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7.14 KB
- 2022-04-22 13:46:20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1098—2009新麦18高产栽培技术规程2009-12-10发布2009-12-10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1098—2009前言本标准由安徽农业大学和太和县科学技术局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金才、杨庆芳、王卫东、曹军、李学章。本标准首次发布。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34/T1098—2009新麦18高产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新麦18高产栽培的技术标准,包括产量及产量结构指标、群体指标、壮苗指标、播种密度、大田管理及收获。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淮北肥水条件较好地区新麦18小麦的栽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17320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品质NY5332无公害食品大田作物产地环境条件3品种特征特性与产地环境要求www.bzfxw.com3.1新麦18特征特性新麦18(新麦9408)系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亲本组合(C6/新乡3577)F3d1s//新麦9号,2003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黄淮冬麦区南片国家级审定,主要分布在亳州市和阜阳市北部地区,是安徽省主要推广品种之一。新麦18属半冬性矮秆中熟品种。幼苗半直立,,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春季起身拔节略迟,但两极分化快。株高80cm左右,株型略松散,茎秆弹性较好,抗倒伏能力较强。穗层厚,穗大穗匀,耐湿和耐后期高温、结实与落黄性好。产量三要素协调,籽粒角质,外观商品性佳。高抗叶锈病,中抗白粉病、条锈病,中感叶枯病、纹枯病。抗寒性偏弱,适播期较短。在安徽省中、高肥水条件下,亩产可稳定在550kg以上。新麦18全生育期230d左右,属中熟半冬性品种,适合安徽淮北地区早中茬种植,熟期与皖麦50相近,适期播种主茎总出叶数为12片。籽粒品质指标:容重812g/l,粗蛋白(干基)16.04%,湿面筋34.2%,吸水率61.42%,稳定时间7.5min,沉降值38.1ml,降落值374s,面包评分71分。主要指标均达部颁优质强筋小麦标准。3.2产地环境农田生态环境符合NY5332的规定。在生产过程中,按照无公害肥料、农药使用准则,合理施肥、用药。4基础条件4.1温度小麦全生育期0℃以上积温2200℃~2300℃,越冬前积温500~600℃,极端最低温度≥-10℃。4.2日照平均年日照时数≥2300h,小麦生育期间日照时数≥1200h。
DB34/T1098—20094.3降水年降水量700~900mm,小麦抽穗至成熟期间降水量≤450mm为宜。4.4土壤条件要求地势平坦,有良好的耕作基础。棕壤、两合土和砂姜黑土等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适宜种植。耕层厚度>20cm,土壤有机质≥1.5%,全N≥0.1%,水解氮≥80mg/kg,速效磷≥10mg/kg,速效钾≥100mg/kg。4.5灌溉条件全生育期排灌方便。5主要生育指标及产量结构5.1冬前壮苗指标2越冬期每667m茎蘖数60万~70万,主茎叶数6叶~6片1心,单株分蘖3个~5个,单株次生根6条~10条,叶面积系数:1~1.5,幼穗分化时期:二棱期。5.2群体动态指标22基本苗数14万~18万/667m,越冬期茎蘖数60万~70万/667m,起身拔节期茎蘖数80万~22290万/667m,挑旗期茎蘖数70万~80万/667m,成穗数42万~48万/667m。5.3产量结构指标22667m产量600kg。适宜产量结构指标:每667m穗数42万~48万,穗粒数35粒~38粒,千粒重42g~45g。品质主要指标不低于GB/T17320规定的优质中强筋小麦标准。6播种www.bzfxw.com6.1播前准备6.1.1种子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二级以上规定指标。种子纯度≥99.0%,净度≥98.0%,发芽率≥85%,水分≤13.0%。6.1.2种子处理播前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提倡使用包衣种子,包衣标准按GB15671规定执行。未经包衣的种子可采用药剂拌种方法处理。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预防早期小麦纹枯病、白粉病等病害,兼治早春麦蜘蛛、麦蚜虫。药剂拌种方法:50kg麦种用50%辛硫磷乳油50ml或者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ml加上20%三唑酮乳油50ml(或15%三唑酮粉剂75g)或者2%戊唑醇湿拌剂75g放入喷雾器内,加水3kg搅匀边喷边拌。拌种后待麦种凉干可播种。拌种不得加大药剂用量,防止产生药害。6.1.3底墒233播前因地造墒,每667m浇水达45m~50m(播前有降雨30mm以上时,可不浇),保证土壤含水量占最大持水量达70%~85%。6.1.4基肥3322秸秆还田或有机肥2.5m~3.0m/667m,纯氮8kg~9kg/667m,五氧化二磷5.0kg~6.0kg/66722m,氧化钾6.0kg~8.0kg/667m,硫酸锌1kg。基肥深施可采用犁沟深施和撒肥深翻两种方法。干旱年份采用犁沟深施,即随犁地将肥料施于犁沟,随即翻垡覆盖;土壤湿度较大,采用先撒施肥料,然后翻耕将肥料埋入土中。6.1.5整地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34/T1098—2009深耕细耙,耕耙配套,提高整地质量,采用机耕,耕深20cm以上,打破犁底层,不漏耕,耕透耙透,无明暗坷垃,达到上松下实,耕后复平,作畦后细平,保证浇水均匀,不冲不淤。提倡用深松机隔年深松,以破除犁底层,增加土壤蓄水能力。6.2播种阶段6.2.1播期播种期以日平均气温14℃~16℃时播种为宜,常年最佳的播期范围为10月13日~10月18日。视土壤肥力、墒情和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而定。6.2.2适宜播种密度2基本苗14.0万~18.0万/667m。以播期调播量,早播低播量,晚播高播量;高肥力地低播量,低肥力地播量适当加大。22首先根据每667m计划基本苗、种子的发芽率、净度、千粒重以及田间出苗率,确定每667m实际播种量。同时还应考虑当时的土壤墒情和整地质量。田间出苗率一般以80%计,整地质量高、墒情足可按90%计,差的按70%计。播种量可按以下公式计算:2每667m计划基本苗数×千粒重(g)2播种量(kg/667m)=———————————————————————————种子净度(%)×发芽率(%)×田间出苗率(%)×1066.2.3播种质量播种机预先调试,保证性能良好。机械条播匀种,行距20cm左右,播种深度3cm~5cm。播种均匀、深浅一致,无“四籽”(丛籽、露籽、深籽和缺籽)现象,覆土均匀,播后适度镇压保墒。7田间管理7.1冬前管理www.bzfxw.com7.1.1出苗期检查及补救小麦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疏苗。因播种机故障原因造成的个别缺苗断垄或漏播,及时浸种带水补种,杜绝10cm以上的缺苗和断垄现象。待麦苗长到3~4叶期,结合疏苗和间苗,进行一次移栽补苗。7.1.2及时浇足越冬水小麦播种后30d~50d,依据土壤墒情、苗势强弱浇足越冬水。对基施氮肥不足的地块和苗稀苗弱地段,结合浇越冬水适量追肥。7.1.3促弱控旺2长势偏弱或发生冻害麦田,每667m追施尿素4kg~5kg。播种出苗较早和播量较大,11月下2旬主茎已有6叶1心的,中耕或镇压1~2次;或每667m用壮丰胺35ml,对水40kg进行叶面喷施,化学控旺。7.2化学除草2当田间杂草密度达50株/m以上时,需要进行化学除草。7.2.1阔叶杂草防治22每667m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ml,或667m用75%苯磺隆干悬浮剂(亩有效成分1g)于杂草3~5叶期兑水(手动喷雾器40kg,机动弥雾机20kg,下同)喷雾。7.2.2禾本科杂草防治22每667m用6.9%精恶唑禾草灵水乳剂40~60ml,或667m用10%精恶唑禾草灵乳油25ml于杂草3~5叶期,兑水40kg喷雾。7.2.3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生的麦田22每667m用55%普草克浓乳剂125ml~150ml,或每667m用22.5%伴地农乳油80ml加6.9%骠马浓乳剂50ml,对水40kg喷施杂草叶片,进行防除。
DB34/T1098—20097.2.4阔叶杂草、禾本科杂草混生麦田杂草防治22每667m用30%甲基二磺隆油悬浮剂20~30ml,或667m用50%高渗异丙隆可湿粉125g于2小麦1.5~3叶期兑水40kg喷雾;或667m用48%麦草畏水剂25ml+50%异丙隆可湿粉125g于小麦3~5叶期兑水40kg喷雾。7.3春季管理7.3.1春季化除对苗期除草效果不好或没来得及化除的麦田,应在温度适宜时及早用药进行春季化除。拔节后禁用除草剂进行化除。7.3.2化控降秆防倒2在返青后拔节前,对每667m茎数超过100万的麦田,用壮丰胺进行化控。壮丰胺用量为每6672m30ml~40ml加水25kg~30kg,进行叶面喷施,务求喷匀。也可结合化学除草进行。7.3.3拔节期肥水管理在小麦基部节间定长(一般在3月中下旬)时视苗情和天气追施拔节孕穗肥。正常苗情,在小麦起2身末至拔节期追施拔节肥,一般每667m追施尿素10kg左右。能延缓小麦衰老,增加每穗粒数和粒重,有利于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群体偏小、苗情偏弱、茎数不足的可适当提早管理,群体偏大、苗情偏旺的延迟到拔节后期至旗叶露尖进行管理。遇旱时结合追肥浇水。7.3.4浇好挑旗水挑旗期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此时灌溉有利于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并保证土壤深层蓄水供23后期吸收利用,每667m浇水40m。此期,如果田间有脱肥趋势,可结合浇挑旗水,追施少量氮肥,有利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提高,改善品质。7.4防治病虫害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按照病虫害的发生www.bzfxw.com规律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在施用化学农药时,应按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执行。化学防治应做到对症下药,适时用药,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和合理混用,按照规定的浓度要求合理使用。小麦生育前期要加强小麦纹枯病、麦蜘蛛的防治,小麦生育后期要加强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穗蚜等病虫害的防治。7.4.1小麦纹枯病播前可用立克秀、井岗霉素或蜡质芽子包杆菌拌种预防冬前发病。小麦拔节初期病株率达20%的22田块选用20%井冈霉素(667m有效成分9g),或丙环唑乳油(667m有效成分9g),或10%井•蜡芽悬浮剂(亩有效成分25g),兑水(50kg手动喷雾器,20kg机动弥雾机,下同)并选择上午有露水时喷药,使药液流到麦株基部。重发区首次喷药后隔一周再喷药一次。7.4.2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常发麦区于小麦齐穗-扬花初期喷药预防病害发生。选择渗透性、耐雨水冲刷性较好的2农药如50%多菌灵悬浮剂(667m有效成分60g)兑水,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1500倍液均匀喷雾于小麦穗部。重发年份,可在初花和盛花期两次喷药。小麦盛花期后慎用粉锈宁,以免影响结实。根据预报,雨前喷药预防,必要时雨后补喷。喷药时要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7.4.3小麦白粉病2春季病叶率达20%时,用12.5%烯唑醇可湿粉(或乳油)(667m有效成分8g),或20%三唑酮2乳油(667m有效成分20g)兑水喷雾防治。并视田间病情发展情况,重病田再补治一次。7.4.4小麦锈病小麦条锈病:发现单片病叶要及时摘除并带出田外烧毁或土埋;早期出现发病中心,要及时喷药防治,控制传播蔓延;大田平均病叶率1%时要立即进行普治,重病田要进行二次防治。小麦叶锈病:田间病叶率达20%要及时喷药防治,并视病情发展,重病田进行二次防治。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34/T1098—200922防治药剂选用烯唑醇(667m有效成分5g),或腈菌唑(667m有效成分4g)兑水叶面喷雾。穗期可结合“一喷多防”,防病、防虫、兼防干热风。7.4.5麦蜘蛛小麦返青后,每m行长(条播)麦苗有螨1200头或每百株麦苗(散播)有螨500头时,上部叶片202%面积有白色斑点时,选用毒死蜱(667m有效成分20g)兑水喷雾防治。7.4.6小麦蚜虫当百株蚜量苗期大于500头、穗期大于800头、并且小麦蚜虫天敌单位数与蚜虫数量比例小于1:22322时,选用吡虫啉(667m有效成分4g),或啶虫脒(667m有效成分2g),或24%抗蚜•吡虫啉(6672m有效成分3.6~4.8g)兑水喷雾防治。7.4.7小麦吸浆虫高密度虫口基数〔每小方(长×宽×高=10cm×10cm×20cm)虫量大于40头〕田块分别于吸浆虫中蛹盛期、成虫盛期药剂各防治一次;低密度虫口基数(每小方虫量5~40头)田块于吸浆虫成虫盛期药剂防治一次。2中蛹盛期防治。选用辛硫磷(667m有效成分75g)拌细土20kg均匀撒到麦田,并用绳拉动或用竹竿拍动麦穗,使药土触土。药后浇水或雨前施药效果更好。22成虫盛期防治。选用50%倍硫磷乳油(667m有效成分37.5g)或高效氯氰菊酯(667m有效成分22.2g)兑水喷雾防治;或选用敌敌畏乳油(667m有效成分80g)拌细土20kg撒施防治。7.5叶面喷肥选用的微量元素叶面肥料质量应符合GB/T17420的规定。在小麦孕穗桃旗期和灌浆初期,叶面喷施1%~2%的尿素和0.3%~0.4%的磷酸二氢钾溶液1~2次,可增加粒重,提高籽粒品质。也可把尿素、磷酸二氢钾与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混配,开展“一喷三防”,一次施药可达到防虫防病、提质增产和节本增收的目的。8收获、脱粒、贮藏8.1适时收获机械直接收割(联合收割脱粒)的适宜收获期为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8.2及时晾晒选用三合土麦场翻晒,禁止在柏油路面翻晒。选择晴朗干燥天气,先将晒场晒热,上午十时后出场晒麦,薄摊勤翻,晒至50~52℃,保持2h,下午3时~4时聚堆入仓,选用0.18~0.2mm的聚乙烯塑料薄膜趁热密闭。8.3安全贮藏采用干燥、趁热密闭贮藏方法和“三低(低温、低氧、低氧化铝剂量)”的综合技术贮藏。入仓小麦籽粒含水量<1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34T1089-2009麦玉两熟制玉米秸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pdf
- DB34T1090-2009稻油两熟制油菜秸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pdf
- DB34T1091-2009绿色食品A级萝卜生产技术规程.pdf
- DB34T1092-2009绿色食品A级芦笋生产技术规程.pdf
- DB34T1093-2009绿色食品A级丝瓜生产技术规程.pdf
- DB34T1094-2009绿色食品A级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pdf
- DB34T1095-2009绿色食品A级大棚芦蒿生产技术规程.pdf
- DB34T1096-2009绿色食品A级露地洋葱生产技术规程.pdf
- DB34T1097-2009淮北地区旱作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pdf
- DB34T1099-2009弱筋小麦皖麦48栽培技术规程.pdf
- DB34T1100-2009烟农19高产栽培技术规程.pdf
- DB34T1101-2009沿淮江淮地区水稻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pdf
- DB34T1102-2009中筋小麦皖麦44高产栽培技术规程.pdf
- DB34T1103-2009金属保管箱.pdf
- DB34T1104-2009太阳能光伏照明灯具.pdf
- DB34T1107-2009豆制品中碱性橙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pdf
- DB34T1108-2009米线中甲醛次硫酸氢钠吊白块的测定离子色谱法.pdf
- DB34T1109-2009米线.pdf
相关文档
- 施工规范CECS140-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管芯缠丝预应力混凝土管和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1-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2-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铸铁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3-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预制混凝土圆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5-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矩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90-2005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cecs 140: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管芯缠丝预应力混凝土管和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含条文说明)
- cecs 141: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条文说明
- cecs 140: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管芯缠丝预应力混凝土管和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条文说明
- cecs 142: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铸铁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条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