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1.73 KB
  • 2022-04-22 13:38:10 发布

DB13T 1416.1-2011 作业场所职业职业危害检测规范 第1部分 一般要求.pdf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S13.020Z05DB13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1416.1—2011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规范第1部分:一般要求2011-06-15发布2011-06-30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3/T1416.1—2011前言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DB13/T1416《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规范》分为六个部分:——第1部分:一般要求;——第2部分:淀粉、葡萄糖行业;——第3部分:冶金行业;——第4部分:制浆造纸行业;——第5部分:木质家具行业;——第6部分:制革行业。本部分为DB13/T1416的第1部分。本标准由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科学技术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占欣、周兴华、王玮、杨洋、付淑玲。I DB13/T1416.1—2011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规范第1部分:一般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术语和定义、总则、监测类别、采样前的准备、采样质控的要求、采样点的设置、个体采样、采样的时段与检测周期、质量控制和档案管理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和相关规程的编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160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T189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GBZ/T189.2-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2部分:高频电磁场GBZ/T189.5-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5部分:微波辐射GBZ/T189.7-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GBZ/T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音GBZ/T192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GBZ/T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224—2010职业卫生名词术语GB/T17061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GBZ/T224—2010、GBZ2.1和GBZ2.2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Z/T224一2010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3.1工作场所workplace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的全部地点。3.2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hazardousagents又称职业危害因素,在职业活动中产生(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3.3采样点sampledsite1 DB13/T1416.1—2011根据监测需要和工作场所状况,选定具有代表性的、用于空气样品采集的工作地点。3.4空气采样器airsampler以一定的流量采集空气样品的仪器,通常由抽气动力和流量调节装置等组成。3.5采样对象monitoredperson选定为具有代表性的、进行个体采样的劳动者。3.6呼吸带breathingzone距离人的鼻孔30cm所包含的空气带。3.7定点采样areasampling将空气收集器放置在选定的采样点进行的采样。3.8个体采样personalsampling将空气收集器佩戴在检测对象的呼吸带部位所进行的采样。3.9采样时间samplingduration每次采样从开始到结束所持续的时间。3.10采样流量samplingflow在采集空气样品时,每分钟通过空气收集器的空气体积。3.11标准采样体积standardsamplevolume在气温为20℃,大气压为101.3kPa(760mmHg)下,采集空气样品的体积,以L表示。换算公式为293pV=V××.................................(1)0t273+t101.3式中:V0—标准采样体积,L;Vt—在温度为t℃,大气压为P时的采样体积,L;t—采样点的气温,℃;P—采样点的大气压,kPa。3.12职业接触限值occupationalexposurelimits,OELs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三类。3.13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ermissibleconcentration-timeweightedaverage,PC-TWA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3.14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ermissibleconcentration-shorttermexposurelimit,PC-STEL2 DB13/T1416.1—2011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3.15最高容许浓度maximumallowableconcentration,MAC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4总则4.1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包括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因素(有毒物质、粉尘和生物因素)的空气样品采集、运输、保存、检验;物理因素测量,以及检测档案管理,不包括工作场所放射线的检测工作。4.2企业应采取严格措施控制职业危害,并对职业危害进行综合治理,使其危害控制符合GBZ2.1、GBZ2.2的要求。对于检测结果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的检测地点或岗位,应及时整改复测,直至符合国家标准要求。5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监测类别5.1监测工作类别包括日常监测、评价监测、监督监测、事故性监测。5.1.1评价监测适用于建设项目职业危害因素预评价、建设项目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和职业危害因素现状评价等。5.1.1.1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时,应选定有代表性的采样点,或选定有代表性的采样对象,连续采样3个工作日。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5.1.1.2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或最高容许浓度时,应选定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一个工作日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连续采样3个工作日。5.1.1.3在评价物理因素强度时,应选定有代表性的采样点,或选定有代表性的采样对象,在不同生产时间连续采样3个工作日。5.1.2日常检测适用于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及物理因素强度进行的日常定期监测。5.1.2.1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时,应选定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1个工作班不同生产时间进行采样;或选定有代表性的采样对象,在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采样1个工作班。5.1.2.2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或最高容许浓度时,应选定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一个工作班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5.1.2.3在评价物理因素强度时,应选定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1个工作班不同生产时间进行采样;或选定有代表性的采样对象,采样1个工作班。5.1.3监督监测适用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对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及物理因素强度进行的监督监测。5.1.3.1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时,应选定具有代表性的工作日和采样点或采样对象进行采样。5.1.3.2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或最高容许浓度时,应选定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一个工作班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5.1.3.3在评价物理因素强度时,应选定有代表性的采样点,或有代表性的采样对象进行采样。5.1.4事故性监测适用于对工作场所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进行的紧急采样监测。根据现场情况确定采样点,监测至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低于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或最高容许浓度为止。3 DB13/T1416.1—20116采样前的准备6.1现场调查6.1.1生产工艺、设备情况、原辅材料及产品。6.1.2接触职业危害的工种分类和劳动者的工作状况(包括劳动者数、工作方式、接触程度、频度及持续时间等)。6.1.3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扩散规律、存在状态、估计浓度等。6.1.4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如个体防护设施及其使用情况)以及通排风情况等。6.2采样仪器的准备6.2.1检查所用空气收集器和空气采样器是否符合GB/T17061的要求。6.2.2检查所用的空气收集器的空白、采样效率和解吸效率或洗脱效率。6.2.3校正空气采样器的采样流量。在校正时,应串联与采样器相同的空气收集器。6.2.4使用定时装置控制采样时间的采样,应校正定时装置。7采样质控的要求7.1应满足GBZ2.1、GBZ2.2中工作场所有害物质职业接触限值对采样的要求。7.2应满足GBZ159中职业危害评价及环境条件对采样的要求。7.3在采样的同时应作对照试验,即将空气收集器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作为样品的空白对照。7.4采样时应避免有害物质直接飞溅入空气收集器内;空气收集器的进气口应避免被衣物等阻隔。用无泵型采样器采样时应避免风扇等直吹。7.5在易燃、易爆工作场所采样时,应采用防爆型空气采样器,采样过程中应保持采样流量稳定。长时间采样时应记录采样前后的流量,计算时用流量均值。7.6工作场所空气样品的采样体积,在采样点温度低于5℃和高于35℃、大气压低于98.8kPa和高于103.4kPa时,应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7.7在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的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样品的污染。7.8采样时,应在专用的采样记录表上,边采样边记录。专用采样记录表见附录A。8采样点的设置8.1采样点的设置8.1.1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8.1.2在不影响劳动者工作的情况下,采样点尽可能靠近劳动者;空气收集器应尽量接近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8.1.3在评价工作场所防护设备或措施的防护效果时,应根据设备的情况选定采样点,在工作地点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进行采样。8.1.4采样点应设在工作地点的下风向,应远离排气口和可能产生涡流的地点。8.2采样点数目的确定4 DB13/T1416.1—20118.2.1工作场所按照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凡逸散或存在有害物质的工作地点,至少应设置1个采样点。8.2.2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多台同类生产设备时,1~3台设置1个采样点;4~10台设置2个采样点;10台以上,至少设置3个采样点。8.2.3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2台以上不同类型的生产设备,逸散同一种有害物质时,采样点应设置在逸散有害物质浓度大的设备附近的工作地点;逸散不同种有害物质时,将采样点设置在逸散待测有害物质设备的工作地点,采样点的数目参照8.2.2确定。9个体采样9.1采样对象的选定9.1.1要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检测的目的和要求,选择采样对象。9.1.2在工作过程中,凡接触和可能接触有害物质的劳动者都列为采样对象范围。9.1.3采样对象中应包括不同工作岗位的,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其余的采样对象应随机选择。9.2采样对象数量的确定9.2.1在采样对象范围内,能够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每种工作岗位按表1选定采样对象的数量,其中应包括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每种工作岗位劳动者数不足3名时,全部选为采样对象。表1采样对象数量的设置(a)劳动者数(人)3~56~10>10采样对象数(人)2349.2.2在采样对象范围内,不能够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每种工作岗位按表2选定采样对象的数量。每种工作岗位劳动者数不足6名时,全部选为采样对象。表2采样对象数量的设置(b)劳动者数(人)67~910~1415~2627~50>50采样对象数(人)567891110采样的时段与检测周期10.1采样时段的选择应遵循的原则10.1.1采样应在正常工作状态和环境下进行,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10.1.2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随季节发生变化的工作场所,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季节选择为重点采样季节;10.1.3在工作周内,应将有害因素浓度(强度)最高的工作日选择为重点采样日;10.1.4在工作日内,应将有害因素浓度(强度)最高的时段选择为重点采样时段;10.1.5常年从事接触高温作业的,应在最热季节测量;不定期接触高温作业的,应在工期内最热月测量;从事室外作业的,应以夏季最热月晴天有太阳辐射时测量。5 DB13/T1416.1—201110.2检测周期的选择应遵循的原则10.2.1检测项目为《高毒物品目录》外的化学物质或粉尘,每年至少监测一次;10.2.2检测项目为物理因素,每年至少测量一次。11质量控制11.1检测工作的质量要求包括:检测工作程序完备;检测人员具备资质;检测结果准确、及时;《检测报告》规范完整。11.2职业危害检测机构应建立和完善职业危害检测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执行。11.3非标方法的运用应使用参考标准或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校准、与其它不同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通过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对方法的适宜性进行评价,确定自行制定的方法是否满足检测质量的要求。确认通常要确定参数包括精密度、偏差、线性、检出限、稳健性、选择性、特定性等。11.4非标方法的运用应由职业危害检测机构确认并纳入内部质量管理体系。12档案管理12.1职业危害检测机构对现场检测的原始记录单、检验数据与结果、《检测报告》(存档件),以及用人单位提供的生产工艺、原辅材料等相关资料负有保密义务。12.2职业危害检测机构应建立职业危害检测档案管理体系,由专人负责妥善保管。出具《检测报告》后,检测档案资料及时归档保存。12.3职业危害检测报告档案应包括下列内容:委托协议书和检测接受通知书、《检测报告》(存档件)、现场调查记录、现场检测计划或检测清单、原始检测记录单、样品送检交接单、检验数据和结果记录单、毒物分析记录表和(或)粉尘分析记录表、物理因素分析记录表、用人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12.4用人单位应建立职业危害检测档案,并纳入用人单位职业危害档案体系中,由专人保管。13检验方法参照职业卫生标准GBZ/T160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参照标准GBZ/T189物理因素测量。参照标准GBZ/T192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6 DB13/T1416.1—2011AA附录A(规范性附录)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记录表(式样)A.1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采样记录表表A.1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采样记录表职业危害检测机构名称:项目编号:第页共页被测单位待测物温度(℃)批准人GBZ159-2004监测类型□评价□日常□监督□事故采样依据气压(kPa)验收人GBZ/T192.1(2)-2007测量仪器收集器具空白编号验收日期仪器采样流量(L/min)采样时间(min)接触生产情况及样品编号检测地点检测对象总尘呼尘编号开始结束平均开始结束时长时间(h)个体防护措施检测人:校核人:企业陪同人签字:年月日7 DB13/T1416.1—2011A.2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采样记录表表A.2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采样记录表职业危害检测机构名称:项目编号:第页共页被测单位待测物温度(℃)批准人监测类型□评价□日常□监督□事故采样依据气压(kPa)验收人测量仪器收集器具空白编号验收日期采样流量(L/min)采样时间(min)仪器接触生产情况及样品编号检测地点检测对象编号时间(h)个体防护措施开始结束平均开始结束时长检测人:校核人:企业陪同人签字:年月日8 DB13/T1416.1—2011A.3工作场所噪声检测记录表表A.3工作场所噪声检测记录表职业危害检测机构名称:项目编号:第页共页被测单位温度(℃)批准人监测类型□评价□日常□监督□事故检测依据GBZ/T189.8-2007湿度(%RH)验收人测量仪器测量时间数据单位dB(A)验收日期测量数据接触时间编号检测地点检测对象设备名称和型号备注(h)123检测人:校核人:企业陪同人签字:年月日9 DB13/T1416.1—2011A.4工作场所高温检测记录表表A.4工作场所高温检测记录表职业危害检测机构名称:项目编号:第页共页被测单位环境情况□室内□室外温度(℃)批准人监测类型□评价□日常□监督□事故检测依据GBZ/T189.7-2007湿度(%RH)验收人测量仪器测量时间数据单位℃验收日期测量数据设备型号体力劳动接触时间编号检测地点检测对象部位备注和参数强度(h)湿球黑球干球WBGT检测人:校核人:企业陪同人签字:年月日10 DB13/T1416.1—2011A.5工作场所工频电场检测记录表表A.5工作场所工频电场检测记录表职业危害检测机构名称:项目编号:第页共页被测单位检测依据GBZ/T189.2-2007温度(℃)批准人监测类型□评价□日常□监督□事故频率50Hz湿度(%RH)验收人测量仪器测量时间数据单位kV/m验收日期测量数据编号检测地点检测对象设备型号和参数接触时间(h)备注123检测人:校核人:企业陪同人签字:年月日11 DB13/T1416.1—2011A.6工作场所高频电磁场检测记录表表A.6工作场所高频电磁场检测记录表职业危害检测机构名称:项目编号:第页共页被测单位测量项目□电场□磁场温度(℃)批准人监测类型□评价□日常□监督□事故检测依据GBZ/T189.2-2007湿度(%RH)验收人测量仪器测量时间数据单位验收日期测量数据编号检测地点检测对象设备型号频率(MHz)接触时间(h)备注123检测人:校核人:企业陪同人签字:年月日12 DB13/T1416.1—2011A.7工作场所微波辐射检测记录表表A.7工作场所微波辐射检测记录表职业危害检测机构名称:项目编号:第页共页被测单位微波形式□连续□脉冲温度(℃)批准人监测类型□评价□日常□监督□事故检测依据GBZ/T189.5-2007湿度(%RH)验收人测量仪器测量时间数据单位验收日期测量数据辐射设备编号检测地点检测对象设备型号接触时间(h)备注部位频点123检测人:校核人:企业陪同人签字:年月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