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3.44 KB
  • 2023-01-05 08:30:53 发布

变电站移动式一体化含油废水处理装置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变电站移动式一体化含油废水处理装置1、引言«国家危急废物名录»(20XX版)中明确“变压器维护、更换和拆解过程中产生的废变压器油”为危急废物,废物类别为“HW08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废物代码为900-220-08,危急特性包括毒性(ToXicity,T)和易燃性(Ignitability,I)。变电站运行期间,含油设备故障检修过程中,有变压器油泄露的风险,漏出的变压器油通过集油坑收集后,经坑底排油管,进入事故油池,静待油水分别后,上层废油交由有危废处置能力的单位回收处置。2、研究现状2.1油水分别方法现状目前常用的油水分别法主要有3种:一是气浮法,气浮池表面负荷高,水力停留时间短,池深浅,体积小,去油效率高,但起泡浮耗能大,运营费用偏高,且需投药,日常管理要求高,二是过滤法,过滤效果好,出水含油量极少,但需要定期更换过滤介质,三是重力式油水分别法,该方法操作简洁、造价经济、运行费用低、维护简洁。此3种方法单一使用处理效果不佳,因此需应用复合式的方法进行含油废水的处理。2.2变电站含油现状本次研究选取我国中部地区33座变电站进行调查,经过具体的现场踏勘和查询相关资料,得出以下结论(表1)。4\n从图1可知我国中部500kV变电站的事故油池中无浮油占比58%,微量浮油占比17%,少量浮油占比9%,有浮油占比9%,大量浮油占比7%,总体含油状况良好,仍有个别变电站事故油池内含油量较大。3、移动式一体化含油废水处理装置的研制4\n本装置原理:斜板、斜管统称为浅池,是建立在浅池原理基础上的。设有一抱负分别池,体积为V,表面积为A,池长为L,宽为B,高为H,处理水量Q,停留时间为t,上浮速度为U。由浅池原理可知:上浮效率仅为池表面积的函数,而与水深无关。当容积为定值时,池子越浅则A值越大,上浮效率越高。所以,假如将池按高度分隔为n层,即分隔为n个高度为h=H/n的浅层上浮单元,在Q不变的条件下,油粒的上浮高度由H减小到H/n,从而使该池油粒去除率比原来增大了n倍。明显,分隔的浅层数越多,去除率也相应提高。将这一原理可制成斜板或斜管池。设备材质具有不粘油、抗化学性(防腐)、耐紫外线和抗老化等特点。内部立体捕集板间间距为12.7mm(对于高悬浮物的废水,可以采用间距为19mm的设计)。因此,当水流通过填料时,小颗粒的油滴在重力的作用下,只需要上升12.7mm,即可触撞捕集器板,被捕集板捕获。这种现象称为重力加速分别原理。由于聚集器的作用,小颗粒的油滴会聚集成大油滴,油滴沿着捕集板的板结构向上流淌。依据stocks定律,较大颗粒的油滴会快速浮到水面,与水体完全分别出来。同时,通过创新性的导流设计,使油水混合物在特定的水力掌握条件下能够快速高效的实现油水分别。后端的吸附过滤器能够进一步的进行油水分别,保证出水含油量能够稳定达标。移动式一体化含油废水处理装置如图2所示。工艺流程:首先主要采用物理除油,用以快速去除表面大部分浮油。在含油污水进入隔油池时,通过斜板延长停留时间,然后通过挡板,把油隔离于油水分别器的前段,然后通过中部集油槽收集,再通过排油管排入集油桶得以去除。而底部的不含油(或含有微量油)的污水则自流流入后段的水池,再通过管道自流流入吸附过滤器进行过滤吸附处理。在吸附过滤器中,污水经过布置于过滤器内部的细密过滤棉吸附,初步去除污水中剩余的少量油,再经过二级布置的活性炭的深度吸附,从而深度有效的去除水中的COD等有机化合物,从而使污水达标排放(图3)。4、污水处理结果分析在试验中,随机选取10座事故油池为研究对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COD和石油类作为水质指标,对本装置的污水处理能力进行研究。待本装置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后,对本装置进出口水质进行检测,检测分析结果见图4、图5。4\n由图4、5可知,经过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的事故油池含油废水中COD和石油类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限值要求,达标率为100%。5、结论利用MVR—A/O—MBR组合工艺处理纤维素醚废水是可行的,COD总去除率可达99%以上,出水COD质量浓度为300mg/L,达到了GB8978-1996的三级标准,回用水水质可以达到50mg/L以下,满意回用水标准要求。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