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0.00 KB
  • 2023-01-01 08:30:39 发布

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系数培训教程PPT

  • 4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产排污系数手册使用说明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n1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量的计算公式及系数使用说明34产生系数界定及其建立方法5调查样本选取6调查监测技术方法7系数表达与污泥产生量核算主要内容\n本手册主要内容是给出了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量的核算公式以及相应的污泥产生系数。应用于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量填报数据的校核或缺失、失实数据的核算。1手册的主要内容及用途\n2污泥的来源与分类2.1污泥来源污水处理厂在整个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并经处理后外运的含水污泥质量。涉及的污水处理厂包括城镇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设施其他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n2污泥的来源与分类2.2污泥分类污泥一般可分为物理污泥、生化污泥和化学污泥三类。物理污泥:指污水直接或经物化强化后通过沉淀、气浮、过滤等方法去除的污染物形成的污泥或浮渣。对于城镇污水处理厂通常为一级处理去除污水中悬浮物而形成的污泥(不包括惰性悬浮物在生化反应单元形成的污泥)。生化污泥:指污水生化处理单元产生的,由微生物增殖和惰性悬浮物而形成的剩余污泥。对于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为二沉池或生化反应池沉淀区排出的污泥。化学污泥:指絮凝反应、化学除磷、污泥调质等污水与污泥处理过程中,由外加絮凝剂转化而产生的污泥。\n典型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对应关系3不同性质污泥与污水处理工艺的对应关系\n处理级别处理工艺一级处理物理沉淀格栅沉砂池初沉池一级强化化学强化、机械过滤法二级处理活性污泥高负荷活性污泥法普通活性污泥法AN/O、AP/O、A/A/O工艺氧化沟工艺SBR类工艺(CASS、UA-B法、吸附再生工艺等其它方法生物膜法普通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曝气生物滤池生物流化床典型城市污水处理工艺\n3不同性质污泥与污水处理工艺的对应关系一级处理物理污泥化学污泥生化污泥化学污泥二级处理有无机絮凝剂加入初沉池有无机絮凝剂加入二沉池生化反应沉淀区\n4典型污泥处理工艺污泥浓缩重力浓缩气浮浓缩机械浓缩污泥稳定一级厌氧消化二级厌氧消化好氧消化污泥脱水压滤脱水离心脱水真空吸滤\n二级处理(含深度处理)无初沉池情况5校核与核算公式5.1城镇污水处理厂核算与校核公式一级处理(含一级强化处理)有初沉池情况(1)(2)(3)\n公式中符号的意义S:污水处理厂含水率80%的污泥产生量,吨/年;k1: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物理污泥产生系数,吨/万吨-污水处理量,系数取值见表1;k2: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生化污泥产生系数,吨/吨-化学需氧量去除量,系数取值见表2;k3:城镇污水处理厂或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化学污泥产生系数,吨/吨-絮凝剂使用量,系数取值见表3;Q:污水处理厂的实际污(废)水处理量,万吨/年;P: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化学需氧量去除总量,吨/年;C:污水处理厂的无机絮凝剂使用总量,吨/年。有机絮凝剂忽略不计。\n公式中符号的意义r:进水悬浮物浓度修正系数,无量纲。当进水悬浮物全年平均浓度较低时(<100mg/L),取值为1.0;当进水悬浮物全年平均浓度中等时(≥100mg/L,且<200mg/L),取值为1.3;当进水悬浮物全年平均浓度较高时(≥200mg/L),取值为1.6。如果缺乏进水悬浮物浓度参考数据,可按中等浓度条件取值,即取为1.3。在异常数据核查中,应重点核对污水处理厂的监测记录,并根据实际进水悬浮物浓度范围确定是否需要调整该参数进行重新校核或核算。\nk4: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设施的物理与生化污泥综合产生系数,吨/万吨-废水处理量,系数取值见表4;其余符号的含义同前。5校核与核算公式5.2工业园区集中式污水治理设施核算与校核公式(4)\n6系数表及选择的原则6.1物理污泥产生系数(k1)表1及选择原则;6.2生化污泥产生系数(k2)表2及选择原则;6.3化学污泥产生系数(k3)表3及选择原则;6.3物理与生化污泥产生系数(k4)表4及选择原则.\n物理污泥产生系数(k1)表1污水处理工艺污泥处理工艺进水悬浮物平均浓度含水污泥产生系数(吨/万吨-污水处理量)核算系数校核系数一级处理无污泥消化高(200~300mg/L)6.635.0~8.25中(100~200mg/L)3.52.0~5.0低(50~100mg/L)1.380.75~2.0厌氧污泥消化高(200~300mg/L)5.043.80~6.27中(100~200mg/L)2.661.52~3.8低(50~100mg/L)1.050.57~1.52好氧污泥消化高(200~300mg/L)4.573.45~5.69中(100~200mg/L)2.421.38~3.45低(50~100mg/L)0.950.52~1.38一级强化处理无污泥消化高(200~300mg/L)10.17.5~12.8中(100~200mg/L)5.383.25~7.5低(50~100mg/L)2.251.25~3.25厌氧污泥消化高(200~300mg/L)7.75.7~9.7中(100~200mg/L)4.092.47~5.7低(50~100mg/L)1.710.95~2.47好氧污泥消化高(200~300mg/L)6.995.18~8.8中(100~200mg/L)3.712.24~5.18低(50~100mg/L)1.550.86~2.24\n6.1k1选择的原则当进水悬浮物的全年平均浓度低于50mg/L时,可不考虑物理污泥产生量;高于300mg/L时,可根据本表数据外推确定。当可获得进水悬浮物浓度参考数据时,应按照实际的悬浮物浓度范围来选取相应的物理污泥产生系数k1值。当缺乏进水悬浮物浓度参考数据时,可按表中悬浮物浓度范围为100~200mg/L取值。\n6.1k1选择的原则异常数据核查重点核对污水处理厂的监测记录;根据实际进水悬浮物浓度范围确定是否需要调整系数进行重新校核或核算。污泥消化工艺未正常运行的,需按无污泥消化工艺进行系数取值。k1的单位是:吨/万吨-污水处理量。\n生化污泥产生系数(k2)表2污水处理工艺污泥处理工艺含水污泥产生系数(吨/吨-化学需氧量去除量)核算系数校核系数高负荷活性污泥法无污泥消化2.851.95~4.28厌氧污泥消化2.111.44~3.16好氧污泥消化1.711.17~2.57普通活性污泥法无污泥消化1.751.2~2.85厌氧污泥消化1.240.85~2.02好氧污泥消化0.810.55~1.31A/O、A2/O类工艺无污泥消化1.450.80~3.05厌氧污泥消化1.060.58~2.23好氧污泥消化0.780.43~1.65SBR类工艺无污泥消化1.30.90~2.5厌氧污泥消化0.960.67~1.85好氧污泥消化0.780.54~1.5氧化沟工艺无污泥消化1.10.70~2.1厌氧污泥消化0.970.62~1.68好氧污泥消化0.880.56~1.47AB法、吸附再生等其他活性污泥法无污泥消化1.750.95~3.4厌氧污泥消化1.30.70~2.52好氧污泥消化1.050.57~2.04生物膜法无污泥消化1.250.70~2.3\n6.2k2选择原则根据污水二级处理的不同工艺来选择相应的系数。有污泥消化工艺但未正常运行的,需按无污泥消化工艺进行系数取值。k2的单位是:吨/吨-化学需氧量去除量。\n化学污泥产生系数(k3)表3处理工艺含水污泥产生系数(吨/吨-絮凝剂使用量)核算系数校核系数絮凝沉淀、化学除磷、污泥调质等过程4.532.44~6.55\n6.3k3选择原则只要污水和污泥处理过程中外加了无机絮凝剂(有机絮凝剂忽略),就必须在表3中选择k3来计算相应的化学污泥产量。k3的单位是:吨/吨-絮凝剂使用量。\n化学污泥产生系数(k4)表4行业类型含水污泥产生系数(吨/万吨-废水处理量)核算系数校核系数电镀工业20.910.4~31.3制革工业19.89.9~29.6医药工业16.78.4~25.1化工工业7.53.8~11.3食品工业6.73.4~10.1印染工业4.12.0~6.1其他工业6.03.0~9.0\n6.4k4选择原则根据工业园处理废水的性质来选择相应的系数;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设施全年平均化学需氧量或主要污染物去除率达到50%及以上,全年实际处理污水量小于设计处理量的50%,物理与生化污泥综合产率系数按相应行业系数的0.8倍取值;全年平均化学需氧量或主要污染物去除率小于50%,物理与生化污泥综合产生系数在0.4~0.7倍范围内取值。\n7.1校核与核算时的系数取值7.2多种污水处理工艺并存的城镇污水处理厂系数取值7.3存在污水回用工艺7.4其它问题7手册使用注意事项\n应用本手册对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量的填报数据进行校核时,必须取手册中相应的校核系数来核算污泥产生量的可能范围。若填报数据在范围之内,则认为其填报数据正常;偏离上述范围,则可认为普查对象填报数据异常,需对普查对象进行核查。7.1校核与核算时的系数取值\n异常数据的处理若经核查后证实污水处理厂的日常相关记录完整,填报数据的依据较充分,则可维持原填报数据不变;若经核查后认为填报数据失实的情况,则应取本手册中相应的核算系数核算并填报其污泥产生量。在普查中无法准确填报或漏报污泥产生量的污水处理厂,直接取本手册中相应的核算系数来核算并填报其污泥产生量。7.1校核与核算时的系数取值\n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设施公式或系数选取:进水水质与处理工艺同城镇污水处理厂类似的(如:废水的CODcr、BOD5/CODcr值等指标),可参照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相关公式与系数进行校核或核算。进水水质与处理工艺同城镇污水处理厂差异较大:运行管理较为规范的,且设定并严格执行了工业废水入厂标准,采用公式(4)及表3、表4中系数进行校核或核算;没有明确工业废水入厂标准的,采用公式(4)及表3、表4中核算系数的1.2倍核算并填报其污泥产生量。7.1校核与核算时的系数取值\n其他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按照公式(2)核算其污泥产生量;参照无污泥消化的氧化沟工艺来选取相应的校核系数或核算系数(见表2)。7.1校核与核算时的系数取值\n分期建设并存在多种并行污水处理工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若缺少不同分期的相关数据按总的污水处理量、化学需氧量去除量和无机絮凝剂使用量进行数据校核或核算校核时按所涉各类工艺的最小和最大的校核系数取值;核算时按各类工艺核算系数的数学平均取值。若有不同分期的相关数据,按不同处理工艺进行污泥产生量数据校核或核算7.2多种污水处理工艺并存的城镇污水处理厂\n普查表中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是按照实际的污水排放量计算的。当存在污水回用水时,计算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可按实际污水处理量与污水排放量的比例对普查获得的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进行修正。处理过程参见算例1。7.3存在污水回用工艺\n本次普查要求污泥产生量统一按80%含水率折算后填报;本手册的污泥产生系数已按80%含水率折算为含水污泥产生系数。7.4其它问题\n8与普查表的关系基本信息的获取:污水处理厂性质污水处理工艺类型污泥处理工艺类型设计及实际处理水量化学需氧量去除量絮凝剂用量污泥产生量\n9算例某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为15万吨/日,污水处理工艺采用“普通活性污泥法”,污泥处理工艺采用“重力浓缩+厌氧消化+带式压滤”;污水实际处理量为4380万吨/年,回用水量为380万吨/年,污水排放量为4000万吨/年;聚丙烯酰胺用量为1.5吨/年;进水的化学需氧量总量为13140吨/年,排放的化学需氧量总量为2400吨/年,含水污泥产生量填报数据为12280吨/年。请问是否准确?\n9算例解题步骤根据普查表获取基础数据资料公式选择及变量确定系数取值污泥产生量校核数据校核结论\n9算例根据普查表获取数据资料:污水处理级别:二级;污水处理方法名称:具有初沉池的普通活性污泥法;设计处理能力:15万吨/日;实际污水处理量:4380万吨/年;回用水量:380万吨/年;絮凝剂种类及用量:有机絮凝剂用量1.5吨/年;污泥产生量:12280吨/年;污泥处理方法名称:进行厌氧消化处理;污水排放量:4000万吨/年;化学需氧量进口总量:13140吨/年;化学需氧量排口总量:2400吨/年。\n9算例公式选择设施类型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艺为普通活性污泥法,具有初沉池;选择公式(3)进行校核。\n9算例变量的确定Q=4380万吨/年P=13140-2400×(4000+380)÷4000=10512吨/年(4000+380)÷4000”为存在回用水时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折算项;如无回用水则不需此项C=0吨/年(忽略有机絮凝剂)。\n9算例系数的选择普查表中未涉及悬浮物指标,数据校核单位也不掌握该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悬浮物浓度情况,因此按中等浓度考虑。根据污水处理工艺、污泥处理工艺以及进水悬浮物浓度预判结果,分别从表1、表2和表3中获取污泥产生校核系数的上限、下限分别为:校核系数下限:k1=1.52、k2=0.85、k3=2.44;校核系数上限:k1=3.80、k2=2.02、k3=6.55。\n9算例污泥产生量校核根据普查数据和相应的校核系数,通过公式(3)计算获得:污泥产生量下限:1.52×4380+0.7×0.85×10512+2.44×0=12912吨/年;污泥产生量上限:3.80×4380+0.7×2.02×10512+6.55×0=31508吨/年;\n9算例数据校核结论普查表中的填报污泥产生量为12280吨/年,小于校核系数核算的污泥产生量下限,需进行重新核查。经核查后,发现该厂的平均进水悬浮物浓度低于100mg/L,则需要调整系数重新校核。\n9算例数据校核结论调整后校核系数的上限、下限分别为:校核系数下限:k1=0.75、k2=0.85、k3=2.44;校核系数上限:k1=2.0、k2=2.02、k3=6.55。再根据公式(3)可获得:污泥产生量下限为8751吨/年;污泥产生量上限为21522吨/年。普查表中填报的12280吨/年在重新校核的范围之内,认为其基本准确,因此维持原填报数据不变。\n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