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7.00 KB
  • 2023-01-01 08:30:50 发布

集团药业有限公司废水处理工程运行指南

  • 9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昆药集团药业有限公司废水处理工程运行手册(代培训教程)成都市和谐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二○一三年十月\n目录第一章、污水处理常用指标及含义41.1概述41.2相关名词介绍4第二章废水处理基本知识52.1基本处理方法52.2污水处理一般分级流程6第三章、混凝及沉淀63.1混凝的去除对象63.2水的混凝机理与过程73.3混凝剂和助凝剂93.4混凝影响因素93.5混凝设备103.6沉淀原理与分类10第四章多微电解的基本知识121、多微电解法概述122、技术原理123、工艺流程134、工艺特点135、适用废水的种类13第五章微生物的基本知识145.1、厌氧反应器微生物145.2活性污泥中常见的微生物145.3、如何根据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来判断污泥的状况155.4、影响生物处理的因素165.5反应器基本原理简介16第六章、常规项目的分析方法汇编196.1、化学需氧量(CODcr)196.2、五日生化需氧量226.3、溶解氧276.4、悬浮物的测定296.5、PH值的测定306.6、水质色度的测定31第七章、工程设计及运行357.1设计数据357.2工艺流程图367.3污染负荷分担预估算377.4废水处理流程综述37第八章、各处理单元控制指标及方法388.1综合调节池38\n8.2高浓度调节池398.3多微电解设备398.4水解酸化池428.5厌氧反应池438.6中沉池(沉淀罐)508.7接触氧化池538.8二沉池568.9过滤池608.10污泥池60第九章、各处理单元日常管理609.1排放口609.2水泵间619.3罗茨鼓风机房659.4污泥脱水设备709.5、分析检测789.6电力电器操作规程799.7污水站设备操作安全规程95第一章、污水处理常用指标及含义1.1概述1.1.1.污染物性质的分类\n按化学物质分:有机物和无机物按物理形态大小分:悬浮物、胶体、溶解性1.1.2.废水水质指标1)物理性质:色度,温度,SS2)化学性质:pH、有机物、溶解性固体、有毒物、N、P,有机物:综合指标:BOD、COD、TOD(总需氧量)3)生物学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数1.2相关名词介绍1.2.1、微生物微生物是一类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它们面目的生物。它包括细菌、病毒、藻类、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生物,不是分类学的概念,而是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微生物常用的观测方法为显微镜观测法。1.2.2、COD(单位:mg/l)化学需氧量(CODCr),是指在一定条件,用强氧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氧化剂的量,以氧的毫克/升表示。化学需氧量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水中还原性物质包括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而水被有机物污染是很普遍、主要的,因此化学需氧量也作为有机物相对含量的指标之一。CODCr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常用的监测方法为重铬酸钾法。1.2.3、BOD(单位:mg/l)生化需氧量(BOD)是废水中可生物降解的那部分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氧化分解所需的氧量。BOD5为五天生化需氧量,这相当于比较容易被微生物分解利用的有机物量,是指在温度20±1℃,培养5天,水中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所消耗的氧量。常用监测方法为稀释接种法。1.2.4、固体悬浮物SS(单位:mg/l)也称不可过滤物质,它表示经过滤截留和103℃蒸发后的物质质量。常用的监测方法为103~105℃烘干残渣法。1.2.5、PH值PH值是水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Ph=-log10H+常用的监测方法为玻璃电极法、便携式PH计法、PH试纸测定。1.2.6、SV(%)\n污泥沉降比,是指将曝气池内混合液在量筒中静置30分钟,其沉淀污泥与原混合液的体积比。SV30是衡量污泥沉降性能和浓缩性能的一个指标。监测方法为量筒沉淀法。1.2.7、溶解氧DO(单位:mg/l)表示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态氧的数量。如果DO太低,它将抑制微生物的活性,导致BOD5去除率低。相反,DO太高会影响污泥沉淀性能。曝气池DO突然升高表明出现一个严重中毒症状;DO突然下降表明有机负荷已进入曝气池,使得微生物需氧量增加。常用监测方式是使用便携式溶氧仪测定。1.2.8、氨氮(NH3-N)(单位:mg/l)氨氮以游离氨(NH3)或胺盐(NH4+)形式存在于水中。水中氨的来源主要为生活污水中含氮有机物受微生物作用的分解产物,某些工业废水,如焦化废水和合成氨化肥厂废水等,以及农田排水。此外,在无氧环境中,水中存在的亚硝酸盐亦可受微生物作用,还原为氨。在有氧环境中,水中氨亦可转变为亚硝酸盐,或继续转变为硝酸盐。在废水中氨氮含量较高的前提下,推荐氨氮的监测方法为蒸馏—酸滴定法。常用的氨氮测定方法为钠氏试剂比色法。第二章废水处理基本知识2.1基本处理方法1).物理法:沉淀、气浮、筛网2).化学法:处理溶解性物质或胶体中和、吹脱、混凝、消毒3).生物处理方法:好氧、厌氧、兼氧\n2.2污水处理一般分级流程预处理:Preliminarytreatment一级处理:Primarytreatment二级处理:Secondarytreatment三级或深度处理:Tertiaryoradvancedtreatment深度处理一般以污水回收、再用为目的。BOD去除率SS去除率一级处理20-4050-70二级处理75-9575-95第三章、混凝及沉淀3.1混凝的去除对象混凝可去除的颗粒大小是胶体及部分细小的悬浮物,是一种化学方法。范围在:1nm~0.1mm(有时认为在1mm)混凝目的:投加混凝剂使胶体脱稳,相互凝聚生长成大矾花。水处理中主要杂质:粘土(50nm-4mm)细菌(0.2mm-80mm)病毒(10nm-300nm)蛋白质(1nm-50nm)、腐殖酸3.2水的混凝机理与过程3.2.1、铝盐在水中的化学反应\n铝盐最有代表的是硫酸铝Al2(SO4)3×18H2O,溶于水后,立即离解铝离子,通常是以[Al(H2O)6]3+存在。在水中,会发生下列过程。1).水解过程配位水分子发生水解:[Al(H2O)6]3+――[Al(OH)(H2O)5]2++H+其结果是:价数降低,pH降低,最终产生――Al(OH)3沉淀2).缩聚反应-OH-发生架桥,产生高价聚合离子(多核羟基络合物)其结果是:电荷升高,聚合度增大同时多核羟基络合物还会继续水解。因此,产物包括:未水解的水合铝离子:单核羟基络合物;多核羟基络合物;氢氧化铝沉淀,各种产物的比例多少与水解条件(水温、pH、铝盐投加量)有关。3.2.2、混凝机理水的混凝现象比较复杂。至今尚未有统一认识。凝聚(Coagulation)、絮凝(Flocculation)混凝:包括两者1).压缩双电层根据DLVO理论,加入电解质对胶体进行脱稳。电解质加入――与反离子同电荷离子――压缩双电层――z电位¯――稳定性¯――凝聚z电位=0,等电状态,实际上混凝不需要z电位=0,只要使Emax=0即可,此时的z电位称为临界电位。示例:河川到海洋的出口处,由于海水中电解质的混凝作用,胶体脱稳凝聚,易形成三角洲。\n叔采-哈代法则可以适用,即:凝聚能力µ离子价数6但该理论不能解释:1)混凝剂投加过多,混凝效果反而下降;2)与胶粒带同样电号的聚合物或高分子混凝效果好。这些都与胶粒的吸附力有关,绝非只来源于静电力,还来源于范得华力、氢键及共价键力(多出现在有聚合离子或高分子物质存在时)。2).吸附-电性中和这种现象在水处理中出现的较多。指胶核表面直接吸附带异号电荷的聚合离子、高分子物质、胶粒等,来降低z电位。这一点与第1条机理不同。在铝盐混凝剂的过程中,水解的多核羟基络合物主要起吸附电性中和作用。在水处理中由水合的Al3+产生的单纯的压缩双电层作用甚微。3).吸附架桥指高分子物质和胶粒,以及胶粒与胶粒之间的架桥,高分子投量过少,不足以形成吸附架桥,但投加过多,会出现“胶体保护”现象。4).网捕或卷扫金属氢氧化物在形成过程中对胶粒的网捕,小胶粒与大矾花发生接触凝聚―――澄清池中发生的现象,根据以上机理,可以解释在不同pH条件下,铝盐可能产生的混凝机理。pH<3简单的水合铝离子起压缩双电层作用pH=4-5多核羟基络合物起吸附电性中和pH=6.5-7.5多核羟基络合物起吸附电性中和;氢氧化铝起吸附架桥、网捕天然水体一般pH=6.5-7.83.2.3、混凝过程1).凝聚(coagulation)带电荷的水解离子或高价离子压缩双电层或吸附电中和――z电位¯――脱稳――凝聚,生长成约d=10m特点:剧烈搅拌,瞬间完成®®在混合设备中完成2).絮凝(flocculation)高聚合物的吸附架桥脱稳胶粒――生长成大矾花d=0.6-1.2mm特点:需要一定时间,搅拌从强®弱®®在絮凝中设备完成\n3.3混凝剂和助凝剂3.3.4、混凝剂种类有不少于200-300种。分类如下表:无机铝系硫酸铝、明矾、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铝(PAS)适宜pH:5.5~8铁系三氯化铁、硫酸亚铁、硫酸铁(国内生产少)、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铁适宜pH:5~11,但腐蚀性强有机人工合成阳离子型:含氨基、亚氨基的聚合物国外开始增多,国内尚少阴离子型: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聚氧化乙烯(PEO)两性型:使用极少天然淀粉、动物胶、树胶、甲壳素等微生物絮凝剂3.3.5、助凝剂可以参加混凝,也可不参加混凝。1).酸碱类:调整水的pH,如石灰、硫酸等2).加大矾花的粒度和结实性:如活化硅酸(SiO2nH2O)、骨胶、高分子絮凝剂3).氧化剂类:破坏干扰混凝的物质,如有机物。如投加Cl2、O3等3.4混凝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水温、水化学特性、杂质性质和浓度、水力条件(前面已有叙述)1)、水温低温,混凝效果差,原因是:无机盐水解吸热,温度降低,粘度升高――布朗运动减弱胶体颗粒水化作用增强,妨碍凝聚2)、pH及碱度视混凝剂品种而异。无机盐水解,造成pH下降,影响水解产物形态。根据水质、去除对象,最佳pH范围也不同。需碱度来调整pH,碱度不够时需要投加石灰。3)、水中杂质浓度\n杂质浓度低,颗粒间碰撞机率下降,混凝效果差。对策:1)加高分子助凝剂2)加粘土3)投加混凝剂后直接过滤3.5混凝设备3.5.1、混凝剂的配制与投配一般采用液体投加的方式。1).投配流程:药剂-溶解池-溶液池-计量设备-投加设备-混合设备-2).剂量与投加方式计量:流量计(转子、电磁)、孔口、计量泵投加方式:泵前投加,虹吸投加,水射器投加,泵投加3.投加量自动控制最佳投加量:既定水质目标的最小混凝剂投加量一般采用混凝搅拌试验,确定最佳混凝剂投加量,然后进行人工调节。3.5.2、混合设备水泵混合:投药投加在水泵吸水口或管上。管式混合:管式静态混合器、扩散混合器,混合时间2-3秒机械混合:搅拌3.6沉淀原理与分类3.6.1、原理利用颗粒与水的密度之差,比重>1,下沉比重<1,上浮沉淀工艺简单,应用极为广泛,主要用于去除100um以上的颗粒给水处理――混凝沉淀,高浊预沉废水处理――沉砂池(去除无机物)初沉池(去除悬浮有机物)二沉池(活性污泥与水分离)3.6.2、分类自由沉淀:离散颗粒、在沉淀过程中沉速不变\n(沉砂池、初沉池前期)絮凝沉淀:絮凝性颗粒,在沉淀过程中沉速增加(初沉池后期、二沉池前期、给水混凝沉淀)拥挤沉淀:颗粒浓度大,相互间发生干扰,分层(高浊水、二沉池、污泥浓缩池)压缩沉淀:颗粒间相互挤压,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下挤出,污泥得到浓缩。3.6.3沉淀池1)、分类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斜流式2).竖流式沉淀池简介水流上升速度v颗粒沉速>v,下沉;£v,沉不下来根据沉淀实验得u0---u设;v设≤u设沉淀去除率=1-p0无沉淀资料时,对于生活污水,v设=1.5-3m/h,T设=1–2.0h由v设→A=Q/v设注意:A的算法→直径f由T设→H=v设T设f/H<3,使水流接近竖流,f<10m注意:中心管的流速不宜太大,<30mm/s适用于小水深,池深大,但沉淀效果较差排泥方便,占地小。\n第四章多微电解的基本知识1、多维电解的构造多维电解是在传统二维电解槽电极间装填粒状或其他碎屑状工作电极材料并使装填粒状电极材料表面带电,成为新的一极(第三极),在工作电极材料表面能发生电化学反应。多维电极处理废水的基本原理是电催化氧化还原反应,它能够增加电解槽的面体比,提高电流效率和处理效果。在液固两相或气液固三相反应中,由于流体在反应器中的复杂流动行为,一般认为化学反应发生相界面上,传统平板电极反应器总反应速率主要由物质扩散过程控制,体系的传质传热速率比较慢。在多维流化床反应器中,导电颗粒代替了平板电极,并且在反应器中呈流化状态时,极大地提高了电极比表面积和传质速率,电极反应器中溶液的电势分布比较均匀,溶液主体具有均匀的电场及温度场,为电解反应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场所,也就是说为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提供了良好的降解场所。2、多维电解的反应原理多维电解工艺的反应原理是,接通电源,废水在酸性条件下,发生了两种不同的反应,第一种是和铁碳微电解相近的反应,但由于电势比铁碳微电解高得多,所以反应剧烈得多,但第二种是更重要的羟基自由基产生的反应,而铁碳微电解不具备该反应,具体反应如下:第一种反应:微阳极:X-2e→X2+(X2+代表正极)E0(X2+/X)=-12.0V微阴极:2H++2e→2[H]→H2(酸性溶液中)E0(H+/H2)=0.00VO2+4H++4e→2H2O(酸性溶液中)E0(O2/H2O)=12.2V第二种反应:在分析废水的电化学处理机理时,还有废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发生下述反应:O2+H2O+2e→HO2-+OH-+HO.HO2-→OH-+[O]2OH--2e→H2O+[O]这就是多维电解处理高难度难降解废水时起强氧化作用的新生态氧([O])和羟基自由基(HO.)的来源。综上所述,多维电解去除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中的污染物的主要作用机理为:\n还原作用,多维电解产生的新生态氢使某些显色基团脱色。氧化作用,多维电解产生一定量的新生态氧和羟基自由基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将一部分有机物直接氧化成二氧化碳水,同时将一部分顽固的有机物氧化成小分子、短链的可生化的有机物。第五章微生物的基本知识5.1、厌氧反应器微生物厌氧颗粒污泥是由产甲烷菌,产乙酸菌和水解发酵菌等构成的自凝聚体。其良好的沉淀性能和产甲烷活性是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成功的关键,颗粒污泥的化学组成和微生物相对其结构和维持起着重要作用,颗粒化过程是一个多阶段过程,取决于废水组成,操作条件等因素,综述了近几年来厌氧颗粒污泥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发展内容包括厌氧颗粒污泥的基本特性和微生物的相,厌氧颗粒污泥结构及其颗粒化过程。5.1.1、颗粒污泥的类型杆菌颗粒污泥,粒径约为1-3mm;松散颗粒污泥,主要由松散互卷的丝菌组成,丝菌附着在惰性粒子表面,也称“丝菌颗粒污泥”,粒径约为1-5mm;紧密球状颗粒污泥,主要由甲烷八叠球菌组成,粒径较小,一般为0.01-0.5mm。5.1.2、颗粒污泥的性质颗粒污泥一般呈球形或椭球形,其颜色呈灰黑或褐黑色,肉眼可观察到颗粒的便面包裹着灰白色的生物膜。颗粒污泥的比重一般为1.01-1.05,粒径为0.5-3mm(最大可达5mm),污泥指数(SVI)为10-20mL/gSS(与颗粒的大小有关),沉降速度多在5-10mm/s。成熟颗粒污泥的VSS/SS值为70-80%。颗粒污泥含有碳酸钙等无机盐晶体以及纤维、沙粒等,还含有多种金属离子。颗粒污泥中的碳、氢、氮的含量分别为40-50%、7%和10%左右。5.2活性污泥中常见的微生物微生物在调试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指示左右,通过镜检根据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可以发现该活性污泥的好差,其指示作用有:(1)着生的缘毛目多时,处理效果良好,出水BOD5和浊度低。(如小口钟虫、八钟虫、沟钟虫、褶钟虫、瓶累枝虫、微盘盖虫、独缩虫)这些缘毛目的种类都固定在絮状物上,并随之而翻动,其中还夹杂一些爬行的栖纤虫、游仆虫、尖毛虫、卑气管叶虫等,这说明优质而成熟的活性污泥。(2)小口钟虫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很好时往往就是优势菌种。(3)如果大量鞭毛虫出现,而着生的缘毛目很少时,表明净化作用较差。\n(4)大量的自由游泳的纤毛虫出现,指示净化作用不太好,出水浊度上升。(5)如出现主要有柄纤毛虫,如钟虫、累枝虫、盖虫、轮虫、寡毛类时,则水质澄清良好,出水清澈透明,酚类去除率在90%以上。(6)根足虫的大量出现,往往是污泥中毒的表现。(7)如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累枝虫的大量出现,则是污泥膨胀、解絮的征兆。(8)而在印染废水中,累枝虫则作为污泥正常或改善的指示生物。(9)在石油废水处理中钟虫出现是理想的效果。(10)过量的轮虫出现,则是污泥要膨胀的预兆。(11)另在一些对原生动物不宜生长的污泥中,主要看菌胶团的大小用数量来判断处理效果。5.3、如何根据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来判断污泥的状况(1)活性污泥净化性能良好时出现的微生物有钟虫、累枝虫、楯纤虫、盖纤虫、聚缩虫及各种后生动物及吸管虫类等固着性生物或匍匐型生物,当这些生物的个数达到1000个/ml以上,占整个生物个体数80%以上时,可以断定这种活性污泥具有较高的净化效果。(2)活性污泥净化性能恶化时出现的生物有多波虫、侧滴虫、屋滴虫、豆形虫等快速游泳的生物。这时絮体很碎约100um大小。严重恶化时只出现多波虫、屋滴虫。极端恶化时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都不出现。(3)活性污泥由恶化状态进行恢复时出现的生物为漫泳虫、斜叶虫、斜管虫、尖毛虫等缓慢游泳型或匍匐型生物。(4)活性污泥分散解体时出现的生物为蛞蝓简变虫、辐射变形虫等肉足类。这些生物出现数万个以上时絮体变小,使处理水浑浊。当发现这些生物剧增时可通过减少回流污泥量和送气量,能在某种程度上抑制这种现象。(5)活性污泥膨胀时出现的微生物为球衣菌、各种霉菌等,这些丝状微生物引起污泥膨胀,当SVI在200以上时,这些丝状微生物呈丝屑状。膨胀污泥中的微型动物比正常污泥少。(6)溶解氧不足时出现的微生物为贝氏硫黄细菌等。这些微生物适于溶解氧浓度低时生存。这些微生物出现是,活性污泥呈黑色、腐败发臭。(7)曝气过量时出现的微生物,若过曝气时间持续很长时,各种变形虫和轮虫为优势生物。(8)废水浓度过低时大量出现的微生物为游仆虫等。(9)BOD负荷低时出现的微生物。表壳虫、鳞壳虫、轮虫、寡毛虫等为优势生物,这些生物多时也是硝化进行的指标。(10)冲击负荷和毒物流入时出现的生物。因为原生动物对环境条件的变化反应比细菌为快,所以可通过观察原生动物的变化情况来看冲击负荷和毒物对活性污泥的影响。原生动物中对冲击负荷和毒物反映最灵敏的楯纤虫,当楯纤虫急剧减少时,说明发生了冲击负荷和流入少量毒物。\n5.4、影响生物处理的因素影响好氧生物处理的因素主要是温度、pH、营养物、供氧、毒物和有机物性质等。4.4.1、温度:根据生长的最适宜温度范围,细菌可分为嗜冷、嗜温和嗜热(或可分为低温、中温和高温)三大类。嗜冷菌的最佳生长温度为4~10℃,嗜热菌为50~55℃,嗜温菌为20~40℃,废水好氧生物处理一般在15~35℃内运行,温度低于10℃或高于40℃,去除BOD的效率大大降低。20~30℃效果最佳。一般在5~35℃内,温度每增加10~15℃,微生物活动能力可增加一倍。5.4.2、PH:废水氢离子浓度对微生物的生长有直接影响。好氧生物处理系统在中性环境中运行最好,一般在pH6.5~8.5范围内。当pH>9或pH<6.5时,微生物生长受到抑制。低于6.5时,真菌在争夺食料中比细菌占优势,微生物形成的固体沉降性能不好。5.4.3、供氧:好氧生物处理过程中提供足够的溶解氧是至关重要的,供氧不足会出现厌氧状态,妨碍好氧微生物正常的代谢过程,并滋长丝状细菌。为了使微生物正常代谢和沉淀分离性能良好,一般要求溶解氧维持在2mg/L左右。5.4.4、营养物:微生物的代谢需要一定比例的营养物质。除需要以BOD表示的碳源外,还需要氮、磷和其它微量元素。生活污水含有微生物所需要的各种元素;有些工业废水则缺乏某些关键的元素,如氮、磷等,这是就需要透加适量的氮、磷等或生活污水。好氧生物处理对氮、磷的需要量可根据下式估计:BOD5:N:P=100:5:15.4.5、有毒物质:对生物处理有毒害的物质很多,其中包括重金属、氰、H2S等无机物质和某些有机毒物。毒物的毒害作用与pH值、水温、溶解氧、有无其它毒物及微生物的数量和是否驯化等有很大关系。5.5反应器基本原理简介5.5.1、厌氧反应器按功能划分,反应器由上而下共分为5个区:混合区、第1厌氧区、第2厌氧区、沉淀区和气液分离区。(1)混合区:反应器底部进水、颗粒污泥和气液分离区回流的泥水混合物有效的再此区混合。\n(2)第1厌氧区:混合区形成的泥水混合物进入该区,在高浓度污泥作用下,大部分有机物转化为沼气。混合液上升流和沼气的剧烈扰动使该反应区内泥呈膨胀和渣化状态,加强了泥水表面接触,污泥由此而保持着高的活性随着沼气产量的增多,一部分泥水混合物被沼气提升至顶部的气液分离区。(3)气液分离区:被提升的混合物中的沼气在此与泥水分离并导出处理系统,泥水混合物则沿着回流管返回到最下端的混合区,与反应器底部的污泥和进水充分混合,实现了混合液的内部循环。(4)第2厌氧区:经过第1厌氧区处理过的废水,除一部分被沼气提升外,剩余的都经过三相分离器进入第2厌氧区,该区污泥浓度较低,且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已经在第1厌氧区被降解,因此产沼气量小,沼气通过沼气管导入气液分离区,对第2厌氧区的扰动很小,这为污泥的停留提供了条件。(5)沉淀区:第2厌氧区的泥水混合物在沉淀区进行固液分离,上清液由出水管排走,沉淀的污泥返回到第2厌氧区污泥床。5.5.2、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废水生物处理的主要方法。活性污泥法是向废水中连续通入空气,经一定时间后因好氧性微生物繁殖而形成的污泥状絮凝物。其上栖息着以菌胶团为主的微生物群,具有很强的吸附与氧化有机物的能力。(1)基本组成:a、曝气池(反应主体)b、二沉池:泥水分离,保证出水水质;保证回流污泥,维持曝气池内的污泥浓度。c、回流系统:维持曝气池的污泥浓度;改变回流比,改变曝气池的运行工况。d、剩余污泥排放系统:是去除有机物的主要途径之一;维持系统的稳定运行。e、供氧系统:主要由供氧曝气机和专用曝气器构成,向曝气池提供足够的溶解氧。(2)系统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a、水中含有足够的可溶性易降解的有机物;b、混合液含有足够的溶解氧;c、活性污泥在池内呈悬浮状态;d、活性污泥连续回流,及时排出剩余污泥,使混合液保持一定浓度的活性污泥;e、无有毒有害物质流入。(3)流程:典型的活性污泥法事由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系统和剩余污泥排除系统组成。污水和回流的活性污泥一起进入曝气池形成混合液。从空气压缩机站送来的压缩空气,通过铺设在曝气池底部的空气扩散装置,以细小气泡的形式进入污水中,目的是增加水中溶解氧的含量,还使混合液处于剧烈搅动的状态,形成悬浮态。溶解氧、活性污泥和污水相互混合,充分接触,使活性污泥反应得以正常进行。第一阶段,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活性污泥颗粒吸附在菌胶团表面上,这是由于其巨大的表面积和多糖等黏性物质。同时一些大分子有机物在细菌胞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第二阶段,微生物在氧充足的条件下,吸收这些有机物,并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一部分供自己的增殖繁衍。活性污泥反应进行的结果,污水中的有机物得以降解去除,活性污泥本身得以繁衍生长,污水则得以净化。经过活性污泥净化作用后的混合液进入二沉池\n,混合液中悬浮的活性污泥和其他固体物质在这里沉淀下来与水分离,澄清后的污水作为处理水排出系统。经过沉淀浓缩的污泥从沉淀池底部排出,其中大部分作为接种污泥回流至曝气池,以保证曝气池内的悬浮固体浓度和微生物浓度;增殖的微生物从系统中排出,称为“剩余污泥”。事实上,污染物很大程度上从污水中转移到了这些剩余污泥中。活性污泥法的原理形象说法:微生物“吃掉”了污水中的有机物,这样污水变成了干净的水。它本质上与自然界水体自净过程相似,只是经过人工强化,污水净化的效果更好。5.5.3、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以附着在载体(俗称填料)上的生物膜为主,净化有机废水的一种高效水处理工艺。具有活性污泥法特点的生物膜法,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点。在可生化条件下,不论应用于工业废水还是养殖污水、生活污水的处理,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工艺因具有高效节能、占地面积小、耐冲击负荷、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污水处理系统。(1)反应机理: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之间的生物膜法工艺,其特点是在池内设置填料,池底曝气对污水进行充氧,并使池体内污水处于流动状态,以保证污水与污水中的填料充分接触,避免生物接触氧化池中存在污水与填料接触不均的缺陷。该法中微生物所需氧由鼓风曝气[1]供给,生物膜生长至一定厚度后,填料壁的微生物会因缺氧而进行厌氧代谢,产生的气体及曝气形成的冲刷作用会造成生物膜的脱落,并促进新生物膜的生长,此时,脱落的生物膜将随出水流出池外。(2)特点:a、由于填料比表面积大,池内充氧条件良好,池内单位容积的生物固体量较高,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池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b、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生物固体量多,水流完全混合,故对水质水量的骤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c、剩余污泥量少,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运行管理简便。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生物膜法的基本特点,但又与一般生物膜法不尽相同。一是供微生物栖附的填料全部浸在废水中,所以生物接触氧化池又称淹没式滤池。二是采用机械设备向废水中充氧,而不同于一般生物滤池靠自然通风供氧,相当于在曝气池中添加供微生物栖附的填料,也可称为曝气循环型滤池或接触曝气池。三是池内废水中还存在约2~5%的悬浮状态活性污泥,对废水也起净化作用。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具有活性污泥法特点的生物膜法,兼有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的优点。(3)原理:生物接触氧化法净化废水的基本原理与一般生物膜法相同,就是以生物膜吸附废水中的有机物,在有氧的条件下,有机物由微生物氧化分解,废水得到净化。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的生物膜由菌胶团、丝状菌、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组成。在活性污泥法中,丝状菌常常是影响正常生物净化作用的因素;而在生物接触氧化池中,丝状菌在填料空隙间呈立体结构,大大增加了生物相与废水的接触表面,同时因为丝状菌对多数有机物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对水质负荷变化有较大的适应性,所以是提高净化能力的有力因素。\n第六章、常规项目的分析方法汇编前言:本资料是国家标准分析书有关章节的汇编,共计6项水环境分析监测方法,供有关人员参照使用。6.1、化学需氧量(CODcr)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氧化剂的量,以氧毫克/升来表示。化学需氧量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水中还原性物质包括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水被有机物污染是很普遍的,因此化学需氧量也作为有机物相对含量的指标之一。水样的化学需要氧量,可受加入氧化剂的种类及浓度,反应溶液的酸度、反应温度和时间,以及催化剂的有无而获得不同的结果。因此,化学需氧量亦是一个条件性指标,必须严格按操作步骤进行。对于工业废水,我国规定用重铬酸钾法,其测得的值称铬化学需氧量。重铬酸钾法(CODCr)6.1.1、原理在强酸性溶液中,一定量的重铬酸钾氧化水样中还原性物质,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亚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溶液回滴。根据用量算出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消耗的量。6.1.2、干扰及其消除酸性重铬酸钾氧化性很强,可氧化大部分有机物,加入硫酸银作催化剂时,直链脂肪族化合物可完全被氧化,而芳香族有机物却不是易被氧化,吡啶不被氧化,挥发性直链脂肪族化合物、苯等有机物存在于蒸气相,不能与氧化剂液体接触,氧化不明显。氯离子能被重铬酸盐氧化,并且能与硫酸银作用产生沉淀,影响测定结果,故在回流前向水样中加硫酸汞,使作为络合物消除干扰。氯离子含量高于2000mg/L的样品应先作定量稀释,使含量降低至2000mg/L以下,再行测定。6.1.3、方法的适用范围用0.25mol/L浓度的重铬酸钾溶液可测定大于20mg/L的COD值。用0.025mol/L浓度的重铬酸钾溶液可测定5-50mg/L的COD值,但准确度较低。仪器(1)回流装置:带250ml锥形瓶的全玻璃回流装置见图(如取样量在30ml以上,采用500ml锥形瓶的全玻璃回流装置)。(2)加热装置:电热板或变阻电炉(3)50ml酸式滴定管。试剂\n(1)重铬酸钾标准溶液(1/6K2Cr2O7=0.25mol/L):称取预先在120℃烘干2h的基准或优级纯重铬酸钾12.258g溶于水巾,移入1000ml容量瓶,稀释至标线,摇匀。(2)试亚铁灵指示液:称取1.485g邻菲罗啉(C12H8N2·H2O,1,10-phenanthnoline),0.695g硫酸亚铁(FeSO4·7H2O)溶于水中,稀释至100ml,贮于棕色瓶内。(3)硫酸亚铁按标准溶液[(NH4)2FeSO4·6H2O≈0.1mol/L]:称取39.5g 硫酸亚铁铵深于水中,边搅拌边缓慢加入20ml浓硫酸,冷却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标线,摇匀。临用前,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标定。标定方法:准确吸取10.00ml重铬酸钾溶液于500ml锥形瓶中,加水稀释至110ml左右,缓慢加入30ml浓硫酸,混匀。冷却后,加入3滴试亚铁灵指示液(约0.15ml),用硫酸亚铁铵溶液滴定,溶液的颜色由黄色经蓝绿色至红褐色即为终点。C[(NH4)2Fe(SO4)2]=0.2500×10.00/V注:C—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V=硫酸亚铁铵标准滴定溶液的用量(ml)。(4)硫酸—硫酸银溶液:于2500ml浓硫酸中加入25g硫酸银。放置1—2d,不时摇动使其溶解(如无2500ml容器,可在500ml浓硫酸中加入5g硫酸银)。(5)硫酸汞:结晶或粉末。步骤(1)取20.00ml混合均匀的水样(或重量水样稀释至20.00ml)置250ml磨口的回流锥形瓶中,准确加入10.00m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及数粒小玻璃珠或沸石,连接磨口回流冷凝管,从冷凝管上口慢慢地加入30ml硫酸—硫酸银溶液,轻轻摇动锥形瓶使溶液混匀,加热回流2h(自开始沸腾时计时)。注1:对于化学需要氧量高的废水样,可先取上述操作所需要体积1/10的废水样和试剂,于15×150mm硬质玻璃试管中,摇匀,加热后观察是否绿色。如溶液显绿色,再适当减少废水取样量,直至溶液不变绿色为止,从而确定废水样分析时应取用的体积。稀释时,所取废水样量不得少于5ml,如果化学需氧量很高,则废水样应多次稀释。2、废水中氯离子含量超过30mg/L时,应先把0.4g硫酸汞加入回流锥形瓶中,再加20.00ml废水(或适量废水稀释至20.00ml)、摇匀。以下操作同上。(2)冷却后,用90ml水冲洗冷凝管壁,取下锥形瓶,溶液总体积不得少于140ml,否则因酸度太大,滴定终点不明显。(3)溶液再度冷却后,加3滴试亚铁灵指示液,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的颜色由黄色经蓝绿色至红褐色即为终点,记录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用量。(4)测定水样的同时,以20.00ml\n重蒸馏水,按同样操作步骤作空白试验。记录滴定空白时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用量。计算CODcr(O2,mg/L)=(V0-V1)×C×8×1000/V式中,C—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V0—滴定空白时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用量(ml);V1—滴定水样时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用量(mol);V—水样的体积(ml);8—氧(1/20)摩尔质量(g/mol)。精密度和准确度六个实验室分析COD为150mg/L的苯—甲酸氢钾统一分发标准溶液,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为4.3%;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为5.3%。注意事项(1)使用0.4g硫酸汞络合离氯离子的最高量可达40mg,如取用20.00ml水样,即最高可络合2000mg/L氯离子浓度的水样。若氯离子浓度较低,亦可少加硫酸汞,使保持硫酸汞:氯离子=10:1(W/W)。若出现少量氯化汞沉淀,并不影响测定。(2)水样取出体积可在10.00—50.00范围之间,但试剂用量及浓度需按表7-1进行相应调整,也可得到满意的结果。水样取用量或和试剂用量表水样体积0.2500mol/LK2CrO7I溶液(ml)H2SO4-Ag2SO4溶液(ml)HgSO4(g)FeSO4(NH4)2SO4(mol/L)滴定前总体积(ml)10.05.0150.20.0507020.010.0300.40.10014030.015.0450.60.15021040.020.0600.80.20028050.025.0751.00.250350(3)对于化学需要氧量小于 50mg/L的水样,应改用0.025mol/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回滴时用0.01mol/L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4)水样加热加流后,溶液中重铬酸钾剩余量应为加入量的1/5-4/5为宜。(5)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溶液检查试剂的质量和操作技术时,由于每克邻苯二甲酸氢钾理论CODcr为1.176g,所以溶解0.4251g邻苯二甲酸氢钾(HOOCC6H4COOK)于重蒸馏水中,转入1000ml容量瓶,用重蒸馏水稀释至标线,使之成为500mg/L的CODcr标准溶液。用时新配。(6)CODcr的测定测定结果应保留三位有效数字。(7)每次实验时,应对硫酸亚铁铵标准滴定溶液进行标定,室温较高时尤其应注意其溶液的变化。\n6.2、五日生化需氧量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各类有机物。当其污染水域后,这些有机物在水体中分解时要消耗大量溶解氧,从而破坏水体中氧的平衡,使水质恶化。水体因缺氧造成鱼类及其它水生生物的死亡。水体中所含的有机物成分复杂,难以一一测定其成分。人们常常利用水中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所消耗的氧,来间接表示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生化需氧量即属于这类后一个重要指标。生化需氧量的经典测定方法,是稀释接种法。测定生物需氧量的水样,采集时应充满并密封于瓶中。在0—4℃下进行保存。一般应在6h内进行分析。若需远距离转运。在任何情况下,贮存时间不应超过24h。6.2.1、方法原理生化需氧量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存在水中的某些可氧化物质、特别是有机物所进行生物化学过程中消耗溶解氧的量。此生物氧化全过程进行的时间很长,如在20℃培养时,完成此过程需100多天。目前国内外普遍规定于20±1℃培养5d,分别测定样品培养前后的溶解氧,二者之差即为BOD5值,以氧的毫克/升(mg/L)表示。对某些地面水及大多数工业废水,在含较多的有机物,需要稀释后再培养测定,以降低其浓度和保证有充足的溶解氧。稀释的程度应使培养出所消耗的溶解氧在于2mg/L,而剩余溶解氧在1mg/L以上。为了保证水样稀释后有足够的溶解氧,稀释水通常要通入空气进行曝气(或通入氧气),使稀释水中溶解氧接近饱和。稀释水中还应加入一定量的无机营养盐和缓冲物质(磷酸盐、钙、镁和铁盐等),以保证微生物生长的需要。对于不含或少含微生物的工业废水,其中包括酸性废水、碱性废水、高温废水或经营氯化处理的废水,在测定BOD5时应进行接种,以引入能分解废水中有机物的微生物。当废水中存在着难于被一般生活污水中的微生物以政党速度降解的有机物或含有剧毒物质时,以将驯化后的微生物引入水样中进行接种。本方法适用于测定BOD5大于或等于2mg/L,最大不超过6000mg/L的水样。当水样BOD5大于6000mg/L时,会因稀释带来一定的误差。仪器(1)恒温培养箱(20℃±1℃)(2)5—20L细口玻璃瓶(3)1000—2000ml量筒。(4)玻璃搅拌棒:棒的长度应比所用量筒高度长200mm。在棒的底端固定一个直径比量筒底小,并带有几个小孔的硬橡胶板。(5)溶解氧瓶:250ml到300ml之间,带有磨口玻璃塞并具有供水封用的钏形口。(6)虹吸管,供分取水样和添加稀释水用。\n试剂1磷酸盐缓冲溶液将8.5g磷酸二氢钾(KH2PO4),21.75g磷酸氢二钾(K2HPO4),33.4g七水合磷酸氢二钠(NaHPO4·7H2O)和1.7g氯化铵(NH4Cl)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此溶液的PH应为7.2。2硫酸镁溶液将22.5g七水合硫酸镁(MgSO4·7H2O)深于水中,稀释至1000ml。3氯化钙溶液将27.5g无水氯化钙溶于水,稀释至1000ml。4、氯化铁溶液将0.25g六水合氯化铁(FeCl3·6H2O)溶于水,稀释至1000ml。5、盐酸溶液(0.5mol/L)将40ml(p=1.18g/ml)盐酸溶于水,稀释至1000ml。6、氢氧化钠溶液(0.5mol/L)将20g氢氧化钠溶于水,稀释至1000ml。7、亚硫酸钠溶液(1/2Na2SO3=0.025mol/L)将1.575g亚硫酸钠溶于水,稀释至1000ml。此溶液不稳定,需每人配制。8、葡萄糖—谷氨酸标准溶液将葡萄糖(C6H12O6)和谷氨酸(HOOC-CH2-CH2-CHNH2-COOH)在103℃干燥1h后,各称取150mg溶于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为并稀释至标线,混合均匀。此标准溶液临用前配制。9、稀释水在5-29L玻璃瓶内装入一定量的水,控制水湿在20℃左右。然后用无油空气压缩机或薄膜泵,将吸入的空气先后经活性炭吸附管及水洗涤管后,导入稀释水内曝气2-8h,使稀释水中的溶解氧接近于饱和。停止曝气亦可导入适量纯氧。瓶口盖以两层经洗涤晾干的纱布,置于20℃培养箱中放置数小时,使水中溶解氧含量达8mg/L左右。临用前每升水中加入氯化钙溶液、氯化铁溶液、硫酸镁溶液、磷酸缓冲溶液各1ml,并混合均匀。稀释水的PH值应为7.2,其BOD5就应小于0.2mg/L。10、接种液可选择以下任一种方法,以获得适用的接种液。(1)城市污水,一般采用生活污水,在室温下放置一夜,取上清液供用。(2)表层上壤浸出液,取100g花园或植物生长土壤,加入1升水,混合并静置10min。取上清液供用。\n(3)用含城市污水的可水或潮水。(4)污水处理厂的出水。(5)当分析含有难于降解物质的废水时,在其排污口下游3-8km处取水样做为废水的驯化接种液。如无此种水源,可取中和或经适当稀释后的废水进行连续曝气,每天加入少量该种废水,同时加入适量表层土壤或生活污水,使能适应该种废水的微生物大量繁殖。当水中出现大量絮状物,或检查其化学需氧量的降低值出现突变时,表明适用的微生物已进行繁殖,可用做接种液。一般驯化过程需要3-8d。11、接种稀释水分取适量接种液,加于稀释水中,混匀。每升稀释水中接种液加入量为:生活污水1-10ml,或表层土壤浸出液20-30ml;或河水,湖水10-100ml。接种稀释水的PH值应为7.2,BOD5值以在0.3—1.0mg/L之间为宜。接种稀释水配制反应立即使用。步骤1、水样的预处理(1)水样的PH值若超出6.5-7.5范围时,可用盐酸或氢氧化钠稀溶液调节PH近于7,但用量不要超过水样体积的0.5%。若水样的酸度或碱度很高,可改用高浓度的碱或酸液进行中和。(2)水样中含有钢、铅、锌、镉、铬、砷、氰等有有害物质时,可使用经驯化的微生物接种液的稀释水进行稀释,或提高稀释倍数以减少毒物的的浓度。(3)含有少量流离氯的水样,一般放置1-2h,流离氯即可消失。对于游离氯在短时间不能消散的水样,可加入亚硫酸钠溶液,以除去之。其加入量由下述方法决定。取已中和好的水样100ml,加入1+1乙酸10ml,10%(m/v)磺化钾溶液1ml,混匀。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用亚硫酸钠溶液滴定游离碘。山亚硫酸钠溶液消耗的体积,计算出水样中应加亚硫酸钠溶液的量。(4)从水湿较低的水域或富营养化的湖泊中采集的水样,可遇到含有过饱和溶解氧,此时应将水样迅速升温至20℃左右,以不使满瓶的情况下,充分振摇,并时时开塞放气,以赶出过饱和的溶解氧。从水温较高的水域或废水排放口取得的水样,则应迅速使其冷却至20℃左右,并充分振摇,使与空气中氧分压接近平衡。2、不经稀释水样的测定溶解氧含量较高、有机物含量较少的地面水,可不经稀释,而直接以虹吸法,将约20℃的混匀水样转移入两个溶解氧瓶内,转移过程中应注意不使产生气泡。以同样的操作使两个溶解氧瓶充满水样后溢流出少许,加塞。瓶内不应留有气泡。其中一瓶随即测定溶解氧,另一瓶的瓶口进行水封后,放入培养箱中,在20±1℃培养5d。在培养过程中注意添加封口水。从开始放入培养箱算起,经过五昼夜之后,弃去封口水,测定剩余的溶解氧。\n3、需经稀释水样的测定(1)稀释倍数的确定: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下述计算方法,供稀释时参考。①地面水,山测得的高锰酸盐指数与一定的系数的乘积,即求得稀释倍数,见表2-1。高锰酸盐指数(mg/L)系数<5—5-100.2、0.310-200.4、0.6>200.5、0.7、1.0②工业废水,由重铬酸钾法测得的COD值为确定。通常需作三个稀释比。使用稀释水时,山COD值分别乘以系数0.075,0.15,0.225,即获得三个稀释倍数。使用接种稀释水时,则分别乘0.075,0.15和0.25三个系数。注:CODcr值可在测定COD过程中,加热回流至60min时,用由校核试验的苯二甲酸氢钾溶液按COD测定相同操作步骤制备的标准色列进行估测。(2)稀释操作:①一般稀释法按照选定的稀释比例,用虹吸法沿筒壁先引入部分稀释水(或接种稀释水)于1000ml量筒中,加入需要量的均匀水样,再引入稀释水(或接种稀释水)至800ml,用带胶板的玻棒小心上下搅匀。搅拌时勿使搅棒的胶板露出水面,防止产生气泡。按不经稀释水样的测定相同操作步骤,进行装瓶、测定当天溶解氧和培养5d后的溶解氧。另取两个溶解氧瓶,用虹吸法装满稀释水(或接种稀释水)作为空白试验。测定5d前后的溶解氧。②直接稀释放法直接稀释法是在溶解氧瓶内直接稀释。在已知两个容积相同(其差<1ml)的溶解氧瓶内,用虹吸法加入部分稀释水(或接种稀释水),再加入根据瓶容积和稀释比例计算出的水样量,然后用稀释水(或接种稀释水)使刚好充满,加塞,勿留气泡于瓶内。其余操作与上述一般稀释法相同。BOD5测定中,一般采用叠氮化钠改良法测定溶解氧。如遇干扰物质,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其他测定法计算1、不经稀释直接培养的水样BOD5(mg/L)=c1-c2式中c1——水样在培养前的溶解氧浓度(mg/L);c2——水样经5d 培养后,剩余溶解氧浓度(mg/L);2、经稀释后培养的水样BOD5(mg/L)=(c1-c2)-(B1-B2)f1/f2\n式中B1——稀释水(或接种稀释水)在培养前的溶解氧(mg/L);B2——稀释水(或接种稀释水)在培养后的溶解氧(mg/L);f1——稀释水(或接种稀释水)在培养液中所占比例;f2——水样在培养液中所占比例;注:f1,f2的计算:例如培养液的稀释比为3%,即3份水样,97份稀释水,则f1=0.97 ,f2=0.03。精密度与准确度一个实验室分析含5mg/L葡萄糖的统一分发标准液的BOD5值,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为5.6%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为32%。三个实验室分析含300mg/L葡萄糖(BOD5为210mg/L)的统一分发标准液的BOD5值,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为2.1%;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1%。注意事项(1)水中有机物生物氧化过程,可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有机物中的碳和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此阶段称为碳化阶段。完成碳化阶段在20℃人约需20天左右。第二阶段为含氮物质及部分氨,氧化为亚硝酸盐及硝酸盐,称为硝化阶段。完成硝化阶段在20℃时需要100天。因此,一般测定水样BOD5时,硝化作用很不显著或根本不发生硝化作用。但对于生物处理池的出水,因其中含有大量的硝化细菌。因此,在测定BOD5时也包括了部分含氮化验室物的需氧量。对于这样的水样,如果我们只需要测定有机物降解的需氧量,可以加入硝化抑制,抑制硝化过程。为此目的,可在每升稀释水样中加入1ml浓度为500mg/L的丙稀基硫脲(ATU,C4H8N2S)或一定量固定在氯化钠上的2-氯代-6-三氯甲基吡啶(TCMP,C1—C5H3N—C—CH3),使TCMP在稀释样品中的浓度大约为0.5mg/L。(2)玻璃器皿应彻底洗净。先用洗涤剂浸泡清洗,然后用稀盐酸浸泡,最后依次用自来水、菡蒸馏水洗净。(3)在两个或三个稀释比的样品中,凡消耗溶解氧大于2mg/L和剩余溶解氧大于1mg/L时,计算结果时,应取其平均值。若剩余的溶解氧小于1mg/L,甚至为零时,应加大稀释比。溶解氧消耗量小于2mg/L时,有两种可能,一是稀释倍数过大;另一种可能是微生物菌种不适应,活性差,或含毒物质浓度过大。这时可能出现在两个稀释比中,稀释倍数大的消耗溶解反而较多的现象。(4)为检查稀释水和接种液的质量,以及化验人员的操作水平,可将20ml葡萄糖—谷氨标准溶液用接种稀释水稀释至1000ml,按测定BOD5的步骤操作。测得BOD5值应在180-230mg/L之间。否则应检查接种液、稀释水的质量或操作技术是否存在问题。(5)水样稀释倍数超过100倍时,应预告在容量瓶中用水初步稀释后,再取适量进行最后稀释培养。6.3、溶解氧\n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天然水的溶解氧含量取决于水体与大气中氧的平衡。溶解氧的饱和量和空气中氧的分压、水温有密切关系。清洁地面水溶解氧一般接近饱和。由于藻类的生长,溶解氧可能过饱和。水体受有机、无机还原性物质污染,使溶解氧降低。当大气中的氧来不及补充时,水中溶解氧逐渐降低,以至趋近于零,此时压氧菌繁殖,水质恶化。废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取决于废水排出前的工艺过程,一般含量较低,差异很大。6.3.1、方法的选择测定水中溶解氧常采用碘量法及其修正法和膜电极法。清洁水可直接采用碘量法测定。水样有色或含有氧化性及还原性物质、藻类、悬浮特等干扰测定。氧化性物质可使碘化物游离出碘,产生正干扰:某些还原性物质可把碘还原成碘化物,产生负干扰;有机物(如腐植酸、丹宁酸、木质素等)可能被部分氧化,产生负干扰。所以大部分受污染的地面水和工业废水,必须采用修正的碘量法或膜电极法测定。水样中亚硝酸盐氮含量高于0.05mg/L,二价铁低于 1mg/L,采用叠氮化钠修正法。此法适用于多数污水及生化处理出水;水样中二价铁高于1mg/L,采用高锰酸钾修正法;水样有色或有县浮物,采用明矾絮凝修正法;含有活性污泥悬浊物的水样,采用硫酸铜氨基磺酸絮凝修正法。膜电极法是根据分子氧透过薄膜的扩散速率来测定水中溶解氧。方法简便、快速,干扰少,可用干现场测定。6.3.2、水样的采集与保存用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水样常采集到溶解氧瓶中。采集水样时,要注意不使水样曝气或有气泡残存在采样瓶中。可用水样冲洗溶解氧瓶后,沿瓶壁直接倾注水样或用虹吸法将细管插入溶解氧瓶底部,注入水样至溢流出瓶容积的1/3—1/2左右。水样采集后,为防止溶解氧的变化,应立即加固定剂于样品中,并丰于冷暗处,同时记录水湿和大气压力。碘量法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水中溶解氧将低价锰氧化成高价锰,生成四价锰的氢氧化物棕色沉淀。加酸后,氢氧化物沉淀溶解并与碘离子反应而释出游离碘。以淀粉作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滴定释出碘,可计算溶解氧的含量。仪器250—300ml溶解氧瓶试剂(1)硫酸锰溶液:称取480g硫酸锰(MnSO4·4H2O或364gMnSO4·H2O)溶于水,用水稀释至1000ml。此溶液加至酸化过碘化钾溶液中,遇淀粉不得产生蓝色。(2)碱性碘化钾溶液:称取500g氢氧化钠溶解于300—400ml水中,另称取150g碘化钾(或135gNal)溶于200ml水中,待氢氧化钠溶液冷却后,将两溶液合并,混匀,用水稀释至1000ml\n。如有沉淀,则放置过夜后,倾出上清液,贮于棕色瓶中。用橡皮塞塞紧,避光保存,此溶液酸化后,遇淀粉应不呈蓝色。(3)1+5硫酸溶液(4)1%(m/V)淀粉溶液:称取1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再用则煮沸的水冲稀至100ml。冷却后,加入0.1g水杨酸或0.4g氯化锌防腐。(5)0.02500mol(1/6K2Cr2O7)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称取于105—110℃烘干2h并冷却的重铬酸钾1.2258g,溶于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6)硫代硫酸钠溶液:称取6.2 g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溶于煮沸放冷的水中,加入0.2g碳酸钠,用水稀释至1000ml。贮于棕色瓶中,使用前用 0.02500mol/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标定,标定方法如下:于250ml碘量瓶中,加入100ml水和1g碘化钾,加入10.00ml0.02500mol/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5ml1+5硫酸溶液密塞,摇匀。于暗处静置5min后,用待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黄色,加入1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则好褪去为止,记录用量。M=10.00×0.02500/V式中:M—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mol/L);V—滴定时消耗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ml)。(7)硫酸,P=1.84步骤1、溶解氧的固定用吸管插入溶解氧瓶的液面下,加入1ml硫酸锰溶液、2ml碱性碘化钾溶注解,盖好物下降到瓶底、一般在取样现固定。2、析出碘轻轻打开瓶塞,立即用吸管插入液向下加入2.0ml硫酸。小心盖好瓶塞,颠倒混合摇匀,至沉淀物全部溶解为止,放置暗处5min.3、滴定吸取100.0ml上述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用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黄色,加入1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褪去为止,记录硫化硫酸钠溶液用量。计算     溶解氧(O2,mg/L)=M·V×8×1000/100式中,M—硫代硫酸钠溶液浓度(mol/L);V—滴定时消耗硫代硫酸钠溶液体积(ml)精密度和准确度\n经不同海拔高度的4个实验室分析于20℃含饱和溶解氧6.85—9.09mg/L的蒸馏水,单个实验室的相对标准偏差不超过0.3%;分析含4.73-11.4mg/L溶解氧的地面水,单个实验室的相对标准偏差不超过0.5%。注意事项(1)果水样中含有氧化性物质(如游离氯大于0.1mg/L时),应预先于水样中加入硫代硫酸钠去除,印用两个溶解氧瓶各取一瓶水样,在其中一瓶加入5ml1+5硫酸和1g碘化钾,摇匀,此时游离出碘,以淀粉作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蓝色刚褪,记下用量(相当于去除游离氯的量)。于另一瓶水样中。加入同样量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摇匀后,按操作步骤测定。(2)如果水样呈强酸性或强碱性,可用氧代钠或硫酸溶液调至中性后测定,6.4、悬浮物的测定原理悬浮物是指过滤时留在滤器上的固体物质。直接测定法是先将所用滤纸在规定温度下烘至恒重。将水样通过中速定量滤纸过滤后再在规定温度下烘至恒重,总重量减去滤纸重量,即为悬浮物的重量,仪器称量瓶中速定量滤纸步骤1、滤纸在103—105℃烘至恒重。2、剧烈振摇水样,迅速用量筒量取100毫升水样并使之全部通过滤纸,如果悬浮物大小,可增加取样体积。3、将滤纸及悬浮物在103-105℃至少烘干1小时,放入保干器内冷却后称重,重复烘干、称重直至恒重,(两次重量之差小于0.4毫克为止)。计算器浮物(毫克/升)=(A-B)×1000×1000/C式中:A-滤纸加残渣(克)。B-滤纸重(克)。C-水样的毫升数。注意事项1、树叶、棍棒、鱼、类块等不均物质应从水中除去。2、水样不能保存,应尽快分析。3、滤纸上残渣太多时,能载留水分,应延长烘烤时间。4、如果样较清澈,可多取水样,最好能使殖渣量在50-100毫克之间。\n6.5、PH值的测定PH值是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严格地说应是活度)的负对数,PH=-1og[H+]纯净的水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乘积是一个常数,仅与温度有关,在25℃时等于1×10-14,即[H+][OH-]=1×10–14,或PH+POH=14。天然水的PH值多在7.2~8.0之间。工业污水有时呈现高的酸性或碱性,不加处理的排放则造成污染,进入水体将导致水体PH值改变,对水体进行PH值测定可初步的推测水质污染状况,通过对PH值的测量,可以估计哪些金属离子已不可能在水中存在,哪些金属离子还可能留在水中。6.5.1、比色法比色法是利用酸碱指示剂,在PH值不同的溶液中能呈现不同的颜色这一原理,拟订出来的一种PH值测定方半。比色法测定PH值一般采用“精密PH值比色箱”。其方法是在一系列具有不同PH值的标准溶液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指示剂后,即呈现不同的颜色。当水样(也加入与标准溶液相同量的指示剂)与标准PH溶液的颜色一致时,则其PH值相同,具体测定步骤,按“比色箱”使用说明书进行,另外,PH值还可用PH值还可用PH试纸及混合指示剂进行粗略的测定,方法简便、快速。6.5.2、PH电位计法电位计法是用PH计进行测定。以玻璃电极作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可测量水体的响应电位(毫伏)值,从而计算出PH值,在25℃时,,根据能斯特(Nernst)方程推导,每变化一个PH值.单位时引起电位差变动59.16毫伏器上直接以PH的读数表示,温度的差异在仪器器上有补偿装置.水的色度,混浊度及水中存在的胶体微料、氧化剂、还原剂和较大量的盐均对玻璃电极的响应电位电位影响不大.只有在碱性溶液(PH大于9.5)及大量钠离子存在下,会出现较大和误差,使读数偏低,这就是所谓“钠差”.另外,当用坡玻璃电极测定PH值小于1的强酸性溶液时,也发现PH值与电位之间不成直线关系,测得的PH值较真实值高,这就是玻璃电析的所谓“酸差”.由于这样,对联PH值大于9或PH值小于2的水样,都不宜用玻璃电极作指示电极进行PH值测定,遇到这种情况,对碱性水样,可用碱度的测定法测定:对酸性水样,可用酸度的测定法测定.电位计法测定期PH值使用的电位计有精密酸度计PHS—1型或PHS—2型等。具体测定步骤按各种型号的仪器说明书进行。6.6、水质色度的测定6.6.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n本标准规定了两种测定颜色的方法定颜色的方法,本标准测15min澄清后样品和颜色。PH值对颜色有较大影响,在测定颜色应同时测定PH值。1铂钴比色法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7887-1985(水质颜色的检验和测定)。铂钴比色法适用于清洁水、轻度污染并略带黄色调的水,比较清洁的地面水、地下水和饮用水等。2稀释倍数法适用于污染较严重的地面水和工业废水。两种方法应独立使用,一般没有可比性。样品和标准溶液的颜色色调不一致时,本标准不适用。6.6.2、定义本标准定义取自国际照明委员会第17号出版物(CLEpublicationNo.17)。采用下述几条1水的颜色改变透射可见光光谱组成的光学性质。2水的表观颜色由溶解物质及不溶解性悬浮物产生的颜色,用未经过滤或离心分离的原始样品测定。3水的真实颜色仅由溶液物质产生的颜色,用经0.45μm滤器过滤的样品测定。4色度的标准单位,度:在每升溶液中含有2mg六水合氯化钴(II)和1mg铂[以六氯(IV)酸的形式]时产生的颜色为1度。6.6.3、钴比色法1原理用氯铂酸钾和氯化钴配制色标准溶液。与被测样品进行目视比较,比测定样品的颜色强度,即色度。样品的色度以与之间当的色度标准溶液的度值表示。注:此标准单位导出的标准度有时称为“Hazen标”或“Pt-Co标”[GB3143《液体化学产品颜色测定法(Hazen单位—铂-钴色号)》]、或毫克铂/升。2试剂除另有说明外,测定中仪使用权用光学纯水及分析试剂,\n(1)光学纯水:将0.2μm滤膜(细菌学研究中所采用的)在100ml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中浸泡1h,用250ml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弃去最初的250ml,以后用这种水配制全部标准溶液并作为稀释水。(2)色度标准储备液:相当于500度:将1.245±0.001g六氯铂(TV)酸钾(K2PtCl6)及士0.001六水氯化钻(II)(CoGl2·6H22O)溶于约500ml水中,加100±1ml盐酸(p=1.18g/ml)并在1000ml的容量瓶内作水稀释至标线。将溶液放在密封的玻璃瓶中。存放在暗处,温度不能超过30℃。木溶液至少能稳定6个月。(3)色度标准溶液:在一组250ml的容量瓶中,用移管分别加入2.50,5.00,7.50,10.00,12.50,15.00,17.50,20.00,30.00,及35.00ml储备液,并用水稀释至标线,溶液色度分别为:5,10,15,20,25。30,35,40,,50,60和70度。溶液放在严密盖好的玻璃瓶中,存放于暗处,温度不能超过30℃。这些溶液至少可稳定1个小时。3仪器(1)常用实验室仪器和以下仪器(2)具塞比色管,50ml。规格一致,光学透明玻璃底部无阴影。(3)PH计,精变±0.1PH单位,(3)容量瓶,250ml。4采样和样品所用与样品接触和玻璃皿将都要用盐酸或表面活性剂液加以清洗,最后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洗净沥干。将样品采集在容积至少为1L的玻璃瓶内,在采样后要尽早进行测定,如果必须贮存,则将样品贮存在暗处,在有些情况下还要避免样品与空气接触,同时要避免温度和变化。5步骤(1)试料将样品倒入250ml(或更大)量筒中,静置15min,倾取上层液体作为试料进行测定。(2)测定将一组具塞比色管充至标线。将另一组具塞比色管用试料充至标线。将肯塞比色管放上白色表面上,比色管与该表面应呈合适的角度,使光线被反射自具塞比色管底部向上通过液柱。\n垂直向下观察液柱,找出与试料色度最接近的标准溶液。如色度≥70时,用光学纯水将试料适当稀释后,吏煞费苦心度落入标准溶液范围之中再行测定。只职试料测定PH值。6结果的表示以色度的标准单位(3)报告与试料最接近的标准溶液和值,在0~40度范围内(不包括40度)的范围内,准确到5度。40~70度范围内,准确到10度。在报告样品色度的同时报告PH值,稀释过的样品色度(Ao),以度计,用下式计算:Ao=V1/V2A1式中:V1—样品稀释后的体积.ml,V2—样品稀释前的体积,mlV1—稀释样品色度的观察值,度。6.6.4、稀释倍数法1原理将样品用光学纯水稀释至用目视比较与光学纯水相比刚好看不见颜色时稀释倍数作为表达颜色和强度,单位为倍。同时用目视观察样品,检验颜色性质,颜色的深浅(无色,浅色或深色),色调(红、橙、黄、绿、蓝和紫等),如果可能包括样品和透明度(透明、混浊或不透明)。用文字以稀释倍数值和文字描述相结合表过。2试剂(1)光学纯水3仪器(1)实验室常用仪器及具塞比色管PH计4采样和样品所用与样品接触和玻璃皿将都要用盐酸或表面活性剂液加以清洗,最后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洗净沥干。\n将样品采集在容积至少为1L的玻璃瓶内,在采样后要尽早进行测定,如果必须贮存,则将样品贮存在暗处,在有些情况下还要避免样品与空气接触,同时要避免温度和变化。5步骤(1)试料将样品倒入250ml(或更大)量筒中,静置15min,倾取上层液体作为试料进行测定。(2)测定分别取试料和光学纯水于具塞比色管中。充至标线,将具塞比煞费苦心管放在白色丧面上,具塞比色管与该丧面应呈合适的角度,使光丝被子反射自具塞比色管底部向上通过液柱。垂直向下观察液柱。比较样品光学纯水,描述样品呈现的色度和色调,如果可能包括透明度。将试料用光学纯水逐级稀释成不同倍数,分别置于具塞比色管并充至标线。将具塞比色管放在白色表面上。用上述相同的方法与光学纯水进行比较。将试料稀释至刚好与光学纯水无法区别为止,记下此时的稀释倍数值。稀释的方法:试料的色度地50倍以上时,用移液管计量吸取试料于容量瓶中,用光学纯水稀至标线,每次取大的稀释比,使稀释后色度在50倍之内。试料的色度在50以下时,在具塞比色管中取试料25ml,用光学纯水稀至标线,每次稀释倍数为2。试料或试料经稀释至色度很低时,应自具塞比色管倒至量简适量试料并计量,然后用光学纯水稀至达稀至标线,每次稀释倍数小于2。记下各次稀释倍数值。另取试料测定PH值。6.6.5、结果的表示将逐级稀释的各次倍数相乘,所得之积取整数值,以此表达样品的色度。同时用文字描述样品的颜色深浅、色调、如果可能,包括透明度。在报告样品色度的同时,报告PH值。\n第七章、工程设计及运行7.1设计数据7.1.1处理规模废水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1、综合废水:水质较为干净稳定;CODcr平均约6000—7000mg/L,废水的PH值约为5-6。2、原料废水:废水的构成主要是中药材原料煎煮残液及少量药渣(含纤维、淀粉等)、醇沉、水沉杂质冲洗液、地面及设备冲洗水等,废水色度浓淡不一,水质水量变化较大,CODcr平均约为20000—26000mg/L,色度很深),PH值约为4-6。现设计的水量300m3/d。7.1.2废水水质及排放标准设计进水水质见下表序号项目数值1CODCr(mg/L)160002BOD5(mg/L)80003pH4~64色度(倍)2005悬浮物(mg/L)18006氨氮(mg/L)20设计排放标准:执行《提取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5-2008。具体数据详见下表:序号项目数值1CODCr(mg/L)1002BOD5(mg/L)303pH6~94色度(倍)505悬浮物(mg/L)506氨氮(mg/L)15\n7.2工艺流程图加碱装置其它废水泵综合废水中沉池调节池废水井ABR厌氧(水解)池厌氧反应池出水回流泥水分器器离多微电解设备接触氧化池罗茨鼓风机高浓度废水返回调节池泥饼作农肥回流污泥加碱装置二沉池fany泵图例污泥池反应管污泥脱水机PACPAM滤液泵泵药剂走向空气走向混合液走向污泥走向废水走向排放口过滤池出水达标排放\n7.3污染负荷分担预估算各处理单元分担预估算项目名称格栅井+水解酸化调节池+集水池厌氧池接触氧化池+二沉池反应池+絮沉池检测井总去除率CODcr(mg/L)进水160001400070096≤96≤96mg/L≥97.2%出水1400070010096≤96去除率(%)5%95%86%————BOD5(mg/L)进水8000700035035≤17≤17mg/L≥99.1%出水70003503530≤17去除率(%)5%95%88%15%——7.4废水处理流程综述(1)综合调节池:收集综合废水,来自厂区的综合废水及其他所有废水进入废水调节池,经过二沉池回水稀释和加减调节PH值至6~6.5后用泵泵入水解酸化池(ABR厌氧池)。(2)高浓度集水池:来自厂区的原料废水通过格栅去除废水中粗大漂浮物、药物残渣,以免后续处理单元的闸阀、机泵、仪表等堵塞或损坏,并减少后续处理负荷。收集的栅渣送至化粪池或与脱水污泥一起发酵腐熟制成农肥。格栅井出水自流进入多微电解设备。(3)水解酸化池(ABR厌氧池)由于车间产生的废水在一天内不同时段内水量水质有较大波动,不利于废水处理设施、设备的正常操作及保证处理效果,该池的作用就是均衡水质水量、并且把大分子物质降解为易被厌氧微生物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物质;为保证废水处理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现在该池内增加回流装置,强化搅拌作用并利于水解酸化菌与废水混合。该池末端设加碱混合区,开启加碱装置可调节水中的PH值。PH值控制点的改变不会对调节池水解酸化菌的成长带来不便,未加碱调节前废水呈弱酸性,由于废水本身B/C的比值高,及易水解,经驯化后的水解酸化菌能适应此生长条件。经预酸化、调节好PH值的废水进入中间集水池,再用泵泵入厌氧反应池。现在该池外设流量30m3/h的自吸污水泵用于厌氧池进水,选择大流量污水泵以利于厌氧池泥水混合,厌氧反应器COD去除率。池部分出水和中沉池污泥回流至中间集水池。\n(3)厌氧池废水经泵打入厌氧池,溶解性有机物在厌氧菌的作用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甲烷使污水中有机物浓度下降;同时厌氧池设出水回流装置,使部分出水回流至中间集水池,稀释进水浓度减少加碱数量。(4)中沉池厌氧池出水泥水混合物进入中沉池。经泥水分离后污泥回流至调节池和厌氧池,剩余污泥则排至污泥池。中沉池出水进入接触氧化池。(5)接触氧化池+二沉池废水中的有机物在该池内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成CO2和H2O。接触氧化池出水自流入二沉池,在重力作用下使泥水分离,同时部分污泥回流至接触氧化池/水解酸化池,以保持池中的污泥量,提高污泥的利用率。剩余污泥则排至污泥池。(6)反应池+过滤池在反应池内投加药剂,通过电荷凝聚、吸附、架桥等作用,使废水中残余的悬浮物质、部分COD物质与絮凝药剂形成大颗粒物。之后污水自流进入絮凝沉淀池,悬浮物以沉降方式而得以去除,从而进一步脱除废水中残余的污染物,絮沉池上清液溢流至排放口,使出水达标排放。絮沉池利用原有的沉淀池和絮沉池改造而成。絮沉池污泥则由泵打至新建污泥池。(7)污泥池收集存储生化剩余污泥和物化污泥。通过螺杆泵提升至新增卧螺离心机,污泥被压成泥饼外运。滤液回流至水解酸化调节池第八章、各处理单元控制指标及方法设计日处理废水量为:300m3/d。约为12.5m3/h。8.1综合调节池1、功能:对水量水质进行调节,起到调节水量和均化水质的作用,也利用水解酸化菌胞外酶把大分子难溶物质变为易被微生物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物质。2、循环式布局,几何尺寸:10*8m,内格一个高浓度调节池:5*m3、主要设备:搅拌机2台,2.2KW,提升泵2台,20m3/h,2.2KW,H=15m4、操作方法:搅拌机每天开机12次,每台搅拌机开6次,每次30分钟,水泵为常开设备,用阀门调节流量。池砂和泥根据实际情况,每6个月清掏一次。\n8.2高浓度调节池1、功能:对水量水质进行调节,起到调节水量和均化水质的作用。2、独立式布局,几何尺寸:5*5m,3、主要设备:提升泵2台,15m3/h,1.1KW,H=12m4、操作方法:水泵为常开设备,用阀门调节流量。池砂和泥根据实际情况,每6个月清掏一次。8.3多微电解设备8.3.1产品简介多微电解反应设备微电解是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主要运用于生物难降解废水的有机废水,对废水进行预处理是一种良好的工艺。它是在外加电源通电的情况下,使反应器中的填料带电,形成第三极,同事产生羟基自由基,该物质具有超强的氧化性,可氧化废水中的顽固有机物,从而去除部分CODcr,同时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成都市和谐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HX-系列多微电解反应设备经过几十种实际废水的反复试验,杜绝了同类产品开始使用时效果明显日后效能逐渐下降的弊端,在使用过程中效能更加长久。产品规格:HX-800,共计10套8.3.2HX-多微电解反应设备的作用机理:多维电解工艺的反应原理是,接通电源,废水在酸性条件下,发生了两种不同的反应,第一种是和铁碳微电解相近的电极反应,第二种是更重要的羟基自由基产生的反应,具体反应如下:第一种反应:微阳极:X-2e→X2+(X2+代表正极)E0(X2+/X)=-12.0V微阴极:2H++2e→2[H]→H2(酸性溶液中)E0(H+/H2)=0.00VO2+4H++4e→2H2O(酸性溶液中)E0(O2/H2O)=12.2V\n第二种反应:在分析废水的电化学处理机理时,还有废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发生下述反应:O2+H2O+2e→HO2-+OH-+HO.HO2-→OH-+[O]2OH--2e→H2O+[O]这就是多维电解处理高难度难降解废水时起强氧化作用的新生态氧([O])和羟基自由基(HO.)的来源。从上述反应可以看出:多维电解的高去除率主要来自第二步反应的新生态氧([O])和羟基自由基(HO.)的作用,同时第一步反应是靠外加电源提供电子流,故相比于铁碳微电解靠铁腐蚀提供电子流来说,填料的消耗远远低于铁碳微电解,故成本非常低。再加上多维电解使用的是直流电,电压与电流都较低,故功率较低,吨水电耗约为0.2KWh。所以多维电解的运行成本远远低于铁碳微电解,相当于铁碳微电解的1/10.8.3.5工艺示意图  1.高浓度调节池2.水泵3.加酸装置4.多微电解设备5.调碱罐6.泥水分离罐说明:HX-多维电解常用于高浓度难降解废水的预处理,要达到最佳处理效果,要求废水pH<5,废水SS<200mg/L8.3.6、设计每天处理水量100m3/d,每小时流量4.2m3/h,每台进水量0.51m3/h。8.3.7、设计多微电解设备,成套设备,8套,配套泥水分离器一台,加碱罐1套,加酸2套,以及配套的其他产品。8.3.8、总停留时间1.5~2hr。多微电解设备出水进入综合调节池,以确保调节水量和中和水值。8.3.9、PH为进水4~5,出水6~78.3.10、通电电流:20~30A,电压:20~24V8.3.11、通空气量:每台每小时2~3m38.3.12、操作方法:(1)每小时最大进水量4.2m3。\n(2)本设备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进水前要对水进行预处理,主要加酸调整PH至4~5,如果悬浮物较多时也要进行预处理。(3)多微电解设备出水加碱调整PH至8左右,根据水质不同进行调整,沉淀物析出为宜,沉淀物每天要排放一次,每次以排完为宜。(4)PH值由在线设备直接读数,检测出PH要和设计运行参数对比,如果不吻合就要调整。(5)利用配置的专用电气控制设备,调整电流、电压到设计规定的值,根据水质不同适当调整,以取得最佳效果为宜。(6)利用进风管上的阀门进行空气大小调节,使之达到最佳进风量。(COD等指标去除率最高为宜,沉淀物,便于沉淀,水质较清澈)8.4水解酸化池1、功能:利用水解酸化菌胞外酶把大分子难溶物质变为易被微生物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物质,按照ABR厌氧池原理设计,并兼有厌氧的功能,还可也利用微生物生命过程中的代谢活动,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无机物,从而去除水中有机物污染的过程,称为废水的生物处理。根据代谢过程对氧的需求,微生物又分为好氧、厌氧和介于两者间的兼性微生物。厌氧生物处就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在无需提供氧的情况下,把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和少量的细胞物质,这些无机物包括大量的生物气(即沼气)和水。厌氧是一种低成本废水处理技术,把废水治理和能源相结合,特别适合发展中国家使用。2、设计每天处理水量300m3/d,每小时流量12.5m3/h。3、设计水解酸化调节池一座,池体形状为五个矩形,单座尺寸规格4*8*6m,3座,4*8*5.5m,2座,结构形式半地埋式钢筋砼结构。经过改造完成。4、总停留时间85.5hr。水解酸化池末端设中间集水池,以确保调节水量和中和水体的PH值。5、PH为6.5~76、COD为16000mg/l7、操作方法:(1)每小时最大进水量12.5m3,进水量要根据总水量和COD的浓度来进行调整,具体调整方案要现场据实制定,一般要保持进入系统的COD和总水量均在设计允许的范围内。(2)本池担负有酸化作用和厌氧消化双重作用,因此水位平时要保持在一定的高度,即\n满水运行留有保护高度。(3)回流搅拌每天开启时间要根据COD的多少来确定,COD大于5000mg/l也要多回流搅拌一些时间,始终要保持进入反映系统的COD小于8000mg/l,,最好保持在COD小于5000mg/l以内。(4)PH每班用便携式PH测试仪检测一次,一天检测3次,检测出PH高于6.5,说明水中COD也较低,如果PH低于6,说明COD也较高进水就要减量,或加碱保护。(5)COD为该工程关键指标,每天要有分析检测数据,因此每班取样一次,每次取样1000ml,装入取样桶,混合均匀后,再取500ml送到实验室检测COD8.5厌氧反应池8.5.1、厌氧反应概述:利用微生物生命过程中的代谢活动,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无机物,从而去除水中有机物污染的过程,称为废水的生物处理。根据代谢过程对氧的需求,微生物又分为好氧、厌氧和介于两者间的兼性微生物。厌氧生物处就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在无需提供氧的情况下,把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和少量的细胞物质,这些无机物包括大量的生物气(即沼气)和水。厌氧是一种低成本废水处理技术,把废水治理和能源相结合,特别适合发展中国家使用。1、厌气处理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优势:1.1可作为环境保护、能源回收和生态良性循环结合系统的技术,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1.2耗能少,运行费低,对中等以上(1500mg/L)浓度废水费用仅为好氧工艺1/3.1.3回收能源,理论上讲1kgCOD可产生纯甲烷0.35m3,燃值(3.93×10-1J/m3),高于天然气(3.93×10-1J/m3)。以日排10tCOD工厂为例,按COD去除80%,甲烷为理论值80%计算,日产沼气2240m3,相当于2500m3天然气或3.85t煤,可发电5400Kwh。1.4设备负荷高、占地少。1.5剩余污泥少,仅相当于好氧工艺1/6~1/10.1.6对N、P等营养物需求低,好氧工艺要求C:N:P=100:5:1,厌氧工艺为C:N:P=(350-500):5:1。1.7可直接处理高浓有机废水,不需稀释。1.8厌氧菌可在中止供水和营养条件下,保留生物活性和沉泥性一年,适合间断和季节性运行。1.9系统灵活,设备简单,易于制作管理,规模可大可小。厌氧不足:1、10出水污染浓度高于好氧,一般不能达标;\n1、11对有毒性物质敏感;1、12初次启动缓慢,最少需8-12周以上方能转入正常水平。2、反应机理:厌氧反应过程是对复杂物质(指高分子有机物以悬浮物和胶体形式存在于水中)生物降解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其反应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2.1水解阶段——被细菌胞外酶分解成小分子。例如:纤维素被纤维酶水解为纤维二糖和葡萄糖,淀粉被淀粉酶分解为麦牙糖和葡萄糖,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为短肽和氨基酸等,这些小分子的水解产物能被溶解于水,并透过细胞为细胞所利用。2.2发酵阶段——小分子的化合物在发酵菌(即酸化菌)的细胞内转化为更为简单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细胞外。这一阶段主要产物为挥发性脂肪酸(VFA)醇类、乳酸、CO2、氢、氨、硫化氢等。2.3产酸阶段——上一阶段产物被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氢、碳酸以及新的细胞物质2.4产甲烷阶段——在这一阶段乙酸、氢、碳酸、甲酸和甲醇等被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细胞物质。原理图如下:复杂有机物水解、发酵脂肪酸(﹥C2)H2+CO2乙酸产甲烷CH4+CO2产甲烷酸盐还原硫酸盐还原H2S+CO2a、水解阶段——含有蛋白质水解、碳水化合物水解和脂类水解。b、发酵酸化阶段——包括氨基酸和糖类的厌氧氧化,以及较高级脂肪酸与醇类的厌氧氧化。c、产乙酸阶段——含有从中间产物中形成乙酸和氧气,以及氢气和二氧化碳形成乙酸。d、产甲烷阶段——包括从乙酸形成甲烷,以及从氧、二氧化碳形成甲烷。废水中有硫酸盐时,还会有硫酸盐还原过程,如虚线所示。3、厌氧反应的工艺控制条件:\n3.1温度:按三种不同嗜温厌氧菌(嗜温5-20℃,嗜温20-42℃,嗜(42-75℃)工程上分为低温厌氧(15-20℃)、中温厌氧(30-35℃)、高温厌氧(50-55℃)三种。温度对厌氧反应尤为重要,当温度低于最优下限温度时,每下降1℃,效率下降11%。在上述范围,温度在1-3℃的微小波动,对厌氧反应影响不明显,但温度变化过大(急速变化),则会使污泥活力下降,度产生酸积累等问题。3.2PH:厌氧水解酸化工艺,对PH要求范围较松,即产酸菌的PH应控制4-7℃范围内;完全厌氧反应则应严格控制PH,即产甲烷反应控制范围6.5-8.0,最佳范围为6.8-7.2,PH低于6.3或高于7.8,甲烷化速降低。3.3氧化还原电位:水解阶段氧化还原电位为-100~+100mv,产甲烷阶段的最优氧化还原电位为-150~-400mv。因此,应控制进水带入的氧的含量,不能因以对厌氧反应器造成不利影响。3.4营养物:厌氧反应池营养物比例为C:N:P=(350-500):5:1。3.5有毒有害物:抑制和影响厌氧反应的有害物有三种:3.5.1无机物:有氨、无机硫化物、盐类、重金属等,特别硫酸盐和硫化物抑制作用最为严重;3.5.2有机化合物:非极性有机化合物,含挥发性脂肪酸(VFA)、非极性酚化合物、单宁类化合物、芬香族氨基酸、焦糖化合物等五类。3.5.3生物异型化合物,含氯化烃、甲醛、氰化物、洗涤剂、抗菌素等。3.6工艺技术参数:3.6.1水力停留时间:HRT1,水力停留时间对厌氧反应器的影响是通过上升流速来表现的。一方面,高的液体流速增加污水系统内进水区的扰动,因此增加了生物污泥与进水有机物之间的接触,有利于提高去除率。在采用传统的厌氧系统的情况下,上升流速的平均值一般不超过0.5m/h,这也是保证颗粒污泥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另一方面,为了保持系统中足够多的污泥,上升流速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值,反应器的高度也就受到限制。特别是对于低浓度污水,水力停留时间是比有机负荷更为主要的工艺控制条件。3.6.2有机负荷:有机负荷反映了基质与微生物之间的供需关系。有机负荷是影响污泥增长、污泥活性和有机物降解的重要因素,提高负荷可以加快污泥增长和有机物的降解,同时使反应器的容积缩小,但是对于厌氧消化过程来讲,有机负荷对于有机物去除和工艺的影响十分明显。当有机负荷过高时,可能发生甲烷化反应和酸化反应不平衡的问题。对某种特定废水,反应器的容积负荷一般应通过试验确定,容积负荷值与反应器的温度、废水的性质和浓度有关。有机负荷不仅是厌氧反应器的一个重要设计参数,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控制参数。对于颗粒污泥和絮状污泥反应器,它们的设计负荷是不相同的。3.6.3污泥负荷\n:当容积负荷和反应器的污泥量已知,污泥负荷可以根据两个参数计算。采用污泥负荷比容积负荷更能从本质上反映微生物代谢同有机物的关系,特别是厌氧反应过程由于存在甲烷化反应和酸化反应的平衡关系,采用适当的负荷可以消除超负荷引起的酸化问题。4、厌氧反应器启动:4.1接种污泥:有颗粒污泥时,接种污泥数量大小10-15%.当没有现成的污泥时,应用最多的是污水处理厂污泥池的消化污泥.稠的消化污泥有利于颗粒污泥形成。没有消化污泥和颗粒污泥时,化粪池污泥、新鲜牛粪、猪粪及其它家畜粪便都可利用作菌种,也可用腐败污泥和鱼塘底泥作接种污泥,但启动周期较长。污泥接种浓度至少不低10Kg·VSS/m3反应器容积,但接种污泥填充量不大于反应器容积60%。污泥接种中应防止无机污泥、砂以及不可消化的其它物进入厌氧反应器内。4.2接种污泥启动:启动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1)、起始阶段——反应池负荷从0.5-1.0kgCOD/m3d或污泥负荷0.05-0.1kgCOD/kgVSS·d开始。进入厌氧池消化降解废水的混合液浓度不大于COD5000mg/L,并按要求控制进水,最低的COD负荷为1000mg/L。进液浓度不符合应进行稀释。进液时不要刻意严格控制所有工艺参数,但应特别注意乙酸浓度,应保持在1000mg/L以下。进液采用间断冲击形式,即每3~4小时一次,每次5-10min,之后逐步减断间隔时间至1小时,每次进液时间逐步增长20~30min。起始阶段,进水间隔时间过长时,则应每隔1小时开动泵对污泥搅拌一次,每次3~5min。厌氧池容:500m3,CODcr=12000mg/L每天进水量Q=0.5×500÷12=20.8m3d。(2)、启动第二阶段——当反应器容积负荷上升到2-5kgCOD/m3d时,这一阶段洗出污泥量增大,颗粒污泥开始产生。一般讲,从第一段到第二段要40d时间,此时容积负荷大约为设计负荷的50%。(3)、启动的第三阶段——从容积负荷50%上升到100%,采用逐步增加进料数量和缩短进料间断时间来实现。衡量能否获进料量和缩短进料时间的化验指标定控制挥发性脂肪酸VFA不大于500mg/L,当VFA超过500-1000mg/L,厌氧反应器呈现酸化状态,超过1000mg/L则表明已经酸化,需立即采取措施停止进料,进行菌种驯化。一般来讲第二段到第三段也需30-40d时间。4.3启动的要点1、启动一定要逐步进行,留有充裕的时间,并不能期望很短时间进入加料运行达到厌氧降解的目标。因为启动实际上是使细菌从休眠状态恢复,即活化的过程。启动中细菌选择、驯化、增殖过程都在进行,原厌氧污泥中浓度较低的甲烷菌的增长速度相对于产酸菌要慢的多。因此,这时负荷一般不能高,时间不能短,每次进料要少,间隔时间要长。2、混合进液浓度一定要控制在较低水平,一般COD浓度为1000-5000mg/L,当超过5000mg/L,应进行出水循环和加水稀释至要求。3、若混合液中亚硫酸盐浓度大于200mg/L时,则亦应稀释至100mg/L以下才能进液。4、负荷增加操作方式:启动初期容积负荷可从0.2-0.5kgCOD/m3·d开始,当生物降解能力达到80%\n以上时,再逐步加大。若最低负荷进料,厌氧过程仍不正常COD不能消化,则进料间断时间应延长24h或2-3d,检查消化降解的主要指标测量VFA浓度,启动阶段VFA应保持在3mmoL/L以下。5、当容积负荷走到2.0kgCOD/m3d后,每次进料负荷可增大,但最大不超过20%,只有当进料增大,而VFA浓度且维持不变,或仍维持在﹤3mmoL/L水平时,进料量才能不断增大进液间隔才能不断减少。5、厌氧生物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存在问题原因解决方法1、污泥生长过慢1营养物不足,微量元素不足;2进液酸化度过高;3种泥不足。1增加营养物和微量元素;2减少酸化度;3增加种泥。2、反应器过负荷1反应器污泥量不够;2污泥产甲烷活性不足;3每次进泥量过大间断时间短。1增加种污或提高污泥产量;2减少污泥负荷;3减少每次进泥量加大进泥间隔。3、污泥活性不够1温度不够;2产酸菌生长过快;3营养或微量元素不足;4无机物Ca2+引起沉淀。1提高温度;2控制产酸菌生长条件;3增加营养物和微量元素;4减少进泥中Ca2+含量。4、污泥流失1气体集于污泥中,污泥上浮;2产酸菌使污泥分层;3污泥脂肪和蛋白过大。1增加污泥负荷,增加内部水循环;2稳定工艺条件增加废水酸化程度;3采取预处理去除脂肪蛋白。5、污泥扩散颗粒污泥破裂1负荷过大;2过度机械搅拌;3有毒物质存在。4预酸化突然增加1稳定负荷;2改水力搅拌;3废水清除毒素。4应用更稳定酸化条件8.5.2厌氧工艺运行监控的常用指标:甲烷产生量、pH值和VFA是厌氧工艺的三个常用指标,其揭示了系统运转状态。例如,没有甲烷产生表明系统中关键的甲烷菌的生物生长受到影响。没有甲烷的产生也就没有任何有机污染物BOD/COD的去除。另外,甲烷化速率和pH值可以反映生物活性的状况。VFA浓度或碱度可以被监测,可提供当厌氧工艺开始偏离正常时的值,据此可进行工艺参数的调节。8.5.3厌氧池运行过程中pH值控制的方法:为了保持厌氧反应器中的pH值稳定在适宜的范围内,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反应器的运行状况进行调节和控制。在实际运行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调节和控制厌氧反应器内的pH值。1.投加致碱或致酸物质:\n在进水中或直接在反应器中加入致碱或致酸物质,是最直接的调控厌氧反应器内pH值的方法。实际运行中所使用的致碱物质主要有NaHCO3、Na2CO3、NaOH以及Ca(OH)2等。这种方法要消耗化学药品,从而增加了运行费用,而且在废水中加入致碱物质不好掌握。一般情况下,在废水pH值小于6.0时,应进行加碱调节,高于9.0时,应进行加酸调节。2.出水回流:一般情况下,厌氧反应器的出水碱度会高于进水碱度,所以可采用出水回流的方法来控制反应器内pH值,同时出水回流还可起到稀释作用。采用该法来控制反应器内的pH值时,回流比一般应控制在20~50之间。3.出水吹脱CO2后回流:出水中的CO2是主要的致酸物质,把出水中的CO2经吹脱去除后再回流,可调控厌氧反应器内的pH值。但在采用该法时,由于一般均采用空气进行吹脱,所以回流中会含有一定的溶解氧。溶解氧的带入会对反应器的运行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一般情况下较少采用。8.5.4厌氧工艺运行管理的安全要求:厌氧设备的运行管理很重要的问题是安全问题。沼气中的甲烷比空气轻,非常易燃,空气中甲烷含量5%~15%时,遇明火即发生爆炸。因此消化池、储气柜、沼气管道及其附属设备等沼气系统,都应绝对密封,无沼气漏出,并且不能使空气有进入沼气系统中的可能,周围严禁明火和电气火花。所有电气设备应满足防爆要求。沼气中含有微量有毒的硫化氢,但低浓度的硫化氢就能被人们所察觉。硫化氢比空气密度大,必须预防它在低凹处积聚。沼气中的二氧化碳也比空气密度大,同样应防止在低凹处积聚,因为它虽然无毒,却能使人窒息。因此,凡需因出料或检修进入消化池之前,务必以新鲜空气彻底置换池内的消化气体,并做好持续的足量通风,才可进入。8.5.5本工程的设计的特点:厌氧反应器有填料,有利于厌氧微生物的生长,在处理类似的可溶解性废水时,反应器因此有很高的负荷能力。厌氧反应器滤料选用直径ф200mm、长度2m的立体弹性填料,它筛选了聚烯烃类和聚酰胺中的几种耐腐、耐温、耐老化的优质品种,混合以亲水、吸附、抗热氧等助剂,采用特殊的拉丝,丝条制毛工艺,将丝条穿插固着在耐腐、高强度的中心绳上,由于选材和工艺配方精良,刚柔适度,使丝条呈立体均匀排列辐射状态,制成了悬挂式立体弹性填料的单体,填料在有效区域内能立体全方位均匀舒展满布,使气、水、生物膜得到充分混渗接触交换,生物膜不仅能均匀的着床在每一根丝条上,保持良好的活性和空隙可变性,而且能在运行过程中获得愈来愈大的比表面积,又能进行良好的新陈代谢,这一特征与现象是国内目前其他填料不可比拟的。厌氧反应器形式采用上流式,底部设布水装置,实现池中均匀布水,减轻进水冲击负荷,使厌氧微生物维持活性;使废水与微生物迅速均匀的接触,保持较高的反应效率,实现对有机物的高去除率。顶部设出水堰,保证水体均匀出,不出现短流等现象。8.5.6本工程的设计具体参数:1、设计每天处理水量300m3/d,每小时流量20m3/h。\n2、回流量:进水量的20~50%。3、污泥浓度VSS:为10~15g/l。4、C:N=25:15、设计厌氧池进水COD:8400mg/L,出水COD:700mg/L,COD去除率92%。每天去除COD:2310kg。6、设计厌氧反应器一座,具体规格尺寸4.7*9.7*8m*3,共计1094m3,设备为布水3套,进水泵3台,30m3/h,H=15m。7、COD去除容积负荷=2.57kg/m3.d8、停留时间86.4hr。9、PH:6.5~7.2之间,不低于6.3,不高于7.810、溶解氧DO控制在0.1mg/l以内。11、碱度2000mg/l以上。12、氧化还原电位:-350~-400mV13、有毒有害物质:按照规定的值控制,本工程重点控制挥发性有机酸的浓度在800mg/L以内。8.5.7本工程操作方法:厌氧系统是本工程的核心处理系统,操作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本工程的成败,因此操作方法尤为重要。(1)每小时最大进水量20m3,进水量要根据总水量和COD的浓度来进行调整,具体调整方案要现场据实制定,一般要保持进入系统的COD和总水量均在设计允许的范围内。泵进水量为25~30m3/h,回流量保持在20~30%,如果COD大于8400mg/L需要加大回流量,但不要超过100%,以免菌种流失,可以适当从底阀回一些污泥,以保持菌种平衡。水量和COD达不到设计指标,就以每天保持水量和COD稳定为前提,如果水量和COD有增加,每天增加量按照COD来计算,要控制在10%以内。(2)污泥浓度,现场采用污泥沉降比来测定,每天需要测定一次,发现污泥少于10g/l(厌氧池中下部,污泥沉降比低于50%)时,要及时补充,从中沉池回流厌氧污泥,不够时就从二沉池回流一部分好氧污泥到酸化调节池,以此作为补充。(3)PH每班用便携式PH测试仪检测一次,一天检测3次,检测出PH高于7,说明厌氧出水中COD也较低,厌氧运转正常,如果PH低于6.5,说明出水COD也较高进水就要减量。(4)PH是厌氧最敏感的指标之一,保持PH稳定尤为重要,如果进水浓度过高或COD值变化太大,则需要加减调控PH使之保持在6.6~7.5之间,平时运行主要靠回流保持PH平衡,一般不需要加碱。\n(5)本工程所处理的废水大多属于富碳型废水,因此在运行过程中要补充氮源,每天适当加入尿素,当PH极易降低,污泥分离效果差,水质不清澈时,需要加入尿素到加碱罐,按照100m3水加1kg左右,为宜。连续加3天~5天。(6)COD为该工程关键指标,每天要有分析检测数据,因此每班取样一次,每次取样1000ml,装入取样桶,混合均匀后,再取500ml送到实验室检测COD(7)厌氧污泥要定期排出,一般情况2天排1次,每次排泥力量按照进入厌氧池的COD计算,每1KGCOD产生污泥0.1KG,计算排泥含水量99%,并乘以去除率。以1000m3废水,COD为3500为例,去除率85%,即排泥量Q=1000×3500÷1000×0.1÷1000×85%÷(1-99%)=29.75m3含水污泥。考虑厌氧的内原消化,按照50%进行排泥,即14.88m38.6中沉池(沉淀罐)8.4.1影响沉淀池运行的主要因素:(1)表面负荷表面负荷增加,可影响悬浮物的有效沉降,使悬浮物的去除率下降,水力负荷率一般取1.5m³/(㎡.h)为宜。(2)废水性质废水新鲜程度:新鲜的污水沉淀后去除效率较高,废水新鲜程度又取决于污水管道的长短等,此外缺氧的高浓度工业废水易于腐败变质。固体颗粒大小、形状和密度废水中固体物粒大、形状规则、相对密度大时沉降较快。温度:废水温度降低、水中悬浮物粘滞度增加,例如悬浮物在27℃时比10℃沉降快50%。然而水温高也会加速污水的腐败、厌氧发酵,出液的密度差减少,不利于颗粒物下沉,从而降低悬浮物的沉降性能。故应综合这两个因素并结合污水管网系统具体状况一起分析。(3)操作因素:前道工序如格栅井或沉砂池的运行状况可直接影响初沉池的运行。若前道工序运行不好会加重初沉池的负荷,并降低去除效果。8.6.2沉淀池日常管理、操作的基本内容:1.检查和控制水力条件均匀进水和出水,防止异常水力条件是所有废水处理构筑物的运行管理中都应注意的问题。进、出水口设置应该注意防止水的断流、偏流、出现死角以及防止已经沉降的悬浮颗粒重新泛起,以保证较高的沉淀效率,采取的措施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的距离宜尽可能加大;对进水进行导流和整流,如采用淹没潜孔、穿孔墙、导流筒和导流窗进水等;加大出水堰长度、降低堰口单位长度的过流量和过流速度。出水堰口须保持水平或设置锯齿堰,以保证流量均衡,防止发生短流。长时间运行后,沉淀池的进出水堰板可能发生倾斜,导致沿堰板长度不均匀进出水现象,影响沉淀池工作效率,必须定期检查并进行必要的校正。一般通过调整堰板孔螺钉位置来校正堰板水平度,但铁螺钉经过长时间浸泡后极易生锈,使用不锈钢螺钉可以解决整个问题。\n2.浮渣清除沉淀池的浮渣清除有人工清捞和机械撇除两种,在带有回转式刮泥机的辐流式或平流式沉淀池中,电机往往同时带动沉淀池水面的浮渣刮除板工作。撇除的浮渣黏性强,难以自流出斗,必要时应辅以水冲或人工捞出,机械去除浮渣的装置要定期检查,对无该装置的沉淀池,操作者需经常清除浮渣,减少苍蝇滋生、减少气味,改善厂区卫生。一般冬天浮渣较多,污泥较难泵送,但腐败及气味问题较少,夏季情况正好相反。3.排泥沉淀池为间歇式排泥,也可连续式排泥,间歇式排泥需要掌握排泥时间间隔和排泥持续时间,排泥间断时间过长将引起池底污泥厌氧产气而上浮,恶化出水水质;一次排泥持续时间过长则污泥含水率过高,将增加污泥处理设施的负担。排泥操作依据不同的污水类型和沉淀池工作情况具体确定,以保证排出污泥的含水率不低于97%作为标准,一般地,夏天排泥间隔时间为8~12h,冬季排泥间隔时间可延长到24h,一次持续排泥时间一般为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当采取重力排泥时,排泥水斗应不低于1.5m,排泥管管径一般不得小于200mm。多个或多格沉淀池的排泥应逐个进行,连续式工作的沉淀池排泥时不需要关闭进出水闸门。4.清洗:长时间运行后,沉淀池的出水管、堰口或渠道都会黏附有污物,必须定期清除,以保证排水通畅。8.6.3沉淀池运行过程中的异常问题及其解决对策1.污泥上浮有时在沉淀池可出现浮泥异常增多的现象,这是由于本可下沉的污泥解体而浮至表面,因废水在进入池前停留时间过长发生厌氧腐败时也导致污泥上浮,这时应加强去除浮渣的工作,使它及时和彻底地去除浮渣。2.黑色或恶臭污泥产生原因是废水水质腐败或进入沉淀池的废水浓度较高。解决办法如下:切断已发生腐败的污水管道;减少或暂时停止高浓度工业废水的进入;对高浓度工业废水进行预曝气;改进污水管道系统的水力条件,减少易腐败固体物的淤积;必要时可在污水管线中加氯,以减少或延迟污水的腐败,这种做法在污水管线不长或温度过高时尤其有效。3.浮渣溢流产生原因为浮渣去除装置不当或不及时。改进措施如下:加快除渣频率;\n更改除渣口位置,浮渣收集离出水堰更远;严格控制工业废水进入,特别是含油脂、高浓度碳水化合物等的工业废水。4.悬浮物去除率低产生的原因是水力负荷过高、短流,活性污泥或消化污泥回流量过大,工业废水酸化影响。解决方法如下:增强均衡水量和水质负荷的效果;根据需要可在工艺允许的沉淀池中投加絮凝剂,改善沉淀条件,提高沉淀效果;有多个沉淀池的处理系统中,若仅一个池超负荷则说明出、进水口堵塞或堰口不平导致污水流量分布不均匀;防止短流,工业废水或污水流量不一,产生密度流,出水堰板安装不均匀,进水时流速过高等,为证实短流的存在与否,可使用染料进行示踪实验;减少高浓度的油脂和碳水化合物污水的进水量。5.排泥故障排泥故障分沉淀池结构、管道状况以及操作不当等情况。沉淀池结构检查初沉池结构是否合理,如排泥斗倾角是否大于50°,泥斗表面是否平滑、排泥管是否伸到了泥斗底,刮泥板距离池底是否太高,池中是否存在刮泥设施触及不到的死角等,集渣斗、泥斗以及污泥聚积死角排不出浮渣、污泥时应采取水冲的方法,或设置斜板引导污泥向泥斗汇集,必要时进行人工清除。排泥管状况排泥管堵塞是重力排泥场合下初沉池的常见故障之一。排泥管发生堵塞的原因有管道结构缺陷和操作失误两方面。结构缺陷如排泥管直径太小(一般不应小于200mm),管道太长、弯头太多、排泥水斗不足等。操作失误如排泥间隔时间长,沉淀池前面的细格栅管理不当使得棉纱、布屑等进入池中,造成堵塞。堵塞后的排泥管有多种清理方法,如将压缩空气伸入排泥管中,进行空气冲动;将沉淀池放空后,采取水力反冲洗;堵塞特别严重时需要人工下地清掏。当斜板沉淀池中斜板上积泥太多时,可以通过降低水位使得斜板部分露出,然后使用高压水进行冲洗,但操作时应严格控制水位降低的高度,防止斜板露出过多,污泥将斜板压塌。8.6.4本工程设计控制参数1、中沉池进水流量12.5m3/h,污泥回流比为20%。2、处理量为12.54×1.2=15m3/h3、设计中沉池一座,尺寸规格为直径×高=φ3.5×5m,工艺形式为竖流式。表面负荷1.52m3/㎡·h。主要设备成套设备1套4、进水SS,出水SS\n5、PH进水为6.8,出水为7.08.6.5本工程操作方法:1、中沉池最大进水流量12.5m3/h,污泥回流比为20%,其来水取决于厌氧池进水,水量不作控制,只控制回流比20%,以免造成表面负荷冲击。2、出水SS将直接影响接触氧化池的处理效果,因此出水SS要小于0.1g/l,沉降比小于5%,高于5%,加强排泥,清理浮渣,减少厌氧进水,适当加碱,加入尿素等措施来处理。3、中沉池泥要定期排出,一般情况1天排1次,以排完为准,排泥管出水为清水即污泥已排完。8.7接触氧化池8.7.1好氧池生物膜的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实质就是在一时段内,通过采用一些措施,使处理系统中产生一定量的微生物,生物膜达到一定厚度,其培养方式有静态培养和动态培养。1、静态培养所谓的静态培养是:为了防止新生微生物随水流走,尽可能的提供微生物与填料的接触时间,加快生物膜的形成,开始阶段为了避免由于粕浆水中营养单一,故人工以BOD5:N:P=100:5:1的比例投加尿素、二胺、白糖等营养物质。首先接种90m3左右(15%生化有效体积)污泥和废水按1:1的比例稀释混合后用泵打入生化池,在用泵加入20%-40%左右体积的生产废水,然后剩余体积加满清水开始曝气培养。生化池中填料体积应有池体积的35%-40%。2、动态培养经过闷曝气培养,填料表面已长了薄薄一层黄褐色的生物膜,故改为连续进水,进行动态培养,调整进水量,使污水在氧化池停留24小时,控制溶解氧在2-4mg/l。如此,约经一段时间后,生物膜生长成熟,可以开始小水量运行。3、生物膜的驯化驯化的目的是选择适应实际水质情况的微生物,淘汰无用的微生物。具体做法是首先保持工艺的正常运转,然后,严格控制工艺参数,DO平均控制在2-4mg/l之间,每天做好各项水质指标和控制参数的测定,当生物膜平均厚度在2mm左右即告成功,直到出水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8.7.2好氧活性污泥异常及对策一般运行中,如活性污泥出现的异常现象及对策见下表:序号异常现象症状分析及诊断解决对策1曝气池有臭味曝气池供氧不足,DO加大曝气量\n值(溶解氧)偏低出水氨氮有时较高2污泥发黑曝气池DO过低,有机物厌氧分解H2S与F作用生成FS加大曝气量3细小污泥漂浮污泥缺乏营养进水氨氮过高,C/N不合适水温超过40°投加营养按BOD5:NP=100:5:1测定进水氨氮,稀释进水4上清液浑浊出水水质差F/M(污泥有机负荷)过高有机物氧化不彻底污泥浓度不够减少进水量培养成熟的活性污泥(引进新活性污泥投入曝气池)5曝气池表面出现浮渣进水洗涤剂含量过高或丝状菌过量生长清除浮渣增加系统剩余污泥的排放6污泥未成熟,絮粒瘦小,出水浑浊,水质差污水中营养不平衡或不足PH值不适投加营养按BOD5:NP=100:5:1调整PH值,培养成熟的活性污泥(入曝气池)7表面积累一层解絮污泥污泥解絮,出水水质恶化或PH值异常停止进水,排泥后投加营养引进新活性污泥8曝气池泡沫过多,呈白色进水中洗涤剂过多加消泡剂(机油或煤油)9曝气池泡沫不易破碎,发粘进水负荷过高,有机物分解不彻底降低负荷10曝气池泡沫呈茶色或灰色污泥老化,泥龄过长,解絮污泥附于泡沫上增加排泥量11污泥层(泥面)升高SVI值高,污泥沉降性差泥龄太长投入混凝剂(PAC)增加排泥量12污泥色泽转淡曝气池供氧过大,污泥负荷太低,进水营养不足,污泥自身氧化分解减少曝气量加大进水量投加营养(N,P)按BOD5:N:P=100:5:113污泥色泽发白曝气池供氧过大,污泥负荷太低,进水营养不足,污泥自身氧化分解,PH值过低减少曝气量加大进水量投加营养(N,P)按BOD5:N:P=100:5:1,调整PH值8.7.3本工程设计具体参数\n1、设计每天处理水量300m3/d,每小时流量12.5m3/h。2、进水COD浓度:700mg/L,出水COD浓度:96mg/L,去除率为76%,每天去除COD182kg,3、设计接触氧化池,尺寸规格4.5*8*5,共计336m3,4、停留时间24hr。COD去除容积负荷为0.60kg/m3.d。5、溶解氧DO=2-4mg/L,6、污泥浓度:2-3g/L7:PH为6.5-7.58、接触氧化池充氧,需供应空气为5m3/min,设计每台风机为6m3/min。正常运行时可一用一备,剩余风机风量进入综合调节池。9、曝气方式:接触氧化池采用风机鼓风曝气,曝气管道液下部分选用ABS管道,曝气器选择球冠形可张微孔曝气器,此曝气器具有以下优势:1)、防堵、防倒灌性好。曝气器成球冠形,即使曝气池水质复杂,还是间歇运行,其表面不易积泥。膜片打孔技术独特先进,为斜穿切口式。另外在顶部中心设立特形密封圈,更有效阻止水体倒流。2)、膜片抗撕裂性强。橡胶膜片为球冠形,工作时,孔眼开受力均匀,疲劳变形程度降低,回弹性好,不易撕裂,使用寿命长。3)布气均匀,节能高效。球冠形曝气器工作表面较平板式本对增大,气泡小,布气均匀,充氧效率高,处理效果好。特别是在低气量工作时,仍能发挥这一特性,运行管理方便。4)、耐老化、抗腐蚀。球冠形曝气膜片选用优质橡胶制成,支承托盘及楔形插均匀为工程塑料。这些材质具有优异的物理和机械性能。耐老化能优良,并耐酸、碱和抗药剂等化学腐蚀。8.7.4本工程操作方法:接触氧化系统是本工程的核心处理系统,操作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本工程的成败,因此操作方法尤为重要。(1)每小时最大进水量12.5m3,进水量要根据总水量和COD的浓度来进行调整,具体调整方案要现场据实制定,一般要保持进入系统的COD和总水量均在设计允许的范围内。接触氧化池进水量取决于中沉池的出水,一般不控制。(2)污泥浓度,现场采用污泥沉降比来测定,每天需要测定一次,发现污泥少于2g/l污泥沉降比低于20%时,要及时补充,从二沉池回流好氧污泥,不够时就从中沉池回流一部分厌氧污泥到酸化调节池,以此作为补充。(3)PH每班用便携式PH测试仪检测一次,一天检测3次,检测出PH高于7.5,说明出水中COD也较低,好氧运转正常,如果PH低于7,说明出水COD也较高进水就要减量。\n(4)DO是好氧最敏感的指标之一,保持DO稳定尤为重要,如果进水浓度过高或COD值变化太大,则需要加减曝气量来调控DO使之保持在2~4mg/l之间。溶解氧DO用便携式溶氧仪检测为主。(5)COD为该工程关键指标,每天要有分析检测数据,因此每班取样一次,每次取样1000ml,装入取样桶,混合均匀后,再取500ml送到实验室检测COD。(6)接触氧化池剩余污泥要定期排出,一般情况2天排1次,每次排泥力量按照进入接触氧化池的COD计算,每KGCOD产生污泥0.08KG计算,排泥含水量99%,并乘以去除率。仍然以1000m3废水,COD为进入接触氧化池500mm/l为例,去除率85%,即排泥量Q=1000×500÷1000×0.08÷1000×85%÷(1-99%)=3.4m3含水污泥。考虑接触氧化池可能接纳一部分厌氧污泥的实际情况,按照150%进行排泥,即5.1m3。8.8二沉池8.8.1影响沉淀池运行的主要因素:(1)表面负荷表面负荷增加,可影响悬浮物的有效沉降,使悬浮物的去除率下降,水力负荷率一般取0.96~1.2m³/(㎡.h)为宜。(2)废水性质废水新鲜程度:新鲜的污水沉淀后去除效率较高,废水新鲜程度又取决于污水管道的长短等,此外缺氧的高浓度工业废水易于腐败变质。固体颗粒大小、形状和密度废水中固体物粒大、形状规则、相对密度大时沉降较快。温度:废水温度降低、水中悬浮物粘滞度增加,例如悬浮物在27℃时比10℃沉降快50%。然而水温高也会加速污水的腐败、厌氧发酵,出液的密度差减少,不利于颗粒物下沉,从而降低悬浮物的沉降性能。故应综合这两个因素并结合污水管网系统具体状况一起分析。(3)操作因素:好氧池的运行状态。进水不稳定,污泥形状不好等因素,会降低去除效果。8.8.2沉淀池日常管理、操作的基本内容:1.检查和控制水力条件:均匀进水和出水,防止异常水力条件是所有废水处理构筑物的运行管理中都应注意的问题。进、出水口设置应该注意防止水的断流、偏流、出现死角以及防止已经沉降的悬浮颗粒重新泛起,以保证较高的沉淀效率,采取的措施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的距离宜尽可能加大;对进水进行导流和整流,如采用淹没潜孔、穿孔墙、导流筒和导流窗进水等;加大出水堰长度、降低堰口单位长度的过流量和过流速度。出水堰口须保持水平或设置锯齿堰,以保证流量均衡,防止发生短流。长时间运行后,沉淀池的进出水堰板可能发生倾斜,导致沿堰板长度不均匀进出水现象,影响沉淀池工作效率,必须定期检查并进行必要的校正。一般通过调整堰板孔螺钉位置来校正堰板水平度,但铁螺钉经过长时间浸泡后极易生锈,使用不锈钢螺钉可以解决整个问题。\n2.浮渣清除:沉淀池的浮渣清除有人工清捞和机械撇除两种,在带有回转式刮泥机的辐流式或平流式沉淀池中,电机往往同时带动沉淀池水面的浮渣刮除板工作。撇除的浮渣黏性强,难以自流出斗,必要时应辅以水冲或人工捞出,机械去除浮渣的装置要定期检查,对无该装置的沉淀池,操作者需经常清除浮渣,减少苍蝇滋生、减少气味,改善厂区卫生。一般冬天浮渣较多,污泥较难泵送,但腐败及气味问题较少,夏季情况正好相反。3.排泥:沉淀池为间歇式排泥,也可连续式排泥,间歇式排泥需要掌握排泥时间间隔和排泥持续时间,排泥间断时间过长将引起池底污泥厌氧产气而上浮,恶化出水水质;一次排泥持续时间过长则污泥含水率过高,将增加污泥处理设施的负担。排泥操作依据不同的污水类型和沉淀池工作情况具体确定,以保证排出污泥的含水率不低于97%作为标准,一般地,夏天排泥间隔时间为8~12h,冬季排泥间隔时间可延长到24h,一次持续排泥时间一般为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当采取重力排泥时,排泥水斗应不低于1.5m,排泥管管径一般不得小于200mm。多个或多格沉淀池的排泥应逐个进行,连续式工作的沉淀池排泥时不需要关闭进出水闸门。4.清洗:长时间运行后,沉淀池的出水管、堰口或渠道都会黏附有污物,必须定期清除,以保证排水通畅。8.8.3沉淀池运行过程中的异常问题及其解决对策1.污泥上浮有时在沉淀池可出现浮泥异常增多的现象,这是由于本可下沉的污泥解体而浮至表面,因废水在进入池前停留时间过长发生厌氧腐败时也导致污泥上浮,这时应加强去除浮渣的工作,使它及时和彻底地去除浮渣。2.黑色或恶臭污泥产生原因是废水水质腐败或进入初沉池的废水浓度较高。解决办法如下:切断已发生腐败的污水管道;减少或暂时停止高浓度工业废水的进入;对高浓度工业废水进行预曝气;改进污水管道系统的水力条件,减少易腐败固体物的淤积;必要时可在污水管线中加氯,以减少或延迟污水的腐败,这种做法在污水管线不长或温度过高时尤其有效。3.浮渣溢流产生原因为浮渣去除装置不当或不及时。改进措施如下:加快除渣频率;\n更改除渣口位置,浮渣收集离出水堰更远;严格控制工业废水进入,特别是含油脂、高浓度碳水化合物等的工业废水。4.悬浮物去除率低产生的原因是水力负荷过高、短流,活性污泥或消化污泥回流量过大,工业废水酸化影响。解决方法如下:增强均衡水量和水质负荷的效果;根据需要可在工艺允许的沉淀池中投加絮凝剂,改善沉淀条件,提高沉淀效果;有多个沉淀池的处理系统中,若仅一个池超负荷则说明出、进水口堵塞或堰口不平导致污水流量分布不均匀;防止短流,工业废水或污水流量不一,产生密度流,出水堰板安装不均匀,进水时流速过高等,为证实短流的存在与否,可使用染料进行示踪实验;减少高浓度的油脂和碳水化合物污水的进水量。5.排泥故障排泥故障分沉淀池结构、管道状况以及操作不当等情况。沉淀池结构检查初沉池结构是否合理,如排泥斗倾角是否大于50°,泥斗表面是否平滑、排泥管是否伸到了泥斗底,刮泥板距离池底是否太高,池中是否存在刮泥设施触及不到的死角等,集渣斗、泥斗以及污泥聚积死角排不出浮渣、污泥时应采取水冲的方法,或设置斜板引导污泥向泥斗汇集,必要时进行人工清除。排泥管状况排泥管堵塞是重力排泥场合下初沉池的常见故障之一。排泥管发生堵塞的原因有管道结构缺陷和操作失误两方面。结构缺陷如排泥管直径太小(一般不应小于200mm),管道太长、弯头太多、排泥水斗不足等。操作失误如排泥间隔时间长,沉淀池前面的细格栅管理不当使得棉纱、布屑等进入池中,造成堵塞。堵塞后的排泥管有多种清理方法,如将压缩空气伸入排泥管中,进行空气冲动;将沉淀池放空后,采取水力反冲洗;堵塞特别严重时需要人工下地清掏。当斜板沉淀池中斜板上积泥太多时,可以通过降低水位使得斜板部分露出,然后使用高压水进行冲洗,但操作时应严格控制水位降低的高度,防止斜板露出过多,污泥将斜板压塌。8.8.4本工程设计具体参数:1、设计每天处理水量300m3/d,每小时流量12.5m3/h。污泥回流比20%。2、处理量12.5×1.2=15m3/h。3、规格尺寸9.5*5.7*4.5,4、底部设泥斗,工艺形式为平流式。5、二沉池表面负荷0.36m3/m2.h。\n6、污泥沉降比20~30%,7、溶解氧:1mg/l8.8.5本工程操作方法:1、二沉池最大进水流量12.5m3/h,污泥回流比为20%,其来水取决于接触氧化池进水,水量不作控制,只控制回流比20%,以免造成表面负荷冲击。2、出水SS将直接影响絮凝沉淀池的处理效果,因此出水SS要小于0.1g/l,沉降比小于1%,高于1%,加强排泥,清理浮渣,减少接触氧化进水,加入尿素等措施来处理。(3)PH每班用便携式PH测试仪检测一次,一天检测3次,检测出PH高于7.5,说明出水中COD也较低,好氧运转正常,如果PH低于7,说明出水COD也较高进水就要减量。(4)二沉池的DO保持在1~1.5mg/l之间,以利于污泥分离,合理利用能源。溶解氧DO用便携式溶氧仪检测为主。(5)COD为该工程关键指标,每天要有分析检测数据,因此每班取样一次,每次取样1000ml,装入取样桶,混合均匀后,再取500ml送到实验室检测COD(6)、二沉池泥要定期排出,一般情况1天排1次,以排完为准,排泥管出水为清水即污泥已排完。8.9过滤池8.9.1本工程设计具体参数:1、设计每天处理水量300m3/d,每小时流量12.5m3/h。2、沉淀池一座,单座规格为1.2×5.7×4.9m,有效水深2m,有效容积13.68m3,3、过滤池表面负荷0.91m3/㎡·h4、加药量按去除COD进行计算每公斤COD需要0.3~0.4公斤PAC8.9.2本工程操作方法:1、过滤池最大进水流量12.5m3/h,其来水量取决于二沉池进水,水量分均匀即可。2、出水SS将直接影响处理效果,因此出水SS要小于0.02g/l,沉降比小于0.5%,高于0.5%,加强排泥,清理浮渣,减少进水。(3)COD为该工程关键指标,每天要有分析检测数据,因此每班取样一次,每次取样1000ml,装入取样桶,混合均匀后,再取500ml送到实验室检测COD(4)当检测COD大于排放标准时,要加入PAC,加入量根据COD的值来确定,经验数据去除100mgCOD,加入PAC的量为50mg,要根据实验来确定具体加药量。(5)、过滤池泥要定期排出,一般情况1天排1次,以排完为准,排泥管出水为清水即污泥以排完\n8.10污泥池功能:收集生化剩余污泥及物化污泥,定期泵至污泥脱水间处理。设计新增污泥池一座,单做尺寸规格为长×宽×高=4.3×4.3×5.07m,下底标高-1.97m,上底标高3.1m。有效水深3.85m,有效池容80.63m3。正常运行时每天产厌氧污泥24m3,好氧污泥4.66m3(污泥含水率99.2%),产生物化污泥35m3(污泥含水率98%)。每天最大产泥总量58.66m3。每天利用螺杆泵,将污泥提升至脱水机进行脱水外运。第九章、各处理单元日常管理9.1排放口功能:统计出水水量,并对出水水质进行在线监测。保持排放口干净无污染,设备运转正常,水流状态良好。9.2水泵间9.2.1泵运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水泵是一种动力输水设备,废水处理厂的水泵以离心泵为主,也使用一些螺旋泵、螺杆泵和柱塞泵等。水泵运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开泵前应细致进行下列检查(尤其是新安装或大修后的泵):检查集水井水位是否过低、格栅或进水口是否堵塞。检查电动机的正转、反转,联轴器的同心度和间隙,各部分螺栓是否松动,用手转动联轴器看是否灵活,泵内是否有响声,显示的润滑油液位是否足够,泵及电动机周围是否有妨碍运转的东西。2).开泵时,人离机器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开车后应立即开启出水闸门,并密切注意水泵声音、振动等运转情况,发现不正常应马上停车检查。3).检查各个仪表工作是否正常、稳定、特别注意电流表是否超过电动机额定电流,异常时应立即停车检查。4).水泵流量是否正常,可以根据流量计读数、电流表电流的大小、出水管水流以及集水井水位的变化情况来估计。力求使水泵在其最佳工况下运行。\n5).检查水泵密封件是否发热,滴水是否正常。6).注意机组的噪声、振动情况。7).注意轴承、泵壳和电动机温升,如过高需停泵检查。8).检查水泵、管道有否漏水,检查各种连接是否松动。9).停泵后把泵及电动机表面的水和油渍擦干净。水泵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主要有:泵房和机组表面清洁工作,轴承的油位、油质和温度的定期检查、密封件检查和更换等。对没有马上安装或备用的水泵仔细保护,所有未上油漆的表面均要刷防锈漆。对轴承加入适量润滑油,泵的清洗(外部,进、出水管,泵内壳和叶轮),封闭进、出水口,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每月转动一次泵轴,并润滑轴承。9.2.2潜水泵不正常现象及处理方法序  号 不正常现象  原因    处理方法    1  流量或扬程下降    1、出水管漏;  2、出水管局部可能被沉积物氧化及堵死;  3、泵局部堵塞;  4、叶轮、密封环磨损。    1、找出漏点,并修正;  2、检查管线,清理或更换新的;  3、吊起泵清理;  4、吊起泵更换密封环。    2    运转后无流量    1、气塞;  2、出水阀门未打开或堵塞;  3、泵反转;    1、①接二连三地打开和关闭阀门几次;②启动或停止泵几次,每次重新启动之间间隙为2~3分钟;  ③根据不同的安装方法,检查是否需装一个空气释放阀;  2、①如果阀门处于关闭状态应打开;②检查并清除堵塞物;  3、参见1    3    起动和停止太频繁    1、浮球开关定的距离太短;  2、逆止阀故障,逆止阀不能止回,使液体倒流入污水池。    1、重调浮球开关间距,延长运行时间;  2、检查并维修。    4    1、浮球开关“停止”功能失灵;  1、检查,如需要应予更换;\n  停止失灵    2、浮球上浮子卡在“工作”的位置。    2、松开,如需要可改变位置。    5    起动后,断路器或过载器跳开    1、电压过高;  2、控制柜故障;  3、在蜗壳底部堆积了泥浆或其他沉积物。    1、将电压调到规定的范围;  2、①仔细检查布线等。禁止用超过推荐数值的原件来更换断路器;  ②检查继电器是否正常;  3、清理泵和污水池。    6    不能启动,熔丝熔断或断路器跳开    1、电控柜故障或继电器失灵;  2、浮球故障;  3、绕组、接线或电缆断路;  4、泵被堵塞。    1、送厂维修部修理;  2、检查使用旁路浮球开关是否能启动泵。如是,应检查浮球开关;  3、用欧姆表检查。如果证明断路,检查绕组,接线头及电缆;  4、切断电源,将泵移出污水池,清除障碍物复位前试用一下。    7    启动不了,但熔丝没断或过载保护器不跳开    1、电压过低;  2、没电;  3、绕组、电缆、接线头或控制柜断路。    1、①检查控制柜电压,如电压过低,暂时不能使用;②电缆线过长,引起压降过大,应尽量缩短电缆,并适当选择大一号截面的电缆。  3、检查控制柜是否有电;  4、检查电缆、电机的接头和绕组。  9.2.3泵操作规程1.运行管理1.1根据进水量的变化及工艺运行情况,应调节水量,保证处理效果。1.2水泵在运行中,必须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并符合下列规定。1.2.1应注意观察各种仪表显示是否正常、稳定。1.2.2轴承温升不得超过环境温度35℃,总和温度最高不得超过75℃。1.2.3应检查水泵填料压盖处是否发热,滴水是否正常。1.2.4水泵机组不得有异常的噪音或震动。1.2.5水池水位应保持正常。\n1.3应使泵房的机电设备保持良好状态。1.4操作人员应保持泵站的清洁卫生,各种器具应摆放整齐。1.5应及时清除叶轮、闸阀、管道的赌塞物。1.6泵房的提升水池应每年至少清洗一次,同时对有空气搅拌装置的进行检修。2安全操作2.1水泵启动和运行时,操作人员不得接触转动部位。2.2当泵房突然断电或设备发生重大事故时,应打开事故排放口闸阀,将进水口处闸阀全部关闭,并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不得擅自接通电源或修理设备。2.3清洗泵房提升水池时,应根据实际情况,事先制订操作规程。2.4操作人员在水泵开启至运行稳定后,方可离开。2.5严禁频繁启动水泵。2.6水泵运行中发现下列情况时,应立即停机:○1水泵发生断轴故障;○2突然发生异常声响;○3轴承温度过高;○1压力表、电流表的显示值过低或过高;○5机房管线、闸阀发生大量漏水;○6电机发生严重故障。3维护保养3.1水泵的日常保养应符合本规程中的有关规定。3.2应至少半年检查、调整、更换水泵进出口闸阀调料一次。3.3应定期检查提升水池水标尺或液位计及其转换装置。3.4备用水泵应每月至少进行一次试运转。环境温度低于0℃时,必须放掉泵壳内的存水。 操作规程  1、操作人员熟悉泵的构造,工作原理及性能。  2、拨“手动”档位,逆时针转动“分闸”按钮后按下“合闸”按钮为开,顺时针转动“分闸”按钮为关,操作中观察指示灯的显示;拨“自动”档位,由中控室控制开停。  3、泵启动前,操作人员应确保池内无尺寸较大的固体废弃物,启动时应观察泵的运行噪音和电流的变化,若有异常应立即停机。  4、一小时内连续启动次数不得超过五次,泵干运行时间不得超过30秒。  5、操作人员每小时应观察一次泵的运行状况,观察其噪音和震动情况。  6、在任何检修、保养工作开始之前应切断主开关电源,还应确保别人无法启动。  \n7、故障报警时,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机并分析原因。  维护规程   1、换油操作程序  ⑴、卸下标有“出油孔”的螺钉,一定要从出油孔处把油排净。油箱可能有压力,用一块抹布盖住油塞以防止油飞溅。  ⑵、用油泵抽净油室中的油,装好“出油孔”处螺丝,务必从“注油孔”处将油注入。每次均要用新的O形圈更换油室螺丝下的旧O形圈,放回油塞并拧紧,(潜污泵)拧紧力矩为80N*m。  ⑶、检查油漆,如损坏,请重漆。  潜污泵建议采用粘度等级为ISOVG15到32的矿物油,油量:600系列驱动单元4.5升,700系列驱动单元5.5升。污泥泵建议采用粘度等级接近ISOVG32的矿物油。  污泥泵、潜污泵每年应至少检查一次,若是在严酷的运行条件下应增加检查的次数,在正常的条件下,每三年至少应做一次大修。若是更换了密封件,建议运行一周后对油进行检查。每月检查一次吊柄及吊链的状况。9.3罗茨鼓风机房9.3.1罗茨鼓风机1).工作原理在机体内通过同步齿轮的作用,使两转子相对地呈反方向旋转,由于叶轮相互之间和叶轮与机壳之间皆具有适当的工作间隙,所以构成进气气腔相互。借助转子旋转,形成无内压缩地将机体内气体由进气到排气腔后排出机体,达到鼓风作用。(1)A轮:进气即将关闭和排气将打开状态;B轮:打开状态。(2)A轮:已关闭和排气状态;B轮:打开状态。(3)A轮:打开状态;B轮:进气即将关闭和排气将开状态。2)、使用要求:(1)进气温度不大于40℃(2)气体中固体微粒含量不大于100mg/m2\n最大微粒应不大于装配间隙之半;(3)轴承温温度不超过95℃;(4)润滑油温度不超过65℃;(5)不得超过标牌规定开压范围。3)、启动前的准备工作:(1)检查各紧固件和定位销的安装质量;(2)检查进、’排气管和阀门等安装质量;(3)检查机组的底座四周是否全部垫实,有地脚螺栓的是否紧固;(4)向齿轮箱注入规定牌号的润滑油至油标位置驱动侧注入规定的润滑脂,并具有足够的量;(5)全部打开鼓风机进、排气阀、盘动转子、注意倾听各部位有无不正常的杂声;(6)有通水冷却要求的风机,水温不高于25℃。4)、风机空负载试运转:(1)新安装或大修后的风机都应经过空载试运转;(2)空负载运转是指在进气、排气阀完全打开的条件下投入运转;(3)没有不正常的气味或冒烟现象及碰撞或磨擦声,轴承部位的径向振动不大于6.3mm/s;(4)空负载运行30min左右,如情况正常,即可投入带负荷运转,如发现运行不正常,立即停机进行检查,排除后仍需作空负载运转。5)、正常负载持续运转:(1)要求逐步缓慢地升压,带上负荷直到额定负荷,不允许一次调节至额定负荷;(2)风机正常工作中,严禁完全关闭造、排气门;也不准超负荷运行;(3)由于罗茨鼓风机特性,不允许将排气口气体长时间地直接回流调节,则必须采用冷却措施;(4)鼓风机不应在满负荷情况下突然停车,以免损坏零部件。6)、维护与检修:(1)检查各部位的紧固情及定位销是否有松动现象;(2)经常检查机体有无漏油现象;(3)注意润滑是否正常,注意润滑油脂量,经常倾听风机的运行是否有杂声,注意机组是否在规定的工况下运行;(4)润滑油(脂):润滑油为中负荷工业齿轮油(牌号220,运动粘度198~242mm2/s\n40℃,闪点≥200℃);脂为黄油(合成锂基润滑脂针入度220250,滴点≥190℃),运行200小时,换第一次要换油和脂,运行一个月第二次更换油和脂。以后按使用环境及油(脂)质量状况更换,建议按三个月更换一次为宜;(5)经常检查进风口气体过滤器,及时清扫或更换滤科;(6)鼓风机的过载,有时不是立即显示出来,所以要注意进、排气压力,轴承温度和电机电流的增加趋势来判断风机是否运行正常;(7)拆装机器前,应对机器配给尺寸进行测量,作好记录,并在零部件上作好标记,以保证装配后维持原来配合要求;(8)新机或大修后,油箱应加以清洗,并按使用步骤,投入运行,建议运行80小时后更换全部润滑油脂。7)、常见故障原因与排除方法序号故障可能原因排除方法1叶轮与叶轮磨擦(1)叶轮上有污染杂质,造成间隙过小;(2)齿轮磨损,造成侧隙大;(3)齿轮固定不牢,不能保持叶轮同步;(4)轴承磨损致使游隙增大。(1)清除污物,并检查内件有无损坏;(2)调整齿轮间隙,若齿轮侧隙大于平均值30%~50%应更换齿轮;(3)重新装配齿轮,保持锥度配合接触面积达75%;(4)更换轴承;2叶轮与墙板、叶轮顶部与机壳(1)安装间隙不正确;(2)运转压力过高,超出规定值;(3)运转温度过高;(4)机壳或机座变形,风机定位失效;(5)轴承轴向定位不佳。(1)重新调整间隙;(2)查出超载原因,将压力降到规定值;(3)检查安装准确度,减少管道拉力;(4)检查修复轴承,并保证游隙。3温度过高(1)油箱内油太多、太稠、大脏;(2)过滤器或消声器堵塞;(3)压力高于规定值;(4)叶轮过度磨损,间隙大;(5)通风不好,室内温度高,造成进口温度高;(6)运转速度太低,皮带打滑。(1)降低油位或挟油;(2)清除堵物;(3)降低通过鼓风机的压差;(4)修复间隙;(5)开设通风口,降低室温;(6)加大转速,防止皮带打滑。4流量不足(1)进口过滤堵塞;(2)叶轮磨损,间隙增大得太多;(3)皮带打滑;(4)(1)清除过滤器的灰尘和堵塞物;(2)修复间隙;(3)拉紧皮带并增加根数;(4)\n进口压力损失大;(5)管道造成通风泄漏。调整进口压力达到规定值;(5)检查并修复管道。5漏油或油泄漏到机壳中(1)油箱位大高,由排油口漏出;(2)密封磨损,造成轴端漏油;(3)压力高于规定值;(4)墙板和油箱的通风口堵塞,造成油泄漏到机壳中。(1)降低油位;(2)更换密封;(3)疏通通风口,中间腔装上具有2mm孔径的旋塞,打开墙板下的旋塞;6异常振动和噪声立即停车(1)滚动轴承游隙超过规定值或轴承座磨损;(2)齿轮侧隙过大,不对中,固定不紧;(3)由于外来物和灰尘造成叶轮与叶轮,叶轮与机壳撞击;(4)由于过载、轴变形造成叶轮碰撞;(5)由于过热造成叶轮与机壳进口处磨擦;(6)由于积垢或异物使叶轮失去平衡;(7)地脚螺栓及其他紧固件松动。(1)更换轴承或轴承座;(2)重装齿轮并确保侧隙;(3)清洗鼓风机,检查机壳是否损坏;(4)检查背压,检查叶轮是否对中,并调整好间隙;(5)检查过滤器及背压,加大叶轮与机壳进口处间隙;(6)清洗叶轮与机壳,确保叶轮工作间隙;(7)拧紧地脚螺栓并调平底座。7电机超载(1)与规定压力相比,压差大,即背压或进口压力大高;(2)与设备要求的流量相比,风机流量太大,因而压力增大;(3)进口过滤堵塞,出口管道障碍或堵塞;(4)转动部件相碰和磨擦(卡住);(5)油位太高;(6)窄V型皮带过热,振动过大,皮带轮过小。(1)降低压力到规定值;(2)将多余气体放到大气中或降低鼓风机转速;(3)清除障碍物;(4)立即停机,检查原因;(5)将油位调到正确位置;(6)检查皮带张力,换成大直径的皮带轮。9.3.2风机操作规程1、开机前检查:1)检查所有阀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2)检查各风机油标内的润滑油是否充足,检查水冷系统是否完好。3)检查电气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体。2、开机步骤\n1)风机为多台设备连续切换运行间断休整的方式,即正常条件下,每台风机在连续运行48-72小时后必须切换休整12-24小时。2)风机多为大功率的拖动设备,设计采用变频降压启动或者Y-△启动方式,功率不大一律直接启动。3)风机严禁带压启动,每台风机启动前均应打开放空阀,然后才能启动风机,待风机运转正常后方可将放空阀缓慢关闭。4)风机关闭时,也应按上述要求进行,即先打开放空阀再关闭风机。5)不论是风冷或者水冷风机,均应严格控制运转轴承的温度。每两小时进行一次巡回检测,温度大于60℃时,应停机冷却(或按说明书执行操作)。6)风机检查时,应严格观察其运转状态,不得有噪声河运转异常情况,一旦发现,应停机检查,检修后方可重新运行。3、注意事项1)风机必须按说明书要求投加规定的润滑油,严禁无油或却油运行,否则将造成事故。2)必须定期进行巡视检查,一旦发现异常,必须停机检修。3)定期检查各轴承润滑油和水冷、风冷的管线系统,三个月进行一次检修。操作规程  1、操作人员应熟悉旋转式风机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2、确保电机电源线连接正确,供给电压正常。  3、开动旋转式风机前应检查值班记录、现场控制柜的指示开关。  4、拨“手动”档位,逆时针转动“分闸”按钮后按下“合闸”按钮为开,顺时针转动“分闸”按钮为关,操作中观察指示灯的显示;拨“自动”档位,由中控室控制开停。手动控制双速旋转式风机的高低速转换时,应等待叶轮完全静止才可进行转换。  5、开动前检查叶轮的浸没深度,严禁超过最大允许值;检查减速箱的油位,确保油位在正确的位置。  6、操作人员手动控制双速旋转式风机的高低速转换时,应等待叶轮完全静止才可进行转换。  7、在电机过热导致断路时,在重新启动前应让电机冷却到与周围的空气温度处于同一水平。尽量减少开启次数。  8、旋转式风机启动后,操作人员应每小时记录一次电流值,若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机。  9、寒冷天气中启动长期闲置的旋转式风机时,操作人员应彻底去除叶轮上的冰霜,防止负载失衡导致轴承和齿轮的振动和破坏。  10、操作人员应保证叶轮在工作中远离固体碎屑。  11、长期闲置的旋转式风\n机每月应运行2-3小时;重新启动时,应做电机的高阻检测。  12、在任何检修及保养工作开始之前应切断主开关电源,还应确保别人无法启动。维护规程  1、电机润滑项目    ⑴、可选用(CHEVRONOIL)SRINo.2或替代油脂。    ⑵、滚珠轴承的润滑周期马力    标准条件    恶劣条件    异常条件    100/150    1年    三个月    1个月      注:标准条件为每天工作8小时,一般或轻载,干净环境,最高温度40℃;恶劣条件为每天工作24小时,有冲击或操作负载、振动、灰尘环境,温度40-50℃;异常条件为冲击大,振动大,灰尘多。    ⑶、润滑程序:    ①、拔出管塞,用手动油枪加入润滑脂,每次加入约41立方厘米的油量。    ②、运行电动机2小时后,重新装上管塞。  2、减速箱的维护项目    内容                    周期    检测油温(允许最高温度:90℃)  每天    检查齿轮箱工作噪音          每天    检查油位                  每月    正常换油              18个月/5000工作小时选用ISOVG320油    清洁油滤器                三个月    清洁透气孔                三个月    加注润滑脂                100g每3000工作小时,选用锂基润滑脂(H14,NLGI2):mobilux2(mobil)/EnergreaseLS3(SHELL)    清洗油箱                  随换油    检查紧固件螺栓的松紧          每月    齿轮箱的全面检查            两年    喷漆防腐                  按需要  四、减速箱初次换油时间:减速机运行400小时后换油9.4污泥脱水设备  \n污泥脱水车间污泥处理系统操作说明  为保护机械设备不因人为因素形成故障,运行人员应严格按此顺序开启、关闭设备。对于因为按此顺序开启、关闭设备造成的设备损坏,依厂有关规定进行处理。运行前准备∶  启动前检查下列事项: 1、离心机是否安装正确,完整  2、监控设备是否完善并功能完备  3、物料通路是否设置完好絮凝剂准备: 1、确保在运行前30分钟制备好污泥处理所要求的絮凝剂浓度。 2、检查絮凝剂投加泵。(轴封、连接轴) 3、检查絮凝剂流量计、压力表。 4、检查稀释水系统。(设备、压力) 5、检查絮凝剂投加管线上的阀门是否处于正确位置。污泥准备: 1、保证均质池内/缓冲池有足够的污泥,至少有1.5/1.3米深的污泥。 2、检查潜水搅拌器。 3、检查液位计。污泥处理系统准备:检查污泥投加泵。(轴封、连接轴、干运行保护接线)检查污泥流量计、压力表。检查冲洗水系统。(设备、压力)检查污泥投加管线、冲洗水管线的阀门是否处于正确位置。  检查离心机。(轴承润滑系统、电机支撑装置、主副电机、转鼓防护装置、浓缩池出口、螺旋输送器)开机顺序∶   打开浓缩池阀-----离心浓缩机-----(待离心机达到正常转速后)絮凝剂稀释系统-----絮凝剂投加泵-----混合机------污泥投加泵-----螺旋输送器  检查各工艺管线手动阀门均处于正确位置。查絮凝剂制备站工作情况,药斗药量情况。  查加药水泵工作情况。 \n 查絮凝剂投加泵工作情况,主要包括壳体温度、电机温度、密封函、振动情况。  查稀释装置工作情况,主要包括水压、水量。  查污泥投加泵工作情况,主要包括壳体温度、电机温度、密封函、震动情况。  查均质池、缓冲池,主要包括液位、水下推进器工作情况及池内是否有不利于后续工艺处理的漂浮物体。  7、查四台离心机工作情况,主要包括分离液的清洁度、出泥质量、电机温度、电流、电压、振动情况、转鼓转速、转速差、转鼓润滑情况、齿轮箱润滑情况、轴承扭矩。如出泥质量不好应对离心机或絮凝剂投加量进行调节并详细记录。8、查螺旋输送器工作情况,主要包括电机温度、集料槽内有无卡阻。 9、离心机可能故障及处理方法。表一运行故障  可能的原因    解决方法  启动问题 在转鼓和集料器的物料固体淤积造成的间隙收缩 清洗间隙 轴承温度过高 润滑过度轴承损坏   检查润滑系统更换滚珠轴承    震动强度太高 单侧物料淤积、副电机转速经常提高或排放的固体物料含水率增加 检查并清洗螺旋输料器  螺旋输料器磨损严重彻底检查螺旋输料器, 必要时更换螺旋输料器  注:对于污泥脱水车间设备,如出现异常情况,应连续监视30分钟,如异常有逐步增大的趋势,可采取紧急措施,并上报。如异常自动消除或处于稳定,应作详细记录,并对此处加强巡查。当离心机振动大于14mm/秒时,应立即关闭离心机。    关机顺序∶浓缩机  关闭污泥投加泵-----关闭切割机------关闭絮凝剂投加泵-----开启药路放空阀------开启泥路放空阀-----开启冲洗水泵------开启冲洗水电磁阀(30min)------关闭离心机-------关闭冲洗水泵------关闭冲洗水电磁阀  闭离心机进料泵的同时关闭絮凝剂投加泵。  进料管向转鼓注入适当的清洗液。  当排放液变得清洁时,关闭离心机。  排空转鼓内的液体。  再次启动离心机,直至没有液体从固渣出口排放为主。 \n 重复操作上述过程2次。 关闭冲洗水。  注:⑴、在转鼓转速降到300rpm前不得停止供水。   ⑵、清洗水水量应大于1000升/小时。   ⑶、清洗完毕后应保证转鼓内没有积水。   ⑷、如遇紧急状况下停机,应排空转鼓内的积泥。(此时保证离心机处于关机状态,并打开锁死装置)絮凝剂制备系统操作说明污泥车间运行人员在操作絮凝剂制备系统前应经过专门培训,熟悉设备结构、性能。并按此说明进行操作。  检查预溶解槽、注水元件、准备成熟罐、储存罐及相关管线等部件应完好、清洁无杂物。    检查药槽内药量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齿轮箱油量。    检查阀门开启情况。    检查控制面板相关参数设置情况。(浓度、搅拌时间等)    检查絮凝剂制备系统的控制模式。    按设备及现场情况进行其他维护。污泥车间工艺操作规程  工艺操作说明时为了更好的使用设备,使污泥处理符合设计和国家相应的排放标准,满足全厂生产要求。  运行人员应该努力学习本说明,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出关于污泥处理的合理化建议,提高污泥处理的水平。在污泥处理过程中,运行人员应严密监视设备运行情况和污泥处理效果,详细记录操作过程和运行中遇到的故障。  1、在离心机开启后并达到最高转速后,调整基本转速差、控制斜率、控制起点。  2、当泥饼含水率过高而分离液清澈时,进行如下操作:    ⑴、降低转速差。(含水率稍高)    ⑵、调高澄清液堰板或调低进料量。(含水率稍高)    ⑶、增加絮凝剂投加量。(含水率高)    ⑷、降低转速差并增加絮凝剂投加量。(含水率太高)  \n 3、当泥饼含水率过高而又无法通过⑵步骤调整时,检查泥质是否符合离心机脱水要  求并对泥质进行调质处理后再进行脱水。   4、当泥饼含水率过低而分离液清澈时,进行如下操作:    ⑴、调高转速差。(含水率稍低)    ⑵、调低澄清液堰板或调高进料量。(含水率稍低)    ⑶、减小絮凝剂投加量。(含水率低)    ⑷、调高转速差并减小絮凝剂投加量。(含水率太低)  5、当泥饼含水率符合要求而分离液混浊时,进行如下操作:    ⑴、高澄清液堰板。    ⑵、低絮凝剂投加量。    ⑶、离心机的易损件进行检查。  6、当泥饼含水率过高而分离液混浊时,进行如下操作:    ⑴、调高澄清液堰板。    ⑵、降低转速差。    ⑶、增加絮凝剂投加量。    ⑷、对离心机的易损件进行检查。  7、当泥饼含水率过低而分离液混浊时,进行如下操作:    ⑴、降低絮凝剂投加量。    ⑵、对离心机的易损件进行检查离心脱水机操作维护规程   一、操作规程  1、操作人员应熟悉离心脱水机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2、确保电机电源线连接正确,供给电压正常。  3、开动输送机前应检查值班记录。  4、拨“手动”档位,逆时针转动“分闸”按钮后按下“合闸”按钮为开,顺时针转动“分闸”按钮为关,操作中观察指示灯的显示;拨“自动”档位,  5、电机减速箱内润滑油油位正确,油质符合要求,通气孔应畅通。  6、运行中,不允许超过3cm的硬物进入输送机内。  7、检查有无振动或其它异常噪音,若有,应停车检查。  8、在任何检修及保养工作开始之前应切断主开关电源,还应确保别人无法启动。2、操作前的准备工作2.1机器经安装、调整、确认无误后方可投入使用。\n2.2检查皮带状况,皮带不得折叠和破损。2.3检查各关口接头有否接错,法兰螺栓有否均匀旋紧,垫片有否垫好。3、操作过程3.1操作按下列程序进行。压紧滤板→开泵进料→关闭进料泵→拉开滤板卸料→清洗检查皮带→准备进入下一循环。3.2操作方法3.2.1合上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3.2.2按“启动”按钮,启动油泵。脱水操作规程1、开机前检查:清洗系统工作是否正常,刮泥板的位置是否正确,油雾器工作是否正常。2、开机步骤1)加入絮凝剂,启动药液搅拌系统。2)启动空压机,打开进气阀,将进气压力调整到0.3Mpa。3)启动清洗水泵,打开进水总阀,开始清洗滤带。4)启动主传动电机,使滤带运转正常。5)依次启动絮凝剂加药泵、污泥进料和絮凝搅拌电机。3、开机后检查,皮带运转是否正常,纠偏机构工作是否正常,各转动不见是否正常,有无异响。4、停机步骤1)关闭污泥进料泵,停止供污泥。2)关闭加药泵、加药系统,停止加药。3)停止絮凝搅拌电机。4)待污泥全部排尽,空转把机内清洗干净。5)打开絮凝罐排空阀放尽声誉污泥。6)用清洗水洗净絮凝罐和机架上的污泥。7)一次关闭主传动电机、清洗水泵、空压机。5、停机后保养关闭进料阀,待运行一周清洗干净后再关主机。切断气源,用高压水管冲洗水盘和其他粘料处(电气件和电机除外),冲净后停水。6、定期保养定期给各轴承、链条、链轮、齿轮、齿条、滑道加润滑脂(十天左右),三个月进行一次检修。及时给气动系统油雾器加润滑油,保证气动元件得到充分润滑,气缸杆外露部分及时涂润滑脂。\n在对离心机进行维护前,确保转鼓静止,主电源断开,使用锁死装置防止任何意外的启动以保证操作安全。  1、润滑维护:按要求依据离心机润滑表格定期、定部位对离心机进行润滑维护。离心浓缩机(UCA501)主电机每2800工作小时加注一次SHELLAlvaniaRL3油脂,加注量14克;离心脱水机(UCC450)主电机每4000工作小时加注一次SHELLAlvaniaRL3油脂,加注量12克。  2、定期检查软管是否老化,定期通过玻璃观察窗检查机械状况。(每日一次)  3、定期对轴承彀、转鼓圈以及其他大外径的转鼓件等应力部位检查。(每月一次)  4、定期检查和更换磨损的和失效零部件。(每运行500小时一次)  5、定期检查固体出料口、转鼓内壳、螺旋输料器叶片、螺旋输料器分配器的磨损情况。(每500小时一次,主要针对磨坑)  6、定期检查离心机部件的腐蚀情况。(每3个月一次)  7、定期检查三角带的张力情况。(每月一次)  8、定期检查离心机的各个紧固件和防护装置。(每周一次)  9、定期检查转鼓轴承、螺旋输料器轴承及相关的润滑装置。(每半年一次)  10、定期检查密封件。(每月一次)  11、定期检查监控仪表、仪器的工作情况。(每周一次)  12、停车和常规清洗维护。⑴、关闭离心机进料泵的同时关闭絮凝剂投加泵。⑵、料管向转鼓注入适当的清洗液。⑶、当排放液变得清洁时,关闭离心机。⑷、排空转鼓内的液体。⑸、再次启动离心机,直至没有液体从固渣出口排放为止。⑹、重复操作上述过程2次。⑺、关闭冲洗水。  \n13、长期停车维护说明。离心机需要长期停用,需要对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洗以避免腐蚀。⑴、按照离心机说明书拆卸螺旋输料器。⑵、用毛刷和适当的碱性溶液对转鼓和螺旋输料器进行彻底的清洗。⑶、经过位于离心机底部的排放孔清洗固体物料排放器并从顶部清洗孔排放。⑷、打开或拆卸皮带。⑸、用润滑脂涂满转鼓轴承。⑹、支撑转鼓,使转鼓轴承上无负载。⑺、至少每月转动转鼓一次。  14、按设备使用手册及现场情况进行其他维护。  注:如在运行当中发现分离液混浊或泥饼过湿,则检查皮带张紧度、螺旋输料器的磨损情况、离心机润滑维护表及润滑油脂表。零配件更换方法依离心机说明书相关部分。 螺杆泵操作维护规程一、操作者应熟悉起重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还应具备机械和电器操作知识,身体健康。二、确保电机电源线连接正确,供给电压正常。1.泵在运行中,必须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并符合下列规定。1.1应注意观察各种仪表显示是否正常、稳定。1.2轴承温升不得超过环境温度35℃,总和温度最高不得超过75℃。1.3应检查泵橡胶套压盖处是否发热,滴水是否正常。1.4泵机组不得有异常的噪音或震动。1.5水池水位应保持正常。2.应使泵房的机电设备保持良好状态。3.操作人员应保持泵站的清洁卫生,各种器具应摆放整齐。4应及时清除叶轮、闸阀、管道的赌塞物。5.泵房的提升水池应每年至少清洗一次,同时对有空气搅拌装置的进行检修。安全操作1水泵启动和运行时,操作人员不得接触转动部位。2当泵房突然断电或设备发生重大事故时,应打开事故排放口闸阀,将进水口处闸阀全部关闭,并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不得擅自接通电源或修理设备。3清洗泵房提升水池时,应根据实际情况,事先制订操作规程。4操作人员在水泵开启至运行稳定后,方可离开。5严禁频繁启动水泵。6水泵运行中发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机:在对螺杆泵进行维护前,应熟悉螺杆泵的构造并阅读相关说明。确保泵处于停机状态,并打开相应保护装置和关闭电源。运行人员应严格遵守本规程,定期、定人对设备进行检修、维护。 \n润滑维护:按要求依据螺杆泵润滑表格定期、定部位对螺杆泵进行润滑维护。  每次启动前检查驱动装置的对齐和紧固情况,调整连轴器于正确位置。 每次启动前检查防护装置,并使其处于使用位置。  保证所有管路中无外来杂质。(大块坚固物体) 确保吸入室内进液顺畅,避免干运转。(每次启动前通过吸入侧管线向泵内注入液体)  初运行时,密封函处漏液控制在50-100滴/分钟,持续约10-15分钟。正常后,应维持在1-10滴/分钟。如漏液过大,可以调整填料压盖,使漏液控制在允许范围。 长期停运时,应有防冻、防颗粒物沉淀、防颗粒物淤积、防液体腐蚀保护。 按设备使用手册及现场情况进行其他维护。    注:  ⑴、运行过程中经常查看吸入室的压力情况。    ⑵、运行时经常查看吸入室内液体的情况,防止干运转。    ⑶、如果漏液不能通过填料盖调整,则应该更换填料。 絮凝剂制备系统维护规程在对絮凝剂制备系统进行维护前,应熟悉絮凝剂制备系统的构造并阅读相关说明。确保絮凝剂制备系统处于停机状态,并打开相应保护装置和关闭电源。  1、润滑维护:按要求依据絮凝剂制备系统润滑表格定期、定部位对絮凝剂制备系统进行润滑维护。  2、每次启动前检查絮凝剂制备系统紧固情况。  3、每次启动前检查防护装置,并使其处于使用位置。  4、保证所有管路及溶药罐内无外来杂质。  5、每次运行完毕后,进行清洗维护保养。  6、按设备使用手册及现场情况进行其他维护。9.5、分析检测分析调节池、厌、好氧、絮凝、过滤出水CODCr、TN、TP、VSS、NH3-N并测量氧化池中DO、pH、SV%。水样分析频率项目调节池出水厌氧池氧化池内混合液二沉池出水絮凝池出水总排口CODCr1次/班1次/班1次/班1次/班1次/班BOD51次/2周1次/2周1次/2周1次/2周VSS1次/周1次/周1次/周\nNH3-N1次/周1次/周1次/周pH1次/4h1次/4h1次/4h1次/班1次/班DO1次/班SV30%2次/班项目样品厌氧池絮凝池氧化池内污泥性状1次/周2次/班1次/班污泥VSS1次/周2次/周污泥生物相镜检1次/周1次/天污泥分析频率9.6电力电器操作规程电力电容器巡视检查程序    一、主题内容与使用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电力电容器巡视检查的内容、周期及异常情况的处理。    二、巡视检查周期  巡视每周巡视一次。  三、巡视检查内容  1、电容器的运行电压、电流是否正常、平衡。  2、电容器的壳体是否有膨胀、变形、喷油、漏油等现象,有无异常及放电火花。  3、室内通风设备是否良好,外壳和室内是否符合运行有关规定。  四、在巡视检查中,如发现下列任何情况时,应立即全部或部分停止电容器的运行,如已停止运行的电容器应立即查明原因,处理完毕后再全部或部分投入运行。  1、运行电压超过电容器额定电压10%,电流超过额定值的30%,三相电流显著不平衡超过10%时。  2、电容器外壳膨胀、严重渗油、喷油、内部有异音及外部有火花时。  3、因电容器组的投入,引起电压升高超过规定的允许范围时。  4、室内温度超过制造厂规定时,若制造厂无规定,外壳温度超过65℃,室内温度超过35℃时。  5、对各种巡视检查情况都应做好详细记录。    \n高低压配电装置巡视检查程序    一、主题内容与使用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高低压配电装置的巡视、检查的周期、项目和要求。    本程序适用于本厂变电所高低压配电装置的巡视、检查。    二、基本要求    ㈠、巡视周期    1、每天一次;    2、遇有恶劣天气(大风、暴雨雷电、冰雹、雪、雾等)时,对室外电气设备应进行特殊巡视;    3、对于设备发生事故又恢复送电后,对事故范围内的设备,应进行特殊巡视;    4、电气设备存在缺陷或过负荷时,应适当增加巡视次数。    ㈡、变电所内,应根据电气设备的布置状况确定合理的巡视路线。    ㈢、巡视检查时,发现异常现象的要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值班员处理有困难的重大异常现象时,应及时报告,详细记录。    ㈣、新投入运行或大修投入运行的设备,在72小时内应加强巡视,无异常后,可按正常周期进行巡视。    ㈤、巡视检查可由一人进行,但不应做与巡视无关的其它工作。    ㈥、巡视检查时,进出高压室应随手关门,以防小动物进入。    三、巡视检查的类别和方法    ㈠、正常巡视每班一次。    ㈡、重点巡视,根据调度命令或根据设备运行状态进行。    ㈢、熄灯巡视,每周一次,主要检查有无放电现象,接点是否发热,导体有无电晕等。    ㈣、特殊巡视。    1、大风前后的巡视;    2、冰雪、冰雹、雾天的巡视;    3、雷雨后的巡视;    4、设备变动后的巡视;    5、异常情况下的巡视;    6、根据调度或上级的命令进行的巡视;    ㈤、巡视方法为:听——有无异常;闻——有无异味;看——接点有无发热、瓷质有无裂纹、缺陷有无发展。    四、正常巡视的内容    \n㈠、所有瓷绝缘部分应无掉瓷、破碎、裂纹以及闪络放电痕迹和严重的电晕现象,瓷绝缘表面应清洁。    ㈡、各部位的连接点,应无腐蚀或过热现象。    ㈢、应无异常音响及气味。    ㈣、设备外壳接地良好,无腐蚀断股现象。    ㈤、熔断器的熔丝管完整,无裂纹,导电部分接触良好。    ㈥、软母线的弧垂应合格,三相弧垂应一致,导线无断股、烧伤等现象。    五、配电装置特殊巡视的内容    ㈠、雨后应检查电气设备和物架的基础有无下沉,倾斜,电缆沟内是否进水,房屋是否漏雨。    ㈡、雷雨后,应检查电气设备绝缘部分有无闪络放电现象,避雷器、瓷件有无击碎现象。    ㈢、降雪时,应坚检查室外设备上的积雪情况和瓷瓶上的结冰情况,若冰柱过长,可用电压等级合适的绝缘棒将其轻轻打掉。    ㈣、降雾时,应检查瓷瓶绝缘部分有无严重放电现象。    ㈤、刮大风时,应查看室外高压设备区有无易刮起的杂物,线接夹头有无松脱、冒火。    ㈥、电气设备发生事故后,应重点坚查继电器保护装置的动作情况,并做好记录,对事故范围内的设备应检查:导线有无烧伤、断股、瓷绝缘部分有无烧伤、闪络及破碎等。 电力(通信)电缆检修作业程序  一、主题内容与使用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电力(通信)电缆检修作业前(中、后)的验收试运行的全部工作程序。   二、检修前应完成的工作,在设备上作业前应做到的项目,按架空电力线路检修作业程序执行。  三、工作中应做到:    1、有工作监护人;    2、做好修中检查;    3、严格执行工作中断和转移制度;    4、听从调度和上级命令;    四、维修内容    1、清扫引出线,开关。    2、维修电缆接线盒与电缆桩。    3、测量绝缘电阻,对高压电缆还应按电力设备试验周期进行直流耐压和泄漏电流试验。    4、检修电缆支撑和电缆标志。    5、更换不良电缆或不良接地线。    \n五、检修结束后的验收与试运行    1、检修结束后的承修者应办理竣工手续,由公司领导及有关科(室)组织施工、运行、检修人员进行验收。    2、维修结束的设备,由车间和承修班进行验收,并将所有结果填写检修验收单,报公司有关科(室)。    六、验收合格后,应进行试送电运行。  低压配电装置中、小修程序    一、主题内容事使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低压配电装置的中、小修标准程序。    本标准使用于本厂低压配电装置的中、小修标准程序。    二、检查自动开关、刀开关、接触器是否接触良好,应无烧损,固定完好,运行无噪音。    三、检查熔断器:应符合容量要求,接触良好。    四、检查互感器装置:应符合仪表匹配,接触部位无氧化。    五、检查引出线:应符合容量要求,桩头无过热氧化,排列整齐。    六、检查母排:应无氧化,相色明显。    七、检查端子排:应编号完整正确,桩头无伤,弯曲方向正确。    八、紧固各部螺栓:无松动。    九、用500V摇表测试绝缘电阻,不小于5MΩ。     电压测量方法  一、首先确认所测设备的电压等级及电压的数别,将仪表的量程开关(旋纽)放置在大于被测设备电压等级的30%档位上。若无法确定被测设备电压等级时,应将量程开关放置在最高档位上,测量后,若发现档位太高,再进行调整,使其在上述档位范围内。   二、测量电压时,仪表应水平放置,仪表线应并联接在设备线路上,调整量程后,应将仪表线脱离带电设备,仪表上标有(+)、(-)插孔时,应将插入(+)孔的仪表接设备的相线,插入(-)孔的仪表线接设备零线。    三、应在仪表指针指示稳定后再读数。    四、本方法只适用于1000V及以下的交、直流电压的测量。    电流测量方法    一、主题内容与使用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电流测量方法。    二、使用钳型电流表测量电流的方法 \n1、确认被测量设备的额定电流,将仪表的量程开关(旋纽)放置在大于被测设备电流等级的30%档位上,以保证测量值的准确度。若无法确定被测设备电流大小时,应将量程开关放置在最高档位上,测量后,若发现档位太高,再进行调整,使其在上述档位范围内。 2、测量电流时,仪表应水平放置,导线应卡入仪表的钳型磁铁中,钳型磁铁的开口处应闭合密贴,每次卡住一相导线。 3、调整量程时,应将仪表脱离设备导线后再调整,测量时应待仪表指针稳定后再读数。    三、使用万用表测量电流的方法  1、确认被测设备的电流类别,使仪表与其相符。测量时应将两根仪表线串联在被测设备线路中。    2、其它按钳型电流表使用方法测量。    电阻测量方法    一、主题内容与使用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使用电桥、万用表测量电阻的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本厂各种电气设备线性电阻的测量。    二、电桥的使用  1、使用前先将被测设备的电源断开,并调节仪表使指针位于机械零点。   2、若使用外接电源,其电压应按规定选择。若外接检流计作指零仪,应选择其灵敏度和临界阻尼电阻。   3、测量设备电阻时,应根据设备电阻值规范合格的比率,以保证比较臂的四组电阻箱全部用上。  4、调节平衡时,应先按“电源”按钮,再按“检流计”按钮,测量完毕,应先打开“检流计”按钮后,再松开“电源”按钮,以防止自感电势损坏检流计,在平衡过程中,不要把“检流计”按钮按死,应调节比较臂电阻,调到基本平衡后,再按死“检流计”按钮。    5、测量结束后,若不再使用时,应将“检流计”锁扣锁上。    三、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的方法    1、使用前先将被测设备的电源断开,并调节仪表使指针位于机械零点。    2、仪表水平放置,应根据被测设备元件电阻值范围选择合适的倍率。    3、变换倍率时,应将表线脱离被测设备,测量时,在仪表指针稳定后再读数。   绝缘电阻测试作业程序    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绝缘电阻测试作业程序和基本要求。    二、安全方面    1、摇表测量高压设备的绝缘电阻,应有两人进行。    2、从各有电方面断开电源。    \n3、检查无电和确认设备上无人工作后方可进行。    4、测量前后必须将测试设备(包括电缆)对地放电。    5、正测量中任何人禁止触及设备。    三、试验方法及步骤  1、拆除被测试物一切连线。   2、将被测试物接地放电,放电时间一般不少于1分钟。  3、用干燥、清洁的柔软布(或棉纱),擦去被测试物表面的污垢。  4、将摇表放置水平位置,检查摇表,在额定转速下(120转/分),指针应指示“∞”。将摇表的火线(L)与地线(E)短时搭接一下,表针应指零。   5、将被测试物接地线接于摇表的“E”端子上,将被测试引出线接于摇表的“L”端子上,(如被测试物表面有可能产生泄漏时,应加屏蔽,该接线接至摇表的“G”上)。   6、以恒定速度转动摇表把手,(每分钟120转),其指针逐渐上升,待一分钟后,记录其绝缘电阻值,对于电容量较大的被测试物,需待指针稳定后,记录绝缘电阻值。  7、电缆测试完毕前,必须先断开摇表(L)火线,方可停止转动摇表把手,防止对摇表放电。   8、试验完毕或重复试验时,必须先将被测试物对地充分放电,至少两分钟。  9、记录被测试物温度和气候情况。   电力值班故障处理程序    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电力值班故障处理的基本要求。    本程序适用于本厂电力值班故障处理。    二、接到故障信息后,记录好时间、地点、故障发生的处所和类别。    三、汇报给有关领导和地方电业局调度。    四、及时赶赴故障处所。    五、确认故障位置及故障范围。    六、及时弄清情况,查找故障原因,迅速处理恢复。    七、遇有疑难情况,立即向上汇报,采取对策处理。    八、若遇危及人身安全的故障,在故障未排除前,处理人员不得离开,应看护好现场,并设置安全防护措施。    九、故障处理完毕,要反复确认,检察无异状,恢复正常后方可离开,并记录恢复时间。    十、将情况如实向上级汇报。    十一、按规定如实填写故障登记薄。  \n低压带电接火程序    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低压带电接火的基本要求和程序。    本程序适用于本厂低压带电接火作业。  二、低压带电接火时,工作人员应必须穿紧袖口的工作服,绝缘良好的靴(鞋),戴工作帽(安全帽)和干燥整洁的线手套。应使用绝缘钳子,禁止使用刀子、锉子、金属尺和铁刷子等能够导电的工具。  三、接火时不允许带负荷接续导线。  四、在杆上接火时,一般一根杆允许一人工作,且必须有监护人,当线路不复杂时,又采取了可靠的安全措施,可以两人同时工作。  五、接火时分清相线和零线。先接零线,后接相线。  六、接线时,应先将接线与被接线的导体部分接触可靠,而后进行缠绕(绑扎)。  七、接火时,只允许接触一个导体,不允许人体或工具同时接触相邻导线或一相一零导线,以免造成人体中电回路。        开关箱、引入线、电缆计表程序    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开关箱、引入线、电缆计表的程序和基本要求。    二、开关箱    1、记录开箱时间。    2、开关箱外部清扫。    3、开关箱结构和安装检查。    4、检查进线电压,A、B、C。    5、清扫检查闸刀、紧固螺丝。    6、更换不良闸刀及熔丝。    7、切断动力、照明各分路开关。    8、切断电源总开关(熔断器)。    9、表计外观检查。    10、清扫检查CT、紧固螺丝。    11、检查各部接点。    12、清扫开关箱内灰尘、杂物。    13、合上总电源开关。    \n14、各分路开关送电试验。    15、外灯试验,修复处理。    16、核对开关箱接线图,补齐标签。    17、恢复计表前各回路供电状态。    18、记录开箱时间。    三、引入线    1、导线极其绝缘。    2、交叉、跨越、接近各部距离。    3、引入口防水弯头及绝缘。    4、接地装置。    四、引入电缆    1、沿路径巡视。    2、外观检查。    3、电缆头及引线端子检查。    4、电缆接头箱及附件检查。   停、送电工作程序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电力设备安全工作的分类及停电、送电的程序和基本要求。    二、电力设备安全工作的分类    ㈠、在运行中的高压设备上安全工作的分类为三种:    1、全部停电的工作指室内高压设备全部停电(包括架空线路与电缆引入线在内);    2、部分停电的工作系指高压设备部分停电,或室内虽全部停电而通至邻近高压室的门并未全部闭锁。    3、不停电工作系指:    1、工作本身不需要停电和没有偶然触及导电部分的工作;    2、许可在导电设备外壳上或导电部分上进行的工作。    ㈡、在高层设备上的工作必须遵守下列各项规定:    1、必须填写工作票(包括停电作业工作票、带电作业工作票);    2、必须填写倒闸作业票;    3、工作时至少应有两人一起工作;    4、完成保证工作人员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㈢、在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的电气设备上的工作必须完成下列技术措施:    \n1、停电;    2、验电;    3、装设接地封线;    4、悬挂标示牌及装设防护物。    三、停电前的必备工作    ㈠、改变运行方式的高压停电工作;    1、有上级安排的施工要点计划;    2、有地方电业局调度发布的施工调度命令;    3、有施工安全、质量保证的计划安排;    4、有公司领导的命令。    ㈡、双路电源一路停电工作:    1、与电业局及有关单位取得联系并经同意;(施工前三天)    2、有施工计划;    3、与电业局协同切倒换电源保证一路停电时另一路电源可靠供电;    4、检查确保供电的另一路电源。    ㈢、一般停电工作:    1、与电业局取得联系(施工前二天);    2、有取得同意的电话记录。    ㈣、施工人员安全技术等级与工作要求相符合。    ㈤、施工安全用具与工作等级相符合。    ㈥、材料备品与工作内容相符合。    ㈦、施工时间与地调命令相符合。    ㈧、施工地点与计划相符合。    ㈨、有防止向施工停电检修地段反送电的必要措施。    四、设备检修的停电  ㈠、工作地点必须停电的设备:  1、施工及检修的设备或导电部分与工作人员的范围不应小于以下规定的距离。        电压等级(KV) 10及以下    安全距离(M)     0.35  2、带电部分在工作人后面或两侧无可靠安全措施的设备。  ㈡、改变运行办法的停电必须经值班员签认。  \n㈢、检修和施工的设备停电必须把各方面的电源安全断开(任何运用中的星形接线设备的中性点,必须视为带电设备)禁止在只经断路器断开电源的设备上工作。  ㈣、停电时必须拉开隔离开关,使各来电方向至少有一个明显的断开点,与停电设备有关的变压器、电压互感器必须从高、低压两侧断开,防止向施工停电检修设备反送电。  ㈤、断开断路器。  ㈥、先断下隔离开关,后断上隔离开关。  ㈦、断开断路器、隔离开关的操作:电源开关(保险)隔离开关的操作把手必须锁住。低压停电,断开负荷开关然后断刀开关。  ㈧、上述工作完成后应向变配电所的值班员、负责人详细汇报并与对方联系新运行方式与自投,取消投入以双方确认为准。  ㈨、若停电对设备和生产有很大影响,在工作量大、工作时间不长时可在不停电、不装遮栏的情况下进行下列工作;    1、只允许在地面或坚固的台架上进行;    2、带电部分只允许在工作人员一侧和前方;    3、工作人员仰直身体距带电部分大于前四、㈠、3项的规定;    4、清扫设备外壳,检查设备的接地情况;    5、观察油位及取油样;    6、用绝缘棒测量接点温度;    五、验电    ㈠、验电时必须使用电压等级合适、试验日期有效的验电器。    ㈡、验电前应先在有电设备上试验,确认验电器良好。    ㈢、检电工作人员必须穿戴电压等级合格、试验日期有效的绝缘手套、绝缘靴。    ㈣、应在检修设备进出线两侧各相分别验电。    ㈤、表示设备开断的信号、灯光、经常接入的电压表、盘面的各种表示不得作为无电压的根据。    ㈥、盘面电压表指示有电则不能在该设备上进行工作,应迅速查明原因。    ㈦、同柜多层电力线路应先验低压,后验高压;先验下层,后验上层。    六、装设接地封线    ㈠、当验明设备上确无电压,应立即将设备接地并三相短路。    ㈡、对于可能来电的已停电设备的各方向都要装设接地线。    ㈢、接地线与带电部分应符合安全距离的规定。    ㈣、检修母线时,应根据母线长短和有无感应电压等实际情况来确定地线数量,检修10M以下母线可以装设一级接地线。    \n㈤、室内配电装置上连地线应装在该装置导电部分的规定地点,这些地点的油漆应刮去,并划上记号。    ㈥、所有配电装置的适当地点均应有接地网接头,接地电阻必须按日期试验、符合标准。    ㈦、装设接地线必须由两人进行。    ㈧、接地线要用多股软裸铜钱,其截面应符合短路电流的要求但不得少于25MM2。    ㈨、装设接地线之前应详细检查,损坏的及时修理或更换。    ㈩、禁止使用不符合规定的导线做接地封线。    (十一)、接地线必须使用专用线固定在导体或导线上,禁止用缠绕的方法进行短路接地,装拆接地封线,均应使用绝缘手套,人体不得碰触接地线。    (十二)、装设接地线必须先接接地端,后接导体端,拆装地线时顺序与此相反。    (十三)、对带有电容设备或电缆线路在装设接地线之前应先放电。    (十四)、同杆架设的多层电力线路接地线应先挂低压、后挂高压;先挂下层、后挂上层。    (十五)、高压回路工作,如测量母线和电缆的电阻、绝缘及断路器触头时,需要拆除全部或一部分接地线,必须征得值班员的许可(或调度)方可进行,工作完毕后应立即恢复。    (十六)、每组接地线应有编号,并存放在固定地点,装拆接地线应有记录。    (十七)、接地封线工作完毕后,应向高度、所值班员汇报接地地线地点、数量、编号和拆装时间。    (十八)、在工作时内严禁移动,短时间拆除接地线。    七、挂标示牌及防护物    ㈠、在一经合闸可以送电到工作地点的断路器和隔离操作把手上均应挂“禁止合闸”的标示牌。    ㈡、线路上的工作,应在线路断路器、隔离开关操作把手上悬挂“禁止合闸”,的标示牌。其数目应与工作小组相等。    ㈢、部分停电的工作,安全距离按有关规定执行。    ㈣、遮拦可用干燥木材、橡胶或其它坚韧绝缘材料制成。装设必须牢固,并悬挂“有电危险”的标示牌。    ㈤、在室内高压设备上工作,在工作地点两边间隔和地面间隔的遮栏上以及禁止通告的过道上应悬挂“有电危险”的标示牌。    ㈥、禁止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移动和拆除标示牌与临时遮栏。    八、工作终结和恢复送电制度    ㈠、工作结束后,工作负责人(包括小组负责人)必须检查电力设备上的情况,有无遗留工具材料,查明全部工作人员撤离后,方可命令拆除地线。拆除后即认为线路带电,不准任何人再进行任何工作。    ㈡、工作结束后,工作负责人应报告工作许可人,报告方法如下:    \n1、从工作地点回来后,亲自报告;    2、用电话报告并复诵无误。    ㈢、工作结束报告内容有:    1、工作负责人姓名,某电线路、某电力设备检修完工时间;    2、设备变动及更换情况;    3、线路的相应情况;    4、工作地点的接地线及接地线号码已全部拆除;    5、工作地点防护物及标示牌已全部拆除;    6、多组工作时拆下标示牌数与组数相符;    7、确认电力设备上已无工作人员。    ㈣、工作许可人接到所有工作负责人的完工报告后,确认工作已完毕,所有工作人员已由电力设备上撤离,接地线、防护物、标示牌已拆除,并与记录核对无误,工作票经签核后,方可命令送电。  电力安全作业标准    一、不准违反《安规》规定,在停电检修设备时,必须执行工作票制度、工作许可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工作间断和转移工地制度、工作结束和送电制度。  二、不准违反《安规》规定,在电力设备上施工完毕后,必须坚持检查、拆除、互签、送电手续。  三、不准违反《安规》规定,在全部停电作业和邻近带电作业时,不幸执行停电、检电、接地封线、悬挂标示牌及装设防护物等安全措施。  四、班前、班中严禁饮酒,如违反要立即停止其工作。  五、作业前应带好安全帽、安全带、穿防护服及绝缘靴(鞋)、正确使用劳保用品。  六、登高作业前,要认真检查劳保用品及工具,确认作业范围,防止误登带电设备。  七、使用梯子时,应有专人扶持和绑牢。  八、不准携带笨重工具和材料登高作业,使用绳子传递,严禁上、下抛扔。  九、登高后,未系好安全带,禁止工作,工作中变换位置需重系安全带要注意检查,不准坐在金属附件或登高工具上休息。  十、多人同时在高空作业,脚扣和安全带位置要正确,互相不影响工作。  十一、泥地登高前要先清除脚上的泥巴,冬天清除冰雪,以防打滑。  十二、禁止攀登杆上的设备(电缆、隔离开关等)。  十三、上、下杆时每步距离要适当,禁止单脚跳上、跳下和最后一步跳下。  十四、测量运动设备电压、电流时保持安全距离,防止相同短路,测量绝缘电阻,装拆接地线时,应带绝缘手套,接地线与接地极短开后,严禁接触接地线。  \n十五、摇测高压设备绝缘时,应从各方面短开电源,检验无电,确认无人工作后进行,测量前后因将测设备充分地对地放电,测量中严禁任何人触及设备,雷、雨天气,禁止测量,禁止使用金属工具测量运行设备距离。  十六、严禁约定时间停、送电。  十七、巡视作业时,发现高压断线,应设置防护物和“止步、高压危险”警告牌,高压最小距离为8M,并迅速报告上级有关领导进行处理。  十八、检修设备时,未联系登记好、对设备性能不清楚、正在使用中的设备不准动;工作完毕、发现设备有异状、没查清原因不离;不彻底试验好不离;影响设备正常使用的缺陷没修好不离。  十九、严禁无倒闸票进行倒闸操作。  二十、不准不设好防护就开始工作高、低压配电装置检修作业程序   为加强高、低压配电装置的检修,提高设备检修质量,保障我公司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特制定本作业程序。    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高、低压配电装置检修作业前的准备,检修中注意事项、检修内容及修后的验收与试运行。    本程序适用于本厂高、低配电装置的检修。    二、总则    ㈠、加强配电装置的计划性;  1、配电装置检修,应按电力管理规程规定的周期,结合配电装置的具体运行情况进行;  2、检修车间、工班、应根据公司检修计划安排检修工作,并事先与有关用电部门,变(配)电所取得联系,对检修时间、工作项目做出书面安排,一份交变(配)电所、一份交作业组,共同做好准备工作,以利检修顺利进行;  3、如变(配)电装置停电检修,需向地方供电部门取得联系时,应由公司有关部门负责到地方供电部门办理有关手续;  4、高、低压配电装置停电检修时,由变(配)电所负责通知有关用电部门。    ㈡、做好配电装置检修前的准备工作;  1、检修工班应提前作好材料、工具、仪器的准备和检查,使之满足安全和检修工作需要,并对检修人员进行合理安排、明确分工。检修人员应提前了解设备运行情况、鉴定情况,查看有关记录;   2、变(配)电所人员应按检修要求,制定倒闸作业程序和有关安全措施,并向检修人员介绍设备运行情况和设备存在缺陷;  \n3、工作票由变(配)电所工班长,工作领导人(执行人)应提前一天办会签手续;  4、开工前由值班员负责倒闸作业,办理安全措施,并向工作组员指明停电区段,和带电具体部位,工作领导人(执行人)复查无误后,双方会签,值班员方能许可开工。    三、检修作业程序   ㈠、根据检修内容,填写工作票,并进行停电倒闸作业。  ㈡、配电所按工作票要求,填写倒闸操作票并进行停电倒闸作业。  ㈢、工作许可人下达开工通知后,工作领导人或执行人应会同工作许可人共同检查安全措施是否完备无误。工作许可人向工作领导人(执行人)说明停电具体范围、带电部位及检修注意事项。   ㈣、开工前,首先由工作领导人或执行人宣读工作票,使每个工作组员明白作业内容、要求和范围。  ㈤、工作领导人(执行人)向工作组组员分配工作任务及宣布工作范围。   ㈥、工作领导人(执行人)到达工作现场向工作组员讲明停电范围、带电具体部位、有关注意事项。待工作人员全部无疑时,工作领导人(执行人)方可发布开工命令。  ㈦、检修内容    1、高压部分  ⑴、清扫瓷件表面污垢,检查有无裂、破损及爬闪痕迹,如有进行更换;  ⑵、检查导电部分各接续处的连接是否紧密,铜铝接点有无腐蚀现象,如有应除掉腐蚀层,并涂中性凡士林或更换接头;  ⑶、检查设备外壳和机架的接地线是否牢固、可靠有无断裂(或断股)及锈蚀,如有进行处理或更换;  ⑷、检查操作各传动机构各部件的销子、螺线是否少或脱落,电动和手动操作机构动作是否灵活;  ⑸、检查隔离开关及负荷开关的触头有无烧伤及麻点,并清除弧内的碳质,调整断开距离及接触深度和密贴程度;   ⑹、检查高压熔断器容量大小与负荷是否相符,熔管应无裂纹,接触良好,上下端保护应牢靠,无烧伤痕迹,否者应处理或更换;   ⑺、电压及电流互感器应遥测绝缘电阻,检查二次端子线有无开路或短路现象,接地是否良好、牢靠,环氧树脂绝缘的电压、电流互感器应检查表面有无放电烧伤现象;   ⑻、高压母线的固定是否牢固、平直,相应颜色是否良好,如脱漆要重新刷补。   ⑼、电容器的检修内容如下:  移相电容器外壳有无膨胀变形、渗、漏,根据情况妥善处理,瓷瓶有无破损和放电痕迹,构架和固定瓷件是否良好,放电装置是否良好。熔丝有无烧溶和破损,接地是否良好,熔值和摇测的绝缘电阻应符合规定,清除外壳及构架上的污垢,送电后有无异常,三相电流是否平衡。    \n2、二次部分    ⑴、总体检查    ①  变、配电盘上,分、合闸信号灯和其它信号灯指示应正确无误;    ②  各种自动装置动作是否准确无误;    ③  各种开关及熔断器的接点处有无过热、变色、接触不良;    ④  各种熔丝是否熔断;    ⑤  盘面各种设备有无破损、锈蚀、松动。    ⑵、仪表和设备的检查及试验:    ①  检查试验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和COSФ表是否合格及误差范围;    ②  各种继电器的特性和定值试验,更换不合格继电器;    ③  各种音响装置动作是否正确、良好。    ⑶、二次回路接线检查:    ①  二次接线绝缘是否破损,摇测绝缘值应符合规定;    ②  端子排固定及导线联接是否良好;    ③  二次回路的标志编号应清楚正确,否则应核对后重新描好;    ④  二次回路串接的各种开关接点继电器,接点应接触良好;    ⑷、保护无件的检修试验:    ①  电压、电流互感器的变化及绝缘试验;    ②  各种保护的定值试验;整组模拟试验和调整;    ③  自动重合闸和自投装置的动作试验及调整;    ⑸、直流系统的检修及试验:    ①  检查试验整流盘各种各元器件是否良好;    ②  摇测整流变压器绝缘电阻;    ③  逆流继电器和其它保护继电器的试验整定;    ④  储能电容及检查试验,电容量测试,绝缘电阻测量,充放电的检查,实际分闸能力的试验;    ⑤  整个直流回路对地绝缘电阻的摇测(不小于0.5欧,用1000V摇表)。    3、以上工作结束后,进行交流耐压试验(每两年一次):    ⑴、母线的耐压试验;    ⑵、隔离开关、瓷件等一次设备的耐压试验;    ⑶、电流及电压互感器的耐压试验;    ⑷、避雷器的特性试验;    ⑸\n、电力电缆的直流耐压及泄漏试验;    ⑹、电力电容器的耐压试验。    4、配电装置修程范围:    ⑴、保养范围    ①  对全部配电装置进行清扫、检查;    ②  修换不良的断路器零件;    ③  检查、修理各种开关接点和接触性能及分、合闸位置,调整传动机构;    ④  检查各种灯光、音响信号;    ⑤  检查各动力部分和避雷装置,测量接地电阻;    ⑥  按照电力设备的试验周期、项目及标准进行试验;    ⑦  清扫、检修电流、电压互感器    ⑵、维修范围    ①  做主要耐压试验,更换不良套管、绝缘子;    ②  修换不良的继电保护元件、仪表及更换不良的控制电缆和绝缘配线;    ③  修整不良母线的接地,涂配已退色的各部油漆;    ④  对断流路器作内部检查、调整;    ⑤  更换不良的整流元件和蓄电池极板;    ⑥  检修过电压保护装置和接地装置;    ⑦  紧固构架并作防锈处理;    ⑧  修换不良配件。    四、移相电容器检修  ㈠、补偿电容器虽设有自动放电装置,因放电回路有一定阻抗,仍将有残余电荷存在,故:触及前必须再次用接地封线直接短路对地放电。  ㈡、清扫电容器和电容器架,检查各台电容高压熔丝是否合适,有无熔断,高压熔丝应不超过电容器额定电流的1.3倍。  ㈢、检查放电装置和放电指示灯有无烧损。  ㈣、检查电容器有无鼓肚、渗漏没、瓷瓶有无损坏。  ㈤、电容器连接硬母线相序颜色应明显,否则应补涂或重涂。  ㈥、电容器架有锈蚀时应除锈补涂。  ㈦、根据试验结果更换不良电容器,调整电容器组,使各相电流差不超5%。   五、高压配点盘检查  \n㈠、清扫盘架、盘面和后防护栅栏,脱漆部分应锈补漆。   ㈡、盘架应生根稳固、牢靠、接地良好。   ㈢、盘面各门和后防护栅栏锁应完整无损,开闭灵活。  ㈣、盘面至少灯固定良好,完整无损。  ㈤、盘上端子排应稳固无损。   ㈥、盘面指示仪表应能正确指示运行状态。   ㈦、检查盘面防护隔板,两段母线间及防护网栏及各支持架均应牢固无锈蚀,否则应加固和补漆。   ㈧、隔离开关的机械联锁完好可靠。    六、10KV母线的检修  ㈠、清扫母线、清除积灰和脏污,打磨放电熔电,必要时更换母线。   ㈡、检查母线固定情况,要求平整、牢靠,相间距离均匀。  ㈢、检查母线附属配件,要求螺栓、螺帽、垫片、夹板、齐全无锈蚀。  ㈣、检查母线接头,要求接头良好,无过热现象,采用螺栓连接的,螺栓应拧紧,平垫、弹簧垫应齐全。接头用0.05×10毫米塞尺检查,局部塞入不大于5毫米,焊接头应无裂纹。  ㈤、清除铜、铝接头氧化物,更换腐蚀的铜铝过渡片,有过热现象的母线接头应打开重做。   ㈥、检查绝缘子及套管、要求整洁完好,用2500V摇表测量母线电阻庆符合规定。   ㈦、检查母线相序颜色,要求颜色鲜明,补刷脱漆部分,必要是重刷。   ㈧、补贴已熔化和脱落的示温腊片。    七、修后试运行及验收  ㈠、维修、保养后,承修者要填写检修验收单,物资设备科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收。  ㈡、各类修程验收合格后,均应进行试电运行。9.7污水站设备操作安全规程1).严禁在设备处于带电运行的情况下进行维修工作。2).不得关闭水泵吸水口阀门,正常维修除外。3). 在没有足够的保护设施下,不得进行高空作业、修理照明灯具或处理设备。4). 不得向池中和管廊中丢弃垃圾和废弃物。5). 非特殊工作,不得翻越水池栏杆,以免发生危险。6).在需下池检修时,必须有保护人员在旁,不得单独进行工作。7). 注意保护各类处理设备,不得在设备上摆放物品及攀爬。8). 注意保护各类测量仪表,防止磕碰。\n9).需使用梯子进行操作时,需将梯子固定好,且必须由其他工作人员陪同,不得单人操作。10). 在使用软管时,严禁将其直接抛入任何处理单元, 用毕后立即挂到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