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5.56 KB
  • 2022-04-22 13:47:09 发布

DB31 373-2010 生物制药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pdf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DB31ICS:备案号:上海市地方标准DB31/373—2010代替DB31/373-2006生物制药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Thedischargestandardofpollutantsforbio-pharmaceuticalindustry(发布稿)2010-05-17发布2010-07-01实施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发布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DB31/373—2010目次前言............................................................................III1适用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34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55生物安全要求.......................................................................146污染物监测要求.....................................................................147实施与监督.........................................................................17附录A(规范性附录)固定污染源排气中苯系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18附录B(资料性附录)生物制药企业的主要挥发性有机物....................................22II DB31/373—2010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加强生物制药行业污染物的排放控制,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结合上海市实际情况,修订本标准。本标准为全文强制。本标准规定了35项水污染物、10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明确了生物制药企业和生物医药研发机构水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控制要求、监测和监控要求。本标准中的污染物排放浓度均为质量浓度。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执行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地域范围内的生物制药企业或生产设施向环境水体排放水污染物,适用相应的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生物制药企业和生物医药研发机构排放恶臭污染物、环境噪声适用相应的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产生固体废物的鉴别、处理和处置适用相应的国家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本标准首次发布于2006年,本次为第一次修订。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增加了生物医药研发机构水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根据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取消了按照环境功能类别设定的标准分级,增加了水污染物排放基准排水量。――加严了特殊保护水域水污染物直接排放限值。――更新了部分污染物项目的分析方法。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生物制药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373-2006)废止。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上海市环境保护局提出并负责解释。本标准由上海市人民政府2010年04月14日批准。本标准自2010年07月01日起实施。本标准起草单位: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修光利,张萍,黄雪娟,詹天珍,陈少雄,张大年,侯丽敏,傅利英,徐利行III DB31/373—2010上海市生物制药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物制药企业或生产设施、生物医药研发机构的水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本标准适用于现有生物制药企业或生产设施、生物医药研发机构水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生物制药企业或生产设施、生物医药研发机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水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防治和管理。本标准也适用于制备动物用药物的生物制药企业或生产设施、生物医药研发机构。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执行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地域范围内的生物制药企业或生产设施向环境水体排放水污染物,不适用本标准。新设立污染源的选址和特殊保护区域内现有污染源的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上海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6165高效空气过滤器性能试验方法透过率和阻力GB/T6920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GB/T7466水质总铬的测定高锰酸钾氧化-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T7467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T7468水质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7475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7485水质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根分光光度法GB/T7494水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亚甲蓝分光光度法GB/T11890水质苯系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11893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T11894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1 DB31/373—2010GB/T11897水质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N,N-二乙基-1,4-苯二胺滴定法GB/T11898水质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GB/T11901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GB/T11903水质色度的测定GB/T11914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GB/T13197水质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GB/T13554-1992高效空气过滤器GB/T14204水质烷基汞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T14677空气质量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15505水质硒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5441水质急性毒性的测定发光细菌法GB/T15516空气质量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GB/T15959水质可吸附有机卤素(AOX)的测定微库仑法GB/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16297-19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T16488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光度法GB/T17130水质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顶空气相色谱法GB/T17131水质1,2-二氯苯、1,4-二氯苯、1,2,4-三氯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HJ/T2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HJ/T32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HJ/T33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甲醇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38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3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苯类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55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66大气固定污染源氯苯类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70高氯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氯气校正法HJ/T74水质氯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83水质可吸附有机卤素(AOX)的测定离子色谱法HJ/T9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2水污染物总量监测技术规范HJ/T195水质氨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HJ/T199水质总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HJ/T347水质粪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试行)HJ/T397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2 DB31/373—2010HJ484水质氰化物的测定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HJ493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HJ494水质采样技术指导HJ495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HJ501水质总有机碳的测定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502水质挥发酚的测定溴化容量法HJ503水质挥发酚的测定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HJ505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HJ535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536水质氨氮的测定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537水质氨氮的测定蒸馏-中和滴定法HJ548固定污染源废气氯化氢的测定硝酸银容量法(暂行)HJ549环境空气和废气氯化氢的测定离子色谱法(暂行)DB31/199-200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31/387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424号令)《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8号)《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2号)《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9号)《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血液制品去除/灭活病毒技术方法及验证指导原则》(国药监注[2002]160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生物制药指发酵、提取、制剂、生物工程等利用生物体或生物过程制造药物的生产过程。不包括利用生物过程制备的原料药进行进一步化学修饰的半合成类制药、利用微生物氧化由一非生物产品转化为另一非生物产品(如甾体激素)、中药及中成药生产和医疗器械生产。3.2发酵指通过微生物发酵的方法产生抗生素或其他的活性成分,然后经过分离、纯化、精制等工序制造药物的过程。按产品种类分为抗生素类、维生素类、氨基酸类和其他类。其中,抗生素类按照化学结构又分为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多肽类和其他。3.3提取3 DB31/373—2010指运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化学的方法,将生物体中起重要生理作用的各种基本物质经过提取、分离、纯化等手段制造药物的过程。不包括用化学合成、半合成等方法制得的生化基本物质的衍生物或类似物、菌体及其提取物、动物器官或组织及小动物制剂类药物的生产过程,也不包括中药制药中的提取过程。3.4制剂指利用生物制药原料药活性成分和辅料通过混合、加工和配制,形成各种剂型药物的过程。不包括中成药、化学合成类药物的混装制剂过程。3.5生物工程指利用微生物、寄生虫、动物毒素、生物组织等,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方法(主要是基因工程技术等)制造作为治疗、诊断等用途的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疫苗、诊断试剂等药品的过程。包括基因工程药物、基因工程疫苗、克隆工程制备药物等。3.6生物医药研发机构指从事生物制药及其药物产品研究、开发等实验活动的实验室、测试室、研发中心等机构。不包括生产企业内设的实验室。3.7现有污染源本标准实施之日前已建成投产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已通过审批的生物制药企业或生产设施、生物医药研发机构。3.8新污染源自2010年07月01日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通过审批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生物制药工业建设项目和生物医药研发机构建设项目。3.9特殊保护水域指经国家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水域、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法律、法规禁止排放的水域除外。3.10一般水域指特殊保护水域以外的其他水域。3.11排水量指企业或生产设施排放到企业法定边界外的废水量。包括与生产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外排废水(含厂区生活污水、冷却废水、厂区锅炉和电站废水等)。3.12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指用于核定水污染物排放浓度而规定的生产单位产品的污水排放量上限值。3.13终端污水处理设施指城镇污水处理厂与工业区污水处理厂。4 DB31/373—20103.14直接排放指污染源直接向环境水体排放污染物的行为。3.15间接排放指污染源向终端污水处理设施排放污染物的行为。3.16挥发性有机物指25℃时饱和蒸汽压在0.1mmHg及其以上或熔点低于室温而沸点在260℃以下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总称,但不包括甲烷。3.17标准状态指温度为273.15K、压力为101325Pa时的状态。本标准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均以标准状态下的干气体为基准。3.18高效空气过滤器指GB/T13554-1992中定义的高效空气过滤器。即由滤芯、框架和密封垫组成,按照GB6165规定的方法检验,其透过率不高于0.1%(即效率不低于99.9%)或对粒径等于大于0.1μm微粒计数透过率不高于0.001%(即效率不低于99.999%)的过滤器。4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4.1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4.1.1水污染物分类本标准将水污染物按其性质及控制方式分为两类,第一类污染物7项,第二类28项。第一类污染物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其水污染物排放应达到本标准要求。第二类污染物在企业废水总排放口采样,其水污染物排放应达到本标准要求。4.1.2水污染物排放限值4.1.2.1现有污染源和新污染源向设置终端污水处理设施的城镇或工业区排水系统排放水污染物,自2010年07月01日起执行表1中的排放限值B和表2中的间接排放限值。4.1.2.2现有污染源向特殊保护水域直接排放水污染物,除4.1.2.5规定范围外,分两个时间段执行:自2010年07月01日起至2011年12月31日止,执行表1中的排放限值A和表2中的特殊保护水域现有污染源直接排放限值。自2012年01月01日起,执行表1中的排放限值A和表2中新污染源直接排放限值。4.1.2.3现有污染源向一般水域直接排放水污染物,除4.1.2.5规定范围外,自2010年07月01日起执行表1中的排放限值B和表2中的一般水域现有污染源直接排放限值。4.1.2.4新污染源向环境水体直接排放水污染物,自2010年07月01日起执行表1中的排放限值A和表2中新污染源直接排放限值。5 DB31/373—20104.1.2.5自2009年2月1日起至2010年06月30日止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通过审批的生物制药企业或生产设施向环境水体直接排放水污染物,自2010年07月01日起执行表1中的排放限值A和表2中的新污染源直接排放限值。表1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单位:mg/L排放限值污染物排放序号污染物适用范围AB监控位置1总汞(按Hg计)0.0050.012烷基汞(按Hg计)不得检出不得检出3总镉(按Cd计)发酵类、提取类、生物工程0.010.1车间或车间处理4总铬(按Cr计)类制药企业或生产设施,0.151.56+设施排放口5六价铬(按Cr计)生物医药研发机构0.050.16总砷(按As计)0.050.17总硒(按Se计)0.10.1表2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单位:mg/L(除特殊注明外)直接排放限值间接污染物排适用序号污染物特殊保护水域一般水域排放放监控位范围新污染源现有污染源现有污染源限值置1pH值(无量纲)6~96~96~96~92色度(稀释倍数)304050603悬浮物(SS)1050604004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101525300a5化学需氧量(CODcr)5060120(100)500a6总有机碳(TOC)151840(30)1807氨氮(以N计)581540a8总氮(以N计)152060(50)609总磷(以P计)0.50.51.08发酵10挥发酚0.20.20.51.0类制11总锌0.51.03.05.0药企企业废水12甲醛0.50.52.03.0业或总排放口13甲醇3.03.08.015生产14三氯甲烷0.0130.10.11.0设施15可吸附有机卤化物(AOX)1.01.05.08.0161,2-二氯乙烷不得检出不得检出0.051.017苯0.020.10.20.518甲苯0.020.10.20.5b19二甲苯总量0.010.40.61.0201,2-二氯苯0.060.40.41.021总氰化物不得检出0.10.30.322氯苯0.060.150.150.1523急性毒性(HgCl2毒性当量)0.070.070.07—续表26 DB31/373—2010直接排放限值间接污染物排适用序号污染物特殊保护水域一般水域现排放放监控位范围新污染源现有污染源有污染源限值置1pH值(无量纲)6~96~96~96~92色度(稀释倍数)304050603悬浮物(SS)1050504004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1015203005化学需氧量(CODcr)50601005006总有机碳(TOC)1518301807氨氮(以N计)581540提取8总氮(以N计)15203060类制药企9总磷(以P计)0.50.50.58企业废水业或10动植物油555100总排放口生产11挥发酚0.20.20.51.0设施12总锌0.51.03.05.013甲醛0.50.52.03.014三氯甲烷0.0130.10.11.015可吸附有机卤化物(AOX)1.01.05.08.016甲苯0.020.10.20.5b17二甲苯总量0.010.40.61.018急性毒性(HgCl2毒性当量)0.070.070.07—1pH值(无量纲)6~96~96~96~92色度(稀释倍数)304050603悬浮物(SS)1050504004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1015203005化学需氧量(CODcr)5060805006总有机碳(TOC)1518301807氨氮(以N计)5810408总氮(以N计)152030609总磷(以P计)0.50.50.58生物工程10动植物油155100类制11挥发酚0.20.20.51.0企业废水药企12总锌0.51.03.05.0总排放口业或生产13甲醛0.50.52.03.0设施14甲醇3.03.08.01515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0.53.0101516可吸附有机卤化物(AOX)1.01.05.08.017甲苯0.020.10.20.5b18二甲苯总量0.010.40.61.019乙腈2.02.03.05.0c20总余氯(以Cl计)0.50.50.5—d21粪大肠菌群数(MPN/L)10050050050022急性毒性(HgCl2毒性当量)0.070.070.07—续表27 DB31/373—2010直接排放限值间接适用范序污染物排放污染物特殊保护水一般水域排放围号新污染源监控位置域现有污染现有污染源限值1pH值(无量纲)6~96~96~96~92色度(稀释倍数)304050603悬浮物(SS)1030304004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101515300制剂类5化学需氧量(CODcr)506060500制药企6总有机碳(TOC)151820180企业废水业或生7氨氮(以N计)581040总排放口产设施8总氮(以N计)152020609总磷(以P计)0.50.50.5810挥发酚0.20.20.51.011甲醛0.50.52.03.012急性毒性(HgCl2毒性当量)0.070.070.07—1pH值(无量纲)6~96~96~96~92色度(稀释倍数)304050603悬浮物(SS)1050504004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1015203005化学需氧量(CODcr)5060805006总有机碳(TOC)1518301807氨氮(以N计)5810408总氮(以N计)152030609总磷(以P计)0.50.50.5810动植物油15510011挥发酚0.20.20.51.0生物医12总锌0.51.03.05.0企业废水药研发13甲醛0.50.52.03.0总排放口机构14甲醇3.03.08.01515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0.53.010.01516三氯甲烷0.0130.10.11.017可吸附有机卤化物(AOX)1.01.05.08.0181,2-二氯乙烷不得检出不得检出0.051.019苯0.020.10.20.520甲苯0.020.10.20.5b21二甲苯总量0.010.40.61.0221,2-二氯苯0.060.40.41.023乙腈2.02.03.05.024总氰化物不得检出0.10.30.38 DB31/373—2010续表2直接排放限值间接适用范序污染物排放污染物特殊保护水一般水域排放围号新污染源监控位置域现有污染现有污染源限值25氯苯0.060.150.150.15生物医c26总余氯(以Cl计)0.50.50.5—药研发d27粪大肠菌群数(MPN/L)100500500500机构28急性毒性(HgCl2毒性当量)0.070.070.07—a括号内排放限值适用于同时生产发酵原料药和制剂的生产企业。b二甲苯总量是指间-二甲苯、邻二甲苯和对-二甲苯三种物质测定结果的总和。c采用含氯消毒及消毒的工艺控制要求为:直接排放时,消毒接触池接触时间≥1h,接触池出口总余氯3~10mg/L;间接排放时,消毒接触池接触时间≥1h,接触池出口总余氯2~8mg/L。采用其他消毒剂对总余氯不作要求。d消毒指示微生物指标。4.1.2基准水量排放浓度换算4.1.2.1生产不同类别的生物制药产品,其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见表5。3表3生物制药工业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单位:m/t产品(生物工程类制药除外)a类别代表性药物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青霉素1000β—内酰胺类头孢菌素1900其他1200土霉素750四环素750四环类去甲基金霉素1200金霉素500其他500链霉素、双氢链霉素1450抗生素庆大霉素6500氨基糖苷类大观霉素1500其他3000红霉素850发酵类制药大环内酯类麦白霉素750其他850卷曲霉素6500多肽类去甲万古霉素5000其他5000其他类洁霉素、阿霉素、利福霉素等6000维生素C300维生素维生素B12115000其他30000谷氨酸80氨基酸赖氨酸50其他200其他类—1500cb细胞因子、生长因子、人生长80000生物工程类制药—激素d制疗性酶—2009 DB31/373—2010a类别代表性药物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基因工程疫苗、诊断试剂—250其他类—80生物制药混装制——300剂提取类制药——500a排水量计量位置与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相同。b3生物工程类制药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计量单位为m/kg产品c细胞因子主要指干扰素类、白介素类、肿瘤坏死因子及相类似药物。d治疗性酶主要指重组溶栓剂、重组抗凝剂、重组抗凝血酶、治疗用酶及相类似药物。4.1.2.2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适用于单位产品实际排水量不高于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的情况。若单位产品实际排水量超过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应按式(1)将实测水污染物浓度换算为水污染物基准水量排放浓度,并以水污染物基准水量排放浓度作为判定排放是否达标的依据。产品产量和排水量统计周期为一个工作日。Q总C=C…………………………………..……..(1)基n实(Y⋅Q)∑ii基i=1式(1)中:C——水污染物基准水量排放浓度,mg/L;基Q总3——排水总量,m;Y——某产品产量,t;i3Q——某产品的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m/t;i基C——实测水污染物浓度,mg/L;实n——产品种类。n若Q与(Y⋅Q)的比值小于1,则以水污染物实测浓度作为判定排放是否达标的依据。总∑ii基i=14.1.2.3在企业的生产设施同时生产两种以上产品、可适用不同排放控制要求或不同行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且生产设施产生的污水混合处理排放的情况下,应执行排放标准中规定的最严格的浓度限值。4.1.3其他规定4.1.3.1除了pH值以外的所有污染物项目标准限值均为最高允许排放限值。pH值的标准限值为一个允许范围,无日均值,任意一次pH值超出该允许范围即为超标。4.1.3.2污染物项目的标准限值为不得检出时,该标准限值为小于该项目规定的测定方法的检出限。4.1.3.3抗菌素废水在与其他污水混合前,应进行预氧化处理。4.1.3.4生物医药研发机构实验废水应集中排放,实验废水与其他污水混合前应设置采样口。10 DB31/373—20104.2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4.2.1现有污染源通过排气筒排放大气污染物,分两个时段执行不同的排放限值:自2010年07月01日起至2011年12月31日止,执行表4中的现有污染源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最高允许排放速率限值;自2012年01月01日起,执行表4中的新污染源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最高允许排放速率限值。4.2.2新污染源通过排气筒排放大气污染物,自2010年07月01日起执行表4的新污染源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最高允许排放速率限值。4.2.3新污染源和现有污染源,分别按以下时间执行生物安全柜、动物负压隔离设备排气控制要求:自2010年07月01日起,新污染源的生物安全柜、动物负压隔离设备排气应设置高效空气过滤器或其他等效措施;自2012年01月01日起,现有污染源的生物安全柜、动物负压隔离设备排气应设置高效空气过滤器或其他等效措施。4.2.4自2010年07月01日起,无组织排放执行表4中的无组织排放监控限值,挥发性有机物处理设施的处理效率执行表5规定的最低处理效率限值。4.2.5恶臭污染物的排放,执行GB14554的规定;锅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执行DB31/387的规定。表4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最高允许排放浓度3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无组织排放监控限适用(mg/Nm)序号污染物值范围现有3新污染源排气筒高度(m)排放限值(mg/Nm)污染源150.511颗粒物8020200.85肉眼不可见303.4150.262氯化氢8030200.430.20301.4发酵150.5类制3苯1010200.90.40药企302.9业或153.1生产4甲苯3232205.22.4设施3018151.05二甲苯5050201.71.2305.9150.526氯苯类5050200.870.40302.5续表411 DB31/373—2010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无组织排放适用3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序号污染物(mg/Nm)监控限值范围现有污染源新污染源排气筒高度(m)排放限值3(mg/Nm)150.107苯酚8080200.170.080300.58155.18甲醇150100208.6123029150.269甲醛2020200.430.20301.401510非甲烷总101208020172.0烃3053150.511颗粒物8020200.85肉眼不可见303.4150.262氯化氢8030200.430.20301.4153.13甲苯3232205.22.4提取3018类制151.0药企4二甲苯5050201.71.2业或305.9生产155.1设施5甲醇150100208.6123029150.266甲醛2020200.430.20301.401510非甲烷总71208020172.0烃3053150.511颗粒物8020200.85肉眼不可见303.4150.262氯化氢8030200.430.20301.4生物150.10工程3苯酚8080200.170.080类制300.58药企155.1业或4甲醇150100208.612生产3029设施150.265甲醛2020200.430.20301.401510非甲烷总61208020172.0烃3053续表412 DB31/373—2010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无组织排放适用范3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序号污染物(mg/Nm)监控限值围现有污染源新污染源排气筒高度(m)排放限值3(mg/Nm)150.511颗粒物8020200.85肉眼不可见303.4150.262氯化氢8030200.430.20301.4制剂类155.1制药企3甲醇150100208.612业或生3029产设施150.264甲醛2020200.430.20301.401510非甲烷总51208020172.0烃30531颗粒物8020≥150.51肉眼不可见2氯化氢8030≥150.260.203苯1010≥150.50.404甲苯3232≥153.12.4生物医5二甲苯5050≥151.01.2药研发6氯苯类5050≥150.520.40机构7苯酚8080≥150.10.088甲醇150100≥155.1129甲醛2020≥150.260.20非甲烷总1012080≥151.02.0烃表5总挥发性有机物处理设施的最低处理效率a适用范围最低处理效率b年排放量>900kg/a≥85%a最低处理效率的测定和计算方法见4.2.6.9。b指车间工艺废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年排放量,可按照有机溶剂中VOCs年使用量与年回收量的差值,通过物料衡算法计算。4.2.6其他规定4.2.6.1排气筒高度除应遵守表4中的排放速率标准值外,还应高出周围200m半径范围的建筑5m以上,不能达到该要求的排气筒,应按其高度对应的排放速率标准值严格50%执行。4.2.6.2两个排放相同污染物(不论其是否由同一生产工艺过程产生)的排气筒,若其距离小于其几何高度之和,应合并视为一根等效排气筒。若有三根以上的近距排气筒,且排放同一种污染物时,应以前两根的等效排气筒,依次与第三、四根排气筒取等效值。等效排气筒的有关参数计算方法同GB16297中附录A。4.2.6.3若某排气筒的高度处于本标准列出的两个值之间,其执行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以内插法计算;当排气筒高度小于本标准列出的最小值(15m)时,以外推法计算其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但应严格50%13 DB31/373—2010执行;当排气筒的高度大于本标准列出的最大值(30m)时,应按本标准列出的最大排气筒高度对应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执行。内插法、外推法的计算公式同GB16297中附录B。4.2.6.4排放废气的生产工艺和装置应采取有效的大气污染物收集、治理措施。4.2.6.5新建(包括改、扩建)项目应在废气处理设施的进口和出口预设采样口、采样平台。4.2.6.6无组织排放的监控点为周界外浓度最高点。4.2.6.7动物房应设置除臭设施。4.2.6.8对于使用溶剂的设备和管道的阀门、法兰等设施应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并记录存档。4.2.6.9总挥发性有机物处理设施的处理效率,可通过同时测定处理前后废气中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和排气流量,以被去除的非甲烷总烃与处理之前的非甲烷总烃的质量百分比计,具体见式(2)。c×Q−c×Q前前后后P=×100%…………………………(2)c×Q前前式中:P——总挥发性有机物处理设施的处理效率,%;3C前——处理设施前的非甲烷总烃浓度,mg/m;3Q前——处理设施前的排气流量,mg/m;3C后——处理设施后的非甲烷总烃浓度,mg/m;3Q后——处理设施后的排气流量,mg/m;5生物安全要求5.1生物工程类制药企业或生产设施、生物医药研发机构应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血液制品去除/灭活病毒技术方法及验证指导原则》和GB19489等有关规定,对涉及生物安全的废水、废液、废气等进行灭活灭菌后才能排放,灭活灭菌方法应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5.2排放涉及生物安全的废水、废液、废气等,除遵守本标准的规定外,还应符合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6污染物监测要求6.1污染物监测一般性要求6.1.1对企业废水、废气采样应根据监测污染物的种类,在规定的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进行,有废水、废气处理设施的,应在该设施后监控。在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须设置永久性排污口标志。6.1.2新建企业应按照《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的规定,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设备,并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现有污染源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设备的要求由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14 DB31/373—20106.1.3污染源在线监测应符合国家和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6.1.4企业产品产量的核定,以法定报表为依据。6.1.5企业须按照有关法律和《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的规定,对排污状况进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6.2水污染物监测要求6.2.1对企业水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监测的频次、采样时间等要求,按HJ/T91等国家有关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的规定执行。6.2.2采样点位设置应符合HJ/T91的规定。6.2.3采样方案设计应符合HJ495的规定。6.2.4样品的采集、保存和管理方法应符合HJ/T91、HJ493、HJ494和相关分析方法标准的规定。6.2.5污水流量的测量应符合HJ/T91和HJ/T92的有关规定。6.2.6对企业排放水污染物浓度的测定采用表6所列的方法。表6水污染物浓度测定方法序号污染物项目分析方法方法来源a1总汞水质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74682烷基汞水质烷基汞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14204a3总镉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7475水质总铬的测定高锰酸钾氧化—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4总铬aGB/T7466度法5六价铬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T7467a6总砷水质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T7485a7总硒水质硒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55058pH值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GB/T69209色度水质色度的测定GB/T1190310悬浮物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GB/T1190111五日生化需氧量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HJ505a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GB/T11914b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DB31/199-2009附录E12化学需氧量b水质化学需氧量的在线测定重铬酸钾-分光光度法DB31/199-2009附录F高氯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氯气校正法HJ/T7013总有机碳水质总有机碳的测定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501a水质氨氮的测定蒸馏-中和滴定法HJ537水质氨氮的测定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53614氨氮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535水质氨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HJ/T195a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GB/T1189415总氮水质总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HJ/T19916总磷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T1189317动植物油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光度法GB/T1648815 DB31/373—2010续表6序号污染物项目分析方法方法来源a水质挥发酚的测定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HJ50318挥发酚水质挥发酚的测定溴化容量法HJ502a19总锌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747520甲醛水质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GB/T13197b21甲醇水质甲醇的测定气相色谱法DB31/199-2009附录G阴离子表面活性a22水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亚甲蓝分光光度法GB/T7494剂23三氯甲烷水质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顶空气相色谱法GB/T17130a可吸附有机卤化水质可吸附有机卤素(AOX)的测定微库仑法GB/T1595924物(AOX)水质可吸附有机卤素(AOX)的测定离子色谱法HJ/T83b251,2-二氯乙烷水质1,2-二氯乙烷的测定气相色谱法DB31/199-2009附录Ia26苯水质苯系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11890a27甲苯水质苯系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11890a28二甲苯总量水质苯系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11890水质1,2-二氯苯、1,4-二氯苯、1,2,4-三氯苯的测定气291,2-二氯苯GB/T17131相色谱法b30乙腈水质乙腈的测定气相色谱法DB31/199-2009附录Jc31总氰化物水质氰化物的测定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HJ48432氯苯水质氯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74水质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aGB/T11898光度法33总余氯水质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N,N-二乙基-1,4-苯二胺滴定GB/T11897法d34粪大肠菌群数水质粪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试行)HJ/T34735急性毒性水质急性毒性的测定发光细菌法GB/T15441a:该污染物项目的仲裁测定方法。b:暂时参照DB31/199-2009中测定方法执行,待国家发布相应的测定方法标准并实施后,执行国家标准。C:总氰化物的测定仅限于该标准中的异烟酸-吡唑啉酮法d:粪大肠菌群数的测定仅限于多管发酵法。6.3大气污染物监测要求6.3.1排气筒中颗粒物或气态污染物监测的采样点设置与采样方法按GB/T16157、HJ/T397的规定执行。6.3.2无组织排放监测的采样点(即监控点)数目、采样位置和采样方法按GB16297-1997附录C、HJ/T55的规定执行。6.3.3对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监测的频次、采样时间等要求,按HJ/T397、HJ/T55等国家有关污染物监测技术规范的规定执行。6.3.4对企业排放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测定采用表7所列的方法。表7大气污染物浓度测定方法序号污染物项目分析方法方法来源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1颗粒物GB/T16157染物采样方法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硫氰2氯化氢aHJ/T27酸汞分光光度法固定污染源废气氯化氢的测定硝酸银HJ548容量法(暂行)16 DB31/373—2010环境空气和废气氯化氢的测定离子色HJ549谱法(暂行)b3苯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附录A空气质量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的测定aGB/T14677气相色谱法4甲苯b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附录A空气质量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的测定aGB/T14677气相色谱法5二甲苯b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附录A大气固定污染源氯苯类化合物的测定aHJ/T66气相色谱法6氯苯类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苯类的测定气相HJ/T39色谱法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7苯酚HJ/T324-氨基安替比林比色法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甲醇的测定气相色8甲醇HJ/T33谱法空气质量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9甲醛GB/T15516度法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10非甲烷总烃HJ/T38气相色谱法a该污染物项目的仲裁测定方法。b暂采用附录所列方法,待国家发布相应的方法标准并实施后,执行国家标准。7.实施与监督7.1本标准由市和各区、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7.2在任何情况下,企业均应遵守本标准的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采取必要措施保证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各级环保部门在对企业进行监督性检查时,可以现场即时采样或监测的结果,作为判定排污行为是否符合排放标准以及实施相关环境保护管理措施的依据。在发现企业耗水或排水量有异常变化的情况下,应核定企业的实际产品产量和排水量,按本标准规定,换算水污染物基准水量排放浓度。17 DB31/373—2010附录A(规范性附录)固定污染源排气中苯系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A.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固定污染源排气中苯系物的测定,仪器对苯、甲苯、二甲苯的最低检出量不小于0.1ng。3当采样体积为10L时,苯系物的最低检出浓度为10μg/m。A.2仪器和试剂A.2.1二硫化碳:可直接购买进口低苯级二硫化碳,也可购买色谱纯试剂,如使用分析纯试剂则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提纯,提纯方法是向250mL二硫化碳中加入20mL优级纯硫酸和1mL优级纯甲醛,充分振荡、静置、分层。然后重复多次至二硫化碳无色为止,再用20%的碳酸钠溶液洗至中性,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蒸馏后使用。A.2.2苯系物标准溶液:苯系物的标准溶液可以购买商品用二硫化碳配制的标准混合物;也可以用二硫化碳直接配制色谱纯的苯系物标准溶液。A.2.3活性炭采样管:用一根长7cm,外径6mm,内径4mm的玻璃管,装填两部分20/40目活性炭,吸附部分装100mg,后部装50mg,中间用2mm的氨基甲酸酯泡沫材料隔开,在管的后部塞入3mm的氨基甲酸酯泡沫塑料,在管的前部放入一团硅烷化玻璃毛。玻璃管两端用火熔封。活性炭在装管前于600℃通氮处理1h。活性炭采样管在以1L/min的流量采样时,压降必须小于33.33kPa(250mmHg)。该采样管也可以购买成品。A.3样品采集和保存用橡胶管将活性炭采样管与采样器连接,采样时采样管按正确的进气方向垂直向上进行采样,采样流量0.5L/min,采集时间为20~120min。采样结束后,将采样管两端封闭,在4℃下冷藏保存。使用前应在干燥皿中恢复至室温,防止水汽凝结在活性炭上。A.4分析步骤A.4.1色谱条件使用毛细管柱或填充柱,柱温65℃,对填充柱载气的流量为40mL/min,对毛细柱载气的流量为30mL/min,检测器的温度为250℃,氢气流量:46mL/min,空气流量:400mL/min。A.4.2标准曲线苯系物的分析采用外标法,向5mL容量瓶或2mL带螺盖的玻璃瓶中加入l00mg的活性炭,然后加18 DB31/373—2010入苯系物的标准溶液,苯系物的量分别为1,5,10,20,50ng,最后加入二硫化碳使二硫化碳和标准的总体积为1mL,苯系物标准曲线一般需3~5个不同浓度点,最低浓度点应接近于方法的检测限,各点的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偏差≤20%或曲线的相关系数>0.995时,标准曲线合格。A.4.3样品的测定将采样管中活性炭的前段和后段分别转移至5mL的容量瓶或2mL的玻璃瓶中,准确加入1mL纯化过的二硫化碳,放置30min后进样分析。记录保留时间和峰高,以保留时间进行定性,以峰高或峰面积定量。A.4.3.1按式(1)计算样品中分析物质的总量(1)式中:A——样品中分析物质的总量,ng;As——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分析物质的量,ng;Ve——二硫化碳加入到活性炭中的量,mL;Vi——仪器的进样量,μL。A.4.3.2按式(2)计算样品浓度:3样品浓度(μg/m)=(A1+A2)/Vs(2)式中:Vs——0℃,101.325kPa的大气压下标准采样体积,L;A1、A2——分别是采样管前后两端分析物质的量,ng。A.4.3.3按式(3)计算标准采样体积:(3)式中:P——现场采样时的大气压,kPa:V——实际采样体积,L;t——实际采样温度,℃。A.5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A.5.1采样器采样前或采样过程中发现流量有较大的波动时,均应使用皂膜流量计进行流量校正。如果采样前后流量变化大于10%,分析结果应为可疑数据。A.5.2每次样品分析前后必须进行中间浓度检验,如果样品多于10个时,每10个样品为一个分析批次,每个批次前后进行中间浓度点的检验,中间浓度的实际值与曲线所得值的偏差≤15%,则样品的分析数据有效。19 DB31/373—2010A.5.3每分析一批样品,必须测定一次采样管前部和后部活性炭的空白。当采样管后部活性炭测定的数值大于前部25%时,应重新采样。A.5.4每使用—批新的采样管时时都要进行苯系物在活性炭的解吸效率,做解吸效率时每一个化合物的加标浓度应接近曲线的中间浓度,每一个化合物的解吸效率应≥80%。解吸效率=(测定值一空白值)/实际加标量。A.5.5采样后,采样管在4℃冷藏放置6d内,苯系物的损失低于15%,所以应在6d内解吸完毕,10d内分析完毕。A.5.6色谱柱条件:A.5.6.1毛细柱色谱条件:SE—54(5%—二苯基—95%-~甲基硅氧烷)30m×0.25mm×0.25μm,进样口温度200℃,以氮气为载气,载气流速:1mL/min,柱温升温程序:40℃—5min—10℃/min—80℃(见图A.1)。建议使用WAX极性柱,规格为30m×0.53mm×1.0μm,进样温度200℃,检测器(FID)温度250℃,以氮气为载气,载气流速:8mL/min,柱温升温程序:50℃—8min—6℃/min—80℃。A.5.6.2填充柱色谱条件:3mx2mm2.5%DNP+3%有机皂土101,汽化室温度130℃,柱温65℃,检测器FID,检测器温度150℃,载气为氮气,载气流速:40mL/min。1-苯2-甲苯3-乙苯4-间、对二甲苯5-邻二甲苯、6-异丙苯7-正丙苯8-1,3,5-三甲苯9-1,2,4-三甲苯图A.1苯系物毛细柱色谱图20 DB31/373—20101-二硫化碳2-丙酮3-乙酸乙酯4-苯5-甲苯6-乙酸丁酯7-乙苯8-对二甲苯9-间二甲苯10-邻二甲苯11-乙酸戊酯12-苯乙烯图A.2填充柱分析苯系物的色谱图21 DB31/373—2010附录B(资料性附录)生物制药企业的主要挥发性有机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指除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金属盐、碳酸铵之外的能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的化合物,同时还不包括以下化合物:甲烷、乙烷、四氯乙烯、CFC-11、CFC-12、HCFC-22、CFC-113、CFC-114、CFC-115、HCFC-123、HFC-134a、HCFC-141b、HCFC-142b、HCFC-124、HFC-125、HFC-134、HFC-143a、HFC152a、PCBTF等。按蒸汽压分类,挥发性有机物(VOCs)指25℃时蒸汽压大于0.1mmHg的有机物。按照以上定义,生物制药企业的主要(但不限于)挥发性有机物(VOCs)如下:乙腈、苯、氯苯、三氯乙酸、邻二氯苯、N,N-二甲基甲酰胺、1,4-二噁烷,乙苯、正己烷、甲醇、硝基苯、苯酚、苯胺、甲苯、三乙胺、二甲苯、丁酮、正丙醇、异丙醇、1,2-二氯乙烷、4-甲基-2-戊酮、正戊醇、异丙醚、异丁醛、乙酸、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异丙酯、正庚烷、丙酮、乙醇等。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