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5.27 KB
  • 2022-04-22 13:49:54 发布

DB3205T130-2007杂交粳稻机插秧技术规范.pdf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B05DB3205苏州市农业地方标准DB3205/T130-2007杂交粳稻机插秧技术规范2008-03-01发布2008-03-01实施江苏省苏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205/T130-2007前言为了规范杂交粳稻机插秧作业,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按G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确定方法编写。本标准由苏州市农林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常熟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中、陈新环、管文东、顾志军、鱼轶群。I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3205/T130-2007杂交粳稻机插秧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杂交粳稻机插秧作业的育秧、插秧前准备、机械作业。本标准适用于杂交粳稻机插秧作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4401.1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NY/T989-2006机动插秧机作业质量3育秧3.1秧苗指标秧苗株高15www.bzfxw.comcm~18cm,苗基部茎宽≥2mm,秧龄15d~20d,叶龄3叶~4叶,单株白根10条以上,盘根带土厚度2.0cm~2.5cm,叶挺色绿、均匀整齐、床土厚薄一致、提起不散。3.2育秧准备3.2.1床土准备床土宜选择菜园土和熟化的旱田土、稻田土、河泥等,清除大于5mm硬杂物,禁用砂土、陈墙土和含石灰、煤灰的土。3.2.2膜盘准备硬盘:硬盘育秧每亩大田准备18只~20只硬盘;软盘:软盘育秧每亩大田准备20张~22张软盘;打孔地膜:双膜育秧准备幅宽1.5m打孔地膜(孔径0.20cm~0.3cm、孔距2cm×3cm)3.5m。覆膜:覆膜采用幅宽2m的无纺布或农用薄膜,每亩大田准备3.5m。3.2.3种子准备选择通过审定、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种子质量达到GB4404.1中的二级以上标准。每亩大田准备1.2kg~1.5kg种子,晒种1d~2d后进行种子处理,每5kg种子用“使百克”1支(2ml)加“吡虫啉”20g兑水6kg~7kg,浸种温度36℃,浸种时间48h为宜,然后常温催芽。3.2.4秧地准备选择排灌、运秧方便,便于管理的田块,按秧大田1:100的比例留足秧田。播前10d~15d精做秧板,秧板宽1.3m~1.4m,秧沟宽0.25m~0.35m(用沟泥育秧加宽0.25m),板面要求实、平、光、直。3.3播种1 DB3205/T130-20073.3.1播种期播种时间按插秧时间提前秧龄(15d~20d)前确定,播种面积为使用插秧机三天工作面积为一个批次。3.3.2平铺硬(软)盘或打孔地膜硬(软)盘育秧:每畦秧板上横铺两行,依次平铺,紧密整齐,盘底与床面紧密贴合,软盘的相邻飞边要重叠,四周用泥固定;双膜育秧:在秧板上平铺打孔地膜,边材采用方钢管(2cm×2cm)或方木(宽2cm~3cm,厚2cm),采用河泥育秧边材厚度增加0.5cm。3.3.3铺床土硬(软)盘育秧:匀铺准备好的床土,床土厚度为(2cm~2.5cm),要求厚薄一致,表面平整;双膜育秧:床土厚度为边材厚度,要求同上。3.3.4精细播种硬(软)盘育秧:每盘均匀播芽谷80g~100g,播种时以30盘~40盘(或每畦所铺盘数)为一组进行称重播种,播种时要做到分次细播,力求均匀,播后灌平沟水湿润秧板后排放;双膜育秧:每平方米播芽谷550g~700g,播种时按畦称重,播种要求同上。3.3.5覆土盖膜覆土:播种后匀撒盖籽土,以盖没芽谷为宜,厚度为0.3cm~0.5cm。盖膜:平盖www.bzfxw.com覆膜(农用薄膜或无纺布),四周用土封实,在秧苗出土1.8cm~2.2cm(播后3d~5d)揭膜练苗。农用薄膜上宜盖草。3.3.6秧田管理水桨管理:揭膜前补一次水,而后保持床土湿润,移栽前2d~3d排水,控水练苗,插前床土绝对含水率35%~55%为宜。施好送嫁肥:移栽前3d~5d施送嫁肥,一般以每亩秧田用尿素5kg~7kg兑水500kg施用。防治病虫:每亩秧田采用5%锐劲特30ml+48%新一佳50ml,兑水50kg小机喷雾防冶一代螟虫、二代灰飞虱。4插秧前准备4.1插秧机调试插秧前对插秧机进行全面检查调试,使各部件运转正常,保证插秧机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4.2大田耕作准备水整后大田地表应平整,无残茬、秸秆、杂草等,高低差不超过3cm,泥桨深度5cm~8cm,水整后大田地必须沉实,沙性土1d~2d,粘性土2d~3d。插秧时水深控制在1cm~3cm。4.3正确起运硬(软)盘育秧:起盘后可随盘平放运往田头。也可起盘后小心卷起秧块,叠放运输,堆放2层~3层为宜。做到随起、随运、随栽,遇烈日高温,运放过程中要有遮阳设施;2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3205/T130-2007双膜育秧:划秧中要尽量注意避免划伤秧,秧块的四个角要直,秧块尺寸长度一般为秧板宽度的一半,划出秧块宽比秧箱内档宽小0.3cm~0.5cm(一般为27.5cm~28cm)。运输要求同上。5机插作业5.1插植调整5.1.1调整方法首先调整株距、插秧深度,然后先调整横向送秧量再调纵向送秧量,取苗量调整原则为横向送秧量偏小、纵向送秧量偏大。在插秧前进4m~5m后确认,将每亩基本苗控制在2.5万~4万株,并根据插秧变化情况做到随时调整。5.1.2株距调整根据杂交粳稻的生长特性,株距一般要比常规粳稻大,按杂交粳稻品种及秧苗质量,将株距调节手柄调整为60档~80档(每亩理论插秧1.2万穴~1.6万穴)。注:一般插秧机株距档位采用数值,数值为每3.3㎡所插秧苗穴数。5.1.3取苗量调整横向送秧量调整:横向送秧量由横向送秧次数决定,调整到单个行程取秧24次~26次为宜;纵秧送秧量调整:根据秧块上秧苗密度来调节,调整到单只秧针(爪)每次取秧量2株~3株。5.1.4插秧深度调整www.bzfxw.com插秧深度调节通常由插秧深度调节手柄来调整,也可配合改变浮板安装孔位置来调节,插秧深度以所插秧苗在不倒不浮的前提下越浅越好,插秧后小秧块上表面到田表面的距离1.0cm~1.5cm为宜。5.2机插作业方法5.2.1补给秧苗秧箱内没有秧苗时,必须将秧箱移到最左或最右侧,补给秧苗。秧箱中有秧苗时须在秧块后端到达补苗标志前补苗,补苗时剩余秧块与补给秧块结合面应对齐贴合。5.2.2进出田块根据不同插秧机及田埂与田表高度差确定,一般高度差大者采用倒车进出田块。5.2.3作业路线作业路线根据插秧机、田块情况、驾驶员技术确定。开始插秧时,一般从田块长边的较直田埂一侧开始,田头留二个工作幅宽,靠近田埂时调节边缘前一趟的行数,最后一行应为满幅作业。5.2.4倒车、转弯及调头倒车时必须切断插秧离合器,升起插秧部,使底板离开田表,并注意后方情况。转弯及调头时要切断插秧离合器,插秧部底板稍离开或轻微接触田表即可。5.3插秧质量插秧质量应符合NY/T989-2006要求。插秧质量有缺陷时,随时检查、调整、排除故障。3 DB3205/T130-2007《杂交粳稻机插秧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及简要工作过程水稻生产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长期战略目标。机械育插秧技术作为一项先进农业技术,符合我国稻作生产特点,有利于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是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未来水稻种植的主导性技术。苏州市政府加快推进水稻种植机械化进程,按照机械化种植、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发展要求,加快形成一个现代化的水稻生产技术体系,2007年,全市发展高性能插秧机740台。常熟是发展机插秧较早和较快的地区,至2007年底,插秧机拥有量达706台,07年机插秧面积8.6万亩,杂交粳稻机插面积近万亩。机插秧的特点是采用高密度育秧、秧龄短、定量栽培,较常规人工手插有明显的差异。杂交粳稻因具备较突出的生产优势将成为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应用品种,但杂交粳稻占机插秧总面积比例仍较少,杂交粳稻生产基本还沿用常规粳稻栽培方式。制定《杂交粳稻机插秧技术规范》的地方标准,是为了加快水稻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进程,提高水稻劳动生产率,将杂交粳稻的生产特点与机插秧的优势结合起来,为更好指导农民规范操作,提高机插秧质量、效益,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标准是由苏州市农林局提出,由常熟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负责编写。接受编著任务后,首先,查阅国家、行业、地方的现行各类标准,调查研究机械化插秧的技术资料以及有关杂交粳稻机插情况,尤其是认真收集了近年来我市杂交粳稻机插的成功经验。第二,编写前跟有关部门和专家对有关技术问题进行了认真探讨www.bzfxw.com,确定了编写的基本结构、内容及技术范围。第三、本标准的草案形成后,提交相关专家征求意见,在专家组的审查后,进行了较大范围的修改,于2007年12月底完成本标准的起草工作。二、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确定的依据及原则本标准主要用于规范杂交粳稻机插过程中要达到的技术要求。技术要点主要包括:育秧,秧苗要求株高15cm~18cm,秧龄15d~20d,叶龄3叶~4叶,盘根带土厚度2.0cm~2.5cm,每平方厘米有1.5株~2株成苗,秧块提起不散,能否达到上述指标是杂交粳稻机插成功的关键之一;插前准备,插秧机须调至良好的技术状态,大田水整后应平整、无残茬杂草等、并需沉实,插时水深控制在1cm~3cm,秧苗起运做到随起、随运、随栽,双膜育秧划块尺寸要准确;插秧,插秧时株距调整为60档~80档,取秧量调整至2株~3株,插秧深度调至小秧块上表面到田表面的距离1.0cm~1.5cm,在插秧前进4m~5m后确认,并根据插秧变化情况做到随时调整,补给秧苗要及时,进出田块、作业路线及操作方法要根据环境条件确定。本标准在具体指标的确定过程中,我们遵循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二个原则,使各项指标通过努力能保证做到。三、预测效果杂交粳稻机插不但能体现机插秧的节省秧田、节水肥药、节本省工、高产稳产等优点,同时还将杂交粳稻强的生产优势结合起来,实现双赢。杂交粳稻机插这一轻型高产栽培方式大面积推广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农民劳动强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着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4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