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00 KB
  • 2022-04-22 11:13:54 发布

中国给排水现况—农村给排水研究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  中国给排水现况—农村给排水研究中国给排水现况农村给排水研究 【摘要】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体现在城市的发展,农村的发展也不能小觑。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增加了农村水资源的供需缺口。不仅体现在用水量上,而且用水水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针对农村给水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农村给排水安全  .L.  前言  中国的13亿人口中,有八亿是农民,占到总人口的80%,农民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民生更是重中之重,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与建设是关键问题。近年来,我国解决农村饮水困难的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功,但饮水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所以,研究农村给水现状及相关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农村给水建设的需要  据建设部统计资料显示全国村镇自来水受益人口比例从1986年的14.7%提高到2005年的52.2%,其中拥有自来水的村庄比例由9.3%提高到了24.8%。05年村庄自来水受益人口比例达到45.1%。而且农村用水安全保障程度不断提高。部分地区统筹城乡发展区域供水和污水处理,不但促进了供排水设施运营效率的提高,而且保障了农村饮用水安全。各地在推进农村污水处理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由于我国城乡长期二元化的发展结构,农村供水安全保障和水污染防治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部分地区农村供水安全存在隐患。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有3.2亿人用水不安全。不少地区的农民饮用高氟水,高砷水和苦成水,北方部分地区水源性缺水和东部部分发达地区水质性缺水现象共存。  农村污水普遍缺乏有效治理。2005年,建设部组织对全部分村庄调查显示.96%的村庄没有排水沟渠和污水处理系统,89%的村庄将垃圾堆放在房前屋后、坑边路旁甚至水源地、泄洪道、村内外池塘.无人负责垃圾的收集与处理。   农村供排水设施建设与运营缺乏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小城镇通常以财政、土地收入、配套费等资金来源为支撑.而在村庄,则以国家部分专项补助资金和农村集体经济,以及农民自筹资金为主,缺乏可靠的资金来源。推进农村水污染防治,保障供水安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我国目前共有60多万个行政村、250多万个自然村,居住生活着2亿多农户、近8亿人。农村量大面广,具体情况千差万别,污水处理必须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提出符合实际的治理要求和方法。  农村给水问题  1.农村给水系统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给水工程发展不平衡,给水设施普及率较低,给水工程设施整体水平不高。许多城镇和村庄的用水都依赖地表水,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企业对水体的污染也在加剧,致使水源水质难以达到饮用水的健康要求。加之,缺乏统筹规划,各自为政,大部分村庄都自行、分散给水,水源保护困难。由于经济发展较快,工业用水剧增,如何解决与居民生活用水之间的矛盾,成为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2.农村排水系统  农村生活污水不加处理,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而工业废水只有少量经轻度处理后排放,严重污染了水资源。例如,在各项污染源中,来自农村的污染占了很大一部分,是造成河流和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村只有部分镇区铺设了污水管道,而且多采用雨污合流的排水体制。农村很多地区无力建设排水管网系统及集中的污水处理设施,90%以上的生活污水只能在未经任何处理的情况,直接排入附近的河流湖泊,造成严重的水环境问题。同时,村庄沟渠的排水断面普遍偏小,常被垃圾堵塞,使街巷污水漫流,严重影响了周围环境。  3.农村生活污水  农村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居住习惯,生活污水源较为分散,难于收集处理。除了入畜粪便、厨房、清洁、洗漱等产生的废水以外,由于管理水平落后,生活设施不健全,以及农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生活习惯,还存在一些由于随意倾倒垃圾等现象产生的水污染。农村居民的用水量逐渐增加,产生的污水也日益增多,而处理率仍然相对较低。据统计,农村生活源和农业面源占我国太湖主要污染物氨氮排放总量的77%,占总磷排放总量的66%。农村生活污水含有机质、氮磷营养物质、悬浮物以及病菌等成分,污染物浓度较高。  综上所述,农村原有的给排水体制以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农村发展的需要,成为制约新农村发展的瓶颈。所以,寻求适合农村地区经济自然条件的技术,解决农村地区给排水系统及其生活污水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三、对策与措施  (一)给水方面  1.供水管   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①做好日常抢修物资准备。对常用抢修物资、配件、管材等,按常规使用状况加倍配备贮存,配置专用车辆、机械吊装设备;②突发供水系统爆管事件后,供水单位应在2h内向上一级供水安全应急机构和当地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报告,并先期进行处理;通过媒体向供水受影响区域用户发布通告,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③事故抢修工作应有条不紊,由应急指挥小组全面部署,保障制水区、出水厂管路及下一.L.级输配水管网的安全正常运行。若制水区通往取水口的管网爆裂时,在抢修同时,应敷设临时通往取水口的管道,或者在必要时直接从水源取水。同时,另外管路维护小组分头检查抢修供水主干管及分干管路。当抢修结束,供水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后,应组织人员对抢修管道进行冲洗,并检测合格,方可恢复正常供水。同  时,应急处置工作基本完成后,主管部门应组织相关单位人员对突发事件进行检测与分析,及时提出结束应急状态的建议。  资金问题  建立良性的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投资机制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投资政策宜实行地方为主、中央和地方政府统筹、农民适当承担、吸引社会资本的原则。允许个人、私有企业等独资建设、经营供水工程。制定吸引外资的配套政策措施,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鼓励国外投资者以独资、合资合作、BOT等形式参与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的建设。  科学规划给水系统  在县城乡镇自来水厂周边的农村,应通过水厂的扩建、改建纳入到市政给水管网的服务范围内。无联片给水条件、又相对独立的村庄,可选择适宜的水源,建造单村集中给水工程;在人口居住集中、且有好的水源的地区,应建设适当规模的集中给水工程,必要时可跨区域取水,进行联片式给水;居住相对集中又无好的水源时。需要对原水进行必要的净化处理,为了节省制水成本,可考虑采用分质给水;无适宜的水源时,可建塘坝、水池、水窖等,收集雨水净化处理后再行使用。  给水规模的确定   居民生活用水在给水量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应详细了解农村现居住人口,包括无当地户籍的常住人口;乡镇工业用水量,应根据企业类型、规模、生产工艺、用水现状综合考虑确定,宜以近期为主,适当考虑发展的原则;公共建筑用水量,应根据公共建筑的性质、规模、用水定额确定;水厂自用水量应根据水源的原水水质、净水工艺、净水构筑物(设备)类型确定.采用常规净水工艺的水厂,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给水能力)的5%~10%计算。  (二)排水方面  排水体制的选择。排水系统的平面布置根据地形、周围水体情况、污水种类、污染情况等来确定,主要分为以下三种布置形式:直排式布置、分散式布置、集中式布置。直排式布置多用于雨水排放系统。分散式布置多用于场地起伏不平或需要按用地功能进行不同的排水处理;集中式布置多适用于布局紧凑,农村建设成连续性带状或环状布置时,通常将污水集中处理,这种布置便于发挥规模效益,占地少,节省基建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  源分离技术。源分离技术是指将粪便(黑水)和洗涤(灰水)的收集、处理分开来进行,黑水采用厌氧沼气池或沼气化粪池处理,黑水集中了生活污水中的绝大部分营养物质,具有很好的利用价值。另外,沼气对于农村的水污染(包括人畜粪便、农副产品和有机垃圾)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分散处理控制污染的一种很好的形式;灰水和初期雨水可以通过物理或生态工程(如湿地)进行简单的处理,这样不仅可以较好地实现物质循环,而且,省去了繁琐的生物处理和庞大的管网投资。  (三)污水处理  土地渗滤处理。土地渗滤处理系统,是将经过腐化池或酸化水解池预处理后的污水有控制地通过设于地下距地面约0.5米深处的渗滤田,在土壤的渗滤作用和毛细管作用下,污水向四周扩散,通过过滤、沉淀、吸附和在微生物作用下的降解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它是一种以生态原理为基础的小规模污水处理工艺技术,适用于处理未与城市排水系统接通的分散建筑物排出的小流量污水。(如下图1所示)  图1  蚯蚓生态滤池。蚯蚓生态滤池是根据蚯蚓具有提高土壤通气透水性能.L.和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转化等功能而设计,是一种既可高效、低能耗地去除城镇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又大幅度降低了剩余污泥处理和处置费用的全新概念的污水处理工艺。  结语  农村给排水工程的建设可以大幅度提高我国国民的生活质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过,我们需要正确的面对我国地域差异大,民风民俗等各种挑战,有针对性的解决。本文分析了农村给排水的相关问题及措施,只有国家、民众齐心协力才可更高效的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