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50 KB
- 2022-04-22 11:41:38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17毕业论文(设计)材料题目:低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研究学生姓名:XXXXXX学生学号:XXXXXXXXXXX系别:教育科学系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届别:2012届指导教师:XXXXXXXX
17目录前言……………………………………………………………………………(4)一、绪论………………………………………………………………………………(6)(一)什么是阅读能力(二)选题意义(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多元智力理论2.新教育实验理论(四)课题的研究目标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1.行动研究法2.调查研究法二、低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现状及原因分析……………………………………(8)(一)阅读兴趣不高,阅读时间不充足。(二)阅读方法不当,学生阅读能力低。(三)阅读习惯有待提高,阅读水平偏低三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10)(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二)、教给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三)、循序渐进,引导课外阅读(四)、强化积累,多读熟读1.多读,首先遍数多2.还要数量多3.多读,还指品种多四、重方法指导促进学生读书积极性……………………………………………(12)(一)教师要掌握常用的读书方法(二)教师要将读书方法渗透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中五、低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要求…………………………………………(14)(一)读懂1.字:指课文中的生字2.词:结合上下文理解关键词3.句:指文中的中心句、过渡句等4.段:重点理解文中的典型段,让学生学会自学(二)会读1.会读,即初步形成正确的阅读的策略2.品味、积累课文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三)精选读物1.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四)注重阅读环境1.开展活动积极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172.注重课堂阅读氛围的建立3.注重引导学生形成适合自身的阅读习惯参考文献…………………………………………………………………(17)
17低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摘 要]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具体情况,探求适合的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Primarycultivationofreadingability[Abstract]Thereadingisalanguagestudyofbasicconstitutepart,developmentstudentofreadingtheabilitybeaprimaryschoollanguageeducationofanimportanceofmission.Theteachershouldcombineaconcretecircumstanceaccordingtothestudent"scharacteristicsandinvestigateinkeepingwithofmethod,putfortheffortdevelopmenttheabilityofreadofstudent.[Keywords]Primaryschoollanguage;Readingability;Development前言阅读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阅读能力的培养
17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担负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任务。《小学生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一年纪到三年纪的小学生阅读提出了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默读,并且有一定的速度,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要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目标:在积累语言材料的同时,积淀文化,提升语文素养。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主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在当前新的教育形式下,重视并大力提倡课外阅读显得尤为重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中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时要“确立现代阅读理念”,要重视“阅读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小学的阅读能力极其重要大量阅读一直以来就被作为语文的重要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在我国传统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新语文更关注学生的人格建构和精神建构。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就需要从大量阅读着手,必须牵着孩子的手,作出正确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尽快构建一个课外阅读的指导体系,使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大量文质兼美的作品,内化语言和写作技巧,体会精华之所在,从而在不断读书中增长知识,积淀文化底蕴,提高表达能力。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决定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也就是说,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独立阅读。阅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是提高小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打开小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一、绪论
17阅读是小学生了解自然与社会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加强阅读教学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同时阅读教学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有丰富知识,锻炼思维,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培养品德的作用。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小学生进行阅读培训,使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可开阔视野,提高成绩,开发智力。(一)什么是阅读能力什么是阅读能力?其阅读能力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感受能力、记诵能力。1.认读能力。认读不是孤立的读出字音,也伴随着初步的理解。只能发出字音或者仅仅看见书面符号,就不能说阅读。教学认读,必须做到逐字逐句的认读,朗读要读准字音,默读要看清楚每个字每个词,认真的读。2.理解能力。它是阅读能力中最基本的成分。较好的阅读能力,不仅指能顺利的读,而且能较充分地,正确的把握阅读材料的中心。学生往往偏重对阅读材料表面含义的理解,而忽视阅读的真正目的。因此,要教儿童逐步获得理解字、词、句、篇的能力和初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阅读能力。3.感受能力。在教学中,常常会发现学生简单的说:我喜欢这篇课文或者我讨厌这本书。这些情感的流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童心”。儿童常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主人公,当他读到有关小主人公说的或做的事时,只要他能够理解或认为反映他自己的思想感情时,就会读的十分起劲,甚至读上数遍,完全被书中的人和事吸引住了。这时就与书中主人公的感情沟通了。所以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把文章中的思想感情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能力。4.记诵能力。记诵贯穿在朗读,默读和背诵过程中,在朗读和默读时,也有记忆活动参与,通过熟读,达到背诵。背诵能提高记忆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二)选题意义理论意义:本研究期望能够补充前人对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理论,试图为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找到一些新的思路。现实意义: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方面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方法,帮助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学生不同程度地具有8种智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在正常条件下,只要有适当的外界刺激和个体的本身努力,每一个个体都能发展和加强自己的任何一
17种智力。影响每个人的智力发展有3种因素,即先天资质、个人成长经历和个人生存的历史文化背景。虽然人的先天素质对智力的类型起决定作用,但智力的发展水平高低更取决于个体后天的文化教育活动。 因此,教育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人大脑里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各种智能的情景,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使其扬长避短,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以课外阅读的积累来触发学生的理解与表达力,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逐步提高。2.新教育实验理论 朱永新教授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而童年的阅读对于一个人的完美人格的形成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适合孩子阅读的文章书籍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意味着成长的伴侣,意味着心灵的雨露,意味着精神的家园,意味着美的存在,意味着笑的源泉,意味着第(二)个生命。而对思想积极健康,内容优秀充实,语句优美富有内涵的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则显得非常重要且必要。(四)、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总目标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通过教学改革和实践,引导学生对优秀读本进行阅读和品鉴,提高对语言的赏析、感悟能力,进而达到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具体应用目标是:一年级至(三)年级小学生要通过读→说→绘形式提高读说能力。通过教师为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再通过学生复述故事梗概,绘出或写出故事的意境这一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其次通过读→说→写形式提高读写能力。通过听读经典著作片段或整本书,再通过各种形式的说、读活动,并在读书笔记上摘抄自己欣赏的片段,写出感受或收获,达到积累语言,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再次通过读→议→写形式提高读写能力。通过师生同读文学经典,开展多种形式的议、说、写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提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从而积累语言,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乃至文化素养。2.通过对文学名著和教育教学专著的分散学习和集中研修,提升教师的文学素养,改变教师教育教学的理念,提高教师的新课程实施水平和科研能力。进一步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效果不断优化。(五)、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核心方法为行动研究法,同时伴以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1、行动研究法:是以实践经验为基础、实践性与参与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每学期我们学校都要围绕阅读开展一
17些活动,如:亲子朗诵、古诗擂台赛、“我读书、我快乐”的演讲比赛、读书笔记展评以及书香学生、书香教师和书香家庭的评选活动,同时各年级段也会根据本年级段的特点自由组织一些活动。2、调查研究法:是有目的的,有计划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借以发现问题、探索教育技术规律、开展教育技术研究的一种方法。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调查,如:(1)访问调查。教师(调查者)与学生(调查对象)做面对面的谈话,收集口述材料。如小学生喜欢读的书籍调查。(2)问卷调查。我们通过特别设计的问题表格,由学生做自填式的回答,收集笔答资料。如对本校学生读写能力的调查。3、个案研究法: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即对教育过程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4、经验总结法:定期召开阶段总结会,及时调整完善实验中的各项操作,总结出研究经验,以论文的形式形成研究成果。二、低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现状及原因分析(一)、阅读兴趣不高,阅读时间不充足低年级小学生课余活动最喜欢的项目是看电视。学后写完作业,基本上就是看电视;的学生还玩电脑、打游戏等。这些声、光、电的刺激,对孩子有很强的吸引力,使孩子的心灵离需要静心品读的书本越来越远。(二)、阅读方法不当,学生阅读能力低。中国教育部组织了相关人员,有针对性的就中国低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问卷主要是学生调查问卷,共发出55份,收回52份。学生调查问卷包括学生阅读状况、学生对阅读的态度、读书习惯、读书方法、策略以及阅读收获、效果等方面的调查。统计数据和卷面呈现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读课外书只看情节,走马观花,能够“查字典或问别人弄清意思”的约占10%,“作读书笔记”的约占7%。大部分学生在阅读中不能合理运用学习方法,其阅读能力,包括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推理能力都比较差。(三)阅读习惯有待提高,阅读水平偏低同时“世界读书日”前夕,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97%的学生基本不愿意写读书心得,即使写,也是老师要求的。95%的学生阅读的时候只是用眼睛看,遇到不懂的字或句子就跳过去,没有查字典的习惯。82%的学生读书不用笔圈画,只关注故事情节和内容。
17文字的缺失容易造成理解力、思考力下降,也容易造成人文精神和情感的缺失。真正的语文能力不是做题做出来的,真正的语文高手也不是语文老师教学出来的。语文素质的提升归根结底取决于学生自己的勤奋阅读。三、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阅读兴趣。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在书中找到快乐,让其觉得读书就是一种享受。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篇佳作,文质兼美;又有许多儿童喜欢的寓言故事、童话,这些文章对儿童有很强的吸引力。通过口语艺术再现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故事中的形象美,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引领学生自觉地朗读、默读,抓住学生的兴奋心情,引起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达到激发阅读兴趣的目的。(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阅读兴趣。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在书中找到快乐,让其觉得读书就是一种享受。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篇佳作,文质兼美;又有许多儿童喜欢的寓言故事、童话,这些文章对儿童有很强的吸引力。通过口语艺术再现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故事中的形象美,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引领学生自觉地朗读、默读,抓住学生的兴奋心情,引起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达到激发阅读兴趣的目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儿童积极主动阅读的基础,它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和学习的情趣,是发展智力的必要条件。所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成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通过采用诸如实物、插图、录像、录音等声像材料以及面部表情、手势身形等无声语言之类的形象直观的教学形式,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导火索。再者,在阅读活动中,老师创设积极、宽松的课堂氛围,真诚地鼓励、表扬学生鼓励人人畅所欲言,让学生品味到阅读的甘甜。还要在学生学习之余,创设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比如举行古诗背诵,成语接龙,名言交流,歇后语对接等等,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编课本剧、画画比赛,展开有趣的辩论等等。(二)教给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
17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采用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授之以渔”,要“交给学生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把阅读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就能独立去思考探索,把握规律,举一反三,所以应多从读书方法上给指导。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能作文,不待教师改。”他的主张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会学知识”。学生会学,才能主动地获取知识。以“略读课文”为例,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如:不动笔墨不读书。在学习中,要根据阅读的要求,在字里行间圈点勾画,以示重要词句;有疑问的地方作记号,并能找机会解答;学会把文中的优美词句段篇进行积累,并要勤背诵如怎样默读、朗读,怎样理解题目,怎样读懂词句,怎样分段和归纳段意,怎样理解课文内容,怎样掌握中心等。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国古代教育家孟子“学贵自得”。他说:“君子深造之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则资之深;资学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帮君子欲其自得之也。”这都强调学生自学自得之意。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学生有了自学的能力,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形成了自学习惯,就可以无老师自通,受用终生,这是教学的目的和归宿。一种阅读方法的习得,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必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反复运用,逐步熟练,最终形成能力。(三)循序渐进,引导课外阅读要使学生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多读课外书尤为重要。让学生既学好教材,做好课外作业,又要大量阅读课外读物,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哪些书该读,哪些书不该读,教师要先做认真的指导。其次,要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减轻课外书面作业量,并让学生准备一个词汇本,如果在阅读中遇到优美的词句段落,就摘抄下来,每周进行一次阅读交流。这样,学生不仅从课外读物中得到了许多知识,而且为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应遵循“字、词、句、段、篇”
17的教学规律。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其次,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精选几本补充读物,让学生去独立阅读。教师可通过经常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营造读书的氛围,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通过设立班级图书箱,如举行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心得交流会等,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另外要做好家校配合,让学生有书读。家长是学生的贴身老师。家长要经常给孩子讲有趣的故事,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浏览、阅读,家庭内要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家长要做孩子读书的榜样。(四)强化积累,多读熟读低年级小学生处于启蒙阶段,其识辩能力较差,不懂得哪些作品应熟读,哪些作品应略读,老师应给予以正确的引导。对于一些文学经典,特别中国文化的精隋则要求熟读甚至是背诵,读一篇精典文章,不是读一两遍,而是要多读几遍,甚至好多遍,所谓“熟读成诵”。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孔子也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文章可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要求其熟读或背诵。阅读是一种综合吸收。不多读、熟读而只听所谓“讲解”是全然无用的。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语文这个工具,要掌握得好,首先必须手中握有丰富的材料。因此,多读是语文的根本。1.多读,首先遍数多。我国宋代教育家在谈到多读时说:“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读遍数,自然上口。2.还要数量多,《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阶段课外阅读量为:第一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
17阶段课外阅读不少于40万字,第三阶段课外阅读不少于100万字。学生阅读数量之大,前所未有。3.多读,还指品种多。阅读的范围要广,要博览群书,像蜜蜂采蜜一样,采百花之蜜,集百家之说,用人类的智慧来丰富自己。从语文角度看,不仅要读散文、故事、童话、寓言,而且要读诗歌、戏剧等,不仅要读中国的作品,而且要读世界各国的作品。四教师要以重方法指导促进学生阅读积极性(一)教师要掌握常用的读书方法1.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自己就必须掌握一些常用的读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能灵活地运用这些读书方法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如边读边想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联系自身情感体验的方法,圈画批注的方法,略读法,精读法,默读法,摘抄评价法等等。2.教师要有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的意识。在备课的时候,把指导阅读方法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的写进教案,并且设计出实施的步骤和方法。在上课的时候,要把阅读方法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具体做法是读前提出要求,读中相机指导,读后引导学生回忆刚刚经历的学习过程,小结阅读方法。3.要使低年级小学生阅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而且要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2).
17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默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4).摘抄评价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二、教师要将读书方法渗透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主要靠教师有意识地把方法渗透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使学生经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一点一滴地逐渐领悟方法,并且反复地练习运用,这样才能慢慢地形成阅读能力。(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低年级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是,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象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通过这种带着问题,并把生活中能感知的事物同教学相结合,使原本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这正是低年级小学生所需要的。 (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
17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而年级时语文阅读只要求孩子读懂一部分,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三年级时,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理解一句话的含义。四年级时,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当然,这样的方式需要老师和学生都要有耐心,它所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不能急于求成。 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最反对的是老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就象一位唠叨的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五低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要求(一)读懂 读懂,即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学生基本阅读能力的形成,在于教师的指导和有针对性的训练。“带领学生从文章走个来回。”就是说,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从整体思考也指明阅读是一个“整体——局部——整体”、“字——词——句——段”的反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体,教师任务是使学生读得更好,最终能够自己去读。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边读边思考的办法。同时我更认为广大教育战线的工作者在日常教学中,先从培养学生的课内阅读能力入手,最后从课外阅读加以辅助,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低年级小学生真正读懂每篇文章。1.字:指课文中的生字在初读课文时,首先要找出文中的生字,通过课后的生字列表或借助工具书,拼读生字,掌握字形,理解字义,为熟读课文扫清障碍。 2.词:结合上下文理解关键词
17 阅读文章要理解段落的意思,必须先弄懂每句话的意思,而理解句子的意思,必须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如:义务教材(三)年级上册第3课《爬天都峰》第(二)段中“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学习这句话时,我们要紧紧抓住“笔陡”、“发颤”这两个词,“笔陡”说明像笔一样直,“发颤”是忍不住颤抖,理解了这两个词,学生自然明白了这句话是讲天都峰的陡峭。再如:(四)年级上册第15课《猫》的第一段,我引导学生抓住“性格、古怪、老实、贪玩、尽职”这几个关键词,分别找出描写猫不同性格的句子,有关键词的引导,学生就很容易判断出第2、3句写猫很老实,第4、5句写猫很贪玩,第6、7句写猫很尽职。这样一来,学生既能明白课文从(三)方面写猫的古怪性格,又能清楚段落的结构。3.句:指文中的中心句、过渡句等很多段落都有较明显的中心句,让学生先找出中心句,明白段落的意思,可以使学生较快完成阅读任务,减轻对阅读的畏惧感,树立阅读信心。如:义务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9课《赵州桥》中的第2段和第3段都在段首出现中心句,学生在阅读时,很快就能找出这两个句子,从而就能明白第2段写赵州桥的雄伟,第3段写赵州桥的美观,这样的学习让学生轻松理解文意,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4.段:重点理解文中的典型段,让学生学会自学 在语段的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利用课文中的典型段,进行段的训练,从而明确读段的方法。如:学习《猫》第(二)自然段时,可以按这样的步骤进行学习:(1)这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2)这段主要讲什么?(3)这段是按什么关系连接起来的?学完这段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学习方法。而本课中第3自然段的结构与第2自然段相同,要求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通过这样的训练,既让学生明确了读懂自然段的方法,同时又能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一举两得。 课内阅读是基础,课外阅读是提高。在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时要趁热打铁,指导学生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外阅读,从而提高阅读能力。但老师不能太心急,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提高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迁移运用,课内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浏览、默读、朗读、精读、略读等多种方法学知识,课外阅读指导学生学会从中积累词汇,学习描写方法,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段落,把它吸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在作文时就完全做到可信手拈来。
17(二)会读1.会读,即初步形成正确的阅读的策略:初步学会浏览、略读、精读的方法,初步具有整体上把握自己阅读方向、正确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就教学而言,我提炼出了“(五)读法”:(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读中认字。学生可以自由读,画出生字、新词、疑点……(2).细读课文,品词析句,咬文嚼字。可以采用加词对比读、减词对比读、换词对比读等方法,品析课文用词的准确、精妙。(3).深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结构。可采用逻辑提问引导读、以讲过渡承接读、根据结构特点分合读等方法。(3).精读课文,体会感情,理解内涵。可以读后点评,画龙点睛,抓住重点深入读。(4).熟读课文,背诵积累,内化吸收。重要段落反复读,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背诵。2.品味、积累课文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文教材中所选文章绝大多数文质兼美,在语言运用方面甚称典范。众所周知,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是文章的细胞。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品味课文语言运用的准确、生动、传神,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课文《桂林山水》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想骆驼,形态万千。”这个句子有比喻,有排比,但最为微妙的却是对于各种形状的描写,我引导学生发现后,要求学生用“象……像……像……”写句子,所列举的事物要精心选择,切忌雷同。如果让学生感受和发现这些细微的语言规律,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将明显提高。另外,我还要求学生随时摘抄课文中的格言、名言、警句、妙语,平时熟读成诵,用时信手拈来,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为作文积累了素材,可谓一箭双雕。(三).仿写与创造性写作相结合。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象地说明了读是写的基础,促进写的提高;写是读的发展和归向,是读的结果的证明。语文课本里的基本篇目,在构思上往往合理而精巧,如何将这些构思技巧迁移到学生的作文中去呢?“画瓢”训练(仿写)不失为一条捷径。现行语文教材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矿,有些课文在讲读过后令人回味悠长,思索再三
17。教师若能深入开掘,以课文为题材,进行创造性写作,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能调动学生探究课文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将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三)、精选读物我们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必须加强课外阅读。1.首先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1、故事引趣。把一篇篇幅较大的读物缩成一个简练的故事讲出来,然后告诉学生要想知道其中的细节,就请自己来细细品味。2、巧借课文激趣。如教学课文《草船借箭》时问:同学们还想知道诸葛亮更多的故事吗?那请你看一看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2.其次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1)指导学生选择健康的、有益的、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课外读物。(2)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如浏览性的泛读法,品味性的精读法等。(四)注重阅读环境1.开展活动积极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一,结合课文的内容在课堂上展开激烈的辩论。如在教学《凡卡》一文时,就引发学生争论:凡卡的爷爷真的能收到信吗?如果凡卡又重新回到爷爷身边,情况会好吗?让学生再读课文,抓住信封的地址和爷爷的身份和职业进行思考。第(二),课后延伸。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后,让同学们把自己今天的生活与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进行对比,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然后在班里进行评奖,从而不但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又提高了写作水平。2.注重课堂阅读氛围的建立课堂阅读氛围的建立是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基础。现在很多小学对于学生的教育,特别是高年级低年级小学生的教育只是放在课内课本的学习上,这些学生无论是在阅读的量上还是范围上都及其有限。即使是课内课本的阅读材料,很多任课老师只是教导学生去掌握规定的生词量,表达方式等内容,很少利用教学手法去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阅读上。因此,课堂阅读氛围的建立,首先要改变任课老师教授课本的习惯,在注重基本知识的同时,开发高年级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转变他们在学习过程的注意力;同时,老师应在教学中引入更多的阅读材料,阅读不仅仅局限在教材中,可以同时准备一些适合这类学生阅读的课外材料,列出整个学期的阅
17读计划,甚至可以安排一定的课堂时间来让学生讨论他们所阅读的内容,从而让学牛不仅从观念上改变对阅读的态度,同时,通过阅读不同材料拓宽自身视野的手段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3.注重引导学生形成适合自身的阅读习惯高年级低年级小学生已经拥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是远远还没有成熟。冈此对于这个时期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提高的教学探讨应该将重点放在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上。目前很多儿童学家都认为低年级小学生所接触的书籍是他们人生中的另外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不同的孩子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从而进一步对这个“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情采取抵挡或者接受的态度,并形成自身的认知观(李杏保,陈钟梁,2001)。因此,引导学生形成适合自身的阅读习惯首相是对自己有认知观的一种“包容”,通过这种“包容”引导学生去接触更多的阅读材料,然后通过这些阅读材料来改进学生自身的认知观,逐步形成适合他们自身的阅读习惯。阂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课外阅凑材料的筛选,老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课外阅读材料,让他们自身在阅读的“海洋”中成长起来,否定和自我否定,形成适合自身的阅读习惯,而不是强制性地要求学生接触特定的课外阅读材料,限制他们的选择往往导致扼杀了他们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六参考文献[1]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吴立岗.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3]刘电芝.儿童发展-9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王松泉.阅读教育学.辽宁[J].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2]金生宏.理解与教育[J].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l[3]李杏保,陈钟梁.纵论语文教育观[J].北京:社会科擘文献出版社,200l[4]林玲.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语文素质[J].成才之路,2007(21)[5]王安琳.论语文学习策略——对语文学法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丹东师专学报,
172000(2)[6]吴才武.浅谈如何进行研究性阅读教学一一以小说为例的研究性阅读教学的指导策略[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2007[7]郑延平.《如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能力》[M].《教育教学论坛》.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编辑部.2011年01期[8]于婷.《浅谈低年级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M].《新课程改革与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会.2010年第20期[9]王冰冰.《给学生一双腾飞的翅膀》[M].《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2011年第10期[10]汤艳梅.《精心.精设.精选.精巧》[M].《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2011年第06期[11]张灿.《浅谈如何提高低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效率》[J].《教育实践与研究》.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2011年第07期A[12]《林区教学》[J].2009年第6期[13]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4]《新阅读训练营》[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5]王燕骅现代小学阅读教学[M].2004.10[16]王思红 学会阅读.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M].2005(3) [17]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J].2008.10[18]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2007.08[19]柳夕浪 《从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看课外阅读指导》江苏教育;[J].1988年13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会计学毕业论文关于加强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doc
- 会计学毕业论文某企业存货管理系统现状、问题与建议(1).doc
- 会计学毕业论文范文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及制度改革初探(1).doc
- 会计学论文 传统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会计对比分析.doc
- 会计审计毕业论文.doc
- 会计审计毕业论文62022742.doc
- 会计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浅析企业管理中的成本控制(1).doc
- 会计毕业论文.doc
- 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doc
- 住宅小区供配电设计.doc
- 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doc
- 住宅小区配电设计论文.doc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定 范文.doc
- 作业成本法在佳祥物流企业中的应用_毕业论文.doc
- 供应链物流金融整体管理毕业论文(设计)(1).doc
- 便携式电子秤的设计毕业设计.docx
- 保健食品消费行为实例调查与研究(市场营销毕业论文).doc
- 保持共产先进性论文-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范文.doc
相关文档
- 施工规范CECS140-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管芯缠丝预应力混凝土管和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1-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2-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铸铁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3-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预制混凝土圆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5-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矩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90-2005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cecs 140: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管芯缠丝预应力混凝土管和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含条文说明)
- cecs 141: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条文说明
- cecs 140: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管芯缠丝预应力混凝土管和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条文说明
- cecs 142: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铸铁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条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