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2 MB
- 2022-04-22 13:48:32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华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9月48
目录前言11华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特征与排放要求21.1水量21.1.1用水量21.1.2排水量21.2水质31.3排放要求32排水系统42.1农户庭院排水42.2村落排水5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23.1化粪池23.1.1概述23.1.2类型和结构23.1.3设计事项33.1.4施工事项43.1.5造价指标43.1.6运行管理43.2污水净化沼气池53.2.1概述53.2.2类型和结构63.2.3设计事项63.2.4施工事项73.2.5造价指标73.2.6运行管理73.3普通曝气池83.3.1概述83.3.2结构和类型83.3.3设计事项93.3.4施工事项93.3.5造价指标93.3.6运行管理93.4序批式生物反应器(SBR)93.4.1概述93.4.2结构和类型103.4.3设计事项103.4.4造价指标113.4.5运行管理113.5氧化沟123.5.1概述1248
3.5.2结构和类型123.5.3设计事项133.5.4施工事项143.5.5造价指标143.5.6运行管理143.6生物接触氧化池143.6.1概述143.6.2类型和结构153.6.3设计事项163.6.4施工事项183.6.5造价指标193.6.6运行管理193.7人工湿地193.7.1概述193.7.2类型和结构203.7.3设计事项213.7.4施工事项233.7.5造价指标243.7.6运行管理243.8土地处理253.8.1概述253.8.2类型和结构253.8.3设计事项273.8.4施工事项283.8.5造价指标293.8.6运行管理293.9稳定塘303.9.1概述303.9.2类型和结构303.9.3设计事项313.9.4施工事项313.9.5造价指标323.9.6运行管理324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选择334.2去除COD为目标的污水处理工艺334.2.1散户污水处理334.2.2村落污水处理354.3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污水处理工艺354.4冬季污染物截流入河技术375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385.1污水水质检测385.1.1水样的采集与保存385.1.2现场简易检测指标与方法385.2排水系统的维护与管理3948
5.3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与管理405.3.1散户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405.3.2村落污水处理站的运行管理406工程实例41参考文献4448
前言为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了东北、华北、东南、中南、西南、西北六个地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本册《华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试行)》所指的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大部、河南省北部和内蒙古局部地区。该区域基本为平原和高原地形,气候以干旱、多风、冬季寒冷为主要特征。区域内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目前大部分农村还没有开展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华北地区属严重缺水地区,污水处理应与资源化利用结合。同时,应避免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寒冷地区应采用适当的保温措施,保障污水处理设施在冬季正常运行;在黄、淮、海重点流域应采取适当的污水拦截技术减少入河污染物总量。本册包括6章内容:华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特征与排放要求、排水系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选择、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工程实例。指南作为农村污水处理的技术指导,是可供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设计单位、农村基层组织和其他农村用户使用的农村污水治理指导性技术文件。指南为首次发布,将根据农村人居环境管理要求及污水处理技术发展情况适时修订。在试行过程中如有完善和补充建议,请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北方研究中心联系。指南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并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解释。本册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北方研究中心)北京建筑工程学院48
1华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特征与排放要求1.1水量1.1.1用水量华北农村地区用水类型包括自来水,井水和河水等。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部分发达地区农村的用水量已接近城市居民用水量。根据《农村生活饮用水量卫生标准》(GB11730-89)和《农村给水设计规范》(CECS82:96),在结合调查当地居民的用水现状、生活习惯、经济条件、发展潜力等情况的基础上酌情确定用水量。华北地区农村居民日用水量标准可参考表1-1中的数值。表1-1华北地区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量参考取值村庄类型用水量(L/人·日)户内有给水排水卫生设备和淋浴设备100~145户内有给水排水卫生设备,无淋浴设备40~80户内有给水龙头,无卫生设备30~50无户内给水排水设备20~401.1.2排水量农村居民的排水量宜根据对村庄卫生设施水平、排水系统的组成和完善程度等因素的实地调查情况确定。对北方地区某些镇村污水排放情况进行调研、计算得出,农村生活污水排水系数为0.33~0.39,远低于城市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水系数。其原因是村民生活习惯的影响,如一部分用过后仍然比较清洁的水被直接再利用,没有排入下水道。因此,华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与农户卫生设施水平、用水习惯、排水系统完善程度等因素有关,可根据实测数据确定,或参照表1-1中的用水量和1-2中的排水系数确定。48
表1-2华北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排水量参考取值排水收集特点排水系数全部生活污水混合收集进入污水管网0.8只收集全部灰水进入污水管网0.5只收集部分混合生活污水进入污水管网0.4只收集部分灰水进入污水管道0.21.1水质农村生活日渐城市化,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农家的厕所冲洗水、厨房洗涤水、洗衣机排水、淋浴排水及其他排水等。华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水质随污水来源、有无水冲厕所、季节用水特征等变化,因此,在确定用水水质时,可参考表1-3,在调查当地是否使用水冲厕所、以及厨房排水和淋浴排水水质的基础上酌情确定。表1-3华北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污水水质参考取值单位:mg/LpHSSCODBOD5NH4+-NTP6.5~8.0100~200200~450200~30020~902.0~6.51.2排放要求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要满足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华北地区不同区域对出水水质要求有差异,在未制定污水排放标准的农村地区,建议参考表1-4,根据排水去向确定排放要求。表1-4农村污水排放建议参照标准排水去向直接排放灌溉用水渔业用水景观环境用水参考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48
1排水系统1.1农户庭院排水华北地区农村经济差异程度大,旱厕较为普遍,庭院地面多为土地。此类农户庭院典型的污水排放系统如图2-1所示。灰水灰水黑水住房住房圈舍大门农用或收集集中处理厨房住房旱厕井菜地浴室粪坑图2-1户厕建在室外的农户院落典型排水系统示意图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经济较发达地区室内卫生设施齐全,庭院地面硬化,水冲厕所普及,此类农户庭院的典型污水排放系统如图2-2所示。黑水灰水住房厨房水冲厕所化粪池大门农用或收集集中处理住房住房图2-2户厕建在室内的农户院落典型排水系统示意图当农民使用户外洗衣设施时,洗衣污水宜纳入排水系统,通过管道进入化粪池。农户厕所废水到化粪池前的排水管径在100mm以上,厨房的排水管径在75mm以上,并应在转弯处设置检查清扫口。目前建筑内广泛使用的排水管道是硬聚氯乙烯塑料管,室外庭院生活污水排水管也可采用硬聚氯乙烯塑料管。48
1.1村落排水华北地区多为平原地区,村落较为集中,部分山区村落沿河流分散布置,在地下水位较浅、水源保护地和重点流域保护区域严禁采用渗水井、渗水坑等排水方式,防止地下水受到污染。村落排水管渠的布置应根据村落的格局、地形情况等因素来确定。对于新建农村集中居住区,污水和雨水的收集应实行分流制,通过管道或暗渠收集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后排放,雨水应充分利用地面径流和明渠排至就近的河流或池塘。旧村庄的改扩建,已建合流制管网,可采用截流方式将污水送入处理设施,新建改建部分在污水处理设施前尽可能实行分流制。依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以及为确保地区生态可持续发展,农村污水系统形式的选择与建设应参考以下原则:(1)村落排水系统的选择应服从当地村镇总体规划。(2)雨水应充分利用地面径流和沟渠排除,污水管可根据地方实际情况选择混凝土管、塑料管等;(3)雨、污水均应尽量考虑自流排水。污水管道依据地形坡度铺设,坡度不应小于0.2%,以满足污水重力自流的要求;同时应防止因地形坡度过大,冲刷管道或管道露出地面。(4)污水管道铺设应尽量避免穿越场地,公路和河流,并应设置检查井。村落生活污水排水管管径宜大于150mm。4848
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华北地区属严重缺水地区,污水处理应尽量与资源化利用结合。根据华北地区各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及环境条件,农村污水处理实用技术包括:化粪池、污水净化沼气池、普通曝气池、序批式生物反应器、氧化沟、生物接触氧化池、人工湿地、土地处理、稳定塘等技术。1.1化粪池1.1.1概述化粪池是一种利用沉淀和厌氧微生物发酵的原理,以去除粪便污水或其他生活污水中悬浮物、有机物和病原微生物为主要目的的小型污水初级处理构筑物。污水通过化粪池的沉淀作用可去除大部分悬浮物(SS),通过微生物的厌氧发酵作用可降解部分有机物(COD、BOD5),池底沉积的污泥可用作有机肥。通过化粪池的预处理可有效防止污水管道被堵塞,亦可有效降低后续处理单元的有机污染负荷。但化粪池处理效果有限,出水水质差,一般不能直接排放水体,需经后续好氧生物处理单元或生态技术单元进一步处理。化粪池应进行防水、防渗和防腐处理,以防止污染地下水并保证后续污水处理单元处理水量。化粪池应定期清淘,保持进出水畅通,清掏物作为固废进一步处理或用于农田施肥。化粪池的优点:结构简单、易施工、造价低、维护管理简便、无能耗、运行费用省、卫生效果好。化粪池的不足:沉积污泥多,需定期进行清理;沼气回收率低,综合效益不高;化粪池处理效果有限,出水水质差,一般不能直接排放水体,需经后续好氧生物处理单元或生态技术单元进一步处理。化粪池适用范围:可广泛应用于华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的初级处理,特别适用于生态卫生厕所的粪便与尿液的预处理。1.1.2类型和结构化粪池根据建筑材料和结构的不同,主要可分为砖砌化粪池、现浇钢筋混凝土化粪池、预制钢筋混凝土化粪池、玻璃钢化粪池等。根据池子形状可以分为矩形化粪池和圆形化粪池。48
华北地区农村化粪池可根据使用人数分为双格化粪池和三格化粪池(如图3-1所示)。化粪池宜用于使用水冲厕所的场所,并宜设置在接户管下游且便于清掏的位置。图3-1典型三格化粪池结构示意图1.1.1设计事项化粪池的具体设计可参见《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2册。农村化粪池规模和参数可参考如下事项:(1)为防止污染地下水,化粪池须进行防水、防渗设计。(2)化粪池的设计应与村庄排污和污水处理系统统一考虑设计,使之与排污或污水处理系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便充分发挥化粪池的功能。(3)化粪池选址应充分考虑当地地质、水文情况和基底处理方法,以免施工过程中出现基坑护坡塌方、地下水过多而无法清底等问题。(4)化粪池距地下给水排水构筑物距离应不小于30m,距其他建筑物距离应不小于5m,化粪池的位置应便于清掏池底污泥。(5)农村化粪池的水力停留时间宜选48h或以上。(6)当化粪池污水量小于或等于10m3/d,首选两格化粪池,第一格容积占总容积65%~80%,第二格容积占20%~35%;若化粪池污水量大于10m3/d,一般设计为三格化粪池,第一格容积占总容积的50%~60%,第二格容积占20%~30%,第三格容积占20%~30%;若化粪池污水量超过50m3/d,宜设两个并联的化粪池;化粪池容积最小不宜小于2.0m3,且此时最好设计为圆形化粪池(又称化粪井),采取大小相同的双格连通方式,每格有效直径应大于或等于1.0m。48
(1)化粪池水面到池底深度不应小于1.3m,池长不应小于1m,宽度不应小于0.75m。1.1.1施工事项可根据当地气候和工期要求,购买预制成品化粪池安装,或现场建造化粪池。预制成品化粪池有效容积从2.0m3至100m3不等,应根据当地处理水量、地下水位、地质条件等具体情况,参照《给水排水标准图集》S2中相关内容,选择相应型号的预制成品化粪池。成品化粪池的加工在生产厂家完成,其现场安装和施工工序主要包括:开挖坑槽、安装化粪池、分层回填土、砌清掏孔和砌连接井。由于化粪池易产生臭味,现场建造化粪池最好建成地埋式,并采取密封防臭措施。若周围环境容许溢出,且地质条件较好,土壤渗滤系数很小,则可采取砖砌化粪池,其内外墙可采用1:3水泥砂浆打底,1:2水泥砂浆粉面,厚度20mm。若当地地质条件较差,比如山区、丘陵地带,临近河流、湖泊或道路,则建议采取钢筋混凝土化粪池,对池底、池壁进行混凝土抹面避免化粪池污水渗滤污染周边土壤和地下水,同时配套安装PVC或混凝土管道。1.1.2造价指标化粪池类型和材质不同,其造价亦不同。国标砖砌化粪池与预制钢筋混凝土组合式化粪池的单池价格预算如表3-1所示。表3-1国标砖砌化粪池与预制钢筋混凝土化粪池单池预算表容积(m3)1.82.5152040100国标砖砌(万元)0.170.211.371.422.516.27预制钢筋混凝土(万元)----0.821.232.134.931.1.3运行管理化粪池的日常维护检查包括化粪池的水量控制、防漏、防臭、清理格栅杂物、清理池渣等工作。水量控制:化粪池水量不宜过大,过大的水量会稀释池内粪便等固体有机物,缩短了固体有机物的厌氧消化时间,会降低化粪池的处理效果;且大水量易带走悬浮固体,易造成管道的堵塞。48
防漏检查:应定期检查化粪池的防渗设施,以免粪液渗漏污染地下水和周边环境。防臭检查:化粪池的密封性也应进行定期检查,要注意化粪池的池盖是否盖好,避免池内恶臭气体溢出污染周边空气。清理格栅杂物:若化粪池第一格安置有格栅时,应注意检查格栅,发现有大量杂物时应及时清理,防止格栅堵塞。清理池渣:化粪池建成投入使用初期,可不进行污泥和池渣的清理,运行1~3年后,可采用专用的槽罐车,对化粪池池渣每年清抽一次。其他注意事项:在清渣或取粪水时,不得在池边点灯、吸烟等,以防粪便发酵产生的沼气遇火爆炸;检查或清理池渣后,井盖要盖好,以免对人畜造成危害。1.1污水净化沼气池1.1.1概述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是采用厌氧发酵技术和兼性生物过滤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在厌氧和兼性厌氧的条件下将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转化成甲烷、二氧化碳和水,达到净化处理生活污水的目的,并实现资源化利用。沼气池作为污水资源化单元和预处理单元,其副产品沼渣和沼液是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优质有机肥,如果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可回用到农业生产中,或后接污水处理单元进一步处理。污水净化沼气池的优点:污水净化沼气池相比较化粪池来讲,污泥减量效果明显,有机物降解率较高,经过厌氧发酵、上流式污泥床、生物过滤、沉淀、自然通风跌水曝气等多级处理,经历厌氧、兼性、好氧多种条件改变,处理效果好。管理方便,投资少、见效快。污水净化沼气池的不足:污水净化沼气池需由专人管理,目前采用的直通式安全排放(沼气)法和沼气池全密封法均存在缺陷。若运用直通式自行排放法(在沼气池顶部接出一个输气管,直接向外排放沼气),当沼气池在产气少或不产气时,空气就会进入沼气池,使沼气池产生“好氧”现象,从而达不到“厌氧灭菌”之效果。若将沼气池彻底密闭,沼气无法排出,天长日久或遇夏季气温高时,又很容易导致沼气池爆裂,造成事故。污水净化沼气池的适用范围:该技术适用于一家一户或联户的48
分散处理,如果有畜禽养殖、蔬菜种植和果林种植等产业,可形成适合不同产业结构的沼气利用模式。1.1.1类型和结构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是典型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一般由前处理区(沉砂池、两级厌氧消化池)和后处理区(多级兼氧过滤池)两个部分组成。两级厌氧消化池包含厌氧Ⅰ区和厌氧Ⅱ区,Ⅰ区主要是厌氧消化有机物;Ⅱ区内用软填料用作微生物载体,进一步降解有机物。根据沼气厌氧发酵原理,此区运行时,会产生大量沼气;后处理区一般设置有填料及滤料,发挥兼性过滤作用,净化水质。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排列大致有条型、矩形、圆形三种,各种工程可根据场地和地形情况选择不同的排列方式。进水前处理区厌氧Ⅱ区后处理区出水沉砂池厌氧Ⅰ区图3-2污水净化沼气池示意图1.1.2设计事项污水净化沼气池设计计算可参考《镇(乡)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4-2008进行,设计参数可按照华北地区农村各个地方实际情况做相应调整。(1)净化处理工艺:污水净化沼气池分合流型和分流型,各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相应选取适合形式。合流型是指粪便污水和其他生活污水混合收集,同时进入池内。分流型是指粪便污水与其他生活污水分开收集,粪便污水进入厌氧发酵I池,其他生活污水从厌氧发酵II池进入。污水净化沼气池内污染物浓度较高,产气量大,适用于黑、灰水分别收集的农村地区。(2)污水量按本指南中1.1.2章节中选取。(3)合流式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污水滞留期3~5天;分流式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粪水厌氧消化I池污水滞留期30~40天,厌氧消化II池污水滞留期为3~4天。(4)污水净化沼气池的进、出水液位差不宜小于60mm,后处理区在第一格应设通风孔,孔径不宜小于100mm48
,以利于自然通风跌水曝气,营造后处理区的好氧条件,提高出水水质。(1)产气率一般按池容产气率0.05m3/(m3·d)计算。(2)单户使用的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池容30m3。1.1.1施工事项(1)污水净化沼气池在选址时与主建筑物距离应大于5米。(2)污水净化沼气池在开挖时要了解地质情况,池墙施工外模可利用原状土,内模可用砖模或木模。原状土不能成形的池子需内外装模,也可采用砖砌筑。池拱最好采用砖模。(3)进料口高度放在沉砂池的中部,应定期清理沉砂和浮渣,进料口直径不小于200mm。(4)污水净化沼气池所有盖板厚度应大于150mm。为减少占地,厌氧沼气池可建在绿化或菜地下。沼气池的副产品沼渣和沼液作为优质有机肥可进一步处理或进行农田回用。1.1.2造价指标污水净化沼气池类型和材质不同,其造价不尽相同。总体来说,生态净化沼气池的总池容较标准化粪池大,且需安装少部分软硬填料,其造价比普通化粪池高20%~25%左右。1.1.3运行管理运行管理是污水净化沼气池正常运行的必要保障环节,其中日常管理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5)污泥清掏周期:厌氧消化池2~3年,后处理区和沉砂池每半年抽一次。(6)每4~5年更新聚氨酯过滤泡沫板,每10年更新软填料(半软填料可不更换)。(7)注意安全,避免发生火灾、窒息事故。(8)严禁有毒物质如电石、农药或家用消毒剂、防腐剂、洗涤剂等入池。生活污水的出水在必要时进行消毒或季节性地进行消毒。(9)要对出水定期进行监测,出现问题及时解决。48
(1)防止超过设计负载的车辆驶进池面,并防止出料更换填料等操作中对池壁的机械损伤。(2)要由专人负责清除预处理池中的各种杂物(砖头、瓦块、石头、玻璃、金属、塑料等),并预防进料管口堵塞。(3)净化池所产沼气应按照沼气使用操作规程安全用气,严禁将输气管堵塞或放在阴沟里。1.1普通曝气池1.1.1概述普通曝气池包括传统活性污泥法及其变型工艺、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将多级曝气池串联、辅以曝气量调整和回流措施,可以实现同时对污水中有机物、氮和磷的去除。普通曝气池法的优点:工艺变化多且设计方法成熟,设计参数容易获得;可控性强,可根据处理目的的不同灵活选择工艺流程及运行方式,取得满意处理效果。普通曝气池法的不足:构筑物数量多,流程长,运行管理难度大,运行费用高,不适合小水量处理。普通曝气池适用范围:适应较大污水量情况,可用于对污水中有机物、氮和磷的净化处理。1.1.2结构和类型曝气池主要由池体、曝气系统和进出水口三个部分组成。池体一般用钢筋混凝土筑成,平面形状有长方形、方形、多边形和圆形等。曝气方式主要有鼓风曝气和机械曝气。鼓风曝气是利用空气压缩机将空气用管道输送到设在池底的空气扩散装置,使空气成为气泡弥散逸出,氧气通过气液界面溶入水中。常用空气扩散装置有多孔管、固定螺旋曝气器、水射器和微孔扩散板等四种不同型式。鼓风曝气法适用于长方形曝气池。机械曝气是利用设置于曝气池内的机械叶轮的转动向池内充氧。叶轮装在池内废水表面,故又称为表面曝气。这种装置通过叶轮的提水作用,48
促使池内废水不断循环流动,不断更新气液接触面以增大吸氧量。叶轮旋转时在周缘形成水跃,可有效地裹入空气;叶片后侧产生负压,可吸入空气,所以充气效果较好。叶轮浸水深度和转速可以调节,以保证最佳效果。鼓风曝气和机械曝气两种方法有时也可联用,以提高充氧能力,这适用于有机物浓度较高的污水。1.1.1设计事项普通曝气池的设计可参照GB50014-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冬季水温在6℃~10℃、短时间为4℃~6℃的区域,其设计和运行可参考CECS111:2000《寒冷地区污水活性污泥法处理设计规程》。1.1.2施工事项曝气池施工内容主要包括曝气池主体结构底板和池壁钢筋混凝土施工,以及相关的预埋件和底板以下的土工布反滤层、抗浮盲沟及卵石垫层施工等。施工中注意混凝土质量常见状况,例如蜂窝、露筋、麻面和钢筋保护层垫块脆裂等问题,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1.1.3造价指标曝气池造价主要考虑是建在地面还是地下,土质情况等诸多因素,一般来说,钢筋混凝土池可按600~1000元/m3估价。1.1.4运行管理曝气池中经鼓风后的压缩空气温度与外界气温温差较大时(特别是冬季),空气管内容易产生冷凝水,使空气流动受阻,影响正常曝气,所以应经常排放冷凝水和湿气,排放完毕立即关闭闸阀,防止空气流失。由于曝气池长期运行,死角的积泥应及时清除。为防止曝气头被污泥堵塞损坏,应定期清除、检修和更换曝气头。同时应对池内一般钢部件进行防腐处理,做好空气管路的防漏和检修工作,防止空气流失及供氧不足的弊端,造成能源浪费。1.2序批式生物反应器(SBR)1.2.1概述48
SBR集进水、曝气、沉淀、出水于一池中完成,间歇运行,其特点是工艺简单。由于只有一个反应池,不需二沉池、回流污泥及设备,一般情况下不设调节池,多数情况下可省去初沉池,故节省占地和投资,耐冲击负荷且运行方式灵活,可以从时间上安排曝气、缺氧和厌氧的不同状态,实现除磷脱氮的目的。SBR的优点:具有工艺流程简单,运转灵活,基建费用低等优点,能承受较大的水质水量的波动,具有较强的耐冲击负荷的能力,较为适合农村地区应用。SBR的不足:SBR的工作周期通常包括进水、反应(曝气)、沉淀、排水和空载五个阶段,需要自动控制,因此对自控系统的要求较高;间歇排水,池容的利用率不理想;在实际运行中,废水排放规律与SBR间歇进水的要求存在不匹配问题,特别是水量较大时,需多套反应池并联运行,增加了控制系统的复杂性。SBR适用范围:适用于污水量小、间歇排放、出水水质要求较高的地方,如民俗旅游村、湖泊、河流周边地区等,不但要去除有机物,还要求除磷脱氮,防止河湖富营养化。也适用于华北大部分水资源紧缺、用地紧张的地区。1.1.1结构和类型SBR有多种工艺,包括普通SBR和多种变形,图3-3所示为普通SBR结构示意图。普通SBR反应池池型为矩形,主要包括进出水管、剩余污泥排除管、曝气器和滗水器等几部分。曝气方式可以采用鼓风曝气或射流曝气。滗水器是一类专用排水设备,其实质是一种可以随水位高度变化而调节的出水堰,排水口淹没在水面以下一定深度,可以防止浮渣进入。图3-3SBR反应池结构示意图1.1.2设计事项48
此法应用于小型污水处理设施,为适应流量的变化,反应池的容积应留有余量或采用设定运行周期等方法。但是,对于民俗旅游村等流量变化很大的场合,应根据维护管理和经济条件,考虑设置流量调节池。具体设计方法选择参见《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五册,用于农村地区工艺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几个设计要点:(1)运行周期的确定:SBR的运行周期由充水、反应、沉淀、排水排泥和闲置五段时间组成,应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考虑。(2)反应池容积的计算:反应池内水力流态为完全混合式,反应池十分紧凑,占地很少。形状以矩形为准,池宽与池长之比大约为1:1~1:2,水深4~6米。要全面考虑周期数(周期/天)、每一系列的反应池数、每一系列的污水进水量(设计最大日污水量,m3/d)等因素。(3)曝气系统:曝气装置的能力是指在规定的曝气时间内能供给的需氧量。曝气装置应不易堵塞,同时考虑反应池的搅拌性能等。(4)排水系统:上清液排出装置应能在设定的排水时间内,活性污泥不发生上浮的情况下排出上清液,同时设置事故用排水和防浮渣流出装置。(5)排泥设备:此法不设初沉池,易流入较多的杂物,污泥泵应采用不易堵塞的泵型。1.1.1造价指标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SBR省去了初沉淀池、二次沉淀池及污泥回流设备,建设费用可节省10%~25%,占地面积可减少20%~35%。由于曝气的周期性使池内溶解氧的浓度梯度大,传递效率高,运转费用可节省10%~25%。1.1.2运行管理SBR运行管理中要保证每个池充水的顺序连续性,运行过程中避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池子同时进水或第一个池子和最后一个池子进水脱节的现象。同时通过改变曝气时间和排水时间,对污水进行不同的反应测试,确定最佳的运行模式,达到最佳的出水水质、最经济的运行方式。在污泥沉降性能控制中,实际操作过程时往往会因充水时间或曝气方式选择的不适当或操作不当而使基质的积累过量,致使发生污泥的高粘性膨胀。为使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应注意每个运行周期内污泥的SVI变化趋势,及时调整运行方式以确保良好的处理效果。48
1.1氧化沟1.1.1概述氧化沟是普通曝气池法的一种变型,因污水和活性污泥在沟中不断循环流动,也称其为“循环曝气池”。氧化沟通常按延时曝气条件运行,以延长污水和生物固体的停留时间和降低有机污染负荷。氧化沟通常使用卧式或立式的曝气和推动装置。污水经过氧化沟工艺的处理,出水通常能达到或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标准。如果受纳水体有对氮的处理要求,则需通过调整氧化沟不同区域的供氧量,使具有较高的脱氮功能。此外,在氧化沟前增加厌氧池,也可提高除磷效率。氧化沟的优点:氧化沟一般不设初沉池,结构与设备简单;低负荷运行,冲击负荷,剩余污泥量少;处理效果好;运行管理简便;应用范围广。氧化沟的不足:长污泥龄运行情况下有时出水中悬浮物较高,影响出水水质;相对其他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传统氧化沟的占地面积大、耗电量高于曝气池。氧化沟适用范围:适用于处理污染物浓度相对较高的污水;处理规模宜大不宜小,适合村落污水处理。污水经过农村适用的氧化沟工艺的处理后,出水通常达到或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标准。如果受纳水体有更严格的要求,则需要进一步处理。1.1.2结构和类型氧化沟的类型很多,针对农村的经济和技术特征,宜采用passever氧化沟(如图3-4所示)和一体化氧化沟(如图3-5所示)。氧化沟沟渠的平面形状有圆形、椭圆形、直沟道或其组合;沟道横断面可为矩形、梯形或椭圆形;转刷曝气机和转盘曝气机适合在农村污水处理中使用。48
图3-4passever氧化沟图3-5一体式合建氧化沟1.1.1设计事项氧化沟的设计可参考《氧化沟设计规程》CECS112:2000。冬季温度在零度以下的寒冷地区,需要地埋保暖措施或建设于室内。氧化沟机械曝气设备除具有良好的充氧性能外,还具有混合和推流作用,设备选型时要注意充氧和混合推流之间的协调。氧化沟曝气转刷的技术参数可参照《曝气转刷认定技术条件》(HCRJ034-1998)。在有条件的地区,也可自行加工,以降低成本。为保证活性污泥呈悬浮状态,沟内平均流速应在0.3m/s以上。混合液在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污泥回流到氧化沟中。因农村管理水平有限,剩余污泥宜定期排放并作适当处理。设于氧化沟后的二沉池可以采用常用的辐流沉淀池或平流沉淀池。氧化沟的参数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在无试48
验资料时,可参照类似工程选择,或参考以下参数:污水停留时间:8~24h;污泥停留时间:15~30d;氧化沟内好氧区溶解氧:2.0~4.0mg/L;沟内流速:0.25~0.35m/s;沟内污泥浓度:2000~6000mg/L缺氧区溶解氧:0.0~0.5mg/L;Passever氧化沟二沉池的表面负荷20m3/m2·d,一体化氧化沟固液分离器表面负荷30m3/m2·d。1.1.1施工事项氧化沟沟渠边壁一般推荐采用钢筋砼结构,土建施工应重点控制池体的抗浮处理、地基处理、池体抗渗处理,满足设备安装对土建施工的要求。为了节省投资,可以考虑采用粘土夯实并铺设防水层,亦可以采用钢结构和玻璃钢结构现场安装或定制。1.1.2造价指标氧化沟的建设成本主要包括池体建设和购置设备。一般,氧化沟钢筋混凝土池体池体的建设费用为600~1000元/m3池容,不同地区或池体埋地与否会有差别,采用钢板或玻璃钢池体的造价约为850元/m3池容。转刷的费用为15000~30000元/m,如果定做,会大幅度节省费用。转盘的费用更贵一些。1.1.3运行管理主要是氧化沟设备的维护。1.2生物接触氧化池1.2.1概述生物接触氧化池是生物膜法的一种,在华北地区应用最多。该48
技术是在池体中填充填料,污水浸没全部填料,氧气、污水和填料三相接触过程中,通过填料上附着生长的生物膜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氨氮、总氮等污染物的一种好氧生物技术。生物接触氧化池优点: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污泥产量少,无污泥回流,无污泥膨胀;生物膜内微生物量稳定,生物相丰富,对水质、水量波动的适应性强;操作简便、较活性污泥法的动力消耗少;对污染物去除效果好。生物接触氧化池不足:加入生物填料导致建设费用增高;可调控性差;对磷的处理效果较差,对总磷指标要求较高的农村地区应配套建设出水的深度除磷设施。生物接触氧化池适用范围:生物接触氧化池处理规模可大可小,可建造成单户、多户污水处理设施及村落污水处理站。为减少曝气耗电、降低运行成本,建议在华北地区的山区利用地形高差,可利用跌水充氧完全或部分取代曝气充氧;若作为村落或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则建议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采用该技术,可利用电能曝气充氧,提高处理效果。华北地区生物接触氧化装置应建在室内或地下,并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保证冬季运行效果。1.1.1类型和结构生物接触氧化池根据污水处理流程,可分为一级接触氧化、二级接触氧化和多级接触氧化。二级接触氧化和多级接触氧化可在各级接触氧化池中间设置中间沉淀池,延长接触氧化时间,提高出水水质。出水排泥进水装置曝气管填料支架填料池体液面出水槽进水空气图36内循环直流式接触氧化池基本结构图根据曝气装置位置的不同,接触氧化池在形式上可分为分流式和直流式。分流式接触氧化池是指污水先在单独的隔间内充氧后,再缓缓流入装有填料的反应区;直流式接触氧化池是直接在填料底部曝气;按水流特征,又可将接触氧化池分为内循环式和外循环式,内循环式是指单独在填料装填区进行循环,外循环式是指在填料体内、外形成循环。工程实践中,应用最广的是内循环直流式接触氧化池,其基本结构如图3-6所示。48
1.1.1设计事项在生物接触氧化池前应设置沉淀池等预处理设施,以防止堵塞。沉淀单元可以是单独的沉淀池或一体化设备中的沉淀单元,已建符合防水要求的化粪池也可作为沉淀池。此外,需要合理布置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曝气系统,实现均匀曝气。填料装填要合理,防止堵塞。接触氧化池主要由池体、填料、支架及曝气装置、进出水装置以及排泥管道等部件组成,如(图3-6)所示。1)池体及内部构筑体处理规模在200人以下的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设计参数200人以下所采用的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有效(填料)容积宜按下列公式计算:V=nQ(La-20)/M式中:V——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有效容积(m3);Q——每人每天污水量(m3/人·d);n——人数;La——进水BOD5浓度;M——BOD5负荷(gBOD5/m3.d),宜按照表3-4计算:表3-4生物接触氧化池BOD5负荷参数(gBOD5/m3·d)功能处理对象人数n1≤n≤5050≤n≤200去除有机物好氧生物接触氧化池(1)180225厌氧生物接触氧化池(1)120240同时去除有机物和氮厌氧接触氧化池(2)80140好氧生物接触氧化池(2)120140注:有脱氮需求时将好氧生物接触氧化池与厌氧接触氧化池联合使用,反应池依顺序为与厌氧接触氧化池(2)、好氧生物接触氧化池(2),并设置污水回流装置。此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好氧式生物接触氧化池(1)的曝气时间为1.5~3h,停留时间为1.5d左右,池内溶解氧含量维持2.0~3.5mg/L。池体底面多采用矩形或方形,长与宽之比应该在1:2~1:1之间。48
处理规模超过30人,分格数不少于2,并按同时工作设计。每格面积不宜大于25m2;处理规模超过40人,有效水深宜大于1.5m。单户或多户规模的池体可用热塑性复合材料、PVC塑料和玻璃钢等;村落规模的接触氧化池池体应采用钢板焊接制成或用钢筋混凝土浇注砌成。生物接触氧化池进水端应设置导流槽,导流槽与生物接触氧化池应采用导流板分隔,导流板下缘至填料底面的距离推荐为0.15~0.4m。出水一侧斜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应在50°~60°之间。生物接触氧化池应在填料下方满平面曝气,推荐采用穿孔管曝气,每根穿孔管的水平长度不宜大于5m,材质可选择PVC塑料或不锈钢,用电钻打孔制成。为防止堵塞,曝气时应保证开孔朝下。最好配置调节气量的气体流量计和方便维修的设施。生物接触氧化池底部应设置放空阀。处理规模在200人以上的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设计参数处理规模200人以上的村落污水处理站如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池,在能按照城市污水厂运行管理的前提下,可参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设计和运行参数。池体底面多采用矩形或方形,长与宽之比应该在1:2~1:1之间;池子个数或分格数一般不少于2个,每格面积不宜大于25m2;容积负荷一般采用1000~1500gBOD5/(m3•d);溶解氧一般维持在2.5~3.5mg/L之间,气水比15:1~20:1。1)填料填料的合适与否是决定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效果好坏的关键,生物填料须满足以下要求:(1)填料应采用适于长期浸入污水环境的弹性填料、软性填料。(2)填充率大于55%。(3)填料分层装填,一般不超过3m。(4)在好氧生物接触氧化池中应与底部保持合适的距离。(5)填料对微生物无毒害、易挂膜、比表面积较大、空隙率较高、氧转移性能好、机械强度大、经久耐用、价格低廉。48
填料的种类可按形状、性状及材质等方面进行区分。在形状方面,可分为蜂窝状、束状、筒状、列管状、波纹状、板状、网状、盾状、圆环辐射状以及不规则粒状和球状等;按性状分有,硬性、半软性、软性等;按材质则有塑料、玻璃和纤维等。1)设计尺寸不同处理规模的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设计参数可参考表3-5。其中村落规模的生物接触氧化池可设计成二段式。表3-5不同处理规模的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参数表规模池体尺寸适宜填料施工材料备注单户底面积0.3~0.5m2,池高1.0~1.5m,填料层高度0.6~1.0m软性、半软性热塑性复合材料、PVC塑料材料、玻璃钢均匀曝气多户底面积2.0~4.0m2,池高1.2~1.8m,填料层高度0.8~1.3m半软性、软性热塑性复合材料、PVC塑料材料、玻璃钢均匀曝气村落底面积10~15m2,池高2.5~3.0m,填料层高度1.8~2.2m球形、蜂窝钢板或钢筋混凝土可采取二段式1.1.1施工事项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施工包括池体的建造、填料的安装和曝气装置的布设等。1)池体建造散户或多户污水处理时,池体容积小,可采用热塑性复合材料、PVC塑料材料和玻璃钢等材质。板的厚度应大于10mm,若板较高,较长,则板中间需进行加固处理,以防池体装满水后池体中央向外凸出导致最终破裂。村落污水处理时,池体容积大,为安全考虑,宜采用现场钢筋混凝土浇注,也可采用设备现场安装。2)填料安装填料安装需搭建支架,支架材料要能抗腐蚀,支架应根据待安装的填料的体积和重量进行结构设计,保证其结构可靠性和稳定的承载能力。填料的安装有一定的要求,需疏密适中。单户或多户污水处理时,其具体安装参数可咨询环保工程师或填料供货方;村落污水处理时,其安装的参数应由有资质的设计院进行专业计算设计方可施工。3)曝气装置的布设48
单户或多户小型接触氧化池的曝气装置较为简单,可采取市售养鱼缸的曝气泵和曝气头进行充氧即可;村落污水处理接触氧化池池体较大时,其曝气装置的安装应在专业设计后请专门的施工队进行,其安装既要考虑曝气量,又要考虑曝气的均匀性。此外,曝气设备如鼓风机或曝气泵需考虑其噪声对环境的影响,若建设在环境要求很安静的地方,需对其进行降噪处理。1.1.1造价指标生物接触氧化池的一次性投资主要是池体建造和购买填料,处理规模不同,池体造价上也有差异,从几百至几万不等;而各种不同填料价格上差异明显,以价格较高的新型球形塑料填料为例,填充一立方米体积所需要的填料价格在600元左右。而在日常运行成本上,生物接触氧化法要低于活性污泥法和氧化沟工艺。在占地方面,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也体现了占地面积小的优势。此外,有报道表明二段式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在污泥稳定性、水力负荷以及设备来源上相比活性污泥和氧化沟工艺均有不同程度的优势;而且出水水质好。这些特点非常符合农村地区经济来源缺乏、操作维护人员有限、对出水水质要求高的特点。1.1.2运行管理1)系统启动系统启动时,投加临近污水处理厂的好氧区污泥,或加入粪水,闷曝3~7天后开始少量进水,并观察检测出水水质,逐渐增大进水流量至设计值,同时调整曝气量,保持一定的气水比15~20:1,如果有条件应检测反应池内溶解氧含量,使其在2.0~3.5mg/L之间为宜。1)日常维护正常运行时,需观察填料载体上生物膜生长与脱落情况,并通过适当的气量调节防止生物膜的整体大规模脱落。确定有无曝气死角,调整曝气头位置,保证均匀曝气。定期察看有无填料结块堵塞现象发生并予以及时疏通。定期对二沉池中污泥进行处理,可以由市政槽车抽吸外运处理,也可经卫生处理后用做农田施肥。1.2人工湿地1.2.1概述48
人工湿地是一种通过人工设计、改造而成的半生态型污水处理系统,主要由土壤基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三部分组成。人工湿地的优点:投资费用省,运行费用低,维护管理简便,水生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增加生物多样性。人工湿地的不足:污染负荷低,占地面积大,设计不当容易堵塞,处理效果受季节影响,随着运行时间延长除磷能力逐渐下降。人工湿地的适用范围:适合在资金短缺、土地面积相对丰富的农村地区应用,不仅可以治理农村水污染、保护水环境,而且可以美化环境,节约水资源。1.1.1类型和结构人工湿地按其内部的水位状态可以分为表流湿地(图3-7)和潜流湿地,而潜流湿地又可以按水流方向分为水平潜流湿地(图3-8)和垂直潜流湿地(图3-9)。表流湿地处理系统的优点是投资及运行费用低,建造、运行和维护简单,但占地面积大,冬季表流湿地表面易结冰,夏季易繁殖蚊虫,并有臭味。潜流湿地的优点在于占地面积小,且卫生条件好,但建设费用较高。各地区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设计和运行。出水进水图3-7表流人工湿地示意图出水进水48
图3-8潜流人工湿地示意图进水出水图3-9垂直流人工湿地结构示意图1.1.1设计事项人工湿地的设计可参考《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导则》(RISN-TG006-2009)。在实际应用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设计和运行。设计时首先确定污水的水量和水质,并根据当地的地质、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选择合适的人工湿地类型,然后根据相应的湿地类型进行设计。不同类型的湿地可通过串联或并联的方式进行组合应用,以达到逐级削减水中污染物负荷的目的。多级湿地组合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各种类型湿地的优点,而且具有较稳定的去除率,抗干扰能力强,受季节影响不大。常见的组合方式有表流与水平潜流湿地的串联、并联组合;水平潜流与垂直流湿地的串联组合等。人工湿地设计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污染负荷、湿地面积、湿地床结构、基质材料选择、植被选择、水力状况、进水和排水周期等。1)污染负荷相对生物接触氧化池和氧化沟等好氧生物技术,人工湿地污染负荷低,其进水污染物浓度特别是悬浮物SS浓度不能太高,建议不超过50mg/L,否则容易堵塞。不同类型人工湿地污染负荷取值范围变化较大。2)湿地面积人工湿地的设计面积根据拟处理的水量确定,包括污水量和汇流区域内的暴雨径流量,可以按下面的公式近似估算:48
A=(Q污水量+Q径流量)/q式中:A-湿地的最大占地面积q-水力负荷1)湿地床结构湿地床的构型对湿地系统的水力状况有着重要影响,构型参数包括长宽比、坡度、深度等。据工程经验,人工湿地系统的坡度宜为0.5%~1%,长宽比应大于2,深度的波动范围为0.2~1.2m。人工湿地设计时应尽量采用重力流的布水方式,以保证排水顺畅,节省能源。另外,湿地的出水口高程应可调节,以便使整个湿地床体的水位可以人为调控。人工湿地的水力负荷根据污水量和湿地类型的不同差异比较大,一般来说潜流湿地的水力负荷大于表面流湿地的水力负荷。国内外人工湿地最常见的水力负荷为10~20cm·d-1,水力停留时间为0.5~7d。2)基质材料选择人工湿地系统多采用碎石、砂子、矿渣等基质材料作为填料。对于缺乏养分供给的基质或者孔隙过大不利于植物固定生长的基质,需在基质上方覆盖15~25cm厚的土壤,作为植物生长的基质。不同类型的基质对湿地的影响不同。中性基质对生物处理影响不大,但矿渣等偏碱性的基质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微生物和植物的生长活动,因此,应用时需采用一定的预处理,如充分浸泡等措施。基质对废水中磷和重金属离子的净化影响最大,含钙、铁、铝等成分的填料有利于离子交换。钙、镁等成分和污水中的磷、重金属相互作用形成沉淀;铁、铝等离子通过离子交换等作用将磷、重金属吸附于基质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基质对磷和重金属的吸附会达到饱和,湿地除磷和重金属能力便有明显下降。在确定基质材料种类后,还应确定基质粒径,以调整湿地的水力传导率和孔隙率。一般来说,小粒径基质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小、植物根及根区的发展相协调、水流条件接近层流等优点。但目前人工湿地的基质一般倾向于选择较大粒径的介质,以便具有较大的空隙和好的水力传导,从而尽量克服湿地堵塞问题。此外,选择基质时还应考虑便于取材、经济适用等因素。48
1)植被选择湿地水生植物主要包括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生长环境,适宜生长的湿地植物种类是不同的。人工湿地一般选取处理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污能力强且具有一定美学和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这些水生植物通常应具有下列特性:能忍受较大变化范围内的水位、含盐量、温度和pH值;对本地适应性好,最好是本土植物。植物种类一般3~7种,其中至少3种为优势物种;对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成活率高,种苗易得,繁殖能力强;有广泛用途或经济价值高。人工湿地中使用最多的水生植物为香蒲、芦苇和灯芯草,这些植物都广泛存在并能忍受冰冻。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适宜生长的水深不同,香蒲在水深0.15m的环境中生存占优势;灯芯草为0.05~0.25m;芦苇适宜生长在岸边和浅水区中,最深可生长于1.5m的深水区域。香蒲和灯芯草的根系主要在0.3m以内的区域,芦苇的根系达0.6m,宽叶香蒲则达到0.8m。在潜流型湿地中,一般选用芦苇和香蒲,它们较深的根系可扩大污水的处理空间。而对于处理暴雨径流污染为主的人工湿地,要求湿地植物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既能抗干旱又能耐湿,而且还应具有抗病灾和昆虫的能力,一般选用芦苇和藨草。2)水力状况表流人工湿地水位一般为20~80cm,潜流人工湿地水位则一般保持在土壤表面下方10~30cm,并根据待处理的污水水量等情况进行调节。需重点考虑造成湿地堵塞的各种影响因素。湿地堵塞多发生在系统床体前端25%左右的部分,造成堵塞的物质大部分为无机物,这表明污水中的颗粒物在湿地床中的沉淀是造成湿地堵塞的主要原因。此外,植物根系及其附着物等也是湿地堵塞的一大诱因。1.1.1施工事项人工湿地在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建筑材料主要包括砖、水泥、砂48
子、碎石、土壤等。人工湿地的施工主要包括土方的挖掘、前处理系统的修建、土工防渗膜的铺装、布水管道的铺设、基质材料的填装、土壤的回填和植物的种植。在施工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严格按照湿地设计中配水区、处理区和出水集水区中各种基质材料的粒径大小,分层进行施工,详情见人工湿地基质材料组成剖面图(如图3-10所示)。防渗层砾石层100mm土工布碎石层100mm粗砂层200mm土壤层200mm进水区出水区处理区进水出水水流方向图3-10人工湿地基质材料组成剖面图人工湿地表层一般种植喜阳的水生植物,因此应建设在能被阳光直射的空旷的地方。在山区或丘陵可建成多级呈阶梯状的人工湿地,采取多级跌水充氧,与植物复氧一起,共同为湿地补充溶解氧。1.1.1造价指标综合国内外的研究实践经验,人工湿地的投资和运行费一般仅为传统的二级污水厂的1/10~1/2,具体的投资费用视地理位置、地质情况以及所采用的湿地基质而有差别。工程统计表明,表流人工湿地建设投资费用约150~400元/m2,潜流人工湿地建设投资费用约200~600元/m2。1.1.2运行管理48
人工湿地的维护包括三个主要方面:水生植物的重新种植、杂草的去除和沉积物的挖掘。当水生植物不适应生活环境时,需调整植物的种类,并重新种植。植物种类的调整需要变换水位。如果水位低于理想高度,可调整出水装置;杂草的过度生长也给湿地植物的生长带来了许多问题。在春天,杂草比湿地植物生长的早,遮住了阳光,阻碍了水生植株幼苗的生长。杂草的去除将会增强湿地的净化功能和经济价值。实践证明,人工湿地的植被种植完成以后,就开始建立良好的植物覆盖,并进行杂草控制是最理想的管理方式。在春季或夏季,建立植物床的前三个月,用高于床表面5cm的水深淹没湿地床可控制湿地中的杂草生长,当植物经过三个生长季节,就可以与杂草竞争。由于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在湿地床的进水区易产生沉积物堆积,运行一段时间,需挖掘沉积物,以保持稳定的湿地水文水力及净化效果。1.1土地处理1.1.1概述污水土地处理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将污水投配在土地上,通过土壤-植物系统,经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一系列的净化过程,使污水得到净化的污水处理方法。土地处理系统的优点:土地处理对污水的缓冲性能较强,工程简单,基建投资省,污水处理能耗低,维护方便,处理成本低,还可以与农业利用相结合,利用水肥资源,浇灌绿地、农田,使土壤肥力增加,提高农作物产量。土地处理系统的不足:停留时间长,占地面积大;处理效果不稳定,受季节、气温、光照等自然因素影响大;防渗处理不当,可能污染地下水;此法不能用于过高浓度污水的处理,否则会引起臭味和虫滋生。土地处理系统适用范围:尤其适用于资金短缺、土地面积相对丰富的农村地区,在净化污水的同时可实现对其的资源化利用而获取经济效益。1.1.2类型和结构土地处理根据污水的投配方式及处理过程的不同,可以分为慢速渗滤(如图3-11所示)、快速渗滤(如图3-12所示)、地表漫流(如图3-13所示)和地下渗滤系统(如图3-14所示)四种类型。慢速渗滤系统48
图3-11慢速渗滤系统示意图慢速渗滤系统适用于渗水性能良好的土壤、砂质土壤,用来处理少量污水,通过蒸发、作物吸收、入渗过程后,不产生径流排放,即污水完全被系统所净化吸纳。慢速渗滤系统可设计为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以处理污水、再生水为主要目的,适用于土地资源紧张地区,设计时应尽可能少占地,选用的作物要有较高耐水性、对氮磷吸附降解能力强。二是以污水资源化利用为目的,根据土质、气候和污水特点选择经济作物为主,以获得经济效益,广泛适用于华北缺水地区,在土地面积相对充裕的情况下可充分利用污水进行生产活动,以水处理为目的兼用水肥资源。慢速渗滤系统的具体场地设计参数包括:土壤渗透系数为0.036~0.36m/d,地面坡度小于30%,土层深大于0.6m,地下水位大于1.2m。快速渗滤系统快速渗滤系统适用于渗滤性能极好的土壤,如砂土、砾石性砂土等,可处理较大量污水。快速渗滤可用于两类目的:地下水补给和污水再生利用。用于前者时不需要设计集水系统,而用于后者则需要设地下水集水措施以收集再生水,在地下水敏感区域还必须设计防渗层,防止地下水受到污染。可选择距居民区有一定距离的河滩地、砂荒地。出水方式可采取地下暗管或竖井方式,如果地形条件合适,可使再生水从地下自流进入地表水体。最优设计参数为:土壤渗透系数0.45~0.6m/d,地面坡度小于15%,以防止污水下渗不足,土层厚大于1.5m,渗透性能好;地下水深2.5m以上,地面坡度小于10%。图3-12快速渗滤系统示意图48
地表漫流地表漫流适用于土质渗透性差的黏土或亚黏土的地区,或场地0.3~0.6m处有弱透水层的土地;地面最佳坡度为2%~8%,经人工建造形成均匀、缓和的坡面。废水以喷灌法和漫灌(淹灌)法有控制地在地面上均匀漫流,流向坡脚的集水渠,地面上种牧草或其他作物供微生物栖息并防止土壤流失,大部分出水以地表径流汇集,可回用或排放水体。图3-13地表漫流系统示意图地下渗滤系统地下渗滤系统是将污水投配到距地表一定距离,有良好渗透性的土层中,利用土壤毛细管浸润和渗透作用,使污水在向四周扩散的过程中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和生物降解达到处理要求。地下渗滤的处理水量较少,停留时间较长,水质净化效果比较好,且出水的水量和水质都比较稳定,适用于污水的深度处理。地下布水管最大埋深不超过1.5m,污水投配到距地面约0.5m深,投配的土壤、介质要有良好的渗透性,通常需要对原土进行再改良提高渗透率至0.15~5.0cm/h。土层厚大于0.6m,地面坡度小于15%,地下水埋深大于1.0m,地下渗滤的土壤表面可种植景观性的花草。图3-14地下渗滤系统示意图48
1.1.1设计事项土地处理技术的工艺类型选择,主要根据处理水量、出水要求、土壤性质、地形条件等确定。各类型土地处理系统的具体设计参数与工艺特点如表3-6所示。表3-6土壤渗滤系统的典型设计参数与工艺特点土地处理类型设计事项慢速渗滤快速渗滤地表漫流地下渗滤废水投配方式地面投配(面灌、沟灌、畦灌、淹灌、滴灌等)通常采用地面投配地面投配地下布水水力负荷(m/a)0.5~6.06.0~125.03~200.4~3周负荷率(典型值)(cm/week)1.3~10.010.0~240.06.0~40.0最低预处理要求通常沉淀预处理通常沉淀预处理沉砂、拦杂物和粉碎化粪池一级处理要求灌水面积(100m2/m3·d)6.1~74.00.8~6.11.7~11.1投配废水的去向蒸发、下渗下渗地面径流,蒸发,少量下渗下渗、蒸发是否需要种植植物谷物、牧草、林木有无均可牧草草皮、花卉等适用于土壤具有适当渗水性土壤亚砂土,砂质土亚粘土等地下水位最小深度/m-1.5-4.5无规定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一般有影响一般有影响有轻微影响BOD5负荷率(kg/104m2·a)2×103~2×1043.6×104~4.7×1041.5×1041.8×104(kg/104m2·d)50~500150~100040~12018~140场地条件坡度种作物不超过20%,不种作物不超过40%不受限制2%~8%土地渗滤速率中等0.6~3.0高低地下水埋深/m布水期:≥0.9干化期:1.5~3.0不受限制气候寒冷季节需蓄水一般不受限制冬季需蓄水系统特点运行管理种作物时管理严格简单比较严格系统寿命长磷去除率可能限制系统使用寿命长对土壤的影响较小可改良砂荒地小48
1.1.1施工事项慢速渗滤并不需要特殊的收集系统,施工较简便。但为了达到最佳处理效果,要求布水尽量均匀一致。快速渗滤系统施工过程中应减少对池体土壤的压实,围堤高度根据接纳污水水量而定。地表漫流系统污水投配方向以自然坡度为主要方向,缓慢均匀流经植被覆盖区。种植作物适宜当地环境气候,密集种植,防止水流冲刷,使地表漫流系统有效运行。集水渠在华北地区冬季地表慢流系统停止运行时应满足贮存污水的需要,雨季应满足当地分次排放雨污合流污水所要求的容量。地下渗滤系统需要铺设地下布水管网,系统构筑相对较复杂。普通地下渗滤系统施工时先开挖明渠,渠底填入碎石或砂,碎石层以上布设穿孔管,再以砂砾将穿孔管淹埋,最后覆盖表土。穿孔管以埋于地表下50cm为宜,也可采用地下渗滤沟进行布水。强化型地下渗滤系统在普通型的基础上利用无纺布增加了毛管垫层,它高出进水管向两侧铺展外垂,穿孔管下为不透水沟,污水在沟中的毛管浸润作用面积要明显高于普通型,布水也更均匀,因而净化效果更好。1.1.2造价指标慢速渗滤和快速渗滤系统的主要成本是布水管网或渠道的修建费用。快速渗滤处理系统出水进行回用时,要安装地下排水管或管井,开挖土方量、人工费、材料费都会有所增加,但回收的水质较好,可用于绿地浇灌或农业灌溉,形成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高造价的缺陷。一般而言,土壤渗滤系统造价在100~400元/m2。地下渗滤系统采用地下布水,工程量相对较大。其主要成本是开挖土方、人工费、渗滤沟或穿孔管,以及集水管网的费用,在绿化要求较高时应种植观赏性强的植物,草皮和花卉此时也会占用一定费用。维护的费用较少。1.1.3运行管理土地处理系统是一种无动力或微动力的利用自然土壤净化能力48
的污水处理技术,其运行维护方便,管理简单,仅需定时对格栅进行清渣,对植物进行收割,通过收割植物去除吸附在植物体中的营养物质。土壤对污染物的吸附是有一定限度的,污水中有机质含量较高时,土壤层中生物会快速生长,易引起布水系统和填料的堵塞。因此要考虑土壤的自净能力及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降解能力,防止因水力负荷过大使土壤污染及出水不达标。维护时如检查到土壤表层有浸泡的现象,说明有堵塞现象或水力负荷过大,此时应停止布水,作进一步的检查。收割植物时应注意用轻型收割机或人工进行,防止重物压实填料层。慢速渗滤和快速渗滤系统的主要维护工作是布水系统和作物管理,投配的水量要合适,不能出现持续淹没状态。快速渗滤系统通常采用淹水、干化间歇式运行,以便渗滤区处于干湿交替状态,有益于硝化和反硝化,加强脱氮功能。快速渗滤系统表面应定期松土、割除表面杂草,使其表面疏松。北方冬季时,地表结冰会引起以上两个系统的效果下降,运行时要特别注意寒冷气候对系统的影响。地表漫流系统需定期维护布水系统、割除表面杂草和检查虫害,保障系统在运行期处理效果。地下渗滤系统对进水的要求要比慢速渗滤系统和快速渗滤系统高一些。如果进水中颗粒物较多,应定期监测系统中不同埋深的土壤性质,防止填料层堵塞,造成雍水,处理效率下降。地下渗滤系统表面可种植绿化草皮和植被,但具有较长根系的植物不宜采用,因为长根系可能会引起土壤结构的破坏。1.1稳定塘1.1.1概述稳定塘又名氧化塘或生物塘,是一种利用水体自然净化能力处理污水的生物处理设施,主要借助了水体的自净过程来进行污水的净化。稳定塘的优点:结构简单,出水水质好,投资成本低,无能耗或低能耗,运行费用省,维护管理简便。稳定塘的不足:负荷低,污水进入前需进行预处理,占地面积大,处理效果随季节波动大,塘中水体污染物浓度过高时会产生臭气和滋生蚊虫。稳定塘的适用范围:适用于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资金短缺、土地面积相对丰富的农村地区。可考虑采用荒地、废地、劣质地,以及坑塘和洼地等建设稳定塘处理中低污染物浓度的生活污水。48
1.1.1类型和结构稳定塘有多种类型,可按照塘的使用功能、塘内生物种类和供氧途径等进行分类,一般可分为好氧塘、兼性塘、厌氧塘、曝气塘和生态塘。好氧塘的深度较浅,一般在0.5m左右,阳光能直接照射到塘底。塘内有许多藻类生长,释放出大量氧气,再加上大气的自然充氧作用,好氧塘的全部塘水都含有溶解氧。兼性塘同时具有好氧区、缺氧区和厌氧区。它的深度比好氧塘大,通常在1.2~1.5m之间。厌氧塘的深度相比于兼性塘更大,一般在2.0m以上。塘内一般不种植植物,也不存在供氧的藻类,全部塘水都处于厌氧状态,主要由厌氧微生物起净化作用。多用于高浓度污水的厌氧分解。曝气塘的设计深度多在2.0m以上,但与厌氧塘不同,曝气塘采用了机械装置曝气,使塘水有充足的氧气,主要由好氧微生物起净化作用。由于有高浓度的氧气,反应速率较快,污水所需要的停留时间较短,可用于净化较高污染物浓度的污水。生态塘(深度处理塘)适用于进水污染物浓度低的深度处理,塘中可种植芦苇、茭白等水生植物,以提高污水处理能力。1.1.2设计事项稳定塘的设计可参考《污水稳定塘设计规范》CJJ-T54-93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稳定塘可根据有机污染负荷、塘深和水力停留时间等参数进行设计。当进水污染物浓度较低时,一般设计为好氧塘或生态塘;当进水污染物浓度较高时,可设计为厌氧塘或曝气塘;污水水质介于这两者之间时,通常设计为兼性塘。好氧塘和生态塘中水生植物应多取用当地野生品种,适应性强,成活率较高,从而减少造价。污水进入稳定塘前应经过化粪池、厌氧、好氧生物接触氧化等预处理,以保证处理效果达到设计要求。稳定塘设置点应尽量远离居民点,而且应该位于居民点长年风向的下方,防止水体散发臭气和滋生的蚊虫的侵扰。48
1.1.1施工事项稳定塘应防止暴雨时期产生溢流,在稳定塘周围要修建导流明渠将降雨时的雨水引开。暴雨较多的地方,衬砌应做到塘的堤顶以防雨水反复冲刷。塘堤为减少费用可以修建为土堤。塘的底部和四周可作防渗处理,预防塘水下渗污染地下水。防渗处理有粘土夯实、土工膜、塑料薄膜衬面等。1.1.2造价指标稳定塘修建的主要成本是塘体的挖掘和防渗处理。在好氧塘和生态塘中种植一些观赏性水生植物会增加一些费用。为了减少成本,可以在地势低洼的地方进行修建,也可对农村原有的蓄水塘进行改建而成,挖掘时也宜采用机械作业以减少成本。如果土壤的入渗率较低,也可以采用就地夯实的办法作防渗。稳定塘投资造价约100~150元/m2。1.1.3运行管理稳定塘设计简单、施工简便,所需要的维护工作较少。日常维护中要注意保护塘内水生生物的生长,但也不能让水生生物过度生长,特别是藻类的快速繁殖会使出水水质下降。塘是否出现渗漏是检查的重点,要注意对塘的出入水量进行定期测量,以查看有无渗漏。如果周边有地下井,也可抽取地下水进行检测,查看是否受到塘水的下渗污染。48
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华北地区冬季较寒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应为地埋式或进行其它保温处理。地埋式设施应安装在冻土层以下。在居住分散、地形复杂、不便于管道收集的地区可采用单户或多户分散处理方式;新建村庄及旅游度假村、民俗村等可建立污水处理站进行集中处理。华北地区农村实用污水处理工艺主要分为以下两类,可根据不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工艺:(1)针对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治或以农用为目的的农村污水处理的设施和污水处理站宜以去除COD为主。(2)对位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风景或人文旅游区、自然保护区、黄河、淮河、海河等重点流域等环境敏感区的村庄,其污水处理设施要求同时具备COD、TN和TP的去除能力,以防止区域内水体富营养化,保护当地水环境。出水宜回用。4.2去除COD为目标的污水处理工艺4.2.1散户污水处理散户是指污水不便于统一收集处理的单一或几户农户,其污水宜采用分散处理技术就地处理排放或回用。(1)化粪池和沼气池处理技术适用范围: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对污水处理要求不高的地区;有消纳沼渣、沼液农田面积的地区;也可作为其他污水处理技术的预处理方法。典型工艺流程如图4-1所示:污水化粪池或沼气池农用图4-1污水初级处理技术工艺流程本技术在我国农村厕所改造过程中使用较多,经过化粪池或沼气池处理后的污水可用来灌溉、施肥,但其出水中污染物浓度高,因此不宜直接排入村落周边水系。48
(2)生物接触氧化技术适用范围:经济发达、出水水质要求较高的地区。典型工艺流程如图4-2所示:剩余污泥排水污水回流污泥二沉池格栅沉砂池初沉池生物接触氧化池图4-2分散式污水生物接触法工艺流程生物接触氧化法多数应用实例都为好氧类型,在华北区部分山区可利用地形高差,采用跌水曝气,节省运行能耗。经济较发达的平原地区,可采用机械曝气方式充氧。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可以与分段进水技术结合,强化脱氮效果,处理后的污水可直接排放或经生态或土地系统进一步处理后排放。(3)生态处理技术适用范围:经济条件一般,对出水要求高,有较大面积闲置土地或周边有废旧坑塘的农户。典型工艺流程如图4-3所示:污水生态处理单元排放生物预处理单元图4-3散户生态处理技术工艺流程其中,生物预处理单元技术可采用厌氧技术,当生活污水接入化粪池时,宜在化粪池后、生态单元前增设厌氧处理单元,降低生态处理单元的负荷,生态处理单元技术宜采用人工湿地、生态滤池等处理技术。(4)黑灰分离处理工艺适用范围:适用于黑水农用的农户。针对黑水农用的农户,可采用黑灰分离的模式处理污水。黑水收集后农用。灰水收集沉淀后进入人工湿地和土地处理单元,出水可直接排放或作为景观用水利用。典型工艺流程如图4-4所示。48
灰水人工湿地/土地处理排放或景观用水黑水农用化粪池或沼气池收集或沉淀农户图4-4黑灰分离处理工艺流程4.2.2村落污水处理(1)以生物技术为主体的污水处理工艺适用范围:经济发达,地势平缓,可利用土地有限的地区。以去除COD为目标的村落污水生物处理工艺流程如图4-5所示。剩余污泥排水污水回流污泥二沉池格栅沉砂池初沉池生物处理单元图4-5村落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示意图其中,生物处理单元技术可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普通曝气池法。为保证处理效果,宜采用好氧处理,好氧生物反应池内溶解氧保持在2.0mg/L以上。(2)以生态技术为主体的污水处理工艺适用范围:经济较发达,地势有一定高差和有可利用土地的地区。以生态技术为主的污水站典型工艺流程如图4-6所示。污水预处理单元生态处理单元排放或消毒排放图4-6村落污水生态处理工艺流程示意图其中,预处理单元可以是格栅、沉淀池,也可以包含生物预处理单元技术(如采用化粪池、沼气池、生物膜技术等)。生态处理单元技术可采用人工湿地、稳定塘或土地处理系统等。4.3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污水处理工艺分为生化工艺和生化-生态组合工艺两类。前者占地小,但投资和运行费用都高;后者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但占地面积较大。48
对经济不发达、土地面积充裕的地区,也可仅采用生态工艺实现污水的脱氮除磷处理。根据华北各地区不同情况,主要采用以下两种工艺:(1)生物脱氮工艺具有缺氧和好氧生物反应器的组合工艺,或单一反应器缺氧和好氧交替运行,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使出水COD、BOD5、SS和NH4+-N与TN等达标。缺氧/好氧组合工艺流程如图4-7所示。回流污泥混合液回流污水预处理单元缺氧生物处理单元好氧生物处理单元沉淀池剩余污泥出水图4-7村庄集中生物脱氮污水站典型工艺流程示意图其中,预处理单元常用技术包含格栅和沉淀池,也可以采用生物预处理单元技术(如采用化粪池、沼气池等)。缺氧/好氧生物处理单元技术宜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SBR或氧化沟。(2)生物与生态组合脱氮除磷工艺将生物处理单元技术与人工湿地或土地过滤等生态处理系统相组合,可以更经济和高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氮和磷,但需占用较大土地面积。村庄农户污水经过化粪池或沼气池的初级处理后,进入生物处理单元,其出水再进入生态处理单元。其工艺流程如图4-8所示。生物处理单元技术可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普通曝气池法、SBR和氧化沟等工艺,去除大部分有机物和部分氮磷;生态处理单元技术宜采用土地处理、人工湿地等,利用土壤和植物除磷。同时,人工湿地也可作为村庄景观,美化环境。预处理单元污水生物处理单元生态处理单元出水图4-8村庄污水脱氮除磷组合工艺流程示意图48
4.4冬季污染物截流入河技术华北地区包含黄、淮、海重点保护流域,部分村庄处在保护区范围内,严格要求此地区生活污水需经过脱氮除磷达标处理后才可排放。然而,区内部分临河临湖地区的冬季气温长期处于0℃以下,使已建地面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效率下降,污水处理难以实现达标排放,宜修建稳定塘、土地处理系统等适宜设施滞留污水、提高对污染物的降解率,减少入河污染物总量。污染物截留入河技术主要以生态处理技术为主。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修建稳定塘,夏季作为污水处理塘使用,冬季作为贮存塘使用,将污水长时间存贮后进行农业综合利用。或经化粪池等预处理后的污水,再经过稳定塘长时间贮存后,进入土地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可达到污染物截流的作用,出水水质明显改善。48
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1.1污水水质检测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过程中,应定期对进出水水质进行检测。污水站进出水水样可每周一次现场采集后进行分析,分散型处理设施可每三个月在现场进行检测。鉴于污水检测的复杂性,具体可参见《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等。除水温、透明度、浊度、pH等指标可采用简易办法现场测定外,COD、BOD5、氨氮、磷、总菌数等其他水质指标的检测建议采样后运送至有资质和检测设施的专门单位进行检测。在有条件的地区氨氮、硝酸盐、磷等指标可采用现场试纸测定。1.1.1水样的采集与保存采样时,当水深大于1m,应在表层1/4深度处采取;水深小于或等于1m,在水深1/2处采取。采样注意事项有:(1)用样品容器直接采样时,必须用水样冲洗容器三次后再采样,但当水面有浮油时,采油的容器不能冲洗。(2)采样时应去除水面漂浮的杂物和垃圾等物体。(3)采样水量要充满整个采样容器。(4)采样容器上要贴上采样标签,注明样品编号、采样地点、采样日期和时间、采样人姓名等。如有必要,还需认真填写“污水采样记录表”,表中应有以下内容:污染源名称、监测目的、监测项目、采样点位、采样日期和时间、样品编号、污水性质、污水流量、采样人姓名及其他有关事项等。具体格式可根据相关环境监测站的要求制定。(5)水样采集后,应尽快送往环境监测站分析,因样品放置久了,会受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影响,某些组分的浓度可能会发生变化。(6)水样的保存可采取冷藏或冷冻,即将样品在4℃冷藏或将水样迅速冷冻,贮存于暗处,一些测定项目还要求采取加入化学保存剂的方法。1.1.2现场简易检测指标与方法48
臭:量取100ml水样置于250ml锥形瓶内,用温水或冷水在瓶外调节水温至20℃左右,振荡瓶内水样,从瓶口闻其气味,用以下六个等级臭强度进行描述,如表5-1所示。表5-1臭强度等级等级强度说明0无无任何气味1微弱一般人难于察觉,嗅觉敏感者可以察觉2弱一般人刚能察觉3明显已能明显察觉,需加以处理4强有很明显的臭味5很强有强烈的恶臭水温:将水温计插入一定深度的水中,放置5min后,迅速提出水面并读数。当气温与水温相差较大时,尤其要注意立即读数,避免受气温的影响。透明度:将振荡均匀的水样立即倒入透明度计筒内至30cm处,从筒口垂直向下观察,如不能清楚地看见印刷符号,缓慢地放出水样,直到刚好能辨认出符号为止,记录此时水柱高度。浊度、pH的测定可采用相应的便携式仪器现场测定,具体测定步骤可见仪器说明书,pH的粗略测定还可以用pH试纸。氨氮、硝酸盐、磷等指标也可采用现场试纸测定。1.1排水系统的维护与管理应配备人员对村落排水管网系统定期检修维护,发现堵塞立即疏通。由于接口处易松动,弯头处易堆积淤泥,应定期检查管道弯头和接口处。室外塑料管道在长期日照下,易产生裂纹,因此布设排水管道时应考虑到其使用寿命,如发现开始产生裂纹,宜进行管道更换。厨房下水道前应安装防堵漏斗,并定期清理其上残渣,厨房污水应先进入隔油池,防止管道堵塞;浴室排水应进入毛发过滤器,排水管道前需安装防堵细格栅。雨水排放明渠应定期进行疏通,以免渠道堵塞,雨水溢出;土渠道应注意土体的稳固性,在多雨地区尽量采用混凝土明渠排放雨水。48
1.1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与管理5.3.1散户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散户污水处理设施宜由农户自行看管,包括化粪池的定期清淘、生物处理设施的定期排泥、生态处理单元的植物收割等。具体操作事项可参照第三章中各处理技术的运行管理要求。但农户缺乏污水处理技术的专业知识,对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水平有限,因此村落或集镇可统一聘请若干专业人员,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专业咨询,对村落或集镇管辖范围内的散户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定期巡查,巡查周期不宜大于3个月。村庄也可指定专人,对散户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统一管理。5.3.2村落污水处理站的运行管理村落污水处理站的启动与试运行需由专门单位负责。待系统正常运行后,应将设计和管理手册交给运行方。运行方应配备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按照手册的要求严格管理污水处理设施,保证污水站的正常运行。污水处理站的设备一旦出现故障,须及时与相关技术人员或生产厂家联系,进行及时维修或更换。应定期对污水处理站的进水和出水进行观察或测定,如进水异常,需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根据出水颜色和浑浊度,可粗略评价好氧生物处理设施是否处于正常运转状态。如出水水质透明度明显下降,悬浮颗粒物增多,则处理设施可能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可能原因有进水水量过大,曝气充氧不足,污泥沉淀效果不好,气温下降等;相应的解决措施为控制进水水量,检查曝气设备是否正产开启,及时排走池底沉积污泥,冬季采取保温措施或降低污水处理量。污水处理站产生的剩余污泥宜集中处理。48
1工程实例工程实例:北京市怀柔区杨宋镇耿辛庄村污水处理站(1)村庄概况北京市怀柔区杨宋镇耿辛庄村,位于潮白河流域。村域面积24km2,其中16.79km2为山区,其余部分为平原。村内户籍人口753人,共326户,外来人口约160户。人均纯收入为12000~13000元/年。(2)生活用水量村民生活用自来水来自于村庄自备水源井(共3口,约100米深),水价1元/吨,村庄用水总量约3000吨/月。(3)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情况2006年,耿辛庄村开展新农村建设,修建村级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处理水用于村庄绿化灌溉,总投资60万元。工程内容包括:图6-1耿辛庄逊污水处理一站①对全村所有户厕进行整改,将原有旱厕统一改造成三格化粪池式节水厕所,村内还建有二级公共厕所两座。粪便由抽粪车定期收集后用于农田施肥;②新铺设雨污水管道15000米;③修建污水处理池3个,均采用膜生物处理技术,日处理污水共80吨。该村排水设施建设情况如表6-1所示,图6-1所示为耿辛庄村污水处理一站。48
表6-1村庄排水管道系统与污水处理设施情况污水分区一区二区三区设施名称管径(mm)长度(m)管径(mm)长度(m)管径(mm)长度(m)污水管道ø150180015018001602100ø200750200750200700ø300500300500300400小计(m)3050小计(m)3050小计(m)3200雨水管道ø1509015090400500ø400600400600600300小计(m)600小计(m)600小计(m)800污水井44座44座55座雨水井12座12座16座污水处理站25吨/天,1座25吨/天,1座30吨/天,1座(4)污水处理效果该村位于北京市潮白河流域。按照北京市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307-2005中的规定,处理水水质应达到一级限值B要求,即COD≤50mg/L,BOD5≤15mg/L,NH4+-N≤5.0mg/L,TN-N≤20.0mg/L,才能够排放自然环境。表6-2列出了该村污水处理站的处理效果。根据表6-2数据,该处理站的有机物处理能力能够满足排水要求,但对氮的去除能力不足。因此处理水不能够向环境直接排放。尽管如此,污水处理池建成后村内环境还是有明显改善,苍蝇蚊子等大量减少。表6-2污水处理站的水质处理效果水质指标COD(mg/l)BOD(mg/l)NH+4-N(mg/l)NO3--N(mg/l)NO2--N(mg/l)pH进水197.5147.569.251.807.25初沉池出水水质13397.576.214.407.33去除率(%)32.733.9----处理水水质22.7122.68300.246.70去除率(%)88.691.796.2---(5)污水处理去向村内设储水罐一个,贮存48
处理水用于村内公共绿地的浇灌,但使用率不高,大部分处理水都从储水罐溢流进入排水渠,最终蒸发或渗入地下。(6)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费用正常使用时耗电100余kw.h/天;村内设水管员5个,做排水量记录工作,工资每月500元/人,由村委会支付。(7)总结本污水处理站使用膜生物处理技术,仅采用一级好氧工艺,有机物降解和氨氮硝化能力能够满足处理要求,但由于缺乏缺氧和厌氧过程,除磷脱氮能力不能满足需要。因此,今后在进行农村污水处理工艺流程选择时,对于有除磷脱氮需求的情况,一定要在工艺流程中设定缺氧/厌氧过程。本工程项目中,处理水没有直接排放环境,而是达到绿化灌溉水质标准后用于绿地灌溉,具有三方面的效益:降低污水处理成本,避免环境污染,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48
参考文献[1]张忠宝等编著.《预制钢筋砼组合式化粪池的应用》.2005[2]中国沼气学会.中国市政西南设计院.给排水试用图集《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0[3]张自杰等编写.《排水工程(第四版)》.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4]高廷耀.顾国维 编著.《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5]刘俊新等编著《排水设施与污水处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