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9.00 KB
  • 2022-04-22 11:30:33 发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练习题答案.doc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练习题一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⒈D⒉B⒊A⒋B⒌C6、A7.B8.C9.B10.B11.A12.C13.B14.A15.A16.B17.A18.B19.B20.C21-25略         26.C27.A28.B29.B30.B31B32C3⒊C34B35C36.B37.D38.B39.B40.D41.A42.B43.B44.A45.A46.B47.C48.C  49.D50.C51.C52.A53.B54.B 55.A   56.B57、B 58.A  59B60.D61.C62.D 63.B64.B 65.C  66B67.C68.B 69.D70.C71.B72、A73.B74.A75.A二.不定项选择⒈AB⒉ABC⒊CD  4.ABD5.ABC6.ABC7.ABDE8.ABD9.BC10ABCD11ABCDE12DE13-15略16.BCE17.ABC18.ABD19ABC20ABCDE21ABCD22ABCD23ABCD24.BDE25.ABD26.ABCE27.ABCD28CDE29ABC30DE31.ACD32.ABCD33.ABCD34.ABD35.CD36.ACD37ABC38BCE39ABDE40.ACD41.ABC42.ACD43.ABD44.ABCD45.BCD三.辩析题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能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能够并且只能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即通过改革来解决。改革就是改革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方面,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方面,也就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改造。错误。此命题混淆了认识的本质与实践的本质。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3.“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判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不是判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准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对于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4.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有的时期采取联合政策,有的时期采取斗争政策。不是有的时期联合,有的时期斗争,而是同时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21 因为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所以应该联合它,又因为这个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所以应该对它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进行斗争。只联合不斗争,或只斗争不联合,都是错误的。5.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正确。1)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了认识论,认为主体是具有社会性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客体是进入人的实践活动领域并和主体发生关系的客观事物,主体和客体之间不仅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而且首先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因此认识是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主体在反映客体过程中具有目的性、选择性、创造性、深刻性等特点。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还把辩证法贯彻于反映论,科学地说明了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因此,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6、邓小平理论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为什么改革,怎样改革?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同志多次告诫人们,我们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犹疑和困惑,归根到底都是在于对这两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7.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应当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主要是国共两党的合作,如果一切经过和服从统一战线,就是一切经过和服从国民党。如果一切经过和服从国民党,共产党就丧失了在抗日战争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就会导致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应该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这样才能保证党的领导权的实现,保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和抗日战争的胜利。8.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文化生活。错误。1)此命题是历史唯心主义观点。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的准备阶段。社会主义阶段不是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我国从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于不发达阶段。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只有全面地把握这两层含义。在近代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不承认中国人民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机械论,是右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以为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可以越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空想论,是“左”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10.今天我国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说明当年搞社会主义改造没有必要。搞社会主义改造,是当时我国的主要矛盾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决定的,因而是必要的。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定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奠定了我国后来进步发展的基础。今天经济体制改革并没否定当年的社会主义改造,公有制经济仍然是我国经济的主体。经济体制改革弥补了社会主义改造的缺点和偏差,二者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11.人的本质都是自私的。错误。此命题是历史唯心主义观点。21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具体的、历史的、可变的。12.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有着本质区别,因此两者没有任何共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民主政治都是一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它总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并为一定经济基础服务。因此,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是有阶级性的,在阶级社会中,不存在超阶级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某些原则、观念和形式。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有一定的历史联系,资本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都反对封建专制和独裁,都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之上。但是,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第一,经济基础不同,所维护的经济制度不同。第二,阶级本质不同,反映的阶级关系不同。第三,内容与形式,原则与实践的关系不同。第四,民主的广泛性不同。13.国家资本主义道路就是资本主义道路。(1)我国的国家资本主义,是用各种形式同国营经济相联系的资本主义。(2)国家资本主义的低级形式有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高级形式有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3)我国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把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社会主义的国营工商业的。因此,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不是资本主义道路,而是社会主义道路。14.实践标准既有确定性,又有不确定性。正确。1)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第一,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这是绝对的;第二,实践对一切认识最终都能做出检验,这也是绝对的。2)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第一,实践是发展的,因而实践检验认识是一个过程;第二,任何实践都是具体的,都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因而,某一历史阶段的具体实践往往不能充分证实或驳倒现有的一切认识。15.党的基本路线是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三个代表”就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从根本上回答了新世纪我们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和新任务,根据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党的自身建设的实际,在深刻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精辟论断和科学结论。““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它科学地回答了在无产阶级已经取得国家政权成为执政党以后,如何在极其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中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解决好共产党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基本规律的重大问题,为我们党完成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任务,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庄严使命,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四.简答题1.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问题。要把重工业作为我国的经济建设的重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充分重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要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要按照农、轻、重的次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2.如何理解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首先,实践是认识的基本来源。   其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再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1 最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3、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和任务是什么?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它所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问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干部和群众,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道、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科学的理想和信念。4.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中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敌我矛盾是在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解决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的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用专政和民主这样两种不同的方法。5.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首先表现在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并通过对生产力诸要素的作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类创造物质文明,推动社会进步。   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知识体系。科学作为观念形态,虽然不是生产力的独立构成要素,但科学能够渗透到生产力的各要素中,成为生产力诸要素的灵魂,从而物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首先,科学为劳动者所掌握,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包括体力和智力两部分。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劳动者的质量往往主要取决于劳动者所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其次,科学技术物化为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变革和创新,从根本上说就是科学技术物化的结果。科学通过技术更新生产工具,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再次,科学技术能够改变劳动对象的状况,扩大生产劳动的范围。科技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自然物成为劳动对象,使更多的人类创造的全新材料成为劳动对象。这就使劳动范围大大扩展。最后,科学应用于生产过程管理,能够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只有依靠科学知识进行生产管理,使人力和物力得到最佳结合,才能形成现实的高速发展的生产力。6、简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内涵。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7.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它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也是相适应又相矛盾的。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中,相适应的方面是主要的,相矛盾的方面是次要的。这些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8.如何理解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马克思明确提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表述,包含着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人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性。   第二,人的本质是由人的全部社会关系决定的,只有把人放到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中作考察,才能真正把握人的特殊品格,把握人的本质的整体结构。21 第三,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   第四,在阶级社会,人的本质具有强烈的阶级性。   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社会价值,就是个人给予社会需要的满足,即对社会的贡献。由于社会是不断发展、前进的,所以个人愈是能够不断地创造,就愈能够适合社会的需要,也就愈有价值。人的自我价值,是指人对自己需要的满足,即作为客体的个人行为对于作为主体个人自身需要的满足。   总之,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这种统一,是矛盾的统一,是有主次方面之别的统一。人的价值首先在于劳动、创造、对社会有所贡献。只有做出贡献,才能得到相应的肯定和报偿。9、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即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与目标。人的素质是历史的产物,又给历史以巨大的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归根到底取决于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取决于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10.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为什么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1)我国的民党派有长期存在的社会基础。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民主党派原来所联系的阶级、阶层的人们绝大多数已经成了社会主义劳动者,还有一部分成为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他们还需要民主党派联系他们,代表他们,反映他们的利益和要求,并帮助他们不断进步。(2)有利于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各民主党派是反映人民群众意见、发挥人民群众监督作用的一条重要渠道。中国共产党还可以通过民主党派,在它们所联系的那一部分人当中加强工作,加强和改善对他们的领导。(3)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民主党派的成员,一般都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较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和较广泛的海内外联系。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对于发展我国的经济文化建设,对于发展对外经济文化联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1.如何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能动性?1)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等几个方面论证了意识不是独立的实体,意识对物质具有绝对依赖性,世界统一于物质。   从意识的起源上看,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它还是社会的产物。   从意识的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人脑对于客观存在的外界事物的反映。2)从意识的作用上看,在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基础上,它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表现为意识通过实践可以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性质,产生两种不同结果。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对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错误的意识会引导人们采取错误行动,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想正确地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也必须通过和借助物质的途径才能达到。首先,意识能动作用的正确发挥,必须以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为前提;其次,实践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再次,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这些说明,意识作用的发挥、大小、性质,一刻也离不开物质运动及其客观规律的制约作用。12.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我国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与社会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13.如何正确对待毛泽东思想?21 (1)必须坚持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许多基本原理、原则和科学方法,是有普遍意义的,现在和今后对我们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毛泽东思想,认真学习和运用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2)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无用论”两种错误倾向。这两种态度都是没有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而这种区别是十分必要的。(3)必须在新的实践中发展毛泽东思想。我们必须在新的实践中,以符合实际的新原理和新结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保证我们的事业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轨道继续前进。14.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在总结实践和科学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在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斗争中,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制定了科学的哲学物质观。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在这里,列宁从物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出发来把握物质范畴,这是列宁对确立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做出的卓越贡献,具有重大意义:第一,它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指出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独立性和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从而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它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指出了物质能够被人的意识所反映,从而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它坚持把哲学的物质范畴同具体科学的物质结构、属性的理论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指出物质范畴是哲学的最高概括,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惟一特征,从而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第四,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理论基石,它对坚持唯物主义路线,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意义。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是什么?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它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其主要特征是: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经济共同发展。不同所有制经济的企业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兼顾效率与公平。3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全有条件,有可能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得更好。五.分析题1.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有何重大意义?(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受封建制度的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所以不能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可以通过长期的合法斗争,待到革命时机成熟时,再举行武装起义,先夺取城市,再夺取农村。在中国是走相反的道路。(2)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武装斗争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因此,必须要深入农村发动农民、武装农民。(3)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而且长期占据中心城市,广大农村是他们的统治的薄弱环节。因此必须把落后的农村改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改造成军事上、政治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以便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胜利。21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揭示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指明了国民革命失败后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它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发展了马列主义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2.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基本功能。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世界观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这一整个过程都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指导下进行的,从而才能产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作为科学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总之,作为科学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正确的宏观看法和根本观点。同时,作为哲学世界观,它也对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等实践活动及其决策都具有重要的世界观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历史观功能马克思主义哲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科学的历史观基础。总之,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紧密相联。从纵的方面看,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孕育、形成、完善和发展的过程,都离不开唯物史观的指导。从横的方面看,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它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都渗透、体现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并且在一系列问题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功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能够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中国的历史和现状,指导我们去探索和把握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以使我们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更加完善,更加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功能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能从整体上、宏观上认识世界和社会,做到总揽全局、高瞻远瞩,能够使人们在自然界和社会的错综复杂联系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预测事物的发展进程和基本趋势。在现时代,人们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时代、理解时代、创造时代,最深刻地反映时代的全貌、本质和主流,预见时代发展的大趋势。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功能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它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   总之,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南。3、如何理解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和优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一种社会主义的新型政党关系。它具有如下主要特点。第一,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它们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第二,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共同的任务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指引下,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而奋斗。第三,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实践证明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行之有效的。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创造,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它对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巩固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具有重要意义。4.为什么说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1)21 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决定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必须分为两步,第一步,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可见,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是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1)建国后,我们具备了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条件:我们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居于领导地位的国营经济;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2)中国革命胜利并且解决了土地问题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从1953年到1956年,按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我国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5.论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辨证关系及其现实意义。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有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其二,人类的认识,按其本性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过程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的。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虽然二者有区别,是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和方面;但是,二者又是统一的。它们的统一表现在:第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联结、相互渗透。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颗粒;另一方面,绝对之中也有相对,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第二,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转化。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总之,从真理的两重性看,任何真理既有绝对性一面,又有相对性一面;从真理的发展上看,任何真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   掌握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原理有重要意义:首先,这一原理是批判形而上学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思想武器。绝对主义者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相对主义者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它们都割裂了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关系。其次,这一原理指导我们树立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客观真理也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因而,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既要坚持又需要发展。6.“一国两制”构想的客观依据是什么?首先,“一国两制”构想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来的。存在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就是中国的实际。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既要有利于保持这些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又要有利于改革和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根本出发点和根本目的。解决问题的出路是尊重历史,尊重实际,谁也不吃掉谁,实行“一国两制”。中国主体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同时容许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使统一后的香港、澳门、台湾的繁荣与稳定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相连,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战略性决策。其次,“一国两制”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是建立在中国是一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值得信任的国家这样一个客观基础之上。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与影响不断扩大和提高。在国际交往中,新中国坚持反对霸权,维护和平,主持正义,捍卫主权,保持尊严,不畏强权,恪守信义,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再次,“一国两制”构想立足于人民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领导,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强大生命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是我国人民在实践中形成的坚定信念。我们党和政府有胆识、有勇气在两种制度的比较中发展社会主义,完善社会主义。我们的人民有信心、有力量在两种制度的比较中把社会主义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正是基于这样坚定的信念,我们才有勇气把“一国两制”下的资本主义不是当作对手,而是当作补充力量看待。21 7.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我国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只有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建立和巩固现代化的国防,才能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才能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才能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就没有国家的真正的独立和富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由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和斗争的发展决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及土地制度改革在全国完成以后,国内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企业同国营经济、国家经济政策之间,资产阶级与本企业职工、全国各族人民之间的利益冲突日益明显。只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个矛盾才能解决。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土改后,农业生产虽有一定发展,但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限制了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不满足人民和国家工业化的需要。广大农民特别是贫下中农,为了发展生产和避免两极分化也愿意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个体手工业和农业的情况相类似,通过合作化道路把个体手工业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也是十分必要的。8.论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现实意义。承认矛盾的普遍存在是研究矛盾规律的基本出发点。矛盾普遍性的含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简言之,世界上,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一切事物都有矛盾,而不同事物的矛盾又各具其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每一事物都有它的特殊矛盾规定着它的特殊本质,使它与别的事物区别开来。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是矛盾问题的精髓。要掌握这一精髓,重要的是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一方面,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另一方面,矛盾的特殊性也必然与矛盾的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在个性中包含着共性。现存的任何事物、矛盾,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是我们党一贯遵循的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原则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9、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是作为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同志在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中逐步产生的。它的科学体系体现在它的整体思想之中。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按历史顺序、其科学体系有着逻辑顺序、不可把其直观的历史顺序看成逻辑顺序,衡量理论体系严谨性一般从三个方面考察:一是看其创立是否依据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是看其是否有构成理论体系的中心议题。三是看其是否有以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为基础,以中心议题为核心的系统理论观点和论证。邓小平同志以唯物历史观为基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中心议题、形成了回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基本问题的基本观点。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善于依据其内在要求把理论的历史顺序升华为逻辑顺序。其次,要正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10.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21 (1)新民主主义革命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它的客观要求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因为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就铲除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资本主义因素会有所发展。(2)但同时,新民主主义革命又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了更广大的道路。因为这个革命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不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理论指导的,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不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和资本主义社会,而且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和新民主主义社会。所有这些,都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了更广大的道路。(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由于建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政权,由于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由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由于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再加上国际条件的有利,就能够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实现社会主义的前途。11.论质变和量变的辨证关系及其现实意义。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事物的连续性。质变是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根本性质的显著的变化,是事物连续性的中断。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质变和量变的根本标志。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量变向质变的转化中,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在质变向新的量变转化中,质变体现和巩固着原来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转化的。事物的发展,新旧事物的更替,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新的量变的互相转化的过程。质量互变规律对于实际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树立远大的革命目标和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在一切实际工作中,必须把勇于改革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结合起来;在个人品德修养中,必须从点滴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对坏事要防微杜渐,对好事要日积月累。12.为什么说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第一,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坚持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党能够从总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领导全国人民使现代化建设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如果不坚持党的领导,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会走偏方向,脱离社会主义的轨道,从而延误我国现代化的实现。第二,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方针政策。我们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政党,它掌握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党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逐步探索与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进而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第三,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正确调节和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形成安定团结的局面。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它没有自身狭隘的利益关系,因此,能够驾驭矛盾,总揽全局。第四,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才能形成凝聚和团结全国人民的核心,达到人民意志和行动的统一。13.试述资产阶级专政在中国行不通的原因。21 首先,帝国主义不容许。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为此,资本主义在中国扼杀一切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破坏和镇压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其次,社会主义不容许。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就得不到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援助。没有这种援助就不可能战胜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也就不可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再次,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不容许。中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在取得反帝反封建斗争胜利之后,决不允许资产阶级再来统治他们。最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能妥协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虽然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但又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这就决定这个阶级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不可能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14.运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论述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改革同私有制条件下的改革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的,是自觉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以及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的结果。社会主义改革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而是促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但就其引起变革的深度和广度而言,仍然是一场深刻的革命。邓小平关于“改革也是革命”的思想,深刻地揭示了改革对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意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这两对矛盾具有以往社会根本不同的性质和状况。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双方相互适合的方面是主要的。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不相适应的方面,决定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必然性,而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又决定了改革并不改变社会主义根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有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建立和完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完备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作保障,这也就成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任务。改革又是全面的,在进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同时,教育、科技、文化体制也要相应的进行改革。全面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改革成败得失的最终标准是是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十多年的实践证明,我国的改革是成功的,改革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我国改革的成功经验还表明,社会主义有很强的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经过自觉改革,使社会主义朝气蓬勃地向前发展。15.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首先,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其次,邓小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础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再次,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最后,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依靠力量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继承和坚持,更重要的是发展和创新,是适应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邓小平理论继承了毛泽东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成果,纠正了毛泽东探索中的失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2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练习题二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ABCBB6-10BDCBD11-15BBBBB16—20BACAD21—25DBBCC26—30ABACA31—35BCDCC36--40ABACC41—45BBDBC46—50BCBBA51—55ABACA56—60CABBA61—65CBCCA66-68AAB二、多项选择题⒈ABC⒉ABC⒊ABD4.ABC5.ABCD6.ACD7.ABC8.CD9.AC10AB11ABD12ACE13ABC14ABCD15ACD16ACD17BCD18ABD19ABCD19、ABCD20、ABCD21、ABCDE22、ABC23.ABCD24.ABCD25、BCD26.ABC27.BCE28ABC29ABC30ABCD31BCE32ABDE33ABD34ABDE35BCE36ABC37ABCD38ABCDE39ABC40ADE41ABD42.ABCE43.AD44.BCD45.AC三、辨析题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1)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并且完成了土地改革之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矛盾。(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由于消灭了资产阶级,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因此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已经解决。(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的矛盾。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错误。一切哲学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21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主要是:首先,是在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对世界形势和时代发展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次,也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还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4.“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1)这种观点没有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同作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区别开来。(2)这种观点的实质是坚持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典型的教条主义。(3)应该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作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5.意识是大脑的机能和属性错。1)意识不是一般大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6.为表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诚意,就应承诺放弃武力。每一个主权国家都有权采取自己认为必要的一切手段包括军事手段,来维护本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基于此,中国政府在采取何种方式处理本国内部事务的问题上,并无义务对任何外国或图谋分裂中国者作出放弃使用武力的承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如果外国势力蓄意干涉中国统一,如果出现“台湾独立”,我们将用一切手段包括军事手段维护国家主权捍卫祖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7.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可能有两个:一是资本主义前途,二是社会主义前途。(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由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因此资本主义会有所发展。(2)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的,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这就更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以及国际条件的有利,都保证了社会主义前途的实现。8.世界统一于存在错。1)该命题是折中主义命题。2)世界统一于物质。9.“一国两制”的实质是一个国家并列存在两种制度。祖国统一后,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祖国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保留资本主义制度,实行三个不变,即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一国两制”是容纳了复合制国家某些特点的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它既不同于联邦,更不同于邦联。10.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正确。所谓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主要是指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具体表现在:1)人类社会产生的过程是物质过程,即劳动在人类社会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依赖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人类社会生活本质上是物质生活过程。   3)人类社会发展同自然界一样,有其内在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1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的结合点,就在于一切从实际出发。21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求我们决不能停留在对马克思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上,不能停留在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的甚至扭曲的认识上,不能停留在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的思想上。邓小平在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中一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作出了两大历史性贡献。一是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维护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二是成功地找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实现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1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1)无论是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都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2)在民主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一面,又有软弱性、妥协性一面。(3)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13.人类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错误。次命题没有看到实践在人类认识中的最终决定作用。人类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所以,实践是人类认识的最终目。14、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动摇这个中心。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而不能离开这个中心,更不能干扰和冲击这个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两个基本点互相贯通、互相依存,二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四、简答题1.为什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4)革命的性质主要是由革命的任务决定的。(5)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不反对一般的资本主义。(6)这个革命的目的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的社会制度,而不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因此,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2.辩证否定观的内容有哪些?1)辩证否定是事物自我否定。2)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3))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4)辩证否定是扬弃。3.如何理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我国现阶段发展生产力具有更大的紧迫性。这一结论是正确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本质,清醒把握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现阶段主要矛盾的结果。马克思主义最重要发展生产力。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前,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解放生产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之后,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国家最主要最根本的利益所在。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不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消灭压迫和剥削,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消灭贫穷。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大力发展生产力,也是加快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需要。4.怎样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1)经济改革并没有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仍然是我国经济的主体。(2)经济体制改革弥补了社会主义改造的缺点和偏差。今天我国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正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所有制形式过于简单划一这个偏差的弥补。(3)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体制改革都解放了生产力,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21 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否相符合。实践是沟通主观和客观关系的“桥梁”,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特点。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和验证,用客观的标准——实践的客观效果检验出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对这一问题,要用辩证法的观点来理解,即要承认实践标准是确定性(绝对性)和不确定性(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第一,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这是绝对的;第二,实践对一切认识最终都能做出检验,这也是绝对的。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第一,实践是发展的,因而实践检验认识是一个过程;第二,任何实践都是具体的,都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因而,某一历史阶段的具体实践往往不能充分证实或驳倒现有的一切认识。6.简述依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所谓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也就是党领导人民实行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依法治国所依的法,最重要的是宪法和法律。实行依法治国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它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7.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阶级条件。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条件。8.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历史唯物论还从实践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角度,深层次的论述了人类社会的本质,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劳动实践是人类及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二,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四,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9.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含义和重大意义?邓小平把社会主义本质总结性概括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第一,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确定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其中,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基础。第二,它为我们坚持公有制又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维护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前提。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归根到底只能根据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实际要求,根据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实际进程来确定。第三,它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扫除了思想障碍。10.为什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4)革命的性质主要是由革命的任务决定的。(5)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不反对一般的资本主义。(6)这个革命的目的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的社会制度,而不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因此,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11.如何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1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因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正是事物的内部矛盾运动,决定自然、社会各种事物的存在,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唯物辩证法肯定内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并不否认外部矛盾(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它认为,内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部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性、基本趋势和方向。外因可以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的进程。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具体要通过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的作用表现出来。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处于矛盾统一体中,提供事物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第三,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矛盾斗争性对推动事物的发展有重大作用,表现在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中:第一,在事物量变过程中,矛盾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通过双方力量的消长,为矛盾的转化即质变作准备。第二,在事物质变过程中,斗争性的作用更加明显,斗争冲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分解和新的矛盾统一体的产生。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在二者的结合中实现的。因此,只有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才构成一切事物发展的内在源泉和动力。12.什么是“三权分立”?为什么说它不适合我国国情?所谓“三权分立”,就是把国家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政府和法院三个不同机关行使,三个机关相互制约维持权力均衡。“三权分立”反映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而形成的统治阶级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均衡关系。由于社会主义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决定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议行合一制度,它不应该也不需要照搬西方“三权分立”制度。13.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在改造过程中实行赎买政策,进行和平改造。创造了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逐步过渡形式,最后实现了对资产阶级和平赎买。对资方人员实行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量材使用,适当照顾”,把企业改造与人的改造结合起来。1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它使哲学在内容、对象和作用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成为全新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科学性、实践性和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它第一次使哲学获得了真正科学的性质。它的科学性就在于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运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现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因而在人类认识史上把哲学变成了一门严密而完备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革命的实践性。它第一次把实践引入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理论都要付诸实践,指导实践,成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手中的思想武器,化为改造客观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15、“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涵义和基本内容是什么?“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国两制”构想包含以下基本点:①一个中国。这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惟一合法的政府。②两制并存。祖国统一后,祖国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保留资本主义制度不变。③高度自治。祖国统一后,香港、澳门、台湾将成为特别行政区。21 它不仅不同于其他一般省区,也不同于现有的各经济特区。它拥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保持财政独立;自行制定适合于特别行政区的经济、贸易和文化教育等政策;同各国和地区及国际组织继续保持和发展经济文化关系。④和平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和平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每一个主权国家都有权采取自己认为必要的一切手段包括军事手段,来维护本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政府不作放弃使用武力的承诺。五、分析题1.毛泽东怎样论述了党的建设同党的政治路线的关系?有何现实意义?毛泽东指出:(1)党的建设问题是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同党对统一战线问题、武装斗争问题的处理联系在一起的。(2)当我们党的政治路线是正确处理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问题时,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塞维克化就前进一步。(3)当我们党的政治路线是不正确地处理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问题时,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塞维克化就后退一步。党的建设加强了,党就能更正确地处理自己的政治路线,即更正确地处理统一战线问题和武装斗争问题。现实意义:(1)今天,党建设也是同党的政治路线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联系在一起的。(2)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建设就加强;背离这个基本路线,党的建设就会受到削弱。党的建设加强了,就能更好地贯彻执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2.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论述在改革开放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态和属性。意识现象是物质的特殊产物和表现。世界物质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思想路线的哲学理论基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首先,客观世界是物质世界,要求我们办事情、想问题,必须从客观物质世界的实际情况出发,如实的反映客观实际。其次,物质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从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情况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再次,物质运动具有客观规律性,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从客观规律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南,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3.如何正确理解一部分人先富与共同富裕及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共同富裕决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提倡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以承认差别为前提,以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为条件,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经济条件。效率是指人们在工作中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成果的比率。公平是指如何处理社会经济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也就是如何合理分配问题。效率优先即发展生产力优先,为兼顾公平提供物质条件。必须反对平均主义和贫富悬殊两种倾向。4.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而不能由民族资产阶级来领导?这是由我国无产阶级的优点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决定的。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有一般无产阶级的基本优点,即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机器大工业)相联系、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富于组织性和纪律性之外,还具有许多特殊的优点。第一,中国无产阶级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这些压迫非常严重和残酷,因此无产阶级革命最坚决最彻底。第二,中国无产阶级分布集中,便于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第三,中国无产阶级和农民有天然的联系,便于和农民结成巩固的联盟。21 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阶级。一方面,他们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因而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另一方面,他们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一定的联系,因而反帝反封建不彻底,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这就决定这个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5.如何理解增长方式转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粗放型经营是指国民经济的科学技术水平比较低,企业管理水平也比较低,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益,主要依靠扩大规模,即铺新摊子,上新项目,大量增加生产要素投入来求得经济的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使我们在经济建设中取得大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很大代价。因此,必须实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集约型转变。集约型经济指国民经济的科学技术水平比较高,企业管理水平也比较高,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依靠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来求得经济的增长。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显著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既是有效解决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深层矛盾也是适应扩大对外开放和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迫切需要,它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进程。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6.试述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现实启示。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因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然分为两步:第一步,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也就是说,中国革命的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即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只有完成前一个过程才能去完成后一个过程。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两个革命必须衔接,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阶段。现实启示:(1)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符合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资产阶级专政在中国行不通,这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决定的,因此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7.用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伟大作用的唯物史观原理,论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一方面,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生活资料,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这是人们从事一切其它社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又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即生产力的体现者,从而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最伟大的客观质力量。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首先,人民群众创造了人们从事精神生产活动的物质前提。其次,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科学文化发展的源泉。再次,人民群众也直接参与了精神文明的创造。第三,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首先,人民群众为社会变革创造了经济前提。其次,人民群众是直接实现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和决定力量。 中国共产党人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提出了树立群众观点的根本要求,并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坚持的根本原则,群众观点包括以下内容: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中国共产党人把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应用于实际工作,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党的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工作路线,是我们党在一切工作中克敌制胜的传家法宝。它使我们党始终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使我们的事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8.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21 它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必须认识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就整个国民经济而言的,而不是对所有经济领域、所有地区的等齐划一的概念。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产业各种所有制经济所占的比重可以并且允许有所不同,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体现在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体现在国有经济对整个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坚持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中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条不可动摇的根本原则。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现阶段还有着广泛的生存空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们与我国不同水平的生产力相适应,在凝聚生产资金、吸纳劳动力就业、搞活经济、发展生产、增加税收、扩大外资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9.毛泽东怎样论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有何现实意义?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它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也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中,相适应的方面是主要的,相矛盾的方面是次要的。这些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解决敌我矛盾用专政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用民主的方法。现实意义:i.用改革的方法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ii.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不能混淆敌我。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发展人民民主。10.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关系。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中,依据这个科学的认识论才逐步地形成了一条自己的科学的思想路线,那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核心是实事求是。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科学的认识论和正确的思想路线是统一的,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实践相一致的生动、具体的体现。其一,科学的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我们在革命实践和建设实践中,只有坚持以科学认识论为基础的正确思想路线,才能够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否则,离开科学认识论,思想路线就会失去对革命实践的指导作用。其二,正确思想路线又是科学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和具体化。因为科学的认识论产生于社会实践的需要,也是其自身实践本性的内在要求。人们从事实践活动需要有正确的认识工具,并把它转化为改造客观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因此就必须使它转化为正确的思想路线。由此可见,坚持以科学的认识论为基础的思想路线,是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实事求是,解放思想,21 这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它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党的这一思想路线从总体上再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在我党的实际工作中的全面贯彻。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实事求是又是解放思想的必要前提。总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是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保证,是当今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高度统一的具体表现,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这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才使得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飞速发展,才有今天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我们要永远坚持这条思想路线,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光荣的历史使命。11.如何认识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必然要经历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条件和现实状况决定的。第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条件,决定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我国原来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时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没有这样一个生产力比较充分发展的阶段。第二,我国社会主义现实状况决定我们今天仍然没有超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过四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国的经济实力有了巨大增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从总体上说,我国还没有完全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还远没有比较充分地建立起来。任何社会制度由产生到发展、成熟,都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和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与现实状况,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的发展过程。12.试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的含义及坚持这个原则的重要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就是在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提下,保持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其实质是坚持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抗日战争中的领导权。坚持这个原则,是抗日战争时期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决定的。在抗日战争时期,民族斗争是主要的,因此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但阶级斗争仍然存在,因此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否则,民族斗争就不能胜利。坚持这个原则,是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在统一战线中坚持党派和阶级的独立性,才有利于合作,否则就变成了混一,必然牺牲统一战线。坚持这个原则,是把抗日战争引向胜利的中心环节。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只有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才能保存自己的力量,发展自己的力量,保证抗日战争的胜利,并使之成为人民的胜利。坚持这个原则,是为了反对党内的右倾投降主义。抗战开始后,党内出现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倾向。为了反对这种错误倾向,必须强调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13.论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与前进性统一原理及其现实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事物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它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   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是一个由肯定到否定,又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事物发展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就呈现出一个周期,否定之否定阶段会重复肯定阶段的某些特征、特性,好像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表现出一定的回复性或重复性,也正是事物发展的这种周期性、回复性,使发展的道路是近似圆圈的螺旋,是有波浪起伏的曲线。然而,这种回复性是在新的、更高阶段上的回复,是形式的重复,而内容却发展了。所以发展的方向又是上升的、前进的。因为,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每一次否定都既吸收了前一阶段的积极成分,又舍弃了过时的消极的东西,并产生了新内容,把事物推向更高的发展阶段。因而,发展的周期性不是简单循环,而是在更高水平上的新东西的形成。事物的发展总是沿着螺旋曲线而上升,在波浪起伏中前进的。   总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具体道路又是迂回曲折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上升性和回复性的统一,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掌握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重要意义。首先,它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充满必胜信心21 。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要向前发展,共产主义必然在全世界实现,这是确定不移的,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次,这一原理告诉我们,同任何事物一样,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是直线,而是曲线,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前进中的困难,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总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顺利时不忘曲折,在出现曲折时更要看到光明。14、如何正确认识邓小平所说的“两个没有完全搞清楚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同志多次告诫人们,我们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犹疑和困惑,归根到底都是在于对这两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对社会主义认识上我们已搞清楚的问题主要有:社会发展趋势上,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不是主观意愿而是客观规律;社会发展层次上,社会主义是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社会经济制度上,社会主义是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按劳分配代替按资分配;社会政治制度上,社会主义占领导地位的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劳动人民由被剥削,被奴役成为国家主人。还没有完全搞清楚的问题主要有:社会主义的目标模式如何同社会主义现阶段相统一,相衔接;社会主义的共性如何与不同国家的国情和民族特点相结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如何通过不同的体制体现出来;基础条件不同的国家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会有什么区别;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根本任务是什么等。我们对于社会主义搞清楚的是社会发展规律所揭示的实现社会主义的必然性、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定位,目标模式的共性特征。还没有完全搞清楚的是社会主义的国情特点,社会主义的具体运行方式、发展的具体道路等。搞清楚问题的客观存在,才有人们对社会主义理想坚定不移的信念和百折不挠的追求,没搞清楚问题的客观存在,才出现实现社会主义目标过程中的指导失误和曲折。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彻底摒弃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的错误观点,改变照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教条主义态度。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