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7.95 KB
  • 2023-01-06 08:30:26 发布

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节水措施探讨

  • 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呈Q!!生簋里塑【簋篁21Q塑】江酉建堑建笪皇塑剑遮i±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节水措施探讨囵李东方糕重庆何方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武夷山分公司,福建武夷山354300摘要: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是建筑项目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在绿色建筑工程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节水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环保方式。要想实现“绿色建筑”,就应该立足于节约资源的理念,分析和研究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节水方法,提高节水水平。本文主要阐述了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水的必要性,并且对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的一系列节水措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旨在为今后绿色建筑给排水工作提升节水效果提供参考。关键词: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节水措施1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水的必要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仅为2400立方米,和全球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比较来看,所占的比例是25%,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水是生命的源头,人们生活的人方方面面都需要利用到水资源,并且关系到国家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在促进国家综合实力提高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绿色建筑对水资源的消耗情况比较严重,水资源的消耗量远远高于其他的行业,建筑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为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设立各种娱乐设施和对景观的绿化等多方面均需要利用到水。具体来说,建筑中对水资源的利用均是依靠具体的用水设施,建筑工程中存在水资源浪费现象是以直接使用的设施和水资源传输设施这两个方面为主,有很大部分的用水设施均未达到国家节水参考标准,因此造成了水资源在后期利用中的严重浪费。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节水措施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关系到我国水资源的有效利用。2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节水措施2.1加强节水设备的利用结合全国用水的统计数据,城市总用水量中的生活用水每年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而卫生装置和配水设备是人们使用水的最后环节,卫生装备等节水性能的优劣会对建筑节水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目前国家推广应用节水器具。要想提高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节水效果,就必须从具体的利用节水设备着手,这是设计给排水方案的基础,所以应该保障设备具有较强的节水性能。有研究证实可利用节水器具能够节约大概5%的绿色建筑给排水量,不仅经济实惠,而且可以达到节约用水的要求。具体地分析,在设计节水设备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个是节水设备设计的前提条件,即不会对建筑物的正常应造成影响,因为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利用节水设备才具有较高的实践意义。第二个是在选择节水设备时应该全面考虑,不能单单考虑使用设备所需要的成本,还需要全方位地分析设备的质量以及节水能力等多项因素,因为成本因素并不是绿色建筑选择节水设备的唯一因素。值得一提的是,在选择节水设备时要重视水龙头的设计,水龙头是目前绿色建筑给排水项目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给排水设备,也是节水效果比较显著的节水设备,实践证实了合理使用节水水龙头起到的节水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水龙头。第三个是尽量选择一些具有节水性能的卫生器具,以国内逐渐普及的6L水箱坐便器为例,其具有比较高的节水效果,因此可以在以后的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得到推广和应用。2.2加强给排水系统的设计要保证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节水效果,就要充分考虑节水系统设计的合理性,这是给排水设计的基本前提,具体地来说,加强给排水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是注重给排水压力设计,设计要符合整个建筑对相关压力的要求,不仅要防止设置的压力过大而耗费大量水资源,还要防止压力设置过小造成建筑用水不正常。第二个是改进热水供应系统,主动应用先进技术和设计思想改善建筑热水系统。以福建泉州市港务集团科研楼为例,其室外排水系统选择的是生活污水和雨水分流排水的管道系统。排水系统收集的生活排水通过市政府监测井后,排人建筑西侧的景观西路城市排水管道,管道应用的是埋地高密度聚乙烯(PE)材料,排水管电熔相接。本工程水源是城市自来水,当地市政府供水压力为0.25MPa,室内设计了两套给水系统。建筑三层及以下水源均是由市政府管网压力直接供应,而四层至九层应用的是变频无负压自动化增压水箱供水。当市政府管网压力低于设地标准值时,无负压全自动增压设施就会自动吸水,并且对水箱吸水进行控制,每24小时对水箱储水进行更新。2.3加强雨水回收技术的利用现今我国建筑给排水中很少会涉及到雨水的收集和利用,但是若能有效地加强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就能最大限度提升节水的效果。所以,在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应该科学融人雨水回收这一环节,以科学技术作为基础,将雨水转化为可用的水资源,达到节水的目的。雨水这类自然资源在人工处理下可以广泛运用在生活和工业领域,现今对生活废水回收费用偏高,水质也很难得到保障,而雨水收集费用比较便宜。雨水回收领域包括建筑群、分散住宅和小区等,雨水收集系统有屋面花园收集系统和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在生态小区中对雨水回收利用主要应用的是屋面花园收集系统。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中的屋顶作为一种集水面,收集的雨水可以用来洗衣、浇灌植物、消防等。因为屋面所收集的雨水水质比较好,操作简便,所以是雨水回收的主要技术。屋面雨水回收利用流程详见图1。图1屋面雨水回收利用图2.4加强中水回收技术的利用在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中,中水也是一类可以充分利用的水资源,现今利用中水的操作技术比较多,若能合理设计建筑使用中全部中水,就能增强节水的效果。解决水资源供求矛盾的重要方面是开源和节流,中水回收技术在很程度上减少了从环境中取水的数量,更降低了污水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水的质量。在绿色建筑给排水中加强中水回收技术的利用可以形成建筑用水的良性循环,应该将其作为绿色建筑中的一种重要节水技术。但是中水回收处理的难度比较大,对技术要求比较高,其中普遍运用到的有物理化学法、生物化学法等。目前,建筑中水回收的对象主要是消防用水、绿化、冲洗厕所、冷却用水、洗车、道路清洁等。绿色建筑中水系统有三大类,分别是建筑单循环中水系统、建筑小区中水系统和城镇中水系统。中水回收技术的原理如下图所示(图2)。中水舔水一初处理箍一艨水调节池一泵一生化处理t用户一泵一中水池._r物化处理消毒反冲洗图2中水回收设计原理图2.5增强节水意识要真正做到节水的根本在于人,人是城市用水的主体,在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应该提高利用者的节水意识。首先要做(下转第59页)·55·\n断深入的探索、研究,同时还努力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相信他们在结合我国国情、把握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会让我国的绿色建筑走上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参考文献[1]李灿,白莉,刘力铭.国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对完善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启示[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4(06).[2]周应坤,马宏权,张志鹏.《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新旧版对比[J].建设科技,2014(16).[3]张建新,王碉.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绿色建筑评价研究[J].建筑经济,2014(叭).—_卜”..一‘‘+“+”+一+一+”+··+”+-+”+一+..q--··+“+一+-·+一+一+”+_”+-+一+”+-+··+··+“+一+-+··+一+_一+一+—+_”+-+”+。+.+.+.+。+。+.(上接第55页)的是对水资源的宝贵性进行宣传,从国内水资源总数量和每人平均占有量人手,使利用者了解到国内水资源匮乏的现状,进而引发人们节水观念。其次,可以采用收取水费的形式让利用者切身体会到水的可贵,让人们在实践中更加直观地意识到水资源在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程度。还要加强对公共范围水资源利用的管理,做好定时检查及维护排水设施的工作,以保障水资源的正常供给。3结语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提高,国内城市化建设步伐逐渐加快,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多样配套化的绿色建筑不断增多,造成城市用水量逐年递增,水污染也日益严重,国内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目前我国正在提倡建筑工程中的节水意识,但是从具体的方面来看,仍然存在较多浪费水资源的现象,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还存在相对不足方面。若要良好解决给排水系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就要贯彻落实各个方面的节水环节,全方位地应用多样节水措施,提高设计和管理水资源调配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保证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水效果。参考文献[1]常文婷.谈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节水措施[J].山西建筑,2015(17):208—209.[2]王春华.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节水策略[J].西南给排水,2015(06):42—44.[3]林萍.泉州地区适宜绿色建筑技术研究及应用实践[D].华侨大学,2013.‘—r。。。P“—‘f。—。’一“—’P”—。P。—’P”—P”—P“。。P“+。+”十”+“+”+。+”十’十。+”+。+”+”+。+”+。+”+一+-+”+*+“+-+一+-+*+-+-+一十”+-+-+-+-+一+一+·(上接第56页)在绿色建筑建设发展的时候,我国还是存在很多问题,能,2015(12):44—50.比如我国在进行绿色建筑建设的时候容易忽略地域性的影响。不过在[2]贾爽,沈小威,张保刚.基于BIM技术的绿色建筑设计应用分析现在的发展中,通过对BIM技术的应用,可以对绿色建筑建设这中复杂[J].山西建筑,2016(10):209—210.的过程做到详细、准确的模拟,从而保证绿色建筑设计的灵活性,逐渐[3]梁波.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能耗分析在设计初期的应用研究[D].的促使我国绿色建筑可以向区域化发展。重庆大学,2014.参考文献作者简介:孟祥斌(1980年生),男,建筑工程师,本科,从事建筑设[1]蔡坤妤,王廷魁.地域性绿色建筑设计初期的BIM应用[J].建筑节计等相关工作。-—卜”—。卜”—。卜”—卜”+”+“—+-”+“+“+“+“+“+一+”+n+”+n+“+”+”+”+”+”+一+”+“+“+·-+-·+”+··+“+··+··+··+w+··+··+··+-+w+··+一+“+-·+··+·(上接第57页)拿疆躐溉嚣滟蠹擗i赫靛避丧糍簿烈蠹辩争赫鹾疆掘舔耱t灏释囊’虢求懿旗坟亨嘲摊垂l糕l碥¨轮宅赘蝮转图3一种Ⅱ型透水沥青路面结构示意图3.2道路横坡及绿化带设计方式传统的城市道路设计主要把道路设计成中间高、两遍低的倾斜模式,道路排水系统设置在道路的两侧,道路表面的雨水汇集到排水系统中。一般绿化带高于道路表面25~40em,同时为了有效地实现城市道路“渗、滞、蓄、净、用、排”的问题,可以将道路设计成向中央绿化带倾斜的模式,从而实现了将道路表面的雨水排放到道路中央的绿色带中,且中央绿化带低于道路表面5—10cm,以便可以将雨水汇集。此外,为了便于绿化带中的雨水可以及时向下渗透,需要在绿化带下方铺设碎石盲沟,在盲沟的底面且超过路基的工作区范围铺设碎石层。并且在道路中需要设置管径较小的雨水排泄系统,对雨水口篦子采取智能开关模式,当地面雨水量较小时,不开启雨水VI,当道路表面无法及时排泄雨水时,才打开雨水篦子,将雨水收集到道路排泄管网中。通过对道路的中间设计绿化带和横坡模式,可以改变由传统的雨水管收集雨水模式为绿化带渗沟“渗、滞、蓄”及路基渗流、路面渗透和雨水管收集等。3.3道路人行道设计方式研究发现,因人行道板承受的荷载较小,可以采用承载能力较小的透水人行道板铺设人行道。而采用透水混凝土铺设人行道基层,采用碎石层铺设垫层。且为了降低道路路基对人行道路基的影响,可以在靠近道路的一侧设置隔离层,同时设置300mm宽的碎石沟,碎石沟的深度以路基工作区的深度为基准,并将路基底层碎石渗水层与人行道内的雨水连接在一起,以解决对雨水的渗透处理问题。4结论综上所述,以海绵城市理论为基础的城市道路设计应具有降低城市内涝灾害、控制径流污染、补充地下水、净化城市水等功能。海绵城市的道路设计不是一个具体的施工方法。在海绵城市理论为基础的城市道路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道路表面雨水的资源化、充分利用雨水资源等目标,以实现对道路表面雨水的吸水、蓄水,在需要水资源时将收集的雨水西方,从而实现了对雨水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并可最大程度的降低雨水径流污染、减轻道路雨水排泄压力,为海绵城市建设做贡献。·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