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3.30 KB
  • 2022-04-22 13:37:56 发布

DB11T338-2006政府信息系统软件通用质量要求.pdf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S35.24L72备案号:18389-2006DB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338—2006政府信息系统软件通用质量要求Generalsoftwarequalityrequirementsforgovernmentinformationsystem2006-02-22发布2006-04-20实施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1/T338—2006目次前言.......................................................................................................................................................................I引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分类....................................................................................................................................................................24.1质量模型的定义.............................................................................................................................................24.2质量模型的使用...........................................................................................................................................155产品描述要求..................................................................................................................................................165.1标识和指示...................................................................................................................................................165.2功能说明.......................................................................................................................................................165.3可靠性说明...................................................................................................................................................165.4易用性说明...................................................................................................................................................175.5效率说明.......................................................................................................................................................175.6可维护性说明...............................................................................................................................................175.7可移植性说明...............................................................................................................................................176用户文档要求..................................................................................................................................................176.1完整性...........................................................................................................................................................176.2正确性...........................................................................................................................................................176.3一致性...........................................................................................................................................................176.4易理解性.......................................................................................................................................................176.5易浏览性.......................................................................................................................................................17附录A(资料性附录)质量模型使用实例........................................................................................................18附录B(资料性附录)评价模块的实例――功能性........................................................................................19B.1功能性的子特性的测量方法........................................................................................................................19B.2功能性的测量方法.......................................................................................................................................19B.3测量结果的解释...........................................................................................................................................20B.4其它质量特性的测量....................................................................................................................................20I DB11/T338—2006前言本标准通过质量模型来表述软件产品的质量,质量模型是一组质量特性及这些特性的相互关系。软件的质量模型由质量特性来描述,质量特性由质量子特性来描述,质量子特性则由属性来描述。质量模型主要依据ISO/IEC9126中的定义,结合政府信息系统的特点进行了适当裁剪。质量子特性的属性定义及相应的度量方法参照ISO/IEC9126以及GB/T18905的相关内容确定。本标准只涉及要提供的或要交付的信息系统软件,不涉及它们的研制开发过程。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提出。本标准由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北京软件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北京市信息办电子政务与资源处、北京市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发展处、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促进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铸成、丁卫敏、徐胜凡、左家平、谢腾翔。I DB11/T338—2006引言为加强北京市政府部门信息化工作的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保证政府信息系统的质量,保障用户利益,推动和指导政府信息化建设,特制定北京市《政府信息系统软件通用质量要求》,从软件的质量、产品描述和用户文档等方面明确政府信息系统软件的通用要求。政府信息系统,通常指运用于政府业务的信息系统,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业务)系统、行政审批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信息门户系统、电子政务系统等。II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11/T338—2006政府信息系统软件通用质量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政府信息系统软件的质量模型,对软件的质量特性、子特性、属性以及相应的度量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对软件产品描述和用户文档提出了明确要求。本标准的期望用户为:·需方。根据质量模型,确定软件产品质量需求和验收准则;·评价方。根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和用户要求,结合质量模型,编制测试方案、测试计划,设计测试用例,完成对软件产品的评价。·供方。根据需方提出的质量需求,结合质量模型,编制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确定质量保证准则。按标准要求提供产品描述和用户文档。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2312-19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GB13000.1-1993信息技术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UCS)第一部分:体系结构与基本多文种平面GB18030-2000信息技术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的扩充GB∕T18905-2002软件工程产品评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软件software信息处理系统的部分或全部程序、规程、规则及相关的文档。3.2软件产品softwareproduct指定交付给用户的软件实体,包括一套完整的计算机程序、过程以及有关的文档和数据。3.3用户user使用软件产品执行特定功能的个人或组织。3.4开发者developer在软件生存周期过程中执行开发活动(包括需求分析、设计、测试直至验收)的组织。3.5供方supplier同需方签订合同,并按合同的规定提供系统、软件产品或软件服务的组织。3.61 DB11/T338—2006需方acquirer从供方获得或采购系统、软件产品或软件服务的组织。3.7评价方evaluator实施评价的组织。3.8软件质量softwarequality与软件产品满足明确或隐含需求的能力有关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3.9隐含的要求impliedneeds当实体用于特定条件下时,尚未说明但又是实际需要的要求。3.10软件质量特性softwarequalitycharacteristics用以描述和评价软件产品质量的一组属性。软件质量特性可以被细化成多级子特性。3.11性能级别levelofperformance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由一组质量特性的特定值来表示。3.12软件质量度量softwarequalitymetric能被用来确定特定软件产品某一特性值的一种定量尺度和方法。3.13质量模型qualitymodel一组特性及特性之间的关系,它提供规定质量需求和评价质量的基础。3.14产品描述productdescription陈述应用软件性质的文档,其主要目的是帮助潜在的购买者在购买前对产品进行适用性评价。3.15用户文档userdocument为最终用户提供系统指令方面的信息的一套文档,如用户手册。3.16需求规格说明requirementsspecification陈述系统或系统部件(如软件配置项)的需求的规格说明,通常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接口需求、设计需求以及开发标准。4分类4.1质量模型的定义本节定义了软件的质量模型。将软件质量划分为6个特性,并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子特性(见图1)。2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11/T338—2006软件质量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维护性可移植性适合性成熟性易理解性时间特性易分析性适应性准确性容错性易学性易改变性易安装性互操作性易恢复性易操作性资源利用性稳定性共存性保密安全性可靠性的依语言支持特维护性的依可移植性的依功能性的依从性性效率依从性从性从性从性易用性的依从性图1质量模型4.1.1功能性软件在指定条件下使用时,软件产品提供满足明确和隐含需求的功能的能力。功能性由适合性、准确性、互操作性、保密安全性以及功能性的依从性等子特性描述。4.1.1.1适合性软件产品为指定的任务和用户目标提供一组合适的功能的能力。适合性的属性见表1。表1适合性的属性属性含义注解度量方法X=1-A/B功能实现的充分性已实现功能的正确性A=检测中发现有问题的功能数B=检测的功能总数X=1-A/B按照需求规格说明,功A=检测中发现缺少的功能数功能实现的完整性能实现的完整程度B=在需求规格说明中规定的功能数X=1-A/BA=检测中发现有问题的或缺少需求规格说明中规定的功能实现的覆盖率的功能数功能实现的正确程度B=在需求规格说明中规定的功能总数X=1-A/BA=系统投入运行后必须修改相功能规格说明的稳经运行检验,功能规格应描述的功能数定性说明的正确程度B=在需求规格说明中规定的功能总数3 DB11/T338—20064.1.1.2准确性软件产品提供具有所需精确度的正确结果或相符的效果的能力。准确性的属性见表2。表2准确性的属性属性含义注解度量方法X=A/B预期的结果可以在需求规格实际的与预期的结果的A=用户得到结果与预期不预期的准确性说明、用户操作手册或用户的一致程度一致的用例数期望中标识B=实际检测的用例总数X=A/BA=用户得到的不精确计算计算的精确性结果的精确程度精确程度是否符合预期要求的次数B=实际检测中计算的总次数X=A/B操作规程的一实际操作规程与文档化A=用户实际操作规程与说文档如操作手册等致性规程间的一致程度明不一致的用例数B=检测用例总数4.1.1.3互操作性软件产品与一个或更多的规定系统进行交互的能力。互操作性的属性见表3。表3互操作性的属性属性含义注解度量方法X=A/BA=能成功地与其他软件或基于数据格式对于规定的数据格式,交系统进行交换的数据格式的数据可交换换接口功能实现的正确的数目性程度B=要交换的数据格式总数X=A/B基于用户操作A=用户成功地与其他软件对于用户操作,交换接口的数据可交换或系统交换数据的次数功能实现的正确程度性B=用户企图交换数据的总次数注:应对交换的数据格式有明确规定,如流转的公文应符合何种标准,导入导出的数据要符合何种规范等。4.1.1.4安全保密性软件产品保护信息和数据的能力,目的是使未授权的人员或系统不能阅读或修改这些信息和数据,而不拒绝授权人员或系统对它们的访问。安全保密性的属性见表4。4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11/T338—2006表4安全保密性的属性属性含义注解度量方法X=A/BA=在数据库中记录的访问访问的可审核用户对系统和数据的访对系统和数据的访问可包括次数性问记录的完整程度病毒检测和模拟攻击等B=在检测过程中的实际访问次数X=A/B防止非法操作。非法操作如非A=检测出的非法操作的不访问的可控制不同用户访问系统和数授权的创建、删除或修改程序同类型数性据的可控程度或信息B=规格说明中非法操作的类型数X=A/B访问者身份的访问者身份识别的有效身份识别的方法如口令字、ICA=有效实现的识别方法数可控制性程度卡、指纹识别等B=规格说明中要求实现的方法总数注:安全保密性应符合国家和北京市相关信息系统安全标准的要求,应对身份识别、访问控制和访问记录审计的细节提出明确的要求。4.1.1.5功能性的依从性软件产品遵循与功能性相关的标准、约定或法规以及类似规定的能力。功能性的依从性的属性见表5。表5功能性的依从性属性含义注解度量方法功能性的依从产品的功能遵循所实施性法规、标准和约定的程度界面标准的依界面遵循应用的法规、标从性准和约定的程度注:对版面安排有具体要求的系统,应提出版面设计的依从标准或提出规范性约定。4.1.2可靠性在指定条件下使用时,软件产品维持规定的性能级别的能力。可靠性由成熟性、容错性、易恢复性和可靠性的依从性等子特性描述。4.1.2.1成熟性软件产品为避免由软件中错误而导致失效的能力。成熟性的属性见表6。5 DB11/T338—2006表6成熟性的属性属性含义注解度量方法X=A/B在一定的试验周期内应区分是操作错误、环境错误故障密度A=检测到的故障数目出现的故障数还是软件的失效B=运行时间或测试用例数X=A/B故障排除情况已经排除的故障数A=已经排除的故障数B=实际检测到的故障总数Y=T/A失效的平均间软件在运行中失败的注意失效发生之间的时间间T=相继发生失效之间的时间隔时间(MTBF)频率隔分布以及失效功能的分布间隔累计A=实际检测出的失效总数4.1.2.2容错性在软件出现故障或者违反指定接口的情况下,软件产品维持规定的性能级别的能力。容错性的属性见表7。表7容错性的属性属性含义注解度量方法死机意味着在系统重新启动X=1-A/B避免由于软件产品而引之前,用户所有的任务均已暂A=死机发生的次数避免死机能力起整个运行环境死机停,或对系统失去控制,系统B=软件失效的数目只得被迫停机X=A/BA=避免关键和严重失效发避免关键性的或严重的可根据失效的影响程度进行避免失效能力生的次数失效分类B=执行的故障模式的测试用例的个数X=A/B误操作如:错误的参数类型,A=抵御危急和严重失效发抵御误操作能有多少种功能具有抵御错误的输入数据序列,错误的生的次数力误操作的能力操作序列等B=执行的误操作模式的测试用例的个数4.1.2.3易恢复性在失效发生的情况下,软件产品重建规定的性能级别并恢复受直接影响的数据的能力。易恢复性的属性见表8。6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11/T338—2006表8易恢复性的属性属性含义注解度量方法X=A/B在类似于生产环境的特定时A=用户试图使用软件时在规定的时间周期内系可用性间周期内执行所有的用户操能成功的总次数统的可用程度作来测试系统B=观察期间用户试图使用该软件的总次数出现失效时系统逐步启测量在特定的试验周期内每X=T/N平均宕机时间动之前,不能使用系统的次系统不能用时的宕机时间,T=总的宕机时间平均时间计算其平均时间N=所观察到的中断次数对系统在要求的时间内重新X=A/B在要求的时间内系统能启动并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次A=在测试或用户操作期可重新启动性重新启动为用户提供服数进行计数,与在规定的试验间符合时间要求的重新启务的能力周期内系统中断后重新启动动次数的总次数相比。B=重新启动的总次数X=A/B软件产品在异常情况下恢复需求包括数据库保留点,A=成功完成恢复的用例易恢复性或需要时自身的恢复能事务保留点,重做功能,还原数力功能等B=每个需求要测试的恢复用例的总数X=A/BA=在要求时间内成功恢恢复的有效性恢复能力的有效程度只考虑自动恢复复的用例数B=执行的用例数4.1.2.4可靠性的依从性软件产品遵循与可靠性相关的标准、约定或法规的能力。可靠性的依从性的属性见表9。表9可靠性的依从性的属性属性含义注解度量方法遵循与产品的可靠性适可靠性的依从用的法规、标准和约定的性程度4.1.3易用性在指定条件下使用时,软件产品被理解、学习、使用和吸引用户的能力。易用性由易理解性、易学性、易操作性、语言支持特性和易用性的依从性等子特性描述。4.1.3.1易理解性软件产品使用户能理解软件是否合适,以及如何能将软件用于特定的任务和使用环境的能力。易理解性的属性见表10。7 DB11/T338—2006表10易理解性的属性属性含义注解度量方法X=A/B产品描述的完整和易理表明用户在阅读产品描述A=被理解的功能(或功能的类描述的完整性解程度后理解产品能力的程度型)数B=功能(或功能的类型)总数X=A/B用户获得演示或指导的表明用户能否及时找到演A=被用户成功访问的演示与演示的易得性方便程度示或指导指导的数目B=可用的演示与指导的总数X=A/B在演示或指导之后用户A=在演示或指导之后成功执演示的有效性执行功能的成功率行的功能个数B=得到的演示与指导的总数X=A/B功能的易理解用户通过界面或菜单理A=目的能被用户正确理解的性解产品功能的程度界面功能的数量B=界面上可用的功能总数X=A/B表明用户能否理解输入数A=用户成功理解的输入和输输入输出的易用户对输入输出的理解据的格式,识别输出数据出数据项的数量理解性程度的含义B=从界面上能得到的输入和输出数据项总数4.1.3.2易学性软件产品使用户能学习其应用的能力。易学性的属性见表11。表11易学性的属性属性含义注解度量方法功能学习的难用户学习使用一项功能用学习正确使用一项功能的T=学习正确使用一项功易性或任务的难易程度平均时间来衡量能要用的平均时间X=A/B用户在阅读用户文档或用户文档和帮审查文档的完整性、帮助机制A=在访问在线帮助系统使用帮助系统后能正确助机制的有效的完整性以及两者结合的完和/或文档后能成功完成地完成任务或使用功能性整性的任务数的程度B=测试任务的总量X=A/B帮助的可访问用户需要时定位找到帮A=正确定位找到的在线审查在线帮助性助主题的难易程度帮助的任务数B=要测试的任务总数注:在线帮助应当详细、准确、快速、直观、易懂,能根据帮助点直接定位查询内容。在线帮助内容应不少于用户手册和操作手册的内容。4.1.3.3易操作性软件产品使用户能操作和控制它的能力。8 DB11/T338—2006易操作性的属性见表12。表12易操作性的属性属性含义注解度量方法X=A/B用户纠正任务中的错误A=用户成功纠正其错误操使用中错误的包括修复操作错误或修复输或重新执行任务的难易作的次数可纠正性入错误程度B=试图纠正的错误操作的总数X=1-A/BA=在短时间内用户未能建使用中默认值软件默认值机制的可用观察运行软件的用户的表现立或选择参数值的次数的可用性程度B=用户试图建立或选择参数值的总次数X=A/T用户能否容易理解系统A=由于缺乏对消息的理的消息,是否容易记住重使用中消息的解,导致用户长时间停顿要的消息,在开始下一步包括自解释的出错信息可理解性或对同一操作反复失败的动作之前是否有任何引次数起用户延缓理解的消息。T=用户的操作时间4.1.3.4语言支持特性软件产品对指定的语言的支持能力,通常情况下指中文特性。语言支持特性的属性见表13。表13语言支持特性的属性属性含义注解度量方法对指定语言的包括支持指定语言的显支持程度示、检索、排序等如汉字编码包括:GB2312、编码支持程度对指定编码的支持程度GB13000.1、GB18030等界面、信息提示、帮助文显示风格界面包括:对话框、菜单、图档等符合指定语言的使标、窗口等用习惯4.1.3.5易用性的依从性软件产品遵循与易用性相关的标准、约定、风格指南或法规的能力。易用性的依从性的属性见表14。表14易用性的依从性的属性属性含义注解度量方法遵循产品的易用性适用易用性的依从的标准、约定、风格指南性或法规的程度4.1.3.6效率效率指在规定条件下,相对于所用资源的数量,软件产品可提供适当性能的能力。效率由时间特性、资源特性和效率依从性等子特性来描述。4.1.3.7时间特性9 DB11/T338—2006在规定条件下,软件产品执行其功能时,提供适当的响应和处理时间以及吞吐率的能力。时间特性的属性见表15。表15时间特性属性属性含义注解度量方法用户从发出请求到得到响应时间包括处理时间和传T=获得结果的时间-完响应时间答复的等待时间输时间。成命令输入的时间针对特定的系统资源和一定数量的并发任务,用平均响应时间执行若干个并发任务的场景。户从发出请求到得到答复的平均等待时间针对特定的系统资源,在最大负载指在保证系统正常最大负载情况系统处于最大负载的情运行的情况下,CPU、内存、下的响应时间况下,用户得到响应的等网络流量、数据库容量、任务待时间并发数量等要素的极限值。X=A/T系统在指定时间内成功任务指完成一个特定的业务吞吐量A=完成的任务个数完成的任务数量逻辑的全过程T=观察的时间周期针对特定的系统资源,在系统处于最大负载的情最差吞吐量况下,系统在指定时间内完成的任务数量从发出一条指令到一组周转时间相关任务完成,用户的等待时间针对特定的系统资源和一定数量的并发任务,用平均周转时间户执行一系列相关的任务所需的平均等待时间针对特定的系统资源,在系统处于最大负载的情最差平均周转况下,用户执行一系列相时间关的任务所需的平均等待时间4.1.3.8资源利用性在规定条件下,软件产品执行其功能时,使用合适的资源数量和类别的能力。资源利用性的属性见表16。10 DB11/T338—2006表16资源利用性的属性属性含义注解度量方法X=A/BI/O设备利用系统完成特定任务时,检查I/O设备的利用是否合A=占用I/O设备的时间率I/O设备的利用情况理,是否影响系统效率。B=在设计时规定占用I/O设备的时间针对特定的系统资源,在系统处于最大负载的情I/O负载极限况下,系统执行任务时,I/O设备承受的最大负载系统完成特定的任务时,内存占用率内存资源的占用情况在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内存负载极限情况下,内存承受的最大负载软件完成特定的任务后,内存释放情况占用的内存是否及时、合理释放系统完成特定任务的过检查处理器的利用是否合理,处理器利用率程中,处理器的利用情况是否影响系统效率。在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处理器负载极情况下,处理器承受的最限大负载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网络传输能力中,网络发送和接收的速率在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网络传输负载情况下,网络所承受的最极限大负载4.1.3.9效率依从性软件产品遵循与效率相关的标准或约定的能力。效率依从性的属性见表17表17效率依从性的属性属性含义注解度量方法产品的效率遵循适用的效率依从性法规、标准和约定的程度4.1.4维护性维护性指软件产品可被修改的能力。修改可能包括修正、改进或软件对环境、需求和功能规格说明变化的适应。维护性由易分析性、易改变性、稳定性和维护性的依从性等子特性来描述。4.1.4.1易分析性软件产品诊断自身存在的缺陷、失效原因或识别待修改部分的能力。易分析性的属性见表18。11 DB11/T338—2006表18易分析性的属性属性含义注解度量方法X=A/BA=在运行中实际记录到审核追踪的能用户和维护者识别引起观察试图解决失效的用户或的数据数力失效的操作的能力维护者的表现B=计划在运行中要记录的足以监视软件状态的数据数X=A/B用户能否标识引起失效的是A=维护者能(利用诊断功诊断功能支持在支持原因分析方面诊哪个具体功能,维护者能否容能)诊断并理解因果关系度断功能的能力易地发现失效的原因。的失效数B=登记的失效总数X=Sum(T)/N找到失效原因所花费的用户能否有效地分析失效的失效分析效率T=找到失效原因的时间平均时间原因。N=失效数4.1.4.2易改变性软件产品使指定的修改可以被实现的能力。易改变性的属性见表19。表19易改变性的属性属性含义注解度量方法X=1-A/BA=维护者未能用参数改参数化变更能通过改变参数来解决问描述用户或维护者能否容易变软件的次数力题的能力地改变参数来解决问题。B=维护者企图用参数改变软件的次数X=A/BA=实际记录在工作日志软件变更控制软件版本变更的可控程反映用户能否容易地标识修上的改变次数的能力度。订过的版本B=计划在工作日志上记录的足以追踪软件改变的次数4.1.4.3稳定性软件产品避免由于软件修改而造成意外结果的能力。稳定性的属性见表2012 DB11/T338—2006表20稳定性的属性属性含义注解度量方法X=Na/TaY=(Na/Ta)/(Nb/Tb)Na=在软件改变后的运行中用户遇到失效的实例数Nb=在软件改变前的运行反映系统在维护之后用户能中用户遇到失效的实例数维护后系统出现的失效否运行软件系统不再出现失Ta=在软件改变后特定观变更成功率与维护前系统出现的失效,维护者能否容易地缓解因察期内运行的时间效的比较维护的副作用引起的失效。Tb=在软件改变前特定观察期内运行的时间X表示在改变后遇到失效的频率Y表示在改变前后遇到失效频率的波动X=A/BA=在特定的期限内通过改关注在改变之后受其影响而变更影响范围软件变更的影响程度变解决失效后再出现的失出现的连锁失效情况效数B=解决的失效数4.1.4.4维护性的依从性软件产品与维护性相关的标准或约定的能力。维护性的依从性的属性见表21。表21维护性的依从性的属性属性含义注解度量方法产品的维护性遵循适用维护性的依从的法规、标准和约定的程性度4.1.5可移植性可移植性指软件产品从一种环境迁移到另外一种环境的能力。可移植性由适应性、易安装性、共存性和可移植性的依从性等子特性描述。4.1.5.1适应性软件产品无需采用额外的活动或手段就能适应不同的指定环境的能力。适应性的属性见表22。13 DB11/T338—2006表22适应性的属性属性含义注解度量方法X=A/B数据集主要包括的数据类型A=能在软件所适应的环境数据结构适应软件对新环境的数据集有数据文件,数据元组或数据中运行的数据数性的适应程度库B=希望能在软件所适应的环境中运行的数据总数X=1-A/BA=在结合硬件环境进行硬件环境适应软件功能对硬件环境的软件系统是否有足够的能力运行测试时未能完成任务性适应程度使它自身适应硬件环境或不足以使任务满足适当级别的运行功能数B=进行测试的功能总数X=1-A/BA=在结合操作系统软件组织环境适应性涉及用户组对操作系统、中间件、网或并行应用软件进行运行对系统软件环织的业务运行环境,而系统软络软件及合作应用软件测试期间未能完成任务或境的适应性件的环境适应性涉及系统技的适应程度不足以使任务满足适当级术运行环境。别的运行功能数B=进行测试的功能总数T=当用户试图安装或改为适应用户环境所需的用户移植的用户友用户在安装或者更改安变安装软件时,花费在使工作量,可用人-小时代替时好性装选项时的难易程度软件完全适应用户环境所间用的运行时间之和注1:属性“数据结构适应性”的应用场景经常是,当一套软件从一种操作系统移植到另一种操作系统环境下以后,原来的数据库,原来形成的数据文件是否还可以正常使用。注2:属性“硬件环境适应性”的应用场景经常是,当一套软件系统被安装到不同的硬件环境中,检查该软件是否还可以正常运行。注3:属性“对系统软件环境的适应”的应用场景是,当一套软件从一种操作系统移植到另一种新的操作系统环境下时,度量该软件能否在新的操作系统中正常运行,其网络,声卡等是否能够正常运行。4.1.5.2易安装性软件产品在指定环境中被安装的能力。易安装性的属性见表23。14 DB11/T338—2006表23易安装性的属性属性含义注解度量方法X=A/B用户根据自己的意愿成A=用户成功地改变安装描述用户或维护者能否容易安装难易度功改变安装选项的难易操作的次数地把软件安装到运行环境中。程度B=用户试图改变安装操作的总次数X=1-A/BA=在安装操作中,用户试重新安装难易在安装操作中,用户重新描述用户或维护者能否容易图重新安装而遭到失败的度安装成功的难易程度地重新安装软件次数B=用户试图重新安装的总次数X=A/B描述软件能否完全卸载,充分A=用户成功地进行卸载用户成功卸载软件的难卸载难易度释放占用的资源,并且卸载之操作的次数易程度后不会对其他软件造成影响。B=用户试图进行卸载操作的总次数4.1.5.3共存性软件产品在公共环境中同与其分享公共资源的其它独立软件共存的能力。共存性的属性见表24。表24共存性的属性属性含义注解度量方法X=A/TA=在与其他软件共同运可用共存性在与其他软件共同运行其它软件指评价过的或用户行时,用户遇到的限制或时,软件运行的正常程度经常使用的其它软件。意外失效的次数T=与其他软件共同运行的时间4.1.5.4可移植性的依从性软件产品遵循与可移植性相关的标准或约定的能力。可移植性的依从性的属性见表25。表25可移植性的依从性的属性属性含义注解度量方法遵循与产品的可移植性可移植性的依相关的法规、标准和约定从性的程度4.2质量模型的使用在质量模型中,对各子特性的属性都给出了对应的度量方法。各属性度量值的使用方法、质量子特性和质量特性的测量方法参见附录B。不同类型的用户可根据需要对质量子特性和属性进行裁剪。4.2.1需方使用需方应根据质量模型,结合实际工作需要,明确提出软件产品质量需求和设计目标,配合供方完15 DB11/T338—2006成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的编制,并提出软件测试目标,为完整的软件产品确定验收准则。针对选用的质量子特性和对应的属性,可参照附录A给出各度量值的判别标准。如果需要对质量特性评定等级,则可参照附录B给出各子特性的期望值以及各等级的额定值。4.2.2供方使用根据需方提出的质量需求和设计目标,结合质量模型,编制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并按规格说明组织软件开发,确定质量保证准则。4.2.3评价方使用根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产品描述、用户文档及用户提出的测试目标、验收准则,结合质量模型,确定质量特性、子特性及其属性的选取范围,编制测试方案、测试计划,设计测试用例,配置测试环境,执行测试并提供规范的评测报告。5产品描述要求每个政府信息系统软件都应当有产品描述。产品描述定义产品,主要目的是帮助用户或潜在的购买者判断本产品是否适用,并作为测试的基础。产品描述的内容要求清晰、直观、完整、准确。5.1标识和指示5.1.1产品描述的标识产品描述应具有唯一的文档标识。它可以有不同于产品描述的命名,如“功能描述”、“产品信息”、“产品清单”等。5.1.2产品的标识产品描述应标识产品的基本信息,至少包括产品名称、版本号和日期。5.1.3供方产品描述应提供开发商或代理商的名称和地址。5.1.4工作任务产品描述应指出产品能完成的工作任务。5.1.5要求的系统产品描述应指明产品所要求的系统(硬件、软件及其配置)。对不同的工作任务、边界值和效率要求,可以规定不同的系统要求;5.1.6接口说明如果产品描述引用了其他产品接口,则应对所引用的接口和产品进行说明。5.1.7交付项应对要提供的产品的每个物理部件进行标识,特别是所有打印的文档和所有的数据媒体。5.1.8安装维护说明应对产品安装和维护的相关问题提供说明。5.2功能说明5.2.1功能概述产品描述应概述该产品的功能、需要的数据、所提供的设施。5.2.2边界值说明如果由于产品特定的边界值致使产品的使用受到限制,则应提供这些边界值。5.2.3安全性说明必要时产品描述中应包含防止对程序或数据非授权的无意访问和蓄意访问的手段。5.3可靠性说明应描述为保证产品功能正常实现而提供的附加手段。如检验输入的合理性、防止误操作和出错恢复等。16 DB11/T338—20065.4易用性说明5.4.1用户界面说明应指明用户界面的类型,例如:命令行、菜单、窗口、功能键及帮助功能等。5.4.2要求的知识应规定应用该产品所要求的专门知识。例如:技术领域的知识、操作系统的知识、经过专门培训可获得的知识等。5.4.3适应性说明如果产品能被用户作适应性修改,则应标识修改的工具及其使用的条件。例如:参数的改变、计算的算法改变、功能键的分配。5.4.4防止侵权的行为如果防止侵权的技术保护可能有碍于软件的使用,则应说明这种保护。例如:防止拷贝的技术保护、程序设置的使用截止日期、相互约定的付费拷贝。5.5效率说明产品描述可以包含产品效率的数据,诸如在指定条件下关于给定功能的响应时间和吞吐率,在规定条件下系统的网络使用频度与带宽占用情况等。5.6可维护性说明产品描述可包含可维护性说明。5.7可移植性说明产品描述可包含可移植性说明。6用户文档要求每个政府信息系统软件应当有用户文档。6.1完整性用户文档应包含产品使用所需信息,完整地描述产品描述中说明的所有功能以及在程序中用户可调用的所有功能,说明产品的描述中给出的所有边界值,包含软件安装所需要的信息以及软件维护所需要的信息。6.2正确性用户文档中所有信息应当是正确的,没有歧义和错误的表达。6.3一致性文档自身、文档之间或者文档与产品描述之间,相互不矛盾,且术语的含义一致。6.4易理解性文档对正常使用其产品的一般用户应是容易理解的。如用户文档的文字描述应条理清晰、易于理解,用户文档对关键重要的操作应配以例图说明,对主要功能和关键操作应提供应用实例等。6.5易浏览性用户文档应易于浏览,相互关系明确,每个文档都有目录表和索引表。17 DB11/T338—2006附录A(资料性附录)质量模型使用实例办公自动化系统是最基本的信息系统。下面我们以办公自动化系统为例,简单分析需方如何使用本文件中的质量模型来提出质量要求。A.1选择质量特性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政府办公的效率。因此办公系统软件的效率特性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需方在提出需求的时候需要对效率特性进行明确的规定,用来指导开发方的开发过程,以及评价方的评测。(实际项目中,需方在提需求时还要选择其他的质量特性,这里只选择效率特性为例)A.2选择质量子特性参照软件质量模型,我们知道效率特性由“时间特性”、“资源利用性”二个子特性来描述。在此我们以“时间特性”为例来描述对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效率需求。A.3选择子特性的属性以时间特性为例,对办公系统中常用的“新建发文”功能规定其“响应时间”和“平均响应时间”。另外办公系统要完成大量的打印业务,所以选择属性“吞吐量”来确定系统打印功能的性能。最后我们选定了“新建发文响应时间”,“50用户并发新建发文平均响应时间”以及“打印业务小时平均吞吐量”三个属性来描述子特性“时间特性”。根据业务的需要以及以往经验,我们在需求中规定办公自动化系统项目软件的“新建发文响应时间”不超过2秒,“50用户并发新建发文平均响应时间”不超过6秒,“打印业务每小时平均吞吐量”不少于30份。见表A.1。表A.1需方质量要求属性表特性子特性属性属性值范围新建发文响应时间不超过2秒效率时间特性50用户并发新建发文平均响应时间不超过6秒打印业务小时平均吞吐量不少于30份18 DB11/T338—2006附录B(资料性附录)评价模块的实例――功能性在附录A中介绍了对质量模型的使用实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各质量子特性的属性的度量值给出相应的判别标准。有了这些判别标准,参照GB/T18905.6-2002的相关内容,在此以功能性为例,介绍一种对质量子特性和质量特性的评价规则。在质量模型中对每个质量子特性的属性都给出了多种度量方法,按照供需双方确定的判别标准进行对照检查,每个属性都可能有三种答案(y/n/d):y表示“是”,即满足要求,n表示“否”,即不符合要求,d表示因不适用而被废除,即该属性未被选用。答案y/n涉及度量值与期望值的比较,如果度量值等于或优于期望值,则为“y”,否则为“n”。B.1功能性的子特性的测量方法功能性包括五个子特性:适合性、准确性、互操作性、保密安全性、依从性,每个子特性的测量值利用下述公式计算:Vsci=∑mj/(n-nd)(i=1,…,5)其中Vsci为第i个子特性的测量值;mj为当第i个子特性的第j个属性的回答是肯定时为1,否则为0;n为第i个子特性的属性总数;nd为第i个子特性中废除的属性数。例如在质量模型中功能性的适合性共有4个属性,假设度量结果如下:属性判别标准实际度量值答案功能实现的充0.900.95y(1)分性功能实现的完0.850.80n(0)整性功能实现的覆0.900.92y(1)盖率功能规格说明废除(不采用)--的稳定性则适合性的测量值为:Vsc1=(1+0+1)/(4-1)=2/3=0.667B.2功能性的测量方法得到各子特性的测量值后,功能性的测量值可利用下述公式计算:Vc=∑Vsci/nsc其中19 DB11/T338—2006Vc为功能性的测量值;Vsci为第i个子特性的测量值;nsc为子特性的数目,此处等于5。B.3测量结果的解释功能性的每个子特性的评价尺度与肯定回答预检总量的百分比相关,每个子特性的期望值和相关的等级值可参考下表。每个子特性的等级值是对功能性特性评价公式的输入,计算出的功能性的等级值也附于表中。表B.1功能性子特性的期望值子特性适合性准确性互操作性保密安全性依从性肯定回答多于肯定回答多于肯定回答多于肯定回答多于肯定回答多于期望值70%70%70%70%25%表B.2功能性评价等级适合性评价准确性评价互操作性评保密安全性依从性评价功能性评价额定值值值价值评价值值值1(差)[0,0.70][0,0.70][0,0.70][0,0.70][0,0.25][0,0.61]2(合格)]0.70,0.80]]0.70,0.80]]0.70,0.80]]0.70,0.80]]0.25,0.50]]0.61,0.74]3(良好)]0.80,0.90]]0.80,0.90]]0.80,0.90]]0.80,0.90]]0.50,0.75]]0.74,0.87]4(优秀)]0.90,1.0]]0.90,1.0]]0.90,1.0]]0.90,1.0]]0.75,1.0]]0.87,1.0]B.4其它质量特性的测量对其它质量特性的测量可参照功能性的测量方法实施。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