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5.78 KB
  • 2022-04-22 13:46:49 发布

GBT21564.5-2008报警传输系统串行数据接口的信息格式和协议数据接口.pdf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S73.320;35.100.05A91蝠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1564.5—2008报警传输系统串行数据接口的信息格式和协议第5部分:数据接口Messageformatsandprotocolsforserialdatainterfacesinalarmtransmissionsystems--Part5:Datainterfaces(IEC60839—7—5,一7-6,一7-7,一7-11,一7-12,-7—20:2001,MOD)2008—03—24发布2008—09-01实施丰瞀徽露瓣警矬赞霎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1564.5—2008前言⋯⋯⋯⋯⋯⋯⋯⋯⋯⋯⋯⋯⋯⋯⋯⋯⋯⋯⋯⋯⋯⋯⋯⋯⋯⋯···I引言⋯⋯⋯⋯⋯⋯⋯⋯⋯⋯⋯⋯⋯⋯⋯⋯⋯⋯⋯⋯⋯⋯⋯⋯⋯⋯⋯·Ⅱ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缩略语⋯⋯⋯⋯⋯⋯⋯⋯一⋯⋯⋯⋯⋯⋯⋯⋯⋯⋯⋯⋯⋯⋯⋯⋯⋯⋯.⋯25按照ISO/IEC8482采用双线配誊j:0:j⋯⋯⋯⋯⋯⋯⋯⋯⋯⋯⋯⋯⋯⋯⋯⋯⋯⋯⋯26采用ITU_T建议v.24/V.28信令的报酱系统接口⋯⋯⋯⋯⋯⋯⋯⋯⋯⋯⋯⋯⋯⋯⋯⋯⋯⋯⋯37嵌入式报警系统收发器的报警系统接口⋯⋯⋯⋯⋯⋯⋯⋯⋯⋯⋯⋯⋯⋯⋯⋯⋯..⋯⋯⋯⋯⋯⋯.38采用ITu—T建议V.23信令的PSTN接口和专用信道PTT接口⋯⋯⋯⋯⋯⋯⋯⋯⋯⋯⋯⋯⋯49采用ITU—T建议v.24/V.28信令的终端接口⋯⋯⋯⋯⋯⋯⋯···⋯⋯⋯⋯⋯⋯⋯⋯⋯⋯⋯⋯⋯5 前言GB/T21564.5—2008GB/T21564<(报警传输系统串行数据接口的信息格式和协议》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第l部分:总则;——第2部分:公用应用层协议;——第3部分:公用数据链路层协议;——第4部分:公用传输层协议;——第5部分:数据接口。本部分为GB/T21564的第5部分。本部分修改采用IEC60839-7—5:2001,IEC60839—7-6:2001,IEC60839—7-7:2001,IEC60839—7—1l:200l,IEC60839-7—12:2001,IEC60839—7—20:200l(英文版)。为了使用方便,本部分对IEC标准徽了以下修改:——将IEC60839—7—5:2001、IEC60839-7—6:2001、IEC60839—7—7:200l、IEC60839—7一ii:2001、IEC60839—7-12:200l、IEC60839—7—20:200l六个部分合并为一个部分,标题定为“报警传输系统串行数据接口的信息格式和协议第5部分:数据接口”(本部分的第5章对应IEC60839—7—5;本部分的第6章对应IEC60839—7-6;本部分的第7章对应IEC60839—7—7;本部分的第8章对应IEC60839—7—11和IEC60839—7—12;本部分的第9章对应IEC60839—7-20),并重新编排了章条编号。——本部分的第7章中删除了IEC60839-7—7的第10、11、12三章关于设备外形及接插件的具体要求,改为“安装牢靠,并且满足电磁兼容性要求”。~—将本部分第8章的标题定为“采用ITu—T建议V.23信令的PSTN接口和专用信道PTT接口”。——在个别章条后面增加了注释,以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更便于理解使用。——删除了IEC前言,增加了引言部分。本部分由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0)提出和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信电系、SAC/TC100秘书处、湖北东润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联视神盾安防技术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汝琳、刘希清、唐胜男、金巍、周明锦、佟祝斌、杨国胜。 GB/T21564.5—2008串行数据通信方式是各i本部分是基于较早期的j的。故对目前正在广泛应用§:提示。尽管本部分给出的模型的用是一致的,所以本部分对于}l、作用和示范意义。目畏现形态。{型和RS-485点对多点总线式串行通信模型而制定线传输方式未予详细表述,仅在部分环节给出注释和其数据传输控制原理与现今的各类宽带应用和无线应眼警系统规划者和报警系统的使用者等都有很好的指导由ITu—TV.24和ITu-T。观定的接口,正是目前大家熟悉的EIA-RS232接口,它是适用于同步和异步串行二进制数据交换系统中,数据终端设备之间互连的串行接口协议,是一种非平衡式的双工数字基带通信接口。该接口主要适用于传输速率低,传输距离近的场合。由ISO/IEC8482:1993规定的接口,正是目前大家熟悉的EIA-RS485接口,它也是适用于同步和异步串行二进制数据交换系统中,数据终端设备之间互连的串行接口协议。但它是一种平衡式(差分式)的半双工数字基带通信接口。该接口可以支持较远距离的通信,且可支持多通信机间的总线式分时通信。由ITu—Tv.23定义的接口,是一种类似EIA_-R$232接口规范的双工数字频带调制的串行通信接口。它可用于基于电话系统的较远距离的点对点通信。在本部分中,将报警通信的发起者定义为主机,报警通信的响应者定义为从机。它不同于报警系统中的概念。在报警系统中,报警主机和报警从机主要从管理角度来阐述其存在的意义。作为本部分的使用者务必适当分清二者的概念异同:在报警系统中,一台报警从机既可以作为报警主机的响应者而成为报警传输系统的从机,同时它又可以连接下位的总线报警器和下一级报警从机,而成为报警传输系统的主机。其他概念也有类似情况,敬请留意辨析,以免混淆。作为报警系统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报警响应时间已在其他相关标准中明确定义。本部分不再对此做出新的定义,但推荐使用者理解将报警事件发生到终端设备接收到并显示有关报警信息之间,或者当地的值守人获得报警信息之间的时间间隔作为报警响应时间的测试依据。由于报警传输系统的传输时延是报警响应时间的重要组成环节之一,故本部分推荐本部分的使用者对报警传输系统的传输能力给出适当的评估,以保证实现最终的系统指标。 报警传输系统串行数据接口的信息格式和协议第5部分:数据接口GB/T21564.5—20081范围GB/T21564的本部分规定了数据接口的要求,其中第5章规定了按照ISO/IEC8482采用双线连接的标准接口的要求。提供了一种灵活接口,允许一个控制主机CIE和多个报警系统收发器或分机CIE进行连接,他们必须符合Is0,IEc8482的要求。适用于报警系统控制和指示设备(CIE)与连接到报警传输系统的一个或多个报警系统收发器之间的标准接口。第6章规定了报警系统中控制和指示设备和远程通信传输设备采用ITu—T建议V.24/V.28信令进行通信时的标准接口要求,其中通信传输设备是中继设备,并不是专为报警行业设计的(因此并不符合本部分的其他部分的要求)。适用于与标准调制解调器、包交换网络、X25分组装拆设备等的接口。第7章规定了报警系统中控制和指示设备(CIE)和报警系统收发器之闽标准接口的要求,其中报警系统收发器将嵌入报警系统控制和指示设备中的标准空间中。第8章规定了报警系统中公共电话交换网(PSTN)和专用信道PTT接口,规定了报警系统收发器之间,报警系统和传输网络之间的标准接口的要求,采用符合ITu—T建议V.23标准的1200波特率的接口。适用于报警系统收发器功能集成在控制和指示设备(CIE)中的传输之间的接口,也适用于报警接收中心的终端接收器到PSTN和传输网络的接口。第9章规定了报警传输系统终端收发器和中继设备之间标准接口的要求。采用信令符合ITU-TV.24/V.28的要求。本部分适用于报警信息的传输和发往/来自入侵、火警、出人口控制和社会报警系统的其他信息的传输,以及发往/来自其他类似系统的信息的传输。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21564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A/T600.2—2006报警传输系统的要求第2部分:设备的一般要求(IEC60839—5—2:1991,IDT)GA/T600.3—2006报警传输系统的要求第3部分:利用专用报警传输通路的报警传输系统(1EC60839—5-4:1991,IDT)GA/T600.4—2006报警传输系统的要求第4部分:利用公共电话交换网络的数字通信机系统的要求(IEC60839-5—5:199t,IDT)GB/T21564.12008报警传输系统串行数据接口的信息格式和协议第1部分:总则(IEC60839—7—1:2001,MOD)GB/T21564.2—2008报警传输系统串行数据接口的信息格式和协议第2部分:公用应用层协议(IEC60839—7—2:2001,MOD)GB/T21564.3—2008报警传输系统串行数据接口的信息格式和协议第3部分:公用数据链路层协议(IEC60839-7—3:2001,MOD)1 GB/T21564.5—200821564.4—200议(IEC60839—7—4:2001,,ITU-TV.23用于tITU—TV.24数据终ITU—TV.28非平衡ISO/IEC标准8482i3术语和定义21564.1确立的j、4缩略语21564.1确立的缩.5按照ISO/IEC8482采用双毛囊乩女口的信息格式和协议第4部分:公用传输层协0波特标准化调制解调器{终端设备(DcE)之阅的接口电路定义表L£l信和信息交换数据通信双绞线多点互连:/T21564的本部分。,21564的本部分。苦系统接口注;本部分实际上就是RS-485接口的本地系统。5.1第7层——应用功能第7层——应用层,负责格式化报警传输系统传输数据所需的基本信息。接口应支持GB/T21564.2—2008中定义的公用应用层协议。5.2第4层——一传输应采用GB/T21564,4—2008中定义的公用传输层协议和块格式,且遵从下列规定:控制显示设备应配置成发送器,而报警系统收发器应配置成接收器。5.3第2层——数据链路应采用GB/T21564.3—2008中定义的公用数据链路层协议和块格式,并遵从以下要求:——所有报警系统收发器必须既可以配置成主机,也可以配置成从机。——所有控制显示设备(CIE)必须既可以配置成主机,也可以配置成从机。——当链路上只有一台控制显示设备(CIE)时,它必须配置成主机。——当多个CIE与单个报警系统收发器相连时,或者a)该报警系统收发器配置成主机,而CIE配置成从机,或者b)一个CIE配置成主机,而其他的CIE和报警系统收发器配置成从机。——当多个CIE与一个或多个报警系统收发器相连时,某个CIE应被配置成主机而其他的CIE及报警系统收发器应被配置成从机。注:当原主机发生故障时,可以由一个从机CIE做主机。——当CIE复位并处于“工程”或“测试”模式时,现有主机应只初始化新的从枧。——在主机发生故障时,通过程序接管主机工作的从机CIE必须拥有一个工作从机地址列表。若重新配置时这台从机CIE不处于“工程”或“测试”模式,应只初始化地址列表上的工作从机,否则,应重新初始化所有的从机。——当信息由于传输系统的故障不能被传送出去时,应产生一个表明错误的信息发往信息发送者,同时也应发送给网络监控中心。——当信息不能被传送出去时,应产生一个表明错误的信息传给信息发送者,如果被监控区域或报警接收中心的收发器在接收信息时检测到传输错误,应产生一个信息表明收到一个有传输错误的信息。——连接的完整性应受到监控,任何故障都要报告给报警系统,同时发送一条信息给报警接收中心。连接的恢复要报告给报警系统,同时产生一个相应的信息传输给报警接收中心。 5.4第1层——物理5.4.1传输8比特字节8比特字节的传输低位在前,字节前加一起始位,字节后加一停止位。奇偶校验位作为一个选项可加在停止位之前。如图所示:GB/T21564.5—20085.4.2信号电平采用标准ISO/IEC8482。5.4.3传输率链路能以4800波特速率运行,并可以提供多种速率选项。6采用ITU-T建议V.24/V.28信令的报警系统接口6.1第7层——应用功能第7层——应用层,负责格式化报警传输系统传输数据所需的基本信息。该接口支持在GB/T21564.2中定义的公用应用层协议。6.2第4层——传输采用GB/T21564.4中定义的公用传输层协议和块格式,遵从以下要求:控制和指示设备应配置成发送器,报警系统收发器应配置成接收器。6.3第3层——网络需要时,这一层要符合国家PTT规则以及可能需要的国家标准、地区标准和国际标准的要求。应注意GA/T600.4--2006的要求。6.4传输错误传送当信息由于传输系统的故障不能被传送出去时,应产生一个表明错误的信息发往信息发送者,同时也应发送给网络监控中心。当信息由于不可修正的传输错误而不能被成功传送时,应产生一个表明错误的信息传给信息发送者。如果被监控区域或报警接收中心的收发器在接收信息时检测到传输错误,应产生一个信息表明收到一个有传输错误的信息。连接的完整性应受到监控,任何故障都要报告给报警系统,同时发送一条信息给报警接收中心。连接的恢复要上报给报警系统,同时生成一个相应的信息传输给报警接收中心。6.5第2层——数据链路本层要符合CIE所连网络的要求。6.6信号电平信号电平应符合ITu—TV.24和ITU—TV.28的要求。7嵌入式报警系统收发器的报警系统接口注:本部分实际上就是收发器与报警系统合一的本地系统。7.1第7层——应用功雒第7层——应用层,负责格式化报警传输系统传输数据所需的基本信息。该接口应支持在GB/T21564.2中定义的公用应用层协议。3 GB/T21564.5—20087.2第4层——传输采用GB/T21564.4o控制和指示设备应为7.3传输错误传送当信息由于传输系统·时也应发送给网络监控中当信息由于不可修正£者。如果被监控区域场所晕明收到一个有传输错误的位7.4第2层——数据链路暑、h议和块格式,应遵从下述规则一应配置为接收器。:被传送出去时.应产生一个表明错误的信息并发往信息发送者,同鼍而不能被成功传送时,应产生一个表明错误的信息传给信息发送《中心的收发器在接收信息时检测到传输错误.应产生一个信息表固区正工工丑习!巨匝目8采用ITU-T建议V.23信令的PSTN接口和专用信道PTT接口8.1第7层——应用功能第7层——应用层,负责格式化报警传输系统传输数据所嚣的基本信息。该接口应支持在GB/T21564.2中定义的公用应用层协议。8.2第4层——传输应采用GB/T21564.4中定义的公用传输层协议和块格式,且遵守下列规定:终端收发器应配置成发送器,报警系统收发器应配置成接收器。8.3传输错误传送当信息由于传输系统的故障不能被传送出去时,应产生一个表明错误的信息发往信息发送者,同时也应发送给网络监控中心。当信息由于不可修正的传输错误而不能被成功传送时,应产生一个表明错误的信息传给信息发4 GB/T2"i564.5~2008送者。如果被监控区域场所或报警接收中心的收发器在接收信息时检测到传输错误,应产生一个信息表明收到一个有传输错误的信息。8.4接口的监控PSTN接口的监控应符合GA/T600.4—2006的要求。传输网络接/3的监控应符合GA/T600.32006的要求。8.5第3层——网络这一层应符合国家PTT规则以及可能需要的国家标准、地区标准和国际标准的要求。PSTN接口的监控应符合GA/T600.4—2006的要求。传输网络接口的监控应符合CA/T600.3—2006的要求。8.6第2层——数据链路应采用GB/T21564.3中定义的公用数据链路层协议和块格式,遵从下列规定:PSTN接/3数字通信系统中,报警系统收发器应配置为主机,终端收发器作为从机。专用信道PTT接口中,报警系统收发器应配置为从机,终端收发器作为主机。如果主机在四次连续的查询后没有收到响应,它应向第3层一网络层发送传送失败的消息,并且连接将被断开。在PSTN接口数字通信系统中,报警系统收发器应配置为地址10(16进制数)。8.7第1层——物理8.7.1传输的8比特字节8比特字节的传输低位在前,字节前加一起始位,字节后加一停止位。奇偶校验位作为一个选项可加在停止位之前。如图所示:,。。。。‘^_-___-。_’_-___——校验曼臣正Ⅲj困!臣工Ⅱ丑习圈8.7.2信令电平应符合ITU—T建议v.23的要求,使用1200波特、半双工模式。9采用lTu—T建议V.24/V.28信令的终端接口9.1第7层——应用功能第7层——应用层,负责格式化报警传输系统传输数据所需的基本信息。该接口应支持GB/T21564.2中定义的公用应用层协议。9.2第4层——传输应采用GB/T21564.4中定义的公用传输层协议和块格式,且遵从下列规定:终端收发器应为发送器,中继设备应配置为接收器。9.3第2层——数据链路应采用GB/T21564.3中定义的公用数据链路层协议和块格式,且遵从以下规定:9.3.1配置终端收发器应配置为从机,中继设备为主机。9.3.2传输系统故障由于传输系统的故障,信息不能成功发送,应产生一个指示差错的信息发往信息的发送者。9.3.3不成功的传输当信息不能成功传输时,采取下列措施之一: GB/T21564.5—2008a)产生一个信息发往报警系二!垮。:到的信息不被钱传给中继设备进行显示和处理;b)报警系统收发器预期的确■+;息不予传送,这样报警系统收发器(从而报警系统)就知道该信c)在报警接收中心产生错误、报警信息或错误指示,显示、打印原始信息或在报警接收中心使之连接的完整性应受到监控,一旦检测到连接故障,应在报警接收中心产生错误、警告、或错误提示当连接恢复正常时,应产生相应的信息或提示。8比特字节的传输低位在前,字节前加一起始位,字节后加一停止位。奇偶校验位作为一个选项可加在停止位之前。如图所示:㈢巨正工工丑卫!巨匝回该链路能够在4800渡特下运行。也可提供其他可选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