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0 KB
  • 2022-04-22 11:14:08 发布

房建工程给排水设计中常见问题探析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房建工程给排水设计中常见问题探析  摘要: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所居住环境的质量及使用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房建给排水作为建筑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给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下面就针对给排水工程设计中常见的问题,结合笔者的切身体会和已建工程的反馈意见,对此加以总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供同行们探讨和借鉴。关键词:房建工程;给排水设计;常见问题Pickto:alongwiththepeoplematerialandculturallifelevelunceasingenhancement,thepeopleinthequalityofthelivingenvironmentandtheuseoffunctionputforwardhigherrequest.Homebuildingwatersupplyanddrainage,asanimportantpartofconstructionprojects,designandconstructionqualitydirectlyaffectsthenormaloperationofthebuildingwatersupplyanddrainagesystem.Belowisforcommonproblemsinwatersupplyanddrainageengineeringdesign,combinedwiththeauthor’sexperienceandthefeedbackoftheproject,tosummarizeandputforwardthe8 correspondingsolutions,toprovidereferenceforthecolleaguestodiscussand.Keywords:housingprojects;Watersupplyanddrainagedesign;Commonproblems中图分类号:S2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引言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相应地给房建给排水系统提出了一些更高的要求。作为建筑物不可或缺的组成之一,给排水系统设计施工水平的高低、施工是否科学合理成为了影响建筑物居住环境的重要因素。在房建安装工程中,给排水系统的施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组成,同时对于建筑整体质量的影响不可忽略。当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势头迅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也要求建筑给排水系统拥有相应的质量提升。因此,对当前房建给排水设计施工进行研究探讨是必要的。一、关于管道敷设的问题1.给排水立管的敷设8 (1)对于卫生间面积较小的经济适用房和一部分未采取远传水表计量的中高档住宅,可将给、热水立管设于楼梯问的管道井内,以增大卫生间的使用空间;排水立管可置于卫生间墙角处,但要以排水管线出水顺畅为准。(2)在已采取远传水表的中高档住宅中应在卫生间内设置管道井,把给水管、排水管、热水管等其它管路都集中在里面。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卫生间的使用质量,而且能解决硬聚氯乙烯排水管水流噪声大的问题,提高了整个居室的环境质量水平。2.给水支管布置与敷设室内给水管道的布置受建筑结构、用水要求、配水点和分户给水管道的人户方式,以及供暖、通风、空调和供电等其他建筑设备工程管线布置等因素的影响。给水管道的敷设有明装、暗装两种形式。在以往的建筑设计中,因管材的限制,多采用明装方式。明装即管道外漏,其优点是安装维修方便,造价低;缺点是影响美观,表面易结露、积灰尘。目前,因给水管道材质的多样化,给管道暗装提供了条件。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规定,给水支管宜敷设在楼(地)面的找平层或沿墙敷设在管槽内,敷设在找平层或管槽内的给水支管外径不宜大于25mm。暗装管道可以有效地保护管道不受外力破坏,又不影响室内美观,但施工时不应将管道接头直接埋入垫层或墙壁内,否则漏水时很难补救,维修时费工费时。另外还应注意:设于找平层内或沿墙敷设在管槽内的给水支管施工完毕后,应在其位置做上明显的标记,以免住户装修时破坏给水管道。8 3.排水管道敷设《住宅设计规范》规定“住宅室内排水横管宜设于本层套内”。这样,排水横管渗透时可避免污水等污染物进入邻户,管道维修时也不会影响邻户的正常生活。因此,厨房内洗涤盆的排水横支管一般在本层楼板面上直接接人排水立管,同时取消厨房内的地漏。对于卫生间布管问题,经与专业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协商,可采用下沉式卫生间,卫生间楼板面下沉350mm卫生器具排水横管暗埋在下沉空间里。暗埋管道安装时,一定要严格把好施工质量关,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工卫生间地面,以免留下隐患。卫生间地面施工可填充煤灰等轻质材料,亦可采用砌砖架空铺设预制板的方法施工地面,地面须做防水处理,下沉空间内四周墙壁与地面连接处更应做好防水,可仿照屋面防水作法施工,以防污水渗漏其它墙体,造成更大的影响。防水材料可选用sbs改性沥青卷材。应注意选择浴盆、洗脸盆、坐便器的排水配件,防止在与管道连接时产生渗漏,造成下沉式卫生间积水。二、住宅卫生间沉箱的二次排水问题8 为了满足建筑给排水规范要求,同时保证卫生问给排水管道检修时不影响下层住户,一般住宅卫生间大多采用同层排水。即住宅卫生问的排水横管一般都设置在本层的卫生间沉箱内。由于施工或其它原因,在使用当中,沉箱内往往会有一定量的积水(主要是从地面上渗入),一旦防水出现问题,沉箱便有可能漏水。为解决这个问题,一般的做法是在卫生间排水立管上另做一个二次排水支管。该做法有一个极大的隐患,即管道内的有害气体可能通过沉箱从地而裂缝中渗入室内,导致卫生间返臭。常见的改进方式是在排水支管上做一个存水弯,但在住宅二次装修时该存水弯极易被杂质堵死,导致二次排水功能丧失。笔者建议单独设置沉箱二次排水管,出户管接入水封井。当然,最简单彻底的办法是取消地漏,所有排水横管均敷设在板上的夹墙内,目前国外很多同层排水均采用此办法。三、管道穿越伸缩缝及沉降缝限制应区别的问题《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规定“排水管道不得穿过沉降缝、伸缩缝、变形逢、烟道和风道。”这里有两点值得商榷:首先,对管道穿越伸缩缝和沉降缝的限制应区别对待。伸缩缝只存在于建筑物基础上,基础并不断开,管道穿越时,只要简单处理一下即可,在实践中一般是采用简单的双套管保护,在两个套管之间,在套管和管道之间填充油麻或其他柔性填充料。8 在结构设计中对于沉降缝两侧的沉降差要行严格的控制,层高不同、地质条件不同的建筑物,采用不同的基础处理方法和构造来控制不均匀沉降量,正常情况下沉降缝两侧的相对沉降差值是极小的,否则基础就会出现大问题了。所以对于穿越沉降缝的管道来说,正常情况下,只要采用适当措施就完全可以。四、超压问题的解决方式与消防水箱的优化设计8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要想保证给水系统稳定运行,就需要针对超压问题,设置必要的减压措施以及装置,对其进行适当地减压以及泄压处理,保证消防给水系统的可靠性。第一,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超压现象的产生。如,采取合适的水泵,根据水泵的流量——扬程曲线,来确定每台水泵工作时的最佳工作压力,以及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最好选用恒压变流量变频调速水泵,以适应更大范围的流量变化。第二,提高整个消防给水系统的承压能力,可以使消防给水系统在一定情况下不出现超压,使整个灭火过程的压力都在允许的范围内。这需要开发和使用新型低成本、高效能的管道材料,以及安全经济、稳定可靠的给水系统压力技术等。第三,采取相应的泄压和减压措施。减压、泄压和稳压措施是指在工作压力超压后,能够及时使消防系统的工作压力降至允许工作压力的范围内,包括泄压阀、安全阀、稳压阀、气管阀等的安装。如在减压阀减压消火栓的设计中,首先要根据相关的公式及需水量要求设计消火栓的数量,以符合国家的标准和实际的需求。第四,要考虑到系统的防腐蚀问题,选择耐腐蚀的管道材料,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管道腐蚀现象,减少管道由于腐蚀而出现泄露或者堵塞导致超压的现象发生。另外还要合理选择消火栓的供水方式,即减压阀分区供水系统和双出口水泵供水系统。对于消防水箱的优化设计与实际应用,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对高层建筑而言,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首先要遵循安全可靠以及经济实用的原则,在楼房顶部安装必要的高位水箱。2.设计高层建筑的消防水箱时,如果出现安装困难,或者对立面存在很高的要求,对于给水系统而言,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稳压水泵,以维持供水管网的水压以及水量,这就需要设置保护措施,保证稳压水泵的正常工作。3.对于超高建筑,还需要设置中间传输的水箱,对于水箱容积以及水量的设定,要根据相关的规定以及设计手册进行设计(容积≥60m3,消防用水量0.5~1h)。结语房建给排水工程设计、施工的技术规范日趋完善,设计、施工的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有效的满足了用户对给排水系统的功能要求。并对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中的缺陷和问题的存在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参考文献:[1]8 郑义亮.建筑给排水施工质量通病浅谈及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5).[2]姜海蓉.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要点分析及质量控制[J].中华民居,2011,(8):132-133.[3]黄美兰.小议我国建筑给排水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趋势[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