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8.00 KB
  • 2022-12-03 10:57:05 发布

毕业论文(管道工程专业)——油气回收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1届毕业论文油气回收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学生:学号:专业:管道工程技术班级:08管道(2)班指导教师:安全技术与环境工程系2011年05月15\n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目录摘要1关键词1引言11油气回收技术11.1吸收法[3]11.1.1常压常温吸收法21.1.2常压低温吸收法31.2吸附法[7]31.3冷凝法[10]41.4膜分离法[11]51.4.1膜法油气回收系统的优点61.4.2膜法油气回收系统施工和服务保障71.4.3经济效益分析72油气回收前后的数据对比[13]73环境问题[14]84油气回收技术(装置)综合评价85油气回收系统的维护105.1卸油油气回收设备105.2加油枪油气回收设备106油气回收系统的应用前景126.1应用现状和展望126.2在设计和选型时,应该注意的问题[17]126.3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和标准[18]137结论138致谢14[参考文献]1415\n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油气回收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摘要:介绍了常用的油气回收方法: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和膜分离法,对其工艺原理、技术要点及应用进行了分析,综合比较了四种方法的优缺点,指出应将装置的联合应用作为今后研究和推广的重点。并对油气回收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进行了预测。油气回收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设计和选型时,应该注意油气收集系统和油气回收装置的同等重要性。关键词:油气回收;蒸发损耗;回收率;应用前景引言在石油的开采、炼制、储运、销售及应用过程中,液态轻组分汽化,造成油品的蒸发损耗,进而带来了油品数量减少、经济损失、环境污染、影响人类健康和安全等一系列危害。据1995年第四届国际石油会议报道[1],在英国,油品从井场经炼制加工到成品销售的全过程中,油品损耗的数量约占原油总产量的3%,每年散发到大气中的油品数量约为108吨,几乎相当于中国的原油年产量。从原理上看,防止(控制)油品蒸发损耗可采取以下三种方案[2]:一是抑制油品蒸发排放,如采用浮顶罐;二是焚烧油品蒸发排放气;三是油气回收。显然,第一种方法对大量车船装卸作业及固定顶罐的收发作业就很难有所作为;第二种方法虽可降低油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但存在着能源浪费,是不经济的方法;而第三种方法被公认为是一种最经济、最有效的回收方法。可见,在能源日益紧张、油品收发作业(车、船、罐等日益频繁情况下,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和石油石化系统全面实施HSE一体化管理引导下,大力开展蒸发油气回收技术意义重大。1油气回收技术目前常用的油气回收处理方法包括: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和膜分离方法。1.1吸收法[3]吸收分离过程是通过混合气与适当的吸收剂接触[4],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分便溶解于该液体内形成溶液,不能溶解的组分则保留在气相中,于是原混合气体中的各组分得以分离。工艺流程图见图1-1。15\n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图1-1吸收法油气回收工艺流程油品装卸产生的油气进入吸收塔,80%~90%的油气被吸收,贫油空气由排放口排出;吸收液再经过解吸过程,解吸后的吸收液循环使用,解吸气进入回收塔,利用成品汽油进行回收,尾气再返回吸收塔重复上述吸收过程。油气回收装置主要用来回收商业销售油库、中转供应油库、炼油厂、加油站、油码头及真空泵辅助卸油等场所中固定顶轻油罐、装运设备等固定排放源蒸发排放的高浓度油气。目前有两种典型的油气吸收回收方法:常压常温吸收法和常压低温吸收法。1.1.1常压常温吸收法常压常温吸收法是在常压常温下,利用吸收剂使其与排放的气体接触以吸收油蒸气的一种方法。。吸收装置是利用填料塔使蒸气与从上部流下的吸收液(汽油、轻柴油、特制有机溶剂等)进行对流接触,或者使吸收液从垂直填充有金属网的箱子的上部喷雾,使蒸气从流下的液膜中穿过。这种方法主要要求气液接触吸收率高、压力损失小和在喷雾部分等处不产生静电及吸收液不发泡等。常压常温吸收法有两种回收类型,一种是富吸收液可以再生,装置可视为独立完整的一个系统,适用范围广,但吸收液性能要求严格,多采用专用的吸收液;采用自主研发的油气回收专用吸收剂AbsFOV-97[5],立足于国内常规设备,开发出常压常温吸收法油气回收工业化装置,已被成功应用,回收效果明显,效益显著。另一种是将富吸收液送回炼油厂装置加工处理。由于富吸收液解吸较难,吸收液只能作为一次性使用产品,因此限制了其使用范围。这类回收装置尤其适用于炼油厂内部回收油蒸气。中石化济南分公司建成了用直馏柴油作为吸收剂[6],采用常压常温吸收法的油气回收装置。15\n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1.1.2常压低温吸收法常压低温吸收法是使用冷冻机将吸收液冷却到低温,然后送到吸收塔对混合气进行喷淋吸收。吸收液一般用产品汽油来直接回收油气。为了达到较高回收率,吸收液(汽油)的冷却温度要控制在约-30℃以下,此时,系统需要制冷系统、低温钢材及保温处理,投资及运行费用较高。该方法还应防止静电和装置冻结。如果使用其它高效吸收剂,可适当提高操作温度,但要增加解吸、回收工艺,加上制冷环节,投资巨增。1.2吸附法[7]吸附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与吸附剂之间结合力强弱的差别,即在吸附剂与流体相间分配不同的性质,使混合物中难吸附与易吸附组分实现分离。它的特点是合适的吸附剂对各组分的吸附有很高的选择性。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由吸附、脱附、干燥和冷却四个阶段组成。工艺流程图见图2。图1-2吸附法油气回收工艺流程15\n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油气首先进入吸附罐,99%以上的烃被吸附剂吸附,贫油空气由吸附罐上部的排放口排出。通常采用真空解吸,使吸附于吸附剂的烃在真空状态下挥发,解吸时所需的真空压力取决于装置允许的油气排放浓度。解吸产生的饱和油气通过分离罐分离,分离后的油气进入汽油吸收塔与成品汽油传质后,约70%的油气被汽油吸收,吸收后的尾气再进入吸附罐。吸附剂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吸附操作是否可行有效,用于油气分离的吸附剂应具备吸附率高、比热容及传热系数大、压降小、劣化度小、使用寿命长、机械强度高等特点。从现有的常规吸附剂来分析,活性炭及其改进型具有较为明显的特点且技术成熟、成本低廉,因此可作为首选的对象来考察[8],经过两年努力,中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自主开发了活性炭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9],已成功应用于北京石油分公司沙河油库。从现有的常规吸附剂来分析,活性炭及其改进型具有非极性的表面结构特点,为疏水性和亲有机物质的吸附剂,因此特别适宜于气体或液体混合物中吸附回收有机物,但活性炭存在寿命问题,而且在吸附油成分之后有较大的温度升高,易形成过热面自燃,存在安全隐患。近几年来,国内外又不断有许多性能良好的活性炭改进型吸附剂开发问世。如活性炭纤维(ACF),其外表面积和比表面积大,细孔均匀整齐,吸附效率高,容量大,脱附容易、迅速,且阻力小,安全性好,但由于活性炭纤维的机械强度低和制造费用大,因此限制了推广应用。凹凸棒石黏土(Attapulgite)是我国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矿种,其对低浓度的甲苯和甲醇蒸气有很好的吸附性,对控制低浓度有机气体污染物是很有前途的吸附剂。目前,我国研究的重点应在于高性能吸附剂的筛选及改进型(国产化)、装置关键零部件的优化设计(筛选)、不同分离技术与吸附分离的集成效果试验论证及评价。1.3冷凝法[10]冷凝法油气回收方式是利用烃类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蒸气分压差异,通过机械制冷,降低油气温度,使烃类物质蒸气分压达到饱和状态,而逐步冷凝成液态的一种油气回收方法。冷凝法油气回收装置,一般采用预冷、机械制冷、液氮制冷等步骤实现,具有安全性好、油气回收率高、符合环保要求、设备成套装配、安装简单、运行过程自动化,使用维护简便、投资回收期短等特点。工艺流程图见图1-3。图1-3冷凝法油气回收工艺流程预冷器是一单级冷却装置,其运行(冷凝)温度在油气各种组分的冷凝温度以上,使进入回收装置的油气温度从环境温度降到4℃15\n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左右,使油气中的大部分水汽凝结为水而除去,从而使进入低温冷凝器的挥发气态状态标准化(一致),可减少回收装置的运行能耗。油气离开预冷器后进入机械制冷级。机械制冷级可使大部分油气冷凝为液体回收。若需要更低的冷却温度,就需在机械制冷之后连接液氮制冷,这时油气回收率可达99%。单级机械制冷装置的工作温度范围为-35~10℃,串联机械制冷装置压缩由浅冷(高温)级和深冷(低温)级组成,其工作温度为-73℃~-40℃,有液氮制冷的深冷装置工作温度可达到-184℃。冷凝法的最大优点就是回收的烃类液体不含杂质(活性炭吸附法回收的烃含有炭,吸收法回收的烃含有吸收剂)。缺点就是,必须在很低的温度下才能达到较高的回收率,能耗高。冷凝法适用于高浓度烃蒸气的回收。1.4膜分离法[11]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了高分子膜对油气的优先透过性的特点,让油气/空气的混合气在一定的压差推动下经膜的“过滤作用”使混合气中的油气优先透过膜得以“脱除”回收,而空气则被选择性的截留。膜片为复合结构,由三层不同的材料构成。表层为致密的硅橡胶层,很薄,厚度小于1微米,起分离作用。中间层的材料为聚丙烯腈,最下层为无纺布,这两层结构疏松,主要起支撑作用,以增强膜片的机械强度。与传统的卷式和中空纤维式膜组件相比,德国GKSS的膜组件是专门为油气回收过程而设计,更加安全可靠。其组件是由数十个近似圆环状的膜袋并排套封在一个开孔的中心管上,然后装入桶状容器中而制成。膜袋是由两张膜片中间夹上格网,然后在膜袋中间开孔,四周密封而制成。这样的设计使膜的渗透侧流道变短,流速可调,一方面减少了压力损失,另一方面也可防止膜内产生静电,消除了爆炸的可能性,从而使膜组件更加高效、安全。组件工作时,进料气在膜片两侧的压差推动下,从膜袋外渗透入膜袋内侧,然后由中心管收集排出,未渗透的气体则由组件的另一端排掉。由于油气通过膜片的渗透速率远大于空气,从中心管流出的(膜的渗透气)为富集的油气。从尾气端流出的(未渗透气)则是脱除了油气的净化空气。其中膜法气体分离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了高分子膜对油气的优先透过性的特点,让油气—空气混合气体在一定的压差推动下经膜的“过滤作用”使混合气中的油气优先透过膜而得以“脱出”回收,而空气则被选择性地截留。膜分离法是传统的压缩、冷凝法与选择性渗透膜技术的结合,其工艺流程图见图1-4。15\n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图1-4膜分离法油气回收工艺流程生产操作中产生的油气与空气混合气体,经过压缩机压缩至0.390~0.686MPa,同时经过换热,然后混合油气进入吸收塔,进入吸收塔的油气温度在5℃~20℃之间,油气在吸收塔内与成品汽油传质,约70%的烃蒸气在这一过程中被回收。吸收塔的尾气再经过薄膜将烃蒸气与空气分离,分离后的油气返回压缩机入口与装卸产生的油气一起重复上述工艺过程,空气排入大气。膜分离法回收率可以达到95%。同传统的化工分离技术相比,膜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操作灵活简便、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易于维护、便于放大等诸多优点。但是能耗大、投资高。目前,上海灵广加油站和上中加油站采用了VA-CONOVENT膜法油气回收技术,排放气中的油气体积分数降至1.0%(约30g/m3)以下,可以满足欧洲标准。作为一门新技术,今后的研究重点应该是[12]:(1)高分离性能的高分子膜材料和无机膜材料,尤其是不同功能材料的复合膜制作和应用。(2)考虑国情,应尽可能改造现有的传统回收系统,如吸附无法满足排放要求,加入膜系统后,排放即可达到标准,同时可增加经济效益。(3)膜分离新工艺的开发,应加大力度研究膜法和其它回收方法相耦合的组合工艺,如膜基吸收工艺、冷凝法和吸收法进行前置处理,再利用膜分离方法、多级分离优化等。1.4.1膜法油气回收系统的优点(1)广泛的适用性,适用于各种规模的加油站、油库、炼油厂的安装及改造,小型设备无须停产安装。15\n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较长的使用寿命,膜组件为5~10年,主机如保养、维护得当使用寿命将更长(3)占地面积小、安全性高、回收率高、运行费用低(4)操作简单,无须专人维修保养(5)根据用户不同的处理量选择不同规格的膜组件1.4.2膜法油气回收系统施工和服务保障膜法油气回收系统的按照模块化设计,产品的集成度高,占地面积小,施工难度较小。油库在施工前只需根据系统设计要求预留管道接口,设备到位后基本可以在15天之内完成安装调试。油库膜法油气回收系统的核心部件膜组件和主要控制部件采用德国原装件,以保证系统的品质和稳定性。膜组件的寿命可达5—10年,而且维护的工作量极少。同时我们对外围设备也实现了国产化,以降低系统的总体造价,同时便于系统维护。1.4.3经济效益分析年销油量为30万吨的油库,给槽车加注油时造成的油气年挥发总量:30万吨/年x1.35m3/吨(汽油比重)x0.00295吨/m3(100%饱和油气的比重)x40%(实测槽车口油气饱和度)=477.9吨/年经过膜法回收系统的回收汽油总收入:477.9吨/年x99%(回收率)x4700元/吨(汽油单价)=222万元/年年运行费用不超过20万,约两年半左右即可收回投资。2油气回收前后的数据对比[13]气源为加油过程排放出的汽油蒸汽,浓度为40Vol%,原料气经本套装置回收后,可使尾气排放浓度降至1.4Vol%,前后数据对比见表2-1:表2-1油气回收前后的数据对比工艺参数回收前数据排放物流数据压力参数0.1MPa(abs)0.1MPa(abs)温度30℃30℃15\n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组分mol%油气0.400.014空气0.600.986注:以上数据以原排放气为依据。进气的温度、压力和组成的波动可直接造成设备的性能指标的波动。3环境问题[14]在加油站的卸油和加油过程中,会导致大量的油气排放。油气主要成分有丁烷、戊烷、苯、二甲苯、乙基苯等,多属致癌物质,平均的油气浓度在10~35vol.%。油气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也不能忽视。油气被紫外线照射以后,会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形成毒性更大的污染物,这对在加油站的操作人员的身体危害非常严重,也影响进入加油站的客户的身体健康。同时对油站周边的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这在闹市区尤其如此。在北京,城区内的加油站已被全部要求加装油气回收系统,以适应北京2008年绿色环保奥运的要求。虽然北京等地的少数加油站已试验安装了油气回收装置,但所安装的平衡装置只能抽回加油站在为汽车加油时产生油气的85%左右,而且抽回的油气并不能进行任何的处理,在压力及温度的作用下大多又通过呼吸管道重新排入大气。没有达到安全、环保、节能的目的。4油气回收技术(装置)综合评价各种油气回收方法的比较见表4-1;各种油气回收方法的优缺点见表4-2;膜法油气回收系统跟其他系统的比较见表4-3表4-1各种油气回收方法的比较15\n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表4-2各种油气回收方法的优缺点表4膜法油气回收系统跟其他系统的比较表4-3膜法油气回收系统跟其他系统的比较对比指标回收技术尾排油气浓度(g/m3)优点缺点活性炭吸附法<10l流程简单、操作简便l回收率高,尾排浓度低占地面积大活性炭寿命短,安全性差,废料难处理,造成二次污染l运行费用较高l操作频繁,规模受吸附、解附限制l不能含有MTBE、丙酮、苯、H2S等l理论上尾排浓度<10g/m3,但实际操作中很难达到冷凝法>50l油气回收率高l安全性好l占地面积大,须有固定的生产车间l流程复杂,维修困难l能耗很高,不利于间隙操作吸收法>50l流程简单,操作方便l投资省l安全性好l占地面积大l不利间歇操作l没有回收率可达80%以上的吸收剂膜分离法<35l15\n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适用性好,便于放大l操作简便,易于维护l可快速开/停车l清洁生产,无二次污染l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l回收率高,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单独使用膜技术不能将油气排放浓度降到6g/Nm3以内注:间歇操作是指设备可根据需要进行间断性的开/停车。5油气回收系统的维护加油站油气回收设施共分二阶段,第一阶段为卸油油气回收设备,针对油罐车密闭式卸油,减少油气逸散;第二阶段为油枪油气回收设备;针对加油站车辆加油时油气回收,分别说明如下。5.1卸油油气回收设备卸油油气回收设备系指油罐车与储油槽之输油管及油气回收管连接成一密闭之油气回收系统。油品输入时会因液面振荡起伏而增加油气的挥发与逸散,因此注油管必须深入油面下方,以减少液面扰动;美国加州州政府规定容量超过250加仑(945公升)的储油槽,注油管需深入槽内,且与槽底距离不可大於6英寸(15公分),卸油时油品自潜入液面下的注油管注入,同时产生的油气则由液面上的回收管收集至油罐车内.这些连接於地下油槽的管线与外界连接处之外围以防溢堤围绕,以防止油料外渗。注油管的开口处必须利用具有强力橡皮圈的连接帽与油罐车连接,以避免油品外泄。油气回收管的开口处则是装置有特殊开启功能设备,当油罐车上的油气回收管线正确连接至油槽时,回收口才会开启。卸油时,则需先将油气回收管线连接到油罐车上,再连接到开启设备;卸油完成后,必须先卸除油罐车上的注油管,待残留油料皆流入油槽后,再以相反顺序卸除油气回收管。回收的油气,由油罐车带回油库后,再经由冷凝,吸附或燃烧等方式处理,其操作原理接近平衡式油枪油气回收系统。5.2加油枪油气回收设备加油枪15\n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油气回收设备泛指汽机车加油时,利用加油枪上的特殊装置,将原本会由汽机车油箱逸散於空气中的油气,经加油枪及抽气马达回收入储油槽内的装置。基本上,加油枪油气回收设备除可回收加油时逸散的油气之外,所回收的饱和蒸气填补入储油槽亦可以减少储油槽内汽油的挥发。良好的油气回收设备必须要适用於各种型式的车辆注油口,早期曾使用平衡式油枪油气回收系统,但因此系统外型及重量比一般加油设施笨重,加油较费力,并且对某些车辆(如机车)无法运作,因此推广不易,目前已经少见。现今已全部改用真空辅助式油枪油气回收系统,此系统乃利用外加的辅助动力(真空马达或同步涡轮叶片)将油箱逸散出来的油气吸回储油槽,系统操作时加油枪与加油口不须要密合即可有效的回收油气,且加油速度及重量皆与一般加油枪相似,此系统可再根据有无后处理设备(燃烧塔)分为二类:(1)具后处理设备(燃烧塔)之油气回收系统具燃烧塔之油气回收系统,其原理是利用真空马达产生吸力,在加油枪出口处抽取较加油量多的油气,吸取的油气与加油量比率约1.4~2.3,将吸入的油气流回储油槽,并将多余的油气送至后处理设备(燃烧塔)燃烧成水及二氧化碳;此类系统又分为两种,一为正压燃烧(如Hasstech厂牌),当加油枪开始操作时,真空泵也同时运作,抽入至回收管线之油气凝结后,经重力作用流回储油槽内,未凝结的部分则进入收集器将油气送回储油槽,当储油槽大於一英吋水柱时,则将剩余油气送至燃烧塔处理,因此储油槽随时保持正压状态.另一种是负压燃烧(如Hirt厂牌),当储油槽压力与大气压力相同时,位於油气回收管线上之涡轮泵即开始运转,直到储油槽成负压状态,这样的压力情况下回收加油过程中逸散的油气,回收之管线需维持畅通,此系统即使在后处理设备无法运作时,仍可维持如平衡式回收系统一样运作。(2)无后处理设备(燃烧塔)之油气回收系统(如图2-2所示)国内常见无后处理有Catlow,Elaflex,Franklin,Gilbarco,Healy,NP,OPW,Tokhiem与Wayne等,此类系统又可分为真空泵浦及喷流泵浦,真空泵浦一般为叶片式涡轮,并连接二条平行之汽油输油管线及油气回收管线与储油槽连结。当油品输出时带动叶片涡轮,同时转动回收马达,进而达到回收油箱内挥发油气的效果。电子真空泵浦系统装置有电子侦测系统,加油枪输油时,系统中的控制设备会监测出油速度,并传送讯号至可变速马达来调整油气回收的速度,因此出油与回收油气的体积几乎相同,也就不需燃烧塔处理多余的油气.喷流泵浦可装置於加油机15\n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内或是油气回收管与储油槽连接处,加油机内之喷流泵藉由将汽油喷射成微小雾状液滴进入回收管而产生约15~20英吋水柱的真空压回收油气.设置於储油槽处之喷流泵则是在加油时运转产生约35~40或65~75英吋水柱的中央真空压力,不仅可将油气回收,亦会自系统中任何泄漏处将外界空气引入,当储油槽内压力过大时,则会由真空压力阀排出多余的气体。6油气回收系统的应用前景6.1应用现状和展望我国从70年代,已有研究机构开始油气回收的研究,并在北京东方红炼油厂建立了吸收法的工业实验装置;80年代中石化从国外引进了冷凝法、吸收法和吸附法的油气回收装置各一套,分别在天津、上海和太原的油库使用,但当时由于大家对油气回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这些装置都没有正常使用。其中太原的引进装置至今没有投产,天津的引进装置在1998年转让给了镇海石化[15,16]。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随着全社会环保意识以及有关法规的健全,油气回收技术已经在我国得到有效应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将油气回收工作列入“十一五”规划,目前正组织有关单位对油气回收技术和油气回收系统进行调研。中国石化长岭炼油厂、齐鲁石化胜利炼油厂、北京黄村油库等单位于90年代相继安装了常温轻柴油吸收油气回收装置;2004年,大庆石化分公司炼油厂安装了一套有机溶剂吸收法油气回收装置,用于回收火车装车产生的油气;华东销售分公司分别在上海上中和灵广2个加油站安装了膜法油气回收系统。目前,这几套装置都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6.2在设计和选型时,应该注意的问题[17](1)成品油油气进行回收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系统化统筹部署。设计油气回收系统时要全盘考虑、统一部署,也就是要从成品油集输到销售可能产生油气的各个环节抓起,包括:炼油厂成品油储油罐、装车栈桥,配送中心储油罐、装卸车栈桥,加油站卸加车等。另外,油气收集系统和油气回收装置要同步进行。(2)15\n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油气收集系统必须密封性好、安全性高、自动化程度高。油气收集系统对油气回收装置是致关重要的,只有通过油气收集系统收集到一定压力的油气,油气回收装置才能正常工作。目前,我们的油罐车大多是顶部装油,油罐车罐口口径不一,市场上新、老汽车车型复杂,汽车油箱的进油口形状不统一,大多数装车栈桥按顶部装油设计等。这些都给我们在设计和选择油气收集系统时带来一定的困难。(3)油气回收装置和系统的建设起点要高。商务部制订的《成品油批发、仓储企业经营管理技术规范(2005年征求意见稿)》中要求油气回收装置尾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1997年1月1日起新建、扩建、改建的污染源非甲烷总烃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120mg/m3。这就要求我们安装的油气回收装置排放的尾气中非甲烷总烃浓度不能超过120mg/m3。所以,我们设计和选择的油气回收装置工艺要本着安全第一、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的原则,在保证排放尾气达标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投资、占地和运行费用,特别要注意选择较成熟的工艺和有实践经验的厂商,另外要在处理过程中不再产生新的污染物。6.3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和标准[18]油气回收系统要在我国得到真正有效应用,国家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和标准。(1)制定激励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油气回收工作西方发达国家为了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油气回收工作,建立了一系列配套优惠政策。例如丹麦政府对于安装有油气回收装置的企业,出售1m3汽油,其中1.5L油气免税。我国台湾对于实施油气回收的单位给予财政补贴。应根据中国国情,组织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以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油气回收工作。(2)制定切实可行的油气回收装置尾气排放标准西方发达国家早在70年代就已经使用油气回收装置。这些国家对烃类气体的排放都有严格的法规。1993年,欧共体要求非甲烷总烃允许排放标准为35g/m3。2002年,德国政府提出非甲烷总烃允许排放标准为150mg/m3。目前,丹麦和瑞士执行150mg/Nm3的非甲烷总烃允许排放标准。而我国早在1996年实施的《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要求1997年1月1日起新建、扩建、改建的污染源非甲烷总烃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120mg/m3。实际上执行这项指标非常困难。目前,欧洲安装的大多数油气回收装置很难满足尾气非甲烷总烃浓度小于120mg/m3的要求。7结论15\n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国家或行业已陆续制定出各种法律、标准及规范来严格约束油气排放,发展单一的油气回收方法已不能较好地解决油气回收问题,所以应当根据不同的场合需要采用不同的油气回收方法甚至是多种回收方法的联合使用。因此,研制价格低廉,回收性能好,适宜推广使用的油气回收装置是广大研究人员的紧迫任务。8致谢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张慕诗老师对该论文从选题,构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给予细心指引与教导,使我得以最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在学习中,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学术思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侮人不倦的师者风范是我终生学习的楷模,导师们的高深精湛的造诣与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这三年中还得到众多老师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此,谨向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和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参考文献][1]李汉勇.油气回收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2]黄维秋,林毅,等.油气回收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外能源,2006,11(5):85~89.[3]张建伟.我国吸收法油气回收技术发展状况.石油商报,2001,19(3):21~23[4]黄维秋等.蒸发油气回收技术的研究.油气储运,1999,18(8):37~40[5]赵书华,黄维秋,等.常温常压吸收法油气回收装置的开发与应用[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6,4(18):8~10.[6]杨正山.柴油吸收法油气回收装置的工艺特点及应用[J].炼油技术与工程,2007,5(37):40~42.[7]姜春明,李俊杰,等.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的研发与应用[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6,2(6):3~5.2000,4(12):23~26.[8]谢洪柱,徐启明.油气回收技术的研究[J].能源环境保护,2005,19(5):1~3.[9]高玉明,朱红星,等.油气回收活性炭吸附剂的筛选研究[M].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10]彭国庆.冷凝法回收油气问题的探讨.石油化工环境保护,1999,(1):30~33[11]李辉,王树立,等.膜分离技术在油气回收中的应用[J].污染防治技术,2007,2(20),61~63.[12]王连军等.膜技术在油气回收过程中的应用.现代化工,2004,24(12):51~54[13]谭胜.油气回收技术的应用于比较[J].当代化工,2008,1(37):35~37.[14]彭国庆.浅谈石油储运工作中的环境问题和对策.石油化工环境保护,1998,(1):51~5615\n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15]郝保良.实施油气回收的必要性和技术方案的探讨.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27(2):69[16]赵世健.油气回收的必要性和技术方案的探讨.石油商报,2000,18(6):26~29[17]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04年度报告[18]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度报告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