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9.47 KB
  • 2022-04-22 13:31:59 发布

GBT3792.7-2008古籍著录规则.pdf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S01.075A14a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3792.7—2008代替GB/T3792.7—1987古籍著录规则BibliographicaldescriptionforancientChinesebooks(ISBD(A),Internationalstandardbibliographicdescriptionforoldmonographicpublications,MOD)2008-07-16发布2009-01—01实施宰瞀鳃鬻瓣警矬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及111 GB/T3792.7—2008前言⋯⋯⋯⋯⋯⋯⋯⋯⋯⋯⋯⋯”1范围⋯⋯⋯⋯⋯⋯⋯⋯·⋯⋯一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著录项目和著录单元⋯⋯⋯⋯5著录用标识符⋯⋯⋯⋯⋯⋯⋯6著录用文字⋯·⋯⋯⋯⋯⋯⋯一7著录信息源⋯⋯⋯···⋯·⋯⋯一8著录项目细则⋯⋯⋯⋯⋯·⋯一附录A(资料性附录)著录格式·-附录B(资料性附录)多层次著录目次I14567趴船 前言GB/T3792.7—2008本标准由以下部分构成:第1部分:文献著录总则;第2部分:普通图书著录规则;第3部分:连续出版物著录规则;第4部分:非书资料著录规则;第5部分:档案著录规则;第6部分:测绘制图资料著录规则;第7部分:古籍著录规则;第8部分:乐谱著录规则。GB/T3792的本部分是依据《国际标准书目著录(总则)》(ISBD(G))的原则,并修改采用《国际标准书目著录[古籍(善本)]))(ISBD(A)第二修订版),在GB/T3792.71987《古籍著录规则》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本部分与ISBD(A)的主要区别在于著录内容的规定信息源。如“题名与责任说明项”的规定信息源,ISBD(A)定为“题名页”,本部分根据我国古籍及其著录的实际情况,明确定为“正文首卷卷端”。本部分与GB/T3792.7—198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与GB/T3792.1《文献著录总则》同步调整,本部分将GB/T3792.7—1987的10章归并为8章,编排较前紧凑,表述较前严密,更便于操作。——为与ISBD(A)统一,本部分修改了GB/T3792.71987中的著录项目及著录单元名称。如“书名与著者项”改为“题名与责任说明项”,“丛书项”改为“丛编项”,“说明书名文字”改为“其他题名信息”,“附属丛书名”改为“分丛编题名”等。——术语和定义由GB/T3792.71987的10条增订为32条(部分内容由初版“10.2.5主要的版本类型”中内容修改归并),对古籍著录的主要术语加以明确界定。——根据我国古籍著录的实际情况,“题名与责任说明项”的规定信息源明确为“正文首卷卷端”。——古籍的卷数,GB/T3792.7—1987定为“书名与著者项”中与“说明书名文字”并列的著录单元,空一格著录于“正书名”之后;现根据IsBD(A)的原则和20年来古籍著录工作实践,本部分改为“其他题名信息”中的重要内容。——根据IsBD(A)的规定,将GB/T3792.71987“版本项”的内容拆分为“版本项”和“出版发行项”。前者著录古籍的版本类型等;后者著录古籍的出版、发行和印刷事宜,并根据古籍实际情况明确规定了“修版地、修版者、修版年”的著录内容。——根据客观著录的原则,将“责任说明”中“示例”由原来著录考订内容为主,改为按原书所题内容客观著录为主。——根据ISBD(A)已实施的“完整本著录原则”及其以版本为著录单位的立目标准,将载体形态项和附注项分为完整本和复本两部分。其中,古籍完整本特征是指一种古籍制作完成时已经具有的内容和形式特征,古籍复本特征是指一部古籍在流传和典藏过程中新产生的内容和形式特征。——GB/T3792.7—1987对“书目参考附注”未作具体规定,现根据ISBD(A)的规定,将“书目参考附注”定为附注项的第一个附注内容。——提要是我国古籍编目的优良传统。GB/T3792.7—1987有关提要的条款较简单,本部分对古 GB/T3792.7—2008Ⅱ籍提要的撰写作出较具体的规定。——根据IsBD(A)、古籍的实际状况以及“标准书号与获得方式项”的主要内涵,将GB/T3792.7--1987中“装订与获得方式项”的有关内容并人“附注项”。——根据古籍著录使用繁体汉字的实际情况,本部分全部示例均改为繁体汉字。——根据书目著录法和标目法的不同功能,删去了GB/T3792.7—1987中“排检项”和“标目”内容。——将著录格式从正文部分抽出,改为附录。——按照GB/T1.1—2000,对GB/T3792.7—1987的格式、编排进行了重新调整。本部分的附录A和附录B均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五分委员会起草。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鲍国强、沈乃文、张志清、喻爽爽、杨健、程佳羽。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3792.7—1987。 古籍著录规则GB/T3792.7—2008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古籍著录项目及其顺序、著录用标识符、著录用文字、著录信息源及著录项目细则等。本部分主要用于汉语文古籍著录。各少数民族语文古籍著录可以参用。本部分适用于编制国家书目及各类型目录。本部分不涉及古籍目录组织规则。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3792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3469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GB/T3792.1文献著录总则GB/T3792.2普通图书著录规则GB/T12406表示货币和资金的代码(GB/T12406--1996,idtISO4217:1990)3术语和定义本部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3.1古籍ancientChinesebooks主要指1911年以前(含1911年)在中国书写或印刷的书籍。3。2正题名titleproper古籍的主要题名,包括交替题名,但不包括并列题名和其他题名信息。3.3并列题名paralleltitle与正题名相对应的另一种语言文字的题名。汉语拼音题名不视为并列题名。3.4其他题名信息othertitleinformation从属于正题名、并列题名、丛编正题名等,并对正题名、并列题名和丛编正题名等进行限定、补充或解释的文字。3.5责任说明statementofresponsibility对古籍内容的创作、注释、编辑或评论等负有责任的个人或团体名称及其责任方式的说明。1 GB/T3792.7—20083.6第一责任说明primaryintellectualresponsibility一种古籍具有几种不同责任方式的责任者时,列居首位的责任说明。3.7其他责任说明secondaryintellectualresponsibility一种古籍具有几种不同责任方式的责任者时,除第一责任说明以外的责任说明。3.8无总题名古籍nocommontitleforanitem多种著作在抄写或刻印时被组合在一起,规定信息源出现多个题名而无总题名的古籍。3.9稿本manuscript著者亲自书写或组织誊录的著作原件。3.10写本hand-copiedbook缮写而成的书籍。一般指宋代以前手写文献,宋代及以后由中央政府组织编纂缮写或名家缮写的文献,以及用特殊材料(如泥金、朱墨等)缮写的文献。3.11抄本manuscriptcopy依据某一底本手工抄录而成的书籍。3.12彩绘本colorhandpaintedbook用多种颜色绘制而成的书籍。3.13刻本blocks-printededition雕版印本的简称。雕刻木板,制成反字印版,再敷墨覆纸刷印而成的书籍。3.14活字本movabletape活宇印本的简称。将木、泥、铜等中国传统活字摆成印版,再敷墨覆纸印成的书籍。3.15活字泥版印本movableclaysheetprintedbook选用阳文反字的木质雕版作为字源,将特制泥条的一端压于木质雕版的一个文字上,制成一个阴文正字的泥质字模,再按照书的内容,选用对应的泥质字模压于特制的泥版上,制成阳文反字的泥质印版,再敷墨覆纸刷印而成的书籍。3.16钤印本officialseal用若干印章直接钤印在书叶上而成的书籍。3.17磁版印本chinawaresheetprintedbook使用特制泥土制成泥版,火烧令坚,再敷墨覆纸印成的书籍。3.18铜版印本coppersheetprintedbook在铜质平面上制成印版再印制而成的书籍。2 GB/T3792.7—20083.19影印本photolithographicedition使用照相技术复制某一既存版本的图像,再将此图像制成印版印刷而成的书籍。3.20石印本stoneplate原无底本,使用特殊制剂和技术在石质平面上制成印版,再利用机械印刷而成的书籍。3.21铅印本stereotype使用据字模制成的铅活字制成印版,再利用机械印刷而成的书籍。3.22重修revisededition保持原书正文,仅增补或改动原书附录。如同时修补更换原书残损模糊的版片,仍属重修。3.23增修augmentededition增补或改动原书正文。如同时增补或改动原书附录,修补更换原书残损模糊的版片,仍属增修。3.24附件accompanyingmaterial内容上与古籍的主要部分有直接关系,形式上与古籍的主要部分相分离的附加材料。3.25提要summary又称“解题”、“叙录”等,是根据一定的体例编写的关于所著录书籍的作者、卷次、内容和版本源流及其考证、评价等的简要说明。3.26卷轴装writingreelsbinding将作为书籍载体的帛或纸粘连成长幅,以木棒或象牙、玉石等材料做轴,自左至右卷成一束的装帧形式。3.27经折装flodedbinding简称“折装”,将作为书籍载体的纸张粘连成长幅,自右至左按相同宽度反复折叠成为折子,首尾粘以厚硬纸页护持的装帧形式。3.28蝴蝶装butterflybinding简称“蝶装”,分别将书叶有图文的一面沿中缝向内对折(即图文面相对),中缝背面以胶料粘连,以厚纸包裹做书衣的装帧形式。翻阅时书叶从中缝展开,两边向外,形如蝴蝶展翅,故名。3.29包背装wrapped—ridgebinding又称“裹背装”,分别将书叶沿中缝向外对折,使两半叶图文面相背,书脊用胶料粘合,或再加纸捻订脑,以一整幅厚纸包背粘连,裹住书脊和全册书前后两面的装帧形式。3.30线装thread-boundbook分别将书叶沿中缝向外对折,使两半叶图文面相背,各叶中缝组成书口,用纸捻订书脑,以散开的两叶纸做前后书衣,再打眼订线的装帧形式。3 GB/T3792.7—20083.31毛装full-dressed天头、地脚及书背处未加裁切而装订成册的装帧形式。3.32多层次著录multi-leveldescription文献著录的一种方法。它将著录信息分成两个或多个层次,第一著录层次包括文献整体共有的信息,第二或其余层次只包括各组成部分所独有的信息。4著录项目和著录单元著录项目和著录单元包括如下内容:题名与责任说明项正题名一般文献类型标识(选用)并列题名其他题名信息责任说明版本项版本说明附加版本说明文献特殊细节项(不适用)出版发行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修版地、修版者、修版年印刷地、印刷者、印刷年载体形态项文献数量及特定文献类型标识其他形态细节尺寸附件丛编项丛编正题名丛缩并列题名丛编其他题名信息丛编责任说明丛编编号分丛编标识和(或)题名分丛编其他题名信息分丛编责任说明分丛编编号附注项标准书号及获得方式项(不适用) 5著录用标识符5.1著录项目、著录单元与著录用标识符一览表表1著录项目、著录单元与著录用标识符一览表GB/T3792.7—2008项目标识符单元1题名与责任说明项1.t正题名[]1.2一般文献类型标识(选用)=1.3并列题名:1.4其他题名信息1.5责任说明|第一责任说明;其他责任说明2版本项2.1版本说明z.2附加版本说明3文献特殊细节项4出版发行项,f14,1出版地●4.2修版地,:4.3出版者、修版者’4.4出版年、修版年(:,)4.5印刷地、印刷者、印刷年5载体形态项-_--5.1文献数量及特定文献类型标识●:5.2其他形态细节;5.3尺寸+5.4附件6丛编项●一一6.1丛编正题名一6.2丛编并列题名:6.3丛编其他题名信息6.4丛编责任说明/丛编第一责任说明;丛编其他责任说明●6.5分丛编标识和(或)题名:6.6分丛编其他题名信息|6.7分丛编责任说明}6.8丛编编号或分丛编编号7附注项7.1附注8标准书号及获得方式项5.2著录用标识符根据GB/T3792.1的规定,本部分各著录项目和著录单元采用以下规范的前置标识符和(或)外括标识符;.~置于首项以外的各著录项目之前。一置于并列题名、并列责任说明、丛编并列题名之前。 GB/T3792.7—2008:置于其他题名信息、出版者、修版者、印刷者、其他形态细节、丛编其他题名信息、分丛编其他题名信息之前。/置于第一责任说明、丛编第一责任说明、分丛编责任说明之前。,置于相同责任方式的其他责任说明、附加版本说明、出版年、修版年、印刷年、分段页码及有分丛编标识的分丛编题名之前。;置于相同责任说明的无总题名古籍的各种作品题名之间、不同责任方式的其他责任说明、修版地、尺寸、丛编其他责任说明、丛编编号、分丛编编号之前。.置于分丛编标识、没有分丛编标识的分丛编题名之前,或不同责任说明的无总题名古籍的各种作品之间。+置于附件之前。[]括于一般文献类型标识、规定信息源以外的著录信息、自拟著录内容之外。()括于丛编项、印刷事项、附件、文献数量及特定文献类型标识的补充说明之外。5.3著录内容识别符根据GB/T3792.1的规定,本部分采用以下著录内容识别符:?用于不能确定或推测的著录内容,一般与“[],,配合使用。一用于起迄著录内容之间的连接。⋯用于表示省略的著录内容。5.4著录用标识符使用说明5.4.1各著录项目及单元所使用的标识符中,除逗号“,”和下圆点“.”只在后面空一格(一个字符的位置,下同)外,其他标识符前后均需各空一格。5.4.2除“题名与责任说明项”外,各项目连续著录时均需冠以下圆点、空格、连字符、连字符、空格“.一”。如遇回行,不可省略该标识符。各项另起段落著录时可省略该标识符。5.4.3如某个项目缺少第一个著录单元时,应将现位于首位的著录单元原规定的标识符改为下圆点、空格、连字符、连字符、空格“.一”。5.4.4重复著录一个项目或单元时,其标识符也需重复。5.4.5不著录的项目或单元,其标识符连同该项目或单元一并省略。5.4.6圆括号“()”和方括号“[]”各自作为一个单独的标识符,其前后需各空一格。5.4.7前后均需空格的标识符连续著录时,其问只空一格。6著录用文字6.1题名与责任说明项、版本项、出版发行项和丛编项一般根据古籍本身的文字照录。若古籍所题文字已不用或不适用,应使用适当的替换字(如规范的繁体汉字)著录。6.2其他题名信息中的卷(集、编、辑、回)数、丛编其他题名信息中的总卷(集、编、辑)数、子目种数和出版年中的中国年号纪年,应依据原书所用汉字数码著录;其他项目及单元中的数字一般用阿拉伯数码著录。6.3按本规则著录非汉语文古籍,应遵循相应语言文字的使用规则。7著录信息源7.1古籍著录的信息来源是被著录古籍本身。古籍本身信息不足时,可参考其他信息源。7.2著录项目的规定信息源各著录项目的规定信息源如表2所示。 表2著录项目规定信息源GB/T3792.7—2008著录项目规定信息源题名与责任说明项正文首卷卷端。丛编著录以总目录为规定信息源版本项全书的版本类型特征及有关文字记述版权页、题名页、牌记、版心、序跋、正文首卷卷端、其他各卷卷端及全书其他部分出版发行项有关写刻印刷的文字记述载体形态项全书的完整本信息丛编总目录、题名页、版心、序跋、凡例、正文首卷卷端、其他各卷卷端、原印书签及丛编项丛编其他部分附注项任何信息源7.3规定信息源中提供的信息不足,可查考书内其他部位及相关资料。取自规定信息源之外的信息或由编目员自拟的著录内容,应置于方括号“[]”中,并在附注项说明出处。8著录项目细则8.1题名与责任说明项结构形式:正题名[一般文献类型标识]正题名[一般文献类型标识]:其他题名信息正题名[一般文献类型标识]/责任说明正题名[一般文献类型标识]:其他题名信息/责任说明正题名[一般文献类型标识]/第一责任说明;其他责任说明正题名[一般文献类型标识]一并列题名/责任说明正题名[一般文献类型标识]一并列题名:其他题名信息/责任说明正题名[一般文献类型标识]:其他题名信息一并列题名:并列其他题名信息/责任说明正题名[一般文献类型标识]/责任说明一并列题名/并列责任说明题名[一般文献类型标识]/责任说明.题名/责任说明题名[一般文献类型标识];题名/责任说明题名,连接词,交替题名[一般文献类型标识]/责任说明8.1.1正题名8.1.1.1正题名是本项第一个著录单元,一般依正文首卷卷端所题著录。示例1:大佛顶如柬密因修盖了羲褚菩蘑莴行首楞殷经:十卷示例2:敛定四庳全害缚目:二百卷,卷首四卷示例3:唐折衙府考:四卷8.1.1.2正文各卷卷端所题题名用字、组词的详简、排列的次序不同,一般依正文首卷卷端所题著录,其他各卷卷端所题不同题名可在附注项说明。示例1:黠秤春秋阚目左停句解桑铺:六卷(卷2-6卷端题名:黠秤春秋嗣目句解左傅集端)示例2:明朝破邪集:八卷(卷3、8卷端题名:里朝破邪集)8.1.1.3正文首卷卷端所题题名有误,应原样照录,并在附注项说明。示例:雨漠博文(博明,首卷卷端族题“博文”。)8.1.1.4正文首卷卷端所题题名不能代表全书或未题题名,应依次从其他各卷卷端、各卷卷末、目次、7 (;B/T3792.7—2008凡例、题名页、版心、序跋、原印书签及文献中其他部分选择适当的正题名著录,置于方括号“[]”中,并在附注项说明。示例1“周易上鲤傅羲](正文首卷卷端题:周易上经傅羲附绿)示例2:[魂青偶吟]:二卷(正文首卷卷端题名被改宜焉“念一史弹嗣”,接赭序改回。)示例3“厚德堂集翳方萃编]:四卷(题名撩目绿、封面题名著耋孽。)8.1.1.5规定信息源以及文献中其他部位均未提供适当的正题名,而由其他资料查考得出,依查考出的题名著录,外加方括号“[]”,并在附注项说明来源。示例:[梅萝缘]:四十回/凰月秆人玄子著(睿中未题题名,控《中目通俗小就鸯目》“凰月轩人玄子”傣榷人。)8.1.1.6规定信息源以及文献中其他部位均未提供适当的正题名,亦未见于其他资料,可根据书中的内容和著者情况拟定题名,置于方括号“[]”中,并在附注项说明。示例:[星宿擒解](题名代摄。)8.1.1.7规定信息源提供的正题名冗长,照录,在附注项注明简要题名。示例:皇清嚣授光椽大夫经筵El耩起居注官太傅武英殿大争士管理工部事耪翰林院掌院晕士人直南害房上軎房德师傅罩横大臣赐箍文正人祀野良祠颞考低笙府君行述(简要题名:低笙府君行述、曹振鳙行述)8.1.1.8交替题名是正题名的一部分,著录于正题名第一部分之后。原题“原名”、“一名”、“又名”、“或”等连接词照录,连接词前后用逗号“,”标识。示例:三国演羞,又名,第一才子音8.1.1.9丛编正题名一般依总目录所题丛编题名著录。示例1:儒翠警悟示例2:黄氏一家薤著示例3:津逮秘害8.1.1.10丛编无总目录或总目录所题丛编正题名确属不当,可依8.1.1.3和8.1.1.4的规定著录。8.1.1.11原书已经加工者加工成另一著作,应按新著作题名著录,原书情况在附注项说明。示例:就文解字镜:十二卷(本害原格明刻本《就文解字五音颓藉》,清颇瞻撩此辑注校正监改现名。)8.1.2一般文献类型标识8.1.2.1一般文献类型标识是用概括性术语说明文献所属的类型,在综合性目录中十分有用。8.1.2.2单独编制古籍目录时,本项不予著录;编制包括古籍在内多种类型文献目录时,应依据GB/T3469将一般文献类型标识“古籍”置于正题名之后的方括号“[]”中。8.1.2.3古籍由主体部分和附件构成,只著录主体部分的一般文献类型标识。8.1.2.4著录无总题名古籍,一般文献类型标识著录于第一种著作的正题名之后。8.1.3并列膊名8.1.3.1并列题名著录于正题名和一般文献类型标识之后,其前用“一”标识。若文献中同时具有几种不同文字的并列题名,则按规定信息源中的顺序依次著录。示例:鼠物博具一TheUniverse:八卷8.1.3.2规定信息源兼有并列题名、并列其他题名信息、并列责任说明时,先著录正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和责任说明,再著录并列题名、并列其他题名信息和并列责任说明。示例:英藉集全:六卷/唐廷程著一TheChineseandEnglishInstructor/byTongTingKu8.1.3.3规定信息源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字的并列题名,将首先出现的两种其他文字并列题名著录8 GB/T3792.7—2008在正题名之后,其余可顺次著录或在附注项说明。8.1.3.4出现在非规定信息源上与正题名相对应的其他文种题名应在附注项注明。8.1.4其他题名信息8.1.4.1古籍其他题名信息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卷数。正文卷数依正文所题著录于正题名或并列题名等之后,其前加“:”。示例1:四者章句集注:二十卷示例2:周易:娌二卷,傅十卷8.1.4.2正文以上下、上中下、天干地支、元亨利贞、六艺、成语、诗韵等作为卷次标识时,统计卷数应转换为汉字数码著录,并在附注项说明。示例I:暗室煜:二卷,绩增一卷(本鸯且缘分:上卷、下卷)示例2:玉堂才期集:三十一卷(本奇版心按“柬”至“麻”三十一侗嘏字分卷)8.1.4.3正文题为若干卷,其中全部或部分卷次又分出若干子卷,仍依正文所题卷数著录,不计子卷。子卷情况可在附注项说明。示例:世靛新藉:三卷(本害每卷内又分上、下卷)8.1.4.4正文以外的卷首(首)、卷末(末)、补遗、附录、目录等部分连同自身所题的卷数著录于正文卷数之后,其间以逗号“,”分隔。示例1;王右丞集:二十八卷,卷首一卷,卷末一卷示例2:白氏畏度集:七十一卷,目绦二卷,附绿一卷8.1.4.5正文分集(编),再分卷,应按正文所题依次著录,其问以逗号“,”分隔。示例1:亩稽僻山章氏家乘:初集二卷,囊集六卷,正集三十一卷示例2:四害偶敲:内编二卷,外编一卷;四害偶敲桶编:内编二卷,外编一卷8.1.4.6正文分章、节、回等,均以正文所题著录。示例1:缸楼萝:一百二十回示例2:水济後停:八卷四十回8.1.4.7正文或正文以外部分所题卷数与目录所题卷数不符,目录等处又未注明原因,以正文或正文以外部分所题卷数著录,并在附注项说明。示例:大清律例通考:四十卷(目鲸题39卷。)8.1.4.8正文或正文以外部分所题卷数与目录所题卷数不符,目录已在有关卷次下注明“待刻”、“嗣出”、“原缺(阙)”、“未成”等字样,依目录所题卷数著录,并在附注项说明。示例1:柬塾擅害就:二十五卷(目耋孽题25卷,卷13-14、17—20、22—25下注明“未成”。)示例2:碓庵文稿:四十卷(目缘锺40卷,卷11、17—40下注明“嗣出”。)8.1.4.9残书依全书原卷数著录。实存的卷数和卷次在附注项复本附注中说明。示例1:史甏:一百三十卷(存126卷:卷5-130。)示例2:新刊盐本册府元矗:一千卷(存8卷:卷249、251—254、261—262、276。)8.1.4.10丛编和分丛编的总卷(集、编、辑、帙、函)数、子目种数依规定信息源中所题著录。示例1:皇清短解:一千四百卷示例2:津逮秘害:十五集 GB/T3792.7—2008示例3:粤雅堂蓑膏:三编三十集示例4:小方壹裔舆地蓑钞:十二帙,辅编十二帙,再楠编十二帙示例5:函海:四十函示例6:昭代蕞害:甲集五十卷,乙集四十卷示例7:鳇罔山人古文尚膏:四獯8.1.4.11丛编和分丛编的总卷(集、编、辑、帙、函)数、子目种数如已包括在丛编正题名之中,则不需在丛编其他题名信息或分丛编其他题名信息中重复著录。示例1:大其徐氏三獯示例2:六萋堂莆檀七编8.1.4.12对于正文无卷数的古籍文献,卷数著录从略。示例1:雨浙裁减害示例2;就文徐氏未群筑8.1.4.13题于规定信息源所提供题名之后的有助于识别该书的文字,均可作为其他题名信息著录于正题名之后。示例1:杞田集:半部或籍酒州娱老四集颧编:十四卷,遗稿一卷示例2:上瀚憬例:乾隆五十一年之六十年8.1.4.14对识别古籍题名有意义的语种、年代、地区、体裁等信息,必要时可自拟著录于正题名之后,并置于方括号“[]”中。示例1:翻铎易经“满漠封照]:四卷示例2:瀚行旗静奏蔷:[雍正元年至十三年]:十三卷示例3:顺天府志:[莴唇]:六卷示椤!『4:王氏族谱“新城]示例5:燕蔓潜“壹傅]8.1.5责任说明8.1.5.1责任说明包括责任者朝代(国别)、名称和责任方式等信息,一般按规定信息源原题名称形式和顺序著录。所题姓名以外的籍贯、职衔或字号等信息,不予著录。第一责任说明著录于正题名之后,其前加斜线“/”;其他责任说明前加分号“;”。示例1:水经注:四十卷/漠桑敛撰;後魏鄙道元注;明吴培校示例2:束坡先生诗集注:三十二卷/宋蘸轼著;宋王十朋纂集(原题:宋眉山拣轼子瞻著;宋永嘉王十朋矗龄纂集)示倒3:京氏易傅:三卷/吴瞳锺注;明范散钉(原题:吴郁林太守睦辅注;明兵部侍郎范歙订)示例4:害:六卷/朱子箭定;蔡氏集傅;董鼎辑鲦纂注示例5:柬夷考略:一卷/明苕上愚公撰示例6:晋害:一百三十卷/唐太宗撰示例7:高上玉皇本行缝集:三卷/强良校正示倒8:爽鞋辅教编要羲:六卷/宋释契嵩撰示例9:晨桑辑要:七卷/元司廛司撰示例10:代微稹拾级:十八卷/美固犀密士撰;英凰俸烈亚力rn舞;李善前荤述8.1.5.2对正文首卷卷端所题责任说明所做必要的补充和考证等附注信息,著录于附注项。示例1:春秋鲤停集解:三十卷/杜氏注(杜预222—284,字元凯,西晋京兆杜陵人。)示例2:周易:缝二卷,傅十卷/朱子本差(朱熹1130—1200,後世尊耩朱子。)示例3:魂易私就:十卷/葵峰茂明子著(黄光升?一1586,字明晕,虢葵峰茂明子,福建晋江人。)】0 GB/T3792.7—2008示例4:麻衣道者正易心法:一卷/希夷先生受韭消息(隙搏?一989,白虢扶摇子,宋太宗赐虢希夷先生。)示例5:易羲避参:二卷/事都三魏著;邱雉屏秤遇(宰都三魏:魏傺瑞1620—1671,宇善伯,虢伯子,原名样;魏禧1624—1681,字叔子,一字冰叔,虢裕窬;魏檀1628—1693,字和公,虢季子。邱雉屏1590—1655,字邦士,享都人。)示例6:弈山堂易就:三卷,固解一卷/吕子著(吕子即吕岩,字洞膏,虢纯陨子,唐京兆人。)8.1.5.3正文首卷卷端所题责任说明不能代表全书或未题有责任说明时,应依次从其他各卷卷端、各卷卷末、目次、凡例、题名页、版心、序跋、原印书签及文献中其他部分选择适当的责任说明著录,置于方括号“[]”中,并在附注项说明。示例1:周畲魁校正易鲤大全:二十卷/[胡赓等纂修]“周士颞校正](卷一卷端被改鬣穗:隙太史校正易缝大全,畏洲明卿陈仁锡校正。)示例2:裳何原本:六卷/[泰西利璃寅口辫]“徐光股簟受](此书(希麒)歇裳里得撰;利瑕寅MatteoRicci,1552—1610,羲大利人,天主教耶稣亩傅教士。)示例3:魂易借忘:四卷/[黄漕翁著](责任就明撼卷2、3、4卷端著绿。黄克镘?一1539,初髓毅肃,晚年虢漕翁。)8.1.5.4规定信息源提供多种责任方式,依次照录,其间用分号“;”分隔。同一责任方式有多个责任者,其间用逗号“,”分隔;超过三个只著录第一个,后加“⋯[等]”,其余在附注项说明。责任说明来自原书正文首卷卷端以外的信息源,应在附注项说明来源。示例:重修桂林宋氏家莆:十卷,卷首一卷,卷终一卷/[清宋珍祖⋯等缝理]-[清徐克榜纂](缚理者遗有宋克阚、宋克谍和宋振辉,撼後跋著绦;纂者撼前敏著铱。)8.1.5.5正文首卷卷端所题责任说明有误,照录,将有关考证著录于附注项。示例:金精廖公秘授地荸心法正傅壹英扒沙媪:四卷,裙遣一卷/宋廖禹著;宋彭大雄集;明江之楝辑(原题:宋虔州金精山人廖禹著;豫章栗螭伯才甫彭大雄集;明新安星源盂隆甫江之楝辑。禹耨璃之靛。廖璃,字伯禹,宋虔州雩都人。)8.1.5.6规定信息源中未提供责任说明,但可由其他资料查考出时,著录查考而得的责任说明,并置于方括号“[]”中,同时在附注项说明来源。示例:易因:二卷/[李黄津]“汪本钶耗](寅任就明撩李黄潦《易因小序》及汪本钶撰《哭李卓吾先师告文》著辣。)8.1.5.7规定信息源提供的责任说明未题责任方式,应据全书其他部位所题或斟酌编撰情况著录于责任者名称之后,并置于方括号“[]”中。示例:周易本羞辩箍:六卷/惠楝[撰]8.1.5.8原书已经加工者加工成另一著作,应按新著作责任者著录,原书情况在附注项说明。示例:靛文解字镜:十二卷/厢瞻辑注(本音原南明刻本《就文解字五音嘏谱》,清旃赡撩此辑注校正蓝改现名。)8.1.6无总题名古籍8.1.6.1责任者相同的几种著作在抄写或刻印时被组合在一起,没有总题名,视作无正题名。依次著录各书题名,其间以分号“}”分隔,最后著录责任说明。题名超过三个只著录前三个,未予著录的其他题名和责任者在附注项说明。示例:林文忠公政音:三十七卷;滇轺纪程:一卷;荷戈纪程:一卷/林剐徐撰(合订著作遁有;政膏搜遣:一卷;畿辅水利蒜:一卷/林剐徐撰。)8.1.6.2责任者不同的几种著作在抄写或刻印时被组合在一起,没有总题名,视作无正题名。依次著录各书题名及其责任说明,其间以下圆点“.”分隔。示例:霜缸鑫集:十二卷,附鲸一卷/傅山撰.我莆集:六卷/傅眉撰8.2版本项结构形式:11 GB/T3792.7—2008.一版本说明.一版本说明,附加版本说明8.2.1版本说明8.2.1.1版本说明记录古籍的版本类型。本项依据书中有关版本类型的文字记载,并结合版本类型特征所做的鉴定结论进行著录。示例1-一稿本示例2:.一高本示例3.一抄本示例4..-彩籍本示例5一刻本示例6._活字本示例7:.一话字泥版印本示例8.矗磁版印本示例9:.一铜版印本示例10.一一铃印本示例11:.一石印本示例12:.一影印本示例13r错印本8.2.1.2原书已经加工者加工成另一著作,应按新著作的版本类型著录,原书情况在附注项说明。示例:.一稿本(本窨原斋清光绪五年榻忱影宋刻本《管子》,清王仁俊攮此集注校正成新的著作。)8.2.1.3一种古籍包括多种版本类型时,可选择著录其中主要的两种版本类型,其他版本类型在附注项说明。示例1一刻本暨铅印本示例2一刻本暨铃印本示例3一刻本暨抄本示例4:.一钤印本暨拓本示例5:.~铅印本暨石印本8.2.2附加版本说明8.2.2.1著录刻本或活字本中以非墨色的彩色颜料印刷、多色颜料或饭版拱花套印而成的书籍时,应依据单色、双色印刷所用颜色或三色以上套印所用颜色数量的不同,对版本类型作附加说明。若套印所用颜色数量难以统计,可将附加版本说明著录为“彩色套印”。示例1;.一刻本t朱印示例2;.一刻本,蓝印示例3;.一刻本,朱墨套印示例4:.一刻本,三色套印示例5:.一刻本,五色套印示例6:.一刻本,七色套印示例7:.一刻本,彩色套印示例8:.一刻本,恒版拱花,彩色套印8.2.2.2著录活字本应依据制字材料的不同,对版本类型作附加版本说明。示倒1:.一话字本,木括字示例2;.一话字本,铜活字示例3:.一括字本,泥活字8.2.2.3著录以某一版本的书籍为底本,用影描方法抄写的抄本、用影摹方法刻印的刻本和用照相制版的石版、珂罗(玻璃)版和铜版等影印本,均应根据不同情况对版本类型作附加版本说明,并将其所据】2 GB/T3792.7—2008底本著录于附注项。示例1:.一抄本,影抄.一江陲:撂荃探萋凰堂,清光鳍二十五年[1899](撼宋盛安尹家音籍铺刻本影抄)示例2:.一刻本。影刻.一揭州:曹寅,清康熙五十年[1n1](攘宋成淳元年吴革刻本影刻)示例3._影印本,石版.一上海:黠石裔,清光鳍十九年[1893](攮清武英殿聚珍本影印)8.2.2.4书中标明的或在抄写刻印过程中形成的版本鉴别特征,可作为版本类型的补充说明扼要著录。示例一刻本,公文纸印8.3文献特殊细节项本项不适用于古籍著录。8.4出版发行项结构形式:.一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一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印刷地:印刷者,印刷年).一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修版地:修版者,修版年.一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修版地:修版者,修版年(印刷地:印刷者,印刷年)8.4.1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本项适用于著录稿本、写本、抄本、刻本、活字本、石印本、铅印本、影印本、钤印本等。8.4.1.1著录稿本时,出版地指著作者所在地;出版者指著作者(著作者室名堂名斋号等信息可与其名称一并著录);出版年指书稿写成时间。示例:.一稿本.一海宰:吴鬻拜缝楼,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8.4.1.2著录写本时,出版地指缮写主持者所在地;出版者指缮写主持者;出版年指全书写成时间。示例..-一高本.一京师:四庳全害馆,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38.4.1.3著录抄本时,出版地指抄书者所在地;出版者指抄书者(抄书者室名堂名斋号等信息可与其名称一并著录);出版年指全书抄成时间。示例.矗抄本.一昊躲:袁廷椿直箭堂,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8.4.1.4著录刻本、活宇本时,出版地指刻印书主持者所在地;出版者指刻印书主持者(刻书主持者室名堂名斋号等信息可与其名称一并著录);出版年指书版刻成时间、活字版制成时间。示例1r刻本.一建安;余志安勤有堂,元延格五年[13183示例2旷刻本,朱墨套印.岛程:酗哿饭,明菖唇四十八年[1620]示例3:.一括字本,铜活字.一燕锡:荸燧畲通昭,明弘治五年[1492]8.4.1.5著录石印本、铅印本、影印本、钤印本时,出版地指印书主持者所在地;出版者指印书主持者(印书主持者室名堂名斋号等信息可与其名称一并著录);出版年指全书印成时间。示例1.一石印本.一上海:揖菜山房,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示例2._铅印本.一京肺:德理各圜事耪衙门,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3示例3:.一影印本,珂罗版.一上海:神州圈光社,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示例4-_铃印本.一杭州:汪敢淑,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38.4.1.6规定信息源中未提供出版地和(或)出版者,可参考有关资料。所取著录信息需置于方括号“[]”中,并在附注项说明出处;如无从查找,可分析考证,所得结果也需置于方括号“[]”中;如著录内容存疑,则用问号“?”表示,一并置于方括号“[]”中;如无从查考,则需在方括号“[]”中著录“抄膏地不群”、“抄害者不群”、“刻害地不群”、“刻害者不群”等字样。示例1._抄本.[抄害地不祥]:柳大中,明嘉靖元年[,lszz]示例2:.一刻本.一南京;[刻音者不群],明莴唇四十一年[-16133】3 GB/"I"3792.7—20088.4.1.7规定信息源中未提供出版年时,可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结合版本特征、版刻风格,确定大致出版时间,如对著录内容有疑问,用问号“?”表示,均置于方括号“[]”中。示例1r刻本.一海虞:毛晋汲古髑,[明崇祯(1628—1644)]示例2._刻本.一古吴:隗畏卿,[明篙唇互十九年?(16117)]8.4.1.8规定信息源的信息仅能供确定出版年的朝代和大致时期,可著录为。某朝初”、“某朝末”等。示例1:.一刻本.一明初(一般指明洪武初至永乐末年)示例2;.~刻本.一明末(一般指明天启初至崇祯末年)示例3:.一刻本.一清初(一般指清顺治初至康熙末年)示倒4:.一刻本.一清末(一般指清咸丰初至宣统末年)8.4.1.9古籍中各部分的刊刻发行年代不一致时,可著录全书刊刻发行的起讫年代。示例..一刻本.一王延击占,明嘉靖四至六年E1526—152718.4.1.10原书已经加工者加工成另一著作,应按新著作出版发行事项著录,原书的出版发行情况在附注项说明。示例一稿本.一嚣两:颇瞻,清(本軎原南明刻本《哉文解字五音嘏藉》,清藕瞻撩此辑注校正成新的著作)8.4.2修版地、修版者、修版年本项适用于著录书版刻成若干年后,增补、更改正文和(或)附录,重新印刷行世的古籍。8.4.2.1修版地指修版主持者所在地;修版者指主持修版事务者(修版主持者室名堂名斋号等信息可与其名称一并著录);修版年指增补或更改书版的完成时间。8.4.2.2修版者可依修版行为的不同,在名称、室名堂名斋号等信息后著录修版方式。主要修版方式有重修、增修等。8.4.2.3修版地、修版者、修版年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之后著录。示例1扩刻本.一休宰:商山羲塾,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1;[重修地不群]:高忠重修,明弘治六年1-14931示例2一刻本.一汾陨:曹晕髑敬翼堂,清乾隆四十三年1-17781;汾踢:曹树谷增修,清道光十五年E183518.4.2.4规定信息源中未提供修版地和(或)修版者,可参考有关资料。所采用著录信息需置于方括号“[]”中,并在附注项注明出处;如无从查找,可以分析考证,所得结果也需置于方括号“[]”中;如著录内容存疑,则用问号“?”表示,一并置于方括号“[]”中;如无从考证,则需在方括号“[]”中著录“修版地不群”、“修版者不群”等字样。示例1一刻本.一[刻言地不祥]:徐婧,明嘉靖三年1-15241“重修地不群]:金氏重修,明葛唇二十六年1"-15981示例2一刻本.一燕锡:碾氏梧薛鸯屋,清乾隆十五年1-1720l“增修地不群]:含英堂增修,清嘉鏖十三年[1808J示倒3:.一刻本.一赓州:番禺障昌治,清同治十二年[1873]“校刻地不祥]:[校刻者不群],清光鳍五年1-1879]8.4.3印刷地、印刷者、印刷年本项适用于著录在刻书主持者主持下由承担刻印者刻印行世的,以及在书版刻成若干年后由再次印刷者用原版再次印刷行世(通称后印)的古籍。8.4.3.1印刷地指承担刻印者、再次印刷者所在地;印刷者指承担刻印者、再次印刷者(二者的室名堂名斋号等信息可与其名称一并著录);印刷年指印刷年代。8.4.3.2印刷地、印刷者、印刷年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和(或)修版地、修版者、修版年之后著录。示例一刻本.一童稽:章斋康式制堂,清光鳍四年08781(吴躲:朱配荣槐盛,清光鳍三十年D9043)】4 GB/T3792.7—20088.4.3.3如印刷者与刻版者不同,印刷年与书版刻成年相同,印刷年不能省略。示例:.一刻本.一畏洲:腰嗣立秀野草堂,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吴郡:鄙明璃,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8.4.3.4著录再次印刷地、再次印刷者、再次印刷年时,规定信息源中未提供再次印刷地,且无从查考,再次印刷地可省略。示例.一一刻本.一京鲕:熊元献,清康熙九年[1670](熊光,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9.4.3.5如规定信息源中未提供再次印刷者,且无从查考,再次印刷者可省略,只著录再次印刷年,并在其后著录“印”字。示例:.一刻本.一清南:彭氏,元至元六年[1340](明嘉靖[1522一ls663印)8.4.3.6书版刻成后的一个较长时间内,经过多次重修和印刷,修版和印刷的地点、责任者、年代无法一一著录,可仅著录修版和印刷的起讫年代,中间用连字符”’连接,并在其后著录“遁修”字样。未著录的其他递修信息在附注项说明。示例:.一刻本.一南京:戚子监,明莴唇三年[1575](清顺治至乾隆[1644—1795]邃修)8.5载体形态项结构形式:文献数量及特定文献类型标识:其他形态细节文献数量及特定文献类型标识;尺寸文献数量及特定文献类型标识:其他形态细节;尺寸+附件8.5.1文献数量及特定文献类型标识本项著录古籍完整本原有册(函)数。完整本信息不可考,本项可省略。复本册(函)数著录于附注项复本附注。8.5.1.1线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等书籍著录原有册数。示例:3册8.5.1.2卷轴装书籍著录原有卷轴数。示例:5卷8.5.1.3单张折叠的书籍著录原有幅数。示例:6幅8.5.1.4散叶的书籍著录原有叶数。缺叶、增叶情况在附注项复本附注中说明。示例:8蕖8.5.1.5原配函套的书籍在册数后补充说明原有函数,并置于圆括号“()”中。匣、帧装书籍著录方法相同。示例;10册(2函)8.5.1.6装订成册的古籍若还需说明叶数时,应将叶数置于册数后圆括号“()”中。示例:1册(42菜)8.5.1.7根据有关资料考证著录的古籍完整本信息应置于方括号“[]”中,并于附注项复本附注中说明现有复本的文献数量及特定文献类型标识。示例:[6册](本书原为6册,现改为金镶玉12册。)8.5.2其他形态细节本项著录古籍完整本原有图表。复本的新增图表著录于附注项复本附注。8.5.2.1古籍中图表,如插图、肖像、地图、景物图、器物图、谱系表、航海图、工程图、故事图、山石鸟兽图、神怪图、宗教图和乐谱等著录于此,其前用冒号“:”标识。示例1::肖像示例2::故事圃8.5.2.2题名中已反映古籍中的插图、地图时,仍应著录,不可省略。】5 GB/T3792.7—20088.5.3尺寸本项著录古籍完整本原有开本尺寸。复本的开本尺寸著录于附注项复本附注。8.5.3.1古籍尺寸一般著录古籍自身的开本,以cm(厘米)为单位,精确到毫米。尺寸前用“;”标识。8.5.3.2古籍尺寸先著录高度,后著录宽度,中间用乘号“×”连接。示例:;2,3.2×16.5cm8.5.4附件本项著录古籍完整本原有附件。复本附件著录于附注项复本附注。8.5.4.1附件是与书籍的主体配合使用,而形式上又与书籍的主体脱离的书籍附属部分,其前用加号“+”表示。如有必要,附件名称后可著录附件的文献数量及特定文献类型标识等载体形态信息,置于圆括号“()”中。示例:108册(18函)+皇朝直省府唐州躲全囿(1帽)8.5.4.2附件包括附属于古籍主体的非书实物。示例1r3册:冠阐+牙牌(1副)示例2;.一1册:插圃+七巧板(7块)8.5.4.3具有独立的题名、可以脱离古籍主体独立使用的附件应单独著录。8.6丛编项结构形式:.一(丛编正题名).一(丛编正题名;丛编编号).一(丛编正题名:丛编其他题名信息;丛编编号).一(丛编正题名一丛编并列题名/丛编责任说明).~(丛编正题名:丛编其他题名信息/丛编责任说明;丛编编号).一(丛编正题名:丛编其他题名信息.分丛编题名:分丛编其他题名信息).~(丛编正题名:丛编其他题名信息/丛编责任说明.分丛编标识,分丛编题名:分丛编其他题名信息).一(丛编正题名:丛编其他题名信息/丛编责任说明;丛编编号.分丛编题名:分丛编其他题名信息/分丛编责任说明;分丛编编号)8.6.1丛编正题名参照8.1.1.9和8.1.1.10著录。8.6.2丛编并列最名参照8.1.3著录。8.6.3丛编其他题名信息参照8.1.4.10和8.1.4.11著录。8.6.4丛编责任说明参照8.1.5著录。8.6.5丛编编号本单元依书中所题编次著录,其前用分号“;”标识。示倒:.一(江陲季氏蕞刻/季输全辑;第--)8.6.6分丛编8.6.6.1分丛编标识依书中所题标识著录,其前加下圆点“.”,后著录分丛编题名,其前用逗号“,”标识。示例一(函海/李翩元辑.第十四函,升庵嘏晕七獯;六)8.6.6.2分丛编题名参照8.1.1.9和8.1.1.10著录。】6 GB/T3792.7—20088.6.6.3分丛编其他题名信息参照8.1.4.10和8.1.4.11著录。8.6.6.4分丛编责任说明参照8.1.5著录。8.6.6.5分丛编编号依书中所题编次著录,其前用分号“;”标识。示例一(白芙堂算摹蓑害:二十三獯/丁取忠辑.算軎:十三獯/吴嘉善著.九章翼:十獯;六)8.7附注项结构形式:附注.一附注.一附注或附注8.7.1附注凡未在题名与责任说明项、版本项、出版发行项、载体形态项、丛编项中著录又有必要补充说明的内容,在本项著录。附注文字应简单明了,尽可能采用固定导语和规范用语。引用文字用引号。导引词后用冒号。若有多项附注内容,完整本附注在前,所编复本附注在后,具体按下列顺序依次著录。8.7.1.1书目参考附注书目参考附注作为第一个附注著录。本附注包含所编古籍是否被一种或多种书目、索引收录的说明。示例1:参考:《四庳全害德目》,卷一百八十六,集部,缚集颓一,第1685页(中萃音局1965年6月第1版);《中国古籍善本害目》,卷二十八,集部,缝集颓,通代,第1551页(上海古籍出版杜1998年3月第1版);《北京圊音馆古籍善本害目》,集部,勰集颏,通代,第2741页(吉目文默出版社1987年版)。(靛明:此三目著镣粱薷统辑文遗六十卷明末毛氏扳古髑刻本。)示例2:《四庳全言缚目》、《中凰古籍善本害目》和《中圜善本音提要》均未著辣。8.7.1.2题名与责任说明附注a)题名与责任者名称更改情况在此注明。示例1:本害初名敷翠精群。示例2:隙宏谋,初名弘谋,避清乾隆帝漳改今名。b)本项的其他附注见8.1的相关规定。8.7.1.3版本和书目沿革附注a)复制本的底本版本在此说明。示例:接明嘉靖元年(1522)刻本影印。b)原书已经加工者加工成另一著作,原书版本情况在此说明。示例:本吉原籀清光绪五年榻忱影宋刻本《管子》,清王仁俊撩此j|辱莆家校、注及己意宿於天鼯地脚和字襄行同而成新的著作。C)本项的其他附注见8.2的相关规定。8.7.1.4出版发行附注a)出版发行项的著录来源在此说明。示例:出版年撩俞恒《重刊小翠序》著辣。b)版本鉴定的特征依据,如:避讳、刻版挖改、作伪、行款、版框版心形式、版框尺寸、刻工姓名、字体、牌记、纸张等均在此注明。每半叶行数按满半叶行数计算;每行字数按满行字数计算。版框尺寸的高度以正文第一卷第一叶右半框上边外沿至下边外沿的距离为准,宽度以同一半框版心正中至右边外沿的距离为准。示例1:lO行,18字,白rn,左右箜遗,罩角尾,半框18.9x12.5cm。示例2:牌记龋:成璺丙辰秋九月阴雕。17 GB/T3792.7—2008c)藏版(板)情况依原书所题在此说明。示例1:本衙藏板示例2:京都善成堂藏版示例3:版存粤柬省城尚古裔示例4:盛京罩督署藏版(板存盛京镥楼南路西搬街北永鼗刻字铺)示例5:容城儒林堂藏板(题名页原端:隙氏藏板)d)本项的其他附注见8.4的相关规定。8.7.1.5载体形态附注a)上图下文的古籍可在此说明。示例:上圈下文b)本项的其他附注见8.5的相关规定。8.7.1.6丛编附注a)所编古籍确系单刻印行,以后又编人丛编,可在此说明。示例:本害後编人《一鲤窟蕞编》。b)丛编的著录来源在此说明。示例:蓑睿题名撩《中圜蕞言综镣》著绦。c)本项的其他附注见8.6的相关规定。8.7.1.7内容附注a)丛编子目内容在此说明。示例:子目:1.玉孀梨:五卷;2.平山冷燕:五卷b)所编古籍含有的书目或索引及其位置在此说明。示例;本害卷12祷著述目缘。8.7.1.8装订和获得方式附注古籍完整本原有装帧形式和获得方式在此说明。a)装帧成册的古籍,按其实际形式著录为“缝装”、“怒折装”、“包背装”、“蝴蝶装”、“卷轴装”、“毛装”、“精装”和“平装”等。b)散叶古籍,著录为“散藁”。c)装订有轴的整幅古籍,著录为“卷轴装”(可注明横轴或立轴)。d)限量印刷或发行方面的情况在此说明。示例:本潜木活字排印17部,各房簸镇保管1部,本族祠堂保存1部。8.7.1.9其他附注古籍完整本其他必要的补充说明在此注明,如所编古籍的复制品情况、可参考的有关著作等。示例1:有清光绪三十年上海锦章害局影印本示例2:有1613[1Irfl辅微媵摧示例3:有全文鼋子版示例4:相髑作品:漠害萋文志僚理:六卷,卷首一卷/(清)姚振宗撰示例5;有毛氏汲古阳刻本8.7.1.10提要本项根据不同要求把完整本古籍的内容和(或)形式特征概括综合著录于完整本附注之末。在特定情况下可将完整本附注并人提要。若以复本为著录单位,也可将所编复本附注并人提要。提要行文可根据书目性质选择语体文或白话文进行编写。提要另起行著录。a)编写简要揭示古籍内容特点及主题思想的叙述型提要,可包括古籍的作者简介、类型特点、编写体例、内容要点及写作特色等内容。】8 GB/T3792.7—2008示例:良漠,字忠夫,虢楝塘。明正德十二年遣士,官湖庸参藏。此瞢撩自序褶:山居多暇,追侍平生耳目所睹,配略有嗣於世教者,随簟直鸯不支不次,惟以示吾子骠。《四庳》列存目,提要剐钼其鞋纪兄碍,多隙因果,雕大旨出於勤戒,而蒋怪者太多。(此为陈良谟撰《见闻记训》提要)b)编写扼要揭示古籍内容并做简略评介的推荐型提要,可包括古籍的内容梗概和推荐性文字。示例:白模代表作,记载唐明皇与榻寅妃爱情故事。唐遗将安椽山戳败富斩,明皇因喜其超奉赦免之,令他在宫中侍候。榻寅妃与他有私,榻圆忠奏靖明皇,翔他希濑踢箭度使。⋯⋯正省敢娱之隙,安椽山叛燮,聋取潼硝,直逼畏安。丈武大臣均燕静巢敝,劫明皇逃往四川。蘸武将罩隙玄檀霞蔼至焉嵬坡,六罩不骚,毅死榻圉忠,又要求教榻寅妃以澍天下。明皇不得已令寅妃自壶。安撩山叛乱平定,明皇重回畏安,晦目思念寅妃,於秋雨之夜,阳雨打梧桐之聱,倍棰俦情,引稳终身之憾。(此为白朴撰《梧桐雨》提要)c)编写较详细地叙述古籍内容的评介型提要,可包括作者生平、古籍主题叙述及学术得失分析、社会价值影响等内容概述。示例:我圃第一部纪傅髓断代史。柬漠班固撰。本省部分纂用《史韶》,在文字上稍加改定}部分可精充《史记》不足,使史寅更局完借;部分根撩班彪後停六十五篇整理椅充而成;部分届班同自撰。⋯⋯十志所戴为典章制度文化史。本音在《史恕》八睿基磁上,作了遣一步探本窍源,其中依撩《平准普》劁立《食货志》,依撩割歆《七略》劁立《錾文志》,依撩《尚者·禹黄》、《逸周眷·鞋方解》劁立《地理志》,格後代“正史”目劁了新的朗颓。⋯⋯在人物抨俱上,它表现出一些不失耨遣步的裁黠。(此为班固撰《汉书》提要)d)编写反映古籍内容结构的罗列型提要,可汇录古籍目次标题或各卷内容名称。示例;聿求,事踱已祥前。此眚光绪《嘉典府志》有著绿。《郫堂蓣害记》耩:五峰居海上桑麻之螂,因就群害所载桑之故寅荔志。凡桑之始、桑之颓、桑之事、桑之具、桑所宜、桑所植,及取材、祥冥、品题、燕葫十颊,叛各一卷。冠以三朝御制薪赋静共八篇,分目近睦鸿渐《茶趣》,而髓例舆释赞事《笱潜》、腺翥《桐潜》之属相颓。有虎溪山房刊本。(此为李聿求撰《桑志》提要)e)编写以引用文字为主的辑录型提要,除引用文字外,也可包括作者生平等信息。佚书和知见书提要常用此法。示例:文麓,字凰林,又字树聱。清康熙五十三年晕人,官成都知繇。此鸯《四庳》存目。《提要》略云:“是窨雎以《大搴偶言》稳名。多输理氯心性,辨著家是非。筑《中庸》者籀多,靛《大翠》懂鼓傣。文盖受辈于毛奇龄,箭氯鞍穗和平,其箫人燕二性,舆颜元《存性编》之靛同,擒朱子辅《大晕格物傅》全搞楫晕,剐巍乎门户之兄矣。”《八千卷楼瞢目》著录有藏本。(此为张文盖撰《大学偶言》提要)f)编写简要考订古籍的作者、内容、版本及存佚源流的考证型提要,可包括古籍的要旨、特点和流传演变等内容。示例:《宋史·蓦文志》雇家颓著辣。割艘,字贡父,清江人。《宋史》有傅。本害收入祝穆《事文颓聚後集》。《四庳提要》云:世上已燕此睿,懂隗景沂《全芳借祖》及《嘉靖雄拐志》载有饰略。此靛有禊。近人余嘉锡已予辨正。番中所耙揭州芍藁品獯凡三十有一,序其等级南七,凡上之上六品,上之下二品,中之上六品,中之下四品,下之上四品,下之中四品,下之下五品。自序稻:“熙宰六年(1073)至魔陵,正四月花畴,舆藉友鼠黉,因作此措。所就褚品,均使童工高之。”故知原害尚附有回。清钱谦益《绛霎楼普且·椎萋颊》著绿此害,作“雉揭芍蘖藉”,届後世别题軎名。(此为刘敢撰《芍药谱》提要)8.7.1.11所编复本附注本项著录所编这一部古籍流传、收藏过程中新产生各项特征的补充说明。a)复本书目参考附注作为第一个复本附注著录。本附注包含所编古籍复本是否被一种或多种书目、索引收录的说明。本附注可以包含多部复本的被收录情况说明。示例1:援本参考:《天禄琳琅睿目·後编》,卷十六,明版子部,第九页(清光绪十年畏沙王先谦刻本)。19 GB/T3792.7—2008(靛明:此目著辣宋真德秀撰大晕衍羲四十三卷明嘉靖六年司檀监重刻本之泰典季氏藏本,卷首钤“季振宜藏誊”隅文印、“御史之章”陲文印、“季振宜印”隅文印、“溏革”隅文印,每册首钤“谦牧堂藏考就”陲文印,每册末钤“豢牧堂害壹就”隰文印。)示例2:《天椽琳琅害目》未著嫌。b)古籍的现有、残存情况在此说明。示例1:60册(10函)示例2:存9册(2函)9卷:卷1-9c)书中残缺部分的抄配情况在此说明。示例1:卷12—16、18抄精示例2:卷3-6、23—38配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刻本d)书中题有或过录有较有价值的批点、校勘、题词、跋语等,可作为版本类型的补充说明著录。示例1:清黄丕烈跋示例2:清丁丙批黠e)版本鉴定的复本特征依据,如书叶挖改等情况在此说明。f)书中钤有的收藏者、寓目者等印记在此说明。示例:铃“乾隆御黉”朱印g)复本的载体形态附注见8.5的规定。h)发行编号、获得方式、人藏代价等采访信息附注(如捐赠人、捐赠时间等)在此注明。示例1:本藉铃“恤字虢”踢文朱戳,南宋祗祖收镇之第6部家措。示例2:周叔艘捐赠示例3:膊自北京中圜害店i)复本所具有的不同装帧形式按8.7.1.8的规定在此说明。j)重新装订、修复等古籍保护加工情况在此说明。示例1:1986年重揭修徨示例2:改装穗金蘸玉k)古籍复本其他必要的补充说明在此说明。示例:中圆圆家回音馆藏本有卷6。8.8标准编号与获得方式项本项不适用于古籍著录。 GB/T3792.7—2008附录A(资料性附录)著录格式著录格式是构成款目的各个著录项目及单元的排列顺序及其标识符号的表现形式。分书本式和卡片式两种。A.1书本式格式正题名[一般文献类型标识]一并列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第一责任说明;其他责任说明.一版本说明,附加版本说明.一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修版地:修版者,修版年(印刷地:印刷者,印刷年).一文献数量及特定文献类型标识:其他形态细节;尺寸+附件.一(丛编正题名:丛编其他题名信息/丛编责任说明;丛编编号).一附注A.2卡片式格式正题名[一般文献类型标识]一并列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第一责任说明;其他责任说明.一版本说明,附加版本说明.一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修版地:修版者,修版年(印刷地:印刷者,印刷年)文献数量及特定文献类型标识:其他形态细节;尺寸+附件.一(丛编正题名:丛编其他题名信息/丛编责任说明;丛编编号)附注 GB/T3792.7—2008附录B(资料性附录)多层次著录多层次著录是指著录由多部分组成的古籍(通常是丛编)时所选用的著录方法之一,即所谓综合著录。其目的是对由多部分组成的古籍的整体及各个部分的情况进行系统的描述。多层次著录是将古籍著录信息分成两个或多个层次。第一层次著录古籍整体的共同书目信息;第二层次及其余各层次分别著录有关的各部分书目信息。每一层次中,各著录项目与单元与单行本古籍的著录顺序和标识符相同。各层次相互重复的某些著录内容可以省略。当一个组成部分的题名前冠有分辑标识时,两者之间用冒号“:”分隔。多层次著录格式:整套书正题名[一般文献类型标识]一并列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第一责任说明;其他责任说明.一版本说明,附加版本说明.一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修版地:修版者,修版年(印刷地:印刷者,印刷年)文献数量及特定文献类型标识:其他形态细节;尺寸+附件附注子目:卷(册)次:题名/责任说明.一出版年.一册数.一附注示例:泽存堂五獯[古籍]:五十卷/[清疆士俊编].一刻本.一吴郡:疆士俊,清康熙四十三至五十三年[1704一1714]18册(4函)行款不一,浑存堂藏板。子目:大赓益亩玉篇:三十卷/宋陈彭年⋯[等]重修.一刻本.一清康熙四十三年D704]大宋重修赓酿:五卷/宋隙彭年⋯[等]重修.一刻本.一清康熙四十三年D704]佩躺;三卷/宋郭忠恕撰.一刻本.一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群醒音辨:七卷/宋贾昌朝撰.一刻本.一清康熙五十三年[in4]字鐾:五卷/元李文仲撰.一刻本.一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