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排水第7章资料 49页

  • 702.50 KB
  • 2023-01-04 08:31:48 发布

建筑给排水第7章资料

  • 4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7章建筑中水主要内容7.1建筑中水系统的任务及组成7.2中水水源、水量和水质标准7.3中水管道系统7.4中水处理7.5建筑中水的安全防护与控制返回目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n7.1建筑中水系统的任务及组成主要内容7.1.1建筑中水系统的任务7.1.2中水系统的分类7.1.3建筑中水系统的组成返回目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n7.1建筑中水系统的任务及组成主要内容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用水量大幅度上升,给水量和排水量日益增大,使给水系统、排水系统的扩建费用、动力费用和管理费用不断增加,同时给水资源的保护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中水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返回目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n7.1.1建筑中水系统的任务主要内容所谓“中水”,是相对于“上水”(给水)和“下水”(排水)而言的。建筑中水系统是将建筑或建筑小区使用后的生活污废水经适当处理后再用于建筑或建筑小区作为杂用水的供水系统。建筑中水技术的开发利用,不但可以有效地利用和节约有限的淡水资源,而且还可以缓解城市下水道的超负荷运行现象。近年来我国各地纷纷开展了污废水回用的实验、研究,中水工程的应用日益增多。根据不同民用建筑物用水量统计,一般杂用水量为生活总用水量的30%~40%,如果我国缺水地区广泛开展中水利用,则大量的淡水资源将被节约下来。中水作为可靠的第二水源,通过对其水质的抽测,保证其出水水质符合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则可用于冲厕、绿化、洗车等。已运行的中水工程为中水技术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中水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返回目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n7.1.2中水系统的分类主要内容中水系统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给水工程技术、排水工程技术、水处理工程技术和建筑环境工程技术的有机综合,以求实现各部分的使用功能、节水功能及建筑环境功能的统一。按中水系统服务的范围,一般分为三类:建筑中水系统、小区中水系统和城镇中水系统。1.建筑中水系统建筑中水系统是指单幢(或几幢相邻建筑)所形成的中水系统,视其情况不同又可再分为两种型式。返回目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n7.1.2中水系统的分类主要内容(1)具有完善排水设施的建筑中水系统如图7-1所示,这种型式的中水系统是指建筑物排水管系为分流制,且具有城市二级水处理设施。中水的水源为本系统内的优质杂排水和杂排水(不含粪便污水),这种杂排水经集流处理后,仍供应本建筑内冲洗厕所、绿化、扫除、洗车、水景、空调冷却等用水。其水处理设施可设于建筑地下室或临近建筑的室外。这种系统的给水和排水都应该是双管系统,即室内饮用给水和中水供水采用不同的管网(也叫双管系统)分质供水,室内杂排水和污水采用不同的管网分别排除。返回目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n7.1.2中水系统的分类主要内容(2)排水设施不完善的建筑中水系统如图7-2所示,这种型式的中水系统是指建筑物排水管系为合流制,且没有二级水处理设施或距二级水处理设施较远。中水水源取自该建筑的排水净化池(如沉砂池、沉淀池、除油池或化粪池等)。其中水处理构筑物根据建筑物有无地下室和气温冷暖期长短等条件设于室内和室外。这种系统室内饮用给水和中水供水也必须采用两种管系分质供水,而室内排水则不一定分流排放,应根据当地室外排水设施的现状和规划确定。返回目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n7.1.2中水系统的分类主要内容图7-1排水设施完善地区的单幢建筑中水系统返回目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n7.1.2中水系统的分类主要内容图7-2排水设施不完善地区的单幢建筑中水系统返回目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n7.1.2中水系统的分类主要内容2.小区中水系统小区中水系统框图如图7-3所示。此系统适用于城镇小区、机关大院、企业学校等建筑群。中水水源取自建筑小区内各建筑物排放的污废水。室内饮用给水和中水供水应采用双管系统分质供水。室内排水应与小区室外排水体制相对应,污水排放应按生活废水和生活污水分质、分流进行排放。返回目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n7.1.2中水系统的分类主要内容图7-3小区中水系统框图返回目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n7.1.2中水系统的分类主要内容3.城镇中水系统城镇中水系统框图如图7-4所示。此系统以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和部分雨水作为中水水源,经提升后送到中水处理站,处理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后,供城镇杂用水使用。该系统不要求室内外排水系统必须采用分流制,但城镇应设有污水处理厂,城镇和室内供水管网应为双管系统。上述几种类型的中水系统,据有关资料统计,单幢建筑中水系统远多于建筑小区中水系统,市中心的中水系统多于市郊,中水处理站设于室内地下室多于设在室外。返回目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n7.1.2中水系统的分类主要内容图7-4城镇中水系统框图返回目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n7.1.3建筑中水系统的组成主要内容1.中水原水系统指收集、输送中水原水至中水处理设施的管道系统和一些附属构筑物。它分为污、废水合流系统和污、废水分流系统。一般情况下,为简化处理,推荐采用污、废水分流系统。2.中水处理设施(1)预处理设施包括化粪池、格栅和调节池等。1)化粪池。以生活污水为原水的中水系统,必须在建筑物的粪便排水系统中设置化粪池,使污水得到初级处理。2)格栅。格栅的作用是截流中水原水中漂浮和悬浮的杂质,如毛发、布头和纸屑等。3)调节池。调节池的作用是对原水流量和水质起调节均衡作用,保证后续处理设备的稳定和高效运行。返回目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n7.1.3建筑中水系统的组成主要内容(2)中水主要处理设施包括沉淀池、气浮池、生物接触氧化池、生物转盘等。1)沉淀池。沉淀池通过自然沉淀或投加混凝剂,使污水中悬浮物借重力沉降作用从水中分离。2)气浮池。气浮池通过进入污水后的压缩空气在水中析出的微小气泡,将水中容重接近于水的微小颗粒粘附,并随气泡上升至水面,形成泡沫浮渣而去除。3)生物接触氧化池。在生物接触氧化池内设置填料,填料上长满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相接触,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流经其表面的污水中的有机物,使污水得到净化。4)生物转盘。生物转盘的作用机理与生物接触氧化池基本相同,生物转盘每转动一周,即进行一次吸附—吸氧—氧化—分解过程,衰老的生物膜在沉淀池中被截留。返回目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n7.1.3建筑中水系统的组成主要内容(3)后处理设施当中水水质要求高于杂用水时,应根据需要增加深度处理,即中水再经过后处理设施处理,如过滤、消毒等。滤池的作用是去除二级处理水中残留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对BOD、COD、铁等也有一定的去除作用。消毒设备主要有加氯设备和臭氧发生器。该种设备向污水中投放一定比例的液氯或通过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输入污水中而杀灭细菌和病毒,达到消毒要求的指标。返回目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n7.1.3建筑中水系统的组成主要内容3.中水管道系统(1)中水原水集水系统中水原水集水系统是指建筑内部排水系统排放的污废水进入中水处理站,同时设有超越管线,以便出现事故时,可直接排放。(2)中水供水系统原水经中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成为中水,首先流入中水贮水池,再经水泵提升后与建筑内部的中水供水系统连接,建筑物内部的中水供水管网与给水系统相似。返回目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n7.2中水水源、水量和水质标准主要内容7.2.1中水水源7.2.2中水水量7.2.3中水水质标准返回目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n7.2.1中水水源主要内容中水水源的选用应根据原排水的水质、水量、排水状况和中水所需的水质水量来确定。一般为生产冷却水和生活废、污水,其选用的顺序为:冷却水、沐浴排水、盥洗排水、洗衣排水、厨房排水、厕所排水。医院排出的污水不宜作为中水水源,严禁将工业污水、传染病医院污水和放射性污水作为中水水源。返回目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n7.2.2中水水量主要内容1.中水原水水量中水原水是指来源于建筑的各种排水的组合。中水原水水量指建筑组合排水(如优质杂排水、杂排水、粪便污水等)水量。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用水量差异较大,各类建筑物的生活排水量,除可按给水量估算排水量(经验上建筑的生活污水排放量可按该建筑给水量的80%-90%确定)外,还应依据本地区多年调查积累的资料确定。在缺少详尽资料时,可参考表7-1确定。返回目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n7.2.2中水水量主要内容2.中水用水量中水用水量是指建筑内各种杂用水的总量。对于一般住宅,中水主要用于冲洗厕所、浇花等;对于办公楼,主要用于冲洗厕所、洗车、冷却、绿化用水等;对于室外环境,主要用于消防、水景、喷洒道路、浇灌花草树木等。中水用水量的确定,应该按类分项,区别不同用途,根据各类建筑的不同项目用水量、不同项目用水量占供水量的百分比及计算单位数,参照表7-1计算。而水景、绿化浇水、洗车、道路洒水等中水用水量,可参照有关资料提供的用水定额确定。返回目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n7.2.3中水水质标准主要内容1.中水原水水质中水原水水质因各类建筑、各种排水的污染程度不同而不同,应按当地的情况进行测定和统计,无可靠资料时可参照表7-2确定。2.中水水质(1)中水水质基本要求为了更好地开展中水利用,中水的水质必须满足以下要求:1)卫生上安全可靠。无有害物质,其主要衡量指标有大肠菌群指数、细菌总数、余氯量、悬浮物量、生化需氧量及化学需氧量等。返回目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n7.2.3中水水质标准主要内容2)外观上无使人不快的感觉,其主要衡量指标有浊度、色度、臭气、表面活性剂和油脂等。3)不引起设备、管道等的严重腐蚀、结垢和不造成维护管理的困难,其主要衡量指标有pH值、硬度、蒸发残留物、溶解性物质等。(2)中水水质标准1989年3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标准—《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Z5·1-89),见表7-3,使用中水(杂用水)有了统一遵循的标准。当中水用途较多时,中水水质应按最高要求确定。返回目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n7.3中水管道系统主要内容7.3.1中水原水集水管道系统7.3.2中水供水管道系统返回目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n7.3.1中水原水集水管道系统主要内容中水原水集水管道系统一般由建筑内合流或分流集水管道、室外或建筑小区集水管道、污水泵站及有压污水管道和处理环节之间的连接管道四部分组成。1.建筑内集水管道系统建筑内集水管道系统就是通常的建筑内排水管网,其支管、立管和横干管的布置与敷设,均同建筑排水设计。返回目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n7.3.1中水原水集水管道系统主要内容(1)建筑内合流制集水管道系统合流制系统中的集水干管(收集排水横干管或排出污水的管道)应根据处理间设置位置及处理流程的高程要求,既可设置成室内集水干管,也可设置成室外集水干管。当设置为室内集水干管时,应考虑充分利用排水的水头,即尽可能保持较高的出流高程,便于依靠重力流向下一道处理工序。但集流干管要选择合适的位置及设置必要的水平清通口,并在进入处理间或中水调节池之前设置超越管,以便出现事故时可以直接排放到小区或城市排水系统。返回目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n7.3.1中水原水集水管道系统主要内容(2)建筑内分流制集水管道系统分流制系统要求分流顺畅,这就要求与其他专业协商合作,使卫生间的位置和卫生器具的布置合理、协调。同时注意:1)洗浴器具与便器最好分开设置或者分侧设置,以便用单独的支管、立管排出污水。2)高层公共建筑的排水系统宜采用污水、废水、通气三管组合管系。集水干管的要求与合流制管道系统相同。返回目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n7.3.1中水原水集水管道系统主要内容2.室外或小区集水管道系统这部分管道的布置与敷设与相应的排水管道基本相同,最大的区别在于室外集水干管还需将所收集的原水送至室内或附近的中水处理站。因此,除了考虑排水管布置时的一些因素以外,还应根据地形、中水处理站的位置,注意使管道尽可能较短,一般布置在建筑物排水侧的绿地或道路下;力求埋深较浅,使所集污废水能在重力作用下流到中水处理站;布管时,要注意与给水、排水、供热、燃气、电力、通讯等管系综合考虑。与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的水平净距宜在0.8~1.5m以上,与其他管道的水平净距宜在1.Om以上,垂直净距应在0.l5m以上;还应考虑工程分期建设的安排和远期扩建的可行性。返回目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n7.3.1中水原水集水管道系统主要内容3.污水泵站及有压污水管道如果由于地形或其他因素,集水干管的出水不能依靠重力流到中水处理站时,就必须设置污水泵将污水加压送至中水处理站。污水泵的数量由污水量(或中水处理能力)确定。污水泵出口至中水处理站起始进口之间的管道为有压污水管道。这段管道要求要有一定的强度,接头必须严密,严防泄漏,还应有一定的耐腐蚀性。中水处理站内各处理环节之间的连接管道,应根据其工艺流程和处理站的布局确定,做到既符合工艺要求,又能保证运行可靠。返回目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n7.3.2中水供水管道系统主要内容中水供水系统的管网系统类型、供水方式、系统组成、管道布置敷设以及水力计算和建筑给水系统基本相同,只是在供给范围、水质、使用等方面有特殊要求。1.对中水管道和设备的要求1)中水供水系统必须独立设置。2)中水管道必须具有耐腐蚀性,因为中水中含氯和多种盐类,会产生多种生物和电化腐蚀,采用塑料管、衬塑复合管和玻璃钢管比较适宜。返回目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n7.3.2中水供水管道系统主要内容3)不能采用耐腐蚀材料的管道和设备应做好防腐蚀处理,使其表面光滑,易于清洗。4)中水供水系统应根据使用要求安装计量装置。5)中水管道不得装设取水龙头,便器冲洗宜采用密闭型设备和器具。绿化、浇洒、汽车冲洗宜采用壁式或地下式的给水栓。6)中水管道、设备及受水器具应按规定着浅绿色,以免引起误用。2.中水供水系统形式常用的中水供水系统有余压给水系统(图7-5)、水泵水箱供水系统(图7-6)、气压给水系统(图7-7)三种型式。返回目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n7.3.2中水供水管道系统主要内容图7-5供水系统有余压给水系统图7-6水泵水箱供水系统1—中水贮水池2—水泵;1—中水贮水池2—水泵;3—中水用水器具4—水箱3—中水用水器具4—水箱返回目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n7.3.2中水供水管道系统主要内容图7-7气压给水系统1—中水贮池2—水泵3—中水用水器具4—气压罐返回目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n7.4中水处理主要内容7.4.1中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7.4.2中水处理技术7.4.3中水处理站返回目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n7.4.1中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主要内容1.选定流程的依据确定中水处理工艺流程时,首先应当了解当地缺水环境背景和节水的技术条件;处理场地与环境条件是否适应拟选定的处理工艺流程,是否能够合理地排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及污泥;建筑环境条件是否适宜拟选的工艺流程,其生态、气味、噪声、外观是否与环境协调;当地的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是否与处理工艺相适应;投资者的投资能力以及各种流程经济技术的比较等。返回目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n7.4.1中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主要内容其次是分析中水原水水质。分析取用的原水是分流制中的废水还是合流制的污水,原水的污染程度等。不管是哪种原水,应当有实测的或相类似的水质资料。最后是明确中水的用途及水质要求。中水的用途对水质提出了要求,还应注意中水是否与人体直接接触以及输送中的管道、使用中水的设备对结垢与腐蚀的特殊要求,以及确定不同的深度处理措施。返回目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n7.4.1中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主要内容2.工艺流程选择应注意的问题1)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流程,选择流程时切忌不顾条件地生搬硬套。2)无论采用何种流程,都要经过消毒灭菌这一步骤。3)在确保中水水质的条件下,可采用新的工艺流程。4)中水用于水景、空调、冷却用水时,采用一般处理不能达到相应水质标准时,应增加深度处理设施。5)中水处理产生的沉淀污泥、活性污泥和化学污泥,可采用机械脱水装置或自然干化池进行脱水干化处理或排至化粪池处理。6)应充分注意中水处理给建筑环境带来的臭味、噪声的危害。7)尽可能选择小型、高效、定型的设备。返回目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n7.4.2中水处理技术主要内容(1)格网、格栅主要是用来阻隔、去除中水原水中的粗大杂质,不使这些杂质堵塞管道或影响其他处理设备的性能。其栅条、网格按间隙大小分为粗、中、细三种,按结构形式分为固定式、旋转式和活动式。中水处理一般采用细格栅(网)或两道格栅(网)组合使用。当处理洗浴废水时还应加设毛发清除器。(2)水量调节是将不均匀的排水进行贮存调节,使处理设备能够连续、均匀稳定地工作。其措施一般是设置调节池。工程实践证明污水贮存停留时间最长不宜超过24h。调节池的形式可以是矩形、方形或圆形,其容积应根据排水的变化情况、采用的处理方法和小时处理量计算确定。返回目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n7.4.2中水处理技术主要内容(3)沉淀其功能是使液固分离。混凝反应后产生的较大粒状絮凝物,靠重力通过沉淀去除,降低水中污染物。常用的设施有竖流式沉淀池、斜板(管)沉淀池和气浮池。如无调节池时,原水通过格栅(网)后,应进入初沉池。生物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和物化处理的混凝沉淀池宜采用竖流式沉淀池或斜板(管)沉淀池。返回目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n7.4.2中水处理技术主要内容(4)生物处理1)接触氧化。是在提供充足氧的条件下,使污水中的有机物与附着在填料上的生物膜接触,利用微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的氧化作用,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使水得到一定程度的净化。2)生物转盘。其作用与接触氧化相同,不同之处有二:一是生物膜附着在转盘的盘上;二是转盘时而与水接触,时而与空气接触,通过与空气接触去获得充足的氧。返回目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n7.4.2中水处理技术主要内容(5)过滤主要是去除水中的悬浮和胶体等细小杂质,还能起到去除细菌、病毒、臭等作用;过滤有多种形式,中水处理一般采用密封性好的、定型制作的过滤器或无阀滤池;常用的滤料有石英砂、无烟煤、泡沫塑料、硅藻土、纤维球等。(6)消毒是使中水使用和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得到保障的重要环节。中水的原水经过人的直接污染,含有大量的细菌、寄生虫和病毒,虽然经过有关环节处理,降低了细菌等含量,但还未达到中水水质标准。因此要杀灭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常用的消毒剂有氯、次氯酸钠、漂白粉、二氧化氯等。另外,还有臭氧消毒和紫外线消毒等方法。返回目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n7.4.3中水处理站主要内容1.中水处理站的布置要求1)中水处理站应设置在所收集污废水的建筑群与中水回用地点便于连接的地方,且符合建筑总体规划的要求。单栋建筑的中水处理站可设在地下室或建筑附近。2)建筑群的中水处理站应靠近主要集水和用水处,并有单独的道路和进出口,便于进出设备、排除污物等。3)中水处理站的面积按处理工艺需要确定,并预留发展位置。4)处理站除有安置设施的场所外,还应有值班室、化验室、维修间等附属用房。5)贮存消毒剂、化学药剂的房间益与其他房间隔开,并有直接通向室外的门,还应有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6)处理间必须有必要的通风换气、有保障处理工艺要求的采暖、照明和给水排水设施。返回目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n7.4.3中水处理站主要内容2.中水处理站的隔音降噪及防臭措施(1)中水处理站设置在建筑内部地下室时,必须与主体建筑及相邻房间严密隔开,并做建筑隔音处理以防空气传声;站内设备基座应安装减振垫,连接设备的管道应安装减振接头和吊架。(2)中水处理中散发的臭气必须妥善处理常用的臭味处理方法有如下几种:1)防臭法。对产生臭气的设备加盖、加罩防止散发或收集处理。2)稀释法。把收集的臭气高空排放,在大气中稀释。3)化学法。采用水洗、碱洗及氧化除臭。4)燃烧法。将废气在高温下燃烧除臭。5)吸附法。采用活性炭过滤吸附除臭。6)土壤除臭法。直接覆土或采用土壤除臭装置。返回目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n7.5建筑中水的安全防护与控制主要内容7.5.1建筑中水的安全防护措施7.5.2建筑中水的监控与管理应注意的问题返回目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n7.5建筑中水的安全防护与控制主要内容建筑中水系统除了要保证中水供水的安全、卫生、可靠外,还应该注意管道结垢、腐蚀、管道误接、误用等影响安全性的因素。另外,为了保证建筑中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节水效果,必须进行必要的监测、控制。返回目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n7.5.1建筑中水的安全防护措施主要内容1)中水管道严禁与生活饮用水管道连接。生活饮用水管道只能通过间接装置,向中水池(箱)补水。2)中水管道不宜暗装于墙体和楼板内,已防标记不清,影响检修。3)生活饮用水补水管出口与中水储水池内最高水位间,应有不小于2.5倍管径的空气隔断。4)中水管道与生活饮用水、给排水管道平行埋设时,其水平净距不得小于0.5m;交叉埋设时,中水管道应位于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之下、排水管道之上,其净距均不得小于0.15m。5)中水贮水池(箱)设置的溢流管、泻水管,均应采用间接排水的方式排出,溢流管上应设隔网。6)中水管道应采取防止误接、误用的措施。返回目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n7.5.2建筑中水的监控与管理应注意的问题主要内容(1)对我国目前占绝大多数的中小型处理站,可装设就地指示的监测仪表,由人工操作或控制,如:1)处理量小于200m3的小型处理站,可装设就地指示的检测仪表,人工操作即可。2)处理量在200m3~1000m3之间的中型处理站,可配置必要的自动记录仪表。3)日处理量大于1000m3的大型处理站,应考虑设置生物检测的自动系统,当水质不合格时应发出报警信号。返回目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n7.5.2建筑中水的监控与管理应注意的问题主要内容(2)根据处理工艺要求,处理构筑物的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应设置取样管和计量装置。(3)管理操作人员应专门培训。(4)水质监测(流量、色度、外观、PH值等)要经常进行,每日不少于一次,BOD、COD、大肠菌群等项目每日监测一次。(5)水质监测发现不合格时,应及时采取水量和气量调节、投药增减、污泥清除、机械调整等技术措施。(6)建筑中水系统的管理有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三个方面,各方面都必须做到严格、有序、合理。返回目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n第7章建筑中水主要内容复习思考题1.建筑中水系统一般由哪些部分组成?2.如何选择中水水源?3.建筑中水水质有哪些基本要求?4.选择中水处理工艺流程时应注意哪些问题?5.中水处理技术有哪些?6.建筑中水的安全防护措施有哪些?7.建筑中水的监控与管理应注意哪些问题?8.中水中臭味的处理方法有哪些?返回目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