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0.00 KB
  • 2023-01-03 08:31:51 发布

A2O五万吨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报告

  • 3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目录第一章设计任务及设计资料11.1设计任务11.2设计资料11.2.1污水来源11.2.2污水水质水量11.2.3工程设计要求11.2.4处理工艺1第二章设计说明书32.1去除率的计算32.1.1溶解性BOD5的去除率32.1.2CODcr的去除率32.1.3氨氮的去除率42.1.4TP的去除率42.1.5SS的去除率42.2污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4_Toc268174000--可修编--\n--2.2.1粗格栅4--可修编--\n--2.2.2进水泵房52.2.3细格栅52.2.4沉砂池52.2.5初沉池62.2.6厌氧池72.2.7缺氧池72.2.8曝气池72.2.9二沉池72.3污水厂平面及高程置.................................................82.3.1平面布置.............................................................82.3.2管线布置82.3.3高程布置9第三章污水厂设计计算书...........................................103.1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算...........................................103.1.1粗格栅103.1.2进水泵房113.1.3细格栅153.1.4沉砂池163.1.5初沉池18--可修编--\n--3.1.6厌氧池193.1.7缺氧池203.1.8曝气池203.1.9二沉池26--可修编--\n--第一章:设计任务及设计资料1.1设计任务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工艺设计。1.2设计资料1.2.1污水来源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项目服务面积8.70km2,服务人口约9万人。1.2.2污水水质水量污水处理水量:50000m3/d;污水进水水质:CODcr300mg/L,BOD5150mg/L,氨氮40mg/L,TP5mg/L,SS200mg/L。1.2.3工程设计要求出水要求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二级标准,见表。指标CODcrBOD5NH4+-NTPSS数值(mg/L)10030253301.2.4处理工艺本工程采用生物脱氮除磷的工艺。--可修编--\n--这种工艺的特点是利用原污水中可生化降解物质作为碳源,在去除污水中的BOD5物质的同时也去除氮和磷。该流程包括完整的二级处理系统和污泥处理系统。污水经过一级处理的格栅、沉砂池和初沉池进入二级处理的厌氧池缺氧池和曝气池(曝气池中的硝化液回流至缺氧池),然后在二次沉淀池中进行泥水分离,二沉池出水后直接排放。二沉池中一部分污泥作为回流污泥进入二级处理部分,剩余污泥进入污泥浓缩池,经过浓缩后的污泥进入脱水机房加药脱水,初沉池的污泥直接进入脱水机房加药脱水,最后外运。进入其工艺流程框图见图1。图1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框图各构筑物功能:(1)格栅:格栅是由一组平行的金属栅条或筛网制成,安装在污水渠道、泵房集水井的进口处或污水处理厂的端部,用以截留较大的悬浮物或漂浮物,如纤维、碎皮、毛发、果皮、蔬菜、塑料制品等,以便减轻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处理负荷,并使之正常进行。(2)沉砂池:沉砂池是借助污水中的颗粒与水的比重不同,使大颗粒的砂粒、石子、煤渣等无机颗粒沉降,以去除相对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可修编--\n--本设计采用平流式沉砂池。(3)初沉池:初沉池可除去废水中的可沉物和漂浮物。废水经初沉后,约可去除可沉物、油脂和漂浮物的50%、BOD的20%,按去除单位质量BOD或固体物计算,初沉池是经济上最为节省的净化步骤,对于生活污水和悬浮物较高的工业污水均易采用初沉池预处理。它的型式很多,按池水流方向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4)厌氧池:原污水与从沉淀池排出的含磷回流污泥同步进入,本反应器主要功能是释放磷,同时部分有机物进行氨化。(5)缺氧池:首要功能是脱氮,硝态氮是通过循环由好氧反应器送来的,--可修编--\n--循环的混合液量较大,一般为2Q(Q为原污水流量)。(6)曝气池:这一反应单元是多功能的,去除BOD,硝化和吸收磷等均在此处进行。流量为2Q的混合液从这里回流到缺氧池。(7)二沉池:它的功能是泥水分离,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厌氧反应器,上清液作为处理水排放。第二章:设计说明书2.1去除率的计算2.1.1溶解性BOD5的去除率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处理水中的BOD5值是由残存的溶解性BOD5和非溶解性BOD5二者组成,而后者主要是以生物污泥的残屑为主体。活性污泥的净化功能,是去除溶解性BOD5。因此从活性污泥的净化功能来考虑,应将非溶解性的BOD5从处理水的总BOD5值中减去。取原水BOD5值(So)为150mg/L,经初次沉淀池及缺氧池、厌氧池处理,按降低25%考虑,则进水曝气池的污水,其BOD5值(S)为:计算去除率,对此,首先按式计算处理水中的非溶解性BOD5值,上式中Ce———处理水中悬浮固体浓度,取用30mg/L;b———微生物自身氧化率,一般介于0.05~0.1之间,取0.09;——活性微生物在处理水中所占比例,取值0.4--可修编--\n--得处理水中溶解性去除率:--可修编----2.1.2CODcr的去除率取进水CODcr为300mg/L;去除率2.1.3氨氮的去除率取进水NH4+-N为40mg/L;去除率2.1.4TP的去除率进水TP为5mg/L;去除率η=x100%=20%2.1.5SS的去除率取进水SS为200mg/L;去除率2.2污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2.2.1粗格栅设计规定:--可修编--\n--(1)水泵处理系统前格栅栅条间隙,应符合下列要求:①人工清除25~40mm②机械清除16~25mm③最大间隙40mm(2)在大型污水处理厂或泵站前原大型格栅(每日栅渣量大于0.2m3),一般应采用机械清渣。(3)格栅倾角一般用45~75,机械格栅倾角一般为60~70。(4)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一般采用0.08~0.15m。(5)过栅流速一般采用0.6~1.0m/s。运行参数:设计流量:Q=50000/d栅前流速:过栅流速:栅条宽度:格栅间隙:栅前部分长度:格栅倾角:过栅水头损失:设计中的各个参数均按照规规定的数值来取的。2.2.2进水泵房进水泵房说明:(1)泵房进水角度不大于45度。(2)相邻两机组突出部分的间距,以及机组突出部分与墙壁的间距,应保证水泵轴或电动机转子再检修时能够拆卸,并不得小于0.8m。如电动机容量大于55KW时,--可修编--\n--则不得小于1.0m,作为主要通道宽度不得小于1.2m。(3)泵站为半地下式,污水泵房设计占地面积100(10x10)高为12m,地下埋深8m。(4)水泵为自灌式。2.2.3细格栅运行参数:设计流量:Q=50000/d栅前流速:过栅流速:栅条宽度:格栅间隙:栅前部分长度:格栅倾角:2.2.4平流式沉砂池沉砂池设计中,必须按照下列原则:(1)城市污水厂一般均应设置沉砂池,座数或分格数应不少于2座(格),并按并联运行原则考虑。(2)设计流量应按分期建设考虑:①当污水自流进入时,应按每期的最大设计流量计算;②当污水为用提升泵送入时,则应按每期工作水泵的最大组合流量计算;③合流制处理系统中,应按降雨时的设计流量计算。(3)沉砂池去除的砂粒杂质是以比重为2.65,粒径为0.2以上的颗粒为主。(4)城市污水的沉砂量可按每106m3污水沉砂量为30m3计算,其含水率为60%,容量为1500kg/m3。--可修编--\n--(5)贮砂斗槔容积应按2日沉砂量计算,贮砂斗池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不应小于55°排砂管直径应不小于0.3m。(6)沉砂池的超高不宜不于0.3m。(7)除砂一般宜采用机械方法。当采用重力排砂时,沉砂池和晒砂厂应尽量靠近,以缩短排砂管的长度。说明:采用平流式沉砂池,具有处理效果好,结构简单的优点,分两格。运行参数:沉砂池长度:10m池子总宽度:5.6m有效水深:0.75m贮砂区容积:6.81沉砂斗底宽:0.6m斗壁与水平面倾角:斗高:1.0m斗部上口宽:1.9m2.2.5初沉池设计参数:设计进水量:Q=50000m3/d表面负荷:q围为2-2.5m3/m2.h,取q=2.0m3/m2.h运行参数:沉淀池直径:D=40m有效水深:h=2m池总高度:H=6m贮泥斗容积:出水系统:采用双边溢流堰,在边池沉淀完毕,出水闸门开启,污水通过溢流堰,进行泥水分离。澄清液通过池得排水渠排除。在排水完毕后,出水闸门关闭。--可修编--\n--排泥系统:采用轨道式吸泥机,2.2.6厌氧池运行参数:建造一组厌氧池,采用推流式设计。厌氧池尺寸:长40m,宽15m,横向分为两廊,则每道长度40m,宽7.5m,高5m。2.2.7缺氧池运行参数:建造一组缺氧池,池中设搅拌装置。缺氧池尺寸:长40m,宽15m,横向分为两廊,则每道长度40m,宽7.5m,高5m。2.2.8曝气池本设计采用推流曝气池,采用鼓风曝气系统。设计参数:设计进水量:50000BOD污泥负荷率:0.3混合液污泥浓度:3333污泥龄:11d水力停留时间:2.4h工艺参数:长:20m宽:10m总高:5.5m有效水深:5m实际停留时间:1.6h--可修编--\n--曝气池与厌氧池、缺氧池合建,进水均选用普通铸铁管,其中厌氧池出水进入对称式配水槽为曝气池的两组平行部分均匀布水。出水系统采用倒虹吸是中央配水井,对二沉池进行布水。2.2.9二沉池设计参数:设计进水量:Q=50000,共两座,每座设计量:Q0=25000表面负荷:qb围为0.7—1.0m3/m2.h,取q=1.0m3/m2.h水力停留时间(沉淀时间):T=4.0h运行参数:沉淀池直径:D=44m有效水深:h=4.0m池总高度H=6m贮泥斗容积出水系统:采用双边溢流堰,在边池沉淀完毕,出水闸门开启,污水通过溢流堰,进行泥水分离。澄清液通过池得排水渠排除。在排水完毕后,出水闸门关闭。排泥系统:采用周边传动轨道式吸泥机2.3污水厂平面及高程布置2.3.1平面布置各处理单元构筑物的平面布置:--可修编--\n--处理构筑物是污水处理厂的主体构筑物,在对它们进行平面布置时,应根据各构筑物的功能和水力要求结合当地地形地质条件,确定它们的厂区的平面布置应考虑:(1)布置应紧凑,以减少处理厂占地面积和连接管(沟道)的长度,并考虑人工操作的方便;(2)各处理构筑物之间的连接沟管应简单、短捷,尽量避免立体交叉,并考虑施工、检修方便;(3)在高程布置上,要充分利用地形,力求挖填土方量平衡;(4)使处理构筑物避开劣质地基;(5)考虑扩建的可能性,留有适当的发展余地;(6)在各处理构筑物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距,以满足放工要求,一般间距要求5-10m,如有特殊要求构筑物其间距按有关规定执行。2.3.2管线布置(1)应设超越管线,当出现故障时,可直接排入水体。(2)厂区应还有给水管、生活水管、雨水管。辅助建筑物:污水处理厂的辅助构筑物有泵房、鼓风机房、办公室、集中控制室、水质分析化验室、变电室、存储间,其建筑面积按具体安排而定,辅助建筑物之间往返间距应短而方便安全,变电所应设于耗电量的构筑物附近,化验室应原理机器间和污泥处理构筑物,以保证良好的工作条件,化验室应与处理构筑物保持是的适当的距离,并应位于处理构筑物夏季主风向所在的上风向处。在污水厂主干道应尽量成环,方便运输。主干宽6-10m次要干道宽3-4m,人行道宽1.5m-2.0m曲率半径9m,有30%以上的绿化。--可修编--\n--2.3.3高程布置为了降低运行费用和方便维护管理,污水在处理构筑物之间的流动以按重力流考虑为宜,厂高程布置的主要特点是先确定最大构筑物的地面标高,然后根据水力损失,通过水力计算,递推出前后构筑物的各项控制标高。一般污水流过水处理构筑物时的水头损失可参看下表:构筑物名称水头损失(米)构筑物名称水头损失(米)格栅0.1-0.25压力滤池5-6反应池0.4-0.5曝气池0.3-0.5沉淀池0.2-0.5生物滤池H+1.5澄清池0.7-0.8接触滤池2.5-3沉砂池0.1-0.25消毒接触池0.1-0.3普通快滤池2.0-2.5污泥干化场2-3.5无阀滤池虹吸滤池1.5-2.0注:表中H为采用水力旋转布水器时的工作高度连接管道(沟渠)的沿程损失和计量、管件等的局部损失可按照水力学原理计算。前后构筑物高程逆差可作为污水提升泵的扬程,再由污水流量去选择泵的型号。第三章:污水厂设计计算书3.1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3.1.1粗格栅3.1.1.1设计参数--可修编--\n--设计流量:Q=50000/d=0.58栅前流速:过栅流速:栅条宽度:格栅间隙:栅前部分长度:格栅倾角:单位栅渣量=0.05栅渣/污水3.1.1.2设计计算(1)设过栅流速=0.7m/s,格栅安装倾角为45°,则:栅前槽宽栅前水深h==0.65m(2)栅条间隙数n==24.9(取n=25)(3)栅槽有效宽度B=s(n-1)+en=0.05×(25﹣1)+0.04×25=2.2m--可修编--\n--(4)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1.10m(其中为进水渠展开角)(5)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2=0.55m(6)过栅水头损失()因栅条边为矩形截面,取k=3,则=k==3×2.42××=0.17m其中:ε——阻力系数,与栅条断面形状有关,当为矩形断面时β=2.42,ε=——计算水头损失k——系数,格栅受污物堵塞后,水头损失增加倍数取k=3(7)栅后槽总高度(H)取栅前渠道超高=0.3m,则栅前槽总高度=h﹢=0.65﹢0.3=0.95m,栅后槽总高度H=h﹢﹢=0.65﹢0.17﹢0.3=1.12m(8)格栅总长度L=++0.5+1.0+=1.10+0.55+0.5+1.0+1.10/tan45º=4.25m(9)每日栅渣量ω==50000×0.05/1000=2.5/d>0.2/d所以宜采用机械格栅清渣。3.1.2进水泵房--可修编--\n--本设计采用干式矩形半地下式合建式泵房,它具有布置紧凑、占地面积小、结构较省的特点。集水池和机器间由隔水墙分开,只有吸水管和叶轮浸没在水中,机器间经常保持干燥,以利于对泵房的检修和保养,也可以避免对轴承、管件、仪表的腐蚀。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泵站,较重要地区的雨水泵站、开启频繁的污水泵站中,应尽量采用自灌式泵房。自灌式泵房的优点是启动及时可靠,不需引水的辅助设备,操作简便;缺点是泵房较深,增加工程造价。采用自灌式泵房时水泵叶轮(或泵轴)低于集水池的最低水位,在高、中、低三种情况下都能直接启动。3.1.2.1设计概述选择水池与机器间合建式的方形泵站,泵房工程结构按照远期流量设计。采用工艺方案,污水处理系统简单,对于新建污水处理厂,工艺管线可以充分优化,故污水只考虑一次提升。污水经提升后流过细格栅,流入平流式沉砂池,然后自流通过厌氧池、缺氧池、曝气池、二沉淀及计量堰,最后有出水管道排入收纳水体。各构筑物的水面标高和池底埋深见高程计算。3.1.2.2集水间计算选择水池与机器间合建式的方形泵站,用3台泵(1台备用),每台泵流量为:集水间容积相当于1台泵5分钟的容量:V=0.2894×5×60=87m³有效水深采用h=2m,则集水池面积F=87/2=43.53.1.2.3泵的选择(1)选择进水管及出水管直径根据设计规规定:吸水管设计流速为1.0-1.2m/s--可修编--\n--出水管设计流速为1.5-2.0m/s由于进水管半径:当u=1.0m/s时,;当u=1.2m/s时,;当u=1.1m/s时,,取R=0.290m核算:,满足1.0-1.2m/s的要求,因此取R=0.290m。出水管半径:当u=1.5m/s时,;当u=2.0m/s时,;当u=1.8m/s时,,取R=0.25m核算:,满足1.5-2.0m/s的要求,因此取R=0.25m。(2)确定泵的扬程及流量泵的扬程:高度差+总阻力损失+自由水头总阻力损失=L沿程损失+L局部损失①沿程阻力损失L沿程损失=L进水管+L出水管=假设处理废水的物理性质与20℃的水相近,则:本设计选择进出水管的材料为新的无缝钢管,则取--可修编--\n--进水管>2300为紊流紊流还需判别阻力区域,则:<752239>752239故流动处于紊流过渡区。用公式得假设进水管长为2.0m,则L进水管=出水管>2300为紊流紊流还需判别阻力区域,则:<895522>895522故流动处于紊流过渡区。用公式--可修编--\n--得假设出水管长为20m,则:L出水管=L沿程损失=L进水管+L出水管=0.0023+0.0524=0.0547m②局部阻力损失进水管一个90°双缝焊接弯头,=0.65,阻力损失=一个渐扩管=0.504阻力损失=L进水管=0.039+0.068=0.107m出水管两个90°双缝焊接弯头,=1.01,阻力损失=一个渐缩管=0.613阻力损失=L进水管=0.232+0.198=0.43mL局部损失=L进水管+L出水管=0.107+0.43=0.537m因此总阻力损失=L沿程损失+L局部损失=0.0547+0.537=0.592m根据扬程H=泵房水位与细格栅栅前水位高程差+泵房最大水位变化值+--可修编--\n--总阻力损失+自由水头得H=68.91-59.63+2.0+0.592+1.00=12.872m,取12.9m。流量Q=289.4=1050(3)泵的选型根据以上数据选择型号为350LW1500-15-90的立式排污泵3台,2用1备。该泵单台提升流量为1500时,扬程15m>12.9m,满足要求,转速980r/min,功率为90kw,效率为82.5%。污水泵房设计占地面积100(10x10)高12m,地下埋深8m。3.1.3细格栅3.1.3.1设计参数设计流量:Q=50000/d栅前流速:过栅流速:栅条宽度:格栅间隙:栅前部分长度:格栅倾角:单位栅渣量=0.02栅渣/污水3.1.3.2设计计算(1)设过栅流速=1.0m/s,格栅安装倾角为60°,则:栅前槽宽栅前水深h==0.54m--可修编--\n--(2)栅条间隙数n==(取n=45)(3)栅槽有效宽度B=s(n-1)+en=0.008×(45﹣1)+0.02×45=1.252m(4)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其中为进水渠展开角)(5)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2=0.236m(6)过栅水头损失()因栅条边为矩形截面,取k=3,则=k==其中:ε——阻力系数,与栅条断面形状有关,当为矩形断面时β=2.42,ε=——计算水头损失k——系数,格栅受污物堵塞后,水头损失增加倍数取k=3(7)栅后槽总高度(H)取栅前渠道超高=0.3m,则栅前槽总高度=h﹢=0.645﹢0.3=0.945m栅后槽总高度H=h﹢﹢=0.645﹢0.11﹢0.3=1.055m(8)格栅总长度L=++0.5+1.0+=0.472+0.236+0.5+1.0+=2.792m(9)每日栅渣量ω==50000×0.02/1000=1/d>0.2/d所以宜采用机械格栅清渣。3.1.4沉砂池--可修编--\n--本设计采用平流式沉砂池3.1.4.1设计参数设计流量:Qmax=50000×1.2=60000m³/d设计流速:水力停留时间:3.1.4.2设计计算(1)沉砂部分的长度L:(2)水流断面面积A:A=Qmax/v=60000/(24×3600×0.2)=3.47m²(3)池总宽度b:设计n=4格,b=4B,沉砂池有效水深介于0.25到1m,取0.75m,池总宽度大于0.6m。(4)贮砂斗所需容积V:其中设计T:排泥间隔天数,取2天;X:城市污水沉砂量,取;--可修编--\n--:污水流量总变化系数,取1.35(5)贮砂斗各部分尺寸计算:设贮砂斗底宽=0.6m,斗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为60度,斗高=1.0m,则贮砂斗的上口宽为:在实际操作中取为1.9m。贮砂斗的容积V1:贮砂斗的上口宽为1.9m且上下面积取为形。由于V1=1.7m3<6.45m3,所以贮砂斗要设4个,则总体积4V1=6.81m3。可以满足要求。(6)贮砂室的高度:假设采用重力排砂,池底设6%坡度坡向砂斗,则:(7)池总高度H:,取2.2m。其中为超高,取0.3m。(8)进水渐宽部分长度:(9)出水渐窄部分长度:L₃=L₁=2.42m(10)校核最小流量时的流速:最小流量即平均日流量:--可修编--\n--则,符合要求。3.1.5初沉池3.1.5.1设计参数本设计中采用中央进水幅流式沉淀池两座。则每座设计进水量:Q=30000m3/d采用周边传动刮泥机。表面负荷:q围为1.5-3.0m3/m2·h,取q=2m3/m2·h水力停留时间(沉淀时间):T=2h3.1.5.2设计计算(1)每座初沉池的表面积A和直径D:按表面负荷计算:(2)初沉池有效水深h2:(3)沉淀区有效容积V:(4)污泥量W(污泥区的容积):SS的去除率η围50%~60%,取η=50%,又C0=200mg/l,,可得出C1=0.5C0=100mg/l,取污泥容重r=1000kg/m3,污泥含水率P0=95%,则污泥量为T=(5)污泥斗容积(锥体部分容积)V1:设池边坡度为0.05,椎体底部圆的半径r=1m,则污泥斗高度h5:--可修编--\n--锥体部分容积V1:(1)初沉池总高度H:设沉淀池超高h1=0.3m,缓冲层高度h3=0.3m,污泥池底坡落差h4=0.3m,则初沉高度取H=6m池周边水深(2)径深比校核:介于6~12,符合情况。(3)堰负荷:要设双边进水的集水槽。3.1.6厌氧池3.1.6.1设计参数设计流量:最大日平均时流量Q=578.7L/s水力停留时间:T=1h3.1.6.2设计计算(1)厌氧池容积:V=QT=0.579×1×3600=2084m³(2)厌氧池尺寸:水深h取为5m则厌氧池面积:A=V/h=416.8m³--可修编--\n--池长取40m,则池宽B=A/L=416.8/40=10.42m考虑0.5m的超高,故池总高度为H=h+0.5=5+0.5=5.5m设双廊道式厌氧池。3.1.7缺氧池3.1.7.1设计参数设计流量:最大日平均时流量Q=578.7L/s水力停留时间:T=1h3.1.7.2设计计算(1)缺氧池容积:V=QT=0.579×1×3600=2084m³(2)缺氧池尺寸:水深h取为5m缺厌氧池面积:A=V/h=416.8m³池长取40m,则池宽B=A/L=416.8/40=10.42m考虑0.5m的超高,故池总高度为H=h+0.5=5+0.5=5.5m设双廊道式缺氧池。3.1.8曝气池本设计采用传统推流式曝气池。3.1.8.1曝气池的计算与各部位尺寸的确定(1)曝气池按BOD污泥负荷率确定拟定采用的BOD-污泥负荷率为0.3--可修编--\n--。但为稳妥,需加以校核,校核公式:值取0.0200,代入各值:计算结果确证,取0.3是适宜的。(2)确定混合液污泥浓度(X)SVI值取120,根据式式中,X----曝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R----污泥回流比。取r=1.2,R=50%,代入得:(3)确定曝气池容积,由我国现行的《室外排水设计规》(GB50014-2006)中,其公式为:,代入各值得:根据以上计算,取曝气池容积(4)确定曝气池各部位尺寸名义水力停留时间--可修编--\n--实际水力停留时间污泥龄式中,a----污泥增殖系数,一般为0.5-0.7,取0.6;b----污泥自身氧化率,一般为0.04-0.1,取0.09。代入各值,得:设两组曝气池,每组容积为6000/2=3000池深H=5m,则每组面积F=3000/5=600池宽取B=10m,则B/H=10/5=2,介于1-2之间,符合规定。池长L=F/B=600/10=60m设三廊道式曝气池,则每廊道长:取超高0.5m,则池总高为H=5+0.5=5.5m尺寸计算结果:曝气池总长:60m(每个廊道长20m)宽:10m高:5.5m3.1.8.2曝气系统的计算与设计--可修编--\n--本设计采用鼓风曝气系统1.需氧量计算(1)日平均需氧量O2O2=a′QLr+b′VX′式中a′——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过程中的需氧率;b′——污泥自身氧化需氧率。取a′=0.5b′=0.15O2=0.5×50000×(0.15-0.03)+0.15×50000×(3.333×0.7)=4749.83kgO2/d=197.9kg/h(2)去除每公斤BOD5需氧量ΔO2(3)最大需氧量O2maxO2max=a′QLrK+b′VX′考虑BOD5负荷变化,最大需氧量变化系数K=1.4O2max=0.5×50000×(0.15-0.03)×1.4+0.15×50000×(3.333×0.7)=5948.25kgO2/d=247.84kg/h3.1.8.3供气量的计算--可修编--\n--本设计采用网状模型中微孔空气扩散器,敷设于距池底0.3米处,淹没水深4.7米,计算温度定为30摄氏度。选用Wm-180型网状膜空气扩散装置。其特点不易堵塞,布气均匀,构造简单,便于维护和管理,氧的利用率较高。每扩散器服务面积0.5,动力效率2.7-3.7kg/KWh,氧利用率12%-15%。查表得20℃和30℃,水中饱和溶解氧值为:=9.17mg/L;=7.63mg/L(1)空气扩散器出口处的绝对压力(Pb):其中,P----大气压力;H----空气扩散装置的安装深度,m。(2)空气离开曝气池池面时,氧的百分比为:其中,----空气扩散装置氧的转移效率,一般为6%-12%。对于网状膜中微孔空气扩散器,取12%,代入得:(3)曝气池混合液中平均氧饱和度(按最不利温度条件30摄氏度考虑)即:式中,----大气压力下,氧的饱和度,mg/L。--可修编--\n--代入各值,得:(4)换算为在20摄氏度的条件下,脱氧清水的充氧量,即:取值;代入各值,得:相应的最大时需氧量为:(5)曝气池的平均时供氧量:(6)曝气池最大时供氧量:(7)去除每公斤BOD5的供气量(8)每污水供气量:3.1.8.4空气管系统计算--可修编--\n--选择一条从鼓风机房开始最长的管路作为计算管路,在空气流量变化处设设计节点,统一编号列表计算。按曝气池平面图铺设空气管。空气管计算见图5.在相邻的两廊道的隔墙上设一根干管,共6根干管,在每根干管上设5对配气竖管,共10条配气竖管,全曝气池共设60根曝气竖管,每根竖管供气量为:曝气池总平面面积为每个空气扩散装置的服务面积按0.5计,则所需空气扩散装置的总数为:则每个竖管上的空气扩散装置数目为:每个空气扩散装置的配气量为:总压力损失包括空气管道系统的总压力损失和网状膜空气扩散器的压力损失两部分,网状膜空气扩散器的压力损失为5.88kPa,空气管道系统的总压力损失不超过2kPa,则总压力损失不超过5.88+2=7.88Pa。为安全计,设计取值9.8kPa。空气扩散装置安装在距曝气池底0.3米处,因此,鼓风机所需压力为:鼓风机供气量:最大时供气量:;平均时供气量:根据所需压力和供气量,决定采用DRG-450型鼓风机6台,4用2--可修编--\n--备,该型号参数为升压:9.8-88.2kPa;流量:133-459;传动方式:直连;功率:45-630kW。3.1.9二沉池3.1.9.1设计概述本设计中采用中央进水幅流式沉淀池2座。则每座设计进水量:Q=25000m3/d采用周边传动刮泥机。表面负荷:qb围为0.7—1.0m3/(m2·h),取q=1.0m3/(m2·h)水力停留时间(沉淀时间):T=4.0h3.1.9.2设计计算(1)沉淀池面积:按表面负荷计算:(2)沉淀池直径:(1)沉淀区有效容积V:(2)污泥量W(贮泥所需容积):取SVI=100,r=1.2,R=80%(5)污泥斗容积(锥体部分容积)V1:--可修编--\n--设池边坡度为0.05,椎体底部的圆的半径r=1m,则污泥斗高度h5:锥体部分容积V1:(6)二沉池总高度H:设沉淀池超高h1=0.3m,缓冲层高度h3=0.3m,污泥池底坡落差h4=0.3m,则二沉池总高度取H=6m池周边水深(7)径深比校核:介于6~12,符合情况。(8)堰负荷:,要设双边进水的集水槽。中心进水管管径D1:中心进水管水流速度围0.1~0.4m/s,取v1=0.2m/s,则中心进水管管径,取D1=550mm配水管管径D2:Q=5×104m3/d=0.5787m3/s配水窗水流流速围0.3~0.6m/s,取v2=0.4m/s,则配水管管径,取D2=740mm--可修编--\n--进水系统:需处理的废水首先经过中心进水管,再流入进水竖井中进入二沉池中。出水系统:采用两个环形集水槽,池周边一个,池中央一个。池周边采用单侧集水槽,池中央采用双侧集水槽,最后经过出水堰、出水管流出。--可修编--\n--参考资料1、 建筑工程学院编,排水工程,中国建筑工程,1994.6第二版2、 市市政设计研究院主编,简明排水设计手册,3、 中华人民国标准,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J106-874、 中华人民国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GBJ15-885、 高建耀编,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高教,1989年第一版6、希衡编,水污染控制工程,冶金工业,1992年第二版--可修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