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毕业论文.doc 10页

  • 51.00 KB
  • 2022-04-22 11:17:52 发布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doc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专业:学前教育姓名:张会香 浅谈生活化、游戏化的数学教学方式【内容摘要】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的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不仅仅是一系列的概念、原理和运行方式,也不仅仅是一种能力“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食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某些问题。这一理念,可进行幼儿数学生活法,游戏化的探索研究,有效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积极性、变通性、这样可以促进幼儿智能的发展,提高幼儿对数学认知的能力。关键词:兴趣生活游戏数学【引语】由于数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使是在幼儿的生活中,也经常遇到有关数与形的问题。因此,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已成为每个人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但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而我们的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应当采用合适的数学方法、适当教幼儿一些数学的初步知识,这样才能促使幼儿思维和智力得到较快的发展。以往传统的数学偏重于教师传授的知识,幼儿只是处于知识的被动状态,形成了以教师、教材和讲述为主的教学观念与方式。这种陈旧的、不正确的教学方法严重忽视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无助于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无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而游戏、生活的介入则较好的解决了这一切问题。下面就从时间的层面对此项研究谈谈具体做法:一、源于生活趋向性的数学教育(一)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其实数学不是脱离幼儿生活的抽象概念、定义和公式,而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与幼儿生活实际密切相连的,把幼儿自然的生活整体和一日生活学习融入到数学教育中,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之中”学数学,是我们生活化研究所倡导的。我们的周围、每样物品都以一定的数量、形状、大小和方位所存在的。只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镜,就能在生活中找到无处不在、无所不有的数学素材,例如:绳子、木珠、雪花片、豆豆、吸管;花朵的种类、大小、花叶的形状,数量处于空间的位置;文具盒中笔的多少、类别、笔芯和笔杆的匹配;树木的高矮、粗细、排列规律;房子的大小、屋顶的形状、窗户的形状、门的形状;书包的颜色、包身上那些位置有什么样的图案、那图案有几个图形组成……这样既避免了新材料对孩子注意力的分散,同时还从另一层面上增加了幼儿操作的兴趣,让他们觉得新奇,这些东西也能穿项链,也可以来装饰屋子。在写字时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引导幼儿在归类摆放中初步感知集合、分类知识。走楼梯时数一数有多少台阶,观察栏杆的颜色、栏杆中间穿插的图案,以感知有规律的排序。通过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现象向幼儿渗透数学内容,能使幼儿亲身体验到学习数学是那么的自然、轻松和有趣;利用一个个活生生的生活素材,引导幼儿在有意无意间以各种感觉通道感受来自生活的多种数学信息.这样可以清除幼儿对数学的陌生感,唤起幼儿亲近数学的情感,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幼儿学数学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奠定数学学习的扎实基础。(二)巧妙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材料 1.最普遍原始的现成的生活材料。如:废弃的饮料罐、树叶、石子、笔芯儿、扑克牌、日常生活使用的碗、筷、小勺、盘子等。都有可用来引导幼儿探索不同的游戏;运用生活中的种子、豆类进行分类、间隔排序练习。如:用豆子贴一幅画,画中有花“花瓣用红色的豆子,需要多少个?花叶、花杆是什么颜色,需要多少个”。这样不但有助于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并且让幼儿在动手中学会了数数。在这种生活化材料的操作摆弄中,幼儿不正是摆脱了正规数学活动中的任务压力,获得了一种更自然无拘束的心境,从而也会出现一种强烈的探索欲望,从中也得到了无限的乐趣,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数学经验。杜威曾说:“教育应是生活本身而不是生活的准备。”幼儿园数学教育不是纯粹的教育,而教育是幼儿生活的本体,是一种以幼儿生活体、是一种以幼儿为特征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立足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来展开教育。为了让幼儿更清楚的意识到、有规律的排序这一知识,可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广泛的应用,最后让幼儿以自身为容体来体现规律。2.原始材料也可以加工成数学工具:幼儿的周围就又很多现成的材料,这样可以让幼儿轻而易举的找到自然学习数学的教学玩具。如:用于为小班幼儿技术联系的材料《给小动物喂食》,空的可乐瓶装饰城小动物并贴有数量或点子标记,上面都挖一个开口,做小动物的嘴巴,并备一只碗,碗中放若干数量“豆豆”(串珠),幼儿根据数量的要求用勺子将“豆豆”喂给小动物吃。又如收集生活中大小不同有盖的透明玻璃或塑料瓶子若干,在瓶身或盖子上分别用即使贴做成线性或者点状或数字标记,(标记数量)、形状、排列方式可以不同(再准备一些彩色串珠),就可以让幼儿玩点子,与数字的数量把相应数量的串珠放到瓶子中的游戏,由于选取的这些材料是贴近幼儿生活的,对幼儿的学习来说就格外生动而有意义;在这里幼儿尽其所能的去发展,去创造、去完善、他们的自主操作、主动活动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三)大胆实践生活化的情景教学教学《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实进行。”教学过程中,我们以模拟的方式再现生活情景,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让幼儿在假想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使得幼儿学习起来更感轻松、自然和真实。在中班“学习顺数、倒数”的活动中,我们通过幼儿“搭建楼梯”的操作活动,让幼儿感知楼梯从低到高、和从高到低的变化规律.通过生活中的“红、绿等”“倒计时”联想形象的感知并发现顺数、倒数时的顺序规律。如:在大班早饭前教师可运用手指算数的方法,让幼儿通过手指在较快的时间内运"加减"法算出结果,看谁算的最快就先把粥分给算的最快最准确的那个小朋友吃,这样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动脑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幼儿的积极性。(四)迁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来自生活,最终必会回归生活在幼儿经历了实践、认识、反思、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经验以后,锻炼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了必然。如:午餐时分发碗筷、点心时候发饼干、餐后发杯子喝水……之后收餐具、摆放桌椅、将数学教育活动渗透到幼儿的现实生活活动之中。比如:在吃饼干时让幼儿观察刚拿到手时的形状,还想让他们变成什么形状,一会儿变成三角形、正方形、圆等。这样不但幼儿吃起饼干觉得有趣,不过,在这一看似平常而简单的吃饼干活动中,幼儿对图像的认识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喝牛奶时有的小孩因为家里常喝、于是吸上一两口就偷偷的扔掉,因此,可以问小朋友,哪个小朋友喝牛奶一口一口的吸,并和饼干一起吃完,你吸了几次,咬了几次饼干,谁吸牛奶比较认真到老师身边来数数,老师奖励他一朵大红花,这样可以让幼儿更加珍惜粮食。又如:在幼儿学习了水的多少与容器的大小由关后, 教师可准备高低不同、粗细相同,或高低相同、粗细不同,或材料不同的各种容器,让幼儿自助选择不同容器,进行“运水”比赛,看哪组小朋友先运完规定的水,然后再找出先运完或运的慢的原因。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了解到,不同材料所承受的力不一样,而且玻璃杯最怕“疼”千万别摔,纸杯怕“火”……在这以系列的活动中激发幼儿学习的内在动机,这样可以引导他们用相关的经验来理解和解决问题。二、游戏化的数学教育环境与实施方法(一)积极营造游戏化的自主环境专用区角环境区角活动,是指一定的时间内,设置各个活动区,提供多种多样符合幼儿需要兴趣和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让幼儿根据自己水平自助选择区域给予幼儿充足的活动时间和较大的自由活动空间。活动中幼儿和自由结伴操作完成一项材料区去玩,能力强的可玩儿多个区域,能力弱的只能玩儿一至两项活动内容,由于区角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是半开放的,活动过程是自主的,活动材料丰富能够较好的发挥幼儿的主体精神。主题游戏环境:在自主游戏环境中,为幼儿创设包涵数学因素的材料和情节设计,让幼儿在游戏的情节中无拘束的利用同伴间的相互影响来共同学习、共同促进与提高。如:“娃娃水果店”游戏中,在每样水果的标价上,有的直接写上3元、4元不等的价钱。有的写上3—2元、5—3元等。游戏开展中,让两名幼儿当收银员,其他幼儿分别扮演顾客,每名顾客有10元钱,让幼儿自由的进行购买活动。购买时,规定幼儿手中10元钱只能买两样或者三样的水果。又《娃娃家中》,引导幼儿将碗、勺—对应,餐后将碗、勺分类摆放,观察各种用具的外形、颜色等。总之、灵活激动的利用游戏中的随即教育内容,为幼儿营造一个充满和谐、轻松、愉快而又科学的数学环境,引导幼儿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学习,通过自身与环境的接触、自由探索、动手、动脑、动口促进幼儿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潜能。(二)探索多样化的数学游戏,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有目的的创编一些相应的数学游戏合理的内容给安排与把握是创新的基石,内容的选择要符合数学本身的逻辑性,尊重学科本身的逻辑性、尊重学科的自身规律,将数学重点落在引导幼儿发现数学教育内容中的数量关系上。因为数量关系是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积极因素。是数学知识间内在联系的一种反映,这种内在联系就是数学知识的规律性。让孩子在“玩”中学习数学,让孩子在操作中开始亲近数学,感知数学,从而愉悦入门,为了巩固对形状的认识,我们设计了“喂食”的操作游戏,请小朋友把正方形的小卡片喂给正方形的娃娃吃,把圆形的片片喂给圆形娃娃吃,从中学到相关经验。建构游戏《造房子》中,为幼儿提供三角形,正方形,立体积木若干,上面分别写有1—6的数字,复习6以内组成,感知组分的排列规律。玩时幼儿将三角形积木做屋顶,根据三角形积木上的数字组成该数字的两个部分,数的正方形立体积木做屋顶下面的柱子,搭房子。操作中让幼儿比较感知:数字越大,它的组成房子越高,根据数字活动计划,我们创编了一些蕴含数学知识的户外体育游戏,既满足了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又达到了学习数学的目标。如:“数数有几种彩笔”的数学内容.在画画时,让幼儿数数自己的彩笔有几种不同的颜色,是十支,十二支,还是三十六支?什么颜色可以涂天空?小草是什么色?那树花呢?这样在幼儿知道自己彩笔的数量后,同时也让幼儿了解不同颜色的用途。结合图形内容,创编《跳房子》的体育游戏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帮助幼儿年更轻松的领悟数学的抽象关系,提供幼儿解决现实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这也是作为每个幼教工作者规划的课堂教学,到如今多元化的自助活动,也是一次课堂改革的大飞跃。(三)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幼儿创新能力 1、主体性: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对学习充满兴趣,是以往的被动状态为主动状态。特就是说,幼儿动手操作在先,教师操作经验在后;幼儿观察表达在先,教师归纳小结在后;幼儿提问在先,教师释疑在后的原则。2、综合性:讲数学知识渗透到各种数学活动中,如:操作活动、体育、绘画、,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接触数学知识,力求产生综合效玩沙包角色游戏等的游戏活动中应。3、愉悦性:让幼儿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和愉快的心情体验,让幼儿觉得学数学并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好玩的、有趣的。4、全面行: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每一位幼儿,是他们都有公平的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从而得到相应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直接把知识讲述给幼儿,而是根据数学内容的特点和幼儿认知的特点,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操作、观察、讨论等途径去探索、去发现,是幼儿不但知其然,而且还可以知其所以然,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不但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方法,同时也促进了幼儿能力的提高,创新意识也不断增强。如:《区别高矮》在幼儿通过相邻树木的对比后,再让幼儿找出最高和最矮的那棵树。通过语言引导幼儿:为什么有的树长的高而且比较茂盛,而有的树长的比较矮呢?这样不但引发幼儿再探索的兴趣,同时也让幼儿了解到树木生长所需的条件。又如:《认识各种各样的形状》在活动之前,教师准备图片一副,上面刻有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然后出示图片,提问:这幅图房顶盖成什么形状的?房身呢?门又是什么形状呢?最后再复习图形,让幼儿更加准确的记住图形的形状。(四)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幼儿创新的前提每个幼儿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无论这些方式是否有效,它都使幼儿智力活动方式的体现。但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求按教师和书本导向去记忆和吸纳知识,所以我们应激发幼儿的兴趣。1、开放性的活动建立起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关系平等,融洽、相互信任。由于对老师的信任与喜爱,迁移到了对老师所教这门学科的喜爱。2、教师对每个活动的精心准备及在每个活动中的全身心投入。以自身对数学活动的极大兴趣去感染孩子,使幼儿受到感染与情趣带动,也逐步对数学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3、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精心选择操作材料。从感性认识出发,引导幼儿充分操作,在操作中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新原则4、了解幼儿各自不同的水平,及时发现活动中他们的点滴进步,并及时给予相应的鼓励,是幼儿时刻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数学没被单列成某个领域而且被放在科学领域之中。从中可见人们对儿童数学特点的认识和当前基础改革的新理念和新原则。(五)、操作性的数学游戏数学活动组织的不好,容易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对小班尤为重要。因此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愿望作为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任务之一。所以,教师应正确的引导、恰当的数学内容、方法及良好的活动方式是成正比的。操作性的数学教学游戏是幼儿通过玩具或实 物材料,并按游戏规则进行的一种游戏。这类游戏通过游戏的主体和情节,体现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技能。1、创设情境,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尝试列出得数为2的加法算式,理解加号、等号的含义。2、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3、在活动中体验游戏的愉悦、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开火车游戏,复习2的组成。师:“小朋友今天又一个国王邀请我们到他们的城堡去做客,我们快成上2次列车出发吧,呜呜呜……火车喽”。师:“我的火车1点开,你的火车几点开?”幼;“嘿嘿,你的火车1点开,我的火车也是1点开。”又如;教师在教学之前准备两个苹果,活动开始。“小朋友们,老师出一道题,谁在最快的时间内回答出来,老师奖他一个大苹果。”教师先拿出一个苹果问:‘我手中有几个苹果?”接着再拿出一个“那么现在呢?”从而引导幼儿运用“+”“=”号列出一个式子。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数学内容,因为比较抽象理论较强,不好表达。因此,可用各种颜色的吸管设计制作“会变得吸管”的学习教具。以三角形为例:将三根一样长的吸管连接在一起,吸管的连接处可以弯曲。既可以将三根吸管并在一起比较长短,又可以将两头拼插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都是以这个道理制作的。通过观察,幼儿的操作的积极性非常高,而且十分专注的进行实验,并能将自己的发现结果与同伴相互交流。这样就使抽象的理论十分简单的得到了解决。三、如何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对事物的探究精神(一)建立正确的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师生互动是个双向建构的过程,不仅幼儿在其中得到积极的影响和发展,教师也同样从师幼互动中汲取经验和成长的养分,并且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达到自己主体的发展,从而实现师生双方在师幼互动中主体的积极建构和发展。传统的数学教学以“教”为主,师幼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角色差距。那么在游戏化的数学教学中,该如何正确把握师幼之间的关系呢?我认为幼儿主动学习决不是不需要教师参与的学习。幼儿形式上的“主动”学习也决不是实质性的学习。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绝对少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参与好人发挥,只不过教师的这种参与和反感和厌倦。同时教师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的但又井然有序的学习氛围和幼儿形成一个公平的朋友型的关系,一起参与活动,共同探讨,并在整个过程中积极关注幼儿的表现,时候进行分析。只有幼儿真正参与、动手,从中得到乐趣,从而也促使有的再造力和兴趣。(二)用游戏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更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正如苏联教育家普鲁斯卡娅所说:“游戏对于幼儿是学习,是劳动,是重要的教育方式。”数学知识的学习于游戏之中,使整个教育活动更富有情趣,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为此,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应着力于在幼儿熟悉的游戏之中渗透数学内容。如:小班的孩子刚来幼儿园,对数学还没有产生兴趣,这时激发他们愉悦的情感尤为重要。如在“捉老鼠”的游戏中让幼儿感受“1”和“许多”。老师做猫妈妈,小朋友做小猫,一只猫妈妈,许多小猫;捉老鼠有大有小,大的老鼠中,有1只黑的,其它是灰的。老师和幼儿是共同的游戏者,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喜欢上数学活动。又如,在给小动物造新房的游戏中学习“5”以内相邻数,在游戏中, 孩子们做小小工程师帮助小动物造新房,对造房子也有兴趣,因此,游戏的过程中都非常愉快、非常投入。等房子造好了,他们对相邻数的要领也就有了感性认识。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将一些数学知识巧妙合理的融于充满情趣的游戏中,孩子们无形中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三)、利用生活情境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一般借助于事物在头脑中的形象来思维。单纯地向幼儿传授讲解,既不能获得较好的数学效果,又不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纲要》明确指出:数学教学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实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幼儿周围的环境及日常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数学材料。教师应充分利用环境巧妙地渗透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如:活动室墙壁上装饰的笑话、小草、小动物等经常是我们数学教学活动中点数、加减运算的对象,门、窗、桌椅有是我们巩固形状的最佳帮手。孩子们对周围的实物熟悉,当他们看到、听到这些熟悉的东西也成为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就会倍感亲切非常兴奋,也容易接受。如:老师带领幼儿散步时,可引导幼儿比较树的粗细、楼房的高矮、距离的近远;春天,在花坛里,可引导幼儿观察蝴蝶在花丛中飞舞,感受花纹的对称,并提出问题:“盛开的话有几朵?花骨朵有几朵?”让幼儿学习自编应用题;秋天还可以带领幼儿拾落叶,引导幼儿按大小、形状、特征不同进行分类计数等等。这些活动,既能使幼儿轻松、自然地获得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又能让幼儿随时随地感受生活中数学的有趣和途径。(四)用表扬、鼓励等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孩子需要肯定和鼓励如同秧苗需要阳光和水分一样。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往往与学习困难、遭遇失败有关,教师应认真分析问题的所在,给与相应的帮助和指导。对于幼儿,为了使幼儿恢复对学习的兴趣,要努力发掘他的闪光点,找准突破口,具体进行辅导,使之在一定时间内有所进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再进一步要求,才会有较好的效果。一旦发现孩子有进步时,老师要及时地肯定他和鼓励:“你真行!”“你是最棒的”常用表扬、鼓励对幼儿进行肯定的评价,有着强化作用,能提高幼儿的积极性,产生愉快的情感,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五)引导幼儿相互学习、互为榜样,使幼儿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对幼儿幼小的心灵来说,榜样与范例的作用就像太阳光一样重要。幼儿生活在群体当中,同伴的行为对幼儿都有很大的影响在幼儿交往中表现最为突出。教师用群体交往中的互动作用能有效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虽然有些幼儿能力强些,有的幼儿能力弱些,但这没有什么关系,尽量尝试让幼儿教育幼儿,把能力不同的幼儿放在一起,能力强的幼儿往往很快作出反应,能力差的幼儿在一边看了之后也会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也能逐步感知数的感念。如:在占圆圈游戏中,当老师说:“站到比4多1的圆圈内”时,能力强的幼儿马上站在数字5的圈里,其他的幼儿看看也会马上跟过去,几次一来,他们也就慢慢的掌握了规律。而对能力弱的幼儿来说没有负担,不必担心有人会说他,他也安然处之。结果正确时他也会为自己成功了而感到高兴、产生愉悦的情感,续而对学习数学愁更慢了兴趣。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现代教育就是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离开生活 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没有了教育。作为幼儿教师,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最大限度的调动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数学教育游戏化、生活化、趣味化,这样才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然的环境中获得学习知识。四、将游戏、生活共融入数学教学之中为激发幼儿积极思维创新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环境、手段和管理都对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直接相关。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应符合幼儿的思维规律,因势利导,富有启发性,是有的思维在游戏与生活中处于积极状态,要在游戏与生活相结合的情况下更好的去学习数学。在幼儿一日在园生活,从早上入园到下午离园,要经过一系列的生活问题,同时也伴有游戏的导入,使幼儿在现实生活中和游戏中学习数学,掌握数学,从而使幼儿请轻轻松松学数学。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幼儿园数学教育应注重启蒙性、生活化,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到事物的数量关系。使幼儿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结语:从生活化、游戏化教学法,从理念上讲是非常具有可持续性的,它解决了目前困扰学前教育的两大难题:一是学生学习的被动的问题,以传统的教学模式灌输为主,学生主动性差,学习效率低下;二是学生能力差的问题,我们目前的教学环视“结果导向”采用生活化、游戏化的教学能够较好地解决幼儿不能对知识进行组合、融会贯通无法理解、困难等问题,并且这种教学法强调在实践中学习数学和动手能力,这样也符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结束语:回首两年的校园生活,有快乐有艰辛,感谢老师对我孜孜不倦的教诲,对我成长的关心和爱护。学友情深,情同姐妹。两年的风风雨雨,我们一起走过,充满关爱,给我留下了值得珍藏的最美好记忆。在我十几年的求学历程里、离不开父母的鼓励和支持。是他们辛勤的劳作好、无私的付出,为我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我才能顺利的完成学业。感谢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抚养与培育。最后,我要特别感谢小王艳老师,是她在我毕业的最关头给了我巨大的帮助与鼓励,是我才能够完成毕业论文。从课题的选择、方案、论证无不凝聚着小王艳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此表示感谢小王艳老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治学的精神和深厚的理论水平都使我受益匪浅。她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给我很大的帮助,使我得到不少的提高。这对于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有一种巨大的帮助,感谢她对我耐心的辅导。 参考文献:(1)《项目教学法》吴全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2)《数学教育轮》罗增儒、李文铭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数学教育学论》张奠宙、李士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数学教学理论选讲》唐瑞芬、朱成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中学数学教学与实践研究》李玉琪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走进新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