累托效率的损失。(3)有关完全竞争市场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证明同样只具有数学的意义。第八章1-5:BECBA6-10:CBDDB11-15:BDEBD16:B多项1.ABCD2.ACD3.ABC4.BD5.ABCD6.ABC填空题1.派生需求2.边际实物产量3.增加1单位某种生产要素而增加的实物产量所带来的货币收益产品价格4.增加1单位某种生产要素而增加的实物产量所带来的货币收益边际收益5.需求6.边际资源7.等于8.高于9.边际收益产量等于边际资源成本10.高名词解释:1.答: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区域又称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指理性的生产者所限定的生产要素投入的数量范围。如果生产处于短期,并且只有一种生产要素投入数量是可变的,那么该变动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处于平均产量最大值点与边际产量等于0的点之间。如果生产过程处于长期,或有两种以上的投入是可变的,那么该两种(或多种)可变投入要素的经济区域位于等产量曲线的水平与垂直切点连成的两条曲线之间。2.答:生产要素最优组合是指在既定产量下总成本最小,或既定成本下使得总产量最大的生产要素组合。3.答:边际产品价值又称“边际产值”。指厂商在生产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产品的产值。4.答:吉尼系数又称“洛沦兹”系数。指一种对收入分配不均的量度。一般而言,吉尼系数在0与1之间,它的数值越大,表明收入分配越不公平;它的数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均。其计算公式为:G=1+1/n-2/n2y(y1+2y2+3y3+…+nyn)式中,yi表示按递减顺序排列的个人收入,y为平均收入,n为人数。或者利用洛沦兹曲线进行计算。如果G=0,表示收入绝对平均,如果G=1,表示收入绝对不平均,即一个人占有全部的收入。简答题1.答:西方经济学的分配理论也是其要素分配理论。因为产品的分配在市场经济中以生产要素价格的名义进行。16 要素价格决定理论根据生产理论决定,劳动.资本及土地都是生产产品所必须的投入或要素,并且都服从边际生产力递减或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对于厂商而言,它愿意支付或分配给使用最后一单位要素的产品不会大于这一单位的要素所生产的产品。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要素的市场价格既定,即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成本既定,这时,厂商使用生产要素数量直到其边际产品的价值等于要素的市场价格为止。进一步,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如果厂商的生产处于规模收益不变,那么,社会所生产出的所有产品依照于参与生产的所有要素的边际产品进行分配,恰好把产品分配完毕。同时,生产要素的供给者提供生产要素必须得到相应的报酬是因为提供这些生产要素会给要素所有者带来一种“负效应”。例如,劳动会使得劳动者产生疲劳,提供资本必须以削减当前的消费为条件等。要素所有者的这些负效应需要使用者给供给者支付一定的费用加以补偿。只要所得到的收入给要素所有者到来的满足大于因提供要素所产生的负效应,那么要素所有者就会提供更多的生产要素。当二者相等时,要素的所有者获得最大的“效用”。当要素市场处于均衡时,厂商因使用生产要素而获得最大利润,要素所有者因提供生产要素而获得最大的满足。所以,西方经济学企图论证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使得要素收入的分配合理,制度和谐。应该指出,生产要素的使用和要素收入分配的市场分析具有一般的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素使用和供给的竞争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要素的收入分配是一个生产关系问题。西方经济学中所论证的要素市场的和谐是在假定要素私有的条件下进行的。事实上,要素的最初分配取决于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而占有生产资料的多少自然会形成这一分配制度所固有的不平等。因而,不难看出西方经济学在分配问题上的辩护性。2.答:西方经济学认为,劳动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其供给曲线具有特有的形状,一般说来,它向后弯曲。劳动的供给曲线之所以向后弯曲,是劳动工资率产生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综合影响的结果。劳动者在不同的工资率下愿意供给的劳动数量取决于劳动者对工资收入和闲暇所带来的效用的评价。消费者的总效用由收入和闲暇所提供。收入通过消费品的购买和消费为消费者带来满足:收入越多,消费水平越高,效用满足越大。同样,闲暇也是一种特殊的消费,闲暇时间越长,效用水平越高。然而,可供劳动者支配的时间是既定的,所以劳动者的劳动供给行为可以表述为,在既定的时间约束条件下,合理地安排劳动和闲暇时间,以实现最大的效用满足。一般而论,工资率越高,对牺牲闲暇的补偿也就越大,劳动者宁愿放弃闲暇而提供劳动的数量就越多。换言之,工资率提高,闲暇的机会成本也就越大,,劳动者的闲暇时间也就越短。因此,工资率的上升所产生的替代效应使得劳动数量增加。同时,工资率的提高,使得劳动者收入水平提高。这时,劳动者就需要更多得闲暇时间。也就是说,当工资率提高之后,劳动者不必提供更多的劳动就可提高生活水平。这说明,工资率提供的收入效应使得劳动数量减少。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工资率上升的两个方面,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那么,工资率提高使得劳动数量增加,即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反之,工资率的提高会使劳动数量减少,劳动供给曲线向左上方倾斜。在工资率较低的条件下,劳动的生活水平较低,闲暇的成本也就较低,从而,工资提高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随着工资率的进一步提高和劳动时间的增加,闲暇的成本增加,替代效应开始小于收入效应,结果劳动供给数量减少。因此,劳动的供给曲线呈现出向后弯曲的形状。计算题1.解:均衡条件为劳动的边际生产收益等于工资;资本的边际生产收益等于资本的价格。有L=240,k=6。2.答:均衡的劳动供求为800W=24000-1600W所以有W=10元L=800*10=80003.答:A:z=5W=5.5B:a.W=6z=6b.6人C.z=6;W=6;政府支出=18元4.答:A:W=2;z=6B:W=4;z=8第九章1-4:ADCA多项ABD填空题1.劳动的边际收益产量劳动者的数量提供劳动的成本劳动者对收入和闲暇的偏好2.右下方向右上方左上方3.水平4.不重合5.水平右上方6.劳动的边际7.低于高于8.补偿性的工资差别9.劳动质量不同的工资差别10.市场不完全性的工资差别论述题:16 1.答: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厂商雇佣劳动这一生产要素数量的一般原则是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要素成本。为了利润最大化,厂商每使用一单位数量的劳动所花费的成本必须等于该单位劳动所带来的收益: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厂商会减少该单位生产要素的使用;如果前者小于后者,厂商则增加使用。依照定义,厂商使用最后一单位劳动所花费的成本就是该单位要素的边际要素成本,因而使用该单位劳动所生产的产品出卖后获得的收益就是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它等于要素的边际产品的边际价值,即边际产品乘以边际收益。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面临着既定的要素价格和产品价格。这时,厂商使用任何数量时,每单位的要素所花费的成本都等于要素的市场价格,即劳动的边际要素成本等于要素的市场价格。由于产品的价格既定,所以厂商所生产的产品的边际收益等于该产品的市场价格,从而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乘以产品的价格,即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这样随着劳动的价格(工资率)的变动,厂商依照边际产品的价值曲线决定雇佣劳动的数量。所以,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曲线是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在产品市场垄断而要素市场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厂商出卖使用劳动生产出的产品时面临市场需求曲线,它向下倾斜。这就使得产品的边际收益小于市场价格,从而使得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低于边际产品价值。在要素市场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厂商会根据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等于劳动价格的条件决定劳动使用量。在这种条件下,劳动的需求曲线是边际收益产品曲线,它低于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劳动需求,从而在既定的劳动价格及要素市场买方垄断的条件下,厂商雇佣劳动数量的原则仍然是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要素成本。为了方便起见,假定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这样,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产品价值。与以上两种市场结构不同,劳动市场上的买方垄断意味着市场上只有一家厂商购买劳动这一生产要素。所以,该厂商的购买量直接影响生产要素的价格,其平均要素成本递增。换句话说,厂商面临的劳动的供给曲线是市场的供给曲线,它向右上方倾斜。这时,厂商使用劳动的边际要素成本不再是不变的量,它因劳动的平均要素成本增加而以更快的速度增加,即劳动的边际要素成本高于劳动的供给。厂商根据该边际要素成本等于边际产品价值决定劳动的使用量,并把劳动的价格确定在比边际要素成本更低的劳动供给曲线上。由于买方垄断条件下厂商决定劳动价格,所以在这一市场结构下没有明显的劳动需求曲线。第十章1-5:BADAB6-7:CD填空题1.纯粹利息率2.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条件下,增加1单位资本所增加的实物产量3.资本边际效率4.资本边际效率或资本边际收益率资本数量5.资本边际效率等于利息率6.资本边际效率7.垂直8.纯粹利息率9.低10.正规教育职业训练医疗保健第十一章1-8:BCBABADC多项.ACDE填空题1.向下方2.垂直3.交点4.不同类型的土地边际收益产量的差别5.无法使用,固而不产生地租6.转移收入经济租金7.在短期内供给固定不变8.在短期内供给固定不变9.稀缺成本对未来可枯竭自然资源价格的预期10.下降上升第十二章1-2:AB填空题1.经济成本2.厂商的总收益超过经济成本的余额3.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4.可保险的风险5.不可保险的风险6.运用新的生产方法创造新的产品7.买方垄断卖方垄断8.风险.创新垄断9.零10.不存在论述题答:经济学家认为,正常利润是企业家才能的报酬,而超额利润存在于动态的非完全竞争市场上,产生超额利润的创新.风险和垄断等因素不断地发生变动,从而推动着社会进步。首先,正常利润的高低体现着企业家对企业的贡献,利润的存在促进企业家更好地管理企业,提高经济效率。其次,由于利润可以通过创新来实现,因而促使企业不断地进行各种形式的创新,由此推动着社会进步。第三,超额利润来源于承担风险的收益,从而也鼓励企业家承担各种有利于社会的风险投资。第四,企业目标是超额利润,企业追逐利润,可以使得生产成本不断下降,使得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第五,利润是通过市场交换实现的,企业为了取得利润就必须生产社会需要的产品。从而使得社会资源得到最优配置。超额利润是指超过正常利润的那一部分利润,又称为净利润.纯粹利润或经济利润。超额利润又别于正常利润。正常利润是企业家才能的价格,也是企业家才能这一生产要素的收入,它由该要素的供给和需求的均衡所决定。而超额利润是企业收益减去包括正常利润在内的成本之后的余额。  超额利润有几种来源。第一种来源是,超额利润是创新的报酬。创新给企业带来利润,促进社会进步。第二种来源是,超额利润是承担风险的报酬。在经济社会中,风险是普遍存在的。一项决策可能带来超额利润,也可能出现亏损,承担风险就需要获得报酬。第三种来源是,超额利润是垄断收益。无论是卖方垄断还是买方垄断,厂商都可以通过市场支配力来影响产品或生产要素价格,从而获得超额利润。计算题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MR=MC)计算因为AR=140–Q所以TR=140Q–Q2从而MR=140–2Q16 又因为MC=10Q+20所以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满足140–2Q=10Q+20Q=10第十三章1-4:CABC填空题1.政府非排斥性非竞争性2.非排斥性3.非竞争性4.市场的需求和供给5.公众投票的结果6.让私人承包公共物品的生产与私人部门进行竞争分散政府部门的权力7.政府非排斥性8.垄断定价法平均成本定价法边际成本定价法两部门定价法高峰负载定价法9.MR=MCAR=ACAR=MC10.分别收取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分别收取非高峰期价格和高峰期价格名词解释1.免费乘车者问题是指经济中不支付即可获得消费满足的人及其行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商品的非排他性。由于商品的这种特征,拥有这种商品的人不能或很难把他人排除在获得该商品带来满足的范围之外。例如,国防提供一种服务,而新出生的人也会享受到它的保护,这就意味着任何不支付费用的经济当事人都试图通过不付费而获得国防的保护,因此这一特征及其相应的问题被称为免费乘车者问题。2.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供整个社会即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如国防、警务),这类物品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论述题:论述公共物品的特点以及为什么市场不能有效提供公共物品(市场失灵)。答:公共物品是指供整个社会即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如国防、警务),这类物品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非排他性指产品被某人消费的时候,无法排除其他人也同时来消费它,如国防这类公共物品无论该国居民是否纳税,都会享受到国防保护;非竞争性指公共物品可以同时被许多人消费,边际消费者导致的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例如,多一位电视节目用户不会给电视台带来任何增加的成本。公共物品之所以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因为公共物品生产上具有不可分性,不可能像私人物品(如面包、衣服)那样,而只能作为一个整体供全社会成员使用。当某物品像私人物品那样可细分时,消费者就可按一定价格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一定数量独自享用,排斥他人分享,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对物品的偏好程度可通过愿意支付的价格来表现,使自己的消费达到最大满足,从而市场价格可对资源配置起到作用;公共物品由于不能细分,因而人们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能由市场价格来决定,价格机制无法将公共物品的供求情况如实反映出来,市场机制此时失灵,公共物品就只能由政府根据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来提供。第十四章1-5:ABDBC填空题1.在一个行业里由一家厂商来生产可达到最高效率所形成的垄断2.规模经济范围经济3.规模经济4.范围经济5.由某家或某几家厂商控制了市场的供给或需求而形成的垄断6.外部效应外部正效应外部负效应7.不充分的不对称的8.成本加成定价法收益比率定价法最高限价方法9.失灵10.市场调节名词解释1.外在性又称外部经济影响,是指从事某种经济行为的经济单位不能从其行为中获得全部收益或者支付全部成本,结果,社会所得到的收益或成本与经济行为人的收益或成本不相一致,正是这种不一致使得私人的最优与社会的最优产生偏差,从而自发行为导致低效率。外在性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分类,以某种行为对收益产生影响而言,外在性分为正向外在性和负向外在性两类,前者是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后者是社会收益小于私人收益;以外在性的源泉来划分,外在性可以分为消费的外在性和生产的外在性两种,前者是指消费的行为对他人产生影响,后者则是指生产者的行为对他人产生影响。2.科斯定理是科斯在1960年发表在《法律和经济学》杂志上的《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针对外在性提出的一种解决方案。其内容可以表述为:在交易费用为零时,只要产权初始界定清晰,并允许经济当事人进行谈判交易,就可以导致资源有效率配置。这一方案后来被斯蒂格勒命名为“科斯定理”四.论述题论述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对策16 答:当消费者支付的价格高于或低于生产商品的社会成本时,消费者的估价与社会估价出现偏差,社会资源并不按社会估价的高低流动,而按照市场价格流动,这时市场失灵。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包括不完全竞争、公共物品和外部性三个方面。(1)在现实经济中,由于物质技术条件、人为的和法律的因素以及地理位置、稀缺资源等自然因素的存在,垄断普遍存在从而导致市场失灵;(2)公共物品具有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使得在消费公共物品时,每个消费者都可以成为“免费乘车者”,造成公共物品市场供给不足,从而公共物品导致市场失灵;(3)外部性是导致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原因。外部性是指交易双方的经济行为未经交换而强加于其他方的经济影响。外部性不能合理反应社会和个人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从而导致市场失灵。此外,市场结构不合理、信息不完全等因素也可能引起市场失灵。(1)为了消除垄断的影响,政府可以采取反垄断法(政策),如行业重组、处罚、行业管制等手段;(2)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是弥补市场失灵的关键,做到这一点,可以采用市场和非市场决策两种方式。针对市场决定公共物品供给量的困难,可采取的方式是公共选择;(3)解决外部性的政策主要包括税收、补贴、政府直接调节、明确产权和谈判等手段。消除市场失灵的政策是根据不同的原因而设计的,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起作用。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