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50 KB
  • 2023-01-02 08:31:56 发布

我国建筑给排水的发展概况 【文献综述】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我国建筑给排水的发展概况前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屋建筑开竣工面积逐年增加。为使其朝着节能、环保、宜居方向健康发展,建筑的各个方面都要随之发展。其中,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发展极其重要和关键。正文建国以来我国建筑给排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初创阶段,自1949年至1964年《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开始试行时为止。其主要标志是我国开始设置给水排水专业,房屋卫生技术设备被确定为一门独立的专业课程。第一代通过专业培养的建筑给排水专业技术人员走上工作岗位,开始形成自己的专业队伍;反思阶段,自1964年至1986年《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被审批通过时为止。其主要标志是通过工程实践,对以往机械搬用国外经验并造成失误进行了认真反思,进而形成和确立有我国特色的建筑给排水技术体系;发展阶段,自1986年至今。1986年以来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给排水专业迅速发展,成为给排水中不可缺少而又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在此阶段,专业队伍已具备经过专业培训的设计、施工、安装、管理人员;技术上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并借鉴了国外的新技术,专业技术有了明显的突破和发展,组织上成立了全国建筑给排水工程标准技术委员会和中国土木学会、给排水学会、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我国建筑给排水技术几个具体方面的发展现状:建筑给水方面,在我国城市供水中,一些城市供水能力不足,城市水厂发展滞后于住宅和公共建筑发展,加之管道老化、承压能力下降,增压设施成为建筑给水中比重最大、发展最快的一种装置【1】。我国常用的增压设施是水泵、气压给水设备和变频调速给水设备,后二者技术的运用已日趋成熟【2】\n。同时设于屋顶的调节贮水水箱是常用的储水装置,但由于其存在二次污染严重等缺点,现在水箱从材料和加工上已有很大改进,开始向多元化发展。新颖水箱从材质上有镀锌、搪瓷、复合钢板、涂塑、玻璃钢和不锈钢等水箱,其和水接触的内表面不易锈蚀,对水质无污染,并减轻结构重量,解决施工不便等问题【3】。水箱的成型方式和形状也随之改变,组合式水箱、装配式水箱可以提高水箱质量,有利于工厂化生产并缩短现场施工安装时间,同时也减少了水箱内底的死水区范围;球形水箱和槽形水箱是外形变化,用呼吸阀替代浮球阀,解决了因浮球阀关闭不严造成的漏水问题,同时也使水箱从重力供水变为压力或压力与重力复合供水的新工况。钢筋混凝土贮水池也是常用的储水装置,其底部及内壁贴铺白瓷砖。在营造现代化生活的住宅环境和高质量的生活社区中,人们对饮用水水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改善饮用水水质,近年来,出现了优质饮用水这一概念。它是指能达到直接生饮水水质标准的水,其中有超纯水、纯水、蒸馏水、矿泉水和深度处理水等。优质饮用水的水源来自城市自来水或地下矿泉水,其处理工艺有离子交换、超滤、膜滤、蒸馏、消毒杀菌等【4】。供水方式由桶装供应和管道分支供应。桶装供应是设置集中的优质水供应站,用桶装送至居民家中或自取的方式目前占多数;管道分支供应系统在上海住宅小区已有建成,工艺采用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预涂膜精滤、微电解和紫外线杀菌等技术,可以去除对人体有害的有机物质,又保留了水中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优质饮用水经净化处理后送至每户厨房,采用变频恒压供水系统,管道末端循环,以保证水质要求【5】。建筑排水方面,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卫生洁具提出了新的要求,卫生器具更注重舒适、可靠、安静、节能。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卫生洁具有:水力按摩浴盆,用喷嘴产生大量回旋式气泡和冲击水流,可达到康健和休闲的效果【6】;连体式低位冲洗水箱漩涡式大便器,冲洗时噪声低,效果好,节省冲洗水量【7】;高标准的全自动坐式大便器可实现正常使用、冲洗污物、清洗人体和吹干等全部过程自动化;休闲卫生器具,包括桑拿浴设备、热能震荡按摩设备和身体机能调理运动器等【8】。\n排水通气技术的应用。主要目的是提供排水中气体的散溢,达到透气的作用;防止排水系统中出现水封的负压虹吸及正压喷溅现象,确保空气的循环;保持排水迅速通畅、安静。在我国已建立了可适应不同建筑标准、不同要求的五级标准,即伸顶通气管、不伸顶通气管、专业通气管、环形通气管和器具通气管等。在通气系统基础上开发的是通气阀和特制配件单立管排水系统【9】。通气阀是一种减少伸顶通气,替代专用通气管系的阀件,采用优质塑料和橡胶制作。单路进气阀可安装在室内立管顶部或横支管上,既可补气又可防止管道内部气体进入室内;双路通气阀可安装在室外立管顶部代替通气帽,使用时以单路进气阀为主。特制配件单立管排水系统已出台了设计规程,其立管的通水能力增大1/3,减少了立管的数量,但该产品现局限于铸铁制品【10】。我国建筑给排水技术在建筑施工方面仍有些问题尚需改进和加强:第一,中水回用。目前,缺水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而中水回用是一条有效的节水途径。在美国,回用水使用方向包括城镇和居民景观场地用水,工业空调的冷却水和消防补给水【11】。采用建筑中水道系统,使污水处理后回用,有着双重意义。既可减少污染,又可使污水资源化【12】。建议从立法、政策、宣传等方面加大力度,促进中水道技术在我国得到普遍推广应用。第二,针对地漏水封的设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规定地漏的顶面标高应低于地面5-10mm。此规定目的就是防止水封被破坏后污水管道内的有害气体窜入室内污染室内环境,但是在给排水设计说明中很少有人提及。建设及施工单位为降低造价,往往使用市场上价格低廉的地漏,这种地漏水封一般不大于3厘米,满足不了水封深度要求【13】。另外,居民装修房子时选用装修市场上的不锈钢地漏替代原来的塑料地漏,外表虽光亮美观,内部水封同样很浅。排水时地漏的水封由于正压(较低楼层)或负压(较高楼层)被破坏,臭气进入室内。第三,如何解决排水塑料管道噪音较大的问题。随着普通排水铸铁管道的淘汰,排水管道普遍使用塑料管道,但是普通UPVC管道的排水噪音要比铸铁管高约10分贝,若排水立管靠近卧室,加上现浇楼板的隔音效果较差,住户能明显听到排水管的噪音,降低了生活质量。卫生器具布置时要考虑使排水立管远离卧室和客厅,管材考虑新型降噪产品。芯层发泡UPVC管道和UPVC螺旋管则能明显降低噪音,市场上新出现了一种超级静音排水管则加入了特殊吸声材料,噪音低于铸铁管。第四,\n排水支管户内检修。由于卫生间漏水引起上下层邻居间纠纷的现象越来越多,漏水主要原因在于排水横管敷设于楼板下,居民装修时破坏管道及防水层。因此,卫生间应设计成下沉式,下沉350-400毫米,将排水横管布置在本层内,防水层设在管道下方,发生堵塞及漏水均在本层解决。为了减少下沉空间,可以选用后排水坐便器及多通道地漏,卫生间吊顶后的高度能保证2.4米左右【14】。第五,确定坐便器排水口位置。目前坐便器的型号规格较多,下排水口的位置要求不同,设计施工中应选择合理的位置以便适应多数居民的要求,否则完工后很难改变。大多数居民抱怨坐便器排水口距墙面距离不够,选择便器时颇费周折。有的工程由于设计没有注明洁具间距,施工人员将排水口偏向中间甩口,导致住户无法安装淋浴房。综合多个厂家的产品样本,排水口距墙面的距离为305毫米,考虑装修前的墙面的距离宜为340毫米,住户反映较好。另外,施工图纸应有各种卫生洁具的定位尺寸。第六,空调凝结水的处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安装多台空调比较普遍,无组织排放凝结水容易引起上下楼层居民纠纷,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多数住户的生活习惯,预留空调板并设计凝结水排水管。排水管应设专用管道并散流至附近雨水口,不宜直接接入雨水井。曾经发生过雨水井堵塞造成合用管道内雨水沿凝结水管倒灌进入底层住户的现象。第七,二次供水的水质。二次供水的传统做法是水池和水箱联合供水,在水箱出水管前设消毒装置,生活水池或水箱一般与消防水池或水箱合用。实际运行中,有的物业公司疏于管理,消毒设备的运行不能达到设计效果。由于消防管道系统内水为死水,每月消防水泵巡检时,部分死水流入贮水池,消防管道与生活水箱及水池均连通,水体中细菌会交叉感染【15】。设计中将生活与消防水池(箱)分开设置,根据市政供水情况区别对待:供水不可靠的工程,底层设置大容量不锈钢水箱,出水消毒后由变频供水设备分区减压供水;双路供水的工程底层仅设置小容量不锈钢水箱贮存2小时生活用水量,由恒压变频供水设备分减压。若建筑物要求稳定的水压,则在屋顶设置小容量水箱(1-2小时用水量)进行稳压,由于水滞留时间短,可以不设消毒设备。这样大大降低了水质污染的几率,运行效果良好。\n由此可见,建筑给排水工程在现代建筑行业发展中极其重要,而目前,我国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建设还并不完善,许多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所以要以科学合理的管理,大力开发新型节能材料,加大相关宣传和政策的制定,使建筑给排水行业健康稳步的发展。参考文献[1]朱锦锡.建筑工程给排水管道的施工分析[J].科技资讯,2005,(22)[2]张键.建筑给排水工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3]郭涛.浅析给排水工程中供水管材的选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5,(12)[4]高延耀.水污染控制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王久思.水处理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6]韩谷.城市排水系统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6,(04)[7]佟朝阳.水资源系统分析方法框架及在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5[8]Journalofwatersupply.DepartmentofsanitaryEngnieering,FacultyofClivilEngnieering,SlovakuniversityofTechnology,RadlinskehoNo.11,81368Bratislava,SlovakRepublic[9]张晓明.给排水工程细部设计的改进[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02)[10]洪洵.小区住宅室内给排水设计要点[J].中国科技信息,2006,(03)[11]PlumbingEngineer,APrimerontheInternationalPluming,MachanicalandFuelGasCodes[12]姜湘山.建筑小区中水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9[13]马红芳.住宅小区给排水工程的监理[J].安徽建筑,2002,(05)[14]姜文源.水工业工程设计手册-建筑和小区给排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5]罗固源.水污染物化控制原理与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