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0.58 KB
  • 2022-04-22 13:37:37 发布

学生内生和外生动机的界定与测量毕业论文.doc

  • 3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学生内生和外生动机的界定与测量毕业论文2.3.3内生和外生动机的界定与测量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在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不同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对学生的学习不着不同的要求,所以反映在学生头脑中的学习动机是非常复杂而且多样的,为更好的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所了解,本文以学习的内部动内和外部动机两个方面进行研究,进而研讨影响学习动机的内部和外部条件。1.内部动机: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不在活动之外,它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惩罚来使行动指向目标,因为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动力。 2.外部动机: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指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的满足不在活动之内,而在活动之外,而是对学习所带来的结果感兴趣 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满足,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且在教师评估之前能对自己的学业表现有所了解,他们具有好奇心,喜欢挑战,在解决问题时具有独立性。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一旦达到了目的,学习动机便会下降。另一方面,为了达到目标,他们往往采取避免失败的做法,或是选择没有挑战性的任务,或是一旦失败,便一蹶不振。 下面本文作者将详细介绍一下学习动机的内部及外部条件。1.内部条件    学习动机既然是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客观的学习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那么,首先要看到,内部条件在学习动机形成中是最初要注意到的。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那么就要了解这个对象的内因。    (1)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34     在社会实践中,由于每个人的生活和经历各不相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需要和认知事物的方式。从而反映在学习动机上的认知和求知需要也多种多样,由于每个人在需要的强度和水平上不尽相同,反映在学习上动机的强度和水平也就有很大的差异。    学生树立的目标不同,形成的目标结构不同,影响着学生的动机和学习。如果目标是明确的、中等难度的、近期便可达到的,那么便会加强学生的动机和学习完成任务时的持久性,这是由于具体的目标提供了判断行为的标准,中等难度的目标提供了一种挑战,近期可达到的目标不会被日常事物所干扰。在课堂上,学生们常常有两类主要的目标--以掌握所学内容为定向的掌握目标(注:有人也称为学习目标,我们为避免与一般常说的学习目标混淆,采用掌握目标)和以成绩定向的成绩目标。拥有掌握目标的学生,不管他们犯多少错误或遇到多大的困难,仍能坚持学习、钻研,他们往往主动地寻求挑战,不断地提高。    (2)成熟与年龄特点    在各种动机表现中可见,幼年的孩子对于社会的影响、家长的过高要求常常是不予理睬的。按照马斯洛的理论:小孩子对生理安全过分关注,而大孩子对社会影响,如教师、家长的期望等比较在意。    (3)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    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好奇心意志品质都影响着学习动机的形成。比如交往性动机对某一学生来讲可能是主要的、第一位的,但有的学生可能以竞争中得首位,得到别人尊重的威信性动机为其第一位的动机。这在一定程度上既反映年龄特征,也反映了个别差异。此外,成功与失败对不同学生的作用不同也反映了个别差异。有人趋于进取,力求获得成就,有人则力求避免失败。    (4)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    学习动机与理想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学生整个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直接反映的理想情况或志向水平影响着学习动机和目标结构的形成。理想水平高,学习的动机就强。    (5)学生的焦虑程度34     焦虑指学生在担心不能成功地完成任务时产生的不舒适、紧张、担忧的感觉。焦虑水平不仅影响着学习的动机,更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大量的调查表明,焦虑程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任务的完成有不良影响。中等程度的焦虑对学习是有益的。由于动机与学习相互影响,焦虑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因此焦虑对动机的影响也是值得探究的一个问题。    2.外部条件    (1)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    不同的社会条件,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首先是社会要求通过家庭对学生的动机起影响作用。    国外有许多心理学家研究"家长的态度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凯尔和赫尔赛(潘蔽,1980)对两组打算上大学的男孩进行调查研究和互相比较,目的在于找出两组学生学习动机上的差异及其与父母态度的相关。结果发现父母的期望与管教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2)教师的榜样作用    动机是有感染力的。大量的观察、调查研究证明:教师在学生学习动机形成中是一个十分强有力的因素。首先,教师本人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榜样。如果教师本身治学严谨、学而不厌,以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从事他的专业和教学,就会对学生留下极深刻的印象。相反,如果教师对他的工作表现出厌烦和冷淡,这种情绪也会影响学生。    探讨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利于提高我们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从而更有效地使学生去成功地学习。2.4积极心理学下高职生学习倦怠理论研究综述2.4.1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积极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的最新发展趋势,它挑战了心理学界几百年来以研究心理疾病为主的思潮,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为主要内容,试图以新的理念、开放的姿态诠释与实践心理学。34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以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的2000年1月《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开始涉足此领域的研究,矛头直指向过去近一个世纪中占主导地位的消极心理学模式,逐渐形成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它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就目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来看,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主观水平上的积极体验研究、个人水平上的积极人格特质研究、群体水平上的积极社会环境研究三个方面: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其矛头直指过去传统的“消极心理学”。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2.4.2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基础积极心理学体系中首当其冲的是Diener所引导的主观幸福感领域的研究。主观幸福感是试图理解人们如何评价其生活状况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其是人们根据内化了的社会标准对自己生活质量的肯定性的评估,并由此而产生的积极性情感占优势心理状态。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生活满意,高水平的正性情感和低水平的负性情感。传统的心理健康研究与评定实际上是一种消极取向模式的心理学,主要研究“不健康”或者病态,而不是研究健康状态。而主观幸福感则是从相反的方向,也即从积极的层面来研究与探讨心理健康问题。另外一个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是Ryan和Deci的自我决定理论。Ryan和Deci(2000)讨论了积极心理学的其他中心问题,其定义一方面包括自我实现,另一方面试图指明自我实现的意义以及如何实现。自我决定理论涉及人的三个基本需要,能力需要,关系需要,自主需要,这些需要满足导致人们幸福感和社会发展,支持自主、能力与关系的社会能够促进个人发展。他们认为:三种基本的心理需要(自主,能力和关系)的满足会促进人的发展,因此被视为人本质的生活目标。在他们看来,基本需要不仅仅是心理发展的最低要求,同时也是社会环境必须提高给人们以促进其茁壮成长和心理学发展的基本养料,阻碍这些需要满足不管在什么社会与文化背景都会导致消极的心理后果。34 积极心理学的其他研究思路有Lyubormirky(2001)等开辟的认知方向研究。她从积极的认知角度发展了积极心理学体系。她认为,人不是被动地体验事件和环境,相反,所有的生活事件都是“认知过程”,是个体的分析和建构,预期与回忆,评价与解释过程,多样化的认知操作与动机过程对人的心理具有重要的影响。认知理论包括选择模型、保护水平,目标理论、社会比较和应对方式理论,这些均涉及主观的认知心理过程。这些过程通过控制人—环境反应方式,并调节着环境影响。2.4.3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倡导研究人们正面的、积极的心理品质,使研究者从多方面探讨能促进个体能产生积极状态的各种心理因素。seligman在《积极心理学导论》中认为“Positivepersonaltrait”由主观幸福感、乐观、快乐和自决等构成。两年后他用“Positivecharacter”(积极品质)一词,并认为美德和力量是个体积极品质的核心,具有缓冲器的作用,能成为战胜心理疾病的有利武器。在某种意义上,seligman是将美德和力量与积极品质等同看待的,对美德和力量的考察也成为积极心理学兴起后研究的重点。如前所述,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并且不同积极心理学家所提出的具体内容也各不相同。其主要原因在于世界范围内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方兴未艾,还没有定论与广泛共识。比如,谢恩·罗普兹等人总结出价值观、道德规范、自我效能、成就、自尊、调节、应对、移情、目标设置、自我认知度等32项积极心理品质内容。而以塞里格曼为核心的“价值在行动”项目组最终确立了6大维度24项为人们广泛认可的积极心理特征。34 第2章高职生学习倦怠实证研究第3章高职生学习倦怠实证研究3.1高职生实证研究的意义通过对高职生学习大量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高职生普遍存在的现场及问题,可以了解高职生产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原因,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提出高职对学习产生倦怠的对策,并通过心理学的视角对高职生学习倦怠进行分析,高职生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有的人会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有的人也会害怕,怕不被这个社会接受,因为这个社会还戴着“有色眼镜”看高职生。通过对本文对高职生的研究,希望能对高职生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高职生既已走进校门,就应该调整心态、积极应对,自信、自立、自强才是取得成就最坚固的基石。在这个社会还有很多和你一样默默奋斗着的人,你并不孤单。相信这篇文章对我国高职生日后的发展会有着重要的意义。3.2研究的方法3.2.1研究假设1.研究假设概念研究假设也叫理论假设,它是对研究对象的特征以及有关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做的推测性判断或假设,是对问题的尝试性解答。本章通过研究假设法,根据本文作者的研究经验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高职生学习倦怠的问题的规律和原因作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2.研究假设特点(1)必须是针对所要研究的问题作出尝试性的理论解释(2)必须能够由经验事实来检验(3)必须以明确的概念为基础(4)必须与有效的观测技术相联系3.研究假设提出的问题34 第2章高职生学习倦怠实证研究(1)高职生对学业产生倦怠与自我效能感相关(2)高职生对学业产生倦怠与学习动力相关(3)高职生对学业产全倦怠与高职生心理相关4.提出研究假设性解释(1)学业自我效能感影响高职生学习倦怠(2)学习动机感影响高职生学习倦怠(3)心理的相关问题影响高职生学习倦怠3.2.2研究方案1.调研题目:高职生学习倦怠研究2.调研目的:通过调研,分析出高职生学习倦怠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高职生学习倦怠的对策3.研究类型:解释性研究、问卷调研性研究4.调查方式:统计调查为主,结合实地研究5.调查方法:问卷法为主,结合访问法、观察法6.资料分析方法:统计分析,结合理论分析7.调查范围:南昌理工学院大一、大二年级8.分析单位:高职学生9.抽样方案:本章分别南昌理工学院对大一级15个班级的学生920人、大二级15个班级的学生853人进行抽样调研,详细人员分布见下表3.2:表3.2大一级数据调查班级人数分布表3.2大二级抽样调查班级10.调查内容:影响高职生学习倦怠产生的原因(1)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调查。采用华中师范大学的梁宇颂和周宗奎参考Pintrich和DeGroot1990年编制的《学业自我效能问卷》。该量表把学业自我效能感分为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两个独立维度。每个维度有11道测题,共22道测题。分数越高代表效能感越高。(2)学习动机问卷调查.采用由Amabile,Hill,Hennessey34 第2章高职生学习倦怠实证研究和Tighe等1994年编制,池丽萍和辛自强2006年修订的《学习动机量表》。把学习动机量表明确区分成用于测量内生和外生动机的两个分量表,前者包括挑战性和热衷性两个维度,后者包括依赖他人评价、选择简单任务、关注人际竞争和追求回报等4个维度。(3)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调查。采用连榕和杨丽娴2005年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该量表参照Maslach的量表编制而成,共20道测验,分为3个维度,即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11.调研时间:2014年9月--11月12.调研地点:13.调研单位:14.调查经费和物资手段:自筹15.调查员:1人3.2.3数据统计方法问卷回收后,将无效的问题剔除后,可用的数据录入电脑,既而对所录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分层取机取样法,分别对高职生姓别、年级、专业三方面行研究,共计收回统计调查问卷450份,回收率100%.其中男生273份,女生177份;文科213份,理科237份;大一211份,大二239份。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高职生学习倦怠原因进行调查,采用三份调查问卷及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出的数据分析及数据百分比分析,进而分析出学业倦怠与自我效能及学习动力之间的内在联系。3.3研究的结果及分析3.3.1高职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倦怠的相关分析1.研究工具本章通过运用《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调查抽取了南昌理工学院大一、大二年级150名大学生。《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共20道测试题,问卷采用Likert5点法记分,从“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为“1~5”记分。“完全不符合”记1分,34 第2章高职生学习倦怠实证研究“比较不符合”记2分,“不确定”记3分,“比较符合”记4分,“完全符合”记5分,分值越高,说明学习倦怠越严重,该问卷共20个项目,分3个维度,即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情绪低落维度包括8个项目,反映高职生因对学习没有兴趣,面对学习时表现出郁闷、烦躁、无奈乃至痛苦的情绪。行为不当包括6个项目,表现厌倦学习的学生上课不能注意听讲、放弃学习的行为。情绪低落包括7个项目,主要描述了因为厌倦和疏远学习产生的低成就感的心理。本次中三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值分别为0.761、0.665和0.716。《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共20道测试题,评分方法为4分制,“完全不符合”记1分,“有点符合”记2分,“比较符合”记3分,“完全符合”记4分,分值越高代表效能感越高,分为两个思维度: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学习能力的自我效能感;每个思维度有有11道测试题,共计22道测试题。本次调查中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66,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为0.630,总量表为0.85。2.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的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三组之间的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3.研究结果3.1高职生学习倦怠的研究结果3.1.1学习倦怠因子差异调查分析:表3.3学习倦怠各因子情况如上表3.3所示,学习倦怠问卷各因子平均分各个因子的得分降序为:行为不当、成就感低、情绪低落。本研究中显示,高职生在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两个维持度上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倦怠。3.1.2高职生学习倦怠程度调查分析表3.4高职生学习倦怠及各个维度的发生率注:无倦怠:平均值=1、轻度中倦怠:平均值大于1且小于4、重度倦怠:平均值大于4.34 第2章高职生学习倦怠实证研究如上表3.4所示,高职生学习倦怠及各个维度的发生率,在情绪低落上,无倦怠为97.5%,轻度中倦怠为2.5%,重度倦怠为0%;在行为不当上,无倦怠为67.5%,轻度中倦怠为30.2%,重度倦怠为2.3%;成就感低,无倦怠为84.7%,轻度中倦怠为15.3%,重度倦怠为0%;3.1.3高职生学习倦怠性别差异调查分析3.5高职生学习倦怠性别检验表注p<0.05表示差异显注,下同.从上表3.5所示,高职生男女生在学习倦怠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在整体水平上,男女表现出的学习倦怠相当;3.1.4高职生学习倦怠的年级差异调查分析表3.6高职生学习倦怠年级差异调查表从上表3.6所示,学习倦怠总分在年级上有显著的差异,情绪低落、行为不当两个因子年级差异显著。从得分上看,在情绪低落、行为不当两个因子上,一年级平均高于二年级。在成就感差异上不显著;3.2高职生自我效能的基本情况调查分析3.2.1高职生自我效能各因子调查分析表3.7高职生自我效能各因子情况分析表从上表3.7所示,学习能力、学习行为和总分的因子分都显著低于量总表分的二分之一(2.5),表示学生在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以及学业的自我效能感总分上都较低;3.2.2高职生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调查分析表3.8高职生自我效能各因子得分的性别差异分析表从上表3.8所示,高职生男女在自我效能总分上存在差异,说明在整体水平上男、女生表现出的自我效能差异显著,学习能力因子上,男生学习能力高于女生,学习行为因子上,女生学习行为高于男生;3.3.3高职生自我效能感的年级的差异调查分析表3.9高职生自我效能年级差异分析表34 第2章高职生学习倦怠实证研究从上表3.9所示,年级差异在自我效能感总分上差异显著,学习能力、学习行为两个因子上均存在年级差异,并且二年级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高于一年级。3.3学习倦怠和自我效能的相关3.3.1《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调查抽取结果表3.10学生学习倦怠调查数据分析量表表3.11学生学习倦怠调查数据分析数据百分比表3.3.2《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调查抽取结果表3.12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分析数据表34 第2章高职生学习倦怠实证研究表3.13学生自我效能调查数据分析数据百分比表如上表3.10、3.11、3.12、3.13所示,我们关于对以上研究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高职生对于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计划并付出于实践行动的在调查人数中,将过41%的学生是完全做不到的,其中不确定的占总人数将近30%,在这150人里面,仅有2.56%是有自己的方法和目标,并可以付诸在行动上,这些数据表明,现在高职生在学业上的盲目无目标性,且行为能力差,有想法也不愿意付诸在实际上,这可能导致学生学习无方向性、无行动性。(2)调查显示,高职生对于自己完全有信心可以拿到学士学位仅有6%,大多数都是不太确定或不知道,这充分的体现在当今高职生对自己学业生涯的不自信,对自己的社会位置不明确,相于对大学生而言,高职生更是社会上的另一批毕业生,他们的学习成绩无法上本科大学,所以在根本上,高职生就存在心理上的不确定、不自信。(3)调查显示,高职生在在学习上,学习时精力无法保持充沛的占调查人数的47%,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高职生无法集中学习的注意力,这可能是学习本身对学习的厌倦表现,也可能是高职生教学理念枯燥,无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旦无学习兴趣,学生自然无法集中注意力。34 第2章高职生学习倦怠实证研究(4)调查显示,大学学习使我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仅有3.85%,这说明了一个高职生学业成就感低,普遍学生认为自己现在所学的东西对自己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或是觉得现在学的知识并不能在日后得到充分的展示,对自己的帮助不大,如果长期是这种消积的情绪在左右现在的高职生,很容易这使得学生出现厌烦的感觉,这对高职生日后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5)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这种自我认可的效能感仅占总人数的4.67%,高职生对自己在学习上是否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存在不确定因素过多,这是一种学业不自信的表现,(6)不管我的学习成绩好坏,我都从不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完全不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的仅占总人数的6.07%,高职生怀疑自己不仅体现在学习成绩的好坏,也是一种自信心的表现,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认可与否定,(7)我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的仅占总人数的4%,这也是对自己认知度不足的一个有力体现,高职生在遇到学习或生活中的困难时,最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去面对,而是怎么还能避免,一种逃避的态度。通过调查高职生自我效能感及学习倦怠的调查,我们能清楚的观察到高职生在学业上及生活上自我效能感数值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对自己的认可度和自信度不足,否认自己或怀疑自己的人数居多,这不仅体现在他们的学生上,同时也反映在他们的生活中。高职生一旦缺少自我效能感,很容易产生对学习的倦怠,因为不相信自己可以更好的完成学业,及完成学业后,也不相信自己能找到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以及工作的满意度都让高职生疑惑,这或许就是高职生学业倦怠的主要原因吧,因为不自信,对自己的认知度不够,否认自己,所以迷茫。34 第2章高职生学习倦怠实证研究通过本章的研究,也可以看出高职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倦怠的显著相关,通过附表7和附表8、附表9和附表10显示情况,学习倦怠在有点符合和比较符合呈现出的趋势与学习自我效能感呈现趋势几乎相同,百分比例上比例也大致相同,也可以看出学业自我效能感高的高的高职生一般情绪反映趋于正向,对于学习更加自信,相反,焦虑情绪相对也低,可以正确且全面的看待学中出现的因难,不良情绪少,故很少发生学业倦怠的情况。而学业自我效能感低的高职生一般情绪反映趋于反向,对于学习无自信,焦虑情绪明显,对待学业中出现的问题产生负面消积的情绪,故学业倦怠现象严重。3.3.2高职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倦怠的相关分析1.研究工具本章通过运用《学习动机量表》,调查抽取了南昌理工学院大一、大二年级150名大学生。《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共30道测试题,评分方法为4分制,其中,认知需要的动机12题,个人发展需要的动机9题,报达需要的动机8题,竞争需要的动机11题,从“完全不符合”、“有点符合”、“比较符合”“完全符合”四个标准作为评定标准,以百分比法进行对比,分别从性别、年级方面进行调查研究。表3.14学习动机的性别比较(%)表3.15学习动机的年级比较(%)通过以上对高职生男、女生性别及年级不同的比较,总体可得出以下四个结论:高职生在自我认知动机、个人发展需要动机、报达需要的动机、竞争需要的动机四个维度中,女生普遍个人发展需要动机在学习动机中占首要位置,认知动机其次,报达需要动机偏次,竞争需要动机严重不足,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职生自我认知度动机不强,具有含糊性的特点。学习动机认知度,即对学业的求知性,对学习知识的渴望度,高职生在学业过程中,有些高职生选择的是自己喜欢的专业,有些选择的则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这就造成了对所学知识认知度深与浅的分别。当今社会,知识储备相当重要,只有用知识充实自身,才能使知识功底扎实。面对问题时,有分析能力,并去解决。学习的认知度是一个学习的动力前源,只有在认知度上有一定的提升,才能去自己主动的发掘并探索新的知识,将所学的知识纳入自大的知识体库中并学以致用。2.高职生在自我发展动机上较强,具有鲜明性的特点。34 第2章高职生学习倦怠实证研究自我发展的动机是指对自己的学业成就而想要获得相应的成就及威望而产生的动机。每个高职生对自己在将来事业上蒸蒸日上发展都会有一个好的展望,希望自己日后可以有所做为,所以,高职生就会从心里产生一股动力,就这个动力就是发展的动机,体现在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展望性以及去多参加学校的活动,多接触不同爱好的人群,相信高职生也会认为这种社交对自己日后的发展是有所帮助的,高职生希望通过这样一个社交平台去展示自己的才华,提供自己更多的发展空间。1.高职生在报达需要动机偏次,竞争需要动机严重不足,具有滞后性的特点。报达动机是指报过家长、教师、学校的动机;竞争动机是指对将来就业、参加工作而产生的动机。高职生进入学校后,离开家人,也不像高中一样每天固定的课堂与老师,也正值青春叛逆期,与家长沟通相对来将少一些,老师接触少,而这个年纪段的高职生更多的是朋友之前的义气,做事没有主见,随波逐流,泡网吧、打游戏、一起逃课,形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同时,高职生竞争意思欠缺,当然并不能说明高职生无竞争意识,这很有可能是受到社会传统思想的观念的影响,也对现在社会对高职生日后的发展重视度不够,与此同时,社会上一部份人对高职生也有一定的思想偏见,高职生在面临找工作时,受到文凭限制,对高职生的进入社会的第一步就会产生影响。研究表明,有较高成就需要的人比无成就感的人更能得到成功,也就是说学习动机越强,越能维持高职生对学业的重视度,对他们的发展也越好。下图是学习动机量表问卷调查研究数据,见表3.16、3.17表3.16学习动机量研究数据统计表34 第2章高职生学习倦怠实证研究表3.17学习动机量数据统计百分比从上表3.16、3.17所示,我们主要从30个主要的方面着手调查,关于对以上研究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对高职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喜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占调查总人数的44.07%,也就是说自己热爱的事能带给高职生成就感与满足感,而高职生也倾向于从事自己喜爱的事业。34 第2章高职生学习倦怠实证研究(2)我想要知道自己究竟能在学业上做得多出色,此项调查完全符合和比较符合的占总人数的64.4%,此项研究表明高职上自我认知上的一个憧憬力还是很大的,对自己的能否做到都有一个好奇和好胜心。学业上,高职生有一个憧憬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也是一个驱动力,驱动高职生去证实自己能不能做到出色。(3)无论做什么,我总希望有所报酬或报偿。此项调查完全符合占总人数的11.86%,说明现在高职生在学业期间,对自己的劳动报酬或报偿并不是特别看重,他们现在是求知和寻求自我认可的时间,所做努力相应的报酬对他们而言并不是看重的全部,高职生正处于青春期发展的时间,对自我认知上处于一个未知、迷茫但却充满好奇的时期。(4)学习动力调查表中,涉及到很多高职生关于独立完成工作的调查,我喜欢独立思考解决疑难中完全符合占总人数的32.58%,我比较喜欢在工作中有人替我设定清楚的目标中完全符合的仅占总人数的10%,我希望别人发现我在学业上会有多出色完全符合占总人数的26.27%,这些调查均表明高职生有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与能力,他们很自立,更多时间,愿意相信自己而不是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这些都对高职生日后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3.3.3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高职生正处于青春期发展阶段,面临着身体和心里上的双重改变,在心里变化上,高职生明显处于两种心里状态,即积极心里和消积心里并存,这使得很多高职生出现了内心的自我矛盾情绪,会出现不知道自己是谁,不能分清自己所在位置的心里变化,根据社会普查显示:近30%的在校大不生在不同程度上均有一定的心里问题或心理障碍,近年也在高校中频繁出现一些恶性的事件,这或多或少都与高职生的心里状态有关联,本章将对高职生存在的主要心问题进行研讨。(1)自卑,易产生挫折感自卑是指一种自己觉得低人一等的惭愧、羞怯、畏缩甚至灰心的复杂情感,主要表现为对周围环境缺乏安全感,胆小怕事,缺乏勇气和毅力等。高职学生大多属于高考中的‘落水者”34 第2章高职生学习倦怠实证研究,往往有无能感与失败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同时,他们又正处于青年时期,也有积极向上渴望成功的愿望,但有时急于求成、脱离实际,当遇到困难导致愿望不能得到满足时,较容易产生挫折心理。如对人生的思考、学业的担忧、爱情的烦恼、社交的障碍、就业的无着落等均可能导致自卑和挫折感的产生。 (2)逆反,缺乏责任意识   部分高职学生在遭受挫折后,倾向于把原因更多地归结到学校、社会和家庭,产生不信任的逆反心理,甚至用对立的态度来对待周围的一切。越是家庭、学校、社会提倡或要求做的事情,一些高职学生也就越反对;相反,越是家庭、学校、社会不主张甚至禁止做的事情,一些高职学生偏要去做,以致纪律松散,家庭、集体和社会责任感欠缺。比如,学校有着既定的学习目标及行为规范,然而并非所有的学生对于这些制度、仪式、规范完全遵从,某些学生充其量只是部分接受,甚至有的学生公开拒绝并表现出相应的逆反行为。  (3)焦虑,难以迎接挑战   高职学生刚人校时,很多都心怀憧憬,希望在三年的学习中,扎实地学好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取得各类职业技能证书,获取学习优秀奖学金。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早日成才,考取专升本或在社会上谋求到一个理想职位。然而,在学习的过程中,部分高职学生逐渐感到,由于以前基础差,学习比较吃力,无法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此外,高职学生对社会竞争激烈和就业困难的实际问题也有所耳闻,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部分学生产生了学习与就业的焦虑及恐惧感。  (4)困惑,陷入交友困境   成双入对、牵手相随已构成了大学校园的一道风景,情感话题也已成了高职学生学习之余不可或缺的内容。由于心理的不完全成熟,部分高职学生开始与异性交往,有的为了排除孤独寂寞,有的为了得到呵护与关爱,有的则是顺从大潮流。这种寂寞期恋爱、痛苦期恋爱、攀比性恋爱,一般都容易导致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产生与异性交往困难、单相思而苦恼、失恋而痛苦、陷于多角关系而不能自拔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5)消沉,迷恋虚拟世界   很多高职学生由于学校档次低,学习成绩不理想,心理上面临着许多困惑和冲突,而网络34 第2章高职生学习倦怠实证研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一些心理需要。特别是一些遭受挫折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从虚拟的网络世界‘追求成功、获得尊重、找回自我”,实现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幻想。不少学生就是这样逃避现实,把自己局限在电脑这个虚幻的世界里,饭不思,夜不寝,成了一只可怕的网虫。3.3.4高职生学习倦怠问题成因分析 引发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界的客观因素,也有自身的主观因素。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认同度仍不高   尽管国家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是,当前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在一些人的眼中仍然属于“另类”教育,有人认为‘‘监通高等教育是高层次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低层次教育”,甚至有人认为“上高职学不到本领、高职学生就业没有出路”,等等。种种对高职教育的错误认识,使得很多学生不愿意进高职院校学习,已就读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数是因为考分不高而做出的无奈选择。他们在很多场合下都不愿意提及自己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容易产生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   (2)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仍有限   长期以来,高校工作重心主要放在学生日常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上,普遍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基础薄弱,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不强。近年来,尽管各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了重视,经费投入不断增加,但学校所能提供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场所、场地仍不足,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人员仍很缺乏。并且由于高校不断扩招,在校学生大量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更加无法满足学生需求。  (3)家庭对子女成长的客观影响仍存在 34 第2章高职生学习倦怠实证研究  子女是家庭的细胞,家庭的看法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每个子女。有的家长认为子女考上高职院校很没面子,认为高职生毕业后社会地位较低,容易使学生感到读高职低人一等,由此产生自卑感。有的家长则是对自己的独生子女呵护、娇惯、溺爱,对其行为放任,很可能使他们产生承受能力脆弱、依赖性强、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此外,部分不和睦家庭的学生,则容易受到家庭内部矛盾的影响,出现烦躁、抑郁、苦恼等消极心理。 (4)个人的心理认知和调适能力仍较差   高职院校的学生,生理已基本成熟,他们的心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完全成熟。因缺乏各方面的阅历,部分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模糊,自我评价不恰当;也有部分学生存在对社会持怀疑、矛盾的认知倾向。学生在碰到问题、困难和挫折时,往往无法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来应对,很容易产生不良心理状态。特别是在学习方面,高职学生基础相对较差,一旦学习压力增大,容易导致学生认知偏差,无法适应新的要求,丧失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放松自我要求,在学业上出现令人失望的事情。 34 第2章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髙职生学习倦怠问题的对策研究第4章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髙职生学习倦怠问题的对策研究4.1加强思想引导,帮助学生指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也许很多老师都有发现,对于成绩一般或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学习是毫无目标的,他们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这对他们的成长是起阻碍作用的。很少同学不明白,对大海中的船只来说,转折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而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是从确定目标开始的。所以,现在高职生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加强高职生的思想引导,帮助高职生制定合理且明确的学习目标。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指明灯,它为学生的学习起到了激励的作用。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制定学习目标的重要性,并认真地执行计划,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2.目标要切合实际。每个人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目标,太高了,达不到就使人灰心丧气;太低了就没有动力,激发不了学习的兴趣。3.目标要全面。有保证睡眠的时间;有娱乐活动的时间。4.目标要有针对性。要突出薄弱环节的学习提高,针对自身的不足,制定出合理的目标,逐步加以提高。5.长目标和短安排。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究竟干些什么,应当有个大致计划。目标要落到实处。制定的目标一定要严格执行,否则就是纸上谈兵。教师和学生共同监督。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出发点,也是学习的最终归宿。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是每位学生的首要任务。目标越明确、越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其学习行动的每一次努力越能够获得成功。4.2认识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教育心理学34 第2章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髙职生学习倦怠问题的对策研究的角度来说,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学习兴趣可以划分为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高职生学习产生倦怠心里与对学习无法产生兴趣是息息相关的,那如何才能培养高职生对学习的兴趣,本文从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来认识和强化高职生的学习兴趣。1.直接兴趣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来自课堂。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教师如果以充沛的感情,民主的作风,渊博的学识,亲切的语言去感染学生,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做,在这样的课堂氛围里,学生学起来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具体要从如下四方面努力去做:(1)认真备课,以极强的驾驭教材能力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认真备好课,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把每堂课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学生从心底里喜欢上你的课,这样,才能激起学生高昂而持久的学习兴趣。回顾以往的课堂教学我们都有体会,当我们精心准备了一节课,课上教师一定思路清晰、教学内容层层递进,教师语言严谨,课堂调空能力强,感受到的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主动性很强,学生学的兴趣盎然,教师教的轻松、带劲儿。(2)教学方法新颖、灵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利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保持教学的新颖性,使学生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想做的更好要经常温习新课程标准,学习他人的先进方法,反思自己的不足。(3)利用教具、多媒体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进课堂,已是当前教学活动的一项很重要的形式,可以将教学中很多抽象的问题通过课件展示变得直观形象、浅显易懂,减轻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4)表扬、鼓励与赏识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4 第2章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髙职生学习倦怠问题的对策研究在课堂中,能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表扬、赏识,对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都有很大的帮助,也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大家都有同感,学生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欣赏、关注,教师的一句鼓励一次表扬也许会让学生铭记一生。2.间接兴趣间接兴趣指个人对活动的结果发生的兴趣,是兴趣的品质之一。我们常常对某种活动本身并没有兴趣,但意识到完成该项任务的后果有重要意义,这就促使你去积极完成活动。这种由活动后果的意义引起的兴趣就是间接兴趣。间接兴趣对于人的积极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在我们所必须从事的工作中,可能有许多是枯燥乏味的,我们对该种事物本身并不感兴趣。但是,由于对这种工作结果的意义有明确认识,我们才会去克服工作中的许多困难,以圆满完成任务。如果人们能把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正确地结合起来,则有助于卓有成效地完成各种活动任务。(1)以情激趣  以情激趣。是以激情为铺垫,引趣入情的一种艺术形式。教学中的情要系于教材,系于教学目的,系于学生心理。如果将文情、师情、同学情融为一体,按照课文内容要求倾注进情感,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起来。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情趣盎然的课堂气氛,把与教学内容通过师情、同学情传达给学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起学习兴趣。  (2)以奇激趣  以奇激趣。巧妙设计启发式问题,或运用电视投影仪等教学媒介,使平淡的教学内容变得新奇,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发学习兴趣。这一环节不仅是教师匠心的艺术再现,更是学生认知过程的心理需要。  (3)以疑激趣  以疑激趣。即运用设疑、持疑、释疑的教学艺术手段引起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设疑,让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解疑冲动,然后再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剖析,逐渐解除疑惑。以疑激趣的教学法,不仅能持续刺激学生的好奇心,不断强化学习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4.3培养和增强学生自我认知度和自我效能感34 第2章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髙职生学习倦怠问题的对策研究自我认知度是对自己及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对个体身体、心理、社会特征等方面的认识。这种认知度是个体通过观察、分析外部活动及情景、社会比较等途径获得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自我效能感是自我认知度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度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由于学生的自我认知度和自我效能感受均受到教师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和对待学生。当学生取得成功时,要勉励他们继续努力,取得更大的成绩。当学生失败时,一定不要取笑或贬低,而是要鼓励,给他们以积极的期待,教师要以各种方式向学生表明“他们一定能取得进步和成功”。 学生的自我认知度和自我效能感还受到自己成败经验的影响,因此,教师还要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通过成功的自信感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度形成,通过认知度的提升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一种途径是提高学生自我认知度与自我效能感的教学干预;一另种途径是提高学生自我认知度与自我效能感的心理干预。 1.提高学生自我认知度与自我效能感的教学干预 (1)让学生经常体验成功 学生亲身经历的成功和失败对他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们的自我效能感,多次失败会降低人们的自我效能感。不断地成功会使人们建立起稳固的自我效能感。(2)组织交流、讨论,树立学习榜样 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创造一种进行观察学习的环境。在交流讨论中,学生既可看到自己的长处,增强自我效能感,也能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树立一个好的学习榜样,还可以从他人的身上看到自己还没有发觉的潜能,这些都有利于增强自我效能感。 (3)设立具体的目标 34 第2章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髙职生学习倦怠问题的对策研究根据班杜拉的观点,成功经验是自我效能感最强大的信息来源,当学生看见自己能够有效地应付困难时,自我效能感就会提高。具体的、邻近的目标比抽象的、模糊的、遥远的未来目标提供更大的诱因和动机以及更多的效能感证据。具体的目标能使学生明确成功所需要的具体行为,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获得了成功。  2.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心理干预 自我效能感理论认为,寻求帮助的个体有低的和无效的个人控制感,心理干预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恢复学生的控制感,有许多策略恢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1)整合自我效能感信息来源 自我效能感的主要信息来源是口头说服、想象经验、生理和情绪唤起、成绩经验等,绝大多数有效的心理干预涉及各种自我效能感信息的结合。 社会环境及教育环境通过以上信息来源来提高对学生心理的干预,进而提高学生在心理上的自我效能。(2)提高成功经验的影响成功是对学生自信心的一种基本来源,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经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的成功,会使其对自己的一种肯定,认为自己之前所做的努力是有意义的,而多几次这样的成功,就会大大的提升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度,从而更加增强自信心,进而提高学生在成功心理上的自我效能。以上通过对自我认知度与自我效能感的研讨,我们可以看出,教师通过自己的教育方法来提升学生在自信心,增强学生自我认识,从教学和心理两方面来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4.4激发学生成就动机,提升内心积极体验成就动机(achievementmotivation),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即一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取得活动成功为目标的动机。阿特金森认为,人在竞争时会产生两种心理倾向:追求成就的动机和回避失败的动机。培养学生正确的成就动机是教师﹑家长的责任。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激发学生成就动机,提升内心积极体验:1.34 第2章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髙职生学习倦怠问题的对策研究使他们明确知识学习、体育锻炼、品德修养等方面所追求的目标。这些目标应该是他们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而不是高不可攀的;是明确具体的,而不是模糊抽象的。2.学生在活动中遇到困难,一时达不到既定目标时,要帮助他们分析已有的进步,即肯定并让学生明确他们已经取得的成就。这样他们就能增强达到目标的信心和勇气。3.当学生在某种活动中获得成功,他们往往感到满足。这种满足可以起自我强化的作用﹐使他们追求更高的成就,但由于他们水平所限,不一定能树立恰当的目标;同时,这种满足也可能使他们停止不前。所以,教师在赞扬他们已有成就的同时,要帮助他们树立进一步追求的目标,乃至终生的奋斗的目标,让他们将成功的满足感转化为成长的动力,使其迈上更高的台阶。4.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培养成就动机学生在学习各门课程中,教师要持续不断地、有意识地运用各种方法鼓励学生学习知识。激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内趋力,从而产生探求知识的内在需要,逐步树立和提高成就动机。5.引导学生确立适宜的成就目标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合理确定与适当调节自己的成就目标。学生在确定自己的成就目标时,首先应考虑个人成就领域,即考虑个人希望在哪些科目、哪些范围取得成就,因为人不可能同时在多个领域取得高成就(极少数天才除外)。在确定个人成就领域时,应充分考虑国家的需要和个人的能力优势。其次,成就目标水平适度,一个能力有限的人接受了“雄心勃勃”的哲学,这就无异于为自己准备了滋生失意、沮丧的土壤。4.5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培养高职生的积极心理品质1.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重新确立人生目标   学生产生自卑感、失落感、受挫感是心理不适应的主要表现,这些情绪是对自己不正确的认识。辅导员和全体教师要从社会角色、生活、心理等方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首先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与作用。社会的进步不仅要有一流的基础科学34 第2章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髙职生学习倦怠问题的对策研究水平,更要有先进的技术科学和工艺技术。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正是适应这一需求,为社会培养应用性、岗位型、技能型的高级专门人才。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已开始实行“双证制”,通过学习,高职学生将既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又具备基本的职业技能。这必将提高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其就业前景和发展前景将会越来越好。   其次要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要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评价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与长处、缺点与不足,充分发挥优势,不断地增强自我。根据客观现实条件来调整个人需要和心理期望,避免由于自己的期望过高或过低造成心理上的焦虑不安或松懈情绪,使他们能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抛弃自卑与失落情绪,恢复自信,发展自我。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乐观地面对现实社会。   最后是引导学生重新确立人生目标。要帮助学生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能力、志向、兴趣重新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在奋斗目标的指引下,分清轻重缓急,把握有限的时间、精力投入到自己的目标上,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激励。不断充实生活,提高效率,积累知识与经验,将来的发展就会有更多的机会。   2.大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目前,我们必须大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营造氛围,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自觉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状况,掌握维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完善自我的心理健康素质。   首先要继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网络建设。一方面要完善学校、学院、班级结合的纵向工作,学生的心理问题表现在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对学生的问题要真正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需要校咨询中心、学院领导和辅导员、班级学生干部和寝室长等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另一方面要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结合的网络工作,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力量必须加强联系、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和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其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首先是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其次,应结合高职院校新生心理特点,可以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心理讲座、心理沙龙、拓展训练等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最后,可以通过海报、心理信箱、心理热线、网络等阵地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34 第2章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髙职生学习倦怠问题的对策研究  最后对不同阶段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对于大一新生,应通过新生心理普测工作建立好心理档案,同时开设以新生适应为主要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于大二学生,工作中心要及时转移到对学生日常心理问题和行为的辅导上,通过讲座解决同学们存在的共性问题,同时对已发现有心理危机的同学及时进行干预;对大三毕业生,则应重点开展就业心理辅导工作,通过讲座、咨询活动,帮助学生理性分析、合理定位,同时给予求职技巧指导和心理援助。   3.努力营造和谐文明校园环境,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个乐观、友善、宽容、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校园环境是和谐文明的,对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   第一、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有益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到学生智慧、感情、意志品质的发展,教师要努力提高师德师风和教育水平,提倡民主管理,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二、团结和谐的班集体会积极促进每个成员健康成长。应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通过开展积极向上的集体活动,使班级成员增强集体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荣誉感,促进每个人的健康成长。   第三、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会激励每个学生奋发向上。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校园文明建设,营造一个环境优美、沁人心脾的生活环境,同时营造一个学风优良、文明高雅的精神环境,激励每个学生奋发向上。   第四、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可以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养。学校可通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竞赛、社会实践、社团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激发同学们施展才华,增强竞争意识,增进同学之间的交往,建立团结合作的人际关系,增长个人素质和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以及整个社会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寻求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措施和对策,帮助高职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使其不仅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而且具有较好的心理健康水平。34 第5章结论与建议第5章结论与建议5.1结论本文通过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理论研究、学习动机理论研究及积极心理学理论研究为基础,来研讨高职生学生倦怠的原因并根据具体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针,高职生,作为社会上一种相对于普通大学生的另一种在校学生,其日后的发展应该受到社会的重视,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高职生普遍存在着自我效能感中等偏低、学习动机不明显、心理上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当然不止是高职生有这些原因,我们普通的在校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都存在这些问题,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我国在培养学生的学业的同时,对学生的心理、行动能力、认知能力、兴趣能力及对自我的评价能力还有待于提高,我国的学生,只有在心理上、身心上有一定的提升,才会在学业上有所做为。5.2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正确的看待并解决高职生对学习倦怠的情况:(1)增加高职生对自己的自信心,认知度。建议社会和学校能多开展一些对高职生自信提升的课外活动,让高职生不仅仅在学业上得到一定的满足,也让高职生在课外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成功,来增加他们的信心,对自己全方面的提升有一个新的认知,使高职生感受到,自己的力量,一种自信的力量。(2)教学注重培养高职生的学习动力与兴趣。枯燥的学堂如果使高职生感受到厌烦,就通过调研,什么是高职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什么是高职生想要了解的教学内容,一点点深入高职生内心的对学习的需要,来满足他们心里真正对学习的渴望,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得到想得到的而学习。34 第5章结论与建议(3)注重高职生的心理培养。心理问题成为了当今社会一个不可小视的重大问题,心理如果不健康,那么所有的一切看起来都会不美好,高职生正处于青春期发展的重要时期,方向的引导很重要,多与高职生谈心,知道他们心里的想法,多调研他们的需求,多接触他们的课下生活,教师与高职生以朋友的身份相触,去了解他们,认识他们,关心他们。34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查阅论文:[1]金引丽,桂守才.高职生学习倦怠研究综述[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4:70-71.[2]梁婧.高职生学习沉浸体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3]陈丽.高校护士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的相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4]张利芹.浅谈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构建[J].现代妇女(下旬),2013,12:117-122.[5]王亚丽,刘珍,谢祥龙,吴财付,谷传华.压力对学习倦怠的影响——希望的调节作用[A].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心理学会:,2013:2.[6]谭艳芳.高职院校分层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3,S4:86-87.[7]党涵.高职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8]樊晓莉.当代大学生心理承受力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9]刘一村.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学习心理培养策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10]吴镔镔.心理课堂的幸福之旅——积极心理学在心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3,02:15-16.[11]崔岩.试论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12:145-147.[12]刘一村,朱宏斌.高职生积极学习心理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01:117-119.[13]金引丽,桂守才.高职生学习倦怠研究综述[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4:70-71.[14]梁婧.高职生学习沉浸体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15]王会明.高职生学习动机实证研究——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5:60-62.[16]张阿敏,徐大真.中职生学习倦怠及其与心理一致感的关系研究[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13,04:51-55.[17]王兰.浅谈中职生学习倦怠的教育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3,22:238.[18]万春秀,邵晓红.高职生学习拖延团体干预研究[J].神州,2013,19:270.[19]唐前,胡建刚,张明军,杨立明,何伟.高职生学习自信心培养方案[J].教育教学论坛,2013,39:139-140.[20]冉茂勇.浅谈高职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06:103-104.[21]高玉平.“90后”高职生学习动力及驱动机制探究[J].学习月刊,2013,18:67-68.[22]徐小马,侯争.关于如何提高高职生学习积极性的探讨[J].科技视界,2013,08:101.[23]向凯,张建科,罗仲耿.高职生学习问题调查分析——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13,03:18-19.[24]王素莉.高职生学习的共性特点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3,01:68.34 参考文献[25]李俊平.积极心理学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大学,2013.[26]王岳.高职生学习策略的教学研究和学法指导[J].中国成人教育,2013,24:142-143.[27]曲静.中职生学习倦怠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2.[28]任竹妮,王爱敏.中职护生学习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2,04:68-69.[29]徐学绥.高职生学习成就动机、学业延迟满足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广州大学,2012.[30]何琳,张良军.关于高职生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的调查分析[J].职教论坛,2012,17:119-121.[31]景向伟.对增强高职生学习动力的思考[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2,01:9-12.[32]张和鹏,孙秀芹.浅谈高职生学习积极性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5:149-150.[33]王威沫.关于高职生学习状况的分析及对策[J].教书育人,2012,27:74-75.[34]梁娟.大学生学习倦怠与专业承诺之间的关系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中国心理学会:,2012:2.[35]马洪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生学习动机的研究[J].当代经济,2012,16:110-112.[36]郑荣奕,邢强.影响高职生学习倦怠的外源性因素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02:47-50.[37]刘婷.高职生学习倦怠调查研究[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2,04:60-62.[38]肖艳双,徐大真.高职生学习投入状况及对策研究[J].职教论坛,2012,30:77-81.[39]林士俊,周梅华.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2,02:89-93.[40]刘婷.高职生学习倦怠调查研究[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2,04:60-62.[41]李宏.高职生学习倦怠、成因及对策初探[J].池州学院学报,2011,03:99-100.[42]肖艳双,徐大真.高职生学习倦怠状况及干预对策研究[J].职教论坛,2011,33:88-92.[43]肖延昌,焦艳芬.浅论高职生学习倦怠感[J].语文学刊,2011,02:154-155.[44]刘一村.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A].全国农林院校教育学科研究生教育协作组.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全国农林院校教育学科研究生教育协作组:,2011:6.[45]黄玉斌.高职生学习倦怠心理透视与心理调适[J].职业时空,2010,01:76-77.[46]李贺华,武春岭.高职生学习倦怠现象成因分析[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0,02:62-64.[47]龚光军.积极心理学研究述评[J].南昌高专学报,2010,06:69-71.[48]蒋苏芹,苗元江.心理资本-积极心理学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01:108-113.[[49]甘雄.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0,24:80-82.[50]马甜语.积极心理学及其应用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51]周丽玉,陈琦.高职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安顺学院学报,2008,05:41-43.[52]崔丽娟,张高产.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思潮[J].34 参考文献心理科学,2005,02:402-405.论著:[1]卡尔著,丁丹等译.积极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2]任俊著.积极心理学[M].浙江:开明出版社.2012.[3]彼得森著,徐红译.积极心理学[M].群言出版社.2010.[4]张光照著,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评价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纺织出版社.2012[5]倪坚著.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6]李小融著.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4 致谢致谢本论文设计在XXX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论文初稿与定稿无不凝聚着XXX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毕业设计期间,XXX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XXX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使我深受感动,没有这样的帮助和关怀和熏陶,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设计。在此向XXX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在临近毕业之际,我还要借此机会向给予我诸多教诲和帮助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几年来的辛勤栽培。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课老师认真负责,在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下,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同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还参考了有关的书籍和论文,在这里一并向有关的作者表示谢意。我还要感谢同组的各位同学以及我的各位室友,在毕业设计的这段时间里,你们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对于你们帮助和支持,在此我表示深深地感谢!最后,特别感谢父母和亲人在我求学过程中自始至终的支持。xxx年月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