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4.85 KB
  • 2022-04-22 13:49:25 发布

DB31T389-2007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pdf

  • 4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S33.100M04备案号:上海市地方标准DB31/T389-2007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safetyinspectionof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2007-07-16发布2007-10-01实施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1/T389-2007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一般规定...................................................................................................................................14检测项目...................................................................................................................................15检测要求和方法........................................................................................................................15.1建筑物的防雷分类...............................................................................................................15.2接闪器..................................................................................................................................15.3引下线..................................................................................................................................35.4接地装置..............................................................................................................................45.5电磁屏蔽……………………………………………………………………………………………...55.6等电位连接…………………………………………………………………………………………...55.7电涌保护器(SPD)…………………………………………………………………………………….75.8布线检查…………………………………………………………………………………………….115.9工频接地电阻的测试方法…………………………………………………………………………116检测作业要求..........................................................................................................................117检测周期.................................................................................................................................118检测程序.................................................................................................................................119检测数据的判定......................................................................................................................11附录A(资料性附录)建筑物防雷装置技术指标..................................................................12附录B(资料性附录)三极法工频接地电阻的测试..............................................................33附录C(资料性附录)部分检测仪器的主要性能和技术参数...............................................35附录D(资料性附录)防雷装置安全检测记录表.................................................................37I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31/T389-2007前言防雷装置的设计、施工和安装除应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要求外,尚应建立维护制度和进行定期检测,以保证防雷装置性能良好、运行安全。本标准主要参照GB50057-19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和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的技术要求,结合本市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上海市气象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防雷中心、上海市气象局雷电防护管理办公室、上海宝钢工业检测公司、上海市劳动保护技术协会职工技术协会避雷装置石化检测站、上海市避雷装置检测站化工分站、上海电力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避雷装置检测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和生、黄晓虹、蔡振新、王建初、栾毕佳、胡建龙、李惠菁、董国青。本标准参加起草人:侯柳、陈康、花克勤、徐浩良、乔国林、朱沧生、寿永祥、李敏芳、顾建生、丁方、胡立秋、闫站岭、虞兆国、刘坚刚、陈卫东、陈渊博等。本标准2007年07月16日首次发布。II DB31/T389-2007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防雷装置安全检测的检测项目、检测要求、检测方法、检测周期、检测程序和检测数据的判定。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及其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装置的安全检测(以下简称检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订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正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2190高性能屏蔽室屏蔽效能的测量方法GB16895.22-2004建筑物电气装置第5-53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隔离、开关和控制设备第534节:过电压保护电器GB/T17949.1-2000接地系统的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面电位测量导则第1部分常规测量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89民用爆破器材工厂设计安全规范GB/T50312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4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3一般规定检测项目内容应按检测程序中对首次检测和后续检测的规定来选取。按照本标准要求对防雷装置外观部分进行目测检查,对隐蔽部分利用原设计资料或质量监督资料核实,对防雷装置的技术指标进行测量,对所获得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对防雷装置安全性能作出判定。4检测项目防雷装置检测项目为建筑物的防雷分类、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磁屏蔽、等电位连接、电涌保护器(SPD)、布线检查和工频接地电阻的测试。5检测要求和方法5.1建筑物的防雷分类5.1.1建筑物防雷分类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B50057第二章、第三章第五节、第六章第6.1.3条和附录一的规定。5.1.2建筑物防雷分类的检查方法5.1.2.1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5.1.1条规定确定该建筑物的防雷分类是否正确。5.1.2.2根据GB50057附录一规定的参数检查建筑物所处的地理环境、材料结构、当地年平均雷暴日数和建筑物的几何尺寸,计算年预计雷击次数,进行防雷分类的校核。5.1.2.3当建筑物设有信息系统需要防雷击电磁脉冲时,检查该建筑物是否属于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和处于其他建筑物或物体的保护范围内。一般宜将建筑物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5.2接闪器5.2.1接闪器的技术要求1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31/T389-20075.2.1.1接闪器的布置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线应根据表1的滚球半径计算保护范围,使被保护物处于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线的保护范围之内,避雷网网格尺寸和防侧击雷要求应符合表1之规定,在防侧击雷高度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避雷带明敷时,转弯半径应不小于100mm,当建筑物利用屋顶的钢筋作接闪器时,应防止可能发生的混凝土碎块坠落等事故隐患。表1各类防雷建筑物滚球半径、网格尺寸、防侧击雷要求建筑物防雷类别滚球半径/m网格尺寸/m防侧击雷高度/m第一类防雷建筑物30≤5×5或6×4≥30第二类防雷建筑物45≤10×10或12×8≥45第三类防雷建筑物60≤20×20或24×16≥605.2.1.2接闪器的材料规格5.2.1.2.1避雷针应用圆钢或焊接钢管制成,其直径应不小于下列数值:针长1m以下:圆钢为12mm;钢管为20mm;钢管壁厚2.25mm。针长1m~2m:圆钢为16mm;钢管为25mm;钢管壁厚2.75mmm。烟囱顶上的针:圆钢为20mm;钢管为40mm;钢管壁厚3.25mm。5.2.1.2.2避雷网和避雷带宜采用圆钢或扁钢,优先采用圆钢。圆钢直径应不小于8mm,扁钢截面应2不小于48mm,其厚度应不小于4mm。www.bzfxw.com25.2.1.2.3架空避雷线和避雷网宜采用截面不小于35mm的镀锌钢绞线。5.2.1.2.4除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外,金属屋面的建筑物利用其屋面作为接闪器时,应符合下列要求:——金属板之间采用搭接时。其搭接长度应不小于100mm,板间的连接应是持久的电气贯通;——金属板下面无易燃物品时,其厚度应不小于0.5mm;——金属板下面有易燃物品时,其厚度铁板应不小于4mm,铜板应不小于5mm,铝板应不小于7mm;——金属板无绝缘被覆层。薄的油漆保护层或小于等于1.0mm沥青层或小于等于0.5mm聚氯乙烯层均不属于绝缘被覆层。5.2.1.2.5除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和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中突出屋面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风管、烟囱等物体外,屋顶上永久性金属物作接闪器的,在其各部件之间连成电气通路的情况下,应符合下列要求:——旗杆、栏杆、装饰物等,其尺寸符合本标准5.2.1.2.1条和5.2.1.2.2条的规定;——钢管、钢罐的壁厚不得小于2.5mm,但钢管、钢罐一旦被雷击穿,其内介质对周围环境造成危险时,其壁厚不得小于4mm。固定顶或浮顶金属油(气)罐,利用罐体作为接闪器时,其钢板厚度不得小于4mm。5.2.1.2.6接闪器应热镀锌或涂漆,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尚应采取加大截面或其他防腐措施。5.2.1.3接闪器的其他要求5.2.1.3.1接闪器支持件间距应均匀,水平直线部分0.5m~1.5m;垂直部分1.5m~3m;弯曲部分0.3m-0.5m。接闪器应固定可靠,每个支持件应能承受大于49N(5kg)的垂直拉力。5.2.1.3.2接闪器应焊接良好,且与避雷引下线可靠连接。焊接应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圆钢与圆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紧贴角钢外侧两面,或紧贴3/4钢管表面,上下两侧施焊。2 DB31/T389-20075.2.1.3.3接闪器的锈蚀残存截面积应不小于2/3。5.2.1.3.4避雷带应平整顺直。避雷带跨越变形缝、伸缩缝应有补偿措施。5.2.1.3.5接闪器上应无附着的其它电气线路。5.2.1.3.6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当树木高于建筑物且不在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内时,树木与建筑物之间的净距应不小于5m。5.2.2接闪器的检查方法5.2.2.1接闪器的布置检查使用经纬仪或测高仪和卷尺等测量仪器测量接闪器的高度、长度,建筑物的长、宽、高,然后根据建筑物防雷类别用滚球法计算其保护范围(计算公式见GB50057附录4);使用卷尺等测距仪器测量网格尺寸;使用经纬仪等测量仪器检查侧击雷防护高度是否符合表1规定,并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防侧击雷高度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的接地电阻是否符合5.4.1.3.4条要求。检测避雷带的敷设是否符合5.2.1.1条要求。5.2.2.2接闪器的材料规格检查使用游标卡尺或钢尺等测量工具检查接闪器材料规格是否符合5.2.1.2条要求。5.2.2.3接闪器的其他检查使用卷尺、直尺等测量工具检查支持件的间距是否符合5.2.1.3.1条要求。可使用加力法检查支持件的承受力是否符合5.2.1.3.1条要求。采用目测法检查接闪器焊接是否良好,与引下线的连接是否可靠。采用目测法检查接闪器是否平整顺直,检查避雷带跨越变形缝、伸缩缝是否有补偿措施。使用游标卡尺检查接闪器的实际尺寸,计算有效残存截面积是否符合5.2.1.3.3条要求。采用目测法检查接闪器上是否有附着的其它电气线路。使用皮尺、钢尺等测量工具检查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接闪器与树木的距离是否符合5.2.1.3.6条要求。5.3引下线5.3.1引下线的技术要求www.bzfxw.com5.3.1.1引下线的布置要求5.3.1.1.1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安装的独立避雷针的杆塔、架空避雷线的端部和架空避雷网的各支柱处应至少设一根引下线。用金属制成或有焊接、绑扎连接钢筋网的混凝土杆塔、支柱,可作为引下线;引下线应不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应不大于12m。5.3.1.1.2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引下线应不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大于18m。5.3.1.1.3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引下线应不少于两根。建筑物周长不超过25m,且高度不超过40m时可只设一根引下线。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平均间距不大于25m;高度超过40m的钢筋混凝土烟囱、砖烟囱应设两根引下线,可利用螺栓连接或焊接的一座金属爬梯作为两根引下线用。5.3.1.1.4引下线明敷时,应在各引下线距离地面0.3m~1.8m处装设断接卡。当利用混凝土内钢筋、钢柱作自然引下线并同时采用基础接地体时,可不设断接卡,但应在室内外的适当地点设若干连接板,供测量、接人工接地体和作等电位连接用。当仅用钢筋作引下线并采用埋入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在每根引下线上于距地面不低于0.3m处设接地体连接板。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设断接卡,其上端应与连接板或钢柱焊接。连接板处要有明显标志。5.3.1.1.5在易受机械损坏和防人身接触的地方,地面上1.7m至地面下0.3m的一段接地线应采取暗敷或用镀锌角钢等保护设施。5.3.1.1.6当利用金属构件、金属管道做接地引下线时,应在构件或管道与接地干线间焊接金属跨接线。5.3.1.1.7引下线一般采用明敷、或利用建筑物内主钢筋或其它金属构件敷设。5.3.1.1.8引下线可沿建筑物最易受雷击的屋角外墙明敷,建筑艺术要求较高者可暗敷。建筑物的消防梯、钢柱等金属构件宜作为引下线,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通路。例如,采用铜锌合金焊、熔焊、卷边压接、缝接、螺钉或螺栓连接。5.3.1.2引下线的材料规格要求25.3.1.2.1引下线宜采用圆钢或扁钢,优先采用圆钢。圆钢直径应不小于8mm。扁钢截面应不小于48mm,3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31/T389-2007厚度应不小于4mm。25.3.1.2.2当引下线采用暗敷时,其圆钢直径应不小于10mm,扁钢截面应不小于80mm。25.3.1.2.3烟囱上的引下线采用圆钢时,其直径应不小于12mm;采用扁钢时,截面应不小于100mm,厚度不小于4mm。5.3.1.2.4明敷引下线应热镀锌或涂漆。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尚应采取加大其截面或其他防腐措施。5.3.1.3引下线的其他要求5.3.1.3.1引下线应与接闪装置和接地装置可靠连接,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5.3.1.3.2支持件间距应均匀,垂直直线部分0.5~1.5m,弯曲部分0.3~0.5m,转弯半径应不小于10cm。5.3.1.3.3引下线应平整顺直,固定可靠,每个支持件应能承受大于49N(5kg)的水平拉力。5.3.1.3.4引下线应有防腐措施,锈蚀残存截面积不小于2/3。5.3.1.3.5引下线上应无附着的其它电气线路。5.3.1.3.6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引下线的结构主筋应在接头处用黄色油漆涂刷长度2~5cm的色环。5.3.1.3.7引下线的焊接应符合5.2.1.3.2条规定。5.3.2引下线的检查5.3.2.1引下线的布置检查引下线的间距、保护措施、断接卡的设置高度使用卷尺、直尺等测量工具检查是否符合5.3.1.1条要求。检查断接卡电气可靠连接状况。5.3.2.2引下线的材料规格检查使用游标卡尺测量每根引下线的尺寸规格是否符合5.3.1.2条要求。5.3.2.3引下线其他检查5.3.2.3.1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检测每根引下线接地电阻是否符合5.3.1.3.1条要求。5.3.2.3.2使用卷尺、直尺等测量工具检查支持件的间距是否符合5.3.1.3.2条要求。5.3.2.3.3可使用加力法检查支持件的承受力是否符合5.3.1.3.3条要求。固定可靠程度可采用加力法检查。www.bzfxw.com5.3.2.3.4使用游标卡尺检查引下线的实际尺寸,计算有效残存截面积是否符合5.3.1.3.4条要求。5.3.2.3.5采用目测法检查引下线上是否有附着的其它电气线路。5.3.2.3.6采用目测法检查作为引下线的结构主筋的色环是否符合5.3.1.3.6条要求。5.3.2.3.7使用卷尺、直尺等测量工具检查焊接长度是否符合5.3.1.3.7条要求。5.4接地装置5.4.1接地装置的技术要求5.4.1.1接地装置的布置要求5.4.1.1.1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接地装置的布置应符合GB50057第3.2.4条第五、第六款规定的要求;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接地装置的布置应符合GB50057第3.3.5条第四、第五、第六款和第3.3.6条规定的要求;第三类防雷建筑物接地装置的布置应符合GB50057第3.4.2条、第3.4.3条、第3.4.4条规定的要求。5.4.1.1.2当相邻的建筑物之间有电力或通信电缆连通时,应将其接地装置互相连接。5.4.1.1.3接地装置还应符合GB50057第4.3.2条、第4.3.3条、第4.3.4条、第4.3.5条规定的要求。5.4.1.2接地装置的材料规格要求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环形人工基础接地体的规格尺寸应符合GB50057表3.3.5规定的要求;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环形人工基础接地体的规格尺寸应符合GB50057表3.4.3规定的要求;埋于土壤中人工垂直接地体的材料规格应符合GB50057第4.3.1条规定的要求。5.4.1.3接地装置的其他要求5.4.1.3.1接地装置的防腐措施应符合GB50057第4.3.6条规定的要求。5.4.1.3.2接地装置的焊接应符合5.2.1.3.2条规定。5.4.1.3.3接地装置的填土应无沉陷情况。5.4.1.3.4接地装置应与引下线可靠连接。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联合接地时应按各系统最小接地电阻考虑。4 DB31/T389-20075.4.2接地装置的检查5.4.2.1接地装置的布置检查查阅施工图纸、施工记录等档案,检查接地装置的布置是否符合第5.4.1.1条规定的要求。5.4.2.2接地装置的材料规格检查用游标卡尺等测量工具测量接地装置的材料规格是否符合第5.4.1.2条规定的要求。5.4.2.3接地装置的其他检查目测检查接地装置的填土有无沉陷情况。目测检查接地装置的防腐措施是否符合5.4.1.3.1条规定的要求。使用卷尺、直尺等测量工具检查焊接长度是否符合5.4.1.3.2条规定的要求。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检测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是否符合5.4.1.3.4条规定的要求。5.5电磁屏蔽5.5.1电磁屏蔽的技术要求5.5.1.1建筑物的电磁屏蔽要求建筑物的屋顶金属表面、立面金属表面、混凝土内钢筋和金属门窗框架等大尺寸金属件等应等电位连接在一起,并与防雷接地装置相连,以形成格栅形大空间屏蔽。当设备对电磁屏蔽要求较高时,可在格栅形大空间屏蔽的基础上增设专用屏蔽室(网)。屏蔽金属构件与等电位连接装置电气贯通,性能良好,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Ω。5.5.1.2管线的屏蔽要求5.5.1.2.1屏蔽电缆的金属屏蔽层应至少在两端并宜在各防雷区交界处做等电位连接,并与防雷接地装置相连。5.5.1.2.2建筑物之间用于敷设非屏蔽电缆的金属管道、金属格栅或钢筋成格栅形的混凝土管道,两端应电气贯通,且两端应与各自建筑物的等电位连接带连接。5.5.2电磁屏蔽的检查用毫欧表检查屏蔽网格、金属管(槽)、防静电地板支撑金属网格、大尺寸金属件、房间屋顶金属龙骨、屋顶金属表面、立面金属表面、金属门窗、金属格栅和电缆屏蔽层的电气连接是否符合5.5.1.1www.bzfxw.com条规定的要求。检查管线的屏蔽是否符合5.5.1.2条的要求。5.6等电位连接5.6.1等电位连接的技术要求5.6.1.1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等电位连接应符合以下要求:5.6.1.1.1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构架、电缆金属外皮、钢屋架、钢窗等较大金属物和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等金属物,均应连接到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5.6.1.1.2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其净距小于100mm时应采用金属线跨接,跨接点的间距应不大于30m;交叉净距小于100mm时,其交叉处亦应跨接。5.6.1.1.3当长金属物的弯头、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大于0.03Ω时,连接处应用金属线跨接。对有不少于5根螺栓连接的法兰盘,在非腐蚀环境下,可不跨接。5.6.1.1.4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应和电气设备、信息系统等接地装置共用或将分开的接地装置电气连接。5.6.1.1.5屋内接地干线与防雷接地装置的连接,应不少于两处。5.6.1.1.6低压线路宜全线采用电缆直接埋地敷设,在入户端应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接到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当全线采用电缆直接埋地敷设有困难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杆和铁横担的架空线,并应使用埋地长度不少于15m的一段金属铠装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金属管直接埋地引入。在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使用的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5.6.1.1.7架空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应就近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接。距离建筑物100m内的管道,应每隔25m左右接地一次。5.6.1.1.8埋地或地沟内的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应与防雷电感应接地装置相连接。5.6.1.1.9当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难以装设独立避雷针(线、网)时,可将避雷针或避雷网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直接装在建筑物上,所有接闪器、引下线、均压环、建筑物的金属构件和金属设备均应进行电气连接,并连接到围绕建筑物敷设的环形接地体上,电气设备、信息系统和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可共用这一环形接地体。5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31/T389-20075.6.1.1.10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中如有信息系统,其等电位连接要求应符合本标准第5.6.1.3条的规定。5.6.1.2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等电位连接应符合以下要求:5.6.1.2.1防直击雷接地宜和防雷电感应、电气设备、信息系统等接地共用同一接地装置,并宜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当不共用、不相连时,两者间在地中的距离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中A.2.6.4条的要求。5.6.1.2.2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构架、均压环、栏杆等主要金属物,应就近连接至防直击雷接地装置和电气设备、信息系统的共用接地装置上。5.6.1.2.3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的连接应符合本标准5.6.1.1.2条的要求。长金属物连接处可不跨接。5.6.1.2.4低压线路宜全线采用埋地电缆或敷设在架空金属线槽内引入,并在入户端将电缆金属外皮、金属线槽与接地装置相连接。当全线采用埋地电缆或敷设在架空金属线槽内有困难时,可按本标准5.6.1.1.6条执行。当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采用低压架空线直接引入建筑物时,其等电位连接要求为:——在入户处安装避雷器或设2-3mm空气间隙,并应与绝缘子铁脚、金具连在一起接到防雷的接地装置上;——入户前三基电杆绝缘子铁脚、金具应接地。5.6.1.2.5架空和直接埋地的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应就近与防雷的接地装置相连;处在爆炸危险环境的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其架空金属管道应在距建筑物25m处接地一次。5.6.1.2.6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油)罐,接地点应不少于两处,两接地点间距不宜大于30m。5.6.1.2.7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顶端和底端应与防雷装置连接。5.6.1.2.8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中如有信息系统,其等电位连接要求应符合本标准第5.6.1.3条的规定。5.6.1.3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和信息系统等电位连接应符合以下要求:5.6.1.3.1所有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均应在LPZ0与LPZ1区的界面处做等电位连接。当外来导电物、电力线、通信线在不同地点进入建筑物时,宜设若干等电位连接带,并应就近连到环形接地体、内部环形导体或建筑物的钢筋上,它们在电气上是贯通的,并连接到共用接地系统上;当不能直接连接时,可采用电涌保护器(SPD)进行等电位连接。光缆内的加强筋和金属防潮层应作等电位接地连接。www.bzfxw.com5.6.1.3.2穿过各后续防雷区界面处的所有导电物、电力线、通信线均应在防雷区交界处做等电位连接;当不能直接连接时,可采用电涌保护器(SPD)进行等电位连接。各种屏蔽结构或设备金属外壳等其它金属物也应进行等电位连接。5.6.1.3.3供信息线路和信息设备等电位连接用的等电位连接板或内部环形导体应连到已做了等电位连接的建筑物的钢筋或金属立面等构件上,环形导体宜每隔5m与建筑物钢筋连接一次。5.6.1.3.4电梯轨道、吊车、金属地板、金属门框架、设施金属管道、金属电缆桥架、外墙上的栏杆等大尺寸的内部导电物,应以最短路径连到最近的等电位连接带或其它已做了等电位连接的金属物,各导电物之间宜附加多次互相连接。5.6.1.3.5信息系统的各种箱体、壳体、机架等金属组件与建筑物的共用接地系统的等电位连接,应按GB50057的规定采用S型或M型两种基本形式或其组合的等电位连接网络。当采用S型等电位连接网络时,信息系统的所有金属组件,除在接地基准点(ERP)外,应与共用接地系统各组件有大于10kV、1.2/50μs的绝缘。5.6.1.3.6高于接闪器的金属物,如广告牌、各种天线、空调室外机、冷却塔等,应与建筑物屋面的防雷装置作电气连接。5.6.1.4等电位连接导线和连接到接地装置的导体的最小截面要求见表22表2等电位连接导线的最小截面积单位:mm不同部位LPZOB区与LPZ1区处LPZ1与LPZ2区处截面积(总等电位连接处)(局部等电位连接处)材料铜材166钢材50162注:铜或镀锌钢等电位连接带的截面应不小于50mm。5.6.2等电位连接的检查6 DB31/T389-20075.6.2.1大尺寸金属物的连接检查与测试应按本标准5.6.1.1.1条、5.6.1.2.2条和5.6.1.3.4条的要求,检查设备、管道、构架、均压环、钢骨架、钢窗、放散管、吊车、金属地板、电梯轨道、栏杆等大尺寸金属物与共用接地装置的连接情况。如已实现连接应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使用等电位连接测试仪或毫欧表检测等电位连接情况。5.6.2.2平行敷设的长金属物的检查和测试应按本标准5.6.1.1.2条和5.6.1.2.3条的要求,检查平行或交叉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其净距小于规定要求值时的金属线跨接情况。如已实现跨接应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使用等电位连接测试仪或毫欧表检测等电位连接情况。5.6.2.3长金属物的弯头、阀门等连接物的检查和测试应按本标准5.6.1.1.3条的要求,检查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中长金属物的弯头、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当过渡电阻大于0.03Ω时,检查是否有跨接的金属线,并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使用等电位连接测试仪或毫欧表检测等电位连接情况。5.6.2.4总等电位连接带的检查和测试由LPZ0区到LPZ1区的等电位连接,应符合本标准5.6.1.3.1条的要求。如已实现其与防雷接地装置的两处以上连接,应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使用等电位连接测试仪或毫欧表检测等电位连接情况。5.6.2.5低压配电线路埋地引入和连接的检查与测试应按本标准5.6.1.1.6条和5.6.1.2.4条的要求,检查低压配电线路是否全线埋地或敷设在架空金属线槽内引入。若全线采用电缆埋地引入有困难时,应采用5.6.1.1.6条规定的方法,并检查电缆埋地长度和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使用的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和绝缘子铁脚等接地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使用等电位连接测试仪或毫欧表检测等电位连接情况。5.6.2.6第一类和处在爆炸危险环境的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外架空金属管道的检查和测试。应按本标准5.6.1.1.7条和5.6.1.2.5条的要求,检查架空金属管道进入建筑物前是否每隔25m接地一次,应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使用等电位连接测试仪或毫欧表检测等电位连www.bzfxw.com接情况。5.6.2.7建筑物内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检查和测试应按本标准5.6.1.2.7条中的要求,检查建筑物内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与建筑物内钢筋就近不少于两处的连接,如已实现连接,应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使用等电位连接测试仪或毫欧表检测等电位连接情况。5.6.2.8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连接的检查和测试所有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均应在LPZ0区与LPZ1区界面处与总等电位连接带连接,如已实现连接应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使用等电位连接测试仪或毫欧表检测等电位连接情况。5.6.2.9穿过各后续防雷区界面处导电物连接的检查和测试所有穿过各后续防雷区界面处导电物均应在界面处与建筑物内的钢筋或等电位连接预留板连接,如已实现连接应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使用等电位连接测试仪或毫欧表检测等电位连接情况。5.6.2.10信息系统等电位连接的检查测试应按本标准5.6.1.3.3条和5.6.1.3.5条中的要求,检查信息系统与建筑物共用接地系统的连接,应检查连接的基本形式,并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使用等电位连接测试仪或毫欧表检测等电位连接情况。如采用S型连接,应检查信息系统的所有金属组件,接地基准点(ERP)处解除连接后,是否达到规定的绝缘要求。5.7电涌保护器(SPD)5.7.1电涌保护器的技术要求5.7.1.1电涌保护器的安装位置5.7.1.1.1低压总配电柜、别墅住户配电箱(或电表箱)、住宅楼单元配电箱、智能化大楼的楼层配电箱、电梯机房、计算机机房、监控机房等电气电子系统配电箱应安装SPD。5.7.1.1.2天馈线路和信号线路在LPZ0A或LPZ0B与LPZ1区的交界处应安装SPD。5.7.1.1.3置于户外的摄像机的信号和控制线的输出、输入端口均应安装SPD。7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31/T389-20075.7.1.1.4通信、安保、金融、医疗、消防、社保等信息系统与外界联网的设备端口应安装SPD。5.7.1.1.5在电气装置的电源进线端或其附近装设电涌保护器(SPD),并符合表3的要求。表3按系统特征确定的电涌保护器(SPD)的连接电涌保护器安装点的系统特征TT系统TN-S系统引出中性线的IT系统电涌保护不引出中装设依据TN-C装设依据装设依据器接于性线的IT接线接线系统接线接线接线接线系统形式1形式2形式1形式2形式1形式2每一相线和中性线间+●NA+●+●NA每一相线和PE线间●NANA●NA●NA●中性线和PE线间●●NA●●●●NA每一相线和PEN线间NANA●NANANANANA相线间++++++++●:强制规定装设电涌保护器。NA:不适用。+:需要时可增设电涌保护器。5.7.1.2电涌保护器的主要技术参数5.7.1.2.1用于低压电源线路SPD的测试波形在LPZ0A或LPZ0B与LPZ1区的界面处所安装的低压电源SPD应选用通过Ⅰ级分类试验或Ⅱ级分类试验(限压型)的SPD。在LPZ1区与LPZ2区交界处、分配电盘处或UPS前端安装的SPD可选用经Ⅱ级或Ⅲ级分类试验的产品。在重要的终端设备或精密敏感设备处安装的SPD可选用经Ⅱ级或Ⅲ级分类试验的产品。测试波形的参数见表4。表4用于低压电源线路SPD的测试波形位置LPZ0区与LPZ1区交界处LPZ1与LPZ2、LPZ2与LPZ3区交界处测试波形10/350μs8/20μs1.2/50、1.2/50&8/20、8/20μs5.7.1.2.2用于低压电源线路SPD的通流量参数值应符合表5的要求。www.bzfxw.com表5用于低压电源线路SPD的通流量参数值保第一级第二级标称放电第三级标称放电第四级标称放电护冲击放电电流或标称放电电流(kA)电流(kA)电流(kA)电流(kA)分10/350μs8/20μs8/20μs级架空线缆埋地线缆A≥12.5≥40≥30≥20≥10≥5B≥12.5≥40≥30≥20≥10C≥10≥30≥20≥10D≥6.5≥30≥20≥10注:保护分级的划分应符合GB50343-2004的要求。5.7.1.2.3在天馈线、信号传输线、控制线、视频线等线路及设备端口安装的SPD其防浪涌性能及传输性能应满足电气、电子设备的要求。(见表6、表7)表6信号线路电涌保护器性能参数表线缆类型参数要求五类非屏蔽双绞线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同轴电缆参数名称≥1.2Un≥1.2Un≥1.2Un标称导通电压(1.2/50µS、8/20µS)(1.2/50µS、8/20µS)(1.2/50µS、8/20µS)测试波形混合波混合波混合波标称通流容量≥1kA≥1kA≥3kA8 DB31/T389-2007表7信号线路电涌保护器性能参数表插入损电压响应用于收发通信系统的特性阻抗传输速率工作频率名称耗驻波时间接口形式SPD平均功率(W)(Ω)(bps)(MHZ)(dB)比(ns)应满足系应满足系应满足系应满足系数值≤0.50≤1.3≤10≥1.5倍系统平均功率统要求统要求统要求统要求5.7.1.2.4SPD的Up值和引线两端感应电压之和应低于被保护设备的额定耐冲击过电压值。在无法获得设备此值时,可参考表8给出的值。表8各种设备额定耐冲击过电压值电气装置标称电压/V220/380V各种设备耐冲击过电压额定值/KV电气装置电源进线端的配电线路和最后分支特殊需要保护的设备位置用电设备设备线路电路的设备设备耐冲击过电压类别IVⅢⅡI耐冲击电压额定值(KV)642.51.5注:I类——需要将瞬态过电压限制到特定水平的设备;Ⅱ类——如家用电器、手提工具或类似负荷;Ⅲ类——如配电盘、断路器、包括电缆、母线、分线盒、开关、插座等的布线系统,以及应用于工业的设备和永久接至固定装置的固定安装的电动机等的一些其它设备;IV类——如电气计量仪表、一次线过流保护设备、波纹控制设备。5.7.1.2.5SPD的最大持续工作电压UC值应不小于表9的规定值。表9SPD的最大持续工作电压UC值SPD连接于以下导体之间配电网络的系统结构TTTN-CTN-S有中性线的IT无中性线的IT相导体与中性线1.15U0不适用1.15U01.15U0www.bzfxw.com不适用相导体与PE线1.15U0不适用1.15U0U03相间电压中性线与PE线U0不适用U0U0不适用相导体与PEN线不适用1.15U0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注:U0是低压系统相线与中性线的电压。5.7.1.3电涌保护器连接导体的材料规格5.7.1.3.1用于电源线路连接SPD的导线材料规格:一般要求使用铜芯线,最小截面积宜符合下表10的规定。表10用于电源线路连接SPD的导线材料规格2导线截面积(mm)防护级别SPD连接相线铜导线SPD接地端连接铜导线第一级1025第二级616第三级410第四级465.7.1.3.2用于信号线路连接SPD的导线材料规格:一般要求使用铜芯线;天馈线路SPD的接地导线截22面积应不小于6mm,机房内信号线路SPD的接地导线截面积应不小于1.5mm。5.7.1.3.3SPD两端的连线应符合表10连接导线的最小截面积要求,SPD两端的引线长度之和宜不超过0.5m。5.7.1.4电涌保护器的其他要求5.7.1.4.1当在线路上多处安装SPD时,SPD之间的线路长度应按生产厂试验数据采用;若无此试验数据时,电压开关型SPD与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应不小于10m,若小于10m应加装退耦元件。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应不小于5m,若小于5m应加装退耦元件。对将放电间隙和压敏电阻组合在一起的新型SPD,若这两者之间的配合已有措施,并通过检测,可不用退耦元件。9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31/T389-20075.7.1.4.2安装在低压电源线路上的SPD应按GB16895.22第534.2.4款规定设后备保护装置。5.7.1.4.3低压电源电涌保护器(SPD)应不处于失效状态。5.7.1.4.4与相线连接的导线应选用黄、绿、红色,与中性线连接的导线应选用浅蓝色,接地线应选用绿/黄双色线。5.7.1.4.5SPD应安装牢固。连接导线应平整顺直,布置合理。5.7.2电涌保护器(SPD)的检查5.7.2.1电涌保护器(SPD)的布置检查应该按照防雷分区、雷电防护等级、供电系统的接地制式等检查SPD的布置和选择是否符合5.7.1.1条要求。5.7.2.2电涌保护器(SPD)的参数检查检查SPD的测试波形、通流量、信号线路电涌保护器性能参数、设备耐冲击过电压值、最大持续工作电压UC值是否符合表4、表5、表6、表7、表8、表9的要求。5.7.2.3电涌保护器(SPD)连接导体材料规格的检查连接导体材料规格是否符合5.7.1.3条要求。5.7.2.4电涌保护器(SPD)的其他检查5.7.2.4.1SPD级间配合应该符合5.7.1.4条第一款要求。5.7.2.4.2检查低压电源浪涌保护器后备保护装置、连接导线的色标、安装工艺、失效指示是否符合5.7.1.4条要求。5.7.2.4.3SPD绝缘电阻的测试SPD的绝缘部分应具有足够大的绝缘电阻,其测试应在型式试验中进行。对SPD现场测试应为静态测试,仅对SPD输入和输出端子间进行测量。可以用500V兆欧表或绝缘电阻测试仪,正负极性各测试一次,测量的值应在稳定之后或施加电压1分钟后读取。合格判定标准为不小于50MΩ。5.7.2.4.4直流参考电压(U1mA)的测试5.7.2.4.4.1直流参考电压(U1mA)的测试仅适用于以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MOV)为限压元件且无其它并联元件的SPD。主要测量在MOV通过1mA直流电流时,其两端的电压值。www.bzfxw.com5.7.2.4.4.2检测时应取下可插拔式SPD的模块或将线路上两端连线拆除。如SPD为一件多组并联,应用图1所示方法测试,SPD上有其他并联元件时,测试时不对其接通。5.7.2.4.4.3将测试仪器的输出电压值按仪器使用说明及试品的标称值选定,并逐渐提高,直至测到通过1mA直流时的压敏电压。5.7.2.4.4.4对内部带有滤波或限流元件的SPD,应在不带滤波器或限流元件进行测试。5.7.2.4.4.5合格判定:当U1mA值为交流电路中U0值1.86至2.2倍时,在直流电路中为直流电压1.33至1.6倍时,在脉冲电路中为脉冲初始峰值电压1.4至2.0倍时,可判定为合格。也可与生产厂提供的允许公差范围表对比判定。5.7.2.4.5SPD的泄漏电流Ile的测试除放电间隙型SPD外,Ile的测试可使用防雷元件测试仪或泄漏电流测试表对限压型SPD的Ile值进行静态测试。规定在0.75U1mA下测试。检测时应取下可插拔式SPD的模块或将线路上两端连线拆除,多组SPD应按图1所示连接逐一进行测试。测试仪器使用方法见仪器使用说明书。L1L2L3N测试仪器图1多组SPD逐一测试示意图10 DB31/T389-2007合格判定:当实测值大于生产厂标称的最大值时,判定为不合格,如生产厂未标定出I1e值时,一般应不大于20μA。5.8布线检查电源线、综合布线系统缆线的最小净距,电缆、光缆暗管敷设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的距离要求应符合GB/T50312中表5.1.1-1和表5.1.1-2的要求。5.9工频接地电阻的测试方法用电位降法测试工频接地电阻值的方法见附录B。6检测作业要求6.1现场环境条件应能保证正常检测。雨雪天和土壤冻结时应不检测接地电阻。6.2检测人员和设备都应符合安全防护的要求。雷雨、大风等恶劣天气应停止检测,登高危险作业必须遵守登高作业安全规则。6.3测量和测试仪器应符合国家计量法律法规的规定。部分检测仪器的主要性能和技术参数见附录C(资料性附录)。6.4检测时,接地电阻测试仪的接地引线和其他导线应避开高、低压供电线路;检测仪表、工具等应放置可靠,防止坠落。6.5检测应有二人以上共同进行,填入记录表的每一个检测数据应复核无误。6.6检测时,应严格遵守被检测单位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必要时可向被检单位提出现场监护和配合的要求,确保检测作业安全。7检测周期防雷装置按规定应每年检测一次,对安装在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防雷装置,应每半年检测一次。8检测程序www.bzfxw.com8.1检测前应对使用仪器和测量工具进行检查。8.2对防雷装置的首次检测,应先查阅防雷工程技术资料和图纸,了解并记录受检单位的防雷装置的基本情况,制定检测方案,然后进行现场检测。8.3对防雷装置的首次检测应按本标准第4条规定的检测项目进行全面检测。对防雷装置的后续检测,在建筑物及使用性质、防雷装置无变化时,可不进行本标准5.1条、5.2条的接闪器保护范围的检查。8.4对防雷装置的首次检测,应绘制建筑物防雷装置平面示意图,后续检测时应进行复核或修改。8.5现场检测可按先检测外部防雷装置,后检测内部防雷装置的顺序进行,将检测结果填入防雷装置安全检测记录表(见附表D)。记录表应有检测人员、校核人员和现场负责人签名。9检测数据的判定将各项检测结果与本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比较,判定各检测项目是否合格。11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31/T389-2007附录A(资料性附录)建筑物防雷装置技术指标A.1建筑物防雷类别的确定条件表A.1建筑物的防雷类别确定类别序号建筑物防雷类别确定条件A.1.1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第一类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A.1.1.1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A.1.1.2具有0区或10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A.1.1.3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A.1.2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A.1.2.1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A.1.2.2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A.1.2.3国家级计算中心、国家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设备的建筑物。第二类A.1.2.4制造、使用或贮存爆炸物质的建筑物,且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A.1.2.5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A.1.2.6www.bzfxw.com具有2区或1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A.1.2.7工业企业内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A.1.2.8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A.1.2.9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A.1.3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A.1.3.1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2次/a,且小于或等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A.1.3.2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A.1.3.3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且小于或等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第三类A.1.3.4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的一般性工业建筑物。根据雷击后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及产生的后果,并结合当地气象、地形、地质及周围环境等因素,A.1.3.5确定需要防雷的21区、22区、23区火灾危险环境。在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15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在平均雷A.1.3.6暴日小于或等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20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不属于A.1.3.1~A.1.3.6及第一类、第二类的建筑物,如其内有信息系统,需防雷击电磁脉冲时,A.1.3.7宜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采取防直击雷的防雷措施。12 DB31/T389-2007表A.1建筑物的防雷类别确定(续)一)类别序号建筑物防雷类别确定条件当一座防雷建筑物中兼有第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时,其防雷分类和防雷措施宜符合雷建筑物时防雷类别的确定A.1.4一座建筑物中兼有各类防下列规定:当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面积占建筑物总面积的30%及以上时,该建筑物宜确定为第一类A.1.4.1防雷建筑物。当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面积占建筑物总面积的30%以下,且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面积占建筑物总面积的30%及以上时,或当这两类防雷建筑物的面积均小于建筑物总面积的30%A.1.4.2但其面积之和又大于30%时,该建筑物宜确定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但对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电感应和防雷电波侵入,应采取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保护措施。当第一、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面积之和小于建筑物总面积的30%时,该建筑物可确定为第A.1.4.3三类防雷建筑物;但对第一、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电感应和防雷电波侵入,应采取各自类别的保护措施。A.1.5爆炸火灾危险环境可分为以下8区:A.1.5.1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A.1.5.1.1油漆车间:非桶装的地下贮漆间。A.1.5.1.2石油库:易燃油品灌油间和油罐呼吸阀、量油孔3m内的空间。A.1.5.1.3汽车加油站:埋地卧式汽油储罐内部油表面以上空间。A.1.5.2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油漆车间:喷漆室(连续式烘干室,距门框6m以内的空间);桶装贮漆间;油漆干燥间、A1.5.2.1漆泵间。A.1.5.2.2线圈车间:浸漆车间。A.1.5.2.3线缆车间:漆包线工部。A.1.5.2.4发生炉煤气站:机器间、加压室、煤气分配间。乙炔站:发生器间、乙炔压缩机间、电石间、丙酮库、乙炔汇流排间、净化器间、罐瓶A.1.5.2.5间、空瓶间和实瓶间。A.1.5.2.6www.bzfxw.com液化石油气配气站。爆炸火灾危险环境分区A.1.5.2.7天然气配气站A.1.5.2.8电气室:固定式蓄电池。A.1.5.2.9汽车库:携带式蓄电池充电间、硫化间和汽化器间。A.1.5.2.10蓄电池车间:蓄电池充电间。石油库:易燃油品的油泵房、阀室;易燃油品桶装库房;易燃油罐的3m范围内的空间;A.1.5.2.11易燃油品人工洞库区的主巷道、支巷道、上引道、油泵房,油罐操作间,油罐室等。汽车加油加气站:加油机壳体内部空间;埋地卧式汽油储罐入孔(阀)井内部空间;以A.1.5.2.12通气管管口为中心,半径1.5m的球形空间及以密闭卸油口为中心,半径0.5m的球形空间。汽车加油加气站:液化石油加气机内部空间;埋地液化石油气储罐入孔(井)井内部空A.1.5.2.13间和以卸车口为中心,半径为1m的球形空间;地上液化石油气储罐以卸车口为中心,半径为1m的球形空间;液化石油气压缩机、泵、法兰、阀门或类似附件的房间内部空间。汽车加油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加气机壳体内部空间;天然气压缩机、阀门、法兰或类似A.1.5.2.14附件的房间的内部空间;存放压缩天然气储气瓶组的房间内部空间。燃气制气车间:焦炉地下室、煤气水封室、封闭煤气预热室;侧喷式焦炉分烟道走廊;A.1.5.2.15焦炉煤塔下直接式计器室;直立炉顶部;A.1.5.2.16燃气制气车间:油制气车间排送机室;油制气控制室。燃气制气车间:水煤气车间生产厂房、水煤气排送机间、水煤气管道排水器间;室外缓A.1.5.2.17冲气罐、罐顶和罐壁外3m以内;煤气计量器室。燃气制气车间:煤气净化车间、鼓风机;吡啶回收装置及贮罐;室外浓氨水槽;粗苯产A.1.5.2.18品泵房、干法脱硫箱室、萃取脱酚泵房。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A.1.5.3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13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31/T389-2007表A.1建筑物的防雷类别确定(续二)类别序号建筑物防雷类别确定条件A.1.5.3.1热处理车间:加热炉的地下部分。A.1.5.3.2金加工、装配车间:装配线上的喷漆室及距烘室门柜6m以内的空间。A.1.5.3.3油漆车间:涂漆室(非连续式烘干室距门柜6m的空间内)。发生炉煤气站:发生炉间;电气滤清器;洗涤塔;下喷式焦炉分烟道走廊;煤塔、炉间台和炉A.1.5.3.4端台底层;集气管直接式计器室;直立炉一般操作层和空间;煤气排送机间、煤气管道排水器间、室外设备和煤气计量器室。A.1.5.3.5燃气制气车间:油制气车间室外设备。A.1.5.3.6燃气制气车间:水煤气车间室外设备。燃气制气车间:煤气净化车间初冷器;电捕焦油器;硫铵饱和器;吡啶回收装置及贮槽;洗萘、A.1.5.3.7终冷、洗氨、洗苯和脱硫等塔;蒸氨装置、粗苯蒸馏装置、粗苯油水分离器、粗苯贮槽、再生塔、煤气放散装置、干法脱硫箱、萃取脱酚萃取塔和氨水泵房。A.1.5.3.8乙炔站:气瓶修理间;干渣堆物;露天设置的贮气罐。A.1.5.3.9石油库:易燃油品油泵棚和露天油泵站;易燃油品桶装油品敞棚和场地。汽车加油加气站:以加油机中心线为中心线,以半径4.5m的地面区域为底面和以加油机顶部以上0.15m、半径为3m的平面为顶面的园台形室间;埋地卧式汽油储罐距入孔(阀)井外边缘1.5mA.1.5.3.10以内,自地面算起1m高的园柱形空间;以通气管管口为中心,半径为3m的球形空间;以密闭卸油口为中心,半径为1.5m的球形并延至地面的空间。汽车加油加气站:以加气机中心线为中心线,以半径为5m的地面区域为底面和以加气机顶部以爆炸火灾危险环境分区上0.15m、半径为3m的平面为顶面的园台形空间;埋地液化石油气储罐距入孔(阀)井边缘3m以内,自地面算起2m高的园柱形空间;以放散管管口为中心,半径为3m的球形并延至地面的空间、以卸车口为中心,半径为3m的球形并延至地面的空间。地上液化石油气储罐以放散管管口为中心,半径为3m的球形空间、距储罐外壁3m范围内并延至地面的空间、防火堤内与防火堤等www.bzfxw.com高的空间、以卸车口为中心,半径为3m的球形并延至地面的空间。露天或棚内设置的液化石油气泵、压缩机、阀门和法兰等在距释放源壳体外缘半径为3m范围内的空间和距释放源壳体外缘6m范围内,自地面算起0.6m高的空间。液化石油气泵、压缩机、阀门和法兰等在有孔、洞或开A.1.5.3.11式墙时,以孔、洞边缘为中心半径3m以内与房间等高的空间和以释放源为中心,半径为6m以内,自地面算起0.6m高的园柱形空间。压缩天然气加气机以中心线为中心线,半径为4.5m高度为地面向上至加气机顶部以上0.5m的园柱形空间。室外或棚内压缩天然气储气瓶组(储气瓶)以放散管管口为中心,半径为3m的球形空间和距储气瓶组壳体(储气瓶)4.5m以内并延至地面的空间。天然气压缩机、阀门,法兰等在有孔、洞或开式墙的房间内,以孔、洞边缘为中心半径为3m至7.5m以内至地面的空间。露天(棚)设置的天然气压缩机、阀门,法兰等壳体7.5m以内延至地面的空间。存放压缩天然气瓶组的房间有孔、洞或开式墙外,以孔、洞边缘为中心,半径R以内并延至地面的空间。10区: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粉尘或纤维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危险场所A.1.5.4注:正常情况指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粉尘环境。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应按爆炸性粉尘的量、爆炸极限和通风条件来确定,引燃温度分为T1-3oooooA.1.5.4.1(150c<t≤200c)、T1-2(200<t≤270c)和T1-1(t>270c)三组。为爆炸性粉尘环境服务的排风机室,应与被排风区域的爆炸危险区域等级相同。A.1.5.4.2煤气净化车间:室外脱硫剂再生装置。11区:正常情况下不能形成,但在不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粉尘或纤维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危险场A.1.5.5所注:11区指有时会将积留下的粉尘物起而偶然出现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环境。A.1.5.5.1煤气净化车间:硫磺仓库(室内)。21区: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使用、加工贮存或转运闪点高于场所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数A.1.5.6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A.1.5.6.1可燃液体如:柴油、润滑油、变压器油等。14 DB31/T389-2007表A.1建筑物的防雷类别确定(续三)类别序号建筑物防雷类别确定条件石油库:油泵房和阀室内有可燃油品;油泵棚或露天油泵站有可燃油品;可燃油品的灌油间;爆炸火灾危险环境分区可燃油品桶装库房;可燃油品桶装棚或场地;可燃油品的油罐区;可燃油品的铁路装卸设施A.1.5.6.2或码头;存放可燃油品的人工洞库中的主巷道、支巷道、上引道、油泵房、油罐操作间、油罐室等;石油库内化验室、修洗桶间和润滑油再生间。A.1.5.6.3热处理车间:地下油泵间、贮油槽间、井式煤气。A.1.5.6.4金加工、装配车间:乳化脂配制车间。A.1.5.6.5修理车间:油洗间、变压器修理或拆装间、油料处理间、变压器油贮放间和油泵间。A.1.5.6.6线缆车间:干燥侵油工部。A.1.5.6.7电碳车间和锅炉房:重油泵间。A.1.5.6.8发生炉煤气站:焦油泵房和焦油库。A.1.5.6.9汽车库:停车间下部(电气设备安装高度低于1.8m、线路低于4m处)。A.1.5.6.10机车库:油料分发室、防水锈剂室。A.1.5.6.11燃气制气车间:油制气泵房(室内)。燃气制气车间:煤气净化车间的室外焦油氨水分离装置及贮槽、室外终冷洗萘油贮槽、洗油贮A.1.5.6.12槽(室外)、化验室等。22区:在生产过程中,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不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但在A.1.5.7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可燃粉尘如:铝粉、焦炭粉、煤粉、面粉、合成树脂粉等。可燃纤维如:棉花、麻、丝、毛、A.1.5.7.1木质和合成纤维等。A.1.5.7.2铸造车间:煤的球磨机间。A.1.5.7.3木工车间:大锯间。A.1.5.7.4www.bzfxw.com线圈车间:侵胶车间。A.1.5.7.5锅炉房:煤粉制备间、碎煤机室、运煤走廊、天然气调压间。A.1.5.7.6发生炉煤气站:受煤斗室、输碳皮带走廊、破碎筛分间、运煤栈桥。A.1.5.7.7燃气制气车间:制气车间室内的粉碎机、胶带通廊、转运站、配煤室、煤库和贮焦间。A.1.5.7.8燃气制气车间:直立炉的室内煤仓、焦仓和操作层。A.1.5.7.9燃气制气车间:水煤气车间内煤斗室、破碎筛分间和运煤胶带通廊。A.1.5.7.10燃气制气车间:发生炉车间内敞开建筑或无煤气漏入的贮煤层,运煤胶带通廊和煤筛分间。A.1.5.823区:具有固体状可燃物质,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A.1.5.8.1固体状可燃物质如:煤、焦碳、木等。A.1.5.8.2木工车间:机床工部、机械模型工部、手工制模工部;木材存放间;木制冷却间,装配工部。A.1.5.8.3修理车间:木工修理和木工备料部。A.1.5.8.4电碳车间:加油侵渍工部。A.1.5.8.5发生炉煤气站:煤库。A.1.5.8.6机车库:擦料贮存室。A.1.5.8.7图书室,资料库、档案库、晒图室。A.1.5.8.8露天煤场。15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31/T389-2007表A.2GB50089-98《民用爆破器材工厂设计安全规范》规定:工作间危险区域和防雷类别危险品分类工作间名称危险区域防雷类别梯恩梯粉碎,梯恩梯称量F1区Ⅰ混药、筛药、凉药、装药、包装F2区Ⅰ粉状铵梯炸药、粉状硝酸铵粉碎、干燥F2区Ⅱ铵梯油炸药运送炸药的敞开或半敞开式廊道F2区Ⅱ运送炸药的封闭式廊道F1区Ⅰ铵油炸药、铵松蜡炸混药、筛药、凉药、装药、包装F1区Ⅰ药、铵沥蜡炸药硝酸铵粉碎、干燥F2区Ⅱ多孔粒状铵油炸药混药、包装F1区Ⅰ混药、包装F1区Ⅰ粒状粘性炸药硝酸铵粉碎、干燥F2区Ⅱ硝酸甲胺的制造和浓缩、混药、凉药、装药、包装F1区Ⅰ水胶炸药硝酸铵粉碎、筛选F2区Ⅱ熔药、混药、凉药、包装F1区Ⅰ浆状炸药梯恩梯粉碎F1区Ⅰ硝酸铵粉碎F2区Ⅱ乳化,乳胶基质冷却,乳胶基质贮存、敏化、敏化后保温(或凉药)、贮存、F1区Ⅰ乳化炸药装药、包装硝酸铵粉碎、硝酸钠粉碎F2区Ⅱ传爆药黑梯药柱熔药、装药、凉药、检验、包装F1区Ⅰ柱梯恩梯药柱压制、检验、包装F1区Ⅰ铵梯黑三成份混药、筛选、凉药、装药、包装F1区Ⅰ铵梯黑炸药铵梯二成份轮碾机混合F1区Ⅰ太乳炸药制片、干燥、检验、包装F1区Ⅰ黑火药三成份混药、干燥、凉药、筛选、包装,导火索生产中黑火药准备F0区Ⅰ导火索导火索制索、盘索、烘干、普检、包装F2区Ⅱwww.bzfxw.com硝酸钾粉碎、干燥F2区Ⅱ黑索金或太安的筛选、混合、干燥导爆索的包塑、涂索、烘索、盘索、普检、F1区Ⅰ组批、包装导爆索导爆索制索F1区Ⅰ黑索金或太安的筛选、混合、干燥F1区Ⅰ黑索金或太安的造粒、干燥、筛选、包装F1区Ⅰ雷管干燥,雷管烘干F1区Ⅰ二硝基重氮酚制造(包括中和、还原、重氮、过滤)F1区Ⅰ二硝基重氮酚的干燥、凉药、筛选,黑索金或太安的造粒、干燥、筛选F1区Ⅰ火雷管装药、压药、电雷管和导爆管雷管装配F1区Ⅰ雷管(包括火雷管、雷管检验、包装、装箱F1区Ⅰ电雷管、导爆管雷管)引火药剂制造(包括引火药头用的引火药剂和延期药用的引火药)F1区Ⅰ引火药头制造F1区Ⅰ延期药的混合、造粒、干燥、筛选、装药、延期体制造F1区Ⅰ雷管试验站F2区Ⅱ二硝基重氮酚废水处理F2区Ⅱ奥克托金或黑索金的粉碎、干燥、筛选、混合F1区Ⅰ塑料导爆管塑料导爆管制造F1区Ⅰ继爆管装配、包装F1区Ⅰ炸药暂存F1区Ⅰ射孔器材(包括射孔烘干、称量、压药、装配、包装F1区Ⅰ弹、穿孔弹等)射孔弹试验室或试验塔F2区Ⅰ高密度炸药准备、熔混药、装药、压药、凉药、装配、检验、装箱F1区Ⅰ雷源炸药准备、震源药柱检验和装箱F1区Ⅰ药柱中低密度装药、压药、钻孔、装传爆药柱F1区Ⅰ爆裂管切索、装药、包装F1区Ⅰ理化试验室黑火药、炸药、起爆药的理化试验室F2区Ⅱ注:在雷管制造中所用药剂(包括单组份药剂或多组份药剂),其作用和起爆药类似者,此类药剂制造的工作间危险区域,应按表内二硝基重氮酚确定。16 DB31/T389-2007库房危险区域和防雷类别危险品库房名称危险区域防雷类别黑索金、太安、奥克托金、黑梯药柱、铵梯黑炸药F0区Ⅰ干或湿的二硝基重氮酚F0区Ⅰ梯恩梯、苦味酸、雷管(包托火雷管、电雷管、导爆管雷管)、导爆索、梯恩梯药柱、继爆管、爆裂管、太乳炸药、震源药柱(高密F0区Ⅰ度)粉状铵梯炸药、粉状铵梯油炸药、铵油炸药、铵松蜡炸药、铵沥蜡炸药、多孔粒状铵油炸药、粒状粘性炸药、水胶炸药、浆状炸药、F0区Ⅰ乳化炸药、震源药柱(中、低密度)、黑火药射孔弹F0区Ⅰ延期药F0区Ⅰ导火索F0区Ⅰ硝酸铵、硝酸钠F2区Ⅱ硝酸钾、高氯酸钾F2区Ⅱ塑料导爆管——注:在雷管制造中所用药剂(包括单组份药剂或多组份药剂),其作用和起爆药类似者,此类药剂制造的工作间危险区域,应按表内二硝基重氮酚确定。www.bzfxw.com17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31/T389-2007A.2建筑物的防雷措施技术指标表A.2建筑物的防雷措施技术指标类别条目技术指标A.2.1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应装设独立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线(网),使被保护的建筑物及风帽、放散管等突出屋面的A.2.1.1物体均处于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架空避雷网的网格尺寸应不大于5m×5m或6m×4m。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和粉尘的放散管、呼吸阀、排风管等的管口外的以下空间应处于A.2.1.2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当有管帽时应按表A.2.1.2确定;当无管帽时,应为管口上方半径5m的半球体。接闪器与雷闪的接触点应设在上述空间之外。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呼吸阀、排风管等,当其排放物达不到爆炸浓A.2.1.3度、长期点火燃烧、一排放就点火燃烧时,及发生事故时排放物才达到爆炸浓度的通风管、安全阀,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可仅保护到管帽,无管帽时可仅保护到管口。独立避雷针的杆塔、架空避雷线的端部和架空避雷网的各支柱处应至少设一根引下线。对A.2.1.4用金属制成或有焊接、绑扎连接钢筋网的杆塔、支柱,宜利用其作为引下线。独立避雷针和架空避雷线(网)的支柱及其接地装置至被保护建筑物及与其有联系的管道、电缆等金属物之间的距离(图A.2.1.5),应符合下列表达式的要求,但不得小于3m;1、地上部分:当hx<5Ri时,DSa1≥0.4(Ri+0.1hx)(A.2.1.5-1)当hx≥5Ri时,防直击雷装置独立设置的情况A.2.1.5DSa1≥0.1(Ri+hx)(A.2.1.5-2)2、地下部分:Sal≥0.4Ri(A.2.1.5-3)式中:Sa1——空气中距离(m);防直击雷措施www.bzfxw.comgSel——地中距离(m);第一类Ri——独立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线(网)支柱处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Ω);hx——被保护物或计算点的高度(m)。架空避雷线至屋面和各种突出屋面的风帽、放散管等物体之间距离(图A.2.1.5),应符合下列表达式的要求,但应不小于3m:1.当(h+l/2)<5Ri时,Sa2≥0.2Ri+0.03(h+l/2)(A.2.1.6-1)A.2.1.62.当(h+l/2)≥5Ri时,Sa2≥0.05Ri+0.06(h+l/2)(A.2.1.6-2)式中:Sa2——避雷线(网)至被保护物的空气中距离(m);h——避雷线(网)的支柱高度(m);l——避雷线的水平长度(m)。架空避雷网至屋面和各种突出屋面的风帽、放散管等物体之间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表达式的要求,但应不小于3m:当(h+l1)<5Ri时,Sa2≥l/n[0.4Ri+0.06(h+l1)](A.2.1.7-1)A.2.1.7当(h+l1)≥5Ri时,Sa2≥l/n[0.1Ri+0.12(h+l1)](A.2.1.7-2)式中:l1——从避雷网中间最低点沿导体至最近支柱的距离(m);n——从避雷网中间最低点沿导体至最近支柱并有同一距离l1的个数。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网)应有独立的接地装置,每一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A.2.1.8于10Ω。在土壤电阻率高的地区可适当增大冲击接地电阻。18 DB31/T389-2007表A.2建筑物的防雷措施技术指标(续一)类别条目技术指标当建筑物太高或其它原因难以装设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避雷网时,可将避雷针或网格不大于5m×5m或6m×4m的避雷网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直接装在建筑物上,避雷网应按A.2.2GB50057-94附录二的规定,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A.2.2.1所有避雷针应采用避雷带互相连接。A.2.2.2引下线应不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12m。A.2.2.3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管道应符合A.2.1.2、A2.1.3的要求。建筑物应装设均压环,环间垂直距离不应大于12m,所有引下线、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和金A.2.2.4属设备均应连到环上。均压环可利用电气设备的接地干线环路。防直击雷的接地装置应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A.2.2.5大于10Ω,并应和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及所有进入建筑物的金属管道相连,此接地装置可兼作防雷电感应之用。A.2.2.6防直击雷的环形接地体尚宜按以下方法敷设:A当土壤电阻率ρ小于或等于500Ω·m时,对环形接地体所包围的面积的等效圆半径π防A直大于或等于5m的情况,环形接地体不需补加接地体;对等效圆半径π小于5m的情况,每一击引下线处应补加水平接地体或垂直接地体。雷当补加水平接地体时,其长度应按下式确定:装A直置lr=5−不A.2.2.6.1π(A.2.2.6-1)一击类雷能式中:lr——补加水平接地体的长度(m):独措A——环形接地体所包围的面积(m2)。立施www.bzfxw.com当补加垂直接地体时,其长度应按下式确定:设A置5−π的lv=情2(A.2.2.6-2)况式中:lv——补加垂直接地体的长度(m)。当土壤电阻率ρ为500Ω·m至3000Ω·m时,对环形接地体所包围的面积的等效圆半径A11ρ−3600Aπ大于或等于380m的情况,环形接地体不需补加接地体;对等效圆半径π11ρ−3600小于380m的情况,每一引下线处应补加水平接地体或垂直接地体。当补加水平接地体时,其总长度应按下式确定:A.2.2.6.211ρ−3600Alr=()−380π(A.2.2.6-3)当补加垂直接地体时,其总长度应按下式确定:11ρ−3600A()−380πlv=2(A.2.2.6-4)注:按本款方法敷设接地体时,可不计及冲击接地电阻值。当建筑物高于30m时,尚应采取以下防侧击的措施:A.2.2.71、30m起每隔不大于6m沿建筑物四周设水平避雷带并与引下线相连;2、30m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19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31/T389-2007表A.2建筑物的防雷措施技术指标(续二)类别条目技术指标A.2.3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雷电感应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构架、电缆金属外皮、钢屋架、钢窗等较大金属物和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等金属物,均应接到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A.2.3.1金属屋面周边每隔18~24m应采用引下线接地一次。现场浇制的或由预制构件组成的钢筋混凝土屋面,其钢筋宜绑扎或焊接成闭合回路,并应每隔18~24m采用引下线接地一次。防雷电感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其净距小于100mm时应采用金属线跨应措接,跨接点的间距不应大于30m;交叉净距小于100mm时,其交叉处亦应跨接。施A.2.3.2当长金属物的弯头、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大于0.03Ω时,连接处应用金属线跨接。对有不少于5根螺栓连接的法兰盘,在非腐蚀环境下,可不跨接。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应和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共用,其工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与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或架空避雷网的接地装置之间的距离应符合A.2.3.3A.2.1.5的要求。屋内接地干线与防雷电感应接地装置的连接,不应少于两处。A.2.4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止雷电波侵入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第一类低压线路宜全线采用电缆直接埋地敷设,在入户端应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接到防雷防雷电波侵入措施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当全线采用电缆有困难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杆和铁横担的架空线,并应使用一段金属铠装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钢管直接埋地引入,其埋地长度应符合下列表达式的要求,但不应小于15m;A.2.4.1l≥2ρ(A.2.4.1)式中:l——金属铠装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钢管埋于地中的长度(m);www.bzfxw.comρ——埋电缆处的土壤电阻率(Ω·m)。在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尚应装设避雷器。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架空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应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距离建筑物100m内的管道,应每隔25m左右接地一次,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20Ω,并宜利用金属支架或钢筋A.2.4.2混凝土支架的焊接、绑扎钢筋网作为引下线,其钢筋混凝土基础宜作为接地装置。埋地或地沟内的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亦应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树木距离A.2.5当树木高于建筑物且不在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内时,树木与建筑物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5m。A.2.6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避雷网(带)A.2.6.1应按GB50057-94附录二的规定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10m×10m或12m×8m的网格。所有避雷针应采用避雷带相互连接。防直击雷措施第二类A.2.6.2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烟囱等物体,应按下列方式保护:A.2.6.2.1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呼吸阀、排风管等管道应符合A.2.1.2的要求。排放无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烟囱、1区、11区和2区爆炸危险环境的自然通风管,装有阻火器的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呼吸阀、排风管等,A2.1.3A.2.6.2.2所规定的管、阀及煤气放散管等,其防雷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金属物体可不装接闪器,但应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2、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外的非金属物体应装接闪器,并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20 DB31/T389-2007表A.2建筑物的防雷措施技术指标(续三)类别条目技术指标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18m。当仅利用A.2.6.3建筑物四周的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跨度设引下线,但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18m。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防直击雷接地宜和防雷电感应、电气设备等接地共用同一接地装置,并宜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当不共用、不相连时,两者间在地中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表达式的要求,但不应小于2m;Se2≥0.3kcRi(A.2.6.4)A.2.6.4式中:Se2——地中距离(m);kc——分流系数,单根引下线应为1,两根引下线及接闪器不成闭合环的多根引下线应为0.66,接闪器成闭合环或网状的多根引下线应为0.44。在共用接地装置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的情况下,接地装置宜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A.2.6.5利用建筑物的钢筋作为防雷装置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建筑物宜利用钢筋混凝土屋面、梁、柱、基础内的钢筋作为引下线。A.1.2.2、A.1.2.3、A.2.6.5.1A.1.2.8、A.1.2.9所规定的建筑物尚宜利用其作为接闪器。当基础采用硅酸盐水泥和周围土壤的含水量不低于4%及基础的外表面无防腐层或有沥青质A.2.6.5.2的防腐层时,宜利用基础内的钢筋作为接地装置。敷设在混凝土中作为防雷装置的钢筋或圆钢,当仅一根时,其直径应不小于10mm。被利用A.2.6.5.3作为防雷装置的混凝土构件内有箍筋连接的钢筋,其截面积总和不应小于一根直径为10mm钢筋防的截面积。直利用基础内钢筋网作为接地体时,在周围地面以下距地面不小于0.5m,每根引下线所连接击的钢筋表面积总和应符合下列表达式的要求:雷A.2.6.5.42S≥4.24kc(A.2.6.5)措2式中:S——钢筋表面积总和(m)。施当在建筑物周边的无钢筋的闭合条环混凝土基础内敷设人工基础接地体时,接地体的规格第二类A.2.6.5.5尺寸应不小于表A.2.6.5.5的规定。www.bzfxw.com构件内有箍筋连接的钢筋或成网状的钢筋,其箍筋与钢筋的连接,钢筋与钢筋的连接应采A.2.6.5.6用土建施工的绑扎法连接或焊接。单根钢筋或圆钢或外引预埋连接板、线与上述钢筋的连接应焊接或采用螺栓紧固的卡夹器连接。构件之间必须连接成电气通路。当土壤电阻率ρ小于或等于3000Ω·m时,在防雷的接地装置同其它接地装置和进出建筑物A.2.6.6的管道相连的情况下,防雷的接地装置可不计及接地电阻值,但其接地体应符合下列规定之一:防直击雷的环形接地体的敷设应符合A.2.2.6.1的要求,但土壤电阻率ρ的适用范围应放大A.2.6.6.1到小于或等于3000Ω·m。在符合A.2.6.5规定的条件下利用槽形、板形或条形基础的钢筋作为接地体,当槽形、板形2A.2.6.6.2基础钢筋网在水平面的投影面积或成环的条形基础钢筋所包围的面积A大于或等于80m时,可不另加接地体。在符合A.2.6.5规定的条件下,对6m柱距或大多数柱距为6m的单层工业建筑物,当利用柱子基础的钢筋作为防雷的接地体并同时符合下列条件时,可不另加接地体:利用全部或绝大多数柱子基础的钢筋作为接地体;A.2.6.6.3柱子基础的钢筋网通过钢柱,钢屋架,钢筋混凝土柱子、屋架、屋面板、吊车梁等构件的钢筋或防雷装置互相连成整体。在周围地面以下距地面不小于0.5m,每一柱子基础内所连接的钢筋表面积总和大于或等于2防雷电感应措施0.82m。A.2.7A.1.2.4、A1.2.5、A1.2.6所规定的建筑物,其防雷电感应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构架等主要金属物,应就近接至防直击雷接地装置或电气设备的A.2.7.1保护接地装置上,可不另加接地装置。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应符合A.2.3.2的要求,但长金属物连接A.2.7.2处可不跨接。A.2.7.3建筑物内防雷电感应的接地干线与接地装置的连接不应少于两处。21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31/T389-2007表A.2建筑物的防雷措施技术指标(续四)类别条目技术指标防止雷电流流经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时产生的高电位对附近金属物或电气线路的反击,应符A.2.8合下列要求:当金属物或电气线路与防雷的接地装置之间不相连时,其与引下线之间的距离应按下列表达式确定:当lx<5Ri时,Sa3≥0.3kc(Ri+0.1lx)(A.2.8.1-1)A.2.8.1当lx≥5Ri时,Sa3≥0.075kc(Ri+lx)(A.2.8.1-2)式中:Sa3——空气中距离(m)Ri——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Ω);lx——引下线计算点到地面的长度(m)当金属物或电气线路与防雷的接地装置之间相连或通过电涌保护器相连时,其与引下线之间的距离应按下列表达式确定:防雷电流高电位反击措施Sa4≥0.075kclx(A.2.8.2)A.2.8.2式中:Sa4——空气中距离(m)lx——引下线计算点到地面的长度(m)当利用建筑物的钢筋或钢结构作为引下线,同时建筑物的大部分钢筋、钢结构等金属物与被利用的部分连成整体时,金属物或线路与引下线之间的距离可不受限制。当金属物或线路与引下线之间有自然接地或人工接地的钢筋混凝土构件、金属板、金属网A.2.8.3等静电屏蔽物隔开时,金属物或线路与引下线之间的距离可不受限制。当金属物或线路与引下线之间有混凝土墙壁、砖墙隔开时,混凝土墙的击穿强度应与空气A.2.8.4击穿强度相同;砖墙的击穿强度应为空气击穿强度的1/2。当距离不能满足A.2.8.1和A.2.8.2的要求时,金属物或线路应与引下线直接相连或通过电涌保护器相连。第二类在电气接地装置与防雷的接地装置共用或相连的情况下,当低压电源线路用全长电缆或架www.bzfxw.com空线换电缆引入时,宜在电源线路引入的总配电箱处装设电涌保护器;当Y,yn0型或D,yn11型接A.2.8.5线的配电变压器设在本建筑物内或附设于外墙处时,在高压侧采用电缆进线的情况下,宜在变压器高、低压侧各相上装设避雷器;在高压侧采用架空进线的情况下,除按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规定在高压侧装设避雷器外,尚宜在低压侧各相上装设避雷器。A.2.9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当低压线路全长采用埋地电缆或敷设在架空金属线槽内的电缆引入时,在入户端应将电缆A.2.9.1金属外皮、金属线槽接地;对A.1.2.4、A.1.2.5、A.1.2.6所规定的建筑物,上述金属物尚应与防雷的接地装置相连。防雷电波侵入措施对A.1.2.4、A.1.2.5、A.1.2.6所规定的建筑物,其低压电源线路应符合下列要求:低压架空线应改换一段埋地金属铠装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钢管直接埋地地引入,其埋地长度应符合A.2.4.1表达式的要求,但电缆埋地长度不应小于15m。入户端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应与防雷的接地装置相连。在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尚应装设避雷器。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平均雷暴日小于30d/a地区的建筑物,可采用低压架空线直接引入建筑物内,但应符合下列A.2.9.2要求:(1)在入户处应装设避雷器或设2~3mm的空气间隙,并应与绝缘子铁脚、金具连在一起接到防雷的接地装置上,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5Ω。(2)入户处的三基电杆绝缘子铁脚、金具应接地,靠近建筑物的电杆,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其余两基电杆不应大于20Ω。22 DB31/T389-2007表A.2建筑物的防雷措施技术指标(续五)类别条目技术指标A.1.2.1、A.1.2.2、A.1.2.3、A.1.2.8、A1.2.9所规定的建筑物,其低压电源线路应符合下列要求:防雷电波侵入措施1、低压架空线转换金属铠装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钢管直接埋地引入时,其埋地长度应大于或A.2.9.3等于15m,尚应符合A.2.9.2第1项的其它要求。2、当架空线直接引入时,在入户处应加装避雷器,并将其与绝缘子铁脚、金具连在一起接到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靠近建筑物的两基电杆上的绝缘子铁脚应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架空和直接埋地的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应就近与防雷的接地装置相连;当不相连时,架空管道应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A.1.2.4、A1.2.5、A.1.2.6所规定的建筑物,A.2.9.4引入、引出该建筑物的金属管道在进出处应与防雷的接地装置相连;对架空金属管道尚应在距建筑物约25m处接地一次,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防侧击雷和等电位措施要求A.2.10高度超过45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建筑物,尚应采取以下防侧击和等电位的保护措施:A.2.10.1钢构架和混凝土的钢筋应相互连接,钢筋的连接应符合A.2.6.5的要求;第二类A.2.10.2应利用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防雷装置引下线;A.2.10.3应将45m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A.2.10.4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顶端和底端与防雷装置连接。露天封闭气罐防雷措施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当其壁厚不小于4mm时,可不装设接闪器,但应接地,且接地点应不少于两处;两接地点间距离不宜大于30m,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当防雷的接A.2.11www.bzfxw.com地装置符合A.2.6.6的规定时,可计及其接地电阻值,放散管和呼吸阀的保护应符合A.2.6.2的要求。A.2.12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这两种混合组成的接闪器。避雷网(带)应按GB50057-94附录二的规定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件敷设。并应在整个A.2.12.1屋面组成不大于20m×20m或24m×16m的网格。平屋面的建筑物,当其宽度不大于20m时,可仅沿周边敷设一圈避雷带。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但对A.1.3.2所规定的建筑物则不宜大于10Ω。其接地装置宜与电气设备等接地装置共用。防雷的接地装置宜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当不共用、A.2.12.2不相连时,两者间在地中的距离不应小于2m。在共用接地装置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的情况下,接地装置宜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防直击雷措施建筑物宜利用钢筋混凝土屋面板、梁、柱和基础的钢筋作为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A.2.12.3第三类并应符合A.2.6.5.2、A.2.6.5.3、A.2.6.5.6和下列的规定:利用基础内钢筋网作为接地体时,在周围地面以下距地面不小于0.5m,每根引下线所连接A.2.12.3.1的钢筋表面积总和应符合下列表达式的要求:2S≥.189K(A.2.12.1)C当在建筑物周边的无钢筋的闭合条形混凝土基础内敷设人工基础接地体时,接地体的规格A.2.12.3.2尺寸应不小于表A.2.6.5.5的规定。当土壤电阻率ρ小于或等于3000Ω·m时,在防雷的接地装置同其它接地装置和进出建筑物的管道相连的情况下,防雷的接地装置可不计及接地电阻值,其接地体应符合A.2.6.6的规定,A.2.12.4但A2.6.6.2、A.2.6.6.3应改为符合A.2.12.3规定的条件下及A.2.6.6.3的第3项所规定的钢筋表2面积总和改为大于或等于0.37m。A.2.12.5突出屋面的物体的保护方式应符合A.2.6.2条的规定。23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31/T389-2007表A.2建筑物的防雷措施技术指标(续六)类别条目技术指标防直击雷措施砖烟囱、钢筋混凝土烟囱,宜在烟囱上装设避雷针或避雷环保护。多支避雷针应连接在闭合环第三类上。当非金属烟囱无法采用单支或双支避雷针保护时,应在烟囱上装设环形避雷带,并应对称布置三支高出烟囱口不低于0.5m的避雷针。A.2.12.6钢筋混凝土烟囱的钢筋应在其顶部和底部与引下线和贯通连接的金属爬梯相连。当符合A.2.12.3的要求时,宜利用钢筋作为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可不另设专用引下线。高度不超过40m的烟囱,可只设一根引下线,超过40m时应设两根引下线。可利用螺栓连接或焊接的一座金属爬梯作为两根引下线用。金属烟囱应作为接闪器和引下线。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但周长不超过25m且高度不超过40m的建筑物可只设一根引下线。引下线A.2.12.7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25m。当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跨接度设引下线,但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25m。雷电流高电位反击措施防止雷电流流经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时产生的高电位对附近金属物或线路的反击,应符合A.2.8的要求,但表达式相应改按下列表达式计算:当lx<5Ri时,A.2.13Sa3≥0.2kc(Ri+0.1lx)(A.2.13-1)当lx≥5Ri时,Sa3≥0.05kc(Ri+lx)(A.2.13-2)Sa4≥0.05kclx(A.2.13-3)A.2.14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防雷电波侵入措施对电缆进出线,应在进出端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当电缆转换为架A.2.14.1空线时,应在转换处装设避雷器;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对低压架空线进出线,应在进出处装设避雷器并与绝缘子铁脚、金具等连在一起接到电气设备A.2.14.2www.bzfxw.com的接地装置上。当多回路架空进出线时,可仅在母线或总配电箱处装设一组避雷器或其它型式的电涌保护器,但绝缘子铁脚、金具仍应接到接地装置上。进出建筑物的架空金属管道,在进出处应就近接到防雷或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或独自接地,A.2.14.3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防侧击和等电位措施高度超过60m的建筑物,其防侧击和等电位的保护措施应符合A.2.10.1、.A.2.10.2、A.2.10.4A.2.15的规定,并应将60m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当采用接闪器保护建筑物、封闭气罐时,其外表面的2区爆炸危险环境可不在滚球法确定的保护A.2.16其他范围内。固定在建筑物上的节目彩灯、航空障碍信号灯及其它用电设备的线路,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A.2.17采取相应的防止雷电波侵入的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要求:无金属外壳或保护网罩的用电设备宜处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不宜布置在避雷网之外,并不A.2.17.1宜高出避雷网。从配电盘引出的线路宜穿钢管。钢管的一端宜与配电盘外壳相连;另一端宜与用电设备外壳、A.2.17.2保护罩相连,并宜就近与屋顶防雷装置相连。当钢管因连接设备而中间断开时宜设跨接线。在配电盘内,宜在开关的电源侧与外壳之间装设电涌保护器,且应使用Ⅰ级分类试验的产品A.2.17.3(10/350μs)。粮、棉及易燃物大量集中的露天堆场,宜采取防直击雷措施。当其年计算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时,宜采用独立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线防直击雷。独立避雷针和架空避雷线保护范围的滚球半径hr可取100m。A.2.18在计算雷击次数时,建筑物的高度可按堆放物可能堆放的高度计算,其长度和宽度可按可能堆放面积的长度和宽度计算。粮食钢板筒仓防雷应符合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要求。在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网)的支柱严禁悬挂电话线、广播线、电视接收天线及低压架空A.2.19线等。24 DB31/T389-2007表A.2.1.2有管帽的管口外处于接闪器保护范围内的空间装置内的压力与周围空气排放物的比重管帽以上的垂直高度(m)距管口处的水平距离(m)压力的压力差(kPa)<5重于空气125~25重于空气2.55≤25轻于空气2.55>25重或轻于空气55表A.2.6.5.5防雷建筑物环形人工基础接地体的规格尺寸类别闭合条形基础的周长(m)扁钢(mm)圆钢,根数×直径(mm)≥604×252×φ10第二类≥40至<604×504×φ10或4×φ122<40钢材表面积总和≥4.24m≥601×φ10第三类≥40至<604×202×φ82<40钢材表面积总和≥1.89m注:当长度相同、截面相同时,宜优先选用扁钢;采用多根圆钢时,其敷设净距不小于直径的2倍;利用闭合条形基础内的钢筋作接地体时可按本表校验。除主筋外,可计入箍筋的表面积。lSa1Sa1a2Shwww.bzfxw.com被保护物xhSe1金属管道RiRi图A.2.1.5防雷装置至被保护物的距离25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31/T389-2007A.3防雷击电磁脉冲措施的技术指标表A.3防雷击电磁脉冲措施的技术指标项目序号技术指标A.3.1.1防雷击电磁脉冲除遵守本规范其它的有关要求外,尚应符合本表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一个信息系统是否需要防雷击电磁脉冲,应在完成直接、间接损失评估和建设、维护投资预测后A.3.1.2认真分析综合考虑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在设有信息系统的建筑物需防雷击电磁脉冲的情况下,当该建筑物没有装设防直击雷装置和不处一般规定A.3.1.3于其他建筑物或物体的保护范围内时,宜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采取防直击雷的防雷措施。在要考虑屏蔽的情况下防直击雷接闪器宜采用避雷网。在工程的设计阶段不知道信息系统的规模和具体位置的情况下,若预计将来会有信息系统,应在A.3.1.4设计时将建筑物的金属支撑物、金属框架或钢筋混凝土的钢筋等自然构件、金属管道、配电的保护接地系统等与防雷装置组成一个共用接地系统,并应在一些合适的地方预埋等电位连接板。为了分析估计在防雷装置和做了等电位连接的装置中的电流的分布,应将雷电流看成一个电流发A.3.1.5生器,它向防雷装置导体和与防雷装置做了等电位连接的装置注入可能包含若干雷击的雷电流。雷电流的波形和参数应按GB50057规范附录六选用。A.3.2.1防雷区按下列原则划分:LPZOA区(直击雷非防护区):本区内的各物体都可能遭到直接雷击和导走全部雷电流;本区内A.3.2.1.1的电磁场强度没有衰减。防雷区(LPZOB区(直击雷防护区):本区内的各物体不可能遭到大于所选滚球半径对应的雷电流直接雷A.3.2.1.2击,但本区内的电磁场强度没有衰减。www.bzfxw.comPL)定义ZLPZ1区(第一屏蔽防护区):本区内的各物体不可能遭到直接雷击,流经各导体的电流比LPZOB区A.3.2.1.3更少;本区内的电磁场强度可能衰减,这取决于屏蔽措施。LPZn+1(第n+1屏蔽防护区):后续防雷区:当需要进一步减小流入的电流和电磁场强度时,应A.3.2.1.4增设后续防雷区,并按照需要保护的对象所要求的环境区选择后续防雷区的要求条件。注:n=1、2、…在两个防雷区的界面上应将所有通过界面的金属物做等电位连接,并宜采取屏蔽措施。注:LPZOAA.3.2.2与LPZOB区之间无界面。屏蔽、接地、等电位连接的要求为减少电磁干扰的感应效应,宜采取以下的基本屏蔽措施:建筑物和房间的外部设屏蔽措施,以合适的路径敷设线路,线路屏蔽。这些措施宜联合使用。为改进电磁环境,所有与建筑物组合在一起的大尺寸金属件都应等电位连接在一起,并与防雷装置连接(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独立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除外),如屋顶金属表面、立面金属表面、混凝土内钢筋和金属门窗框架。在需要保护的空间内,当采用屏蔽电缆时其屏蔽层应至少在两端并宜在防雷区交界处做等电位连A.3.3.1接,当系统要求只在一端做等电位连接时,应采用两层屏蔽,外层屏蔽按前述要求处理。在分开的各建筑物之间的非屏蔽电缆应敷设在金属管道内,如敷设在金属管、金属格栅或钢筋成格栅形的混凝土管道内,这些金属物从一端到另一端`应该是导电贯通的,并分别连到各分开的建筑物的等电位连接带上。电缆屏蔽层应分别连到这些带上。在建筑物或房间的大空间屏蔽是由诸如金属支撑物、金属框架或钢筋混凝土的钢筋等自然构件组成时,这些构件构成一个格栅形大空间屏蔽,穿入这类屏蔽的导电金属物应就近与其做等电位连接。26 DB31/T389-2007表A.3防雷击电磁脉冲措施的技术指标(续一)项目序号技术指标屏蔽、接地、等电位连接的要求A.3.3.2当对屏蔽效率未做试验和理论研究时,磁场强度的衰减应按下列方法计算:在闪电击于格栅大空间屏蔽以外附近的情况下,当无屏蔽时所产生的无衰减磁场强度HO,相当于处在LPZO区内的磁场强度,应按下式计算:HO=io/(2﹒π﹒Sa)(A/m)(A.3.3.2-1)式中:io——雷电流(A),按GB50057规范附录六的附表6.1和附表6.2选取;Sa——雷击点与屏蔽空间之间的平均距离(m)。当有屏蔽时,在格栅形大空间屏蔽内,即在LPZ1区内的磁场强度从HO减为H1,其值应由下式计A.3.3.2.1算:SF/20H1=HO/10(A/m)(A.3.3.2-2)式中:SF——屏蔽系数,应按表A.3.3.2中的公式分别计算。表A.3.3.2的计算值仅对在LPZ1区内屏蔽层有一安全距离ds/1的安全空间Vs内才有效。ds/1应符合下式的要求:ds/1=w﹒SF/10(m)(A.3.3.2-3)式中:w——格栅形屏蔽的网格宽(m)。在闪电直接击在位于LPZOA区的格栅形大空间屏蔽上的情况下,其内部LPZ1区内VS空间内某点的磁场强度H1应按下式计算:H1=kH﹒io﹒w/(dw﹒d)(A/m)——(H.3.3.2-4)r式中:dr——被考虑的点距LPZ1区屏蔽顶的最短距离(m);dw——被考虑的点距LPZ1区屏蔽壁的最短距离(m);kH——形状系数(1/m),取kH=0.01(1/m);A.3.3.2.2www.bzfxw.comw——LPZ1区格栅形屏蔽的网格宽(m)式(A.3.3.2-4)的计算值仅对距屏蔽格栅有一安全距离ds/2的空间Vs内有效。ds/2应符合下式的要求:ds/2=w(m)(A.3.3.2-5)信息设备应仅安装在Vs空间内。信息设备的干扰源不应取紧靠格栅的特强磁场强度。流过包围LPZ2区及以上区的格栅形屏蔽的分雷电流将不会有实质性的影响作用,处在LPZn区内LPZn+1区内的Hn+1,其值可近似地按下式计算:SF/20A.3.3.2.3Hn+1=Hn/10(A/m)(A.3.3.2-6)式(A.3.3.2-6)适用于LPZn+1区内距其屏蔽有一安全距离ds/1的空间Vs。ds/1应按式(A.3.3.2—3)计算。A.3.3.3接地除应符合本规范其他章的规定外。A.3.3.3.1每幢建筑物本身应采取共用接地系统。A.3.3.3.2当相互邻近的建筑物之间有电力和通信电缆连通时,宜将其接地装置互相连接。穿过各防雷区界面的金属物和系统,以及在一个防雷区内部的金属物和系统均应在界面处做A.3.3.4符合下列要求的等电位连接:27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31/T389-2007表A.3防雷击电磁脉冲措施的技术指标(续二)序号项目技术指标所有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均应在LPZOA或LPZOB与LPZ1区的界面处做等电位连接。当外来导电物、电力线、通信线在不同地点进入建筑物时,宜设若干等电位连接带,并应就近连到环形接地体、内部环形导体或此类钢筋上。它们在电气上是贯通的并连通到接地体(含基础接地体)。环形接地体和内部环形导体应连到钢筋或金属立面等其他屏蔽构件上,宜每隔5m连接一次。对各类防雷建筑物,各种连接导体的截面应不小于表A.3.3.4的规定。2铜或镀锌钢等电位连接带的截面应不小于50mm。当建筑物内有信息系统时,在那些要求雷击电磁脉冲影响最小之处,等电位连接带宜采用金属板,并与钢筋或其他屏蔽构件作多点连接。A.3.3.4.1在LPZOA与LPZ1区的界面处做等电位连接用的接线夹和电涌保护器,应采用GB50057附录六的附表6.1~附表6.3的雷电流参量估算通过他们的分流值。当无法估算时,可按以下方法确定:全部雷电流的50%流入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接地装置,其另50%,即is分配于引入建筑物的各种外来导电物、电力线、通信线等设施。流入每一设施的电流ii等于is/n,n为上述设施的个数。流经无屏蔽电缆芯线的电流iv等于电流ii除以芯线数m,即iv=ii/m;对有屏蔽的电缆,绝大部分的电流将沿屏蔽层流走。尚应考虑沿各种设施引入建筑物的雷电流。应采用以上两值的较大者。在LPZOB与LPZ1区的界面处做等电位连接用的接线夹和电涌保护器紧应按上述方法考虑雷闪击中建筑物防雷装置时通过它们的雷电流;可不考虑沿全长处在LPZOB区的各种设施引入建筑物的雷电流,其值仅为感应电流和小部分雷电流。各后续防雷区界面处的等电位连接也应采用A.3.3.4.1的一般原则。穿过防雷区界面的所有导电物、电力线、通信线均应在界面处做等电位连接。应采用一局部A.3.3.4.2等电位连接带做等电位连接,各种屏蔽结构或设备外壳等其他局部金属物也连到该带。用于等电位连接的接线夹和电涌保护器应分别估算通过的雷电流。屏蔽、接地、等电所有电梯轨道、吊车、金属地板、金属门框架、设施管道、电缆桥架等大尺寸的内部导电物,位连A.3.3.4.3其等电位连接应以最短路径连到最近的等电位连接带或其他已做了等电位连接的金属物,各导电物接的之间宜附加多次相互连接。要求一信息系统的所有外露导电物应建立一等电位连接网络。由于已实现的等电位连接网络均有通大地的连接,每个等电位连接网络不宜设单独的接地装置。一信息系统的各种箱体、壳体、机架等金属组件与建筑物的共用接地系统的等电位连接应采用以下两种基本形式的等电位连接网络之一:S型星形结构和M型网形结构。当采用S型等电位连接网络时,信息系统的所有金属组件,除了等电位连接点外,应与共用接地系统的各组件有大于10kV、1.2/50μs的绝缘。通常,S型等电位连接网络可用于相对较小、限定于局部的系统,而且所有设施管线和电缆宜从ERP处进入该信息系统。S型等电位连接网络应仅通过唯一的一点,即接地基准点ERP组合到共用接地系统中去形成SS型等电位连接在这种情形下,设备之间的所有线路和电缆当无屏蔽时宜按星形A.3.3.4.4结构与各等电位连接线平行敷设,以免产生感应环路。用于限制从线路传导而来的过电压的电涌保护器,其引线的连接点应使加到被保护设备上的电涌电压最小。当采用M型等电位连接网络时,一系统的各金属组件不应与共用接地系统各组件绝缘。M型等电位连接网络应通过多点连接组合到共用接地系统中去,并构成Mm型等电位连接。通常,M形等电位连接网络宜用于延伸较大的开环系统,而且在设备之间敷设许多线路和电缆,以及设施和电缆从若干点进入该信息系统。在复杂系统中M型和S型等电位连接网络这两种形式的优点可组合在一起。一个M型局部等电位连接网络可仅经一接地基准点ERP与共用接地系统相连,该网络的所有金属组件和设备应与共用接地系统个组件有大于10kV、1.2/50μs的绝缘,而且所有设施和电缆应从基准点附近进入该信息系统,低频率和杂散分布电容起次要影响的系统可采用这种方法。28 DB31/T389-2007表A.3防雷击电磁脉冲措施的技术指标(续三)序号项目技术指标当电源采用TN系统时,从建筑物内总配电盘(箱)开始引出的配电线路和分支线路必须采用A.3.4.1TN-S系统。原则上规定要在各防雷区界面处做等电位连接,但由于工艺要求和其他原因,被保护设备的A.3.4.2安装位置不会正好设在界面处而是设在其附近,在这种情况下,当线路能承受所发生的电涌电压时,电涌保护器可安装在被保护设备处,而线路的金属保护层宜首先于界面处做一次等电位连接。在屏蔽线路从室外的LPZOA或LPZOB区进入LPZ1区的情况下,线路屏蔽层的截面SC应符合下式规定:SC≥iiρclc10b/Ub(mm2)(A.3.4.3)式中:ii——流入屏蔽层的雷电流(KA);-9-9A.3.4.3ρc——屏蔽层的电阻率(Ω.m)(20℃时铁为138×10Ω.m,铜为17.24×10Ω.m,铝为28.264-9×10Ω.m)。lc——线路长度(m)(按表A.3.4.3-1确定);对电涌保护器的要求Ub——线路绝缘的耐冲击电压值(kv),(电力线路按表A.3.4.3-2确定;通信线路,纸绝缘为1.5Kv,塑料绝缘为5kV)。电涌保护器必须能承受预期通过它们的雷电流,并应符合以下两个附加要求:通过电涌时的最大箝压,有能力熄灭在雷电流通过后产生的工频续流。在建筑物进线处和其它防雷区界面处的最大电涌电压,即电涌保护器的最大箝压加上其两端A.3.4.4引线的感应电压与所属系统的基本绝缘水平和设备允许的最大电涌电压协调一致。为使最大电涌电压足够低,其两端的引线应做到最短。在不同界面上的各电涌保护器还应与其相应的能量承受能力相一致。当无法获得设备的耐冲击电压时,220/380V三相配电系统的设备可按表本标准表4选用。A.3.4.5.1选择220/380V三相系统中的电涌保护器时,其最大连续工作电压Uc应符合本标准表5的规定。在供电的电压偏差超过所规定的10%以及谐波使电压幅值加大的场所,应根据具体情况对SPDA.3.4.5.2提高本标准表4所规定的Uc值。在LPZOA或LPZOB区与LPZ1区的交界处,在室外引来的线路上安装的SPD,应选用符合Ⅰ级分类试验的产品。其Ipeak值可按GB50057规定的方法选取。当难于计算时,可按IEC60364-5-534的规定,当建A.3.4.6.1筑物已安装了防直击雷装置,或与其有电气连接的相邻建筑物安装了防直击雷装置时,每一相线和中线性对PE之间SPD的冲击电流Iimp值应不小于12.5KA;采用3+1形式时,中线性与PE线间不宜小于50KA(10/350μs)。在LPZ1区与LPZ2区交界处,分配电盘处或UPS前端宜安装第二级SPD,可选用经Ⅱ或Ⅲ级分类A.3.4.6.2试验的产品。其标称放电电流In不宜小于5KA(8/20μs)。在重要的终端设备或精密敏感设备处,宜安装第三级SPD,可选用经Ⅱ或Ⅲ级分类试验的产品,其标称放电电流In值不宜小于3KA(8/20μs),同时应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A.3.4.6.3对电涌保护器的要求注:无论是安装一级或二级,乃至三至四级SPD,均应符合本标准5.8.1.1条和5.8.1.2条的规定。当在线路上多处安装SPD时,电压开关型SPD与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10m,若小于10m应加装退耦元件。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5m,若小于5m应加装退耦元件。A.3.4.7.1注:对将放电间隙和压敏电阻组合在一起的新型SPD,若这两者之间的配合已有措施,并通过检测后,可不用退耦元件。2SPD在LPZ0区与LPZ1区交界处,其连接导体铜线最小截面不宜小于16mm;在其后防雷区交界处A.3.4.7.22安装的SPD其连接导体铜线最小截面不宜小于6mm。在天馈线、信号传输线、控制线、视频线等线路及设备端口安装的SPD其传输性能应满足信息A.3.4.7.3设备的传输要求。安装在电路上的SPD,其前端应有过电流保护器。如使用熔丝,其与主电路上的熔丝电流比宜A.3.4.7.4为1:1.6。若SPD有内置脱离器则可不重复加装。29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31/T389-2007表A.3.2.2格栅形大空间屏蔽的屏蔽系数SF(dB)材料25kHz(见注1)1MHz(见注2)铜/铝20·log(8.5/w)20·log(8.5/w)-6220·log[(8.5/w)√1+18*10/r]钢(见注3)20·log(8.5/w)注:1适用于首次雷击的磁场;2适用于后续雷击的磁场;3相对磁导系数μr≈200;4w——格栅形屏蔽的网格宽(m),适用于W≤5m;r——格栅形屏蔽网格导体的半径(m)。2表A.3.3.4各种连接导体的最小截面(mm)等电位连接带之间和等电位连接带与接地装内部金属装置与等电位连接带之间的连材料置之间的连接导体,流过大于或等于25%总雷接导体,流过小于25%总雷电流的等电位电流的等电位连接导体连接导体铜166铝2510铁5016表A.3.4.3-1按屏蔽层敷设条件确定的线路长度lc(m)屏蔽层敷设条件当实际长度>8时,取l√ρc=8;√ρ屏蔽层与电阻率ρ(Ω·m)的土壤直接接触当实际长度<8时,取l√ρc=线路实际长度屏蔽层与土壤隔离或敷设在大气中lc=建筑物与屏蔽层最近接地点之间的距离表A.3.4.3-2电缆绝缘的耐冲击电压值电缆的额定电压(kV)绝缘的耐冲击电压Ub(kV)≤0.0550.22151075159520125注:当流入线路的雷电流大于以下数值时,绝缘可能产生不可接受的温升;对屏蔽线路Ii=8Sc;对无屏蔽的线路I"i=8n"S"c式中Ii—流入屏蔽层的雷电流(kA);2Sc—屏蔽层的截面(mm);I"i—流入无屏蔽线路的总雷电流(kA);n"—线路导线的根数;2S"c—每根导线的截面(mm)。30 DB31/T389-2007A.4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技术指标表A4建筑物防直击雷装置的技术指标要求序号要求种类避雷针宜采用圆钢或焊接钢管制成,其直径不应小于下列数值:材料避圆钢(mm)钢管(mm)针型雷A.4.1.1针长1m以下1220针针长1~2m1625烟囱顶上的针2040避避雷网和避雷带宜采用圆钢或扁钢,优先采用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截2雷面不应小于48mm,其厚度不应小于4mm。A.4.1.22网当烟囱上使用避雷环时,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2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mm,其(带)厚度不应小于4mm。架空避雷2A.4.1.3架空避雷线和避雷网宜采用截面不小于35mm的镀锌钢铰线.线避雷网金属屋面除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外,金属屋面的建筑物宜利用其屋面作为接闪器,并应符合下列要求:接闪器金属板之间采用搭接时,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00mm;金属板下面无易燃物品时,其厚度不应小于0.5mm;A.4.1.4金属板下面有易燃物品时,其厚度,铁板不应小于4mm,铜板不应小于5mm,铝板不应小于7mm;金属板无绝缘被覆层。注:薄的油漆保护层或1mm厚沥青层或0.5mm厚聚氯乙烯层均不属于绝缘被覆层。除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和A.2.1.2的规定外,屋顶上永久性金属物宜作为接闪器,但其屋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通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永久旗杆,栏杆,装饰物等,其尺寸应符合A.4.1.1和A.4.1.2的规定。A.4.1.5金属钢管,钢罐的壁厚不小于2.5mm,但钢管,钢罐一旦被雷击穿,其介质对周围环境造体成危险时,其壁厚不得小于4mm.注:利用屋顶建筑构件内钢筋作接闪器应符合A.2.6.5和A.2.12.3的规定除利用混凝土构件内钢筋作接闪器外,接闪器应镀锌或涂漆。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A.4.1.6防腐尚应采取加大其截面或其它防腐措施。A.4.1.7禁例不得利用安装在接收无线电视广播的共用天线的杆顶上的接闪器保护建筑物。接闪器的受雷部至接地装置应是电气贯通的,应不采用在其中串联阻抗而引起电气A.4.1.8注意贯通障碍的“新型”避雷针。对生产厂商宣称有特殊功能的避雷针,首先应符合本标准在材质和尺寸上的要求,其保护范围应按滚球法计算。2引下线宜采用圆钢或扁钢,宜优先采用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mm,其厚度不应小于4mm。2引下线A.4.2.1当烟囱上的引下线采用圆钢时,其直径不应小于12mm,采用扁钢时,其截面不应小于100mm,厚度不应小于4mm。防腐措施应符合A.4.1.6的要求。注:利用建筑物构件内钢筋作引下线应符合A.2.6.5和A.2.12.3的规定。引下线应沿建筑物的外墙明敷,并经最短路径接地;建筑艺术要求较高者可暗敷,但其圆钢A.4.2.22直径不应小于10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80mm。31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31/T389-2007表A.4建筑物防直击雷装置的技术指标(续一)要求要求序号种类建筑物的消防梯,钢柱等金属构件宜作为引下线,但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A.4.2.3通路。采用多根引下线时,宜在各引下线上于距地面0.3m至1.8m之间装设断接卡。当利用混凝土内钢筋、钢柱作为自然引下线并同时采用基础接地体时,可不设断接卡,但利用钢筋作引下线时应在室内外的适当地点设若干连接板,该连接板可供测量、A.4.2.4接人工接地体和作等电位连接用。当仅用钢筋作引下线并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在每根引下线上于距地面不低于0.3m处设接地体连接板。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设断接卡,其上端应与连接板或钢柱焊接,连接板处宜有明显标志。在易受机械损坏和防人身接触的地方,地面上1.7m至地面下0.3m的一段接地线应A.4.2.5采取暗敷或镀锌角钢,改性塑料管或橡胶管等保护设施。埋于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体宜采用角钢、钢管或圆钢;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水2平接地体宜采用扁钢或圆钢。圆钢直径应不小于10mm,扁钢截面应不小于100mm,其A.4.3.1厚度应不小于4mm,角钢厚度应不小于4mm,钢管壁厚应不小于3.5mm。在腐蚀性较强的土壤中,应采取热镀锌等防腐措施或加大截面。接地线应与水平接地体的截面相同.人工垂直接地体的长度宜为2.5m。人工垂直接地体间的距离及人工水平接地体间A.4.3.2接地体的距离宜为5m,当受地方限制时可适当减小。人工接地体在土壤中的埋设深度应不小于0.5m。接地体应远离由于砖窑,烟道、供A.4.3.3暖管道等高温影响使土壤电阻率升高的地方。在高土壤电阻率的地区,降低防直击雷接地装置接的电阻宜采用下列方法:一、采用多支线外引接地装置,外引长度应不大于有效长度,有效长度应符合GB50057附录三的规定;A.4.3.4二、接地体埋于较深的低电阻率土壤中;三、采用降阻剂;四、换土。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应不小于3m。当小于3m时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一、水平接地体局部深埋应不小于1m;A.4.3.5二、水平接地体局部应包绝缘物,可采用50~80mm厚的沥青层;三、采用沥青碎石地面或在接地体上面敷设50~80mm厚的沥青层,其宽度超过接地体2m。A.4.3.6埋在土壤中的接地装置,其连接应采用焊接,并在焊接处作防腐处理按A.2.2.6、A.2.6.6、A.2.12.4的要求埋设自然接地装置时,可不计及冲击接地电阻值,此时不需补加人工接地体。当需要补加人工接地体时,应符合A.4.3.1、A.4.3.2A.4.3.7和A.4.3.3的要求,降低接地电阻的方法应符合A.4.3.4的要求,应慎用易被雷电流熔化而失效的非金属接地模块。32 DB31/T389-2007附录B(资料性附录)三极法工频接地电阻的测试B.1三极法(电位降法)工频接地电阻的测试三极法的三极是指图B.1上的被测接地装置G,测量用的电压极P和电流极C。图中测量用的电流极C和电压极P离被测接地装置G边缘的距离为dGC=(4~5)D和dGP=(0.5~0.6)dGC,D为被测接地装置的最大对角线长度,点P可以认为是处在实际的零电位区内。为了较准确地找到实际零电位区时,可把电压极沿测量用电流极与被测接地装置之间连接线方向移动三次,每次移动的距离约为dGC的5%,测量电压极P与接地装置G之间的电压。如果电压表的三次指示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不超过5%,则可以把中间位置作为测量用电压极的位置。iPCAGE~dGPDVdGCPCG(a)(b)(a)电极布置图;(b)原理接线图G—被测接地装置;P—测量用的电压极;C—测量用的电流极;E—测量用的工频电源;A—交流电流表;V—交流电压表;D—被测接地装置的最大对角线长度图B.1三极法的原理接线图UGRG=把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示值UG和I代入式中去,得到被测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IRG。在测量工频接地电阻时,如dGC取(4~5)D值有困难,当接地装置周围的土壤电阻率较均匀时,dGC可以取2D值,而dGP取D值;当接地装置周围的土壤电阻率不均匀时,dGC可以取3D值,dGP值取1.7D值。B.2工频接地电阻的测量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B.2.1当被测接地装置的面积较大而土壤电阻率不均匀时,为了得到较可信的测试结果,宜将电流极与被测接地装置的距离增大,同时电压极与被测接地装置的距离也相应地增大。B.2.2使用接地电阻表(仪)进行接地电阻值测量时,应按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附录F(资料性附录)提供了部分仪表的主要性能技术参数。B.2.3当引下线暗敷且未设断接卡而与接地装置直接连接时,可在引下线与接地装置不断开的情况下对防雷装置电气通路和工频接地电阻值进行检测。其检测方法是:当被测建筑物是用多根暗敷引下线接至接地装置时,应根据建筑物防雷类别所规定的引下线间距(一类12m、二类18m、三类25m)在建筑物顶面敷设的避雷带上选择检测点,每一检测点作为待测接地极E',由E'将连接导线引至接地电阻仪,然后按仪器说明书的使用方法测试。当接地极E'和电流极C之间的距离大于40m时,电位极P的位置可插在E'、C连线中间附近,其距离误差允许范围为10m,此时仅考虑仪表的灵敏度。当E'和C之间的距离小于40m时,则应将电位极P插于E'与C的中间位置。B.2.4三极(E'、P、C)应在一条直线上且应垂直于地网,应避免平行布置。33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31/T389-2007B.2.5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杂散电流、高频干扰、工频干扰等因素,使接地电阻表出现读数不稳定时,可将E极连线改成屏蔽线(屏蔽层下端应单独接地),或选用能够改变测试频率、采用具有选频放大器或窄带滤波器的接地电阻表检测,以提高其抗干扰的能力。B.2.6当地网带电影响检测时,应查明地网带电原因,在解决带电问题之后测量。B.2.7E级连接线长度一般小于5m。当需要加长时,应将实测接地电阻值减去加长线工频阻值。34 DB31/T389-2007附录C(资料性附录)部分检测仪器的主要性能和技术参数C.1测量工具和仪器C.1.1尺直尺:测量上限(mm):150、300、500、1000、1500、2000。卷尺:自卷式或制动式测量上限(m):1、2、3、3.5、5。摇卷盒式或摇卷架式测量上限(m):5、10、15、20、50、100。卡钳:全长(mm):100、125、200、250、300、350、400、450、500、600。游标卡尺:全长(mm):0~150分度值(mm):0.02C.1.2经纬仪00测量范围:仰角-5~18000方位0~3600读数最小格值:0.1C.2接地电阻测试仪C.2.1工频接地电阻测试仪(电位降法仪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范围等规格指标见表C.1:表C.1接地电阻测试仪主要规格测量范围/Ω最小分度值/Ω精度0~10.010~100.1满刻度的±3%0~10010~9.90.0210~99.90.2满刻度的±3%100~19920~19.90.0120~199.90.1±(2%+2d)200~199910~19.90.0120~199.90.1±(2%+2d)200~19991C.2.2冲击接地阻抗仪冲击接地阻抗仪由高压冲击电流发生器、精密分压器、分流器和双线脉冲示波器组成试验回路。雷电流取1~100kA之间,典型的接地阻抗为10Ω数量级。移动式冲击电流发生器发生8/20μs冲击电流波形。冲击接地测量电路见GB/T17949.1。35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31/T389-2007C.3电涌保护器(SPD)测试仪表C.2电涌保护器(SPD)测试仪输出测试电压20V—1600VU1mA误差±(2V+2d)(20V—100V)0.75U1mA误差±(2%RGD+2d)(100V—1600V)测压敏电压恒流误差1mA±5μA漏电流测量范围1μA—199.9μA漏电流误差±(2μA+2d)输出测试电压20V—1600V高压预置范围20V-1500V连续可调测气体放电管电压上升速率(100±8)V/s放电电压显示时间1s—5sC.4毫欧表/等电位连接测试仪毫欧表/等电位连接测试仪主要用以电气连接过渡电阻的测试,含等电位连接有效性的测试,其主要技术参数见表C.3:表C.3毫欧表/等电位连接测试仪技术参数测量范围/mΩ分辨率/mΩ测量电流/A精度0~19.90.010.1±(0.1%+3d)20~2000.10.1±(0.1%+2d)C.5绝缘电阻C.5.1绝缘电阻测试应用及主要仪器在本标准中,绝缘电阻测试主要用于采用S型连接网络时,除在接地基准点(ERP)外,是否达到规定的绝缘要求和SPD的绝缘电阻测试要求。绝缘电阻测试仪器主要为兆欧表,按其测量原理可分为:——直接测量试品的微弱漏电流兆欧表;——测量漏电流在标准电阻上电压降的电流电压法兆欧表;、——电桥法兆欧表;——测量一定时间内漏电流在标准电容器上积聚电荷的电容充电法兆欧表。兆欧表可制成手摇式、晶体管式或数字式。除兆欧表外,也可以使用1.2/50μs波形的冲击电流发生器进行冲击,以测试S型网络除ERP外的绝缘。C.5.2兆欧表或绝缘电阻测试仪主要技术参数见表C.4:表C.4兆欧表或绝缘电阻测试仪主要技术参数额定电压/V量限/MΩ延长量限/MΩ准度1000~2005005%+2d2500~50010005%+2d5000~200020005%+2dC.6环路电阻测试仪N-PE环路电阻测试仪不仅可应用于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的判定,也可用于等电位连接网络有效性的测试,其主要技术参数见表C.5:表C.5环路电阻测试仪主要技术参数显示范围/Ω分辨率/Ω精度0.00~19.990.0120.0~199.90.1±(2%+3d)200~1999136 DB31/T389-2007附录D(资料性附录)防雷装置安全检测记录表表D.1防雷装置检测记录表首页资料编号:联系人:受检单位名称:电话:受检单位管理部门:邮政编码:受检单位地址:检测单位名称:检测人:校核人:现场负责人:检测仪器:检测日期:检测依据:天气实况:防雷装置检测综合评价意见:37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31/T389-2007表D.2外部防雷装置检测记录表编号:第页共页被名称保装置编号护防雷分类物长×宽×高(m)形式材料材料规格(mm)接架设高度网格尺寸闪电气连接安装工艺器锈蚀状况安全距离保护范围工频电阻(Ω)形式材料材料规格(mm)安装工艺引根数间距下断接卡设置编号线工频电阻(Ω)编号工频电阻(Ω)编号工频电阻(Ω)防名称工频电阻(Ω)名称工频电阻(Ω)名称工频电阻(Ω)侧击雷及屋面金属装置地网数量(组)地网材料1材料规格1焊接工艺1接地网最小间距(m)地网材料2材料规格2焊接工艺2地接地体测试值(Ω)装编号工频电阻(Ω)备注:外部防雷措施综述:39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31/T389-2007表D.3-1内部防雷装置的检测记录表编号:第页共页过渡电阻工频电阻过渡电工频电阻名称及部位名称及部位(Ω)(Ω)阻(Ω)(Ω)内部等电位连接备注:40 DB31/T389-2007表D.3-2内部防雷装置检测记录表编号:第页共页电源低压系统SPD检测结果/SPD防护级数序号检测内容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1线缆敷设方式(埋地、架空)2SPD型号3SPD数量4安装位置5标称放电电流(kA)26相线连接线长度(m)、截面(mm)27N线连接线长度(m)、截面(mm)28SPD接地线长度(m)、截面(mm)9SPD接地电阻值(Ω)10安装工艺信号网络SPDSPD防护级数序号检测内容检测数据一级二级三级1线缆敷设方式(埋地、架空)2SPD型号3接口形式4SPD数量5安装位置6标称放电电流(kA)27SPD接地线截面(mm)8接地线长度(m)9SPD接地电阻值(Ω)10总体工艺水平备注:41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31/T389-2007表D.3-3内部防雷装置检测记录表编号:第页共页综合布线最小净距测量平行净距(mm)交叉净距(mm)序号管线是否合格线缆、光缆线缆、光缆1避雷引下线2保护地线3给水管4压缩空气管5热力管(不包封)6热力管(包封)7煤气管序电力电缆与信号线缆接近状况间距(mm)是否合格号与信号线缆平行敷设380V电力电缆08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2kVA双方都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与信号线缆平行敷设380V电力电缆09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2~5kVA双方都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与信号线缆平行敷设380V电力电缆10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5kVA双方都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序号电气设备与信号线缆接近状况11配电箱12变电室13电梯机房14空调机房备注:内部防雷措施综述:42 DB31/T389-2007表D.3-4内部防雷装置屏蔽检测记录表序号检测内容屏蔽方式材料及尺寸是否合格电子信息系统利用建筑物自身屏蔽设备机房屏蔽外加屏蔽网格01壳体屏蔽0203备注:43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31/T389-2007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