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技术课件.ppt 32页

  • 622.50 KB
  • 2022-04-22 13:45:13 发布

水处理技术课件.ppt

  • 3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2.5沉淀池按水流方向分:平流,竖流,辐流理想沉淀池影响沉淀效果的因素平流沉淀池的构造 一.理想平流沉淀池理想平流沉淀池的基本假设:①颗粒处于自由沉淀状态,颗粒的沉速始终不变。②水流沿水平方向流动,在过水断面上,各点流速相等,并在流动过程中流速始终不变。③颗粒沉到底就被认为去除,不再返回水流中。理想沉淀池的工作情况见下图。 原水进入沉淀池,在进水区被均匀分配在A-B截面上其水平流速为:考察顶点,流线III:正好有一个沉降速度为的颗粒从池顶沉淀到池底,称为截留速度。≥u0的颗粒可以全部去除,4,L/H>10,每格宽度应在3~8m不宜大于15m。沉淀区水流速度的控制也很重要适宜范围:10-25mm/s(给水)5-7mm/s(污水) 3出水区通常采用:溢流堰(施工难),淹没孔口(容易找平)见图。孔口流速宜为0.6~0.7m/s,孔径20~30mm,孔口在水面下15cm,水流应自由跌落到出水渠。为了不使流线过于集中,应尽量增加出水堰的长度,降低流量负荷。堰口溢流率一般小于500,目前我国增加堰长的办法如图。 4.存泥区及排泥措施泥斗排泥:靠静水压力1.5–2.0m,下设有排泥管,多斗形式,可省去机械刮泥设备(池容不大时)穿孔管排泥:需存泥区,池底水平略有坡度以便放空。机械排泥:带刮泥机,池底需要一定坡度,适用于3m以上虹吸水头的沉淀池,当沉淀池为半地下式时,用泥泵抽吸。还有一种单口扫描式吸泥机,无需成排的吸口和吸管装置。沿着横向往复行走吸泥。 四、平流沉淀池的工艺设计设计平流沉淀池的主要控制指标是表面负荷或停留时间。应根据原水水质、沉淀水质要求、水温等设计资料、运行经验确定。停留时间一般采用1~3h。华东地区水源一般采用1~2h。低温低浊水源停留时间往往超过2h。 1)几个参数间关系技术参数:水平流速v,停留时间t,表面负荷q0构造参数:池长L,池深H,池宽B 五、斜板(管)沉淀池的特点与工艺设计1)原理由沉淀效率公式可知:在原体积不变时,增加沉淀面积,可使颗粒去除率提高。斜板(管)沉淀池与水平面成一定的角度(一般60°左右)的板(管)状组件置于沉淀池中构成,水流可从上向下或从下向上流动,颗粒沉于斜管底部,而后自动下滑。斜板(管)沉淀池的沉淀面积明显大于平流式沉淀池,因而可提高单位面积的产水量或提高沉淀效率。 2)分类有异向流、同向流、横向流三种,目前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是异向流斜板(管)沉淀池,其结构见图。 2.6澄清池(Clarifier)澄清池将絮凝和沉淀过程综合于一个构筑物完成,主要依靠活性泥渣层达到澄清目的。当脱稳杂质随水流与泥渣层接触时被阻留下来使水获得澄清的现象,称为接触絮凝。在原水中加入较多絮凝剂,并适当降低负荷,经过一段时间,便能形成泥渣层,常用于给水处理。 1.悬浮澄清池   其结构见图7~22。悬浮澄清池结构简单,一般用于小水厂,运行适应性差(水温、水量、变化时,泥渣层工作不稳定),目前已很少用。 2.机械搅拌澄清池的设计要点:①清水区上升流速为0.8~1.1mm/s;②水在澄清池内总的停留时间可采用1.2~1.5h;③叶轮提升流量为进水流量的3~5倍;④原水进水管、三角配水槽的水流流速分别为1m/s、0.4m/s;⑤第一絮凝室的容积:第二絮凝室的容积(含导流室):分离室为2:1:7,第二絮凝室与导流室的水流流速一般为40~60mm/S;⑥直径大于6m时用6~8条集水槽,直径小于6m时用4~6条集水槽 水力循环澄清池的简图如图所示,水力循环澄清池现已很小使用。水力循环澄清池的优点:不需机械搅拌,结构简单水力循环澄清池的缺点:反应时间短,运行不稳定,泥渣回流控制较难,不能适应水温、水质、水量的变化,只能用于小水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