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0 MB
  • 2022-04-22 13:37:58 发布

DB11T339-2006北京市工程测量技术规程.pdf

  • 8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S93.020P13备案号:18390-2006DB:IL京市itt方标准DB11/T339-2006北京市工程测量技术规程Beijingtechnicalregulationsforengineeringsurvey2006-02-22发布2006-04-20实施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1/T339-2006目次前言引言V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与符号...................................................................⋯⋯13.1术语..........................⋯⋯,.....................................⋯⋯13.2符号.........................................⋯⋯。.......................⋯⋯24基本规定.⋯⋯,............................................................⋯⋯24.1工作内容及要求....................................................................24.2平面坐标、高程系统及要求...................................................⋯⋯34.3质量控制.......................⋯⋯‘......................................⋯⋯35规划测量.....................................................................⋯⋯35.1一般规定..................................................................⋯⋯35.2控制测量..⋯,.................⋯⋯,......................................⋯⋯35.3定线测量.....................⋯⋯,......................⋯⋯,.........⋯⋯45.4拨地测量..⋯,..............................................⋯⋯,.........⋯⋯65.5规划放线测量................................................................⋯⋯75.6检查与验收................................................................⋯⋯75.7成果归档与提交..............................................................⋯⋯76建设工程规划监督测量............⋯⋯‘.....................................⋯⋯86.1一般规定..⋯,............................................⋯⋯,.........⋯⋯86.2控制测量.......................⋯⋯,......................................⋯⋯86.3灰线验线测量.......................................................⋯⋯96.4士0验线测量二‘........⋯⋯,..⋯⋯‘....................................⋯⋯106.5竣工测量..................................................................⋯⋯106.6检查与验收.....................⋯⋯‘......................⋯⋯、........⋯⋯I17施工测量.⋯⋯‘...⋯⋯‘..........................................⋯⋯“..⋯‘111l7.1一般规定..⋯‘.................................⋯⋯‘....................⋯⋯llC7.2控制测量...................................⋯⋯,........................⋯⋯乙l丹7.3施工放线................................................................⋯⋯任l︻7.4建筑装饰测量.‘.........................⋯⋯。..............⋯⋯。.....⋯⋯了lO7.5设备安装测量......⋯⋯。.........................................⋯⋯。.⋯‘二ClO7.6特殊工程施工测量..........................................................⋯⋯kjCC甘7.7质量控制..⋯‘............................................................⋯⋯︺Q17.8成果整理......................⋯⋯‘.....................................⋯⋯户‘0一18市政工程测量.....⋯⋯,,二,,,.⋯⋯,,...........................⋯⋯乙018.1一般规定.................................................................⋯⋯白1018.2平面控制测量............⋯⋯‘...........................................⋯⋯乙1 DB11/T339-20068.3高程控制测量....⋯⋯。⋯⋯。。。.。。.........⋯⋯“.....................⋯⋯228.4地形图测绘...............⋯⋯‘..........................................⋯⋯238.5中线测量...............................⋯⋯。.............................⋯⋯258.6纵横断面测量..⋯。。。.......................................⋯⋯。.。.......⋯⋯268.7调查测量........⋯⋯。⋯⋯,⋯,......................................⋯⋯278.8检查与验收................................................................⋯⋯278.9成果整理......................⋯⋯‘....................................⋯⋯289城市轨道交通测量.....⋯⋯。.........................⋯⋯。。.............⋯⋯289.1一般规定..................⋯⋯,...................⋯⋯。...............⋯⋯289.2地面控制测量.......⋯⋯‘............................................⋯⋯289.3线路定线测量..................................⋯⋯。......................⋯⋯299.4竖井联系测量..⋯⋯。二。。......................⋯⋯。。。。⋯。..............⋯⋯299.5地下控制测量.....⋯⋯‘...................................................⋯⋯309.6隧道施工测量.....⋯⋯‘........⋯⋯,...................................⋯⋯309.7隧道竣土测量......................⋯⋯。⋯。.............................⋯⋯319.8铺轨测量⋯⋯。。..........⋯⋯。......⋯⋯,...........................⋯⋯319.9检查与验收⋯。.⋯,........................................................⋯⋯3210建筑变形测量..........⋯⋯‘.............................................⋯⋯3210.1一般规定.................................................................⋯⋯3210.2控制测量..................................................................⋯⋯3310.3沉降观测.................................⋯⋯。。.........................⋯⋯3510.4水平位移观测..............................................................⋯⋯3610.5检查与验收.........................⋯⋯。.............................⋯⋯3810.6成果整理与提交..........................................................⋯⋯3911工程测量数据库建设....⋯⋯,..⋯。........................................⋯⋯3911.1一般规定..........⋯⋯‘................................................⋯⋯3911.2数据内容要求..................................................................3911.3数据组织...............................⋯⋯。............................⋯⋯4011.4元数据...................................................................⋯⋯4111.5数据库设计...................⋯⋯。。.................................⋯⋯4111.6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4111.7系统维护与数据更新.⋯⋯。................................................⋯⋯41附录A(规范性附录)定线测量作业流程图⋯⋯。。..................................⋯⋯42附录B(规范性附录)路不等宽时红线曲线元素的计算.....................................43附录C(规范性附录)定线土作记录表...................⋯⋯。。................⋯⋯44附录D(规范性附录)条件坐标计算簿和检验报告表....................................45附录E(规范性附录)拨地红线路口的计算方法.............................................47附录F(规范性附录)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钉桩坐标成果通知单.................................48附录G(规范性附录)建设工程测量成果报告书....⋯⋯。...........................⋯⋯51附录H(资料性附录)楼高示意图..................................................⋯⋯54附录I(规范性附录)建设上f`"竣工测量成果报告书...................................⋯⋯55附录J(规范性附录)各种地而铺砌的施工测量......................................⋯⋯57附录K(规范性附录)内外墙贴人造石饰面板的施工测量....................................58附录L(规范性附录)施工测量放线的基木准则.............................................5911 DB11/T339-2006扮认曰nUJe吕户凸匕︻了sl︻‘︻‘q户Q刁勺了︵匕一丫OC附录M(规范性附录)施工测量验线工作的基本准则..⋯附录N(规范性附录)测量仪器的使用、保管和维护..⋯附录O(规范性附录)市政1程测量基本用表⋯。..⋯。.附录P(规范性附录)控制点的埋设............⋯⋯附录Q(规范性附录)铺轨基标的标志形式.......⋯⋯附录R(规范性附录)基准线作业方法.........⋯⋯‘.附录S(规范性附录)建(构)筑物主体倾斜观测作业方法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11/T339-2006月Ij吕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I、附录J、附录K,附录L、附录M、附录N、附录O、附录P、附录Q、附录R和附录S为规范性附录,附录H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北京市勘察设计与测绘管理办公室归口。本标准由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解释。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华星勘查新技术公司、北京双圆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品祥、王磊、贾光军、杨伯钢、秦学秀、王金坡、唐敏、秦长利、张凤录、陈悼、李兆平、孙乐兵、黄小平、孟志义、刘博文、段红志、何塞峰、李峰、邹积亭、李海明、Ot景龙、吴军。 DB11/T339-2006引言为了统一北京市工程测量的技术要求,确保城市规划、设计、施工建设所需的各种工程测量资料和数据的质量,以适应北京市建设发展的需要,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现行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及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L,制定《北京市工程测量技术规程》,作为北京市地方测绘技术系列标准之一。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11/T339-2006北京市工程测量技术规程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北京市规划测量、建设工程规划监督测量、施工测量、市政工程测量、城市轨道交通测量、建筑变形测量和工程测量数据库建设等内容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规划测量、建设工程规划监督测量、施工测量、市政工程测量、城市轨道交通测量、建筑变形测量和工程测量数据库建设等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289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5020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CJJ8城市测量规范CJJ73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100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JGJ/T8建筑变形测量规程DB11/T316北京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3术语与符号3.1术语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标准。3.1.1规划放线测量planningsetting-outsurvey根据规划管理部门批准的建筑总平面图以及与规划道路或指定地物的相对关系,对拟建建(构)筑物进行定位的测量。3.1.2条件点qualificationpoint对实现规划条件有制约作用的点位。3.1.3双极坐标法dualpolarcoordinatemethod利用两个不同测站及不同起始方向,采用极坐标法测量同一点位坐标的方法。3.1.4四至parcelcorner与建(构)筑物或拟建建(构)筑物存在直接位置关系的周边地物、规划条件。3.1.5验测点proof-testpoint拟建建(构)筑物设计图中标明的坐标点或与四至有关系的外墙角点。 DB11/T339-20063.1.6铺轨基标tracklayingbenchmark铺设轨道依据的基准点。3.1.7T-程测量数据库engineeringsurveydatabase为提高管理效率和实现数据共享建立的结构化的工程测量数据集合。3.1.8建筑变形测量buildingdeformationsurvey对工业、民用及市政工程建(构)筑物的地基、基础、_长部结构及其场地受各种内外力作用而产生的沉降和位移进行观测并对观测成果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过程。3.1.9基准点datummark为进行变形测量而埋设的稳定的测量控制点。3.1.10工作基点workingreferencepoint为直接观测变形观测点而埋设的相对稳定的测量控制点。3.1.11变形观测点deformationobservationpoint布设在变形体上(如地基、基础、场地及上部结构等)能反映其变形特征的测量观测点。3.2符号3.2.1ZH(TS)直缓点pointoftangenttospiral3.2.2HY(SC)缓[IMI点pointofspiraltocircularcurve3.2.3QZ(MC)曲中点midpointofcurve3.2.4YH(CS)圆缓点pointofcircularcurvetospiral3.2.5HZ(ST)缓直点pointofspiraltotangent4基本规定4.1工作内容及要求4.1.1工程测量的工作内容宜包括资料搜集、现场踏勘、编写技术设计、仪器校验、测量及数据处理、测量成果编制、编写技术总结、质量检查和成果验收。4.1.2作业前应了解委托方对测量成果的要求,编写技术设计。技术设计宜包括下列内容:a)概述:说明任务的来源、目的、作业内容以及完成时间等情况;b)测区情况:作业区域环境概况和可利用资料情况;C)引用文件:说明编写技术设计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技术文件;d)设计方案内容包括:1)制定技术路线及作业流程;2)明确技术要求及技术指标;3)作业所需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作业所需的数据处理、存储的要求;专业应用软件和其他软、硬件配置方面需特别规定的要求:e)工程组织与进度安排;0质量保证措施和要求,包括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环节和产品质量检查的主要要求;g)成果提交和归档;h)附录宜包括需进一步说明的技术要求和有关的设计附图、附表。4.1.3工程测量应使用经过有关部门授权的仪器检定部门检定合格的仪器,并在仪器检定规定的有效期内使用。4.1.4应按照技术设计和规范要求实施作业,并加强过程质量控制。技术方案变更应提供充分的论证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11/T339-2006说明材料,并经批准。4.1.5作业结束后应进行资料整理、编写技术总结和测绘产品检查验收。技术总结宜包括下列内容:a)概述:任务来源、目的、作业单位、作业起止时间、作业安排概况、测区范围、行政隶属、自然地理特征、交通情况和困难类别、作业技术依据和实际完成的工作量;b)利用己有资料情况:采用的基准和系统,资料的来源和利用情况,资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c)作业方法与作业过程、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控制测量的作业方法、使用的仪器、精度指标;专项测量的作业方法和精度;作业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新技术、新方法、新仪器的采用及其效果;d)技术结论:对测绘产品成果质量、设计方案和作业方法等的评价,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e)经验、教训和建议;fl附图、附表:包括控制网图、精度统计表和上交测绘成果清单等。4.1.6工程测量成果资料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归档,归档应采用规定的载体和装订规格,并执行相应工程类别的组卷要求。4.1.7木标准以中误差作为衡量测量精度的标准,以二倍中误差作为限差。4.1.8北京市工程测量工作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仪器,其精度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4.2平面坐标、高程系统及要求4.2.1北京市工程测量的平面坐标系统应采用北京地方坐标系,高程系统应采用北京地方高程系。特殊地区工程测量采用非北京地方坐标系和高程系时,应与北京地方坐标系和高程系建立联系。4.2.2跨省市工程测量宜采用国家定位基准。4.2.3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的布设原则,并应顾及工程的特点。测量方法可采用GPS测量、导线测量、三角测量、三边测量和边角测量等方法。4.2.4工程测量高程控制网可布设成附合线路和结点网。测量方法可采用水准测量或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等方法。4.3质量控制4.3.1测绘仪器应定期检验校正。4.3.2工程测量作业前应向测量人员明确作业要求;作业中测量人员应严格执行技术设计和规范要求。4.3.3工程测量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实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并应实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5规划测量5.1一般规定5.1.1规划测量包括规划道路定线(以下简称定线)测量、建筑用地钉桩(以下简称拨地)测量和规划放线测量。5.1.2规划测量应依据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开具的规划条件作业。5.1.3规划测量应采用解析法作业。5.1.4内业计算角度值取至秒(”),距离、坐标、曲线元素取至毫米(mm)o5.2控制测量5.2.1控制点布设原则5.2.1.1平面控制测量应在北京市等级控制网的基础上布设三级导线或导线网,也可采用GPS技术布设相应等级的控制点。5.2.1.2城市等级控制点密度不足时应按CJJ8的要求加密。5.2.1.3规划道路网的定线测量应布设一导线网。5.2.2三级导线或导线网5.2.2.1三级导线或导线网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DB11/T339-2006表1三级导线或导线网的技术要求附合导线长度平均边长测角中误差测回数方位角闭合差全长相对闭合差kmmDJsDJ21.5120士122I士24石1/6000注:n为测站数5.2.2.2一导线宜布设成直伸等边形状。5.2.2.3导线网中结点与高级点间或结点与结点间的导线长度不应大于附合导线规定长度的0.7倍。5.2.2.4附合导线长度短于表1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0mmo5.2.2.5控制点稀少地区导线的总长和平均边长可放宽至表i规定长度的1.5倍,但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260mmo5.2.2.6控制点稀少地区导线可同级附合一次。5.2.3采用GPSRTK布设控制点5.2.3.1基准站宜选择观测条件良好、距离测区较近的地方,基准站应选用二级导线以上的控制点。GPSRTK作业半径应符合表2的规定。GPSRTK作业半径单位为千米基准站等级{三、四等、二级导线作业半径5.2.3.2控制点点位宜选择在视野开阔的地点,应远离高大的建筑楼群、树木、大面积水面、强电磁波发射源等干扰源,并实地设置点位标志。5.2.3.3作业时应使用二级导线以L的控制点校核,点位误差不应大于士50mma5.2.3.4开关机前应分别量取GPS接收机天线的高度,两次互差不应大于士3mm,记录高度平均值。5.2.3.5观测应满足下列要求:a)PDOP值小于6;b)卫星高度截止角大于巧。;C)有效的观测卫星数不少于5颗;d)GPSRTK观测应进行两测回独立观测;e)记录的观测数据应是GPSRTK观测值的固定解,固定解应在稳定收敛至毫米级精度后开始定位观测、记录并存储;0一测回定位自动观测次数不应小于5次,每次定位的坐标分量内符合精度应小于lOmm,取5次定位的平均值作为定位结果;g)每测回前应重新对仪器进行初始化;h)两测回的坐标分量较差应小于20mm,取两测回的平均值作为定位成果。5.2.3.6记录应包括基准站原始记录和流动站观测数据。5.2.4使用已有控制点直接进行测量使用己有控制点直接进行测量时,应对使用的控制点进行校核并记录,校核限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实测边长与条件边长较差,50m以下的不应大于士20mm表3控制点的校核限差检测角与条件角较差高差较差实测边长与条件边长较差的相对误差mm301/4000士10石注:n为测站数5.3定线测量5.3.1工作内容和作业流程定线测量的工作内容宜包括前期准备、控制测量、条件点测量、条件点的计算及整理、内业计算、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11/T339-2006资料整理、质量检查验收和成果归档与提交。作业流程宜符合附录A的规定。5.3.2前期准备前期准备应根据定线条件收集本路及相关路定线资料,并对资料加以控制,制定测量方案。5.3.3条件点测量5A.3.1条件点测量可采用双极坐标法、前方交会法、导线联测法和GPSRTK法等。5.3.3.2采用双极坐标法、前方交会法时,点位较差应小于士50mm,成果取用平均值;采用前方交会法时,交会角度宜在30“至150。之间,且交会距离宜小于loom;采用导线联测法时,作业方法和精度要求应符合5.2.2的有关规定;采用GPSRTK法时,作业方法和精度要求应符合5.2.3的规定。5.3.3.3现状道路路中线、路边线、围墙的测量范围不应小于定线条件中指定范围的2/3,路中线、路边线的测量点数不应少于3个,当指定范围内现况道路较长时,宜增加条件点个数。5.3.3.4现状道路路中的测量记录应包括路宽和所取点位至两侧路边的测量记录。5.3.3.5测量围墙时,应实量墙厚,并在工作略图上标注测量点是内墙或外墙。5.3.3.6钢尺量距采用单程双次丈量方法,两次量距较差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400005.3.4条件点的计算及整理5.3.4.1外业观测结束后应及时进行计算、检算、整理,编写外业施测工作说明并绘制工作略图。工作略图应按比例标明导线点与条件点的相对位置并与工作说明相对应。5.3.4.2应将所测条件点展绘到地形图上校核。5.3.5内业计算5.3.5.1内业计算前应了解有关资料,核实外业工作程序;对各项手簿、外业计算进行100%检查。5.3.5.2应依据定线条件要求,计算规划道路中线起点、终点、折点及与各相关规划路交点坐标或立交红线点坐标。当折点设曲线时,应计算曲线元素,曲线元素应包括工角、曲线半径、切线长、曲线长、外距和圆心坐标。当路不等宽时,红线曲线元素的计算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5.3.5.3现状道路平均中线的计算、突出点的确定等,应依据定线条件选择计算方法。5.3.5.4计算现状道路平均中线时,所测中线各点到计算平均中线的距离代数和的平均值应小于士50mm,不满足要求时应平移中线。5.3.5.5定线工作一记录表内容及格式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5.3.5.6定线工作略图内容应包含本路和各相关路的相关路段并标注折点点名、各路段方位角、相关路名称;当有曲线时,应在相应位置标注曲线半径值、曲线元素;当有路口红线、立交红线时,应在相应位置标注“路口红线”、“立交”字样。5.3.5.7计算结果应展绘到规划部门提供的地形图上,如与定线条件相差较大,应分析原因并与规划部门联系。5.3.6资料整理5.3.6.1成果资料定线测量成果资料应包括一份正本和两份副本。5.3.6.2正本资料整理5.3.6.2.1填写规划道路定线沿革,应包括本次定线条件下达口期、条件编号、规划道路起止和路宽等简明情况。对于规划道路网,每一条路应分别记录上述内容。5.3.6.2.2计算说明及略图:计算说明应简明陈述本次定线的计算过程,着重说明计算中的难点和特殊问题的处理情况;略图应表示各相关路及条件点与本次定线的关系;对于规划道路网,计算说明可分别陈述,但略图应集中绘制。5.3.6.2.3资料装订:单条规划道路应按规划道路定线条件、定线沿革、定线工作记录表、内业工作说明及略图、条件坐标计算簿、内业计算簿、外业工作说明及略图、外业测算簿、检验报告表、条件附图、旧条件及成果的顺序装订成册;规划道路网每条规划道路的各项内容与路网内其它规划道路的相应内容合并后依顺序装订成册。5 DB11/T339-20065.3.6.2.4条件坐标计算簿、检验报告表的内容及格式应符合附录D的规定。5.3.6.2.5对于已开全线废除定线条件的规划道路,正本执行5.3.6.2.1和5.3.6.2.2的规定,并存档保留;副本应通知资料档案管理部门予以撤销。5.3.6.3副本资料整理定线测量成果副本应包括定线工作记录表和定线工作略图,并顺序装订。5.3.6.4相关路正本资料整理5.3.6.4.1条件坐标计算簿应加入与新定规划道路相交的交点坐标数据,并沿固定方位计算。5.3.6.4.2应更新定线工作记录表和定线工作略图。5.3.6.4.3应撤下原有的定线工作记录表和定线工作略图并装订在资料后部相对应的成果表前。5.3.6.5相关路昌IJ本资料整理相关路副本资料整理应更新定线工作记录表和定线工作略图。5.4拨地测量5.4.1工作内容拨地测量的工作内容宜包括前期准备、控制测量、条件点测量、拨地桩点坐标计算及测设、校核测量、内业资料整理、质量检查验收和成果归档与提交。5.4.2前期准备前期准备应依据建筑用地钉桩通知单和图纸,收集有关资料并核实与规划路、己有拨地的关系,制定测量方案。5.4.3条件点测量条件点测量的方法及精度要求应符合5.3.3的规定。5.4.4拨地桩点坐标计算及测设5.4.4.1采用解析实钉法时,应根据建筑用地钉桩通知单中用地桩点与相关地物的相对关系,依次实钉各桩点,并利用导线点采用极坐标法校核各桩点坐标。5.4.4.2采用解析拨钉法时,应根据建筑用地钉桩通知单测量条件点坐标,依据规划道路资料、相关拨地测量资料和条件点坐标计算各桩点的坐标,利用导线点拨钉各桩点并校核,具备条件时应进行图形校核。5.4.4.3拨地红线路口的计算方法应符合附录E的规定。5.4.5校核测量5.4.5.1用导线点测设的桩位,应变换测站和后视方向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校核,具备条件时应进行图形校核。5.4.5.2校核限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拨地边长在30m以下时,拨条件角检查点位不应大于lomm;实测边长与条件边长较差,50m以下的不应大于士20mm;三点验直的偏差,可按表4中检测角与条件角较差的限差执行。表4校核限差检测角与条件角较差校核坐标与条件坐标计算的点位较差实测边长与条件边长较差的相对误差mm601/2500505.4.5.3各桩点坐标应展点校核。5.4.6内业资料整理5.4.6.1钉桩坐标成果通知单内容及格式应符合附录F的规定。钉桩坐标成果通知单中成果略图应包括用地边界及点位、相邻规划道路等,并标注用地名称、用地面积、拨地桩号、规划道路名称等,实钉桩点应以“.”标识。5.4.6.2拨地成果应展绘到地形图上。5.4.6.3工作说明宜描述导线布设、钉桩等情况,未实钉的桩点应说明。 DB11/T339-20065.4.6.4工作说明略图应按比例绘制;内容应包括用地边界、相邻规划道路、各桩点的拨钉情况并标注点号、相邻两点间距离、曲线半径、规划道路名称、各路段方位角和路宽等。5.4.6.5资料内容应包括钉桩坐标成果通知单、建筑用地钉桩通知单、工作说明(技术总结)及拨地略图、条件坐标计算簿、计算簿、拨钉计算簿、外业测算簿(实测校核测验簿、条件点测算簿、导线测算簿、量距手簿)、工程测量交桩书、检验报告表和规划意见书附图,并顺序装订。5.4.6.6条件坐标计算簿、检验报告表的内容及格式应符合附录D的规定。5.5规划放线测量5.5.1工作内容规划放线测量的工作内容宜包括前期准备、控制测量、条件点测量、建(构)筑物放线桩条件坐标的计算、实地钉桩与校核测量、内业资料整理、质量检查验收和成果归档与提交。5.5.2前期准备前期准备应依据规划部门下发的放线条件(钉桩放线通知单),收集有关规划路的资料及己有拨地成果,制定测量方案。5.5.3条件点测量条件点测量的方法及精度要求应符合5.3.3的规定。5.5.4建(构)筑物放线桩条件坐标的计算5.5.4.1应依据规划部门放线条件、条件点坐标,按设计图中相关尺寸,计算建(构)筑物外墙角点(即放线桩)坐标。5.5.4.2计算建(构)筑物各轴线交点坐标时,应保证外墙角点满足放线条件。5.5.5实地钉桩与校核测量5.5.5.1各桩点应编号,同一工程的桩点编号不应重复。5.5.5.2用一导线点测设的放线桩,应变换测站和后视方向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校核,具备条件时应进行图形校核;校核限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5.5.6内业资料整理5.5.6.1应按拟建建(构)筑物条件坐标编制成果表,成果表内容应包括点号、点间趾离、坐标等,其中,非正式桩点只提供相关距离;成果表内应绘制拟建建(构)筑物放线图。5.5.6.2工作说明宜描述导线布设、条件点的施测情况、放线桩测设情况等。5.5.6.3工作略图应按比例绘制,内容应包括拟建建(构)筑物略图、条件点施测情况、相邻规划道路名称、方位角、路宽、导线点、放线桩、拟建建(构)筑物与四至的关系,实钉桩点应以“.”标识。5.5.6.4资料内容应包括钉桩放线通知单、规划放线测量成果及示意图、工作说明(技术总结)及略图、条件坐标计算簿、计算簿、拨钉计算簿、外业测算簿(实测校核测验簿、条件点测算簿、导线测算簿、量距手簿)、工程测量交桩书、检验报告表和平面设计图,并顺序装订。5.5.6.5条件坐标计算簿、检验报告表的内容及格式应符合附录D的规定。5.6检查与验收5.6.1应对规划测量成果进行外业抽查和100%的内业检查。5.6.2应做好质量检查记录,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作出标识、记录并采取相应措施。5.6.3规划测量成果应符合下列要求:a)手簿各项记录齐全;b)外业各项测量符合本标准的规定;c)计算正确,测量成果满足条件要求;d)成果表各项内容正确,成果略图标注正确、齐全。5.7成果归档与提交5.7.1定线测量成果应包括一份正本、二份副本和三份成果;正本及副本归档,三份成果上交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DB11/T339-20065.7.2拨地测量成果应包括拨地测量成果档案和三份钉桩坐标成果通知单;拨地测量成果档案归档,三份钉桩坐标成果通知单发送用地单位。5.7.3规划放线测量成果应包括放线测量成果档案和三份成果;放线测量成果档案归档,三份成果发送建设单位。6建设工程规划监督测量6.1一般规定6.1.1建设工程规划监督测量包括验线测量和竣工测量,验线测量包括灰线验线测量和士0验线测量。6.1.2建设工程规划监督测量应依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含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作业,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以下简称规划许可证)应包括附件及附图。6.1.3内业计算角度值取至秒(“),距离、坐标取至毫米(mm).6.1.4测量单位应向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竣工测量的成果副本(图纸和电子文档)。6.2控制测量6.2.1平面控制测量6.2.1.1基本要求6.2.1.1.1平面控制测量应符合5.2.1.1和5.2.1.2的规定。6.2.1.1.2三级导线或导线网的技术要求应符合5.2.2的规定。6.2.1.1.3采用GPSRTK布设平面控制点时,应符合5.2.3的规定。6.2.1.2地下工程的平面控制测量6.2.1.2.1三级以上导线可作为地下工程首级平面控制。6.2.1.2.2在三级导线基础上可附合地下工程导线,地下工程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5地下工程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测距附合导线长度平均边长测回数方位角闭合差全长每千米测距中误差mmDJ6相对闭合差方法测回数mm900801士60石1/4000毛10单程观测1注:n为测站数6.2.1.2.3附合导线长度短于表5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0mmo6.2.1.2.4光电测距导线的总长和平均边长可放宽至表5规定长度的1.5倍,但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260mm6.2.1.2.5地下工程导线可同级附合一次。6.2.1.2.6特殊情况可布设支导线。支导线总长不宜超过450m,边数不宜超过4条,最大边长不宜超过160m,水平角应左、右角各观测一测回,圆周角闭合差不应大于士6011;第一站应观测不同的起始方向,推算方位角应取中数。6.2.2高程控制测量6.2.2.1高程控制测量应起闭于等级控制点或工程水准点并布设成附合水准线路,闭合差不应大于士10石mm(n为测站数),视线长度不宜大于loom,观测采用中丝读数法。水准线路总长不应大于8kmo6.2.2.2采用光电钡」距三角高程测量时,宜与导线测量同时进行。仪器高和棱镜高测量取至毫米(mm)。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的规定。表6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线路民度最大测距长度高程闭合差对向观测高差较差项目kmmMMMM限差4500士40召玄石+60丫万注:D为测距边水平距离,单位为千米(km). DB11/T339-20066.2.2.3垂直角观测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7的规定。表7垂直角观测主要技术要求指标差垂直角互差等级测回数DJ2i土5DJs225256.2.3使用已有控制点直接进行测量使用已有控制点直接进行测量时,应符合5.2.4的规定。6.3灰线验线测量6.3.1工作内容灰线验线测量的工作内容应包括条件点的测量、验测点的测量、拟建建(构)筑物四至距离的计算和建设工程测量成果报告书的编制。6.3.2条件点的测量条件点的测量应符合5.3.3的规定。6.3.3验测点的测量验测点的测量应符合5.3.3.1和5.3.3.2的规定。6.3.4拟建建(构)筑物四至距离的计算6.3.4.1拟建建(构)筑物角点坐标及其与四至的距离,应依据规划许可证附图及相关设计图纸计算。6.3.4.2四至边界应与规划许可证附图中所示的四至边界一致,涉及建筑用地红线和规划道路时,应复核其变更情况。6.3.4.3如规划道路变更,题离应计算至规划许[if证附图标注的变更前规划道路红线E,并在测量成果图上按比例绘出新规划道路红线,注明“变更前规划道路红线”和“新规划道路红线”。6.3.4.4如用地边界变更,距离应计算至规划许可证附图标注的用地红线匕并在测量成果图七按比例绘出新用地红线,注明用地档案号。6.3.4.5如四至边界为设计边界,应在测量成果图上标注“设计边界”。6.3.4.6验线测量宜检测涉及有四至距离的细部点位,也可验测外廓轴线点并根据结构图推求细部点位进行计算。6.3.4.7规划许可证附图中标注距离的细部点位不明确时,宜依据与规划许可证附图一致的数字设计图读取该细部点位或量取距离解算该细部点位,还可由解算的最近点位计算。6.3.4.8四至周边建筑未建时,可不计算间距;如需要时,可依据其设计坐标计算,并应在测量成果图_[注明:“此建筑未建,间,N以设计坐标计算”。6.3.4.9四至周边建筑正建,无法实测时,可依据该建(构)筑物的灰线验线测量成果计算,并应在测量成果图卜注明:“此建筑正建,间YF.以灰线验线成果计算”。6.3.4.10验测点、条件点的点号、拟建建(构)筑物与周边建筑、规划道路、用地边界的关系数据应在工作略图中注明。6.3.4.11拟建建(构)筑物与四至的距离测量可采用实量法或解析法。6.3.4.12拟建建(构)筑物每侧应计算的数据,应与规划许可证附图中标注的位置、数据一一对应。6.3.5建设工程测量成果报告书的编制6.3.5.1建设工程测量成果报告书的内容及格式应符合附录G的规定。6.3.5.2拟建建(构)筑物角点坐标应填入测量成果表。6.3.5.3建设工程测量成果表略图中尺寸标注应顺线标注,文字注记字头向西或向北,各项注记应清晰。6.3.5.4建设工程测量成果表略图可单独绘制,略图的内容应与规划许可证附图相对应。6.3.5.5拟建建(构)筑物与周边的相关建筑、规划道路、用地边界等应以不同线宽区别绘制。6.3.6测量成果档案整理 DB11/T339-20066.3.6.1建设工程测量成果报告书一式二份,其中建设单位二份、存档一份。6.3.6.2测量成果档案内容应包括规划许可证附件、建设_f程测量成果报告书、工作说明及略图、条件坐标计算簿、计算簿、外业测算簿(实测校对验测簿、条件点测算簿、导线测算簿、水准测算簿)、检验报告表和附图(加盖规划许可证附图专用章的规划许可证附图、首层结构图、数字设计图),并顺序装订。6.3.6.3条件坐标计算簿、检验报告表的内容及格式应符合附录D的规定。6.4士0验线测量6.4.1工作内容士0验线测量的工作内容应包括条件点的测量、验测点的测量、四至距离的计算及建设工程测量成果报告书的编制。6.4.2条件点的测量条件点的测量应符合5.3.3的规定,也可利用灰线验线测量成果。6.4.3验测点的测量验测点的测量应符合5.3.3.1和5.3.3.2的规定。6.4.4四至距离的计算四至距离的计算应符合6.3.4的规定。6.4.5建设工程测量成果报告书的编制建设工程测量成果报告书的编制应符合6.3.5的规定。6.4.6测量成果档案整理测量成果档案整理应符合6.3.6的规定。6.5竣工测量6.5.1工作内容竣工测量的工作内容包括建(构)筑物外部轮廓线的测量、主要角点距四至的距离测量和建(构)筑物的高度测量。6.5.2建(构)筑物外部轮廓线的测量6.5.2.1应测量建(构)筑物外部轮廓线、规划许可证附图中标注坐标的建(构)筑物外轮廓点位。6.5.2.2建(构)筑物外部轮廓线平面图形、次要点位及其附属、配套设施的测量可采用极坐标法或数字化成图法。采用极坐标法应记录观测数据;采用数字化成图法应符合CJJ8的规定;平面图绘制可根据建筑规模选定比例尺。6.5.2.3在规划许可证附图中应标注坐标的建(构)筑物外轮廓点位的测量作业方法和精度要求,应符合5.3.3.1和5.3.3.2的规定。6.5.3主要角点距四至的距离测量6.5.3.1主要角点距四至的跄离测量应符合6.3.4.2至6.3.4.5的规定。6.5.3.2四至边界点坐标宜实地测量,作业方法和精度要求应符合5.3.3.1和5.3.3.2的规定,也可利用验线的测量成果。6.5.3.3建(构)筑物与四至的距离测量一可采用实量法或解析法。6.5.3.4建(构)筑物每侧应计一算的数据,应与规划许可证附图中标注的位置、数据一一对应。6.5.4建(构)筑物的高度测量6.5.4.1应测量建(构)筑物的高度、层数和建(构)筑物室外地坪的高程,并在建设工程竣工测量成果报告书中绘制楼高小意图,楼高示意图的内容及格式宜符合附录H的规定。6.5.4.2建(构)筑物的高珍测量可采用三角高程法或实量法。采用三角高程法时,应变换仪器高测两次,两次测量值的较差不大于士100mm时取用平均值。6.5.4.3平屋顶建(构)筑物的高度,应测量女儿墙顶到室外地坪的高度;坡屋面或其它曲面屋顶建(构)筑物的高度,应测量建(构)筑物外墙皮与屋面板交点至室外地坪的高度。10 DB11/T339-20066.5.4.4楼高示意图应标注整体高度、女儿墙顶至楼顶、楼顶至设计士0、设计士0至室外地坪的高度;如果室外地坪没有成形,应标注整体高度、女儿墙顶至楼顶、楼顶至设计士0,设计士0至散水的高度;如果散水也没成形,应标注整体高度、女儿墙顶至楼顶、楼顶至设计士0的高度,同时应在“说明”栏注明“现场室外地坪(散水)未成形”。6.5.4.5阶梯式建筑应测出各楼层的高度,各楼层要标出分段高差和整体高度。一个楼高J意图表>J.不清的应绘制多个楼高示意图。6.5.4.6室外地坪或散水高程测量应符合6.2.2.1的规定;室外地坪或散水高程应标注在楼高示意图土。6.5.5地下建(构)筑物的竣工测量6.5.5.1地下建(构)筑物包括地卜水泵、地下配电室、地下停车场、地卜人防工程、过街地道、地下商场和地下隐蔽工程等,不包括地下铁路和隧道。6.5.5.2平面控制测量应符合6.2.1.2的规定。6.5.5.3应测量地下建(构)筑物外部轮廓线、地下建(构)筑物高度、主要细部点位跟四至的距离,外部轮廓线及主要细部点位是内墙时,应在竣工测量成果图中说明;6.5.5.4规划许可证附图中需要标注坐标的点位,其水平角应左、右角各观测一测回,圆周角闭合差不应大于士60//,其它点位可采用碎部测量方法。6.5.5.5四至即离的计算应符合6.5.3的规定。6.5.5.6地下建(构)筑物的高度指净空高度。6.5.6建设工程竣工测量成果报告书的编制6.5.6.1建设工程竣工测量成果报告书的内容及格式应符合附录I的规定。6.5.6.2应按规划许可证附图将距离及建(构)筑物角点坐标标注在平面图上。6.5.6.3建设工程竣工测量成果表略图中尺习‘标注应顺线标注,文字注记字头向西或向北,各项注记应清晰。6.5.6.4建设_L程竣L测量成果表略图,;丁单独绘制,略咚}的内容应与规划许可证附图相对应。6.5.6.5拟建建(构)筑物与周边的相关建筑、规划道路、用地边界等应以不同线宽区别绘制。6.5.7测量成果档案整理6.5.7.1建设上程竣工测量成果报告书应一式四份,建设单位一份、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一份、存档一份。6.5.7.2测量成果档案内容应包括规划许,IJ一证附件、建设_!_程竣工测鼠成果报告书、I-作说明及略图、条件坐标计算簿、计算簿、外业测算簿(实测校对验测簿、条件点测算簿、导线测算簿、水准测算簿)、检验报告表和附图(加盖许可证附图专用章的规划许可证附图、首层结构图、数字设计图等),并顺序装订。6.5.7.3条件坐标计算簿、检验报告表的内容及格式应符合附录D的规定。6.6检查与验收6.6.1应对建设--L程规划监督测帚成果进行外业抽查和100%的内业检查。6.6.2应做好质量检查记录,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作出标识、记录并采取相应措施。6.6.3建设_1=程规划监督测量成果应符合下列要求:a)手簿各项记录齐全;b)外业各项测量符合木标准的规定;c)计算正确,测量成果满足条件要求;d)成果表各项内容正确,成果略图标注正确、齐全。7施工测量一般规定施工测量宜包括施上场区控制网的测设以及施_L过程中的定位、放线、抄平、建(构)筑物竖向控制和构件安装测量等内容。 DB11/T339-20067.1.2施工测量应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应以较高等级的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局部的放线、抄平工作。7.1.3放线的方法应根据工程的类型和施工现场条件采用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和距离交会法等,仪器设备的选择应满足不同类型工程及不同测量方法的要求。7.1.4施工测量应根据相关规范规定的质量要求和土程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编写施工测量方案,明确各工序的精度指标,指导测量作业。7.1.5施工场区内建立的施工坐标系应与北京地方坐标系建立联系。7.2控制测量7.2.1平面控制测量7.2.1.1工作内容平面控制测量应包括场区平面控制网测量和建(构)筑物平面控制网测量。7.2.1.2点位选择平面控制测量的点位选择应根据建筑设计总平面图与施土总平面布置图确定点位,点位应选在通视良好、地质条件稳定、便于施测且能长期保留的地方。7.2.1.3场区平面控制网7.2.1.3.1布设原则7.2.1.3.1.1场区平面控制网一可根据场区地形条件与建(构)筑物总体布局,布设建筑方格网、导线网、三角网、边角网或GPS网等。7.2.1.3.1.2地势平坦、建(构)筑物为矩形布局的场地,宜采用建筑方格网。7.2.1.3.1.3地势平坦、但不便于布设建筑方格网的场地,宜采用导线网。7.2.1.3.1.4地势起伏较大、建(构)筑物为非矩型布局的场地,宜采用三角网、边角网或GPS网。7.2.1.3.2建筑方格网7.2.1.3.2.1建筑方格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8的规定。表8建筑方格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边长测角中误差等级边长相对中误差m一级100至300士51/40000二级100至300士101/200007.2.1.3.2.2建筑方格网布设后,应对轴线交点的角度及轴线距离进行测定,并调整控制点使之符合表8的要求。7.2.1.3.2.3场地大于lkm`或重要建筑区,应按一级建筑方格网的技术要求布设场区平面控制网;场地小于lkmz或一般建筑区,宜按__二级建筑方格网的技术要求布设场区平面控制网。7.2.1.3.3导线网7.2.1.3.3.1导线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9的规定。表9导线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导线长度平均边长测角中误差边长全长方位角闭合差等级krnm相对中误差相对闭合差一级2.0200士51/400001/20000士10石二级1.0100士101/20000I八0000士20石注:n为测站数7.2.1.3.3.2当导线边长小rloom时,边长相对中误差的计算按loom计。7.2.1.3.3.3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相邻边长之比不宜超过1:307.2.1.3.4三角网7.2.1.3.4.1三角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0的规定。 DB11/T339-2006表10三角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边长测角中误差三角形闭合差起始边最弱边等级m相对中误差相对中误差一级100至300士5士151/400001/20000二级100至300士10士301/200001/100007.23.4.2三角形的各内角应近于600,不应小于300,特殊情况下个别角不应小于250。7.23.5边角网边角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1的规定。表11边角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边长测角中误差等级边长相对中误差m100至3001/40000100至3001/200007.2.1.3.6GPS网采用GPS技术布设控制网,作业方法和数据处理应符合CJJ73的规定。7.2.1.4建(构)筑物平面控制网7.2.1.4.1建(构)筑物平面控制网应根据建(构)筑物的形状布设,一般宜布设成矩形,特殊时也可一布设成十字形主轴线或与建(构)筑物外廓平行的多边形。7.2.1.4.2建(构)筑物平面控制网测量可根据建(构)筑物的不同精度要求分三个等级,其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2的规定。表12建(构)筑物平面控制网主要技术指标测角中误差等级适用范围边长相对中误差一级钢结构、超高层、连续程度高的建筑士81/24000一二级框架、高层、连续程度一般的建筑士131/15000三级一般建(构)筑士251/80007.2.1.4.3建(构)筑物平面控制网测定并验线合格后,应按表12规定的精度在控制网外廓边线上测定建筑轴线控制桩,作为控制轴线的依据。7.2.1.4.4根据施工需要将建(构)筑物外部控制转移至内部时,内控点宜埋设在结构楼板中,点位误差应小于1.5mmo7.2.2高程控制测量7.2.2.1测量方法高程控制测量宜采用水准测量和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等方法。7.2.2.2建筑场区高程控制点布设7.2.2.2.1建筑场区高程控制点布设宜在每一幢建(构)筑物附近设置2个,总数不少于3个。当建(构)筑物相距较远时,高程控制点间距不宜大于100mo7.2.2.2.2高程控制点应选在地质稳定、便于施测和易于长期保留的地方,也可利用固定地物或平面控制点标志。高程控制点距基坑开挖边线不应小于两倍基坑深度。7.2.2.3水准测量7.2.2.3.1采用水准测量时,可根据场区或建筑区的实际需要,按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特殊需要时,应另行设计。7.2.2.3.2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3的规定。7.2.2.3.3观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a)三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每站观测顺序为“后一前一前一后”;b)四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每站观测顺序为“后一后一前一前”。13 DB11/T339-2006表13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往返较差、附合线路fk千米高差中数检测己测测等仪器水准观测次数或环线闭合差偶然中误差M,段高差之差级型号标尺mmmmmm与已知点联测附合线路或环线平地山地DS区I瓦们一、返往士12[L等士3士4120在DS双而社、返往、返士3,四双L[A社、返往士20JL士5DS士6石士30在等单A两次不义器高测往返变仪器高测两次士5J,注1:n为测站数;注2:L为线路长度,"p-位为r一米(km)o7.2.2.4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7.2.2.4.1不便于进行水准测量的场区和建筑区宜采用光电测即_:角高程测量建立高程控制网。7.2.2.4.2光电测跄几角高程测是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4的规定。表14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主要技术要求足巨离垂r"t角指标差较矛垂肖角较差对向观测!佰差较差附合线路或环线闭合差等级测回数测Jill数mmmm四等2「}一‘丝法3士7士7士40士20V-1万注:D为水平趴离,单位为于米(km).7.2.2.4.3当使用具有气象和地球曲率自动改正功能的个站仪观测时,应采用两测回对向观测直接求得高差。7.2.2.4.4对向观测宜在较短时间内完成。7.2.2.4.5宜利用平面控制点兼做高程控制点,边长不应人于500m,每千米测距中误差不应大于士5mm,并加入温度、产毛压等气象改正与加、乘常数改日:,同时考虑地球曲率与大气折光的影响。7.2.3控制点的保护与复测平面与高程控制点应采取保护措施,并在施_!期间每年春季、秋季各复测一次,如遇特殊情况应及时进行复测。了.3施工放线7.3.1工作内容建(构)筑物施」_放线的主要内容包括建(构)筑物的定位放线、基槽(坑)开挖中的放线与抄平、基础放线、结构施」_测量等。7.3.2建(构)筑物的定位放线7.3.2.1当以城市测址控制点或场区平面控制网定位时,应选择精度较高的点位和方向为基准;当以建筑红线定位时,应选择沿主要街道目.较长的建筑红线为基准;当以原有建(构)筑物或道路中线定位时,应选择外廓(或中线)规整队较大的永久性建(构)筑物或较长的道路中线为基准。7.3.2.2建(构)筑物定位放线时,起点点位限差为120mm,边长相对误差不大于1/600007.3.2.3建(构)筑物轴线平行于定位基准,目为矩形时,宜选用直角坐标法。7.3.2.4建(构)筑物轴线不、ll-行定位基准,或为任意形状时,宜选用极坐标法。7.3.2.5建(构)筑物即定位基滩较远,且量跄困难时,宜选川角度(方向)交会法。7.3.2.6建(构)筑物即定位基准不超过所用钢尺长度,_目场地量即条件较好时,宜选用距离交会法。7.3.2.7使用光电测即仪定位时,宜选用极坐标法,所用仪器的拜千米测距中误差不应大于士5mm7.3.3基槽(坑)开挖放线7.3.3.1边线应拉小线沿卜、下口撒白灰线。7.3.3.2条形基础放线,以轴线朴制桩为准测设基槽边线,两灰线外侧为槽宽,限差为十20mm至一lOmm DB11/T339-20067.3.3.3独立基础放线,以轴线控制桩为准测设柱中心桩,再以柱中心桩及其轴线方向定出柱基开挖边线,中心桩的限差为士3mmo7.3.3.4整体开挖基础放线,地下连续墙施工时,应以轴线控制桩为准测设连续墙中线,中线横向限差为士lomm;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时,应以轴线控制桩为准测设灌注桩中线,中线横向限差为士20mm;大开挖施工时应根据轴线控制桩分别测设出基槽上、下口位置桩,并撒出开挖边界线,卜口桩限差为+50mm至一20mm,下口桩限差为+20mm至-Iommo7.3.3.5在条形基础与杯形基础开挖中,应在槽壁上每隔3m距离测设距槽底设计标高50cm或100cm的水平桩,限差为士5mmo7.3.3.6整体开挖基础,当挖土接近槽底时,应及时测设坡脚与槽底的标高,限差均为士lomm7.3.4基础放线7.3.4.1在垫层(或地基)上进行基础放线前,应以建(构)筑物平面控制网为准,校测建(构)筑物外廓轴线控制桩无误后,投测主轴线,限差为士3mmo7.3.4.2基础外廓轴线投测应经闭合校测后,用墨线弹出细部轴线与施工线,基础外廓轴线限差应符合表15的规定。表15基础外廓轴线限差长度L、宽度B的尺寸限差mmmL(B)蕊30土53010.51050.530100.560150.590200.77.4.7.3幕墙分格轴线的测量放线应与主体结构的测量放线相配合,对其误差应在分段分块内控制、分配、消除,不应使其累积。7.4.7.4幕墙与主体结构连接的预埋件,应按设计要求埋设,高程限差不应大于士3mm,埋件中线限差不应大于7mmo7.4.7.5在框架安装施工时,对幕墙的竖直及立柱位置的正确性应随时监测、校核。7.5设备安装测量7.5直升梯(包括观景梯)安装测量7.5.1.1结构施工开始应做好直升梯安装的准备工作,在直升梯井底层以结构控制线为准及时量测每层直升梯井净空少小j‘,并绘出平面图。7.5.1.2采用垂准线法检查直升梯井中心竖向偏差,绘制直升梯井两个方向的纵剖面图,并根据检查结果提供直升梯井净空尺寸断面图。7.5.1.3测设直升梯井轨道中心位置,并用钢丝固定,各条铅垂线固定后,应分别丈量垂线间距离,两铅垂线全高相互偏差应小于lmm,错垂线的偏差应小于1/700007.5.1.4每层弹50cm(或100cm)水平控制线,每层梯门套两边弹两条竖直线,竖直线相对误差应小 DB11/T339-2006于1/3000,并确保直升一梯门坎与门地面水平度一致。5.2自动扶梯安装测量5.2.1应按平面图放线,检测绞车基础水平度与}11、高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在自动扶梯四个角抄测水平点,两次独立观测各点高差之差应小于lmm,四点高差q差应小于2mma7.5.2.2绞车主轴轴承最低点平面位置及标高与设计位置之差均不应大于lmmo7.5.2.3检测电梯绞车主轴水平度的误差应小于1/10000的轴长。7.6特殊工程施工测量7.6.1工作内容特殊工程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宜包括运动场馆、高耸塔型建(构)筑物、超高层建筑、钢结构等建筑工程的施上测量。7.6.2运动场馆施工测量7.6.2.,圆形、椭圆形比赛道的平面控制网,应将其圆心、椭圆的两焦点和直线与曲线、曲线与曲线的连接点包括在控制网内。7.6.2.2运动场馆比赛道平面控制点的点位误差不应大于测量限差的1/行。7.6.2.3平面细部点及结构曲面细部点,可采用全站仪三维坐标法、极坐标法、交会法等测设,并应使用不同的测量方法或相邻细部点的间距进行校核,其误差应小于测量限差的拒.7.6.2.4精度要求较高的运动场馆的高程控制网,宜采用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细部高程点的精度不应大于测量限差的1/梅。7.6.3运动场馆钢网架施工测量7.6.3.1网架支承柱的放线精度应与网架拼装精度一致。7.6.3.2整体吊装或整体滑动安装网架时,网架支承柱间的即离测量,应顾及到网架吊起后自重引起的变形。7.6.3.3分体拼装网架前,应检测支承柱间的距离。7.6.3.4网架支承柱实测高程的限差应为士3mm,支承柱距离限差应为士3mm7.6.4高耸塔形建(构)筑物施工测量7.6.4.1根据平面及高程控制网直接测定施工轴线及标高,其限差均为士3mm7.6.4.2当结构施工到士0后,应在首层结构面埋设200mmX200mmX5mm的钢板,将塔身的轴线控制点及其中心点点位准确地标在钢板上,并镶以良径小于Imm的铜芯。7.6.4.3塔身铅垂度的测设宜使用2“级激光垂准仪、激光经纬仪及光学铅垂仪,控制点宜采用强制对中的内控法,所使用的仪器在loom处投测误差圆的直径不应大于lommo7,6.4.4低于loom的高耸塔形建〔构)筑物,宜在塔身建筑的中心位置及主控轴线的两端控制点上设置三个垂直控制点,安置三台精度相同的铅垂仪。7.6.4.5loom以上的高耸塔形建(构)筑物,宜设置包括塔身中心点及才字主控轴线各端的五个垂直控制点,安置五台精度相同的铅垂仪。7.6.4.6设置铅垂仪的点位应从控制轴线上直接测定,并以不同的测设方法进行校核,其投测误差不应大于3mm7.6.4.7高耸塔形建(构)物铅垂度的测量误差应符合表22的规定;高大水塔、广播电视发射塔的施工测量,其限差应符合表22的规定,对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应由设计、开发、监理等单位共同协商确定。表22高耸塔形(构)物中心铅垂度测量限差高度>150>200>250>300>350m限差3035404550nim7.6.4.8高耸塔形建(构)物标高的测定,宜用一级钢尺沿塔身铅垂线方向丈量,向匕向下两次丈量的精度应小于1/10000。亦可悬吊钢尺,用水准仪直接从地面将标高传递到各施工层面,其精度应与19 DB11/T339-2006基础高程精度相同。7.6.4.9高耸塔形建(构)物施工用滑模平台的扭转调整须遵守如下规定:圆形筒体不大于140mm,方形或矩形筒体不大于70mmo7.6.4.10塔身施土至loom后,应进行日照变形观测,具体方法参照JGJ/T8执行。7.6.5钢结构施工放线7.6.5.1施工至士0后,应测设出柱行列中轴线,相邻柱中心间跟的测量限差为士IMM,第1根柱至n根柱间距的测量限差为1x丫石二一mm.7.6.5.2预埋钢板应水平,并与地脚螺栓垂直,依据纵、横控制轴线交会出定位钢板上的轴线,限差为士0.5mmo7.6.5.3在浇筑基础混凝土前检查、调整纵、横轴线位置,限差为士0.5mmo7.6.5.4预埋钢板,应采用DSo:级水准仪进行水平控制,限差为士0.5mmo7.6.6钢结构安装测量7.6.6.1在安装前应对柱、梁支撑等主要构件尺寸进行复测,限差应符合GB50205的有关规定。7.6.6.2在基础混凝土面层k安装第一节钢柱时,应对地脚螺栓的位置进行检测,限差为0.5mmo7.6.6.3轴线竖向控制,宜采用内控误差圆法进行投测,每个施工层投测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校核,符合精度要求后方可施工。7.6.6.4在焊接时,除执行保持柱身铅直度的有关规定外,还应采用经纬仪随时进行监测校正,lom高的结构柱,铅垂度的允许偏差为5mm,建筑总高度(H)的铅垂度限差应符合表23的规定。表23建筑总高度(H)的铅垂度限差建筑总高度限差MMM30i>r口卜男IE夏口商州7-g绷粗动卜的工p}N概省HN口z"tI闷国卿N筒一咪a口一握麟Q.0卜Ii-3,困洲洲概粗闷卜于N.-a口03叱砚拿国x-yF哥卜华:I},IL乏娜 DB11/T339-2006中线数据成果表:_程编一号i工程名称点名桩号Y(m)X(m)点名桩号Y(m)X(m)一图0.2 DB11/T339-2006工程测量成果表点名距离备注(m)(“’“)审核签发日期图0.3 DB11/T339-2006工程测量成果表点名高程(H)备注(m)(“‘’‘)校对审核签发日期图0.4 DB11/T339-2006工程测量成果表工程名称水准点只供本工程使用工程编号填表有效期_年作业部门校对审核签发日期图O.5 DB11/T339-2006二级导线点成果表方位角高程(H)备注(m)(““,)工程编号作业部门校对审核签发日期图0.6 DB11/T339-2006工程水准测量成果表点号工程名称水准点只供本工程使用工程编号填表有效期年作业部门校对审核签发日期图0.7 DB11/T339-2006仪器观测计算中线、纵断测量一记录表日期记录检查图0.8 DB11/T339-2006一荆耸戴1昌一141-11}1褥};r喝旧份一袅窝一坷一母印一、中OZ一tlK缀困染澎一二一、}一*411}一侧1一绷材卜喇神日爵一日口卜1产,闻价川曰︸一目.彩泣气每L、1乙习擎叫邵一f-4一丹 DB11/T339-2006调查:计算:管线调查表日期:检查:量高(m)高程(m)点号井面高方向管偏管径构筑物备注管外顶管内底管外顶管内底图0.10 DB11/T339-2006附录P(规范性附录)控制点的埋设P.1GPS控制点上中标石埋设见图P.10一/一一1—土:2—捣固之土石层。(单位:mm)图P.1GPS控制点土中标石埋设图P.2GPS控制点岩石标石埋设见图P.2一训1—石块:2—新土。(单位:mm)图P.2GPS控制点岩石标石埋设图 DB11/T339-2006P.3精密导线点标石理设见图P.3////卿不十一厂1—盖:2—土面:3—砖;4—素土;5—冻土线;6—贫混凝土;7—标石。(单位:mm)图P.3精密导线点标石埋设图P.4精密水准点标石理设见图P.4//叼20一止//0/们一仁盖;2砖;3—素土;4—贫混凝上;5—冻土线。(单位:mm图P.4精密水准点标石埋设图 DB11/T339-2006P.5岩石精密水准点标石埋设见图P.50/飞2一、一\一、夕产夕又尹、户洲“厂J尸凡尸了、一/飞、、资并又乙)勺(〕知衣二1混凝仁盖板:2混凝土[ffi]板。(单位:mm)图P.5岩石精密水准点标石埋设图P.6墙脚精密水准点标志埋设见图P.6个0O9价OI习120翩,u_月一1墙面。(单位:mm图P.6墙脚精密水准点标志埋设图 DB11/T339-2006附录Q(规范性附录)铺轨基标的标志形式Q1矩形或直墙拱铺轨基标标志形式见图Q.10中二20‘洲‘种.、、厂~夕碑2李}0401-~M10x1.5螺栓;2—螺母。(单位:mm)图Q.1矩形或直墙拱铺轨基标标志图Q六工J马蹄形或圆形隧道铺轨基标标志形式见图Q.201—iN凝土;2-隧道结构图Q.2马蹄形或圆形隧道铺轨基标标志图 DB11/T339-2006附录R(规范性附录)基准线作业方法R.1作业方法基准线作业方法包括视准线法、激光准直法和测边角法。R.2视准线法R.2.1视准线法内容视准线法包括小角法和活动A牌法。R.2.2小角法基准线应平行待测的建(构)筑物边线布置。角度观测的精度和测回数,应按要求的偏差值观测中误差估计确定;距离可按1/2000的精度量测。R.2.3活动规牌法基准线离开观测点的距离不应超过活动规牌读数尺的读数范围。在基准线一端安置经纬仪或视准仪,瞄准安置在另一端的固定规牌进行定向,待活动规牌的照准标志正好移至方向线上时读数。每个观测点,应按确定的测回数进行往测与返测。R.3激光准直法R.3.1点位布设与活动规牌法的要求相同。R.3.2根据测定偏差值的方法不同,可采用激光经纬仪准直法或衍射式激光准直系统。R.3.3激光经纬仪准直法,要求具有10一5至10-4量级准直精度时,可采用DJ:型仪器配置氦一氖激光器的激光经纬仪及光电探测器或目测有机玻璃方格网板;要求达10-“量级准直精度时,可采用DJ,型仪器配置高稳定性氦一氖激光器的激光经纬仪及高精度光电探测系统。R.3.4衍射式激光准直系统用于较长距离(如1000m之内)的高精度准直,可采用三点式激光衍射准直系统或衍射频谱成像及投影成像激光准直系统;对短距离(如数十米)的高精度准直,可采用衍射式激光准直仪或连续成像衍射板准直仪。R.4测边角法R.4.1主要观测点,应以该点为测站测出对应基准线端点的边长与角度,求得偏差值;其它观测点,可选适宜的主要观测点为测站,测出对应其它观测点的距离与方向值,按坐标法求得偏差值。R.4.2角度观测测回数与长度的丈量精度要求,应根据要求的偏差值观测中误差确定。 DB11/T339-2006附录S(规范性附录)建(构)筑物主体倾斜观测作业方法S.1作业方法建(构)筑物主体倾斜观测作业方法包括投点法、测水平角法、前方交会法、吊垂球法、激光铅直仪观测法、激光位移计自动测记法、正锤线法、倾斜仪测记法、测定基础沉降差法。S.2投点法观测时应在底部观测点正倒水平位置安置量测设施(W水平读数尺等)。在每测站安置经纬仪或全站仪投影时,应采用正倒镜法测量每对上下观测点标志间的水平位移分量,并按矢量相加法求得水平位移(倾斜量)和位移方向(倾斜方向)。S.3测水平角法对塔形、圆形建(构)筑物或构件,每测站的观测应以定向点作为零方向,以所测_[下各观测点的方向值和至底部中心的距离,计算顶部中心相对底部中心的水平位移分量和位移方向;对矩形建(构)筑物,可在每测站直接观测顶部观测点与底部观测点之间的夹角或上层观测点与下层观测点之间的夹角,以所测角值与距离值计算整体的或分层的水平位移分量和位移方向。S.4前方交会法所选基线应与观测点的交会角应在60。至1200。S.5吊垂球法应在顶部或需要的高度处观测点位置上,直接或支出一点悬挂适当重量的垂球,在垂线下的底部固定读数设备,直接读取或量出卜部观测点相对底部观测点的水平位移量和位移方向。S.6激光铅直仪观测法应在顶部适当位置安置接收靶,在其垂线下的地面或地板匕安置激光铅直仪或激光经纬仪,按一定周期观测,在接收靶上直接读取或量出顶部的水平位移量和位移方向。作业中仪器应严格整平、对中。S.7激光位移计自动测记法位移计宜安置在建(构)筑物底层或地下室地板上,接收装置可设在顶层或需要观测的楼层,激光通道可利用楼梯间梯井,测试室宜选在靠近顶部的楼层内。当位移计发射激光时,从测试室的光线示波器上可直接获取位移图像及有关参数,并自动记录成果。5.8正锤线法锤线宜选用直径0.6mm至1.2mm的不锈钢丝,上端可锚固在通道顶部或需要高度处所设的支点上。稳定重锤的油箱中应装有粘性小、不冰冻的液体。观测时,由底部观测墩匕安置的坐标仪、光学垂线仪、电感式垂线仪等量测设各,按一定周期测出各支点的水平位移量。S.9倾斜仪测记法采用的倾斜仪(如水管式倾斜仪、水平摆倾斜仪、气泡倾斜仪或电子倾斜仪)应具有连续读数、自动记录和数字传输的功能。监测建(构)筑物上部层面倾斜时,仪器可安置在建(构)筑物顶层或需要观测的楼层的楼板上;监测基础倾斜时,仪器可安置在基础面上,以所测楼层或基础面的水平角变化值反映和分析建(构)筑物倾斜的变化程度。S.10测定基础沉降差法可按10.3.4的有关规定,在基础_卜选设观测点,采用水准测量方法,以所测各周期的基础沉降差换算求得建(构)筑物整体倾斜度及倾斜方向。 工本费:50.00元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