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排水讲稿 145页

  • 1.00 MB
  • 2023-01-04 08:30:30 发布

建筑给排水讲稿

  • 14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1.建筑给水1.1水质标准水质标准是按不同用水对象而制定的相应标准。生活给水系统的水质,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1985的要求。生活杂用水系统的水质,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锅炉用水水质标准,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低压锅炉水质标准》GB1576—1985的要求。饮料矿泉水水质标准,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GB8537—1987的要求。净水水质标准,应符合现行标准《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1999。工业用水水质标准,应符合现行各自行业标准的要求。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1985)于1985年颁布。《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自2001年9月1日起施行。1.2水质防护措施水质防护措施如下:l)城市给水管道严禁与自备水源的供水管道直接连接。2)生活饮用水不得因回流而被污染,生活饮用水管道的配水件出水口应符合下列规定:A.出水口不得被任何液体或杂质所淹没。B.出水口高出承接用水容器溢流边缘的最小空气间隙,不得小于出水口直径的2.5倍。C.特殊器具不能设置最小空气间隙时,应设置管道倒流防止器或采取其他有效的隔断措施。3)从给水管道上直接接出下列用水管道时,应在这些用水管道上设置管道倒流防止器或采取其他有效的防止倒流污染的装置:A.单独接出消防用水管道时,在消防用水管道的起端(不含室外给水管道上接出的室外消火栓)。145\nB.从城市给水管道上直接吸水的水泵,其吸水管起端。C.当游泳池、水上游乐池、按摩池、水景观赏池、循环冷却水集水池等的充水或补水管道出口与溢流水位之间的空气间隙小于出口管径2.5倍时,在充(补)水管上。D.由城市给水管道直接向锅炉、热水机组、水加热器、气压水罐等有压容器或密闭容器注水的注水管上。E.垃圾处理站、动物养殖场(含动物园的饲养展览区)的冲洗管道及动物饮用水管道的起端。F.绿地等自动喷灌系统,当喷头为地下式或自动升降式时,其管道起端。G.从城市给水环网的不同管段接出引入管向居住小区供水,且小区供水管与城市给水管形成环状管网时,其引入管上(一般在总水表后)。4)严禁生活饮用水管道与大便器(槽)直接连接。5)生活饮用水管道应避开毒物污染区,当条件限制不能避开时,应采取防护措施。6)生活饮用水池(箱)应与其他用水的水池(箱)分开设置。7)埋地式生活饮用水贮水池周围10m以内,不得有化粪池、污水处理构筑物、渗水井、垃圾堆放点等污染源;周围2m以内不得有污水管和污染物。当达不到此要求时,应采取防污染的措施。8)建筑物内的生活饮用水水池(箱)体,应采用独立结构形式,不得利用建筑物的本体结构作为水池(箱)的壁板、底板及顶盖。生活饮用水水池(箱)与其他用水水池(箱)并列设置时,应有各自独立的分隔墙,不得共用一幅分隔墙,隔墙与隔墙之间应有排水措施。9)建筑物内的生活饮用水水池(箱)宜设在专用房间内,其上方的房间不应有厕所。浴室、盥洗室、厨房、污水处理间等。10)生活饮用水水池(箱)的构造和配管,应符合下列规定:A.人孔、通气管、溢流管应有防止昆虫爬入水池(箱)的措施。145\nB.进水管应在水池(箱)的溢流水位以上接入,当溢流水位确定有困难时,进水管口的最低点高出溢流边缘的高度等于进水管管径,但最小不应小于25mm,最大可不大于150mm。当进水管口为淹没出流时,管顶应钻孔,孔径不宜小于管径的1/5。孔上宜装设同径的吸气阀或其他能破坏管内产生真空的装置。(不存在虹吸倒流的低位水池,其进水管宜从最高水面以上进入水池)C.进出水管布置不得产生水流短路,必要时应设导流装置。D.不得接纳消防管道试压水、泄压水等回流水或溢流水。E.泄空管和溢流管的出口,不得直接与排水构筑物或排水管道相连接,应采取间接排水的方式,管口应露空;当水池(箱)中的水不能以重力自流径泄空时,应设置移动或固定的提升装置。F水池(箱)材质、衬砌材料和内壁涂料,不得影响水质。11)当生活饮用水水池(箱)内的贮水,48h内不能得到更新时,宜设置水消毒处理装置。12)在非饮用水管道上接水嘴或取水短管时,应采取防止误饮误用的措施。1.3给水系统1.3.1.给水系统的组成(1)引入管由室外管网(小区本身管网或城市市政管网)与建筑内部管网相连接的管段叫引入管。若该建筑物的水量为独立计量时,在引入管段应装设水表、阀门。(2)建筑给水管网将水输送到建筑内部各个用水点的管道,由水平于管、立管、支管、分支管组成。(3)给水附件用以控制调节系统内水的流向、流量、压力,保证系统安全运行的附件,按作用又分为调节附件、控制附件、安全附件。145\n给水附件指给水管路上的阀门、水锤消除器、多功能水泵控制阀、过滤器、减压孔板等管路附件,用以控制、调节水流。消防给水系统的附件主要有水泵接合器、报警阀组、水流指示器、信号阀门和末端试水装置等。(4)给水设备指给水系统中用于升压、稳压、贮水和调节的设备。当室外给水管网水压不足,或室外给水管网水量不足,或建筑给水对水压恒定、对水质、或对用水安全有一定要求时,需设置升压或贮水设备。升压或贮水设备有:水箱、水泵、贮水池、吸水井、吸水罐、气压给水设备等。(5)配水设施即生活、生产和消防给水系统及其管网的终端。生活给水系统的配水设施主要指卫生器具的给水配件,如水龙头;生产给水系统的配水设施主要指与生产工艺有关用水设备;消防给水系统的配水设施有室内消火栓、消防软管卷盘、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喷头等。(6)计量仪表计量、显示给水系统中的水量、流量、压力、温度、水位的仪表。如水表、流量计、压力计、真空计、温度计、水位计等。(7)系统选择1)居住小区的室外给水系统,其水量应满足居住小区内全部用水的要求。居住小区的室外给水系统,应尽量利用城市市政给水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当市政给水管网的水压、水量不足时,应设置贮水调节和加压装置。2)居住小区的加压给水系统,应根据小区的规模、建筑高度和建筑物的分布等因素确定加压泵站的数量、规模和水压。3)建筑物内不同使用性质或计费的给水系统,应在引人管后分成各自独立的给水管网。1.3.2.管材建筑内部给水和热水最常用的管材有钢管、铸铁管、塑料管、铜管、不锈钢管等。给水系统采用的管材和管件,应符合现行产品标准的要求。管道和管件的工作压力不得大于产品标准标称的允许工作压力。145\n埋地给水管道采用的管材,应具有耐腐蚀和能承受相应地面荷载的能力。可采用塑料给水管、有衬里的铸铁给水管、经可靠防腐处理的钢管。室内给水管道,应选用耐腐蚀和安装连接方便可靠的管材,可采用塑料给水管、塑料和金属复合管、铜管、不锈钢管及经可靠防腐处理的钢管。给水管道上使用的各类阀门的材质,应耐腐蚀和耐压。根据管径大小和所承受压力的等级及使用温度,可采用全铜、全不锈钢、铁壳铜芯和全塑阀门等。1.3.3.管件、附件门)附件安装的一般规定给水管道的下列部位应设置阀门:l)居住小区给水管道从市政给水管道的引入管段上。2)小区的室外环状管网的节点处,应按分隔要求设置。环状管段过长时,宜设置分段阀门。3)从居住小区给水干管上接出的支管起端或接户管起端。4)人户管、水表前和各分支立管。5)室内给水管道向住户、公用卫生间等接出的配水管起端;配水支管上配水点在3个及3个以上时应设置。6)水池、水箱、加压泵房、加热器、减压阀、管道倒流防止器等应按安装要求配置。7)给水管道上使用的阀门,应根据使用要求按下列原则选型:8)需调节流量、水压时,宜采用调节间、截止阀;9)要求水流阻力小的部位(如水泵吸水管上),宜采用闸板阀;10)安装空间小的场所,宜采用蝶阀、球阀;11)水流需双向流动的管段上,不得使用截止阀;12)口径较大的水泵,出水管上宜采用多功能阀。(2)止回阀给水管道的下列管段上应设置止回阀:l)引入管上。2)密闭的水加热器或用水设备的进水管上。3)水泵出水管上。145\n4)进出水管合用一条管道的水箱、水塔、高地水池的出水管段上。5)装有管道倒流防止器的管段,不需再装止回阀。止回阀的阀型选择,应根据止回阀的安装部位、阀前水压、关闭后的密闭性能要求和关闭时引发的水锤大小等因素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l)阀前水压小的部位,宜选用旋启式、球式和梭式止回阀。2)关闭后密封性能要求严密的部位,宜选用有关闭弹簧的止回阀。3)要求削弱关闭水锤的部位,宜选用缓闭消声止回阀和有阻尼装置的缓闭止回阀。4)止回阀的阀瓣或阀芯,应能在重力或弹簧力作用下自行关闭。(3)减压阀减压阀是将阀前介质传递至阀后,并压力降低至给定值防止超压的阀门,使系统在最佳压力工况运行。给水管网的压力高于配水点允许的最高使用压力时,应设置减压阀,减压阀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比例式减压阀的减压比不宜大于3:1互;可调式减压阀的阀前与间后的最大压差不应大于0.4MPa,要求环境安静的场所不应大于0.3MPa。2)阀后配水件处的最大压力应按减压阀失效情况下进行校校,其压力不应大于配水件的产品标准规定的水压试验压力。当减压阀串联时,按其中一个失效情况下,计算阀后最高压力。配水件的试验压力一般按其工作压力的1.5倍计。3)减压阀前的水压宜保持稳定,阀前的管道不宜兼作配水管。4)阀后压力允许波动时,宜采用比例式减压阀;阀后压力要求稳定时,宜采用可调式减压阀。5)供水保证率要求高,停水会引起重大经济损失的给水管道上设置减压阀时,宜采用两个减压阀,并联设置,一用一备工作,但不得设置旁通管。减压阀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l)减压阀的公称直径应与管道管径相一致。145\n2)减压阀前应设阀门和过滤器;需拆卸阀体才能检修的减压阀后,应设管道伸缩;检修时间后水会倒流时,阀后应设阀门。3)减压阀节点处的前后应装设压力表。4)比例式减压阀宜垂直安装,可调式减压阀宜水平安装。5)设置减压阀的部位,应便于管道过滤器的排污和减压阀的检修,地面宜有排水设施。(4)泄压阀当给水管网存在短时超压工况,且短时超压会引起使用不安全时,应设置泄压阀,泄压阀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泄压阀用于管网泄压,阀前应设置阀门。2)泄压阀的泄水口,应连接管道,泄压水宜排入非生活用水水池,当直接排放时,应有消能措施。(5)排气装置给水管道的下列部位应设置排气装置:l)间歇性使用的给水管网,其管网末端和最高点应设置自动排气阀。2)给水管网有明显起伏积聚空气的管段,宜在该管段的峰点设自动排气阀或手动阀门排气。3)气压给水装置,当采用自动补气式气压水罐时,其配水管网的最高点应设自动排气阀。(6)管道过滤器给水管道的下列部位应设置管道过滤器:1)减压阀、自动水位控制阀、温度调节阀等阀件前应设置。2)水加热器的进水管上,换热装置的循环冷却水进水管上宜设置。3)水泵吸水管上宜设置管道过滤器。4)进水总表前应设置;住宅进户水表前宜设置。5)过滤器的滤网应采用耐腐蚀材料,滤网网孔尺寸应按使用要求确定。(7)水表1)建筑物的引入管,住宅的入户管及公用建筑物内需计量水量的水管上均应设置水表。145\n2)住宅的分户水表宜相对集中读数,且设置于户外;对设在户内的水表,宜采用远传水表或IC卡水表等智能化水表。3)水表口径的确定应符合:水表口径直与给水管道接口管径一致;用水量均匀的生活给水系统的水表应以设计流量选定水表的常用流量;用水量不均匀的生活给水系统的水表应以设计流量选定水表的过载流量;在消防时除生活用水外尚需通过消防流量的水表,应以生活用水的设计流量叠加消防流量进行校核,校核流量不应大于水表的过载流量。4)水表应装设在观察方便、不冻结、不被任何液体及杂质所淹没和不易受损坏的地方。5)各种有累计水量功能的流量计,均可代替水表。(8)其他规定1)安全阀阀前不得设置阀门,泄压口应连接管道将泄压水(汽)引至安全地点排放。2)给水系统的调节水池(箱),除进水能自动控制切断进水管外,其进水管上应设自动水位控制阀,水位控制阀的公称直径应与进水管管径一致。3)给水加压系统,应根据水泵扬程、管道走向、环境噪声要求等因素,设置水锤消除装置。4)隔音防噪要求严格的场所,给水管道的支架应采用隔震支架;配水管起端宜设置水锤吸纳装置;配水支管与卫生器具配水件的连接宜采用软管连接。1.3.4.设备(l)水泵1)选择生活给水系统的加压水泵,应遵守规定:水泵的Q~H特性曲线,应随承受流量的增大,扬程逐渐下降的曲线(对Q~H特性曲线存在有上升段的水泵,应分析在运行工况中不会出现不稳定式工作时方可采用);应根据管网水力计算进行选泵,水泵应在其高效区内运行;生活加压给水系统的水泵机组应设备用泵,备用泵的供水能力不应小于最大一台运行水泵的供水能力。水泵宜自动切换交替运行。145\n2)居住小区的加压泵站,当给水管网无调节设施时,宜采用调速泵组或额定转速泵编组运行供水。泵组的最大出水量不应小于小区给水设计流量,并应以消防工况校核。3)建筑物内采用高位水箱调节的生活给水系统时,水泵的最大出水量不应小于最大小时用水量。4)生活给水系统采用调速泵组供水时,应按设计秒流量选泵,调速泵在额定转速时的工作点,应位于水泵高效区的末端。5)生活给水系统采用气压给水设备供水时,应符合:气压水罐内的最低工作压力,应满足管网最不利处的配水点所需水压;气压水罐内的最高工作压力,不得使管网最大水压处配水点的水压大于0.55MPa;水泵或泵组的流量(以气压水罐内的平均压力计,其对应的水泵扬程的流量),不应小于给水系统最大小时用水量的1.2倍。气压水罐的调节容积(1-l)式中Vq2——气压水罐的调节容积(m3);qb——水泵(或泵组)的出流量(m3/h);αa——安全系数,宜取1.0~1.3;nq——水泵在1h内的启动次数,宜采用6~8次。气压水罐的总容积(1-2)式中Vq——气压水罐总容积(m3);Vq1——气压水罐的水容积(m3),应等于或大于调节容积;αb——气压水罐内的工作压力比(以绝对压力计),宜采用0.65~0.85;β——气压水罐内的容积系数,隔膜式气压水罐取1.05。6)水泵宜自灌吸水,每台水泵宜设置单独从水地吸水的吸水管。吸水管内的流速宜采用145\n1.0~1.2m/s;吸水管口应设置向下的喇叭口,喇叭口低于水池最低水位,不宜小于0.5min,达不到此要求时,应采取防止空气被吸人的措施。吸水管喇叭口至池底的净距,不应小于0.8倍吸水管管径,且不应小于0.1m;吸水管喇叭口边缘与池壁的净距不宜小于1.5倍吸水管管径;吸水管与吸水管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3.5倍吸水管管径(管径以相邻两者的平均值计)。当水池水位不能满足水泵自灌启动水位时,应有防止水泵启动的保护措施。7)当每台水泵单独从水池吸水有困难时,可采用单独从吸水总管上自灌吸水,吸水总管应符合:吸水总管伸入水池的引水管不宜少于两条,当一条引水管发生故障时,其余引水管应能通过全部设计流量。每条引水管上应设闸门,水池有独立的两个及以上的分格,每格有一条引水管,可视为有两条以上引水管;引水管应设向下的喇叭口,喇叭口的设置应符合第6)条中吸水管喇叭口的相应规定,但喇叭口低于水池最低水位的距离不宜小于0.3m;吸水总管内的流速应小于1.2m/s;水泵吸管与吸水总管的连接,应采用管顶平接,或高出管顶连接。8)自吸式水泵以水池最低水位计的允许安装高度,应根据当地的大气压力、最高水温时的饱和蒸汽压、水泵的汽蚀余量和吸水管路的水头损失,经计算确定,并应有不小于0.3m的安全余量。9)每台水泵的出水管上,应装设压力表、止回阀和阀门(符合多功能阀安装条件的出水管,可用多功能阀取代止回阀和阀门),必要时应设置水锤消除装置。自灌式吸水的水泵吸水管上应装设阀门,并宜装设管道过滤器。10)居住小区独立设置的水泵房,宜靠近用水大户,水泵机组的运行噪声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要求。11)民用建筑物内设置的水泵机组,宜设在吸水池的侧面或下方,其运行的噪声应符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的规定。12)建筑物内的给水泵房,应采用下列减振防噪措施:应选用低噪声水泵机组;吸水管和出水管上应设置减震装置;水泵机组的基础应设置减振装置;管道支架、吊架和管道穿墙、楼板处,应采取防止固体传声措施;必要时,泵房的墙壁和天花应采取隔音吸音处理。13)设置水泵的房间,应设排水设施;通风应良好,不得结冻。145\n14)水泵机组的布置,应符合表1-1的规定。注:l水泵侧面有管道时,外轮廓面计至管道外壁面。2水泵机组是指水泵与电动机的联合体,或已安装在金属座架上的多台水泵组合体。15)水泵基础高出地面的高度应便于水泵安装,不应小于0.1m;泵房内管道管外底距地面或管沟底面的距离,当管径≦150mm时,不应小于0.2m;当管径≧200mm时,不应小于0.25m。16)泵房内宜有检修水泵的场地,检修场地尺寸宜按水泵或电机外形尺寸四周有不小于0.7m的通道确定。泵房内宜设置手动起重设备。1.4用水量、设计秒流量和管网水力计算1.4.1.用水量1)居住小区给水设计用水量,应根据下列用水量确定: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绿化用水量;水景、娱乐设施用水量;道路、广场用水量;公用设施用水量;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消防用水量(消防用水量仅用于校核管网计算,不属正常用水量)。2)生活用水量受当地气候、生活习惯、建筑物使用性质、卫生器具和用水设备的完善程度以及水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故用水量不均匀。生活用水量可根据国家制定的用水定额(经多年的实测数据统计得出)、小时变化系数和用水单位数,按式(1-3)计算Qd=m·qd(1-3)Qh=Qp·Kh(1-4)145\n式中Qd——最高日用水量(L/d);m——用水单位数,人或床位数等,工业企业建筑为每班人数;qd——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L/(人·d)、L/床则或L/(人·班));Qp——平均小时用水量(L/h);T——建筑物的用水时间,工业企业建筑为每班用水时间(h);Kh——小时变化系数;Qh——最高日用水量(L/h)。若工业企业为分班工作制,最高日用水量Qd=m·qd·n,n为生产班数,若每班生产人数不等,则。3)居住小区的居民生活用水量,应按小区人口和表1-2经计算确定。表1-2住宅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注:l当地主管部门对住宅生活用水定额有具体规定时,应按当地规定执行。2别墅用水定额中含庭院绿化用水和汽车抹车用水。4)居住小区的公共建筑用水量,应按其使用性质、规模,采用表1-3经计算确定。5)居住小区绿化浇洒用水定额可按浇洒面积10~3.0L/s如145\n计算。干旱地区可酌情增加;公共游泳池、水上游乐池和水景用水量按规范的有关规定确定。6)居住小区道路、广场的浇洒用水定额可按浇洒面积2.0~3.0L/s计算。表1-3集体宿舍、旅馆等公共建筑得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145\n注:l除养老院、托儿所、幼儿园的用水定额中含食堂用水,其他均不含食堂用水。2除注明外,均不含员工生活用水,员工用水定额为每人每班40~60L。3医务建筑用水中己含医疗用水。4空调用水应另计。145\n7)居住小区消防用水量和水压及火灾延续时间,应按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确定。建筑物室内、外消防用水量、供水延续时间、供水水压等,应根据现行有关消防规范执行。8)居住小区管网漏失水量及未预见用水量之和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0%-15%计。9)居住小区内的公用设施用水量,应由该设施的管理部门提供用水量,当无重大公用设施时,不另计用水量。10)住宅的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根据住宅类别、建筑标准、卫生器具完善程度和区域等因素确定。11)集体宿舍、旅馆等公共建筑的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根据卫生器具完善程度和区域条件确定。12)建筑物室内、外消防用水量、供水延续时间、供水水压等,应根据现行有关消防规范执行。13)工业企业建筑,管理人员的生活用水定额可取30-50L/人班;车间工人的生活用水定额应根据车间性质确定,一般宜采用30-50L/人班;用水时间为8h,小时变化系数为1.5~2.5。工业企业建筑淋浴用水定额,应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的车间的卫生特征分级确定,一般可采用30-50L/人次,延续供水时间为1h。14)汽车冲洗用水定额,应根据车辆用途、道路路面等级和沾污程度,以及采用的冲水方式,可按表1-4确定。15)卫生器具的给水额定流量、当量、连接管管径和最低工作压力,应按表1-5确定。表1-4汽车冲洗用水定额表1-5卫生器具得给水定额、当量、连接管公称管径和最低工作压力145\n145\n1.4.2.设计秒流量和管网水力计算设计秒流量是建筑内的生活用水量在1昼夜、1h里都是不均匀的,为保证用水,生活用水管道的设计流量应为建筑内,卫生器具按最不利情况组合出流时的最大瞬时流量,又称设计秒流量,(1)居住小区管道设计流量居住小区的室外给水管道的设计流量,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当居住小区的规模在3000人及以下,且室外给水管网为枝状时,其住宅及小区内配套的文体、餐饮娱乐、商铺及市场等设施的生活用水设计流量应按“建筑物的给水引入管的设计流量”、“住宅建筑的生活给水管道的设计秒流量”和“集体宿舍、旅馆。宾馆。医院、疗养院、幼儿园、养老院、办公楼、商场、空运站、会展中心、中小学教学楼。公共厕所等建筑的生活给水设计流量”的规定计算节点流量和管段流量。2)当居住小区的规模在3000人及以上,室外给水管网为环状管网,并符合“环状给水管网与市政给水管的连接管不少于两条,当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其余的连接管应能通过不小于70%的流量。”的规定时,其住宅应按“小区人口和《住宅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表”145\n计算最大用水小时平均秒流量为节点流量。其住宅及小区内配套的文体、餐饮娱乐、商铺及市场等设施的生活用水设计流量应按《集体宿舍、旅馆和公共建筑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表计算最大用水小时平均秒流量为节点流量。3)小区内配套的文教、医疗保健、社区管理等设施,以及绿化和景观用水、道路及广场洒水。公用设施用水等,均以用水小时平均秒流量为节点流量。注:未预见用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不计入管网节点流量,仅在计算小区管网与城市连接的引入管时,考虑预留量。凡不属于小区配套的公共建筑均应计入。居住小区的室外给水管网。宜布置成环状网,或与市政给水管连接成环状网。环状给水管网与市政给水管的连接管不宜少于两条,当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其余的连接管应能通过不小于70%的流量。居住小区的室外给水管道,不论小区规模及管网形状,均应按上述(l)(2)的规定计算节点流量,再叠加区内一次火灾的最大消防流量(有消防贮水和专用消防管道供水的部分应扣除),对管道进行水力计算校核,管道末梢的室外消火栓从地面算起的水压,不得低于0.1MPa。设有室外消火栓的室外给水管道,管径不得小于100mm。小区管道设计流量计算公式见式(1-3)、式(1-4)。(2)建筑物的给水管道设计流量建筑物的给水引人管的设计流量,应符合下列要求:l)当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全部由室外网管直接供水时,应取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设计秒流量。2)当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全部自行加压供给时,引人管的设计秒流量应为贮水调节池的设计补水量。设计补水量不宜大于建筑物最高日最大时生活用水量,且不得小于建筑物最高日平均时生活用水量。3)当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既有室外网管直接供水,又有自行加压供水时,应按上述a、b计算设计流量后,将两者叠加作为引入管的设计流量。(3)设计秒流量住宅建筑的生活给水管道的设计秒流量,应按下列方法计算:145\nl)根据住宅配置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使用人数、用水定额、使用时数及小时变化系数,按式(1-5)算出最大用水时卫生器具给水当量平均出流概率U0=q0mKh/(0.2NgT×3600)(1-5)式中U0——生活给水管道的最大用水小时卫生器具给水当量平均出流概率(%)q0——最高用水日的用水定额,查《住宅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表;m——每户用水人数;Kh——小时变化系数,查《住宅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表;Ng——每户设置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数;T——用水时数(h);0.2——一个卫生器具给水当量的额定流量(L/s)。2)根据计算管段上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总数,按式(1-6)算得该管段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的同时出流概率U=(1+αc(Ng-1)0.49)/Ng0.5(1-6)式中U——计算管段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同时出流概率(%)αc——对应于不同U0的系数,查表;Ng——计算管段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总数。3)根据计算管段上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同时出流概率,按式(1-7)算得计算管段的设计秒流量:qg=0.2×U×Ng(1-7)式中qg——计算管段的设计秒流量(L/S)。注:1.为了计算快速、方便,在算出Uq后,即可根据计算管段的Ng值查表直接得给水设计秒流量。该表可用内插法。2145\n当计算管段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总数超过表中的最大值时,其流量应取最大用水时平均秒流量,即qg=0.2×Uq×Ng4)有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不同最大用水时卫生器具给水当量平均出流概率的给水支管的给水干管,该管段的最大时卫生器具给水当量平均出流概率U0=∑UqiNgi/∑Ngi(1-8)式中U0——给水干管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平均出流概率;Uqi——支管的最大用水时卫生器具给水当量平均出流概率;Ngi——相应支管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总数。集体宿舍、旅馆、宾馆、医院、疗养院、幼儿园、养老院、办公楼、商场、空运站、会展中心、中小学教学楼、公共厕所等建筑的生活给水设计秒流量qg=0.2αNg0.5(1-9)式中qg——计算管段的给水设计秒流量(L/S);Ng——计算管段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总数;α——根据建筑物用途而定的系数,查表。注:l.如计算值小于该管段上一个最大卫生器具给水额定流量时,应采用一个最大的卫生器具给水额定流量作为设计秒流量。2.如计算值大于该管段上按卫生器具给水额定流量累加所得流量值时,应按卫生器具给水额定流量累加所得流量值采用。3.有大便器延时自闭冲洗阀的给水管段,大便器延时自闭冲洗阀的给水当量均以0.5计,计算得到的qg附加1.10L/s的流量后,为该管段的给水设计秒流量。4.综合楼建筑的α值应按加权平均法计算。工业企业的生活问、公共浴室、职工食堂或营业餐馆的厨房、体育场馆运动员休息室、剧院的化妆间、普通理化实验室等建筑的生活给水管道的设计秒流量qg=∑q0N0b(1-10)式中qg——计算管段的给水设计秒流量(L/S);q0——同类型的一个卫生器具给水额定流量(L/S);N0——同类型卫生器具数;145\nB——卫生器具的同时给水百分数,应按《工业企业的生活间、公共浴室、职工食堂或营业的厨房、体育场馆运动员休息室等卫生器具的同时给水百分数》表、《职工食堂、营业餐馆厨房设备同时给水百分数》表和《实验室水嘴同时给水百分数》表采用。注:l如计算值小于该管段上一个最大卫生器具给水额定流量时,应采用一个最大的卫生器具给水额定流量作为设计秒流量。2大便器自闭式冲洗阀的应单列计算,当单列计算值小于1.2L/s时,以1.2L/s计;大于1.2L/S时,以计算值计。(4)给水管网的水力计算1)建筑物生活用水最大小时用水量:应按《住宅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表和《集体宿舍、旅馆和公共建筑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表的规定计算确定,公式参见(1-4)。2)管径的确定:住宅的入户管,公称直径不宜小于20mm。生活给水管道的水流流速,宜采用:ν≤1.0m/s,ND=15-20mm;ν=1.0-1.2m/s,ND=25-40mm;ν=1.2-1.5m/s,ND=50-70mm;1.5m/s≤ν≤1.8m/s,ND≥380mm。消火栓系统,消防给水管道,ν不宜大于2.5m/s;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给水管道,ν不宜大于5.0m/s,但其配水支管在个别情况下,可控制在10m/s以内。在求得各管段的设计秒流量后,根据流量公式可求定管径(1-11)式中qg——计算管段的设计秒流量(m3/s);d——计算管段的管径(m);ν——管段中的流速(m/s)。3)水头损失:给水管道的沿程水头损失可按式(1-12)计算i=105Ch-1.85dj-4.87qg1.85(1-12)式中i——管道单位长度水头损失(kPa/m);dj——管道内径(m);qg——给水设计流量(m3/s);Ch——海澄-威廉系数,各种塑料管、内村(涂)塑管Ch=140;铜管、不锈钢管Ch=130;衬水泥、树脂的铸铁管Ch145\n=130;普通钢管、铸铁管Ch=100。生活给水管道的配水管的局部水头损失,宜按管道的连接方式,采用管(配)件当量长度法计算。当管道的管(配)件当量长度资料不足时,可按下列管件的连接状况,按管网的沿程水头损失的百分数取值:管(配)件内径与管道内径一致,采用三通分水时,取25%-30%;采用分水器分水时,取15%-20%;管(配)件内径略大于管道内径,采用三通分水时,取50%-60%;采用分水器分水时,取30%-35%;管(配)件内径略小于管道内径,管(配)件的插口插人管口内连接,采用三通分水时,取70%-80%;采用分水器分水时,取35%-40%。(规范中附录有螺纹接口的阀门及管件的摩阻损失当量长度表)水表的水头损失,应按选用产品所给定的压力损失值计算。在未确定具体产品时,可按下列情况取用:住宅入户管上的水表,宜取0.01MPa;建筑物或小区引入管上的水表,在生活用水工况时,直取0.03MPa;在校核消防工况时,宜取0.05MPa。比例式减压阀的水头损失,阀后动水压宜按阀后静水压的80%-90%采用。管道过滤器的局部水头损失,宜取0.01MPa。管道倒流防止器的局部水头损失,宜取0.025-0.04MPa。4)求定给水系统所需压力:确定给水计算管路水头损失和水表、附件损失后,即可根据下式求得建筑内部给水系统所需压力H=H1+H2+H3+H4(1-13)式中H——建筑内给水系统所需的水压(kPa);H1——引入管起点至配水最不利点位置高度所要求的静水压(kPa);H2——引入管起点至配水最不利点的给水管路即计算管路的沿程与局部水头损失之和(kPa);H3——水流通过水表时的水头损失(kPa);H4——配水最不利点所需的流出水头即最低工作压力(kPa),见表3-5。5)水力计算的方法步骤。145\n首先根据建筑平面图和初定的给水方式,绘出给水管道平面布置图及轴测图,列水力计算表,以便将每步计算结果填入表内,使计算有条不紊的进行。根据轴测图选择配水最不利点,确定计算管路。若在轴测图中难以判定配水最不利点,则应同时选择几条计算管路,分别计算各管路所需压力,其最大值方为建筑内给水系统所需的压力。以流量变化处为节点,从配水最不利点开始,进行节点编号,将计算管路划分成计算管段,并标出两点间计算管段的长度。根据建筑的性质选用设计秒流量公式,计算各管段的设计秒流量。进行给水管网的水力计算。在确定各计算管段的管径后,对采用下行上给式布置的给水系统,应计算水表和管路的水头损失,求出给水系统所需压力H,并校核初定给水方式。若初定为外网直接给水方式,当室外给水管网水压H0≥H时,原方案可行;H略大于H0时,可适当放大部分管段的管径,减小管道系统的水头损失,以满足H0≥H的条件;若H>H0很多,则应修正原方案,在给水系统中增设增压设备。对采用设水箱上行下给式布置的给水系统,则应校核水箱的安装高度,若水箱高度不能满足供水要求,可采取提高水箱高度、放大管径或选用其他供水方式来解决。确定非计算管段的管径,设置升压、贮水设备的给水系统,还应对以上设备进行选择计算。1.4.3.水塔、水箱、贮水池(1)水塔居住小区采用水塔作为生活用水的调节构筑物时,水塔的有效容积经计算确定;水塔应有保温防冻措施。(2)水箱、贮水池1)居住小区加压泵站的贮水池,居住小区加压泵站的贮水池有效容积,其生活用水调节量应按流入量和供出量的变化曲线经计算确定,资料不足时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5%-20%确定。宜分成容积基本相等两格。145\n2)建筑物内生活用水低位贮水池(箱),有效容积按进水量和用水量变化曲线经计算确定,当资料不足时,宜按最高日用水量的20%-25%确定。池(箱)外壁与建筑本体结构墙面或其他池壁之间的净距,应满足施工或装配的需要,无管道的侧面,净距不宜小于0.7m;安装有管道的侧面,净距不宜小于1.0m,且管道外壁与建筑本体墙面之间的通道宽度不宜小于0.6m;设有人孔的池顶,顶板面与上面建筑本体板底的净空不应小于0.8m。贮水池(箱)不宜毗邻电气用房和居住用房或在其下方。贮水池内宜设有水泵吸水坑,吸水坑的大小和深度,应满足水泵吸水管的安装要求。3)无调节要求的加压给水系统,可设置吸水井,吸水井的有效容积不应小于水泵3min设计秒流量。吸水井的其他要求应符合上述2)的规定。4)生活用水高位水箱应符合:由城市给水管网夜间直接进水的高位水箱生活用水调节容积,宜按用水人数和最高日用水定额确定;由水泵联动提升进水的水箱的生活用水调节容积,不宜小于最大用水时水量的50%;高位水箱箱壁与水箱间墙壁及箱顶与水箱间顶面的净距应符合上述2)规定,箱底与水箱间地面的净距,当有管道敷设时不宜小于0.8m;水箱的设置高度(以板底面计)应满足最高层用户的用水水压要求,如达不到要求时,宜在其入户管上设置管道增压泵增压。5)生活用水中途转输水箱的转输调节容积宜取5-10min转输水泵的流量。(3)其他相关规定水塔、水池、水箱等构筑物应设进水管、出水管、溢流管、泄水阀和信号装置,并应符合:1)水池(箱)设置和管道布置应符合有关防止水质污染的规定。2)进、出水管宜分别设置。3)当利用城市给水管网压力直接进水时,应设置自动水位控制阀,控制阀直径与进水管管径相同,当采用浮球阀时不宜少于两个,且进水管标高应一致。145\n4)当水箱采用水泵加压进水时,进水管不得设置自动水位控制阀,应设置水箱水位自动控制水泵开、停的装置。当水泵供给多个水箱进水时,应在水箱进水管上装设电动阀,由水位监控设备实现自动控制。电动阀应与进水管管径相同。5)溢流管宜采用水平喇叭口集水;喇叭口下的垂直管段不宜小于4倍溢流管管径。溢流管的管径,应能排泄水塔(池、箱)的最大入流量确定,并宜比进水管管径大一级。6)泄水管的管径,应按水池(箱)泄空时间和泄水受体排泄能力确定。当水池(箱)中的水不能以重力自流泄空时,应设置移动或固定的提升装置。7)水塔、水池应设水位监视溢流报警装置,水箱宜设置水位监视溢流报警装置。信息应传至监控中心。[例1-1]某一住宅楼给水设计秒流量为8.5L/s,引入管管径d=80mm。试选用一水表,并计算水表的水头损失。解:设计秒流量qg=8.5L/s=3.6×8.5m3/h=30.6m3/h,查水表技术参数表,可得LXL-80N水平螺翼式水表的公称流量q公称=40m3/h,最大流量为qmax=80m3/h,符合qg<q公称,所以选用这一型号的水表。Kb=qmax2/10=802/10=640,水表的水头损失hd=qg2/Kb=30.62/640kPa=1.46kPa1.5节水措施节水措施如下:l)采用再生水灌溉、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兴建山区小型蓄水工程,新建节水灌溉农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减少水稻种植面积,安装机井水表。2)在园林绿地推广节水灌溉措施,降低城区自来水管网渗漏率,公共场所淘汰螺旋升降式水龙头,禁止使用9升以上便器水箱,监督中水设施正常使用。145\n3)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紧急备用水源,改善水库,建设山区雨洪截流工程,新增蓄水能力,建设河道蓄水工程橡胶坝,加大人工降雨力度,建立空中、地基相结合的总和增雨系统,采取多种手段增加降雨量,完成节水技术改造,减少渗漏损失,制定工业、农业、宾馆、饭店等各行业和居民生活用水定额标准,实行用水定额管理,适当调整水价,扩大居民用水定额管理试点范围。4)对城市河湖供水实施科学调度,优化配制水资源,建设地下水回灌工程,治理水土流失,营造水源涵养林,新建小城镇集中供水工程,实现集中供水。制定城市雨洪利用政策、法规,制定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5)完成大型企业和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对用水大户实现地上、地下水联调供水。6)对无循环装置、无计量设施的洗车、洗浴等单位和产水率低于50%的纯净水生产厂进行限期整改。7)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如节水型水龙头、大便器,延时自闭式冲洗阀等。1.6建筑内部给水分区的原则及措施1.6.1.给水系统的划分1)根据用户对水质、水压和水量的要求,并结合外部给水系统的情况进行给水系统的划分。常用的3种基本给水系统是:生活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2)根据具体情况,有时将上述3种基本给水系统或其中两种基本系统合并成:生活-生产-消防给水系统、生活-消防给水系统、生产-消防给水系统。3)根据不同需要,有时将上述3种基本给水系统再划分为:(1)生活给水系统:饮用水系统、杂用水系统等。(2)生产给水系统:直流给水系统、循环给水系统、复用水给水系统、软化水给水系统、纯水给水系统等。(3)消防给水系统: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包括湿式、干式、预作用、雨淋、水幕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1.6.2.给水系统的划分原则与措施145\n1)内部给水系统应尽量利用外部给水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在外部管网水压不能满足整个建筑或小区的用水要求时,则建筑物的下层或地势较低的建筑,应尽量利用外部管网水压直接供水,上层或地势较高的建筑设置加压和流量调节装置供水。建筑物内不同使用性质或计费的给水系统,应在引入管后分成各自独立的给水管网。2)除高层建筑和消防要求较高的大型建筑和生产性建筑外,一般消防给水应尽量与生活或生产给水合并为一个系统。3)生活给水系统中,卫生器具给水配件承受的最大工作压力,不得大于0.6MPa。4)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的竖向分区,应根据使用要求、设备材料性能、维护管理条件、建筑层数和室外给水管网水压等,合理确定。一般最低卫生器具给水配件出的静水压力宜控制在以下范围内:A.旅馆、饭店、公寓、住宅、医院和功能类似的其他建筑:300-350kPa;其他建筑:400~450kPa,特殊情况下不宜大于0.55MPa。B.若用水点的静水压大于卫生器具给水配件的流出水头时,宜采取装设孔板、截流塞。调节阀、减压阀、充气水嘴等减压限流措施。竖向分区还应符合下列要求:l)各分区最低卫生器距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不宜大于0.45MPa。2)水压大于0.35MPa的入户管(或配水横管),宜设减压或调压设施。3)各分区最不利配水点的水压,应满足用水水压要求。4)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建筑的生活给水系统,宜采用垂直分区并联供水或分区减压的供水方式。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宜采用垂直串联供水方式。5)生产给水系统的最大静水压力,应根据工艺要求,各种用水设备和管道阀门、仪表等的工作压力确定。6)消火栓消防给水系统最低消火栓处最大静水压力不应大于800kPa;高层建筑消火栓系统的竖向分区按最低消火栓处最大静水压力不大于60kPa进行控制,若超过600kPa时,消火栓支管易设减压孔板。7)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给水系统管网内的工作压力不应大于1200kPa,高层建筑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最低喷头处最大静水压力不应大于1000145\nkPa;其竖向分区最低喷头处最大静水压力不大于800kPa,若超过800kPa时,配水干管应装设减压孔板。8)在生产工艺不允许间断供水,且其他给水系统的水质、水压、水量能满足生产用水要求时,可以将其他给水系统作为生产给水系统的备用,但要充分注意防止生产给水倒流污染其他给水系统。9)在生产工艺允许时,应优先考虑设置循环和复用给水系统,并应充分利用排水的剩余压力,以节约用水和能源。10)工业企业在无外部生活给水系统时,可由未被污染的生产给水系统取水,经局部处理符合生活应用卫生标准后工作生活饮用水。2建筑消防3.1建筑物的分类3.1.1.建筑物的分类1)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4级,其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表2-1的规定。表2-1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145\n注:l以木柱承重且以非燃烧材料作为墙体的建筑物,其耐火等级应按4级确定。2高层工业建筑的预制钢筋混凝土装配式结构,其节点缝隙或金属承重构件节点的外露部位,应做防火保护层,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本表相应构件的规定。3.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吊顶,如采用非燃烧体时,其耐火极限不限。4在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中,面积不超过100m2的房间隔墙,如执行本表的现定有困难时,可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0.3h的非燃烧体。5一、二级耐火等级民用建筑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按本表现定执行有困难时,可采用0.75h非燃烧体。6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可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CBJ16—1987)2001年修订版确定。2)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层数、长度和建筑面积应符合表2-1的要求。145\n表2-2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层数、长度和建筑面积应注:l重要的公共建筑应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商店、学校、食堂、菜市场如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有困难,可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2建筑物的长度,系指建筑物各分段中线长度的总和。如遇有不规则的平面而有各种不同量法时,应采用较大值。3建筑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表增加一倍。局部设置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一倍计算。4防火分区间应采用防火墙分隔,如有困难时,可采用防火卷帘和水幕分隔。5托儿所、幼儿园及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应独立建造。当必须设置在其他建筑内时,宜设置独立的出人口。3)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可按《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表分为五类(甲、乙、丙、丁、戊类)见表2-3。145\n表2-3生产得火灾危险性分类注:l在生产过程中,如使用或生产易燃、可燃物质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以按实际情况确定其火灾危险性的类别。2一座厂房内或防火分区内有不同性质的生产时,其分类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但火灾危险性大的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5%(丁、戊类生产厂房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他部位,或采取防火措施能防止火灾蔓延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丁、戊类生产厂房的油漆工段,当采用封闭喷漆工艺时,封闭喷漆空间内保持负压、且油漆工段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报警系统或自动抑爆系统时,油漆工段占其所在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不应超过20%。4)各类厂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占地面积应符合表2-4的要求。5)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可按表2-5分为五类(甲、乙、丙、丁、戊类)库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建筑面积应符合表2-6的要求。2.防火规范中消防的相应规定145\n1)室外变、配电站与建筑物、堆场、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室外变、配电站与建筑物、堆场、储罐的防火间距》表的规定。表2-5厂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占地面积注;l防火分区间应用防火墙分隔。一、二级耐火等的单层厂房(甲类厂房除外)如面积超过本表规定,设置防火墙有困难时,可用防火水幕带或防火卷帘加水幕分隔。2一级耐火等级的多层及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多层纺织厂房(麻纺厂除外)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50%,但上述的厂房原棉开包、清花车间均应设防火墙分隔。3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多层造纸生产联合厂房,其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占地面积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1.5倍。4甲、乙、丙类厂房装有自动灭火设备时,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占地面积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一倍;丁戊类厂房装设自动灭火设备时,其占地面积不限。局部设置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一倍计算。5一、二级耐火等级的谷物筒仓工作塔,且每层人数不超过2个时,最多允许层数可不受本表限制。6邮政楼的邮件处理中心可按丙类厂房确定。145\n表2-6储存物品得火灾危险性分类注:l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见附录四。2难燃物品、非燃物品的可燃包装重量超过物品本身重量1/4时,其火灾危险性应为丙类。表2-7库房得耐火等级、层数和建筑面积145\n注:l高层库房、高架仓库和筒仓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二级耐火等级的筒仓可采用钢板仓。储存特殊贵重物品的库房,其耐火等级宜为一级。2.独立建造的硝酸铝库房、电石库房、聚乙烯库房、尿素库房、配煤库房以及车站、码头、机场内的中转仓库,其建筑面积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1.00倍,但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3装有自动灭火设备的库房,其建筑面积可按本表及注2的规定增加1.00倍。4石油库内桶装油品库房面积可按现行的国家标准《石油库设计规范》执行。5煤均化库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为12000m2,但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6本条和本规范有关条文中规定的“占地面积”均指建筑面积。2)城市汽车加油机、地下油罐与建筑物、铁路、道路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汽车加油机、地下油罐与建筑物、铁路、道路的防火间距》表的规定。145\n3)厂房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少于两个。但符合下列要求的可设一个:A.甲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100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5人。B.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150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10人。C.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250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20人。D.丁、戊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400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30人;注:本条及本规范规定的每层面积均指每层建筑面积。3)厂房每层的疏散楼梯、走道、门的各自总宽度,应按《厂房疏散楼梯、走道和门的宽度指标》表的规定计算。4)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厂房的防火间距》表的规定。5)乙、丙、丁、戊类物品库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乙、丙、丁、戊类物品库房的防火间距》表的规定。6)甲类物品库房与其他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甲类物品库房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表的规定。7)甲、乙、丙类液体的储罐区和乙、丙类液体的桶罐堆场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储罐、堆场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表的规定。8)甲、乙、丙类液体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应不小于《甲、乙、丙类液体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表的规定。9)甲、乙、丙类液体储罐与其泵房、装卸鹤管的防火间距,应不小于《液体储罐与泵房、装卸鹤管的防火间距》表的规定。10)甲、乙、丙类液体装卸鹤管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液体装卸鹤管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表的规定。11)湿式可燃气体储罐或罐区与建筑物、堆场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储气罐或罐区与建筑物、储罐、堆场的防火间距》表的规定。12)湿式氧气罐或罐区与建筑物、储罐、堆场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湿式氧气储罐或罐区与建筑物、储罐、堆场的防火间距》表的规定。145\n门)液化石油气储罐或罐区与建筑物、堆场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液化石油气储罐或罐区与建筑物、堆场的防火间距》表的规定。14)易燃、可燃材料的露天、半露天堆场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应不小于《露天、半露天堆场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表的规定。15)库房、储罐、堆场与铁路、道路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库房、储罐、堆场与铁路、道路的防火间距》表的规定。16)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表的规定。17)公共建筑和通廊式居住建筑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少于2个,但符合下列要求的可设一个:A.一个房间的面积不超过60m2,且人数不超过50人时;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托儿所、幼儿园除外)内由最远一点到房门口的直线距离不超过14m,且人数不超过80人时,但应设一个净宽不应小于1.4m的向外开启的门。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疏散出口应不少于2个。当其建筑面积不大于50m2时,可设置一个疏散出口。B.二层或三层的建筑(医院、疗养院、托儿所、幼儿园除外)符合《设置一个疏散楼梯的条件》表的要求时,可设一个疏散楼梯。C.单层公共建筑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托儿所、幼儿园除外)如面积不超过200m2且人数不超过50人时,可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D.设有不少于2个疏散楼梯的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公共建筑,如顶层局部升高时.其高出部分的层数不超过两层,每层面积不超过200m2,人数之和不超过50人时,可设一个楼梯,但应另没一个直通平屋面的安全出口。18)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A.直接通向公共走道的房间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间的距离,应符合《安全疏散距离》表的要求。B.房间门至最近的非封闭楼梯间的距离,如房间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应按《安全疏散距离》表减少5145\n.00m;如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应按《安全疏散距离》表减少2.00m。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出口,当层数小超过4层时,可将对外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不超过15m处。C.不论采用何种形式的楼梯间,房间内最远一点到房门的距离,不应超过《安全疏散距离》表中规定的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从房门到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19)剧院、电影院、礼堂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疏散内门和观众厅外的疏散外门,楼梯和走道各自总宽度,均应按不小于《疏散宽度指标》表的规定计算。20)体育馆观众厅的疏散门以及楼梯和走道各自宽度,均应按不小于《疏散宽度指标》表的规定计箅。21)学校、商店、办公楼、候车(船)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等民用建筑中的楼梯、走道及首层疏散外门的各自总宽度,均应根据疏散人数.按不小于《楼梯门和走道的净宽度指标》表规定的净宽度指标计算。2.2水消防系统的组成和使用水消防系统有建筑消火栓给水系统、消防炮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细水雾灭火系统等。2.2.1.建筑消火栓给水系统建筑消火栓给水系统是把室外给水系统提供的水量,经过加压(外网压力不满足需要时)、输送到用于扑灭建筑物内的火灾而设置的固定灭火设备,是建筑物中最基本的灭火设备。其灭火机理主要是冷却。可扑火A类火灾,以及其他火灾的暴露防护和冷却。建筑消火栓绐水系统一般由水枪、水带、消火栓、消防管道、消防水池、高位水箱、水泵接合嚣及增压水泵等组成。消火栓设备是由水枪、水带和消火栓组成,均安装于消火栓箱内。2.2.2.自动喷水火火系统145\n由洒水喷头、报警阀组、水流报警装置(水流指示器或压力开戈关)等组件.以及管道、供水设施组成,并能在发生火灾时喷水的自动灭火系统,称为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其灭火机理主要是冷却,也伴有预湿润等灭火功能,可扑灭A类火灾,以及其他火灾的暴露防护和隔断。自动喷淋--泡沫联用系统的灭火机理是冷却和隔离、窒息3种灭火机理同时存在,水幕系统阻隔辐射热,雨淋系统具有冷却和预湿润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由水源、加压贮水设备、喷头、报警装置等组成。2.2.3.水喷雾灭火系统水喷雾具有冷却、窒息、乳化某些液体和稀释作用,可扑灭A、B类和电气火灾,以及其他火灾的暴露防护和冷却。2.2.4.细水雾灭火系统细水雾灭火是以冷却为主,同时伴有窒息作用。可扑灭A、B类和电气火灾,以及其他火灾的暴露防护和冷却。细水雾因其水滴粒径极小,遇到热量后迅速蒸发,该系统与自动喷水系统和喷雾系统相比,因水滴更小,水的蒸发速度快且彻底,因此用水量少。2.2.5.消防水炮灭火消防水炮灭火主要是冷却,可扑灭A类火灾和暴露防护及冷却。根据喷头的常开、闭形式和管网充水与否分下列几种自动喷水灭火系统:(1)闭式系统采用闭式洒水喷头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它可分为3种。1)湿式系统:准工作状态时管道内充满用于启动系统的有压水的闭式系统。2)干式系统:准工作状态时配水管道内充满用于启动系统的有压气体的闭式系统。3)预作用系统:准工作状态时配水管道内不充水,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开启雨淋报警阀后,转换为湿式系统的闭式系统。4)重复启闭预作用系统:能在扑灭火灾后自动关闭、复燃时再次开阀喷水的预作用系统。(2)雨淋系统145\n喷头常开,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或传动管控制,自动开启雨淋报警阀和启动供水泵后,向开式洒水喷头供水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也称为开式系统。(3)水幕系统由开式洒水喷头或水幕喷头、雨淋报警阀或温感雨淋阀,以及水流报警装置(水流指示器或压力开关)等组成,用于挡烟阻火和冷却分隔物的喷水系统。2.3消火栓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喷头的布置原则2.3.l.消火栓布置原则(1)室外消火栓的布置原则L)室外消火栓应沿道路设置,道路宽度超过60m时,宜在道路两边设置消火栓,并宜靠近十字路口,室外消火栓距路边不应超过2m,距房屋外墙不宜小于5m,并不宜大于40m。2)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液化石油气罐罐区的消火栓,应设在防火堤外。但距罐壁15m范围内的消火栓,小应计算在该罐可使用的数量内;消火栓距路边不应超过2m,距房屋外墙不宜小于5m。3)室外消火栓的间距不应超过120m。4)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应超过150m;在市政消火栓保护半径150m以内,如消防用水量不超过15L/s时,可不设室外消火栓。5)室外消火栓的数量应按室外消防用水量计算决定,每个室外消火栓的用水量应按10~15L/s计算。6)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应有一个直径为l50mm或100mm和两个直径为65mm的栓口。7)室外地下式消火栓应有直径为100mm和65mm的栓口各一个,并有明显的标志。8)建筑物室外消火栓应沿建筑周围消防车道均匀布置,并不宜布置在建筑物一侧。9)人防工程室外消火栓距人防工程入口不宜小于5m。lO)停车场的室外消火栓宜沿停车场周边设置,且距离最近一排汽车小宜小于7m,距加油站或油库小宜小于15m。11)消防水泵接合器15~40m范围内应设置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145\n12)室外消火栓应设置在便于消防车使用的地点。(2)室内消火栓布置原则1)设有消防给水的建筑物,其各层(无可燃物的设备层除外)均应设置消火栓。2)室内消火栓的布置,应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24m时,且体积小于或等于5000m3的库房,可采用1支水枪充实水柱到达室内任何部位。水枪的充实水柱长度应由计算确定,一般不应小于7m,但甲、乙类厂房、超过6层的民用建筑、超过4层的厂房和库房内,不应小于10m;高层工业建筑、高架库房内,水枪的充实水柱不应小于13m水柱。3)室内消火栓栓口处的静水压力应不超过80m水柱,如超过80m水柱时,应采用分区给水系统。消火栓栓口处的出水压力超过50m水柱时,应有减压设施。4)消防电梯前室应设室内消火栓。5)室内消火栓应设在明显易于取用地点。栓口离地面高度为1.1m,其出水方向宜向下或与设置消火栓的墙面成900角。6)冷库的室内消火栓应设在常温穿堂或楼梯间内。7)室内消火栓的间距应由计算确定。高层工业建筑,高架库房,甲、乙类厂房,室内消火栓的间距应超过30m;其他单层和多层建筑室内消火栓的间距应超过50m。同一建筑物内应采用统一规格的消火栓、水枪和水带。每根水带的长度不应超过25m。8)设有室内消火栓的建筑,如为平屋顶时,宜在平屋顶上设置试验和检查用的消火栓;9)高层工业建筑和水箱不能满足最不利点消火栓水压要求的其他建筑,应在每个室内消火栓处设置直接启动消防水泵的按钮,并应有保护设施。注: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旅馆、办公楼,以及超过1500个座位的剧院、会堂,其闷顶内安装有面灯部位的马道处,宜增设消防水喉设备。2.3.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喷头的布置原则145\n(1)喷头布置的一般规定1)喷头应布置在顶板或吊顶下易于接触到火灾热气流并有利于均匀布水的位置。当喷头附近有障碍物时,应符合表2-8和表2-9的规定或增设补偿喷水强度的喷头。喷头与梁、通风管道的距离          表2-8梁、通风管道底面与其上方喷头溅水盘的最大垂直距离b(mm)喷头与梁、通风管道侧面的水平距离a(m)标准喷头其他喷头00a<0.360400.3≤a<0.61401400.6≤a<0.92402500.9≤a<1.23503801.2≤a<1.54505501.5≤a<1.8>450>550a=1.82)直立型、下垂型喷头的布置,包括同一根配水主管上喷头的间距及相邻配水支管的间距,应根据系统的喷水强度、喷头的流量系数和工作压力确定,并应不大于表2-9的规定值,且不宜小于2.4m。同一根配水支管上喷头的间距及相邻配水支管的间距表2-9喷水强度(L/(min·m2))正方形布置的边长(m)矩形或平等四边形布置的长边边长(m)一只喷头的最大保护面(m2)喷头与端墙的最大距离(m)44.44.520.02.263.64.012.51.883.43.611.51.7≥123.03.69.01.5注:1.145\n仅在走道设置单排喷头的闭式系统,其喷头间距应按走道地面不留漏喷空白点确定。2.货架内置喷头的间距均不应小于2m,并不应大于3m。3)图书馆、档案馆、商场、仓库中的通道上方宜设有喷头。喷头与被保护对象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3m;喷头溅水盘与保护对象的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表2-10的规定。溅水盘与被保护对象的最小垂直距离表2-10喷头类型最小垂直距离(m)喷头类型最小垂直距离(m)标准喷头0.45其他喷头0.904)货架内喷头宜与顶板下喷头交错布置,其溅水盘与上方层板的距离,应符合“不应小于75mm,且不应大于150mm”的规定,与其下方货品顶面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150mm。5)货架内喷头上方的货架层板.应为封闭层板。货架内喷头上方如有孔洞、缝隙,应在喷头的上方设置集热挡水板。集热挡水板成为正方形或圆形金属板,其平面面积不宜小于0.12m2,周围弯边的下沿,宜与喷头的溅水盘平齐。6)净空高度大于800mm的闷顶和技术夹层内有可燃物时,应设置喷头。7)当局部场所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与相邻不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场所连通的走道或连通开口的外侧,应设置喷头。8)装设通透性吊顶的场所,喷头应布置在顶板下。9)顶板或吊顶为斜面时,喷头应垂直于斜面,并应按斜面距离确定喷头间距。尖屋顶的屋脊处应设一排喷头。喷头溅水盘至屋脊的垂直距离,屋顶坡度>1/3时,不应大于0.8m;屋顶坡度<1/3时,应不大于0.6m。10)边墙型标准喷头的最大保护跨度与间距.应符合《边墙型标准喷头的最大保护跨度与间距》表的规定。145\n11)边墙型扩展覆盖喷头的最大保护跨度、配水支管上的喷头间距、喷头与两侧端墙的距离,应按喷头工作压力下能够喷湿对面墒和邻近端墙距溅水盘l.2m高度以下的墙面确定,且保护面积内的喷水强度应符合《民用建筑和工业厂房的系统设计基本参数》表的规定。12)直立式边墙型喷头,其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且不宜大于150mm,与背墙的距离应不小于50mm,并应不大于100mm。水平式边墙型喷头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m,且不应大于300mm。13)防火分隔水幕的喷头布置,应保证水幕的宽度不小于6m。采用水幕喷头时,喷头不应少于3排;采用开式洒水喷头时,喷头不应少于2排。防护冷却水幕的喷头宜布置成单排。2.4消防用水量及消防给水系统的水力计算2.4.1.消防用水量(1)消火栓系统1)系统设计用水量。城镇、居住区室外消防用水量,应按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和一次灭火用水量确定。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和一次灭火用水量,应国家规范有关规定执行。建筑物内设有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设备时、其室内消防水量应按需要同时开启的上述设备用水量之和计算。室内消火栓用水量根据同时使用水枪数量和充实水柱长度,由计算决定,但不应小于表2-11规定多层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物的室内消火栓用水量表2-11建筑名称高度、层数、体积或座位数消火栓用水量(L/s)同时使用水枪数量(支)每支水枪最小流量(L/s)每根竖管最小流量(L/s)厂房高度≤24m、体积≤10000m3522.55高度≤24m、体积>10000m3102510高度>24m至50m255515高度>50m306515145\n科研楼、试验楼高度≤24m、体积≤10000m3102510高度≤24m、体积>10000m3153510库房高度≤24m、体积≤5000m35155高度≤24m、体积>5000m3102510高度>24m至50m306515高度>50m408515车站、码头、机场建筑物和展览馆等5001~25000m310251025001~50000m3153510>50000m3204515商店、病房楼、教学楼等5001~10000m310251010001~25000m3153510>25000m3204515病房楼、门诊楼等5001~10000m3522.5510001~25000m3102510>25000m3153510剧院、电影院、俱乐部、礼堂、体育馆等801~1200座1025101201~5000座1535105001~10000座204515>10000座306515住宅层数≥8522.55办公楼、教学楼等其它民用建筑≥6层或体积≥10000m3153510145\n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重点砖木、木结构的古建筑体积≤10000m3204510体积>10000m3255515高层建筑的消防用水量应按室内、外消防用水量之和计算。高层建筑内设有消火栓。自动喷水、水幕、泡沫等灭火系统时,其室内消防用水量应按需要同时开启的灭火系统用水量之和计算。高层建筑室内、外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用水量,不应小于表2-12的规定高层民用建筑室内、外消火栓的用水量表2-12高层民用建筑类别建筑高度(m)消火栓用水量(L/s)每根竖管最小流量(L/s)每根水枪最小流量(L/s)室外室内普通住宅≤501510105>5015201051.高级住宅2.医院≤502020105145\n3.二类建筑的商业楼、展览楼、综合楼、财贸金融楼、电信楼、商住楼、图书馆、书库4.省级以下的邮政楼、防火指挥调度楼、广播电视楼、电力调度楼5.建筑高度不超过50m的教学楼和普通的旅馆、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等>5020301551.高级宾馆2.建筑高度超过50m或24m以上部分的任一楼层的建筑面积超过1000m2的商业楼、展览楼、综合楼、财贸金融楼、电信楼3.建筑高度超过50m或24m以上部分的任一楼层的建筑面积超过1500m2的商住楼4.中央和省级(含计划单列市)广播电视楼5.网局级和省级(含计划单列市)电力调度楼6.省级(含计划单列市)邮政楼、防灾指挥调度楼7.藏书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书库8.重要的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9.建筑高度超过50m的教学楼和普通的旅馆、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等>503040155≤503030155消防用水与生产、生活用水合并的给水系统,当生产、生活用水达到最大小时用水量时(淋浴用水量可按15%计算,浇洒及洗刷用水量可不计算在内),仍应保证消防用水量(包括室内消防用水量)。注:低压消防给水系统,如不引起生产事故,生产用水可作为消防用水。但生产用水转为消防用水的阀门应不超过两个,开启阀门的时间应不超过5min。145\n(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流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用水量应根据《民用建筑和工业厂房的系统设计基本参数》表和喷水保护面积及持续喷水时间(按火灾延续时间不小于lh确定)经计算确定。(舞台上闭式自动喷水灭火设备与雨淋喷水灭火设备用水量可不按同时开启计算,但应按其中用水量较大者确定。)喷头的流量q=K(10P)0.5(2-1)式中q——喷头的流量(L/min);P——喷头工作压力(MPa);K——喷头流量系数。水力计算选定的最不利点处作用面积宜为矩形其长边应平行于配水支管,其长度不宜小于作用面积平方根的1.2倍。系统的设计流量,应按最不利点处作用面积内喷头同时喷水的总流量(2-2)式中QS——系统的设计流量(L/s);qi——最不利点处作用面积内各喷头节点的流量(L/min);n——最不利点处作用面积内的的喷头数。系统设计流量的计算,应保证任意作用面积内的平均喷水强度不低于《民用建筑和工业厂房的系统设计基本参数》表和《仓库的系统设计基本参数》表的规定值。最不利点处作用面积内任意4只喷头围合范围内的平均喷水强度,轻危险级、中危险级不应低于《民用建筑和工业厂房的系统设计基本参数》表规定值的85%;严重危险级和仓库危险级不应低于《民用建筑和工业厂房的系统设计基本参数》表和《仓库的系统设计基本参数》表的规定值。设置货架内喷头的仓库,顶板下喷头与货架内喷头应分别计算设计流量,并应按其设计流量之和确定系统的设计流量。建筑内设有不同类型的系统或有不同危险等级的场所时,系统的设计流量,应按其设计流量的最大值确定。145\n当建筑物内同时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水幕系统时,系统的设计流量,应按同时启用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水幕系统的用水量计算,并取二者之和中的最大值。雨淋系统和水幕系统的设计流量,应按雨淋阀控制的喷头的流量之和确定。多个雨淋阀并联的雨淋系统,其系统设计流量,应按同时启用雨淋阀的流量之和的最大值确定。当原有系统延伸管道、扩展保护范围时,应对增设喷头后的系统重新进行水力计算。2.消防给水系统水力计算(1)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应符合的要求1)室内消火栓超过10个且室内消防用水量大于15L/s时,室内消防给水管道至少应有两条进水管与室外环状管网连接,并应将室内管道连成环状或将进水管与室外管道连成环状。当环状管网的一条进水管发生事故时,其余的进水管应仍能供应全部用水量。注:1.七至九层的单元住宅和不超过8户的通廊式住宅,其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可为枝状,进水管可采用一条。2.进水管上设置的计量设备不应降低进水管的过水能力。2)超过6层的塔式(采用双出口消火栓者除外)和通廊式住宅、超过五层或体积超过10000m3的其他民用建筑、超过四层的厂房和库房,如室内消防竖管为两条或两条以上时,应至少每两根竖管相连组成环状管道。每条竖管直径应按最不利点消火栓出水,并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表8.5.2规定的流量确定。3)高层工业建筑室内消防竖管应成环状,且管道的直径不应小于1OOmm。4)超过四层的厂房和库房、高层工业建筑、设有消防管网的住宅及超过5层的其他民用建筑,其室内消防管网应设消防水泵接合器。距接合器15~40m内,应设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接合器的数量,应按室内消防用水量计算确定,每个接合器的流量按10~15L/s计算。145\n5)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应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当某段损坏时,停止使用的消火栓在一层中不应超过5个。高层工业建筑室内消防给水管道上阀门的布置,应保证检修管道时关闭的竖管不超过一条,超过三条竖管时,可关闭两条。阀门应经常开启,并应有明显的启闭标志。6)消防用水与其他用水合并的室内管道,当其他用水达到最大秒流量时,应仍能供应全部消防用水量。淋浴用水量可按计算用水量的15%计算,洗刷用水量可不计算在内。7)当生产、生活用水量达到最大、且市政给水管道仍能满足室内外消防用水量时,室内消防泵进水管宜直接从市政管道取水。8)室内消火栓给水管网与自动喷水灭火设备的管网,宜分开设置;如自困难,应在报警阀前分开设置。9)严寒地区非采暖的厂房、库房的室内消火栓,可采用干式系统,但在进水管上应设快速启闭装置,管道最高处应设排气阀。(2)设置常高压给水系统的建筑物如能保证最不利点消火栓和自动喷水灭火设备等的水量和水压时,可不设消防水箱。设置临时高压给水系统的建筑物,应设消防水箱或气压水罐、水塔,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在建筑物的最高部位设置重力自流的消防水箱;2)室内消防水箱(包括气压水罐、水塔、分区给水系统的分区水箱),应储存lOmin的消防用水量。当室内消防用水量不超过25L/s,经计算水箱消防储水量超过12m3时,仍可采用12m3;当室内消防用水量超过25L/s,经计算水箱消防储水量超过18m3,仍可采用18m3;3)消防用水与其他用水合并的水箱,应有消防用水不作他用的技术设施;4)发生火灾后由消防水泵供给的消防用水,不应进入消防水箱。(3)管道内的水流速度宜采用经济流速必要时可超过5m/s,但不应大于lOm/s。(4)每米管道的水头损失i=0.0000107v2/dj1.3(2-3)式中i——每米管道的水头损失(MPa/m);v——管道内水的平均速度(m/s);dj——145\n管道的计算内径(m),取值应按管道的内径减1mm确定。(5)管道的局部水头损失宜采用当量长度法计算。(6)水泵扬程或系统人口的供水压力H=∑h+P0+Z(2-4)式中H——水泵扬程或系统人口的供水压力(MPa);∑h——管道沿程和局部水头损失的累计值(MPa),湿式报警阀、水流指示器取值O.02MPa,雨淋阀取值O.07MPa;P0——最小利点处喷头的工作压力(MPa);Z——最不利点处喷头与消防水池的最低水位或系统人口管水平中心线之间的高程差,当系统人口管消防水池的最低水位高于最不利点处喷头时,Z应取负值(MPa)。2.5建筑灭火器及其他非水消防系统的应用2.5.1.干粉灭火系统以干粉作为灭火剂的灭火系统。干粉灭火剂是一种干燥的、易于流动的细微粉末,平时贮存于干粉灭火器或干粉灭火设备中,灭火时靠加压气体(二氧化碳或氮气)的压力将干粉从喷嘴射出,形成一股携夹着加压气体的雾状粉流射向燃烧物。干粉灭火剂主要是对燃烧物起到化学抑制、烧爆作用使燃烧熄灭。干粉灭火具有灭火时间短、效率高、绝缘好、灭火后损失小、不怕冻、不用水、可长期贮存等优点。干粉应避免潮湿和高温。2.5.2.泡沫灭火系统泡沫灭火剂有化学泡沫灭火剂,蛋白质泡沫灭火剂和合成型泡沫灭火剂三种。泡沫灭火工作原理是应用泡沫灭火剂,使其与水混合后产生一种可漂浮、粘附在可燃、易燃液体、固体表面,或者充满某一着火物质的空间,达到隔绝、冷却,使燃烧物质熄灭。2.5.3.卤代烷灭火系统卤代烷灭火系统是把具有灭火功能的卤代烷碳氢化合物作为灭火剂的消防系统。依据国际公约,将停止使用。2.5.4.二氧化碳灭火系统145\n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是一种纯物理的气体灭火系统。该灭火系统具有不污损保护物、灭火快、空间淹没效果好等优点。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可用于扑灭某些气体、固体表面、液体和电器火灾。二氧化碳灭火系统不适用于扑灭含氧化剂的化学制品如硝酸纤维、赛潞络、火药等物质燃烧,不适用于扑灭活泼金属如理、钾、钠、铝、锑、钛、铀火灾,也不适用于扑灭金属氢化物类物质的火灾。二氧化碳对人体有毒害。2.5.5.蒸汽灭火系统蒸汽灭火工作原理是在火场燃烧区内,向其施放一定量的蒸汽时,可产生阻止空气进人燃烧区效应而使燃烧窒息。该灭火系统只有在经常具备充足蒸汽源的条件下才能设置。蒸汽灭火系统具有简单、造价低、淹没性好等优点。适用于石油化工、炼油、火力发电等厂房,也适用于燃油锅炉房、重油油品等库房或扑救高温设备火灾。但不适用于体积大、面积大的火灾区,不适用于扑灭电器设备、贵重仪表、文物档案等火灾。2.6.6.烟雾灭火系统烟雾灭火系统的发烟剂是以硝酸钾、三聚氰胺、木炭、碳酸氢钾、硫磺等原料混合而成。发烟剂装于烟雾灭火容器内,当使用时,使其产生燃烧反应后释放出烟雾气体,喷射到开始燃烧物质的罐装液面上的空间;形成浓厚的烟雾气体层,这样,该罐液面着火处会受到稀释、覆盖和抑制作用而使燃烧熄灭。烟雾灭火系统主要用在各种油罐和醇、指、酮类贮罐等初起火灾。3建筑排水3.1排水系统3.1.1.排水系统的组成建筑内部排水系统基本组成部分为:卫生器具和生产设备的受水器、排水管道、清通设备和通气管道。在有些排水系统中,根据需要设有污、废水的提升设备和局部处理构筑物。卫生器具和生产设备受水器:用来满足日常和生产过程中各种卫生要求,收集和排出污、废水设备。145\n排水管道:包括器具排水管(含存水弯),排水横支管、立管、埋地干管和排出管。清通设备:为疏通建筑内部排水管道,保障排水通畅,需设清通设备。通气设备:为使排水系统内空气流通,压力稳定,防止水封破坏而设置的与大气相通的管道。提升设备:民用建筑的地下室、人防建筑物、高层建筑地下技术层、工厂车间的地下室和地下铁道等地下建筑的污、废水不能自流排至室外检查井,须设污、废水提升设备。污水局部处理构筑物:当建筑内部污水未经处理不允许直接排人市政排水管网或水体时,须设污水局部处理构筑物。规范的相关规定如下:l)新建居住小区应采用生活排水与雨水分流排水系统。2)建筑物内下列情况下宜采用生活污水与生活废水分流的排水系统。建筑物内使用性质对卫生标准要求较高时;生活污水需经化粪池处理后才能排入市政排水管道时;生活废水需回收利用时。3)应单独排水至水处理或回收构筑物:公共饮食业厨房含有大量油脂的洗涤废水;洗车台冲洗水;含有大量致病菌,放射性元素超过排放标准的医院污水;水温超过40℃的锅炉、水加热器等加热设备排水;用作中水水源的生活排水。4)建筑物雨水管道应单独设置,在缺水或严重缺水地区,宜设置雨水贮存池。3.1.2.卫生器具、存水弯选用1)卫生器具的设置数量,应符合现行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或规定的要求。2)卫生器具的材质和技术要求,均应符合现行的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3)大便器选用应根据使用对象、设置场所、建筑标准等因素确定,且均应选用节水型大便器。4)公共场所设置小便器时,应采用延时自闭式冲洗阀或自动冲洗装置。145\n5)公共场所的洗手盆宜采用限流节水型装置。3.1.3.管材、管件、设备、附件的选用(1)管材选用1)生活排水管道:居住小区内排水管道,宜采用埋地排水塑料管、承插式混凝土管。当生活小区内设有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时,生活排水管道宜采用埋地排水塑料管。建筑内部排水管应采用建筑排水塑料管及管件或柔性接口机制排水铸铁管及相应管件。当排水温度大于40℃时,应采用金属排水管。2)工业废水管道:工业废水管材,应根据工业废水的性质、管材的机械强度及敷设方法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3)通气管道:通气管的管材,可采用塑料管、柔性接口排水铸铁管等。4)雨水管道:重力流排水系统多层建筑宜采用建筑排水塑料管,高层建筑宜采用承压塑料管、金属管。压力流排水系统宜采用内壁较光滑的带内衬的承压排水铸铁管,承压塑料管和钢塑复合管等,其管材工作压力应大于建筑物净高度产生的静水压。用于压力流排水的塑料管,其管材抗环变形压力应大于0.15MPa。在可能受到振动或生产工艺有特殊要求时,可采用钢管。小区雨水排水系统可选用埋地塑料管、混凝土管或钢筋混凝土管、铸铁管等。(2)管道布置和敷设规范中的相应规定1)居住小区排水管的布置应根据小区规划、地形标高、排水流向,按管线短、埋深小。尽可能自流排出的原则确定。2)居住小区排水管道最小覆土深度应根据道路的行车等级、管材受压强度、地基承载力等因素经计算确定,应符合:A.小区一于道和小区组团道路下的管道,覆土深度不宜小于0.7m。B.生活污水接户管道埋设深度不得高于土壤冰冻线以上0.15m,且覆土深度不宜小于0.3m。3)建筑物内排水管道布置应符合:A.自卫生器具至排出管的距离应最短,管道转弯应最少。145\nB排水立管宜靠近排水量最大的排水点。C.架空管道不得敷设在对生产工艺或卫生有特殊要求的生产厂房内,以及食品和贵重商品仓库、通风小室、变配电问和电梯机房内。D.排水管道不得穿过沉降缝、伸缩缝、变形缝、烟道和风道。E.排水埋地管道,不得布置在可能受重物压坏或穿越生产设备基础的位置。F.排水立管不得穿越卧室、病房等对卫生。安静有较高要求的房间,并不宜靠近与卧室相邻的内墙。G.排水管道不宜穿越橱窗。壁柜。H.塑料排水立管应避免布置在易受机械撞击处,如不能避免时,应采取保护措施。I.塑料排水管应避免布置在热源附近,如不能避免,并导致管道表面受热温度大于60℃时,应采取隔热措施。塑料排水立管与家用灶具边净距不得小于0.4m。J.排水管道外表面如可能结露,应根据建筑物性质和使用要求,采取防结露措施。4)室内排水管道不得布置在遇水会引起燃烧、爆炸的原料、产品和设备的上面。5)排水横管不得布置在食堂、饮食业厨房的主副食操作烹调(备餐)间的上方。当受条件限制不能避免时,应采取防护措施。6)排水管道不得穿越生活饮用水池部位的上方。7)室内管道的连接应符合:A.卫生器具排水管与排水横管垂直连接,)超采用90°斜三通。B.排水管道的横管与立管连接,宜采用45°斜三通或45°斜四通和顺水三通或顺水四通。C.排水立管与排出管端部的连接,宜采用两个45°弯头或弯曲半径不小于4倍管径的90°弯头。D.排水管应避免在轴线偏置,当受条件限制时,宜用乙字管或两个45°弯头连接。145\nE.支管接人横于管、立管接人横干管时,宜在横于管管顶或其两侧45°范围内接入。8)塑料排水管道应应根据其管道的伸缩量设置伸缩节,伸缩节宜设置在汇合配件处。排水横管应设置专用伸缩节(室内、外埋地管道可不设伸缩节)。9)靠近排水立管底部的排水支管连接,应符合:A.排水立管仅设置伸顶通气管时,最低排水横支管与立管连接处距排水立管管底垂直距离不得小于《最低横支管与立管连接处至立管底的距离》表的规定。B排水支管连接在排出管或排水横干管上时,连接点距主管底部下游水平距离不宜小于3.0m,且不得小于1.5m。C.横支管接人横干管竖直转向管道时,连接点应距转向处以下不得小于0.6m。D.当靠近排水立管底部的排水支管的连接不能满足以上(1)、(2)两条的要求时,排水支管应单独排至室外检查井或采取有效的防反压措施。10)下列构筑物和设备的排水管不得与污废水管道系统直接连接,应采取间接排水的方式:A.生活饮用水贮水箱(池)的泄水管和溢流管;B.开水器、热水器排水;C.医疗灭菌消毒设备的排水;D.蒸发式冷却器、空调设备冷凝水的排水;E.贮存食品或饮料的冷藏库房的地面排水和冷风机溶霜水盘的排水。11)废水中如夹带纤维或有大块物体,应在排水管道连接处设置格栅或带网筐地漏。12)室外排水管的连接应符合:A.排水管与排水管连接,应用检查井连接。B.室外排水管,除有水流跌落差以外,直管顶平接。C.排出管管顶标高不得低于室外接户管管顶标高。D.连接处的水流偏转角不得大于90°145\n。当跌落差大于0.3m时,可不受角度的限制。13)室外排水沟与室外排水管道连接处,应设水封装置。14)排水管穿过地下室外墙或地下构筑物的墙壁处,应采取防水措施。15)当建筑物沉降可能导致排出管倒坡时,应采取防倒坡措施。16)排水管道在穿越楼层设套管且立管底部架空时,应在立管底部设支墩或其他固定措施。地下室立管与排水管转弯处也应设置支墩或固定措施。17)建筑塑料排水管穿越楼层、防火墙、管道井井壁时,应根据建筑物性质、管径和设置条件,以及穿越部件防火等级要求设置阻火装置。(3)排水附件选用排水管附件包括:三通管、四通管、弯管、存水弯、地漏、检查口、清扫口、通气帽。雨水斗、H管、Y字管、h管等。同种材质的管道、管件应与配套安装。l)存水弯。存水弯的形式包括:管式、筒式、碗式、瓶式(可分为无防虹吸和有防虹吸两种)。设计根据适用条件选用。存水弯的选用:①卫生器具和工业废水受水器与生活污水管道或其他可能产生有害气体的排水管道连接时,应在排水口以下设存水弯,存水弯的水封深度不得小于50mm。若卫生器具的构造内已有存水弯时,则不应在排水口一下再设存水弯。②卫生器具和工业废水受水器不便于安装存水弯时,应在排水支管上设水封装置。水封井的水封深度,不得小于0.1;水封盒的水封深度,不得小于0.05m。③医疗卫生机构内门诊、病房、化验室、试验室等处不在同一房间内的卫生器具不得共用存水弯。④设置在同一房间内的成组洗脸盆,其数量不超过6个时,可共用一个管径为50mm的存水弯。⑤卫生器具的安装高度可按《卫生器具的安装高度》表确定。145\n2)地漏。厕所、盥洗室、卫生间及其他需要经常从地面排水的房间,应设置地漏。地漏分为普通地漏、一通道地漏、二通道地漏、三通道地漏及可调式多用地漏等,有圆形、方形之分,设计可根据场所,功能选用。地漏应设置在易溅水的器具附近地面的最低处,地漏顶面标高应低于地面5-10mm。带水封的地漏水封深度不得小于50mm。地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A.应优先采用直通式地漏。B.卫生标准要求高或非经常使用地漏排水的场所,应设置密闭地漏。C.食堂、厨房和公共浴室等排水宜设置网框式地漏。D.淋浴室内地漏的排水负荷,可按表3-1确定。当用排水水沟排水时,8个淋浴器可设置一个直径为100mm的地漏。表3-1淋浴室地漏管径淋浴器数量/个地漏管径/mm1-2503754-51003)雨水斗。雨水斗的类型分为重力流型排水雨水斗和压力型排水雨水斗。常用的雨水斗为65型、79型和87型。65型为铸铁浇铸,79型为钢板焊制。重力流排水系统应采用重力流排水型雨水斗,单斗压力流排水系统应采用单斗压力流排水型雨水斗(65型或79型),多斗压力流排水系统应采用多斗压力排水型雨水斗。阳台、屋顶花园等供人们活动的屋面上,宜设置平箅式雨水斗。(4)排水设备选用1)排水设备主要有污水水泵和污水泵房起重设备。常用的污水水泵有:离心式水泵、潜水污水泵、液下污水泵、手摇泵、喷射泵、自吸泵等。污水水泵流量、扬程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居住小区污水水泵的流量应按小区最大小时生活排水流量选定。建筑物内的污水水泵的流量应按生活排水设计秒流量选定。当有排水量调节时,可按生活排水最大小时流量选定。水泵扬程应按提升高度、管路系统水头损失、另附加2-3m流出水头计算。145\n污水泵、阀门、管道等应选择耐腐蚀、大量流通、不易堵塞的设备器材。优先选用潜水泵和液下污水泵。污水泵设置要求A.公共建筑内应以每生活污水集水集水池为单元设置一台备用泵。地下室、设备机房。车库冲洗地面的排水,如有二台及2台以上排水泵时可不设备用泵。B.当集水池不能设事故排出管时,污水泵应有不间断的动力供应。如能关闭污水进水管时,可不设不间断动力供应。C.污水水泵的启闭,应设置自动控制装置。多台水泵可并联交替或分段投入运行。D.建筑物地下室生活排水,应设置污水集水池和污水泵提升排至室外检查井。地下室地坪排水应设集水坑和提升装置。E.污水泵单独设置排水管排于室外,排出管的横管段应有坡度坡向出口。当2台或2台以上水泵共用一条出水管时,应在每台水泵出水管上装设阀门和止回阀;单台水泵排水有可能产生倒灌时,应设置止回阀。F.集水池有效容积不宜小于最大一台污水泵5min的出水量,且污水泵每小时启动次数不宜超过6次。2)泵房内起重设备有:环链手拉葫芦、移动三脚架、手动单梁(双轨)起重机及电动单梁(双轨)起重机等。起重设备根据污、废水泵的台数、重量和建筑物布置情况选用,见表3-1。表3-1水泵房常用起重设备机组台数/台最大起重量/t小于0.50.5-2.0大于2.01-5移动三角架手动葫芦手动单轨吊车(猫头小车)手动双轨吊车(手动单梁吊车)大于5手动单轨吊车(猫头小车)手动双轨吊车(手动单梁吊车)电动双轨吊车(电动单梁吊车)145\n3.2水封及通气管的作用3.2.1.水封及通气管的作用(1)水封作用水封是利用一定高度的静水压力来抵抗排水管内气压变化,防止管内气体进人室内的措施。水封有管式、瓶式和筒式等多种形式。常用的管式存水弯有P形和S形两种。水封高度h与管内气压变化,水蒸发率,水量损失,水中杂质的含量及比重有关。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若水封高度太大,污水中固体杂质容易沉积在存水弯底部,堵塞管道;水封高度太小,管内气体容易克服水封的静水压力进人室内,污染环境。所以国内外一般将水封高度定为50~100mm。(2)通气管作用1)保持排水系统内的空气压力与大气压力取得平衡,防止存水弯内的水封破坏。2)使系统排水通畅,水流条件好。3)使排水管道内的气体与室外大气进行对流,防止室内管道系统积聚有害气体而损失养护人员、发生火灾和腐蚀管道现象发生。4)减少排水系统的噪声。3.2.2.水封及通气管的设置原则(1)水封的设置原则1)水封设在卫生器具排水口下,通常用存水弯来实施。2)带水封的地漏水封深度不得小于50mm。(2)通气管的设置原则1)生活排水管道的立管顶端,应设置伸顶通气管。当无条件设置伸顶通气管时,可设置不通气立管。2)下列情况下设置专用通气管:A.生活排水立管所承担的卫生器具排水设计流量,当超过《设有通气管系的铸铁排水立管最大排水能力》表和《设有通气管系的塑料排水立管最大排水能力》表中仅设伸顶通气管的排水立管最大排水能力时,应设专用通气立管。145\nB.建筑标准要求较高的多层住宅和公共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高层建筑的生活污水立管宜设置专用通气立管。3)下列排水管段应设置环形通气管:A.连接4个及4个以上卫生器具且横支管的长度大于12m的排水横支管;B.连接6个及6个以上大便器的污水横支管;C.设有器具通气管。4)对卫生、安静有较高要求的建筑物内,生活排水管道宜设置器具通气管。5)建筑物内各层的排水管道上设有环形通气管时,应设置连接各层环形通气管的主通气立管或副通气立管。6)伸顶通气管不允许或不可能单独伸出屋面时,可设置汇合通气管。7)高出屋面的通气管设置应符合:A.通气管高出屋面不得小于0.3m,且应大于最大积雪厚度,通气管顶端应装设风帽或网罩。屋顶有隔热层时,应从隔热层板面算起。B.在通气管口周围4m以内有门窗时,通气管口应高出窗顶0.6m或引向无门窗一侧。C.在经常有人停留的平屋面上,通气管口应高出屋面Zm并应根据防雷要求考虑防雷装置。D.通气管口不宜设在建筑物挑出部分(如屋檐檐口、阳台和雨篷等)的下面。2.3通气管的设计方法2.3.1.通气管管材通气管的管材,可采用塑料管、柔性接口排水铸铁管等。2.3.2.通气管管径确定1)通气管的管径,应根据排水能力、管道长度确定,不宜小于排水管管径的1/2,其最小管径可按表3-2通气管最小管径》确定。表3-2通气管最小管径145\n通气管名称排水管管径/mm32405075100125150器具通气管323232505032405050405075100100注:表中通气立管系专用通气立管、主通气立管、副通气立管。2)通气立管长度在50m以上时,其管径应与排水立管管径相同。3)通气立管长度小于等于50m时,且两根及两根以上排水立管同时与一根通气立管相连,应与最大一根排水立管接表3-21通气管最小管径》确定通气立管管径,且其管径不宜小于其余任何一根排水立管管径。4)结合通气管的管径不宜小于通气立管管径。5)伸顶通气管管径宜与排水立管管径相同。但在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13℃的地区,应在室内平顶或吊顶以下0.3m处将管径放大一级。6)当两根或两根以上污水立管的通气管汇合连接时,汇合通气管的断面积应为最大一根通气管的断面积加其余通气管断面积之和的1/4。2.3.3.通气管连接1)通气立管不得接纳器具污水、废水和雨水,不得与风道和烟道连接。2)在建筑物内不得设置吸烟阀替代通气管。3)通气管和排水管的连接,应遵守下列规定:A.器具通气管应设在存水弯出口端。在横支管上设环形通气管时,应在其最始端的两个卫生器具间接出,并应在排水支管中心线以上与排水支管呈垂直或45°连接。B.器具通气管、环形通气管应在卫生器具上边缘以上不少于0.15m处按不小于0.01的上升坡度与通气立管相连。C.专用通气立管和主通气立管的上端可在最高层卫生器具上边缘或检查口以上与排水立管通气部分以斜三通连接。145\nD.专用通气立管应每隔2层、主通气立管宜每隔8-10层设结合通气管与排水立管连接。结合通气管下端宜在排水横支管以下与排水立管以斜三通连接;上端可在卫生器具上边缘以上不小于0.15m处与通气立管以斜三通连接。E.当用H管件(连接排水立管与通气立管形如H的专用配件)替代结合通气管时,H管与通气管的连接点应设在卫生器具上边缘以上不小于0.15m处。F.当污水立管与废水立管合用一根通气立管时,H管配件可隔层分别与污水立管与废水立管连接。但最低横支管连接点以下应装设结合通气管。2.3.4.通气管系统(1)无通气立管只有伸顶通气管;由特制配件、释放管、伸顶通气管组成。(2)有通气主管由专用通气立管和伸顶通气管组成;由主通气立管、环形通气管、伸顶通气管组成;由主通气立管、器具通气管、伸顶通气管组成;由副通气立管、环形通气管、伸顶通气管组成。3.4排水量、设计秒流量和排水管网的水力计算3.4.1.排水量及排水定额生活排水平均时排水量和最大时排水量的计算方法与建筑内部的生活给水量计算方法相同。因建筑内部给水量散失较少,所以生活排水定额和时变化系数与生活给水相同。建筑内部排水定额有两个,一个是以每人每日为标准,另一个是以卫生器具为标准。每人每日排放的污水量和时变化系数与气候、建筑物内卫生设备完善程度有关。卫生器具排水定额是经过实测得到的。主要用来计算建筑内部各管段的排水设计秒流量,进而确定各管段的管径。某管段的设计流量与其接纳的卫生器具类型、数量及使用频率有关。为了便于累计计算,与建筑内部给水一样,以污水盆排水量0.33L/s为一个排水当量,将其他卫生器具的排水量与0.33L/s的比值,作为该卫生器具的排水当量。由于卫生器具排水具有突然、迅速、流速大的特点,所以,一个排水当量的排水流量是一个给水当量额定流量的1.65倍。具体规定如下:145\nl)居住小区生活排水系统排水定额是其相应的生活给水系统用水定额的85%-95%。居住小区生活排水系统小时变化系数与其相应的生活给水系统小时变化系数相同,应按规定确定。2)公共建筑生活排水定额和小时变化系数与公共建筑生活给水用水定额和小时变化系数相同,应按《集体宿舍、旅馆和公共建筑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表确定。3)居住小区内生活排水的设计流量应按住宅生活排水最大小时流量与公共建筑生活排水最大小时流量之和确定。4)工业废水排水定额及时变化系数应按工艺要求确定。5)卫生器具排水的流量、当量和排水管的管径应按表3-3确定。6)卫生器具同时排水按表3-4、表3-5和表3-6计算。卫生器具排水的流量、当量和排水管的管径表3-3序号卫生器具名称卫生器具类型排水流量(L/s)排水当量排水管管径(mm)1洗涤盆、污水盆(池)0.331.00502餐厅、厨房洗菜盆(池)单格洗涤盆(池)双格洗涤盆(池)0.671.002.003.0050503盥洗槽(每个水嘴)0.331.0050~754洗手盆0.100.3032~505洗脸盆0.250.7532~506浴盆1.003.00507淋浴器0.150.45508大便器高水箱低水箱冲落式低水箱虹吸式自闭式冲洗阀1.501.502.001.504.504.506.04.501001001001009医用倒便器1.504.5010010小便器自闭式冲洗阀感应式冲洗阀0.100.100.300.3040~5040~5011大便槽≤4个蹲位>4个蹲位2.503.007.509.00100150145\n12小便槽(每米长)自动冲洗水箱0.170.5013化验盆(无塞)0.200.6040~5014净身器0.100.3040~5015饮水器0.050.1525~5016家用洗衣机0.501.5050注:家用洗衣机排水软管,直径为30mm,有上排水的家用洗衣机排水软管内径为19mm。表3-4工业企业生活间、公共浴室、剧院化妆间、体育场馆运动员休息室等卫生器具同时给水百分数卫生器具名称同时给水百分数(%)工业企业生活间公共浴室剧院化妆间体育场馆运动员休息室洗涤盆(池)33151515洗手盆50505050洗脸盆、盥洗槽水嘴60~10060~1005080浴盆—50——无间隔淋浴器100100—100有间隔淋浴器8060~8060~8060~100大便器冲洗水箱30202020大便器自闭式冲洗阀2222小便器自闭式冲洗阀10101010100100100100145\n小便器自动冲洗水箱净身盆33———饮水器30~60303030小卖铺洗涤盆———50注:健身中心的卫生间,可采用本表体育场馆运动员休息室的同时给水百分率。表3-5职工食堂、营业餐馆厨房设备同时给水百分数厨房设备名称同时给水百分数(%)污水盆(池)50洗涤盆(池)70煮锅60生产性洗涤机40器皿洗涤机90开水器50蒸汽发生器100灶台水嘴30注:职工或学生饭堂的洗碗台水嘴,按比例100%同时给水,但不与厨房用水叠加。表3-6实验室化验水嘴同时给水百分数化验水嘴名称同时给水百分数(%)科学研究实验室生产实验室单联化验水嘴2030双联或三联化验水嘴30503.4.2.排水设计秒流量145\n建筑内部排水管道的设计流量是确定各管段管径的依据,因此,排水设计流量的确定应符合建筑内部排水规律。建筑内部排水流量与卫生器具的排水特点和同时排水的卫生器具数量有关,具有历时短、瞬时流量大、两次排水时间间隔长的特点。建筑内部每昼夜、每小时的排水量都是不均匀的。与给水相同,为保证最不利时刻的最大排水量能迅速、安全排放,排水设计流量应为建筑内部的最大排水瞬时流量,又称设计秒流量。l)住宅、集体宿舍、旅馆、医院、疗养院、幼儿园、养老院、办公楼、商场、会展中心、中小学教学楼等建筑的生活排水管道设计秒流量qp=0.12αNp0.5+qmax(3-1)式中qp——计算管段的排水设计秒流量(L/s);Np——计算管段的卫生器具排水当量总数;α——根据建筑物用途而定的系数,按表《根据建筑物用途而定的系数α》确定;qmax——计算管段上最大一个卫生器具的排水流量。注:如计算所得流量值大于该管段上按卫生器具排水流量累加值时,应按卫生器具排水流量累加值计。表3-7根据建筑物用途而定的系数α建筑物名称住宅、宾馆、医院、疗养院、幼儿园、养老院的卫生间集体宿舍、旅馆和其他公共建筑的公共盥洗室和厕所间α值1.52.0~2.52)工业企业的生活间、公共浴室、洗衣房、职工食堂或营业餐厅的厨房、实验室、影剧院、体育场、候车(机、船)等建筑的生活排水管道的设计秒流量b(3-2)式中qp一计算管段的排水设计秒流量(L/s);q0——同类型的一个卫生器具排水流量(L/s);N0——同类型卫生器具数;b——145\n卫生器具的同时排水百分数,查表3-27、表3-28、表3-29。注:1.冲洗水箱大便器的同时排水百分数应按12%计算。2.当计算排水流量小于一个大便器的排水流量时,应按一个大便器的排水流量计算。3.4.3.排水管网水力计算⑴排水横管水力计算1)充满度、管道坡度:居住小区生活排水管道的最小管径、最小设计坡度和最大设计充满度宜查表3-8确定。建筑排水塑料管排水横支管的标准坡度应为0.026。排水横干管的坡度可查表3-9调整,建筑物内生活排水铸铁管道的最小坡度和最小设计充满度,宜按表3-10确定。表3-8居住小区室外生活排水管道最小管径、最小设计坡度和最大设计充满度管别管材最小管径/mm最小设计坡度最大设计充满度接户管埋地塑料管1600.0050.5混凝土管1500.007支管埋地塑料管1600.005混凝土管2000.0040.55干管埋地塑料管2000.004混凝土管3000.004注;接户管管径不得小于建筑物排出管管径。表3-9建筑排水塑料管排水横干管的最小坡度和最大设计充满度外径/mm最小坡度最大设计充满度1100.0040.51250.00350.51600.0030.62000.0030.6145\n表3-10建筑物内生活排水铸铁管道的最小坡度和最大设计充满度管径/mm通用坡度最小坡度最大设计充满度500.0350.0250.5750.0250.0151000.0200.0121250.0150.0101500.0100.0070.62000.0080.0052)自净流速:污水中含有固体杂质,如果流速过小,固体物会在管内沉淀,减小过水断面积,造成排水不畅或堵塞管道,为此规定了一个最小流速,即自净流速。自净流速的大小与污废水的成分、管径、设计充满度有关。建筑内部排水横管自净流速见表3-11。表3-11各种排水管道的自净流速值污废水类别生活污水在下列管径时/mm明渠(沟)雨水道及合流制排水管d<150d=150d=200自净流速/(m/s)0.60.650.700.400.753)排水横管的水力计算v=R2/3I0.5/n(3-3)式中v——速度(m/s);R——水力半径(m);I——水力坡度,采用排水管的坡度;n——粗糙系数,铸铁管为0.013;混凝土管、钢筋混凝土管为0.013~0.014;钢管为0.012;塑料管为0.009qu=ωv(3-4)式中qu——排水设计秒流量(m3/s);ω——水流断面面积(d);v——流速(m/s)。(2)排水立管管径确定145\n生活排水立管的最大排水能力,应按表3-12、表3-13、表3-14和表3-15确定。立管管径不得小于所连接的横支管管径。表3-12设有通气管系统的铸铁排水立管最大排水能力排水立管管径/mm排水能力/(L/s)仅设伸顶通气管有专用通气立管或主通气立管501.0—752.551004.591257.01415010.025表3-13设有通气管系统的塑料排水立管最大排水能力排水立管管径/mm排水能力/(L/s)仅设伸顶通气管有专用通气立管或主通气立管501.2—753.0—903.8—1105.410.01257.516.016012.028.0注:表内数据系在立管底部放大一号管径条件下的通水能力,如不放大时,可按表3-12确定。表3-14单立管排水系统的立管最大排水能力145\n排水立管管径/mm排水能力/(L/s)混合器塑料螺旋管旋流器75—3.0—1006.06.07.01259.0—10.015013.013.015.0表3-15不通气的生活排水立管最大排水能力立管工作高度/mm排水能力/(L/s)立管管径/mm5075100125150≤21.001.703.805.007.0030.641.352.403.405.0040.500.921.762.703.5050.400.701.361.902.8060.400.501.001.502.2070.400.500.761.202.00≥80.400.500.641.001.40注;l排水立管工作高度,按最高排水横支管和立管连接处距排出管中心线间的距离计算。2如排水立管工作高度在表中是列出的两个高度值之间时,可用内插法求得排水立管的最大排水能力数值。145\n3排水立管管径为100mm的塑料管外径为110mm,排水管管径为150mm的塑料管外径为160mm。(3)按规范确定排水管道管径如果按上述计算方法确定的排水管道直径小于以下规定时,应按以下规定执行:l)大便器排水管最小管径不得小于100mm。2)建筑物内排出管最小管径不得小于50mm。3)多层住宅厨房间的立管管径不得小于75mm。4)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排水立管直径,不应小于100mm。5)有立管接入的横干管,其管径不得小于接入的立管管径。6)接入上部特制配件的横支管管径,不得不大于立管管径。7)与下部特制配件连接的排水横干管或排出管管径,不得小于立管管径。8)下列场所设置排水横管时,管径的确定应符合:A.建筑底层排水管道与其楼层管道分开单独排出时,其横支管管径可按上述表3-38中立管工作高度≤2m的数值确定。B.公共食堂厨房内的污水采用管道排除时,其管径比计算管径大一级,但干管管径不得小于100mm,支管管径不得小于75mm。C.医院污物洗涤盆(池)和污水盆(池)的排水管管径,不得小于75mm。D.小便槽或连接3个及3个以上的小便器,其污水支管管径,不宜小于75mm。E.浴池的泄水管管径直采用100mm。[例3-1]某旅馆有六层,每层12套房间。每套房间均设专用卫生间,内有浴盆、洗脸盆、坐便器各一件。室内排水系统拟使生活污水和生活废水分流排放,设六个竖井,每个竖井设置两根排水立管,分别排放连接相邻两套房间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废水。要求计算每根立管底部的设计秒流量。查表得α=2.5,浴盆、洗脸盆、坐便器的排水量分别是1.0L/s、0.25L/s和2.0L儿,它们的排水当量分别为3.0、0.75和6.0。145\n解:根据排水管段设计秒流量计算式,生活污水排水立管底部的设计秒流量为qu=0.12αNu0.5+qmax=[0.12×2.5×(6×6×2)0.5+2.0]L/s=(2.55+2.0)L/s=4.55L/s生活废水排水立管底部的设计秒流量为qu=0.12αNu0.5+qmax=[0.12×2.5×「6×(3.0+0.75)×2」0.5+1.0]L/s=(2.01+1.0)L/s=3.01L/s[例3-2]有一五层楼住宅,可容50户,200人居住。每户厨房设洗涤盆一个,卫生间设冲洗水箱浮球阀大便器一个,洗脸盆一个,淋浴器一个,另有洗衣机一台。夏季用水高峰期城市水压不足,按全部升压考虑,设计一个气压给水装置。解:1.用水量计算根据《住宅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表,有大便器、洗脸盆、洗涤盆、洗衣机和淋浴器的普通住宅,其用水定额为130~300L/(人·d),小时变化系数为2.8~2.3。不妨取150L/(人·d)和Kh=2.5,则该住宅楼的最高时流量为Qh=QdKh/24=(150×2.5×200/24/1000)m3/h=3.13m3/h=0.87L/s设计秒流量计算:每户设置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数Ng=0.75+0.75+0.75+0.5+1.0=3.75最大用水时卫生器具给水当量平均出流概率Uq=q0mKh/(0.2×Ngx×T×3600)=[150×4×2.5/(0.2×3.75×3×3600)/24]×100%=0.77%该楼入户管段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总数Ng=50×3.75=187.5查《给水管段卫生器具给水当量同时出流概率计算式,αc系数取值表》得αc=0.00323该楼入户管段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的同时出流概率U=(l+αc(Ng-l)0.49)/Ng0.5=[(1+0.00323×(187.5-l)0.49/187.50.5)×100%=7.6%145\n该计算管段的设计秒流量qg=0.2×U×Ng=(0.2×7.6%×187.5)L/s=2.85L/s2.水压要求:五层楼的自由水压为24m,即气压给水设备的最小压力pmin=24m水柱。3.气压给水装置计算调节容积VX=qb/(2Kb)=2Qh/(2Kb)=3.13/(2×3)=0.52m3,式中取Kb=3次/h按立式气压罐,取β=1.1,αb=0.7则罐总容积Vz=βVX/(l–αb)=「1.1×0.52/(1-0.7)」m3=1.91m3若取罐直径D=l.2m,则罐高度h=Vz/(πd2/4)=(1.91×4÷3.1416÷1.22)m=1.69m最高设计水位hmax=βVX/(πd2/4)=(1.1×0.52×4÷3.1416÷1.22)m=0.506m=0.51m最低设计水位hmin=(β一l)Vx/(πd2/4)=[(1.1-1)×0.52×4÷3.1416÷1.22]m=0.046m出水压力由αb=(Pmin+10)/(Pmax+10)得pmax=(pmin+10)/αb-10=[(24+10)÷0.7-10]m=38.57m水柱选取水泵ZW-l.6型旋涡泵一台,其流量为6~10m3/h=l.7~2.9gL/s,扬程为54~26m,转数为1450r/min,电机功率为4.5kw。qbmin=l.7L/s>0·87L/s=Qh,qmax=2.9L/s≥2.85L/s=qg采用积存空气补气法补充空气。3.5屋面雨水排水方式及雨水管的设计要求3.5.1.屋面雨水排水方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应迅速、及时地将屋面雨水排至室外雨水管渠或地面屋面雨水排水方式分为外排水和内排水两类。145\n外排水是指屋面不设雨水斗且建筑物内部没有雨水管道的雨水排放方式。按屋面有无天沟,又分为檐沟外排水和天沟外排水两种方式。檐沟外排水由檐沟、雨水斗、承雨斗及立管组成。天沟外排水系统由天沟、雨水斗、排水立管及排出管组成。内排水是指屋面设雨水斗且建筑物内部有雨水管道的雨水排放方式或排水系统。内排水系统由雨水斗、连接管、悬吊管、立管、排出管、埋地干管和检查井组成。内排水系统按每根立管接纳的雨水斗的个数,分为单斗和多斗雨水排水系统两类,单斗系统一般不设悬吊管。按雨水排至室外的方法,内排水系统可分为架空管排水系统和埋地管排水系统。架空管内排水系统是通过架空管将雨水排人埋地管中,由于使用要求不同,又可分为敞开式和封闭式。内排水系统两种。(1)架空管排水系统将雨水通过架空管道系统直接引到室外排水管(渠)中,室内不设埋地管,可以避免室内冒水。架空管道需用金属管材多,易产生凝结水,管系内不能排入生产废水。(2)埋地管排水系统埋地管排水系统是通过架空管、立管将雨水接入室内埋地管排至室外,按使用要求又分敞开式和封闭式两种:l)敞开式内排水系统。由架空管道将雨水引人室内埋地管的检查井中,然后由埋地管引至室外。若设计和施工不当,会引起检查井发生冒水现象。此种系统可使用非金属材料,并可排入生产废水。2)封闭式内排水系统。封闭式内排水系统是压力排水,埋地管在检查井内装设封闭的三通管,管口用盖封闭以防冒水。封闭式排水系统用于不允许冒水的建筑物。系统不能排入生产废水。3.5.2.雨水管的设计要求(1)雨水量计算屋面雨水排水系统雨水量的大小是设计计算雨水排水系统的依据,其值与该地暴雨强度、汇水面积、以及径流系数有关。l)设计降雨强度应按当地或相邻地区暴雨强度计算确定。建筑屋面、建筑物基地、居住小区的雨水管道的设计降雨历时,可按下列规定确定:145\nA.屋面雨水排水管道设计降雨历时按5min计算。B.居住小区的雨水管道的设计降雨历时t=t1+Mt2(3-5)式中t——降雨历时(min);t1——地面集流时间(min),视距离长短、地形坡度和地面铺盖情况而定,一般可选用5~10min;M——折算系数,小区支管和接户管:M=l;小区干管:暗管M=2,明沟M=1.2;t2——排水管内雨水流行时间(min)。2)设计重现期屋面雨水排水管道的排水设计重现期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程度、汇水区域性质、地形特点、气象特征等因素确定,各种汇水区域的设计重现期不宜小于表3-16中规定的数值。表3-16各种汇水区域的设计重现期汇水区域名称设计重现期/a室外场地居住小区1~3车站、码头、机场的基地2~3屋面一般性建筑物屋面2~5重要公共建筑屋面10注:工业厂房屋面雨水排水设计重现期由生产工艺、重要程度等因素确定。3)汇水面积。雨水汇水面积应按地面、屋面水平投影面积计算。高出屋面的侧墙,应附加其最大受雨面正投影的一半作为有效汇水面积计算。窗井、贴近高层建筑外墙的地下汽车库出人口坡道和高层建筑裙房面的雨水汇水面积,应附加其高出部分侧墙面积的1/2。4)径流系数。各种屋面、地面的雨水径流系数可按表3-17采用。表3-17径流系数屋面、地面种类径流系数屋面0.9145\n混凝土和沥青路面0.9块石路面0.6级配碎石路面0.45干砖及碎石路面0.40非铺砌地面0.30公园绿地0.15注:各种汇水面积的综合径流系数应加权平均计算。(2)雨水流量计算设计雨水流量qy=qjψFw/10000(3-6)式中qy——设计雨水流量(L/s);qj——设计降雨强度[L/(s·ha)];ψ——径流系数,可查《径流系数》表;Fw——汇水面积(m2)。溢流口排水流量(3-7)式中qyL——溢流口的排水量(L/s);H1——溢流口前堰上水头(m);b——溢流口宽度(m);m——流量系数,一般采用320。(3)雨水外排水系统计算计算的目的是,在已知屋面需要排泄的雨水量及天沟坡度的情况下,确定天沟的断面尺寸、雨水斗及立管管径。计算步骤:l)确定屋面分水线,计算每条天沟的汇水面积。2)计算天沟内水流速度:天沟内水流速度采用满宁公式计算(3-8)式中v——大沟内水流速度(m/s);145\nR——水力半径;I——天沟坡度,I≥0.003;n——天沟的粗糙系数,见表3-18。表3-18各种材料的n值壁面材料的种类n值钢管、石棉水泥管、水泥砂浆光滑水槽0.012铸铁管、陶土管、水泥砂浆抹面混凝土槽0.012~0.013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槽0.013~0.014无抹面的混凝土槽0.014~0.017喷浆护面的混凝土槽0.016~0.021表面不整齐的混凝土槽0.020豆砂沥青玛珶脂护面的混凝土槽0.0253)确定天沟排水断面积(3-9)式中ω——天沟过水断面积(m2);qy——天沟排水量(m2/s);v——天沟内水流速度(m/s)。4)计算天沟允许泄流量Qr=ωv(3-10)式中Qr——天沟允许泄流量(m3/s);ω——天沟过水断面积(m2);v——天沟内水流速度(m/s);5)选择雨水斗型式和直径。6)确定立管的管径。7)计算溢流口。(4)雨水内排水系统的计算145\n雨水内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包括雨水斗、连接管、悬吊管、立管、排出管和埋地管等的计算及选择。l)雨水斗:首先应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雨水排水特征、设计排水流态等选择不同形式的雨水斗。雨水斗的设置位置应根据屋面汇水情况并结合建筑结构承载、管系敷设等因素确定。雨水斗的设计排水负荷应根据各种雨水斗的特性、并结合屋面排水条件等情况设计确定。屋面雨水斗的设计泄流量(3-11)式中qd——雨水斗的泄流量(L/s);Fd——雨水斗的汇水面积(m2);H——小时降雨厚度(mm/h)。对于单斗系统,雨水斗、连接管、悬吊管、立管、排出管的口径一般都相同,系统的设计流量不应超过表3-19中的数值。表3-19单斗系统的最大排水能力口径/mm75100150200排水能力/(L/s)8163252对于多斗系统,悬吊管上连接一个以上雨水斗,各个雨水斗的泄流量不同,距离立管越近的雨水斗泄流量越大。设计时,以最远端的雨水斗为基准,其他各个雨水斗的设计流量依次比上游的雨水斗递增10%,但到第5个斗时,设计流量不宜再增加。2)连接管:一般不用计算,采用与雨水斗的出水口相同的直径即可,但不得小于100mm。3)悬吊管:重力流屋面雨水排水管系的悬吊管应按非满流设计,其充满度不宜大于0.8,管内流速不宜小于0.75m/s;悬吊管的管径不得小于雨水斗的管径,单斗系统可以采用雨水斗、连接管、悬吊管、立管管径相同。悬吊管的最小坡度:塑料管一般为0.005、金属管一般为0.01145\n4)立管:建筑屋面各个汇水范围内,雨水排水立管不宜少于2根。而且立管的管径不得小于悬吊管的管径,单斗系统一般立管与悬吊管的管径相同,多斗系统设计时一般是根据汇水面积、雨水立管设计流量,查表确定立管管径。5)排出管和其他横管:排出管和埋地管的计算方法、计算步骤与悬吊管相同。排出管(又称出户管)管径不应小于所连接的立管的管径。排出管一般不太长,其管径应根据系统的总流量经过计算确定,单斗系统可采用与立管相同的管径,也可以采用比立管放大一级管径,以提高整个雨水管道系统的泄水能力。排出管、埋地管的坡度应不小于0.003,最大允许充满度为:管径≤300mm,最大允许充满度0.50;管径350~450mm,最大允许充满度0.65;管径≥500mm,最大允许充满度0.80。为了防止屋面雨水管道堵塞和淤积,各种雨水管道的最小管径和横管的最小设计坡度直接表3-20确定。表3-20雨水管道的最小管径和横管的最小设计坡度管列最小管径/mm横管最小设计坡度铸铁管、钢管塑料管建筑外墙雨水雨落管75(75)______雨水排水立管100(110)______重力流排水悬吊管、埋地管75(75)0.010.005压力流屋面排水悬吊管50(50)0.000.00小区建筑物周围雨水接户管200(225)0.0050.003小区道路下干管、支管300(315)0.0030.0015145\n13#沟头的雨水口的连接管200(225)0.010.01注:表中铸铁管管径为公称直径,括号内数据为塑料管外径。(5)雨水排水系统计算的相关规定1)建筑屋面雨水排水工程应设置溢流口、溢流堰、溢流管系等溢流设施。溢流排水不得危害建筑施工和行人安全。2)一般建筑的重力流屋面雨水排水工程与溢流设施的总排水能力不应小于10年重现期的雨水量。重要公共建筑、高层建筑的屋面雨水排水工程与溢流设施的总排水能力不应小于50年重现期的雨水量。3)建筑屋面雨水管道设计流态宜符合下列状态:A.檐沟外排水宜按重力流设计。B.天沟外排水宜按压力流设计。C.高层建筑屋面雨水排水宜按重力流设计。D.工业厂房、库房、公共建筑的大型屋面雨水排水宜按压力流设计。4)压力流屋面雨水排水管道应符合下列规定:A悬吊管和雨水斗出口高差应大于1.0m。B.悬吊管设计流速不宜小于lm/s,立管设计流速不宜大于10m/s。C.雨水排水管道总水头损失与流出水头之和不得大于雨水管进、出口的几何高差。D.悬吊管水头损失不得大于80kPa。E.压力流排水管系各节点的上游不同支路的计算水头损失之差,在管径小于等于DN75时,不应大于10kPa;在管径大于等于DN100时,不宜大于5kPa。F.压力流排水管系出口应放大管径,其出口水流速度不宜大于l.8m/s,如其出口水流速度大于1.8m/s时,应采取消能措施。5)居住小区内雨水口的布置应根据地形、建筑物位置,沿道路布置,下列部位宜布置雨水口:A.道路交汇处和路面最低点。145\nB.建筑物单元出人口与道路交界处。C.建筑雨水落水管附近。D.小区空地、绿地的低洼点。E.地下坡道入口处(结合带格栅的排水沟一并处理)。6)高层建筑裙房屋面的雨水应单独排放。7)阳台排水系统应单独设置。阳台雨水立管底部应间接排水。8)屋面雨水管道如按压力流设计时,同一系统的雨水斗宜在同一水平面上。9)天沟布置应以伸缩缝、沉降缝、变形缝、为分界。10)天沟坡度不宜小于0.003。11)重力流屋面雨水排水管系的埋地管可按满流排水设计,管内流速不宜小于0.75m/s。12)重力流屋面雨水排水立管的最大设计泄流量,应按表3-21确定。表3-21重力流屋面雨水排水立管的泄流量铸铁管塑料管钢管公称直径/mm最大泄流量/(L/s)公称直径×壁厚/mm最大泄流量/(L/s)公称直径×壁厚/mm最大泄流量/(L/s)755.4675×2.35.71108×411.7710011.7790×3.29.22133×421.34110×3.215.9812521.34125×3.222.92159×4.534.69125×3.722.41168×638.5215034.69160×4.044.43219×681.90160×4.743.3420074.72200×4.980.78245×6112.28200×5.978.53250135.47250×6.2146.21273×7148.87250×7.3142.63300220.29315×7.7271.34325×7242.49145\n315×9.2264.1513)居住小区雨水管道宜按满管重力流设计,管内流速不宜小于0.75m/s。14)雨水排水管材选用应符合:A.重力流排水管系统多层建筑宜采用排水塑料管,高层建筑宜采用承压塑料管、金属管。B.压力流排水管系统宜采用内壁较光滑的带内衬的承压排水铸铁管、承压塑料管和钢塑复合管等,其管材工作压力应大于建筑物净高度产生的静水压。用于压力流排水的塑料管,其管材抗环变形外压力应大于0.15MPa。C.小区雨水排水系统可选用埋地塑料管、混凝土管或钢筋混凝土管、铸铁管等。15)建筑屋面各汇水范围内,雨水排水立管不宜少于2根。16)重力流屋面雨水排水管系,悬吊管管径不得小于雨水斗连接管的管径,立管管径不得小于悬吊管的管径。17)压力流屋面雨水排水管系,立管管径应计算确定,可小于上游横管管径。18)重力流雨水排水系统中长度大于15m的雨水悬吊管,应设检查口,其间距不宜大于20m,且布置在便于维修操作处。19)有埋地排出管的屋面雨水排出管系,立管底部应设清扫口。20)雨水检查井的最大间距可按表3-22确定。表3-22雨水检查井的最大间距管径/mm最大间距/m150(160)20200~300(200~315)30400(400)40≥500(500)5021)寒冷地区,雨水立管应布置在室内。22)雨水管应牢固地固定在建筑物的承重结构上。145\n3.6污水、废水局部处理设施的设计3.6.l.隔油池(1)应用范围1)职工食堂和营业餐厅的含油污水,应经除油装置后方许排人污水管道。2)肉类、食品加工的排水系统3)含有少量汽油、煤油、柴油及其他工业用油的污水处理,如汽车库、洗车台及维修车间等。(2)隔油池计算1)隔油池设计应符合:A.污水流量应按设计秒流量计算。B.含食用油污水在池内的流速不得大于0.005m/s。C.含食用油污水在池内的停留时间宜为2~10min。D.人工除油的隔油池内存油部分的容积,不得小于该池有效容积的25%。E.隔油池应设活动盖板。进水管应考虑有清通的可能。F.隔油池出水管管底至池底的深度,不得小于0.6m。2)隔油池沉渣计算:营业餐厅残渣量为为15g/(人·餐);职工餐厅残渣量为10g(人·餐);残渣量含水率为99.2%,清除周期按6d计。3)隔油池有效容积V=Qmax×60t(3-12)式中V——有效容积(m3);Qmax——污水最大秒流量m3/s。对于餐厅的污水最大秒流量,可按下述标准选用:营业餐厅20L/(人·餐),工作时间12h/d,K=2.0;职工餐厅15L/(人·餐),工作时间9h/d,K=2.0。T——污水在池内停留时间(min)。(3)设置要求1)含有汽油、煤油等易发挥油类的隔油池不得设于室内。145\n2)含有食用油的隔油池已设在地下室或是室外远离人流较多的地点。人孔井盖要求密封。3)生活粪便污水不得排人隔油池。含有易沉淀物的污废水进人隔油池前,应先进行沉淀处理或在隔油池中附加沉淀部分容积。4)隔油池应设在排水点的出口处。5)隔油池宜设有通气管,也可与排水管的通气管连通。6)隔油池(器)应设有活动盖板,以便于除油和检修。7)隔油池的进水管上应设清扫口。3.6.2.降温池(1)设计规定1)温度高于40℃的排水,应首先考虑将所含热量回收利用,如不可能或回收不合理时,在排入城镇排水管道之前应设降温池。降温池应设置于室外。2)降温宜采用较高温度排水与冷水在池内混合的方法进行。冷却水应尽量利用低温废水。所需冷却水量应按热平衡方法计算。3)对于超过100℃的高温水,在进人降温池时应将其二次蒸发的饱和蒸汽导出池外,对100℃以下的水进行冷却降温处理。4)在厂区范围内,各个车间的排水在排入室外管网时,其水温不宜超过50℃;并应使厂区总排水出口排水温度,不得超过40℃。5)降温池应设于室外。如设室内,水池应密闭,并设置密封人孔和通向室外的通气管。(2)容积确定1)间断排放污水时,应按一次最大排水量与所需冷却水量的总和计算有效容积。2)连续排放污水时,应保证污水与冷却水能充分混合。(3)管道设置要求1)有压高温污水进水管口宜装设消声设施,有两次蒸发时,管口应露出水面向上并应采取防止烫伤人的措施。无两次蒸发时,管口宜插进水中深度200mm以上。2)冷却水与高温水混合可采用穿孔管喷洒,如采用生活饮用水作冷却水时,应采取防回流污染措施。145\n3)降温池虹吸排水管管口应设在水池底部。4)应设排气管,排气管排出口设置应符合安全、环保要求。3.6.3.化粪池化粪池是一种利用沉淀和厌氧发酵原理去除生活污水中悬浮性有机物的最初级处理构筑物。(1)设置条件在下列情况下应设置化粪池:l)当城镇没有污水处理厂时,生活粪便污水应设化粪池,经化粪池处理合格后方可排入城镇下水道或水体。2)城镇虽有生活污水处理厂的规划,但其建设滞后于建成生活小区,则应在生活小区设置化粪池。3)一些大、中城市由于排水管网系统较长,为防止粪便淤积堵塞下水道,也要设置化粪池,粪便污水经预处理后再排人城市管网。4)城市管网为合流制排水系统时,生活粪便污水应先经化粪池处理后,再排人合流制排水管网。5)大城市的排水管网对于排水水质有一定要求时,粪便污水也应设化粪池进行预处理。(2)总容积计算V=V1+V2+V3(3-13)式中V——化粪池总容积(m3);V1——污水部分容积(m3);V2——污泥部分容积(m3);V3——保护容积(m3)。1)污水部分的容积(3-14)式中N——化粪池实际使用人数,为总人数乘以系数α,建筑物类型有关见表3-23;t——污水在池中停留时间应根据污水量确定,宜采用12~24h,当污水量较小或粪便单独排放时,采用上限值,反之采用下限值;145\nq——每人每日的生活污水量[L/(人·d)],按表3-24计算;当不同污水量定额的建筑物共用一个化粪池时(3-15)式中qn——各类建筑物污水定额「L/(人·d)];Nn——相应建筑物污水量定额的实际使用人数。表3-23化粪池使用人数百分数建筑物名称α值(%)医院、疗养院、幼儿园(有住宿)100住宅、集体宿舍、旅馆70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工业企业生活间40职工食堂、餐饮业、影剧院、体育场(馆)、商场和其他场所(按座位)10表3-24每人每日污水量和污泥量分类生活污水和生活废水合流排出生活污水单独排出每人每日污水量/L与用水量相同20~30每人每日污泥量/L0.70.42)污泥部分容积(3-16)式中β——每人每天污泥量「L/(人·d)」,按表3-47计算;N——化粪池实际使用人数;T——污泥清掏周期(d),应根据污水温度和当地气候条件确定,宜采用3~12个月,当污水温度和当地气温均较高时取下限值,反之取上限值;b——进人化粪池中新鲜污泥含水率可按95%计;K——污泥发酵后体积缩减系数宜取0.8;C——化粪池中发酵浓缩后的污泥含水率可按90%计算;145\n1.2——清掏污泥后遗留熟污泥量的容积应按污泥部分容积的20%计算。3)保护容积V3:根据化粪池容积大小,按照保护层高度为250~450mm设计。(3)化粪池构造的基本要求1)化粪池的长度与深度、宽度的比例应按污水中悬浮物的沉降条件和积存数量,经水力计算确定,但深度(水面至池底)不得小于1.3m,宽度不得小于0.75m,长度不得小于1.0m,圆形化粪池直径不得小于1.0m。2)双格化粪池第一格的容量宜为计算总容量的75%,三格化粪池第一格的容量宜为计算总容量的60%,第二格和第三格各宜为计算总容量的20%。3)化粪池格与格、池与连接井之间应设通气孔洞。4)化粪池进水口、出水口应设置连接井与进水管、出水管相接。5)化粪池进水管口应设导流装置,出水口处及格与格之间应设拦截污泥渣的设施。6)化粪池池壁和池底,应防止渗漏。7)化粪池顶板上应设有人孔和盖板。8)当化粪池的总容积超过50m3时,宜设置两个并联的化粪池。9)化粪池的最小容积为2m3时,此化粪池为圆形(又称化粪井)双格连通。每格有效直径不小于l.0m,两格容积相等。(4)布置要求1)化粪池距离地下水取水构筑物不得小于30m。2)化粪池的设置应符合:化粪池宜设置在接户管的下游端,便于机动清掏的位置。化粪池池外壁距建筑物外墙不宜小于5m,并不得影响建筑物基础。当条件限制化粪池设置于建筑物内时,应采取通气、防臭和防爆措施。医院生活污水的化粪池应设在消毒池前,化粪池污水停留时间为36h。未经隔油处理的油脂污水不得进人化粪池,以免影响腐化效果。3.6.4.医院污水处理145\n(1)基本要求1)医院污水处理工程必须按国家计委、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颁发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等有关标准、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2)凡现有、新建、改建的各类医院以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被病菌、病毒所污染的污水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3)含放射性物质、重金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水,不符合排放标准时,须进行单独处理后,方可排人医院污水处理站或城市下水道。4)凡新建、改建、扩建的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5)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应具有处理效果好,管理方便,占地面积小,造价低廉等优点,并应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6)经处理后的医院污水,其出水质必须符合《医院污水排放标准》等国家规定的要求;排人地面水域的医院污水,还必须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等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的要求。7)医院污水处理流程应根据污水性质、排放条件等因素确定,一般排人城市下水道时,宜采用一级处理;排人地表水体时,应采用二级处理。8)经消毒处理后的污水,不得排人生活饮用水的集中取水点上游1000m和下游100m的水体范围内。9)经消毒处理后的污水,如排人娱乐和体育用水水体、渔业用水水体时,还应符合有关标准要求。(2)污水量和污水水质1)医院的分项用水定额和小时变化系数应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确定。排水量宜为给水量的85%-95%。2)医院的综合排水量、小时变化系数,与医院性质、规模、设备完善程度等有关,应根据实测确定。如无实测资料时,亦可按照下列数据计算:设备比较齐全的大型医院:平均日污水量为650~800L/(床·d),k=2.0~2.2。145\n一般设备的中型医院:平均日污水量为500~600L/(床·d),k=2.2~2.5。小型医院:平均日污水量为350~400L/(床·d),k=2.5。3)在无实测资料时,医院每张病床每日污染物的排出量可按下列数值选用:BOD5:60g/(床·d);COD:100-150g/(床·d);悬浮物:40-500g/(床·d)。污染物的排出量除以耗水量,称为有害物质污染浓度。4)医院污水处理流程及构筑物应尽量利用地形,采用重力排放。5)在采用一级处理流程时,医院污水应与生活区污水、雨水分流,仅对医院污水进行消毒;在采用二级处理或深度处理流程时,根据需要,职工生活区污水可与医院污水合流进行处理。但厨房污水必须设置隔油池(井)。6)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应有防腐蚀、防渗漏及防冻等措施。各种构筑物均应加盖,密闭时应有透气装置。(3)处理工艺及相应要求1)设计处理流程应根据医院类型、污水排向、排放标准等因素确定。经处理后的医院污水排人有污水处理厂的市政排水系统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一1996规定的三级排放标准和现行国家标准《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GB18466—2001的规定。排入未设置污水处理厂的市政排水系统、地面水域时,应根据污水受纳水体对生物学指标和有关理化指标的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规定的一级或二级排放标准的要求。2)医院污水处理可选择工艺和构筑物:化粪池、格栅、计量池、调节池、生物处理池、沉淀池、过滤池、消毒接触池。中型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的医院污水处理构筑物(如调节池、生物处理构筑物、沉淀池、消毒接触池等)应分两组,每组按50%的负荷计算。145\n小型医疗卫生机构的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应设置事故超越管或维修时采取的措施,且必须保证消毒效果。在一级或二级工艺流程中,视需要条件确定水泵位置。3)提升式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应设调节池,其有效容积宜为5-6h污水平均小时流量。4)化粪池的沉淀部分和腐化部分的计算容积,应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计算确定。污水在化粪池中停留时间不宜小于36h。5)医院污水处理应设调节池,其有效容积应按工作班次或消毒次数计算确定。连续式消毒时,其有效容积直为3~5h的污水平均流量。间歇式消毒时,其有效容积为日污水量的1/2~1/4。重力式流程时,调节池容积可减少。6)计量池有效溶积,宜按最大时污水量的1/4计算。7)医院污水处理流程中,当为重力式流程时,宜采用平流式沉淀池。8)当调节池与初次沉淀池合并设计时,均应满足调节与沉淀的要求。9)连续式消毒时,接触池容积的确定:污水在接触池中的接触时间应按表3~25确定;当流量为重力式时,污水量按最大小时污水量计算;当流程中采用污水泵提升时,污水量应按水泵每小时实际出水量计算;间歇式消毒时,接触池的总有效容积应根据工作班次、消毒周期确定,宜为调节池容积的1/2。表3-25污水在消毒池中的接触时间和余氯量医院类别接触时间/h余氯量/(mg/L)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医院、兽医院和医疗机构的含病原体污水≥1.0≥1.0≥1.0<0.5>3>2传染病、结核病医院的污水≥1.5≥1.5≥1.5<0.5>6.5>5145\n10)连续式接触池构造的设计要求:接触池应加设导流板,避免短流。接触池的水流槽长度和宽度比不宜小于20:1。出口处应设取样口。11)当采用生化法时,应按照有关规范设计。(4)消毒剂的投加消毒工艺的设计参见第1章给水工程和第2章排水工程。《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CECS07:2004和其他设计规范规定如下:l)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污水量、污水的水质、受纳水体对出水的水质要求、投资和运行费用、药剂的供应情况、处理站与病房和居民区的距离,以及操作管理水平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一般宜采用液氯、次氯酸钠、漂白粉精或漂白粉作为消毒剂。2)当污水采用氯化法消毒时,其设计加氯量数据为:一级处理出水的设计加氯量一般为30~50mg/I。;二级处理出水的设计加氯量一般为15~25mg/L。3)当用液氯消毒时,必须采用真空加氯机,并应将投氯管出口淹没在污水中。严禁无加氯机直接向污水中投加氯气。4)加氧机宜设置两套,其中一套备用。5)一般情况下,宜采用小容量的氯瓶。氯瓶一次使用周期应不大于3个月。6)单位时间内每个氯瓶的氯气最大排出量的规定;容积为40L的氯瓶最大排出量应为:750g/h;500kg的氯瓶最大排出量应为:3000g/h。7)加氯系统的管道材料的选择规定:输送氯气的管通应使用紫铜管,严禁使用聚氯乙烯等不耐氯气腐蚀的管道。输送氯溶液的管道宜采用硬聚氯乙烯管,严禁使用钢、铁等不耐氯溶液腐蚀的金属管。8)加氯系统的管道应明装,埋地管道应设在管沟内。管道应有良好的支撑和足够的坡度。9)加氯系统的管路应设耐腐蚀的压力表,水射器的给水管上应设普通压力表。10)氯溶液管路上的阀门应采用塑料隔膜阀。145\n11)当采用现场制造的次氯酸钠消毒时,应选用电流效率高、盐耗与电耗低、运行寿命长、操作方便和安全可靠的次氯酸钠发生器。12)盐溶液进人次氯酸钠发生器前,应经沉淀、过滤处理。13)接触次氯酸钠溶液的容器、管道、设备和配件都应使用耐腐蚀的材料。14)当采用二氧化氯发生器时,二氧化氯含量不得低于50%,且应保证运行安全、自动定比投配原料。15)医院污水消毒一般宜采用氯消毒(成品次氯酸钠、氯片、漂白粉、漂粉精或液氯)。如运输或供应困难时,可采用现场制备次氯酸钠、化学法制备二氧化氯消毒方式。16)如有特殊要求并经技术经济比较认为合理,可采用臭氧消毒法。(5)放射性废水处理的要求医院建筑内含放射性物质、重金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水,如不符合排放标准时,需进行单独处理后,方可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站或城市排水管道。1)医院中产生的低放射性污水。如排入医院内的排水管道,且其放射性浓度超过露天水源中限制浓度的100倍,或医院总排出口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含量高于露天水源中的限制浓度时,必须进行处理。2)当医院中的低放射性污水排入江河时应符合:排出的放射性污水浓度不得超过露天水源中限制浓度的100倍;应在设计和控制排放量时,取10倍的安全系数;应避开经济鱼类产卵区和水生生物养殖场;经处理后的污水不得排入生活饮用水集中取水点上游1000m和下游100m的水体内,且取水区中的放射性物质含量必须低于露天水源中的限制浓度。3)低放射性污水宜设衰变池处理,衰变池必须设计成推流式的,以保证足够的停留时间,避免短流。4)当污水中含有几种不同的放射性物质时,污水在衰变池中的停留时间应根据各种物质分别计算确定,取其中最大值,并考虑一定的安全系数。145\n(6)污泥处理医院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泥,宜由城市环卫部门集中处置。当城镇无集中处置条件时,可采用高温堆肥或石灰消化方法处理。其设计参见第2章排水工程,其相关规定如下:1)污泥必须经过有效的消毒处理。2)污泥的处理与处置方法,应根据投资与运行费用、操作管理和综合利用的可能性等因素综合考虑。3)当污泥由槽车运至集中的处理设施进行处理时,有关污泥处理系统的设计标准可遵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1987中的有关规定办理。4)当污泥采用氯化法消毒时,加氯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当无资料时,可按单位体积污泥中有效氯投加量为2.5g/L设计。消毒时应充分搅拌混合。5)当采用高温堆肥法处理污泥时应符合:合理配料,就地取材;堆温保持在60℃以上不少于1d;保证堆肥的各部分都能达到有效消毒;采取防止污染人群的措施。6)当采用石灰消毒污泥时,必须使污泥的pH值提高到12以上,并存放7d以上。设计石灰投加量可采用15g/L(以Ca(OH)2计)。7)在有废热可以利用的场合可采用加热法消毒,但应采取防止臭气扩散污染环境的措施。3.6.5生活污水处理生活污水处理详细设计参见第2章排水工程。设置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房间或地下室应有良好的通风系统,当处理构筑物为敞开式时,每小时换气次数不宜小于15次,当处理设施有盖板时,每小时换气次数不宜小于5次。生活污水处理应设置排臭系统,其排放口位置应避免对周围人、畜、植物造成危害和影响。生活污水处理构筑物机械运行噪声不得超过现行的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和《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的要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设置应符合:l)宜靠近接入市政管道的排放点。145\n2)居住小区处理站的位置直在常年最小频率的上风向,且应用绿化带与建筑物隔开。3)处理站宜设置在绿地、停车坪及室外空地的地下。4)处理站如布置在建筑地下室时,应有专用隔间。5)处理站与给水泵站及清水池水平距离不得小于10m。4建筑热水3.1热水和饮用水系统3.1.1.热水和饮用水系统的组成和选择(1)热水系统的组成建筑内的热水供应系统可分为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和局部热水供应系统。热水供应系统的选择,应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区热力系统完善程度和建筑物使用性质、耗热量及用水点的分布情况、结合热源条件确定。建筑内的热水系统主要由下列各部分组成。1)热媒系统(第一循环系统)由热源、水加热器和热煤管网组成。2)热水供水系统(第M循环系统)由热水配水管网和回水管网组成。3)附件包括蒸汽、热水的控制管件及管道的连接附件。如:温度自动调节器、疏水器、减压阀、安全阀、膨胀罐、管道补偿器、闸阀、水嘴等。(2)饮用水系统组成建筑内的饮水供应系统可分为开水供应系统和冷饮水供应系统两类。按饮用水水温分有饮用开水、饮用温水、饮用净水和饮用冷饮水。按饮用水水源分主要有城市自来水和矿泉水。采用何种系统应根据当地的生活习惯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开水供应系统分集中开水供应和管道输送开水供应两种方式。饮用水系统主要由制备设备、供应系统和附件组成。制备设备指制备工艺采用的设备,供应系统指管道系统,附件主要指控制管件及管道的连接附件。(3)热水供应系统选择145\n1)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源,宜先利用工业余热、废热、地热和太阳能。利用废热锅炉制备热媒,引人其内的废气、烟气温度不宜低于400°C。以太阳能为热源的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宜附设一套辅助加热装置。以地热为热源时,应按地热水的水温、水质和水压,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2)当没有条件利用工业余热、废热、地热和太阳能时,宜优先采用能保证全年供热的热力管网作为集中热水供应的热源。3)当区域性锅炉房或附近的锅炉房能能充分供给蒸汽或高温水时,宜采用蒸汽或高温水系统的热源或直接供给热水。5)局部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源宜采用太阳能及电能、燃气、蒸汽等。6)升温后的冷却水,其水质如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时,可作为生活用热水。7)利用废热(废气、烟气、高温无毒废液等)作为热煤时应采取的措施:加热设备应防腐,其构造便于清理水垢和杂物;防止热媒管道渗漏而污染水质;消除废气压力波动和除油。8)采用蒸汽直接通入水中或采取汽水混合设备的加热方式时,宜用于开式热水供应系统,并应符合:蒸汽中不含油质及有害物质。加热时应采用消声混合器,所产生的噪声应符合现行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要求。当不回收凝结水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应采取防止热水倒流至蒸汽管道的措施。9)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应设热水回水管道,其设置应符合:热水供应系统应保证于管和立管中的热水循环;要求随时取得不低于规定温度的热水的建筑物,应保证支管中的热水循环,或有保证支管中热水温度的措施。10)循环管道应采用同程布置的方式,并设循环泵,采取机械循环。11)高层建筑热水系统的分区应遵循:与给水系统的分区应一致,各区水加热器、贮水罐的进水均应由同区的给水系统专管供应;当不能满足时,应采取保证系统冷、热水压力平衡的措施。当采用减压阀分区时,除满足减压阀自身的要求外,尚应保证各分区热水的循环。145\n12)设有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建筑物中,用水量较大的浴室、洗衣房、厨房等,宜设单独的热水管网。热水为定时供应,且个别用户对热水供应时间有特殊要求时,宜设单独的热水管网或局部加热设备。13)当给水管道的水压变化较大且用水点要求水压稳定时,宜采用开式热水供应系统或采取稳压措施。14)当卫生设备设有冷热水混合器或混合龙头时,冷、热水供应系统在配水点处应有相近的水压。15)公共浴室淋浴器出水水温应稳定,并宜采用下列措施:A.采用开式热水供应系统。B.给水额定流量较大的用水设备的管道,应与淋浴配水管道分开。C.多于3个淋浴器的配水管道,宜布置成环形。D.成组淋浴器的配水管的沿程水头损失,当淋浴器少于或等于6个时,可采用每米不大于300Pa。当淋浴器多于6个时,可采用每米不大于350Pa。配水管不宜变径,且其最小管径不得小于25mm。E.工业企业生活间和学校的淋浴室,宜采用单管热水供应系统。单管热水供应系统应有热水水温稳定的技术措施。公共浴室不宜采用公用浴室淋浴的方式,如必须采用,则应设循环水处理系统及消毒设备。(4)饮用水系统选择饮用水水质标准应满足《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1999要求。饮水温度:l)开水:应将水烧至100℃,并持续3min,计算温度按100℃计。2)饮用温水:一般采用50-55℃,我国很少使用。3)饮用净水:城市自来水经处理、消毒的饮水。水温一般在10-300C。4)冷饮水:经冷却设备冷却供应的饮水。一般水温采用7-150C。饮用水系统应根据使用要求、热源条件和建筑性质确定。3.1.2.管材、管件、设备、附件的选用(l)管材、管件145\n1)热水系统采用的管材和管件,应符合现行产品标准的要求。管道的工作压力和工作温度不得大于产品标准标定的允许工作压力和工作温度。2)热水管道应选用耐腐蚀和安装连接方便可靠的管材,可采用薄壁铜管、薄壁不锈钢管、塑料热水管、塑料和金属复合热水管等。当采用塑料热水管或塑料和金属复合热水管材时应符合:管道的工作压力应按相应温度下的允许工作压力选择;设备机房内的管道不应采用塑料热水管。(2)附件为保证热水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除了在系统中要设置必要的各种阀门外,还需根据热水系统的组成装置若干附件配件,以便控制系统的热水温度,解决热水膨胀、系统排气、管道伸缩等问题。l)选用的基本要求A.热水管道系统,应有补偿管道热胀冷缩的措施。B.上行下给式系统配水干管最高点应设排气装置,下行上给式配水系统,可利用最高配水点放气;系统最低点应设泄水装置。C.下行上给式系统设有循环管道时,其回水立管可在最高配水点以下(约0.5m)与配水立管连接。上行下给式系统可将循环管道与各立管连接。D.热水系统上各类阀门的材质及阀型应符合给水管道中对阀门的材质及阀型的规定。E.热水管网应在下列管段上装设阀门:与配水、回水于管连接的分干管;配水立管和回水立管;从立管接出的支管;3个及3个以上配水点的配水支管;与水加热设备、水处理设备及温度、压力等控制阀件连接处的管段上按其安装要求配置阀门。F.热水管网上在下列管段上,应装止回阀:水加热器或贮水罐的冷水供水管;机械循环的第二循环回水管;冷热水混水器的冷、热水供水管。G.水加热设备的出水温度应根据其有无贮热调节容积分别采用不同温级精度要求的自动温度控制装置。145\nH.水加热设备的上部、热媒进出口管上、贮热水罐和冷热水混合器上应装温度计、压力表;热水循环的进水管上应装温度计及控制循环水泵开停的温度传感器;热水箱应装温度计。水位计;压力容器设备应装安全阀,安全阀的接管直径应经计算确定,并应符合压力容器的有关规定,安全阀的泄水管应引至安全处且在泄水管上不得装设阀门。I.当需计量热水总用水量时,可在加热设备的冷水供水管上装冷水表,对成组和个别用水点可在专供支管上装设热水水表。有集中供应热水的住宅应装设分户热水水表。水表的选型、计算及设置应符合冷水水表的有关规定。J.热水横管的敷设坡度不宜小于0.003。K.塑料热水管宜暗设,明设时立管宜布置在不受撞击处,如不能避免时,应在管外加保护措施。L.热水锅炉、热水机组、水加热设备、贮水器、分(集)水器、热水输(配)水、循环回水干(立)管应做保温,保温层的厚度经计算确定。M热水管穿越建筑物、楼板和基础处应加套管,穿越屋面及地下室外墙时应加防水套管。N.用蒸汽作热媒间接加热的水加热器、开水器的凝结水回水管上应每台设备设疏水器,当水加热器的换热能确保凝结水回水温度小于等于80℃时,可不装疏水器。蒸汽立管最低处、蒸汽管下凹处的下部宜设疏水器。O.疏水器口径应经计算确定,其前应装过滤器,其旁不宜附设旁通阀。2)温度自动调节装置。水加热器的出水温度,当要求稳定且有限制时,当热水供应系统和热力管网连接,并装有快速加热器时,应设自动温度调节装置。A.温度自动调节装置的类型。按控制因素分有:单控温度自动调节阀和双控温度自动调节阀。按执行机构的动力分有:自力式温度调节阀、电动式温度调节间及电磁式温度调节问。145\nB.温度调节装置的选择:带有较大贮热调节容积的容积式、半容积式水加热器,可选择单控温度调节间,一般可选用自力式、电动式、电磁式温度调节阀。对温度稳定程度要求较高者,可选用带螺纹面管壳温包的温度调节阀,水加热器内被加热水的温度波动幅度应≤±5℃。半即热式水加热器,不另带贮热容器的快速式水加热器,应采用双控温度自动调节阀,水加热器内被加热水的温度波动幅度应≤±3℃。自力式温度调节阀是生活用水加热器应用最为普遍的温控装置。3)安全装置A.设置要求:闭式热水供应系统中,热媒为蒸汽或>90℃的高温热水,水加热设备除安装安全阀外,系统上还宜设膨胀管或膨胀罐;热媒为≤90℃的低温软化热水时,可只在水加热器上装安全阀。水加热设备的上部、热媒进出口管上,贮热水罐和冷热水混合器上应装温度计、压力表;热水循环的进水管上应装温度计及控制循环泵开停的温度传感器;热水箱应装温度计、水位计;压力容器设备应装安全阀。B.安全阀:水加热器宜采用微启式弹簧安全阀,安全阀应设防止随意调整螺丝的铅封装置。安全阀的接管直径应经计算确定,安全阀的开启压力,一般取热水系统水加热器处工作压力的1.l倍,但不得大于水加热器本体的设计压力。安全阀应直立安装在水加热器的顶部。安全阀设置位置,应便于检修。其排出口应设导管将排泄的热水引至安全地点。安全阀与设备之间,不得装取水管、引气管或阀门。C.膨胀管:膨胀管是一种接收热水系统内因热水升温产生的膨胀水量,防止设备与管网超压的简易装置。膨胀管适用于由生活饮用高位水箱向水加热器供应冷水的开式热水系统。在设有膨胀管的开式热水供应系统中,膨胀管的设置应符合:当热水系统由生活饮用高位水箱补水时,可将膨胀管引至同一建筑物的非生活饮用水箱以外的其他高位水箱的上空,其高度h=H(ρ1/ρ2-1)(4-1)式中h——膨胀管高出生活饮用高位水箱水面的垂直高度(m);H——锅炉、水加热器底部至生活饮用高位水箱水面的高度(m);ρ1——冷水密度(kg/m3);145\nρ2——热水密度(kg/m3)。膨胀管出口离接人水箱水面的高度不少于100mm。膨胀管如有冻结可能时,应采取保温措施。膨胀管的最小管径按《膨胀管的最小管径》表确定。即锅炉或水加热器的传热面积小于10m2时,膨胀管的最小管径为25mm;传热面积大于或等于10m2且小于15m2时,膨胀管的最小管径为32mm;传热面积大于或等于15m2且小于20m2时,膨胀管的最小管径为40mm;传热面积大于20m2时,膨胀管的最小管径为50mm。膨胀管上严禁装设阀门。D.膨胀罐:在闭式热水供应系统中,应设置压力式膨胀罐、泄压阀,并符合:日用热水量小于等于10m3的热水供应系统可采用泄压阀泄压的措施。日用热水量大于10m3的热水供应系统应设置压力式膨胀罐。膨胀罐的总容积Ve=P2(ρf-ρc)Vs/[(P2-P1)ρr](4-2)式中Vc——膨胀罐的总容积(m3);ρf——加热前加热贮热设备内水的密度(kg/m3);当只有一台加热设备且为定时供应热水的系统宜按冷水温度确定,有多台加热设备的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宜接热水回水温度确定。ρr——热水密度(kg/m3);P1——膨胀罐处管内水压力(MPa,绝对压力)。为管内工作压力±0.1(MPa);P2——膨胀罐处管内最大允许压力(MPa,绝对压力)。其数值可取1.05P1;Vs——系统内热水总容积(m3)。膨胀罐宜设置在加热设备的冷水进水管或热水回水管上。F.膨胀水箱:热水供水系统上如设置膨胀水箱,其容积应按式(3.35)计算;膨胀水箱水面高出系统冷水补给水箱水面的高度Vp=0.0006∆tVs(4-3)式中Vp——膨胀水箱有效容积(L);∆t——系统内水的最大温差(℃);145\nVs——系统内的水容量(L)。h=H(ρh/ρr-1)(4-4)式中h—膨胀水箱水面高出系统冷水补给水箱水面的垂直高度(m);H——锅炉、水加热器底部至系统冷水补给水箱水面的高度(m);ρh——热水回水密度(kg/m3);ρr——热水供水密度(kg/m3)。4)疏水器。为保证蒸汽凝结水及时排放,同时又防止蒸汽漏失,在蒸汽的凝结水管段上应装设疏水器。疏水器按其工作压力有低压和高压之分,热水系统通常采用高压疏水器,其中有浮筒式、吊桶式、热动力式、脉冲式、温调式等。当热煤的工作压力P≥0.6MPa时,可采用吊桶式疏水器。当P≥l.6MPa,排水温度t≥100℃时,可选用热动力式疏水器。具体选用型号应根据安装疏水器前、后的压差及排水量等参数确定。可按下列公式计算,然后由产品样本选定型号。∆P=P1-P2(4-5)G=Ad2(4-6)式中∆P——疏水器前后压差(Pa);P1——疏水器进口压力(Pa);P2——疏水器出口压力(Pa);G——疏水器排水量(kg/h);d——疏水器排水问孔直径(mm);A——排水系数,对于吊桶式和浮筒式疏水器可查表得。5)自然补偿管道和伸缩器。热水系统中管道因受热膨胀而伸长,为保证管网使用安全,在热水管网上应采取补偿管道温度伸缩的措施,以避免管道因为承受了超过自身许可的内应力而导致弯曲或破裂。钢管热伸缩量为∆L=0.012(t2r-t1r)L(4-7)式中∆L——钢管热伸长量(mm);T2r——管中热水最高温度(℃);T1r——管道周围环境温度(℃),一般取t1r=5℃;145\n0.012——普通钢管的线膨胀系数(mm/m·℃)。热水管网在设计时常利用管道敷设自然形成的L型或Z形弯曲管道,来补偿直线管段部分的伸缩量。通常的做法是在转弯前后的直线段上设置固定支架,让其伸缩在弯头处补偿。一般L臂和Z型平行伸长臂不宜大于20-25m。当直线管段较长无法利用自然补偿适应设置伸缩器。常用的伸缩器有管套伸缩器、方形伸缩器、波形伸缩器等。另外,近年来也有采用在热水管路中采用可曲绕橡胶接头替代补偿器的做法。但必须注意采用耐热橡胶。6)自动排气阀。为了排除上行下给式管网中热水气化产生的气体,以保证管内热水畅通,应在该管网的最高处安装自动排气阀。自动排气阀按管网的工作压力来选定,当系统工作P≤2×105Pa时,应选用排气孔径d=2.5mm的阀座;当系统工作压力P=2×105~4×105Pa时,应选用排气孔径d=l.6mm的阀座。(3)设备选用原则1)加热设备应根据使用特点、耗热量、热源、维护管理及卫生防菌等因素选择,并符合:热效率高,换热效果好、节能、节省设备用房;生活热水侧阻力损失小,有利于整个系统冷、热水压力的平衡;安全可靠、构造简单、操作维修方便。2)选用水加热设备应遵循下列原则:A.当采用自备热源时,宜采用直接供应热水的燃气、燃油等燃料的热水机组,亦可采用间接供应热水的自带换热器的热水机组或外配容积式、半容积式水加热器的热水机组。B.热水机组除满足第1)条的要求之外,还应具备燃料燃烧完全、消烟除尘、机组水套通大气、自动控制水温、火焰传感、自动报警等功能。C.当采用蒸汽、高温水为热媒时,应结合用水的均匀性、给水水质硬度、热媒的供应能力、系统对冷热水压力平衡稳定的要求及设备所带温控安全装置的灵敏度、可靠性等经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选择间接水加热器设备。145\nD.当热源为太阳能时,宜采用热管或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E.在电源供应充沛的地方可采用电热水器。3)选用局部热水供应设备时,应符合:选用设备应综合考虑热源条件、建筑物性质、安装位置、安全要求及设备性能特点等因素。需同时供给多个卫生器具或设备热水时,宜选用带贮热容积的加热设备。当地太阳能资源充足时,宜选用太阳能热水器或太阳能辅以电加热的热水器。热水器不应安装在易燃物堆放或对燃气管、表或电气设备产生影响及有腐蚀性气体和灰尘多的地方。4)表面式水加热器的加热面积(4-8)式中Fjr——表面式水加热器的加热面积(m2);Qz——制备热水所需的热量(W);K——传热系数[W/(m2·℃)];ε——由于水垢和热媒分布不均匀影响传热效率的系数,一般采用0.6-0.8;∆tj——热媒与被加热水的计算温度差(℃),按下述7)的规定确定;Cr——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损失系数,宜采用1.1-1.15。5)水加热器热媒与被加热水的计算温度差。容积式水加热器、半容积式水加热器(4-9)式中∆tj——计算温度差(℃);tmc、tmz——热媒的初温和终温(℃);tc、tz——被加热水的初温和终温(℃)。快速式水加热器、半即热式水加热器:(4-10)式中∆tj——计算温度差(℃);∆tmax——热媒与被加热水在水加热器一端的最大温度差(℃);∆tmin——热媒与被加热水在水加热器另一端的最小温度差(℃)。145\n6)热媒的计算温度应符合:热媒为压力大于70kPa的饱和蒸汽时,其计算温度应按饱和蒸汽温度计算,压力小于及等于70kPa时,应按100℃计算。热煤为热力管网的热水时,热媒的计算温度应按热力管网供回水的最低温度计算,但热媒的初温与被加热水的终温的温度差,不得小于10℃。7)容积式水加热器或加热水箱的容积附加系数应符合:当冷水从下部进人、热水从上部送出,其计算容积宜附加20%-25%。当采用导流型容积式水加热器时,其计算容积宜附加10%-15%。当采用半容积式水加热器时,或带有强制罐内水循环装置的容积式水加热器时,其计算容积可不附加。8)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贮水器容积应根据日用热水时变化曲线及锅炉、水加热器的工作制度和供热能力以及自动温度控制装置等因素按积分曲线计算确定。容积式水加热器或加热水箱、半容积式水加热器的贮热量不得小于表4-1的要求。表4-1水加热器的贮热量加热设备以蒸汽或95℃以上的高温水为热媒时以≤95℃的低温水为热媒时工业企业淋浴室其他建筑物工业企业淋浴室其他建筑物容积式水加热器或加热水箱≥30minQh≥45minQh≥60minQh≥90minQh导流型容积式水加热器≥20minQh≥30minQh≥30minQh≥40minQh半容积式水加热器≥15minQh≥15minQh≥15minQh≥20minQh注:l热水机组所配贮热器,其贮热量宜根据热媒供应情况,按导流型容积式水加热器或半容积式水加热器确定。2表中Qh为设计小时耗热量(W)。145\n半即热式、快速式水加热器当热媒按设计流量供应,且有完善可靠的温度自动控制装置时,可不设贮水器。当其不具备上述条件时,应设贮水器,贮热量宜根据热媒供应情况按导流型容积式水加热器或半容积式水加热器确定。9)在设有高位加热贮热水箱的连续加热的热水供应系统中,应设置冷水补给水箱。当有冷水箱可补给热水供应系统冷水时,可不另设冷水补给水箱。10)冷水补给水箱的设置高度(以水箱底计算)应保证最不利处的配水点所需水压。11)冷水补给水管的设置应符合:A冷水补给水管的管径,应按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秒流量确定。B.冷水补给水管除供给加热设备、加热水箱、热水贮水器外,不宜再供其他用水。C.有第一循环的热水供应系统,冷水补给水管应接人热水贮水罐,不得接人第一循环的回水管、锅炉或热水机组。12)热水箱应加盖,并应设溢流管、泄水管和引出室外的通气管。热水箱溢流水位超出冷水补水箱的水位高度,应按热水膨胀量计算。泄水管、溢流管不得与排水管道直接连接。4.2热水供应系统4.2.1.热水用水定额、热水供应系统对水质、水温的要求1)用水定额生产用热水量应根据生产工艺要求确定。生活热水用水定额根据卫生器具完善程度和地区条件,应按表4-2《热水用水定额》确定。卫生器具的一次和小时热水用水量和水温应按表4-3《卫生器具的一次和小时热水用水定额及水温》确定。表4-2《热水用水定额》序号建筑物名称单位最高日用水定额(L)使用时间(h)1住宅40~80145\n有自备热水供应和沐浴设备有集中热水供应和沐浴设备每人每日每人每日60~10024242别墅每人每日70~110243单身职工宿舍、学生宿舍、招待所、培训中心、普通旅馆设公用盥洗室设公用盥洗室、淋浴室设公用盥洗室、淋浴室、洗衣室设单独卫生间、公用洗衣室每人每日每人每日每人每日每人每日25~4040~6050~8060~10024或定时供应4宾馆客房旅客员工每床位每日每人每日120~16040~5024245医院住院部设公用盥洗室设公用盥洗室、淋浴室设单独卫生间医务人员门诊部、诊疗所疗养院、修养所住房部每床位每日每床位每日每床位每日每人每班每病人每次每床位每日60~10070~130110~20070~1307~13100~160248246养老院每床位每日50~70247幼儿园、托儿所有住宿无住宿每儿童每日20~4010~152410145\n每儿童每日8公共浴室淋浴淋浴、浴盆桑拿浴(淋浴、按摩池)每顾客每次每顾客每次每顾客每次40~6060~8070~100129理发室、美容院每顾客每次10~151210洗衣房每千克干衣15~30811餐饮厅营业餐厅快餐店、职工及学生食堂酒吧、咖啡厅、茶座、卡拉OK房每顾客每次每顾客每次每顾客每次15~207~103~810~12111812办公楼每人每班5~10813健身中心每人每次15~251214体育场(馆)运动员淋浴每人每次25~35415会议厅每座位每次2~34注:1热水温度按600C计。2.表内所列用水定额均已包括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相应要求中。3本表以600C热水水温为计算温度,卫生器具的使用水温见表4-3。表4-3卫生器具的一次和小时热水用水定额及水温序号卫生器具名称一次用水量(L)小时用水量(L)使用水温(℃)145\n1住宅、旅馆、别墅、宾馆带有淋浴器的浴盆无淋浴器的浴盆淋浴器洗脸盆、盥洗槽水嘴洗涤盆(池)15012570~1003—300250140~20030180404037~4030502集体宿舍、招待所、培训中心淋浴器有淋浴小间无淋浴小间盥洗槽水嘴70~100—3~5210~30045050~8037~4037~40303餐饮业洗涤盆(池)洗脸盆:工作人员用顾客用淋浴器—3—402506012040050303037~404幼儿园、托儿所浴盆:幼儿园托儿所淋浴器:幼儿园托儿所盥洗槽水嘴洗涤盆(池)10030301515—40012018090251803535353530505医院、疗养院、休养所洗手盆洗涤盆(池)浴盆——125~15015~25300250~3003550406公共浴室浴盆淋浴器:有淋浴小间无淋浴小间125100~150—250200~300450~5404037~4037~40145\n洗脸盆550~80357办公楼洗手盆—50~100358理发室美容院洗脸盆—35359实验室洗脸盆洗手盆——6015~25503010剧场淋浴器演员用洗脸盆605200~4008037~403511体育场馆淋浴器303003512工业企业生活间淋浴器:一般车间脏车间洗脸盆或盥洗槽水嘴:一般车间脏车间406035360~540180~48090~120100~15037~4040303513净身器10~15120~18030注:一般车间指现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规定的3、4级卫生特征的车间,脏车间指该标准中规定的1、2级卫生特征的车间。(2)水质1)生活热水水质的卫生指标,应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2)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原水的水处理,应根据水质、水量、水温、水加热设备的构造、使用要求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接下列确定。A.洗衣房日用热水量(按60℃计)大于或等于10m3且原水总硬度(以碳酸钙计)大于30mg/L时,宜进行水质软化处理;原水总硬度(以碳酸钙计)为150-300mg/L时,宜进行水质软化处理。B.其生活日用热水量(按60℃计)大于或等于10m3且原水总硬度(以碳酸钙计)大于300mg/L时,应进行水质软化或稳定处理。C.经软化处理后的水质总硬度宜为:洗衣房用水:50-100mg/L;其他用水:75-150mg/L。145\nD.水质稳定处理应根据水的硬度、适用流速、温度、作用时间或有效长度及工作电压等选择合适的物理处理或化学稳定剂处理方法。E.系统对溶解氧控制要求较高时,宜采取除氧措施。3)生产用热水水质应按工艺要求确定。(3)水温1)冷水的计算温度,应以当地最冷月平均水温资料确定。当无水温资料时,可按表4-4《冷水计算温度》采用。表4-4冷水计算温度地区地面水温度(℃)地下水温度(℃)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的全部,辽宁的大部分,河北、山西、陕西偏北部分,宁夏偏东部分46~10北京、天津、山东全部,河北、山西、陕西的大部分,河南北部,甘肃、宁夏、辽宁的南部,青海偏东和江苏偏北的一小部分410~15上海、浙江全部,江西、安徽、江苏的大部分,福建北部,湖南、湖北东部,河南南部515~20广东、台湾全部,广西大部分,福建、云南的南部10~1520重庆、贵州全部,四川、云南的大部分,湖南、湖北的西部,陕西和甘肃秦岭以南地区,广西偏北的一小部分715~202)热水使用温度。生活热水使用温度:各种卫生器具使用水温,按表3-5l确定。其中淋浴器使用水温,应根据气候条件、使用对象和使用习惯确定。在计算耗热量和热水用量时,一般按400C计算。145\n其他生活热水使用温度:餐厅厨房用热水温度与水的用途有关,洗衣机用热水温度与洗涤衣物的材质有关,其热水使用温度见表4-5。汽车冲洗用水,在寒冷地区,为防止车身结冰宜采用20-250C的热水。表4-5餐厅厨房、洗衣机热水温度用水对象用水温度(℃)用水对象用水温度(℃)餐厅厨房:一般洗涤洗碗机餐具过清餐具消毒506070~80>80洗衣机:棉麻织物丝绸织物毛料织物人造纤维织物50~6035~4535~4030~35生产热水使用温度:生产热水使用温度应根据工艺要求或同类型生产实践数据确定。3)热水供应温度: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水供水设备(水加热器、热水锅炉、混合器等)出口的最低温度,应保证热水管网最不利配水点的水温不低于使用水温要求。加热设备出口与配水点最低水温的温差,一般不得大于150C。直接供应热水的热水锅炉、热水机组或水加热器出口的最高水温和配水点的最低水温可按表4-6采用。表4-6直接供应热水的热水锅炉、热水机组或水加热器出口的最高水温和配水点的最低水温水质处理情况热水锅炉、热水机组或水加热器出口最高水温(℃)配水点最低水温(℃) 原水水质无需软化处理,原水水质需水质处理且有水质处理7550 原水水质需水质处理但未进行水质处理6050注:当热水供应系统只供淋浴和盥洗用水,不供洗涤盆(池)洗涤用水时,配水点最低水温可不低于40℃。145\n对于个别要求较高水温的用水设备,如厨房洗碗机、餐具过清、餐具消毒等,宜采用将一般热水进一步加热或单独加热两种方式。对于工业企业用生产热水水温按工艺要求而定。4)冷热水比例计算:在冷热水混合时,应以配水点要求的热水水温、当地冷水计算水温和冷热混合后使用水温求出所需热水量和冷水量的比例。若以混合水量为100%,则所需热水量占混合水量的百分数Kr100%(4-10)式中Kr——热水混合系数;th——混合水水温(℃);tL——冷水水温(℃);tr——热水水温(℃)。所需冷水量占混合水量的百分数KL=(1—Kr)×100%(4-11)4.2.2.热水供应系统的安全措施1)医院热水供应系统的锅炉或水加热器不得少于2台,其他建筑的热水供应系统的水加热器设备不宜少于2台,一台检修时,其余各台的总供热能力不得小于设计小时耗热量的50%。医院建筑不得采用有滞水区的容积式水加热器。2)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必须带有保证使用安全的装置。严禁在浴室内安装直接排气式燃气热水器等在使用空间内积聚有害气体的加热设备。3)水加热设备和贮热设备罐体应根据水质情况及使用要求采用耐腐蚀材料制作成或在钢制罐体内表面做衬、涂、镀防腐材料处理。4)水加热设备的布置,应符合:A、容积式、导流型容积式、半容积式水加热器的一侧应有净宽不小于0.7m的通道,前端应留有抽出加热盘管的位置。B.水加热器上部附件的最高点至建筑结构最低点的净距,应满足检修的要求,但不得小于0.2m,房间净高不得低于2.2m。5)热水机组的布置应符合:145\nA.热水机组机房宜与其他建筑物分离独立设置。当机房设在建筑物内时,不应设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下与贴邻,并应设对外的安全出口。B.机房的布置应满足设备的安装、运行和检修要求,其前方应留不少于机组长度2/3的空间,后方应留0.8~1.5m的空间,两侧通道宽度应为机组宽度,且应不小于1.0m。机组最上部部件(烟囱除外)至机房顶板梁底净距不宜小于0.8m。C.机房与热水机组配套的日用油箱、贮油罐等的布置和供油、供气管道的敷设均应符合有关消防、安全的要求。6)设置锅炉、热水机组、水加热器、贮热水器的房间,应便于泄水,防止污水倒灌,并应有良好的通风和照明。7)其他设备、附件和管路的设计应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4.3热水量、耗热量的计算及水加热和贮热设备4.3.l.热水量、耗热量和供热量计算(1)设计小时热水量计算qrh=Qh/[1.163(tr—tl)ρr](4-12)式中qrh——设计小时热水量(L/s);Qh——设计小时耗热量(W);tr——设计热水温度(℃);tl——设计冷水温度(℃);ρr——热水密度(kg/L)。(2)设计小时耗热量的计算1)设有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居住小区的设计小时耗热量,当公共建筑的最大用水时时段与住宅的最大用水时时段一致时,应按两者的设计小时耗热量叠加计算;当公共建筑的最大用水时时段与住宅的最大用水时时段不一致时,应按住宅的设计小时耗热量加公共建筑的平均小时耗热量叠加计算。2)全日供应热水的住宅、别墅、招待所。培训中心、旅馆、宾馆的客房(不含员工)、医院住院部、养老院、幼儿园、托儿所(有住宿)等建筑的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小时耗热量145\nQh=KhmqrC(tr—tl)ρr/86400(4-13)式中Qh——设计小时耗热量(W);m——用水计算单位数(人数或床位数);qr——热水用水定额(L/人.d或L/床.d)应按《热水用水定额》表采用;C——水的比热,C=4187J/(kg·0C);tr——热水温度,tr=600C;tl——冷水温度,按《冷水计算温度》表采用;ρr——热水密度(kg/L);Kh——小时变化系数,可按表4-7、表4-8、表4-9采用。表4-7住宅、别墅的热水小时变化系数Kh值居住人数m≤10015020025030050010003000≥6000Kh5.124.494.133.883.703.282.862.482.34表4-8旅馆的热水小时变化变化系数Kh值床位数m≤150300450600900≥1200Kh6.845.614.974.584.193.90表4-9医院的热水小时变化变化系数Kh值床位数m≤5075100200300500≥1000Kh4.553.783.542.932.602.231.953)定时供应热水的住宅、旅馆、医院及工业企业的生活间、公共浴室、学校、剧院、体育馆(场)等建筑的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小时耗热量(4-14)式中Qh——设计小时耗热量(W);qh——卫生器具热水的小时用水定额(L/h),应按《卫生器具的一次和小时热水用水定额及水温》表采用;c——水的比热容,c=4187J/(kg·℃);tr——热水温度(℃145\n),按《卫生器具的一次和小时热水用水定额及水温》表采用;tl——冷水温度(℃),按《冷水计算温度》表采用;ρr——热水密度(kg/L);N0——同类型卫生器具数;b——卫生器具的同时使用百分数:住宅、旅馆,医院、疗养院病房,卫生间内浴盆或淋浴器可按70%-100%计,其他器具不计,但定时连续供水时间应不小于2h。工业企业的生活间、公共浴室、学校、剧院、体育馆(场)等的浴室内的淋浴器和洗脸盆均按100%计。住宅一户带多个卫生间时,只按一个卫生间计算。4)具有多个不同使用热水部门的单一建筑或具有多种使用功能的综合性建筑,当其热水由同一热水供应系统供应时,设计小时耗热量,可按同一时间内出现用水高峰的主要用水部门的设计小时耗热量加其他用水部门的平均小时耗热量计算。(3)设计小时供热量计算集中热水供应系统中,锅炉、水加热设备的设计小时供热量应根据日热水用量小时变化曲线、加热方式及锅炉、水加热设备的工作制度经积分曲线计算确定。当无条件时,可按下列原则确定:l)容积式水加热器或贮热容积与其相当的水加热器、热水机组(4-15)式中Qg——容积式水加热器的设计小时供热量(W);Qh——设计小时耗热量(W);——有效贮热容积系数;容积式水加热器=0.75,导流型容积式水加热器=0.85;Vr——总贮热容积(L);T——设计小时耗热量持续时间(h),T=2-4h;tr—热水温度(0C),按设计水加热器出水温度或贮水温度计算;tl——冷水温度(℃),按《冷水计算温度》表采用;ρr——热水密度(kg/L)。145\n2)半容积式水加热器或贮热容积与其相当的水加热器、热水机组的供热量按设计小时耗热量计算。3)半即热式、快速式水加热器及其他无贮热容积的水加热设备的供热量按发计秒流量计算。4.3.2.水加热和贮热设备常用积热设备种类有:容积式水加热器(容积式和半容积式加热器)、快速水加热器(快速式、半即热式、板式和螺旋管式加热器)、燃气水加热器、电水加热器、太阳能水加热器等。1)容积式水加热器容积式加热器系一种加热并贮存一定热水量的设备,按设置方式可分为卧式容积式水加热器和立式容积式水加热器。(2)快速式水加热器快速水加热器有水-水交换快速水加热器和汽-水交换快速水加热器两种。(3)半即热式水加热器1)半即热式水加热器应具备以下功能:A.快速加热被加热水。B.浮动盘管自动除垢:在预测管、积分预测器、热媒调节阀控制下的热水出水温度不得大于设定温度±3℃。凝结水自动过冷却。2)半即热式水加热器应装设温度计、压力表、安全阀、热媒过滤器、指示灯、热媒调节阀和排污口。3)半即热式水加热器热水的最高工作压力不得大于1.6MPa。4)半即热式水加热器热媒为蒸汽时,其最高工作压力不得大于1.0MPa,热媒为高温水时,其最高工作压力不得大于1.6MPa。5)半即热式水加热器和加热盘管的型号、规格应根据蒸汽压力、高温水水温、热水设计流量和进、出水温度等因素确定。6)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水设计流量应符合现行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规定。7)当建筑物用水规律符合发达国家用水特点时,其热水设计流量应根据器具单位的方法确定。8)半即热式水加热器计算加热面积时,传热系数可按1400-3400145\nkcal/(m2.h℃)采用。(4)燃气水加热器常用燃气水加热器分为快速式(直流式)燃气水加热器和容积式燃气水加热器两种。l)快速式燃气水加热器:一般安装在用水点就地加热,可随时点燃并可立即取得热水,共一个或几个配水点使用。常用于家庭、浴室、医院手术室等局部热水供应。有多种定型产品,主要有燃烧器、燃烧室、加热盘管、传热片、安全供应装置、外壳和排烟罩等组成。2)容积式燃气水加热器:容积式燃气水加热器具有一定的贮水容积,可供几个配水点或整个管网供水。使用前应预先加热。可用于住宅、公共建筑和工业企业的局部和集中热水供应。主要由燃烧器、燃烧室、点火装置、安全控制装置、温度调节器、温度计、压力表。防风排烟罩、贮水箱、烟管和折流板组成。燃气加热的特点:燃气加热的优点:输送方便和卫生,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燃烧速度快、温度高,加热器体积小,便于调节火力,容易实现自动化;热效率高,一般可达75%-85%。燃气加热的缺点:易发生爆炸,应有安全装置,用户无贮存设施,中断供气时无法使用。(5)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是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并将水加热的装置,由集热器、贮热水箱、水泵、管路和自控元件等组成。按组合形式分为装配式和组合式,按热水循环方式分为自然循环和机械循环两种。其特点是:结构简单、维护方便、节省燃料。运行费用低、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但受天气、季节、地理位置等影响不能连续稳定运行,若满足用户要求需配置贮热和辅助加热措施,故占地面积较大,布置则受到一定限制。(6)电水加热器常用电水加热器有快速式电水加热器和容积式电水加热器两种形式。145\nl)快速式电水加热器:快速式电水加热器无贮水容积或贮水容积很小,不需在使用前预先加热,在接通水源和电源后即可得到被加热的热水。体积小。安装使用方便、热损失小、容易调节出水温度。适于家庭和工业、公共建筑单体热水器使用。但电耗大,尤其在一些缺电地区使用受到限制。2)容积式电水加热器:容积式电水加热器具有一定的贮水容积,其容积可由10L到10m3。在使用前预先加热,当贮水达到所需水温后才开始使用,同时不断进人冷水补充或使用到一定程度后再进行第二次加热。热水器体积较大,同时水在热水器内停留时间较长,贮水温度较高、热损失较大,但要求电功率较小。一般适用于局部供水和管网供水系统。7)加热水箱和热水贮水箱加热水箱是一种简单的热交换设备。在水箱中安装蒸汽多孔管或蒸汽喷射器,可构成直接加热水箱。在水箱内安装排管或盘管即构成间接加热水箱。加热水箱适用于公共浴室等用水量大而均匀的定时热水供应系统。热水贮水箱(罐)是一种专门调节热水量的容器。可在用水不均匀的热水供应系统设置,以调节水量,稳定出水温度。4.4供水压力平衡及热水循环管网计算4.4.1热水供应系统与冷水系统供水压力平衡1)热水供应系统分区范围应与给水系统的分区一致。2)各分区的水加热器、贮水器的进水,均应由同区的给水系统供应。(3)采取相应措施适当增加冷水管道的阻力,减小热水管道的阻力。(4)循环管道应采用同程布置的方式,并设循环泵,采取机械循环。(5)可采用内部设有温度感应装置,能根据冷、热水压力大小、出水温度高低自动调节冷、热水进水量比例,保持出水温度恒定的恒温水龙头。4.4.2.热水循环管网的计算145\n(l)设有小区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居住小区室外热水干管的设计流量可按小区室外给水且管道的设计流量的有关规定计算确定。建筑物的热水引人管可按该建筑物相应热水供应系统总干管的设计秒流量确定。(2)建筑物内热水供水管网的设计秒流量可分别按建筑物内给水管网的设计秒流量的规定计算。(3)卫生器具热水给水额定流量、当量、支管管径和最低工作压力,应按《卫生器具的给水额定流量、当量、连接管公称管径和最低工作压力》表确定。(4)热水管网的水头损失计算应遵守下列规定:1)单位长度水头损失,可按给水管道的沿程水头损失计算式确定,但管道的计算管径dj应考虑结垢和腐蚀引起过水断面缩小的因素。2)局部水头损失,可按生活给水管道的配水管的局部水头损失的计算方法计算。(5)全日供应热水系统的热水循环流量qx=Qs/(1.163∆t)(4-16)式中qx——全日供应热水的循环流量(L/h);Qs——配水管道的热损失(W),经计算确定,一般采用设计小时耗热量的3%-5%;∆t——配水管道的热水温度差(℃),按系统大小确定,一般取5-10。定时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水循环流量,可按循环管网中的热水每小时循环2-4次计算。(6)热水供应系统中,锅炉或水加热器的出水温度与配水点的最低水温的温度差,不得大于10℃。(7)热水管道的流速,宜按《热水管道的流速》表选用。(8)设循环系统的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水回水管管径,应按管路的循环流量经水力计算确定。(9)机械循环的热水供应系统,其循环水泵的确定应遵守下列规定:l)水泵的出水量应为循环流量。2)水泵的扬程Hb=hP+hX(4-17)145\n式中Hb——循环水泵的扬程(kPa);hP——循环水量通过配水管网的水头损失(kPa);hX——循环水量通过回水管网的水头损失(kPa)。注:当采用半即热式水加热器或快速水加热器时,水泵的扬程尚应计算水加热器的水头损失。3)循环水泵应选用热水泵,水泵壳体承受的工作压力不得小于其所承受的静水压力加水泵扬程。4)循环水泵宜设备用泵,交替运行。5)全日制供应热水系统的循环水泵应由泵前回水管的温度控制开停。(10)热水加压水泵布置应符合生活给水系统的加压水泵应遵守的规定和要求。(11)第一循环管的自然压力值HX=10∆h(ρh—ρr)式中HX——第一循环管的自然压力值(Pa);∆h——锅炉或水加热器中心与贮水器中心的标高差(m);ρh——贮水器回水的密度(kg/m3)。ρr——锅炉或水加热器的出水的热水密度(kg/m3)。4.4.3.热水供应系统中热水管网计算小结热水管网的计算包括热水配水管道、回水管道和热媒管道的计算。通过计算确定管径及水头损失,确定循环方式及选择设备。(1)热水配水管道的计算内容:确定管径、管网总水压方法与步骤:与冷水给水管道的相同。查表得(以一个阀开选用)计算管段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Ng,额定流量q0,连接管公称管径d和最低工作压力H0。计算管段的设计秒流量qg,计算管道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作管道水力计算。(2)回水管道的计算1)自然循环管网:采用不多,确定回水管路的管径di;,确定循环流量qxi;,确定自然循环的作用水头。145\n2)机械循环管网:采用较多,分为全日循环和定时循环。内容与自然循环管网的相同,在自然循环作用水头小于管网循环水头损失时,必须采用。(3)热水全循环管网的计算方法与步骤1)从热水管网中选取计算管路,它应该是循环水头损失最大的环路。2)确定配水管管径。3)回水管各管道直径先取比相应配水管管段的小一号的。4)选用计算配水管路的温差(水温降落值),一般取tc-tz=5~15℃。5)由“水温降落与配水管计算管路总长度成正比”的假设,算出各节点的水温tci;(第i管段起点水温)和tzi;(第i管段终点水温)tzi=tci-ΔtiΔti=(tc-tz)li(1-ηi)/{DiΣ[li(1-ηi)/Di]}式中Δti——配水管段的面积比温降(℃/m2);ηi——第i管段保温系数,无保温时η=0,简单保温时η=0.6,较好的保温时η=0.7~0.8;tz——回水管起点水温,也即配水管终点水温(℃);tc——配水管起点水温(℃);li——第i管段长度(m);Di——第i管段的外径(m)。6)算出(第i)计算配水管段的热损失qsi=ΣπDiliK(1-ηi)[(tci+tzi)/2-tji]式中qsi;——第i管段的热损失(W)tji——第i管段周围空气温度(℃),可按下表计算。从而算出计算配水管线总热损失管道敷设情况tj/℃有采暖房间内明装18~20有采暖房间内暗装30敷设在不采暖房间顶棚内采有1月份室外平均温度145\n敷设在不采暖的地下5-10敷设在室内地沟内35Qs=Σqsi=ΣπDiliK(1-ηi)[(tci+tzi)/2-tji]7)由假定“计算配水管路中各配水管段所通过的循环流量与其热损失成正比”,算出循环总流量Qx=Σqsi/[(tc-tz)C]式中C——水的比热[kJ/(kg·℃)]。8)从而由Qx和qx(n+1)=qxn·Σqs(n+1)/(Σqsn-qsn),计算各管段的循环流量qs(n+1)式中qxn、qx(n+1)——第n、n+l管段所通过的循环流量。Σqs(n+1)、Σqsn——第n+1、n管段及其下游各管段的热损失之总和。qsn——第n管段的热损失。9)由t1'=tc-qs1/(qx1C)t2'=t1'-qs2/(qx2C)…tzi'=tci'-qsi/(qxiC)式中t1'——第1管段终点水温(℃);tzi'——第i管段终点水温(℃);qsi;——第i管段的热损失(W);qxi——第i管段的循环流量(L/S);C——水的比热[kJ/(kg·℃)]。算出各管段终点水温tzi'。若tzi'与原先算出的水温tzi相差小于l~2℃,则往下作第10步计算;若tzi'与原先算出的水温tzi相差大于5℃,则以tzi'为第i管段的终点水温,然后重新按第6~第9计算;若tzi'与原先算出的水温tzi相差在2-5℃之间,酌情处理。10)根据配水管路的总循环流量,算出配水管路和回水管路的总水头损失(局部十沿程)Hh算出管网自然循环的作用水头Hz。对于上行下给方式(如图4-1)Hz=Δh(γ1-γ2)145\n式中γ1、γ2——最远立管中水的平均密度和总配水立管中水的平均密度;Δh——水加热器或锅炉中心与上行横干管中点的标高差(m)。对于下行上给方式(如图4-2)Hz=Δh1(γ3-γ4)+Δh2(γ5-γ6)式中γ3、γ4——分别为最远处回水立管和配水立管中水的平均密度;γ5、γ6——分别为回水主横干管和配水主横干管中水的平均密度;Δh1——水加热器或锅炉中心至水平干管中心平均高差(m);Δh2——水平干管中心距立管顶部的标高差(m)。图4-1图4-2(4)计算方法框图Hz≥1.35H成立,则采用自然循环不成立,则回水管管径加大一号,计算HhHz≥l.35Hh成立,则采用自然循环145\n不成立,则采用机械循环选水泵:扬程Hb≥[(qx+qf)/qx]Hp+Hh;流量Qb≥Qx+qf。式中qf——循环附加流量,取qf=15%Qr;H——管路总水头损失H=HP+Hh+Hjr式中Hp——配水管路水头损失;Hh——回水管路水头损失;Hjr——循环流量Qx通过水加热器的水头损失。(5)对于定时供应热水的循环管网计算,要求在供热水之前,先将管网中的全部冷水每小时循环2~4次,以保证配水水温。选水泵:流量Qb≥60Vgs/ts(L/s);扬程Hb≥Hp+Hh+Hjr式中Vgs——循环管网全部容积(不计不设回水管的管段及加热、贮热设备容积);ts——在配、回水管中循环一次的时间,取ts=15~30min。(6)热媒管道的计算1)热媒为热水时热媒耗量Gm=(l.l~1.2)Qh/「1.163(tmc-tmz)ρr]式中Gm——热媒热水耗量(L/h);Qh——设计小时耗热量(J/h);tmc、tmz——热媒热水供水温度和回水温度(℃);pr——热水密度(kg/L)。4187J/(kg·℃)÷3600=1.1639J/(kg·℃)查热媒管道水力计算表,确定管径d和相应的水头损失,算出管路总水头损失Hm。热水自然循环作用水头Hz=Δh(γ1-γ2)式中H——热水自然循环作用水头;γ1、γ2——锅炉回水和锅炉出水的密度;Δh——锅炉中心与水加热器内盘管中心或贮水中心垂直高度。145\n热媒管网的热水循环水头损失Hm=(λL/d+Σξ)υ2/(2g)式中Hz——热媒管网的热水循环水头损失,在Hz≥(1.10~1.15)Hm时,可采用自然循环;若Hz<(1.10~1.15)Hm,则要采用机械循环,循环水泵的扬程为Hb>Hm,流量为Qb>Gms。2)热煤为高压蒸汽。一般管路不长,由高压蒸汽管段常用流速表,确定管径;水加热器中凝结水的回收,可采用余压凝水系统(用疏水器背压把凝结水输送人池)。ab段(用气设备至疏水器前的一段管段)比较短,认为靠压力流动,按《由加热器至疏水器间不同管径通过的小时耗热量》表选用管径。bC段(疏水器至凝水池之间的管段),先求出计算热量Qj=1.25Q式中Qj——余压凝结水管段h段中的计算热量(kJ/h);Q——设计小时耗热量(kJ/h)。再按《余压凝结水管bC管段管径选择》表,查得管径。4.5饮水供应系统4.5.1.饮水定额1)饮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和地区的条件,应按《饮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表4-10确定。表4-10饮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建筑物名称单位饮水定额/LKh热车间每人每班3~51.5一般车间每人每班2~41.5工厂生活间每人每班1~21.5办公楼每人每班1~21.5集体宿舍每人每日1~21.5教学楼每学生每日1~22.0医院每病床每日2~31.5影剧院每观众每场0.21.0145\n招待所、旅馆每客人每日1~21.5体育馆(场)每观众每场0.21.0注:小时变化系数是指饮水供应时间内的变化系数。2)居住小区、住宅、别墅等建筑设有饮用净水供应系统时,饮水定额宜为4~7L/(人∙d),小时变化系数宜为6。4.5.2.饮水制备1)开水制备方式应根据热源条件、使用要求和建筑性质确定。热媒有煤、燃气、蒸汽和电等,常用方式有以下几种:燃煤开水炉直接加热:具有设备简单,投资较省,热效率较高,维护管理较简单的优点;但操作条件较差,占地面积大,冷水水质不好时容易结垢,这种方式广泛用于工矿企业、学校、机关、旅馆等建筑的几种煮沸供应方式。燃气开水炉直接加热:优点是热效率高,维护管理简便,体积小占地少,清洁卫生操作条件好,运行成本低。但对安全防护要求较高。蒸汽间接加热:开水不受蒸汽品质的影响,凝结水可以回收;煮沸时噪声低;开式和闭式系统均可采用。电热开水炉:电热开水炉热效高,维护管理方便,清洁卫生使用方便,体积小占地少,但耗电量大,运行成本高,不宜广泛采用。2)冷饮水和饮用温水制备:冷饮水和饮用温水是把自来水经过过滤消毒后加以冷却降温或加热(或烧开)再降温处理达所需水量的饮用水。其工艺流程见图4-3和图4-4。145\n图4-4冷饮水的制备流程冷饮水和饮用温水制备的几点说明:预处理:主要有活性炭、砂滤、陶瓷滤芯、电渗析等,应根据原水(自来水)水质和所需饮用水水质进行选择不同的预处理方式。消毒:宜采用紫外线消毒。加热与烧开水:宜采用蒸汽、燃气和电加热方式。冷却;供水量小时可采用成品冷饮水机。供水量大时可采用制冷机组冷却。管道应采用钢管、不锈钢管、铝塑复合管和相应管件。3)饮用净水制备:饮用净水制备与冷饮水制备相似,只是取消了其中的冷却设备。其消毒应在设备(过滤后)的供水管上和循环回水管上加设紫外线消毒器,以防二次污染。饮用净水宜以市政给水为原水,经过深度处理方法制备而成,其水质应符合现行的《饮用净水水质标准》的要求。4)制备过程中应遵循的一些规定。饮用净水系统应满足:A.饮用净水水嘴额定流量宜为0.04L/s,最低工作压力为0.03Mpa。145\nB.饮用净水宜采用调速泵组直接供水的方式。C.高层建筑饮用净水系统应竖向分区,各分区最低处配水点的静水压力不宜大于0.35MPa,且不得大于0.45MPa。D.饮用净水应设循环管道,循环管网内水的停留时间不宜超过6h。从立管接至配水水嘴的支管管段长度应尽可能短。E.饮用净水系统配水管的设计秒流量qg=qo·m(4-18)式中qg——计算管段的设计秒流量(L/s);qo——饮水水嘴额定流量,取0.04(L/s)m——计算管段上同时使用饮水水嘴的个数。按《饮用净水计算管段上同时使用水嘴的数量》表确定。F.管道流速应按《热水管道的流速》表选用。G.饮用净水的水头损失,可按给水管道的沿程水头损失计算式计算确定,局部水头损失可按生活给水管道的配水管的局部水头损失的计算方法计算确定。开水供应应满足:A.开水计算温度应按100℃计算,冷水计算温度应符合《冷水计算温度》表的规定。B.开水器的通气管应引至室外。C.配水水嘴宜为旋塞。D.开水器应装设温度计和水位计,开水锅炉应装设温度计,必要时还应装设沸水箱或安全阀。2.饮用水水质的保证措施1)冷饮水供应系统应设置循环管道,避免水流滞留影响水质。循环管道的水流速度可大于2m/s。2)冷饮水及其循环回水应设置消毒灭菌处理,宜采用紫外线消毒方式。3)中小学校、体育场(馆)等公共建筑设饮水器时,应符合:A.以温水或自来水为原水的饮水,应进行过滤和消毒处理。B.应设循环管道,循环回水应经消毒处理。145\nC.饮水器的喷嘴应倾斜安装并设有防护装置,喷嘴孔的高度应保证排水管道堵塞时不被淹没。E.应使同组喷嘴压力一致。4)饮水器应采用不锈钢、铜镀铬或瓷质、搪瓷制品,其表面应光洁易于清洗。5)饮水管道应选用耐腐蚀、内表面光滑。符合食品级卫生要求的薄壁不锈钢管、薄壁铜管、优质塑料管。开水管道应选用许用工作温度大于100℃的金属管材。6)阀门、水表、管道连接件、密封材料、配水水嘴的选用材质均应符合食品级卫生要求,并与管材匹配。7)饮水供应点的设置,应符合:A.不得设在易污染的地点,对于经常产生有害气体或粉尘的车间,应设在不受污染的生活间或小室内。B.位置应便于取用、检修和清扫,并应设良好的通风和照明实施。C.楼房内饮水供应点的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定。D.开水间、饮水处理间应设给水管、排污排水用地漏。给水管管径可按设计小时饮水量计算。开水器、开水炉排污、排水管道应采用金属排水管或耐热塑料排水管。8)开水器的管道和附件,应符合下列要求:A.溢流管和泄水管不得与排水管道连接。B.开水器的通气管应引至室外。C.配水水嘴为旋塞。D.开水器应装设温度计和水位计,开水锅炉应装设温度计,必要时还应装设沸水箱或安全阀。5建筑中水5.1建筑中水处理工艺145\n中水处理设施的设置应根据中水原水量、水质和中水使用要求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一般将整个处理过程分为前处理、主要处理和后处理三个阶段。前处理阶段用来截留水中大的漂浮物、悬浮物和杂物,包括格栅或滤网截留、油水分离、毛发截留。调节水量、调整PH值等。主要处理阶段为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等。处理构筑物有混凝地、沉淀池、过滤池、生物处理设施等。后处理阶段是对中水供水水质要求很高时进行的深度处理,可采用膜处理、活性碳吸附、消毒等方法。建筑中水处理工艺中采用:截留,调节,沉沙,混凝,沉淀,过滤,(好氧或厌氧)生物处理,膜处理(反渗透、电渗析、超滤),消毒,气浮,吹脱,活性碳吸附等方法。l、中水处理工艺流程1)当以优质杂排水和杂排水为中水水源时,因水中有机物浓度较低,主要是去除原水中的悬浮物和少量有机物,降低水的浊度和色度。可采用以物理化学处理为主的工艺流程或以生物处理和物理化学处理相结合的工艺流程。原水格栅调节池絮凝沉淀或气浮过滤消毒中水贮水池或:原水格栅调节池生物处理沉淀过滤消毒中水贮水池2)当以生活污水为中水水源时,因水中有机物和悬浮物浓度都很高,主要是去除原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可采用二段生物处理,或以生物处理和物理化学处理相结合的工艺流程。原水格栅调节池一段生物处理沉淀池二段生物处理沉淀池过滤消毒中水贮水池或:原水格栅调节池生物处理沉淀池混凝沉淀或气浮过滤消毒中水贮水池3)当以污水处理厂二级生物处理出水作为中水水源时,主要是去除原水中残留的悬浮物,降低水的浊度和色度。应选用物理化学处理(或三级处理)的工艺流程。原水(二级处理出水)调节池物理化学处理过滤消毒中水贮水池中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145\n(4-18)式中q——处理设施能力(m3/h);Q——最大日中水用量(m3);t——中水设施每日设计运行时间(h);n——设施自耗水系数,一般不小于10%-15%。5.1.2.处理设施的相关规定1)以生活污水为原水的中水处理工程,应在建筑物粪便排水系统中设置化粪池,化粪池容积按污水在池内停留时间不小于24h计算。2)中水处理系统应设置格栅。格栅可按下列规定设计:l)设置一道格栅时,格栅条空隙宽度应小于10mm;设置粗细两道格栅时,粗格栅条空隙宽度为10~20mm,细格栅条空隙宽度为2.5mm。2)格栅装设在格栅井内时,其倾角不得小于60°。格栅井应设置工作台,其位置应高出格栅前设计最高水位0.5m,其宽度不宜小于0.7m,格栅井应设置活动盖板。注:处理沐浴排水时,还应加设毛发清除器。3)调节池可按下列规定设计:A.调节池内宜设置预曝气管,曝气量宜为0.6-0.9m3/(m3·h);B.调节池底部应设有集水坑和排泄管,池底应有不小于0.05坡度,坡向集水坑。顶部应设置人孔和直通室外的排气管,池壁应设置爬梯和溢水管。注:调节池可兼用作提升泵的吸水井。4)在中、小型中水处理工程中,设置调节池后可不再设置初次沉淀池。5)生物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和物化处理的混凝沉淀池宜采用立式沉淀池或斜板(管)沉淀池。6)立式沉淀池的设计表面水力负荷宜采用1m3(m2·h),中心管流速不得大于30mm/s,中心管下部应设喇叭口和反射板,板底面距泥面不得小于0.3m,排泥斗坡度应大于45°。7)斜板(管)沉淀池宜采用矩形,沉淀池表面负荷宜采用l~3m3/m2·h145\n,斜板(管)间距(孔径)应大于80mm,板(管)斜长宜取1000mm,斜角宜为60°,斜板(管)上部静水深不宜小于0.7m,下部缓冲层不宜小于1.0m。8)沉淀池采用静压排泥时,静水水头不得小于1500m,排泥管直径不得小于150mm。9)沉淀池应设锯齿形出水堰,其出水最大负荷应不大于1.70L/(S·m)。10)建筑中水生物处理直采用接触氧化射流曝气或生物转盘工艺。11)接触氧化池,水力停留时间应不小于2h。处理生活污水时,水力停留时间应不小于3h。12)接触氧化池如采用玻璃钢蜂窝填料时,其孔径应大于25mm,装填高度不得小于1.5m。13)接触氧化池曝气量可按BOD的去除负荷计算,一般应为40~80m3/kgBOD。14)生物转盘应采用多级串联式。在寒冷地区生物转盘应设在室内,设在室外时应加保温罩。15)生物转盘面积可按BOD负荷设计或选用,以水力负荷和停留时间复核,一般BOD负荷可采用10~20g/(m2·d),水力负荷可采用0.2m3/(m2·d)。16)中水过滤处理宜采用机械过滤或接触过滤。使用新型滤料和新工艺时,应按实验资料设计。17)选用中小型中水处理组合装置时,其出水水质应根据中水使用用途符合相关的水质标准要求。18)中水处理必须设有消毒设施,并应符合下列要求:A.采用液氯消毒时必须使用加氯机加氯。B.投加消毒剂应采用自动定比投加。C.采用氯化消毒时,加氯量一般应为有效氯5~8mg/L,接触时间应大于30min,余氯量应保持0.5~1mg/L。5.2中水水量平衡计算145\n水量平衡即指整个中水系统的计算和均衡。中水系统设计应进行水量平衡计算,并绘制水量平衡图。中水原水量、处理量、中水用水量、给水补水量等通过计算、调整使之达到一致。中水系统由中水原水系统、中水处理设施和中水供水系统三部分组成。中水原水系统是指收集、输送中水原水到中水处理设施的管道系统和一些附属构筑物。中水原水系统有污废水分流制和合流制两类。合流制以生活排水为中水水源,集取容易,不需要污水分流排水管道系统。分流制以杂排水和优质杂排水为中水水源。建筑物、居住小区、城镇排放的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的水量经处理后可以满足其自身杂用水水量的需求。5.2.1.水量平衡的基本规定1)在处理设施前应设调节池(箱)。调节池(箱)的调节容积应按中水原水量及处理量的逐时变化曲线求算。在缺乏上述资料时,其调节容积可按下列计算:A.连续运行时,调节池(箱)的调节容积可按日处理水量的30%~40%计算。B.间歇运行时,调节池(箱)的调节容积可按处理工艺运行周期计算。2)处理设施后应设计中水贮存池(箱)。中水贮存池(箱)的调节容积应按处理量及中水用量的逐时变化曲线求算。在缺乏上述资料时,其调节容积可按下列计算:A.连续运行时,中水贮存池(箱)的调节容积可按日中水量的20%~30%计算。B.间歇运行时,中水贮存池(箱)的调节容积接处理设备运行周期计算。C.由处理设备余压直接送至中水供水箱的处理设施,其供水箱的调节容积不得小于日中水用量的5%。3)中水贮存池或中水供水箱上应设自来水应急补给管,其管径按中水最大小时供水量确定。2.水量平衡设计步骤145\n1)根据所定中水用户的用水时间及计算用量拟定出中水用量逐时变化曲线,或参照已用的同类建筑用水情况拟定。2)画出中水生产量变化线。它是根据处理设备工作状况决定的,处理量为(3-54)式中q——处理设施能力(m3/h);Q——最大日中水用量(m3);t——中水设施每日设计运行时间(h)3)根据两条线之间所围面积最大者确定为中水供用之间的调节量,方法同前述。4)如中水最大用量是连续发生在几小时内,可以将这连续几小时的最大用量之和,作为中水调节池容积,一般连续最大小时数不会超过6。5)中水调节量应包括地面中水储存池及高水箱储量之和。大部分储量应储存在地面或地下中水池(箱)内,高位水池(水箱)应起调节、控制水泵运行及稳压作用。5.2.2.水量平衡图为使中水系统水量平衡规划更明显直观,应作出水量平衡图。该图是用图线和数字表示出中水原水的收集、储存、处理、使用之间量的关系。主要内容应包括如下要素:l)中水原水的产生部位及原水量、建筑的原排水量、存储量、排放量。2)中水处理量及处理消耗量。3)中水各用水点的用量及总用量。4)中水损耗量,存储量。5)自来水(高质量水)的用量,对中水系统的补给量。6)规划范围内的污水排放量、回用量、给水量及其所占比率。145\n计算并表示出以上各量之间的关系,不仅可以借此协调水的平衡,还可明显看出节水效果。6室内游泳池6.1室内游泳池的一般规定6.1.1.游泳池的水质、水温规定1)世界级比赛用游泳池的池水水质卫生标准,应符合国际游泳协会(FINA)关于《游泳池池水水质卫生标准》的规定。2)国家级比赛用游泳池和宾馆内附建的游泳池的池水水质卫生标准,可参照国际游泳协会(FINA)关于《游泳池池水水质卫生标准》的规定执行。其他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的池水水质应符合我国有关的卫生标准。3)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的初次充水和使用过程中的补充水水质,应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1985的要求。4)游泳池和水上游乐他的饮水、淋浴等生活用水水质,应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1985的要求。5)水温: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的池水设计温度应根据池的类型按表3-59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的池水设计温度》确定。表6-1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的池水设计温度序号池的类型池水设计温度/℃1室内池比赛池25~272训练池﹑跳水池26~283俱乐部﹑宾馆内游泳池26~284公共游泳池26~285儿童池﹑幼儿戏水池28~306滑道池28~297室外池按摩池不高于408有加热设备26~289无加热设备22~236.1.2.游泳池的给水系统与循环系统(1)水源145\n竞赛用游泳池的初次充水、重新换水和正常使用过程中的补充水,应采用城市生活饮用水。宾馆、俱乐部和会所内附建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的初次充水和补充水,应采用城市生活饮用水。公共使用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的初次充水、换水和补充水,当采用城市生活饮用水有困难或不经济时,可根据建设地点情况采用井水(含地热水)、泉水(含温泉水)或水库水,且水质应符合《游泳池池水水质卫生标准》的要求。(2)系统选择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应采用循环净化给水系统。在水源充沛的地区,当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比较合理时,仅夏季使用的露天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可采用直流净化给水系统。幼儿戏水池及儿童游泳池,宜采用直流式给水系统或直流净化给水系统。生活饮用水给水系统的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的规定。(3)系统设置1)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池水净化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竞赛池、跳水池、训练池和公共池、应分别设置各自独立的池水循环净化给水系统。B.儿童池和幼儿池,应设置独立的池水循环净化系统。C.水上游乐池当多个池子共用一个池水净化处理系统时,应符合下列要求:池水循环方式应相同;池水温度应相同;循环净化水应经分水器分别接至不同的游乐池,每个池的接管应设控制阀门。2)功能性循环给水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A.滑道润滑水应采用独立的循环给水系统。B.瀑布和喷泉应设置独立的循环给水系统。C.水伞、水帘、瀑布、水蘑菇、水刺猖、水枪、卡通动物等水景,应根据分布地点。数量、所需水量、水压等因素,分别组合成一个或若干个循环给水系统。3)水力按摩池循环给水系统的设置,宜符合下列要求:A.家用和客房用按摩池,采用单水流循环给水管道系统。B.公用按摩池和气泡池,采用双水流循环给水管道系统。儿童滑梯润滑水可与池水合并设置净化给水系统。145\n(4)冲水和补水1)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的初次充水时间,应根据使用性质、城市给水条件等因素确定,宜采用24~48h。2)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运行过程中每日需补充的水量,应根据池水的表面蒸发、池子排污、游泳者或游乐者带出池外和过滤设备冲洗(如用池水反洗时)等所损耗的水量确定,可按表6-2选用。表6-2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的补充水且序号池的类型和特征每日补充水量占池水容积的百分量(%)1比赛池﹑训练池﹑跳水池室内3~5室外5~102公共游泳池﹑游乐池室内5~10室外10~153儿童池﹑幼儿戏水池室内不小于15室外不小于204按摩池室内8~10室外10~155家庭游泳池室内3室外5注:1.室内游泳池、水步游乐地的最小补充水量应保证在一个月内池水全部更换一次2.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有规定时,应按卫生防疫部门的规定执行。3)采用直流式给水系统或直流净化给水系统的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每小时补充水量不得小于池水容积的15%。4)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的初次充水和使用过程中的新鲜水补充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通过平衡水池或均衡水池、补水水箱间接向池内充水和补水;向游泳池直接充水时,应采取有效地防止回流污染水源的措施。5)游泳池和水上游乐他的充水管及补水管上,宜分别设置独立的水量计量仪表。(5)补充水箱145\n1)游泳池、水上游乐池在下列情况下应设置补水水箱:循环水泵直接从池底回水口吸水时;无平衡水池和均衡水池时。2)补水水箱的有效容积应按下列要求确定:单纯作补水使用时,不宜小于游泳池或水上游乐池的小时补水量,但不得小于2.0m3;同时兼回收游泳池或水上游乐池的溢水用途时,应按循环流量的5%~10%计算确定。3)补水水箱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补水进水管应高出箱内最高水面0.10m,并装设浮球阀门;补水进水管上应装倒流防止器;出水管管径应按小时补水量或小时溢流水量确定,并应装设止回阀和阀门;补水箱兼作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初次充水的隔断水箱时,应另行配置进水管和出水管,并应装设阀门;水箱应配置人孔、溢水管、泄水管和水位标尺等。4)补水水箱应采用不污染水质、不变形和耐腐蚀的材料建造。(6)池水循环1)循环方式: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的池水循环方式,应根据池水体积、池水深度、池子形状、池内设施、使用性质和技术经济等因素综合比较确定。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循环水的水流组织,应符合下列要求:给水口及回水口的布置,应使水流分布均匀、不短流和不出现涡流及死水区;被净化水与池内水应有序混合、交换、更新;应有效地溢流池水表面的水;应有利于环境卫生的保持及管道、设备的施工安装和维修管理。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应根据下列规定选用池水循环方式:竞赛游泳池和训练游泳池的池水,应采用逆流式或混合流式循环方式;公共游泳池、露天游泳池的池水,宜采用顺流式循环方式;水上游乐池的池水,宜采用混合流式或顺流式循环方式。池水采用混合流式循环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从池子水表面溢流的回水量,宜按循环水量的60%确定;从池底回水口的回水量,不宜大于循环水量的40%。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宜按池水连续24h循环进行设计。注:1.游泳池进行竞赛时,允许暂停池水循环。2.游泳池、水L游乐地在夜间非开放期间,可按循环水量的50%~35%连续运行。145\n2)循环周期: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的池水净化循环周期,应根据其使用性质、游泳或游乐人数、池水容积、消毒方式、池水净化设备运行时间和除污效率等因素确定,其循环周期可按表6-3采用。表6-3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的池水循环周期序号池的类型循环周期/h1比赛池﹑训练池4~62跳水池8~103俱乐部﹑宾馆内游泳池6~84公共游泳池4~65儿童池2~46幼儿戏水池1~27造浪池28按摩池公共0.3~0.5专用0.5~1.09滑道池﹑探险池610家庭游泳池8~10注:池水的循环次数可按每日使用时间和循环周期的比值确定。3)循环流量: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池水净化循环系统的循环水量(6-1)式中qc——游泳池或水上游乐池的循环水流量(m3/h);aad——管道和过滤净化设备的水容积附加系数,可取aad=l.05~l.10;Vp——游泳池或水上游乐池的池水容积(m);Tp——循环周期(h),按循环周期表3-61的规定选用。水上游乐池内设置的水景(瀑布、涌泉、水刺猖、水帘、水蘑菇、喷泉等),其功能性循环系统的循环流量,宜按所选定的产品参数和数量计算确定。滑道池滑道的润滑水流量,应根据滑道型式、数量,由专业设计公司提供。145\n4)循环水泵。循环水泵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不同用途的游泳池、水上游乐池、水景、水力按摩池等,循环水泵应分开设置;池水循环系统的水泵宜按不少于2台泵同时运行选定;滑道润滑水系统必须设置备用水泵。设置3台以上水泵时,宜有不小于工作泵容量1/3的备用量;水泵应与循环水过滤净化设备设在同一房间内。备用泵的设置应按下列要求确定:池水循环系统的备用泵,宜与过滤器反冲洗用水泵综合比较后确定;水景设施的循环水水泵不宜少于2台,可不设备用泵。循环水泵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水泵流量不得小于循环流量的要求;水泵扬程不得小于送水几何高度和过滤器、毛发聚集器、管道附配件、给水口、加热器(设有时)、臭氧反应罐、管道等阻力,以及流出水头之和;有条件时,宜选用低转数水泵。(水景设施根据水姿造型和喷嘴产品说明书确定;水池流出水头根据产品说明书确定,无此资料时,可按0.02~0.05MPa选用)。过滤器反冲洗水泵宜采用循环水主泵与备用水泵并联工作设计,并应按反冲洗所需的流量和扬程校核调整循环水泵的工况。循环水泵装置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应设计成自灌式,宜靠近平衡水池、均衡地或游泳池、水上游乐池和水景设施的吸水口;水泵吸水管内的水流速度宜采用1.0~1.5m/s;水泵出水管内的水流速度宜采用1.5~2.5m/s;水泵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应分别设置压力真空表和压力表;水泵泵组和管道,应设置减振和降低噪音的措施。竞赛游泳池的循环水净化系统,在进行游泳竞赛时应停止运行。5)循环管道:循环管道内的水流速度,可按下列规定选定:循环给水管不宜超过2.5m/s;循环回水管宜采用0.7~1.0m/s。循环管道管材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采用给水塑料管;有特别要求时,也可选用钢管和不锈钢管;采用碳钢管或球墨铸铁管时,管内壁应涂刷或内衬符合饮用水要求的防腐涂料或材料。逆流式循环游泳池两侧的循环回水管,应分别接至均衡水池,其管径应经计算确定。回水管应有0.002的坡度坡向均衡水池。循环管道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循环管道直敷设在沿池子周边的管廊内或管沟内,管廊、管沟应留人孔及吊装孔;沿池子周边埋地敷设的循环管道,当为碳钢管道时,管外壁应采取防腐措施;当为非金属管道时,应有保证管道不被压坏的防护措施。145\n6)平衡水池和均衡水池:在下列情况下,宜设置平衡水池:顺流式循环系统的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当循环水泵从池底直接吸水,吸水管过长影响水泵吸水高度时;循环水泵无条件设计成自灌式时。对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当采用逆流式循环供水方式时,应设置均衡水池。均衡水池的有效容积Vb=Vpd+Vs+Vad(6-2)Vad=Asto(6-3)式中Vb——均衡水池的有效容积(m3);Vpd——循环系统管道的水容积和过滤器反洗用水量(m3);Vs——循环系统设备(如过滤器、毛发捕集器、加热器、混合器等)内的水容积(m3);Vad——溢流回水时附加的水容积(m3);As——游泳池或水上游乐池的池水表面面积(m2);t。——溢流回水时的溢流水层厚度(m),可取0.005-0.010m。平衡水池的有效容积应不小于循环水净化系统管道和设备(如过滤器、加热器等)内的水容积之和,且不应小于循环水泵5min的出水量。平衡水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水池的最高水面与泳池水面一致;水池内底表面应低于最低回水管以下400~700mm;游泳池的补充水管应接人该池,且补充水管控制阀门出水口应高于最高水面10mm,并装设倒流防止器;水池应设检修人孔、溢水管、泄水管和水泵吸水坑;水池应采用耐腐蚀、不污染水质的材料建造。均衡水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水池内的最高水表面应低于溢流回水管管底300~600mm;游泳池补充水管控制阀门的出水口应高于池内溢流水面100mm,并装设倒流防止器;溢流回水管的连接应符合安装规范的规定;水池应设检修人孔、溢水管、泄水管和水泵吸水坑;水池应采用不变形和不透水材料建造。池内壁应涂刷或内衬不污染水质的防腐涂料或材料。6.2游泳池的水处理工艺游泳池水处理过程,一般分为预净化处理、净化处理、后处理三个过程。预净化处理根据水源不同而确定通常包括毛发聚集器、加药、水质平衡;净化处理通常采用的是过滤工艺;后处理包括加药、加热、消毒等。循环水应经过滤、加药和消毒处理,必要时还应进行加热。145\n净化水处理的设备配置:净化水预处理设备主要是毛发聚集器;过滤设备;加药消毒设备;加热设备;加压设备;均衡(或平衡)设备;管道管件和各类仪表的配备。净化水处理的设备配置与水处理工艺密切相关,但是它的流程大同小异。6.2.1.池水净化(1)预净化1)使用过的游泳池池水,在进行过滤净化之前,应先经过毛发聚集器对池水进行预净化。2)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的循环水,在进行净化处理过程中,应向循环水中投加下列药剂:循环水送人过滤器之前投加混凝剂;根据消毒剂品种,宜在消毒之前投加PH值调整剂;根据气候条件和池水水质变化情况,在输人游泳池的水中不定期投加除藻剂。3)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的水质监测参数超过下列规定时,宜对池水进行水质平衡处理:池水的pH值应符合《游泳池池小水质卫生标准》的规定;池水的总碱度控制在75~250mg/L范围;池水的钙硬度控制在75~500mg/L范围;池水的总溶解固体控制在150~1500mg/L范围。(2)净化处理。过滤器的设计参见给水处理。其相关规定如下:l)循环水过滤宜采用压力过滤器,压力过滤器应符合:过滤器的滤速应根据池的类型﹑滤料种类确定。低速过滤器的滤速不宜大于10m/h,中速过滤器的滤速直为10~25mlh,多层滤料过滤器的滤速宜为20~0in/h。过滤器的个数及单个过滤器面积,应根据循环流量的大小、运行维护等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且不宜少于两个。滤过器宜采用水进行反冲洗,冲洗管道不得与市政给水管网直接连接。2)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的水过滤器,应根据池子的使用性质、规模、人员负荷、管理条件和材料情况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体积小、效率高、功能稳定、能耗小,且能保证出水水质;操作简单、安装方便、管理费用低且有利于循环水净化系统的自动控制。(3)后处理1)循环水在净化过程中应投加下列药剂:过滤前投加混凝剂;根据消毒剂品种,宜在消毒前投加145\npH值调节剂;根据气候条件和池水水质变化,不定期地间断式投加除藻剂;根据池水的pH值、总碱度、钙硬度、总溶解固体等水质参数,投加水质平衡药剂(水质平衡应保证池水的水质符合卫生标准要求)。2)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的池水必须进行消毒杀菌处理。消毒剂的选用应符合:杀菌消毒能力强,并有持续杀菌功能;不造成水和环境污染,不改变池水水质;对人体无刺激或刺激性很小;对结构、设备和管道无腐蚀或轻微腐蚀;费用低,且能就地取材。3)使用瓶装氯气消毒时,氯气必须采用负压自动投加方式,严禁将氯直接注人游泳池水中的投加方式。加氯间应设置防毒、防火和防爆装置,并符合有关现行规范的规定。4)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水加热所需热量,应为下列各项耗热量的总和: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水表面蒸发损失的热量;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池壁和池底传导损失的热量;管道和净化水设备损失的热量;补充新鲜水加热需要的热量。5)加热方式和加热时间:游泳池、水上游乐池水的加热方式,应根据热源情况和使用性质,按下列规定选定:竞赛用游泳池应采用间接式加热方式;公共游泳池,在有保证汽水混合均匀措施和池水水质的条件下,可以采用蒸汽一水混合加热方式;中、小型游泳池可采用燃气、燃油热水机组及电热水器直接加热方式;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太阳能加热方式。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池水的初次加热时间,应根据当地热源条件、热负荷和使用要求等因素确定。初次充水加热时间宜采用24~48h。145\n6)加热设备:加热设备的型式应根据热源条件、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池水初次加热时间和所需热量及正常使用时循环水量和补充新鲜水加热所需热量等情况综合比较确定,可按下列规定选用:竞赛游泳池、大型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宜采用快速式换热器;单个的短泳池和小型游泳池,可采用半容积式换热器或燃气、燃油热水机组直接加热。加热设备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不同用途游泳池的加热设备宜分开设置。当必须合用加热设备时,不同池和不同水温要求的池子,应设独立给水管道和温控装置;大型游泳池、中型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的加热设备数量,按不少于2台同时工作选定;每台加热设备应装设温度自动调节装置。循环水量采用部分加热方式时,宜符合下列要求:被加热的循环水量不少于全部循环水量的20%~25%;被加热的循环水温度,不宜超过40t;被加热的水与未被加热的水,应有充分混合均匀的有效措施。加热设备的进水管口与出水管口的水温差ΔTh=(6-4)式中ΔTh——加热设备进水管口与出水管口的水温差(℃);Qs——游泳池或水上游乐池水表面蒸发损失的热量(kJ/h);Qt——游泳池或水上游乐池的水表面、池底、池壁、管道和设备传导损失的热量(kJ/h);Qf——游泳池或水上游乐池补充新鲜水加热所需热量(kJ/h)α——热量换算系数,α=4.1868kJ/千卡;qc——游泳池或水上游乐池的循环流量(m3/h);ρ——水的密度(kg/L)。6.2.2.其他规定1)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水加热所需热量应经计算确定,加热方式宜采用间接式。2)游泳池进水口和回水口的数量应满足循环流量的要求,设置位置应使游泳池内水流均匀,不产生涡流和短流。进水口格栅孔隙的水流速度不宜大于l.0m/s,回水口格栅孔隙的水流速度不宜大于0.2m/s。进水口格栅孔隙的宽度不得大于8mm,池底回水口格栅孔隙的宽度成人池不得大于10mm,儿童池不得大于8mm。3)游泳池泄水口应设置在池底的最低处,泄水口的数量按4h排空全部池水计算确定。游泳池宜设置池岸式溢流水槽。4)进人公共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的通道,应设置浸脚消毒池。5)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的管道、设备、容器、附件均应采用耐腐蚀材质或内壁涂衬耐腐蚀材料,材质与涂衬材料应符合有关卫生标准,不得影响水质。6)比赛用跳水池必须设置水面制波装置。7)跳水池的水面波浪应为均匀波纹小浪,浪高宜为25~40mm。宜采用起泡法制波。145\n8)儿童游泳池的水深不得大于0.6m,当不同年龄段所用的池子合建在一起时,应采用栏杆将其分隔开。9)幼儿戏水池的水深宜为0.3~0.4m,成人戏水池的水深宜为1.0m。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