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2.95 KB
  • 2022-04-22 13:50:22 发布

DB3205T151-2008单季晚粳稻田氮磷面源污染控制技术规范.pdf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B05DB3205苏州市农业地方标准DB3205/T151-2008单季晚粳稻田氮磷面源污染控制技术规范2009-03-01发布2009-03-01实施江苏省苏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205/T151-2008前言为构建苏南太湖地区水环境保护型稻作技术体系,减少河网平原区稻田水土流失,控制稻田氮磷非点源污染,有效稳定稻谷单产水平,努力推进水稻生产向持续稳定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相协调的方向发展,根据苏州市水稻生产的实际情况,编制了本标准。本标准由苏州市农林局提出。本标准由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明星、陈凤生、施林林、吴彤东、王海候、陆长婴、宋浩、姚月明。I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3205/T151-2008单季晚粳稻田氮磷面源污染控制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能显著控制单季晚粳稻田氮磷面源污染的术语和定义、田间工程、水稻种植、浅湿调控灌溉和肥料管理。本标准适用于单季晚粳水稻生产的氮磷面源污染控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NY/T496-2002肥料使用准则通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3.1面源污染www.bzfxw.com指有害物质以降水、径流、渗透、排水、渗流、水利修复或者大气沉降等广域的、分散的、微量的形式进入地表及地下水体而形成的污染,又称非点源污染(NonpointsourcepollutionNPS)。3.2保护性耕作在不影响作物产量的前提下,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根茬覆盖地表,提高土壤肥力和减少土壤侵蚀的一项先进耕作技术。3.3稻田湿地功能区指在同一块稻田内、沿排水沟侧的不施任何肥料、具有人工湿地功能的水稻种植区。3.4浅湿调控灌溉根据水稻的需水特性和生长发育规律,以控制稻田田面水层的上限和水稻根系层土壤水分的下限为手段,实行“后水不见前水,充分利用雨水、按指标灌排水”的水稻各生育阶段的灌溉。4田间工程4.1田块整治田块宜长度80m~100m,宽度13m~14m。田埂高度25cm~30cm,无漏水洞和过水低洼处。结合土1 DB3205/T151-2008地整理,挑高填低,保持田面高低落差不超过20mm。4.2灌排渠布局灌、排渠分置田块二头,渠埂高出田埂25cm~30cm,无漏水洞和过水低洼处。排水渠宜采用混凝土板或空心块衬砌,进水渠宜采用混凝土板、空心块衬砌和混凝土暗管埋入地下。4.3保护性耕作4.3.1秸秆还田前茬为小麦时,采用稻麦联合收割机,离地5cm~10cm处收割小麦,机械切碎麦草,90%的麦秸长度小于10cm,当麦田湿度大、泥脚深时,不宜采用轮式联合收割机,泡田前,人工将麦草均匀挑撒于田面。前茬为油菜时,泡田前,人工将油菜荚壳等废弃物均匀挑撒于田。4.3.2土壤耕作灌水(以麦埨脊露出水面为宜),连续浸泡2d~3d。带水旋耕时,水深以3cm为宜,选用中型拖拉机或改进型手扶拖拉机旋耕作业,宜采用水田耕整埋草(茬)机。旋耕深度10cm~12cm,耕深稳定性≥90%,耕后田面平整度≤20mm。5水稻种植5.1品种选择以分蘖力强www.bzfxw.com、氮素高效利用型的粳稻品种为宜。5.2目标产量22目标产量为550kg/666.7m~600kg/666.7m。5.3水稻播栽平田后,水稻播栽可实行机插、手插等,秧田期、本田期管理应依照不同栽植方式的水稻栽培技术要求进行。5.4功能区布局沿排水沟侧的稻田内纵向设置长度为3m且不施任何肥料(包括泡田前禁施肥料)的水稻人工湿地功能区,稻田的其余部分为水稻常规生产功能区。鼓励稻田内放养浮萍类生物与水稻混作。6浅湿调控灌溉6.1移栽期保持水层,水分指标:下限为田面水深度10mm、上限为田面水深度25mm,雨水最高蓄积深度为40mm。6.2返青期保持水层,水分指标:下限为田面水深度5mm、上限为田面水深度25mm,雨水最高蓄积深度为40mm。6.3分蘖期分蘖前期(茎蘖数未达到预期穗数的80%时),浅水勤灌,水分指标:下限为水稻根系层土壤含水率80%~90%、上限为田面水深度20mm;分蘖后期(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时),断水搁田,水分指2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3205/T151-2008标:下限为水稻根系层土壤含水率60%、上限为田面无水层;搁田始期开出围田沟和中心沟,待稻板较硬时,加深中心沟,沟深≥15cm。6.4拔节孕穗期浅湿调控,每次灌浅水后待丰产沟底无水后再复灌,周而复始,水分指标:下限为水稻根系层土壤含水率80%、上限为田面水深度20mm。6.5抽穗扬花期保持水层,水分指标:下限为田面水深度5mm、上限为田面水深度20mm。6.6乳熟期湿润灌溉,每次灌浅水后待丰产沟底无水后再复灌,周而复始,直至收获前一周。水分指标:下限为水稻根系层土壤含水率80%、上限为田面水深度20mm、雨水最高蓄积深度为80mm。6.7黄熟期自然落干,水分指标:下限为水稻根系层土壤含水率60%、上限为田面水深度0mm。6.8排水控制水稻各生育阶段,密切注意天气预报,持续降雨前可预先排水,并掌握在施肥7d后为宜。禁止追肥期与持续降雨期同步。7肥料管理www.bzfxw.com应符合NY/T496-2002要求。7.1氮肥种类氮肥以尿素为主体,包含各类缓释肥和商品有机肥,禁施碳铵。7.2肥料用量2中等肥力的稻田,粘性土壤的氮肥如尿素用量为每666.7m20kg~30kg;沙性土壤的氮肥如尿素2用量为每666.7m28kg~35kg;如土壤基础肥力较高,则减少用量,反之亦然;长期施磷肥、复合肥2或有机肥的田块,禁施化学磷肥;钾肥如氯化钾每666.7m用量为9.5kg~11.5kg。22土壤磷素亏缺的田块,每666.7m施45%的三元复合肥4.9kg~9.8kg,基肥中的尿素每666.7m2减施4.9kg~9.8kg,氯化钾每666.7m减施3.75kg~7.5kg。宜有机无机氮肥配合施用,有机氮占总氮比例以50%为宜。7.3肥料运筹氮肥运筹为基蘖肥:穗肥为5:5,其中基蘖肥中,基肥与分蘖肥比为8:2;穗肥分两次施用,分别为倒4叶期(占60%),倒3叶期(40%),穗肥使用时应作苗情诊断,并依苗情作必要的调整。磷肥100%基施。钾肥50%基施,50%结合促花肥倒4叶~倒3叶追施。7.4施肥方法基肥于上水泡田前,撒施复合肥(以磷素为基准量)、尿素、氯化钾和商品有机肥。分蘖肥结合除草剂撒施。穗肥于田间无水层、土壤湿润时撒施。3 DB3205/T151-2008《单季晚粳稻田氮磷面源污染控制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太湖水系的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峻,由于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的原因,太湖蓝藻暴发频繁,已严重影响太湖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太湖治污工作,环太湖各级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行了各项“铁腕”治污措施,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有效控制太湖污染的任务仍十分艰巨。由于肥料边际报酬率的不断下降,施肥稻田亦成为太湖水系氮磷面源污染的源头之一,有关稻田氮磷面源污染的控源、截流等关键技术的应用区域逐年扩大,有效减少了氮磷随水土流失量,为控制农田面源污染提供了有效途径。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已往的工作基础上,结合科技部支撑计划(2007BAD89B12)、农业部行业计划(200803028)、省科技厅太湖专项(BS2007138)、苏州市社会发展(SS0739)等项目的实施,不但积累了丰富的科学数据,而且熟化了单季晚粳稻田氮磷面源污染控制的关键技术,并在生产上进行了示范推广。另外,在编制过程中,查阅了国内外有关太湖流域稻田面源污染控制方面的最新研究报道,实地调查了苏州、无锡2市的肥力监测点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试验示范区,积累了较为翔实的调查数据。这些,对编制和完成本标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www.bzfxw.com4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