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6.93 KB
  • 2022-04-22 11:43:57 发布

DB22∕T 5061-2021 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监测与控制标准(吉林省)

  • 5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监测与控制标准StandardforleakagemonitoringandcontrolofurbanwaterdistributionsystemDB22/T5061-2021主编部门: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批准部门: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施行日期:2021年10月13日2021·长春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通告第585号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关于发布《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监测与控制标准》等4项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的通告现批准《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监测与控制标准》《铁尾矿砂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技术标准》《城镇供热企业运行管理评价标准》为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为:DB22/T5061—2021、DB22/T5062—2021、DB22/T5063—2021、DB22/T5064—2021,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2021年10月13日 前言根据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20年全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及标准设计制定(修订)计划(一)的通知》(吉建标[2020]1号)的要求,编制组经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有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内容: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漏损管控、5漏损检测、6漏损评定、7附录。本标准由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由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请各单位在执行本标准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吉林省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地址:长春市民康路519号,邮编:130041,邮箱:jljsbz@126.com),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哈尔滨供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吉林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吉林省博创水务设计有限公司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长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黑龙江大学吉林建筑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杨红袁琳臧锐罗云张洪杰孙宇航刘昕霍佳 蔡磊于雷纪峰黄了如邹婷婷许铁夫刘志生张莉孙大军王漫江张勇邱志红刘海臣徐吉吕宝绮林英姿李菁菁侯秉东崔楠公尚彦牟桐雨马国辉赵晓雪刘扬王浩王嘉毅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尹军周毅陶乐然卜义惠王铁民鞠慧岩张俊武 目次1总则.....................................................................................................12术语和符号.........................................................................................22.1术语............................................................................................22.2符号............................................................................................53基本规定...........................................................................................84漏损管控.........................................................................................104.1一般规定....................................................................................104.2漏损水量分析............................................................................104.3漏损控制管理............................................................................114.4分区管理....................................................................................124.5压力调控....................................................................................134.6计量损失控制............................................................................144.7其他损失控制............................................................................155漏损检测.........................................................................................165.1一般规定....................................................................................165.2漏损检测技术............................................................................165.3检测设备....................................................................................175.4成果检验报告............................................................................196漏损评定.........................................................................................206.1一般规定....................................................................................206.2评定指标计算............................................................................206.3评定标准....................................................................................23附录A供水管网漏水探测漏水点记录表........................................24 本标准用词说明...................................................................................25引用标准名录.......................................................................................26附:条文说明.......................................................................................27 1总则1.0.1为加强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管理,提高管网维护管理水平,保障供水安全,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城镇供水管网的漏损监测、控制及评定。1.0.3城镇供水管网的漏损监测、控制及评定,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 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供水管网waterdistributionsystem连接水厂和用户水表(含)之间的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总称。2.1.2压力管理pressuremanagement在满足用户用水需求的前提下,根据管理需要对供水管网运行压力进行调控。2.1.3供水总量systeminputquantity进入供水管网中的全部水量之和,包括自产供水量和外购供水量。2.1.4自产供水量self-producedwatersupply供水单位自有水厂的供水量。2.1.5外购供水量purchasedwatersupply供水单位向其他单位购买并输入到管网的供水量。2.1.6注册用户用水量authorizedconsumption在供水单位登记注册的用户的计费用水量和免费用水量。2.1.7计费用水量billedauthorizedconsumption在供水单位注册的计费用户的用水量。2.1.8免费用水量unbilledauthorizedconsumption按规定减免收费的注册用户的用水量和用于管网维护和冲洗等的水量。2.1.9漏损水量waterlosses供水总量和注册用户用水量之间的差值。由漏失水量、计量损失水量和其他损失水量组成。2.1.10漏失水量reallosses2 各种类型的管线漏点、管网中水箱及水池等渗漏和溢流造成实际漏掉的水量。2.1.11明漏水量reportedleakage水溢出地面或可见的管网漏点的漏损水量。2.1.12暗漏水量unreportedleakage在地面以下检测到的管网漏点的漏损水量。2.1.13背景漏失水量backgroundleakage现有技术手段和措施未能检测到的管网漏点的漏损水量。2.1.14计量损失水量meteringlosses计量表具性能限制或计量方式改变导致计量误差的损失水量。2.1.15其他损失水量otherlosses未注册用户用水和用户拒查等管理因素导致的损失水量。2.1.16区域管理(ZM)zonemanagement将供水管网划分为若干供水区域,对每个供水区域的水量、水压进行监测控制,实现漏损量化管理的方式。2.1.17独立计量区(DMA)districtmeteredarea将供水管网分割成单独计量的供水区域,规模一般小于区域管理的范围。2.1.18压力分区(PMA)presuremeteredarea将供水管网分割不同压力的供水区域,对每个压力不同供水区域进行监测控制。2.1.19夜间最小流量minimumnightflow独立计量区每日夜间用户用水量最小时的进水流量。2.1.20零压测试zero-pressuretest为判断独立计量区是否封闭,关闭边界阀门后放水,监测区域内压力是否下降至零。2.1.21流量法flowmethod是指借助流量测量仪器设备,通过监测地下供水管道流量变化推断漏水异常管段的方法,分为区域检漏法和区域装表法。3 2.1.22压力法pressuremethod是指借助压力测试仪器设备,通过监测地下供水管道供水压力的变化,间接推断漏水异常管段的方法。2.1.23噪声法noisemethod是指利用相应的仪器设备,在一定时间内自动监测、记录地下供水管道漏水声音,并通过统计分析其强度、频率,间接推断漏水异常管段的方法。2.1.24听音法listeningmethod是指借助听音仪器设备,通过识别地下供水管道漏水声音,间接探测漏水异常点的方法。2.1.25相关法correlationmethod是指在漏水管道两端管壁或阀门、消火栓等附属设备放置传感器,利用漏水噪声传到两端传感器的时间差,推算漏水点位置的方法。2.1.26管道内窥检测法closedcircuittelevisioninspection(CCTV)method通过管道、闭路电视检测(CCTV)、潜望镜检测(QV)、声纳检测等各种方式进入排水管道内部进行检测的方法。2.1.27闭路电视摄像检测系统(CCTV)closedcircuittelevisioninspectionmethod通过闭路电视摄像系统查视供水管道内部缺陷推断漏水异常点的方法。2.1.28管道潜望镜检测(QV)pipequickviewinspection采用管道潜望镜在检查井内对管道进行检测的方法,简称QV检测。2.1.29声纳检测sonarinspection采用声波探测技术对管道内水面以下的状况进行检测的方法。2.1.30探地雷达法groundpenetratingradar(GPR)method通过探地雷达(GPR)对漏水点周围形成的浸湿区域或脱空区域4 的探测推断漏水异常点的方法。2.1.31地表温度测量法thermographymethod借助测温设备,通过检测地面或浅孔中供水管道漏水引起的温度变化,推断漏水异常点的方法。2.1.32气体示踪法tracergasmethod在供水管道内施放气体示踪介质,借助相应仪器设备通过地面检测泄漏的示踪介质浓度,推断漏水异常点的方法。2.1.33综合漏损率grosswaterlossrate管网漏损水量与供水总量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2.1.34漏损率waterlossrate用于评定或考核供水单位或区域的漏损水平,由综合漏损率修正而得。2.1.35单位供水量管长pipelengthperunitwatersupply管径大于等于75mm的管道总长与供水总量之比。2.1.36水表量程比turndownrate水表常用流量和最小流量的比值。2.1.37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对管网的图形信息和属性信息进行采集、输入、查询、分析、存储、更新、输出的技术系统。2.1.38服务压力servicepressure满足城镇供水区域内的基本供水压力。2.1.39管网SCADA系统supervisorycontrolanddataacquisitionsystemofurbanwatersupplynetwork采用计算机、通讯、控制、显示等技术,对城镇供水体系进行数据采集、监视和监控的系统。2.2符号2.2.1国际通用的压力和漏水关系模型5 L—泄漏量变化率;P—测点压力变化率。2.2.2区域计量的压力和漏水关系模型qL—初压力改变后的泄漏量;q0—初使压力的泄漏量;P0—初使压力;P1—改变后的压力。2.2.3漏点(明漏和暗漏)流量QL—漏点流量;C1—覆土对漏水出流影响修正系数;C2—流量系数;A—漏水孔面积;H—孔口压力;g—重力加速度。2.2.4漏点(明漏和暗漏)水量QLt—漏点水量;t—漏点存在时间。2.2.5背景漏损水量QB—背景漏损水量;Qn—单位管长夜间最小流量;L—管网总长度;T—统计时间。2.2.6居民用户总分表差损失水量Qm1—居民用户总分表差损失水量;Qmr—抄表到户的居民用水量;Cmr—居民用户总分表差率。2.2.7非居民用户表具误差损失水量Qm2—非居民用户表具误差损失水量;QmL—非居民用户用水量;6 CmL—非居民用户表具计量损失率。2.2.8供水单位的漏损率RBL—漏损率;RWL—综合漏损率;Rn—总修正值;Qs—供水总量;Qa—注册用户用水量。2.2.9总修正值R1—居民抄表到户水量的修正值;R2—单位供水量管长的修正值;R3—年平均出厂压力的修正值;R4—最大冻土深度的修正值。7 3基本规定3.0.1供水单位应建立用户登记制度,对所有用户进行注册登记管理,并应对用户信息进行动态维护。3.0.2供水单位应制定计量器具管理办法,抄表质量和数据质量控制管理措施。3.0.3城镇供水范围内下列水量应进行计量:1自产供水量;2外购供水量;3注册用户用水量中的居民家庭用水、公共服务用水、生产运营用水以及向相邻区域管网输出的水量等。3.0.4水量计量方式的选择和计量器具的选配、维护、检定及更换工作,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207和《城镇供水水量计量仪表的配备和管理通则》CJ/T454的规定。3.0.5供水单位宜建立管网水力模型系统,并应根据管网运行情况的变化及时校核与更新。3.0.6供水单位应以管网压力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水力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压力管理。3.0.7供水管网的漏水探测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207和《城镇供水管网漏水探测技术规程》CJJ159的有关规定。3.0.8供水单位宜组织编制管网信息化系统建设规划及设计。3.0.9供水管网的年度更新率不宜小于2%。供水单位应根据管网漏损评估、水质及供水安全保障等情况,制定管网更新改造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3.0.10管网改造应因地制宜,可采取开挖换管和非开挖修复技术8 相结合的方式,管道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及《城镇给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技术规程》CJJ/T244的有关规定。3.0.11新铺设管道的材质应按照接口安全可靠性高、破损概率小、内壁阻力系数低和全寿命周期成本低的原则进行选择,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生活饮用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及《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207的有关规定。9 4漏损管控4.1一般规定4.1.1供水单位应制定漏损管理及应急管理等制度,采取合理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措施进行漏损控制。4.1.2漏损控制目标应包括管网漏损率及产销差率。4.1.3漏损的技术性控制方案应根据漏损水量、漏点出现频次确定。4.1.4供水设备及材料应采用有利于安全供水、减少漏损的新技术、新材料及新设备。4.1.5供水单位对各类用水单位(住宅、非住宅等)应合理确定单位用水定额,并根据用水实际情况定期修正。4.1.6管线的巡检周期宜为3d~5d,重要管段巡检周期宜为ld。4.1.7每月应进行一次管网漏损数据统计和分析,用于制定管网维护计划。4.1.8供水单位宜建立GIS、SCADA、营业收费等全流程智慧化信息管理系统,并建立可视化数据平台,辅助决策和管理。4.2漏损水量分析4.2.1供水单位应根据水量平衡表4.2.1确定各类水量,且每年应开展1~2次漏损检测及数据统计工作。10 表4.2.1水量平衡表计费计量用水量计费用水量注册用户计费未计量用水量用水量免费计量用水量免费用水量免费未计量用水量自产供水量明漏水量暗漏水量漏失水量背景漏损水量水箱、水池的渗漏和供水总量溢流水量居民用户总分表差损漏损水量失水量计量损失水量非居民用户表具误差外购供水量损失水量未注册用户用水和用其他损失水量户拒查等管理因素导致的损失水量4.2.2供水单位应对出厂入网水量、区域水量、独立计量区和用户水量等进行计量和水平衡分析。4.2.3进行漏损水量分析时,各计量分区应确保采用的数据准确、时间一致。4.2.4供水单位应对采用城镇供水管网供水的消防用水、园林绿化、道路浇洒及广场冲洗用水、水池(箱)清洗及溢流、应急供水、管网维护和冲洗用水等进行计量。4.3漏损控制管理4.3.1供水单位应制定管网检漏计划,配备相应的人员和设备,检测周期不应超过12个月。4.3.2供水单位应根据计量区域水平衡分析结果,制定对应的漏损控制目标和方案,实施差异化管理。4.3.3供水单位应根据供水的规模、管网布置、管材及运行方式等11 因素,综合确定管网漏损检测方法。4.3.4供水单位应根据漏损水量分析结果,评估漏损控制的水平,制订漏损控制措施。4.3.5供水管网应设置管网漏点监测设备,建立管网漏点主动监测和数据分析系统。4.3.6供水单位应详细记录明漏水量、暗漏水量的原始信息,包括漏水原因、破损面积、事故点运行压力等,并进行管网漏损水量的分析和统计。4.3.7应合理设置检修阀门的位置、阀门种类、控制方式,减少事故漏损。4.3.8水池、水箱应设置水位显示、溢流报警和进水阀门自动关闭等装置,减少水量损失。4.4分区管理4.4.1供水管网宜采取分区计量的方式开展漏损控制。4.4.2分区管理方式应根据管网系统的大小和数据分析方法的不同确定,包括独立计量区管理(DMA)、区域管理(ZM)、管网压力分区(PMA)等方式。分区管理范围应由大到小逐级划分,形成完整的水量计量传递体系和压力调控体系。4.4.3独立计量区应根据管网平面布局、管线长度和用户数量等进行划分。4.4.4独立计量区建设和运行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1进水口应安装流量计量设备及压力监测设备,流量和压力监测数据宜实时传输;2进水口流量计量设备应满足小流量测量的要求;3夜间用水量较大的用户应单独监测;4封闭运行前应进行零压测试;5应通过流量、压力数据的监测和分析,评估区域漏损程度,12 确定漏损预警值。4.4.5供水单位应选择有代表性的管网区域,通过监测夜间最小流量测算管网背景漏损水量。4.4.6分区管理的管网在建设和封闭运行过程中,应进行水质监测分析,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管网水质安全。4.5压力调控4.5.1供水单位应根据水厂分布、管网特点、服务压力和管理要求,通过压力调控控制管网漏损。4.5.2压力分布差异较大的供水管网,应采用分区调度、区域控压、独立计量区控压和局部调控等手段,使区域内管网压力达到合理水平。4.5.3压力与泄漏量之间的关系可按下列公式计算:1国际通用的压力和漏水关系模型为:NL=P(4.5.3-1)式中:L—泄漏量变化率,%;P—测点压力变化率,%N—一般介于0.5~2.5之间,平均值为1.15,接近线形关系。对于不同材料的管道,漏点不同N值也不同,一般认为:非金属管道系统,N=1.25~1.75;金属管道系统,当漏失量较小时,N=1.0~1.5;当漏失量较大时(即明漏或爆管),N=0.5~1.0。2区域计量的压力和漏水关系模型为:nqL=q0(P1/P0)(4.5.3-2)式中:3qL—初压力改变后的泄漏量,m/s;3q0—初使压力的泄漏量,m/s;13 P0—初使压力,MPa;P1—改变后的压力,MPa;n—一般介于0.5~1.75之间,非金属管道系统一般n=1.25~1.75;金属管道系统,当漏失量较小时,n=1.0~1.5;当漏失量较大时(即明漏或爆管),n=0.5~1.0。4.5.4供水管网的压力宜采取逐级调控方式,可根据不同工况选择以下策略:1供水距离较远的管网,应通过逐级增压输送的方法降低前端管网压力;2压力控制宜采取逐步调减的方式,根据需要选择固定出口压力控制、按时段控制、按流量控制、按最不利点压力控制或多参数联合控制等方式;3分区调度和区域控压时,应采取设置远程控制电动阀门等应急保障措施。4.6计量损失控制4.6.1供水单位应建立计量管理考核体系。4.6.2供水单位应建立大用户水量远程监测和分析系统。4.6.3计量表具的类型、口径及安装位置应根据计量需求确定,宜采用智能水表。4.6.4表具的量程比应满足以下要求:1表具口径在DN40以上且用水量较大或流量变化幅度较大的用户水表,其量程比不应小于200;2表具口径在DN40(含)以下的居民用户水表,其量程比不应小于80;3表具口径在DN40(含)以下的非居民用户水表,其量程比不应小于100。4.6.5供水单位应每年对居民用户总表与分表差值水量和非居民14 用户表具误差损失水量进行测试评定。抽检的样本数应满足以下要求:1居民用户测试的数量应大于10支;2非居民用户测试的数量每种口径不应少于5支。4.6.6水表、流量计及其他管网传感器应根据国家相关检定规范定期标定,防止因传感器误差造成数据失真。4.7其他损失控制4.7.1供水单位应采取措施,加强对未注册用水行为的管理,减少未注册用户的用水量。4.7.2供水单位应采取措施,减少因管理因素导致的水量损失。4.7.3对有采空区或地质条件较差地区的管网管理,应在必要的节点设置应力监测或应变监测传感器,降低爆管风险。15 5漏损检测5.1一般规定5.1.1供水单位应对区域内的供水管网开展漏损普查工作,通过主动检漏降低管网漏损。5.1.2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检测工作不得污染供水水质。5.1.3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检测的安全保护工作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的规定。打钻或开挖时,应避免损坏供水管道及相邻其他管线或设施。5.1.4开展漏损检测工作时必须做好人身和现场的安全防护。工作人员应穿戴有明显标志的工作服,夜间工作时必须穿反光背心,工作现场应设置围栏、警示标志和交通标志等。5.2漏损检测技术5.2.1管网漏损检测包括巡检发现明漏和使用仪器设备探测暗漏两部分内容。5.2.2供水单位应具备管网压力、流量及水质监测的技术手段。压力、流量及水质监测点设置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207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相关规定。5.2.3漏损检测可选择流量法、压力法、噪声法、听音法、相关法、管道内窥法、探地雷达法、地表测温法、气体示踪法等检测方法,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和技术要求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水管网漏水探测技术规程》CJJ159的规定。5.2.4漏损检测方法应符合以下要求:16 1流量法适用于判断探测区域是否发生漏水,确定漏水异常发生的范围,还可用于评价其他方法的漏水探测效果;2压力法适用于判断漏水发生,确定漏水发生范围;3噪声法适用于漏水点预定位和供水管网漏水监控,当用于长期性的漏水监测与预警时,宜采用固定设置噪声记录仪方式,当用于对供水管道进行分区巡检时,宜采用移动设置方式;4采用听音法探测管道漏水点时,应根据探测条件选择使用阀栓听音法、地面听音法和钻孔听音法;5相关法适用于漏水点预定位和精确定位;6管道内窥法适用于使用闭路电视摄像检测系统(CCTV)查视供水管道内部缺损,探测漏水点;7探地雷达法适用于已形成浸湿区域或脱空区域的管道漏水点的探测;8地表测温法适用于因管道漏水引起漏水点与周围介质之间有明显温度差异时的漏水探测;9气体示踪法于适用供水管网漏水量小,或采用其他探测方法难以解决时的漏水探测。5.3检测设备5.3.1检漏设备应根据供水单位制定的检漏计划配置。5.3.2计量仪表的性能及安装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饮用冷水水表和热水水表》GB/T778.1~778.3、《电磁流量计》JB/T9248及《超声波水表》CJ/T434的有关规定。5.3.3压力传感器的配置应满足以下规定:1压力传感器计量精度应优于1.5级;2压力传感器及变送器的外壳需接地,信号电缆线不得与动力电缆混合铺设;3压力传感器导压管应安装在温度波动小的地方,应防止渣滓17 在导管内沉积,冬季必需采取防冻措施;4测量液体压力时,变送器的安装位置应避免液体的冲击(水锤现象)。5.3.4流量传感器(或流量计)使用时应满足以下要求:1测量管必须在任何时候完全注满介质;2电磁流量计适用DN2500以下全部管道范围,直管段须满足前10D、后5D;3超声波流量计适用DN5000以下全部管道,易受气泡、结垢、泵及其它声源混入的超声杂音干扰,直管段须满足前20D、后5D;4涡街流量计直管段须保证前40D后20D,流体必须与传感器表体的标注方向一致;5用户进户管应设置水表,水表分容积式和速度式,安装时应考虑流量方向,防止反接。5.3.5埋入式光纤传感器应满足以下要求:1温度测试精度不应低于1℃,应变精度应高于0.1mm/m;2光纤传感器应防水防潮,耐酸碱腐蚀,耐高低温,抗老化,柔韧度好,强度高;3光纤传感器应在一定测试距离上设置分布式光纤解调仪;4管道应力监测可采用卡箍、锚固或高强度耐水粘接剂进行安装。5.3.6管网传感器数据应采用可靠加密的数据传输方式,传感器网络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信息技术传感器网络》GB/T30269的相关规定。5.3.7结合智慧水务的建设,计量仪表应选择智能化仪表。5.3.8城镇供水管网漏水探测使用的仪器设备应按照规定进行保养和校验。使用的计量器具应在计量检定周期的有效期内。18 5.4成果检验报告5.4.1供水单位应对漏水检测结果进行验证,并编制成果检验报告。5.4.2供水单位应根据开挖验证结果,计算测量漏水点的定位误差及漏水点定位准确率。5.4.3定位误差及漏水点定位准确率应符合下列规定:1定位误差不宜大于1m;2准确率不应小于90%。5.4.4成果检验应包括以下内容:1应按照本标准附录A标示的漏水异常点实施开挖验证;2现场拍摄漏水点的影像资料,并计量漏水量;3计算漏水点定位误差和定位准确率;4记录验证结果。5.4.5供水管网漏水探测成果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概况:应包括工程的依据、范围、内容、目的、要求、人员、仪器设备及计划安排,漏水探测区的基本情况,探测工作条件、相关探测工作量和开竣工期等;2探测方法和仪器设备,探测作业依据的标准;3探测质量控制及检查;4漏水探测成果及成果检验;5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6供水管网漏水况分析。19 6漏损评定6.1一般规定6.1.1供水管网的漏损评定可分为供水单位自评和主管部门核查两个环节。6.1.2漏损评定应根据漏损率的计算结果确定,并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6.1.3供水单位应在每个年度对供水管网漏损率进行自评,可根据漏损率评定结果申报省级漏损率达标企业。6.2评定指标计算6.2.1供水单位应根据水量统计和水平衡分析结果,确定年度供水总量和漏损水量。6.2.2水量统计计算应执行以下规定:1供水总量应根据流量计量设备的水量数据进行统计计算;2计费用水量应根据用户收费系统数据或记录进行统计计算;3免费用水量应根据计量数据或相关单位提供的数据进行统计计算;4注册用户用水量应为计费用水量与免费用水量之和;5漏损水量为供水总量与注册用户用水量之差;6其他损失水量为漏损水量与计量损失水量之差。6.2.3漏损水量应按明漏水量、暗漏水量、背景漏损水量以及水箱、水池的渗漏和溢流水量之和计算。1漏点(明漏和暗漏)流量应按下式计算:20 (6.2.3-1)式中:3QL—漏点流量(m/s);C1—覆土对漏水出流影响,折算为修正系数,根据管径大小取值:DN15~DN50取0.96,DN75~DN300取0.95,DN300以上取0.94。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一般取C1=1;C2—流量系数,取0.6;2A—漏水孔面积(m),一般采用模型计取漏水孔的周长,折算为孔口面积,在不具备条件时,可凭经验进行目测;2H—孔口压力(m),一般应进行实测,不具备条件时,可取管网平均控制压力;2g—重力加速度,取9.8m/s。2漏点(明漏和暗漏)水量应按下式计算:QLt=∑QL·t/10000(6.2.3-2)式中:3QLt—漏点水量(万m);t—漏点存在时间(s),明漏的存在时间为自发现破损至关闸止水的时间;暗漏的存在时间取管网检漏周期。3背景漏损水量应按下式计算:QB=Qn·L·T/10000(6.2.3-3)式中:3QB—背景漏损水量(万m);3Qn—单位管长夜间最小流量[m/(km.h)],在DMA样本区域开展检漏后测定;L—管网总长度(km);T—统计时间(h),按1年计算。4水箱、水池的溢流和渗漏水量应根据计量和测试结果确定。21 6.2.4计量损失水量包括居民用户总分表差损失水量和非居民用户表具误差损失水量。1居民用户总分表差损失水量按下式计算:QQmrQ(6.2.4-1)m1mr1Cmr式中:3Qm1—居民用户总分表差损失水量(万m);3Qmr—抄表到户的居民用水量(万m);Cmr—居民用户总分表差率,各供水单位根据样本实验测定。2非居民用户表具误差损失水量按下式计算:QQmLQ(6.2.4-2)m2mL1CmL式中:3Qm2—非居民用户表具误差损失水量(万m)3QmL—非居民用户用水量(万m);CmL—非居民用户表具计量损失率,各供水单位根据样本实验测定。6.2.5其他损失水量应按漏损水量与计量损失水量之差计算。其他损失水量包括未注册用户用水和用户拒查等管理因素导致的损失水量。6.2.6供水单位的漏损率应按下式计算:RBL=RWL-Rn(6.2.6-1)RWL=(Qs—Qa)/Qs×100%(6.2.6-2)式中:RBL—漏损率(%);RWL—综合漏损率(%);Rn—总修正值(%);3Qs—供水总量(万m);22 3Qa—注册用户用水量(万m)。6.2.7修正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修正值应包括居民抄表到户水量的修正值、单位供水量管长的修正值、年平均出厂压力的修正值和最大冻土深度的修正值。2总修正值应按下式计算:Rn=R1+R2+R3+R4(6.2.7)式中:R1—居民抄表到户水量的修正值(%);R2—单位供水量管长的修正值(%);R3—年平均出厂压力的修正值(%);R4—最大冻土深度的修正值(%)。6.3评定标准6.3.1城镇供水管网基本漏损率应控制在不大于10%,并根据居民抄表到户水量、单位供水量管长、年平均出厂压力和最大冻土深度等因素进行修正。6.3.2漏损率评定标准的修正值应结合评定区域的实际情况,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的规定计算。6.3.3城镇供水管网漏失率不应大于修正后漏损率评定标准的70%。23 附录A供水管网漏水探测漏水点记录表填表日期年月日漏点编号漏点位置管材管径(mm)管道埋深(m)管道埋设年代管道漏损形态(漏水、地面介质腐蚀、沙眼、管劈裂、断裂)探测方法和使用仪器简要说明漏水异常点简要说明(附位置示意图)开挖验证相关说明(漏水点照片、漏水点定位误差,计算漏水量等)开挖检证日期年月日探测人(签字):复核人(签字):24 本标准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的规定”。25 引用标准名录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3《生活饮用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4《信息技术传感器网络》GB/T302695《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6《城镇供水管网漏水探测技术规程》CJJ1597《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2078《城镇供水管网抢修技术规程》CJJ/T2269《城镇给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技术规程》CJJ/T24410《饮用冷水水表和热水水表》GB/T778.1~778.311《超声波水表》CJ/T43412《城镇供水水量计量仪表的配备和管理通则》CJ/T45413《电磁流量计》JB/T924826 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监测与控制标准DB22/T5061-2021条文说明27 制定说明本标准《城镇供水管网监测与控制标准》DB22/T5061-2021,经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2021年10月13日以585号通告批准发布。本标准编制组经过调查研究,针对我省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依据有关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及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参考其他省市的经验,提出了有关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监测与控制的基本要求,明确了有关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管控、漏损检测及漏损评定的标准,并对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管理评级做出了规定。为了便于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本标准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及执行中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本标准规定的参考。28 目次1总则................................................................................................313基本规定........................................................................................324漏损管控........................................................................................344.1一般规定.................................................................................344.2漏损水量分析.........................................................................364.3漏损控制管理.........................................................................374.4分区管理.................................................................................384.5压力调控.................................................................................394.6计量损失控制.........................................................................425漏损检测........................................................................................435.1一般规定.................................................................................435.2漏损检测技术.........................................................................445.3检测设备.................................................................................445.4成果检验报告.........................................................................466漏损评定........................................................................................476.1一般规定.................................................................................476.2评定计算.................................................................................476.3评定标准.................................................................................4829 30 1总则1.0.1本条款提出了标准编制的目的。目前我国的水资源状况迫切需要全面实施节水管理。加强科学管理,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合理用水已经十分迫切。其中供水行业中给水管网的漏损问题急需解决。管网运行压力是影响管道漏损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管网局部压力超过服务压力过多时,可以通过在管网中设置压力调节阀门的方法,适当调整管网局部压力,以减少管网的漏水量。给水管网压力调节阀门的优化控制主要包括阀门位置和开启度的优化。1.0.2规定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村镇供水管网的漏损分析、控制及评定可以参照本标准执行。1.0.3本条款规定了本标准与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关性。近年来,一批关于供水管网的建设、施工、运行、管理和维护的标准相继出台,其中很多内容与本标准相关。根据城镇化的发展现状与需求,为了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应与相关标准保持协调一致。31 3基本规定3.0.1用户注册登记制度是计量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供水单位应建立用户登记制度,并对所有用户进行注册登记管理,完成用户户信息的动态维护。另外,供水单位应制定计量器具管理办法、抄表质量和数据质量控制管理措施,提高抄表质量,保证计量数据完整、准确。3.0.3本条文具体规定了应安装计量设备进行水量计量的范围。全面、准确的水量计量是供水企业开展水平衡分析、加强漏损控制的必要条件。注册用户用水量中的居民家庭用水、公共服务用水和生产运营用水等水量分别指现行行业标准《城市用水分类标准》CJ/T3070中各类用水总量;向相邻区域管网输出的水量主要指由城市向相邻的小城镇输出的趸售水量。3.0.4水量计量方式的选择和计量器具的选配、维护、检定及更换工作,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3.0.5管网水力模型系统对压力管理以及规划设计、管网优化等具有重要作用。本条文提出了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供水单位宜建立管网水力模型系统并及时校核与更新。3.0.6供水管网压力监测数据是合理制定压力管理方案的基础,已经建立管网水力模型的供水单位,可结合模型计算结果综合考虑。3.0.9本条文根据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的要求,提出了供水管网宜达到的更新率,并提出了制定管网更新改造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时应考虑的因素。3.0.11本条文从减少漏失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了安全、经济运行和成本等因素,对新铺设管道的材质选择提出了原则性要求。新铺设、修复管道的材质应按照绿色环保安全无毒、不易结垢、运行安全、破损概率小、施工及维护方便、水力条件好、耐腐蚀、使用32 寿命长、全寿命周期成本低的原则选择优质管材、管件及配件,并考虑管材、管件及配件同寿命性,优先选用球墨铸铁管、成品钢管以及钢塑复合管等,管材及配件的性能应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207、《生活饮用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的规定。33 4漏损管控4.1一般规定4.1.1本条款是对供水单位应建立管网漏损管理制度、应急管理制度的规定。采取管网漏损控制是节约水资源、提高供水单位效益的重要途径。供水单位应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减少漏损水量,使管网漏损逐步达到合理水平。供水单位宜每月建立漏损台账,实施动态管理,更精确有效地控制管网漏损率。台账包括:明漏水量台账、暗漏水量台账、消火栓排水量台账、新建管道冲洗水量台账、消防用水量台账等。供水单位应制定突发性漏损事件的管控方案,在管网发生爆管等问题后应迅速启动应急方案并及时止漏降损。供水单位应建立应急抢修机制,组建专业抢修队伍,合理设置抢修站点,按规定对漏水管线及时进行止水和修复。4.1.2本条款是确定漏损控制目标的要求。供水单位确定的漏损控制目标应包括管网漏损率及产销差率。供水单位制定的漏损率或产销差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4.1.3本条款是对漏损控制方案确定依据的规定。有条件的地区可借助数据采集及监控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合漏损水量及漏点出现的频次,进行漏损分析,查明漏损原因,明确漏损控制重点。4.1.4本条款是对供水设备及材料选用的规定。为减少漏损,供水单位宜根据管网特征设置必要的传感器,对管网参数实时监控,利用数字化技术对管网建模分析,及时发现漏损情况,有效管理管网漏损;管材可选用连续纤维增强PE管、球墨铸铁管、PVC-U管、34 PVC-M管、PVC-O、TPEP钢管等;采用无负压供水设备、水锤消除设施、高效复合进排气阀、调流调压阀、超压泄压阀、气压罐、双向调压塔等设备。4.1.5本条款规定了供水企业应对各类用水单位进行限额控制,对超限额用水实行阶梯水价控制,并根据用水实际情况,定期修正。4.1.6管网的巡检周期各地供水单位可结合单位自身规模、管网特点、管线的重要性、季节、施工频度及城市建设的现状等情况来灵活、合理制定,巡检周期越短越有利于管道的安全运行,通常情况下对一般管线巡检周期宜为3d~5d,对重要管段巡检周期ld为宜,以便及时发现隐患并提前处理,减少管道破损事故的发生。重要管线指输配水主干管、管网薄弱点、重点工业用水大户及满足政府、医院、学校、幼儿园等重点用户的配水管线。4.1.7管网漏损的数据是管网运行维护的重要依据,供水单位应根据其数据分析的结果开展检漏和管网维护工作,制定管网更新改造计划,并对管网资产状态作出评估,用于管网管理和发展规划等。4.1.8供水管网管理信息系统应包括空间数据信息及属性数据信息:空间数据信息主要包括与供水系统有关的各种基础地理特征信息(如:地形,地表特征等)和供水系统的本身的各地理特征信息(如水表、管道,泵站、阀门,水厂等),空间数据信息主要通过GIS的空间数据处理功能,表达地球上象点,线或多边形的地理特征;属性数据信息是用来反映与几何位置无关的属性,它是与地理实体相联系的地理变量或地理意义,一般是经过抽象的概念,通过分类、命名,量算、统计等方法得到。以供水系统为例,按实体类型分为:节点属性、管道属性、阀门属性、水表属性、水泵属性、消火栓属性等。节点属性主要包括节点编号、节点坐标(X、Y、Z)、节点流量﹑地理位置等。管道属性包括管道编号、起始节点号、终止节点号、管径、管长、管材、管道流量﹑流速、压降、水力坡度、管道粗糙系数、敷设日期、维修记录、所在道路名等。完整、准确的供水管网档案资料是供水管网管理的基础,建立35 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管网管理的数字化和可视化,同时为建立管网水力模型,制定分区管理、压力调控等漏损控制方案提供技术支撑,也有利于提高管网管理水平。直埋管道须在回填覆土前实时进行数字化数据测绘。管道上的各类井室、拐点、分支处等特征点及直管段每20m须至少留有一个坐标数据。给水管网动态水力模型是指将给水系统中的一些给水设施(如:水泵、管道、阀门、水库或水塔等)的特性数据、属性数据及水量数据输入管网模拟计算软件进行延时模拟计算,并达到一定校验标准的模型。建立大规模城市给水管网水力模型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实现配水系统的科学化管理,尤其是大规模给水系统,宜编制管网信息化系统规划,并以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和营业收费系统等供水信息化系统为基础。4.2漏损水量分析4.2.1本条款是对供水单位各类水量的确定及漏损检测频率的规定。水量平衡表是本标准为供水单位进行漏损水量分析提供的重要工具,各类水量应根据本标准4.2.1确定。同时,每年进行不少于一次漏损水量统计。4.2.2本条款规定了供水单位应对出厂入网水量、区域水量、独立计量区和用户水量进行独立计量及水平衡分析。水平衡分析既可以针对从水厂出厂流量计至用户水表的整个供水管网,也可以针对水量计量传递过程中的不同区间或区域开展。供水单位可根据数据传输或检漏设备检测结果进行实时或定期数据分析,找出疑似漏损点,并进行标记和进一步检测。4.2.4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消防用水、园林绿化浇洒用水、水池(箱)清洗及溢流(包括二次供水水池水箱溢流)、应急供水和管网维护和冲洗用水、工程施工时新旧管连接所排空水量,施工后管36 道冲洗消毒进行计量统计。这些用水量均属于注册用户用水量,其中消防用水、管网维护和冲洗用水一般属于免费用水量;根据各供水单位管理的实际情况,水池(箱)清洗和应急供水属于计费用水量或免费用水量。4.3漏损控制管理4.3.1供水单位应有计划地开展检漏工作,配备专业检漏人员,暗漏检测也可委托专业检漏单位检漏,漏损率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的规定执行。4.3.2供水管网中每个计量区域的漏损程度、导致漏损的主要因素、能够控制到的漏损水平各不相同,因此应根据各个计量区域的水平衡分析结果,有重点、有针对性进行差异化管理。4.3.3本条款是对管网漏损检测方式的规定。漏损检测的方式包括听音法、相关分析检漏法、区域检漏法等技术。可根据漏损的实际情况采用新的技术和设备,提高漏点检出率。4.3.5建立基于管网漏点监测设备的漏点主动监测和数据分析系统,是提高漏点探测及时性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技术手段,并有助于对管网健康状况进行诊断和评估,确定漏失严重的区域并优先控制。供水管网计量建设和运行管理宜结合智慧水务的建设,获取管网流量、压力等信息,辅助监测漏损点。4.3.7工程设计应合理设置检修控制阀门、进排气及泄水阀门等管道附属设施,减少停水范围和放空水量,并实施科学的管理机制,缩短漏水时阀门关闭时间。4.3.8根据现行行业标准《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40,进出水管上必须安装阀门,水池(箱)宜设置水位显示和溢流报警装置。37 4.4分区管理4.4.1管网规模越大,采用人工普查方式主动检漏耗费的人力和时间成本越高,发现和解决未注册用水等水量损失的难度也越大。因此,规模较大的供水管网系统应采用分区管理的方式,量化漏损水量空间分布,以利于有针对性开展漏损控制。管网规模较小的供水单位有条件时也应采取分区计量的方式,监测区域漏损状况,提高漏损控制水平。4.4.2本条款是对分区管理方式划分的规定。独立计量分区(DMA)方式通常采取关闭阀门或安装流量计,形成虚拟或实际独立区域。通过对进入或流出这一区域的水量进行计量,并对流量分析来定量泄漏水平;采用独立计量区(DMA)管理方式时,分区规模一般较小,数据分析可同时采用夜间最小流量和总分表对比两种方法;区域管理(ZM)方式分区规模一般较大,数据分析主要采用总分表对比方法;供水管网压力分区(PMA)方式以压力调控为主,兼顾区域计量,可有效地控制城市管网漏损。以分区管理区域的逐级嵌套为基础,一是可以建立水量计量传递体系,通过各层级之间水量的对比分析,对漏损水量进行精细分析。二是可以建立压力控制体系,分级分区开展管网压力的精准管控。4.4.3本条文规定了划分独立计量区应考虑的主要因素。独立计量区内用户一般不超过5000户,进水口不超过2个。4.4.4本条文规定了独立计量区建设和运行管理的要求:1建设独立计量区时,供水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流量计量设备。在安装流量计量设备的同时,安装压力监测设备可以实现对独立计量区流量、压力的综合分析。为提高数据采集的及时性,流量和压力监测数据宜采用远传方式;2夜间最小流量的监测是独立计量区流量监测的重点。在夜38 间最小流量发生的时段(一般在凌晨2点至凌晨5点之间),管线内水流速度较小,为保证夜间最小流量的准确计量,独立计量区进口流量计量设备应具备较好的小流量测量性能3用户夜间用水量较大会影响独立计量区的夜间最小流量分析,故应单独监测。4零压测试是验证独立计量区是否封闭的技术手段,只有在零压测试成功的条件下,才能进行独立计量区的后续建设。5以流量、压力监测数据的分析为依据,高效开展区域漏失控制是独立计量区的核心功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各个独立计量区漏失水平进行评估和比较,有效确定漏失水平最严重的区域,提高管网暗漏检测的针对性;二是根据夜间最小流量数据的变化,当管网漏损增长及时预警,实现管网漏点的快速发现、定位和修复。6有条件时可结合智慧水务的建设,通过区域内的传感网络,获取诸如管网流量、压力、振动、噪音等信息辅助监测漏损点。4.4.5管网背景漏失与管道材质、铺设年代和运行压力等因素有关,因此需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或独立计量区进行计量测定,有条件的供水单位可逐步增加独立计量区的数量。4.4.6管网实施分区管理时,由于区域边界处的管线撤除或阀门关闭,可能会对管网水质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建设和封闭运行过程中应及时监测管网水质变化,采取措施保障水质安全。在实施压力调控时,加压泵房,管网分区连接点处如有条件宜设置水质监测节点。进行压力控制时,边界阀门的关闭通常会导致管线中水流方向或流速发生较大变化,有可能造成管网水的浊度等指标升高,因此应采取适当措施保证水质安全。4.5压力调控4.5.1由于管网漏损水量以及部分用户用水量(直接由市政供水管39 网提供压力的非容积式用水设备)与供水管网压力具有正相关关系,管网压力升高后漏点漏水率会明显上升,应合理控制管网压力水平,合理的压力调控是降低管网漏损的重要手段。4.5.2管网压力往往会因规模较大和高程变化较大等原因而分布不均,应通过分区压力管理的方式,对各个区域的管网压力进行合理调控。如我省某县级市,自来水公司供水管网总长度超过205km,供43水量曾达到3×10m/d,漏损率高峰时超过70%,仅仅通过合理控制管网压力,采用分时段控制压力的方法(白天高压、夜间低压),22将净水厂出厂水平均压力从4kg/cm以上,降低到平均2-2.5kg/cm,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漏损率降低到了30%,供水量基本控制在431.5×10m/d,成功实现了节能降耗的目标。与此相似,某市曾做过测试,供水公司调度部门做过压力与夜间最小流量增值的试验并证明:全市压力提高1m,全天水量增加4%。某市供水公司通过管网数据分析优化了压力控制,优化了夜间22.30-5.00和09.00-16.00时段的管网压力,供水水厂的日供水量从4343432.6×10m/d下降到了1.8×10m/d,平均每天下降了0.8×10m/d,33夜间最小流量从1260m/h下降至600m/h,节水效果十分显著,漏损率下降了30.76%。4.5.3管网漏损是各地供水企业在日常经营中不可避免所遇到的问题,在供水企业的实际运行中,管道压力对漏损的影响不可忽视,压力对管网泄漏的影响是显著的。在分区计量DMA中,压力控制也是有效的手段,如某漏水严3重的供水小区,日供水水量1700m,供水户数超过2600户,该区3域入口压力43m,实测漏水量1056m/d,漏水严重。后期采用压力控制手段,夜间24.00-4.00时段压力调整后,最不利点压力基本3维持在20-25m,平均为22±0.2m,该地区漏损量减少400m以上,经济效益显著。40 北京市供水公司对供水管网10个DMA分区进行压力控制试验,发现压力控制对于漏损控制均有一定的效果,并且不同DMA对压力控制的响应效果不同。平均每km管道上,每降1m的压力可以节水0.11L/s。由于DMA一般在管径300mm以下的管道中实施,因此,若将上述压力控制效果扩展到全北京市,则可以估算出压力控制所取得的效果。据当时统计,北京市供水管网管径在300mm以下管道总长为4863km,按上述压力控制效果计算,每降1m3的压力可以节水1690万m,节水潜力巨大。通过控制压力,实现管网漏损量大幅度下降,是一种投资少,并且简单易行的基本方法,适合于大、中、小型城市和乡镇应用。4.5.4本条文是对供水管网的压力调控的规定:1为了满足最不利点的供水服务压力,出厂水压力一般较高,且输水距离越远或最不利点越高,出厂压力也越高,这样导致整个供水管网压力远远超出实际需求,既增加能耗,也会导致漏水风险的增加。采取管网中途设置增压泵站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水厂的出厂压力,当水流至增压泵站前时,压力已经逐步下降到接近最低服务压力了,可通过泵站提升压力,再往最不利点输送,这样管网的压力相对平衡,能耗减少,漏水和爆管的机率也会减少。要实现全管网的压力控制,从水厂或泵站端进行压力控制是最经济、高效的措施。对于单水厂供水的管网来说,水厂泵站压力调控比较简单,只需要确定好管网中的最不利点之后,再由此来反推水厂出厂压力即可。但对于多水厂供水的环状管网来说,任何一个水厂的压力调控都会影响到整个管网的压力空间分布,因此,情况要复杂得多。通常供水单位可以通过每个水厂逐步减压的方式进行尝试,最终得到一个相对较低的管网平均压力。需注意的是:管网总体调整往往并不能实现全区域范围内压力均衡,并有效控制漏损量,许多区域加压泵站、高位水池重力流供水区域、大用户用水区域等存在高压区域,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压力规划与管理。41 2即使压力控制后用户服务压力满足相关标准和需求,用户对压力的降低仍然存在适应过程,因此本条文规定应采取逐步调减的方式,同时规定了压力控制宜采用的几种控制方式。总体供水管网压力需分时调整,城市供水高峰,用水量增加的同时市区管网压力有所下降,夜间用水量小,管网压力较白天大幅度增加,致使管道漏损水量增加。因此,按不同时段用水量调整压力减少管网物理漏损是行之有效的。理论上,压力分时调整通过建模可以得到准确的数学模型予以指导。但目前由于国内建模的成功案例不多,多数水司按每天峰、谷、平4-5个时段,经多次管网运行试验确定供水管网总体控制方案,调度人员根据压力变化及时调整。3进行压力控制时通常会关闭若干边界阀门,导致供水安全性有所降低,为保证发生事故时区域内用户的正常用水,分区调度和区域控压时应采取设置可远程控制的电动阀门等应急保障措施。4.6计量损失控制4.6.1建立水量计量管理考核体系,有利于供水单位强化营销查表质量控制。4.6.2有条件的供水单位应从大用户开始,逐步建立水量远程监测和分析系统,减少人工查表方式导致的水量损失。4.6.3水表的计量误差取决于表具的计量性能、用户的用水特性以及二者是否匹配,因此规定供水单位应按照用户需求和用水特性合理配置表具,表具应安装在易于维护和抄表的位置。4.6.4为降低用户水表的计量误差,规定了大口径(DN40以上)和小口径(DN40及以下)用户水表的量程比要求。4.6.5为估算计量损失水量,本条文规定供水单位应每年开展居民用户总表与分表差值水量和非居民用户表具误差损失水量的测试。42 5漏损检测5.1一般规定5.1.1管网漏损普查是漏损控制的措施之一,是供水单位主动发现漏损的具体做法,漏损普查的方法、周期可根据管网状态经过技术经济分析确定,一般不少于1次/年;当区域管网漏损率大于10%时,应增大漏损普查频次。管网漏损检测要在充分掌握管网普查信息(管道敷设年代、管材类型、管径、长度、埋深等信息)的基础上开展,漏损检测包含对城镇供水管道、管件和管道设备的漏损检测。城镇供水管网漏水检测为间接确定漏水点的过程,目前有效的技术方法多为物理检测手段,每一种方法都具有其局限性和条件适应性,所以在实施时应注意充分利用已有的管道和供水信息的各种相关资料,包括管径、管材、埋深、建设年代、水压和流量等,以提高检测功效和成果的可靠性。5.1.2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已对管线探测作业安全保护作出了相关规定,在进行供水管网漏水探测时应遵照执行。同时提出了在进行漏水探测时,不应损坏供水管道和周边地下管线和设施的要求。5.1.3供水管网漏水探测作业有时会触及管道内部,甚至在管道内部布设和运行探测设备,置人示踪介质等。必须采取必要措施,包括探测后清洗管道等,从而保证供水时水质不被污染。5.1.4本条款对漏水探测现场工作人员着装、现场警示标志和必要围栏的设置等作出了严格的相关规定,对于保障现场工作人员、周边流动人员和交通安全都是十分必要的。此条规定涉及人身安全,必须严格执行。43 5.2漏损检测技术5.2.2本条文规定了供水单位应具备管网压力、流量及水质监测的技术手段,并说明了压力监测点设置应符合的一般规定,实施压力管理的区域应设置压力监测点的要求。此外,在管网压力较高的高风险区域应适当增加压力监测点数量。5.2.3复杂情况下单一方法难以达到检测效果时,应考虑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相互校核,以保证检测效果。检漏方法的选择可参考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水管网漏水探测技术规程》CJJ159中各种漏水探测方法、使用条件和技术要点等内容。5.3检测设备5.3.1本条款规定了供水单位应根据管网检漏计划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可根据各自条件,以最低费用、最大限度检得漏水的原则选择相应方式。并规定了漏水检测设备配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水管网漏水探测技术规程》CJJ159的要求。5.3.3关于压力传感器的规定。1压力仪表计量精度应优于1.5级的规定;2传感器及变送器周围应避免有强电磁干扰,压力传感器的测试范围应大于工作压力的1.5倍,其信号传送频率应高于1次/分钟;3冬季发生冰冻时,安装在室外的变送器必需采取防冻措施,避免引压口内的液体因结冰体积膨胀,导至传感器损坏;4变送器的安装位置应避免液体的冲击,以免传感器过压损坏。接线时,将电缆穿过防水接头(附件)或绕性管并拧紧密封螺帽,以防雨水等通过电缆渗漏进变送器壳体内。5.3.4本条款是对流量传感器安装要求的规定:1传感器不能在不满管和有可能出现空管的情况下工作,流量44 计测试精度应高于1.5%(建议精度范围0.1-1.5级);2电磁流量计属于无阻流量计,但应考虑管道结垢对精度的影响(100mm口径差1mm将带来2%的误差),变送器和转换器必须配套使用,安装时应保证变送器的电位与被测流体等电位;3超声波流量计是一种非接触式测量仪表,可覆盖DN5000以下全部管道,一般其最大精度仅能达到1.5级,使用精度仅能保证1年,因此其校正周期应小于12个月;4涡街流量计直管段须保证前40D后20D,外来振动会或流体高流速冲击使涡街流量计产生测量误差,应尽量避免振动干扰;5选择水表时可在口径上低一档,其余要求可参见国家现行标准《饮用冷水水表和热水水表》GB/T778.1、GB/T778.2及GB/T778.3中相关规定。5.3.5埋入式光纤传感器具有覆盖长度大,测点密集等优势,以监测土壤温度或应变情况判断漏损。(1)温度测试精度一般不应低于1℃,应变精度应高于0.1mm/m,光纤可布设在输水管道下方10-1000mm处,并应低于冰冻线高于永冻土层,保证能够全年监测漏损;(2)考虑到施工安装要求,光纤传感器应保证可以在管道施工的粗放型工作环境中有效存活。应变和温度传感光缆可以在管道沟开挖后直接埋入到管道下方土体中,光纤寿命不应低于管道的设计使用年限,一般规定大于30年;(3)光纤解调仪的测量空间分辨率应大于5m,监测光纤长度不应低于10km;(4)管道应力监测可安装在管道应力敏感处,设计或施工过程应设置传感器及走线的保护结构,应力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应高于10Kpa,测量范围应大于管材承压限值1.5倍。5.3.6关于管网传感器数据传输方式的规定。5.3.8仪器设各是城镇供水管网漏水探测的必各工具,是获得可靠探测信息、保证探测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基本保证。因此,本条45 规定探测仪器设各应性能稳定、状态良好,并要求对探测仪器按照规定进行保养、校验,特别是探测使用的压力计、流量计以及钢尺、皮尺等计量器具,为保证其精度可靠,应按照规定定期强检。5.4成果检验报告5.4.3本条规定了开挖验证的漏水点应测量其定位精度和计算整体探测工作漏水点定位准确率的要求。5.4.4本条款规定了成果检验报告应包含的主要内容。46 6漏损评定6.1一般规定6.1.1本条文是对供水管网的漏损评定评价单位的规定,供水单位的自评环节可根据供水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组织或委托第三方开展,主管部门核查环节可通过组织行业专家或委托第三方开展。6.1.2本条文是对漏损评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的规定。为了分别对供水单位的供水效率和管网的真实漏损水平进行评定,漏损评定指标为漏损率。漏损率是由于管道漏水、计量技术和管理等原因产生的漏损水量与供水总量的比率,反映供水单位供水效率的高低。由于管网破损等原因造成的管道漏水量与供水总量的比率,反映供水单位管网漏损的水平。6.1.3本条文规定了供水单位进行管网漏损评定的频次,漏损率小于10%(含10%)的供水单位可申报省级供水管网漏损率达标企业,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应对达标企业给予表彰,且应对达标企业进行复检,复检周期为2年;对复检不达标的单位给予一次整改机会,整改后仍不达标单位将取消授牌。6.2评定计算6.2.1水量统计和水平衡分析的目的是量化各构成要素的水量,按年度进行分析。47 6.3评定标准6.3.1本条文规定了漏损率修正时应考虑的因素。由于供水管网规模、服务压力、贸易结算方式对供水单位的漏损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城镇供水单位漏损率评定标准应在漏损率基准值的基础上,按照各供水单位的居民抄表到户水量、单位供水量管长、年平均出厂压力以及最大冻土深度作相应调整。6.3.2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是根据2009年至2014年《城市供水统计年鉴》中的数据得出的修正值,供水单位应根据近5年的供水总量、DN75(含)以上管道长度、水表数、漏损水量等数据对漏损率的相关参数进行计算。6.3.3本条文规定了漏损率的评定标准。由于在供水管线材质、铺设年代、运行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城镇管网漏损水量占漏损水量的比例也会有所不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相关研究资料,欧亚大陆国家的管网漏损水量占漏损水量的比例平均约为70%。鉴于目前国内大部分城镇未对漏损水量进行统计计算,因此,规定漏损率不应大于修正后漏损率评定标准的7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