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00 KB
  • 2023-01-02 08:31:34 发布

工业污水处理厂调试方案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江苏***有限公司化工废水处理工程调试大纲***环境工程研究所南京***工程有限公司2015年11月5日\n目录一、项目概况二、调试的前期工作准备三、调试工作目标与时间进度安排3.1、调试目标3.2、调试进度安排四、调试期间分析监测指标及要求五、各阶段调试步骤5.1、活性污泥a、b池调试步骤;5.2、缺氧水解池调试步骤;5.3、PACT池调试步骤5.4、整体负荷提升进度控制(非常重要);六、调试工作注意事项\n一、项目概况江苏***有限公司废水处理设施土建、工艺和电器安装已经基本结束,目前即将进入整个废水处理系统的生化调试和菌种培养驯化工作。由于废水生化处理的核心是利用高效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实现降低废水中的COD浓度,因此整个调试过程的最终目标是在整个生化系统内培养驯化出降解能力强、性能稳定、沉降效果好的微生物种群,从而实现废水达标排放。由于农药化工生产过程中产品变化快,生产周期短,因此在后续生化处理过程中进水水质的波动不可避免,这对于微生物降解过程是非常不利的。此外作为农药化工企业今后的产品更替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江苏***有限公司废水处理设施采用耐冲击性能相对比较好的好氧-缺氧-好氧工艺,同时在一段好氧工艺中设置了大流量回流系统,降低整个系统在COD降解过程中的浓度梯度,通过牺牲部分效率的方式提高整个降解系统的稳定性。同时,我们在后道好氧处理中增加了PACT工艺,这种工艺可以在进水冲击情况下避免出现高效菌种的大量流失,从而提高整个生化系统的耐冲击能力。由于采用的生化处理工艺具有较广的污染物适应性,对于今后可能出现的新产品废水,在采用合适的预处理工艺调整废水水质和特殊污染因子的情况下,可以进入综合废水生化处理系统集中处理。整个污水处理路线如下:\n为了协调和指导整个废水处理工程中污泥培养驯化工作各环节顺利进行,分步骤提高废水处理系统对有机污染物的处理能力和负荷,实现各处理工艺段之间的协调,我们编制了本调试大纲。由于生化处理调试过程中情况变化多,许多现场因素都会影响调试工作的进程,因此本调试大纲只是作为整个调试工作的预期指导性方案,在调试过程中将根据实际调试进程和微生物代谢运行情况随时对调试方案作出调整,最终实现生化处理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n二、调试的前期准备工作1、工艺流程各部分硬件核查,如:动力设备试车,主要内容包括电路连通、正反转和自控系统试车,工艺管道试漏,主要是水下管道试漏(尤其是环路曝气系统)、污水和污泥管道连接处试漏,确保硬件条件满足工艺流程的要求;2、初步掌握目前厂区内各车间废水水质水量情况,包括COD、凯氏氮、TP、TDS等指标,了解与方案设计中存在的偏差情况;3、生化处理池中根据要求提前配备适当浓度的废水(起始COD浓度为1000~1200mg/L,TDS浓度为2000~3000mg/L)和营养元素,确保菌种首次活性恢复和开始扩增;4、组织落实企业操作人员,作好调试技术人员与操作人员之间的协调沟通工作;5、确定调试过程中需要分析化验的项目、批次,设计记录表格用于调试过程中的数据记录;6、污水站实验室仪器设备、化验装置和药剂等准备,具体要求和清单另见附件;7、调试物资准备:氮磷营养、絮凝药剂、浓硫酸、硫酸亚铁、液碱、双氧水、消泡剂(四甲基硅油)、次氯酸钠等,具体要求另见附件。三、调试工作目标与时间进度安排3.1、调试目标\n本次调试工作的整体目标是实现原《江苏***有限公司农药废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中提出的处理能力和处理要求:工艺废水最大处理能力达到2000吨/天,COD总量为5.5吨/天,其处理的效率达到下表所列:工序项目生化进水池出水活性污泥池出水缺氧水解池出水PACT处理出水COD浓度(mg/L)25501100950<500COD去除率56.9%13.6%47.4%本次调试工作活性污泥阶段的直接目标是:平均容积负荷达到0.58kgCOD/m3.d以上,污泥浓度(MLSS)达到2.0g/L,曝气混合液经过沉淀后的上清中游离细菌数量小于6.0×107个/毫升。控制性指标污泥体积指数(SVI)控制在100~250ml/g之间,MLVSS/MLSS=0.50~0.75之间。本次调试工作PACT阶段的直接目标是:废水经过PACT处理后可以确保出水中COD浓度小于500mg/l,最大容积负荷达到0.2kgCOD/m3.d,污泥浓度(MLSS)达到1.2g/L,曝气混合液经过沉淀后的上清中游离细菌数量小于2.0×107个/毫升。3.2、时间进度安排整个调试时间初步确定40天,2015年11月6日到2015年12月15日。其中各阶段时间安排粗步确定如下:11月6日~11月12日菌种投加,闷曝,活性恢复期11月13日~11月15日首扩适应期,稳定进水浓度\n11月15日~12月5日关键阶段,负荷提升期12月6日~12月10日泥龄控制阶段12月11日~12月15日稳定运行阶段,准备验收在以上时间安排中,各阶段功能与目标说明如下:1、调试前期6天主要是投加菌种的恢复与缓慢适应,实现整个微生物系统首轮扩增培养,这一环节是整个调试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直接影响整个调试进程成功与否;2、负荷提升期约20天,这一阶段的时间不确定性比较大,需要根据实际调试过程确定负荷提升步骤。在这一阶段中进水浓度由最初得1000mg/L逐步提高到设计要求的2550mg/L,在提升负荷过程中必须保证微生物系统的稳定化,即处理效率和微生物体系均稳定,这一过程的时间有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3、在污泥泥龄控制阶段整个废水处理系统需要正常外排剩余污泥,以平衡整个生化系统的微生物代谢状态,主要通过泥龄控制来实现。由于实际废水处理系统的泥龄调控与实验室小试条件有很大差别,因此泥龄控制必须根据负荷提升期间的运行情况来调整。泥龄控制阶段的结果可以为整个废水处理系统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依据。四、调试期间分析监测指标及要求\n对微生物观察和生化处理系统中各项指标的监测是判断调试进展和废水处理效果的主要依据。在整个调试过程中,我们必须严格做好微生物观察和各项指标的监测,以便及时了解生化处理系统中微生物体系的变化,以及废水处理效果。监测分析主要内容如下:1、各阶段水池内的COD浓度(分别测定过滤前后浓度);2、各阶段水池内的N、P、TDS含量;3、各阶段水池内污泥的染色片,观察丝状细菌的存在情况;4、各阶段水池内样品沉淀后上清液的染色片,观察上清液中游离细菌的数量变化情况;5、各阶段污泥水片(400倍观察),记录原生动物的数量、种类及变化情况;6、各阶段水池内污泥的SV、沉降性等;7、各阶段水池混合液的pH变化情况;整个调试过程必须以上各项项目进行监测,其次数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每天至少保证1次。待调试进入负荷提升期,还需增加MLSS和MLVSS两项指标,并且计算各工艺段的SVI值。五、各阶段调试工作操作步骤5.1、活性污泥a、b池调试步骤活性污泥系统按照要求配制废水,控制废水COD浓度在1000mg/l~1200mg/l,TDS浓度在2000mg/l~3000mg/l,挥发性酚不得超过接管标准的3倍。根据废水水质情况添加适量的氮磷营养液(初始浓度按照氨氮20-25mg/L、总磷3~4mg/L配置,投菌后前期氮磷浓度按照剩余上清液中剩余COD\n的1/40和1/200控制)。在高效菌种投加过程中,必须保证曝气搅拌,同时污泥气提回流全部以最大回流量开启,以保证菌种均匀分布在活性污泥a池和b池中(缺氧池以及PACT池需要的菌中可以考虑从活性污泥池a和池b池抽过去)。在闷曝和菌种恢复期内,环路曝气器和气提污泥回流全部正常运行,使废水在系统内进行循环。经过2~6天的大气量闷曝后(具体时间需要根据现场测定情况确定),污泥的颜色由原来的暗黑色逐渐发乳黄,同时上清液中的游离细菌数量明显上升,废水中COD浓度下降到大约300~500mg/L,中间酵母数量明显下降,接下来进入首扩适应期。在扩增适应期内,每天控制进水水量500~1000吨/天,进水COD浓度控制在1200~1500mg/L,连续运行5天左右,整个活性污泥a池和b池中的微生物体系初步形成,对有机物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污泥SV达到5~8%左右,可以进入负荷提升阶段。在负荷提升阶段COD浓度从1200逐渐提高到2550mg/L,单次提升幅度在200~350mg/L,在处理效率稳定情况下3~6天为一个提升周期。每天进水量不低于500吨/天,直到正常进水浓度2550mg/L,出水浓度小于1100mg/L,且微生物体系稳定。在此期间活性污泥池的出水全部进入缺氧水解池。5.2、缺氧水解池调试步骤在活性污泥a池和b池调试过程中出水全部进入缺氧水解池,同时缺氧水解池开始微生物驯化调试工作。提前做好该池中各项废水指标的监测,控制池中原始废水COD浓度在1000mg/l左右,初始营养浓度按照氨氮12-20mg/L、总磷3~4mg/L配置,投菌后前期氮磷浓度按照剩余上清液中剩余COD的1/60和1/300控制)\n活性污泥a、b池出水每天进入缺氧水解池进行降解,进水过程中一定要保证缺氧水解两个并联区域进水量基本一致。根据活性污泥b池的出水浓度调整缺氧水解池的负荷提升幅度,控制目标是缺氧水解池出水不超过950mg/l,且微生物体系稳定。5.3、PACT池调试步骤待缺氧水解池开始出水自流进入PACT池,PACT池的初始菌种由缺氧水解池的反曝进入(即缺氧水解的分散菌种),为了加快PACT系统调试进程,PACT池最初浓度可以按照缺氧水解池初始水质配制。同时在前期调试过程中适当控制前面系统的降解效率(使废水中残留COD更多的进入PACT系统),调试前期控制进入PACT废水的COD在800mg/L以上,如果前段处理出水浓度过低,可以考虑在直接进入部分新鲜废水。在微生物调试前期基本不考虑投加粉末活性炭,避免SV测量中产生偏差,在PACT池纯菌SV大于6%以后一次性投加粉末活性碳,且加碳量应根据实际出水情况确定(估计在吨水投碳量为0.15~0.25kg),保证出水COD浓度和污泥絮凝性即可。在以后的运行过程中,粉末活性碳投加量应根据实际处理情况确定,在处理达到要求且污泥絮凝性好的情况下可以减少甚至停止投加粉末活性炭。5.4、整体负荷提升进度控制(非常重要)在菌种水质适应期结束后,整个生化处理系统的微生物体系基本形成,SV增值5~8%左右,容积负荷达到0.26kgCOD/m3.d。负荷提升阶段是整个调试过程的关键阶段,在该阶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每次提负荷的间隔周期、负荷提升幅度等操作参数。\n负荷提升速度必须严格控制,否则容易出现污泥丝状细菌爆发性生长,污泥严重流失,导致调试工作停止。我们目前根据以往的调试经验,基本负荷提升程序为:每隔3-6天提一次负荷(根据实际运行过程中污泥浓度、性状和处理效率确定),单次负荷提升量在15~30%之间。但由于具体废水情况不同,实际负荷提升速度和提升周期无法预先确定,必须要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六、调试工作注意事项1、在调试过程中必须随时检测生化段进水和各水池内的pH变化情况,基本确定控制生化进水的pH在6.5~8.0之间(水池内混合液pH在7.0~8.5之间),否则会对调试进程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特别是低pH容易引起严重的丝状细菌膨胀;2、根据对该企业废水小试研究结果分析,调试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丝状细菌膨胀和游离细菌问题。对丝状细菌膨胀问题,需要平时加强污泥镜检,一旦出现丝状细菌数量增加的情况,应及时降低进水负荷(减少进水量),检查是否存在pH偏低或溶解氧不足的情况;对于严重的丝状细菌膨胀,可以一次性投加漂白粉处理,投加量控制在60~80公斤/次,注意应均匀分散投加在一段好氧曝气池中,然后及时观测污泥变化情况;3、\n对于游离细菌数量过多的情况,调试前期可以不做处理,正常运行一段时间后情况会自然改善,在调试后期出现游离细菌突然增加的情况,则需要引起重视,以及分析查找原因。1、在污泥负荷提升阶段,调试人员必须有耐心。在确保前一次负荷提升后运行稳定,污泥系统正常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下一次负荷提升。同时每次提升的负荷不能过高,否则有可能造成污泥系统崩溃,严重影响整个调试进程。同时在负荷提升过程中应尽量保持负荷的稳定,防止出现短期内负荷冲击。2、整个一段好氧调试过程中,在满足沉淀池沉淀效果的前提下,提高气提污泥回流系统的污泥回流量有利于污泥扩增培养。3、对于调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特殊现象,需要及时分析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解决。南京***工程有限公司2015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