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6.07 KB
- 2022-04-22 13:46:20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13GY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GY/T232—2008卫星直播系统一体化下变频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TechnicalrequirementsandmeasurementmethodsofdirectbroadcastingsatellitesystemLNBF2008-03-10发布2008-03-15实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
GY/T232—2008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技术要求............................................................................15测量方法............................................................................3参考文献..............................................................................7I
GY/T232—2008前言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主要参照了GB/T16954-1997《Ku频段卫星电视地球站通用规范》,并参考了GB/T11298.1-1997《卫星电视地球站测量方法系统测量》、GB/T11298.3-1997《卫星电视地球站测量方法室外单元测量》、GY/T146-2000《卫星数字电视上行站通用规范》和GY/T151-2000《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站测量方法室外单元测量》等标准和文件。考虑到卫星直播系统一体化下变频器是卫星直播接收用户的终端设备,其产品质量与指标直接影响用户的接收效果,因此本标准对环境适应性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本标准制定过程中,对试制的卫星直播系统一体化下变频器进行了测试,并对国内外数十家厂商生产的C波段和Ku波段卫星数字电视接收一体化下变频器测试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对技术指标和功能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大量的测试试验结果为本标准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标准由全国广播电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揭东钻宝科技电子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长占、冯景锋、孙亦波、郑振诚。II
GY/T232—2008卫星直播系统一体化下变频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卫星直播系统一体化下变频器的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对于能够确保同样测量不确定度的任何等效测量方法也可采用。有争议时,应以本标准为准。本标准适用于广播电视卫星直播系统一体化下变频器的开发、生产、使用和运行维护。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6954-1997Ku频段卫星电视地球站通用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交叉极化鉴别率crosspolarizationdiscrimination被测下变频器接收同极化馈源所辐射的功率与其接收不同圆极化馈源所辐射的功率之比。3.2馈源照射角irradiationangle在天线系统中,被馈源照射的目标体边缘对馈源相位中心的张角。4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LNBFLowNoiseBlockFeed馈源一体化的低噪声放大下变频器(又称为一体化下变频器)。5技术要求卫星直播系统一体化下变频器的规格应符合GB/T16954-1997中的有关规定。5.1工作环境环境温度范围:-25°C~55°C,在特殊环境下,可扩展到-50°C~70°C;相对湿度:5%~100%;大气压力:86kPa~106kPa。5.2技术要求卫星直播系统一体化下变频器技术要求见表1。1
GY/T232—2008表1卫星直播系统一体化下变频器技术要求序号项目技术指标备注1极化方式圆极化极化切换电压左旋16~202馈源口V右旋11~14输入频率范围311700~12200MHz输出频率范围4950~1450MHz增益5≥55全频段dB增益稳定性6±5全温段dB/12h噪声温度等效于786.5~114.5K噪声系数≤1.3dB幅频特性8±5全频段dB带内任意接收频道内幅频特性9±0.536MHz频带内dB本振频率容限1010750±2单本振MHz本振相位噪声≤-50@1kHz11dBc/Hz≤-75@10kHz交叉极化鉴别率12≥16dB镜像干扰抑制比13≥40dB寄生输出14≤-60dB1dB压缩点输出功率15≥-25dBm输出反射损耗16≥10dB工作电流17≤200mA2
GY/T232—2008表1卫星直播系统一体化下变频器技术要求(续)序号项目技术指标备注71.075(F/D=0.35)67.38(F/D=0.375)前置正馈64.00(F/D=0.40)馈源照射角61.53(F/D=0.42)18度40.00(F/D=0.60)37.00(F/D=0.70)偏置34.00(F/D=0.80)31.00(F/D=0.90)注:F/D(FocusToDiameterRatio)焦径比。5.3接口要求输出接口:F型,阴性;接口阻抗:75Ω。6测量方法6.1测量环境条件环境温度范围:-25°C~55°C,在特殊环境下,可扩展到-50°C~70°C;相对湿度:5%~100%;大气压力:86kPa~106kPa。6.2测量框图线性指标测量框图见图1;交叉极化鉴别率和馈源照射角测量框图见图2;输出反射损耗测量框图见图3。信号源同轴波导转换同轴波导转换网络圆矩波导转换圆矩波导转换分析仪噪声系数被测隔直分析仪下变频器电容频谱频率计直流电源分析仪图1线性指标测量框图3
GY/T232—2008极化旋转被测隔直频谱信号源馈源天线下变频器电容分析仪水平转台直流电源图2交叉极化鉴别率和馈源照射角测量框图被测网络电桥下变频器分析仪图3输出反射损耗测量框图6.3技术指标测量6.3.1输入频率范围和输出频率范围a)按图1连接测量系统;b)将两个圆矩波导转换器对接,信号源发送11700MHz~12200MHz测量信号,对测量系统进行自校准;c)将被测下变频器连接到圆矩波导转换器,在频谱分析仪读取对应的输出频率;d)在保证系统正常工作情况下所对应的输入输出频率范围,即为输入频率范围和输出频率范围。6.3.2增益a)按图1连接测量系统;b)将两个圆矩波导转换器对接,信号源发送11700MHz~12200MHz测量信号,对测量系统进行自校准;c)分别测量不同频点所对应的输出电平与输入电平,其同一频点输出与输入电平之差即为该频点增益。6.3.3增益稳定性a)按图1连接测量系统;b)将两个圆矩波导转换器对接,信号源发送11700MHz~12200MHz测量信号,对测量系统进行自校准;c)测量12小时内的增益,其最大增益与最小增益之差即为该段时间内的增益稳定性。6.3.4噪声温度a)按图1连接测量系统;b)噪声系数分析仪的噪声源发送宽带噪声信号;c)从噪声系数分析仪直接读取噪声系数N;Fd)噪声温度T用式(1)求出。exT=(10-1)T………………………………………(1)e04
GY/T232—2008式中:T:等效室温;0X:为N/10。F6.3.5幅频特性和带内任意接收频道内幅频特性a)按图1连接测量系统;b)将两个圆矩波导转换器对接,网络分析仪发送11700MHz~12200MHz,测量信号,对测量系统进行自校准;c)将被测下变频器连接到圆矩波导转换器,选择网络分析仪电平测量选项;d)分别读取整个频带内电平/频率曲线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计算其与中心频率处电平之差,该电平差范围即为幅频特性;e)分别读取任意36MHz频带内电平/频率曲线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计算其与中心频率处电平之差,该电平差范围即为带内任意接收频道内幅频特性。6.3.6本振频率容限a)按图1连接测量系统;b)将两个圆矩波导转换器对接,在频率计上读取信号源的发射频率f(即送入被测下变频器的RF输入频率);c)将被测下变频器连接到圆矩波导转换器,在频谱分析仪读取对应的被测下变频器中频输出频率f;IFd)本振频率容限用式(2)求出。Δf=fRF–fIF-fLO………………………………………(2)式中:Δf:本振频率容限;f:输入频率频率;RFf:输出频率频率;IFf:本振标称频率。LO6.3.7本振相位噪声a)按图1连接测量系统;b)将被测下变频器连接到圆矩波导转换器,信号源发送带内任意频率,在频谱分析仪读取对应的输出频率;c)调整频谱分析仪的分辨率带宽和视频带宽,分别读取距中心频率为1kHz和10kHz点所对应的每Hz的幅度值,即为本振相位噪声。6.3.8交叉极化鉴别率a)按图2连接测量系统;b)将被测下变频器与馈源天线轴线对准且极化相同,记录同极化最大电平;c)更改馈源天线的极化为另一极化方式,记录交叉极化最大电平;d)最大电平与最小电平之差即为交叉极化鉴别率。5
GY/T232—20086.3.9镜像干扰抑制比a)按图1连接测量系统;b)将被测下变频器连接到圆矩波导转换器,信号源发送测量信号,频率为f;RFc)在频谱分析仪上读出被测下变频器中频输出频率f所对应的输出电平A;IF1d)将信号源发送测量信号频率设定为f-2f,输出幅度不变;RFIFe)在频谱分析仪上读出输出镜像频率所对应的输出电平A;2f)镜像干扰抑制比用式(3)求出。A=A1–A2(dB)…………………………………………(3)6.3.10寄生输出a)按图1连接测量系统;b)将被测下变频器连接到圆矩波导转换器,信号源发送测量信号;c)在频谱分析仪上读出杂波电平的最大值,与输出信号电平之比即为寄生输出。6.3.111dB压缩点输出功率a)按图1连接测量系统;b)将被测下变频器连接到圆矩波导转换器,信号源发送测量信号;c)逐渐增加信号源的输出电平,在频谱分析仪上读取输出中频信号增加的电平;d)当信号源的输出电平增加到某一电平值时,输出中频电平不再随输入信号电平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增益开始下降,直到增益降低1dB,此时的输出中频功率即为1dB压缩点输出功率。6.3.12输出反射损耗a)按图3连接测量系统;b)先对网络分析仪进行校准,然后将被测下变频器输出与网络分析仪相连接;c)直接读取被测下变频器输出频段内的反射损耗,取最大值即为输出反射损耗。6.3.13馈源照射角a)按图2连接测量系统;b)将被测下变频器与馈源天线轴线对准且极化相同;c)控制转台在水平方向上按照-90°~+90°转动被测下变频器,实时记录频谱仪上的电平/角度方向图数据;d)在已得到的电平/角度方向图上,将最大值点标记为0,两个-10dB点所对应的角度即为馈源照射角。6
GY/T232—2008参考文献[1]GB/T11298.1-1997卫星电视地球站测量方法系统测量[2]GB/T11298.3-1997卫星电视地球站测量方法室外单元测量[3]GB/T11442-1995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通用技术条件[4]GY/T146-2000卫星数字电视上行站通用规范[5]GY/T151-2000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站测量方法室外单元测量7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卫星直播系统一体化下变频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T232-2008*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出版发行责任编辑:王佳梅查询网址:www.abp.gov.cn北京复兴门外大街二号联系电话:(010)8609342486092923邮政编码:100866版权专有不得翻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GJBZ50.2-1993军用印制电路板及其基材系列型谱印制板标准信息.pdf
- GJBZ52-1994功率型密封电磁继电器系列型谱.pdf
- GJBZ68-1994武器装备柔性制造系统软件工程手册.pdf
- GJBZ768A-1998故障树分析指南.pdf
- GJBZ77-1995可靠性增长管理手册.pdf
- GJBZ9000A-2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pdf
- GJBZ9004-1996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指南.pdf
- GJBZ94-1997军用电气系统安全设计手册.pdf
- GJBZ95-1997舰船直流电力系统短路电流计算方法.pdf
- GY5055-2008扩声、会议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pdf
- GY5078-2008有线电视分配网络工程安全技术规范.pdf
- GY5082-2010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设计规范.pdf
- GY5212-2008非正式版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系统安装工程预算定额非正式版.pdf
- GY61-1989广播电视中心和台、站机械维修安全规程.pdf
- GY64-1989广播电视钢塔桅防腐蚀保护涂装.pdf
- GY64-2010广播电视钢塔桅防腐蚀保护涂装.pdf
- GY65-1989广播电视钢塔桅制造技术条件.pdf
- GY65-2010广播电视钢塔桅制造技术条件.pdf
相关文档
- 施工规范CECS140-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管芯缠丝预应力混凝土管和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1-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2-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铸铁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3-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预制混凝土圆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5-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矩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90-2005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cecs 140: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管芯缠丝预应力混凝土管和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含条文说明)
- cecs 141: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条文说明
- cecs 140: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管芯缠丝预应力混凝土管和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条文说明
- cecs 142: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铸铁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条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