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7.60 KB
  • 2022-04-22 13:41:20 发布

DLT359-2010电蓄冷(热)和热泵系统现场测试规范.pdf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S29.24099F22备案号:28989—2010口L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359—2010电蓄冷(热)和热泵系统现场测试规范Fieldtestingcriterionofelectricthermalstorageandheatpumpsystem2010—05—24发布2010—10—01实施国家能源局发布 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目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测试准备⋯⋯⋯⋯⋯⋯⋯⋯⋯⋯⋯⋯⋯⋯⋯⋯⋯⋯⋯⋯⋯⋯⋯⋯··5测试方法⋯⋯⋯⋯⋯⋯⋯⋯⋯⋯⋯⋯⋯⋯⋯⋯⋯⋯⋯⋯⋯⋯⋯⋯⋯·6测试项目及测点要求⋯⋯⋯⋯⋯⋯⋯⋯⋯⋯⋯⋯⋯⋯⋯⋯⋯⋯⋯·7测试报告⋯⋯⋯⋯⋯⋯⋯⋯⋯⋯⋯⋯⋯⋯⋯⋯⋯⋯⋯⋯⋯⋯⋯⋯·附录A(规范性附录)机组、辅助用电设备电功率和用电量估算方法附录B(资料性附录)测试报告中的表格⋯⋯⋯⋯⋯⋯⋯⋯⋯⋯⋯··附录C(资料性附录)现场测试的计算指标-⋯⋯⋯⋯⋯⋯⋯⋯⋯⋯-附录D(资料性附录)测试报告封面的范本格式⋯⋯⋯·⋯⋯⋯⋯⋯·DL,T359—2010·⋯II·····1····1⋯”1·····2·····4···-·5·····6·····8-····9··15---20 www.bzfxw.comDL,T359—2010月U吾本标准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8年行业标准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811242号)的安排制定。鉴于电蓄冷(热)和热泵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建筑物供热、供冷、生活热水和生产工艺冷(热)供应等领域,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提高上述系统设计、施工和经济运行水平,提高供冷供热系统用能效率和确保降耗减排目标的实现,有必要对己投入商业运行一年以上的系统进行现场运行测试,并根据实测运行数据计算得到的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对系统做出准确评价和分析。为了保障现场测试的科学性、测试数据的规范性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和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电力行业供用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电力公司、清华大学、杭州华电华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仁武、纪洪、王清勤、钮文洁、赵晓宇、鲁俊岭、夏鑫、贾俊国、林宏宇、曹重、张志翔、叶水泉、赵庆珠、袁东立、郭庆沅、王鹤、刘宣。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1号,100761)。Ⅱ www.bzfxw.com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电蓄冷(热)和热泵系统现场测试规范DL,T359—2010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应用电蓄冷(热)和热泵技术的集中空气调节(采暖)、生活热水和生产工艺冷(热)供应系统工程中冷(热)源部分能源使用效率和移峰效果的现场测试与分析的相关内容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民用和工业建筑冷(热)供应工程中冷(热)源部分的现场测试。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032三相异步电动机试验方法GB/T13468泵类系统电能平衡的测试与计算方法GB/T18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9409水源热泵机组GB/T19412蓄冷空调系统的测试和评价方法GB50155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DL409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JB厂r7249制冷设备术语3术语和定义GB50155、JB/T7249、GB/T19409和GB/T19412所确立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电制冷(热)机组electricrefrigerationorheatingunit所有用电驱动的制冷(热)设备。包括电动制冷机组、电热泵机组和电锅炉。3.2蓄冷(热)装置thermalstoragedevice能够蓄存冷(热)量的装置。由蓄冷(热)设备及附属阀门、配管、传感器等相关附件组成。3.3蓄冷(热)系统thermalstoragesystem能够利用显热和潜热蓄存能量并能够在需要时释放出能量的系统。蓄冷(热)系统由蓄冷(热)装置和蓄冷(热)循环泵组成。3.4冷(热)源系统coolingandheatingsourcesystem对于应用蓄冷(热)技术的系统而言,由电制冷(热)机组、蓄冷(热)装置、板式换热器和辅助用电设备组成。对于未应用蓄冷(热)技术的系统而言,由电制冷(热)机组、板式换热器和辅助用电设备组成。3.5冷(热)源系统辅助用电设备assistantconsumerofcoonngandheatingsourcesystem属于冷(热)源系统的风机、水泵等辅助用电设备,不含用户末端设备。 www.bzfxw.comDL,T359—20103.6正式测试周期formaltestingperiod用于分析和评价系统运行情况和运行效果的一个现场测试时间段。时间段长度一般为24h或24h的整数倍。37初始循环测试周期initialcircletestingperiod现场正式测试开始前的一个周期(一般为24h),系统应提前运行,目的是使蓄冷(热)装置和介质处在正常运行的参数状态。3.8冷(热)源系统能效比energyefficiencyratioofcooHngorheatingsonreesystem测试周期内,整个冷(热)源系统累计供冷(热)量与累计耗电量之比。3.9测试代表日tes6ng每picalday工程实测时选定的日期。通常应在地区最冷(热)月份中选定室外气象参数接近于设计条件的日期,系统负荷在设计负荷的60%以上,机组负荷在额定负荷的80%以上。对于部分应用蓄冷(热)技术的系统工程,鉴于蓄冷(热)一般是从前夜低谷时段开始,应记录为释冷(热)期所在日或测试日期区间。3.10测试周期最大转移高峰负荷(电工值)maximumofpeakloadshiftingduringthetestingperiod在实测周期内地区电网的高峰时段,应用电蓄冷(热)技术时冷(热)源系统的供冷(热)负荷(kw)与同时点供冷(热)机组的制冷(热)负荷之差最大值所对应的电功率值,单位为千瓦(kw)。311实测单位面积供冷(热)量fieldtestingcoolingorheatingsupplyofunitarea被测试工程冷(热)源系统实测提供冷(热)量(用于室内空气调节或采暖部分)与实际供冷(热)建筑面积之比,单位为千瓦时/平方米(kWh/m2)。4测试准备4.1人员测试人员应满足以下条件:a)测试人员应由熟悉本标准并有测试经验的热工及电气专业人员组成。b)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不宜变动。42测试准备条件现场测试前,测试单位应根据本标准的有关规定,先对拟测试工程的有关资料进行查阅、整理,并对现场进行勘查,在此基础上制定测试大纲。注: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资料查阅一般包括本条所列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如工程没有应用蓄冷(热)技术,则相应没有该类查阅内容。以下章节的测试方法、内容等同理。42.1主要查阅内容4.2.1.1测试工程概况对测试工程应查阅以下内容:a)工程地点、应用类型、建筑保温结构、空调和/或采暖区域建筑面积、投运时间。b)工程类型,如热泵、热泵+蓄冷(热)、电制冷机组+蓄冷、电制热锅炉+蓄热等。其中,热泵工程应注明具体类型,如地埋管地源热泵、地下水地源热泵、地表水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c)蓄冷(热)介质,如水、冰、共晶盐等。d)工程用途,如空气调节(采暖)、提供生活热水、工艺供冷(热)及主要参数。2 www.bzfxw.com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e)f)g)h)i)DL,T359—2010工程全套竣工图纸,包括建筑图,设备图,给排水图,电气一、二次接线图。工程设计冷(热)负荷。设计日负荷图或表格。系统的调试说明书和不少于48h的连续调试记录。正式运行期间,每个供冷(热)季节所发生的冷(热)费,一般应包括系统运行人工费、管理费(含维修费、折旧、税金)、载冷剂补液费、电费等。j)与传统供冷(热)技术相比,工程初投资超支额。其中,传统供冷技术一般指常规电制冷技术或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技术;传统供热技术一般指城市集中供热:初投资超支额可取工程立项时设计单位计算给出的数值。k)工程实际获得的各种优惠政策,包括政府补贴、银行贴息、税率优惠等。1)系统连接及控制方式。m)系统运行控制策略。4.2.1.2电制冷(热)机组对电制冷(热)机组应查阅以下内容:a)机组类型,如热泵机组(风冷、水冷等)、制冷机组(风冷、水冷等)、电制热锅炉等;b)机组的型号、生产厂家、出厂日期、主要技术参数(制冷量和制热量及对应的电功率、额定工况机组性能系数、机组效率曲线)和数量;c)制冷剂、载冷剂的种类和浓度(浓度需要注明是体积浓度还是质量浓度)。4.2.1.3蓄冷(热)装置应用蓄冷(热)技术的系统工程应查阅以下内容:a)蓄冷(热)系统原理图;b)蓄冷(热)装置外形尺寸、基本构造、设计容量:c)蓄冷(热)介质和类型,如水蓄冷(热)、冰盘管型蓄冰(金属盘管、塑料盘管,外融冰、内融冰)、封装式(冰球、冰板式)蓄冰、冰片滑落式蓄冰、冰晶式蓄冰等。4.21.4冷(热)源系统辅助用电设备冷(热)源系统辅助用电设备查阅内容包括:a)泵类设备的功能类型,如冷却水循环泵、冷(热)水循环泵、补水泵、7,--醇循环泵、乙二醇补液泵等;b)泵类设备的型号、生产厂家、出厂日期、主要技术参数(流量、扬程、轴功率、配用电功率)和使用数量及备用数量;c)冷却塔(蒸发冷却的水冷机组)的主要技术参数(循环水流量、水压、进出水温度、电动机和风机相关参数)和数量;d)换热器类型、最高运行压力和温度。4.2.2r其他查阅内容除上述内容外,还应查阅以下内容:a)测试工程所在地区的电力峰、谷、平时段划分及该工程不同时段执行的电价;b)测试工程所在地区集中供冷(热)方式下单位建筑面积供冷(热)收费标准;c)测试工程所在地区对应用电蓄冷(热)技术、热泵技术工程的优惠政策。4.3测试大纲测试大纲的内容应包括:a)测试任务和要求;b)测试项目及内容;c)测点布置与所需仪表;d)人员组织与分工; www.bzfxw.comnL,T359—2010e)测试进度安排等。4.4其他a)测试前后应对所用仪表加以检查。b)测试前应做好事故预想,并制定测试过程的安全保障措施。5测试方法5.1一般要求5.1.1测试周期测试周期应满足下列要求:a)完整的测试过程应包括至少一个初始循环测试周期和一个正式测试周期:其中,冷热兼供系统应分冬、夏两季进行测试。b)每个测试周期的原始数据均应记录。c)对于应用蓄冷(热)技术的系统,一个测试周期内应保证冷(热)源系统实现蓄冷(热)循环和释冷(热)循环的完整过程,并且蓄冷(热)循环应在释冷(热)循环之前完成。5.1.2测试数据记录时间间隔现场测试时,数据采集和记录的时间间隔至多为15min。5.1.3同步测量现场测试应采取一定技术措施控制各测试仪表,如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等,保证数据实时采集的同步性。5.1.4重新测试如果测试的原始数据不合理,例如,测试周期的某半小时内能量不守恒并且冷热量不平衡率大于10%,应对系统重新进行测试。5.2测试仪表的要求测试中采用的仪表应满足下列要求:a)测试仪表的准确度要求如表1所示。表1测试仪表的准确度要求序号仪表误差(准确度)1超声波流量计±1.5%读数2温湿度测量仪±0.3℃(±5%RH,RH为相对湿度)3电能测试仪表±0.5%4电工测试仪表±0.5%5压力测试仪表±2%6其他测试仪表±0.5%4b)测试仪表的量程应满足现场工程实际需要。c)现场测试使用的仪表均应经过计量检定或校准,并在有效期内。d)测试仪表应能进行对时,带有时钟的测试仪表24h时钟走时误差应小于ls。e)测试仪表应具有数据存储功能,至少能够保存7天的测试数据。f)测试仪表正常工作的适用条件应满足工程现场测试环境的要求。g)如用户已在相应测点处安装测试仪表,应尽量利用用户自有仪表,但测试前应对用户已装仪表进行校验。 www.bzfxw.com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DL,T359—20105.3系统正常工作状态要求系统正常工作状态应满足下列要求:a)用于空气调节(采暖)的系统工程,典型房间的室内温度指标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b)机组的制冷(热)量应能够满足设计运行工况要求。5.4蓄冷(热)系统现场测试条件的特殊要求蓄冷(热)系统的运行工况一般分为蓄冷(热)工况、释冷(热)工况、主机供冷(热)工况及其多种组合工况。不同工况下各设备的状态和参数可能变化很大,注意分段测试、记录。蓄冷(热)系统现场测试条件的特殊要求如下:a)对于应用蓄冷(热)技术的系统,应在初始循环测试周期内将所蓄冷(热)量全部释放,以避免影响正常测试周期结果分析的准确性。所蓄冷(热)量全部释放的标准应符合GB/T19412的要求。b)蓄冷(热)系统现场测试的每个测试周期应与所在空调(采暖)系统运行规律相适配。5.5现场测试条件要求现场测试应具备下列条件:a)被测试系统工程的产权单位、建设单位和运行单位应给予必要的现场配合,并提供必要的电气、热工图纸和资料。b)现场测试应在测试代表日进行。c)现场电气部分测试应遵守DL409及其他电气安全作业规定的要求。6测试项目及测点要求6.1测试项目和记录数据6.1.1电制冷(热)机组应分别按照机组在蓄冷(热)和正常供冷(热)不同运行状态下进行测试,并记录下列数据:a)测试周期运行的每台机组进水或出水流量;b)测试周期运行的每台机组进出水温度;c)测试周期运行的每台机组的有功功率;d)测试周期运行的每台机组的用电量:e)机组启停时间和台数。6.1.2蓄冷(热)装置应测试和记录下列数据:a)进水或出水流量:b)进出水温度;c)蓄冷(热)装置周围的环境温度。6.1.3冷(热)源系统供回水总管以及各个回路应测试和记录下列数据:a)系统总管的供回水流量与供回水温度;b)空调(采暖)系统的供回水流量与供回水温度;c)生活热水系统的供回水流量与供回水温度;d)为生产工艺提供的供回水流量与供回水温度。61.4冷(热)源系统辅助用电设备辅助用电设备应分类单独测量以下信息:a)每类辅助用电设备的有功功率;b)每类辅助用电设备的用电量;c)每类辅助用电设备启停时间和台数。5 www.bzfxw.comDL,T369—20106.1.5其他除测试和记录上述数据外,还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测试其他有关数据:a)对于空调(采暖)用供冷(热)的系统,应同期测试室外与典型房间室内温度;对于生产工艺冷(热)供应的系统,其中涉及室内空气调节的,也应测试室外和室内温度;室内温度测试方法可参考GB/T18883。b)泵类设备的效率可根据用户及有关方面要求,按照GB/T13468和GB厂r1032的规定进行测算。c)对于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应同步测试各抽水井和回灌水井的水流量和温度。6.2测点布置要求6.21冷(热)源系统热工参数测点测点应选择电制冷(热)机组、蓄冷(热)装置和冷(热)源系统的入口与出口处。a)流量测点距离被测机组、装置和系统的直管段长度应同时符合GB/T19412和测试仪表的要求。b)温度测点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安装在被测机组、装置、系统入口和出口的温度热井(温度测孔)中,并应进行油封,以保证能真实反映出所测机组、装置和系统的实际进出水温度。6.2.2冷(热)源系统电气参数测点测点选择应能对电制冷(热)机组、蓄冷(热)装置、冷(热)源系统辅助用电设备的电气参数进行测量和计算。具体要求如下:a)宜选择在整个工程系统的配电柜上,分别接到机组、泵等用电设备的配电出线上。b)每台机组应单独进行测量。c)系统中各类辅助用电设备也应单独测量。d)如果现场不具备对机组或辅助用电设备进行单独测量的条件,可根据运行单位系统运行日志记录(如冷却水循环泵运行电流值)和设备铭牌技术参数进行估算。估算方法应按照附录A进行。e)如运行单位系统无运行日志记录,应采用钳式电流表等仪器仪表进行测试,并每小时记录测试值。钳式电流表等仪器仪表的准确度应满足5.2的要求。6.2.3环境温度参数测点对温度参数的测点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a)室外温度测点应避免阳光直射或周围其他热源的辐射影响,测试仪表应避免被雨雪淋湿。b)典型房间的室内温度测点应避免直对供冷(热)的风口,避免阳光直射。c)蓄冷(热)装置周围环境温度测点应在距离装置保温结构外表面lm处。7测试报告7.1完成时限现场测试完成后,测试单位应在四周内进行测试分析,给出结论,并撰写测试报告,交委托部门和被测试单位。7.2报告封面报告封面应包括下列内容:a)报告编号;b)测试工程名称;c)工程地址;d)测试委托单位;e)测试单位及公章;f)测试报告审核人、测试人员;g)报告日期。7.3报告正文报告正文应包括下列内容:6 www.bzfxw.com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DL,T359—2010a)测试依据。b)测试任务和目的要求。c)工程概况说明。d)测试项目及内容,包括测试数据、分析判断依据。e)测试时间及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湿度。D系统设计数据综合表(格式参见附录B的B.1)。g)测点布置图、测量仪表说明(格式参见附录B的B.2)及测试步骤。h)测试工况说明(包括系统运行控制策略,格式参见附录B的B.3和B.4)和分析。i)系统测试原始数据和计算结果综合表(计算方法参见附录C,格式参见附录B的B.5~B.9)及分析。i)系统测试曲线和分析,以下曲线的横坐标均为时间:1)测试周期电制冷(热)机组制冷(热)负荷和机组用电负荷随时间变化曲线,其中,实测计算得到的机组瞬时制冷(热)负荷及机组用电负荷分别为主、次纵坐标,纵坐标单位为kW:2)测试周期电制冷(热)机组进、出水温度和流量随时间变化曲线,纵坐标单位为℃和m3/h:3)测试周期蓄冷(热)装置蓄冷(热)期进、出水温度和流量随时间变化曲线,纵坐标单位为℃和m’m:4)测试周期蓄冷(热)装置释冷(热)期进、出水温度和流量随时间变化曲线,纵坐标单位为℃和rnj/h:5)测试周期冷(热)源系统供冷(热)负荷和系统总用电负荷随时间变化曲线,其中,实测计算得到的系统瞬时供冷(热)负荷及系统总用电负荷分别为主、次纵坐标,纵坐标单位为kW:6)测试周期冷(热)源系统末端供、回水温度和流量随时间变化曲线,纵坐标单位为℃和m3/h。k)测试结果汇总表和分析(格式参见附录B的B.10和B.11)。1)经济运行分析表和分析(格式参见附录B的B.12)。m)测试结论及建议。7.4报告封面格式测试报告封面范本格式参见附录D。7 www.bzfxw.comDL,T359—2010A.1电功率估算附录A(规范性附录)机组、辅助用电设备电功率和用电量估算方法P=£∥口=(A.1)(A.2)式中:P——泵类或机组实际运行电功率估算值,kW;只——泵类或机组拖动电动机额定功率,kW;口——泵类或机组拖动电动机负载率;,——电动机运行电流,取自系统运行日志或现场抽测,A;L——电动机额定电流,可查电动机铭牌或技术手册,A:厶——电动机空载电流,可查电动机铭牌或技术手册,A。特殊情况下(例如,无法查取电动机空载电流厶),泵类或机组的负载率也可以根据实际运行电流和额定电流的比值计算得到,计算式为卢=rI(A.3)A.2用电量估算W=Pt式中:矽——泵类或机组实际用电量,kWh;f——泵类或机组实际运行时间,h。对于泵类设备,本方法适用于恒流量系统。对于泵类采用变频技术的系统工程忽略不计的条件下可采用本方法。(A.4)其用电量增减值可羼 www.bzfxw.com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B.1系统设备及技术参数表附录B(资料性附录)测试报告中的表格表R1××××系统设备及技术参数DL,T359—2010序号设备名称主要技术参数厂家出厂日期单位数量备注注:不同设备应提供的技术参数如下:a)机组:规格型号,制冷量、制热量及对应电功率,额定效率;b)泵类:规格型号,流量,扬程,轴功率,配用电功率;c)蓄冷(热)装置:规格型号,尺寸,设计蓄冷(热)容量,蓄冷(热)介质;d)冷却塔:规格型号,尺寸,循环水流量、水压,电动机和风机的电功率及额定效率;e)换热器:类型,最高运行压力和温度;f)载冷剂:种类和浓度Ⅱ2测试仪表设备说明表表B.2测试仪表设备说明1序号仪表设备名称误差(准确度)量程数量安装位置检定(校准)日期备注B.3测试工况说明表表B.3××××系统的运行工况序号时间段模式运行机组示例:l序号时间段模式运行机组l22007.08.】109:O肛】2:00制冷机与蓄冷装置联合供冷l号冷水机组制冷9 DL,T359—2010B.4机组、设备启停时间记录表表B.4机组、设备启停时间记录序号设各名称电功率启/停时间B.5热工部分测试原始数据和计算结果表表B.5××××的测试原始数据和计算结果(热工部分)水流量进水温度出水温度进出水温差制(蓄、释)蓄(释)冷测试时间冷(热)量冷(热)性能(热)率m3/h系数(能效比)kW%COP(EER)小计平均流量:平均温度:平均温差:累计值:平均值:累计值:其中:载冷剂密度:kg/m3;比热:kJ/(kg·℃);冷(热)损失:kWh注1:现场测试时,测试周期的起始时间有时不在某日的零点开始,特别是对于应用蓄冷(热)技术的系统工程,一般在夜间23:00后开始蓄冷(热),因此,测试时间项没有硬性列出,而是由测试单位根据实际填写。以下表格中涉及测试时间的同此处理。注2:蓄(释)冷(热)率小数点后保留2位,其他列指标小数点后均保留1位。测试时间填写示例:2007.08.1109:002007.08.1109:15B.6冷(热)源系统综合性能测试原始数据和计算结果表(热工部分)表B.6冷(热)源系统综合性能的测试原始数据和计算结果(热工部分)供冷(热)量空气调节水流量供水温度回水温度供回水测试时间温差空气调节(采暖)单位面积m’/h总量(采暖)部分冷(热)负荷kWhkW/m2kWh10 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表B.6(续)DL,T359—2010实测单位面积小计平均流量:平均温度:平均温差:累计值:供冷(热)量:其中:建筑面积:m2;载冷剂密度;k咖3;比热:k]/(kg·℃)注1:小数点后均保留l位;注2:本表左半部分同时适用于统计生活热水、生产工艺子系统供冷(热)量B.7电气部分测试原始数据和计算结果表表B.7×X××的测试原始数据和计算结果(电气部分)有功功率有功电量电流电压功率——分钟有功电量测试时间TA变比堋表示数AV因数kWh最大值:小计累计值:最小值:其中:尖峰电量:kWh;峰电量:kWh;平电量:kWh;谷电量:kwh注l:小数点后保留2位;注2:本表适用于机组、辅助用电设备及整个系统的电气部分测试数据填写B.8环境温度测试结果表表B.8环境温度测试原始数据和计算结果℃蓄冷(热)装置典型房间室内温度测试时间室外温度环境温度12平均值与标准值差注:小数点后均保留1位 DL,T359—2010B.9电量电费构成表表B.9测试周期电量电费构成表电量占总电平均用设备电费序号量比例费比例电价格备注名称尖幢平谷总%Ⅱ%元u/kWhkWh123合计100%B.10测试结果汇总表一测试时间表B.10现场测试结果汇总表一(一)电制冷(热)机组机组序号测试项目合计1号1进水平均温度℃2出水平均温度℃3进出水平均温差℃4平均水流量m3,h5累计制冷(热)量kWh6累计用电量kWh7制冷(热)平均性能系数(COP)(二)蓄冷(热)系统序号测试项目蓄冷(热)期释冷(热)期1进水平均温度℃2出水平均温度℃3进出水平均温差℃4平均水流量m3/h5累计蓄(释)冷(热)量kWh6累计用电量kWh7蓄(释)冷(热)平均能效比(EER)8蓄(释)冷率%9冷(热)损失kWh 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表B.10(续)DL,T359—2010(三)冷(热)源系统序号测试项目系统序号测试项目系统l供水平均温度℃7累计用电量kWh2回水平均温度℃8系统能效比(EER)3供回水平均温差℃9单位面积供冷(热)量kWh/m24平均水流量m‰10单位面积用电量kWh/m2最大转移高峰负荷(适用于使用蓄冷/5累计供冷(热)量kWhll热技术系统)kW蓄冷(热)装置供冷(热)量占总供冷转移高峰电量(适用于使用蓄冷/热技612(热)量比例术系统)kWh注1:以上数字均根据实测数据计算得到。注2:指标的小数点位数按该指标在其他表中的要求保留。注3:对于未应用蓄冷(热)技术的系统工程,无须填写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第6、11、12项。注4:对于无空气调节(采暖)作用的系统,无须填写第(三)部分第9~10项B.11测试结果汇总表二表B11现场测试结果汇总表二系统总冷(熟)负荷基载机供主机直供蓄冷(热)释冷(热)用电负荷测试时间能效比kW合计注:小数点后均保留1位B.12工程经济运行分析表表B.12工程经济运行分析表万元,Tt.Jm2/供冷(暖)期(一)工程总投资(二)运行费用项目工程实际传统技术差额项目工程实际传统技术差额机组人员费辅助设备管理费供配电工程补液费其他电费补贴合计单位面积冷费静态投资回收期:年单位面积热费注:单位面积冷(热)费计算仅限于空气调节(采暖)工程13 DL,T359—2010B.13地区分时电价及时段划分表表B.13地区分时电价(×XVXX用电类别)及时段划分表电价类别时段备注元m啪尖峰峰亚谷14 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DL,T359—2010附录c(资料性附录)现场测试的计算指标通过现场测试、分析,应完成被测试工程下列有关指标的计算。以下指标均指一个测试周期内的计算值。c.1电制冷(热)机组制冷(热)量对于电制冷(热)机组制备的冷量和热量,应按照机组在蓄冷(热)和直接供冷(热)状态下分别进行计算。可根据6.1中的实测数据按下式计算:Qt=gic厶li蜀-,fP(c.1)Q_2_。44×窆Q(c.2)T:7H式中:Qi——机组制冷量或制热量的瞬时值,kW:&——机组进出水的瞬时质量流量,kg/s:c——机组载冷剂或水的比热,k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