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工艺25996 30页

  • 72.00 KB
  • 2022-04-22 11:45:32 发布

污水处理工艺25996

  • 3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污水处理工艺25996  根据《水污染控制工程》分类  不溶态污染物的分离技术:  1、重力沉降:沉砂池(平流、竖流、旋流、曝气)、沉淀池(平流、竖流、辐流、斜流);  2、混凝澄清;  3、浮力浮上法:隔油、气浮;  4、其他:阻力截留、离心力分离法、磁力分离法  污染物的生物化学转化技术:  1、活性污泥法:SBR、AO、AAO、氧化沟等  2、生物膜法: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等  3、厌氧生物处理法:厌氧消化、水解酸化池、UASB等  4、自然条件下的生物处理法:稳定塘、生态系统塘、土地处理法  污染物的化学转化技术:  1、中和法:酸碱中和  2、化学沉淀法:氢氧化物沉淀、铁氧体沉淀、其他化学沉淀  3、氧化还原法:药剂氧化法、药剂还原法、电化学法  4、化学物理消毒法:臭氧、紫外线、二氧化氯、氯气、次氯酸钠  溶解态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分离技术:  1、吸附法  2、离子交换法  3、膜分离法:扩散渗析、电渗析、反渗透、超滤、纳滤、微滤  4、其他分离方法:吹脱和气提、萃取、蒸发、结晶、冷冻  常见污水处理方法  物理法:物理或机械的分离过程。过滤,沉淀,离心分离,上浮等  化学法:加入化学物质与污水中有害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转化过程。中和,氧化,还原,分解,混凝,化学沉淀等  物理化学法:物理化学的分离过程。气提,吹脱,吸附,萃取,离子交换,电解电渗析,反渗透等   生物法:微生物在污水中对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的新陈代谢过程。活性污泥,生物滤池,生物转盘,氧化塘,厌气消化等  常用处理废水的化学方法  混凝  向胶状浑浊液中投加电解质,凝聚水中胶状物质,使之和水分开  混凝剂有硫酸铝,明矾,聚合氯化铝,硫酸亚铁,三氯化铁等  含油废水,染色废水,煤气站废水,洗毛废水等  中和  酸碱中和,pH达中性  石灰,石灰石,白云石等中和酸性废水,CO2中和碱性废水  硫酸厂废水用石灰中和,印染废水等  氧化还原  投加氧化(或还原)剂,将废水中物质氧化(或还原)为无害物质  氧化剂有空气(O2),漂白粉,氯气,臭氧等  含酚,氰化物,硫铬,汞废水,印染,医院废水等  电解  在废水中插入电极板,通电后,废水中带电离子变为中性原子  电源,电极板等  含铬含氰(电镀)废水,毛纺废水  萃取  将不溶于水的溶剂投入废水中,使废水中的溶质溶于此溶剂中,然后利用溶剂与水的相对密度差,将溶剂分离出来  萃取剂:醋酸丁酯,苯,N—503等设备有脉冲筛板塔,离心萃取机等  含酚废水等  吸附(包含离子交换)  将废水通过固体吸附剂,使废水中溶解的有机或无机物吸附在吸附剂上,通过的废水得到处理  吸附剂有活性炭,煤渣,土壤等  吸附塔,再生装置   染色,颜料废水,还可吸附酚,汞,铬,氰以及除色,臭,味等用于深度处理。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  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COD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  三级处理,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率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分析法等。  整个过程为通过粗格删的原污水经过污水提升泵提升后,经过格删或者筛率器,之后进入沉砂池,经过砂水分离的污水进入初次沉淀池,以上为一级处理(即物理处理),初沉池的出水进入生物处理设备,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应器有曝气池,氧化沟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处理设备的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二沉池的出水经过消毒排放或者进入三级处理,一级处理结束到此为二级处理,三级处理包括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初次沉淀池或者生物处理设备,一部分进入污泥浓缩池,之后进入污泥消化池,经过脱水和干燥设备后,污泥被最后利用。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 氧化沟是在传统活性污泥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连续循环完全混合工艺,是用延时曝气法处理废水的一种环形渠道,平面多为椭圆形,总长可达几十米,甚至几百米以上。在沟渠内安装与渠宽等长的机械式表面曝气装置,常用的有转刷和叶轮等。曝气装置一方面对沟渠中的污水进行充氧,一方面推动污水作旋转流动。氧化沟多用于处理中、小流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可以间歇运转,也可以连续运转。1、氧化沟工艺的特点:(1)氧化沟的沟渠长度较大,污水在氧化沟内停留的时间长,污水的混合效果好。可以不没初沉池,有机悬浮物在氧化沟内能达到好氧稳定的程度;(2)氧化沟的曝气装置具有两个功能:供氧并推动水流以一定的流速循环流动。污泥的BOD负荷低,同延时曝气法。对水质和水量的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3)污泥龄长,有利于硝化菌的繁殖,在氧化沟内可产生硝化反应;污泥产率低,且多已达到稳定的程度,不需要再进行硝化处理,可直接进行浓缩脱水。(4)如采用一体式氧化沟,可不单独设二次沉淀池,使氧化沟与二沉池合建。中间的沟渠连续作为曝气池,两侧的沟渠交替作为曝气池和二次沉淀池,污泥自动回流,节省了二沉池与污泥回流系统的费用。2、我国较常采用的氧化沟系统我国较常采用并应用较好的氧化沟系统有:(1)多沟串联氧化沟系统,如广西省桂林东区污水处理厂的4廊道氧化沟系统,日处理能力4万立万米。每组沟渠内安装一台表面曝气器,靠近曝气器的下游为富氧区,上游为低氧区,外环可能成为缺氧区。(2)交替工作氧化沟系统(一体式氧化沟),如邯郸市东污水处理厂引进丹麦的三沟氧化沟系统,日处埋能力6.6万立万米。污水顺序从三沟进入,两侧边沟交替作为曝气池和沉淀池。转刷有时高速充氧,有时低速搅拌不充氧,有时停机沉淀,池中污水交替处于好氧和缺氧状态。氧化沟工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格栅和曝气沉沙池组成的预处理部分、氧化沟生物处理部分和污泥脱水部份。AB法污水处理工艺AB法废水处理工艺是吸附---生物降解(Adsorption Biodegradation)工艺的简称,由德国亚探大学Bohnke教授于七十年代开创的,从八十年代开始用于生产实践。AB法系在传统两级活性污泥法和高负荷活性污泥法的基础上开发的,属超高负荷活性污泥法。AB法工艺原理主要是充分利用微生物种群的特性,为其创造适宜的环境,使不同微生物群得到良好的繁殖、生长,通过生物化学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1、AB工艺的特点(1)不设初沉池,由吸附池和中间沉淀池组成A段。A段是AB工艺的主体,对整个工艺起关键作用。在连续工作的A段曝气池中,由外界不断地接种具有很强繁殖能力和抗环境变化能力的短世代原核微生物,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新陈代谢很快,能较迅速地克服出现的失活和不可逆转的损害作用,大大提高处理工艺的稳定性。(2)A段和B段各自拥有自己独立的回流系统,这样两段分开,有各自独特的微生物群体,处理效果稳定。A段的微生物特性使吸附池的活性污泥表现为:----有较强的絮凝、吸附和降解有机物的能力。---COD有较高的降解度,使之降解为易生化处理的BOD物质。---适应性强,耐进水水量、水质、pH等的变化,有抗冲击负荷的能力。---A段不仅能去除一部份有机物质,而且能起调节和缓冲作用。A段采用高污泥负荷,利用活性污泥的吸附絮凝能力,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吸附于活性污泥上,进而降解。产生的大量生物污泥在中间沉淀池内沉下,大部分有机物质以剩余污泥方式排除系统外。在A段中,借吸附、絮凝、分解和沉淀等作用,可去除大约40%的有机物。(3)B段由曝气池和二次沉淀池组成。经过A段后,污水的冲击负荷(水质、水量等)巳不再影响B段,污水往水质、水量方面是比较稳定的,B段的净化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经A段处理后残留于污水中的有机物在B段继续氧化,达到较高的污水处理效率,并获得良好的出水水质。 (4)A段的产泥量很大,污泥含磷量高于常规活性污泥法。B段的剩余污泥量少,泥龄长,有利于增殖缓慢、生长期长的硝化菌繁殖。因此,AB工艺具有一定的脱氨脱磷功能。百乐卡污水处理工艺百乐卡系统是德国VNO公司从七十年代以后,由氧化塘工艺逐渐发展起来的,吸取了氧化塘工艺的低成本和活性污泥工艺的高效率。到目前为止已有近五百套百乐卡系统在世界各地运行,其中一半是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我国山东省招远市污水处理厂采用百乐卡污水处理工艺,现已投入正式运行,日处理污水能力为2万立方米。该工艺通常在曝气池前部设有混合区,使进水与回流污泥充分混合后进入曝气池。1、百乐卡污水处理工艺特点(1)曝气池分为两个区:混合区和曝气区。污水与回流污泥一起进入混合区,在搅拌的作用下充分混合后,再流入曝气区。除了混合作用外,污水在混合区的缺氧环境条件下,可能发生部分水解酸化反应,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减轻后续曝气区的负担,从而减少动力消耗和曝气池的体积。混合区与好氧处理区的延时曝气相配合,对污水的脱氮脱磷可起到一定的作用。(2)污水的生物处理采用延时曝气工艺有以下优点同氧化沟工艺(A)可不设初沉池;(B)耐进水负荷冲击能力强;(C)剩余污泥量少,不用消化处理。污泥矿化程度高,无臭味;(D)由于泥龄长,有利于硝化菌的繁殖,可起到一定的脱氮作用。(3)百乐卡曝气装置为微孔曝气形式,改变了传统曝气系统的固定模式,曝气器由浮管牵引,悬挂在池中,曝气器与布气管间用软管连接。通气时,曝气器由于受力不均在水中产生运功。当曝气器偏离浮管垂直轴时,气泡浮至水面并在浮管一侧爆裂,从而对浮管产生反向推动力使浮管运动,浮管又反过来带动曝气器运动,在曝气的情况下运动持续不断。与传统曝气装置相比,百乐卜曝气系统有以下优点: (A)传统曝气器顶部至水面的水域,始终处于过饱和充氧状态,而其它水域则处于不饱和状态,氧的利用率低。百乐仁曝气装置在水中的运动使池中不存在氧的过饱和区域,氧的利用率提高。百乐卡曝气器产生的微气泡在水中的运动距离长,停留时间长,使氧的利用率明显提高,相应的能耗得以降低。固定式曝气器产生的气泡在水中的停留时间为5~6秒,而百乐卡曝气装置产生的气泡可在水中停留11秒以上。(c)百乐卡曝气器的孔隙率为80%,表面不容易堵塞。(D)传统的固定式曝气器固定在池底,可能造成池底局部侵蚀,曝气池通常采用混凝土结构。而百乐卡曝气器安装在浮动的悬链上,每条链在池中一定的区域内运动,不会对池子的某一部分造成局部侵蚀。曝气池可采用土池,大大减少了基建投资。(E)固定式曝气器的检修或更换需停止曝气并排空水池,不但费时费力,还要重新培养活性污泥。而百乐卡系统可在不停气放水的情况下,直接将曝气链提出水面维修,既方便又经济。2、百乐卡污水处理工艺流程(1)污水的预处理来自城市排水截流干管的污水通过提升泵站进入细格栅,拦截污水中较大的飘浮物和颗粒粗杂质等。在去除粗杂质的同时可除掉一部分有机负荷。(2)曝气池好氧生物处理经过预处理后,污水先进入曝气池前端的混合区,借助于搅拌作用,进水与回流污泥进行充分混合后,再流入曝气区。在曝气池中,微生物群体聚居在呈悬浮状的活性污泥上,与进入曝气池的污水广泛接触。鼓风机通过在曝气池底浮动的空气扩散装置,以微小气泡的形式向池中提供空气。在曝气装置的搅动作用下,污水与活性污泥更好地混合,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有机物降解。(3)沉淀池经过生物处理后,污水进入沉淀池,使混合液澄清、浓缩、固液分离。沉淀池中的上清液经溢流堰流出,达标后排放。沉淀下来的污泥大部分由污泥泵输送回到曝气池,极少量的剩余污泥排入污泥池浓缩、贮存、待运。(4)污泥处理百乐卡工艺的污泥产率很低。由于微生物在曝气池中长期处于内源呼吸期,只产生少量容易脱水的、无臭且较为稳定的污泥,不需要再进行厌氧消化处理。 由于污泥量很少,从经济上考虑可不采用污泥机械脱水系统。污水处理厂周围就是农田,莱山区水资源又相对缺乏,含水量很高的污泥可直接作为农业肥料,不需再浇水稀释。剩余污泥泵将少量的剩余污泥排入污泥池。污泥在池中沉淀、浓缩后,上清液排回至曝气池。浓缩的污泥贮存一定时间后,用罐车运出作为肥料。A/O法工艺A/O是Anoxic/Oxic的缩写,它的优越性是除了使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之外,还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功能,是将厌氧水解技术用为活性污泥的前处理,所以A/O法是改进的活性污泥法。A/O工艺将前段缺氧段和后段好氧段串联在一起,A段DO不大于0.2mg/L,O段DO=2~4mg/L。在缺氧段异养菌将污水中的淀粉、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悬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当这些经缺氧水解的产物进入好氧池进行好氧处理时,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提高氧的效率;在缺氧段异养菌将蛋白质、脂肪等污染物进行氨化(有机链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离出氨(NH3、NH4+),在充足供氧条件下,自养菌的硝化作用将NH3-N(NH4+)氧化为HO3-,通过回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条件下,异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将NO3-还原为分子态氮(N2)完成C、N、O在生态中的循环,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SBR工艺SBR工艺的过程是按时序来运行的,一个操作过程分五个阶段:进水、曝气、沉淀、滗水、闲置。由于SBR在运行过程中,各阶段的运行时间、反应器内混合液体积的变化以及运行状态都可以根据具体污水的性质、出水水质、出水质量与运行功能要求等灵活变化。对于SBR反应器来说,只是时序控制,无空间控制障碍,所以可以灵活控制。 SBR工艺是通过时间上的交替来实现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整个运行过程,它在流程上只有一个基本单元,将调节池、曝气池和二沉池的功能集于一池,进行水质水量调节、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和固、液分离等,该工艺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功能。SBR工艺虽然占地面积小,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但连续进水时,对于单一SBR反应器需要较大的调节池,对于多个SBR反应器,其进水和排水的阀门自动切换频繁,设备的闲置率较高,污水提升水头损失较大。如果需要后处理,则需要较大容积的调节池。A2O工艺A2O是Anaeroxic-Anoxic-Oxic的英文缩写,A2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是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生物消化及反消化工艺和生物除磷工艺的综合。工作原理生物池通过曝气装置、推进器(厌氧段和缺氧段)及回流渠道的布置分成厌氧段、缺氧段、好氧段。在该工艺流程内,BOD5、SS和以各种形式存在的氮和磷将一一被去除。A2O生物脱氮除磷系统的活性污泥中,菌群主要由硝化菌和反硝化菌、聚磷菌组成。在好氧段,硝化细菌将入流中的氨氮及有机氮氨化成的氨氮,通过生物硝化作用,转化成硝酸盐;在缺氧段,反硝化细菌将内回流带入的硝酸盐通过生物反硝化作用,转化成氮气逸入到大气中,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在厌氧段,聚磷菌释放磷,并吸收低级脂肪酸等易降解的有机物;而在好氧段,聚磷菌超量吸收磷,并通过剩余污泥的排放,将磷除去。工艺特点(1)厌氧、缺氧、好氧三种不同的环境条件和种类微生物菌群的有机配合,能同时具有去除有机物、脱氮除磷的功能。(2)在同时脱氧除磷去除有机物的工艺中,该工艺流程最为简单,总的水力停留时间也少于同类其他工艺。(3)在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下,丝状菌不会大量繁殖,SVI一般小于100,不会发生污泥膨胀。(4)污泥中磷含量高,一般为2.5%以上。MBR工艺生物反应器(MBR)的本质及原理 膜生物反应器工艺(MBR工艺)是现代膜分离技术与生物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它利用膜分离装置将生化反应池中的活性污泥和大分子有机物质有效截留,替代二沉池,使生化反应池中的活性污泥浓度(生物量)大大提高;实现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污泥停留时间(SRT)的分别控制,将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质截留在反应池中不断反应、降解。因此,膜—生物反应器工艺通过膜分离技术大大提高了生物反应器的处理效率,与传统的生物处理工艺相比,具有生化效率高、抗负荷冲击能力强、出水水质好且稳定、占地面积小、排泥周期长、易实现自动控制等优点,是目前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中水回用处理等领域最有前途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之一。膜生物反应器的应用领域1.医院、写字楼、居民住宅小区、城市小区、宾馆、饭店、机场、车站、大型公建、洗浴等行业的水处理;2.各种工业废水如食品、发酵、畜牧场、印染制造业、农药、纺织、印染、炼油、建筑化工等行业的高浓度废水处理;3.出水用途广泛,可用于洗车、冲厕、绿化、空调补水、景观、消防等,还可回用于一些工业用水.膜生物反应器生活污水处理的特点1.处理工艺更简单,体积小,省掉了传统工艺中的初沉池,而且曝气池与二沉池合二为一,并取代了三极处理的全部设施,节约土建投资;2.出水水质好,可达到国家建设部《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89);3.工作压力小,节省能源;4.膜组件的使用寿命可长达3年左右,组件的清洗、更换更加方便;5.控制方便,运行费用低,自动化的程度高6.水力停留时间短,污泥停留时间长;7.微生物浓度比传统活性污泥法提高2-3倍以上,生化效率高,剩余污泥少,排泥周期长;8.可处理NH-N浓度较高的废水.CASS工艺运行原理与工艺流程  1.1.1CASS工艺运行原理   CASS工艺是将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的反应池沿长度方向分为两部分,前部为生物选择区也称预反应区,后部为主反应区。在主反应区后部安装了可升降的滗水装置,实现了连续进水间歇排水的周期循环运行,集曝气沉淀、排水于一体。CASS工艺是一个好氧/缺氧/厌氧交替运行的过程,具有一定脱氮除磷效果,废水以推流方式运行,而各反应区则以完全混合的形式运行以实现同步硝化一反硝化和生物除磷。  1.1.2CASS工艺流程    对于一般城市污水,CASS工艺并不需要很高程度的预处理,只需设置粗格栅、细格栅和沉砂池,无需初沉池和二沉池,也不需要庞大的污泥回流系统(只在CASS反应器内部有约20%的污泥回流)国内常见的CASS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CASS工艺运行过程包括充水-曝气、沉淀、滗水、闲置四个阶段组成,具体运行过程为:  (1)充水-曝气阶段  边进水边曝气,同时将主反应区的污泥回流至生物选择区,一般回流比为20%。在此阶段,曝气系统向反应池内供氧,一方面满足好氧微生物对氧的需要,另一方面有利于活性污泥与有机物的充分混合与接触,从而有利于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氧化分解。同时,污水中的氨氮通过微生物的硝化作用转变为硝态氮。  (2)沉淀阶段  停止曝气,微生物继续利用水中剩余的溶解氧进行氧化分解。随着反应池内溶解氧的进一步降低,微生物由好氧状态向缺氧状态转变,并发生一定的反硝化作用。与此同时,活性污泥在几乎静止的条件下进行沉淀分离,活性污泥沉至池底,下一个周期继续发挥作用,处理后的水位于污泥层上部,静置沉淀使泥水分离。  (3)滗水阶段   沉淀阶段完成后,置于反应池末端的滗水器开始工作,自上而下逐层排出上清液,排水结束后滗水器自动复位。滗水期间,污泥回流系统照常工作,其目的是提高缺氧区的污泥浓度,随污泥回流至该区内的污泥中的硝态氮进一步进行反硝化,并进行磷的释放。  (4)闲置阶段  闲置阶段的时间一般比较短,主要保证滗水器在此阶段内上升至原始位置,防止污泥流失。实际滗水时间往往比设计时间短,其剩余时间用于反应器内污泥的闲置以及恢复污泥的吸附能力。CASS工艺的优缺点及技术特征  1.3.1CASS工艺的优点  (1)工艺流程简单,占地面积小,投资较低  CASS的核心构筑物为反应池,没有二沉池及污泥回流设备,一般情况下不设调节池及初沉池。因此。污水处理设施布置紧凑、占地省、投资低。  (2)生化反应推动力大  在完全混合式连续流曝气池中的底物浓度等于二沉池出水底物浓度,底物流入曝气池的速率即为底物降解速率。根据生化动力反应学原理,由于曝气池中的底物浓度很低,其生化反应推动力也很小,反应速率和有机物去除效率都比较低;在理想的推流式曝气池中,污水与回流污泥形成的混合流从池首端进入,成推流状态沿曝气池流动,至池末端流出。作为生化反应推动力的底物浓度,从进水的最高浓度逐渐降解至出水时的最低浓度,整个反应过程底物浓度没被稀释,尽可能地保持了较大推动力。此间在曝气池的各断面上只有横向混合,不存在纵向的返混。  CASS工艺从污染物的降解过程来看,当污水以相对较低的水量连续进入CASS池时即被混合液稀释,因此,从空间上看CASS工艺属变体积的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范畴;而从CASS工艺开始曝气到排水结束整个周期来看,基质浓度由高到低,浓度梯度从高到低,基质利用速率由大到小,因此,CASS工艺属理想的时间顺序上的推流式反应器,生化反应推动力较大。   (3)沉淀效果好.  CASS工艺在沉淀阶段几乎整个反应池均起沉淀作用,沉淀阶段的表面负荷比普通二次沉淀池小得多,虽有进水的干扰,但其影响很小,沉淀效果较好。实践证明,当冬季温度较低,污泥沉降性能差时,或在处理一些特种工业废水污泥凝聚性能差时,均不会影响CASS工艺的正常运行。实验和工程中曾遇到SV高达96%的情况,只要将沉淀阶段的时间稍作延长,系统运行不受影响。  (4)运行灵活,抗冲击能力强,可实现不同的处理目标  CASS工艺在设计时已考虑流量变化的因素,能确保污水在系统内停留预定的处理时间后经沉淀排放,特别是CASS工艺可以通过调节运行周期来适应进水量和水质的变化。当进水浓度较高时,也可通过延长曝气时间实现达标排放,达到抗冲击负荷的目的。在暴雨时。可经受平常平均流量6倍的高峰流量冲击,而不需要独立的调节池。多年运行资料表明。在流量冲击和有机负荷冲击超过设计值2~3倍时,处理效果仍然令人满意。而传统处理工艺虽然已设有辅助的流量平衡调节设施,但还很可能因水力负荷变化导致活性污泥流失,严重影响排水质量。当强化脱氮除磷功能时,CASS工艺可通过调整工作周期及控制反应池的溶解氧水平,提高脱氮除磷的效果。所以,通过运行方式的调整,可以达到不同的处理水质。  (5)不易发生污泥膨胀   污泥膨胀是活性污泥法运行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由于污泥沉降性能差,污泥与水无法在二沉池进行有效分离,造成污泥流失,使出水水质变差,严重时使污水处理厂无法运行,而控制并消除污泥膨胀需要一定时间,具有滞后性。因此,选择不易发生污泥膨胀的污水处理工艺是污水处理厂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由于丝状茵的比表面积比茵胶团大,因此,有利于摄取低浓度底物,但一般丝状茵的比增殖速率比非丝状茵小,在高底物浓度下茵胶团和丝状茵都以较大速率降解物与增殖,但由于胶团细菌比增殖速率较大,其增殖量也较大,从而较丝状茵占优势。而CASS反应池中存在着较大的浓度递度,而且处于缺氧、好氧交替变化之中,这样的环境条件可选择性地培养出茵胶团细菌,使其成为曝气池中的优势茵属,有效地抑制丝状茵的生长和繁殖,克服污泥膨胀,从而提高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6)适用范围广,适合分期建设  CASS工艺可应用于大型、中型及小型污水处理工程,比SBR工艺适用范围更广泛;连续进水的设计和运行方式,一方面便于与前处理构筑物相匹配,另一方面控制系统比SBR工艺更简单。对大型污水处理厂而言,CASS反应池设计成多池模块组合式,单池可独立运行。当处理水量小于设计值时,可以在反应池的低水位运行或投入部分反应池运行等多种灵活操作方式;由于CASS系统的主要核心构筑物是CASS反应池,如果处理水量增加,超过设计水量不能满足处理要求时,可同样复制CASS反应池,因此CASS法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可随企业的发展而发展,它的阶段建造和扩建较传统活性污泥法简单得多。  (7)剩余污泥量小,性质稳定  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泥龄仅2~7天,而CASS法泥龄为25~30天,所以污泥稳定性好,脱水性能佳,产生的剩余污泥少。去除1.0kgBOD产生0.2~0.3kg剩余污泥,仅为传统法的60%左右。由于污泥在CASS反应池中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消化,所以剩余污泥的耗氧速率只有l0mgO2/gMISS·h以下,一般不需要再经稳定化处理,可直接脱水。而传统法剩余污泥不稳定,沉降性差,耗氧速率大于20mgO2/gMLSS·h,必须经稳定化后才能处置。  1.3.2CASS工艺的缺点  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CASS工艺具有许多优点,然而任何一个工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CASS工艺也必然存在一些问题。CASS工艺为单一污泥悬浮生长系统,利用同一反应器中的混合微生物种群完成有机物氧化、硝化、反硝化和除磷。多种处理功能的相互影响在实际应用中限制了其处理效能,也给控制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工程中难以实现工艺的稳定、高效的运行。总结起来,CASS工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运行中存在问题  (1)微生物种群之间的复杂关系有待研究   CASS系统的微生物种群结构与常规活性污泥法不同,菌群主要由硝化菌、反硝化菌、聚磷菌和异氧型好氧菌组成。目前对非稳态CASS系统中微生物种群之间的复杂的生存竞争和生态平衡关系尚不甚了解,CASS工艺理论只是从工艺过程进行一些分析探讨,而理清微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对CASS工艺的优化运行是大有好处的,因此仍需加强对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  (2)生物脱氮效率难以提高  一方面硝化反应难以进行完全。硝化细菌是一种化能自养菌,有机物降解由异养细菌完成。当两种细菌混合培养时,由于存在对底物和DO的竞争,硝化菌的生长将受到限制,难以成为优势种群,硝化反应被抑制。此外,固定的曝气时间也可能会使得硝化不彻底。另一方面就是反硝化反应不彻底。CASS工艺有约20%的硝态氮通过回流污泥进行反硝化,其余的硝态氮则通过同步硝化反硝化和沉淀、闲置期污泥的反硝化实现,其效果不理想也是众所周知的。在沉淀、闲置期中,由于污泥与废水不能良好的进行混合,废水中部分硝态氮不能与反硝化细菌接触,故不能被还原。此外,在这一时期,由于有机物己充分降解,反硝化所需的碳源不足,也限制了反硝化效率的进一步提高。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CASS工艺脱氮效率难以提高。  (3)除磷效率难以提高  污泥在生物选择器中的释磷过程受到回流混合液中硝态氮浓度的影响比较大,在CASS工艺系统中难以继续提高除磷效率。  (4)控制方式较为单一  目前在实际应用中的CASS工艺基本上都是以时序控制为主的,其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污水的水质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采用固定不变的反应时间必然不是最佳选择。  1.3.3CASS工艺的主要技术特征  (1)连续进水,间断排水   传统SBR工艺为间断进水,间断排水,而实际污水排放大都是连续或半连续的,CASS工艺可连续进水,克服了SBR工艺的不足,比较适合实际排水的特点,拓宽了SBR工艺的应用领域。虽然CABS工艺设计时均考虑为连续进水,但在实际运行中即使有间断进水,也不影响处理系统的运行。  (2)运行上的时序性  CASS反应池通常按曝气、沉淀、排水和闲置四个阶段根据时间依次进行。  (3)运行过程的非稳态性  每个工作周期内排水开始时CANS池内液位最高,排水结束时,液位最低,液位的变化幅度取决于排水比,而排水比与处理废水的浓度、排放标准及生物降解的难易度等有关。反应池内混合液体积和基质浓度均是变化的,基质降解是非稳态的。  (4)溶解氧周期性变化,浓度梯度高  CASS在反应阶段是曝气的,微生物处于好氧状态,在沉淀和排水阶段不曝气,微生物处于缺氧甚至厌氧状态。因此。反应池中溶解氧是周期性变化的,氧浓度梯度大、较多效率高,这对于提高脱氮除磷效率、防止污泥膨胀及节约能耗都是有利的。实践证实对同样的曝气设备而言。CASS工艺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有较高的氧利用率。CASS与SBR的比较  CASS反应池由预反应区和主反应区组成,预反应区控制在缺氧状态,因此,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提高;CASS进水过程连续,因此进水管道上无电磁阀控制元件,单个池子可独立运行,而SBR或CAST进水过程是间歇的,应用中一般要2个或2个以上池子交替使用,控制系统复杂程度增加。CASS每个周期的排水量一般不超过池内总水量的1/3,而SBR则为1/2-3/4,CASS抗冲击能力较好。CASS比CAST系统简单,但脱氮除磷效果不如后者。   CASS池分预反应区和主反应区。在预反应区内,微生物能通过酶的快速转移机理迅速吸附污水中大部分可溶性有机物,经历一个高负荷的基质快速积累过程,这对进水水质、水量、PH和有毒有害物质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同时对丝状菌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可有效防止污泥膨胀;随后在主反应区经历一个较低负荷的基质降解过程。CASS工艺集反应、沉淀、排水、功能于一体,污染物的降解在时间上是一个推流过程,而微生物则处于好氧、缺氧、厌氧周期性变化之中,从而达到对污染物去除作用,同时还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功能。CASS生物处理法是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的简称,最早产生于美国,90年代初引入中国,目前,由于该工艺的高效和经济性,应用势头迅猛,受到环保部门及拥护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经过模拟试验研究,已成功应用于生活污水、食品废水、制药废水的治理,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为CASS法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反应器的前部设置了生物选择区,后部设置了可升降的自动滗水装置。其工作过程可分为曝气、沉淀和排水三个阶段,周期循环进行。污水连续进入预反应区,经过隔墙底部进入主反应区,在保证供氧的条件下,使有机物被池中的微生物降解。根据进水水质可对运行参数进行调整。CASS法的特点与SBR相比,CASS法的优点是:其反应池由预反应区和主反应区组成,因此,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更好。进水过程是连续的,因此,进水管道上无需电磁阀等控制元件,单个池子可独立运行;而SBR进水过程是间歇的,应用中一般要2个或2个以上池子交替使用。排水是由可升降的堰式滗水器完成的,随水面逐渐下降,均匀将处理后的清水排出,最大限度降低了排水时水流对底部沉淀污泥的扰动。CASS法每个周期的排水量一般不超过池内总水量的1/3,而SBR则为3/4,所以,CASS法比SBR法的抗冲击能力更好。  1.4.2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  (1)建设费用低:省去了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及污泥回流设备,建设费用可节省10%~25%。以10万吨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为例,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总投资约1.5亿,CASS法总投资约1.1亿。  (2)工艺流程短,占地面积少:污水厂主要构筑物为集水池、沉砂池、CASS曝气池、污泥池,而没有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布局紧凑,占地面积可减少20%~35%。   (3)运转费用省:由于曝气是周期性的,池内溶解氧的浓度也是变化的,沉淀阶段和排水阶段溶解氧降低,重新开始曝气时,氧的浓度梯度大,传递效率高,节能效果显著,运转费用可节省10%~25%。  (4)有机物去除率高,出水水质好:根据研究结果和工程应用情况,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良好的管理,对城市污水,进水COD为400mg/L时,出水小于30mg/L以下。对可生物降解的工业废水,即使进水COD高达3000mg/L,出水仍能达到50mg/L左右。对一般的生物处理工艺,很难达到这样好的水质。所以,对CASS工艺,二级处理的投资,可达到三级处理的水质。  (5)管理简单,运行可靠:污水处理厂设备种类和数量较少,控制系统比较简单,工艺本身决定了不发生污泥膨胀。  (6)污泥产量低,污泥性质稳定。  (7)具有脱氮除磷功能。  在本工程实践中,CASS反应池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CASS池进水为290左右,出水则降到了30~45,达到了《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二级排放标准(CODcr≤60mg/1)。而本项目从开始施工到调试完毕试运行只用了7个月,比常规的活性污泥法大大缩短了工期,节省了投资。AO工艺  AO工艺法  也叫厌氧好氧工艺法  主要用于水处理方面  A:就是厌氧段,主要用于脱氮除磷.  O:就是好氧段,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有机物.  AO工艺法也叫厌氧好氧工艺法,A(Anacrobic)是厌氧段,用与脱氮除磷;O(Oxic)是好氧段,用于除水中的有机物。  A/O法脱氮工艺的特点:  (a)流程简单,勿需外加碳源与后曝气池,以原污水为碳源,建设和运行费用较低;  (b)反硝化在前,硝化在后,设内循环,以原污水中的有机底物作为碳源,效果好,反硝化反应充分;  (c)曝气池在后,使反硝化残留物得以进一步去除,提高了处理水水质;  (d) A段搅拌,只起使污泥悬浮,而避免DO的增加。O段的前段采用强曝气,后段减少气量,使内循环液的DO含量降低,以保证A段的缺氧状态。  A/O法存在的问题:  1.由于没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从而不能培养出具有独特功能的污泥,难降解物质的降解率较低;  2、若要提高脱氮效率,必须加大内循环比,因而加大运行费用。从外,内循环液来自曝气池,含有一定的DO,使A段难以保持理想的缺氧状态,影响反硝化效果,脱氮率很难达到90%  3、影响因素水力停留时间(硝化>6h,反硝化<2h)循环比MLSS(>3000mg/L)污泥龄(>30d)N/MLSS负荷率(<0.03)进水总氮浓度(<30mg/L)  氧化沟又名氧化渠,因其构筑物呈封闭的环形沟渠而得名。它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型。因为污水和活性污泥在曝气渠道中不断循环流动,因此有人称其为“循环曝气池”、“无终端曝气池”。氧化沟的水力停留时间长,有机负荷低,其本质上属于延时曝气系统。以下为一般氧化沟法的主要设计参数:  水力停留时间:10-40小时;  污泥龄:一般大于20天;  有机负荷:0.05-0.15kgBOD5/(kgMLSS.d);  容积负荷:0.2-0.4kgBOD5/(m3.d);  活性污泥浓度:2000-6000mg/l;  沟内平均流速:0.3-0.5m/s  1.2氧化沟的技术特点:  氧化沟利用连续环式反应池(CintinuousLoopReator,简称CLR)作生物反应池,混合液在该反应池中一条闭合曝气渠道进行连续循环,氧化沟通常在延时曝气条件下使用。氧化沟使用一种带方向控制的曝气和搅动装置,向反应池中的物质传递水平速度,从而使被搅动的液体在闭合式渠道中循环。  氧化沟一般由沟体、曝气设备、进出水装置、导流和混合设备组成,沟体的平面形状一般呈环形,也可以是长方形、L形、圆形或其他形状,沟端面形状多为矩形和梯形。   氧化沟法由于具有较长的水力停留时间,较低的有机负荷和较长的污泥龄。因此相比传统活性污泥法,可以省略调节池,初沉池,污泥消化池,有的还可以省略二沉池。氧化沟能保证较好的处理效果,这主要是因为巧妙结合了CLR形式和曝气装置特定的定位布置,是式氧化沟具有独特水力学特征和工作特性:  1)氧化沟结合推流和完全混合的特点,有力于克服短流和提高缓冲能力,通常在氧化沟曝气区上游安排入流,在入流点的再上游点安排出流。入流通过曝气区在循环中很好的被混合和分散,混合液再次围绕CLR继续循环。这样,氧化沟在短期内(如一个循环)呈推流状态,而在长期内(如多次循环)又呈混合状态。这两者的结合,即使入流至少经历一个循环而基本杜绝短流,又可以提供很大的稀释倍数而提高了缓冲能力。同时为了防止污泥沉积,必须保证沟内足够的流速(一般平均流速大于0.3m/s),而污水在沟内的停留时间又较长,这就要求沟内由较大的循环流量(一般是污水进水流量的数倍乃至数十倍),进入沟内污水立即被大量的循环液所混合稀释,因此氧化沟系统具有很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对不易降解的有机物也有较好的处理能力。  2)氧化沟具有明显的溶解氧浓度梯度,特别适用于硝化-反硝化生物处理工艺。氧化沟从整体上说又是完全混合的,而液体流动却保持着推流前进,其曝气装置是定位的,因此,混合液在曝气区内溶解氧浓度是上游高,然后沿沟长逐步下降,出现明显的浓度梯度,到下游区溶解氧浓度就很低,基本上处于缺氧状态。氧化沟设计可按要求安排好氧区和缺氧区实现硝化-反硝化工艺,不仅可以利用硝酸盐中的氧满足一定的需氧量,而且可以通过反硝化补充硝化过程中消耗的碱度。这些有利于节省能耗和减少甚至免去硝化过程中需要投加的化学药品数量。  3) 氧化沟沟内功率密度的不均匀配备,有利于氧的传质,液体混合和污泥絮凝。传统曝气的功率密度一般仅为20-30瓦/米3,平均速度梯度G大于100秒-1。这不仅有利于氧的传递和液体混合,而且有利于充分切割絮凝的污泥颗粒。当混合液经平稳的输送区到达好氧区后期,平均速度梯度G小于30秒-1,污泥仍有再絮凝的机会,因而也能改善污泥的絮凝性能。  4)氧化沟的整体功率密度较低,可节约能源。氧化沟的混合液一旦被加速到沟中的平均流速,对于维持循环仅需克服沿程和弯道的水头损失,因而氧化沟可比其他系统以低得多的整体功率密度来维持混合液流动和活性污泥悬浮状态。据国外的一些报道,氧化沟比常规的活性污泥法能耗降低20%-30%。  另外,据国内外统计资料显示,与其他污水生物处理方法相比,氧化沟具有处理流程简单,超作管理方便;出水水质好,工艺可靠性强;基建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等特点。  传统氧化沟的脱氮,主要是利用沟内溶解氧分布的不均匀性,通过合理的设计,使沟中产生交替循环的好氧区和缺氧区,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其最大的优点是在不外加碳源的情况下在同一沟中实现有机物和总氮的去除,因此是非常经济的。但在同一沟中好氧区与缺氧区各自的体积和溶解氧浓度很难准确地加以控制,因此对除氮的效果是有限的,而对除磷几乎不起作用。另外,在传统的单沟式氧化沟中,微生物在好氧-缺氧-好氧短暂的经常性的环境变化中使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群并非总是处于最佳的生长代谢环境中,由此也影响单位体积构筑物的处理能力。  氧化沟缺点  尽管氧化沟具有出水水质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除磷脱氮效率高、污泥易稳定、能耗省、便于自动化控制等优点。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4.1污泥膨胀问题  当废水中的碳水化合物较多,N、P含量不平衡,pH值偏低,氧化沟中污泥负荷过高,溶解氧浓度不足,排泥不畅等易引发丝状菌性污泥膨胀;非丝状菌性污泥膨胀主要发生在废水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较高时。微生物的负荷高,细菌吸取了大量营养物质,由于温度低,代谢速度较慢,积贮起大量高粘性的多糖类物质,使活性污泥的表面附着水大大增加,SVI值很高,形成污泥膨胀。   针对污泥膨胀的起因,可采取不同对策:由缺氧、水温高造成的,可加大曝气量或降低进水量以减轻负荷,或适当降低MLSS(控制污泥回流量),使需氧量减少;如污泥负荷过高,可提高MLSS,以调整负荷,必要时可停止进水,闷曝一段时间;可通过投加氮肥、磷肥,调整混合液中的营养物质平衡(BOD5:N:P=100:5:1);pH值过低,可投加石灰调节;漂白粉和液氯(按干污泥的0.3%~0.6%投加),能抑制丝状菌繁殖,控制结合水性污泥膨胀[11]。  4.2泡沫问题  由于进水中带有大量油脂,处理系统不能完全有效地将其除去,部分油脂富集于污泥中,经转刷充氧搅拌,产生大量泡沫;泥龄偏长,污泥老化,也易产生泡沫。用表面喷淋水或除沫剂去除泡沫,常用除沫剂有机油、煤油、硅油,投量为0.5~1.5mg/L。通过增加曝气池污泥浓度或适当减小曝气量,也能有效控制泡沫产生。当废水中含表面活性物质较多时,易预先用泡沫分离法或其他方法去除。另外也可考虑增设一套除油装置。但最重要的是要加强水源管理,减少含油过高废水及其它有毒废水的进入  4.3污泥上浮问题  当废水中含油量过大,整个系统泥质变轻,在操作过程中不能很好控制其在二沉池的停留时间,易造成缺氧,产生腐化污泥上浮;当曝气时间过长,在池中发生高度硝化作用,使硝酸盐浓度高,在二沉池易发生反硝化作用,产生氮气,使污泥上浮;另外,废水中含油量过大,污泥可能挟油上浮。  发生污泥上浮后应暂停进水,打碎或清除污泥,判明原因,调整操作。污泥沉降性差,可投加混凝剂或惰性物质,改善沉淀性;如进水负荷大应减小进水量或加大回流量;如污泥颗粒细小可降低曝气机转速;如发现反硝化,应减小曝气量,增大回流或排泥量;如发现污泥腐化,应加大曝气量,清除积泥,并设法改善池内水力条件  4.4流速不均及污泥沉积问题  在氧化沟中,为了获得其独特的混合和处理效果,混合液必须以一定的流速在沟内循环流动。一般认为,最低流速应为0.15m/s,不发生沉积的平均流速应达到0.3~0.5m/s。氧化沟的曝气设备一般为曝气转刷和曝气转盘,转刷的浸没深度为250~300mm,转盘的浸没深度为480~ 530mm。与氧化沟水深(3.0~3.6m)相比,转刷只占了水深的1/10~1/12,转盘也只占了1/6~1/7,因此造成氧化沟上部流速较大(约为0.8~1.2m,甚至更大),而底部流速很小(特别是在水深的2/3或3/4以下,混合液几乎没有流速),致使沟底大量积泥(有时积泥厚度达1.0m),大大减少了氧化沟的有效容积,降低了处理效果,影响了出水水质。  加装上、下游导流板是改善流速分布、提高充氧能力的有效方法和最方便的措施。上游导流板安装在距转盘(转刷)轴心4.0处(上游),导流板高度为水深的1/5~1/6,并垂直于水面安装;下游导流板安装在距转盘(转刷)轴心3.0m处。导流板的材料可以用金属或玻璃钢,但以玻璃钢为佳。导流板与其他改善措施相比,不仅不会增加动力消耗和运转成本,而且还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充氧能力和理论动力效率  另外,通过在曝气机上游设置水下推动器也可以对曝气转刷底部低速区的混合液循环流动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从而解决氧化沟底部流速低、污泥沉积的问题。设置水下推动器专门用于推动混合液可以使氧化沟的运行方式更加灵活,这对于节约能源、提高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SBR  SBR是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BatchReactorActivatedSludgeProcess)的简称,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不同,SBR技术采用时间分割的操作方式替代空间分割的操作方式,非稳定生化反应替代稳态生化反应,静置理想沉淀替代传统的动态沉淀。它的主要特征是在运行上的有序和间歇操作,SBR技术的核心是SBR反应池,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无污泥回流系统。正是SBR工艺这些特殊性使其具有以下优点:  1、理想的推流过程使生化反应推动力增大,效率提高,池内厌氧、好氧处于交替状态,净化效果好。  2、运行效果稳定,污水在理想的静止状态下沉淀,需要时间短、效率高,出水水质好。  3、耐冲击负荷,池内有滞留的处理水,对污水有稀释、缓冲作用,有效抵抗水量和有机污物的冲击。   4、工艺过程中的各工序可根据水质、水量进行调整,运行灵活。  5、处理设备少,构造简单,便于操作和维护管理。  6、反应池内存在DO、BOD5浓度梯度,有效控制活性污泥膨胀。  7、SBR法系统本身也适合于组合式构造方法,利于废水处理厂的扩建和改造。  8、脱氮除磷,适当控制运行方式,实现好氧、缺氧、厌氧状态交替,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9、工艺流程简单、造价低。主体设备只有一个序批式间歇反应器,无二沉池、污泥回流系统,调节池、初沉池也可省略,布置紧凑、占地面积省。  SBR系统的适用范围  由于上述技术特点,SBR系统进一步拓宽了活性污泥法的使用范围。就近期的技术条件,SBR系统更适合以下情况:  1)中小城镇生活污水和厂矿企业的工业废水,尤其是间歇排放和流量变化较大的地方。  2)需要较高出水水质的地方,如风景游览区、湖泊和港湾等,不但要去除有机物,还要求出水中除磷脱氮,防止河湖富营养化。  3)水资源紧缺的地方。SBR系统可在生物处理后进行物化处理,不需要增加设施,便于水的回收利用。  4)用地紧张的地方。  5)对已建连续流污水处理厂的改造等。  6)非常适合处理小水量,间歇排放的工业废水与分散点源污染的治理。  SBR工艺设计与运行  SBR设计需特别注意的问题  (一)主要设施与设备  1、设施的组成   本法原则上不设初次沉淀池,本法应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厂的主要原因是设施较简单和维护管理较为集中。为适应流量的变化,反应池的容积应留有余量或采用设定运行周期等方法。但是,对于游览地等流量变化很大的场合,应根据维护管理和经济条件,研究流量调节池的设置。  2、反应池  反应池的形式为完全混合型,反应池十分紧凑,占地很少。形状以矩形为准,池宽与池长之比大约为1:1~1:2,水深4~6米。  反应池水深过深,基于以下理由是不经济的:①如果反应池的水深大,排出水的深度相应增大,则固液分离所需的沉淀时间就会增加。②专用的上清液排出装置受到结构上的限制,上清液排出水的深度不能过深。  反应池水深过浅,基于以下理由是不希望的:①在排水期间,由于受到活性污泥界面以上的最小水深限制,上清液排出的深度不能过深。②与其他相同BOD—SS负荷的处理方式相比,其优点是用地面积较少。  反应池的数量,考虑清洗和检修等情况,原则上设2个以上。在规模较小或投产初期污水量较小时,也可建一个池。  3、排水装置  排水系统是SBR处理工艺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其设计中最具特色和关系到系统运行成败的关键部分。目前,国内外报道的SBR排水装置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⑴潜水泵单点或多点排水。这种方式电耗大且容易吸出沉淀污泥;⑵池端(侧)多点固定阀门排水,由上自下开启阀门。缺点操作不方便,排水容易带泥;⑶专用设备滗水器。滗水器是是一种能随水位变化而调节的出水堰,排水口淹没在水面下一定深度,可防止浮渣进入。理想的排水装置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①单位时间内出水量大,流速小,不会使沉淀污泥重新翻起;②集水口随水位下降,排水期间始终保持反应当中的静止沉淀状态;③排水设备坚固耐用且排水量可无级调控,自动化程度高。  在设定一个周期的排水时间时,必须注意以下项目:  ①上清液排出装置的溢流负荷——确定需要的设备数量;  ②活性污泥界面上的最小水深——主要是为了防止污泥上浮,由上清液排出装置和溢流负荷确定,性能方面,水深要尽可能小;  ③随着上清液排出装置的溢流负荷的增加,单位时间的处理水排出量增大,可缩短排水时间,相应的后续处理构筑物容量须扩大;   ④在排水期,沉淀的活性污泥上浮是发生在排水即将结束的时候,从沉淀工序的中期就开始排水符合SBR法的运行原理。  SBR工艺的需氧与供氧  SBR工艺有机物的降解规律与推流式曝气池类似,推流式曝气池是空间(长度)上的推流,而SBR反应池是时间意义上的推流。由于SBR工艺有机物浓度是逐渐变化的,在反应初期,池内有机物浓度较高,如果供氧速率小于耗氧速率,则混合液中的溶解氧为零,对单一的微生物而言,氧气的得到可能是间断的,供氧速率决定了有机物的降解速率。随着好氧进程的深入,有机物浓度降低,供氧速率开始大于耗氧速率,溶解氧开始出现,微生物开始可以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有机物浓度的高低成为影响有机物降解速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耗氧与供氧的关系来看,在反应初期SBR反应池保持充足的供氧,可以提高有机物的降解速度,随着溶解氧的出现,逐渐减少供氧量,可以节约运行费用,缩短反应时间。SBR反应池通过曝气系统的设计,采用渐减曝气更经济、合理一些。  SBR工艺排出比(1/m)的选择  SBR工艺排出比(1/m)的大小决定了SBR工艺反应初期有机物浓度的高低。排出比小,初始有机物浓度低,反之则高。根据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规律,当有机物浓度高时,有机物降解速率大,曝气时间可以减少。但是,当有机物浓度高时,耗氧速率也大,供氧与耗氧的矛盾可能更大。此外,不同的废水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也不同。污泥沉降性能好,沉淀后上清液就多,宜选用较小的排出比,反之则宜采用较大的排出比。排出比的选择还与设计选用的污泥负荷率、混合液污泥浓度等有关。  SBR反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   根据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混合液污泥浓度的大小决定了生化反应器容积的大小。SBR工艺也同样如此,当混合液污泥浓度高时,所需曝气反应时间就短,SBR反应池池容就小,反之SBR反应池池容则大。但是,当混合液污泥浓度高时,生化反应初期耗氧速率增大,供氧与耗氧的矛盾更大。此外,池内混合液污泥浓度的大小还决定了沉淀时间。污泥浓度高需要的沉淀时间长,反之则短。当污泥的沉降性能好,排出比小,有机物浓度低,供氧速率高,可以选用较大的数值,反之则宜选用较小的数值。SBR工艺混合液污泥浓度的选择应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来考虑。  关于污泥负荷率的选择  污泥负荷率是影响曝气反应时间的主要参数,污泥负荷率的大小关系到SBR反应池最终出水有机物浓度的高低。当要求的出水有机物浓度低时,污泥负荷率宜选用低值;当废水易于生物降解时,污泥负荷率随着增大。污泥负荷率的选择应根据废水的可生化性以及要求的出水水质来确定。  SBR工艺与调节、水解酸化工艺的结合  SBR工艺采用间歇进水、间歇排水,SBR反应池有一定的调节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均衡水质、水量的作用。通过供气系统、搅拌系统的设计,自动控制方式的设计,闲置期时间的选择,可以将SBR工艺与调节、水解酸化工艺结合起来,使三者合建在一起,从而节约投资与运行管理费用。  在进水期采用水下搅拌器进行搅拌,进水电动阀的关闭采用液位控制,根据水解酸化需要的时间确定开始曝气时刻,将调节、水解酸化工艺与SBR工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反应池进水开始作为闲置期的结束则可以使整个系统能正常运行。具体操作方式如下所述:  进水开始既为闲置结束,通过上一组SBR池进水结束时间来控制;  进水结束通过液位控制,整个进水时间可能是变化的。  水解酸化时间由进水开始至曝气反应开始,包括进水期,这段时间可以根据水量的变化情况与需要的水解酸化时间来确定,不小于在最小流量下充满SBR反应池所需的时间。  曝气反应开始既为水解酸化搅拌结束,曝气反应时间可根据计算得出。  沉淀时间根据污泥沉降性能及混合液污泥浓度决定,它的开始即为曝气反应的结束。  排水时间由滗水器的性能决定,滗水结束可以通过液位控制。   闲置期的时间选择是调节、水解酸化及SBR工艺结合好坏的关键。闲置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废水的变化情况来确定,实际运行中,闲置时间经常变动。通过闲置期间的调整,将SBR反应池的进水合理安排,使整个系统能正常运转,避免整个运行过程的紊乱。活性污泥SBR  一种橡胶名:丁苯橡胶,由丁二烯和苯乙烯共聚制得。按生产方法分为乳液聚合丁苯橡胶和溶液聚合丁苯橡胶。其综合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好AAO工艺概况AAO(厌氧/缺氧/好氧)工艺,亦称A2/O工艺,是70年代由美国的一些专家在厌氧一好氧(An-0)法脱氮工艺的基础上开发的,其宗旨是开发一项能够同步脱氮除磷的污水处理工艺1571.其工艺流程如图4.1,各反应器单元功能与工艺特征如下:(1)原污水与从沉淀池排出的含磷回流污泥进人厌氧反应器,该反应器主要功能是释放磷,同时部分有机物进行氨化.(2)污水经过厌氧反应器进人缺氧反应器,该反应器的首要功能是脱氮,硝态氮是通过内循环由好氧反应器送来的,循环的混合液量较大,一般为2Q(Q一一原污水流量).(3)混合液从缺氧反应器进人好氧反应器,该反应器是多功能的:去除BOD5,硝化和吸收磷。这三项反应都是重要的,混合液中含有N03-N,污泥中含有过剩的磷,而污水中的BOD5(或COD)则得到去除.流量为2Q的混合液从这里回流缺氧反应器。(4)沉淀池的功能是泥水分离,污泥的一部分回流厌氧反应器,上清液作为处理水排放.AAO工艺具有以下各项特点:(1)该工艺在系统上可以称为最简单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总的水力停留时间少于其他同类工艺.(2)在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条件下,丝状菌不能大量增殖,无污泥膨胀之虞,SVI值一般均小于100,(3)污泥中含磷浓度高,具有很高的肥效。(4)运行中勿需投药,两个A段只用轻缓搅拌,以不增加溶解氧为度,运行费用低。AAO工艺也存在如下各项的待解决问题:(1)除磷 效果难于再行提高(总磷去除率一般为70%1591),污泥增长有一定的限度,不易提高,特别是当PBOD,值高时更是如此.(2)脱氮效果也难于进一步提高(总氮去除率一般为40~70%159,601),内循环量一般以2Q为限,不宜太高。(3)进人沉淀池的处理水要保持一定浓度的溶解氧,减少停留时间,防止产生厌氧状态和污泥释放磷的现象出现,但溶解氧浓度也不宜过高,以防循环混合液对缺氧反应器的干扰。AAO反应器中,通过改变进水磷浓度三个工况,考察了AAO反应器的脱氮除磷效果,并对COD、氮、磷等物质在厌氧、缺氧、好氧三反应器中的迁移进行了分析,观察到缺氧反硝化吸磷等一系列现象.本节中,将着重从微生物角度来讨论AAO反应器生物强化除磷的特性.1.不同进水C/P条件下AAO反应器中微生物的组成在活性污泥脱氮除磷系统中,根据所起作用不同将微生物可分为以下几类:以有机底物为营养进行好氧呼吸的异养菌;以C伍为碳源,将NH3-N转化为N02-N和N03-N的一类化能自养菌,称为硝化菌;在缺氧(不存在分子态溶解氧)条件下,将N02-N和N03-N还原成气态氮(场)或N20,NO的一类异养型细菌,称为反硝化菌;厌氧1好氧交替运行导致厌氧释磷、好氧超量吸磷的一类异养型细菌,称为聚磷菌.另外,随着对EBPR机理研究的深人,人们还研究了聚糖菌和反硝化聚磷菌.为方便讨论,下文中所指异养菌特指以有机底物为营养进行好氧呼吸的异养菌.1.1异养菌、硝化菌与反硝化菌 在AAO系统中,异养菌在好氧池中发生反应,以分子态q为电子受体,环境中有机底物为电子供体进行好氧呼吸.也就是说,在泥龄、回流量等运行条件一定、溶解氧充足的条件下,AAO系统中异养菌的数量取决与进人好氧池有机底物的数量.通过表4.7和表4.8可以看出,三工况进人好氧池的COD浓度分别为66.64和61mg/L,好氧池对COD的去除率分别为25.3%、31.3%和25.1%.即进水经过厌氧池和缺氧池后,COD已经大量被去除,进人好氧池的有机底物水平非常低.因此可以认为,三工况中异养菌水平均较低,对有机物去除的贡献较小.AAO系统对脱氮起主要作用的即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硝化菌在好氧池中发生反应,将NH3-N氧化为NOx一与异养菌类似,在运行条件和环境因素一定的条件下,AAO系统中硝化菌的数量取决于进人好氧池NH3一的数量.在三工况中,进水NH3-N和有机氮浓度一定,另NH3一在厌氧池和缺氧池除少量用于微生物细胞合成外基本无去除,即三工况进人好氧池的NH3一浓度差不多(表4.9),故可以认为,三工况中硝化菌数量维持在同一水平。AAO系统中反硝化蔺在厌氧池和缺氧池中发生反应.与硝化菌的分析类似,在进水氮浓度及组分不变、总氮去除率相当的情况下,三工况中反硝化菌数量维持在同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