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课件 中医养生浅谈 45页

  • 2.99 MB
  • 2022-04-22 11:26:38 发布

党校课件 中医养生浅谈

  • 4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中医养生浅谈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李永仪 题外的话个人观点,仅供参考;缺点错误,敬请指正;目的:抛砖引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断流之水,可以鉴形。 中医(药)学的特点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中医学(TCM),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医学(Medicine,WestMedicine):《辞海》的解释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科学体系,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从人的整体性及其同外界环境的辩证关系出发,用实验研究、现场调查、临床观察等方法,不断总结经验,研究人类生命活动和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研究人类疾病发生、发展及其防治、消灭的规律以及增进健康、延长寿命和提高劳动能力的有效措施。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但亦具有浓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同时还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医学科学。 1.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或本质的学科。中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主要探讨人体的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规律,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防治规律等,因而具有自然科学的属性。 2.中医学具有社会科学特性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学科。人不仅具有自然物质(生物)的属性,还具有社会属性。人生活在社会中,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由此引起一系列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医学问题。社会环境的变更,人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的变化,对人体的身心健康常产生较大影响。因而中医学具有明显的社会科学属性。 3.中医学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中最一般的共同规律的科学。任何一门自然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的作用。中医学发祥于中国古代,受当时的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中医学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了当时的哲学成就,用当时盛行的哲学思想如精气、阴阳、五行等,阐述关于生命、健康、疾病等一系列医学问题,构建了自己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4.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除古代哲学思想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起到过重要作用外,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地理学、物候学、农学、生物学、矿物学、植物学、军事学、数学以及酿酒技术、冶炼技术等,都曾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起过重要的促进作用。如气象学知识促进了六淫病因学说的产生,兵法知识奠基了治病原则与方法的形成,对四时物候变化的认识促成了“天人相应”思想的建立等等。 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矿物学物候学天文学气象学地理学生物学植物学中医学军事学农学数学酿酒术冶炼术 中医学认为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却相对平衡1、《黄帝内经》以阴阳为总纲对病因进行分类,将病因和发病部位结合起来。如《素问•调经论》说“夫邪之所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2、东汉张仲景将病因与发病途径相结合,指出“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3、宋代陈无择在《金匮要略》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因学说”,进一步明确了不同的病因有不同的侵袭和传变途径。他在《三因极—病证方论》中指出“六淫”邪气侵犯为外所因,七情所伤为内所因,饮食劳倦、跌仆金刃及虫兽所伤等为不内外因。 正气的盛衰决定是否发病:《黄帝内经•灵枢•百病始生篇》“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贼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预防:《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最值得关注的:七情、饮食失宜七情的基本概念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对外界刺激的不同反应,属人人皆有的情绪体验,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或诱发疾病。 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致病特点影响脏腑气机直接伤及内脏多发为情志病证影响病情变化 直接伤及内脏1七情损伤相应之脏2七情首先影响心神(皆由心而发)怒伤肝惊喜伤心悲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恐则气下。因情志刺激而发的病证。(如郁证、癫、狂)因情志刺激而诱发的病证。(如心绞痛、心梗、晕厥)其他原因所致但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如消渴→糖尿病) 饮食失宜饮食不洁饮食不节饮食偏嗜饮食失宜 预防预防——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治未病——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养生可通过调摄保养,增强体质,提高正气,从而减少和避免疾病的发生。治未病,可促进养生,维持体内阴阳平衡,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御外邪的能力,从而延缓衰老。含义治未病与养生的关系预防的主要内容相互交融相互补充相互为用 (一)养生以增强正气1、顺应自然2、养性调神3、护肾保精4、体魄锻炼5、调摄饮食6、针灸、推拿、药物调养 1、顺应自然春夏养阳顺时养生以从其根秋冬养阴 2、养性调神避免不良刺激:避免来自社会、自然、家庭等外界的不良刺激。防止内源性不良刺激:如积极治疗躯体疾患。加强文化思想修养。提高对情志疾病的耐受性。避免不良刺激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 3、护肾保精房事有节食疗保肾运动保健针灸药物调治按摩固肾不过分压抑——以防气机郁滞。不有意放纵——以防耗竭肾精。 4、体魄锻炼作用—促进气血流畅,调节精神情志1.运动量适度,因人而宜,形劳而不倦。2.循序渐进,运动量由小到大。3.持之以恒。要点 5、调摄饮食1、饮食定时定量,不可过饥过饱。2、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或腐败变质的食物或自死或疫死的家畜。3、克服饮食偏嗜,寒温适宜,据体质而调配1、注意饮食宜忌据体质而调配体质偏热者,进食宜凉而忌温燥体质偏寒者,进食宜温而忌寒凉2、药膳保健:具有防治疾病和保健强身的作用 例:降脂:山楂、丹参、三七粉降糖降压:玉米须、知母、菊花、枸杞、泽泻、昆仑雪菊增强免疫力、鼓舞正气:洋参茶、黄芪粥、淮山薏米粥安胎:苏兜、黄芩、砂仁、寄生、杜仲安神:枣仁粥、合欢饮清心养肺:冰糖梨子羹、薄荷竹叶茶、莲子羹慢性咽炎:玉蝴蝶麦冬茶 6、针灸、推拿、药物调养1、药物养生2、推拿针灸 (二)防止病邪侵害1、避其邪气2、药物预防 1、避其邪气含义:要谨慎躲避外邪的侵害。夏日防暑,秋天防燥,冬天防寒。避疫毒,防疠气之染易。讲卫生,防止环境、水源和食物的污染等。注意环境,防止外伤与虫兽伤“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内容顺应四时,防六淫之邪的侵害 2、药物预防含义:事先服食某些药物,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能有效地防止外邪的侵袭,从而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计划免疫板蓝根、大青叶预防流感、腮腺炎。茵陈、贯众预防肝炎。中草药预防疾病内容用之有效简便易行 二.既病防变含义:在疾病发生的初始阶段,应力求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及传变。内容:早期诊治、防止传变 (一)早期诊治含义:疾病的初期,病位较浅,病情多轻,正气未衰,病较易治,因而传变较少。意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把疾病消灭于萌芽状态,防止其深入传变或危变。要点:要掌握好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及其传变的规律,病初即能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从而进行及时有效和彻底的治疗。 (二)防止传变含义:在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传变途径的基础上,早期诊断与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内容:(1)阻截病传途径——伤寒病的六经传变—太阳病阶段是早期诊治的关键,在此阶段的正确有效的治疗,是防止病势发展的最好措施;温病的卫分证阶段就是温病早期诊治的关键。 (2)先安未受邪之地——<1>含义:可以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五脏的整体规律、经络相传规律等为指导。<2>内容:①治疗肝病,常配以调理脾胃的药物,使脾气旺盛而不受邪。②温热病伤及胃阴时,其病变发展趋势将耗及肾阴,清-叶天士,主张在甘寒以养胃阴的方药中,加入咸寒滋养肾阴的药物,以防止肾阴的耗损。 结语非常感谢二班一组同学的支持与帮助,我才有机会走上讲台,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欢迎课后交流。谢谢! 附:糖尿病防治常识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体重减少)或尿有甜味为特征。(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使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水及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三多一少” 二、源流1、消渴病名最早见于《内经》,《素问.奇病论》:“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行为方式疾病,比西方早了2000年;"西方在二百多年前才把消渴证的最多数Ⅱ型糖尿病确认为行为方式疾病,其标志是Johnrollo在1797年发现了尿糖。)2、《金匮要略》立消渴专篇,创白虎加人参汤、肾气丸方剂。3、《诸病源候论.消渴候》主张:“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之。”“其病变多发痈疽”。(运动疗法) 病机转化(消渴变证或称并发证):气阴两虚,瘀血内阻—胸痹心痛、中风、四肢麻木阴损及阳、阴阳两虚—水肿瘀阻络脉,热毒内生或疮毒外袭—疮疡、痈疽正气亏虚,感染痨虫—肺痨肝肾阴亏,耳目失养—视朦、耳聋虚风内动—眩晕阴液极亏,虚阳上浮或阴竭阳亡—神昏或昏迷、死亡。 一、诊断依据1、主症:三多一少。2、以肺痨、水肿、眩晕、胸痹心痛、中风、眼疾、疮疡就诊发现。3、无症状,体检发现。4、多有家族史。 糖尿病并发症心血管—冠心病、高血压大血管脑血管—中风糖尿病足病—坏疽糖尿病肾病—水肿糖尿病眼病—视朦、雀目(视N病变)微血管糖尿病皮肤病变—溃疡糖尿病神经病变—四肢麻木 民间简易疗法(1)猪胰煲淮山:猪胰1具,山药30克,同煲汤,加盐调味服食。(2)玉米须煲猪瘦肉:玉米须30克,猪瘦肉100克,共煲汤,加盐调味去玉米须服食。(3)猪胰粉:猪胰适量焙干,研成细末,每次6克,每日2次,水送服。(血肉有情之品)(4)玉米须茶:玉米须30克。制作方法:鲜玉米须洗净,晒干备用。需要时,沸水冲泡代茶饮用。玉米须有利尿泄热的作用,并有明显降低血糖的作用,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辅助治疗,经常代茶频饮,可降血糖、尿糖。 学术观点消渴是一个古老的中医概念。近年来,消渴概念逐步被理解成为人体高消耗应激。原来曾经被禁止或限制的谷物,重新成为糖尿病患者的主要食物。高碳水化合物饮食、谷物保护等指导原则重新成为主流意识。 而Johnrollo得出的结论但却包含了大量的错误。(1797年发现了尿糖)Johnrollo通过对Meredith船长的观察,发现当Meredith吃面包,谷物,水果等植物食品的时候,尿糖增多;而吃肉类食品的时候尿糖相对减少。于是,Johnrollo得出结论:糖尿病应定位在肾脏(尿糖问题),是吃含碳水化合物高的植物食品造成的。因此饮食低碳水化合物和高脂肪和蛋白质是该疾病的饮食方案。这种饮食方案影响了十几代糖尿病患者,造成了患者难以康复的局面。 (1)糖尿病的定位应是血糖而非尿糖;(2)在胰岛而不在肾;(3)是摄入碳水化合物不足发病的而不是过多。实际上,有的时候尿糖增多正表明身体血糖升高的缓解,而不是加重。1999年剑桥大学Hales教授公开的调查结果被全世界所重视:在美国,亚洲人西方生活化后Ⅱ型糖尿病发病率迅速升高,欧洲人的发病率则没有明显变化。Hales教授的证据表明,生活方式(主要是饮食结构)改变造成了Ⅱ型糖尿病的爆发。谷物保护曲线的发现更证实了这一点。 隋代医学著作《诸病原候论》在防治糖尿病的指导中直接指出了运动与进餐时间安排问题:“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之。”这不仅提出了通过运动治疗和饮食治疗来康复消渴,而且首次关注了运动量和吃饭时间的关系。现在,全世界所有的糖尿病康复指南都把运动治疗和饮食治疗作为最先手段。 糖尿病的根本不是合成不足,而是消耗太大。因为胰高血糖素是促进人体物质分解的,而胰岛素是促进人体物质合成的。显然,频发低血糖、相对低血糖或身体局部血糖供应不全都可能导致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强,从而出现糖尿病。因此,必须避免对血糖的这种刺激。所以,中医学自《黄帝内经》以来一直注意谷物保护。现高碳水化合物是因已经成为公认的糖尿病患者健康进食方式。(施今墨的再传弟子梁晓春则提出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就是谷物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