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00 KB
  • 2022-04-22 13:33:47 发布

从悲剧到悲剧—由《伤逝》子君的悲剧.doc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从悲剧到悲剧—由《伤逝》子君的悲剧反思当代女性婚恋观毕业论文中文摘要女性的婚恋观一直是我国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它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也是妇女解放的突破口和文学发育的生长点。关于女性婚恋观的论作不断出现,也涌现出了一些影响深远的作品,如鲁迅的《伤逝》。从当代社会看,当代女性很少再受封建礼教的压制,社会和经济地位也相应提高,理应会摆脱子君的爱情悲剧而得到幸福。但在婚恋已高度自由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女性却深陷另一个困境——即侧重经济因素的婚恋观束缚女性婚恋并使之畸形发展。表面上这与子君的悲剧并无联系,但侧重经济因素实质上是当代女性人格不独立的外化表现。事出同因,可见这亦是悲剧。子君的悲剧和当代女性的婚恋困境产生的实因都是人格不独立。可见,人格独立对当代女性树立正确婚恋观以及引发其探索能够走出婚恋困境的出路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当代女性幸福婚恋的基础及其解放的真正出路。而女性要实现人格独立,既需要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也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关键词]《伤逝》;爱情悲剧;经济因素;当代女性婚恋观;人格独立17 FromTragedytoTragedy---theIntrospectionofContemporaryFemaleMarriagebytheTragedyofZijuninGoneLoveAbstractThefemalemarriagehasalwaysbeentheissuethatappealedmuchconcernofthesociety.Ithasbecometheeternalissueofliteratureand,alsothebreachofwomen’sliberationandthevegetativepointofliteraturedevelopment.Worksconcerningthewomen’smarriageariseceaselessly,includingsomefar—reachingproductionssuchasTheGoneLovebyLuXun.Contemporarywomenrarelysuppressbyfeudalethicalcodeinmodernsocietyastheirsocialandeconomicstatushavebeenraisedrelatively.Thatmeanstheyoughttogetridoflovetragedytogainthehappinesstheydeserve.Nowadaysthoughundertheconditionofmarriagehighlyfreedom,moreandmorewomenuptothechintheotherdilemma--------viewonloveandmarriagewhichparticularempressontheeconomicfactorsfettercontemporaryfemalemarriageandgotodeformeddevelopment.Seemingly,ithasnothingconcernaboutthetragedyofZijun,empressoneconomicfactorsactuallyturnouttobeexternalizationofcontemporarywomenwholackofdependency.Bothtwokindsofmarriagessharethesamereason,whichwecansaytheybothtragedy.ThereasontothetragedyofZijunandthemarriagedilemmaofcontemporarywomenarelackofdependencyontheirowncharacters.Thusitisclearthat,characterindependencyisveryimportantforcontemporarywomenbuildingtheirproperviewofmarriageandtriggeringthewayoutfromthemarriagepredicament.Independencyisbaseofcontemporaryhappymarriageandalsotherealoutletforwomen.Whilewomenwhowanttorealizeindependentpersonality,shenotonlyneedstheself-consciousnessawakening,butalsotheconcernsofthewholesociety.Keywords:theGoneLove,lovetragedy,economicfactors,contemporarywomen’sviewofloveandmarriage,personalityindependence17 前言《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一部以青年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该小说是鲁迅先生在跨越了痛心于“婚姻不自由”而抨击封建主义的阶段,勇敢地面对新的现实和人生,进行新的题材选择和创作构思阶段的成功之作。它包含了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意蕴,给人以新鲜的启迪和思考。这对于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据此,《伤逝》成为学术界探讨婚恋观相关问题的重要切入点。通过再次认识和审视《伤逝》中子君的爱情悲剧的原因,并以此为切入点,完成其现代视角下的悲剧解读,并结合当代女性婚恋观和妇女解放这两个命题进行反思,对引发当代青年树立正确婚恋观以及引发其探索能够走出婚恋困境的出路具有重要作用。一、子君的爱情悲剧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当代性启示(一)子君的爱情悲剧产生的主要原因《伤逝》记录了受“五四精神”哺育的新一代知识青年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故事。叙写了他们在生活煎熬和精神折磨中的苦苦挣扎,最终让那奋斗而来的“美好的爱情”与“渴望的生活”渗透着“悔恨与悲哀”。他们这一由浪漫转入婚姻生活的爱情悲剧,始终让后人有一种无法诉说清楚的困惑。而对他们的悲剧缘由则有着太多的异议和争辩。《伤逝》中子君的爱情悲剧主要是由于封建礼教的压制、子君和涓生的个人性格缺陷以及子君的人格不独立这三个因素造成的,而人格不独立则是主因。首先,是“铁屋子”毁灭“爱情绿洲”。这个“铁屋子”就是封建礼教,它是一个吃人的社会,是毁灭子君和涓生爱情绿洲的凶手。在“铁屋子”里,住着那些带着道德的眼镜的“德高望重”的封建卫道士们,他们永远维护着诸如节烈、孝道等礼教精神。在他们眼中,青年男女之间有的应该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不是自由爱情。谁一旦脱离了他们的准绳,那就是“叛逆者”。涓生和子君的婚姻自主和爱情自由的愿望和举动,在他们看来,就是叛逆。而叛逆是“铁屋子”的“伦理规范”和“仁义道德”17 所无法容忍的。涓生因此失业,子君最终回到那个无爱的家庭,在郁闷中死去。“铁屋子”的强大,毁灭了他们的爱情理想,使他们的爱情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也就预示了他们爱情悲剧的结局。其次,是性格缺陷注定爱情悲剧。爱情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奉献。但是涓生和子君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首先,我们可以看出涓生是一个极端自私的利己主义者。在现实的逼迫下,他的个人主义、自私自利的思想开始暴露。他错误地把坠入困境的责任,全部归咎于子君。他想:其实,我一个人,是很容易生活的,虽然因为骄傲,向来不与世交来往,迁居以后,也疏远了所有旧识的人,然而只要能远走高飞,生路还宽广得很。现在忍受着生活压迫的痛苦,大半倒是因为她……李希凡.《呐喊》《彷徨》的思想与艺术[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4月第一版更有甚者,他虽然已预感到和子君的分离就是把她推向死路,但还是固执地向她说出了绝情的话:“你要我老实说,是的,人不应该虚伪的。我老实说吧:因为,因为我已经不爱你了!”同上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为了自己,他把子君送回了宗法社会那个大牢笼,使她最终含恨离开了人间。而子君,首先她是一个爱情至上主义者,她把爱情看成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她天真地以为成功的“同居”就获得了一切。于是她不再追求人生,不再追求个性解放,不再追求理想,甚至将“别的人生的要义”都忘却了。取而代之的是,从此她安于平庸的生活,她埋头繁重的家务劳动,拼命地想方设法维持小家庭的存在,饲喂油鸡、阿随,因生活的拮据与邻居争吵……子君,最终由一个勇敢无畏的新时代女性变成了一个庸庸碌碌的家庭奴隶。此外,她尽管接受了新思潮的影响,但仍把封建的“女子治内”的礼俗视为当然,认为结婚后靠爱人养活是天经地义的。因此在家庭陷入困境时,她从没想过在走出家门之后,可以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与爱人一起支撑整个家庭。而任凭涓生“孤军奋战”,以至于他们的感情距离越来越远,直至失去他们共同的爱,无奈地回到父亲那里,最终郁郁而终。涓生的自私自利和子君的爱情至上这些性格缺陷,直接断送了他们的爱情。最后,人格不独立是主因。鲁迅曾经说过“人类有个大缺点,就是经常会饥饿”。所以再崇高的人也离不开吃饭。”那么涓生和子君要生存,最起码的是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所以他们必须解决经济问题才有机会令爱情更加牢固。17 但在《伤逝》中,我们看到在涓生失业后,这个小家庭随即便陷入了困境之中,他们的爱情失去了经济基础。或许我们会哀叹老天对他们的不公。但我们却也应该深思:为了爱情而无畏的子君,在走出了自己的家庭后,为什么却不能去寻求自己独立的生活道路呢?如果子君有自己的工作,在经济上独立了,在涓生失业后,或许两人就不会那么惊慌,涓生也不会有“被人拉着衣捶“”她是他的累赘”之类的想法了。而他们的的爱情或许也不会以悲剧结束。可见,子君的经济不独立直接断送了他们的爱情。这正好验证了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一文中写的那样:“所以为了生计,娜拉,高雅地说罢,钱,就是经济,是最要紧了。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鲁迅.娜拉走后怎样[J].妇女杂志,1924年第8期第10页子君的自由的婚姻就这样被卖掉了。所谓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固然这场悲剧的产生与封建礼教和子君和涓生他们各自的性格缺陷密切相关,但封建礼教和性格缺陷只是外因。所谓事在人为,倘若子君能够意识到自己在经济独立的重要性,她就不会完全依附涓生而生存。可见,人格不独立从而导致其在经济上的不独立,是这场悲剧产生的主因。(二)子君悲剧的当代性启示子君和涓生的爱情随着时光的流逝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它却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考,并在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是通过对其悲剧产生根源的探讨中,“人格独立”“经济独立”等,渐渐被当代女性所接受,并成为当下女性自我约束和追求解放的前提条件。它告诉我们:首先,女性须在婚恋中实现经济独立。社会主义者奥古斯特.倍倍尔在1879年写的《女性和社会主义》一书中认为,任何社会依附和任何社会压迫都根源于被压迫者对压迫者的经济依附。因此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女性在婚恋中的地位之所以被动,根本原因就在于对男性的依附。而对男性的依附,除了导致女性的被动地位,导致女性在婚恋中自主权的丧失和自我意识的沦落。甚至会使女性的婚恋走向如子君式的悲剧,这对女性身心既是一种伤害,也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毕竟一个时代的婚恋观最能反映这个时代的特征和兴衰,它既关系到个人的人生幸福,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安定。17 因此,仅从女性的婚恋幸福角度出发,要想改变女性在婚恋中的被动地位,减少其对男性的依附,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使女性实现经济上的独立。因为女性在经济上没有独立,女性根本就没有地位,而是作为男性的附属品。女性失去了作为人类主体应有的地位,从而也就失去了对教育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保障资源的合理拥有。加上对子君的悲剧的思考,再结合现实生活,我们不难看出女性的经济独立对婚恋的基础性作用,毕竟生存是第一要义。而要想让女性实现经济独立,首先要求女性在人格上要独立。因为当女性能意识到自己如果可以像男人一样生产、劳动、就业才有可能和男人一起为爱情和婚姻提供坚实的基础时,才会走出家庭,走向职场,和男性一起为承担家庭的责任,减少子君式的婚恋悲剧的发生几率,并由此获得女性在社会上的各种权利。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女性解放运动的向前发展,女性渐渐意识到了经济独立的重要性,具体表现为大多数女性不再奉行“男主外,女主内”的信条,而选择工作,拥有自己的个人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独立,这既是时代的进步,也是女性人格独立的表现。而经济独立在当代女性的意识中,甚至达到了与生俱来的程度。可见,经济独立已经成为当代女性心中根深蒂固的思想。其次,女性应在婚恋中适度重视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概念同样适用于当代女性的婚恋中,这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当代女性受教育程度高存在很大关系。经济基础对婚恋乃至社会生活的重大影响,在上文中已有所论述,在这值得补充的一点就是:经济基础的重要性是现代女性侧重经济因素婚恋观产生的主要原因。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女性追求幸福婚恋的一个必备条件,因此得到大多数女性的重视。而作为当代女性,由于其所处社会环境对经济基础(金钱或财富)的更高要求,经济因素在女性婚恋选择中的地位可想而知。但是所谓适可而止,物极必反的经验告诉我们:侧重经济基础须以感情作为基础,反对盲目的追求物质享受,以免让女性走入“傍大款”“当二奶”等恶性圈。以上就是子君悲剧给我们的重要启示。而这些启示是在我们不断总结和反思中形成的。总结过去意味着汲取经验。而总结并不意味着问题的真正解决。在对子君等前人的婚恋悲剧的思考后,当代女性的婚恋观是怎样的?它呈现出了怎样的发展态势?二、直击当代女性婚恋观17 在总结以往婚恋悲剧经验的基础上,比如通过对子君爱情悲剧思考,当代女性在婚恋的选择上表现出更加理性、更加现实的一面。表现为在对婚恋对象的选择上,除了重视婚恋本身,还侧重对影响婚恋的物质基础特别是经济因素做出更为理性的思考。传统意义上“有了感情便会幸福”的婚恋观念渐渐被淡化,而对物质基础中的经济因素的考虑渐渐增强,融入更多考虑元素的婚恋观则成为主流。在社会上甚至出现“学得好不如嫁得好”“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等婚恋观念,而“有房、有车、有钱”则成为当代女性择偶的重要标准。这在时下流行的相亲节目中均有所显现,如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中,很多女性就表现出了对这个方面条件的关注。(一)当代女性婚恋观综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的婚恋观既保持传统又有所发展:一是匹配的性格和真挚的爱情仍然是婚姻不变的主题。最近由世纪佳缘联合新浪网和MSN共同发起的《2009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粉皮书》调查证实了这一点,而工作事业和经济基础则排在其后。相对而言,父母比孩子更加注重结婚对象的家庭背景与职业收入,但多数被调查者表示能够与父母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达成一致。二是女性更加注重婚恋选择中的独立自主。传统的婚姻侧重于对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家庭的或家庭利益关系等方面的考虑。它追求成员之间的同质性,抑制了人的独立自主和个性自由。而当代女性的婚恋观却往往表现为:认同成员之间的异质性,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和对自身事务的自主。有越来越多的现象表明,当代女性已逐渐认同爱情、婚姻、家庭生活中的私域化定位。强调私域化定位,并不是说他们完全抛弃传统,而是对传统的改造和创新,并注入新的时代精神。他们的婚恋观以“个体主体”为主,同时兼顾责任感和义务感。除此,当代女性在择偶上强调自己作主。这些和《伤逝》中子君的“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一观念有着很大的相似性。这在近几年来层出不穷的相亲节目中均有所体现,这或许也是时下各类相亲节目比较受欢迎的原因。三是女性依然追求婚恋选择中的人格平等。在女性解放运动日益高涨及女性意识深度觉醒的影响下,“当代女性在恋爱婚姻选择中的民主平等意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表现得更加强烈。这主要表现在恋人选择中的人格平等,家庭生活中的夫妻平等,生育意愿选择上的平等,双亲影响子女的方式平等等。首先,双方拥有获得平等的事务决策权。目前,许多调查证实了这种变化。在徐安琪的《中国婚姻质量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回答夫妻中谁较豁达、忍让,调查对象首肯“妻子”的占16.3%,“差不多”的为51.2%,丈夫更大度、谦让的占32.17 6%;在谁拥有家庭经济事务的处理权和家政决策权问题上,回答“差不多”的占52.6%,丈夫拥有更多实权的占16.1%。可见,夫妻关系呈现出平等民主的趋向。其次,双方拥有平等的财产权。恋爱消费AA制,婚前财产公证,以及婚后夫妻收入差距的不断缩小,婚后双方一起承担房贷等,使双方在对个人财产及公共财产的占有、管理和支配上的发言权越来越趋于平等,各自保留着相互独立的地位和自主发展的经济空间。四是“多维”婚恋选择角度的出现。“多维”指的是在婚恋中既考虑情感因素,也考虑经济及家庭因素;“一维”指的只看重经济条件,而忽视情感因素等。近日,一份刚刚出炉的《上海80后新生代婚恋观调查》(11月24日《上海青年报》)显示,34.1%的人表示“只要相爱,其他条件可以不考虑”,54.9%的人表示“既要相爱,又要对方各方面条件好”。这体现了当代青年一种务实的婚恋观,在两人感情的基础上,不否认经济基础,但又不是太注重经济基础。 五是金钱在婚恋选择中成为首要考虑因素。如果说上个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的婚姻被政治操控,八九十年代的婚姻则更多地受金钱左右。此时的婚姻也就很数字化了,存款多少往往是决定爱情指数最重要的因素。“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是这一年代的经典流行语,长盛不衰至今。特别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使人们对金钱的获取和支配的看法与传统观念发生了变化和转移。很多青年人看待事情和对待事物都喜欢从金钱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而对待情感和婚姻,金钱更是影响着他们的抉择。当代女性自然也不例外。当代女性在婚恋选择上的“含金量”急剧增加。首先是由婚恋中经济因素的基础性作用决定的,因为没有经济基础,婚恋失去保障,就没有什么幸福婚恋可言;其次是缘于市场经济抬升了金钱在人们心目中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再次则是缘于市场竞争和消费诱惑给当代女性的婚恋生活带来了压力。因此,他们在婚恋中追求情感的同时,也追求金钱,使金钱等物质因素在婚恋中占有相当的重要地位。(一)侧重经济因素婚恋观导致婚恋困境 通过对子君的悲剧以及当代婚恋观的反思,我们认识到了经济基础对婚恋的重要性。幸福婚恋离不开坚实的经济基础,而坚实的经济基础的最终形成来源于婚恋双方的人格独立,特别是女性人格的独立。毕竟随着在社会的发展和消费理念的改变,以往完全靠男性支撑整个家庭经济的传统家庭模式已经不再适用,而随着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女性不再愿意做“相夫教子”的全职太太,而选择走向职场,愿意和男性一起承担家庭的经济责任。17 而一旦女性在头脑中意识到经济基础对个人本身或婚恋的重要性时,便在实际生活中,更加注重对经济因素的考虑。在婚恋选择上,经济因素自然成为首要的考虑因素。毕竟没有经济基础的婚恋就好比失去根基的空中楼阁,并不能长久,子君的悲剧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此,从五四运动以来,大多数女性在婚恋选择中是比较侧重经济因素的。而作为当代女性,侧重经济因素的程度是非常高的,现今社会上出现的“有房、有车、有票子”的择偶标准就是一个明证。侧重经济因素的婚恋观,具有非常明确的现实意义,它表明了女性对婚恋的深刻认识和对自己及婚恋的负责,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有力表现,并对女性正确选择婚恋产生重大的影响,这可以说是社会的进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这种婚恋观是值得提倡的。倘若不侧重经济因素,那么婚恋就失去了成长的基础,使婚恋双方陷入子君式的婚恋困境中,最终以悲剧收场。因此侧重经济因素,对婚恋选择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它是婚恋发展下去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对经济因素的过分考虑,反而会使女性们陷入新的婚恋困境:首先是经济因素预期过高导致婚恋受阻。大多数青年普遍反映经济因素是他们组建婚姻的重要原因,男女青年都希望在正式组建家庭时能有稳定收入、有房、有车。这些条件如果都需要具备,显然对25-28岁的适婚青年们是具大的压力。多数青年朋友们才离开校园走入社会不久,基本上是无法达到上述的物质条件,所以形成了一部分适龄青年不谈恋爱一心一意拼命工作,努力赚钱的局面。一些青年朋友们不谈婚嫁,而是将心思放在努力积累物质基础上。最终导致社会上出现不愿意结婚或害怕结婚的现象存在,甚至出现了单身一族。这样的专注和对经济因素的过高期望,无疑是广大青年对婚恋物质基础的关注,但这却也向我们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经济因素是婚恋的基础,但却也成为婚恋的障碍。其次是“傍大款、当二奶”层出不穷。无可厚非,追求经济基础是实现幸福婚恋的一个重要保障,但过大的经济期望值会将婚姻物欲化,而淡化对情感、责任、相互扶持等婚姻基础的需求,从而造成重婚姻硬件而轻婚姻软件的现象的出现。这种现象本身是没有什么错的。但一般来说,年轻人择偶标准主要是强调彼此之间的情投意合和对方的品质能力,然而越来越多的女性择偶更讲究现实,他们既考虑到现在,又考虑到未来,以功利为择偶条件的增长趋势日益明显。这种现实婚恋观的最突出表现为如今社会上盛行的“傍大款”和“当二奶”17 现象。究其原因,攀比和虚荣心促使一部分女性超前消费,当短期内自己无法负担额外的经济支出时,她们就产生了走捷径的念头,通过婚介、变相相亲、甚至被包养等方式来满足自己。而过分重视经济因素则是导致当代女性“傍大款、当二奶”的主要原因。最后则是“干得好不如嫁得好”颠覆传统。在今天的中国,一方面,婚姻已嫣然成为许多女性改变命运的主要途径。“工作好不如父母好,父母好不如嫁得好”“妻以夫贵”的内涵在当今社会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婚姻很多时候成为通过批发的方式出售自己的一个漂亮包装而已。另一方面,婚姻则是多数女性主体平等的表象。在父权制宗法制度下,婚姻作为性契约的第一目的就是生儿育女,婚姻只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性制度。三、子君爱情悲剧与当代女性婚恋困境的联系以上种种困境的出现,均和当代女性重视经济因素婚恋观有关。当代女性在婚恋选择上,对经济因素的过分重视,导致了诸如“傍大款、当二奶”“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等畸形婚恋的产生。这表面看来这是一个时代的婚恋观所致,但其实质则是当代女性在人格上的不独立。人格不独立是指一个人自主性比较差,没有独立意识。表现为不习惯独立思考和实践,不注意维护自己参与决策的权利,控制情绪的能力较差,缺乏理性,社会参与程度较低等。同时也表现为依赖他人,敏感多思等特点。《伤逝》中的子君的人格就是表现出了以上特征。她向往自由,向往自己主宰的爱情,但是在和涓生同居后,她却失去了自我,依赖涓生,最终也失去了爱情。子君把封建的“女子治内”的礼俗视为当然,就表明在她的意识中还没有真正的独立概念,而没有独立概念的子君,自然不能通过实践去完成经济上的独立,这最终导致了她在爱情中的被动地位。从表面上看,子君和涓生的爱情灭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经济不独立造成的,(而这里的经济不独立既包括涓生的失业,同样也包括了子君的无业)实际上,究其实质,经济不独立实则是其人格不独立的外化表现。同样受过教育,涓生可以去工作,但子君却为什么不能?这固然是和她的出身有关系,也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存在很大关联,但从子君方面考虑,她不选择就业,实际上是由她自己的人格不独立来决定的。人格不独立导致子君的悲剧,而重视经济因素反而让当代女性受经济因素束缚,陷入新的困境,甚至出现丧失人格和自尊的行为,事出同因,这实则亦是悲剧。17 因此,为了避免更多子君式悲剧的产生,人格独立便自然而然成为我们探讨女性幸福婚恋以及女性真正解放的关键点。四、人格独立是当代女性幸福婚恋的基础及其解放的真正出路(一)人格独立的定义人格独立是指一个人自主性强,不依赖他人,喜欢独立思考和实践,注意维护自己参与决策的权利,理性,控制情绪的能力较强,社会参与程度较高等。(二)人格独立的作用当代女性在婚恋中的人格独立,表现为其在婚恋中的自主地位,即主要表现为女性在婚恋中实现经济独立,不依赖男性而生存,并对婚恋有自主选择权等。可见,人格独立对女性婚恋具有重大作用:首先,人格独立是当代女性幸福婚恋的基础。幸福的婚恋在不同的时代和人那里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和感悟。但事物总会有它的共性,幸福的婚恋总是和悲剧相对的,它强调了婚恋主体的快乐程度以及婚恋的长久度。从当代人的角度来说,幸福的婚恋应该是婚恋主体的自然结合,婚恋结局的长久完满、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以及夫妻双方的相悦、家庭的和谐等。在达到以上的种种,经济独立是关键。因为经济是基础,需要男女双方的共同努力,而人格独立是本质。是经济独立产生的前提。其次,人格独立是女性真正解放的出路。妇女解放是以经济解放为主的整体性解放,它大体上可以概括为经济解放、政治解放和思想解放。其中经济解放主要是指使女性摆脱经济上依赖于男人的状况,使工厂中和家庭中的女性从所受的或明或暗的剥削中解放出来,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政治解放指使女性获得法律上平等的政治权利,以及这些权利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落实,而且包括在社会政治领域之外的一些领域,比如家庭这样的私人领域中,从暗含着的父权制的权力支配关系中解放出来;而思想解放是指使广大女性摆脱长期以来束缚和支配她们头脑的父权制思想,使她们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力量,并且确立起自尊、自信和自强的意识。17 经济解放是实现政治解放和思想解放的前提。而实现经济解放,则要求女性在经济上的独立,在这,女性的人格独立是关键。毕竟在妇女解放的过程中,外界因素包括男性的功劳固然很重要。但是,女性内在的因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内因决定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这就要求广大女性自身也要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新观念、接受新事物。女性解放主要是由女性自己来实现的,靠等待和恩赐是行不通的。列宁指出:“工人的解放应当是工人自己的事情,同样,女工的解放也应该是女工自己的事情。”列宁.《列宁全集》[M].中央编译局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2月中文第二版第193页因此,要大力提高女性的主体意识和群体意识,大力提倡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从而全面提高女性的素质,开发女性这支伟大的人力资源,促使女性积极、主动、大胆地参加国家和社会管理。而要实现女性自己解放自己,女性的人格独立是至关重要的。离开了人格独立,女性就会像以前一样依附男性而生存,那么,女性要解放、要实现经济独立将无从谈起。(三)实现人格独立的途径人格独立对婚恋及其女性解放产生重大影响,那么,为了实现人格独立,最终实现女性解放,有那些途径呢?1.实现人格独立的前提——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主体意识包括独立意识、自主意识、竞争意识、进取意识、创新意识及成就意识等。要实现女性的人格独立,促进其走向幸福婚恋和全面解放,首先要求女性意识的觉醒。因为只有女性在意识中有人格独立的要求,其人格独立才有实现的可能性,而要达到女性人格的最终独立,则要求女性要全面培养主体意识、自我意识和平等意识。首先,要培养女性的主体意识,女性就要做到:克服依赖和盲从心理,保持独立的思维品格,学会独立思考问题;要积极进取,充满对理想和事业的追求,对事业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向往。女性要用自己的品行、智慧和能力,去主宰自己的命运,创建美好未来。要勇于竞争。当今世界,知识更新,一切犹如浪潮般冲击人们的生活,只有拼搏进取,才能最优化地实现女性的社会价值,使女性感到自觉地为人类社会劳动的巨大的道德力量。17 其次,要提升女性的自我意识。女性的自我意识是对女性自身自然存在的特殊的认识。它回答两个问题:作为一种自然存在物,女性的生物特性究竟是什么?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物,女性的特殊性又在哪里?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一方面她会发现自身的种种优势,从而增加生活的自信和勇气,同时也发现自身潜藏的种种不足,并且认识到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和女性成为“第二性”的事实是社会造成的,是男性文化压抑的结果而且也是女性自身对女性角色的默认,是一种由外化转向内化的过程。要培养自我意识,女性首先要做到:(1)自立;包括经济自立和精神自立,其中经济自立是指依靠自己的收入生活;而精神自立,则是指通过培养自己的判断力来确定自主性。(2)自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女性处于劣势,要改变这一几千年长期形成的状况,就要求女性自强不息,不畏艰险。最后,要增强女性的平等意识。女性的平等意识是指女性对自己应该享受的与男子平等的地位和权利的确切认知。女性作为人类的另一半,与男性有着同等的生存价值和独立的人格尊严。这意味着男女在法律权利和由此而导致的社会地位应该是平等的。事实上,在我国,男女虽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但在观念上,女性地位明显低于其法律地位。因此,增强女性的平等意识是增强女性意识的一种手段,并且通过对性别不平等现象的认识与批判,树立女性的自强意识,进而通过群体努力达到制度变迁。总之,女性只有具备了主体意识,发挥了主体作用,才能获得与男性平等的社会地位;只要清醒地认识到来自自身的阻力(自我意识),重新确立自身的价值定位(平等地位),才有可能为实现自我铺平道路。这个道理在婚恋和女性解放中十分重要。2.实现人格独立的条件——全社会的关注女性人格独立的前提是女性意识觉醒。而要使女性意识觉醒,使女性有机会充分参与社会发展,发挥潜力,实现价值,不仅是女性自身问题,同时也是社会的责任。建立一个不仅是法律上的男女平等,而且是事实上男女平等的社会,是女性自由发展、实现自我的平台,需要全社会的关注。17 首先需要政策和法律的支持。确保将性别观念纳入相关政策和方案之中,要在政策和法律的层面上首先为女性参与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同时,应从性别意识角度出发,根据不同年龄的女性群体给予相应的性别关照,在对贫困女性及老年、准老年女性采取补偿措施的同时,采取切实可行的高效保护政策,以预防原有的贫困女性还没有改善,又有更多的女性陷于贫困境地。特别是在女性升学、就业、接受再教育、家庭劳动社会化等方面都需要给予政策扶持。由于劳动力结构的调整,事实上,大量的女性群体集中在非规范劳动力市场,我们除了充分认识非规范劳动力市场的存在和发展对女性的生存发展战略具有积极的一面外,还应当注意到非规范劳动力市场存在着就业不稳定、收入低、社会保障度不尽如人意等问题,出现一些新的女性权益受侵害的问题。因而这一领域的有效保障和规范化应该引入性别关照的视角,应采取多种措施,以确保在发展非正规劳动力市场战略中,使女性群体公平受益。实现了女性的就业问题,从而实现了女性在婚恋中的经济独立。其次,需要媒体、舆论的正确引导。整个社会的性别观念、文明进步程度是与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密切相关的。作为文化的先导,传媒在两性行为与两性观念的文化建构及传播中要承担积极的作用,使女性摆脱作为社会配角或男人的附庸的倾向,成为具有独立品格的、有主体价值观的、呈多元化趋势的社会形象。通过多种渠道实施广泛的宣传和教育,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导向,使性别角色的社会化从一个不自觉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转变为一个自觉的、有意识的识别、思考和选择的过程。3.实现人格独立的要求——摆脱女性自我意识中对婚姻的误解在最初的女性解放运动时期,曾经有一些极端的女性主义者认为,婚姻导致了女性对男性的依附关系,因此要实现女性解放就必须从摆脱婚姻开始。这实际上是女性自我意识中对婚姻的误解。婚姻作为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连续发展,影响重大。而婚姻作为女性解放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女性解放并不矛盾。女性解放是指女性能够解放自身、实现男女平等和经济独立,并参加社会活动,以提升自己的地位。在当今的中国社会,“爱”代替经济利益成为现今婚姻生活的轴心,因此核心小家庭不再具有牵制个人的强制权威,也不再存在压制女性的特性,因此婚姻不可能阻挡女性实现自我,实现自立。作为当代女性,我们需要实现人格的独立,才能更好的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达到真正的解放,而要完成人格独立之前,我们得先摆脱一些误解,从而看清婚恋的本质,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女性的真正解放是女性知道自己的去向与潜能,而社会又允许她发挥她的去向与潜能,所以当代女性应该摆脱自己意识中存在的对于婚恋的种种误解,这样才能真正看到自己所要的去向与潜能,才能清除阻碍,走出自己的人生道路。17 结语对子君悲剧的再一次解读,并结合当代女性婚恋观及其婚恋困境的反思,让我认识到了,人格独立是女性解放的前提。没有人格独立,女性的自由、解放就如同空中楼阁。正如恩格斯的精辟论述“: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劳动和社会活动中去。”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2页如果她们回不去,那么解放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而人格的独立也只是女性平等自由的第一步,争取从经济到思想上的独立才是女性最终奋斗的目标,而且更是永恒不变的准则。女性放弃了这一追求,就等于放弃了自主权。更重要的一点是女性的人格独立并不仅仅是口号,而是行动。女性既有必要权衡自己在婚恋中的地位和责任,也有必要坚持自己在婚恋中的一些道德和准则,更有必要在追求幸福婚恋的同时保持理性,做一个重视经济独立但却不被经济因素所束缚的独立个体,而这一切需要我们女性的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女性的人格独立会成为现实,而这一现实会让女性走出困境,走向幸福,实现真正的解放!17 参考文献[1]罗素著.罗素论两性价值互动[M].长春:北方女性儿童出版社,2004.2,1-240.[2]波伏娃著.第二性[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12,197-509.[3]陈桂蓉等著.和谐社会与女性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6,62-207.[4]马克思等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62.[5]奥古斯特·倍倍尔著.女性与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471.[6]中国女性出版社编.外国女权运动文选[M].北京:中国女性出版社,1987.28.[7]林志浩.鲁迅研究(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8]金乐.关于婚恋观的思考.湖南社会科学[J].中国青年研究,2008,(06):186—188.[9]李明欢.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关于当代中国女大学生社会性别观的若干思考[J].女性研究论丛,2004,(04):25—30.[10]赵宏涛.伤逝爱情悲剧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08):125—127.[11]李璇.是解放还是枷锁——“学得好不如嫁得好”之学理解释[J].研究生法学,2008,(03):24—36.[12]王晶.“大女人”与“小女人”:“80后”女青年的婚姻困境[J].中国青年研究,2009,(04):21—23.[13]杜洁.“80后”青年婚恋新现象面面观[J].中国青年研究,2009,(04):5—8、12.[14]刘冬.当代青年的婚姻家庭观念与家庭价值取向[J].商业文化,2008,(11)17 :167.[15]陈正祥等.当代青年婚恋心理探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02):129—132.[16]赵晓.当代中国女性的尴尬[J].南方人物周刊,2007,(08):60—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