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1.26 KB
  • 2022-04-22 13:35:53 发布

DB33787-2010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火力、水力发电厂部分).pdf

  • 3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S13.100W09DB33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787—2010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火力、水力发电厂部分)Thesafetymanagementcriterionforpowerenterprise(fire,hydro-electricpowerplant)2010-07-19发布2010-10-19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787—2010目次前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安全生产基础管理...................................................................54.1安全生产责任制.................................................................54.2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职责.........................................................54.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64.4安全生产投入与“两措”.........................................................74.5安全宣传、培训与教育...........................................................84.6事故管理.......................................................................84.7危险源管理.....................................................................94.8应急救援管理...................................................................94.9安全检查......................................................................104.10安全性评价...................................................................114.11职业卫生健康管理.............................................................114.12相关方安全管理...............................................................114.13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114.14消防安全管理.................................................................124.15厂内交通安全管理.............................................................124.16危险化学品管理...............................................................134.17特种设备安全管理.............................................................134.18设备(含建筑物、构筑物)安全管理通则.........................................134.19生产班组安全管理.............................................................145安全设施、安全防护装置、器具......................................................145.1标志、标牌....................................................................145.2锅炉部分......................................................................155.3燃机系统部分..................................................................155.4汽(水)轮发电机组部分........................................................155.5升压站部分....................................................................165.6变压器、配电室及配电装置(包括高、低压开关室、UPS配电室及外围生产场所的配电室、动力箱、成套配电装置)部分..............................................................165.7蓄电池室及直流系统部分........................................................175.8屏柜、开关柜部分..............................................................175.9动力电源箱、检修电源箱部分....................................................175.10电缆及隧道、夹层部分.........................................................18I DB33/787—20105.11柴油发电机部分................................................................185.12控制室、电子设备间、计算机室、通讯室部分......................................185.13输煤系统部分..................................................................195.14燃油系统部分..................................................................195.15制(储)氢站及氢系统部分......................................................205.16天然气前置模块部分............................................................215.17灰水、脱硫系统部分............................................................215.18化学水处理系统................................................................215.19危险化学品仓库部分............................................................215.20循环水系统及冷却塔部分........................................................225.21码头部分......................................................................225.22水库及水工设备部分............................................................225.23转动机械部分..................................................................235.24管道、阀门....................................................................235.25机械加工设备部分..............................................................235.26安全工器具....................................................................245.27电动工器具....................................................................246作业行为安全管理...................................................................246.1交接班管理.....................................................................246.2巡回检查管理...................................................................246.3电力运行安全操作行为规范.......................................................246.4电力检修安全行为规范...........................................................256.5厂区外作业.....................................................................257作业环境...........................................................................257.1厂区作业环境...................................................................257.2车间作业环境(含生产区域建、构筑物)...........................................26附录A(规范性附录)水电厂大坝管理保护区划分....................................28参考文献.............................................................................29II DB33/787—2010前言本标准4.1.1、4.1.6、4.2.2a)、4.5.1、4.5.2、4.5.3、4.7.3、4.12.1、4.12.2、4.13.1、4.16.2、4.17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进行起草。本标准由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所、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方云中、朱松强、卢建明、王毅、叶峰梅、章保东、黄春慧、林益民、何利华、吴珂。III DB33/787—2010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火力、水力发电厂部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火力、水力发电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内火力(含热电)、水力发电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787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GB4053.1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1部分:钢直梯GB4053.2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2部分:钢斜梯GB4053.3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GB4387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4696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GB5768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7231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13495消防安全标志GB13690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5052起重机械危险部位与标志GB18218重大危险源辨识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2000版)GB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GB50229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附条文说明)AQ/T9002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DL408电业安全工作规程DL5027电力设备消防典型规程DL/T799.1~799.7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DL/T5390火力发电厂和变电所照明设计技术规定(附条文说明)SDJ278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防火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1 DB33/787—20103.1水力发电企业将水的势能和水流的动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企业。3.2火力发电企业以煤、油、气等为燃料通过燃烧产生热能,并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企业。3.3企业主要负责人本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3.4员工企业直接支付工资的各种用工形式的人员,包括合同用工、临时聘用、雇用、借用等人员。3.5相关方关注企业的职业安全卫生状况或受其职业安全卫生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3.6安全保证体系为实现电力安全生产,由人员、设备、管理构成的有机整体。安全保证体系要保证企业在完成电力生产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安全、可靠,要解决安全生产在实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闭环管理过程中,谁对哪些工作负有安全责任,在哪些范围内负责,负什么样的责任,使企业生产的每项工作、每个岗位人员都时时、处处考虑到安全问题,落实好安全保证措施。安全保证体系对完成安全生产工作负有职责。3.7安全监督体系电力企业内部自上而下、各个层次的安全监察部门和人员,构成电力企业的安全监督体系。安全监督体系直接对企业安全第一责任人或安全主管领导负责。要监督、监察安全保证体系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全过程中,是否严格遵守各种安全法规及规章制度的规定,是否落实了安全技术措施和反事故技术措施,是否保证了企业生产的安全可靠。安全监督体系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负有监督监察的职责。3.8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2 DB33/787—20103.9“两措”反事故措施和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反事故措施是指企业为防止设备事故发生及由此诱发的生产安全事故,保证设备安全可靠运行为目的所采取的技术组织措施。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是指企业为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防止伤害和职业危害、改善劳动条件和保证生产安全所采取的技术组织措施。3.10“两票”“三制”两票:工作票、操作票。三制: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制度、设备定期切换与试验制度。3.11电气“五防”一防止带负荷分、合隔离开关;二防止误分、误合断路器、负荷开关、接触器;三防止接地开关处于闭合位置时关合断路器、负荷开关;四防止在带电时误合接地开关;五防止误入带电室。3.12设备分工分界对管理对象明确管理分工、划定管理范围的一项工作。3.13设备缺陷生产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局部损耗、偏离了设计性能等需要进行维修或调整才能恢复的失效。3.14电力生产事故电力生产人身事故、较大以上设备事故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定性、等级划分。电力生产一般设备事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火灾事故根据《关于调整火灾等级标准的通知》进行定性及等级划分。环境污染事件等级划分按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执行,根据政府环保部门认定结果定性。3.15设备障碍未构成电力生产设备事故,但造成设备损坏或一定直接经济损失的不安全事件。设备障碍等级划分及标准由各企业自行确定。3.16设备异常3 DB33/787—2010未构成电力生产设备障碍,但造成设备运行出现非正常状况或轻微损坏、损失的不安全事件,设备异常等级划分及标准由各电力企业自行确定。3.17未遂事件由设备和人为差错等各种因素引发险情,但未造成人员伤亡或财物损失的事件。3.18火险未造成人员伤亡,损失轻微的失火事件。3.19安全性评价综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度量和预测,通过对生产设备、劳动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管理等影响安全生产的各个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来确认发生事故(或危险)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提出超前控制的措施,消除危险因素,实现最低的事故率、最小的事故损失。3.20安全设施防止生产活动中可能发生的人员误操作,以及外因引发的人身伤害、设备损坏等,而设置的安全标志、设备标志、安全警示线和安全防护设施的总称。3.21安全防护装置配备在生产设备上,起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作用的所有附属装置,如防护罩、安全门、安全阀、限位器、联锁装置和报警器等。3.22电力安全工器具防止触电、灼伤、坠落、摔跌、物体打击、尘毒等事故,保障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各种专用工具和器具。3.23交叉作业在施工现场的上下不同层次,于空间贯通状态下同时进行的作业。3.24防火重点部位4 DB33/787—2010火灾危险性大、发生火灾损失大、伤亡大、影响大的部位和场所。一般指燃料处理及油罐区、脱硫吸收塔、输煤皮带、控制室、调度室,通信机房、计算机房、档案室、锅炉燃油及制粉系统、汽轮机油系统、氢气系统及制氢站、变压器、电缆间及隧道、蓄电池室、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场所、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天然气前置模块区以及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认定的其他部位和场所。4安全生产基础管理4.1安全生产责任制4.1.1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履行下列职责:a)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电力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及监督体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电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行业规程、标准。b)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c)保证安全生产投入并有效实施;d)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e)组织制定并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f)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g)向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报告安全生产情况,接受工会、从业人员、股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h)组织实施安全生产教育培训;i)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责任。4.1.2企业应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安全职责,与其职能相符,并应有文本。4.1.3企业应明确各级各类人员(各级管理者、员工)的安全职责,与其岗位职责相符,并应有文本。4.1.4定期对安全职责履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4.1.5企业各职能部门应根据安全生产实际,按照“一级保一级”原则,制订各自的安全生产目标及其保证措施。4.1.6企业各级安全生产目标实行三级控制,安全生产目标三级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a)企业控制重伤和一般设备事故,不发生人身死亡事故和较大及以上设备事故;b)部门控制轻伤和设备障碍,不发生人身重伤和一般设备事故;c)班组控制人身未遂事件和设备异常,不发生人身轻伤和设备障碍。4.1.7企业应每年层层(包括企业与部门、部门与班组、班组与员工)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并制订相应的考核办法,逐级考核。4.2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职责4.2.1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应符合下列要求:a)企业应建立健全以主要负责人为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明确安全生产的目标、任务、职责、程序和权限;b)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职责,包括:1)根据企业安全生产目标,分解各级安全生产目标,制订实现目标的具体保证措施,并组织实施;2)制订各级岗位职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3)制订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并组织实施;5 DB33/787—20104)组织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的安全性能检测及事故预防措施的制定、落实;推广安全生产先进技术和经验;5)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定和企业制度,组织岗位技术培训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取证工作;6)组织设备事故、设备障碍、设备异常和设备不安全事件的调查和分析;7)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生产实际需要的其他安全生产工作。4.2.2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应符合下列要求:a)企业应按照以下标准设置安监机构或配备安监人员:1)员工人数在50人以下的,应明确负责安全监察的职能部门,并配备不少于1人的专职或兼职安监人员;2)员工人数在50人以上不足300人的,应明确负责安全监察的职能部门,并配备不少于2人的专职安监人员;3)员工人数在300人以上的,应设置独立的负责安全监察的职能部门,并配备不少于3人的专职安监人员。b)安全监察部门和安监人员应履行下列职责:1)贯彻执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参与本企业安全生产决策;2)参与制定并督促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规程的执行;3)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制止和查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4)发现安全隐患,督促有关业务部门和人员及时整改,并报告本企业负责人;5)配合有关部门推广安全生产先进技术和经验,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6)参与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的安全性能检测及事故预防措施的制定;7)参与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安全设施的“三同时”工作,督促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使用;8)参与组织应急预案的制定及演练;9)组织本企业权限范围内的人身事故的调查;10)监督和协助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对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本企业权限范围内的处理意见;11)作为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安全领导小组的常设办事机构,履行其日常管理职能;12)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工作。c)安全监察部门或专职安监人员应当配备必需的安全监督管理装备,如照相机、摄像机、录音笔等。d)企业应建立各级安全网络,主要生产部门(车间)应设置专职安全员,其他部门及各班组应设置兼职安全员。各级安全网络应定期开展活动。4.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4.3.1应明确包括以下内容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a)安全生产工作例会;b)安全生产责任;c)安全教育培训;d)安全生产监督管理;e)安全生产检查及安全隐患整改;f)反违章管理;6 DB33/787—2010g)安全生产奖惩管理;h)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i)事故、设备障碍、设备异常、未遂事件调查、统计考核;j)“两措”管理;k)特种设备管理;l)劳动防护用品管理;m)工器具管理;n)职业健康管理;o)消防安全管理(包括动火工作票管理);p)危险化学品管理;q)危险作业现场管理;r)交通安全管理;s)“两票”“三制”管理;t)相关方安全管理;u)运行规程;v)检修规程;w)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规程制度。4.3.2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应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的要求,并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4.3.3企业应及时获取安全生产的有效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上级管理制度,并据此及时修订本单位制度规程,每年应公布有效规程、制度清单。4.4安全生产投入与“两措”4.4.1应按国家有关规定,优先安排和保证必要的安全费用。4.4.2安全费用使用范围如下:a)用于改善作业条件(包括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安全防护装备、装置、设施的添置、维护和改造等),使其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b)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支出;c)应急救援器材、装备、物资的配置;d)安全技能培训及应急救援演练支出;e)安全生产检查、职业安全卫生评价和检测的支出;f)满足安全监督工作实际需要的装备的配置;g)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4.4.3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员工缴纳工伤保险费。对临时用工应签订用工合同,并依法为其办理工伤保险。4.4.4每年应编制年度“两措”计划,“两措”应符合下列要求:a)在安排年度生产费用时应保证“两措”项目所需资金;b)应对“两措”项目进行统一编号,明确“两措”项目竣工验收流程,做到闭环管理;c)反事故措施项目应进行后评估,确保“两措”项目的实际效果;d)主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应定期检查“两措”项目的实施情况。安全监察部门应监督“两措”项目的实施、竣工验收;e)年度“两措”项目计划的完成率应达到100%,特殊情况不能完成的,应执行延期或变更手续,确保形成闭环管理。7 DB33/787—20104.5安全宣传、培训与教育4.5.1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经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具备与本企业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取得安全培训合格证,持有效证件上岗。4.5.2特种作业人员应经有资质机构培训合格,并持证上岗。4.5.3新入企业员工(包括实习、代培人员),应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生产现场工作。各级安全教育培训时间合计不少于24学时。4.5.4离岗三个月以上、转岗生产人员应进行相应技术培训,并经相应安全规程和专业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4.5.5全体在岗员工应每年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度、规程及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培训,时间不少于12学时。并每年对生产人员进行一次安全规程考试。4.5.6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应每年进行培训,经相关考试合格后,以文件形式公布。4.5.7其他国家规定必须持证上岗的人员也应经相关培训,并取得上岗证后才能上岗。4.5.8应建立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档案,详细记录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情况。4.5.9安全简报应符合下列要求:a)企业每月至少编写一期安全简报;b)发生轻伤及以上人身事故和障碍以上设备不安全事件,企业应及时编发事故通报,并召开分析会,分析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训。4.5.10每年按照要求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并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4.6事故管理4.6.1事故报告应符合下列要求:a)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部门;b)发生人身重伤、死亡(一般、较大、重大、特大)事故的,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企业主要负责人报告;主要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以及上级主管单位报告;c)即时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2)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者);3)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4)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5)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6)事故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时间及联系方式;7)事故情况发生变化的,应及时续报。4.6.2主要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启动相应事故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4.6.3事故发生后,应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现场人员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摄像或拍照,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4.6.4电力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及电监会有关事故调查规定组织调查。8 DB33/787—20104.6.5应建立本企业一般设备事故和重伤以下人身事故的调查处理规定,规范相应的定义、分类、分级、责任认定以及事故调查、分析、统计、报告等的相关程序。4.6.6由企业自行组织的事故调查应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分析、处理。4.6.7应建立事故调查档案,并按规定妥善保存。4.7危险源管理4.7.1企业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对重大风险应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建立档案。4.7.2企业应在作业前开展危险有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并落实防范措施。4.7.3重大危险源管理要求如下:a)应按GB18218开展重大危险源辨识、监管;b)重大危险源应登记建档,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定期检测、评估、监控;c)重大危险源及应急措施应上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d)编制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4.8应急救援管理4.8.1企业应成立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明确成员职责分工。4.8.2企业应按照AQ/T9002的要求,制定本企业综合应急救援预案、专项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4.8.3企业主要应急救援专项预案应符合表1要求:9 DB33/787—20104.8.4表1主要应急专项预案一览表专项预案名称燃煤发电燃油发电燃气发电水力发电《人身伤亡应急救援预案》★★★★《群体食物中毒应急预案》★★★★《防汛防台应急预案》★★★★《防洪预案》★★★★★注:自然灾害包括暴雨、高温、干旱、低温、大雪、大风、大雾、雷电《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等灾害性天气。企业根据各类灾害性天气对本单位的影响,可以有选择性地制定专项预案。《水电站大坝险情应急处置预案》★《水电站水淹厂房应急预案》★★《灰库大坝险情及灰库泄漏应急处置预案》注:有灰库及灰坝的火力发电厂制定★★★★《燃油泄漏应急处置预案》注:有油船装卸的单位,应包括油船泄漏应急处置措施《危险化学品泄漏应急预案》★★★《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火灾应急预案》★★★★《锅炉及压力容器爆炸事故应急预案》★★★《燃煤低库存及煤质变化应急预案》★★★《防止全厂停电事故措施及事故处理应急★★★★预案》《天然气管道设备抢维修应急预案》★《电力二次防护应急预案》★★★★《热网事故应急预案》★★★4.8.5应急救援培训、演练、预案更新应符合下列要求:a)每年应组织应急救援预案培训,并至少进行一次演练;b)预案演练应进行评价,并及时修订、更新预案。4.9安全检查4.9.1应明确日常安全检查工作流程,开展日常安全检查工作。4.9.2应根据季节特点,开展季节安全大检查。4.9.3应根据上级要求或安全生产需要,开展安全专项检查。4.9.4安全检查应遵循“边检查、边整改”的原则,对一时无法整改的项目,应采取临时防范措施,并制订整改计划。整改计划应做到责任、时间、措施三落实。4.9.5应明确整改计划变更、延期、竣工验收的审批程序,对整改工作实行闭环管理。4.9.6应建立安全检查、安全隐患及整改计划档案。4.9.7反违章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10 DB33/787—2010a)建立健全反违章管理制度;b)成立反违章检查小组,定期开展反违章检查,检查情况应形成记录;c)对违章人员应按照反违章管理制度进行考核。4.10安全性评价4.10.1新投产的企业,在整期工程最后一台机组投产一年后,应每年开展安全性评价自评工作。至少每隔五年由专家组进行一次安全性评价,其中首次安全性评价,安排在最后一台机组投产第二年进行。4.10.2安全性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应根据本章4.9.4、4.9.5要求制定整改计划,并实行闭环管理。4.11职业卫生健康管理4.11.1应成立职业卫生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职业病防治工作,改善职业卫生环境。4.11.2按照DL/T799.1~799.7的要求,定期开展检测工作。4.11.3粉尘、噪声测试区域应设置告示牌,及时公布监测数据。对粉尘、噪声超标区域,企业应及时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组织实施。4.11.4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应设置有效通风措施,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应用中文说明。4.11.5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的企业应按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的要求,开展申领许可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使用人员培训、年度安全评估、废弃放射源处置等工作。4.11.6应根据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类别,按《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中“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的规定,确定检查项目和检查周期,并组织职业健康检查。4.11.7应及时将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员工,发现职业病例应及时进行治疗,并做好岗位调换工作。4.11.8应建立接触有毒有害因素作业人员的台帐,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规定妥善保存。4.11.9应根据《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DL408的要求为员工配置劳动保护用品,并对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进行培训,使其能正确使用。4.12相关方安全管理4.12.1在选择相关方前,应确认其具有安全生产资质,并具备安全生产条件。4.12.2发包工程项目应与施工单位签订安全协议,明确双方安全职责。4.12.3发包方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施工承包方安全费用投入情况进行监督。4.12.4发包方应监督承包方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在施工过程中落实安全措施,并定期检查外包项目作业现场,制止并考核违章行为。4.12.5需进入生产区域的相关方作业人员应经安全教育、安全交底和安全规程制度考试合格后方可作业,进入危险生产区域作业应有熟悉生产现场的员工现场监护,需进入生产区域的参观人员应进行安全教育,并有熟悉生产现场的员工现场陪同。注:危险区域包括高温高压区域、升压站、主变区域、厂变区域、油罐区、油处理区、制储氢站、配电室、开关室、天然气前置模块、蓄电池室、控制室、电子设备间、计算机室、通讯室、危险品仓库、电缆隧道及夹层,以及烟囱、冷却塔等容易造成高空坠落的建筑物上部等)。4.12.6对两个及以上承包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作业或发、承包双方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作业,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应由发包方进行协调,组织制定并监督落实防范措施。4.13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11 DB33/787—20104.13.1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从可行性研究至竣工验收、投入生产和使用,都应严格按照建设项目安全生产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要求进行建设与管理,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4.13.2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应在初步设计前对建设项目进行安全预评价,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4.13.3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正常后,应进行安全验收评价,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及管理状况的安全评价,查找该建设项目投产后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4.13.4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应进行安全设施专项验收,以确保建设项目在各项安全设施满足有关要求的情况下投产和使用。4.14消防安全管理4.14.1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或项目的消防设施、设备、器材,应切实做到“三同时”。4.14.2应建立消防组织机构,明确各级消防安全责任。4.14.3每月应开展消防检查,明确检查形式、内容、项目和检查人;对检查结果应有记录,发现的火险隐患应及时整改,并应实行闭环管理。4.14.4应根据有关规定建立义务消防队,定期开展消防演练。4.14.5定期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员工应达到“四懂、四会”。即:懂本岗位生产过程的火灾危险性;懂预防火灾的措施;懂扑救方法;懂疏散方法;会报警(119);会使用灭火器材;会扑救初期火灾;会组织人员逃生。4.14.6消防设施、器材的配置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并确保完好。4.14.7消防重点单位应符合下列要求:a)消防重点单位应建立防火档案,明确消防安全重点部位;b)消防重点单位应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并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评估及修订预案;c)大型发电企业应建立专职消防队,或委托周边专职消防队履行相关消防管理职责。4.14.8消防火重点部位应符合下列要求:a)企业应确定本单位消防重点部位;b)消防重点部位应建立岗位防火责任制,制定并落实消防措施,制定灭火方案,做到定点、定人、定任务;c)消防重点部位应建立每日防火巡查制度,规定检查形式、内容、项目和检查人;防火巡查应有组织、有计划,对检查结果应有记录,发现的火险隐患应立案并限期整改;d)消防重点部位和场所应按国家、部颁有关规定装设火灾自动报警装置或固定灭火装置,并使其符合设计技术规定;e)消防重点部位应执行动火工作票制度。4.14.9火灾、火险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a)火灾应及时汇报当地消防部门和上级管理部门;b)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及时对火灾、火险原因组织调查或协助调查。4.15厂内交通安全管理4.15.1应明确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及职责。12 DB33/787—20104.15.2建立健全机动车辆管理制度。明确机动车辆新增、过户、改装、报废等应及时办理相关手续,以及机动车辆应定期检验、办理保险、维护保养、机动车辆(包括外借车辆)技术档案等相关规定,使车辆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不应有影响安全行驶的缺陷。4.15.3应建立机动车辆的调度、使用管理流程,并严格执行。4.15.4驾驶员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a)机动车辆驾驶员(含借用)应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持有效证件操作,并定期复审;b)应建立驾驶员档案,掌握驾驶人员驾驶证复审、安全行车、奖惩等情况;c)驾驶员应定期进行安全学习,不断提高驾驶技能、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4.15.5厂内交通事故处理应组织调查、分析,提出并落实事故防范措施。4.16危险化学品管理4.16.1应建立危险化学品管理流程,并严格执行。4.16.2危险化学品供货方应具有相应资质及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4.16.3购买危险化学品时应委托具备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的单位运输。4.16.4废弃的危险化学品收集方应具有相应资质及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4.16.5危险化学品使用人员应当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严格遵守危险化学品使用说明、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4.16.6按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处理废弃物品或包装容器。4.16.7危险化学品仓库及危险化学品的放置应符合GB50016、《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及DL5027要求。4.17特种设备安全管理4.17.1企业应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和操作规程,并符合下列要求:a)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b)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c)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d)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e)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4.17.2特种设备应取得使用证,定期检验合格,并在检验周期内使用。4.17.3对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及相关的设施进行定期校验,在检测周期内使用,并有记录。4.18设备(含建筑物、构筑物)安全管理通则4.18.1设备(含建筑物、构筑物)分工分界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a)应制订设备分工分界管理制度(或规定、协议等),每一系统、设备应划分明确,并落实到责任部门、责任人;b)应根据系统、设备的异动和机构管理职责的调整,及时修订设备分工分界管理制度。4.18.2设备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应符合下列要求:a)设备各类技术规范资料应完整;b)应建立健全保障安全生产的现场规程和设备技术资料管理制度;c)应及时修订、复查现场规程、制度,确保正确、有效;13 DB33/787—2010d)规程上未作规定的操作、试验,应编制操作方案,并按审批程序批准后实施;e)应制订设备系统异动(含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使用新设备等)管理制度,明确设备异动记录、有关图纸资料、规程变更的相关程序,并严格执行。4.18.3设备定期分析应符合下列要求:a)建立设备系统定期分析、主要运行参数定期分析及报告制度;b)定期对比、分析设备参数是否符合要求,评估设备健康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c)定期对设备定期分析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考核。4.18.4设备定期切换与试验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a)应建立设备定期切换与试验管理制度,明确切换与试验的项目、内容、周期及合格标准;b)设备定期切换与试验应建立台帐,并记录切换和试验结果;c)相关部门应对定期切换与试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定期抽查设备定期切换与试验的质量,进行相应考核,并形成书面记录。4.18.5设备(含建筑物、构筑物)检查、检修、保养、维护、改造应符合下列要求:a)按规定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维护、检修,并建立相应台帐;b)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系统),应及时进行技术改造;c)建立设备报废的审批流程,并认真执行;d)职能部门应对设备检查、保养、维护、检修、改造的质量和效果进行监督检查,定期抽查并进行考核。4.18.6设备(含建筑物、构筑物)缺陷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a)应健全缺陷管理制度,明确缺陷通知、处理、验收等工作流程;b)缺陷管理应实行闭环管理;c)一时无法处理但影响人身、设备安全的重大缺陷,应制订并采取事故防范措施;d)应有缺陷管理考核办法,定期检查、抽查缺陷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对违反者予以考核。4.18.7企业应建立健全技术监督网络,开展技术监督工作。4.18.8水电站大坝应开展大坝安全注册工作,根据坝型开展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监测。大坝安全管理应符合《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管理规定》要求。4.19生产班组安全管理4.19.1班组应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检查、班组安全奖惩、事故及安全分析等安全管理台帐。4.19.2班组安全活动每月不少于两次,活动内容应联系生产实际,要有针对性,并做好活动记录。4.19.3部门领导应定期参加并检查班组安全日活动情况。4.19.4运行班组和检修班组应召开班前会,做到“三交”(交任务、交分工、交措施),班前会应有记录。4.19.5班组管辖设备或当班期间发生不安全事件、事故时应及时召开事故分析会,通过分析,吸取事故教训。4.19.6按规定做好劳动防护用品和安全工器具的管理。5安全设施、安全防护装置、器具5.1标志、标牌5.1.1所有建筑物、设备均应在醒目位置设置标志牌。5.1.2设备命名应有统一规定,与设备一一对应。14 DB33/787—20105.1.3设备标志应定义清晰,能准确反映设备的功能、用途和属性。5.2锅炉部分5.2.1设备标志应定义清晰,能准确反映设备的功能、用途和属性。5.2.2锅炉水位、温度、压力、流量、本体膨胀指示器测量装置应按设计投入,测点数和位置应满足要求,指示值同相关仪表指示的对应关系应正确。各类报警信号应按设计要求正常投入运行。5.2.3400t/h及以上锅炉燃烧室安全监控装置应正常投入,具备从点火到满负荷运行全过程火焰监视功能;200t/h以上不足400t/h的锅炉简易灭火保护应正常投入。各种容量锅炉火焰检测装置应正常可靠。5.2.4安全阀(含排汽管路)、事故放水门、燃油截断阀、燃气截断阀严密,正常投用,并定期检查、试验。5.2.5锅炉房主要出入口应配备“禁止烟火”、“必须戴安全帽”、“注意安全”标志牌,运转层及炉本体各层平台应设置“标高、荷重”的标志牌,锅炉本体各层防护栏杆上设置适当数量的“当心坠落”标志牌,锅炉水位计、看火孔等附近应设置“当心烫伤”标志牌,并装设“危险区域禁止长时间停留”文字标志牌,磨煤机、排粉机、煤粉仓、给粉机小室、空压机房、粗细粉分离器区域、磨煤机润滑油站、空预器润滑油站区域应设置“禁止烟火”标志牌。5.2.6锅炉各层照明灯具应向内侧装设。5.3燃机系统部分5.3.1燃机主要保护、主要联锁、联动装置配置齐全,正常投入。5.3.2温度、压力、流量测量装置应按设计投入,测点数和位置应满足要求,指示值同相关仪表指示的对应关系应正确。报警信号应按设计要求正常投入运行。5.3.3抑钒剂加药系统应正常投运。5.3.4CO2灭火系统应正常投用。5.3.5辅助设备(如联轴器、盘车装置、主润滑油泵、主液压油泵、主雾化空压机、主燃油泵等)不应存在重大缺陷。5.3.6燃机化妆板应设置“小心烫伤”、“禁止进入”标志牌。5.4汽(水)轮发电机组部分5.4.1汽(水)轮机、发电机主要保护、联锁、联动装置配置齐全,正常投用。汽机危急保安器手柄涂红色,并加红色防护罩;超速试验油门、危急保安器压入压出试验油门涂红色,紧急停机按钮有红色防护罩。5.4.2水位、温度、压力、流量测量装置应按设计投入,测点数和位置应满足要求,指示值同相关仪表指示的对应关系应正确。报警信号应按设计要求正常投入运行。5.4.3汽轮机主汽门、调速汽门、中压汽门、抽汽逆止门、水轮机筒阀及导叶严密,严密性试验或泄漏量试验合格。5.4.4油系统按规范配置火灾报警、自动灭火系统,并正常投用。热体附近油管道应有隔热防火措施。5.4.5汽轮发电机润滑油、给水泵润滑油、控制油、油净化系统及储油设备区域应设置“禁止烟火”标志牌。5.4.6EH油泵、调速高压油泵、交(直)流润滑油泵、顶轴油泵、盘车装置完好,随时可用。5.4.7事故放油阀正常好用,操作手轮应加铅封,并设置“禁止操作”标志牌。5.4.8氢冷发电机氢油差压阀、平衡阀自动跟踪装置、氢气纯度分析仪及屋顶风机等应正常投入。氢冷设备周围的墙壁或柱子上应设置适当数量的“氢冷机组严禁烟火”标志牌。15 DB33/787—20105.4.9汽机房主要入口处应设置“禁止烟火”、“必须戴安全帽”、“注意安全小心烫伤”标志牌,氢冷发电机组运转层入口处应设置“氢冷机组严禁烟火”标志牌,汽机运转层及各层平台的醒目位置应设置“标高、荷重”的标志牌。5.5升压站部分5.5.1屋内装设的油量大于100kg和屋外装设的油量大于1000kg的高压电气设备(均指单台)应设有符合规定的贮油(或挡油)和排油设施。5.5.2水泥构架应无严重龟裂、混凝土脱落、钢筋外露等缺陷,钢构架应无严重腐蚀。5.5.3屋外电瓷外绝缘爬电比距应符合所在地区污秽等级的要求,不满足要求的应采取防污闪技术措施。5.5.4备用电源自投装置应处于良好状态,定期试验应按规定进行。5.5.5各类电气设备失灵、非全相、500kV电抗器和110kV及以上线路保护装置的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并正常投入运行。5.5.6高压配电装置应实现“五防”。SF6开关室还应配置SF6气体浓度探测仪和排风装置。5.5.7升压站应装设高度不低于1.5m全封闭固定围栏。进出升压站大门应设置门禁系统或上锁。5.5.8升压站内爬梯应有可靠的接地设施。5.5.9升压站入口应设置标明电压等级、名称的标志牌,标志牌按电压等级分区设置。升压站进、出线杆塔每相导线旁应悬挂相色标志牌,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闸刀)、控制箱、端子箱等设备应设置设备标志牌,分相操作的应标明相别。5.5.10升压站入口应设置“未经许可不得入内”、“必须戴安全帽”标志牌,围栏四周应悬挂“止步高压危险”标志牌,厂区内高压线下方两侧通道入口处应装设“×××kV设备区限高”标志牌,升压站爬梯应设置“禁止攀登高压危险”标志牌。5.5.11室内升压站应按GB50229配置火灾报警系统,并正常投用。5.6变压器、配电室及配电装置(包括高、低压开关室、UPS配电室及外围生产场所的配电室、动力箱、成套配电装置)部分5.6.1各类变压器、配电装置故障、失灵、非全相、500kV电抗器和110kV及以上线路保护装置的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并能正常投入运行。5.6.2110kV以上主变压器(含高压厂用备用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保护应完善。5.6.3变压器及套管油位指示器应指示正常。5.6.4强油循环变压器的冷却装置应有两个独立电源,能自动切换。5.6.5各级电压的变压器及其套管绝缘油气相色谱应合格。5.6.6变压器、等各类套管及瓷套爬电比距应符合所在地区污秽等级的要求,不满足要求的应采取防污闪技术措施。5.6.7变压器、配电室防火间距、火灾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配置应符合GB50229要求,火灾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应正常投用。5.6.8室内装设的油量大于100kg和屋外装设的油量大于1000kg的变压器、高压电气设备(均指单台)应设有符合规定的贮油(或挡油)和排油设施。5.6.9室外独立安装的变压器、开关区域,应装设高度不低于1.5m全封闭固定围栏,围栏或隔墙与变压器本体距离不小于3m,区域大门应设置门禁系统或上锁。室内变压器、配电室出入口门应能向外开启,并选用室内开门不用钥匙的自动门锁,高压带电部分的固定遮栏尺寸、安全距离应符合DL408要求。5.6.10变压器室及低压动力中心、配电室内应无漏雨、漏水或煤粉污染等现象,并有防小动物措施。16 DB33/787—20105.6.11单相变压器每相应安装注明名称、编号、相别的标志牌,线路电抗器每相应安装注明线路电压等级、名称、相别的标志牌,变压器输入侧和输出侧均应标注相色,风冷变压器的风冷器上应分别标明编号、名称标志牌,风冷器上标明风扇转向,配电室入口设置标明电压等级、编号和名称的标志牌,配电室母线应涂刷相色(软母线只标明相别)。5.6.12高压配电装置应实现“五防”。变压器室、配电室应安装配置事故通风设备,通风机启、停操作按钮应在室外。SF6开关室还应配置SF6气体浓度探测仪。5.6.13安全标志应符合下列要求:a)室外独立安装的变压器围栏四周应设置“止步高压危险”标志牌,入口处设置“未经许可不得入内”、“必须戴安全帽”标志牌,室外油浸式变压器围栏上应设置“禁止烟火”标志牌,室外变压器本体上下爬梯上应悬挂“禁止攀登,高压危险”标志牌,无防护围栏的室外变压器,在变压器本体上悬挂“当心触电”标志牌;b)室内变压器室、配电室入口处设置“禁止烟火”、“必须戴安全帽”、“未经许可不得入内”标志牌;c)在通往变压器中性点步梯上应设置“止步高压危险”标志牌,变压器放油门上应设置“禁止操作”标志牌;d)各类屏柜应符合满足要求。5.7蓄电池室及直流系统部分5.7.1蓄电池室应配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正常投用。5.7.2蓄电池室应装有通风装置,通风管道应单独设置,不应通向烟道或厂房内的总通风系统。离通风管出口处10m内(含10m)有易燃易爆物质场所时,则通风管的出口至少应高出该建筑物屋顶2m。5.7.3蓄电池室照明、排风机和空调机应使用防爆型,开关、插座、熔断器应安装在蓄电池室外面。5.7.4蓄电池室的照明线应采用耐酸导线,并用暗线敷设。5.7.5蓄电池室外应装设紧急洗眼器,并设置“紧急洗眼水”标志牌。5.7.6直流系统各级保险定值应满足选择性动作要求。5.7.7直流系统绝缘监察装置的测量部分和信号部分应正常投入。直流母线电压监测装置应正常投入。5.7.8蓄电池室入口醒目位置应设置“注意通风”、“禁止烟火”标志牌,蓄电池室内应设置“当心腐蚀”标志牌。5.8屏柜、开关柜部分5.8.1交直流配电柜(开关柜)屏前1m应标注安全警戒线。5.8.2交直流配电柜(屏)、开关柜、成套式开关柜前、后门均应有设备或柜(屏)名称、编号标志牌,安装于操作柜面板上的组合电器,应标有单元设备名称、编号的标志牌,交直流配电柜(屏)盘面上的仪表、操作按钮、操作把柄,均应有名称标志牌。5.8.3屏柜、开关柜内线路编号清晰、识别标记齐全。5.8.4柜外仪表的阀门应有标明编号、名称及阀门开、关方向的标志牌,两个以上名称标志牌排列应整齐。5.8.5屏柜防火封堵应严密。屏柜的地面备用间隔应用盖板盖住,并在盖板上标注禁止阻塞线。5.9动力电源箱、检修电源箱部分5.9.1箱、柜内外整洁、完好、无杂物、无积水,有足够的操作空间,符合安全规程要求。5.9.2箱、柜体PE连接可靠,外露带电部分屏护完好。17 DB33/787—20105.9.3箱、柜内插座接线正确,并配有漏电保护器,与负载匹配合理。电气元件及线路接触良好,连接可靠,无严重发热烧损现象。5.9.4线路编号清晰、识别标记齐全,并配置有接线图。5.10电缆及隧道、夹层部分5.10.1电缆桥架、隧道、夹层的防火门、防火墙、防火间隔设置、火灾报警系统和灭火系统配置应符合GB50229、DL5027要求。5.10.2每个防火隔段应用合格的防火材料封堵。电缆夹层、电缆隧道、穿越墙壁、楼板、柜、盘等通往控制室、开关室、计算机室等处的所有电缆孔洞和盘面之间的缝隙(含电缆穿墙套管与电缆之间的缝隙)应采用合格的可塑性强的防火材料(如:有机胶泥)严密封堵。电缆穿墙进出的两端和防火隔断前后至少1m范围内应涂刷合格防火涂料或其它阻燃物质,防火涂料应涂刷均匀,涂刷厚度符合要求,并保证其有效性。靠近油管道或充油设备的电缆沟应有防火阻燃措施,盖板应密封。在多个电缆头并排安装的场合中,应在电缆头之间加隔板或填充阻燃材料。5.10.3电缆夹层入口应设置“禁止烟火”、“必须戴安全帽”标志牌,出入口处应设置防小动物挡板。5.10.4电缆隧道,以及电缆夹层高度低于2.5m时,照明应有防止触电的措施(应另外加一路灯罩保护接地线)或采用36V及以下的安全电压。5.10.5电缆隧道入口应设置“必须戴安全帽”、“注意通风”指令标志牌、“防火重点部位”文字标志牌和整个电缆隧道走向图。电缆隧道人口处盖板上应设置禁止阻塞线。电缆隧道内有效高度低于1.8m且低于隧道其他位置处应标注防止碰头线,并设置适量“当心碰头”标志牌,电缆隧道主隧道、各分支拐弯处应设置整个电缆隧道走向图标志牌,并在电缆隧道走向图上醒目标注所处位置及各出入口位置。电缆隧道内安全出口附近应设置指向安全出口处的导向箭头。5.10.6电缆隧道应装有自动的排水设施,并保持良好的可用状态,不应有渗漏水现象。电缆隧道、电缆沟内部应保持干燥,无积水,无杂物堆积。5.10.7电缆隧道应设置带有爬梯的人孔,相邻人孔间距离不应大于75m,人孔直径不应小于700mm。5.10.8电缆两端应悬挂标明电缆编号、型号、始点、终点的名称标志牌。5.11柴油发电机部分5.11.1柴油发电机房应装设通风排气设施。5.11.2柴油发电机房应按照GB50229要求配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并正常投用。5.11.3柴油发电机房应采用防爆破型电器(包括照明、开关)。5.11.4柴油发电机排气管室内部分应用隔热材料牢固包扎。5.11.5柴油发电机曲轴箱当采用负压排气时,连接通风管的导管应装设铜丝网阻火器。5.11.6柴油发电机房入口应设置“禁止烟火”标志牌。5.11.7柴油发电机周围0.8m应标注安全警戒线。5.12控制室、电子设备间、计算机室、通讯室部分5.12.1火力发电厂控制室、电子设备间、计算机室、通讯室的耐火等级、安全出口,以及火灾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配置应符合GB50229要求,水电厂应符合SDJ278要求。5.12.2应采用不燃材料装修。5.12.3集中制冷空调系统的控制室、计算机室、电子设备间、通讯室,其通风管道应装有防火闸门,防火闸门既要有手动装置,又要在关键部位装易熔环或其他感温装置。当温度超过正常最高工作温度25℃时,防火门应能自动关闭。18 DB33/787—20105.12.4电子设备间、控制室、计算机室应安装事故照明,事故照明应能自动投用。5.12.5电子设备间入口醒目位置应设置巡视、检修、试验等工作的“安全须知”文字标志牌。5.12.6控制室、电子设备间、计算机室、通讯室应设置“未经许可不得入内”、“禁止烟火”标志牌。电子设备间入口还应设置“禁止使用无线通信”标志牌,并有防小动物措施。5.12.7电子柜应可靠接地,箱门和柜体均应与接地体连接。5.13输煤系统部分5.13.1转运站、封闭式输煤栈桥应按照GB50229要求配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并正常投用。5.13.2各转运站入口应设置“必须戴安全帽”标志牌,转运站各吊装孔应加装固定防护围栏,并设置“当心坠落”标志牌,当吊装口加有盖板的,应在盖板上标注禁止阻塞线。当盖板移开进行吊装作业时,吊装口四周应加装临时围栏。5.13.3各转运站,应有除尘设施。5.13.4输煤皮带两侧人行道应安装防护遮栏,并设置一定数量“禁止跨越”标志牌,输煤皮带尾部滚筒应装设防护网。输煤皮带及各种有关设备旁边的人行通道应保持畅通。拉紧皮带的重锤周围应装设遮栏。5.13.5输煤皮带长度超过60m时,每隔60m应设置通行桥(跨越桥)及其防护遮栏,并设置“从此跨越”标志牌。5.13.6输煤皮带的廊道及有关设备间入口设置“未经许可不得入内”禁止标志牌。5.13.7输煤皮带系统各重要工作地点,应设有皮带起动的预警告电铃。输煤皮带两侧人行道均应装设事故停机的拉绳开关。5.13.8输煤系统转动设备联轴器应装设防护罩,并在防护罩上标注设备转动方向。5.13.9输煤控制室、皮带间、转运站、煤仓间入口处应设置“禁止烟火”标志牌。5.13.10桥式抓斗卸煤机、斗轮式堆取料机梯子、栏杆应完整,设置有行程限制器、有载荷限制器、防风锚定装置、防爬器及夹轨器、声光报警、紧急停止按钮。堆取料机、煤抓机抓斗区域应设置“工作现场禁止通行”标志牌。作业场所照明充足。5.13.11电吊(抓斗固定起重机)应装设回转机构极限力矩限制器、变幅、高度限位装置、幅度指示器、警告电铃、紧急停止按钮,作业场所照明充足,钢丝绳和滑轮的磨损不应超标,回转区域范围应设置“工作场所禁止通行”标志牌。5.13.12铁路、卸煤站台应符合下列要求:a)调车区域周围应设置固定式防护围栏,出入口应设置“未经许可不得入内”标志牌,翻车机通道口门应设置“未经许可不得入内”标志牌,站台(卸煤沟)进、出煤车音响信号应良好。站台照明充足;b)卸煤机械行走、驱动部分应设置“当心机械伤人”标志牌;c)卸煤机械竖直梯高度超过3m应装设爬梯护笼;d)调车信号、通信和闭锁装置应良好。翻车机限位器、夹轨器应可靠,回转自动限位保护应投用;e)卸煤孔上应装设坚固的篦子。5.13.13储煤场消防通道应符合GB50229要求,并有排水、喷雾设施、音响信号。煤炭按照煤质、煤种分堆存放。5.13.14原煤斗测温、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灭火系统、安全防爆装置应完好。进煤口上应装设篦子。5.14燃油系统部分19 DB33/787—20105.14.1油罐区防火间距、消防通道、防火堤、火灾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配置应符合GB50229、GB5027的要求。5.14.2油罐区应设置围墙,其高度不低于2m。5.14.3油区入口应设置带有“火种箱”标志的火种箱和标有“静电释放器”名称的静电释放器,并设置“未经许可不得入内”、“禁止烟火”、“禁止携带火种”、“禁止使用无线通信”、“禁止穿带钉鞋”、“禁止穿化纤服装”标志牌以及“油区出入制度”文字标志牌。5.14.4油区应有可靠的防雷设施和防静电设施。5.14.5油区内孔洞、沟上部应设置盖板,盖板应采用不产生静电、火花的材料制作。5.14.6油区内照明灯具、开关、电源箱等一切电气设施应采用防爆型。5.14.7油区内应按要求设置灭火沙箱,配置的灭火器材应符合扑救油火灾要求,并存放在不产生静电火花材料制作的箱子里,箱子内部应采取防止灭火器彼此碰撞的措施。5.14.8油罐区应有排水系统,并装有闸门。5.14.9油罐安全附件(如:呼吸阀、安全阀、阻火器等)配置应符合规定,并定期检查、试验。5.14.10油泵房应有通风、排气设施,配备适量防火花的操作和检修工具。5.14.11输、供油管道色环、介质名称及流向标志应齐全、清晰。对纵横交叉和穿越墙壁、楼板、花铁板的油管道及油表计管应采取防摩擦破裂措施。5.14.12卸油平台应配置醒目的“禁止烟火”禁止标志牌。5.15制(储)氢站及氢系统部分5.15.1制(储)氢站出入口应设置带有“火种箱”标志的火种箱和标有“静电释放器”名称的静电释放器,并设置“未经许可不得入内”、“禁止烟火”、“禁止携带火种”、“禁止使用无线通信”、“禁止穿带钉鞋”、“禁止穿化纤服装”标志牌和“制(储)氢站出入制度”文字标志牌。5.15.2制(储)氢站应设有围墙,围墙高度不小于2m,围墙距厂内主要道路边直线距离不小于10m,距次要道路边直线距离不小于5m,距厂内铁路中心不小于20m。围墙外侧应有醒目的“氢站重地30m内严禁烟火”字样。5.15.3制(储)氢站出入口门锁应使用碰撞时不产生火花的锁,如铜锁。孔洞、沟上部应设置盖板,盖板应采用不产生静电、火花的材料制作。5.15.4制(储)氢站防火间距、耐火等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配置应符合GB50229要求。灭火器材应存放在不产生静电火花材料制作的箱子里,箱子内部应采取防止灭火器彼此碰撞的措施。5.15.5制(储)氢站照明灯具、开关、电源、带电源仪表等电气装置应采用防爆型。门窗应采用撞击时不产生火花的材料制作,且门窗均应向外开启。5.15.6制(储)氢站应有可靠的防雷设施和防静电设施。5.15.7制(储)氢站值班室应配置移动式测氢装置。配备操作、维护常用的铜制或铍铜合金工具。5.15.8制氢室顶部或外墙的上部设气窗或排气孔(通风口)。自然通风时,排气孔应在最高部位,排气孔直径不应少于200mm。屋顶如有梁隔成2个以上的间隔,或井字结构、肋板结构,则每个间隔内应设排气孔。5.15.9制氢室入口设置“制氢室内禁止脱衣”、“注意通风”标志牌,制氢电解间和储氢间应装设固定式测氢装置。5.15.10安全阀、压力表、远方液位计、氢气质量监测及分析仪表齐全,准确、可靠,并正常投用。氢、氧压力调整器高低液位报警装置、远方液位计、电解槽出口氢母管中含氧量在线监测仪表应安装齐备,正常投用。5.15.11供氢管道阀门井应装设高度不低于1050mm的围栏,并设置“氢气管道严禁烟火”标志牌。5.15.12氢气管道穿过墙壁或楼板时,应敷设在套管内,并用石棉或其它非燃材料填塞。20 DB33/787—20105.16天然气前置模块部分天然气前置模块应设置围墙,其高度不低于1.8m。入口应设置带有“火种箱”标志的火种箱和标有“静电释放器”名称的静电释放器,并设置“未经许可不得入内”、“禁止烟火”、“禁止携带火种”、“禁止使用无线通信”、“禁止穿带钉鞋”、“禁止穿化纤服装”标志牌。5.17灰水、脱硫系统部分5.17.1电除尘、脱水仓、脱硫岛本体、灰浆池栏杆齐全,设置适量的“当心坠落”标志牌。5.17.2电除尘所有检修人孔门设置“高压危险运行中严禁打开”标志牌,电除尘高压供电区应设置“当心触电”标志牌。5.17.3灰水、脱硫系统内转动设备联轴器、链条等转动部分,应装设防护罩,并在防护罩上标注设备转动方向。5.17.4捞渣机应设置“当心烫伤”标志牌,在转动链条、刮板附近悬挂“当心机械伤人”标志牌。5.17.5干灰仓落灰口处应设置“必须戴防尘口罩”、“当心烫伤”标志牌。5.17.6脱水仓各吊装孔应加装固定防护围栏或设有盖板。5.17.7浆液密度计当使用有辐射的材料时,应设置“当心电离辐射”、“请勿长期停留”标志牌。5.17.8灰浆池各平台应设防护栏杆,并设置适量的“当心落水”标志牌。5.17.9浓缩机传动架栏杆处应设置“当心落水”标志牌,浓缩机传动机头应设置“当心机械伤人”标志牌。5.17.10烟囱竖直爬梯应装设护笼,爬梯口应设置“无关人员禁止攀爬”标志牌。5.17.11烟囱应设置避雷装置。烟囱顶部周围应设围栏。烟囱应设置符合航空部门规定的航空标志灯,并正常投用。5.17.12灰坝坝前积水、坝体状况应符合安全要求。5.17.13灰坝应装设观察自然沉降装置,定期检测灰坝沉降,沉降值符合要求。5.17.14进入灰坝坝区道路入口处应设置入坝(场)“安全须知”文字标志牌及“危险区域,禁止入内”标志牌,坝外排水加药间、酸罐应设置“当心腐蚀”警告标志牌和通风装置。5.18化学水处理系统5.18.1化学水处理化验室和水分析室应设置洗手池,上方设置“紧急洗眼水”标志牌,操作台上方应设置“必须戴防护眼镜”、“配戴防护手套”标志牌,并设置急救药箱,备有药棉、急救时中和用的溶液等。5.18.2化验室或化学药品储藏间,装有药品的瓶子上均应贴上明显的标签,并分类存放。剧毒化学品的管理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5.18.3澄清池、废水池等周围应装设固定防护围栏。5.18.4酸碱类工作的地点应备有自来水、毛巾、药棉以及急救时中和用的溶液。5.18.5酸碱罐的玻璃管液位计,应安装金属防护罩。酸碱罐周围应设固定防护栏杆,并在上面悬挂“当心腐蚀”警告标志牌,高位酸碱罐下方应装设应急池,防止酸碱罐泄漏大面积蔓延。5.18.6存放和装卸联氨等有毒物品的场所,在醒目位置设置有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并在加药间入口设置“当心中毒”、“当心腐蚀”标志牌,加药间内加药设备上设置“必须戴防毒面具”标志牌。5.18.7化学水处理室仓库(加药间)、卸酸泵房、酸库、酸计量间及调酸室应设置机械排风装置。5.19危险化学品仓库部分21 DB33/787—20105.19.1危险化学品仓库应符合GB50016、DL5027、《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要求。5.19.2危险化学品仓库应设置围墙,其高度不低于2m。入口应设置带有“火种箱”标志的火种箱和标有“静电释放器”名称的静电释放器,并设置“未经许可不得入内”、“禁止烟火”、“禁止携带火种”、“禁止使用无线通信”、“禁止穿带钉鞋”、“禁止穿化纤服装”标志牌以及“危险化学品仓库出入制度”文字标志牌。5.19.3危险化学品仓库应有可靠的防雷设施和防静电设施。5.19.4危险化学品仓库应有隔热、降温、通风等措施,并装设消防通讯、信号报警设备。电气设施应采用相应等级的防爆电器。5.19.5化学危险品按危险特性分类、分区、分库存放。并标明储存物品的名称、性质和灭火方法。5.20循环水系统及冷却塔部分5.20.1拦污栅、循环水泵前池、补水泵房前池、冷却塔、集水池等容易造成人员落水的区域周围应装设固定防护栏杆,盖板应齐全。并设置“当心落水”或“当心坠落”、“禁止游泳”标志牌。5.20.2循环水系统内转动设备联轴器、链条等转动部分,应装设防护罩,并在防护罩上标注设备转动方向。5.20.3开式循环水进水管取水口处,应在水中设立立标和灯桩等助航标志,航标标志应符合GB4696要求。5.20.4冷却塔周围应设置遮栏。冷却塔竖直爬梯应装设护笼。冷却塔顶部应设围栏。5.20.5循环水泵房、补水泵房入口应设置“必须戴安全帽”标示牌。5.21码头部分5.21.1码头应配备救生器材。5.21.2码头停靠船舶一侧应装设防撞装置。5.21.3码头引桥及非停靠船舶各侧栏杆应齐全,设置“当心落水”标志牌。5.21.4码头消防设施配置应符合要求。5.22水库及水工设备部分5.22.1泄洪闸门启闭设施、泄洪备用电源、坝区照明和通信设施完好,定期检查、试验,保持随时可用。泄洪闸门启闭设施、泄洪备用电源操作设施旁应张贴本设施操作规程。5.22.2防洪门处应在现场张贴“防洪门操作规定”。5.22.3大坝管理保护区边人流较为集中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a)应设置“大坝管理保护区内禁止施工”标志牌(大坝管理保护区划分见附录A),内容为“禁止在大坝管理和保护范围内进行爆破、打井、采石、采矿、挖沙、取土、修坟等危害大坝安全的活动”;b)应设置“禁止游泳”标志牌。5.22.4大坝坝顶、调压井、廊道内的孔洞应设置盖板,因工作需要将盖板打开时,应设置临时防护遮栏。5.22.5禁止车辆在坝顶通行的大坝应在坝两端设置“禁止驶入”交通标志牌,允许车辆在坝顶通行的大坝应在坝两端设置限速、限重交通标志牌。5.22.6管理保护区根据需要设置“禁止漂木”、“禁止抛物”、“禁止取水”、“禁止游泳”等标志牌。5.22.7大坝廊道内应设置安全通道附加方向提示标志牌,廊道出口处应设置“安全出口”(“紧急出口”)标志牌。22 DB33/787—20105.22.8大坝廊道入口、出口应上锁,并设置“未经许可不得入内”标志牌,出口门从里侧若需使用钥匙方能打开,应在门边放置一把铁锤或装设求救信号装置,以备不慎滞留廊道人员应急之需。5.22.9大坝廊道内集水井应设置盖板或防护栏杆,5.22.10闸门门槽、泄水建筑物的掺气孔、通气孔、进水口建筑物的掺气孔、通气孔以及调压井孔口、引水建筑物前池、容易发生人员落水事故的引水渠渠段应设护栏,并应设置“当心坠落”、“当心落水”、“禁止跨越”等标志牌。5.22.11泄洪雾化区的交通通道(廊道)出入口应设置“泄洪时禁止通行”禁止标志牌。5.22.12在大坝管理保护区下游边界处,应在岸边面向下游水面设置“未经许可船只禁止入内”标志牌。5.22.13尾水建筑物的醒目位置应标注“设计洪水位高程线”和“校核洪水位高程线”。5.22.14电站发电放水对在尾水下游河道中活动的人员生命有威胁的,应在下游河道沿岸本电站责任范围内设置警告标志牌。5.22.15清污船等水上作业船只上,应设置救生衣。5.22.16布置有水工安全监测设施的厂区高边坡,应在观测道路及观测设施的临空面安装护栏。5.22.17厂区高边坡应有防山体滑坡措施。5.22.18水文观测站高处作业地点应设置栏杆。5.22.19水文观测船上应设置救生衣或救生圈。5.23转动机械部分5.23.1转动设备联轴器上应设置牢固的红色防护罩,防护罩的大小应将联轴器及联轴器连接的螺栓一起罩起来。5.23.2转动设备联轴器的红色防护罩上应标注设备转动方向,颜色为白色。5.23.3高压电机接线盒上应设置“高压危险”标志牌。5.23.4电机应有良好的接地装置,接地点应明显,明敷的接地线表面应涂15mm~100mm宽度相等的绿色和黄色相间的条纹,禁止用电缆套管代替接地装置。5.23.5转动机械事故停止装置齐全、完好,色标应符合要求,应配置防护罩,并注明按钮名称。5.24管道、阀门5.24.1应用识别色标明管道内的介质种类。管道颜色或色环应符合GB7231要求。5.24.2消防专用管道应遵守GB13495的规定,并在管道上标识“消防专用”识别符号。5.24.3管道中物质凡属于GB13690中所列的危险化学品,其管道应设置危险标识。5.24.4超过环境温度25℃、管道表面温度超过50℃的高温管道应设置保温。5.24.5输油、天然气管道法兰应用金属导体跨接牢固,露天管道每隔20m应设置可靠接地。5.24.6阀门应有标志牌,并标明开启、关闭操作方向。5.25机械加工设备部分5.25.1机械加工场所入口处应设置“必须戴防护帽”指令标志牌,“禁止烟火”标志牌。5.25.2固定式机械加工设备旁应设置“安全操作规定”文字标志牌。5.25.3机械设备一般通用要求机械设备要符合下列通用要求:a)防护罩、盖、栏应完整可靠;b)各联锁、紧停、控制装置灵敏可靠;c)局部照明应使用安全电压;d)PE线等完好有效。23 DB33/787—20105.26安全工器具5.26.1新购置的安全工器具应具有证明其合格的证明资料(如生产许可证、出产试验合格证、产品鉴定合格证等)。5.26.2各类安全工器具应有统一、清晰的编号,进行定期试验。5.26.3安全帽颜色应能区分不同工种。5.26.4各类安全工器具应按照DL408要求保管存放。5.27电动工器具5.27.1新购置的电动工器具应具有设备铭牌。并随机带有以下证件:产品许可证、出厂试验合格证、产品鉴定合格证书、使用说明书。5.27.2电动工器具配置的安全防护、保护装置应保持良好,并应配置安全操作规定。5.27.3各类电动工器具应有统一、清晰的编号,定期试验合格,在有效检验周期内使用。5.27.4电动工器具的防护罩、盖及手柄应完好,无松动。开关应灵敏、可靠无破损、规格与负载匹配。5.27.5电焊机、焊接、切割设备安全防护应符合DL408要求。5.27.6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应符合GB3787要求。5.27.7起重机械的安全标志应符合GB15052要求。6作业行为安全管理6.1交接班管理6.1.1应建立运行交接班管理制度,明确交接班双方岗位责任、交接班的内容及交接班流程、交接班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的处理。6.1.2交接形式以文字为准,必要的口头交代必须语言规范、清晰、明确、简要。6.1.3交接班双方签名后发生事故,处理工作应由接班人员负责,但交班人员如未离开岗位,可在接班运行负责人的指挥下协助处理。6.1.4职能部门、生产部门(车间)应对交接班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定期抽查交接班质量,进行考核,并形成书面记录。6.2巡回检查管理6.2.1巡回检查应建立管理制度,巡回检查应定岗位、定时间、定设备、定方法、定标准。6.2.2巡回检查应建立台帐,对巡回检查情况进行记录。6.2.3各级生产人员应对所管辖设备进行认真巡查,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发现设备有异常,应加强监视分析,及时汇报。6.2.4职能部门、生产部门(车间)应对巡回检查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定期抽查巡回检查质量,进行相应考核,并形成书面记录。6.3电力运行安全操作行为规范6.3.1企业应针对本单位实际,制定操作票管理制度,规范操作票填写、审核、批准、操作、统计、考核等各项工作流程。职能部门、生产部门(车间)应以操作票合格率为考核指标,定期对操作票进行抽查和考核,并形成书面记录。6.3.2运行操作应严格执行DL408、运行操作规程和本单位操作票管理制度。24 DB33/787—20106.3.3对规程中没有规范的非正常操作、试验或设备改造后的投入试运等特殊运行操作,应有经过审核批准的技术方案。6.3.4运行操作命令应准确、清晰,使用正规操作术语和设备双重名称。6.3.5电气操作应执行唱票复诵,先在模拟图(或微机防误装置、微机监控装置)上进行核对性模拟预演,无误后,再进行正式操作。6.3.6运行操作应认真执行监护制度,防止误操作行为。6.3.7操作前必须检查安全工器具完好,并按要求使用安全工器具和劳动防护用品。6.4电力检修安全行为规范6.4.1企业应根据DL408工作票有关规定和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单位工作票管理制度。职能部门、生产部门(车间)应以工作票合格率为考核指标,定期对工作票进行抽查和考核,并形成书面记录。6.4.2检修工作应严格执行检修规程(检修文件包、检修工艺卡)、检修技术标准、DL408以及本单位工作票管理制度。6.4.3对检修规程(检修文件包、检修工艺卡)中没有规范的设备检修工作、试验或设备改造等,应有经过审批批准的技术方案。6.4.4检修工作开工前,应进行危险点分析、评价,并根据危险点的危险程度,制订、落实相应的预控措施。6.4.5检修工作应认真落实安全措施,安全措施应严格执行DL408有关规定。6.4.6工作票许可人应会同工作票负责人到工作现场确认安全措施已全部落实,并向工作负责人详细交待安全措施布置情况、带电及运行设备的位置和安全注意事项。6.4.7检修工作开工前,工作负责人应对工作成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主要内容应包括作业技术方案和危险点预控措施。并在工作期间监督工作人员遵守安全工作规程和现场安全注意事项,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及时纠正不安全行为。根据工作人员精神状态情况调整工作人员。6.4.8工作负责人如因故暂时离开工作现场时,应指定能胜任的人员临时代替。如工作负责人需长时间离开工作现场,应根据工作票管理制度办理工作票负责人变更手续。6.4.9工作班成员应认真执行安全工作规程和现场安全措施,互相关心施工安全,并监督安全工作规程和现场安全措施的实施。6.4.10锅炉除焦、起重、焊接(切割)、潜水、高处作业、电工作业等危险作业应严格遵守DL408有关规定。6.4.11应根据工作票规定的范围开展检修工作,不得擅自变更、扩大工作范围。6.4.12设备检修后如需试运行,应押回工作票,恢复安全措施,在工作负责人确认全体检修人员撤离后,由运行人员对设备进行试运。6.4.13全部检修工作完毕后,工作负责人应确认全体检修工作人员、检修工具撤离工作地点后,方可终结工作票。检修工作现场应清扫、整理,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6.5厂区外作业应建立厂区外作业的管理制度或行为规范,规范厂区外作业行为。7作业环境7.1厂区作业环境7.1.1厂区道路交通标志应配置齐全,除符合GB5768、GB4387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25 DB33/787—2010a)厂区道路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设置限速标志牌;b)进入生产厂房、生产现场的道路入口处应设置限速为5km/h的限速标志牌;c)在铁路平交道处及厂内铁路专线沿线和铁路与汽车通道或人行道的交叉地点,应设置“小心火车”的标志牌;d)在车辆禁行的铁路平交道口应当设置车辆“禁止驶入”的禁令标志。在铁路专线入口处应设置“禁止通行”的禁令标志;e)在影响驾驶人员视线的转弯和路口、T型路口还应当设置反光镜和警告标志;f)禁止车辆驶入的路段应设置“禁止驶车”的禁令标志牌;g)在架空栈桥、管道、线路和厂房入口等限制高度或限制宽度通行的地方应设置限制高度或宽度通行的标志牌;h)在设有地下管沟等限制重量通行的地段应设立限制重量通行的警令标志;i)厂区内开挖道路施工的,应在施工地段设立围栏和警告标志,夜间应增设红灯示警。7.1.2厂区建筑防火间距、防火分区、消防通道、消防水系统设置应符合消防要求。移动式消防器材的配置符合GB50140要求,并保持完好,随时可用。消防设施、重点防火部位应有明显的消防安全标志。消防通道应保持通畅。7.1.3厂区照明灯布局合理,无照明盲区,照明灯具完好。每一开关应标注名称。7.1.4厂区垃圾应定点存放,且有防吹散措施。废油、擦拭过油污的废棉纱头等危险废弃物应存放在指定地点,并每日清理。7.2车间作业环境(含生产区域建、构筑物)7.2.1车间通道应符合下列要求:a)通道宽度符合标准,并且通畅,无障碍物,两边不得有突出或锐边物品;b)路面平坦,无积油、积水、绊脚物、坑、洞,沟道盖板齐全牢固;c)通道上方悬挂物高度符合标准,且牢固可靠。7.2.2建筑物防火应符合下列要求:a)火力发电厂生产区域建筑物防火分区、耐火等级、消防报警系统和灭火系统配置、疏散出口、暖通、给排水系统等应符合GB50229要求,水电厂生产区域建筑物应符合SDJ278要求,天然气联合循环电厂生产区域建筑应符合DB33/1033要求。电厂非生产区域建筑应符合GB50016要求;b)移动式灭火器材配置符合GB50140要求,且保持随时可用。消防器材放置点应设置明显标志;c)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定期开展消防检测;d)建筑物内消防通道通畅,无障碍物。7.2.3建筑物防雷系统应符合GB50057要求,并按规定定期检测。7.2.4建筑物(构筑物)应保持完好,屋顶不渗水,墙体无裂纹、孔洞,建筑物沉降、倾斜应定期检测,在安全范围内。7.2.5车间作业点、工作面和安全通道照明、应急照明配置符合DL/T5390、GB50229要求,灯具完好,照度符合要求,所有照明开关应标注名称。7.2.6车间楼梯、平台栏杆齐全牢固。厂内固定式钢直梯、固定式钢斜梯、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固定式工业钢平台应按照GB4053.1、GB4053.2、GB4053.3的要求设置,并定期检查。7.2.7设备设施与墙、柱间以及设备设施之间应留有足够的距离;各种操作部位、观察部位应符合人机工程的距离要求。26 DB33/787—20107.2.8建筑物应有建筑物标识,各出入口应设置应急疏散指示,平台应设置荷重指示牌,重要防火部位均有明显的消防安全标志,并根据内部设备、工作环境、工作介质的安全要求,配置相应的安全标志。在旋转机械、楼梯台阶、高度不足易碰头处等应标注安全警示线。7.2.9检修车间实行定置摆放;工位器具、料、箱摆放整齐、平稳。27 DB33/787—2010AA附录A(规范性附录)水电厂大坝管理保护区划分根据《关于认真做好划定水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工作的通知》〔浙水管(91)第45号〕规定,水电厂大坝管理保护区分为中型水库、水电站的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及大中型水闸、泵站的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具体划分如下:a)中型水库、水电站的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水库库区管理范围,为已征用的土地和山丘地带。库区设计移民拆迁线以下的范围,不得重新迁入和建房。水库大坝管理范围,大坝两端不小于100m的水平距离地带,或以山头,岗地脊线为界;大坝背水坡坝脚外100m至300m地带。大坝保护范围为管理范围以外50m至100m的地带。其它建筑物,如隧洞进出口、溢洪道、水电站厂房、升压站等根据保护工程安全的实际需要划定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b)大中型水闸、泵站的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大型水闸管理范围为水闸上下游河道各200m至500m,水闸左右侧边墩翼墙外各50m至200m地带。中型水闸管理范围为水闸上下游河道各100m至250m,水闸左右侧边墩翼墙外各25m至100m地带。大型泵站管理范围为前池进水口外50m,降压站泵房四周50m地带,中型泵站管理范围为前池进水口外25m,降压站泵房四周25m地带。管理范围以外如有影响水闸、泵站安全的爆破等作业,根据实际情况划定保护范围。28 DB33/787—2010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4]《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8号)[5]《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49号)[6]《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7]《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环境保护部环明传[2008]4号)[8]《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委〔2000〕189号)[9]《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号)[10]《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23号)[11]《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公安部令第6号)[12]《关于调整火灾等级标准的通知》(公消[2007]234号)[13]《电力安全生产监管办法》(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令第2号)[14]《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管理规定》(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令第3号)[15]DB33/1033天然气联合循环电厂设计防火规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