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50 KB
  • 2023-01-06 08:30:12 发布

浅析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能减排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浅析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能减排摘要:建筑给排水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节约水资源的关键,所以做好节能节水设计,对于提高建筑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及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设计;节能减排;中图分类号:S276文献标识码:AAnalysistheenergysavingandemissionsreductioninthedesignofthebuildingwatersupplyanddrainageLongFuyuNanningbranchoftheChinachemicalGuilinengineeringco.LTDAbstract:Asanimportantpartofbuildingengineering,thebuildingwatersupplyanddrainageiscrucialinwatersaving,sodesigningtheenergyandwaterconservationwellisimportantsignificanceintheeconomicbenefitsofbuilding.Therefore,weanalysisanddiscusssomeproblemsandmeasuresintheexistenceoftheenergysavingandemissionsreductionofbuilding8\nwatersupplyanddrainagedesigninthispaper.Keywords:Building;watersupplyanddrainage;Design;Energysavingandemissionsreduction目前在我国建筑给排水设计过程中,对于节能和节水的设计还不够重视,在设计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合理之处,这不仅给能源带来了较大的浪费,而且也给人们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所以需要强化给排水设计人员的节能意识,在设计工作中将节能和节水设计放在首要的位置,提高能源的高效利用,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发展。1.引言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工作也日益被重视起来。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工程行业也在不断扩大规模,如何依据政府环保和节能的理念来贯彻落实建筑工作,已然是摆在每一个建筑设计者面前的挑战。以节能减排为核心的建筑给排水设计应当从防治水质污染以及节约能源等方面入手,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将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的设计理念具体落实于每一个细节的设计方案中。2.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众所周知,建筑的给排水系统在正常运行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但其中有较大一部分并没有充分利用,而是被浪费了。能源损失浪费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8\n(1)供水系统造成的巨大浪费。供水系统的浪费主要有三点:一是由建筑热水供应系统设计不合理导致的,最普遍的表现是热水系统开启后,开始的一部分水因为水温不够而只能被放掉浪费;二是给排水设计不合理导致的超压出流,这种现象不仅影响用户体验,而且造成水流喷溅浪费,在长期作用于相关设备后,容易损坏设备;三是消防用水存储设计不合理,不仅浪费了水资源,更增加了消防设备的维护费用。(2)给水排水配件造成的浪费。首先在建筑施工阶段,常常由于施工给水排水设备老化而带来水资源的浪费;其次在水龙头和管道等基础设施上质量把关不严,也会带来一定的水资源浪费;最后,很多建筑给排水设计虽然并不涉及具体卫浴设备的安排,但很有必要对马桶、浴缸等水资源浪费的潜在因素做出一些说明,积极推广节能节水的相关设备。(3)再生水资源利用率不高。我国人均水资源在世界范围来讲是很低的,我国许多城市尤其是北方城市,大多存在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这就要求在建筑给排水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再生水资源的利用。目前很多雨水、生活用水并没有经过相关处理而进入再利用环节,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给排水设计时没有预留相关技术设备,导致很多水资源被浪费。3.建筑给排水系统节能减排设计方案8\n3.1给水管道设计美观干净和耐腐蚀性是塑料材质的给水管的优点,它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管材之一。但塑料管的易燃烧性和遇热膨胀是它最大的不足之处,在一些接头处或不利外部环境下,会导致溢流等状况的出现。尤其是目前塑料管材市场鱼龙混杂,而一旦出现水资源的浪费,轻易发现不了,维修也相应困难,故在给水管道设计时推荐尽量采取暗装的方式。3.2排水管道设计排水管道采用塑料材质的管材时,有一个较大的缺点就是噪音大。在目前人们普遍追求安静舒适的绿色居住环境条件下,这个问题就显得十分致命,而采取铸铁管材又比较浪费资源,且水利条件及美观布局等方面也比不上塑料管材。为此,设计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降低噪音:设计管井和管槽来安装暗管,若不能采取暗装则可以选择芯层发泡、空壁和螺旋等管材配合使用。3.3家用热水器的设计当建筑没有热水集中供应的时候,热水供应设备的预留是给排水设计必须考虑的问题。8\n此外,还要合理安置冷热水管道,最好能在热水器制热的出口设计相应的冷水处理装置,以保证用户使用的是一出来就温度足够的热水,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节约了水资源。关于热水器的选择,应当推荐使用低碳环保、使用期限长的太阳能热水器,不但使用便捷、省电省燃料,还能有效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促使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日益优化。3.4充分利用市政管网的水压对于建筑物在供水时尽量利用室外管网来进行直接供水,根据水压的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加压装置的设置。为了有效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避免出超压出流浪费的情况,则需要对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按照竖向进行分区,对于入户管内静水压力大于0.35MPa时,则需要采取必要的减压或是调压措施,卫生器具配水点的静水压力以不超过0.45MPa为宜,卫生器具给水配件其最大承受的工作压力也不能超过0.6MPa。目前很多建筑工程修筑贮水池可以保证用户的水压足够,但却忽略了城市供水网剩余压力的合理使用,使供水管的可用压力被流失掉,这是一种典型的浪费能源做法。设计时应当使剩余压为低层住宅供水,而高层住宅则采用二次加压方式供水,只有当城市供水管停止使用时,再利用贮水池供水。当然也并不是所有建筑都要这样设计,而应当根据建筑的实际高度酌情采取经济效益和环保节能效益都最大化的方式,这里就不再赘述。4.给排水设计中节能低碳理念探究4.1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给排水系统设计8\n我国在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上颇有优势,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让我们必须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我国新能源的开发尚在起步阶段,但新能源的开发前景很好,我国南方地区的太阳能、西部地区的地热能、风能及江浙地区的潮汐能等等都是值得合理利用的新能源。虽然在建筑给排水方面新能源的利用还仅仅停留在太阳能的使用上,但积极因地制宜选择适用自身的新能源,会是将来低碳绿色建筑需求的必然趋势。4.2使用节水型卫浴器具节约水资源  虽然目前节水型卫浴设备进入了千家万户,但其对于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并不被很多人理解。有资料表明,使用节水型卫浴器具能给用户节约大约30%的用水量。平均按一户一个月使用7吨水算,一年能节约25吨水。加上中国人口基数大,采取节水型卫浴器具这个小小的举措能够给国家带来的资源节约却是不可估量的大。4.3推广应用新型节水设备、优质管材、阀门目前值得推广的新型管主要有:铝塑复合管、不锈钢管、钢塑复合管、PPR管、PE管、铜管、PVC-U管等。这些新管材用作排水管道,不仅能防止因为镀锌钢管生锈造成水质的破坏,而且能防止镀锌钢管的接口处被锈蚀出现漏水。此外,具有螺旋型消声功能的排水管,8\n常在住宅排水的系统中被用来降低竖向排水发出噪声的问题,因为它具有很强的抗振性和柔韧性,与塑、钢排水管相比,更有坚硬、耐温性强、使用寿命长、抗蚀性高、噪声小、防火性强等优势。再如钢塑复合管,内壁光滑平整,强度也很高,优点是密封程度高、耐蚀性高、使用期限长、重量轻盈、安装便捷、可再生利用,可以用不锈钢材质的箍进行连接或电热熔带连接,安全快捷,水的泄漏量几乎为零。4.4加强对水资源的再利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中废水的排放量呈不断增加的势头,这对于本来就十分紧张的水资源来讲更面临着严竣的挑战。所以针对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物理或是化学方法来对生产生活废水进处理,使这部分废水达到非饮用水标准,用其进行洗浴、绿化、洗车及清洁卫生等。所以可以在城市中建立用于收集较清洁洗涤用水的管道系统,这部分废水经管道处理后则可达到中水标准后再利用杂用水系统进行供应,这不仅是节流的有效途径,而且也是未来城市给排水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局面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5.结语8\n通过以上的论述,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能减排也可以大概归为合理设计、利用新能源和推广新管材三个方面。建筑工程中给排水节能减排工作是我国整体环保节能工作在公众面前最直接的体现,也是最息息相关的体现,故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将相关的国家方针措施和政策法规融入到每一个设计的细节。同时,推广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能源的积极使用,推进我国整体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的进程,将建筑给排水节能减排工作落实到实处,真正力争创建绿色居住环境。参考文献:[1]孙志魁.我国绿色建筑给排水节能新技术的应用新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2]刘祝.绿色建筑节水措施的评价及应用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22建筑给排水中的节能措施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