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7.50 KB
  • 2023-01-03 08:30:29 发布

SDGJ2-85 火力发电厂化学水处理设计技术规定

  • 4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火力发电厂化学水处理设计技术规定SDGJ2—85                       主编部门:西北电力设院                       批准部门:东北电力设院                       施行日期: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水利电力部电力规划设计院关于颁发《火力发电厂化学水处理设计技术规定》SDGJ2—85的通知(85)水电电规字第121号    近几年来,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和高参数大机组的建设,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迅速发展,积累了许多新的经验。为了总结近年来水处理设计经验和在设计中更好地采用水处理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新成果,提高设计水平,加速电力建设,我院组织有关设计院对原《火力发电厂化学水处理设计技术规定》(SDGJ2—77)进行了修改。修订工作经过调查研究、征求意见、组织讨论,并邀请了有关生产、科研、设计、施工、制造等单位的有关同志对修订后的送审稿进行了审查定稿,现颁发执行,原设计技术规定作废。    本规定由水利电力部西北电力设计院和水利电力部东北电力设计院负责管理。希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注意积累资料,及时总结经验,如发现不妥和需要补充之处,请随时函告水利电力部西北电力设计院和水利电力部东北电力设计院,并抄送我院。    1985年10月22日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 火力发电厂(以下简称发电厂)水处理设计应满足发电厂安全运行的要求,做到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符合环境保护的规定,并为施工、运行、维修提供便利条件。    第1.0.2条 水处理室在厂区总平面中的位置,宜靠近主厂房,交通运输方便,并适当地留有扩建余地;不宜设在烟囱、水塔、煤场的下风向(按最大频率风向)。    第1.0.3条 水处理系统和布置应按发电厂最终容量全面规划,其设施应根据机组分期建设情况及技术经济比较来确定是分期建设还是一次建成。    第1.0.4条 本规定适用于汽轮发电机组容量为12~600MW的新建发电厂或扩建发电厂的水处理设计。    第1.0.5条 发电厂水处理设计,除应执行本规定外,还应执行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规范及水利电力部颁布的有关规程。第二章原始资料    第2.0.1条 在设计前应取得全部可利用的历年来水源水质全分析资料,所需份数应不少于下列规定:    对于地面水,全年的资料每月一份,共十二份;对于地下水或海水,全年的资料每季一份,共四份。\n    第2.0.2条 对地面水,应取得历年洪水期的悬浮物含量和枯水年的水质资料,以掌握其变化规律,并应了解上游各种排水对水质的污染程度;对受海水倒灌影响的水源,还应掌握由此而引起的污染和水质变化情况;对石灰岩地区的泉水,应了解其水质的稳定性。    第2.0.3条 设计热电厂时,应掌握供热负荷、回水量、回水水质、外供化学处理水量和水质要求等资料。    第2.0.4条 应了解所选用的水处理设备、材料、药剂、离子交换剂及滤料等的供应情况(质量、价格、包装和运输方式等)。    第2.0.5条 应了解机炉设备的结构特点,包括锅内装置型式、减温方式、凝汽器和各种热交换器的结构及管材,发电机冷却方式,辅助起动设施等情况。必时,可对设备制造厂提出结构和材质的要求。    第2.0.6条 扩建工程应了解原有系统、设备布置和运行经验等情况。    第三章原水预处理第一节系统设计    第3.1.1条 预处理系统应根据原水水质、需处理水量、处理后水质要求,参考类似厂的运行经验或试验资料,结合当地条件确定。    预处理设备出力应按最大供水量加自用水量设计。    第3.1.2条 经处理后的悬浮物含量应满足下一级设备的进水要求。处理方式可按下列原则确定:    一、地面水悬浮物含量小于50mg/L时,宜采用接触凝聚①“接触凝聚”系指加入凝聚剂后,经水泵或管道混合直接进入过滤器(池),或经反应器后进入过滤器(池)。、过滤。    二、地面水悬浮物含量大于50mg/L时,宜采用凝聚、澄清、过滤,并根据原水悬浮物的含量选择合适的澄清器(池)。当悬浮物的含量超过所选用澄清器(池)的进水标准时②采用机械加速澄清池时,最大允许悬浮物含量为3000mg/L,其它型式为2000mg/L;石灰处理时,还应适当降低。,应在供水系统中设置预沉淀设施或设备用水源。    三、地下水含砂时,应考虑除砂措施。    第3.1.3条 高压及以上机组,若原水中含有较多的胶体硅,经核算,锅炉蒸汽品质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用接触凝聚、过滤或凝聚、澄清、过滤等方法处理。原水胶体硅允许含量和胶体硅去除率的参考数据参见附录C(一)。    第3.1.4条 当原水有机物含量较高时,可采用加氯、凝聚、澄清、过滤处理。当用以上处理仍不能满足下一级设备进水要求时,可同时采用活性炭过滤等有机物清除措施。离子交换装置也可选用大孔型树脂等抗有机物污染的阴离子交换树脂。    化学除盐系统进水的游离氯超过标准时,宜采用活性炭过滤或加亚硫酸钠等方法处理。    第3.1.5条 化学除盐系统进水水质要求为:        浊度            对流   <2度                        顺流   <5度    化学耗氧量(高锰酸钾法):    使用凝胶型强碱阴离子交换树脂时\n                                <2mg/L(以O2表示)      游离氯                   <0.1mg/L(以Cl2表示)      含铁量                   <0.3mg/L(以Fe表示)    第3.1.6条 电渗析器进水水质要求为:      浊度              宜小于1度,不得大于3度(根据隔板厚薄、水质情                        况而定)      化学耗氧量(高锰酸钾法)<3mg/L(以O2表示)      游离氯<0.3mg/L(以Cl2表示)      锰含量<0.1mg/L(以Mn表示)      铁含量<0.3mg/L(以Fe表示)    第3.1.7条 反渗透器进水水质要求为:    卷式(醋酸纤维膜):      污染指数FI<4      化学耗氧量(高锰酸钾法)<1.5mg/L(以O2表示)      游离氯0.3~1mg/L(以Cl2表示)      pH5.5~6.5      水温20~35℃      含铁量<0.05mg/L(以Fe表示)    中空纤维式(芳香族聚酰胺):      污染指数FI<3      化学耗氧量(高锰酸钾法)<1.5mg/L(以O2表示)      游离氯<0.1mg/L(以Cl2表示)      pH5.5~6.5      水温20~35℃      含铁量<0.05mg/L(以Fe表示)    第3.1.8条 当原水碳酸盐硬度较高时,经技术经济比较,可采用石灰处理。原水硅酸盐含量较高需要处理时,可加入石灰、氧化镁(或白云粉)。    第3.1.9条 当地下水含铁量较高时,应考虑除铁措施。其设计可参照现行《室外给水设计规范》进行,并参考附录C(二)地下水除铁设计参考意见。    第二节设备选择(Ⅰ)澄清器(池)    第3.2.1条 澄清器(池)的型式应根据原水水质、处理水量、处理系统和水质要求等,结合当地条件选用。澄清器(池)的出力应经必要的核算。其设计可参照现行《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    第3.2.2条 选用悬浮澄清器(池)和水力循环澄清器(池)时,应注意进水温度波动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当设有生水加热器时,应装设温度自动调节装置,使温度变化不超过±1℃。    第3.2.3条 澄清器(池)不宜少于两台。当有一台检修时,其余澄清器(池)应保证正常供水量(不考虑起动用水)。澄清器的检修可考虑在低负荷时进行,用于短期悬浮物含量高、季节性处理时,可只设一台,但应设旁路及接触凝聚设施。    (Ⅱ)过滤器(池)\n    第3.2.4条 过滤器(池)的型式应根据进口水质、处理水量、处理系统和水质要求等,结合当地条件确定。    第3.2.5条 过滤器(池)不应少于两台(格)。当有一台(格)检修时,其余过滤器(池)应保证在正常供水量时滤速不超过规定的上限。    第3.2.6条 过滤器(池)的反洗次数,可根据进出口水质、滤料的截污能力等因素考虑。每昼夜反洗次数宜按1~2次设计。    过滤器(池)应设置反洗水泵、反洗水箱或连接可供反洗的水源。反洗方式宜采用空气擦洗。    第3.2.7条 过滤器(池)的滤速宜按表3.2.7选择:表3.2.7过滤器滤速     第3.2.8条 过滤器(池)的滤料和反洗强度可参考表3.2.8选择。    表3.2.8过滤器滤料级配及反洗强度表\n续表3.2.8 注:1)表中所列为反洗水温20℃的数据。水温每增减1℃,反洗强度相应增减1%。     2)反洗时间根据过滤器(池)的型式和预处理方式而定,一般5~10min。\n(Ⅲ)清水箱(池)、清水泵    第3.2.9条 清水箱(池)不宜少于两台(格)。其有效容积可按1~2h清水耗用量设计。    第3.2.10条 清水泵应设备用泵。当清水泵的布置高于清水池最低水位时,每台泵应有单独的吸水管,水池应有排空措施。    第三节布置要求    第3.3.1条 澄清器(池)、过滤器(池)、清水箱(池)的布置位置应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决定,通常布置在室外。    第3.3.2条 寒冷地区,澄清器(池)顶部及底部应设置小室,相邻澄清器(池)的顶部应有通道相连。    第四章锅炉补给水处理第一节系统设计    第4.1.1条 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应根据原水水质、给水或炉水的质量标准、补给水率、排污率、设备和药品的供应条件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时,应采用正常出力和全年平均水质,并用最坏水质对系统及设备进行校核。    锅炉补给水处理方式,还应与锅内装置和过热蒸汽减温方式相适应。    中压、高压、超高压和亚临界汽包锅炉常用的汽水分离系统的携带系数可参见附录C(三)。    第4.1.2条 锅炉正常排污率不宜超过下列数值:    一、以化学除盐水为补给水的凝汽式发电厂1%    二、以化学除盐水或蒸馏水为补给水的供热式发电厂2%    三、以化学软化水为补给水的供热式发电厂5%    第4.1.3条 水处理设备的全部出力,应根据发电厂全部正常水汽损失与机组起动或事故而增加的损失之和确定。    发电厂各项正常水汽损失及考虑机组起动或事故而增加的水处理设备出力按表4.1.3计算。表4.1.3发电厂各项正常水汽损失及考虑机组起动或事故而增加的水处理设备出力 \n 注:①锅炉正常排污率按表中1、2、3项正常损失量计算。    ②发电厂其他用汽、用水及闭式热水网补充水,应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合适的供汽方式和补充水处理方式。    ③采用蒸馏补给水时,应考虑蒸发器的防腐、防垢及机组起动供水措施。    第4.1.4条 高压、超高压、亚临界汽包锅炉和直流锅炉,应选用一级除盐加混合离子交换系统。当进水质量较好,减温方式为表面式或自冷凝时,高压汽包锅炉补给水除盐系统可选用一级除盐系统。    固定床离子交换系统的选择,可参见附录C(四)。    第4.1.5条 锅炉补给水处理采用化学除盐时,其他用汽(采暖、卸煤、燃油等)及其他用水(机车、轮船补充水等),应与有关专业共同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研究确定合理供汽、供水及水处理方式。    第4.1.6条 原水含盐量较高时,经技术经济比较,可采用弱型树脂离子交换器、电渗析器、反渗透器或蒸发器。    第4.1.7条 中压汽包锅炉补给水处理,在能满足锅炉给水和蒸汽质量要求时,可采用化学软化化学软化系指软化或脱碱软化。系统。    第4.1.8条 若用固定床除盐,当其进水中的强、弱酸阴离子比值较稳定时,可采用阳离子交换器先失效的串联系统,此时阴离子交换树脂装入量应有10%~15%裕量。    第4.1.9条 设计除盐系统时,应在保证出水质量前提下采用能降低酸、碱耗量和减少废酸、碱排放量的设备和工艺。排出的酸、碱废水应加以利用或设有必要的中和处理措施。\n    第4.1.10条 碱再生液宜加热,加热温度可为35~40℃。    第4.1.11条 在除盐(软化)系统中,对流离子交换器配制再生液及置换、逆洗所用的水,串联系统为除盐(软化)水。并联系统可使用本级交换器的出口水。    第4.1.12条 逆流再生离子交换器顶压用气和混合离子交换器用气的气源,应无油及有稳压措施。    第4.1.13条 氢钠离子交换的软化水管及除盐水管宜防腐。    第4.1.14条 海滨电厂钠离子交换器的再生剂可采用经过滤的海水。    第4.1.15条 水处理室至主厂房的补给水管道,应满足同时输送最大一台机组的起动补给水量和其余机组的正常补给水量的要求。    发电厂达到规划容量时,补给水管道不宜少于2条。    当补给水管道总数为2条及以上时,任何1条管道停运,其余管道应能满足输送全部机组正常补给水量的需要。    第4.1.16条 并联水处理系统,每种离子交换器有6台及以上时,设备宜分组。第二节设备选择    第4.2.1条 各种一级离子交换器的台数不应少于两台;其出力计算应包括系统中的自用水量(由后向前推算)。    离子交换器再生次数应根据进水水质和再生方式确定。正常再生次数可按每台1~2次每昼夜考虑。当采用程序控制时,可按2~3次考虑。    第4.2.2条 除盐设备可不设检修备用,但当一台(套)检修时,其余设备应能满足全厂正常补给水量的要求。    对凝汽式电厂,离子交换器可不设再生备用,由除盐水箱贮存再生时的需用水量。对供热式电厂,当水处理设备出力小时,可设置足够容积的除盐水箱贮存再生时的需用水量,当出力较大时,可设置再生备用设备。    第4.2.3条 离子交换剂的工作交换容量,应根据选用的离子交换剂、交换器的形式、再生剂种类、再生水平、原水离子组成、处理后水质要求等因素,按厂家提供的产品性能曲线确定或参照类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必要时也可经试验确定。离子交换剂性能曲线参见表C(五)。    顺流及对流离子交换器的设计参考数据,参见附录C(六)、(七)、(八)。    第4.2.4条 并联除盐系统与氢钠软化系统中的除二氧化碳器,在电厂最终建成时,不宜少于两台;当一台检修时,其余设备应满足正常补给水量的要求。    第4.2.5条 除二氧化碳器宜采用鼓风式,有条件时也可采用真空除气器。    除二氧化碳器风机在室外吸风时,宜有滤尘措施。除二氧化碳器的排风口,宜设汽水分离装置。    第4.2.6条 除盐(软化)水泵及并联系统中的中间水泵应设备用。    第4.2.7条 中间水箱的有效容积,对单元制系统,应为每套水处理设备出力的2~5min贮水量,且最小不应小于2m3;对并联制系统,应为水处理设备出力的15~30min贮水量。    第4.2.8条 除 盐(软化)水箱的总有效容积宜为:    一、凝汽式发电厂,其水箱的总有效容积为最大一台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的150%与离子交换器再生期间所需贮备的水量之和。    二、供热式电厂,当补充水量较大,水处理设备按“需要“需要”指水处理设\n备运行流量是根据外部需要而调节的。”调节流量时,为1h的水量。当补充水量较小时,水处理设备按“供给“供给”指水处理设备运行流量是固定的,不随外部流量变动而变化。”调节流量时,水箱的容积要满足调节和机组起动的需要。    第4.2.9条 对流离子交换器及并联系统采用程序再生的顺流离子交换器,应设再生专用泵。    第4.2.10条 对化学除盐系统,应考虑检修离子交换器时有装卸与存放树脂的措施。    第4.2.11条 无垫层阳、阴离子交换器之间及混合离子交换器出口,应设置树脂捕捉器。    树脂捕捉器宜有反冲洗水管。第三节布置要求    第4.3.1条 水处理设备宜布置在室内,当露天布置时,运行操作处、取样装置、仪表阀门等,应尽量集中设置,并采取防雨、防冻措施。    第4.3.2条 经常检修的水处理设备和阀门等,按其结构、台数、起吊件重量,宜设置固定式或移动式起吊设施。    第4.3.3条 离子交换器面对面布置时,阀门全开后,通道净距宜为2m。两设备间的纵向净距不宜小于0.4m(如设备本体为法兰连接时,净距可适当放大)。设备台数较多时,每隔一定距离应留有通道。    第4.3.4条 水处理车间的动力盘,应与设备保持适当距离或布置在单独小间内。    第4.3.5条 运行控制室的面积,应根据水处理设备出力、表盘数量等不同情况确定。室内应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并有足够的值班场地和检修通道。室内不应有穿越管道。    水处理设备采用程序控制时,宜设置空气调节装置。    第4.3.6条 水处理室宜设运行分析室、检修间和厕所等。采用程序控制时,应设仪表维修间。    第五章汽轮机组的凝结水精处理    第5.0.1条 汽轮机组的凝结水精处理,宜按冷却水质量、锅炉型式及参数、汽水质量标准、凝汽器结构及其管材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及必要的核算后确定。    一、由高压汽包锅炉供汽的汽轮机组以海水冷却以及由超高压汽包锅炉供汽的汽轮机组以海水或苦咸水冷却时,可每两台机组装设一套能处理一台机组全部凝结水的精处理装置。    二、由亚临界汽包锅炉供汽的汽轮机组,每台机组宜装设一套能处理全部凝结水的精处理装置。    三、由直流锅炉供汽的汽轮机组,每台机组应装设一套能处理全部凝结水的精处理装置。必要时可设置供机组起动用的专门除铁设施。    四、当采用钛材制造的凝汽器时,由汽包锅炉供汽的汽轮机组,可不设置凝结水精处理装置。    凝汽器管材可按SD116—84《火力发电厂凝汽器管选材导则》选用[参见附录C(九)]。    第5.0.2条 凝结水精处理系统中的除铁过滤器和离子交换器的设置,按下列原则确定:    一、供机组起动用的除铁过滤器,可两台机组合用一组过滤器,且不设备用。\n    二、对于体外再生的混合离子交换器,对由直流炉供汽的汽轮机组,每单元可设一台备用设备;由亚临界汽包锅炉供汽的汽轮机组,且当混合离子交换器采用氢/氢氧型运行方式时,可不装备用设备。    三、对于由超高压汽包锅炉供汽的汽轮机组,离子交换器可每两台机组设一台备用设备;对于由高压汽包锅炉供汽的汽轮机组,离子交换器不装备用设备。    凝结水精处理设备的设计参考数据,参见附录C(十)。    第5.0.3条 凝结水精处理系统应装设:    一、当过滤器或离子交换器运行压差超过规定值时,应装设能保证通过所需凝结水量的自动调节旁路阀。    二、凝结水精处理装置前后的管路排水阀。    三、离子交换器后的树脂捕捉器。    四、补充离子交换树脂的接入口。    第5.0.4条 凝结水精处理设备宜布置在汽机房或其附近。    第六章冷却水处理    第6.0.1条 冷却水处理系统的选择应根据下列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一、冷却方式、水源水量及水质;    二、全面考虑防垢、防腐及防菌藻的处理;    三、节约用水;    四、药品供应情况;    五、环境保护要求等。    第6.0.2条 直流冷却系统如有结垢倾向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稳定措施。    第6.0.3条 敞开式循环冷却系统,采用冷却水池时,如果>60(V——冷却水池容积,m3;qV——循环水量,m3/h),可按直流冷却系统考虑。    第6.0.4条 敞开式循环冷却系统,在排污法不能满足防垢要求时,可采用下列方法防垢:    一、加酸法。药剂宜使用硫酸。    二、加阻垢剂法。药剂可采用三聚磷酸盐、六偏磷酸钠、有机阻垢剂等。    三、加炉烟法。此法可利用炉烟中的二氧化碳;当燃料中可燃硫较高时,也可利用炉烟中二氧化硫来防垢。采用加炉烟法时,应考虑烟气的除尘、加烟设备及管道、沟道的防腐和水塔的防垢等问题。    第6.0.5条 敞开式循环冷却系统在原水暂硬高和需要提高浓缩倍率以达节水目的时,可采用补充水石灰处理或离子交换(弱酸氢离子交换等)处理。    第6.0.6条 敞开式冷却系统必要时可采取去除补充水悬浮物的措施或采用冷却水的旁流过滤。    第6.0.7条 循环冷却水的菌藻处理可采用间断加氯法或投加其它杀微生物剂,但宜采用低毒、低剂量易降解并与阻垢剂、缓蚀剂不相互干扰的药剂;受菌藻污染严重的补充水,宜对补充水进行连续加氯处理。    第6.0.8条 在有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时,可采用加阻垢剂、缓蚀剂及杀微生物剂的综合处理、旁流处理等。    第6.0.9条 应根据冷却水质选用合适的凝汽器管材,请参照附录C(九)SD116—84\n《火力发电厂凝汽器管选材导则》选用。    第6.0.10条 当循环冷却水中硫酸根过高时,应考虑硫酸盐对水工构筑物的侵蚀问题。水对混凝土侵蚀性的判定标准请参照TJ21—77《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的有关部分进行。    第6.0.11条 当循环冷却水采用较高浓缩倍率时,应考虑硫酸钙、硅酸镁和磷酸钙等的结垢问题。    第6.0.12条 为抑制凝汽器铜管腐蚀,宜设置运行中硫酸亚铁涂膜处理设施。    第七章给水处理    第7.0.1条 中压机组的锅炉给水宜采用氨化处理。    高压及以上机组的锅炉给水和装有凝结水精处理设备的超高压及以上机组的凝结水,宜采用氨、联氨处理。    未进行凝结水精处理的超高压机组,凝结水可只采用联氨处理。    第7.0.2条 氨及联氨的加药设备,宜分别设置。    应设备用加药泵。布置在一起的一组加药泵(小于四台),可合用一台备用泵。    几台机组合用一台加药泵时,加药泵出口管道上应装设稳压室,每根加药管上应装设转子流量计。    氨及联氨的配制可用凝结水(除盐水)。    第7.0.3条 氨及联氨加药设备宜布置在主厂房的单独房间内。室内应有通风,加药设备周围应有围堰和冲洗设施,并应考虑有适当面积的药品贮存小间。    第八章锅内处理    第8.0.1条 汽包锅炉应设置磷酸盐处理设施。    第8.0.2条 锅内加药泵应设备用的。布置在一起的一组(小于四台)泵,可设置一台备用泵。    第8.0.3条 磷酸盐溶液宜就地配制。当药品耗量较大时,也可集中配制。    第8.0.4条 磷酸盐可采用干法贮存,配制溶液应有搅拌设施。    配制溶液应用除盐(软化)水。    磷酸盐溶液输送管道应考虑防止低温过饱和结晶的措施(如蒸汽伴热等)。    第8.0.5条 磷酸盐溶液应进行过滤,也可在搅拌器或溶液箱中或出口处设过滤装置。    第8.0.6条 锅内加药设备宜布置在主厂房内便于管理、环境清洁的地方。加药设备周围应设有围堰和冲洗设施。地面应能防腐和防渗。    锅炉露天布置时,加药设备应布置于室内。    第九章热网补给水及生产回水处理    第9.0.1条 热网补给水,一般采用下列方式供给:    一、锅炉排污扩容器后的排污水。    二、当水量较小时,采用经过除氧的锅炉补给水。    三、当水量较大时,宜单独设置处理系统。此系统可采用钠离子交换处理,并经除氧。    第9.0.2条 以生产回水作为锅炉补给水时,应根据水质污染情况,考虑生产回水的处理措施。如暂不能采取措施时,可在设计中预留将来增设水处理设备的条件。    生产回水中含有油质时,应要求用户进行初步除油使水中含油量低于10mg/L。\n    第9.0.3条 需要处理的生产回水,其处理方式应根据污染情况确定:可采用单独的处理系统或与锅炉补给水合并处理。    第9.0.4条 不需处理的清洁生产回水,应接入在热力系统中设置的监督水箱。第十章药品贮存和计量设备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10.1.1条 药品仓库的大小,应根据药品消耗量、运输距离、包装、供应和运输条件等因素确定,一般按贮存15~30d的消耗量设计。    当药品由本地供应时,可适当减少贮存天数;当用铁路运输时,还应满足贮存一槽车(或一车辆)容积加10d的药品消耗量。    第10.1.2条 药品贮存间宜靠近铁路、公路,干贮存堆积高度宜为1.5~2m,并有必要的装卸设施。    贮存间应有相应的防水、防腐、通风、除尘、采暖、冲洗措施,对于纸粉贮存间还应有防火、防爆措施。    第10.1.3条 各种溶液箱的有效容积,应能贮存不少于8h运行的需要量。    各种交替运行的计量箱、溶液箱的有效容积,应满足4~8h连续运行的要求。    第二节石灰系统    第10.2.1条 根据水处理系统、容量、当地药品供应情况和计量设备的型式,可采用高纯度的粉状石灰或块状石灰。    第10.2.2条 采用高纯度粉状石灰及氧化镁粉时,干贮存及干法计量,可使用气力输送或机械输送。乳液用泵输送。    第10.2.3条 采用块状石灰时,宜按下列原则考虑:    一、块状石灰宜采用湿存。配制石灰乳的搅拌器不宜少于两台,采用机械搅拌。    二、加药宜用泵计量,每台澄清器(池)设两台泵,其中一台备用。石灰乳含量为2%~3%。    三、输送石灰的吊车,应采用地面操作的直线单轨抓斗吊车或桥式起重机,吊车运行速度不宜过快。    第三节凝聚剂及助凝剂系统    第10.3.1条 凝聚剂及助凝剂的品种、剂量大小应根据原水水质(pH值、碱度、浊度、有机物含量)、药品来源、处理后水质及运行要求[水温、混合及澄清器(池)型式等],经烧杯试验确定。    凝聚剂剂量可采用下列数据:        硫酸亚铁41.7~97.3mg/L        三氯化铁27.03~63.07mg/L        硫酸铝33~77mg/L        聚合铝5.27~7.37mg/L    溶液中药剂含量<10%    第10.3.2条 固体凝聚剂及助凝剂可采用干贮存,对大、中容量电厂,凝聚剂也可采用湿存方式。    药剂的溶解,可选用循环搅拌或机械搅拌方式。    第10.3.3条 凝聚剂及助凝剂可采用计量泵加药,在泵的入口宜装滤网。    第四节酸碱系统\n    第10.4.1条 酸碱贮存设备应靠近运输线,当运输线距水处理室较远时,在其附近宜设贮存或转运设备。    贮存设备宜不少于两台,并应考虑有安全、检修及清洗措施。贮存槽地上布置时,其周围宜设有一定容积的耐酸、碱防护堰,当围堰有排放措施时,其容积可适当减小。    第10.4.2条 酸碱再生液宜用喷射器输送,有条件时也可采用计量泵。    第10.4.3条 计量器的有效容积应满足最大一台离子交换器一次再生用量。    当离子交换器台(套)数较多,有两台(套)交换器同时再生时,计量器的台数应能满足其同时再生的需要。    混合离子交换器宜专设一组再生设备。    第10.4.4条 盐酸贮存槽宜用液体石蜡密封,或在排气口装设酸雾吸收器。浓硫酸贮存槽排气口宜装设除湿器。    盐酸计量器排气口应装设酸雾吸收器。    第10.4.5条 装卸浓酸、碱液体,宜采用负压抽吸、泵输送或自流,不应用压缩空气直接挤压槽车。    当采用固体碱时,应有吊运设备和溶解装置。第五节盐系统    第10.5.1条 盐湿贮存槽宜不少于两个。    第10.5.2条 饱和盐溶液应过滤。这可在盐槽底部设慢滤层或专设过滤器进行。    饱和盐溶液箱的有效容积,应满足一台最大钠离子交换器一次再生的需要量。    第10.5.3条 盐液系统设备和管件,应防腐。第六节氯系统    第10.6.1条 氯的设计用量应根据试验数据或相似条件下运行经验的最大用量确定。    第10.6.2条 加氯机应有指示瞬时投加量并有防止氯、水混合物倒灌入液氯钢瓶内的措施。    第10.6.3条 加氯间的位置宜靠近氯的投加点。加氯间内的采暖设备不宜靠近氯瓶或加氯机。    第10.6.4条 钢管中液氯的气化可采用液氯气化器或淋水加热的方式。    第10.6.5条 加氯间应与其它工作间隔开,并应设下列安全措施:    一、直接通向外部且向外开的门。    二、加氯水泵、动力盘等不宜与氯瓶布置在同一房间内。    三、加氯水泵应联锁并有可靠电源。    四、加氯间应备有带氧气瓶的防毒面具。    五、照明和通风设备的开关应设在加氯间外。    六、采用防腐灯具。    七、加氯机喷射用水源,应保证不间断并保持水压稳定。    第10.6.6条 氯气和水混合物的管道及配件、阀门,应采用耐腐蚀材料。    第10.6.7条 液氯钢瓶的贮量应按当地供应、运输等条件确定,可按最大用量的7~30d考虑。    第10.6.8条 加氯间内应设置起重、称重设施。\n    第10.6.9条 加氯间的设计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有强制通风设备。    二、与经常有人值班的车间和居住房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第十一章箱、槽、管道设计及防腐    第11.0.1条 水箱(池)应设有水位计、进水管、出水管、溢流管、排污管、呼吸管及人孔等,并有便于检修、清扫的措施。必要时,还应装设高低水位警报装置。    第11.0.2条 真空除气器后的水箱,应有密封措施;超高压、亚临界汽包炉及直流炉的凝结水箱,宜采取与空气隔离的措施。    第11.0.3条 寒冷地区的室外澄清器、水箱及管道阀门,应有保温防冻措施。    第11.0.4条 管道布置应力求管线短、附件少、整齐美观、扩建方便、便于支吊,并宜采用标准管件和减少流体阻力损失。    对于衬胶管、塑料管和玻璃钢管,应适当增多支吊点。    第11.0.5条 室内跨越人行通道的管道,其净高应不低于2m,横跨离子交换器间的净高不宜低于4m。管道布置不得影响设备起吊,也不宜挡窗。需要运输设备的通道净高,应满足设备运送的需要。    第11.0.6条 动力盘、控制盘的上方,不应布置管道(尤其是药液管)。    第11.0.7条 由水处理室至主厂房的管道,可采用通行管沟、不通行管沟或架空敷设。通行管沟净高不得小于1.8m,通道净宽不得小于0.6m。    管沟及沟内管道,应有排水措施。    第11.0.8条 经常有人通行的地方,浓酸、碱液及浓氨液管道不宜架空敷设,必须架空敷设时,对法兰、接头等应采取防护措施。    第11.0.9条 浓硫酸、浓碱液贮存设备及管道应有防止低温凝固的措施。    第11.0.10条 石灰系统的阀门宜采用铁质旋塞,管内流速不宜小于2.5m/s;自流管坡度不宜小于5%;管道宜减少弯头、死区、U形等;管道的弯头、三通和穿墙处应设法兰,水平直管不宜过长(不大于3m),必要时在拐弯处以三通代替弯头,以便拆卸、清洗。    石灰乳管道系统,应有水冲洗设施。    第11.0.11条 手动操作阀门的布置高度不宜超过1.6m。高于2m的应有阀门传动装置或操作平台,阀杆的方向不得向下。    第11.0.12条 装流量孔板或加药孔板的管道安装位置应符合热工仪表的要求,孔板前直管段长度应大于15~20D(管径),孔板后直管段长度应大于5D。孔板应装设在便于维修的地方。    第11.0.13条 凡接触腐蚀性介质或对出水质量有影响的设备、管道、阀门、排水沟等,在其接触介质的表面上均应涂衬合适的防腐层,或用耐腐蚀材料制造。    各种设备、管道的防腐方法,可参见附录C(十一)。设计中应注明设备及管道防腐的工艺要求。同一工程中不宜选用过多的防腐方法。    第11.0.14条 不宜采用地下混凝土(内壁衬玻璃钢)制的浓酸、浓碱池。    第11.0.15条 设有防腐层的设备及管件,设计时应考虑防腐施工的安全与方便,并应注意在防腐前完成所有焊接工作。    第11.0.16条 酸贮存计量间的地面、墙裙、墙顶棚、沟道、通风设施、钢平台扶梯、设备管道外表面,均应采取防腐措施。地面应有冲洗排水设施,室内应有通\n风设施,并不得装设电气操作箱,照明应采用防腐灯具。    碱贮存计量间的地面、墙裙及沟道应防腐,地面应有冲洗排水设施。第十二章水处理系统仪表和控制    第12.0.1条 水处理系统仪表、控制水平和方式,应根据电厂容量、机组自动化水平、水处理系统和出力以及自动化设备元件供应情况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第12.0.2条 水处理系统自动控制的内容宜考虑设有原水温度自动调节、自动加药、澄清器的自动排泥、过滤器(池)的自动反洗、水箱液位自动调节、碱加热温度自动调节及离子交换器的程序再生等。    对整套水处理设备的运行,可采用按“供给”控制或按“需要”控制设计。凝汽式电厂宜采用按“供给”控制方式;供热式电厂的控制方式应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第12.0.3条 单机容量300MW及以上机组或单套(台)设备出力100t/h及以上的离子交换器再生应采用程序控制;其他情况下离子交换器再生采用程序控制时,每台每昼夜再生次数宜为2~3次。    第12.0.4条 当采用气动阀门时,应具备可靠的气源。    第12.0.5条 水处理系统与热力系统化学监督所用仪表,应根据机组型式、参数、系统特点、运行监督方式及自动控制程度等因素确定。选用化学监督仪表时请参见附录C(十二)。    选用仪表时应随时注意产品的更新情况。第十三章汽水取样    第13.0.1条 汽水系统的取样点,参见附录C(十三)、(十四)。    第13.0.2条 取样管材一般采用不锈钢。    第13.0.3条 选用的取样冷却系统及冷却水源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取样冷却器应有足够的冷却面积。冷却后取样水温度低于30℃,最高不超过40℃。    二、对200MW及以上机组,可采用集中式汽水取样分析装置。    三、冷却用水应保证系统不结垢、不污堵、不腐蚀。    当采用闭路循环系统时,应采用软化水或凝结水(除盐水)。    四、每个取样器用水量,可参照表13.0.3规定选用。表13.0.3各取样冷却器的用水量 \n    浸管式取样器样品流量按30~40L/h,进口冷却水温度按20℃计算。双重套管取样器样品流量为18~30L/h,进口冷却水温度不超过33℃,压力不小于1.96×105Pa。    第13.0.4条 取样冷却器的布置位置如下:    一、热力系统的汽水取样冷却器,应布置于主厂房运转层,并应考虑便于运行人员取样及通行。    二、除氧器给水箱出口管的取样冷却器,应尽量靠近给水箱。    三、露天布置的锅炉,汽水取样冷却器应有防雨措施或布置于室内。汽水取样冷却器处应有照明。第十四章化验室    第14.0.1条 化验室所用仪器规范、数量及化验室面积,应根据机组参数、容量等条件,参照部颁定额标准确定。    第14.0.2条 化验室的布置应与煤场、有污染的药品库等保持较远距离,不应有振动、噪声等影响,要光线充足,通风良好。    热量计、精密仪器等仪器分析室宜设空调装置。    设计还应注意化验室对建筑、照明、水源、采暖、通风等方面的特殊要求。 附录A本规定用词说明     执行本规定时,对于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以便执行中区别对待。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作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作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作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n附录B本专业常用的法定计量单位表B1常用单位名称和符号 续表B1 附录C设计参考资料(一)原水胶体硅的允许含量和胶体硅的去除率\n     1.高压、超高压和亚临界机组,原水胶体硅的含量超过0.5~0.6mg/L时,宜考虑去除胶体硅的措施。    2.不同处理方法,胶体硅的去除率如下所列:    接触凝聚、过滤60%    凝聚、澄清、过滤90%    凝聚一级除盐加混床>90%    (二)地下水除铁设计参考意见    1.除铁系统的选择应根据原水中铁的形式和数量、处理后水质要求,并参照水质相似厂的运行经验,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地下水中的铁质常以二价铁的形式存在,通常采用曝气、过滤法除铁。    2.曝气、过滤法除铁可按下列条件选择:    (1)曝气、天然锰砂过滤,适用于原水中重碳酸型铁的含量小于20mg/L、pH值不小于5.5时。    (2)曝气、石英砂过滤,适用于原水中重碳酸型铁的含量小于4mg/L,曝气后pH值大于7。    3.曝气设备应根据原水水质及曝气程度的要求选定,可采用接触式曝气器或压缩空气装置。    4.接触式曝气器的淋水密度,可采用5~10m3/(m2·h)。    5.采用接触式曝气器时,填料层层数可为1~3层。填料采用塑料多面空心球或粒径为30~50mm的焦炭,每层填料厚度为300~400mm,层间净距不宜小于600 mm。    6.曝气器下部的水箱容积,可按15~20min处理水量计算。    7.采用压缩空气时,每立方米水的需气量(以升计),宜为原水二价铁含量(以mg/L计)的2~5倍。    8.天然锰砂滤池滤料的粒径、厚度及滤速可按表C1确定。    表C1滤料的粒径、厚度及滤速     9.滤池垫层的粒径和厚度,可按表C2确定。    表C2滤池垫层的粒径和厚度 \n    10.重力式除铁滤池的冲洗强度和冲洗时间,可按表C3确定。    表C3重力式滤池的冲洗强度和冲洗时间     11.压力式除铁滤池的冲洗强度和冲洗时间,可按表C4确定。    表C4压力式滤池的冲洗强度和冲洗时间 (三)中压、高压、超高压和亚临界压力汽包锅炉常用汽水分离系统的携带系数表C5中压汽包炉    \n表C6高压汽包锅炉    表C7超高压和亚临界压力汽包锅炉 \n    (四)固定床离子交换系统选择 表C8固定床离子交换系统     注:①表中所列均为顺流再生设备,当采用对流再生设备时,出水质量比表          中所列的数据要高。        ②离子交换树脂可根据进水有机物含量情况选用凝胶或大孔型树脂。        ③表中符号:H——强酸阳离子交换器;Hw——弱酸阳离子交换器;          OH——强碱阴离子交换器;OHw——弱碱阴离子交换器;D——除\n          二氧化碳器;H/OH——阳、阴混合离子交换器。续表C8     注:①表中所列均为顺流再生设备,当采用对流再生设备时,出水质量比表          中所列数据为高。        ②表中符号:H——氢离子交换器;Na1、Na2——一级或两级钠离子          交换器;D——除二氧化碳器。(五)对流、顺流再生阳、阴离子交换树脂工作交换容量图1.阳离子交换树脂HCl对流再生工作交换容量,见图C1。2.阳离子交换树脂H2SO4对流再生工作交换容量,见图C2。3.阳离子交换树脂HCl顺流再生工作交换容量,见图C3。4.阳离子交换树脂H2SO4顺流再生工作交换容量,见图C4。5.阴离子交换树脂NaOH对流再生工作交换容量,见图C5。\n6.阴离子交换树脂NaOH顺流再生工作交换容量,见图C6。 图C1对流式盐酸再生工作交换容量图     注:进水中钙(镁)离子浓度相等时,工作交换容量可提高1%~3%;层高为1.6m 时,工作交换容量约降低1%~2%。    p硬为进水硬度与含盐量之当量比(后同)。    再生剂比耗=再生剂用量/工作交换容量(后同)。 图C2对流式硫酸二步再生工作交换容量图\n    注:进水中钙(镁)离子浓度相等时,工作交换容量可提高1%~3%。 图C3顺流式盐酸再生工作交换容量图\n    注:图中虚线表示水中强酸阴离子浓度(c强)的极限;如果所查得的工作交换容量点落在与进水c强相对应的虚线上方,则表示在该条件下周期平均出水Na+浓度将大于500~800μg/L,相应的一级除盐水电导率将大于5~10μS/cm。如该出水水质不合要求,应提高再生剂用量或改用对流式。    进水中钙(镁)离子浓度相等时,工作交换容量可提高1%~3%;水温增(减)10℃,或碱度/含盐量值增(减)0.2,工作交换容量可提高(减少)约3%。含盐量为1mg·eg/L时,工作交换容量可提高约3%。  图C4顺流式硫酸一步再生工作交换容量图\n    注:同图C3的全部注文。如果采用分步再生,工作交换容量可以明显提高。 图C5对流式氢氧化钠再生工作交换容量图    注:20℃再生时,工作交换容量降低约10%;用40%工业碱时,工作交换容量可提高约3%~8%。进水SO2-4/强酸阴离子为0.8时,工作交换容量可提高1%~2%。本图适用于进水HSiO-3/总酸度<0.4的情况。     \n图C6顺流式氢氧化钠再生工作交换容量图    注:20℃再生时,工作交换容量降低约10%,出水SiO2浓度提高;用40%工业碱时,工作交换容量可提高约3%~8%。本图适用于进水H2SiO3/总酸度<0.4的情况。(六)顺流离子交换器设计参考数据表C9顺流离子交换器设计数据 \n    注:(1)运行滤速上限为短时最大值。对于强酸阳、强碱阴离子交换器来说,当进水水质较好或采用自动控制时,运行滤速可按30m/h左右计算(以后同)。        (2)硫酸分步再生时的含量、酸量的分配和再生流速,可视原水中钙离子含量占总阳离子含量的比例不同经计算或试验确定,当采用两步再生时:第一步含量0.8%~1%,再生剂用量不要超过总量的40%,流速7~10m/h;第二步含量2%~3%,再生剂用量为总量的60%左右,流速5~7m/h,采用三步再生时:第一步0.8%~1%,流速8~10m/h;第二步含量2%~4%,流速5~7m/h;第三步含量<4%~6%,流速4~6m/h。每一步用酸量为总用酸量的1/3。        (3)离子交换树脂的工作交换容量应根据厂家提供的工艺性能曲线确定,当没有时可参考本表数据。        (4)置换流速与再生流速相同。(七)对流离子交换器(逆流再生)设计参考数据表C10对流离子交换器设计数据 \n    注:(1)大反洗的间隔时间与进水浊度、周期出水量等因素有关,一般约10~20d进行一次,大反洗后可视具体情况增加再生剂量50%~100%。        (2)顶压空气量以上部空间面积计算,一般约0.2~0.3m3/(m3·min),压缩空气应有稳压装置,“无顶压”方式数据暂不列入。        (3)为防止再生乱层,应避免再生液将空气带入离子交换器。        (4)硫酸分步再生时的浓度、酸量分配和再生流速可视原水中钙离子含量占总阳离子的比例不同经计算或试验确定。采用分步再生的技术条件参见表C9。        (5)再生、置换(逆洗)应用水质较好的水,如阳离子交换器用除盐水、氢型水或软化水。阴离子交换器用除盐水。       (6)离子交换树脂的工作交换容量应根据厂家提供工艺性能曲线数据确定,当没有数据时可参考本表数据。(八)对流离子交换器(浮动床)设计参考数据表C11对流离子交换器设计数据 \n    注:(1)最低滤速(防止落床、乱层)阳离子交换器>10m/h,阴离子交换器>7m/h。树脂输送管内流速为1~2m/s。        (2)硫酸分步再生技术条件参见表C9。        (3)本表中离子交换树脂的工作交换容量为参考数据。        (4)反洗周期一般与进水浊度、周期出水量等因素有关,反洗在清洗罐中进行,每次反洗后可视具体情况增加再生剂量50%~100%。(九)《火力发电厂凝汽器管选材导则》SD116—84(节录)3 凝汽器用管材    目前供凝汽器选用的国产管材,主要有含砷的普通黄铜管、锡黄铜管、铝黄铜管、白铜管和钛管等。表1 \n3.1 冶金部1978年颁布了我国凝汽器用黄铜管和白铜管的标准。标准中规定的管材品种及其主要成分如下。3.1.1 黄铜管(YB716—78标准)3.1.1.1 品种:国产黄铜管的品种和牌号列于表1中。3.1.1.2 主要成分:黄铜管的主要成分列于表2中。    表2 3.1.2 白铜管(YB713—78标准)3.1.2.1 品种:国产白铜管的主要品种和牌号列于表3中。3.1.2.2 主要成分:白铜管的主要成分列于表4中。表3 表4 3.2 除符合上述“冶标”的凝汽器管材外,目前正在试用的管材有以下两种:    a.钛管;    b.白铜B10管。3.3 与上述国产凝汽器管材品种相当的进口管材也可选用。国产管材牌号和国外品种的对照关系见附录B(本规定未列)。4 凝汽器管的选材技术规定\n4.1 几种管材的耐腐蚀性及其适用范围4.1.1 H68A管    H68A 管是在H68管成分中添加微量砷制成的。由于黄铜中的微量砷能有效地抑制黄铜的脱锌,因此,H68A管的耐脱锌腐蚀性能比H68管要强得多,其主要腐蚀形式为均匀腐蚀,使用寿命比H68管要长。目前,不含砷的H68管已不推荐使用。但H68A管在轻度污染的冷却水中,也会出现层状脱锌与溃蚀,一般只用于溶解固形物<300mg/L、氯离子<50mg/L的清洁冷却水中。4.1.2 HSn70-1A管    HSn70-1 管是多年来国内外在淡水中使用较广泛的管材。为了进一步提高其抗脱锌的能力,在HSn70-1管成分中添加砷,即为“冶标”的HSn70-1A管。    HSn70-1A 管一般使用在溶解固形物<1000mg/L,氯离子<150mg/L的冷却水中。    HSn70-1A 管在表面有沉积物或表面有碳膜等情况下,容易发生点蚀。4.1.3 HAl77-2A 管    HAl77-2A 管在清洁的海水中是耐蚀的,一般推荐在溶解固形物>1500mg/L或海水的冷却水中使用。    HAl77-2A 管耐砂蚀的能力差,在悬浮物及含砂量较高的海水或淡水中,会发生严重的入口管端冲刷和由异物引起的冲击腐蚀,腐蚀表面呈金黄色,腐蚀坑呈马蹄形,并有方向性。采用硫酸亚铁成膜处理,能有效地减缓HAl77-2A 管的冲击腐蚀。也可用改进水工设施,降低水中含砂量的方法,减缓铜管的冲击腐蚀。    HAl77-2A 管表面附有有害膜时,往往会在短期内出现腐蚀;在管材安装不当或机组有振动时,HAl77-2A 管容易在淡水中发生应力腐蚀破裂和腐蚀疲劳损坏;在污染的淡水中,HAl77-2A 管也不耐蚀。因此,HAl77-2A 管一般不推荐在淡水中选用,也不宜在浓淡交变的冷却水中使用。4.1.4 B30管    B30管具有良好的耐砂蚀性能和耐氨蚀性能,适用于悬浮物和含砂量较高的海水中,并适于安装在凝汽器空抽区,可防止凝汽器管汽侧的氨蚀。    B30管在污染的冷却水中会发生点蚀和穿孔,在初期保护膜形成不良及表面有积污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孔蚀。因此,B30管应使用在流速较高及含氧充足的冷却水中,采用海绵球清洗能明显提高B30管的耐蚀性。4.2 选材的技术规定4.2.1 应按表5中所规定的水质和流速条件选用各种管材。    表5 \n    ①1500mg/L~海水是指这一范围内的稳定浓度。对于浓度交替变化的水质,需要通过专门的试验和研究选定管材。4.2.2 在采用以上规定时,还应考虑下述因素的影响:4.2.2.1 水中悬浮物和含砂量的影响。    冷却水中的悬浮物和含砂量对管材有影响,表6列出了各种管材所允许的冷却水悬浮物和含砂量。  上述含量的规定,是指在悬浮物中含砂量百分比较高的水质,对于含砂量较少、含细泥较多的水,允许含量可适当放宽。    H68A 和HSn70-1A管在采用硫酸亚铁处理时,悬浮物的允许含量可提高到500~1000mg/L。表6 4.2.2.2 水质污染的影响。    目前国产的凝汽器管,一般只适用于下述清洁程度的水中:      [S2-]<0.02mg/L;      [NH3]<1mg/L;\n      [O2]>4mg/L;      CODMn<4mg/L。    当水质污染程度超过此限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加氯处理、海绵球清洗、硫酸亚铁处理或限制排废等措施,以减少其影响。4.2.2.3 对于200MW及以上容量的机组,空抽区布置在中间部位的凝汽器以及空抽区铜管已有氨蚀的凝汽器,其空抽区推荐采用B30管。4.2.2.4 钛管对氯化物、硫化物和氨具有较好的耐蚀性,耐冲击腐蚀的性能也较强,可在受污染的海水、悬浮物含量高的水中及在较高流速下使用。目前钛管的使用经验不足,对其较易发生振动、吸氢、生物积污引起铜管板腐蚀等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总结,且价格较高,选用时,应通过专门的试验和经济比较,并经过上级电业管理部门批准。4.2.2.5 B10管在清洁的海水中也较耐蚀,但缺乏耐冲击腐蚀的使用经验,选用时也应通过专门的试验确定。4.2.2.6 为防止水中悬浮物在管内沉积,引起管材的沉积物腐蚀,还应注意低水流速的影响。对于黄铜管,冷却水在管内的最低流速,一般不应低于1m/s,白铜管则一般不应低于1.4m/s。5 管板的选用    对于溶解固形物<2000mg/L的冷却水,可选用碳钢板,但应有防腐涂层。    对于海水,可选用HSn62-1板或采用和凝汽器管材材质相同的管板。    对于咸水,根据条件可选用上述任一种材质的管板。    HSn62-1板的化学成分列于表7。表7 (十)凝结水精处理设备的设计参考数据    体外再生混合离子交换器设计采用数据    运行流速(m/h)90~120    树脂比例①(阳、阴)    体外再生混合离子交换器阳、阴树脂比例建议参照以下条件选择:    a.氢型混合离子交换器及当污染物主要为腐蚀产物(凝汽器泄漏率低),且凝结水含氨、pH值高时,阳∶阴宜为2∶1;    b.铵型混合离子交换器及冷却水为淡水时,阳∶阴宜为1∶1;    c.冷却水为海水、高含盐量水时,阳∶阴宜为2∶3。    树脂粒度(mm)0.45~0.6    混合空气[m3/(m2·min)]2.3~2.4(p=1.08×105~1.47×105Pa)    正洗流速(m/h)60\n    正洗水耗(m3/m3树脂)20    再生设备设计采用数据    空气擦洗[m3/(m2·min)]3.4~4    擦洗方式②脉冲进水气:反洗进气1~2min    擦洗用气源可选用罗茨风机或罗茨风机与压缩空气并用。                              正洗进气2~3min                              空气压力4.90×104Pa    擦洗次数:起动30~40次                              运行20次    反洗分层流速(m/h)10~15(15min)    反洗树脂流速(m/h)阳阴树脂各为10~15(15min)    再生液药剂含量(%)Hcl4NaOH4    再生时间(min)阳30阴30~60    再生流速(m/h)阳4~8阴2~4    再生比耗(kg/m3树脂)阳阴树脂各为100(十一)各种设备、管道防腐方法表C12各种设备、管道的防腐方法和技术要求 C12续表\n     注:当使用的环境温度低于0℃时,衬胶应使用半硬橡胶。    (十二)化学监督仪表选用参考表表C13化学监督仪表的规范和测点位置 \n续表C13 (十三)汽包锅炉汽水系统取样点表C14汽包锅炉汽水系统取样点位置 \n续表C14\n (十四)直流炉汽水系统取样点表C15直流炉汽水系统取样点位置 \n续表C15 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规定主要编制者:金久远、曲玉珍、潘有道、李仲鲁、袁维颖、沈凌霄、\n                      丁兆令、安炳仁、顾承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