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6 MB
  • 2022-04-22 13:42:48 发布

DLT469-2004电站锅炉风机现场性能试验.pdf

  • 7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S27.100F22备案号:13561-200411L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469一2004代替DL469一1992电站锅炉风机现场性能试验Fansperformancetestinginsituforpowerboiler(ISO5802:2001Industrialfans-Performancetestinginsitu,MOD)2004-03-09发布2004-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DL/T469一2004目录前言······,···““·············”···········································“···········································⋯⋯n引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二13术语、定义和符号·····················“····························”····················”····················一14实测值定义····················································,··································”················⋯⋯145现场试验的一般条件及方法·········”··············,.···,··,·,············“····”··········“·······”·····”·”·156仪表··,············································”············,······,··,·········································⋯⋯167风机压力的确定·.......................................................................................................228流童的测定·.............................................................................................................289功率的测定·.............................................................................................................4010与确定风机性能有关的误差·············““····················································⋯⋯‘二‘·‘.’“二4211使用导则·.............................................................................................................4612试验报告·.............................................................................................................49附录A(规范性附录)转翼式风速表校验·················”····························⋯⋯‘二’二’二’二“二”51附录B(规范性附录)平直光滑风道和标准风道的允许损失·..............................................53附录C(规范性附录)使用标准差压装置(DP装置)测量流量对上、下游最小直段长度的要求·...................................................................................-.54附录D(资料性附录)燃煤锅炉理论空气量和烟气量及烟气密度计算....................................59附录E(资料性附录)O类试验需记录或测>t的相关锅炉运行参数·.....................................62附录F(资料性附录)风机试验数据表”·····“···“·····”···············”····⋯⋯‘二’二’·’‘二‘..............63附录G(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章条编号与ISO5802-2001章条编号对照····························一68附录H(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与ISO5802-2001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69 DL/T469一2004Nil舌电站锅炉风机现场性能试验是电厂在投产前或试运期间以及投运后,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风机在实际锅炉风(烟)系统中运行的安全经济性必不可少的项目。随着我国投产的电站锅炉容量的不断增加,锅炉风机的尺寸和消耗的功率越来越大,对电站锅炉风机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自行开发的和从国外引进的电站锅炉风机技术和产品也不断涌现但要在制造厂内进行全尺寸试验,其需要的经费太大而几乎不可能,除非供需双方另有协议。因此,在现场实际系统中考核风机的性能更为必要和重要。多年的实践已证明:对同一台风机采用不同的国家标准进行性能试验,始终不能产生相同的结果。ISO5802-2001(E)《工业通风机一现场性能试验》无疑是目前世界上通风机现场性能试验的最新国际标准,是本次对DL469-1992《电站锅炉风机现场试验规程》修订的主要依据。本标准修改采用ISO5802-2001(E)《工业通风机一现场性能试验》(英文版)。本标准代替DL469-1992《电站锅炉风机现场试验规程》,因为随着国际风机技术的发展,原标准在技术上己过时。本标准根据ISO5802-2001(E)重新起草。为了方便比较,在资料性附录G中列出了本标准条款和国际标准条款的对照一览表。由于我国的法律要求和电力工业的特殊需要,本标准在采用国际标准时进行了修改。在附录H中给出了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为便于使用,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a)“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b)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c)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本标准正文中所涉及到的引用标准应以执行我国对应的国家标准为原则,如ISO5801:1997应按GB/T1236-2000执行。应该认识到,现场条件下测量的通风机(以下本标准将通风机均简称为风机)性能不必与用标准风道试验确定的风机性能相同。其原因不仅仅是现场试验本身精度较差,而且还因风机进口和/或出口管道连接造成的所谓“系统效应”或“安装效应”改变了风机的性能。我们引入“系统效应损失”仅可以缩小压力测量的偏差,而不能改变风机进出口气流的流动状态。因此,风机进、出口管道的良好连接是必要的。只有采用“标准部件”与风机相连接,确保压力测量的一致性,同时满足供给风机的气体有对称的、无涡流的、无畸变和无扭曲的速度分布的条件下,才会使现场条件下的风机性能与在标准风道中测得的性能相同。本标准实施后代替DL469-19920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的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站锅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电热工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家任、齐春松。本标准首次发布时间:1992年5月16日。 DL/T469一2004引言本标准是根据原国家经贸委《2000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电力[2000]70号文)的安排,对DL469-1992《电站锅炉风机现场试验规程》进行修订而编制的。根据目前的有关国际协议,风机压力被定义为风机出口滞止压力与风机进口滞止压力之差。滞止压力是假设在流动气体中,流动在等嫡条件下被停止下来时,在某点测得的绝对压力。另外定义风机的压比也由不大于1.15扩大为不大于1.3。由于这些定义的变化,带来有关风机的名词术语及性能参数的一系列变化,这必将导致风机性能测试方法的改变。本标准修改采用ISO5802-2001(E)《工业通风机一现场性能试验》就是为适应以上定义变化的需要,同时达到使我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目的。考虑到电站锅炉风机现场试验的目的,除验证风机自身特性是否达到合同要求外,更普遍(或更多)地是为提高包括风机在内的锅炉风(烟)系统的运行经济性和安全可靠性,以及为风机和系统的改进提供依据。因此,本标准将电站锅炉风机现场试验分为O,P两大类。P类试验为前一目的试验,是验证风机特性试验,应严格按ISO5802标准进行规范性试验;O类试验为后一目的试验,称为风机运行性能试验,此类试验如因现场测试条件不能完全满足规范试验要求,经试验各方协商一致,可适当降低对测试截面和仪表的要求〔测试精度会降低)。但需增加在风机试验时对锅炉运行的一些要求,以及同时应记录和测试有关锅炉的运行参数。另外,考虑到在大型电站锅炉的风(烟)系统中,往往装有一些用于监视风、烟量的非标准差压装置,如机翼测速装置,及在大型轴流式风机上由制造厂安装的进气箱进出口差压测量装置。这些非标准差压装置在一定条件下也可用于风机性能试验。这些在本标准的第11章中有所规定。为规范试验报告,本标准的第12章专门对试验报告应包含的内容及要求做出了规定。DL469-1992实施10年来,对规范电站锅炉风机的现场性能试验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由于国际上对风机本身及其特性参数重新进行了定义,相应的试验标准也已提出。本次对DL469-1992的修订量很大,其技术内容与国际标准接轨。 DL/T469一2004电站锅炉风机现场性能试验1范围本标准给出安装在工作管路中的电站锅炉通风机(简称风机)的一个或多个工况点性能特性的测定规则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电站锅炉的送风机、引风机、一次风机、排粉风机(煤粉风机)、烟气再循环风机、烟气脱硫装置的增压风机和磨煤机用的密封风机。其他供锅炉用的小型风机,如点火风机、冷却风机等可参照使用。本标准不包括噪声试验、振动试验和机械运转试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I"2624流量测量节流装置用孔板、喷嘴和文丘里管测量充满圆管的流体流量(egv.ISO5167-1)GB/T1236工业通风机用标准化风道进行性能试验(idtISO5801:1997)GB/i"1032-1985三相异步电动机试验方法GB/r5321-1985用量热法测定大型交流电机的损耗及效率(neq.IEC34-2A1974)GBfr1311-1989直流电机试验方法(neq.IEEE1131973)GB755-2000旋转电机定额和性能OdtIEC60034-1:1996)DL/I"468电站锅炉风机选型和使用导则IEC60051-8直接作用指示模拟电气测量仪表及其附件—第八部分:对附件的特殊要求3术语、定义和符号3.1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下述术语和定义。3.1.1测IR参数值thequantitiesbeingmeasured按时间平均的平均值。为减少波动对测量参数值的影响,可在适当时间间隔内进行多次重复1111量,然后可计算出平均值,该平均值被看作是稳定状态下的参数值。3.1.2标准空气standardair密度为1.2kg/m"的大气。注:温度160C、压力lolp.、相对湿度:T."%的大气,其密度为1.2kg&,但这些条件并不是定义的一部分。3.1.3通风机(本标准简称风机)fan压比在不超过1.3的情况下保持气体连续流动的旋转机械。3.1.4叶轮impeller DL/T469一2004风机旋转部分,通过其叶片将能量传递给空气。3.1.5机壳casing风机静止部分,将空气从风机进风口导向风机出风口。3.1.6风道(风管)duct气体流速与风机进口或出口流速相当的通风道。3.1.7风室chamber气体流速比风机进口或出口的流速小的通风道。3.1.8过渡段transitionpiecesection横截面积和/或形状有逐渐变化的通风道。3.1.9试验间testenclosure可放置风机和试验用风管的房间或不通风的空间。3.1.10风道截面面积A.areaoftheconduitsection在截面x处风道的截面积。3.1.11风机进口面积A,faninletarea通常指机壳进口平面的总面积。注:风机进口平面应取气体输送装置上游末端的界面。在本标准中,风机进口平面指定为图1中平面1所示的位置(见图1)2a)轴流式风机b)离心式风机1一平面1;2-平面2;3-进风箱;4一进口管道;5.7一过渡段;6一扩压器;8一出口管道图1风机及其进出口管道3.1.12风机出口面积A,fanoutletarea通常指机壳出口平面的总面积,未扣除机壳内的电动机、整流罩或其他障碍物。注:风机出口平面应取气体输送装置下游始端的界面。在本标准中,风机出口平面指定为图1中平面2所示的位置(见图1)a 八八n月乙曰,DL/T469︸︶3.1.13温度t(℃)temperature用温度测量元件测得的空气或者流体的温度。3.1.14绝对温度B(K)absolutetemperature测量得到的绝对零以上的热力学温度。了‘几、‘B=t+273.15、‘3.1.15滞止温度气stagnationtemperature在无外加能量或热量的情况下,理想气体的流动等嫡至静止时的绝对温度。注:滞止温度在风道内是不变的。对进风管来讲,则等于试验环境中大气的绝对温度。3.1.16静态或者流体温度9staticorfluidtemperature测量元件按流体速度移动时测量到的绝对温度。(2)式中:一流体速度。m/s;c,一比定压热容,I/(kg·K).3.1.17干球温度tddrybulbtemperature在靠近风机入口或风道入口的试验环境中,用干温度测量元件测量到的空气温度。3.1.18湿球温度t.wetbulbtemperature用浸水绳子覆盖并且暴露在流动空气中的温度测量元件测量到的空气温度。注:如测量正确,这一温度大致接近绝对饱和温度。3.1.19截面的滞止温度气stagnationtemperatureatasection指定风道截面上的平均滞止温度的时间平均值。3.1.20截面的静态或流体温度叹staticorfluidtemperatureatasection风道截面上的平均静态或流体温度的时间平均值。3.1.21气体常数Rspecificgasconstant对理想气体,其状态方程式表达如下:卫=RB(3)P3.1.22进口滞止温度气inletstagnationtemperature在靠近风机进口的试验环境中,或者气体流速小于25m/s进口管道的某一截面上的温度。注:在此情况下,进口滞止温度可以认为等于环境温度。8,,=B=t,+273.15(4) DL/T469一200423等嫡指数Kisentropicexponent对理想气体及等嫡过程:典=常数(5)P-注:对理想气体,等摘指数可用比热比(比定压热容与比定容热容之比)代替。3.1.24比定压热容Cvspecificheatatconstantpressure对理想气体:~k(6)k一13.1.25比定容热容c,,specificheatatconstantvolume对理想气体:R(7)CV二k一13.1.26压缩性系数Zcompressibility[actorZ二P(8)pR8且Z是比值二和二的函数Pce.式中:A—气体的临界压力;B—气体的临界温度。注:对理想气体,2=1。3.1.27某点的绝对压力pabsolutepressureatapoint在相对于周围空气静止时的某点上测得的绝对压力。3.1.28大气压力p.atmospherispressure风机平均高度处的自由大气的绝对压力。3.1.29表压p.gaugepressure当基准压力是测量点大气压力时的压力值。注:该值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9)P.=P一P.3.1.30莱点的绝对滞止压力p.absolutestagnationpressureatapoint假设流动气体通过等嫡过程停止下来,在气体中某点测1t到的绝对压力。k,,小k2-1MaMaZ2}ka(10) DL/T469一2004式中:Ma-一一该点的马赫数。3.1.31某点的动压Pddynamicpressureatapoint由某一点上的空气密度P和速度v计算得出的压力(11)3.1.32全压p,totalpressureatapoint绝对滞止压力减去大气压。(12)Pt=Psg-P.=P,+Pd注:当马赫数小于0.2时,马赫系数小于1.01,则气体绝对滞止压力P.:非常接近表压、大气压及动压力之和.Psg}gP<+Pa+Pd(13)3.1.33截面上的平均表压p.averagegaugepressureatasectionx在该风道截面上平均表压力的时间平均值。3.1.34截面上的平均绝对压力p.averageabsolutepressureatasectionx在该风道截面上平均绝对压力的时间平均值。(14)几=Pex+Pa3.1.35截面的公称动压p.conventionaldynamicpressureatasectionx由该风道截面上的气体平均速度和平均密度计算得到的动压。、一。v?2au_2p1x{{iA--x}(15)3.1.36风机动压p.fandynamicpressure由风机质量流量、风机出口平均密度及风机出口截面积计算得到的风机出口公称动压。_vm21(4>a丫(16)PdF=P2一二一=二,-}代,!乙IP2}A2)3.1.37截面上的绝对滞止压力p,Rabsolutestagnationpressureatasectionx用该截面上气体马赫系数几修正的公称动压P}与平均绝对压力P,之和。Pssx=P=十PaF==(17)注:此绝对滞止压力可以用下列表达式进行计算:k’。一:1·+号2k1MaMa一."Ik-1(18)3.1.38截面上的平均全压p=averagetotalpressureatasectionx当马赫数小于0.122时,马赫系数凡可忽略不计,则 DL/T469一2004Pv=P++Pa*=Psgx-Pa(19)3.1.39风机压力pFfanpressure风机出口滞止压力与风机进口滞止压力之差:(20)PF=P9g2-PsSI3.1.40风机静压p.fanstaticpressure公称量指风机压力减去经风机出口截面马赫系数修正的风机动压。PsF=Ag2-PatFaa-Psgl=P2一PagI(21)3.1.41某点的马赫数MaMachnumberatapoint某点流体速度与流体声速的比值。注:就理想气体而言有Ma=亩(22)3.1.42截面上的马赫数Ma=Machnumberatasectionx该风道截面上流体平均速度与声速之比值。(23)3.1.43马赫系数FmMachfactor某点动压的修正系数,由下列公式给出:(24)注:马赫系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__MatMao+—」叼a6十(当k=1.4时)(25)户m=1+-+一4406003.1.44进口滞止密度几,stagnationinletdensity按进口滞止压力P,和进口滞止温度0.,计算得到的密度。PsglPsgI_(26)Rwe,,3.1.45x截面平均密度paveragedensityatasectionx按绝对压力P,和静态温度0二计算得到的流体密度。Pz(27)P==Rw9} DL/T469一20043.1.46平均密度p.meandensity进口和出口密度的算术平均值。PI+P2P.=(28)23.1.47截面平均质量流量‘meanmassflowrateatasection单位时间内通过该风道截面的流体质量对时间的平均值。注:除有泄漏外,风机风道系统内所有截面的质量流量是相等的。如果风机不是气密的,则以风机进口或出口的质量流量为准。3.1.48进口滞止容积流量qv1iinletstagnationvolumeflow质量流量除以进口滞止密度。4m(29)gvgl尸,g13.1.49出口滞止容积流量q,,,outletstagnationvolumeflow质量流量除以出口滞止密度。(30)gvsg2=而3.1.50截面容积流量q,,volumeflowatasectionx该风道截面的质量流量除以该截面平均密度的时间平均值。qv==q(31)Px3.1.51截面平均速度,二averagevelocityatasectionx该风管截面的容积流量除以该截面面积Aavm=丝(32)Ax注:这是流体速度在垂直于该截面方向的平均分量的时间平均值.3.1.52风机单位质量功yFfanworkperunitmass通过风机每单位质量流体的机械能量增加。嵘心介YF=-P红Pi+一2-2(33)Pm注:Y可以按3.1.57计算。3.1.53风机单位质量静功y}fanstaticworkperunitmass公式如下: DL/T469一2004P2一P1VIM,(34)YFsPm3.1.54风机压比气fanpressureratio风机出口截面的平均绝对滞止压力与风机进口截面的平均绝对滞止压力之比。rev--P-z(35)Put3.1.55进口密度与平均密度比称densityratioofinletdensitytomeandensity风机进口密度除以风机的平均密度。2P1(36)ko=P+P23.1.56压缩性修正系数气compressibilitycorrectivecoefficient风机对空气所做的机械功与对具有相同质量流量、进口密度及压比的不可压缩流体所做机械功之注1:所做功是从叶轮功率推算得来的,假设条件是等嫡膨胀而且风机机壳不传热。注2:k-由下述公式得到:(k一1)P.e,Plog".rPv(37)kpkqmPF10910!1+(k一1)PwP(rFp一1)kq.PF3.1.57风机空气功率几fanairpower公称输出功率是指风机单位质量功与质量流量的乘积,或进口容积流量、压缩性修正系数k,和风机压力的乘积。几=4MJ"FSo9.elv志(38)3.1.56风机静空气功率fanstaticairpower公称输出功率是指风机单位质量静功与质量流量的乘积,或进口容积流量、压缩性修正系数k,和静压力PW的乘积。P..=4myy.s39ve1物*(39)3.1.59叶轮功率之Impellerpower供给风机叶轮的机械功率。3.1.60风机轴功率P.fanshaftpower供给风机轴的机械功率。3.1.61电动机输出功率代motoroutputpower电动机或其他原动机输出的轴功率. DL/T469一20043.1.62电动机输入功率P,motorinputpower电动机驱动装置接线端的电功率。注:对其他驱动方式来讲,通常不用功率表示原动机的输入。3.1.63旋转速度Nrotationalspeed风机叶轮每分钟的转数。3.1.64旋转频率nrotationalfrequency风机叶轮每秒钟的转数。3.1.65叶顶速度utipspeed叶轮叶片外缘的圆周速度(亦称叶轮圆周速度)。3.1.66圆周马赫数ManperipheralMachnumber无因次参数等于叶顶速度与风机进口滞止条件下气体的声速之比。May六(40)3.1.67风机马赫数Ma,fanMachnumber用作标度参数的常用量。注:它等于风机叶顶速度除以标准空气下的声过。Ma,T竺垫(41)式中:二在环境温度下等于340m/s.3.1.68风机叶轮效率ii,fanimpelerefficiency风机空气功率P,除以叶轮功率只。3.1.69风机叶轮玲效率t1.fanimpellerstaticefficiency风机静空气功率凡除以叶轮功率P1-3.1.70风机轴效率tl,fanshaftefficiency风机空气功率P.除以轴功率P.-注:风机轴功率包含轴承损失而叶轮功率不包括轴承损失。3.1.71风机电动机轴效率tl.fanmotorefficiency风机空气功率P。除以电动机输出功率P.-3.1.72总效率tl,overallefficiency风机空气功率P.除以风机和电动机组合的电动机输入功率P,- DL/T469一20043.1.73在面积为人的截面上的动能系数a..kineticenergyfactoratasectionxofarea人无因次系数等于通过所确认面积人按时间平均的单位质量动能通量除以对应于通过该面积的平均空气速度的单位质量动能。从(Pvov")dA.(42)a人=Rmv2_式中:。局部绝对速度;、—垂直于截面的局部速度分量。注:本标准已确认按照风机技术领域中的惯例a,=1,3.1.74截面的动能指数忆kineticindexatasectionx无因次系数等于截面上单位质量的动能与风机单位质量功之比。vz(43)ik,=-2Y-P3.1.75截面的雷诺数Re,Reynoldsnumberatasectionx当地速度、当地密度及特征尺寸(管道直径、叶片弦长)的乘积除以动力粘度。Re.pxv_D,(今寻)P,注:这是一个无因次参数,它定义了流动状态,并被用作标度参数。3.1.76风机雷诺数Re,fanReynoldsnumber风机叶顶速度、进口密度及叶轮直径的乘积除以风机进口流体的动力粘度。Re,=Ln!Dyz(45)PI注.它是用作标度参数的常用量。3.1.77摩擦损失系数(1"_)yfrictionlosscoefficient风道x和Y截面之间摩擦损失的无因次参数,用Y截面的速度和密度计算。注:对于非压缩性流体:DP<-Y=妻P"VZ-Y(}x-Y)Y(46)乙3.1.78风机流量系数idfanflowcoefficient无因次量,等于质量流量除以平均密度、叶轮圆周速度及叶轮直径平方之乘积。孔0--(47)P..D,"3.1.79风机单位质量功系数Vifanworkperunitmasscoefficient10 DL/T469一2004无因次量,等于风机单位质量功除以叶轮圆周速度的平方。丫}=zYF(48)3.1.80风机功率系数人fanpowercoefficient无因次量,等于叶轮功率除以平均密度、叶轮圆周速度的立方及叶轮直径平方的乘积。P,(49)Pmu"D,"3.2符号ZmA管道截面积人?m人x处管道截面面积给定温度下水蒸气分压修正系数Al2爪风机进口面积人2爪b风机出口面积管壁距最近测点的距离n1。空气中的声速m/s心比定压热容J/(kg·K)cvd比定容热容J/(kg·K)速度探头直径Dm圆形横截面管道的内径Dam环形管道的最小内径从lll非圆形截面管道的当量直径认lll管道水力直径Drm几叶轮直径计算雷诺数中的特征尺寸m"m环形风管中环的厚度今风机压力误差凡压力误差气流量误差几特性误差f附加误差关F加权系数近似系数凡马赫系数凡几x截面处马赫系数风机出口截面马赫系数g重力加速度h采用直角坐标系时,探头与基准壁面的水平距离气相对湿度((h}=P,/P})H矩形截面风道的高度.、排气动能指数.、x截面动能指数I线电流k等嫡指数(对理想气体和等嫡过程P/O二常数,对于大气k=1.4) DL/T469一2004‘、可压缩性修正系数称密度比1m测试线长度‘m距基准壁距离为a的测试线长度10m距基准壁距离为口的测试线长度毛m距基准壁距离为x的测试线长度L矩形截面风道的长度或任意形状截面的最大可能长度乌m管道长度乓m垂直于距探头最近管壁方向上的风道内径Ma某点马赫数飒风机马赫数Maxx截面马赫数Mau圆周马赫数叶轮旋转频率Nr/msin叶轮旋转速度N,测试线数目PPa流体的绝对压力几Pa大气压力(绝对)几Pa某点的动压几Pax截面的动压几Pa风机动压八Pa表压扬Pax截面上的滞止表压凡Pax截面上的平均表压PFPa风机(滞止)压力PIPa考虑管壁速度变化的特性定律指数的倒数(考虑了管壁表面粗糙度及雷诺数的测量结果)几Pa饱和蒸汽压力儿Pa风机静压PssPa某点绝对滞止压力PssPax截面上的绝对滞止压力肠Pa风机入口绝对滞止压力肠Pa风机出口绝对滞止压力几几某点的全压几Pax截面上的全压PvPa水蒸气分压几Pax截面上的平均绝对压力PIPa进口截面上的绝对压力几Pa出口截面上的绝对静压力PcPa气体的临界压力PaW传给风机轴的机械功率尺W电动机输入功率已W摩擦损失功率PoW驱动轴(电动机或其他原动机)输出的可用功率 DL/T469一2004Prw氏供给风机叶轮上的机械功率w凡风机空气功率w乳风机静空气功率tglqv质量流量m’jqv容积r流量ms/乳实际容积流量ms/场与使用差压装置标准条件相对应的容积流量msl场滞止状态下进口的容积流量mal孔滞止状态下出口的容积流量mslx截面容积流量r管道半径、风机压比‘R孔板的面积比气体常数J/(kg·K)凡做管道半径极值rrRexr截面雷诺数通风机雷诺数凡5湿空气气体常数J/(kg·K)等效孔板特性比例斜率℃t用温度传感器测得的空气或流体温度℃L.环境(大气)温度℃么u干球温度计温度℃L占x截面静态温度℃气湿球温度计温度毗u叶轮圆周速度vU电压v毗局部绝对速度hava试验截面轴向速度毗vmv的时间平均值毗v.1进口截面上v的时间平均值毗vmx出口截面上v的时间平均值毗猛x截面上v的时间平均值hav}y截面上v的时间平均值havn垂直于截面的局部速度毗v,(y)沿横坐标为x的测试线方向的速度分布‘V流体的容积my采用直角坐标系时探头至基准壁面的垂直距离jlkh风机单位质量功jl4y&风机单位质量静功m之风机距离基准平面的平均高度m之l风机进口距离基准平面的平均高度几风机出口距离基准平面的平均高度Z压缩性系数a流体动能系数 DL/T469一2004氏面积为A的进口截面上的流体动能系数值气面积为A的出口截面上的流体动能系数值aAx今面积为A:的截面上的流体动能系数值ms/如容积流量9,的绝对误差Pa差压ms/鲡戈测定容积流量4,时的绝对极限误差气压计标高减去通风机标高膨胀系数爪风机轴效率爪总效率(或装置效率)氏电动机轴效率耳风机叶轮效率飞风机叶轮静效率几驱动效率又礼达西(Darcy)摩擦系数风机功率系数‘摩擦损失系数(C=ALID})从x截面上的流体动粘度Pa.s药风机进口的流体动粘度Pa.5流体密度kg/m"几平均密度kg/m"PI=进口和出口密度的时间算术平均值kg/m"P]进口截面平均密度kg/m"几出口截面平均密度kg/m"只x截面平均密度kg/m"几y截面平均密度kg/m"内进口滞止密度kg/m"0绝对温度K气某点的滞止温度Kosv氏x截面的滞止温度Kx截面上静态或流体温度K几伏环境(大气)绝对温度K气体的临界温度K叻风机流量系数W方位角弧度W风机单位质量功系数4实测值定义风机及其所属装置中流体的流动都是不稳定的。然而,当系统阻力保持恒定、转速波动在0.5%之内时,至少在风机的额定工作范围内,与这一流动状态和位移特征相关的数量,确实存在着稳定的时间平均值。为减少脉动对测试特性的影响,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内进行多次重复测试,使计算的平均值更真实地代表所要求的时间平均值,则该值是实际的稳定值。对不带支管的气体管道中某一气密段(图1中的进口截面1和出口截面2),下列公式可作为风机 DL/T469一2004对气体作用的定义基础。:一-L.-一丑P七2-几P鱼l班+a二A生兰2V2m2一aA,V2ml+8(Z2一z,)(50)9mPm22按照惯例,在本标准中az=a,=1u5现场试验的一般条件及方法5.1一般推荐条件经初步检查确认风机运行正常后方可进行现场试验。风机与任何流量或压力测量面之间的风管,应无明显的内、外漏气现场。风机进、出口之间不得存在未规定的气体循环。为保障试验操作人员安全及机器免受损坏所采取的措施,不应对试验风机的运行特性产生任何明显的影响。在验收试验开始之前,供货方有权检查风机工作状态是否良好,并进行必要的调整。52只改变系统阻力情况下测试点的选择对于不带调节装置(即动叶调节、可调叶片或者进口导叶调节)的风机,若检查单一规定的工况点,并且只改变系统阻力时,则测量至少取三个工况点,其选择方法如下:a)小流量点的选择,其流量或流量系数值应小于规定的工况点。如有可能应在规定工况点的85%一90%之间;b)大流量点的选择,其流量或流量系数值应大于规定工况点。如有可能应在规定工况点的110%一ns%之间;c)中等流量点的选择,其流量或流量系数值应尽可能接近规定工况点。如有可能应在规定工况点的97%一103%之间。对不带调节装置的风机,若检查不止一个规定工况点,而且仅风管的系统阻力可改变时,则测试点的选择方法如下:d)选择的测试点应对应每一规定工况点,以便获得一个经修正的流量值(如果必须考虑与比转速有关的转速变化)或风机流量系数值,该值应尽可能接近规定工况点,如有可能应在3%以内;e)两个相邻测试点的流量或流量系数的变化,不得超过各规定工况点流量系数算术平均值的10%;f)测试点的范围应向规定工况点的两侧以外扩展,若要减少工况点的数量和范围,可经各方协商解决。5.3带调节装1的风机风机装有调节装置时,应通过同时调节风机调节装置和风管系统阻力获得一个测试点。这样可使该测试点的流量和压力系数尽可能地接近对应规定工况点的值,如有可能偏差应小于4%0建议通过初步试验来确定调节装置的适当整定值。对己取得的各测点,应在保持调节装置位置不变,只改变系统阻力,并按对单一规定工况点的推荐意见【5.2的a)-c)〕增加辅助测试点。5.4可改变系统阻力的系统节流装置为得到风机特性曲线上的各个点,可通过对系统节流或打开旁路以减少或增加流量。在安装这些装置时,应注意不得干扰测量段和风机内的气流流动。为防止产生流动脉动,不要将这两种流量控制装置串联布置。系统节流装置应尽可能地对称,并且不得引起涡流。最好将其安装在风机的下游段。否则,应尽可能将其安装在远离风机进口的上游段位置。应确保这些安装位置所产生的干扰,不会对测量或风机的工作产生明显的影响。 DL/T469一2004在任何情况下,系统节流装置都必须安装在距风机至少5D,的下游段或IOD、的上游段”。D‘指风道的水力直径Z>应该指出,上述推荐距离,通常不一定能将风机气流扰动减少至最小。如有重大疑虑,应进行适当的试验以控制流动状态。在不影响风机或测量截面流动状态的情况下,也允许采用其他改变风机运行工况点的方法(例如风机串联或并联)。5.5系统阻力不可改变情况下测试点的选择当风道系统阻力不能改变时,只能在一个工况点上测试。在这种情况下,各方有必要对只进行单一工况点的测试达成协议。5.6对试验推导出的系数的规定在试验期间,当气体的密度、粘度以及风机的转速值未超过与风机雷诺数相关规定值的10%时,对由试验推导出的无因次系数不必修正。6仪表6.,压力测t仪表6.1.1气压计在试验区域内的大气压力测量误差应不超过士0.3%,对直接读取水银柱型压力计,在读取数值时应读到最靠近的IOOPa(lmbar)或者最靠近的lmcn水银柱的地方。对气压计应进行校准,并按GB/f1236-2000标准中的规定对读数进行修正。如果气压计的刻度值是按重力加速度9的区域值(士O.Olm/s"内)和室温(士10℃内)预设的,则有必要对气压进行修正。可以使用无液气压计或者压力传感型气压计,它们的校准精度应在士200Pa以内,而且在试验时要对此校准进行检查。气压计的安放位里最好是在试验间内。如果要放在现场的其他部位,当高度差超过IOm,则应采用修正系数P.·9·4z(Pa)进行修正·6.1.2压力表测量压差的压力表在进行任何校验修正后〔包括与校验温度的温差),在稳压条件下仍会有一定的误差,其最大误差不能超过有效压力的1%或者1.SPa.有效压力是在额定出力下风机的压力,或者是用压力计测量额定容积流量时得到的压差。额定出力通常是指最靠近风机特性曲线最高效率点的出力。试验用压力计通常为垂直或斜管液柱式压力计,但也可用有同样精度和校验要求的带指针或记录仪的压力传感器。校验应在一系列稳定压力下进行,采用顺序升压和降压的办法来检查是否存在差别。基准仪器应该是一台精密压力计或者微压计,误差最大不超过0.25%或者0.5Pa.压力计应按风机的平均高度安放并校准,或者采用另一种方法,即当安放高度差超过IOm时,按6.1.1中所述进行修正。6.1.3压力计的阻尼对压力计读数产生的快速脉动现象,应采用阻尼方法来加以限制,以便有可能使估算的平均读数误差在有效压力的士1.0%以内。阻尼可设置在通向压力计的空气连接管路或者仪表的流体回路中。阻尼应是线性的,其形式要确保在任意方向上有相同的阻力。为避免妨碍缓慢变化的正确显示,阻尼不11这些长度规定足以避免风机两侧气体流量和压力测量的误差。2)水力直径D。等于截面面积除以截面内周长的4倍对于圃截面,等于该截面的几何直径。16 DL/T469一2004应设置过大。如果发生这种现象,应取多个读数以确保平均值不超过有效压力的11.0%0设置线性阻尼,可在压力计两侧的任一侧加装一小段小孔管或者玻璃毛细管。6.1.4压力计的检查为确保在有效压力附近进行校准,液柱式压力计应在试验现场进行检查。对斜管式压力计应经常检查其水平状况,如被扰乱,应再次检查校准。对各种压力计应在读取读数的前后,在不影响仪表的情况下,对压力计的零读数进行检查。应小心确保通向其他仪表的所有管路和连接无阻塞或者无泄露.6.2气流速度Idlill6.2.1皮托静压管使用GB/T1236标准规定的皮托静压管可不经过初校。用皮托静压管和与之连接的压力计测得差压(4p)后,局部气流速度可按下述公式计算:一24P(51)差压测量的下限取决于测量所要求的精度及所选用微压计的精度。一般工业条件下,当截面任意测点的差压小于IOPa时,不推荐使用皮托静压管。为了保持沿测量截面速度梯度所引起的流量测量的误差在可忽略的限度内,皮托静压管管头直径d和风管直径D。之比d/D。不得超过0.02.应使用符合下列条件的皮托静压管:a)制造的皮托静压管应符合所规定的尺寸规范;b)皮托静压管头部轴线与风管轴线的夹角应在土5“以内,皮托静压管应配各适当对准支撑装置;c)测量时皮托静压管应固定不动;d)皮托静压管轴线与管壁之间的距离应大于皮托静压管头部直径。e)与皮托静压管头部直径相应的现场雷诺数应大于500,这意味着在大气压力和温度下,以“m/s"为单位表示的当地气流速度v不应小于7.5/d(即,37.5/d)。式中d是皮托静压管管头直径(mm).f)各测点气流方向与风管轴线的夹角一般不应大于100,但少数个别点的这一角度可以达到150。这一夹角可用下述方法之一测量:1)带3孔的圆柱式探头和至少两个压力计,这是与皮托静压管用同一孔时较为简单的一种办法;2)带指针的风标;3)带有径向叶片和有旋转速度测量的压力计。测点的标记装置应置放在测量截面的下游段,其总堵塞面积不应大于测量截面面积的2.5%a速度探头必须固定,使振动越小越好。测量用的支管和电缆的铺放也应不妨碍测量。探头、管子、电缆的通道开口应密封好,以防影响管壁附近的测量。当马赫数超过。.2(相当于标准空气中的70m/s)时,应将考虑了压缩性效应的修正系数列入计算公式。采用皮托静压管法测量时,用该计算公式可计算出现场的气流速度。在这种情况下:一V=E"VI-2E;P(52)丁﹃L1十丝十里达Mao(53)424rj1_上l竺*十1(A,丫1T"Es全卜(54)L2kp6k`lp)] DL/T469一2004式中:£—膨胀系数。上述公式的有效性受限于下列条件:竺蕊0.3(当k=1.4时)P6.2.2转叶式风速计转叶式风速计只有在测量平面上任意点的速度没有明显的脉动情况下方可使用。其使用条件为:a)仪表状况良好,试验前后应经各方公认的权威机构校验(见附录A).b)风速计的轴线应尽可能与风管的轴线平行。当测量误差必须保持在1%以内时,气流方向与风速计轴线夹角在任意一测试点上均不得超过50。。)仪表的直径应小于测量截面最小直径的1/10.d)当认定存在有不正常的速度分布时,应考虑采用更小直径的风速计,并增加测量点数。e)仪表中心距管壁的距离不得小于仪表直径的3/400仪表支架应有足够的刚度以防振动,但对气流的干扰应尽可能小。9)由于测量的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数值和气流的均匀性,故最小读数值应至少是风速计开始旋转时速度的3倍。6.2.3其他仪表如果因速度过低,使用皮托静压管或转叶式风速仪不能提供良好精度时,建议可采用其他测量仪表(如文丘里管、摆叶风速计、热线风速仪等)。对于上述的其他仪表,6.2.2条中对转叶式风速计提出的条件同样适用。应注意,规定的校准涉及到全套仪表,包括探头、连接管、指针等。还应指出,热线风速仪特别适用于靠近管壁的测量。6.3温度测量6.3.1温度计校准修正后的温度测量用仪表的精度应为士1.00C,校正试验读数应在最靠近0.5℃的地方读取。6.3.2温度计的安放位1在风管内测量温度时,应将温度测量元件直接置放在气流中,其位置应在管道水平直径距管壁1/3处或者100mm处,两者可取数值较小的一处。若温度测量元件放在那里会影响性能测试,则读取数值后应将它从气流中退出。6.3.3湿度气流的干球与湿球温度应在试验间内可测得空气进入试验风管条件的地方测定。对仪表应进行屏蔽,以防止热表面的辐射影响。湿球温度计应放置在速度至少为3m/s的气流中。套筒应保持干净,与湿球体保持良好接触,并且用纯净水保湿。相对湿度的测量条件要求所使用装置的精度达到士2%o6.3.4气流速度的影响如果将温度测量元件放在速度超过60m/s(0.15马赫数)的空气流中,得到的温度测量值误差会增大。安放在管网中的温度计显示的是气流滞止温度与静温度之间的中间温度,但更接近于滞止温度。若气流速度等于25m/s,则滞止温度与静温度之差为0.31"C;若等于35m/s,则两者之差为0.61,C;若等于50m/s,则为1.240C若测量是在气流速度小于25m/s的测试段读取的,则测得的温度与滞止温度和静温度等同。因此,建议测量风机进口上游或者试验风管上游的滞止温度时,应选择气流速度介于()m/s-25m/s之间的实验段,或者在进口风室测定。为了测量平均滞止温度,应将一个或多个测量元件放在适当的截面上进行测量,多个测量元件在 DL/T469一2004截面上的位置应在一条垂直于管道中心线的直径上的不同高度处,且与直径的中心对称。对测量元件应进行屏蔽,以防止热源表面的辐射影响。若不可能满足上述条件,则可将测量元件安放在风管内的水平直径上,距离管壁至少l00mm或者三分之一风管直径处,可取两者数值较小的一处。6.4密度的确定6.4.1试验间内气流的密度试验间内的空气密度(kg/m")可由下式表达:_3.484(p。一0.378p,)(55)尸a=-丁二万万二二二,六二--代,lUUU(Z/3.1J+ta)但是,若采用标准或者类似的风管进行试验,则水蒸气的影响一般可忽略不计。当温度低于23`C可采用下列简易表达式,其误差不超过士5%03.468pa(56)Pa=1000(273.15+to)当空气中含湿量小于1.5%(质量)时,上述简易公式亦可用于现场条件。6.4.2在某管道截面上气体的平均密度管道截面x处的平均气流密度Px(kg/m")可以按GB/T1236计算得出,即PsPr=(57)Rwex287Ra=(58)I一。.378鱼Pa式中:P,一平均绝对压力,Pa;B~一一平均空气温度,K;Rw~一湿空气的气体常数;P‘一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Pa.6.4.3水蒸气压力的确定水蒸气压力P可由式((59)得知,即P}=PearP.Aw(ta一tw)(59)式中:P,-一湿球温度tw下的饱和蒸汽压力,Pa;t.-‘球温度,℃。当‘介于。℃一150℃之间时,A==6.66xI丫℃一,;当‘小于。℃时,Aw=5.94x1丫℃一,。表1列出了温度在一90C-49.9C范围内的饱和蒸汽压力值,它是按与空气接触的水或冰的温度以0.1℃间隔增加的方式给出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也可以直接测定空气的相对湿度h.,再用下式得到:P}h}(P,}),.(60)式中:(Pw),a}i球温度t,下的饱和蒸汽压力,它用t,代替tw从表t查得,Pa. DL/T4692004表1水的饱和燕汽压力P.。与湿球温度t=的函数关系水之的饱和蒸洲气压力1X10"温度rP.a℃0.00.10.20.30.40.50.60.70.80.9--44.554.514.484.444滩14.374.354.314.284.24-34.894.874.834.794.764.724.684.654.614.59-25.285.215.25.165.125.085.045.014.974.93一15.685.645.65.565.525.475.445.395.365.3206.116.076.035.975.935.895.845.85.765.7206.116.166.196.246.296.336.376.436.476.5216.566.616.676.716.766.86.856.916.96727.057.117.167.217.257.317.367.417.477.5237.577.637.687.737.797.857.917.968.018.0848.138.198.248.318.368.438.488.538.68.6558.728.798.848.918.969.039.099.169.219.2869.359.419.489.539石19.689.759.819.889.95710.0110.0810.1510.2310.2910.3610.4310.5110.5710.65810.7210名10.8710.9511.0111.0911.1711.24113211.4911.4811.5511.6311.7111.7911.8711.9512.0312.1112.191012.2712.3612.4412.5212.6112.6912.7712.8712.9513.041113.1213.2113.2913.3913.4713.5613.6513.7513.8413.931214.0114.1114214.2914.3914.铭14.5914.6814.7714.871314.9715.0715.1715.2715.3615.4715.5715.6715.7715名81415.9716.0816.1916.2916.416.5116.6116.7216.8316.931517.0417.1617.2717.3717.4917石17.7217.8317‘%18.051618.1718.2918.4118.5218.6418.7618.881919.1219.251719.3719.4919.6119.7319.8719.9920.1220.2420.3720.511820.6320.7620.8921.0321.1621.2921.4321.5621.6921.831921.9622.1122.2422.3922.5222.6722.822.9523.0923.2320 DL/T4692004表1(续)温度r水;的饱和蒸洲气压力1x1OzPa℃0.00注0.20.30.40.50.60.70.80.920233723.5223.6723.8123.9624.1124.2524.4124.5624.712124.8725.0125.1725.3225.4825.6425.829.9526.1126.272226.4326.626.7626.9227.0827.2527.4127.5927.7527.922328乃928.2528.4328石28.7729.9528.1229.3129.4829.652429.8430.0130.1930.3730.6630.7530.9231.1131.2931.482531.6831.8732.0532.2432.4432.6332.8333.0133.2133.412633.6133.8134.0134.2134.4134.6134.8335.0335.2435.442735.6535.8736.0836.2836.4936.7136.9337.1537.3637.572837名38.0338.2438.4738.6938.9239.1539.3739.639.832940.0540.2940.5240.764141.2341.4741.7141.9542.193042.4342.6842.9243.1743.4143.6743.9244.1744.4344.683144.9345.1945.4445.7145.9646.2346.4946.7547.0147.283247.5647.8348.0948.3748.6448.9249.1949.4749.7550.033350.3150.650.8851.1651.4551.7352.0352.3252.6152.913453.253.5153.854通154.454.7155.0155.3255.6355.933556.2456.5556.8757.1757.4957.8158.1358.4558.7759.113659.4359.7660.0860.4160.7561.0861.4161.7562.0862.433762.7763.1163.4563.864.1564.464.8565.265.5665.813866.2766.6366.9967.3567.7268.0868.4568.8369.1969.563969.9570.3270.6971.0771.4571.8472.2372.617373.394073.7974.1774.5774.9775.3775.7776.1776.5976.9977.44177.8178.2378.6479.0579.4779.8980.3280.7381.1681.694282.0382.4582.8983.3283.7684.284.6485.0885.5385.974386.4386.8887.3387.7988.2588.7189.1789.6490.1190.574491.0491.5291.9992.4792.9593.4393.9194.494.8895.374595.8796.3696.8597.3597.8598.3698.8699.3699.88100.3肠100.89101.41101.93102.45102.97103.51104.04104.57105.09105.6347106.17106.71107.25107.79108.33108.89109.44109.99110.55111.1148111石7112.23112名113.37113.93114.51115.08115.65116.24116.8349117.41118118.59118.171187120.37120.99121.57122.19122.8 DL/T469一20046.5转速的测定6.5.1风机的轴速度在每一测试点的试验周期内,应对风机的轴速度进行定期测量,以确保在每一试验周期内的平均转速误差不超过10.5%,所使用的任何装置都不应明显影响试验风机的转速或其性能。6.5.2采用方法举例6.5‘2.,数字式计数器测量转数用的数字式计数器在测量时间间隔内,计量到的脉冲数不应小于1000。计时装置应自动地由计数的开始和结束所控制,而且其误差不应超过计算脉冲总数所需时间的。.25%,6.5.2.2转数表转数表不应产生滑移,而且每一次操作时间周期不得少于60s.6.5.2.3直接显示的机械式或电子转数表转数表不应有滑移现象,而且使用前后应校准。这类仪表刻度盘的最小分度,不应大于测量转数的0.25%o6.5.2.4频闪测速仪除采用一个已知其频率或测量误差在10.25%的频率源进行过检查外,频闪测速仪应在使用前后对照标准转速进行校准6.5.2.5频率表当风机由同步或者异步电动机直接驱动,用测量供电电频率和对异步电动机用计算滑差频率来测量转速时,频率表的误差不应超过0.5%。也允许使用更小误差的数字仪表。用来指示滑差频率的仪表应使用可直接计数,且其误差不超过轴速度士。25%的仪表。了风机压力的确定7.1压力测量平面的位孟7.1.1要确定风机的压力,应在风机的进口和/或出口侧尽可能靠近风机的平面上测定静压。以保证按照摩擦系数数据计算测量平面与风机之间的管道压力损失时,不会过多地增加确定风机压力的误差。光滑管道的摩擦系数见附录Bo7.1.2在开始观测之前,应对测量截面的压力进行调查,以确定读数的一致性。对下述四种情况应加以识别:a)在按照7.2.2.2要求安装的四个管壁测孔中,任意两孔的测量压差小于四孔压力算术平均值的5%时,则应用一集管将它们互联起来(如图2所示),这样侧量到的压力即为平均表压。1一至压力计;2一风道图2测量圆形风道平均静压的测孔连接〔相互连接到一台压力计) DL/T469一2004b)当四个管壁测孔之间的任意两孔的测量压差大于5%,但又小于10%四孔压力值的算术平均值时,则这些管壁测孔应由皮托静压管取代。皮托静压管应放到风管中按7.2.2.4的规定和条件布置的测点上。若这四个读数中的任何一个与它们的算术平均值之差小于10%,则可取其平均值,或者按7.2.2.2的规定将四根皮托静压管互联起来测量。c)当四个皮托静压管读数中的任何一个与它们的算术平均值之差大于10%,但又小于15%算术平均值时,则应按照6.2.1的要求及8.4规定的位置进行逐点测量。此时取所有读数的平均值。d)当逐点测量读数和它们的算术平均值之间的差值大于15%平均值时,则可认为压力测量平面不适合现场测试。上述c)条中所述方法适用于符合a)或b)条件的情况。7.1.3若选作流量测量用的测量截面靠近风机,该截面可用作压力测量截面。用作压力测量的其他测量截面距风机进口的距离不应小于1.5D,,距风机出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D,(见图3)。若只检查流动条件的稳定性,则这一距离可以短一些。压力测量平面应选在任何弯管、扩散管或者其他障碍物下游方至少5De处,因为这些东西易引起气流分离或者妨碍压力分布的均匀性。风机应包含所有附属部件,如进风室、挡板、扩压器等。在任何情况下选择作为压力测量的平面应是这样的,即该平面的平均气流速度也可以通过在其他截面得到的读数值计算确定,或者采用速度场法(符合8.1的规定)直接测量得到。l扮5认1一风机图3现场试验压力测2面的位It7.1.4当风机的进口侧或出口侧直接与通风室相连接时,压力测量面应尽可能地靠近通风室与风机连接的那一面。以使压力测点事实上处于“死区”内,在该“死区”内没有明显的气流速度。7.2风机压力测定7.2.1一般条件应该注意,在风机进口和出口侧测At静压时,要确保测量值是相对于大气压或试验间内气压而言的。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则应采用7.2.3.4中所述方法进行测定。7.2.2现场静压测定7.2.2.,采用6.1.2^-6.1.4所述的压力计与管壁测孔或者7.1.2中所述的皮托静压管静压接头相连接的办法来测量现场静压。7.2.2.2在较均匀的(无旋流和分离现象)流动条件下【7.1.2中a)情况〕,可采用均匀布置在管子圆周上(如果是矩形管,则应在每侧的中心位置上,见图4)的四个管壁测孔来测量静压(见图2)0要求这些测孔要平整、内无毛刺;相邻的管壁要光滑、清洁、无起伏、无断裂(见图5)aI1-最少4个孔,相隔900并位于每一侧壁的中心;2-需要测量各孔的静压,其平均值为该测试平面的静压图4矩形管道中获得平均醉压的测孔连接(单个压力计连接) DL/T469一2004IOD一风道直径图5管壁压力测孔的结构7.2.2.3注意所有的管子和接头应无堵塞和泄漏现象。在进行任何系列测量之前,应对四测孔在测量的最大流量下的压力逐个进行测量。若四个测量读数值中的任意一个超出范围,相当于风机额定压力的5%时,则应对测孔接头及压力计的连接进行检查,看有无故障。如果没有发现问题,则应检查气流的流动是否均匀。7.2.2.4在圆形管道的合理压力测量平面上,应至少选四个测点。这些测点应等距对称地布置在轴线周围,位于距管壁约1/8管道直径处。或者在矩形管道上,距每边中心的距离为1/8管道宽度处。在稳定流动条件下,静压应分别在每一测点读取数值,并计算其平均值。7.2.2.5当压力测量平面的位置邻近风机进口或出口的风室内时,静压可以使用壁M孔或者利用适当安装的皮托静压管将静压传递给压力计来测量。7.2.3风机安装类别7.2.3.1一般说明GB/T1236标准认可四种安装类别,不同的安装类别,风机的性能可能不一致:-A类:自由进口,自由出口;-B类:自由进口,管道出口;一一叫{类:管道进口,自由出口;-D类:管道进口,管道出口。进行试验时,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确保A类和B类风机的进口无阻碍。否则,会增加额外的不可测量的阻力。有关所需要自由空间的导则可在GB/T1236中找到。7.2.3.2A类安装本标准所述流量及压力测量方法适用于管道的测试,因此不适用于A类无管道条件的测试。7.2.3.3B类安装当风机按B类条件安装(见图6)用作送风机时,应按照7.2.2的规定测量风机出口侧试验截面的平均表压。I1-风机图6B类安装示惫 DL/T469一2004在这种情况下,基准(或有效)压力即为风机压力外。该压力被定义为风机出口滞止表压P、减去风机进口滞止表压P.,,(此情况下为零)).滞止表压P..g2由下式给出:Pag2=Pa+Pa(Fm2)(61)式中,任意测点x处的马赫数系数由下式给出:__Ma2Maoma6户-=1+—十—十—+。,(62)440600该测点就地马赫数的数值可由下式近似地给出:gm/pxlAxMa.=(63)当空气被当作不可压缩气体时pp-<2000Pa,Maz50.15或者用户与生产厂家协商,则嵘=嵘=1,并且可采用下面所述方法.通过在出口侧试验截面得到的表压Pea上增加一个摩擦修正量(弘)如a.(见附录B),便可计算出风机出口表压P.z。当截面上两个测点之静压差达到7%时,允许采用修正方法。表压P.2的计算公式为P.2=。。一[1一{奇1z1+(}}x-4)4Pal(64)管道中任一测点x上的标准动压,可由下式得到:v2_P&二Px几土[=1(65)ZP.LA=JP.P.=Pz=P4=P.=(66)凡(t,+273.15)风机的压力PP可由下式计算得出:PF=P..a2-P..ei=P..ez、=P.4一{奇A)2」]·+(}}2})4Paa+Pd2=、一「1+(}}2-<)4(67)02-4)4=[}Db4]“一(68)风机的静压pn可由下式得到:Pap=Pee-Pesgl_内(69)示例:p,,=OPa;p,=932Pa;p,=60Pa;v,=lOm/s;F,1;p,--1.2kg/m";p,=60Pa;(,},J,=0.35;A,=A,则pF=932一0+0.35x60+60x1=1013(Pa)当p,>2000Pa和/或Ma,>0.15时,GB/T1236-2000标准的14.4-14.9.1和第33章所述方法应予以采用。7.2.3.4C类安装当风机按C类条件安装用作吸风机时(见图7),应按照7.2.2的规定测量风机进口侧试验截面上的平均表压。 DL/T469一20041一风机图7C类安装示蔽在这种情况下,基准(或有效)压力即为风机静压P.F。该压力被定义为风机出口滞止表压P.vz〔此情况下为零)减去风机进口滞止表压P>81风机进口滞止表压可由下式得到:P.,gl=X7+Pal(Fm1)(70)式中,任意点x处的马赫数系数可由下面关系式给出:_.MatMa"Maer__=1+—十—十一+,·(71)‘440600该测点就地马赫数Mal的数值可由下式近似得到:4.lp}/A.(72)Ma.=VkRw(‘二+273.15)当空气被当作不可压缩气体时(pp-<2000Pa,Ma,-<0.15,或者用户和厂商协定),则F,-=F}=1,而且下述方法可适用。通过从进口侧测试截面测得的表压Pa减去一个摩擦修正量(}3-1)1Pal<见附录B),便可计算得出风机进口表压P}。当测试截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的静压差达到14%时,可采用修正方法。表压A、的公式如下;。:一、一。111一{会A3z」一(‘·’‘几’(73)「几I_(74)(S3-1)3={瓦J"3-1FA,1(‘3-1)1=(‘3一1)3{子}(75)仁匀」管道中任一测点x处的标准动压可由下式得到:1砚一从一Ax(76)P&=P}才二P,(77)P.=P,=几=P.=凡(气+273.15)风机静压P,的计算如下:RP=Pez-Purl=Pugl DL/T469一2004尸...l,(A丫1,二、_=,刀e3十Palesesese‘一s冈厂LSs-。、一。︸ee人公=一Pea+Pamwe-凡-l=一,十Pal[(}3-1}1一‘]AF=Pea+Pa3V(3-1),一1](78)风机压力PF的计算如下:Pa=Pesg2-Pesg1=Paz-Pesgi=AF+Pa2(79)注:几3是一负值,从数值上讲大于表达式中的负项。因此,几;将会是一正值。示例:pa=OPa;p,=-1000Pa;v=,,=]On/s;Fe,二1;pa1.2kg/m";Pa,=60Pa;A,=A3;(红I)3=(y3-1)1=。2则PF=1000+0+0.2x60一60x1.0=952(Pa)当PF32000Pa和/或Mat>0.15时,GB/T1236-2000标准的14.4-14.9.1和第34章中所述方法应予以采用。7.2.3.5D类安装当风机按D类条件安装用作增压风机时(见图8),应按照7.2.2规定测量风机进口和出口侧测试截面的平均表压。t一风机图SD类型安装示意在这种情况下,基准(或有效)压力即为风机压力PF,该压力被定义为风机出口滞止表压Pu,减去进口滞止表压P-I-风机出口滞止表压P.92可由下式得知:Pesg2=Pee+Paz(Fm2)(80)风机进口滞止表压Pcsg:可由下式得出:Pesgl=Pet+Pa1(Fm1)(81)式中的任意测点x处的马赫数系数F==可从下列关系式得知:_P,Ia2Ma"Ma6r_,二1+—+—+—+(82)一440600该测点上的就地马赫数Ma的数值可由下式近似得知; DL1T469一20049.IPr/A.月盛2,(83)当空气被当作不可压缩气体时(PF52000Pa,Ma2}<0.15,或者用户与厂家同意),则F.1=F"02=Fm3=F"04=1并且可采用下述方法:P,P二二P1=P2=Ps=P4=P.=(84)凡(t,+273.15)风机的压力P;由下式给出(见7.2.3.2和7.2.13):PF=Xsa2一Asat=X2+Pd2一P.1一PalPw-Pa211一{Aa42J+(}2-4)4Pa4···-一:奇2,+S3-1‘一=Pe4+Pa4[l+(C2-4)4]一,e3+Pd3[3-A一1]Pa=P,a+P.ll十(S2-4)4」一,。+Pd3k3-1)3一1](85)les几(月尸-凡乙5Z-l(86)es几esl几了P沁r.龟‘一月(87)1气A少妇1)﹄3-l=9-A(88)(见附录B)风机的静压AF由下式给出:AF=Pe2一P.81=Pesg2一Pat-Pese1=PF-Pd2示例(压力均以“Pa"为单位):p,4=520Pa;Pd4=Paz=60Pa;P,3=-390Pa;pa1.2kg/m3;Pd3=Pm=50Pa;A,=A3和A2=A4;(二-4)4=0.35;(二1)1=0.26则pF=520一0+0.35x60+60x1.0一(-390)+0+0.26x50一50x1.0=954(Pa)当p,>2000Pa和/或Mal>0.15时,则GB/T1236-200(〕标准的14.4-14.9.1和第33^35章中所述方法应被采用。流量的测定8.1测R方法的选择实际气体管道某一截面的流量可由两种方法测定:一是测量该截面各个点的速度,再计算出平均速度(本标准以下称为速度场法);二是测量由差压装置(孔板、文丘里管、喷嘴)所产生的压力差。测量方法的选择条件如下:a)采用速度场法进行测量的时间较长且需精确处理。但是在许多情况下,这是惟一适用的方法。 DL/T469一2004采用该方法时,必须先进行预各性试验以确定试验条件(测点读数的数量和观测时间)。b)采用标准差压装置,即使是由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进行测量,也易获得具有良好重复性的流量的时间平均值。但它的使用受到一些限制,要求风道有一定的直线长度,并只用于圆截面风道。8.2测量截面的选择8.2.1无漩涡直线流流量测量截面的选择应使流体无漩涡、流线接近平行,且尽量垂直于测量截面。若不能满足上述条件,应由各方协商同意,在测量截面的上游增设防涡流装置。该装置的安装位置应保证通过测量截面的气流无漩涡轴向流动,且不能影响风机进、出口气流的流动条件。也允许在限定长度的风管内采用内衬以改善测量截面的形状。如果终究未能找到满足上述条件的流量测量截面,可经协商选择测量截面,但要强调的是这将影响测量精度8.2.2速度测量段面的验收通过横断面的速度分布应均匀。当75%以上的动压测量值大于最大测量值的1/10时,分布的均匀性才被认为合乎要求(见图9)a〔妾几丫to(,P,)/lo住1图b)中气流进入风机入口的流动还好,但进入进风箱a)理想的P‘分布的流动可能不良。在进风箱内可能产生润流b)好的Pe分布SP(毛几)/10(6Pd)110注2:图叼中75%以上的Pa读数大「Pam../10,进入风机进fl注3:Md)一图f)中少于75%64P,读数大FP,_.no或者进风箱进口的流动不良。进入娜机进口或者进风箱进口的流动不良。C)良好的Pa分布d)不得采用的Pd分布毛凡毛几((Pd丫10((Pa)n0e)不得采用的Pa分布f)不得采用的Pa分布图9在风机系统装1中动压测量面内的典型动压分布 DL/T469一20048.3采用差压装置测定流量对于按标准GB/"r2624的要求安装和使用的标准差压装置,若能满足试验所要求的极限流量下的流动状态,并允许使用本标准给出的数据,则可不必对其进行初校。对于GB/T2624所规定的含有一次元件的差压装置,采用附录C所述的直段长度,若能满足试验所要求的极限流量下的流动状态,并采用考虑附录C要求的本标准所给出的数据时,则可不必对其进行初校。对于不符合GB/f2624规定的非标准差压装置的使用,若供需双方就装置的选用及确保与标准差压装置具有同样精度的校正方法达成一致时,可在下列情况下使用:a)在风道进口处:孔板、喷嘴、文丘里管、机翼测速装置、喇叭型进口或锥型进口。b)在风道出口处:孔板、喷嘴、文丘里管、机翼测速装置。8.4采用速度场法确定流量84.1一般条件8.4.1.1为用到仪表的高精度测量范围,被测的平均速度应尽可能在测量仪表使用范围的足够高处8.4.1.2为排除由弯头、突然的扩张或收缩、障碍物或风机自身所引起的流动干扰,流量测量面应位于直管段,气流基本上是轴向的、对称的,且无涡流或逆流。8.4.1.3流量测量面宜选择在风管截面不变的直线段,且不存在改变测量面气流的障碍物。该直线段长度,即试验长度至少应为风管水力直径Dh的两倍。当流量测量面选在风机进气侧时,至少宜距风机进口1.5D,处或当流量测量面选在风机排气侧时,至少宜距风机出口5D,处。选用上述最小距离并不意味着满足8.4.1.2的要求。如不能选出满足这些条件的测量面,测量位置应由双方协商选取,测量结果是否有效需经双方商定。8.4.1.4考虑到管壁的影响及中心区域可能的速度变化,应在测量截面上选取足够数量的测试点。8.41.5采用速度场法测定流量时,在整个测量过程中应保持流量恒定。为此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持下列因素在整个测量过程中尽可能不变;a)速度探头或风道的阻力:b)风机的转速;c)系统内流体的压力和温度。8.4.1.6当在现场逐点测试动压(或速度)时,即使总流量和系统阻力保持不变,往往仍看到某点的读数有些波动,在试验室的一些情况下也是如此。这是由于湍流本身特性使速度场发生了轻微的不规则变化。因此,每一测点测取平均读数的时间不能少于15s。总流量可由通道面积和各个测量速度读数的平均值或由各个动压读数平方根的平均值来确定。这样完整的测试过程要重复进行一次或多次,直到两次成功试验的计算结果相差不超过2%为止。然后选择这两次测试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正确的测试值。8.4.2测点位1确定8.4.2.1总则测量探头应置于风道内,其位置的公差应等于下列两数值中较小的一个:a)0.05y(y为探头距最近管壁的距离);b)0.0051,(乌为垂直于距探头最近的管壁面的风管内尺寸))o当上述两公差值小于1mm时,则采用lmme8.4.2.2圆截面对于圆截面,其平均直径应等于测量截面上至少3条直径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这些直径相互间的夹角应大致相等。如果相邻两个直径的差大于1%,则测量直径的数目应加倍。 DL/T469一2004测量截面风道内尺寸的测量误差不应超过0.25%.测试点不得少于24点。测试点应至少分布在3条直径上,且各半径上分布不得少于3个测试点。按规定用切贝切夫法(Log-Tchebycheff)和线性法(Log-Linear)两种方法之一确定测试点。例如,可选4条直径,各半径上分布3个测试点(见图10),或选3条直径,各半径上分布4个测试点(见图11).a)切贝切夫法b)线性法图10圆形截面上的现场测点布1(在4个直径上每个半径设3个测试点)0.976D0.979D0.883D0B16D0655D0.02IDa)切贝切夫法b)线性法图11圆形截面上的现场测点布1〔在3个直径上每个半径设4个测试点) DL/T469一2004表2和表3分别给出了按切贝切夫法和线性法确定的测试点位置:一-每条半径上3个点(见表2);—每条半径上4个点(见表3)e风管中的平均速度等于各点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容积流量等于该平均速度乘以由平均直径计算出的截面积。表2每一半径上设3个测试点测点序号切贝切夫法(y1D)一}线性法〔y/D)}!0.0320.0322{}0.1370.1353}}0.3120.32140.6880.6795一}0.863}}0.8656一}0.968}}0.968表3每一半径上设4个测试点测点序号切贝切夫法勺ID)线性法(y1D)10.0240.02120.1000注1730.194一}0.1844一}0.334一}0.34550.6660.6556}一0.8060.81670.9旧0.88380.9760.9798.4.2.3轴流风机上游段的环形面积如满足下列条件,可采用速度场法测量环形截面的流量。a)半径数不应少于6条,且半径之间的间隔相等。b)按线性法规则沿半径设置测试点,每条半径上不少于4个,其测点位置(见图12)根据直径比D)D确定〔见表4,每条半径上4个测点时)。对于中间值,测试点的位置通过该表数据的线性内插来确定。平均速度通过计算该截面所有测点速度的算术平均值确定c)流量等于截面平均速度乘以截面积。d)为确定截面积,内径众及环厚度。的测量误差一般为0.25%,1OD,JeI图12环形截面上的测点布1(在3个直径上,每一半径设4个测试点) DL/T469一2004为了减少偏心误差,环厚度应至少在4个等夹角间距的半径上测量,并取其平均值。如两个径向尺寸差超过1%,所测得的尺寸数目应加倍。内径由测量内筒的外圆周长计算出。环形截面积由下式计算:A=.少.+e}(89)表4环形风道的测点布1y1D口al“测点1m9点2测点3测点40.050.02370.09730.20240.34980.100.02350.09650.20040.34520.150.02320.09510.19700.33620.200.02280.09320.19240.32400.250.02220.05旧80.18650.30970.300.02160.08790.17940.29360.350.02080.08440.17140.27610.400.01990.08040.16220.25750.450.01880.07610.15220.23820.500.01770.07120.14130.21820.550.01640.06590.12960.19760.600.01500.06040.11800.17670.650.01360.05380.10430.15540.700.01190.以720.09070.13370.750.01020.a扣20.07660注119仓800.00840.03290.06200.08980.950.00630.02510.04710.06760.900.00440.01710.03060.04520.950.00220.00870.01600.02268.4.2.4矩形截面在直的矩形截面风管中,截面的高度和宽度应按图13所示的方向测量。如果两个相邻高度和相邻宽度的差大于1%,则沿该方向的测量点数应加倍。截面的平均高度应等于所测量各个高度的算术平均值,截面的平均宽度亦应是所测量各个长度的算术平均值。截面面积等于平均高度与平均宽度的乘积。计算截面面积所需风管尺寸的测量精度不小于0.25%.横线(平行于小边)的数目和每条横线上的测点数不少于5个。如果矩形截面的纵横比(宽高比)与1相差甚远,建议将横线的数目再增加。测点的位置按切贝切夫法设置,表5示出了它们的位置。容积流量等于截面积乘以各个测点侧得的当地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DL/T469一20040.939L0.765L0.563L0.437L0.235LM61L-卜一卜一干-一一彝一卜-卜一行汁一一卞一仁一川-一厂o七甘卜00图13具有6条横线和每条横线上有5个测试点的矩形截面6.4.2.5其他形状的截面临时的改动(如加设低阻力内衬)可用于保证矩形截面和圆形截面有适当的试验长度。然后,当不能进行临时改动时,要确定通过管道的或规则的、无凹陷横截面的直管段的容积流量,最为方便的是可采用修改的在矩形横截面使用的切贝切夫网格法。表5按切贝切夫法设1的测点数和横线数横线数及每条横线上的测试点数点X/L或y/H值10.07420.288530.50040.71250.92610.06120.23530.437640.56350.76560.93910.05320.20330.366740.50050.63460.79770.947 DL/T469一20048.4.2.6修改的切贝切夫网格法如果基准线平行于截面的长直边,或测量线和截面的长轴夹角为直角,以保证测量线的末端与截面的周界线相交于相当光滑的曲线或直线上,这样经有关方协商一致,可认为横截面为规则形状。边界线和测量线的夹角不应偏离900太远。对于非矩形风管横截面(典型的如图14所示),若要采用修正的切贝切夫测量法,必须对每条测量线上测量的平均速度按其长度比例进行加权。此外,对于两个靠近管壁区域测量线的位置(图中编号为1和N.位置)也要进行调整,以达到最高测量精度。还应考虑管道摩擦及壁面形状的影响。23NaXNc1111}孟一基准线长度:红一吕叮量线长度曰从一测量线(l一从条)图14除矩形或圆形外的规则截面上测量线和测点分布对于符合表6中形状之一的管道,修改的切贝切夫网格法说明如下:a)基准线应该平行于风管横截面的长轴。b)在各个测试点上测量速度,测试点应分布在至少有6条与基准线和气流轴线(流线)垂直的平行测试线上。c)编号为2至(Nr一1)的测量线沿基准线的分布应按切贝切夫原则进行(见表5)。d)测试线1和从应与表6相对应(表中的值均按高雷诺数的粗糙壁或低雷诺数的光滑壁确定)。e)根据切贝切夫原则(见表5),在每一测量线上应设至少布置6个测试点,若其中任一测量线很短时,其测量点的数目可减少到5个,但整个截面的测量点总数不应少于35个。f)在上述各测量点上测取速度,并求取每一测量线上各测点速度的算术平均值。9)整个风道的容积流量由以下步骤求得:1)每一测量线上的(算术)速度平均值乘以该测量线的长度;2)对1)中获得的值求和:3)将2)中求出的和值乘以风道两壁之间的基准线长度,再除以N.。即“一“一‘1,·‘b“,一‘助动,命(90)式中:q‘—总容积流量,m3ls;蛛,一测量线N的算术平均速度值,n口5;份一测量线N的长度,m;从,一测量线的数目;乙—风管壁间的基准线长,m。 DL/T4692004表6非矩形和圆形的规则截面上两边界测量线位置边界测量线位置管道截面形状N,XILX声60.0740.939J}石}「一23}亘70.0640.947t.闷.卜--------一一.60.0750.925厂入}_一厂一已口70.0650.935》一x60.0700.930川l卜一}义{xtl一夕J70.0590.94160.0600.940川厂-一仁:又一}一夕xt70.0490.95136 DL/T4692004表6(续)边界测量线位置管道截面形状N,XfLx=Ic厂60.0750.925}z口70.0650.93560.0700.930厂/<、/牛70.0590.94160.0860.914十—口to0一一一斗一一70.0730.92760.0790.921夕77tN70.0710.92937 DL/T469一2004表6(续)边界测量线位置管道截面形状下从︸一一土i六p38 DL/T4692004表6(续)39 DL/T469一2004功率的测定9.1与风机功率相关的性能曲线定义9.1.1由于确定支承风机轴的轴承损失困难,直接测量叶轮功率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为确定风机的基本特性,应了解该功率。基于这种原因,可用下述定义的功率值之一进行测量。a)风机轴功率凡为由驱动装置输出到风机轴的机械功。它包括轴承损失、密封装置损失、轴承冷却装置的损失等。b)电动机的轴功率Po为驱动轴可用的功率。在风机直联驱动时,它仅等于功率P,o在其他情况下P,=II.P.(91)式中:刀“一传动效率。对于小功率,合理、精确地确定传动效率是困难的。c)电动机输入功率Pe为输出到驱动装置输入端的功率,即装置吸收的总功率。在电动机驱动的情况下,它是输入到电动机端子上的电功率:在其他情况下,输入功率应在有关各方协商一致的情况下,按燃料、蒸汽、压缩空气等的消耗量来确定。9.1.2由这些功率可确定下述效率:风机效率17,、风机轴效率71e、电动机轴效率11。及总效率TL。而这些效率由风机空气功率P=分别除以叶轮功率、风机轴功率、电动机输出功率和电动机输入功率求得。只有叶轮效率反映输到叶轮上的功率利用率。装有电动机的风机总效率(或装置效率),除风机损失外还包括传动系统的损失、驱动装置的损失。9.1.3出卖方与买受方的协议应明确规定哪一种功率和哪一种效率可以进行试验检查。9.2电动机至叶轮的传动功率损失如果将现场试验结果与试验台上取得的风机性能结果进行比较,则在这两种情况下输入到风机的功率应使用相同的方法确定。在有必要确定风机轴功率时,除叶轮直接安装在电动机轴上外,应从电动机轴功率中适当扣除传动系统的能量损耗。为了确定这些损失,采用的方法应得到风机出卖方的同意。在有必要确定叶轮功率时,应从电动机轴功率中减去轴承及其他传动损失,这一数值应由双方协商确定。9.3功率测定方法9.3.,总则为精确获得供给风机的功率,应取足够数量测试结果的平均值。驱动轴上的功率可采用几种方法确定,既可用扭矩仪直接测算,在电动机驱动的情况下,也可由输入到电动机端子的电功率推算得出。在后一种情况下,电动机的输出功率等于输入的电功率减去损耗分析法得出的总损耗。为此,在每一试验点应测量电压、电流、转速以及交流电动机的输入电功率和异步电动机的转差率,还要在电动机未与风机连接时测量电动机的空载损失。在这里,既可采用与所采用电动机性能相一致的电动机性能数据,也可采用预先经校准的电动机性能数据。电能测量仪表,风机试验过程中输入到电动机的电量可用下列方法之一来测定:a)对于交流电动机,用两台瓦特表或一台积分电度表和时间记录仪。b)对于直流电动机,测量输入电压和电流。9.3.2用扭矩仪测定风机轴功率风机轴上的扭矩可采用安装在风机与驱动它的传动系统或电动机之间的扭矩仪来测量。风机的轴功率等于所测得的扭矩乘以经仔细测量得到的转速。 DL/T469一2004如果测量转速的误差为0.5%,扭矩仪的精度应高于所测得扭矩值的1.5%,方可使确定的功率精度达到2%0经双方同意,校准可采用仪表静校的数据,该数据与转速无关。在这种情况下,试验应在和校验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在某些情况下,仪表应在试验的前、后,立刻由双方认可的权威机构在现场试验期间所遇到的条件下进行校准,而不必对仪表状况进行任何调整。校准应在负载递增和递减两个方向进行试验,加载时,测量扭矩应注意读数期间负载不能减小;减载时,应采用类似的预防措施。如果加载与减载的扭矩差大于1.5%,则扭矩仪失灵;相反,应采用加载和减载的平均值。假若两个测量值相差不大于1.5%,试验前、后所测得两条校准线的平均值应作为计算的校准曲线。9.3.3用损耗分析法确定电动机输出机械功率9.3.3.1总则驱动电动机的轴功率等于在电动机端子处测得的输入电功率乘以用损失分析法估算的电动机效率。三相交流电动机和直流电动机的损失估算是不同的。电动机的损失可用热量法进行测量,该方法在GB/T5321中有详述。9.3.3.2三相感应电动机驱动风机下述损失应予以考虑:a)恒定损失:铁芯及其他金属件的附加无负载损失;运行中不测量的轴承及电刷的摩擦损失;电动机中总的风阻损失。b)负载损失:一次绕组中的电阻损失;二次绕组中的电阻损失;电刷的电损失(如果有)。c)附加负载损失:动铁及除导线外的其他金属件因负载引起的损失;涡流损失。效率可由总损失计算出来,总损失设定为下列各项损失之和:a)恒定损失。总的恒定损失由运行的空载电动机确定。电动机按额定电压和频率供电。电动机吸收的功率减去一次绕组的电阻损失即为总恒定损失。二次绕组的电阻损失则可忽略不计。b)负载损失。一次绕组的电阻损失按一次绕组电阻和对应的负载电流进行计算,一次绕阻的电阻采用直流法测量,并进行温度修正。二次绕组的电阻损失等于转差率与传输到二次绕组的总功率的乘积。c)附加负载损失假定按一次电流的平方变化,全负荷下总值等于电动机额定输入功率的0.5%.9.3.3.3直流电动机或单相感应电动机驱动风机电动机效率应参照GB/T1311确定。9.3.4参考与使用相同的电动机性能在不能采用损失分析法时,经双方商定,允许采用电机制造厂提供的电动机性能数据,该数据可以从与现场试验所用电动机相同的电动机的性能数据中得到。制造厂所提供的数据可被认为足以由测量电动机输入电量值来确定电动机的输出功率。试验期间电动机的功率应与性能试验时所用的电动机功率一致。电压应保持稳定,且它的平均值不应超过性能试验所用电压的2%0电动机所提供的有用功率与电动机的输入功率相对应。有用功率可由有用功率作为输入功率的函数表中直接得出,也可从效率表或效率和功率因数表中间接推出。使用效率表时,电动机的输出功率由下式确定:P,=P}th,(92)式中:P}—对于单相电动机用电度表测定,对三相电动机则用两个电度表测定。使用效率和功率因素表时,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 DL/T469一2004Po=coSOUIri-用于单相电动机(93)P}=COSO万UIT7-用于三相电动机(94)式中:U.1-现场试验中所测得的电压和线电流值,对于三相电动机,则表示每相所测值的平均值。9.3.5采用校准电动机采用校准电动机,则电动机输出功率可用给定的效率曲线或有效机械功随电动机输入电功率变化曲线导出,这些曲线事先已在经供需双方认可的试验台上绘制完成。这些数据按9.3.4所述的方法使用。电压应从低于额定电压10%到高于额定电压10%的范围内获取上述有关数据。要进行这些测量,应使电动机在带负荷下至少运转90min,以确保其温度尽可能接近运转期间所达到的温度。为了采用校准数据,确保电动机的输入功率与校准期间所用的功率一致,相电压应保持稳定,且其平均值与校准电压相差不大于2%0当对电源的稳定性及频率有怀疑时,应进行频率测量。9.4测量仪表在各种情况下,功率、电压及电流应用有校准曲线进行修正过的0.5级或不需修正的0.2级仪表进行测量。测量仪表的选择应使其读数值大于全刻度读数的1/2。为将误差减至最小,测量仪表所用的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的选择,应尽可能使它们在接近其额定负荷下工作。这些仪表总是尽可能靠近电动机端子连接,以防电缆中的压降影响到测量精度。9.5现场试验注意事项应注意所测的功率应与正在测量的质量流量和风机单位质量功相对应。为此,应确保在这两种值的测量期间进行足够数量的输入功率测量,且功率没有突变和渐变。10与确定风机性能有关的误差10.,总则这些试验结果将提供风道系统流动阻力的实际值与规定值进行比较,也可提供风机试验性能点与用标准风道试验所确定的风机性能进行比较。无论哪一种情况,由于下列各原因都会产生误差:—泄漏、再循环或系统的其他缺陷;—风道系统流动阻力的不精确估算;—错误应用标准试验数据;—太靠近风机出口或其他地方某一系统元件的过量损失;—由于弯道或太靠近风机入口的其他系统元件对风机性能的千扰;—现场测量所固有的误差。在许多场合,现场试验条件下测量风机性能的精度比用标准风道进行风机试验的精度要低得多。此时除了进行现场试验外,还可能需要对安装在标准风道上的或全尺寸风机或模型风机进行试验。如果供需双方协商一致,现场试验可作为风机验收试验的基础,如果现场试验作为供需方之间保质条款的一部分,在风机安装到现场之前,应给予制造商检查风道的安装或风道布置的机会,并认可测试的最佳位置。在风机安装到现场之前,还应给予制造商表明试验是否需要按本标准规定进行修正的机会。在不可能严格遵守本标准的地方,经供、需双方协商一致可进行适当修正,但在此情况下,将会影响测量结果的精度。10.2性能误差任何风机性能试验都要产生误差,这些试验误差的预期范围是规定的、用数字表示的测量误差。 DL/T469一2004另外,这些误差不同于风机自身在制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变化引起的另一些误差。用制造变化引起的预期误差范围加上测量误差来确定风机性能规范所要求的最小允许误差。这一允许误差在本标准中没有特殊说明,但是涉及它们使用的一些规定在9.3和9.4中给出。10.3测量误差在本标准中,测量误差表示为直接测量量(例如压力)或间接测量量(由测量其他量确定的量,例如容积流量)的百分数。引用95%的置信度界限意味着缺乏大量的有正态统计分布的测试值,95可以预期是在规定界限士2.5%的范围内。在GB/T1236的第17章中,指出了每一单个测量所需的精度极限,精度极限也可作为误差的最大极限。误差表示为与下列计算有关量值的百分数,例如:温度t被测量到士1.00C,但是,对于在室温下的试验,其相应的精度为绝对温度((273+r)的士0.5%.这一示例也说明“圆整”近似法适用于误差估算。若大气温度范围为00C-400C,相应地误差的精确计算分别为士0.36%和士0.32%,然而这表观的精度是相当不合适的,实际的估算值为士0.5%010.4指定误差假若风机进出口的温度和压力在通常的大气范围内,表7给出的最大测量误差可用于依照GB/T1236-200()的第17章中所要确定的量值。表7最大误差测量值最大误差大气压力用在当地校准的大气压力表测量,但未进行温度修正P:的士0.3%温度测量到士10C,并用绝对温度表示(273+t)的士0.5%当干球温度为30℃时,由于确定湿球温度tw有士2℃的误差,则湿度对空气密度的误差Pa的土0.2%静压(大于150Pa),1%压力计误差合并1%读数波动误差P.(或如)的士1.4%风道或风机出口面积A的士。,5%孔板或喷嘴喉部面积(耐闻的士0.2%叶轮转速段的士0.5%输入到叶轮的功率,不包括传动损失的有效部分P,的士2.0%大气密度,包括湿度修正P.的士。.4%有湿度修正的风道中空气的密度(压比r-<1.3的风机)P.的士。6%当风机总压力pF<10`Pa,含湿量不大于15g/kg时,没有湿度修正的风道空气密度P.的士0.6%10.5分析误差10.5.1总则本节的分析主要是处理:当综合一系列测量参数并换算到规定条件时,总误差将不可避免地会增加的问题。由提供一系列测量值确定的量是容积流量、风机压力和风机消耗的功率,确定这些量的可能(概率)误差主要取决于各个测量的误差和误差分配。10.5.2入口容积流量(质量流量)当流动条件满足8.2.1所规定的要求,流量按8.3的规定确定时,最大误差如下:9,的士2.0%(或R。的士2.0%).当有旋涡出现或流线相互不接近平行时,误差将增加。 DL/T469一2004当按8.4的规定确定流量时,测量误差如下:—在规则的风道中用皮托静压管测量时,qv(或q.)的13.0%;—在不规则风道中用皮托管测量时,qv(或qm)的士3.3%;一一在规则风道中用风速表测量时,qv(或q.)的土3.5%;—在不规则风道中用风速表测量时,qv(或q.)的士4.0%.10.5.3风机动压最大误差大约为P。的14.0%,10.5.4风机压力风机压力取决于安装种类(B.C或D)和风机动压与风机压力之比。图15给出了决定N最大误差的这些因素,它用于进口和出口风道的面积等于风机出口面积的情况,这些面积在一%一++7%范围内变化是容许的。月1二月毛二月2紧.椒哨只图辐叹州0.250.50.75黯1l14V1}晋Ifi17ka=Pavp注:B.C.D为安装类型.图15风机压力误差10.5.5特性误差见图1601200.d1100﹄dPi1.2tgrm只图霉1000叹姻。。。「06)a4v33.23.43.63.8进口容积流*gv,m珑注1:图中直线表示特性误差。注2:压力在L1kPa时的指定负载为3.4m"/so图16指定负载试验的例子 DL/T469一2004在固定的系统阻力下进行试验时,容积流量的最大误差取决于风机特性曲线的斜率(见图17)。阴影面积覆盖的是对于4,变化1%(它通常包含了特性曲线上的最高效率点),P,值从。%变化至一2%的斜率变化区域。A,7=Aa--A2群八霎.翎界ABCQ蒸卜照h翎令姚咤厄裂哥愈橄渊4塌城0.250.50.75通风机动压/通风机压力Ka=PnripF注:图中5是特性曲线的变化率,即S=如F/峋V,风机压力变化百分率与容积流量变化百分率之比。当压力随流量的升高而降低时,.S取负值。图17风机特性误差和风机效率误差10.5.6风机效率图17中单独示出了风机效率误差的坐标刻度。10.5.7转速从试验转速转换为指定转速时用百分率表示的最大误差增加如下:—入口容积流量误差:从士e;增加到士(嗜+0.25)".—风机压力误差:从士‘增加到士(心+1.0)0)oso—风机特性误差:从士e△增加到士(《+0.25产。风机效率误差不变。10.5.8功率误差的确定(电测法)在三相系统中假定采用积分电度表分别测出对应的功率W和W-该电度表应达到0.2级精度,即仪器的误差为士0.2%。当电度表的指示在其全刻度的50%或更大时,到电度表的估计输入功率误差将是+0.5Yo。如满足GB755-2001)的所有条件,那么计量入效率的误差将是士0.5%,而功率的总误差为士2.0%.10.5.9功率与容积流量的关系特性制造公差将不会使电动机吸收的功率随相应容积流量的变化大于士1.5%.如图18所示,风机基本功率位于a-b直线上,其确切位置随风机流量而定。在a-b线上任意一点,仪器和测量的误差是合适的。 DL/T469一2004铸俘邹郎容积流且9v1-预定负载:628kW时容积流量为36.08m"/s图18功率与容积流量关系特性的典型例子在a和b两极限端点的流量误差和功率误差均为士2%。由此形成的一个误差区域,所测得的功率和流量期望位于其中。若测得的功率和相关流量R,在ABCDEF所包围的区域内,则风机将被认为达到了规定的流量和功率特性。10.5.10风机压力与容积流量关系特性制造厂的公差导致容积流量的变化不会超过士1.5%。如图19所示,风机压力将位于a-b线上,确切的位置由风机的流量决定。在a和b两极限端点的流量误差与风机压力的误差均为士2%,由此形成了一个误差区域,测量的风机压力和流量将期望在此区域中。若被测的风机压力和相关的流量9,位于由ABCD所包围的区域中,则风机将被认为满足了规定的流量和风机压力特性。苗只出辑喊Ia甲b容积流蛋41一预定负载,628kW时的容积流量为36.08m3/s图19风机压力对体积流量特性的典型状态11使用导则11.1引言本标准前面各章对在现场进行风机规范试验的方法和试验数据的处理做出了规定,电站锅炉风机的现场性能试验按其目的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a)()举-iz行性能试骑:目的是测量风机在工作管路系统中的运行参数,作为评价风机与锅炉 DL/T469一2004风(烟)系统的匹配性、风机运行的安全经济性及其改进(如需要)的依据;b)P类.—特性试验:目的是验证技术协议书中保证的风机气动性能。P类试验必须严格按本标准第5-10章要求进行规范试验,而对于O类试验,如果现场条件不能满足规范试验要求,则经试验各方协商一致,可以适当降低测试精度进行试验,求得相对准确的结果。应用本标准于指定的风机试验必须做出若干决议,本章将说明应做出些什么决议,并对完成这些试验给予一般性指导。11.2试验前的协议进行规范试验之前,以下各项应由试验各方达成一致:a)试验目的:b)在试验条件下运行的持续时间:c)试验人员及分工;d)试验负责人;。)采用的试验方法;f)试验仪器及校准方法;S)测量位置和测孔的定位;h)读数的次数和频率;i)结果计算方法:j)一次误差值;k)仲裁者(如需仲裁的话);1)应用的合同性能曲线和/或规定的性能及运行条件;m)风机界面(指定的风机进、出口截面位置);n)试验进行次数。为保证试验按本标准和试验前双方达成的协议进行,参加试验的人员应有权出席双方的协商会议。11.3系统设计的考虑在不可能获得符合本标准的足够测量精度的现场条件情况下,经双方协商,有可能要设计新的系统11.3.1通常,在现场试验中,最难于确定的参数是风机流量。如果在风机和管道系统设计期间考虑了如下情况,则风机流量将是容易测量的。a)设计风机进、出口管道时,应当避免在风机界面的上游和下游三倍当量直径范围内设置内部加强筋板。b)方向突然变化的位置不应设在风机两界面处。c)所有管道尺寸的变化均应是光滑的。d)为插入探头,在风机界面处应允许有大约lm的管道长度。该截面应没有影响流量测量的内部障碍物和妨碍探头移动的外部障碍物,如结构钢、过道、手扶栏杆等。113.2为帮助确定风机输入功率,可安装一台经校准的驱动电动机。11.3.3对于O类试验,当现场条件不能满足本标准对风机进、出口静压测量面要求时,静压测量面应尽可能靠近风机的进、出口界面,而在确定风机压力时则应考虑系统效应损失,该系统效应损失值按DL(f468确定。11.4内部检查为保证没有影响测量的障碍物,测量速度和/或压力的管道平面的内部检查应由试验各方共同进行。有灰尘聚集的地方,应避免由于速度不足以将沉淀的灰尘携带走而使管道面积减小。11.5试验人员11.5.1为在规定时间内记录各种读数,试验组应由足够数量的试验人员组成。试验人员应有经验和经 DL/T469一2004过必要的训练,以便获得精确和真实的测试数据。所有试验记录都应由观测者签名。11.5.2试验负责人应指导试验并有权训练所有观测人员,他将保证试验是按照本标准和试验前签署的所有协议进行。11.6运行点本标准叙述了确定风机单个运行点性能的方法,如果需要进行多于一个运行点的试验,则试验将对每一运行点逐个进行。在试验前,试验各方应对改变系统阻力的方法达成一致意见,以获得各运行工况点。如果需要获得性能曲线,那么,试验各方还应在试验进行前对需要的运行工况点数目及其位置达成一致意见,以便绘出特性曲线。11.7试验期间风机运行的方式11.7.,当系统内有并联运行的风机时,在试验期间,被试验的风机应在手动控制方式下运行,而系统中其余的风机按习惯跟踪负荷变化。被试风机应在调节挡板和叶片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恒速运行。11.7.2系统应在保持气体流量和其他运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运行。例如对锅炉引风机,锅护负荷应稳定;试验期间吹灰器不应时开时关,如果必须进行吹灰,则吹灰器应在整个风机试验期间内均投运;运行的磨煤机、给煤机、布袋除尘器、烟气脱硫装置、空气预热器等均不得影响试验结果。11.7.3应保留各种调风器、叶片、挡板或其他控制装置的位置记录。11.8调整自试验开始后,就不允许进行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风机调整。如果必须对风机进行这样的调整,则应取消前面已进行的试验,并重新开始试验。任何再调整和重新试验均应得到试验各方的同意。11.9测里异常在试验进行期间,如果观察到测量异常情况,应允许试验负责人采取措施予以校正,并继续进行试验。任何这样的行动均应在试验报告中全面记载。11.10多进口或多管道如果风机进口多于一个,则测量应当在每一个进口或每一个进口管道上进行。不允许假定所有进口相同而只在一个进口测量。同样,如果一台风机出口管道被分成两根或更多管道,并且在分叉下游的测量条件更适用的话,则确定总流量应在管道的每一支管上测量流量。11.11预备试验在进行规范试验之前,应进行预备性试验。预备试验的目的是训练试验人员,确定所有仪器的功能是否合适,检验系统与风机是否相匹配,以便进行正确的规范试验。如果试验各方达成一致意见,且本标准的所有要求均得到满足,则预备试验可作为规范试验。11.12参考测量为确定系统已达到稳定状态,证明运行条件恒定,并达到在试验期间风机在不变的运行点运行的目的,应进行下面各项参考测量。a)转速(N,)"b)驱动功率或某些与驱动功率相关的参数(例如:电流1、绕组温度t、电动机输入功率P,等);。)风机进口静压(P,)sd)风机出口静压(几);e)风机进口温度(T,);f)风机出口温度(Tz);9)风机进口或出口动压(Pa)0按照确定风机性能的要求测量的转速和功率(见本标准6.5和第9章)将用作参考,压力和温度的参考测量亦按本标准6.7两章的方法测量,不过是用一个点代替多点测量。为达到参考测量的目的,连接到相应指示器上的能够观察全压、静压、动压和温度的探头将被固定在进口和出口平面的中心位置上,直到试验结束。这些探头不必精确定向,探头也不必校验,因为由这些探头取得的测量值仅仅 DL/T469一2004作为参考目的。每隔15min将每隔5min测量的温度和压力参考值进行平均并记录下来,记录在一张图上更好。这可以用人工或自动进行。对F类试验,如果参考测量值指出偏离了固定运行点的稳定条件,并将引起超过1%的误差,那么该试验将是无效的。对O类试验,该误差可放宽的范围应由试验各方根据试验目的协商确定。试验负责人对决定运行条件是足够稳定,并可以开始试验和继续试验负完全责任。11.13有关锅炉运行参数的确定对O类试验,由试验目的确定:除在风机每个测点的测试期间保持锅炉运行工况稳定外,还必须同时了解锅炉的有关运行参数,以便进行分析。另外,若流量的测量条件较差,还可通过锅炉燃料理论空(烟)气量的计算来估算流量测量的大致误差范围;烟气的密度经双方商定,也可用简化方法确定。燃料的理论空(烟)气量计算和烟气密度的简化确定不属本标准范畴,可参考有关标准或锅炉文献资料进行计算。附录D提供了一个计算方法供参考使用。需记录或测量的锅炉运行参数参见附录Eo11.14试验记录和结果汇总表现场试验记录和试验结果汇总表参见附录Fo11.15关于非标准差压装1的使用11.15.1在大型锅炉风(烟)系统中,往往安装有一些非标准差压装置,如机翼测速装置、轴流式风机进气室进、出口的差压测点等。这些非标准差压装置满足下列两条件亦可用于测量风机的风量。—制造和安装符合图纸要求;—差压装置的上游和下游直管段满足非标准差压装置设计制造单位提出的最低要求。11.15.2当现场安装的非标准差压装置上游未能满足设计制造单位提出的要求时,不能用于F类规范性试验,但对于O类试验,若能满足下列两条件亦可用于测量风机的风量。—在差压装置的上游或下游可找到用皮托管速度场法测量流量的截面。—这些差压装置的流量系数必须在现场用皮托管速度场法进行多点标定,并将得到的标定曲线回归方程式代入流量的计算公式中求得真实流量。若采用它们的平均值计算出来的流量在使用范围内的最大误差不大于33"o,则可直接用平均流量系数代入流量计算公式中求得真实流量。12试验报告12.1总要求试验结果应表示成文字报告。试验负责人负责报告的准备并保证报告的正确性。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各内容:a)摘要;b)前言;c)试验过程:d)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e)计算方法;f)结果;9)讨论;h)结论;i)附录。12.2摘要摘要提出简要介绍。它应表明风机的配置和型式、试验的原因、规定的风机性能、在规定运行条 DL/T469一2004件下测量的风机性能和由试验结果得出的结论。12.3前言前言将辨别被试验的风机和列出对试验的授权、试验目标、合同责任和保证、限定协议、试验负责人和各方试验代表。应清楚验明:a)制造厂家;b)风机的型式;c)系列号;d)所有者和地点:e)规定的风机界面;f)规定的风机性能;g)规定的运行条件。对风机作为一个部件系统的介绍,应包括其他辅助设备及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运行方式。如果对风机或者对风机性能有影响的系统部件进行了改进(修改),则应对它们加以详细介绍。12.4试验方法试验方法涉及试验进行期间各试验项目的进行顺序、各试验设备运行条件等。例如,在一个有多台风机的系统中,试验方法可以包含每一台风机的性能试验以及所有风机运行一致的试验。试验方法必须指出在每一个试验期间运行的风机,为确定测量平面位置需要的初步探查也应在此说明。12.5测量的仪器和方法报告的这部分将介绍试验中使用的仪器、仪器安装在什么地方以及怎样校准,涉及被使用仪器的细节,包含仪器的制造厂、型号、系列号和校验数据等将被放在本节或附录中,视所含信息量的大小而定。每台仪器的位置通常是标明在风机和管道系统的简图上。如果采用的仪器或测量方法不同于本标准的规定,应当详细说明这样决定的原因。12.6计算方法如用了减少原始数据的技术,应在本节说明。应当介绍计算机输出或计算表的简化计算。本节还应说明为补偿试验条件偏离规定而采用的试验测量值的换算系数。12.7试验结果试验结果应用清楚的格式表示出来,参见本标准附录F(资料性附录)的结果汇总表。一般情况下,观察值与试验环境、试验条件的波动或者关系到试验的其他事情应在本节中记录。用图(如将试验点画在规定的风机性能曲线上)可帮助表示和解释试验结果。12.8讨论应讨论由试验获得的结果和意见、试验中可能的误差源和结果的误差。应说明由试验负责人为弥补出现不一致情况时而采取的措施(按11.9的规定)。12.9结论应简要叙述或逐条列出由试验结果获得的结论。12.10附录附录应包含报告各节所引用的或使其完整,且自身包含的资料信息。这可能包括但不局限于制表数据、设备或仪器插图、仪器校验数据、初步检查和试用结果、计算机程序、计算机输出和像那些确定测量结果或结果误差的特殊计算。 DL/T469一2004附录A(规范性附录)转翼式风速表校验A.1总则本附录指出:在风机试验中,如何按本标准校验用于测量空气速度的转翼式风速表,见5.2.2.建议按下列程序和方式进行校对:a)在进行校对前,将检查风速表是否有损坏,若发现任何问题,必须及时校正。b)校表时的环境条件应与实际环境条件尽可能相同。如表盘刻度、流体密度及轴线相对于线的方位等。C)建议使用于校验的风洞设计成“封闭式”和“开式”两种形式。风洞应有证书和可跟踪的文件资料,以保证风速测量值的精准度。d)封闭式风洞应有至少25倍于风速表迎风面积的圆柱形或八角形横截面面积。风速表将置于风道的中心。若达不到上述条件,则允许按“非流线体理论”对在管道中的风速表进行堵塞。公式如下:=1一3.15x三(A.1)1令」C式中:v一无任何阻碍的风洞速度,m/s;v;—有仪器存在时的风洞速度,m/s;S—风速表固定(不旋转)部分的迎风面积,ms;〔一风洞的横截面积,msoe)“开式风洞”的喷口直径DN至少为风速表直径de的1.5倍。风速表头将被放置在距喷嘴正面一个喷嘴直径处(如图A.1所示)。当风速表头直径大于0.5倍的喷口直径时,为补偿射流的扩散必须对射流参数进行专门地修正。0风速表至少应在其量程范围内试验十个风速。在较低速度下测量的间隔应更密(类似于R10系列)。}1z;-=I_I7t厂图A.1A.2累积校准数据的方法A.2.1所选择的测试风速应与仪器显示屏(模拟)相协调。用这个方法将风洞速度调整到满意的仪器读数(通常为一整数)为止,继而确定风洞速度。 DL/T469一2004A.2.2对测试风速进行选定是为了给出一系列真实数值。设置风洞是为了产生所需的速度和记录仪器读数。A.2.3上述方法需要频繁调整,很耗时,并且为获得准确结果需对风洞速度进行精确控制。为获得风速值需要从风洞和/或仪器得到的数据进行计算。最好对风洞进行一系列调整,使其近似等于每个测试点所需要的风速和对应的仪器或风洞读数值。A.3提交结果数据风速表性能可用几种方法表示。常用的有五种方法:a)仪表指示数据与实际速度值的对照曲线及对照表格。b)仪表指示数据与为获得实际速度值需进行的修正相对照。c)实际速度值与仪表误差的对照(用这个数据将仪表读数改变为真实数值)。d)由方法b)和c)获得的数据也可用百分比表示其修正或误差。e)当使用风速表处的空气密度与校准条件下的密度相差10%以上时,与空气密度无关的校准曲线可由下列函数曲线得出:、扣万与vwe召可或、召瓦丁与((v-一、)办万(A.2) DL/T469一2004附录B(规范性附录)平直光滑风道和标准风道的允许损失在长度为乌,水力直径为D。的均匀、平直、光滑壁面的风道中,完全充满流动的压降取决于如图B.1所示的雷诺数Re。这基于下列等式:P‘一‘,几_一:L二v~_一丁1尸_x二F2x(B.1)之名1Ld=0.05+0.42(Re)-0"(B.2)式中:Dh~对应于圆形横截面时,D;D,i--3N应于边长为b和h的矩形横截面时,~2bhb+hD份对应于任何形状的风道”,4[[灌纂1"cf}ffI.3Iy}」;L,一风道长度;R二管道中流体的雷诺数。直径大于l00mrn,且喷过漆或涂过锌的轧制钢管风道和直径大于500nim,且由长管段经良好焊接成的热镀锌钢管风道允许在确定摩擦系数时作为光滑壁面来处理。其他材料的风道,其摩擦系数应由供需双方商定。Y以峨箱处曾道雷诺数Re图B.1摩攘系数与雷诺数关系 DL/T469一2004附录C(规范性附录)使用标准差压装置(DP装1)测量流量对上、下游最小直段长度的要求C.1总则C.1.1在靠近差压装置的上游和下游存在干扰或障碍,会改变测量点的流动,这将影响GB/T2624规定的流量系数C.1.2为了确定干扰对测定流量用差压装置的影响。必须弄清下列各项—差压装置的型号;—差压装置的面积比;—压力测孔的型式和布置;—最靠近差压装置上游干扰的有关测压孔的方位;—上游段干扰与最近差压装置间的距离;—干扰的型式和大小;—当各种干扰间存存相互作用时,任何其他干扰源的相应布置。C.1.3对标准差压装置(孔板、喷嘴、文丘里管)及其上游管道的各种布置,本附录给出了保证差压装置测量正确性所需要的上游管道的最小直段长度。并指出,在各种情况下,都应对标准中规定的用于相同面积比、雷诺数等的流量系数进行修正,而且还给出了附加误差。C.2误差的近似系数和相关系数标准差压装置安装在非标准条件下,干扰对其测量结果的影响应采用计算流量乘以被称为“近似系数”的校正系数F,该值是干扰源、差压装置和流动特性的函数(见表C.1和C.2)a然而,使用近似系数,免不了要增大流量测量的误差程度。因此,在每一特定场合,每个近似系数应有附加误差了(见表C.1和C.2)。根据GB/"r2624对典型差压装置的计算,此值要加在计算的误差上。然后用下式可计算出管路中的流量:4,=F4*士(&/v9/4vs十f)q.(C.1)式中:4v,一一.管路中的容积流量,m3/s;9vs-一用差压装置在标准条件下使用的流量系数进行估算的容积流量,m3/s;衡Vs-一一流量的绝对误差,9vs是依照GB/1"2624-1993子项1.1规定条件估算的流量Im3/s;F-一表C.1和表C.2中给出的近似系数;f~一在非标准条件下使用差压装置所增加的附加误差。应注意下列事项:a)表C.1和表C.2给出了差压装置前干扰源上游段,非轴对称、稳定、无涡流的近似系数和相应误差的值。当差压装置上游段存在两种连续干扰源时,第二个干扰源上游段所要求的直线长度决定其前面干扰的型式,两个干扰之间的距离至少要等于GB/T2624中规定的长度。涡流应按C.6中规定的方法处理。b)截面上的差压由4个压力孔确定,该4孔在与最接近上游干扰的对称平面内成45。对称布置。表C.1和表C.2给出了适于各种情况采用的压力孔型式。c)分别读出每个压力孔的压力,并将计算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此截面的压力值。如果这种解法不实用,则可将4个压力孔连接在一起,呈“三联一T”形,如图C.1所示。 DL/T469一2004d)角接压力孔比法兰或D-D12压力孔对压力波动的敏感性低,但要求的制造精度更高。图C.1表C.1在干扰下游段安装孔板时推荐的上游最小直段长度干扰类型孔板面积比A压力孔类型干扰与孔板间距离L近似系数FF的误差f1单一00弯头1.1斜接r,<0.64L>-8D0.990土0.010r,,<05L3->名2〕0.990士0.0101.2R/D=1.00.515D0.990士0.010r9<0.5中的任意一种L>-8D0.990士0.0101.3R/D=1.50.512D0.990士0.010r9<0.58D-8刀0.990士0.0103.2弯头间有间距3.2.1斜接无结果3.2.2RID=1.5弯头间距等于4D4两go."lul弯头4.1弯头间无间距4.1.1斜接无结果0.255r,<0.56D"-IOD0.990士0.0104.2弯头间有间距4.2.1斜接无结果4.2.2RID=1.50.25-W0.990士0.010弯头间距不小于5D5垂直平面内两个相同900弯头55 DL/T4692004表C.1(续)千扰类型孔板面积比‘压力孔类型干扰与孔板间距离L近似系数FF的误差f5.1弯头间无间距5.1.1斜接5.1.2R/D=1.5r,<0.64任意L>40口1.000士0.0105.1.3R/D=4.750.25-15D1.aM)士0.01052弯头间有间距0.25-日D0.990士0.010弯头间距不小于5D0.2512D0.990士0.0106轴对称干扰6.1中心圆盘a=0.5r,,=0.5角接,法兰L>8D0.990士0.0106.2孔板(r,>0.2)。1<.<0.64任意L>-25D0.995士0.0056.3普通进口0.1-5D住900士0.0107阀门7.1闸阀至少50%开r=<0.5任意L3-112D0.993士0.013度7.2闸阀至少“%开r,<0.64任意L>-8D0.993士0.013度7.3蝶阀至少45%开r,<0.64任意L312D0.993士0.010度表C.2在干扰下游段安装喷嘴和文丘里管时推荐的上游最小直段长度取压孔干扰与孔板干扰装置的类型面积比、近似系数FF的误差f型式间距离L1单一00弯头1.1斜接弯头无结果喷嘴和文丘r,<035任意L3->5D0.990土0.010里喷嘴1.2R/D=1.50.3512D0.990士0.010L3其他R/。值见1.22非90。单弯头3垂直于平面的两个相同9。。弯头3.1有或没有间距的喷嘴和文丘无结果斜接弯头里喷嘴r,<035任意L>5D0.990士0.0103.2连续弯头RJD=1.5无间距0.35-12D0.990士0.0103.3连续弯头RID=见3.21.5有间距4其他两个相同00“见3.2弯头的联合56 DL/T469一2004C.3差压装1上游段要求的最小直线长度C.3.1孔板在非标准条件下使用孔板需要的所有系数可从表C.1中查到。C.3.2喷嘴和文丘里管在非标准条件下使用喷嘴和文丘里管所需要的所有系数可从表C.2中查到。C.4差压装1下游段要求的最小直线长度在用于测量流量的标准差压装置与位于其下游的任何干扰源之间需要的最小直管长度为4D.C.5推荐值的应用C.5.1在环形管路中选择测f装1位1的实例环形管路图见图C.2o这三个图流动方向包括下列连续干扰源:—弯曲半径由关系式RID=1.0确定的900弯头(见表C.1中干扰类型1.2.1):—弯曲半径由关系式RID=1.5确定,并由5D直线长度分隔开的两个相同900组成的U形弯头(见表C.1中干扰类型4.2.2).三个图之间的惟一差别在于两个千扰源之间的距离:在图C.2a)中,为14D;在图C.2b)中,为17D;在图C.2c)中,为19D.在前两个图的干扰源之间不允许安装面积比为‘=0.64的孔板。实际上,第一个干扰源和测量孔板之间所要求的最小距离至少是15D(见表C.1)。由于第一个图中两个干扰源之间的距离仅有14D,所以不能满足这个条件。相反,假若没有其他系数可考虑时,第二个图可以满足此要求,但是,孔板的下游不可能同时有4D距离的直管段。在这两个图中,如果能够保持第二个干扰源和测量孔板(见表C.1)之间的最小长度为8D,以及测量孔板下游段的最小间距为4D,则差压装置应位于第二个干扰源的下游。按本标准的技术要求,第三个图表示两个干扰源之间测量孔板的位置。C5.2近似系数应用实例用位于干扰源(RID=1的900弯头)的下游20D处、面积比rA=0.64的孔板测量流量(见图C.3)o如果不考虑干扰,应用GBIT2624,其容积流量值为4vs=2.015士0.026测量不精确度符合95%的可靠置信度。根据表C.1的计算,为将干扰考虑在内,采用附加误差为士1%的近似系数0.99.然后,按下式计算容积流量:q,,=0.99X2.015士(0.026x-0.01X2.015)=1.995士0.046(m3/s)在任何情况下,流量值均与误差程度无关。C.6使用防涡流装皿C.6.1在干扰因涡流而加剧的地方,干扰源和测量孔板之间所要求的最小直线长度可通过2D长星状型防涡流装置予以减少,且至少距干扰源下游3D长度(见图CA).CA2对于‘-<0.64和任何涡流强度,在防涡流装置的下游端和测量孔板之间应保持6D的最小直线长度。C.6.3在测量孔板与其下游第一个干扰源之间,必须保持4D的最小直线长度。C.6.4在符合这ate各件情N.下.应粱用与11%附加误差相一致的近似系数F=0.99. DL/T4692004挥兰亡洲m〕151)34Dc)S,RID二1的900弯头;凡一双900弯头组成U型,RID=1.5,两弯头间距为5D;凡拍二一干扰源;户一、=0.64的孔板;~一流动方向图C.2卜S,-RID=1的900弯头;0一‘=0.64的孔板图C.3图C.458 DL/T469一2004附录D(资料性附录)燃煤锅炉理论空气量和烟气量及烟气密度计算D.,理论空气量D.1.1理论干空气量叮每千克煤燃烧时,理论上需要的化学当量干空气量(氧浓度按21%体积计算)以标准状态下的体积计算应为Va0=0.0889(几+0.375S_)+0.265HQ-0.03330,(D.1)式中:Va—理论干空气量(标准状态下),M3/kg;C.—煤收到基碳含量百分数;5c,w—煤收到基可燃硫含量百分数;H}煤收到基氢含量百分数:口肚—煤收到基氧含量百分数。以上成分用煤的元素分析数据。D.1.2理论湿空气量V0煤燃烧所需理论湿空气量按下式计算:V0=(1+0.0016d)Va(D.2)式中:V0—理论湿空气量(标准状态下),m"/kg;d-一一空气的绝对湿度,g崛,若采用d=10g/kg(空气)时,则:V"=1.016V,"(D.3)D.1.3锅炉所需总风量4a锅炉所需总风量9.(标准状态下)按下式计算:4aBc(a尸一△a,毛am十△a.)v。耐爪(D.4)式中:B,一-锅炉计算燃料消耗量,kg/h;ao"`炉膛出口烟气的过剩空气系数:A%--炉膛漏风系数;4a—负压煤粉制备系统漏风系数;4a.—空气预热器漏风系数。D.2理论烟气量D.2.1理论干烟气量礼:(m"/kg)每千克煤燃烧生成的干烟气体积(标准状态下)按下式计算:Vdg=VRO,+VNz+VO,(D.5) DL/T469一2004咋。,=0.01866(C.+0.375Sc,.)(D石)Vr,,=0.79aVd+0.008N.(D7)Vol=0.21(a-1)可(D.8)RO,_,a=—八n(D.9)R认二”Ol呻+P(D.10)口=2.35x=H竺1260.+0.04N=(D.11)C.十0.375S_100一q4Kq4=(D.12)100式中:N—煤收到基氮含量百分数,%;。卜一一过剩空气系数,据测量的烟气成分计算:RO,—干烟气中ROz体积含量百分数,%:RO_.一理论最大的RO,值;Kq4—考虑固体未完全燃烧损失的修正系数;q4—锅炉的固体未完全燃烧损失百分数,用试验期间测试数据,%干烟气体积(标准状态下)还可用下式计算:V0`_C}0.5+40R.307,5_5,(D.13)D.2.2理论烟气量凡(M3/kg)煤燃烧生成的烟气体积V"(标准状态下)按下式计算:叽=Vdg+VHzo(D.14)VHy。一1.24!9H.1oo+M.+1293a研二泪(D.15)一11000刀式中:呱。一每千克煤燃烧生成的烟气电水蒸气的体积(标准状态下),m3/kg.M.—煤收到基水分百分数,%。D.2.3吸风机入口总烟气量q,(m3/h)吸风机入口总烟气量qg(标准状态下)按下式计算:(D.16)4s=B}与式中:刀C—锅炉计算燃料消耗量,kg/h;Vgi=。一按引风机入口烟气分析得出的过量空气系数计算出的理论湿烟气量(标准状态下),m"/kgo DL/T469一2004D.3烟气的密度D.3.1干烟气的密度瓜(kg/m")干烟气的密度按下式计算:mdg(D.17)Pd._二了一Vdgmdg=0.0367(0,+0.3755,,=)+0.9879aVd+O.OlN+0.3(a一1)=0.0367[(C}+0.3755,.二)+8.174(4.29a一1)d"+0.272N)式中:mq—每千克煤燃烧生成的干烟气质量,kg-干烟气密度也可采用下述经验公式估算:Pdg=1.446一0.059a(D.18)此式适用于任何煤种,其相对误差不大于士5%00D.3.2湿烟气的密度几(kg/m")湿烟气的密度按下式计算:、Ag==m}.g(D.19)Vgmg=mdg+mHZo(D.20)MH,。二0.01(9Hu+Mm+0.129aVad)(D.21)式中:mg-每千克煤燃烧生成的湿烟气质量,kg;-H,o—每千克煤燃烧生成的湿烟气中水蒸气质量,kg.当d=10g/kg时为mg=0.0367[(C}+0.3755,)+8.174(4.336。一1)Va+0.272N十2.452X,+0.272M}](D.22)湿烟气的密度也可采用下式计算:Pg=Pdg(Vd召凡)+0.804(1一VdV长)(D.23) DL/T469一2004附录E(资料性附录)O类试验需记录或测量的相关锅炉运行参数见表E.lo表E.1O类试验需记录或测量的相关锅炉运行参数试验日期:年月日试验持续时间:从到第页共_页试验编号:风机功能:风机编号:风机型式:用户:电厂锅炉编号:记录人:3序号名称符号单位一犷除左一右’左}右1记录时间2机组电负荷蚝MW3锅炉蒸发量Dt/h4主蒸汽温度t.℃5主蒸汽压力AnMPa6再热器进口蒸汽温度tom"℃7再热器出口蒸汽温度军犷Ul℃8再热器进口蒸汽压力P.e,MPa9再热器出口蒸汽压力八ho.tMPa10锅筒压力PmMPa11给水温度t"w℃12给水压力PiwMPa13炉膛负压PfPa14预热器进口烟气压力P,ui,kPa15预热器出口烟气压力尸-.1kPa16预热器进口烟气温度t-.℃17排烟温度气%℃18空气预热器进口一次空气温度嘛与-℃19空气预热器出口一次空气温度(SPA"`)Ax℃20空气预热器进口二次空气温度(1SA,})AH℃21空气预热器出口二次空气温度(SAou,)AH℃22空气预热器进口一次空气压力(PPA,)AXkPa23一次风母管压力PPAkPa24空气预热器进口二次空气压力(PSA,)AH盆Pa25二次风箱压力PsAPa26省煤器后烟气含氧量(02)E.0%27省煤器后烟二氧化碳含量(RO2)}%28空气预热器后烟气含氧量A)-%29空气预热器后二氧化碳含量(RO2)Ax%30引风机出日烟气含氧量(02)m%31引风机出口二氧化碳含量(RO2)m%注:表列项目可根据试验目的和机组情况进行增减62 DLlT469一2004附录F(资料性附录)风机试验数据表监视的风机运行参数记录见表F.lo表F.1监视的风机运行参数记录(仪表或DCS画面显示)试验日期:年月日试验持续时间:从到第页共_页试验编号:风机功能:风机编号:风机型号:用户:电厂锅炉编号:记录人:序号名称符号单位左!右左一右左}右1记录时间2机组电负荷妊MW3锅炉蒸发量Dt/h4送风机调节装置开度YFa%5送风机电流JFeA6送风机进口空气温度tla"℃7送风机出口空气温度iFAu}℃8送风机出口压力PaakPa9送风机进口或出口风量QFdm"/h10一次风机调节装置开度YlF%11一次风机电流Ip,A12一次风机进口空气温度tp产℃13一次风机出口空气温度丫ui℃14一次风机出口压力PerkPa15一次风机风量或总风量4pFm"/h16引风机调节装置开度Y;e%17引风机电流ImA18引风机入口压力夕.d‘.kPa19排粉机入口门开度儿%20排粉机电流IA21排粉机入口温度t".℃22排粉机出口温度心.,℃23排粉机入口压力八坦kPa24排粉机出口压力P州kPa63 DL/T469一2004测量面动压测试记录见表F.2.表F.2测量面动压测试记录试验日期:年月日试验持续时间:从到第页共_页试验编号:风机功能:风机编号:风机型号:用户:电厂锅炉编号:大气压力:测量位置:测量面面积:环境温度:动压探头编号:动压探头系数:记录人;测量线号测点号I2345678910动压一次动压二次I平均动压静压温度动压一次动压二次2平均动压静压温度动压一次动压二次3平均动压静压温度动压一次动压二次4平均动压静压温度动压一次动压二次5平均动压静压温度动压一次动压二次6平均动压静压温度动压一次动压二次7平均动压静压温度64 DL/T469一2004风机静压、温度测量记录见表E3.表F.3风机静压、温度测量记录试验日期:年月日试验持续时间:从到第页共_页试验编号:风机功能:风机编号:风机型号:用户:电厂锅炉编号:风机进口测量面面积:风机出口测量面面积:风机进口面积:_风机出口面积:记录人:审核人:名称单位123456789平均大气压力Pa环境温度℃风机进口静压Pa风机进口温度℃风机出口静压Pa风机出口温度℃风机调节门就地开度%风机消耗功率测量记录见表F4a表F.4风机消耗功率测量记录试验日期:年月日试验持续时间:从到第页共_页试验编号:风机功能:风机编号:风机型号:用户:电厂锅炉编号:电动机型号:额定功率:kW额定转速:r/min额定电压:V额定电流:A额定效率:%电流互感器比值:电压互感器比值:电能表常数:测量位置:仪表校验系数:记录人:审核人:测试方法功率表法电能表法电压电流法转速测量时间W,W2每10转时间电压电流功率因数动min滑差电源频率平均 DL/T469一2004烟气分析和环境条件见表FS。表F.5烟气分析和环境条件试验日期:_年_月__日试验持续时间:从到第页共页试验编号:风机功能:风机编号:风机型号:用户:_电厂锅炉编号:测量位置:_仪表校验系数:__记录人:进口侧出口侧环境条件测量时间co,o,coco,02co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大气压力平均 DLjT469一2004风机试验结果综合表见表F6。表F.6风机试验结果综合表试验日期:年月日试验持续时间:从到第页共_页用户:电厂锅炉编号:风机:功能:制造厂风机型号:合同曲线编号:系列号:规定运行条件:风机转速Nr八11in输送的气体比热比k进口气体温度亡一℃进口静压几—Pa进口密度Plwe—kg/ln3风机压力p。Pa或风机静压几rPa设计风机运行参数:风机质量流量q二坷5(或kglh)或风机进口容积流量qlms/s(或m场)风机输入功率只。kw风机压力p。Pa或风机静压p,Pa风机单位质量功〕一」崛进口特性:管道面积A,时测量孔数每孔测点数探头型式出口特性:管道面积A,mZ测量孔数每孔测点数探头型式不在风机进、出口界面的流量测量面:测量位置管道面积A,澎测量孔数每孔测点数探头型式测量结果:·运行条件风机转速N_rlmin进口气体温度tl℃进口静压几IPa出口静压扒:℃大气压力p。Pa·在进口或出口测量的干烟气容积成分:CO,_%0。%CO%姚%绝对湿度_____早(水蒸气)瓜9(空气)进口密度kglll3比热比k风机压力pFPa或风机静压几FPa·风机性能参数:序号}名称1}符号1一单位1一测量值转换至规定运行条件下值一}质量流量}。}一k幼1}一2一}入口容积流量}一m,小}一3一}风机压力PrkPa}一4一}风机静压}kPa一}5一}风机单位质量功})一粂yF}*9}一一}6风机输入功率}一pl:}kw}一一}7风机总效率}一:。}*一묥}一一}8}一风机轴效率!{:。}*一묥}一}试验人员姓名:审核试验负责人:日期:年月日 DL/T4692004附录G(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章条编号与ISO5802-2001章条编号对照本标准章条编号与ISO5802-2001章条编号对照见表G.1.表G.1本标准章条编号与ISO5802-2001章条编号对照本标准章条编号对应国际标准章条编号3.1.13.1.13.1下面第二悬置段7.23石8.4.2.7表6图15一图27及与这些图相邻的表图289.1.19.1.19注.29.1.29.1.39.1.39.1.4图15图291112图16图30图17图31图18图32图19图33附录B附录A附录A附录E附录B附录D附录C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68 DL/T4692004附录H(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与】SO5802-2001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本标准与ISO8502-2001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见表H.I.表H.1本标准与ISO8502-2001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本标准章条编号技术性差异原因ISO3.1.1将空气定义为空气或其他气删除ISO5802中3.1.1的内容,并用3.l后关于测量参数体不符合中文描述,故删除。而关于3.1.1值的一段叙述代替测量参数值的定义测量参数值的叙述为悬置段,不符合DL/1"600规定3.1.13增加了温度的符号r和单位(℃)便于对公式(1)O=r-273.12的理解3注.14增加了绝对温度0的单位(K)3.1.52将Y改为YF与3.2符号和正文一致3.1.53将Y,改为、与3.2符号和正文一致3.1.56公式中分母上的:改为rFp纠正印刷错误直接给出GB/Y1236中对x截面的平均密度计算公式凡6.4.2更方便地使用本标准=刃CXa9})及其符号意义和计算方法将“在一O0C^-49-50C温度范围内按0.50C增高”改为“在6.4.3与表1一致-4.90C-49.90C温度范围内按0.1℃增高”723.5公式P.g,=Pe-P袱F.)中的“一”改“+”纠正错误7.2.3删除ISO中7.2.3.6“矿井用增压风机”不属本标准范围与S.la)和以后提到的速度场法相呼8.1在第一种方法后增加(以下简称速度场法)应8.4.2.2图10中0.32改为0.032纠错,与表2一致8.4.2.4图13中尺寸标注错误,少标注0.432纠错,按表5纠正电站锅炉风、烟、煤粉管道的截面形删除ISO中有关确定边界区域测量线精确位置方法的描状基本上都是圆形和矩形,即使有其述及表6;删除ISO中8.4.2.7风道截面形状不符合如他截面形状的管道,也不会超出本标8.4.2.6图15~图27所示的情况及附录C管壁轮廓符合指数定准图15一图27的范围,更不需要选律的测量线位置和附录B未包括在附录C中边界测量线择那些奇形怪状的风道截面作为流量位置x1量的截面8.4.2.6用表6代替图15一图27及其邻近的表更直观,版面更为清晰9注删除ISO中的9.1.1与3.1.57和3.1.59重复“压升”未定义过,且从图33的纵10.5.10将名词“压升”改为“风机压力”坐标可见,本条中所谓“压升”实指“风机压力”见引言及规范试验记录和试验结果汇11增加第11章使用导则及相应附录D-附录F总表规范试验报告应包含的基本内容和写12增加第12章试验报告法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