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 MB
  • 2023-01-01 08:31:31 发布

日处理量10万吨城市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

  • 4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南方某镇污水处理厂工艺方案设计课程名称:环境工程设计基础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年级:12环境工程指导老师:张刚组员罗娟(20122400093)唐聆婷(20122300018)高泽纯(20122400084)蒋俊华(20122400117)李海天(20122400119)\n\n第一章设计任务以及依据通过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课程设计,巩固学习成果,加深对污水处理课程内容的学习与理解,掌握污水处理厂设计的方法,培养和提高计算能力、设计和绘图水平。在教师指导下,基本能独立完成一个中、小型污水处理厂的工艺设计,锻炼和提高分析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1.1.项目概况:该镇位于南方地区,风景优美,山清水秀,但近年来因为工业的快速发展,排放的大量工业废水造成河流等水体水质日益恶化。为保护环境,该镇规划建设一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集中处理。1.2.设计规模:设计水量15万吨每天,其中生活污水约占总水量的40%,工业污水约占总水量的60%1.3.设计水质:该镇是工业重镇,工业污水占比重较大,污水水质CODcr为250—450mg/L,相应BOD约为140-230mg/L。规划原则上布置污染较小的工业,但具体工业难以预料,因此,工业废水的水质也难以确定。生活污水水质属一般浓度。综合考虑该镇的特点,参比相关城市的污水水质,确定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CODcr为390mg/L,相应BOD约为210mg/L,SS为210mg/L。1.4.处理目标: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GB3838地表水Ⅲ类功能水域(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执行一级B的排放标准,即:1.5.温度、气象条件:(1)风向及风速:常风向为东南风,最大风速8m/s;(2)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37.2℃,最低气温5.1℃。1.6.厂址地形、地物情况:厂区地面基本平坦,高差相差1米左右,高程在25—26米之间,厂区基本上是河滩地,周围很大面积内没有农田。\n1.7.水文地质条件:(1)流经该市河流的最高水位为24.00m,最低水位22.80m,平均水位23.00m,河水最高水温25℃,最低水温8℃,平均水温14℃(2)地下水水位高程为21.00m,地下水无侵蚀性。(3)工程地质良好,土质基本上是砂砾石层,地基承载力18~20T/M2,适宜于工程建设;(4)最大积雪深度0厘米,最大冻土深度0厘米,地震设防等级:6级以下。1.8.用电条件:处理厂址附近能够提供双电源或双回路的供电需求。第二章设计工艺选择2.1.污水水量的确定由设计资料知,该市每天的平均污水量为:=15万m3/天=6250m3/h总变化系数总变化系数:Kz=1.3故污水设计流量Q==195000t/d=8125m3/h=2.26m3/s式中城市每天的平均污水量,m3/h;总变化系数;设计流量2.2.工艺设计初步选择处理水量:19.5万t/dBODCODSS进水水质(mg/L)210390210出水水质(mg/L)206020处理程度90.48%84.62%90.48%该厂处理水量大于100000t/d,属于大型污水处理厂,其二级处理适合用活性污泥法进行处理,国内外城市污水处理厂厂采用的工艺有普通活性污泥法、A/O法、A2/O法、AB工艺、氧化沟法、SBR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等工艺。又本设计对BOD5去除率要求较高,对氮磷的去除没有特殊要求,而普通活性污泥工艺对BOD5去除率高,可达90%~95%,稳定性较强,系统启动时间短,故而采用普通活性污泥法。\n2.3.活性污泥法选择活性污泥法自发明以来,根据反应时间、进水方式、曝气设备、氧的来源、反应池型等的不同,已经发展出多种变型,这些变型方式有的还在广泛应用,同时新开发的处理工艺还在工程中接受实践的考验,采用时需慎重区别对待,因地因时的加以选择。(1)传统推流式传统推流式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污水和回流污泥在曝气池的前端进入,在池内呈推流形式流动至池的末端,由鼓风机通过扩散设备或机械曝气机曝气并搅拌,因为廊道的长宽比要求在5~10,所以一般采用3~5条廊道。在曝气池内进行吸附、絮凝和有机污染物的氧化分解,最后进入二沉池进行处理后的污水和活性污泥的分离,部分污泥回流至曝气池,部分污泥作为剩余污泥排放。传统推流式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池内流态呈推流式,首端有机污染物负荷高,耗氧速率高;二是污水和回流污泥进入曝气池后,不能立即与整个曝气池混合液充分混合,易受冲击负荷影响,适应水质、水量变化的能力差;三是混合液的需氧量在长度方向是逐步下降的,而充氧设备通常沿池长是均匀布置的,这样会出现前半段供氧不足,后半段供氧超过需要的现象。(2)完全混合法污水与回流污泥进入曝气池后,立即与池内的混合液充分混合,池内的混合也是有待泥水分离的处理水。该工艺具有如下特征:①进入曝气池的污水很快即被池内已存在的混合液所稀释、均化,入流出现冲击负荷时池液的组成变化较小,因为骤然增加的负荷可为全池混合液所分担,而不是像推流中仅仅由部分回流污泥来承担,所以该工艺对冲击负荷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适用于处理工业废水,特别是浓度较高的工业废水。②污水在曝气池内分布均匀,F/M值均等,各部位有机污染物降解工况相同,微生物群体的组成和数量几近一致,因此,有可能通过对F/M值的调整,将整个曝气池的工况控制在最佳条件,以更好发挥活性污泥的净化功能。③曝气池内混合液的需氧速率均衡。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系统因为有机物负荷较低,微生物生长通常位于生长曲线的静止期或衰老期,活性污泥易于产生膨胀现象。(3)吸附-生物降解工艺(AB法)AB处理工艺的主要特征是:①整个污水处理系统共分为预处理段、A级、B级三段,在预处理段只设格栅、沉沙等处理设备,不设初沉池;②A级由吸附池和中间沉淀池组成,B级由曝气池及二沉池组成;③A级与B级各自拥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每级能够培育出各自独特的、适合本级水质特征的微生物种群。\nA级以高负荷或超高负荷运行,曝气停留时间在2~4h,污泥泥龄15~20d。该工艺处理效果稳定,具有抗冲击负荷能力,在欧洲有广泛的应用。该工艺还可以根据经济实力进行分期建设。结合BOD处理效果以及建厂难度和资金投入之后决定选择最为成熟历史悠久的传统推流式活性污泥法。四.工艺流程图第三章污水处理厂构筑物计算3.1污水泵房的工艺流程:3.1.1泵前格栅设计计算:3.1.1.1泵前格栅设计中取四组格栅,N=4组,每组格栅单独设置,安装角度α=60°\n3.1.1.2格栅间隙数:式中:n——格栅栅条间隙数(个);Q——设计流量2.26(m3/s);N——设计的格栅组数4(组);h——格栅栅前水深1..0(m);b——格栅栅条间隙0.02(m);v——格栅过栅流速0.8(m/s);α——格栅倾角60(°)。3.1.1.3格栅槽宽度:B=S(n-1)+bn=0.01×(33-1)+0.02×33=0.98m式中:B——格栅槽宽度(m)S——每根格栅条的宽度0.01(m),栅条采用直径为10mm的圆钢。3.1.1.4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式中:l1——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m);B1——进水明渠宽度,取0.65(m);α1——渐宽处角度(°),一般采用10-30°,取α1=20°3.1.1.5出水渠道渐窄部分的长度:3.1.1.6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式中:h1——水头损失(m);β——格栅条的阻力系数,查表β=1.67~2.42,取β=1.79;k——格栅受污物堵塞时的水头损失增大系数,一般采用k=3。\n3.1.1.7栅后明渠的总高度:H=h+h1+h2=1.0+0.06+0.3=1.36m式中:H——栅后明渠的总高度(m);h2——明渠超高(m),一般采用0.3-0.5m,取h2=0.30m3.1.1.8栅槽总长度:式中:L——格栅槽总长度(m);H1——栅前明渠的深度(m),设计中H1=1.0+0.3=1.30m3.1.1.9每日栅渣量计算:式中:W——每日栅渣量(m3/d);W1——每日每103m3污水的栅渣量(m3/103m3污水),一般采用0.04-0.06m3/103m3污水,取W1=0.04。W=1.5m3/d>0.2m3/d。采用机械除渣,无轴输送机输送栅渣本设计采用自灌式水泵,自灌式水泵多用于常年运转的污水泵站,其优点是:启动及时可靠,管理方便。由于自灌式启动,故采用集水池与机器间合建。3.1.2选泵设计计算3.1.2.1选泵前扬程估算:格栅前水面标高=进水管液面标高=24.1格栅后水面标高=集水池最高水位标高=格栅前水面标高-格栅压力损失污水流经格栅的压力损失按0.1m估算,则:格栅后水面标高=24集水池有效水深取2.0m,则:集水池最低水位标高=24-2=22.00m\n水泵净扬程HST=出水井水面标高-集水池最低水位标高=29.08-22=7.08水泵吸、压水管路(含至出水井管路)的总压力损失估算为2.0mH2O;则水泵扬程H=7.08+2=9.08m。3.1.2.2水泵机组的选择:选择五台水泵,四用一备,则:型号数量转速水泵效率电动机功率400WLⅡ2200-124用,1备735r/min80%90KW3.1.2.3.泵站的平面布置:(1)吸水管路布置:为了保证良好的吸水条件,每台水泵设单独的吸水管,每条吸水管的设计流量均为2031.3m3/h,采用DN800钢管,流速v1=0.85m/s;在吸水管起端设一进水喇叭口,其直径为DN1200,吸水管路上设90°弯头2个,电动闸阀1个,偏心渐缩管1个,扬程计算如下:吸水管路水头损失为:h=h1+h2=0.393m。(2)压水管路布置:每条压水管的设计流量均为2031.3m3/h,采用DN1000钢管,流速v1=0.85m/s,压水管路上设同心渐扩管两个,单向止回阀一个,闸阀一个。出水管路水头损失计算,选择一条阻力损失最大的管路作为核算对象,计算泵站内压水管路水头损失吸、压水管路总水头损失为:h=hAB+hBC+h5=0.534m<2.0m;则水泵所需扬程为:H=0.534+7.08<12,所选水泵扬程为12m,满足要求。(3)泵座基础设计:①泵基础长度取1.4m②泵基础的宽度\n取1.5m3.1.2.4集水池设计计算:(1)集水池容积计算:①集水池的容积按1台泵min的流量计算,则:则集水池的面积:②按照满足水泵间布置要求计算容积:水泵间长度:水泵间长度是指水泵间两墙轴间的距离。根据主机组台数、布置形式、机组间距、边机组段长度等因素确定,应满足机组吊运和泵房内交通的要求,用下式表述:L——泵房长度(mm);l0——主机组基础的长度(mm);l1——主机组基础间距(mm);L1——主机组基础到墙壁之间的距离(mm)n——主机组台数。计算中取L1=5m,l0=1.5m,l1=2m,n=5,则L=25.5m。水泵间跨度:水泵间的跨度是水泵间进出水侧(或柱)轴线之间的距离,应根据水泵、阀门、所配的其他管件尺寸,并满足安装、检修及运行维护通道或交通道布置的要求而定。即:(3-24)B——水泵间跨度(mm);b1、b8——轴线之间的墙壁厚度(mm);b2——水平管长,根据管道检修空间而定,一般不小于300mm;b3——偏心渐缩管长度(mm);b0——水泵长度(mm);\nb4——同心渐扩管长度(mm);b5——水平接管长度,根据闸阀的长度及闸阀、管道检修需要而定(mm);b6——闸阀长度(mm);b7——交通道宽度(mm)。计算中取b0=1710mm,b1=400mm,b2=1000mm,b3=1050mm,b4=2500mm,b5=1000mm,b6=2054mm,b7=2000mm,b8=400mm,则B=12.114m。根据水泵间长度L=25.5m及水泵间的跨度B=12.114m确定泵站长为24m,水泵间宽为13m。根据水量可以确定集水池宽为b=110/24=4.58m,设计中取b=13m则集水池面积为312m2(2)集水池最高水位=进水管内水面标高-格栅水头损失=24.06-0.06=24.00m;(3)集水池最低水位=集水池最高水位-有效水深=24-2=22m;(4)集水池池底坡度为0.05,坡向吸水坑,吸水坑深度1.00m,上底宽2.5m,下底宽1.5m。(5)泵房形式采用矩形,长24m,宽13m,高15m.3.2、细格栅设计中取四组格栅,N=4组,每组格栅与沉砂池合建,安装角度α=60°,设计流量为2.26m3/s。3.2.1格栅间隙数:(4-1)式中:n——格栅栅条间隙数(个);Q——设计流量(m3/s);α——格栅倾角(°);N——设计的格栅组数(组);b——格栅栅条间隙(m);h——格栅栅前水深(m);v——格栅过栅流速(m/s)。\n设计中取h=0.4m,v=0.9m/s,b=0.01m,α=60°,N=4,Q=2.26m3/s,则计算得到n=74个3.2.2格栅槽宽度:B=S(n-1)+bn=0.01(74-1)+0.01*74=1.47(m)式中B——格栅槽宽度(m);S——每根格栅条的宽度(m)。设计中取S=0.010m,则计算得B=2.93m。3.2.3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h1——水头损失(m);β——格栅条的阻力系数,圆形栅条β=1.79k——格栅受污物堵塞时的水头损失增大系数,一般采用k=3。3.2.4栅后明渠的总高度:H=h+h1+h2=0.8+0.19+0.3=1.29m(3-6)H——栅后明渠的总高度(m);h2——明渠超高(m),一般采用0.3-0.5m,设计中取h2=0.30m3.2.5格栅部分总长度:\n式中:l1——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m);l2——出水渠道渐窄部分的长度:B1——进水明渠宽度,取0.65(m);L——格栅部分总长度(m);α1——渐宽处角度(°),一般采用10-30°,取α1=20°H1——格栅明渠的深度(m)。3.2.6每日栅渣量计算:W——每日栅渣量(m3/d);W1——每日每103m3污水的栅渣量(m3/103m3污水),一般采用0.04-0.06m3/103m设计中取W1=0.06m3/103m3污水,细格栅采用人工3.2.7进水与出水渠道:城市污水通过DN1600mm的管道送入进水渠道,格栅的进水渠道与格栅槽相连,格栅与沉砂池合建一起,格栅出水直接进入沉砂池,进水渠道宽度B1=B=1.6m,渠道水深h1=h=0.8m。3.3、沉砂池及其设计:沉砂池按照运行方式不同可分为平流式沉砂池,竖流式沉砂池,曝气式沉砂池,涡流式沉砂池。设计中采用4组平流沉砂池,沉砂池设4组,N=4组,平均设计流量为1.74m3/s,每组流量0.435m3/s,最大平均流量为2.26m3/s,每组流量0.565m3/s3.3.1沉砂池长度:L=v∙t=0.25x40=10m式中:\nL——沉砂池的长度(m);v——设计流量时的流速(m/s),一般采用0.15-0.30m/s,取0.25m/s;t——设计流量时的流过时间(s),一般采用30~60s,取40s。3.3.2水流过水断面积:3.3.3沉砂池宽度(每组沉砂池设两格):式中:h2——沉砂池有效水深(m),一般采用0.25-1m,取h2=0.8m。3.3.4沉砂室所需容积:式中:X——城市污水沉砂量(m3/106m3污水),一般采用30m3/106m3污水;T——清除沉砂的间隔时间(d),一般取1-2d,取T=2d。3.3.5每个沉砂斗容积:式中:n——沉砂斗个数(个),设计中取每一个分格有1个沉砂斗,共有n=1×2×4=8个沉砂斗3.3.6沉砂斗高度:沉砂斗高度应能满足沉砂斗储存沉砂的要求,沉砂斗的倾角α>60°。校核沉砂斗角度tgα==3.47,α=73.9°>60°\n3.3.7沉砂室高度式中:H——沉砂池总高度(m);H1——沉砂池超高(m),一般采用0.3~0.5m,取0.3。3.3.8验算最小流速式中,Vmin——最小流速(m/s),一般采用v≥0.15m/s;——最小流量(),一般采用0.75;——沉砂池格数(个),最小流量时取1;——最小流量时的过水断面面积()。3.3.9进水渠道格栅的出水通过DN1200mm的管道送入沉砂池的进水渠道,然后向两侧配水进入进水渠道,污水在渠道内的流速为:式中,V1——进水渠道水流流速(m/s);B1——进水渠道宽度(m),取1.0m;H1——进水渠道水深(m),取0.8m。3.3.10出水管道出水采用薄壁出水堰跌落出水,出水堰可保证沉砂池内水位标高恒定,堰上水头为:式中,H1——堰上水头(m);m——流量系数,一般采用0.4~0.5,取0.4;b2——堰宽(m),等于沉砂池宽度。出水堰自由跌落0.1~0.15m后进入出水槽,出水槽宽1.0m,有效水深\n0.8m,水流流速0.62m/s,出水流入出水管道。出水管道采用钢管,管径DN1200。3.3.11排砂管道采用沉砂池底部管道排砂,排砂管道管径DN200。平流式沉砂池平面布置图如下:3.4.初沉池及其设计:初次沉淀池是借助于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在重力的作用下可以下沉,从而与污水分离,初次沉淀池去除悬浮物40%~55%,去除BOD20%~30%。初次沉淀池按照运行方式不同可分为平流沉淀池、竖流沉淀池、辐流沉淀池、斜板沉淀池。设计中采用平流沉淀池,平流沉淀池是利用污水从沉淀池一端流入,按水平方向沿沉淀池长度从另一端流出,污水在沉淀池内水平流动时,污水中的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沉淀,与污水分离。平流沉淀池由进水装置、出水装置、沉淀区、缓冲层、污泥区及排泥装置组成。沉淀池设四组,N=4组,每组设计流量Q=0.565m3/s。3.4.1沉淀池表面积:\nQ——每组设计流量A——沉淀池表面积(m2);q——表面负荷(m3/m2·h),一般采用1.5-3.0m3/m2·h。设计中取q=23.4.2沉淀部分有效水深:t——沉淀时间(h),一般采用1.0-2.0h。设计中取t=1.5h3.4.3沉淀部分有效容积:3.4.4沉淀池长度:v——设计流量时的水平流速(mm/s),取5mm/s。3.4.5沉淀池宽度:B=A/L=1017/27=37.7(m)3.4.6沉淀池格数:=37.7/5.4=7,b——沉淀池分格的每格宽度(m)。设计中取b=5.4m3.4.7校核长宽比及长深比:长宽比:L/b=27/5.4=5,满足4-5之间要求。长深比:L/h2=27/3=9,满足8-12之间的要求。3.4.8.污泥部分所需容积:\nQ——设计流量(m3/s);C1——进水悬浮物浓度(mg/L);C2——出水悬浮物浓度(mg/L),一般采用沉淀效率η=40%-60%;K2——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γ——污泥容重(t/m3),约为1;p0——污泥含水率(%)。设计中取每次排泥间隔时间T=1d,污泥含水率P0=95%,沉淀池的沉淀效率η=50%,出水悬浮物浓度C2=[100%-50%]×C1=0.5×210=105mg/L3.4.9每格沉淀池污泥部分所需容积:3.4.10污泥斗容积:=4.24(5.42+5.4*0.2+0.22)=45.37(m2)h4”=(5.4-0.5)/2tg60=4.24(m)a——沉淀池污泥斗上口边长(m),a=5.4m;a1——沉淀池污泥斗下口边长(m),一般采用0.4-0.5m,取a1=0.5m;h4”——污泥斗高度(m)。,得到V1+V2=45.37+19.63=65m2>11.31m2,满足要求3.4.11沉淀池总高度:H=h1+h2+h3+h4=0.3+3+0.3+4.46=8.06(m)h1——沉淀池超高(m),一般采用0.3-0.5,取h1=0.5m;\nh3——缓冲层高度(m),一般采用0.3m,取h3=0.3m;h4——污泥部分高度(m),一般采用污泥斗高度与池底坡度i=1‰的高度之和。设计中,,得h4=h4`+h4``=4.46m3.4.12进水配水井:沉淀池分为四组,每组分为7格,每组沉淀池进水端设进水配水井,污水在配水井内平均分配,然后流进每组沉淀池。配水井内中心管直径:(4-27)V2——配水井内中心管上升流速(m/s),一般采用v2≥0.6m/s。设计中取v2=0.7m/s,得到D’=1.91m。配水井直径:(4-28)V3——配水井内污水流速(m/s),一般取v=0.2-0.4m/s。设计中取v3=0.3m/s,得到D3=3.48m。3.4.13进水渠道:沉淀池分为四组,每组沉淀池进水端设进水渠道,配水井接出的DN800进水管从进水渠道中部汇入,污水沿进水渠道向两侧流动,通过穿孔花墙流入沉淀池。进水渠道宽0.5m,有效水深1.2m,穿孔花墙的开孔总面积为过水断面面积的6%-20%,则过孔流速为:(4-29)v2——穿孔花墙过孔流速(m/s),一般采用0.05-0.15m/s;B2——孔洞的宽度(m);h2——孔洞的高度(m);\nn1——孔洞数量(个)。设计中取B2=0.2m,h2=0.4m,n1=49个,得到v2=0.13m/s。3.4.14出水堰:沉淀池出水经过出水堰跌落进入出水渠道,然后汇入出水管道排走。出水堰采用矩形薄壁堰,堰上水深H为:(4-30)m0——流量系数,一般采用0.45;b——出水堰宽度(m);H——出水堰顶水深(m)。设计中取m0=0.45,b=4.8m,得到H=0.038m。3.4.15出水渠道:沉淀池出水端设出水渠道,出水管与出水渠道连接。(4-31)v3——出水渠道水流流速(m/s),一般采用v3≥0.4m/s;B3——出水渠道宽度(m);H3——出水渠道水深(m),一般采用0.5-2.0。设计中取B3=1.5m,H3=0.8m,得到v3=0.41m/s>0.4m/s。出水管道采用钢管,管径DN=800mm,管内流速为v=1.0m/s,水力坡降i=1.0‰。3.4.16进水挡板、出水挡板:沉淀池设进水挡板和出水挡板,进水挡板距进水穿孔花墙0.5m,挡板高出水面0.3m,伸入水下1.0m。出水挡板距出水堰0.5m,挡板高出水面0.3m,伸入水下0.5m。在出水挡板处设一个浮渣收集装置,用来收集拦截的浮渣。3.4.17排泥管:\n沉淀池采用重力排泥,排泥管直径DN200mm,排泥时间t4=30min,排泥管流速v4=0.5m/s,排泥管伸入污泥斗底部。3.4.18刮泥装置:沉淀池采用行车式刮泥机,刮泥机设于池顶,刮板伸入池底,刮泥机行走时将污泥推入污泥斗内。平流沉淀池剖面如下图:平流沉淀池剖面图3.5、曝气池污水处理程度的计算污水经过一级处理后会处理掉一部分的悬浮物()和,处理程度按处理级别处理方法主要工艺处理效果一级沉淀法沉淀(自然沉淀)二级生物膜法初次沉淀、生物膜反应、二次沉淀活性污泥法初次沉淀、活性污泥反应、二次沉淀表取值。处理级别处理方法主要工艺处理效果一级沉淀法沉淀(自然沉淀)二级生物膜法初次沉淀、生物膜反应、二次沉淀活性污泥法初次沉淀、活性污泥反应、二次沉淀表1处理厂的处理效果\n设一级处理对BOD5的去除率为25%则进入曝气池中污水的浓度:Sa=Syx(1-25%)=210x(1-25%)=157.5mg/L因为要使出水水质达到一级B标准,所以:去除的BOD浓度为:Sr=Sa-Sg=157.5-20=137.5mg/L=0.1375g/L污水的处理程度3.5.1曝气池的计算与各部位尺寸的确定 曝气池按-污泥负荷法计算 3.5.1.1-污泥负荷率的确定 拟定采用的污泥负荷率为0.3校核:式中,K2取0.02(介于0.0168~0.0281之间),  f取0.75(介于0.7~0.8之间),代入,有所以,污泥负荷率按0.3计算 3.5.1.2确定混合液污泥浓度X 根据已确定的sN值,查相关资料得SVI值为100-120,取值120。 X值按下式计算  式中 R--污泥回流比,取50%  gr---是考虑污泥在二次沉淀池中停留时间、池深、污泥厚度等因素的有关系数,一般取值1.2左右 代入数值得 3.5.1.2确定曝气池容积 \n式中V---曝气池容积m3  S0---原污水的BOD5值,mg/LX---曝气池内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mg/L 代入数值得3.5.1.3曝气池各部分尺寸确定设4组曝气池,则每组容积为:池深取5m,则各组曝气池的面积F为:池宽:B=1.5H=7.5m池长:>,符合要求。本设计设4组5廊道曝气池,在曝气池进水端和出水端设横向配水渠道,在两池中间设配水渠道与横向配水渠相连,污水与二沉池回流污泥从第一廊道进入曝气池。曝气池平面图如图设五廊道式曝气池:廊道长:取超高为,则池总高度为:在曝气池面对初沉池和二沉淀池的一侧,各设横向配水渠道,并在池中部设纵向中间配水渠道与横向配水渠道相连接,在两侧横向配水渠道上设进水口,每组曝气池共有3个进水口。 在面对初沉池的一侧,在每组曝气池的一端,廊道Ⅰ进水口处设回流污泥井,井内设污泥空气提升器,回流污泥由污泥泵站送入井内,由此通过空气提升器回流曝气池。 如图:\n3.5.2曝气系统的计算与设计 本设计采用鼓风曝气系统。3.5.2.1需氧量计算(1)曝气池需氧量的计算  式中,a’----活性污泥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过程的需氧率,即活性污泥微生物每代谢1kgBOD所需要的氧量,以kg计,查表取a’=0.5   b'--- 活性污泥微生物通过内源代谢的自身氧化过程的需氧率,即每kg活性污泥每天自身氧化所需要的氧量,以kg计,查表取'b=0.15 ----被降解的有机污染物量(mg/L)。 Xv---单位曝气池容积内的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量 kg/m3 代入数值得  (2)去除每kgBOD的需氧量 3.5.2.2供气量计算采用网状膜型中微孔空气扩散器,敷设于距地面0.2m处,淹没水深为4.0m,计算温度定位.\n查表得水中饱和溶解氧值为,(1)空气扩散器出口的绝对压力:(2)空气离开曝气池面时,氧的百分比按下式计算,即=´式中EA——空气扩散器的氧转移效率,对网状膜型中微孔空气扩散器,取12%(3)曝气池混合液中平均氧饱和度(按最不利的温度条件考虑)按下式计算,即:按最不利温度来计,(4)换算成在条件下脱氧清水的充氧量:(5)曝气池平均时供氧量计算:(6)去除每的供气量:(8)每污水供气量为:(9)本系统的空气总用量除采用鼓风曝气外,本系统还采用空气在回流污泥井提升污泥,空气量按回流污泥量的8倍计算,污泥回流比R取值50%\n,这样,提升回流污泥所需空气量为8x50%x195000=780000=32500总需气量为:55426.67+32500=87926.673.5.2.3鼓风机的选定 空气扩散装置安装在距曝气池底0.2m处,因此,鼓风机所需压力为 P=(5.5-0.2+1)x9.8=61.74kpa´+= 鼓风机供气量: 55426.67+30500=85926.67=1432.11m3/min  根据所需压力及空气量,决定采用3.6.二沉池辐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一般采用对称布置,有圆形和正方形。主要由进水管、出水管、沉淀区、污泥区及排泥装置组成。按进出水的形式可分为中心进水周边出水、周边进水中心出水和周边进水周边出水三种类型,其中,中心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沉淀池应用最广。周边进水可以降低进水时的流速,避免进水冲击池底沉泥,提高池的容积利用系数。这类沉淀池多用于二次沉淀池。本设计中采用机械吸泥的向心式圆形辐流沉淀池,进水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3.6.1设计原则设计参数1,沉淀池的设计数据宜按下表的规定取值4-4沉淀池的设计数据沉淀池类型沉淀时间表面水力负荷每人每日污泥量污泥含水率固体负荷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生膜法后活性污泥法后\n2、沉淀池的超高不应小于0.3m。3、沉淀池的有效水深宜采用2.0~4.Om。4、当采用污泥斗排泥时,每个污泥斗均应设单独的闸阀和排泥管。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的倾角,方斗宜为60°,圆斗宜为55°。5、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2h的污泥量计算,并应有连续排泥措施;生物膜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4h的污泥量计算。6、排泥管的直径不应小于200mm。7、当采用静水压力排泥时,二次沉淀池的静水头,生物膜法处理后不应小于1.2m,活性污泥法处理池后不应小于0.9m。8、二次沉淀池的出水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1.7L/(s·m)。9、沉淀池应设置浮渣的撇除、输送和处置设施。10、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宜为6~12,水池直径不宜大于50m。11、宜采用机械排泥,排泥机械旋转速度宜为1~3r/h,刮泥板的外缘线速度不宜大于3m/min。当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12、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宜为0.5m;机械排泥时,应根据刮泥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13、坡向泥斗的底坡不宜小于0.05。3.6.2.设计计算设计中选择四组辐流沉淀池,,每组设计流量为0.565。3.6.2.1沉淀池表面积式中——污水最大时流量,;——表面负荷,取;——沉淀池个数,取4组。池子直径:取42m3.6.2.2实际水面面积\n实际负荷,符合要求3.6.2.3沉淀池有效水深式中——沉淀时间,取2.5h。m径深比为:在6至12之间,符合要求3.6.2.4污泥部分所需容积:采用间歇排泥,设计中取两次排泥的时间间隔为3.6.2.5污泥斗计算式中——污泥斗上部半径,;——污泥斗下部半径,;——倾角,一般为60°;设计中取=,=。污泥斗体积计算:\n3.6.2.6污泥斗以上圆锥体部分污泥容积设计中采用机械刮吸泥机连续排泥,池底坡度为0.05污泥斗以上圆锥体部分体积:则还需要的圆柱部分的体积:高度为:3.6.2.7沉淀池总高度设计中取超高,缓冲层高度h2=0.2m3.6.3进出水系统计算3.6.3.1.进水部分设计辐流式沉淀池中心处设中心管,污水从池底的进水管进入中心管,通过中心管壁的开孔流入池中央,中心管处用穿孔整流板围成流入区,使污水均匀流动,污水曝气池出水并接DN1600的铸铁管进入配水井,从配水井接DN1000的铸铁管,在二沉池前接阀门,后接DN1000的二沉池入流管。采用中心进水,中心管采用铸铁管,出水端用渐扩管,为了配水均匀,沿套管周围设一系列潜孔,并在套管外设稳流罩。设计流量8125,则单池设计污水流量:Q单=Q/4=2.26/4=0.53m3/s当回流比为100﹪时,单池进水管设计流量为:Q进=(1+R)Q单=(1+1.0)×0.56=1.06m3/s取中心管流速为,则过水断面积为:f=Q进/v=1.06/1.0=1.06m2\n设10个导流孔,则单孔面积为设孔宽为0.2m,则孔高为孔断面尺寸为:0.2m×0.53m设孔间距为0.25m,则中心管内径为:设管壁厚为0.15m,则中心管外径为:进水管与中心孔水头损失均按回流比为100﹪的最不利情况计算,进水管水头损失为:查《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一册673、408页得1.05,1000,0.558则:中心孔头水头损失,查第一册678页得,则:则进水部分水头损失为稳流罩设计:筒中流速一般为,取。稳流筒过流面积:f=Q进/v3=1.06/0.03=35.33m2稳流筒直径为:并设置罩高为3.6.3.2出水部分设计①每池所需堰长L=1000Q设/nq=1000×2.26/4/1.6=331.25m且有\n故采用双侧集水。②出水溢流堰的设计(采用出水三角堰90°)采用等腰直角三角形薄壁堰,取堰高0.08,堰宽0.16,堰上水头(即三角口底部至上游水面的高度)0.04,堰上水宽为0.08。每池出水堰长:实际堰负荷:实际堰个数为:个,取为1692个,共需6768个。每个三角堰的流量为:出水堰水头损失:过堰水深:=0.035m考虑自由跌水水头损失0.15m,则出水堰总水头损失为:出水槽的接管与二沉池集水井相连。③环形集水槽设计采用双侧集水环形集水槽计算。设出水槽外壁距离池壁0.4,槽0.8,集水槽总高度为0.4+0.4(超高)=0.8m,每池都双侧集水,则出水堰流量:Q单=Q设/4=2.26/4=0.53m3/s取安全系数为,则集水槽设计流量Q单=1.5×0.53=0.795m3/s取槽内流速为v=0.6m/s,则槽内终点水深:槽内起点水深为:,其中,\n则,取设过水断面积:A=B×h3=0.9×0.70=0.63m2湿周:集水槽水力计算水力半径:水力坡度:‰过堰水深为:考虑跌水水头损失0.15m,则二沉池出水水头损失为:‰×67.9=0.21m综合得出二沉池进出水总损失为:3.6.3.3排泥量计算(1)单池污泥量计算总回流污泥量总剩余污泥因为其中───衰减系数,一般取───污泥龄,\n所以(为回流污泥浓度;)总污泥量(2)集泥槽延整个池径为两边集泥,故其设计泥量为集泥槽宽取;起点泥深取;终点泥深取;辐流二沉池的刮泥机选用型周边传动刮泥机。共4台。表3-7型周边传动刮泥机的性能及规格型号池直径周边线速推荐池深功率周边轮中心3.6.4.消毒接触池设计:设计中采用平流式消毒接触池,消毒接触池设4组,每组3廊道。3.6.4.1消毒接触池容积:Q——单池污水设计流量(m3/s);\nt——消毒接触时间(min),一般采用30min。3.6.4.2消毒接触池表面积:2h2——消毒池有效水深(m),取3.0m。3.6.4.3消毒接触池池长:,取38mb——消毒池宽度(m),取b=3。校核长宽比:L/b=38/3>10,合乎要求。3.6.4.4消毒接触池池高:H=h1+h2h1——消毒池超高(m),一般采用0.3m;设计中取h1=0.3m,计算得H=3.3。3.6.4.5进水部分:每两个消毒接触池用一根的进水管,管径D=1100mm,v=1.0m/s。3.6.4.6混合:采用管道混合的方式,加氯管线直接接入消毒接触池进水管。3.6.4.7出水部分:中间两个接触池共用一根出水管,管径D=1100mm,左右两个接触池分别设两根出水管,管径D=800mm。3.6.5计量设备\n污水处理厂中常用的计量设备有巴氏计量槽、薄壁堰、电磁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涡流流量计等。各种计量设备的比较见下表:污水测量选择的原则是精度高、操作简单、水头损失小、不宜沉积杂物,其中以巴氏计量槽应用最为广泛。其优点是水头损失小,不易发生沉淀。本设计的计量设备选用巴氏计量槽,选用的测量范围是:0.08-2.1m3/s。设计中取喉宽w=1.25m。计量槽主要部分尺寸:A1=0.5b+1.2A2=0.6mA3=0.9mB1=1.2b+0.48B2=b+0.3A1——渐缩部分长度(m);b——喉部宽度(m);A2——喉部长度(m);A3——渐扩部分长度(m);B1——上游渠道宽度(m);B2——下游渠道宽度(m)。设计中取喉宽b=1.25m,计算得A1=1.825m,A2=0.75m,A3=0.9m,B1=1.98m,B2=1.55m。3.6.5.1计量槽总长度:计量槽应设在渠道的直线段上,直线段的长度不应小于渠道宽度的8-10倍,在计量槽上游,直线段不小于渠宽的2-3倍,下游不小于4-5倍;计量槽上游直线段长L1=3B1=5.94m;计量槽下游直线段长L2=5B2=7.75m;计量槽总长L=L1+A1+A2+A3+L2=17.165m。3.6.5.2计量槽的水位:\n当b=1.25m时:H1——上游水深(m)。=0.96m,(6-32)当b=0.3-2.5m时,H2/H1≤0.7时为自由流;H2≤0.7×0.96=0.672m;设计中取H2=0.65m。3.6.6渠道水力计算(1)上游渠道:过水断面积A:;(6-33)湿周f:; (6-34)水力半径R:;(6-35)流速v:;           (6-36)水力坡度i:n——粗糙度,一般采用0.013。计算得i=0.482‰。(2)下游渠道:过水断面积A:;(6-37)湿周f:;(6-38)水力半径R:;(6-39)流速v:;(6-40)水力坡度i:(6-41)n——粗糙度,一般采用0.013。计算得i=2.69‰。\n巴氏计量槽示意图如下:图6.3巴士计量槽示意图(m)Fig.6.3Thepastweir3.6.7出厂出水管:采用重力流铸铁管,流量Q=1.996m3/s,DN=1600mm,v=1.0m/s,i=1.0‰。四、污泥系统处理工艺设计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分离和产生出大量的污泥,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有机物易分解,对环境有潜在的污染能力,同时污泥含水率高,体积庞大,处理和运送很困难,因此污泥必须经过及时处理与处置,以便达到污泥减量、稳定、无害化及综合利用。4.1、污泥处理流程初沉池污泥剩余污泥----浓缩池污泥泵-----消化池-----污泥脱水机房----污泥外运4.2、污泥量的确定1.由前面初沉池的计算知初沉池污泥量V’=4V=4X78.56=314.24m3/d2.二沉池剩余污泥体积量(湿泥量)=845.026m3/d\n剩余污泥干重4.3.回流污泥泵站4.3.1回流污泥量的确定QH=RQ=0.5x195000=97500m3/d=4062.5m3/h本设计拟定选用6台潜污泵(4用2备),则每台泵的设计流量为:Q`H=QH/4=4062.5/4m3/d=1015.625m3/h4.3.2扬程的计算H=H静+2.0+(0.5~1.0)式中:2.0—水泵喇叭口到沉砂池的水头损失;0.5~1.0—自由水头的估算值,取为1.0;H静—水泵污泥泵站的最低水位H1与曝气池最高水位H2之差;经过高程计算:H1=336.467mH2=340.261m则:H静=H2-H1=340.261-336.467=3.794m则:水泵扬程H=H静+2.0+1.0=6.794m,设计扬程7m4.3.3回流污泥泵的选用根据水泵Q`H=972.5m3/h,H=7m在《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1册上查得采用QW型潜水排污泵,2用1备4.4.剩余污泥泵设计4.4.1剩余污泥量的确定QS=314.24+845.026=1159.266m3/d=48.3m3/h本设计拟定选用2台潜污泵(1用1备),则每台泵的设计流量为:Q`S=QS=48.3m3/h4.4.2扬程的计算H=H静+2.0+(0.5—1.0)式中:2.0——水泵喇叭口到沉砂池的水头损失;0.5—1.0——自由水头的估算值,取为1.0;H静——水泵污泥泵站的最低水位H1与污泥浓缩池最高水位H2之差;\n经过高程计算H1=336.467mH2=346.275m则:H静=H2-H1=346.275-336.467=9.808m则:水泵扬程H=H静+2.0+1.0=9.808+2.0+1.0=12.808m设计扬程13m4.4.3剩余污泥水泵选用根据水泵Q`S=972.5m3/h,H=13m在《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1册上查得采用QW型潜水排污泵,1用1备污泥泵站的建造污泥泵站为地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上部建造控制室。污泥泵站需要最小容积根据满足最大一台泵运行5~6min要求,最小容积为50m3,为了使污泥泵站有一定的调节能力,适当加大其容积,使在某些不利情况(如污泥泵故障)下能尽量小的影响其他处理单元的运行。设计污泥泵站的容积为80m3,其容积尺寸8m×4m×2.5m,其地下部分高度为6m,地上部分高3.5m,则污泥泵房总高为9.5m。4.5、浓缩池的设计4.5.1设计要求(1)连续流重力浓缩池可采用沉淀池形式,一般为竖流式或辐流式;(2)浓缩时间一般采用10—16h进行核算,不宜过长,活性污泥含水率一般为99.2%~99.6%;(3)污泥固体负荷采用20—30kg/m2·d,浓缩后污泥含水率可达97%左右;(4)浓缩池的有效水深一般采用4m;(5)浓缩池的上清夜应重新回流到初沉池前进行处理;(6)池子直径与有效水深之比不大于3,池子直径不宜大于8m,一般为4—7m;(7)浮渣挡板高出水面0.1—0.15m,淹没深度为0.3-0.4m4.5.2设计参数(1)污泥初始含水率P0为99.5%(2)浓缩时间采用16h;(3)浓缩池的有效水深采用5m;(4)浓缩后污泥含水率按95%计。4.5.3设计计算\n一沉池的污泥不浓缩,直接重力自流到污泥泵房,只将二沉池的污泥投配到浓缩池进行浓缩,单个浓缩池计算泥量为Q=QS/2=35.2/2=17.65m3/h4.5.3.1浓缩池有效容积:V=Q⋅T=17.6x16=281.68m3式中:Q——设计污泥量,m3/h;T——浓缩时间,本设计取16h。4.5.3.2取有效泥深h’为4m取10m4.5.3.3污泥斗容积V1+V2=21.85+314=335.85m34.5.3.4泥的有效高度:取超高0.3m则浓缩池总高H=h1+h2+h3=3.31+0.84+0.3=4.45m4.5.3.5分离污水量则16h后分离污水量q=15.84×16=253.44m34.5.3.6浓缩池总高度:设计超高h1=0.3mH=h1+h2+h3=0.3+3.87+4.05=8.22m4.5.3.7浓缩后污泥量:\n式中:q1——浓缩后污泥量,m3;P1——浓缩前污泥的含水率;P2——浓缩前污泥的含水率。4.6贮泥池及提升污泥泵4.6.1贮泥池4.6.1.1贮泥池的容积设贮泥池贮有8h的泥量4.6.1.2贮泥池的尺寸将贮泥池设计为长方形,其4.6.2污泥泵泵的流量按脱水机房处理污泥量计算则Q=Q1=2Q+Q1=1.76×2+13.1=16.74.7污泥消化池本设计采用一级厌氧消化工艺消化池的容积用一级消化池,采用2个取4000m34.7.1拟采用消化池的尺寸消化池直径D=23m,集气罩直径d1=2m,高h1=2m,池底锥底直径d2=2m,锥角15°,h2=h4=2.8m,消化池柱体高度h3应大于D/2=11.5m,采用h3=12m消化池总高度H=h1+h2+h3+h4=2+2.8+12+2.8m=19.6m消化池各部分容积\n消化池各部分表面积计算集气罩表面积池上盖表面积等于池底表面积所以地面以上部分地面以下部分4.8污泥脱水机房4.8.1概述(1)污泥有泥泵达到压滤机,加药时药剂在溶解池内搅拌加入清水溶解,经加药泵打入压滤机与污泥反应脱水,泥饼经皮带输送外运。(2)压滤机的选择本工艺采用带式压滤机,其优点有:运行可连续运转,生产效率高,噪声小,耗电少,仅为真空过滤机的十分之一;低速运转时,维护管理简单,运行稳定可靠,运行费用低,附件设备较少。4.8.2.设计4.8.2.1.脱水污泥量经消化池浓缩的污泥含水量按P=95%计,消化后污泥按减量30%计,则消化后的污泥体积为\n4.8.2.2.脱水工艺采用带式压滤机脱水机房内设有加药和溶药设备,投加药剂为聚丙烯酰胺,按为污泥量的3%,则脱水剂的用量为4.8.2.3压滤机的选择带式压滤机的带宽:取2.0m压滤机型号:采用DY-2000带式压滤机2台,1用1备脱水机安装尺寸4970×2725×18754.8.2.4.计量泵选型脱水机房内设2台计量泵(用于加药),2台反冲洗水泵,它们各自对应一台压滤机,加药间同脱水机合建。反冲洗水泵型号:DA-50×9,参考流量:18m3/h.扬程:85.5m,电动机功率7.5KW,转速:2950r/min.第五章污水处理厂高程布置5.1高程布置的原则:(1)认真计算管道沿程损失、局部损失,各处理构筑物、计量设备及联络管渠的水头损失;考虑最大时流量、雨天流量和事故时流量的增加,并留有一定的余地;还应考虑当某座构筑物停止运行时,与其并联运行的其余构筑物及有关的连接管渠能通过全部流量。(2)考虑远期发展,水量增加的预留水头。(3)避免处理构筑物之间跌水等浪费水头的现象,充分利用地形高差,实现自流。(4)在认真计算并留有余量的前提下,力求缩小全程水头损失及提升泵站的扬程,以降低运行费用。\n(5)需要排放的处理水,在常年大多数时间里能够自流排放水体。注意排放水位不一定选取水体多年最高水位,因为其出现时间较短,易造成常年水头浪费,而应选取经常出现的高水位作为排放水位,当水体水位高于设计排放水位时,可进行短时间的提升排放。(6)应尽可能使污水处理工程的出水管渠高程不受水体洪水顶托,并能自流。5.2污水处理构筑物高程布置:污水处理构筑物高程布置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各处理构筑物的标高,确定各处理构筑物之间连接管渠的尺寸及标高,确定各处理构筑物的水面标高,从而能够使污水沿处理构筑物之间顺畅流动,保证污水厂正常运行。5.2.1构筑物水头损失:表5.1构筑物水头损失表构筑物名称水头损失(m)构筑物名称水头损失(m)格栅0.2二沉池0.5沉砂池0.37接触池0.3初沉池0.5曝气池0.45.2.2管渠水力计算:表5.2污水管渠水力计算表管渠及构筑物名称流量(L/s)管渠设计参数水头损失(m)D(mm)I(‰)V(m/s)L(m)沿程局部合计接触池至二沉池226016001.01.01960.1960.7760.97222601.01.13500.050.2090.259\n二沉池至集配水井1600集配水井至曝气池226016001.01.0650.0650.110.175曝气池至初沉池226016001.01.02110.2110.5520.762初沉池至集配水井226016001.01.0280.0280.1610.189集配水井至沉砂池226016001.01.0540.0540.4980.5525.2.3污水处理高程布置:污水处理厂设置了终点泵站,水力计算以接受处理后污水水体的最高水位作为起点,沿污水处理流程向上倒推计算,以使处理后的污水在洪水季节也能自流排出。由于河流最高水位较低,污水厂出水能够在洪水位时自流排出。因此,在污水高程布置上主要考虑土方平衡,设计中以曝气池为基准,确定曝气池水面标高87.20m,由此向两边推算其他构筑物高程。表5.3构筑物及管渠水面标高计算表序号管渠及构筑物名称构筑物水头损失管渠水头损失构筑物顶标度(m)构筑物水面标高(m)构筑物地面标高(m)1接触池0.328.328.0025.002接触池至二沉池0.973二沉池0.526.5726.2718.2240.26\n二沉池至集配水井5集配水井至曝气池0.186曝气池0.427.5327.0322.037曝气池至初沉池0.768初沉池0.528.6928.1920.639初沉池至集配水井0.1911集配水井至沉砂池0.5512沉砂池0.3729.1828.8826.7813格栅0.229.2729.0827.98计算结果出水口水面标高25.50m,高于最高水位24.00m,满足排放要求。5.3污泥处理构筑物高程布置:5.3.1污泥管道水头损失:管道沿程损失:管道局部损失:CH——污泥浓度系数;D——污泥管管径(m);\nL——管道长度(m);v——管内流速(m/s);ξ——局部阻力系数。查计算表可知,污泥含水率97%时,污泥浓度系数CH=71,污泥含水率95%时,污泥浓度系数CH=53。各连接管道的水头损失见下表:表5.4连接管道水头损失管渠及构筑物名称流量(L/s)管渠设计参数水头损失(m)D(mm)v(m/s)L(m)沿程局部合计初沉池至贮泥池62.23000.88267.70.810.4921.302浓缩池至贮泥池242000.7641000.3740.4860.86一级消化池至二级消化池23.42500.48840.1020.0690.171二级消化池至脱水机房19.12000.61126.30.5350.1120.6475.3.2污泥处理构筑物的水头损失:当污泥以重力流排出池体时,污泥处理构筑物的水头损失以各构筑物的出流水头计算,初沉池、浓缩池、消化池一般取1.5m,二沉池一般取1.2m。5.3.3污泥处理高程布置:消化池高度较高,可以满足后续脱水机房的需要,考虑土方平衡,确定一级消化池泥面为地上6.0m,即91.00m。从污水高程可知初沉池液面标高和二沉池液面标高。高程计算的顺序是:(1)由初沉池液面高程推算贮泥池液面高程,再由贮泥池液面高程反推浓缩池液面高程;(2)由脱水机房高程,再推算一级消化池高程和二级消化池高程;(3)确定二沉池至浓缩池的污泥泵提升高度;\n(4)确定贮泥池至一级消化池的污泥泵提升高度。计算结果见下表:表5.5污泥处理构筑物及管渠水面标高计算表序号管渠级构筑物名称上游泥面标高(m)下游泥面标高(m)构筑物泥面标高(m)地面标高(m)1初沉池88.41285.002初沉池至贮泥池88.41287.1185.003贮泥池87.1185.004浓缩池至贮泥池87.9787.1185.005浓缩池87.9785.006一级消化池91.0085.007一级消化池至二级消化池91.0090.82985.008二级消化池90.82985.009二级消化池至脱水机房90.82990.18285.0010脱水机房90.18285.005.4污泥泵房:选用两台螺旋泵,一用一备,提升高度2m,功率N=15K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