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00 KB
- 2022-04-22 11:43:35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财政税收财政研究论文题目:浅析规制我国地方政府间制度外税收竞争的法治筹划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摘要]制度外税收竞争导致税收法定主义弱化,降低了市场机制对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其法治筹划,从税收立法角度来看,要完善规范税收竞争的相关法律,提升税法立法级次,赋予地方适当税收立法权,加快费改税立法进程;从调整税收政策取向来看,要对税收优惠、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税制改革、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进行深化改革;同时,要通过强化税收执法监督、健全税收司法保障,对制度外税收竞争进行规制保障。 [关键词]制度外税收竞争;税收法定主义;法制筹划;费改税 制度外税收竞争是指地方政府超越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擅自制定非法的税收优惠政策,通过不符合政策要求的手段所引起的税收竞争。这种制度外税收竞争主要包括非法减免、财政返还、变相补贴、管辖竞争、地方保护、包税买税等基本形式,以滥用税收优惠为主要手段,以吸引资本要素为主要目标,以政府行政决定为主要形式,以区域经济失衡为外部诱因,以赢得政治利益为内在动力。在我国税权高度集中的体制下,地方政府间制度外税收竞争的出现和扩张,其本质是税收法定主义弱化,降低了市场机制对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因此,必须从法治层面上规制无序的制度外税收竞争,公平税收负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一、完善税收立法体系,从立法层面规制制度外税收竞争
1.完善规范税收竞争的相关法律。应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采取由中央制定法律的方式来规范和引导税收竞争。一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就地方政府运用税收优惠吸引外地资本流人的行为进行规范;另一方面,认真落实并不断完善《反垄断法》,就地方政府运用保护主义限制外地资本流入的行为进行规范,促进各种经济资源的合理流动,保证全国统一市场的正常运行,防止地方政府间的恶性税收竞争。同时,加快税式支出预算管理的立法进程,将税式支出与政府直接财政支出统一加以管理,实现税收优惠的决策权由地方行政机构向人大的转移,增进民众对地方政府机会主义行为的制约,增强纳税人对税收支出的监督。 2.提升税法的立法级次。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税收基本法》,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都是一些单行的法律文件,各个单行法之间缺乏统一的指导、协调和约束,并且税法的解释、细则的颁布往往授权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存在税收立法行政化的现象,造成立法机关的“缺位”和行政机关的“越位”,导致税收立法程序简单,税收法规、税收规章特别是税收优惠政策变换频繁、税收执法的随意性较大等弊端,为地方政府间制度外税收竞争提供了“可乘之机”。应制定统一规范的《税收基本法》,使之成为我国税收法律体系中的母法,赋予其税法领域中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用来统领、约束、指导、协调各单行税收法律法规。在《税收基本法》中要明确税收优惠的立法主体、政策取向、适用对象、基本内容和主要方式,严格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整程序,缩小地方政府间通过变通税收优惠政策开展制度外税收竞争的空间。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规范相应的税制要素,尽可能提高现有税收法规的法律层次,所有税收法规避免以条例形式出现,尽快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上收税收优惠政策的立法权,减少税收优惠层次,提高税收优惠政策的透明度、稳定性和可预见性,从制度(包括税收实体制度和程序制度)上遏制越权减免和擅自减免的随意性,从立法上规制地方政府间制度外的税收竞争。
3.赋予地方适当的税收立法权。目前,我国税收立法权过度集中于中央,给地方因地制宜配置资源、安排收支及提供公共服务带来了不利影响。过分集中的税收立法权与分散的税收执法权产生的矛盾,使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表现出行政权与立法权相竞争的不规范现象。应赋予地方一定的政策调整空间,促进地方政府根据各地复杂的经济情况和千差万别的税源状况,因地制宜地调控地方经济和筹集地方税收,增强地方配置财力资源的能力,拓展地方政府开展制度内税收竞争的空间,实现中央税制与地方税制的和谐统一,为规范制度外税收竞争奠定制度内基础。把握好税权集中与分散的度量,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的税收管理权限,中央集中管理中央税、共享税及对宏观经济影响较大的主要地方税税种的立法权、开征停征权、税目税率调整权、减免税权等。在此基础上,明确地方税主体税种,赋予省级人民政府对地方主体税种一定的管理权限,在保证国家宏观经济社会政策政令畅通,不挤占中央税、共享税税源,不影响周边地区经济利益,不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和运行的前提下,允许省级人民政府通过立法程序,并经中央政府批准,对具有区域性特征的税源开征新的税种,对国家只负责制定统一税收条例的地方税种,允许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实施细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调整税目税率、税收减免等。 4.加快费改税的立法进程。虽然我国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已经达到90%左右,但多收费、乱收费、以费挤税的问题普遍存在,破坏了国家收入分配秩序和分配格局,肢解了政府收人形式的规范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制度外税收竞争提供了温床。同时,因制度外税收竞争而损失税基的地方政府为确保财政支出需要,往往对流动性较弱的纳税人增加税负或税外收费。2007年全国非税收入达5
691.04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11.1%,这也是为什么越穷的地方乱收费越严重的重要原因。这种税收负担的不合理转移,严重降低了税收制度的公平性。应按照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经济利益、强税弱费、事权与财权相统一和不增加纳税人负担的原则,大力实施税费改革,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清费正税,强化税收职能,进一步确立税收在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主导地位;根据转变政府职能和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进行税费改革,清理整顿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在对现行收费进行全面清理的基础上,取缔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项目;按照政企分开的要求,将一些并不体现政府职能的收费转为经营性收费,由企事业单位依法收取并照章纳税;对部分具有税收特征的行政性收费,按照优化税制结构的要求,改为相应税收,并纳入国家税收体系管理;对少数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和国际惯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可以保留,但其收入应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5.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税收收益权。税收收益权是财政体制下政府得以履行职能的物质保障。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后,中央集中了大部分的税收收益权。尽管属于中央税收的独立税种并不多,但比较大的税种,如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都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且中央收入比重较大,中央财政的自给能力日益增强。2002年中央财政自给能力系数达到1.566,而地方则为0.542。省、市、县再层层实行收入分享,使地方政府特别是县以下地方政府财政自给能力大大减弱。近年来地方各级财政一级比一级困难,地方政府财政缺口越拉越大。在拥有的税收立法权极其有限的背景下,地方政府特别是中西部的地方政源。因此要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税收收益权,一方面要体现公平的配置原则,税收收益权的分配应当保障各级政府能够充分行使其法定职能,满足地方最低公共服务需要,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使财权、财力与事权相适应;另一方面要体现效率的配置原则,符合“良性取予”的激励要求。为此,应进一步扩大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的范围,可以考虑将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划为共享税,同时适当增加各项共享税的地方分享比例,进一步增强地方的税收收益权,满足其履行职能的财力需求。 二、调整税收政策取向,从政策层面引导制度外税收竞争 1.调整税收优惠的政策取向。非法提供税收优惠是地方政府间制度外税收竞争的主要形式。要想从根本上规制我国政府间制度外税收竞争,必须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进一步调整我国税收优惠的政策取向,堵塞制度外税收竞争的漏洞。第一,从各税种普遍减免转变为以所得税为主的减免。尽量减少和避免减免增值税和营业税,保持流转税中性,尤其是增值税不宜采用直接减免或先征后退的办法,防止征收与抵扣之间的链条断裂,出现征管漏洞。对特别需要支持的行业可以实行“消费型”增值税,以维护增值税链条的完整性。第二,从以直接减免方式为主转变为以间接优惠方式为主。间接优惠既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又能减少税收政策代价。应增加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加速折旧、投资抵免等间接优惠方式,尽量减少直接减税、免税的优惠方式。第三,从对特定地区、特定企业的税收减免转变为主要针对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充分运用税收政策推动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发展,保证相同产业内部各类企业享有公平的税收待遇。第四,从国家直接用税收减免支持企业发展转变为由资产所有者对企业扶持,确实需要国家支持的,也应主要通过财政支出等其他经济手段支持。对于其他政策更能发挥作用的领域,减免税政策应尽量淡出。
2.明确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收政策取向。突出不同地区的地域优势,不断完善区域税收优惠政策,把制度外的无序税收竞争引导到制度内的有序税收竞争上。科学定位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收政策目标,在保持东部优势的同时,通过东、中、西部区域合作,提高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实现一种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协调发展。第一,进一步完善促进西部大开发的税收优惠政策,将税收优惠重点放到吸引投资、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快发展西部地区的基础产业,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第二,进一步完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税收优惠政策,将税收优惠重点放到能源、电子、机械加工、邮电通讯等行业,加快这些薄弱产业或资源优势产业的发展。第三,进一步完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税收优惠政策,将税收优惠重点放在装备制造、汽车制造、农产品和军工产品等行业,发挥东北地区的重工业和农业深加工的优势;完善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以优化产业结构为导向调整东部地区税收优惠政策,将税收优惠重点放到推动科技进步、鼓励外向型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财政税收财政研究毕业论文 浅析正外部性视野下我国个人捐赠的税法完善.doc
- 财政税收财政研究毕业论文 浅析涉税犯罪案件侦查中的税警协作.doc
- 财政税收财政研究毕业论文 浅析环境税的立法策略和立法原则.doc
- 财政税收财政研究毕业论文 浅析白酒上市公司消费税税收负担及避税行为.doc
- 财政税收财政研究毕业论文 浅析科学发展观背景下税收工作的理性思考.doc
- 财政税收财政研究毕业论文 浅析税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研究.doc
- 财政税收财政研究毕业论文 浅析税收政策有效性的制度约束.doc
- 财政税收财政研究毕业论文 浅析税法解释-税收法定主义的限制和突破.doc
- 财政税收财政研究毕业论文 浅析税源联动管理制度的法制化进路.doc
- 财政税收财政研究毕业论文 浅析金融机构在税收征管中的第三方协助义务.doc
- 财政税收财政研究毕业论文 浅议企业税务筹划.doc
- 财政税收财政研究毕业论文 浅议企业税务筹划与会计政策选择.doc
- 财政税收财政研究毕业论文 浅议利息税..doc
- 财政税收财政研究毕业论文 浅议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及纳税筹划.doc
- 财政税收财政研究毕业论文 浅议增值税改革对企业财务的影响.doc
- 财政税收财政研究毕业论文 浅议如何加强对基层税务领导干部的内部监督.doc
- 财政税收财政研究毕业论文 浅议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的困难与策略.doc
- 财政税收财政研究毕业论文 浅议对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doc
相关文档
- 施工规范CECS140-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管芯缠丝预应力混凝土管和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1-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2-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铸铁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3-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预制混凝土圆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5-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矩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90-2005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cecs 140: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管芯缠丝预应力混凝土管和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含条文说明)
- cecs 141: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条文说明
- cecs 140: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管芯缠丝预应力混凝土管和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条文说明
- cecs 142: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铸铁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条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