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3.95 KB
  • 2022-04-22 13:41:44 发布

DB65T2634-2006小白牛工厂化生产饲养管理规程.pdf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S65.020.30B43备案号:DB6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标准DB65/T2634—2006小白牛工厂化生产饲养管理规程Feedingmanagementregulationsofwhitevealfactorizationproduction2006-07-20发布2006-08-20实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65/T2634-2006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场址选择及建筑要求……………………………………………………………………….15生产用犊牛的选择………………………………………………………………………….26卫生消毒…………………………………………………………………………………….27饲养管理…………………………………………………………………………………….38饲喂管理…………………………………………………………………………………….39饲养操作技术……………………………………………………………………………….410废弃物处理……………………………………………………………………………….411肉品检测参考数值……………………………………………………………………….4附录A(资料性附录)小白牛肉化学成分参考数值…………………………………….5I DB65/T2634-2006前言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根据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要求制定。本标准由新疆畜牧科学院提出制定。本标准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厅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新疆畜牧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扬、余雄、蔺宏凯、李红波、张金山、闫向民、周岩伟、王文奇、卡德尔。II DB65/T2634-2006小白牛工厂化生产饲养管理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小白牛工厂化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场址选择及建筑要求、生产用犊牛的选择、卫生消毒、饲养管理、饲喂管理、饲养操作技术、废弃物处理等。本标准适用于生产小白牛的牛场的饲养方式。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6548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T18407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畜禽产地环境评价要求GB/T18596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NY/T5027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Y/T5045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NY/T5125无公害食品肉牛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T5126无公害食品肉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T5127无公害食品肉牛饲养饲料使用准则《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小白牛(Whitevealer)是指生后14-16周龄内完全用全乳、全脂奶粉饲喂,其间不饲喂任何其它饲料的犊牛。3.2小白牛肉(Whiteveal)是指生后14-16周龄内完全用全乳、全脂奶粉饲喂,其间不饲喂任何其它饲料的犊牛所生产的牛肉。3.3牛场废弃物(Cattleranchoffal)主要包括牛粪、尿、尸体及相关组织和污水。4场址选择及建筑要求4.1场址地势高燥平坦,周围3000m范围内无大型化工厂、皮革厂、采矿厂、肉品加工厂及屠宰场等污染源,与相邻的奶牛场应制定严格的防护隔离措施;距干线公路、铁路、居民区、公共场所1000m以上。1 DB65/T2634-20064.2自然条件适宜,附近背风向阳,无特定疫病史。水源充足,且符合NY/T5027要求。4.3场区建筑设计严格按照GB/T18407规定操作。4.4牛场分为生活行政管理区、生产区、病牛区三部分,各区应按地势高低和风向进行合理布局,三区之间设有绿化隔离带。4.5道路硬化,排水良好,两侧设有排水沟并植树。4.6牛场的公共卫生设施配套有场界防护、给水设施、排水设施、贮粪场、绿化带。4.7饲养场地4.7.1圈舍背风向阳,地面应以水泥或塑胶铺成为宜,应有一定坡度(5°),地板应配有带漏缝的粪尿沟,防止犊牛的异食癖;圈舍应配有不锈钢畜栏,在管道式饲喂器的不锈钢管上安装乳头,每圈以30头为宜,一是减少劳动人员的使用数量,另外易清洗和保持清洁。管道式饲喂器(高度可调),每个乳头间距80cm,乳胶乳头用刀片割十字口,大小根据年龄确定。每只犊牛占圈舍的平均面积不低于3.0㎡。4.7.2圈舍应以保持舍内干燥、空气新鲜、利于冬季保温夏季防暑。4.7.3舍顶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规范化建设。4.7.4圈舍面积以犊牛群规模30头为宜,也可由大小、品种、生理状况和气候等条件确定。4.7.5配套设施管道式饲喂器、奶桶、奶壶、牛奶加热装置和犊牛围栏。5生产用犊牛的选择应以本场自繁犊牛为主,如需外购应首先要了解地区发病情况,不得从疫区购进犊牛。选购时应选择具有一定规模的奶牛场,注意精神状态等情况,选择初生6~7d(最长不超过15d)的健康公犊牛。5.1犊牛的调运5.1.1人员应由有经验的收购人员、兽医及押运员组成。5.1.2运输车辆用1%烧碱消毒,并准备饮水工具、铁锹等。5.1.3根据调运地点及道路状况,确定运输路线。5.1.4待调运的犊牛要做好兽医卫生防疫检查,并附有当地兽医部门出具的防疫证明,凡有病者不得调运。5.1.5犊牛的调运以气温适宜的春季最佳,冬季调运要做好防寒工作,夏季气温高不宜调运。调运时以夜间行车、白天休息为妥;或早晨、傍晚运送,切忌中午高温时运输,超过10h,应分阶段运输。5.1.6汽车调运,汽车运输以尽可能保证犊牛生理最小应激为宜。5.1.7调运途中人员的休息或吃饭要轮流进行,留专人看守牛只。5.1.8牛只运达后,立即进行交接手续。5.1.9装卸犊牛应设立装卸台。犊牛进圈后休息1h~1.5h,然后给少量饮水,尽量减少应激反应。5.1.10引进犊牛按照NY/T5126的规定执行。6卫生消毒2 DB65/T2634-20066.1所用的消毒剂应符合NY5125的规定。6.2消毒方法有喷雾消毒、浸液消毒、喷洒消毒、火焰消毒、熏蒸消毒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使用,并严格按NY5125的规定操作。6.3犊牛舍周围环境定期用2%火碱或撒生石灰消毒。6.4在犊牛场入口处设消毒池并定期更换消毒液,同时在距牛场大门20m处布撒生石灰,设置宽为1m的消毒带。6.5每日对管道式饲喂器、奶桶、奶壶、牛奶加热装置等饲养用具进行清洁一次,每周消毒一次。6.6每月对圈舍进行带牛消毒一次,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6.7每批犊牛出栏后,对圈舍和用具采取喷雾、火焰、熏蒸等消毒方法进行彻底消毒。6.8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场区,外来人员必须进入生产区时要经紫外线照射5min进行消毒,并遵守场内防疫制度,按指定路线行走。7饲养管理7.1牛场里给犊牛的饮水其质量应符合NY/T5027的规定,并定期清洗、消毒饮水设备。7.2给犊牛治疗使用的兽药要符合NY/T5125的规定。7.3犊牛使用药物治疗时,要予以淘汰,不可再作为小白牛饲养。7.4发生疫病的犊牛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在治疗期或达不到休药期的不应作为食用淘汰犊牛出售。8饲喂管理8.1原则8.1.1以犊牛的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求为依据。8.1.2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改变牛乳饲喂量,若发生特殊情况需要增减喂乳量,必须逐步变换,过渡期为2d~3d。8.2方法根据犊牛的体重、饲养标准制定牛乳日饲喂量。干物质需要量按犊牛体重的1.8%来计算。8.3配套技术8.3.1犊牛食管沟闭合技术(专利技术)8.3.2犊牛饲喂技术在饲喂的前两个月充分利用犊牛吮乳的生理特点,使犊牛在饲喂时保持上仰45°的姿势吸食牛乳(管道式可调节管道高度)。8.3.3管理小白牛圈舍应随时保持清洁,对于粪便应及时冲洗,防止犊牛食粪现象的发生。8.3.4疫病综合防疫制度饮水中禁止使用的物质以NY/T5027为准。3 DB65/T2634-20069饲养操作技术9.1准备工作9.1.1牛乳按照牛乳卫生标准NY/T5045准备足够的新鲜牛乳。9.1.2圈舍准备犊牛进圈前,对圈棚进行全面检查。用1%烧碱溶液,对地面、墙壁、管道等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所有工具按NY5126规定的方法消毒。每栋犊牛圈门前铺设0.5m宽的石灰消毒带。9.1.3制订合理的牛乳饲喂量育肥前要根据犊牛的品种、月龄,参考有关饲养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牛日乳饲喂量。0~1月龄6.0kg;1月龄~2月龄8.0kg;2月龄~3月龄11.5kg;3月龄~4月龄以上14.5kg;4月龄~5月龄18.0kg。9.1.4分群管理育肥前要根据品种、月龄分别组群,单独分圈饲养不同类别的犊牛,再按照膘情好坏,进一步分群饲养。一般以30头/圈为宜。针对不同的生理状态,采取不同的饲养方法。9.1.5防疫注射所有犊牛以预防为主,做到防患于未然。一般不进行任何免疫程序。9.2编号对所有犊牛只进行编号,编号由年号和个体号组成。根据各场犊牛群大小,取三位或四位数;犊牛的耳号统一在左耳。塑料标牌在佩带前用专用书写笔写上耳号,编写法同上。用塑料标牌钳在犊牛耳上缘血管较少处打孔,安装塑料标牌。10废弃物处理10.1牛场废弃物排放要符合GB/T18596的规定,废弃物应实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用于直接还田的犊牛粪便,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10.2禁止直接将废渣倒入地表水体或其他环境中。10.3对因传染病及其他需要处死的病犊牛,应在指定地点进行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10.4犊牛尸体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应严格按GB/T16548执行。11肉品检测参考数值11.1小白牛肉感观肉色为白色或粉红色,肉质柔软,有韧性,肉味鲜美、肉质细嫩。11.2小白牛肉化学成分参考数值小白牛肉化学成分参考数值见附录A。4 DB65/T2634-2006附录A(资料性附录)小白牛肉化学成分参考数值A.1小白牛肉化学成分参考数值(见表A1)表A1小白牛肉化学成分参考数值项目含量干物质(%)22.1-24.3粗脂肪(%)2.7-3.2粗蛋白(%)17.8-18.7铁含量(μg/g)0.32-0.43总胶原蛋白含量(%)0.31-0.45肌红蛋白(mg/g)2.1-3.25 DB65/T2634-2006编制说明一、编制标准的目的、意义和任务来源近些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开始进行小白肉牛生产,为乳用牛公犊开发利用生产高档牛肉开辟了新的途径,在我国这种“奶业型肉牛业”模式尚处在萌芽阶段。目前,我国90%以上的优质、高档牛肉依靠进口。为了能够打破这种垄断局面,利用新疆奶牛公犊充足的资源优势,开发工厂化生产我国的优质高档牛肉。同时,在新疆乳用牛良种化程度及存栏数量远远高于肉用牛,进行小白肉牛的工厂化生产,既可以获取规模化同优质高档牛肉产品,又能大幅度提升养牛业的经济效益,成为发展规模化肉牛业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和不断的经验总结,形成了较为科学、完整、合理、系统的适合于新疆区域的小白肉牛生产技术。为进一步推广小白肉牛生产技术,引导小白肉牛工厂化生产发展方向,规范小白肉牛工厂化生产要求,保证小白肉牛质量安全。由新疆畜牧科学院于2006年向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了建立小白肉牛工厂化生产饲养管理规程的申请。二、编制过程的说明本操作规程主要由新疆畜牧科学院和新疆农业大学共同负责起草,由两家单位成立标准起草小组,根据目前国家和行业对牛肉生产的要求,标准起草小组制定了《小白牛工厂化生产饲养管理规程》,并于2006年6月组织有关专家对其进行了论证。根据论证意见,标准起草小组参照DB65/T2035.2-2003《标准体系工作导则第2部分:农业标准体系框架与要求》确定了以法律法规、环境、投入品及防疫、生产管理、产品质量安全及检验为主体的标准体系框架,按照次体系框架要求,标准起草小组收集了肉牛饲养及加工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形成了《小白牛工厂化生产饲养管理规程》。三、与现行法律、法规的关系本标准制定过程中收集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地方政策措施,针对各技术环节没有相应引用国家或行业标准,形成新的技术语言要素,加以规范,并指导实际操作的每一个环节,同时与现行的法律、法规相辅相成,没有冲突。四、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本标准制定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并经过了多次多层面反复磋商,未出现重大分歧。五、标准作为强制性或推荐性的意见因本标准是首次制定,建议作为推荐性标准。六、贯彻标准的措施标准发布后,标准实施相关方应认真组织实施本标准,以指导小白肉牛工厂化生产,并根据标准实施情况和国际、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发布情况及时补充和完善本标准体系内容,以保证本标准的科学性、适用性、合理性和完整性。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