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2.00 KB
  • 2022-04-22 13:49:02 发布

社会行为的网络叙述及其对行为的重构毕业论文.doc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社会行为的网络叙述及其对行为的重构毕业论文摘要Abstract前言一、引言(一)研究问题的提出(二)研究综述1.相关案例2.网络建构理论3.个人的一些思考(三)研究内容及方法1.网络社会定量研究的局限性2.叙事分析及操作步骤二、社会行为及其网络叙述(一)“庆丰包子”事件(二)“啤酒炸鸡”事件三、网络叙述对社会行为的重构(一)互联网传播的二次生产9(二)眼见为“虚”的世界10(三)“吃了会怎样?”12(四)病毒式营销13四、结论参考文献16致谢1820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前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我国比较滞后,二十一世纪之前,国内社会学家对于网络社会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的,在新闻学、传播学、法学、心理学等领域在这方面是先于社会学的。网络社会的很多问题,诸如:网络安全、道德及法律规范、网民行为表现、族群认同、媒介传播、大众网民心理、网络社区舆论等等都在他们的研究范围之内。但是这些大多数的研究都是从专业角度把网络社会作为既定事实,对研究对象和问题进行研究。几乎没有从社会学的角度,对于网络社会的结构、体系规则、功能以及内容来进行本质方面的探讨,对于网络社会本身的概念以及意义建构的分析较少。因此,本研究对于当下社会学网络研究方面的补充有一定意义。我国网民数量已经接近我国人口总量的一半,而且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率还有上升的趋势并且数字惊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互联网将会在我国进行全面普及。“网络社会”是近来学者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但这个概念的所指和内涵,以及这个概念是如何被建构的却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网络的界定以及规范制度来进行约束和制约,是一个在相对比较开放和活跃的平台上通过信息的传播和人际互动而形成的。因此,社会成员的社会交往、权力配置、社会文化等方面都有变化,网络的广泛应用,使现实生活中的缺场交往(bodyabsence)的广度和深度都迅速增加,在场交往反而减少,社会交往的原有秩序被打乱。并且,网络文化和舆论生产构成了网民的社会认同,而这种认同在映射现实社会的同时又反作用于它,形成社会权力影响现实社会的结构以及功能,进而改变社会。本研究目的就旨在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两个案例在网络社会中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和分析,对上述问题和现象进行阐述,同时厘清社会行为的网络叙述的发展机制和过程,以及之后如何对现实社会中的事件和行为进行重构的。20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研究问题的提出近几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社区的日趋完善,网络空间所发生和产生的社会互动、社会认同、社会行为、社会重构也越来越多。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就像两个平行的生活区域,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现实社会中发生的社会行为,经过网络社区的交互和再生产之后,往往会在网民的互动中被重赋新的意义和解读,之后再作用于现实社会中,影响着社会行为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社会认同。因此,研究社会行为的网络叙述,通过对事件在两个不同类型的空间社区中的叙事分析,发现社会行为是如何在网络社会中被讨论被重塑被推动的,了解其发展和运作的相关机制。对于目前的Web.2.0时代的网络社区对社会热点事件的意义重构有着相当必要的意义。一、文献综述(一)相关案例苏磊在《从庆丰包子铺看社交购物时代的消费关系》文中从信息突发性、传播多样性、后续公关四个方面全面解读了庆丰包子事件的发展过程,包含了对于企宣公关、新闻营销和传播介质的分析;郑雯,辛艳艳,郭文丰三人在《国家领导人形象传播在多元社会群体中的效果研究》中对微博864名用户进行了跟踪研究,对含有庆丰包子话题的转发数、评论数、原创微博数以及传播效率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李师荀在《微博环境下公民新闻的特点及问题——以“习总买包子”报道为例》中,以微博新闻为切入点,用翔实的数据和专业的新闻角度梳理了这一社会行为和热点事件在微博中的一个发展历程,并且最后立足于新媒体视角对于微博新闻也提出了问题和事件总结;罗予翎在《从“都教授”看韩剧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中,从消极和积极因素解析了在国际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现状,以及通过文化产业的文化输出对于接受国的消极以及积极影响。(二)网络建构理论20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于网络社区、网络亚文化、网络群体性事件、网络集群心理等等各个方面的研究都有很深入的发展,因此这里笔者就不单列出具体的文献。中国人民大学的刘少杰、王冠教授是目前社会学界对于网络社会学研究比较活跃和专业的两位学者,其余还有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的张文宏、中国人民大学的程士强,中国社科院的高文珺以及南开大学的陈浩等,当然还有一些其他领域的学者,比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彭兰教授、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刘德寰、谢新洲教授等。我国的学者也从几个方面对社会建构论进行过研究,洪长安在《社会建构论视野下的传统社会问题研究》中提出社会建构论对传统社会问题研究提出了一定的挑战,认为社会问题是社会建构的过程和结果;邢怀滨、陈凡在《社会建构论的思想演变及其本质意含》中澄清了社会建构论的思想演变历程。;闫志刚在《社会建构论:社会问题理论研究的一种新视角》中对社会建构论的兴起、新的研究取向和启示进行了总结和解读;王华平、盛晓明在《社会建构论的三个思想渊源》中,从认识论、本体论以及方法论三个方面对于社会建构论的思想追根溯源。现象学社会学是由舒茨发展的,他将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引入社会学,并成功用于改造韦伯的解释社会学,从而开创了现象学社会学这一理论流派。它对于二十世纪中后期社会学理论流派以及研究影响非常大。在我国目前的文献当中,大多数学者还是选择从方法论的梳理、哲学思想的溯源、研究方法发展的脉络来对于现象学社会学进行研究和阐述。很少将其直接应用到社会学研究当中,不过目前国内也还是处于对于现象学社会学探讨的阶段,本土化相当不纯熟。比如禹红梅在《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方法论梳理》中提到了方法论基础和具体的操作方法;黄徐平在《胡塞尔现象学的社会学效应》一文中对于胡塞尔现象学的哲学思想在社会学中的映射和发展做了总结,以及跨学科的应用和联系上有部分启发;范会芳在《现象学社会学: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另一种范式》里将研究范围、研究内涵、研究内容、研究对象以及现象学社会学的理论贡献和对当代的影响也做了详尽的整理;李洋这篇《草根媒体的新闻生产与公民生产——一种现象学社会学的探讨》则是为数不多的国内文献中,真正运用了现象学社会学的研究范式对新闻业中的客观意义、社会事实以及个体身份的建构和重构等方面做了质的研究。(三)个人的一些思考20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通过以上的文献综述,笔者发现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对于这两个案例的研究可以看出,还是新闻传播、公共关系、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学术分析占多数,在中国知网上几乎找不到对这两个互联网案例的社会学研究,唯一可以借鉴的,就是用传播学领域的理论和思想开展的研究。其次,对于社会建构论和现象学社会学的综述之后,发现国内对这两方面还是处于一个接受和探索的阶段,刚刚开始本土化,再加上飞速发展的新媒体技术所带来的时代变革,很少有应用社会学的研究,大多数还是关于理论本质以及发展历程的回顾,而在当下的中国,很多社会问题是特别需要用这样的理论和范式来进行研究的,量化的实证研究对于解释网络社会的很多问题已经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本研究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最后,对于网络社会的文献查阅之后,笔者发现网络社会的研究对象大多是消极、抵制、负面、防范的一些案例,例如:落后亚文化、群体性事件、舆论暴力、言论自由带来的危机公关等等。很少有站在积极或者中立的立场去进行研究,大多数的应用研究的目的都是提出如何规范、防治、约束、治理网络社会所带来的隐患。并且,对于网络的社会学研究并不多,很少有学者用社会学的视角去研究和解读网络。20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研究方法考虑到网络社会的冗杂性和本研究的具体需要,因此笔者采用叙事分析的研究方法来对两个案例进行研究,具体内涵以及操作内容在下文中进行阐述。(一)网络社会定量研究的局限性在当今社会学的研究方式中,占主流地位的还是量化研究。虽然在西方比如胡塞尔、舒茨、哈贝马斯等社会学家对量化研究的局限性提出了一些批判,国内的一些学者也有一些反思.可定量研究方法的思想支撑是实证主义,自孔德提出要建立实证社会学以来,实证主义一直在社会学研究思维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意义。实证主义主张的是主体和客体的概念,认为现实世界和社会环境是客观存在的,是具体的事实。而人和所处的环境和社会之间是分离的状态,人是在主动的去认识世界,在这个过程当中,人是主体,而世界和社会成了研究对象是客体。类似于语言、符号、文字这样的人类所创造出来具有指代功能的工具,我们通过他们来获取客观世界的信息,从而在解读信息的基础上去构建意识中的社会和世界,赋予他们意义。但是这样的方法完全不适用于网络社会,首先网络空间和网络环境本身就是一个虚拟的概念,人们在这个自己所建构的世界中生产、接受、传递信息和互动,网络就是人类用主体思维构建出来的一个“客体”,这与实证主义的初衷相矛盾,是二元对立的。其次网络和现实空间有着诸多的差异。如果以定量研究这种量化的办法,通过资料进行操作化制作成问卷,再讨论变量对于研究对象的影响继而检验假设和得出结论,实际上在网络社会这样的办法局限性特别强,首先可操作性就很差,信度和效度都不高。网络社会相当庞杂,信息的真实性、身份的一致性和有效性、样本的科学性这些都无法保证。因此,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二)叙事分析及操作步骤:20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如果按照研究的问题的取向来进行划分的话,主要涉及五类问题,而每一种问题对应的分析研究方法莫斯将其分为:现象学、民族志、扎根理论、话语分析以及参与观察五类方法。这些方面对于网络社区中的社会互动和对于社会行为意义的建构的实际情况都相当吻合。传统的叙事分析的方法也不是完全符合网络社区内社会行为研究的需要,也需要在原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创新和改进。本研究受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王冠老师提出的网络社会的叙事分析方法的启发,采用多维叙事和螺旋阐释的方法进行研究。多元化的叙事是多维的,进行分析时,提炼出被研究对象叙事的多维内容,因为网络社区意见表达渠道方式的多样性和社会阶层的鲜明性,不同群体的意见表达和利益诉求是不同的,因此不应该停留在一维或者几维的内容框架。本研究将在采集原始资料基础上,认真推敲叙事者所说的话语,探索其意义以及所指等。因为网络空间的流动性、多元化和文字化,提供了我们一个不是很稳定的特征同时也有可以发挥的想象空间。具体的调查过程,主要就是以媒体新闻报道、微博平台、视频网站、BBS论坛搜索等电子文本记录方式的网络社区进行全面仔细的观察之后收集文本资料再进行分析。从量化研究的角度,以时间进度为依据,研究信息和影响的流动与扩散过程波及范围;从定性研究的角度,对官方声音和民间言论进行内容分析,衡量影响形成的强度与传播效果。二、社会行为及其网络叙述(一)“庆丰包子”事件在2013年12月28日中午12时1520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分的时候,习近平走进离中南海三公里的庆丰包子月坛店,购买了一份午餐,里面包含六个包子两盘咸菜以及一碟炒肝儿。在期间,现场并没有戒严,也没有众多保镖跟随。在用餐期间,他还与其他顾客亲切交谈合影。大约在他离开包子铺二十分钟后,新浪微博用户@四海微传播第一时间将其用餐过程和餐品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发布在新浪微博上,一时间人民网、新京报、央视网、凤凰网等众多国内主流媒体便在官方微博上发布及转发现场情况的微博。在事情过后的第二天开始,全国各大庆丰包子铺的销量呈指数型爆炸增长,销售额比以往成五六倍的增加,尤其是“主席套餐”广泛收到追捧。同时,在网络社会也引起了一阵狂潮,各大论坛及社会化媒体开始讨论此事件。持续了小半年之久。(二)“啤酒炸鸡”事件在2013年12月18日,韩国SBS电视台首播穿越偶像剧《来自星星的你》(以下简称《星你》)。跟之前的《继承者》一样,迅速在亚洲地区走红。据统计该剧在中国网站点击量超25亿,并成为史上第一部百度指数破400万的电视剧。剧中浪漫唯美的爱情故事和带有神话色彩的想象元素,迎合了观众的口味,在青年男女中迅速刮起了风暴。在之后的几个月直至该剧在大陆地区完结,各大论坛及微博微信都在热烈讨论及效仿该剧的剧情,更是对剧本字句斟酌。在该剧正在播出的时候,啤酒炸鸡还没有开始流行。“炸鸡和啤酒”这一句话是来自韩剧《星你》中女主角千颂伊,在初雪时吃炸鸡喝啤酒的对白“下雪了,怎么能没有炸鸡和啤酒”的一句台词,火爆网络。一时间,啤酒炸鸡立马成了潮流食品。众多的商家纷纷推出此套餐,进行外卖服务。肯德基甚至邀请了千颂伊前来代言旗下产品吮指原味鸡,可见其影响之大。从电视剧的热播到啤酒炸鸡的逐渐平淡,整个事件的发展轨迹大致有将近一年的时间。期间,电视剧播出结束后到食品话题的兴起中间有明显的时间间隔。20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三、网络叙述对社会行为的重构(一)互联网传播的二次生产Web2.0时代的到来,使每个个体都成了传播者,归功于互联网。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发出者,并且不再是以前点对点或者点对面的传播方式,当今大众传播的媒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尤其是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兴起引发的传播变革,致使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多维性、持续性以及客观性较前都有大幅提高。而这些媒介的功能性变迁也影响着传播者的传播方式,个体不再单单只是传播信息,而是在传播过程中对于信息源的传播内容进行再造和创新之后,再进行传播发散。笔者举个例子阐释:如今每一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大多数的观众已经不是单纯的在电视机前当观众了,而是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进行网络互动,例如刘谦的魔术破解、对节目的“吐槽”、对主持人的调侃等,对于电视的消费体验和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观众的娱乐和消费的大多是在网络社区中经由新媒体媒介互动二次生产的内容,这种娱乐效果的到达在极大程度上是大于电视传递的信息本身能够达到的。并且在空间和时间的纬度上,后者的传播适应性都要较强于前者。大部分网络亚文化的产生和普及在某种程度上是以这样的方式发生的:通常网民会将现实社会中的某个现象或现象集作为原始材料,继而进行加工和联想,使其与相关的意向、社会事实、文化、物质内涵等相关联,形成新的一种文化形象或者社会认同。而这种新的产物也会具有一定的社会结构、社会功能、意义所指、权利赋予。通常来说,作为元素的原始社会事实通常都是在现实生活中收人们热议、异常火爆的,而二次生产出来的衍生物会先在网络社会进行传播,等到传播涉及到一定的规模再对现实社会产生影响营造现实社会第二轮的讨论热潮。20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下面的图表,是新浪微博的热词指数,含义为微博中含有以下关键词的数量走势以及数据统计。图表一显示的是来自星星的你的微博热议数据,《星你》在2013年12月18日首播后,微博热议程度就开始呈上升趋势,大概在2014年2月底左右达到微博热议数量和程度的峰值。于此同时,图表二显示的是啤酒炸鸡的微博热议数据,可以发现两个图的横坐标都是从《星你》的首播时间开始的,但是啤酒炸鸡出现增长的时间是在14年的10月初,整整比《星你》推迟了大半年的时间,可见啤酒炸鸡这种饮食文化的发掘和发展是滞后于电视剧的,但是仍然可以在后续阶段对现实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图1图2http://data.weibo.com/index数据来源(二)眼见为“虚”的世界我们所看到的世界真是就是世界本身吗?这个问题在本文的案例中也值得探讨。20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主体间性是指作为主体的人对外界事物的一种推论和猜测。现代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便是体现。主体间性是在伦理学的学科理论中被广泛讨论的,到后来发展为社会学的理论。代表的社会学家有康德、黑格尔、哈贝马斯等。在哈贝马斯看来,现代型社会中人们的关系以及发生的互动有工具性行为和交往性行为两种。工具行为是主客体关系,交往行为是主体间性行为。主体间性概念的提出,使社会科学在认识论方面发生了重要的转折,注重人的能动,将聚焦从“主-客体间”的关系作用转到“主体-主体”上来,这样一来,人们所感知和认识的对象,不管是精神层面还是物质世界都不再是单纯的以元素物质形式存在的事物,而是跟人一样的主体。人们对于他们的认识也不单只是根据其物质属性进行界定进而确定他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存在,是主体间的不断交流之后,形成一种社会认同,这种认同赋予事物意义,这样的阐释更加注重自我主体与对象主体间的共生性、平等性和交流关系。之前的社会建构论认为,社会结构是社会存在之时固有的,是先天存在的与生俱来的。人不能够能动的影响社会,人处于社会之中是被动的,受社会结构和社会阶层的限制和约束。社会结构是固定不变的。可是随着现代性的发展,笔者发展这种理论越来越站不住脚。可以发现,人的能动性越来越强,人不是被动的,但也没有绝对的主动权,取一种较为中立的说法:人和社会结构是不停的互相建构的,互相影响,人在社会行动中不停的改变着自身和群体的阶层流动,并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动中形成新的社会结构、文化环境、族群认同来适应自身的生存。同时,人们所不断建构的事物又在物质和精神层面上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认知、交往行为等方面。政府形象的树立是指政府在公民心中的判断。而形成形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大众传播媒介对于政府作为进行描述和解释后,将信息传达给受众;二是政府行为直接被大众感官所感知继而在心中产生判断和印象。在社会化媒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今天,很显然前者所起到的效果要远远大于后者。大众在媒介上接受到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是经过加工、修饰、选择的信息,受媒介的价值导向影响,很可能是夸大或减小了原信息源的某个方面。社会事实的真正面目往往会显得扑朔迷离,媒体的建构效应在当今社会的凸显日益增强。拿庆丰包子来说,它所建构的社会意义有:国家领导人亲民的形象、政府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信任、社会和谐和稳定的程度(没有大量随从保镖)、政府廉洁节俭的形象(习主席自己掏钱)等。在这个事件中,笔者发现,庆丰包子和习主席是事件的两个主要内容,但是很明显的发现,通过媒体引领受众去有选择的接受源信息和解读,事件背后传达的社会意义才是人们所议论的内容。而庆丰包子经过媒体的建构之后,甚至会被符号化和标签化,在后期还会起到政府形象以及职责的代言者和承担者。新闻报道:2014年1月8日,来自多省市的30多名上访者来京庆丰包子铺拉横幅上访表达不满。这时的庆丰包子铺已经不仅仅是一家食品商铺了,而是“现代衙门”。(http://www.s1979.com/news/china/201401/27112999227_3.shtml)20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同样,与《星你》中的啤酒炸鸡来说也是如此,受大多数女生追捧的食品并不是啤酒炸鸡的味道有多好、对身体有多健康、做法有多奇特,顾客追逐的其实是食品背后所承载的美好爱情,这样的做法能够进行自我满足。 包子和啤酒炸鸡对大众来说都是客体,主客体之间的两种关系有学者界定为实践和认识。实践是指主体作为主动方能动的改造客体,而客体被动接受改造,而在进行实践关系的过程当中,便形成了认识。这种认识关系是主体在主观观念上对客体形成的概念和印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客体对于主体的物质反映和客观体现。人们就通过这样的方式,改造和认识世界。(三)“吃了会怎样?”本文选用的两个研究对象都是关于食品的案例,一个是社会事实本身就有关于食品;另一个是娱乐影像制品中的片段经过传播和舆论之后生成的食品文化。二者虽然貌似相似,但在本质上还有区别。但是对于二类食品现今如此火爆的潮流下,笔者认为有必要探讨一下:吃了究竟会怎么样?笔者通过搜集天涯论坛、话题微博的意见态度以及搜狐、新浪、网易等门户网站对于顾客的采访资料,总结出了以下几个方面。主要食品火爆的现象原因不是本身的口味和属性受到大家的追捧和欢迎,大家吃的不是包子和啤酒炸鸡,吃的是其背后的意义。“来到北京了,也体验一下主席吃的早点是什么样子,以前总觉得中央政府的领导特别神秘。其实也就和我们普通老百姓一样过日子。”“都敏俊和千颂伊的爱情太浪漫了啊,尤其是下雪时的啤酒炸鸡,那几乎就是他们爱情的象征啊。虽然我不知道能不能够拥有,体验一下还是抱着一份希望吧。”“女朋友非要吃没有办法,也不顾健康和减肥了。就说电视剧里面的剧情太浪漫了,我一想也不难,就营造一下氛围给他感受一下。”“现在习主席倡导反腐倡廉、勤俭节约,所以按照主席的标准尝了一下北京的特产,虽然是早餐,分量还是挺足的,中午饭都够了。”20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图表三和图表四分别是热议微博中带有庆丰包子和啤酒炸鸡的用户群分析。图3图4http://data.weibo.com/index数据来源从图表以及部分受访者的表述可以看出,两种食品在新浪微博上的讨论人群的性别比和年龄分层是有很大差异的。庆丰包子年龄分布大多集中在25-34岁,而炸鸡啤酒则偏向年轻化,更多的是在19-24岁的受众群。而性别比例则更是显而易见,庆丰包子的男女比例大致相当,炸鸡啤酒的男女比差别相当悬殊,男生大概只有女生的四分之一。显然后者更受年轻人的追捧,食品背后的文化也更符合年轻人的性格特点及文化认同。20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首先,对于庆丰包子的热销,人们更多的是保有一种猎奇的心理去尝试去体验。戈夫曼的拟剧论将人的社会行为分为了前台和后台,前台是能让社会成员看见并且获得一定意义的场合;后台是在前台不能表演的东西的场合。一般来说前后台的行为不能混淆,而是应该在相应场合做出相应的行为,指导标准是社会的规范。所以,对于一般群众来说,主席一日三餐吃什么、什么时候吃、吃多少、甚至于吃饭的样子都是未知的且充满吸引力的。作为国家主席的法理性权威所赋予的个人魅力,这些类似于平常人的一举一动都成了某种谜底。而对于能够吃到庆丰包子的大众来说,他们不仅仅是是在社会行为和味觉体验上有了和习主席相似的经历,更多的是一种心理的愉悦感和自我满足。这种心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社会地位、社会权力等隐性因素的崇拜和追逐。庆丰包子这四个字在事件发展的后期被赋予了太多符号意义。在事件发生后的一个月2014年1月,江苏开两会午餐标配主席套餐引起热议。据工作人员回应:午餐是为了响应中央八项规定,响应习主席倡导的节约避免浪费。(来源:http://news.163.com/14/0121/11/9J436DL300014Q4P.html)这里包子就被冠上了勤俭的标签和符号意义,从符号互动论的角度来说,包子的象征意义已经大于了它本身的意义,而这种世俗化的内容和作用源于大众间的互动。从数据来看,啤酒炸鸡的受众群大多还是年轻群体中的女性。这个案例来看比较容易理解,他们对于食品的热捧是给自身营造类似于电视剧中的情景,内心独白是:吃了我就是女主角。(四)病毒式营销2014年8月,《星你》的女主角全智贤代言了肯德基吮指原味鸡的广告,广告词为“炸鸡&特饮”。早在2012年底,因为中国大陆遭受禽流感的影响,整个家禽产业链都受到了极大的破坏。肯德基、麦当劳、德克士这样的主推炸鸡快餐的餐饮行业在华在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很长一段时间销售额都呈负增长。可在邀请全智贤代言之后,肯德基的母公司百胜集团发布了2014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百胜中国的同店到2014年下半年终于取得11%的增长,并在第四季度增速扩大到21%。短短的几个月,肯德基的销售态势十分惊人。(来源http://www.e855.com/a/5Szo6E6V83C7g6rFq00YkewE_bMs/uHe65xzFrnFv.html)并且,据国外网站BusinessInsider消息,快餐连锁品牌肯德基正在为悉尼一家餐厅申请酒类营业执照。此前2014年10月前后,肯德基也曾在加拿大多伦多的两家门店售卖酒精饮料,取名为KFCFresh。(来源http://www.jiemian.com/article/222908.html)近年来,传播学里出现一个名词来形容互联网的信息流传播环境,叫做病毒式传播,指某个信息源在网络中呈爆炸性、感染性的传播方式。在这两个案例当中,我借用叫做“病毒式营销”。在当今社会,没有哪个行业能够与互联网脱离关系。大到整个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电子商务业——OTO20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营利模式的转变,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起居。而人们对于互联网的依赖以及网络普及度的提高,使互联网很好的成为了一个宣传方式和营销平台。不同于传统媒介,互联网传播的时效性、深度广度、便捷性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尤为突出。但是同样也是因为网络信息更替的速度之快内容之多笔者想说明的,不是互联网作为广告投放和植入的适应性和科学性,想阐述的是在网络平台的信息传播和再造对于现实生活是具有一定导向作用。20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五、结论通过以上的分析。笔者可以得出结论:互联网和现实社会两个平行社区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发生着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关系。一般规律为:社会事实为网络互动提供原始素材,经过网络社会的再生产,舆论导向反作用于社会事实本身,重新构建社会事实及行为。大量的社会事实本身的含义其实不是事实本身的物质反映,是人们不断产生社会互动之后赋予其内涵和意义,社会事实是人们不断建构的,类似的还有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等,都是人们在不同的社区环境下建构的产物。因此,在现代性不断丰富的今天,我们如何在媒介提供的鱼龙混杂的信息中寻找价值并保持清醒的认识和认知,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媒介是我们自身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但是我们要找到主导的地位,不能被媒介蒙蔽和牵制。20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1]郭玉锦,王欢:《网络社会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2]黄少华:《网络社会学的基本议题》,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3]丹·扎哈维,李忠伟(译):《胡塞尔社会学》,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4]谢立中:《日常生活的现象学社会学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5]郭小平:《风险社会的媒体传播研究:社会建构论的视角》,学习出版社,2013年[6]闫志刚:《社会建构论视角下的社会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7]王华平,盛晓明.社会建构论的三个思想渊源[J].科学学研究,2005,23(5):592-596.[8]闫志刚.社会建构论:社会问题理论研究的一种新视角[J].社会,2006,26(1):23-35.[9]邢怀滨,陈凡.社会建构论的思想演变及其本质意含[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02,19(5):70-73.[10]洪长安.社会建构论视野下的传统社会问题研究[J].学术论坛,2011,34:74-79.[11]禹红梅.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方法论梳理[J].宜宾学院学报,2008,8(8):22-24.[12]黄徐平.胡塞尔现象学的社会学效应[J].兰州学刊,2010,(11):5-7.[13]范会芳.现象学社会学: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另一种范式[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1):100-104.[14]李洋.草根媒体的新闻生产与公民生产——一种现象学社会学的探讨[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3(2):163-167.[15]郑庆杰.生活世界与行动意义研究的可能性——对舒茨现象学社会学的一项考察[J].前沿,2011,(1):157-161.[16]李礼.网络亚文化的后现代逻辑——对“屌丝”现象的解读[J].青年研究,2013,(2):69-81.[17]彭兰.网络文化的构成及其与现实社会的互动[J].社会科学战线,2011,(7):149-158.[18]张文宏.网络社群的组织特征及其社会影响[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4):68-73.[19]宛恬伊.虚拟社会的集群行为:基于四个网络事件的分析[J].青年研究,2010,(4):24-36.20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1]彭小兰.文化视野下的网络社会的积极效应[J].兰州学刊,2011:95-99.[2]胡康.文化价值观、社会网络与普惠型公民参与[J].社会学研究,2013,(6):120-143.[3]邓希泉.网络集群行为的主要特征及其发生机制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10,(1):103-107.[4]许志红.网络集群行为的社会心理机制分析[J].学术论坛,2013,36(3):181-185.[5]刘少杰.网络化时代的社会转型与研究方式[J].学习与探索,2013,(7).[6]刘少杰.网络化时代的权力结构变迁[J].江淮论坛,2011,(5):15-19.[7]唐魁玉.网络社会及其社会本体论诠释[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11.[8]徐砺,蓝鹰.网络热点事件形成的社会文化心理分析[J].中华文化论坛,2013,(6).[9]王扩建.网络群体性事件:一种新型危机形态的考量[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0,12(2):29-34.[10]高文珺,陈浩.网络集体行动认同情绪模型的理论构想[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3(2):167-176.[11]雷晓艳.风险社会视域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成因及应对[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4):9-15.[12]王冠.“网络社会”概念的社会学建构[J].学习与实践,2013,(11).[13]刘小峰,蓝丽英,蓝青华.网络恶搞事件的社会学解析[J].新闻世界,2009,(7):137-138.[14]姜方炳.“网络暴力”:概念、根源及其应对——基于风险社会的分析视角[J].浙江学刊,2011,(6):181-187.[15]苏磊.从庆丰包子铺看社交购物时代的消费关系[J].信息与电脑,2014:49-52.[16]罗予翎.从“都教授”看韩剧对中国文化的影响[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4,(1).[17]郑雯,辛艳艳,郭文丰.国家领导人形象传播在多元社会群体中的效果研究[J].新闻大学,2014,(4).[18]王祚.政府形象的传播流研究——以“习近平排队买包子”报道为例[J].新闻世界,2014,(6):214-216.[19]李师荀.微博环境下公民新闻的特点及问题——以“习总买包子”报道为例[J].青年记者,2014,[20]王冠.叙事分析:网络社会认同研究的方法[J].学习与探索,2013,(7):38-43.20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20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致谢本课题历时半年,从最初的讨论选题、研究设计到网络调研再到最后的论文撰写,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大家的支持与帮助。首先,要感谢该课题的指导老师朴光星老师,他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朴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我最初提出自己的选题想法时,朴老师不仅没有在研究方法、研究理论以及行文方式方面对我提出质疑,反而是相当的信任我和鼓励我运用新兴的研究方式去做互联网的社会学创新研究。因此,我特别感谢朴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以及对我的宽容。其次,要感谢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老师、同学、朋友们,是他们的支持使项目运行更加顺利。最后,要感谢在互联网社会中踊跃参与交流和互动的网民,是他们的积极表达给予了我翔实的数据和文字材料,让我能够有效运用于课题中。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