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40 KB
  • 2022-12-05 17:30:33 发布

论工序性施工技术交底的编制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论工序性施工技术交底的编制Onthecompilationprocessofconstructiontechnicalclarification唐涛(中铁四局技术中心,安徽,合肥230023)摘要:工序性施工技术交底是直接面向作业层的技术交底,是工程技术人员将施工技术方案的各道施工工序吸收转化后形成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交底,是直接指导现场劳务人员施工及管理人员检查的指导性交底。文章作者结合自己从事项目施工技术服务和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相关经验,针对目前工序性技术交底存在的准确性差、可操作性差等现状,提出了工序性施工技术交底编制的合理化建议。关键词:工序性技术交底;计划性;准确性;可操作性前言工序性技术交底是从施工技术方案向现场实施的转化,其前提是具有准确性和可操作性。虽然各工程单位对工序性施工技术交底的格式及内容有了相关规定,但是,现场技术人员在编制工序性施工技术交底时仍然存在各种不切实际或不够准确的现象。比如目前很多工序性施工技术交底仅仅是针对施工工序进行介绍,而没有考虑到施工现场的实际状况,交底中的数据不精确,忽略了现场的施工环境、人员配置、机械设备配置,导致技术交底在现场完全不被作业队伍所接受,而是任由作业队伍根据以往施工经验进行施工的现状。那么如何才能使技术员编制的工序性施工技术交底内容准确,语言精练,具备可操作性,易于被作业人员接受呢?本文将在下面进行阐述。1.工序性技术交底的编制要有计划性现状:从笔者多次在施工项目上检查的结果来看,绝大多数项目上的技术人员对于技术工作缺乏计划性,技术交底的编制亦如是。众所周知,项目施工的节奏并不是均衡的,停滞或抢工的现象都会发生。多数技术员的工作习惯是在工序施工前一两天才开始着手技术交底的编制,那么在施工进展缓慢时期可能很久没有编制交底,而在抢工期时短时间内要编制大量的技术资料(技术交底、旁站记录、检验批等等),这样就极易造成技术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工序性技术交底的编制,而是匆匆摘抄方案应付了事,这样的交底质量是很难有保证的。建议合理的做法:笔者认为,项目的总工程师或工程部长应当在每项施工方案编制完成后,理清该方案涉及的各道工序,然后根据施工工期计划制定工序性施工技术交底的编制计划,明确交底名称、编制时间、编制责任人和审核责任人,计划要有提前量,给技术员留有足够的编制时间,并给技术主管或工程部长留有相应的审核时间。将工序性技术交底的编制计划下发给全体技术员作为任务来抓,严格按照计划进行交底编制和审查,在项目施工进展缓慢或停滞时仍然要坚持按原计划进行交底编制。这样可以帮助技术人员理清个人工作思路明确各阶段的工作任务,有条不紊的进行交底的编制。2.工序性技术交底的编制应确保内容的准确性现状:多数技术人员在编制工序性技术交底时习惯于摘抄方案或规范中的语句,而没有对方案、图纸、规范的内容进行理解消化和相应的转化,在交底中常常出现一些模棱两可的词句或者提出一些难以准确控制的要求。比如有技术员编制《钻孔桩灌注施工技术交底》时对首批混凝土浇筑方量的描述为“首批混凝土量以将导管埋深控制在20cm~50cm为宜”,又如有技术员编制《重力式混凝土挡土墙施工技术交底》时对泄水孔的布置描述为“泄水孔布置间距为60cm~80cm”。这样的描述都是不准确的,虽然可以满足方案、图纸或设计的要求,但是没有给接受交底的人一个准确可行的数据,仍然需要作业人员进行解读并自行拿捏。比如钻孔\n桩首批混凝土的灌注,每个项目都可能有多种不同桩径的桩基,那么首批混凝土方量也不尽相同,而且作业队伍准备的料斗容量可能也各不相同,那么作业人员究竟要选择多大的料斗?桩径1m、1.25m、1.5m等的钻孔桩首批方量究竟有几方?交底中没有明确,作业人员只能依靠经验来判断,那么我们的交底就失去了指导意义。建议合理的做法:笔者认为项目总工程师和工程部长应当向技术人员灌输一个理念——工程施工是严谨的,技术资料的各种数据应当是力求准确而避免模棱两可的。尤其是施工技术交底是现场作业人员施工和管理人员检查的依据,更应当以“准确”为要务。如在编制《钻孔桩灌注施工技术交底》时,技术人员应当根据每根桩的“桩径”和“灌注前导管底距孔底距离”确定具体的“首批混凝土方量”,并从作业队伍的料斗中选取合适的料斗。建议可列表说明,如下表“表一钻孔桩首批混凝土方量一览表”,简单而准确,易于作业队伍接受和操作,也便于管理人员检查。表一钻孔桩首批混凝土方量一览表桩号桩径(m)桩长(m)设计混凝土方量(m³)灌注前导管底距孔底距离(m)首批混凝土方量(m³)料斗容量(m³)1-11.0……5-41.5……又如在编制《重力式混凝土挡土墙施工技术交底》时,对于泄水孔的布置就应当明确其固定的间距,交底中只需明确说明“泄水孔布置间距为××cm”,并绘制简单的布置图即可,物资部也可以明确所需的泄水管数量,按量发料。以上只是两个简单的例子,其它交底的编制都应如此,数据准确明了。3.工序性技术交底的编制应注重其可操作性现状:目前绝大多数技术员在编制工序性施工技术交底时只侧重于对施工工艺的介绍,却常常忽略了技术交底在现场的可操作性。施工工艺是在设计图纸和方案中可以确定的,但施工现场却是千变万化各不相同的,同一道工序在不同地区施工可能会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对于机械设备要求、人员数量要求等会各不相同。没有依据现场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制定的施工技术交底交底往往是缺乏可操作性的。例如某项目技术人员编制的《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交底》,交底中按照常规交底的格式介绍了混凝土浇筑的工艺和质量标准,但是浇筑方式说明的是采用混凝土泵车进行混凝土泵送。而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现场不具备泵车停靠支腿的条件,而应当采用混凝土罐车配合溜槽施工的方式,在介绍振捣工艺时,交底中也未根据浇筑的方量和面积明确采用几台振捣泵和几名工作人员。这样的施工技术交底在现场基本不具备知道意义。建议合理的做法:工序性施工技术交底不仅仅应当包含工艺操作流程和施工质量标准,还应当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明确采用的机械设备、辅助设施、人员安排甚至交通组织。比如前述的《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交底》,在“施工准备工作”中首先应当明确一次性浇筑混凝土的方量,根据浇筑时间安排及混凝土搅拌站距离浇筑现场的距离和路况,明确应当配置的混凝土罐车数量,并且根据现场的作业空间明确是采用混凝土泵车泵送混凝土还是采用罐车配合溜槽输送混凝土抑或是采用地泵泵送等,对于作业队伍还应当明确现场布料人员、振捣人员以及振捣泵的配置数量,若混凝土运距较长或运输道路路况复杂,还应当说明交通组织的相关内容。简而言之,工序性施工技术交底中除了要介绍清楚相关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标\n准,还要针对该项工艺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明确相应的施工准备及施工保障措施。4.结论现阶段项目工序性施工技术交底的编制普遍存在缺乏计划性、准确性以及现场指导性的问题。这是导致现场施工与设计、方案相悖的一大主要原因。要想从根本上扭转工序性技术交底编制质量差、难以指导现场施工的问题,一方面要从施工技术管理的计划性抓起,另外一方面就是要紧扣现场作业队伍和管理人员对施工技术交底内容的直接需求,以最直白、准确、简明的方式进行交底内容的描述。本文仅是笔者根据现场技术管理工作中的一点体悟总结而成,希望能对施工项目的技术管理人员有一定的启发及促进作用,也希望能引发更多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对基础技术管理工作的深思,进一步完善项目基础技术工作的各项标准和要求。参考文献:[1]《建筑工程技术交底》,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2]《建筑工程技术交底记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3].薛文萍,浅议项目施工中的安全技术交底[J],山西水利科技,2006年第四期.[4].曹聪慧,技术交底资料表格范例[M],清华同方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作者简介:唐涛(1986—)男,安徽淮南人,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