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3.00 KB
  • 2022-12-07 09:26:54 发布

掌握市政管道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 4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掌握市政管道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1、掌握市政管道工程测量放线常见问题和措施1.1现象:管道中心线位移超过允许偏差,造成验收不合格,管道内积水,无法与上游和下游管道相接。1.2原因:测量差错或意外地避让原有构筑物,使管道在平面上产生位置偏移,在立面上坡度不顺。 1.3危害:达不到设计要求,无法进行竣工验收,管内积水,运行中管内出现砖块、淤泥等杂物,造成堵塞,与上下游无法连接。1.4预防措施:控制措施 对放线要进行复测,测量员定出管道中心线及检查井位置后,要进行复测,其误差符合规范要求后才能允许进行下步施工;施工中如意外遇到构筑物须避让时,与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协商,在适当的位置增设连接井,其间以直线连通,连接井转角应大于135°。 1.5处治措施:发现管线偏移后,及时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汇报,研究解决办法。可以经过设计变更、返工、返修、拆除已建管道重新进行施工等方法。2、市政管道工程沟槽开挖常见问题和措施2.1现象:在开挖过程中或者开挖沟槽以后,出现局部或者大面积的坍塌和滑坡,槽底隆起,被水浸泡或者受冻。2.2原因分析:在沟槽开挖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边坡塌方、槽底泡水、槽底超挖、沟槽断面不符合要求等一些质量问题。 2.3危害:由于塌方易使边坡塌方失去稳定,沟槽内作业人员和机械处于危险状态,影响沟槽边附近的建筑物或者沟槽边的地下管线的安全,严重的情况下,附近地上地下建筑物(构筑物)裂缝、倾斜、折断,无法运行使用,造成人员伤亡。2.4预防措施:1)42\n根据现场土壤类别,土的力学性质确定适当的边坡编写施工方案,超过3米深度的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超过5米深度的或者地质复杂的地段,编写专项方案并应实施专家论证,按照专家意见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修改,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施工;当地质条件良好、土质均匀、地下水位低于沟槽底面高程,且开挖深度在5m以内、沟槽不设支撑时,沟槽边坡最陡坡度应符合表(深度在5m以内的沟槽边坡的最陡坡度);当沟槽无法自然放坡时,边坡应有支护设计,并应计算每侧临时堆土或施加其他荷载,进行边坡稳定性验算。深度在5m以内的沟槽边坡最陡坡度土壤类别边坡坡度(高:宽)坡顶荷载坡顶有静载坡顶有动载中密的砂土1:1)001:1)251:1)5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1:0.751:1)001:1)25硬塑的粉土1:0.671:0.751:1)00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黏性土)1:0.331:0.51:0.67老黄土1:0.101:0.251:0.33软土1:1)25--2)施工前开挖探坑,探测地下水情况,做好降水排水方案,提前准备排水物资,做好地面排水系统,充分掌握地下水位深度,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施工。3)沟槽边1)2米以内禁止堆载物资和土方,1)2米土方高度不得超过1)5,沟槽边行走机械和车辆,车辆外轮距离沟槽边不得大于2)0米。3)发现土质变化,立即停止施工并向上级汇报,及时约请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建设监理单位进行现场确认,由设计单位提出变更意见。42\n5)沟槽断面的控制:确定合理的开槽断面和槽底宽度。开槽断面由槽底宽、挖深、槽底、各层边坡坡度以及层间留台宽度等因素确定。槽底宽度,应为管道结构宽度加两侧工作宽度。因此,确定开挖断面时,要考虑生产安全和工程质量,做到开槽断面合理。 6)防止槽底泡水:雨季施工时,应在沟槽四周叠筑闭合的土埂,必要时要在埂外开挖排水沟,防止雨水流入槽内。在地下水位以下或有浅层滞水地段挖槽,应要求施工单位设排水沟、集水井,用水泵进行抽水。沟槽见底后应随即进行下一道工序,否则,槽底应留20cm土层不挖作为保护层。 7)分层开挖及深度人工开挖沟槽的槽深超过3m时应分层开挖,每层的深度不超过2m,人工开挖多层沟槽的层间留台宽度:放坡开槽时不应小于0.8m,直槽时不应小于0.5m,安装井点设备时不应小于1)5m,采用机械挖槽时,沟槽分层的深度按机械性能确定。8)沟槽开挖规定槽底原状地基土不得扰动,机械开挖时槽底预留200~300mm土层,由人工开挖至设计高程,整平;槽底不得受水浸泡或受冻,槽底局部扰动或受水浸泡时,宜采用天然级配砂砾石或石灰土回填;槽底扰动土层为湿陷性黄土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槽底土层为杂填土、腐蚀性土时,应全部挖除并按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槽壁平顺,边坡坡度符合施工方案的规定。9)支撑与支护采用木撑板支撑和钢板桩,应经计算确定撑板构件的规格尺寸;2.撑板支撑应随挖土及时安装;在软土或其他不稳定土层中采用横排撑板支撑时,开始支撑的沟槽开挖深度不得超过1.Om;开挖与支撑交替进行,每次交替的深度宜为0.4~0.8m;支撑应经常检查,当发现支撑构件有弯曲、松动、移位或劈裂等迹象时,应及时处理;雨期及春季解冻时期应加强检查。2.5处治措施:2.5.1管道地基应符合设计要求,管道天然地基的强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加固。42\n2.5.2槽底局部超挖或发生扰动时,超挖深度不超过150mm时,可用挖槽原土回填夯实,其压实度不应低于原地基土的密实度;槽底地基土壤含水量较大,不适于压实时,应采取换填等有效措施。2.5.3)排水不良造成地基土扰动时,扰动深度在lOOmm以内,宜填天然级配砂石或砂砾处理;扰动深度在300mm以内,但下部坚硬时,宜填卵石或块石,并用砾石填充空隙并找平表面。2.5.4设计要求换填时,应按要求清槽,并经检查合格;回填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或有关规定。2.5.5柔性管道地基处理宜采用砂桩、搅拌桩等复合地基。2.5.6当基坑开挖不很深,基坑涌水量不大时,集水明排法是应用最广泛,亦是最简单、经济的方法。明沟、集水井排水多是在基坑的两侧或四周设置排水明沟,在基坑四角或每隔30~40m设置集水井,使基坑渗出的地下水通过排水明沟汇集于集水井内,然后用水泵将其排出基坑外明沟、集水井排水方法42\n2.5.7排水明沟宣布置在拟建建筑基础边0.4m以外,沟边缘离开边坡坡脚应不小于0.3m。排水明沟的底面应比挖土面低0.3~0.4m。集水井底面应比沟底面低0.5m以上,并随基坑的挖深而加深,以保持水流畅通。2.5.8明沟、集水井排水,视水量多少连续或间断抽水,直至基础施工完毕、回填土为止。2.5.9当基坑开挖的土层由多种土组成,中部夹有透水性能的砂类土,基坑侧壁出现分层渗水时,可在基坑边坡上按不同高程分层设置明沟和集水井构成明排水系统,分层阻截和排除上部土层中的地下水,避免上层地下水冲刷基坑下部边坡造成塌方。2.5.10井点降水1)当基坑开挖较深,基坑涌水量大,且有围护结构时,应选择井点降水方法。即用真空(轻型)井点、喷射井点或管井深入含水层内,用不断抽水方式使地下水位下降至坑底以下,同时使土体产生固结以方便土方开挖。2)井点布置应根据基坑平面形状与大小、地质和水文情况、工程性质、降水深度等而定。当基坑(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6m时,可采用单排井点,布置在地下水上游一侧;当基坑(槽)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渗透系数较大时,宜采用双排井点,布置在基坑(槽)的两侧,当基坑面积较大时,宜采用环形井点。挖土运输设备出入道可不封闭,间距可达4m,一般留在地下水下游方向。3)井点管距坑壁不应小于1.0~1.5m,距离太小,易漏气。井点间距一般为0.8~1.6m。集水总管标高宜尽量接近地下水位线并沿抽水水流方向有0.25%~0.5%的上仰坡度,水泵轴心与总管齐平。井点管的人士深度应根据降水深度及储水层所有位置决定,但必须将滤水管埋入含水层内,并且比挖基坑(沟、槽)底深0.9~1.2m,井点管的埋置深度应经计算确定。3、市政管道工程平基管座常见问题和措施(雨污水管道)3.1现象:混凝土几何尺寸、强度、外观达不到设计要求3.2原因分析:有的施工单位在沟槽内有积水和淤泥的情况下就浇注平基混凝土;平基的高程偏差很大,厚度不能保证;管座混凝土跑模、混凝土有蜂窝孔洞等现象。 42\n3.3危害:达不到设计要求,管道出现渗漏。3.4预防措施1)防止带泥水浇注平基混凝土。如有雨水或其他客水流入槽内,应将沟槽彻底清除干净,清净淤泥,并铺设砂垫层,保证干槽施工;如果槽内有地下水应采取排水措施。 2)严格控制平基的厚度和高程。在浇注混凝土平基前,支搭模板时,要复核槽底标高和模板顶弹线高程,当确认无误后,方可允许浇注混凝土。 3)检查管座模板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特别强调支杆的支撑点不能直接支在松散土层上,要加垫板或桩木,使模板能承受混凝土灌注和振捣的重力和侧向推力。 3)严格控制混凝土的质量。要求按配合比进行下料,要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且要振捣密实。3.5处治措施:达不到几何尺寸要求,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协商,由设计单位出具补强意见,严重的情况下,进行反工返修。4.市政管道工程回填土常见问题和措施4.1现象:回填土整体下沉或产生不均匀沉降4.2原因分析:带水同填或回填土土质不符合要求;没有分层回填;对回填土密实度控制不严,管线变形大。 4.3危害:造成管线上方的道路及地下管线沉降,影响道路通行和管线安全。4.4预防措施:1)严格控制回填土土质。回填土中不得含有碎砖、石块、混凝土碎块及大于l0cm的硬土块;填土含水量以接近最佳含水量为宜。还土前,应对所还土壤进行标准击实试验,测出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回填时槽内应无积水,不得回填淤泥、腐殖土、冻土及有机物。 2)严格控制每层回填土厚度。管沟回填应分层夯实,每层虚铺厚度不大于30cm,并对每层填土的密实度按规范进行检测,合格才能继续回填;要求管道两侧同时进行填土,两侧高差不大于30cm。 3)严格控制回填土密实度。管沟胸腔部位密实度不小于9542\n%;管顶50cm范围内密实度应在87%~90%之间,管顶500毫米以内部分禁止用压路机碾压,以防压坏管材和盖板,管项50cm以上密实度要求同路基密实度相同。 排水管道工程是隐蔽工程,只有加强对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才能防止各种质量通病的发生,确保整体工程施工质量达到优良。4.5处治措施:对已经下沉的部分进行挖出来,重新按照要求进行夯实,对管线上方未下沉部分,进行道路的弯沉检测,发现超差严重的,采取措施。5、市政管道工程检查井常见问题和措施5.1现象:检查井渗漏,几何尺寸不符合要求,高程不符合要求5.2原因分析:带水浇注检查井基础且其尺寸和高程偏差较大;井墙砌砖通缝、砂浆不饱满、抹面空鼓裂缝;不做流槽或做法不符合要求;踏步、井圈、井盖安装不符合要求。 5.3危害:雨污水检查井渗漏,导致检查井周土壤长期被水浸泡,检查井周路基沉陷,闭水试验不符合要求,污水导致地下水被污染。踏步不符合要求,导致人员无法上下,无法维修管理。5.4预防措施:1)严格控制检查井基础的质量。不能带水浇注垫层和基础,要保证基础的几何尺寸和高程符合设计要求,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才能砌砖。 2)严格控制井墙的砌筑质量。井壁必须竖直,不得有通缝;灰浆要饱满,每砌筑一层砖后,用1:1水泥浆灌缝,砌缝要平整;抹面要压光,不得有空鼓、裂缝等现象。 3)流槽的做法要规范。雨水流槽高度应与主管的半径相平,流槽的形状应为与主管半径相同的半圆弧;污水流槽的高度应与主管内顶相平,下半部分是与主管半径相同的半圆弧,上半部分与两侧井墙相平行,宽度与主管管径相同。 4)严格控制踏步、井圈、井盖的安装质量。要使用灰口铸铁踏步,安装要牢固,污水井踏步要涂防锈漆:安装井圈要座浆饱满,井盖和井圈要配套。在交通量大的道路上必须安装重型井盖。 42\n5.5处治措施:进行返工返修,防水堵漏,严重情况下,拆除检查井重新进行施工。6.市政管道工程新、老井接入质量控制:6.1现象:管道勾头处出现渗漏,流水不畅,运行中容易遗留杂物。6.2原因分析:接入口处出现渗漏,流水不通畅,井下有杂物导致管道接入处堵塞。6.3危害:下井人员受到有毒气体的伤害,与老井接头处地上路面沉降,管道堵塞。6.4预防措施:1)在新老井接入时施工时,严格监督按施工方案进行施工。2)新老井接入是管道工程的一项重点工作,进行老井封堵时,必须由专人进行潜水封堵,严禁非专业人员潜水封堵。3)专业人员进行水下封堵时,要求项目经理、安全员在现场负责。4)新管接入时,对管内底标高进行复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6.5处治措施:下井前对接头处的有害气体进行检测,对渗漏部分进行堵漏管外地面注浆,管内做防水施工。7、市政管道工程闭水(闭气)试验常见问题和措施(雨污水管道)7.1现象:管道和检查井渗漏,闭水(闭气)不合格7.2原因分析:做闭水试验前就回填土;试验前准备不充分;支线管封堵不严密,封堵砂浆强度低,闭水试验的水位和测定渗水时间不符合要求;渗水量计算错误,检查井渗漏。 7.3危害:达不到设计要求,无法进行竣工验收,闭水试验后管线上方土体和检查井周围土体出现淤泥或者积水,导致沟槽坍塌。7.4预防措施 1)污水管道、雨、污合流管道以及设计要求闭水的其他排水管道都必须做闭水试验。闭水试验应由业主、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有关部门联合进行,试验合格才能进行回填土。 2)对试验前的准备工作要进行检查,42\n试验前,需将灌水的检查井内支管管口和试验管段两端的管口,用1∶3水泥砂浆砌240mm厚砖堵死,并抹面密封,待养护3~4天到达一定强度后,在上游井内灌水。当水头达到要求高度时,检查砖堵、管身、井身,有无漏水,如有严重渗漏应进行封堵。待浸泡24小时后,再观察渗水量,对渗水量的测定时间不应少于3O分钟。 3)控制闭水试验的水位。试验水位应为试验段上游管段内顶以上2米,如上游管内顶到检查井的高度不足2米,闭水试验的水位可到井口为止。 4)正确计算渗水量。在闭水试验过程中要真实记录各种数据,并根据规范正确计算渗水量。试验合格不合格,通过数据说话5)无压管道闭水试验准备工作1)管道及检查井外观质量已验收合格;2)管道未回填土且沟槽内无积水;3)全部预留孔应封堵,不得渗水;4)管道两端堵板承载力经核算应大于水压力的合力;除预留进出水管外,应封堵坚固,不得渗水;6)无压力管道的闭水试验,试验管段应按井距分隔,抽样选取,带井试验;一次试验不超过5个连续井段。7)试验水头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不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应以试验段上游管顶内壁加2m计。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应以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加2m计;计算出的试验水头小于lOm,但已超过上游检查井井口时,试验水头应以上游检查井井口高度为准。8)从试验水头达规定水头开始计时,观测管道的渗水量,直至观测结束,应不断地向试验管段内补水,保持试验水头恒定。渗水量的观测时间不得小于30min,渗水量不超过允许值试验合格。9)闭气检验将进行闭气检验的排水管道两端用管堵密封,然后向管道内填充空气至一定的压力,在规定闭气时间测定管道内气体的压降值。管道内气体压力达到2000Pa时开始计时,满足该管径的标准闭气时间规定时,计时结束,记录此时管内实测气体压力P,如P≥42\n1500Pa则管道闭气试验合格,反之为不合格。7.5处治方法:将管内的水抽干,进行检查,发现渗漏处,进行二次堵漏或者管外注浆,待达到设计强度后,再次进行闭水试验8、管道位置偏移和积水。8.1现象:管线中心线和高程出现超过允许偏差,出现积水,与上下游无法接顺。8.2原因分析:施工测量时没有控制精度,误差过大,导致测量出现差错。同时,施工过程没有按照规范操作,比如管座浇筑时,某一侧的灌注高度过大而导致管道移位;意外的避让原有构筑物在平面上产生位置偏移等。由于某些管材没有按照标准生产,管壁厚度不一,管道内径偏差过大,从而造成施工时管道的位移和积水。8.3危害:达不到设计要求,验收不合格,管内出现积水。8.4预防措施1)管材的质量控制。  要求施工单位所用管材要有出厂合格证和送检力学试验报告等资料。管材进场后,工程材料员应对管材外观进行检查,管材不得有破损、脱皮、蜂窝露骨、裂纹等现象,对外观检查不合格的管材不得使用。安装前再次逐节检查,对已发现有质量疑问的应弃之不用或经有效处理后方可使用。2)测量放线的质量控制。  放线前利用电脑软件CAD标绘出中线图,提高速度,得到较为精确的数据。打桩撒灰放线时,要考虑中心线、边坡系数加宽厚等,因开挖受限制,开挖沟槽非变窄不可就要考虑沟槽内设置支撑保证安全施工,以免塌方伤人。测量员定出管道中心线及检查井位置后,要进行复测,其误差符合规范要求后才能允许进行下步施工。同时,施工中如意外遇到构筑物须避让时,应要求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协商,在适当的位置增设连接井,其间以直线连通,连接井转角应大于135°。8.5处治措施:出现高程偏差和中心线位移偏差后,如果偏差比较小,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协商,在适当的位置增设连接井,并且形成变更文件,偏差严重情况下,进行返工处理。9、市政工程(球墨铸铁、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金属焊接、电缆热熔)管道渗漏水42\n 9.1现象:管道漏水、渗水9.2原因分析:1)施工中由于基础不均匀下沉,从而造成管道局部积水,严重时出现管道断裂或接口开裂,导致管道渗水。2)由于管材质量差,导致管道存在裂缝或局部混凝土松散,抗渗能力差,从而产生漏水。3)管道接口施工质量差,管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破损或接口开裂引起管道渗水。4)管道闭水段端头封堵不严密、井体施工质量差等原因,从而导致管道产生漏水现象。9.3危害:管道不符合设计要求,验收不能够通过,管道上方和检查井周围土壤受到水的浸泡,出现沉陷,影响管线附近的地下管线沉降,地上路面沉降。9.4预防方法:1)开挖沟槽后,对地基进行检查,并且进行轻型钎探试验,发现不均匀地基,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处理2)严格验收进场的管材,对其进行抽检试验,发现不合格管材,立即进行隔离、标识,并且按照不合格控制程序进行处理,控制管材的质量。3)安装完成管道接口,对管道接口进行检查,回填土完成后再检查一遍,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确保管道的密封性4)对管道闭水端头封堵进行检查,在检查井与管线处设置防水双层胶圈、砂浆内添加防水剂,用砂浆用抹严,检查时发现裂缝、渗漏等立即进行处理。5)采用法兰和胶圈接口时,安装应按照施工方案严格控制上、下游管道接装长度、中心位移偏差及管节接缝宽度和深度。6)采用焊接接口时,两端管的环向焊缝处齐平,内壁错边量不宜超过管壁厚度的10%,且不得大于2mm。7)采用电熔连接、热熔连接接口时,应选择在当日温度较低或接近最低时进行;电熔连接、热熔连接时电热设备的温度控制、时间控制,挤出焊接时对焊接设备的操作等,必须严格按接头的技术指标和设备的操作程序进行;接头处应有沿管节圆周平滑对称的内、外翻边;接头检验合格后,内翻边宜铲平。42\n8)金属管道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内外防腐施工和施做阴极保护工程。9.5处治方法:管道内出现渗漏,对渗漏处进行堵漏,严重漏水可以插管道倒流后进行封堵或者管外注浆和地面注浆。10、市政管道水压试验质量问题分析(自来水、中水)10.1现象:管道水压试验渗水量达不到设计要求10.2原因分析:1)管道试验分段长度太长2)试验方案和试验准备不充分3)未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浸泡4)试验设备未经过标定,试验设备不灵敏,堵板不严密,造成渗漏10.3危害:达不到设计要求,无法验收10.4预防措施:10.3.1管道的试验长度1.除设计有要求外,压力管道水压试验的管段长度不宜大于1000m;对于无法分段试验的管道,应由工程有关方面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确定。2)当管道内径大于700mm时,可按管道井段数量抽样选取1/3进行试验;试验不合格时,抽样井段数量应在原抽样基础上加倍进行试验。10.3.2管道试验方案与准备工作1)试验方案试验方案主要内容包括:后背及堵板的设计;进水管路、排气孔及排水孔的设计;加压设备、压力计的选择及安装的设计;排水疏导措施;升压分级的划分及观浏制度的规定;试验管段的稳定措施和安全措施。2)压力管道试验准备工作试验管段所有敞口应封闭,不得有渗漏水现象;试验管段不得用闸阀做堵板,不得含有消火栓、水锤消除器、安全阀等附件;水压试验前应清除管道内的杂物;应做好水源引接、排水等疏导方案。3)管道内注水与浸泡42\n应从下游缓慢注入,注入时在试验管段上游的管顶及管段中的高点应设置排气阀,将管道内的气体排除。试验管段注满水后,宜在不大于工作压力条件下充分浸泡后再进行水压试验,浸泡时间规定:球墨铸铁管(有水泥砂浆衬里)、钢管(有水泥砂浆衬里)、化学建材管不少于24h;内径大于lOOOm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管渠、预(自)应力混凝土管、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不少于72h;内径小于lOOOm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管渠、预(自)应力混凝土管、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不少于48h。4)试验过程与合格判定10.3.3水压试验的预试验阶段将管道内水压缓缓地升至规定的试验压力并稳压30min,期间如有压力下降可注水补压,补压不得高于试验压力;检查管道接口、配件等处有无漏水、损坏现象;有漏水、损坏现象时应及时停止试压,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后重新试压。10.3)4主试验阶段停止注水补压,稳定15min;15min后压力下降不超过所允许压力下降数值时,将试验压力降至工作压力并保持恒压30min,进行外观检查若无漏水现象,则水压试验合格。10.5处治措施:发现管道压力不合格,应对不符合要求的管道进行检查、检测,将不符合要求的部位进行拆除后重新进行安装,安装后重新组织管道试验11、聚乙烯(PE)管道热熔(电熔)11.1现象:管道出现渗漏、裂缝、11.2原因分析:1)端面热熔不平整2)熔融的时候两个端面没有密贴3)表面氧化层未刮除4)热熔连接参数(加热时间、加热温度、热熔压力和保压、冷却时间)不符合管材5)焊接工人无证上岗、机械6)不同级别、不同熔体流动速率、不同标准尺寸比的聚乙烯采用热熔连接。7)电熔焊接插入深度不符合要求42\n11.3危害:管线水压试验不合格,不符合设计要求11.4预防措施:11.4.1热熔连接1)热熔连接是将两根聚乙烯管的配合面紧贴在加热工具上来加热,使平整的端面熔融,移走加热工具后,将两个熔融的端面紧靠在一起,在外力的作用下保持至冷却,使之连接。2)在热熔连接组对前,应刮除表皮的氧化层,清除连接面和加热工具上的污物,连接端面应采用机械方法加工,以保证与管道轴线垂直,与加热板接触紧密。由于材料的性能可能会困产品生产单位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因此施工前应对热熔连接的参数进行试验,在判定连接质量能够得到保证后’,方可进行施工。3)在组对时,两个被连接件的管端应分别伸出央具一定的自由长度,以校正两连接件使其在同一轴线上;当被连接的两管件厚度不一致时,应对较厚的管壁做削薄处理;承插连接时,插口的插入深度应符合规范要求。4)在连接过程中,应使材料自身温度与环境温度相接近,,热熔连接的参数(加热时间、加热温度、加热电压、热熔压力和保压、冷却时间等)均应符合管材、管件生产厂的规定;在保压时间、冷却时间内不得移动连接件或在连接件上施加任何外力,使之得以形成均匀的凸缘,以获得最佳的熔接质量。5.热熔连接后,应对全部接头进行翻边对称性和对正性(错边)进行不少于1o%的翻边切除检验。11.4.2电熔连接1.当材料具有不同级别、不同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以及不同的标准尺寸比时,必须‘使用电熔方法进行连接。2.电熔连接是采用内埋电阻丝的专用管件,通过专用的连接设备,控制埋于管件中电阻丝的电压、电流及通电时间,使其达到熔接目的的连接方法。3.电熔连接时,应检查插口的插入深度是否符合要求,焊后进行外观检查。采用电熔连接、热熔连接接口时,当日温度较低或接近最低时进行。11.5处治措施:1)热熔接头的质量处治措施对热熔接头连接后,热熔结合面沿整个圆周的翻边出现不均匀对称,翻边应是虚42\n心粗糙的,翻边下侧有杂质、小孔、扭曲和损坏;在对翻边进行切除时,有开裂、裂缝,接缝处有露出熔合线。应进行返工返修处理。2)电熔接头的质量检验管子插入到管件内的深度不到位,接缝处有熔融料溢出,电熔管件内的电阻丝被挤出,观察孔中无熔融料溢出;说明管道焊接不符合要求,应对不符合要求的接口进行质量检验后,拆除接口后重新进行焊接施工。12、市政管道工程质量问题(法兰连接)12.1现象:管道法兰处渗漏12.2原因分析:1)未按照管线的最高压力设置法兰2)未认真检查接口处、安装前未认真清理、法兰有砂眼、裂纹现象3)法兰垂直度不符合要求,两法兰不平行、垫片加偏、多层垫,强拧螺栓,螺栓紧固时未受理均匀。12.3危害:管道渗漏,不符合设计要求,压力试验不合格,无法验收12.4预防措施:12.3.1安装前控制1)法兰的选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按照系统的最高工作压力、最高工作温度、工作介质、法兰的材料牌号等因素综合选用适当形式及规格的法兰。当选择与设备或阀件相连接的法兰时,应按不低于设备或阀件公称压力的原则选用。2.法兰在安装前必须进行外观检查,表面应平整光洁,不得有砂眼、裂纹、斑点、毛刺等降低法兰强度和连接可靠性的缺陷,在密封面上也不应有贯穿性划痕等影响密封性的缺陷。在法兰侧面应有公称压力、公称直径、执行标准等标志。12.3.2组装连接1)法兰与管道组装时,应用法兰弯尺检查法兰的垂直度。当设计无要求时,法兰连接的平行偏差不应大于法兰外径的1)5%0,且不大于2mm。两法兰不平行且超过要求时必须进行调整,以防止或减少法兰结合面的泄漏。不得使用加偏垫、多层垫或用强紧螺栓的方法消除歪斜。42\n2)法兰在与管道焊接连接时,应按标准规定双侧焊接,焊脚高度应符合规定。3)密封材料的选择应与工作介质相适应。紧固螺栓受力应均匀,露出螺母以1~3倍螺距为宜。12.5处治措施:1)检查外观找到原因,针对原因采取对策。如:因为螺栓拧紧不均匀,应更换衬垫后按照要求均匀拧紧螺栓,不得间断拧紧、冲击拧紧2)如果无法进行修复,进行返工返修,更换法兰后重新进行施工13、柔性管道回填质量问题13.1现象:管道出现损伤和变形13.2原因分析:1)运输中管道多层码放,未增加竖向支撑2)回填过程中,管道未增加竖向支撑,没有放置移动滚动措施3)回填前沟槽内有积水,造成管线上浮13.3危害:造成管线变形过大,管线接口出现渗漏、开裂现象,管线上方由于大型机械碾压或者重物堆载作用下,使管线变形13.4预防措施:13.3.1管径大于等于800mm的柔性管道,在运输过程中,应增加竖向支撑,码放高度不得大于2层。13.3.2回填前,检查管道有无损伤及变形,有损伤管道应修复或更换;管内径大于800mm的柔性管道,回填施工中应在管内设竖向支撑。中小管道应采取防止管道移动措施。13.3.3长度应为一个井段或不少于50m.按设计要求选择回填材料,特别是管道周围回填需用的中粗砂,按照施工方案的回填方式进行现场试验,以便确定压实机械和施工参数;因工程因索变化改变回填方式耐,应重新进行现场试验。13.3.4回填作业1)根据每层虚铺厚度的用量将回填材料运至槽内,且不得在影响压实的范围内堆料。2)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的回填材料,应由沟槽两侧对称运人槽内,不得直接扔在管道上;圆填其他部位时,应均匀运人槽内,不得集中推人。42\n3)需要拌合的回填材料,应在运人槽内前拌合均匀,不得在槽内拌合。4)管基有效支承角范围内应采用中粗砂填充密实,与管壁紧密接触,不得用土或其他材料填充。5)管道半径以下回填时应采取防止管道上浮、位移的措施;回填作业每层的压实遍数,按压实度要求、压实工具、虚铺厚度和含水量,经现场试验确定。6)管道回填时间宜在一昼夜中气温最低时段,从管道两侧同时回填。同时夯实。7)沟槽回填从管底基础部位开始到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回填;管顶500mm以上部位,可用机械从管道轴线两侧同时夯实;每层回填高度应不大于200mm。8)管道位于车行道下,铺设后即修筑路面或管道位于软土地层以及低洼、沼泽、地下水位高地段对,沟槽回填宜先用中、粗砂将管底腋角部位填充密实后,再用中、粗砂分层回填到管顶以上500mm。13.3.5压实1)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夯实。应采用轻型压实机具,管道两侧压实面的高差不应超过300mm,2)压实时,管道两侧应对称进行,且不得使管道位移或损伤;3)同一沟槽中有双排或多排管道的基础底面位于同一高程时,管道之间的回填压实应与管道与槽壁之间的回填压实对称进行;4)同一沟槽中有双排或多排管道但基础底面的高程不同时,应先回填基础较低的沟槽;当回填至较高基础底面高程后,再接上一款规定回填5)分段回填压实时,相邻段的接槎应呈台阶形,且不得漏夯;6)采用轻型压实设备时,应夯夯相连;采用压路机时,碾压的重叠宽度不得小于200mm;7)采用重型压实机械压实或较重车辆在回填土上行驶时,管道顶部以上应有一定厚度的压实回填土,其最小厚度应按压实机械的规格和管道的设计承载力,通过计算确定。13.5处治措施:13.5.1变形检测与超标处理柔性管道回填至设计高程时应在12~24h内测量并记录管道变形率。42\n13.5.2变形超标的处理措施,变形率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13.5.3钢管或球墨铸铁管道变形率超过2%、但不超过3%时,化学建材管道变形率超过3%、但不超过5%时:(1)挖出回填材料至露出管径85%处,管道周围内应人工挖掘以避免损伤管壁;(2)挖出管节局部有损伤时,应进行修复或更换;(3)重新夯实管道底部的回填材料;(4)选用适合回填材料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第3)5)11条的规定重新回填施工,直至设计高程;(5)按本条规定重新检测管道的变形率。.(6)钢管或球墨铸铁管道的变形率超过3%时,化学建材管道变形率超过5%时,应挖出管道,并会同设计研究处理。13、钢管焊接质量问题13.1现象:管道出现渗漏、焊接接口处出现渗漏13.2原因分析:1)焊接工人无证上岗,超出持证项目允许范围,在有效期以外2)焊接前未进行检查,没有作业指导书3)管道定位焊接过程不牢固,焊接过程中出现管道变形3)焊接现场温度、风速、湿度不符合要求,焊接时出现雨雪天气5)焊接工艺参数不满足焊接要求6)焊缝过程中断13.3危害:管道出现渗漏、开裂,使管道无法继续进行下一步施工,不符合设计要求,验收不合格13.4预防措施:13.3.1焊接前控制1)从事市政公用工程压力管道施工的焊工,必须持有国家质量监督局统一印制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证书应在有效期内,且焊工的焊接工作不能超出持证项目允许范围(包括作业种类、焊接方法、管材种类、管径范围、壁厚范围、焊接材料、焊接方向及位置等)。2)42\n焊接前应查验管材、焊接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且要求的焊接方法和焊接位置要与现场焊接条件一致;根据管材、焊材的特性以及采用的焊接方法按标准规定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并据此制定焊接工艺指导书;焊接作业必须按焊接工艺指导书的规定进行。3)管道定位焊(点固焊)是用来将装配好的管道进行固定。由于定位焊缝较短,焊接过程不稳定,易产生缺陷,此外它将作为正式焊缝被留在焊接结构中,因此,定位焊缝的质量好坏及位置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正式焊缝的质量好坏及工件变形的大小。对定位焊缝应与正式焊缝一样重视,对焊接工艺和焊工的技术熟练程度的要求不应低于正式焊缝。4)施焊前应检查定位焊缝质量,如有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均应清除。在焊件纵向焊缝的端部(包括螺旋管焊缝)不得进行定位焊。为减少变形,定位焊应对称进行。13.3.2焊接过程控制重点1)焊接环境针对实际环境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证焊接过程不受或少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当存在下列任一情况且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时,严禁进行焊接作业:①焊条电弧焊时风速>8m/s(相当于5级风);②气体保护焊时风速>2m/s(相当于2级风);③相对湿度>90%;④雨、雪环境。2)焊接工艺参数主要包括坡口形式、焊接材料、预热温度、层间温度、焊接速度、焊接电流、焊接电压、线能量、保护气体流量、后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等。上述参数是经过工艺评定(包括破坏性试验)得出的、能够满足焊接接头各项性能指标的技术要求,在施焊时必须严格遵守,不得随意改变。当改变焊接条件时,应重新进行焊接工艺评定。3)焊接顺序施焊的顺序和方向,应符合焊接工艺指导书的规定。除工艺有特殊要求外,每道焊缝均应一次连续焊完,相邻两焊缝起点位置应错开。4)焊接热处理42\n对于某些特殊材料管道或设计要求热处理的管道,为保证焊缝质量,减小焊接应力,满足其正常工作的状态,有时需要进行焊前或焊后热处理,如预热、去氢等。焊缝的预热、后热及焊后热处理要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及焊接工艺评定的结果。在对管道焊缝进行热处理时,特别要防止管内穿堂风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热处理的成功。13.5处治措施:出现问题后,按照不合格控制程序,查找原因、根据原因采取对策、对质量问题进行整改、申请二次验收。15、预制安装水池现浇壁板缝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15.1现象:混凝土壁板缝出现渗漏15.2原因分析:1)壁板缝模板支护内外模一次到顶,浇筑混凝土的时候一次浇筑,导致振捣不均匀2)浇筑前,接缝干燥,模板内有杂物,接缝混凝土强度低3)浇筑时是壁板缝比较小的时候,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断,混凝土出现离析,发现混凝土离析,未采取措施,浇筑厚度太厚,边角处振捣不均匀4)用于接头或者拼缝的混凝土或者砂浆,采取普通水泥,浇筑完成后未及时进行养护13.3危害:壁板缝处渗漏水,不符合设计要求13.4预防措施:1)壁板接缝的内模宜一次安装到顶;外模应分段随浇随支。分段支模高度不宜超过1)5m。2)浇筑前,接缝的壁板表面应洒水保持湿润,模内应洁净;‘接缝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无要求时,应比壁板混凝土强度提高一级。3)浇筑时间应根据气温和混凝土温度选在壁板间缝宽较大时进行;混凝土如有离析现象,应进行二次拌合;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不宜超过250mm.并应采用机械振捣,配合人工捣固。4)用于接头或拼缝的混凝土或砂浆,宜采取微膨胀和快速水泥,在浇筑过程中应振捣密实并采取必要的养护措施。13.5处治措施:42\n出现混凝土结构渗漏,应分析渗漏原因,写书面整改报告,报上级批准后进行实施,如果由于混凝土振捣不均匀产生的渗漏,可采取将振捣不均匀的混凝土剔凿出来,重新进行进行浇注,如果壁板缝出现不可修补的问题,返工返修并重新组织验收。16、顶管坑壁坍塌或严重变形16.1现象:挖槽型工作坑坑壁发生坍塌;支撑型、围堰型工作坑的坑壁支撑或板桩发生变形、破损而使坑壁土体坍塌16.2原因分析1)挖槽型工作坑边坡过陡2)地面排水措施不当,使地面浸入坑壁,改变坑壁土的状态而发生土体的滑塌。3)支撑型顶管坑的立板、横板过稀或者撑木过少,横板立板及土壁三者间未贴紧,撑木不牢固。4)锚喷工作坑壁钢架间距过大,连接筋间距过大,焊接不牢固,喷射混凝土强度不足。5)围堰型顶管坑的木板桩或者钢板桩企口连接不好,围护桩打入深度不够。6)遇到特殊地层,使顶力增加,超过了后背墙的承受能力,使后背墙坍塌16.3危害:使顶进工作无法继续进行,严重时会发生损坏顶进设备,甚至造成施工人员伤亡的安全事故。16.4预防措施1)挖槽型工作坑边坡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2)做好地面排水系统,坑四周设置防淹墙。3)支撑型顶管坑的立板、横板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横板立板及土壁三者间应贴紧,撑木牢固。4)锚喷工作坑壁钢架间距、连接筋间距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焊接牢固,喷射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5)围堰型顶管坑的木板桩或者钢板桩企口连接紧密、牢固,围护桩打入深度符合设计要求。6)遇到特殊地层,预测到顶力会迅速增加,对后背墙进行加固,增加承载能力16)5处治措施:42\n1、对放坡施工的顶管坑进行削坡、放坡,采用坑底堆沙袋,打木桩等措施进行护坡。2、坑四周设置不低于0.3米高的防淹墙,工作坑周围设置做好导排系统,防止积水17、顶管掏土超挖:17.1现象:顶进中挖土,无论在管前方,还是管周围,都超出了规定的长度及范围,形成超挖现象17.2原因分析:1)管节顶进阻力,是由于工作面前壁阻力和管外壁摩擦力所组成,人为盲目减少这个阻力而超挖。2)通过比较好的软土层时,或者因未严格执行按照勤挖勤顶的原则操作,也易造成超挖。3)做工作面内遇到木桩、树根、大块石头、墓穴等地下障碍物、排除后未将空洞填实。4)当管道中心线和高程发生偏差时,由于盲目追求尽快纠偏,采用不当的处理方式或者过份不均横挖土。17.3危害:1)易发生掏挖工作面的坍塌,造成管顶以上大量土方塌落,如果地面是无铺装、无构筑物的地面或者农田,在顶进过程中不仅要大量出土,然后改需要再度回填。2)严重超挖,会造成地面陷落,危及地面构筑物的安全,对操作者仍会造成安全事故。17.4预防措施:1)管节顶进阻力,不得盲目减轻阻力。2)通过比较好的软土层时,严格执行按照勤挖勤顶的原则操作。3)做工作面内遇到木桩、树根、大块石头、墓穴等地下障碍物、排除后必须将空洞填实。a)当管道中心线和高程发生偏差时,要随开挖随纠偏纠偏b)管下135度不得超挖,管上超挖部分不得大于15毫米。42\n17.5处治措施:1)发生超挖后,应立即采取措施,对超挖部分进行封闭、回填、注浆,防止塌方2)在软土底层中顶进管道,第一根工具管前加掘进罩,防止塌方。18、顶进产生中心线及标高偏差18.1现象:开始顶进中产生偏差、标高的偏差超过允许偏差18.2原因分析:1)工作坑后背不垂直,后背土质不均匀,管道中心线出现偏移2)导轨安装中心线偏差大,导轨高程偏差大,导轨不稳固,导轨不直顺3)工作坑基础不稳定,顶管过程中出现不均匀下沉4)顶管过程中检测频率少,出现偏差后,未及时处理或者处理不当。5)遇到软土,地下水位增高或者遇到滞水层,首节管下轧,使高程误差增大18.3危害:顶进的首节管对顶管工程起着很重要的导向作用,方向把握不好,对后续的顶管误差影响很大,出现误差会使顶力增加,造成管道管口部分、后背墙的损坏。18.4预防措施:1)顶管后背墙,按照最大顶力进行强度和稳定性验算,保证整个后背具有一定的刚度和足够的强度、稳定性验算,保证整个后背具有一定的刚度和足够的且强度。2)导轨本身在安装前必须进行直顺度检验,安装后对中心线、轨距、坡度、高程进行验收,安装必须平行、牢固。3)导轨基础形式,取决于工作坑的槽底土质,管节重量及地下水等条件,必须按照设计要求和方案要求进行铺设。4)顶镐安装前进行校验,以确保两个顶镐行程一致,顶镐安装时,其布置要与管道中心线轴线相对称,顶镐要放平、放安稳。5)首节管如土前,严格进行中心线和高程的检验,没顶进30厘米,必须对管道的中心线和高程进行检测。6)采取降水措施,将软土中的水位降低或者将滞水抽干42\n18.5处治措施:1)发生偏差不超过10~20毫米的时候,可以采用偏出土的方法,进行纠偏,偏差大于20毫米的时候,采用木杠支顶或者千斤顶支顶的方法,具体有衬垫法、支顶法、支托法;发生严重偏差时,如果顶进长度比较短,可采用拔出管道后重新顶进管道,如果顶进长度较长,可以采用增加工作坑,对顶的方法进行补救。2)如因为地下水影响,采取降水措施,避免管道低头3)发现偏差够,加强管道测量,每顶进0.3米测量一次中心线和高程。4)在管口处安装内涨圈,防止管道错口19、密闭式泥水机械顶管中心线高程偏差、洞口塌方,造成地表沉降19.1现象:管线中心线出现偏差值超过允许偏差,进洞或者接收时洞口处出现塌方,漏水,管附近土体移动,地面出现沉降19.2原因分析:1)测量顶管机坐标位置与姿态不准确,管道设计中心线的偏差值超差。2)未根据测量的结果,认真研究纠偏方案,导致纠偏不当3)始发和接收洞口处未进行注浆或者注浆效果差4)接收坑地基基础差,出现不均匀下沉现象19.3危害:使管道偏差过大,顶力增加,泥浆输送困难,地面沉降而影响地上建筑物、地下管线沉降,影响使用安全。19.4预防措施:1)准确测量顶管机坐标位置与姿态,确认与隧道设计中心线的偏差值。2)根据测量结果制订到达掘进方案。3)及时测量顶管机坐标位置与姿态,并依据到达掘进方案进行及时进行方向修正。4)掘进初始和接收井洞口加固段时,确认洞口土体加固效果,必要时进行补注浆加固。5)进入接收井洞口加固段后,逐渐降低土压(泥水压)设定值至OMPa,降低掘进速度,适时停止加泥、.加泡沫(土压式顶管)、停止送泥与排泥(泥水式42\n顶管)、停止注浆,并加强工作井周围地层变形观测,超过预定值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后,才可继续掘进。6)拆除洞口围护结构前要确认洞口土体加固效果,必要时进行注浆加固,以确保拆除洞口围护结构时不发生土体坍塌、地层变形过大。7)接收基座的制作与安装要具备足够的刚度,且安装时要对其轴线和高程进行校核,保证顶管机顺利、安全接收。8)顶管机落到接收基座上后,及时封堵洞口处管片外周与顶管开挖洞体之间空隙,同时进行填充注浆,控制洞口周围土体沉降。19.5处治措施:1)暂停施工,准确测量顶管机坐标位置与姿态,根据测量数据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方案。2)随开挖随纠偏,采取勤纠、少纠的方法,掌握顶管机方向和高程3)对始发和接收坑洞口处进行土体注浆加固,确保洞口处注浆效果4)对工作坑内基础进行加固,可以采用型钢、注浆、钢筋混凝土等进行加固20、密闭式顶管施工效率低、机械负荷大、顶进困难20.1现象:泥水压仓内泥浆排土效率低,顶管机械负荷大20.2原因分析:1)泥浆性能差2)泥浆压力不符合要求3)电压低、输送管道堵塞或损坏20.3危害:泥沙输送效率低,造成工作效率低,机械负荷大20.4预防措施:1)顶管工程施工前和施工中,对泥浆性能进行检测随时检查,泥浆性能包括:密度、黏度、ph值、过滤特性和含沙量2)泥浆压力根据土质、土压力、管道直径、顶进长度等确定,并且随时测量数据,进行调整3)施工前对电压和输送管道进行检查20.5处治措施:42\n1)对泥浆进行改良,可采用加黏土粉、烧碱、木质素的方法,改善泥浆的性能,通过对泥浆的除砂处理,可控制泥浆的密度和含砂率2)发现泥浆压力不符合要求,应立即进行调整3)施工中发现电压不稳定输送管道堵塞或者损坏,应立即进行疏通或者更换损坏的管道。21)HDPE聚乙烯装配式检查井安装质量问题21.1现象:检查井与管道接口处渗漏水,接口处焊接处损坏,马鞍接头出现倒坡21.2原因分析:1)接口施工前接口处没有清理干净2)检查井座与管线不同轴,坡度不一致3)检查井井座与管道连接安装顺序错误4)马鞍接头的安装,未采用专用工具在井壁上开孔,安装马鞍接头倒坡。5)井筒插入井座不垂直,井筒插入时用重锤敲打,井筒安装后上口未临时封堵21.3危害:检查井接口渗漏、检查井与管线接头处高程不一致,造成积水21.4预防措施:1)接口前,先检查胶圈是否配套完好,确认胶圈的安放位置然后将接口范围内的工作面用棉纱清理干净,不得有泥土等杂物。2)接口作业时,先将橡胶圈严密地套在一侧管口,调整另一侧管使两侧管在同一轴线上,然后套上橡胶圈,调整橡胶圈接圈使其与管外壁结合紧密,最后套上哈夫外固管箍。3)开挖井坑与铺设基础井坑开挖应与管沟同时开挖,开挖时井座主管线应与管沟中管道在同一轴线上。井坑边坡应与管沟边坡一致。4)检查井接管安装检查井井座与管道连接安装顺序应先从接户管上游段起始安装,按照井—管—井顺序安装,逐渐向下游支管、干管延伸。42\n井座与汇入管、排水管连接需要变径,采用异径接头连接时,当汇入管管径小于井座接口管径时,应管顶平接,井座排出管接口大于下游管道时,管道连接应管内底平接。马鞍接头的安装,应根据井筒尺寸和连接管道的直径采用专用工具在井壁上开孔,安装马鞍接头不准倒坡。5)检查井井筒的安装井筒的长度应为井座连接井筒的承口底部至设计地面的高度减去井筒顶至地面的净距离。井筒插入井座应保持垂直,井筒插入时不得用重锤敲打,应采用专用的收紧工具。井筒安装后上口应做临时封堵。6)检查井井盖安装有防护盖座的污水检查井的井筒上还应安装内盖。需要使用防护井盖时,防护井盖基础的做法参见相关规范要求21.5处治措施:1)检查井与管道接口处渗漏水,查找原因,对渗漏水处进行堵漏,2)接口处焊接损坏,拔出接口处管道,重新进行接口施工3)马鞍接头出现倒坡,跟开倒坡处,重新进行焊接施工22、电信管道施工质量问题22.1现象:1)塑料管材:管材变形、内壁有气泡、两端裂口、毛刺,接口处未错开,未捆扎牢固2)混凝土砌块有通缝、砂浆不饱满3)人孔内附件:电缆支架不垂直、拉力环安装位置不准确、拉力环高度太低、安装不牢固4)人孔窗口位置偏移、通道口处砂浆堵抹浮塞、未压光5)冬季管道内冰冻、堵塞6)水泥管块施工时,人孔窗口接口处裂纹、损坏7)拉棒试通过不过8)埋设深度太浅22.2原因分析:42\n1)管材未认真执行进场验收程序,保存时,下面未垫稳、垫平整,施工时接头处未错开设置,未捆扎牢固。2)混凝土砌块砌筑不规范,砂浆砌筑不饱满3)人孔砌筑时支架螺栓安装不规范,拉力环未按照设计要求设置4)人孔窗口施工时未进行测量放线,窗口施工时未用砂浆灌缝5)管道位于冰冻层内,冬季进水后形成冰冻6)水泥管块施工时,人孔窗口处使用半块混凝土砌块7)拉棒尺寸不符合要求,管道基础沉降8)埋设管道时遇到障碍使管道没有空间,导致埋设深度浅22.3危害:管道有毛刺,表面气泡,使管道内线路易损坏,管材容易损坏;接口处通缝和管道接口没错开设置,造成管道沉降、拉棒和拖线通不过管道;砂浆不饱满造成管道内进水,冬季冰冻后堵塞管道;拉力环偏斜或者太低造成无法拖拉线路进入管道;窗口偏斜造成线路进入管道困难。22.4预防措施:1)塑料管材的管身及管口不得变形,管孔内外壁均应光滑、色泽应均匀、不得有气泡,凹陷凸起及塑质、两端应平整、无裂口毛刺、并与中心线垂直、管材弯曲度不应大于0.5%2)混凝土砌块砌筑前应充分湿润、砌体应平整、美观,不应出现竖向通缝,砌体砂浆饱满度应不低于80%,砖缝宽度应为8~12mm,同一砖缝宽度一致,砌体横缝应为15~20mm,竖缝应为10~15mm,竖缝灌浆必须饱满,严实、不得出现跑漏现象,砌体必须垂直,顶部四角应水平一致,砌体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3)电缆支架穿钉规格、预埋位置符合设计规定,穿钉与墙体保持垂直,上下穿钉垂直误差不大于5毫米,间距偏差应小于10毫米,相邻两组穿钉间距应符合设计规定,偏差应小于20毫米,穿钉露出墙面应适度,应为50~70毫米,露出部分应无砂浆等杂物,穿钉螺母应齐全有效,穿钉安装必须牢固拉力环的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规定,,一般情况下应与对面管道底保持200毫米以上的距离,露出墙面的部分应为80~100毫米,安装必须牢固4)42\n管道窗口位置准确,偏差不大于10毫米,管道端边至墙体面呈圆弧状喇叭口,人(手)孔、通道内的窗口应堵抹严密,不得浮塞,外观整齐,表面平光。5)预制的上覆、盖板两板之间缝隙应尽量缩小,其拼缝必须使用1:2)5砂浆堵抹严密,不空鼓,不浮塞,外表平光,无欠茬、无飞刺、无断裂6)管道最小埋深在冰冻的范围以内时,施工时应注意管内不能有进水或者存水的可能7)管道的防水、防锈蚀、防强电干扰等防护措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塑料管道接口必须错开设置,8)水泥管块施工时,接缝要求分别措开1/2设置,进入人孔窗口处,必须使用整块管块,9)拉棒试通时,拉棒应小于孔的3~5毫米,通信塑料管道埋设深度在人行道下,不得小于0.3米,在机动车道下,不得小于0.8米22.5处治措施:如果应管材质量问题,应当进行返工后重新更换管道进行施工;人孔内附件不合格,应进行调整尺寸后重新进行安装;管内位于冰冻层内时,应进行防水措施,防止进水后冰冻堵塞管道23、市政管道工程牵引拖拉管质量常见问题(电信管道)23.1现象:电缆拖拉进不去,造成管道或者电缆损坏23.2原因分析:拖拉方向不对,管道接头处错边大,地基沉降造成管线沉降,管线内有杂物23.3危害:无法拖拉进电缆,电缆损坏,造成拖拉进去的电缆无法运行23.4预防措施:1)42\n在拖拉管平直段应在路面上加密设置水准观测点,点间距在2米范围内,并算出每一点的相对高度。导向时发现偏差及时进行纠偏,以确保导标标高处于设计范围内。2)控制好原材料、构配件的质量,经提前进行抽检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对钢筋砼管和拖拉管管材做好外观检查,不合格不准使用。3)在电缆管道沿线分别设置三个沉降观测点,及时观测路面变形情况并做好记录。4)拖拉管在拖拉前要检查管处壁的钢筋规格及箍圈的间距,受力钢筋焊接及管帽等是否牢靠。5)扩孔时严禁采用间隔扩孔头,应按要求进行扩孔。6)对无效段、管外壁应按图纸要求进行处理,以防出现路面下陷等现象23.5处治措施:对管道进行检查和探测,找到管线堵塞点,对杂物进行清理,对错边进行修整,对沉降处进行挖出管线返工返修。25、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有围护结构)25.1现象:基坑墙体水平变形,竖向变形、基坑底部隆起25.2原因分析:1)围护墙体水平变形当基坑开挖较浅,还未设支撑时,不论对刚性墙体(如水泥土搅拌桩墙、旋喷桩墙等)还是柔性墙体(如钢板桩、地下连续墙等),均表现为墙顶位移最大,向基坑方向水平位移,呈三角形分布。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刚性墙体继续表现为向基坑内的三角形水平位移或平行刚体位移,而一般柔性墙如果设支撑,则表现为墙顶位移不变或逐渐向基坑外移动,墙体腹部向基坑内凸出。2)围护墙体竖向变位在实际工程中,墙体竖向变位量测往往被忽视,事实上由于基坑开挖土体自重应力的释放,致使墙体产生竖向变位:上移或沉降。墙体的竖向变位给基坑的稳定、地表沉降以及墙体自身的稳定性均带来极大的危害。特别是对于饱和的极为软弱的地层中的基坑工程,当围护墙底下因清孔不净有沉渣时,围护墙在开挖中会下沉,地面也随之下沉;另外,当围护结构下方有顶管和顶管穿越时,也会引起围护结构突然沉降。3)基坑底部的隆起随着基坑的开挖卸载,基坑底出现隆起是必然的,但过大的坑底隆起往往是基坑险情的征兆。过大的坑底隆起可能是两种原因造成的:①基坑底不透水土层由于其自重不能够承受不透水土层下承压水水头压力而产生突然性的隆起;②基坑由于围护结构插入坑底土层深度不足而产生坑内土体隆起破坏。基坑底土体的过大隆起可能会造成基坑围护结构失稳。另外,由于坑底隆起会造成立柱隆起,进一步造成支撑向上弯曲,可能引起支撑体系失稳。因此,基坑底土体的过大隆起是施工时应该尽量避免的。但由于基坑一直处于开挖过程,直接监测坑底土体隆起较为困难,一般通过监测立柱变形来反映基坑底土体隆起情况。42\n4)地表沉降围护结构的水平变形及坑底土体隆起会造成地表沉降,引起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变形。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基坑围护呈悬臂状态时,较大的地表沉降出现在墙体旁;施加支撑后,地表沉降的最大值会渐渐远离围护结构,位于距离围护墙一定距离的位置上。25.3危害:围护结构变形,使基坑内人员处于危险状态,基坑四周土体变形危及地上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安全。25.4预防措施:25.3.1施工前了解工程地质条件及现况管线调查1)进场后应依据建设方所提供的的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基坑开挖范围内及影响范围内的各种管线、地面建筑物等有关资料,查阅有关专业技术资料,掌握管线的施工年限、使用状况、位置、埋深等数据信息。2)对于资料反映不详、与实际不符或在资料中未反映管线真实情况的,应向规划部门、管线管理单位查询,必要时在管理单位人员在场情况下进行坑探查明现状。3)对于基坑影响范围内的地面、地下建(构)筑物,必须查阅相关资料并经现场调查,掌握结构的基础、结构形式等情况。4)将调查的管线、地下建(构)筑物的位置埋深等实际情况按照比例标注在施工平面图上,并在现场做出醒目标志。5)分析调查、坑探等资料,作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采取安全保护措施的依据。25.3.2施工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1)必须对施工过程中地下管线、地面建(构)筑物可能出现的安全状态进行分析,识别重要危险因素,评价其危险程度,制订中、高度危险因素的安全技术措施。2)对于重要的地下管线、地面与地下建(构)筑物必须进行基坑开挖工况影响分析,确定影响程度,以便在施工措施中确定合理的基坑支护、开挖方法,确保施工过程中管线及各种构筑物的安全。3)42\n重要的基坑开挖方案需要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同意后执行,并严格按照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同意的施工方案实施。25.3.3施工前对现况管线改移、保护措施1)对于基坑开挖范围内的管线,与建设单位、规划单位和管理单位协商确定管线拆迁、改移和悬吊加固措施。2)基坑开挖影Ⅱ向范围内的地下管线、地面建(构)筑物的安全受施工影响,或其危及施工安全时,均应进行临时加固,经检查、验收,确认符合要求,并形成文件后,方可施工。3)开工前,由建设单位召开工程范围内有关地上建(构)筑物、地下管线、人防、地铁等设施管理单位的调查配合会,由产权单位指认所属设施及其准确位置,设明显标志。4)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设专人随时检查地下管线、维护加固设施,以保持完好。5)观测管线沉降和变形并记录,遇到异常情况,必须立即采取安全技术措施。25.3.5编制应急预案与建立抢险组织1)对于具有中、高度危险因素的地下管线、地面建(构)筑物,必须制订应急预案和有效安全技术措施。2)建立应急组织体系,配备应急抢险的人员、物资和设备,组织体系应保证在紧急状态时可以快速调动人员、物资和设备,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应急演练。3)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管理单位人员到场处理、抢修。4)对基坑进行检测,基坑监测项目、对象及方法一览表监测项目监测类别监测方法监测对象地表沉降A全自动电子水准仪、铟钢尺等掌握基坑开挖过程对周围土体、地下管线、钻孔桩和周围建筑物的影响程度及影响范围地下管线沉降A围护桩顶垂直位移建筑物沉降A建筑物倾斜A全站仪、反射片等围护桩水平位移A测斜管、测斜仪等掌握基坑开挖过程对周围土42\n体、围护结构及地下水位的影响土体水平位移B地下水位B水位孔、水位计等支撑轴力A钢筋计,频率接收仪解施工过程水平支撑、主体结构受力状况锚固力A轴力计、频率接收仪等地表、建筑物支护结构裂缝B以观测为主,必要时用裂缝仪掌握裂缝的发生、发展过程,分析施工的彤响程度25.5处治方法:25.5.1增加围护结构和支撑的刚度;25.5.2增加围护结构的人土深度;25.5.31)加固基坑内被动区土体。加固方法有抽条加固、裙边加固及二者相结合的形式抢险支护与堵漏2).围护结构渗漏是基坑施工中常见的多发事故。在富水的砂土或粉土地层中进行基坑开挖时,如果围护结构或止水帷幕存在缺陷时,渗漏就会发生。如果渗漏水主要为清水,一般及时封堵不会造成太大的环境问题;而如果渗漏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则会造成围护结构背后土体过大沉降,严重的会导致围护结构背后土体失去抗力造成基坑倾覆。3)围护结构缺陷造成的渗漏一般采用下面方法处理:在缺陷处插入引流管引流,然后采用双快水泥封堵缺陷处,等封堵水泥形成一定强度后再关闭导流管。如果渗漏较为严重时直接封堵困难时,则应首先在坑内回填土封堵水流,然后在坑外打孔灌注聚氨酯或双液浆等封堵渗漏处,封堵后再继续向下开挖基坑,具体见图42\n4)基坑支护结构出现变形过大或较为危险的“踢脚”变形时,可以采用坡顶卸载,适当增加内支撑或锚杆,被动土压区堆载或注浆加固等处理措施。4.基坑出现整体或局部土体滑塌时,应在可能条件下降低土中水位,并进行坡顶卸载,加强未滑塌区段的监测和保护,严防事故继续扩大。5)基坑坍塌或失稳征兆已经非常明显时,必须果断采取回填土、砂或灌水等措施,然后再进一步采取应对措施,以防止险情发展成事故。6)减小每次开挖围护结构处土体的尺寸和开挖支撑时间,这一点在软土地区施工时尤其有效;7)通过调整围护结构深度和降水井布置来控制降水对环境变形的影响。8)坑底土体加固,坑内井点降水等措施。25.5.4基坑的隔(截)水帷幕与坑内外降水,隔(截)水帷幕1)采用隔(截)水帷幕的曰的是切断基坑外的地下水流人基坑内部。截水帷幕的厚度应满足基坑防渗要求,截水帷幕的渗透系数宜小于1.0×10-6cm/S。2)当地下含水层渗透性较强、厚度较大时,可采用悬挂式竖向截水与坑内井点降水相结合或采用悬挂式竖向截水与水平封底相结合的方案。3)截水帷幕目前常用注浆、旋喷法、深层搅拌水泥土桩挡墙等结构形式。4)基坑的隔(截)水帷幕(或可以隔水的围护结构)周围的地下水渗流特征与降水目的、隔水帷幕的深度和含水层位置有关,利用这些关系布置降水井可以提高降水的效率,减少降水对环境的影响。42\n5)隔(截)水帷幕与降水井布置大致可分成三种类型,需要依据有关条件综合考虑。25.5隔(截)水帷幕与降水井布置1)隔水帷幕隔断降水含水层基坑隔水帷幕深入降水含水层的隔水底板中,井点降水以疏干基坑内的地下水为目的,见图降水井围护结构(隔水帷幕)这类隔水帷幕将基坑内的地下水与基坑外的地下水分隔开来,基坑内、外地下水无水力联系。此时,应把降水井布置于坑内,降水时,基坑外地下水不受影响。2)隔水帷幕底位于承压水含水层隔水顶板中隔水帷幕位于承压水含水层顶板中,井点降水以降低基坑下部承压含水层的水头,防降水井围护结构(隔水帐幕)隔水层止基坑底板隆起或承压水突涌为目的.这类隔水帷幕未将基坑内、外承压含水层分隔开。由于不受围护结构的影响,基坑内、外地下水连通,这类井点降水影响范围较大。此时,应把降水井布置于基坑外侧。因为即使布置在坑内,降水依然会对基坑外水位有明显影响,如果布置在基坑内反而会多出封井问题,隔水帷幕底位于承压水含水,42\n隔水帷幕底位于承压水含水层中,如果基坑开挖较浅,坑底未进入承压水含水层,井点降水以降低承压水水头为目的;如果基坑开挖较深,坑底已经进入承压水含水层,井点降水前期以降低承压水水头为目的,后期以疏干承压含水层为目的,见图:这类隔水帷幕底位于承压水含水层中,基坑内、外承压含水层部分被隔水帷幕隔开,仅含水层下部未被隔开。由于受围护结构的阻挡,在承压含水层上部基坑内、外地下水不连续,下部含水层连续相通,地下水呈三维流态。随着基坑内水位降深的加大,基坑内、外水位相差较大。在这类情况时,应把降水井布置于坑内侧,这样可以明显减少降水对环境的影响,而且隔水帷幕插入承压含水层越深,这种优势越明显。隔水帷幕底位于承压水含水层中。26、深基坑土方开挖(无围护结构)26.1现象:开挖土方过程中或者开挖后四周土体变形、出现坍塌滑坡26.2原因分析:1)没有按设计坡度进行边坡开挖;2)基坑边坡坡顶堆放材料、土方及运输机械车辆等增加了附加荷载;3)基坑降排水措施不力,地下水未降至基底以下,而地面雨水、基坑周围地下给水排水管线漏水渗流至基坑边坡的土层中,使土体湿化,土体自重加大,增加土体中的剪应力;4)基坑开挖后暴露时间过长,经风化而使土体变松散;5)基坑开挖过程中,未及时刷坡,甚至挖反坡.使土体失去稳定性。26.3危害:,出现塌方、滑坡、坑内隆起,42\n纵向边坡一旦坍塌,就可能冲断横向支撑并导致基坑挡墙失稳,酿成灾害性事故。26.4预防措施:同有围护结构的预防措施26.5处治措施:对于基坑变形量显著增大,变形发展速率越来越快现象,施工单位应该对基坑进行抢险,对基坑做必要的加固和卸载;并且应调整设计和施工方案。当基坑变形急剧增加,基坑已经接近失稳的极限状态,种种迹象表明基坑即将坍塌时,项目负责人(经理)应以人身安全为第一要务,人员要及早撤离现场。不得组织人进入基坑内抢险,以免造成人员伤亡。27、沉井施工难以下沉,沉井出现偏斜27.1现象:下沉困难,沉井出现偏斜、超过偏差。27.2原因分析:1)未分层均匀对称进行开挖2)不排水下沉时不符合设计水位3)未进行定时监测,出现偏差的时候未发现,未及时纠偏27.3危害:使沉井偏离设计位置,造成井墙与土体摩擦力过大,无法继续下沉27.4预防措施:27.3.1下沉应平稳、均衡、缓慢,发生偏斜应通过调整开挖顺序和方式“随挖随纠、动中纠偏”。27.3.2.应按施工方案规定的顺序和方式开挖。27.3.3.沉井下沉影响范围内的地面四周不得堆放任何东西,车辆来往要减少震动。27.3.3.不排水下沉时沉井内水位应符合施工设计控制水位;下沉有困难时,应根据内外水位、井底开挖几何形状、下沉量及速率、地表沉降等监测资料综合分析调整井内外的水位差。一般沉井内水位应比沉井外水位高出1~2米。27.3.5.沉井下沉监控测量1)下沉时标高、轴线位移每班至少测量一次,每次下沉稳定后应进行高差和中心位移量的计算;2)终沉时,每小时测一次,严格控制超沉,沉井封底前自沉速率应小于lOmm/8h;3)如发生异常情况应加密量测;42\n4)大型沉井应进行结构变形和裂缝观测。27.5处治方法:1)沉井外壁采用阶梯形以减少下沉摩擦阻力时,在井外壁与土体之间应有专人随时用黄砂均匀灌入,四周灌入黄砂的高差不应超过500mm。2)采用触变泥浆套助沉时,应采用自流渗人、管路强制压注补给等方法;触变泥浆的性能应满足施工要求,泥浆补给应及时以保证泥浆液面高度;施工中应采取措施防止泥浆套损坏失效,下沉到位后应进行泥浆置换。3)采用空气幕助沉时,管路和喷气孔、压气设备及系统装置的设置应满足施工要求;开气应自上而下,停气应缓慢减压,压气与挖土应交替作业;确保施工安全。4)沉井采用爆破方法开挖下沉时,应符合国家有关爆破安全的规定。28、沉井封底后底板处渗漏水28.1现象:沉井井底出现渗漏、井外淤泥渗漏进井内28.2原因分析:1)干封底水位高于沉井底板高程,在底板没有达到设计强度前,地下水压作用下,使底板混凝土出现渗漏。2)封底前井底淤泥未清理干净,混凝土垫层未连续浇筑,老混凝土接触部位没凿毛处理,未清理干净。3)水下封底浇筑前,每根导管混凝土量不够,浇筑时不能一次将导管底埋住,浇筑不连续。4)水下封底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强度等级,沉井不能够满足抗浮要求,就将井内水抽除28.3危害:沉井内漏水,不符合设计要求,无法验收。28.4预防措施:28.3.1干封底1)在井点降水条件下施工的沉井应继续降水,并稳定保持地下水位距坑底不小于0.5m;在沉井封底前应用大石块将刃脚下垫实。2)封底前应整理好坑底和清除浮泥,对超挖部分应回填砂石至规定标高。3)42\n采用全断面封底时,混凝土垫层应一次性连续浇筑;有底梁或支撑梁分格封底时,应对称逐格浇筑。4)钢筋混凝土底板施工前,井内应无渗漏水,且新、老混凝土接触部位凿毛处理,并清理干净。5)封底前应设置泄水井,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且满足抗浮要求时,方可封填泄水井、停止降水。28.3.2水下封底1)基底的浮泥、沉积物和风化岩块等应清除干净;软土地基应铺设碎石或卵石垫层。2)混凝土凿毛部位应洗刷干净。3)浇筑混凝土的导管加工、设置应满足施工要求。4)浇筑前,每根导管应有足够的混凝土量,浇筑时能一次将导管底埋住;5)水下混凝土封底的浇筑顺序,应从低处开始,逐渐向周围扩大;井内有隔墙、底梁或混凝土供应量受到限制时,应分格对称浇筑。6)每根导管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且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宜小于1.Om;各导管间混凝土浇筑面的平均上升速度不应小于0.25m/h;相邻导管间混凝土上升速度宜相近,最终浇筑成的混凝土面应略高于设计高程。7)水下封底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沉井能满足抗浮要求时,方可将井内水抽除,并凿除表面松散混凝土进行钢筋混凝土底板施工。当地下水位较高或雨汛期施工时,水池等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防止水池浮动28.5处治措施:对沉井内进行渗漏水处进行封堵或者进行井外注浆。29)市政管道定向钻施工质量问题29.1现象:钻孔偏斜、钻进困难29)2原因分析:1)定向钻机的回转扭矩和回拖力未考虑齐全,使钻机使用过程中出现偏斜和钻进困难,2)导向探测仪选用不当,探测深度不够,导致钻进遇到障碍,无法继续施工29.3危害:钻孔过程中出现很大的偏斜,影响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29.4预防措施:1)42\n定向钻机的回转扭矩和回拖力确定,应根据终孔孔径、轴向曲率半径、管道长度,结合工程水文地质和现场周围环境条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考虑后确定,并应有一定的安全储备;1)导向探测仪的配置应根据定向钻机类型、穿越障碍物类型、探测深度和现场探测条件选用。定向钻机在以较大埋深穿越道路桥涵的长距离地下管道的施工中会表现出优越之处。29.5处治措施:出现偏斜,应根据现场偏差情况,区分严重程度,根据严重程度,进行整改,将已经偏斜的管道进行后退后,对定向钻机或者探测仪等设备进行更换或更新30、夯管法施工质量问题30.1现象:管道偏斜,夯进困难30.2原因分析:1)夯锤的锤击力过大或者过小,选择夯锤未考虑安全储备2)夯进中遇到障碍,无法进行夯进3)夯进中暂停时间长,造成抱管30.3危害:夯管过程中出现很大的偏斜,影响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30.4预防措施:1)夯管锤的锤击力应根据管径、钢管力学性能、管道长度,结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周围环境条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并应有一定的安全储备2)施工前对地下构筑物和地下管线进行调查,掌握地下管线的走向、高程等3)夯管法适用于城镇区域下穿较窄道路的地下管道施工,夯管应连续施工,暂停施工的时候,应对管道进行定时夯动,防止抱管。30.5处治措施:出现偏斜,应根据现场偏差情况,区分严重程度,根据严重程度,进行整改31、园林给水常见质量问题:31.1现象:冬季供水系统堵塞,节点处阀门附件检修不方便,穿越道路或者构筑物处损坏、锈蚀。31.2原因分析:1)埋设在高低起伏的地段处,埋设深度处于冰冻层中2)节点处阀门等附件太多42\n1)穿越道路和构筑物处未加套管31.3危害:供水管路堵塞、阀门等附件容易损坏、穿越道路或者构筑物部位损坏31.4预防措施:1)干管宜随地形起伏敷设,埋设深度大于当地最大冻土深度,避开复杂地形和难于施工的地段,以免埋设较浅管道受冻。必须在冰冻线以上时,必须做保温处理,防止冬期冻裂。2)给水管网的交点叫做节点,在节点上设有阀门等附件,是为了检修管理方便。阀门除安装在支管和干管的联接处外,为便于检修养护,要求每500m直线距离设一个阀门井。3)消防栓间距小于120m,主管不小于DN100,冰冻地区为了防冻,消防栓布置在消防井中,消防井盖必须是保温型的。为了便于消防车给水,消防井(消防栓)离车行道距离以不大于2m为宜。1)给水管穿越道路或构筑物,必须穿套管保护,套管可采用钢管、PVC管等,便于后期维修。对于埋深不能满足规范要求,31.5处治措施:1)发现管道受冻,应立即采取措施,重新将管道深度加深或者对管道做保温工作2)对穿越道路和构筑物的管道增加套管,并且对套管处加强防腐、防冻等措施。32、园林排水工程常见质量问题32.1现象:排水不畅通,管材破损、进出水口处堵塞32.2原因分析:1)雨水口设置少2)管材不符合要求3)坡度设置不合理,高程偏差较大4)埋设浅而发生冻管32.3危害:排水不能够及时排除,发生积水,园林在水中浸泡时间长,使园林水土流失、花木死亡32.4预防措施:42\n32.4.1.排水管道的坡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符合下列规定:1)DN200mm管道0.4%,DN300mm管道0.33%,DN350mm管道0.3%,DN400mm管道0.2%。2)流速:0.75~5m/s(非金属管)。3)管道标高偏差不应大于±lOmm。32.4.2.管道多采用承插口或套箍连接,接口应平直,环形间隙应均匀。采用混凝土管刚性接口时,灰口应密实、饱满,抹带接口表面应平整,无间断和裂缝、空鼓现象。32.4.3.排水管道覆土深度应根据雨水井与连接管的坡度、冰冻深度和外部荷载确定,覆土深度不宜小于500mm,且在当地冰冻线以下。32.5处治措施:1)对积水处增设雨水口、出水口2)对不符合要求的管道原材料进行更换3)对坡度设置不合理处进行变更4)对埋设在冰冻层以下的管道采取,增加埋设深度。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