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5.29 KB
- 2022-04-22 13:35:18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S29.240.01F21备案号:18576-2006DL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10.3—2006高压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第3部分控制系统High-voltagestaticVARcompensatorPart3Controlsystem2006-09-14发布2007-03-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布
DL/T1010.3—2006目次前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24通用技术要求........................................................................34.1环境要求..........................................................................34.2电源的技术要求....................................................................44.3额定参数..........................................................................44.4通道负载..........................................................................54.5测量精度..........................................................................54.6过载能力..........................................................................54.7绝缘性能..........................................................................54.8振动、冲击与碰撞试验..............................................................64.9耐湿热性能环境试验................................................................64.10电磁兼容性能.....................................................................64.11结构和外观.......................................................................64.12可靠性...........................................................................75功能及性能要求......................................................................75.1总则..............................................................................75.2调节..............................................................................75.3SVC保护...........................................................................95.4监控.............................................................................105.5VBE..............................................................................125.6触发系统.........................................................................125.7通信功能.........................................................................126试验方法...........................................................................126.1试验条件.........................................................................126.2结构和外观检查...................................................................126.3装置功能试验.....................................................................126.4动模或实时数字仿真...............................................................126.5过载能力试验.....................................................................126.6绝缘性能试验.....................................................................126.7振动、冲击与碰撞试验.............................................................126.8耐湿热性能环境试验...............................................................126.9电磁兼容性能试验.................................................................126.10连续通电试验....................................................................137检验规则...........................................................................137.1检验分类.........................................................................137.2合格判定.........................................................................13I
DL/T1010.3—20067.3主要缺陷.........................................................................138标志和资料附件.....................................................................138.1标记.............................................................................138.2资料附件.........................................................................149包装、运输、存储...................................................................149.1包装.............................................................................149.2运输.............................................................................149.3贮存.............................................................................14II
DL/T1010.3—2006前言本标准是“高压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系列标准中的第3部分,该系列标准共分为5个部分:——第1部分:系统设计——第2部分:晶闸管阀的试验——第3部分:控制系统——第4部分:现场试验——第5部分:密闭式水冷却装置本标准中对高压无功补偿装置控制系统的通用技术条件、性能要求、结构和试验进行了规定,包括控制系统的调节、监测、保护和触发部分。本标准目前尚无对应的国际标准。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参加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III
DL/T1010.3—2006高压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第3部分控制系统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输电系统和配电系统中使用晶闸管的静止无功补偿装置(以下简称“SVC”)控制系统的设计。SVC可应用于6kV及以上电力系统,其中晶闸管控制的支路可直接挂接于6~66(63)kV系统。本标准规定了SVC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对SVC控制系统的调节、监控、保护和触发系统的通用技术条件、功能和性能提出了基本要求。本标准主要是针对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CR)型和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SC)型SVC编制,适当兼顾晶闸管投切电抗器(TSR)型SVC的某些要求。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91-2000包装贮运图示标志GB/T2423.4-199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GB/T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3047.4-1986高度进制为44.45mm的插箱、插件的基本尺寸系列GB4208-93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7261-2000继电器及装置基本试验方法GB9361-88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T11287-2000电气继电器第21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碰撞和地震试验第1篇:振动试验(正弦)GB11920-89电站电气部分集中控制装置通用技术条件GB/T13384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GB/T13730-92地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14285-93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14537-93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冲击与碰撞试验GB/T14598.3-1993电气继电器第五部分:电气继电器的绝缘试验GB/T14598.9-2002度量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辐射电磁场骚扰试验GB/T14598.10-1996度量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快速瞬变干扰试验GB/T14598.13-1998度量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1MHz脉冲群干扰试验GB/T14598.14-1998度量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静电放电试验GB/T15291-1994半导体器件第6部分晶闸管GB16836-2003度量继电器和保护装置安全设计的一般要求1
DL/T1010.3—2006JB3336-83电站设备自动化装置通用技术条件DL/T478-2001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IEEEstd1031-2000IEEEGuideforthefunctionalspecificationoftransmissionstaticvarcompensators3术语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3.1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C)staticvarcompensator由静止元件构成的并联可控无功功率补偿装置,通过改变其容性或(和)感性等效阻抗来调节输出,以维持或控制电力系统的特定参数(典型参数是电压、无功功率)。3.2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CR)thyristorcontrolledreactor由晶闸管控制的并联电抗器,通过控制晶闸管阀的导通角使其等效感抗连续变化。3.3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SC)thyristorswitchedcapacitor由晶闸管投切的并联电容器,通过晶闸管阀的开通或关断使其等效容抗成级差式变化。3.4晶闸管投切电抗器(TSR)thyristorswitchedreactor由晶闸管投切的并联电抗器,通过晶闸管阀的开通或关断使其等效感抗成级差式变化。3.5晶闸管级thyristorlevel晶闸管阀的组成部分,由一对反并联的晶闸管(或晶闸管和二极管反并联)构成,包括辅助电路(触发、保护、均压、阻尼元件等)。3.6晶闸管阀(TV)thyristorvalve晶闸管级的电气和机械联合体,配有连接、辅助部件和机械结构,它可与SVC每相的电抗器或电容器相串联。3.7晶闸管电子电路(TE)thyristorelectronics在阀电位上执行控制功能的电子电路。接受阀基电子单元的控制信号,并向阀基电子单元回报阀的信息。3.8阀基电子单元(VBE)valvebaseelectronics处在地电位的电子单元,是SVC控制系统与晶闸管阀之间的接口。3.9闭锁blocking控制系统不发出触发信号,使晶闸管阀处于关断状态。3.10误通falsefiring无论由于何种原因,在不正确的时刻造成的晶闸管阀的开通。3.11电压/电流特性(V/I)voltage/currentcharacteristicSVC在连接点处的稳态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3.12控制范围controlrange在连接点处由SVC提供的无功电流或无功功率的感性至容性最大变化范围。3.13滞后运行laggingoperationSVC吸收容性无功,等效于并联电抗器。3.14超前运行leadingoperationSVC发出容性无功,等效于并联电容器。3.15参考电压referencevoltageSVC运行在既不发出、也不吸收无功功率时的电压。3.16斜率(SL)slope在SVC的线性可控范围内,其电压—电流特性的斜率,即电压变化对电流变化(标幺值)的百分2
DL/T1010.3—2006数。3.17电压击穿(VBO)保护voltagebreak-overprotection晶闸管的一种过电压保护,当电压达到设定的电压值时使晶闸管触发开通。一般采用击穿二极管(BOD)。3.18响应时间responsetime当输入阶跃控制信号后,SVC输出达到要求输出值的90%所用的时间,且期间没有产生过冲(图1)。注:由于电压变化范围较小,难以获得清晰的变化曲线,一般可以用无功功率电流变化曲线来说明响应时间。3.19镇定时间settlingtime当输入阶跃控制信号后,SVC输出达到要求输出值的±5%范围内所用的时间(图1)。图1响应时间和镇定时间定义4通用技术要求4.1环境要求4.1.1大气条件4.1.1.1正常工作的大气条件a)环境温度-5~+40ºCb)相对湿度10%~90%c)海拔高度小于2000米4.1.1.2基准大气条件确定产品基本性能及准确度或作仲裁试验时的环境条件:a)环境温度20ºCb)相对湿度65%c)大气压力101.3kPa4.1.1.3允许试验的大气条件a)温度15~35ºCb)相对湿度45%~75%c)海拔高度小于2000米注:空调场所的试验温度在其装置的技术条件中规定。4.1.2储存、运输极限环境温度储存、运输环境温度的极限值为-25ºC~+55ºC,短时间内(不超过24h)可达到+70ºC。在不施加任何激励量的条件下,装置不应出现不可逆变化,即当温度恢复至4.1.1.1所规定的条件下应能正常3
DL/T1010.3—2006工作。4.1.3周围环境要求a)不允许存在超过4.10规定的电磁干扰;b)场地应符合GB9361中B类安全要求的规定;c)使用地点不出现超过GB/T14537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级的振动;d)无爆炸危险的介质,周围介质中不应含有能腐蚀金属、破坏绝缘和表面涂覆层的介质及导电介质,不允许有明显的水气,不允许有严重的霉菌存在;e)本标准规定的装置不承受太阳辐射、雨和水的冲洗,适应室内的有气候防护的环境;f)接地电阻应符合GB/T2887中4.4的规定。4.1.4特殊使用条件当超出4.1.1、4.1.2、4.1.3规定的条件时,由需方与供方商定。4.2电源的技术要求4.2.1交流电源4.2.1.1交流电源额定电压为220V、380V,电压偏差等级为±1%、±10%、-15%~+10%、-20%~+15%。4.2.1.2交流电源额定频率为50Hz,频率偏差等级为±0.2Hz、±0.5Hz、±2.5Hz。4.2.1.3交流电源电压谐波总畸变率等级为2%、5%、10%、20%。4.2.1.4三相电源电压应平衡。如产品标准中未作具体规定,其试验允许误差的要求为:a)三相电源的电压不平衡度不超过2%;b)相电压之间的相位差应相同,允许角差为2°;c)相电流之差不大于各相电流的平均值的1%;d)相电流相位差,允许角差为2°。4.2.2直流电源4.2.2.1直流电源额定电压为110V、220V;电压偏差等级为±0.3%、±1%、±5%、-15%~+10%、-20%~+15%、-25%~+30%。4.2.2.2直流电源电压纹波系数等级为0.2%、1%、5%、15%。4.2.2.3直流电源电压波动范围为额定电压的80%~110%(115%)。注:括号内的数值为根据需方或制造单位的需要和可能来确定的数值。4.2.3不间断电源(UPS)交流电源失电后,UPS应维持系统正常工作至少20min(建议切换时间小于20ms),有特殊要求时,由需方与供方商定。4.2.4电源影响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按4.2.1、4.2.2、4.2.3条规定的参数中任一项的选定极限变化(其余为额定值),装置应可靠工作,性能及参数符合技术要求。4.3额定参数4.3.1交流回路4.3.1.1交流电压交流额定电压:1003V、1003V、100V。4.3.1.2交流电流交流额定电流:1A、5A。4.3.2直流回路直流额定电压:24V、48V、110V、220V。4.3.3额定频率4
DL/T1010.3—2006工频交流额定频率为50Hz。4.4通道负载交流电压通道:小于1VA/相交流电流通道:0.2VA/相(额定电流1A)1VA/相(额定电流5A)4.5测量精度4.5.1开关量开关量的时间分辨率应小于等于1ms。4.5.2调节用模拟量a)电压在0.5~1.2pu时的测量和转换量值误差应不超过0.3%,角度误差不超过0.1°。b)电流在0.05~1.2pu时的测量和转换量值误差应不超过0.5%,角度误差不超过0.5°。c)无功功率在负荷电流为0.1~1.2pu时误差不超过2%。d)无功电流无功电流的测量在负荷电流为0.05pu以上时,误差不超过2%。以上误差限值不包括高压电压、电流互感器的误差。4.5.3保护和监控用模拟量电流在20倍额定值时的综合测量误差不超过10%。4.6过载能力4.6.1过载能力参数a)交流电流回路:2倍额定电流,连续工作;10倍额定电流,允许10s;40倍额定电流,允许1s。b)交流电压回路:1.2倍额定电压,连续工作;1.4倍额定电压,允许10s。施加过载电流的时间允许延长,但一般不超过5s。时间的换算可以按下式:1kk=tt式中:k——1s内允许的过载电流的倍数;kt——t(s)内允许的过载电流的倍数。4.6.2过载能力的评价标准装置经受过电流或过电压后,应无绝缘损坏、液化、炭化或烧焦等现象,相关电气性能应符合4.5、4.7的要求。4.7绝缘性能4.7.1大气条件除非另有规定,考核绝缘性能的大气条件均应符合4.1.1.3规定的范围。4.7.2绝缘电阻用空载电压为直流500V的测试仪器测量各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应符合以下规定:a)所有导电回路与地(或与地有良好接触的金属框架)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0MΩ。b)无电气联系的各导电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0MΩ。4.7.3电介质强度装置应能承受GB/T14598.3中规定的电介质强度试验要求。5
DL/T1010.3—20064.7.4冲击电压装置各导电回路与地(或与地有良好接触的金属框架)之间,交流回路与直流回路之间,对于额定绝缘电压大于60V的回路,应能承受1.2/50µs、试验电压为5kV的标准雷电波的短时冲击电压试验;对于额定绝缘电压小于60V的回路,应能承受1.2/50µs、试验电压为1kV的标准雷电波的短时冲击电压试验,装置允许闪络,但不应出现绝缘击穿或损坏。4.8振动、冲击与碰撞试验装置应能承受GB7261第16.3条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级的振动耐久能力试验。试验后,无紧固件松动脱落及结构件损坏。装置应能承受GB7261第17.5条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级的冲击耐久能力试验。试验后,无紧固件松动脱落及结构损坏。装置应能承受GB7261第18章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级的碰撞试验。试验后,无紧固件松动脱落及结构件损坏。控制系统由多个功能独立的单元构成时,可对单个单元进行试验。4.9耐湿热性能环境试验装置应能承受GB7261第21章规定的湿热试验。最高试验温度+40℃,最大湿度95%,试验时间为2d,每一周期历时24h的交变湿热试验,在试验结束前2h内,根据4.7.2条的要求,测量各导电电路对外露非带电金属部分及外壳之间、电气上无联系的各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1.5MΩ,介质强度不低于第4.7.3条规定的介质强度试验电压幅值的75%。控制系统由多个功能独立的单元构成时,可对单个单元进行试验。4.10电磁兼容性能4.10.1承受辐射电磁干扰的能力装置应能承受GB/T14598.9中4.1.1规定的严酷等级为III级的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的装置的性能应符合条款5规定的性能要求。4.10.2承受快速瞬变干扰的能力装置的电源输入、采集输入以及通信端口应能承受GB/T14598.10中4.1规定的严酷等级为III级的快速瞬变干扰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的装置的性能应符合条款5规定的性能要求。4.10.3承受脉冲群干扰的能力装置的电源输入、采集输入以及通信端口应能承受GB/T14598.13中3.1.1规定的严酷等级为III级的1MHz和100kHz脉冲群干扰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的装置的性能应符合条款5规定的性能要求。4.10.4承受静电放电干扰的能力装置的人机界面、控制按键及控制系统的开门把柄应能承受GB/T14598.14中4.2规定的严酷等级为III级的静电放电干扰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的装置的性能应符合条款5规定的要求。4.11结构和外观4.11.1机箱、插件的尺寸机箱插件的尺寸应符合GB/T3047.4的规定。4.11.2外壳防护外壳防护应符合GB4208中规定的外壳防护等级IP20的要求(户外使用的装置应符合GB4208中规定的外壳防护等级IP54的要求)。4.11.3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装置内两带电导体之间以及带电导体与裸露不带电导体之间的最小距离,均应符合GB16836中5.3.4的规定。4.11.4着火危险的防护着火危险的防护应符合GB16836中5.5的规定。4.11.5防静电及防辐射电磁场干扰的防护措施6
DL/T1010.3—2006装置的不带电金属部分应在电气上连为一体,并具有可靠的接地点。4.11.6安全标志装置应有安全标志,安全标志应符合GB16836中5.7.5、5.7.6的规定。4.12可靠性4.12.1SVC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应服从SVC的整体可靠性指标的要求。4.12.2SVC控制系统年可可靠性指标应大于99.9%。5功能及性能要求5.1总则5.1.1SVC控制器控制各部件的运行状态,使SVC满足设计的要求,达到各预定的目标,例如SVC运行范围,电压无功控制,增加系统阻尼,优化无功潮流,改善功率因数等。5.1.2应具备自动调节计算、监视、保护、通信、启动、停止顺序控制、文件记录等功能。5.2调节5.2.1调节功能要求应保证在电压和无功控制调整目标下,使SVC各支路断路器、隔离开关、冷却系统、保护装置和有关的安全系统协调运行。5.2.2稳态控制输出应规定考核点稳态运行的电压上限和下限,在此范围内SVC控制器按正常运行调节无功输出。无功输出的稳态受控范围在规定的最大容性与最大感性无功之间。5.2.3短时间运行输出SVC控制器在系统过电压和低电压情况下,控制SVC按预定策略能够短时提供的无功输出。5.2.4同步信号要求同步信号是SVC调节计算、触发控制的基础,应考虑如下因素:a)电源电压的扰动b)系统谐波c)系统严重短路故障d)系统频率和相角的变化e)系统短路故障消除后快速再次同步5.2.5基本控制方式5.2.5.1电压控制方式电压控制方式是SVC调节单元基本的控制方式。参考电压值Vref在运行中应保持不变,直到重新设置。参考电压范围可设置,一般为0.90~1.10p.u.。其V-I特性如图2所示。UUref控制范围IIcn超前滞后IlnImax图2SVC的V/I特性7
DL/T1010.3—2006SVC进行电压调整补偿时,其SVC的V-I特性斜率的取值范围为0~10%。较小的斜率可获得较精确的电压稳定效果。较大的斜率影响电压稳定效果,但可减少SVC的额定容量以及减少SVC进入调节容量极限的次数。对于多个SVC运行在同一母线时,可设定适当的斜率优化各SVC无功输出的分配。TSC一组电容投入前后电压的差值称为死区,它由系统特性和电容容量所确定。5.2.5.2无功控制方式无功控制方式可有下列类型。a)无功功率控制方式在此方式下,负荷的无功量与SVC输出之差,应在一个规定的范围内,即总无功不超过一个定值,这个值根据系统要求确定,称为调节死区。在有TSC的系统无功控制呈级差式改变,其死区由TCR限制,控制器应协调分配TSC与TCR的无功输出。b)无功电流控制方式控制器可略去电压对无功的影响而按总无功电流控制。对无功功率控制的要求也适合按无功电流控制的要求。对三相控制的SVC,无功电流量取代数和,对分相控制的按各相无功电流分别采集和控制。c)功率因数控制方式控制器应按无功电度(表)计量和电度表计量校正控制范围。对于固定功率因数应至少设定±0.03的死区。功率因数在负荷电流为0.1p.u.以下不作为控制条件,在负荷电流达到0.1p.u.及以上,一般可按整定值±15%控制,但对纯TSC型SVC应留有足够的死区以防止出现投切振荡。5.2.5.3联合控制方式电压控制方式和无功控制方式是控制器的基本控制模式,电压和无功可以单独控制也可联合控制,或加权联合控制。5.2.5.4输电系统暂态控制SVC应用于输电网时,应实现暂态控制功能,加强系统故障恢复后的第一摆特性,提高输电系统暂态稳定极限。5.2.5.5阻尼振荡控制SVC应用于输电网时,应对系统振荡提供正阻尼,以抑制系统振荡。5.2.6其他控制方式为了满足电力系统或需方的特殊需求,SVC的控制器可能需要增加某些特殊控制功能。以下的各项补充控制方式是经常采用的,在标准中作为选项,SVC的供货方和需方对这些选项在合同中确定。5.2.6.1慢速无功调节功能在电压控制方式中,用慢速调节无功,在电压快速调节达到稳定后,无功调节仍在进行,直到达到无功较合适的水平,此时已偏离按电压调节的斜率。对于这种调节,必须允许有一个死区,SVC的无功调节不能超过死区的范围,死区可以在运行中整定。SVC的暂态调节仍然服从斜率。5.2.6.2TCR直流电流控制当系统电压存在二次谐波时,TCR可能产生直流分量输出电流,使变压器进入饱和状态,SVC控制器应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5.2.6.3负序控制负序控制的目的是使电流的负序分量减少。负序控制的补偿程度可以选择,但是负序控制应服从电压允许的范围。5.2.6.4手动调节方式手动调节用于:a)SVC系统调试8
DL/T1010.3—2006b)参数整定c)其他目的5.2.7调节单元的保护性控制功能5.2.7.1保护性控制保护性控制是正常调节控制的补充,目的是限制某些系统参数在安全的范围之内。应根据SVC实际运行点的系统情况选择。5.2.7.2低电压控制功能系统电压低于正常电压,而高于设定的低电压限值(一般取0.5~0.7p.u.)时,SVC应快速强补;5.2.7.3次级电压限制对于采用降压变接入系统的SVC,SVC母线电压称为次级电压。SVC应具备对次级电压限制的功能。5.2.7.4TCR电流限制在电压超过最高运行电压时,对稳态TCR电流应有限制。控制器应具备TCR主回路在电压超高情况下限制输出的功能。5.2.7.5TSC过电流保护性控制功能由于误触发引起TSC受到强过电流冲击,在冲击发生后SVC控制器应具备保护阀组不受损坏的功能。5.2.7.6TSC过电压保护性控制功能SVC控制器应具备通过设定晶闸管触发的适当逻辑,防止过电压情况下TSC阀组损坏的功能。5.3SVC保护5.3.1一般规定5.3.1.1SVC保护应符合SVC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要求,满足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和快速性的要求,保护定值和延时的选择应与上级保护配合,防止越级动作。5.3.1.2对于输电系统用SVC装置宜采用微机双重保护配置。5.3.2滤波器及固定电容器组保护5.3.2.1应对SVC系统中的补偿电容器组和滤波器的下列故障及异常运行方式作出有选择性的切除或发出信号:a)针对电容器组过负荷及引线、套管的短路故障,应装设电流保护,保护分为速断和过流两段;b)单台电容器内部故障及其引出线的短路;c)电容器组内部故障,按电容器组的不同接线方式,分别采用下列类型保护:1)单星形接线的电容器组可采用开口三角零序电压保护;2)多段串并联星形接线的电容器组可采用桥式差电流保护或电压差动保护;3)双星形接线的电容器组可采用中性点不平衡电流保护。d)电容器组应具有过电压保护,延时动作于跳闸;e)电容器组应具有失电压保护,延时动作于跳闸;5.3.2.2对于滤波器,除应考虑以上规定的条款外,还应对以下故障及异常运行方式选择并设置相应的保护:a)电网频率负偏差可能引起谐波谐振,可设置低周波保护,按设定的过流倍数启动;b)避免由于滤波支路的非正常运行方式所产生的谐波放大,可设置联锁跳闸。5.3.2.3电流速断保护定值按最小运行方式下电容器组端部发生两相短路考虑,考虑一定灵敏度系数,动作时限按大于电容器组充电涌流时间考虑。5.3.2.4过流保护定值按电容器组长期允许的最大工作电流整定,动作后带时限切除故障电容器组。5.3.2.5对单台电容器内部故障,应设置保护,可设置内熔丝或外熔断器,外熔断器应有动作指示,其熔丝的额定电流可取电容器额定电流的1.5~2倍。5.3.2.6电容器组过压保护动作值应根据电容器组设计参数选取,使长时间单个电容器电压不大于其9
DL/T1010.3—2006额定耐受的1.1倍。5.3.2.7欠压保护的定值可根据情况设定,动作后切除电容器组。5.3.2.8自动投切回路应有防止本支路继电保护跳闸时误投入的闭锁回路,并应设置闭锁解除开关。5.3.3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CR)与晶闸管投切电抗器(TSR)保护5.3.3.1应对TCR或TSR的下列故障及异常运行方式作出有选择性的切除或发出信号:a)针对并联电抗器的单相接地和匝间短路及其引出线的相间短路和单相接地短路,应装设电流保护,保护分为速断和过流两段;b)电抗器应具有过负荷保护,延时动作于信号;c)电抗器应具有过电压保护,延时动作于跳闸;d)电抗器应具有欠电压保护,闭锁晶闸管阀的触发输出;e)TCR或TSR单相PT断线,延时动作于跳闸;f)TCR或TSR控制回路断线,动作于信号。5.3.3.2速断保护动作电流值可按最小运行方式下,电抗器端部两相短路时灵敏系数为2整定,动作后瞬时切除电抗器。5.3.3.3过流保护。动作值按避开最大可能的负荷电流整定。动作后带时限切除电抗器。5.3.3.4自动投切回路应有防止继电保护跳闸时误投TCR或TSR的闭锁回路,并应设置操作解除命令。5.3.3.5TCR的晶闸管级必须具有过电压保护,在出现过电压时,或若干个晶闸管丢失触发脉冲时,应向晶闸管提供强制触发。5.3.3.6晶闸管开通阶段,当晶闸管电流非正常过零时,应具有晶闸管自动重触发功能。5.3.4晶闸管投切电容器组(TSC)保护应对TSC的下列故障及异常运行方式作出有选择性的切除或发出信号:a)针对电容器组的过负荷及引线、套管的短路故障,应装设电流保护,保护分为速断和过流两段,延时动作于跳闸;b)单台电容器内部故障及其引出线的短路,延时动作于跳闸;c)TSC通常采用三角形接法,对于电容器组内部故障,应采用桥式差电流保护或电压差动保护,延时动作于跳闸;d)TSC应具有过电压保护,延时动作于跳闸;e)TSC应具有失电压保护,延时动作于跳闸。其它保护可参照5.3.2。5.4监控5.4.1一般规定5.4.1.1应对SVC装置一次、二次设备进行实时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显示和记录。5.4.1.2应配置就地及远方监控操作站,实时显示各监控内容,实现SVC系统的就地和远方操作。5.4.1.3主要监视功能a)重要的运行状态应在就地站控和远方站显示;b)报警信号必须传到就地站控和远方;c)监视并显示内部和外部的事件。时间分辨率不大于1ms,事件信息应存储,并在访问时可随机取出;d)扰动显示最少记录12个事件,包括电流和电压扰动事件,时间分辨率不大于1ms。记录数据可以通过一定的通讯方式远方查阅。5.4.1.4站控和遥控的手动功能:a)紧急操作,在现场和系统发生紧急事件而自动装置没有立即动作的情况,站控操作人员必须干预;10
DL/T1010.3—2006b)就地和远方能设置或调整某些控制参数,或重新整定保护定值。c)操作员的界面分为不同级别,并各有专用口令,对操作、软硬件的访问按级别进行,并记录。5.4.2水冷系统监控水冷系统的设计应保证阀组在运行期间处于允许的温度范围。水冷系统应具有独立的监控单元,能实时检测并上传其运行参数、异常状态。水冷系统监控动作于告警或退出相关SVC支路,以保证主设备安全。5.4.2.1水-水冷却系统a)应对水-水冷却系统的以下运行参数进行测量、显示和实时上传:1)冷却水流量;2)供水压力;3)回水压力;4)供水温度;5)回水温度;6)阀厅温度;7)阀厅湿度;8)冷却水电阻率(或导电率);9)去离子水电阻率(或导电率);10)缓冲罐压力;11)缓冲罐液位;12)循环泵运行状态。b)应对水-水冷却系统的故障和异常运行方式发出信号告警,可能对阀产生严重危害时,应退出阀所在支路,具体要求见本系列标准第5部分“密闭式水冷却系统”:5.4.2.2水-风冷却系统a)水-风冷却系统除应对水-水冷却装置中列出的各种状态量进行测量、显示和实时上传外,还应包括水风换热器风机运行状态。b)水-风冷却系统除应对水-水冷却系统中的各种故障和异常运行方式进行处理外,还应对以下情况发出信号告警:1)风机故障或过载;2)风机变频器故障。c)水-风冷却系统请求SVC停运的条件可参考水-水冷却系统。5.4.3本体监控SVC控制系统应具备自诊断功能,应对下列故障及异常运行方式发出信号告警:a)通讯异常;b)UPS异常;c)供电电源异常。5.4.4晶闸管阀监控5.4.4.1为保证晶闸管元件正常运行,冷却系统必须在晶闸管阀带电之前投入,阀带电期间禁止停运冷却系统。5.4.4.3应连续监视运行中的晶闸管元件,检出故障晶闸管元件,提供每次故障时间和故障晶闸管元件在阀组中的位置。5.4.4.4应连续监视运行中的晶闸管,提供晶闸管元件后备触发动作的时间和对应晶闸管元件在阀组中的位置,并记录动作次数,如果动作过于频繁应给出信号或跳闸操作。5.4.4.5阀监测系统应根据预设的阀冗余数量给出告警或跳闸操作,以保证阀组安全。5.4.4.6可对阀的温度进行实时监视,温度过高给出告警或跳闸操作。11
DL/T1010.3—20065.5VBE5.5.1应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送往阀组的触发信号的完整性,即采用编码方式应保证编码数据的完整性,采用非编码方式应保证触发脉冲的宽度符合设计要求。5.5.2对触发信号的输出通道宜采用冗余设计,当某通道故障时可自动切入备用通道,阀组触发不受影响,通道故障事件应上报。5.5.3应采取措施防止出现阀组的单方向触发。5.5.4VBE供电电源应实时监视,应防止电源故障时发出触发信号,以及电源能量不足时发出触发信号。5.6触发系统5.6.1触发的基本要求触发信号必须有足够的能量和足够陡度的波形前沿。必须防止由控制系统的误动作,或电力系统扰动引起的误触发。5.6.2自动重触发采用窄脉冲方式的触发系统应设置自动重触发功能,以防止晶闸管提前关断。5.6.3后备触发后备触发作为正常触发的补充,在晶闸管元件承受的电压接近其额定阻断电压时动作。5.7通信功能对已有的电网SCADA系统,SVC可与其通讯联接,采用的通讯规约应遵循标准的远动通讯规约,对非标准的通讯规约由SVC供方与上级自动化系统供应商协商解决。6试验方法6.1试验条件6.1.1除另有规定外,各项试验均在4.1.1.3规定的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6.1.2除另有规定外,周围环境应符合4.1.3规定的要求。6.1.3被试装置和测试仪表必须良好接地。6.2结构和外观检查按4.11和GB/T7261中第4章的要求逐项进行检查,具体方法由企业的产品标准规定。6.3装置功能试验采用继电保护试验设备、示波器等对装置进行试验,必要时还需进行电力系统动态模拟试验,试验方法和试验项目由产品标准规定,装置的功能应符合商定的技术要求及本标准条款5的要求。6.4动模或实时数字仿真应用于输电网的SVC应按照本标准条款5.2的要求或商定的调节控制要求进行物理动模或实时数字仿真试验。6.5过载能力试验按4.6的规定,对装置进行过载能力试验。装置经受过载试验后应无绝缘损坏。6.6绝缘性能试验根据4.7的要求,按GB/T7261中第20章的规定,对装置进行绝缘电阻测量、绝缘强度试验。6.7振动、冲击与碰撞试验根据4.8的要求,按GB/T7261的规定,对装置进行震动冲击与碰撞试验。6.8耐湿热性能环境试验按GB/T2423.4规定的试验方法对装置进行交变湿热试验。6.9电磁兼容性能试验6.8.1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根据4.10.1的要求,按GB/T14598.9的规定,对装置进行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12
DL/T1010.3—20066.8.2快速瞬变干扰试验根据4.10.2的要求,按GB/T14598.10的规定,对装置进行快速瞬变干扰试验。6.8.3脉冲群干扰试验根据4.10.3的要求,按GB/T14598.13的规定,对装置进行脉冲群干扰试验。6.8.4静电放电干扰试验根据4.10.4的要求,按GB/T14598.14的规定,对装置进行静电放电干扰试验。6.10连续通电试验装置在完成调试后,应进行时间为72h(常温)的连续通电试验。通电试验的具体要求由产品标准规定。试验方法由企业的产品标准规定。7检验规则7.1检验分类装置的检验分为出厂试验和型式试验两种。试验项目列于表1。表1试验项目序项目名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出厂试验型式试验备注号a结构和外观检查4.116.2√√b装置功能试验④6.3√√c电力系统模拟试验⑤6.4√①√①d过载能力试验4.66.5√e绝缘性能试验4.76.6√②√f振动、冲击与碰撞试验4.86.7√g耐湿热性能环境试验4.96.8√h电磁兼容性能试验4.106.9√③i连续通电试验6.106.10√√①应用于输电系统SVC。②只进行绝缘电阻测量和耐压试验。③新产品定型鉴定前做。④按照商定的技术要求确定,未商定时按照条款5所规定的最低要求进行。⑤按照商定的技术要求确定。7.2合格判定进行型式试验时,如未发现有主要缺陷,则判定试品为合格。7.3主要缺陷装置的主要缺陷是指设计缺陷、需经更换重要元器件后才能消除,或一般情况下不可能修复的缺陷(易损件除外);其余的缺陷作为一般缺陷,但一般缺陷数量大于等于3时视为主要缺陷。8标志和资料附件8.1标记8.1.1每台装置应在显著部位设置持久明晰的标志和铭牌,其内容包括:a)制造厂全称及商标b)产品型号、名称13
DL/T1010.3—2006c)制造年、月和出厂编号b)装置的额定值及主要参数8.1.2包装箱上应用不易洗刷或脱落的涂料作如下标记:a)发货厂名、产品型号、名称b)收货单位名称、地址、到站c)包装箱外形尺寸及毛重d)“防潮”、“向上”、“小心轻放””等标记8.1.3产品执行的标准应明示。8.1.4标志和标示应符合GB191的规定。8.2资料附件随同装置一起供应的应有:a)装置文件、资料清单及文件资料b)装置的电气原理图及接线图c)产品出厂合格证书d)按备品清单或合同规定提供的备品、备件(如元器件、易损件、测试插件、接线座、预制导线等)、安装附件、专用工具等e)装箱清单f)必要时,还应提供维修、调试所必须的仪表、电气元件的说明书9包装、运输、存储9.1包装9.1.1产品包装前的检查a)产品的附件、备品、合格证和有关技术文件是否齐备;b)产品外观有无损坏;c)产品表面有无灰尘。9.1.2包装的一般要求9.1.2.1装置包装时应用塑料制品作为内包装,周围用防震材料垫实放于外包装箱内。9.1.2.2包装箱应符合GB/T13384的规定,按照装箱文件及资料清单、装箱清单如数装箱;随同装置出厂的合格证和有关技术文件应装入防潮文件袋中,再放入包装箱内、9.1.2.3装置的包装应能满足按GB/T4798.2规定的运输要求。9.2运输装置的运输应符合GB4798.2的规定。9.3贮存9.3.1贮存装置的场所应干燥、清洁、空气流通,并能防止各种有害气体的侵入,严禁与有腐蚀作用的物品存放在同一场所。9.3.2包装好的装置应保存在相对湿度不大于85%,周围空气温度为-25ºC~+55ºC的场所。1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LT1003-2006水轮发电机组推力轴承润滑参数测量方法.pdf
- DLT1004-2006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整合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pdf
- DLT1005-2006高温单辊碎渣机.pdf
- DLT1006-2006架空输电线路巡检系统.pdf
- DLT1007-2006架空输电线路带电安装导则及作业工具设备.pdf
- DLT1008-2006电力市场运营系统功能规范和技术要求.pdf
- DLT1009-2006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运行及维护规程.pdf
- DLT1010.1-2006高压静止无功补偿装置.pdf
- DLT1010.2-2006高压静止无功补偿装置 第二部分.晶闸管阀的试验.pdf
- DLT1010.4-2006高压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第四部分 现场试验.pdf
- DLT1010.5-2006高压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第五部分水冷却装置.pdf
- DLT1011-2006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数据交换格式规范.pdf
- DLT1012-2006火力发电厂汽轮机监视和保护系统验收测试规程.pdf
- DLT1013-2006大中型水轮发电机微机励磁调节器试验和调整导则.pdf
- DLT1015-2006现场直流和交流耐压试验电压测量系统的使用导则.pdf
- DLT1016-2006电容式引张线仪.pdf
- DLT1017-2006电容式位移计.pdf
- DLT1018-2006电容式测缝计.pdf
相关文档
- 施工规范CECS140-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管芯缠丝预应力混凝土管和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1-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2-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铸铁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3-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预制混凝土圆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5-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矩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90-2005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cecs 140: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管芯缠丝预应力混凝土管和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含条文说明)
- cecs 141: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条文说明
- cecs 140: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管芯缠丝预应力混凝土管和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条文说明
- cecs 142: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铸铁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条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