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9 MB
- 2022-04-22 13:46:04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火力发电厂贮灰场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T5097-1949
DL/1"5097-1999目次0i1舀····································································································一5931范围······························································································⋯⋯5942引用标准························································⋯⋯,....·····················.⋯⋯5943基本规定··································⋯⋯,..········.......,···························⋯⋯5944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5955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5966初步设计阶段勘测············································································⋯⋯5976.1一般规定·················································································⋯⋯5976.2坝址勘测··················································································⋯⋯5986.3排洪系统勘测···········································································⋯⋯5997施工图阶段勘测················································································⋯⋯6008灰坝加高勘测······················,···························································⋯⋯6018.1一般规定···················································································⋯⋯6018.2下游贴坡加高勘测·········,·····························································⋯⋯6028.3灰渣筑坝勘测··············································································⋯⋯6029筑坝材料勘测···························································,·······················⋯⋯6039.1一般规定·································································,················,··⋯6039.2石料勘测··································································,··················⋯6049.3土料勘测································································。················⋯⋯6049.4砂、卵(砾)石料勘测·····································································⋯⋯6049.5储量计算·········································,·········································⋯⋯60510勘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60510.1勘探和原位测试·············,············································,················⋯⋯60510.2室内试验................................···,··············································⋯⋯60611岩土工程分析与勘测成品·····.....................................................................60711.1岩土工程分析··············,······························································⋯⋯60711.2勘测成品····················································································⋯⋯60812现场检验与监测···························,·················,·················,···,·,··········⋯⋯60912.1现场检验··························,······················································⋯⋯609抢.2现场监测···,······························································,················⋯⋯609附录A(标准的附录)标准的用词说明·········,···········································⋯⋯611附录B(提示的附录)贮灰场室内岩石试验项目························,··············,·⋯⋯611附录C(提示的附录)贮灰场室内土工试验项目··········································⋯⋯612附录D(提示的附录)贮灰场各勘测阶段应提交的主要图件·········,················⋯⋯613条文说明································,······························································⋯⋯614
DL/P5097-1999前台本标准是根据原电力工业部综科教[1998]28号文“关于下达1997年制定、修订电力行业标准计划项目的通知”要求,对SI)UJ77-1986《火力发电厂贮灰场工程地质勘测规定》进行修订而成的。制定本标准是为了在火力发电厂贮灰场岩土工程勘测中统一标准,明确要求,确保质量,实现贮灰场工程建设安全、经济的要求。本标准共分12章和4个附录,对原规定作了修改和补充的主要内容有:1对贮灰场岩土工程勘测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并规定了勘测的原则,即不仅局限于提供地质资料,还要更多地涉及场地地基岩土体的整治、改造和利用的分析论证,以体现岩土勘测服务于贮灰场建设的全过程。为此,将原规程更名为《火力发电厂贮灰场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2将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两个勘测阶段和筑坝材料勘测单独列章编写,增加了岩土工程分析、现场检验和监测等章、节。3增加了干式贮灰场的岩土工程勘测内容。4补充了贮灰场环境地质勘测的有关要求。5增加了贮灰场岩土工程评价的针对性,除规定了评价原则外,还对各类岩土f程和各种岩土结合具体工程进行岩土分析、计算和论证作了相应的规定。6补充了坝轴线位置选择、推荐坝型以及坝基处理方案的有关内容。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的附录B、附录C和附录D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电力公司西南电力设计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卫东、黄益灵。本标准由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规划设计总院负责解释。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贮灰场岩土工程勘测的技术要求,适用于汽轮发电机组容量为50MW-600MW级新建或扩建的燃煤发电厂贮灰场岩土工程勘测。其他机组容量的发电厂贮灰场岩土工程勘测。可参照使用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S50021-199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L/T5045-1995火力发电厂灰渣筑坝设计技术规定DL/T5074-1997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T5093-1999火力发电厂岩土_T_程勘测资料整编技术规定DLGJ125-19%电力岩土工程监理技术规定DLGJ126-19%粉煤灰试验规程3基本规定3.0.1贮灰场岩土工程勘测,应与设计专业配合,考虑建(构)筑物布置、坝型、坝高、库容和贮灰场的运行特点,在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岩土工程评价和建议,为设计、施工提供依据。3.0.2贮灰场岩土工程勘测,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3.0.3贮灰场地,按其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可分为三类:l简单场地:库区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和地质构造简单;岩土性质均匀,非特殊性土;坝址区沟谷覆盖层较薄,基岩裸露,岩体完整,强风化层较薄;坝基无软弱层或强透水层,如有也易处理,坝肩山体较厚,稳定性好;无不良地质现象;场地地震基本烈度小于7度2中等复杂场地:库区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和地质构造较复杂;岩、土性质变化较大;有特殊性土;坝址区沟谷覆盖层较厚,且在坝基勘探深度范围内有厚度较小的软弱层或强透水层,需进行一般地基处理,或采用一般坝体结构措施;坝肩较单薄,稳定性较差;不良地质现象较发育;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一S度3复杂场地:库区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和地质构造复杂;岩、土性质变化大;有特殊性土;坝址区沟谷覆盖层厚,且在坝基勘探深度范围内有厚度较大的软弱层或强透水层,需进行特殊地基处理或采取特殊坝体结构措施;坝肩单薄,稳定性差;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场594
地地震基本烈度为9度。3.0.4贮灰场岩土工程勘测阶段的划分应与设计阶段相适应,分为四个阶段:1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2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3初步设计阶段勘测;4一施工图设计阶段勘测。3.0.5对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贮灰场,初步叮行性研究阶段勘测和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可酌情简化。3.0.6贮灰场勘测宜在初步设计阶段完成。施S.图设计阶段仅对未查明的岩土「程问题和设计方案变动的地段进行补充勘测。在贮灰场主要建(构)筑物布置方案确定的前提下,初步设计阶段勘测和施I;图阶段勘测可合并进行。其勘测成果必须满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要求〕3.0.7当贮灰场采用分期筑坝方式修建时,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阶段的勘测工作,应满足修筑本期坝的需要。对后期坝的勘测应按本标准有关章节的要求进行。当设计需要对灰坝的本期坝、各级子坝及最终坝高进行局部或整体的稳定计算时,应进行相应的勘测工作3.0.8对采用干式除灰方式的贮灰场,勘测工作量可适当减少,4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4.0.1贮灰场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应配合厂址初步可行性研究,对拟选贮灰场地的适宜性进行岩土工程初步评价,为推荐厂址方案提供资料。4.0.2本阶段岩土工程勘测,应考虑下列条件:I选用筑坝工程量小库容大的山谷、洼地、河(海)滩地、塌陷区和矿坑等做贮灰场地。2对地质条件较好,有利于筑坝的可能地段,应预测其工程地质特性及其成库条件,并推荐出较有利的筑坝地段。,,具有布置排洪构筑物有利的地形。月呀在筑坝地段附近有足够的筑坝材料。气︺贮灰场的灰水渗漏对环境可能产生的污染和危害。4.0.3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应搜集已有资料和进行现场踏勘调查,并符合下列要求:I搜集分析资料的主要内容:1)拟选场地附近的矿藏及开采情况,有无采空区。2)场地断裂构造、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3)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及近期地震活动的资料。4)当地的修堤筑坝经验。2踏勘调查的主要内容:1)了解拟选场地沟谷两岸的稳定性,有无不良地质现象。2)初步了解有无筑坝的有利地形、可能筑坝地段的岩土性质和覆盖层厚度。
3)初步了解有无修库筑坝的不利地质因素,并判断其处理措施的难易程度。4.0.4拟选贮灰场地若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避开或需作技术方案比较:1地下有可开采的矿藏,拟建坝地段有较大的采空区。2常发性泥石流沟谷。3坝址和库区岩溶土洞特别发育,有可能产生塌陷和不易处理的渗漏。4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7度,坝基和坝肩存在抗震不利的工程地质因素的地段L5坝址地段存在厚度较大的软土、自重湿陷性黄土,并有可能影响坝基及坝肩稳定,需作特殊地基处理的场地5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5.0.1贮灰场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应对灰场的成库条件及坝址的稳定性作出评价;分析预测可能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建议坝轴线位置和坝型;推荐岩土工程条件较优的贮灰场。5.0.2当拟定厂址有一个以上可供选择的贮灰场地时,对条件较优越且可能被推荐的场地,应按本标准进行勘测。其余灰场也应进行勘测,但勘测工作量可减少5.0.3本阶段勘测应初步查明和了解下列内容:1贮灰场的地形地貌特征。2灰场范围内的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坝肩谷坡的稳定性;坝址区岩土分布及其主要性质;坝址存在的主要岩土工程问题;地基处理方案建议。3场地的地震基本烈度。当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7度时,应分析坝址区的地震效应4灰场及附近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并预测分析灰场的渗漏及其对环境的影响。5危害灰场成库的不良地质现象,分析其危害程度、发展趋势,并提出防治措施的初步方案。6了解灰场附近矿藏开采情况,采空区的分布及其对坝址稳定和渗漏的影响7筑坝材料及当地修堤筑坝的经验。5.0.4本阶段采用的勘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1对简单场地,应进行工程地质调查。2对中等复杂和复杂场地,当有资料时,可进行现场踏勘,在拟选坝址地段应进行重点复核。当缺乏资料时,应在库区作工程地质调查,在坝址地段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必要时,可沿坝轴线和坝址有关地段进行少量勘探工作。3当研究场地区域稳定等问题时,宜采用工程遥感。5.0.5现场踏勘、工程地质调查和工程遥感的范围,应包括可能最大坝高所形成的库区、坝址、排洪设施、筑坝材料及附近与研究内容有关的地段。工程地质测绘应在拟选坝址及存在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地段进行。本阶段勘测,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的比例尺可选用12000-1:10000。工程遥感图像资料比例尺,航片宜采用15000-120000;卫片宜采用1:25000一15000005.0.6本阶段应配合设计确定灰场建坝地段的位置,灰坝轴线应选择在地形地质条件好、灰坝造价低、库容相对较大的地段。坝轴线宜为直线。596
5.0.7根据勘测成果推荐灰坝坝型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第四系地层厚度大或山谷较宽的地段,应按当地筑坝材料的种类,选用土坝、堆石坝、砂卵石坝或混合坝等柔性坝。2当地基岩石强度较低或岩性不均匀,可能产生较大差异沉降时,应选用土坝、堆石坝等柔性坝。当地基岩石强度较高、山谷比较狭窄,且其他筑坝材料储量不足时,可选择砌石坝等刚性坝5.0.8对需采用隧洞进行排洪的贮灰场,选择排洪隧洞,应符合下列要求:直在有利于排洪和总体布置情况下,应缩短隧洞的长度。2洞轴线宜大角度交于岩层走向、构造破碎带、岩溶发育等软弱地段,并避开冲沟、洼地、水渠和其他地表水体。3调查了解沿线的岩、土性质和隧洞埋深及其成洞条件4选择厚的坚硬岩层作洞顶,或选择强度高、厚度大的土层作洞体。5隧洞进出口,宜选择坡度陡、岩体完整、基岩出露且强风化层或覆盖层较薄、无不良地质现象的地段。6初步设计阶段勘测6.1一般规定6.1.1贮灰场初步设计阶段勘测,应按各建筑物总体布置方案进行。着重查明坝基与坝肩的工程地质条件,对灰场的成库条件、坝址和各建筑地段的稳定性及筑坝材料作出岩土工程评价,为确定坝型、地基处理方案及对不良地质现象的整治提供岩土工程资料。6.1.2本阶段勘测前,应取得下列资料:1可行性研究阶段有关灰场的勘测资料。包括贮灰场最大库区范围以及与筑坝材料有关地段的地形图,其比例尺应不小于22口0口3灰坝轴线和有各建筑地段坐标的总平面布置图,以及最终坝高的设计方案和本期工程的勘测任务书。4拟定坝型、坝高、坝底宽度,以及各建筑物地段基底尺寸和埋深要求。5筑坝材料的用量和质量要求。6.1.3本阶段勘测工作,应按拟定的坝址、排洪系统及筑坝材料等地段进行。主要任务是:1查明坝址区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岩土成因类型、埋藏分布情况及物理力学性质。2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和埋藏条件,评价地下水的腐蚀性。3查明与坝基、坝肩稳定性有关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整治措施和稳定性评价。4查明与排洪系统各建筑地段有关的岩土性质及其稳定条件,并对排洪隧洞的成洞条件做出评价。5进一步查明不良地质现象,对主要的岩土工程问题应作出明确结论。6杏明十的最大冻融深1v_查明筑坝材料的类型、产地、储量、质量及开采条件。
8调查当地的筑坝经验,特别是特殊土地区的修堤筑坝经验或灰坝地段原有土堤坝的施工、运行情况。9分析成库后灰水向邻谷或坝址下游渗漏的可能性并提出处理建议10对灰坝下游地段,分析预测水文地质条件可能产生的变化。6.1.4当坝址或建筑物地段地质条件复杂,应在与坝址或与建筑物稳定有关的地段,进行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的地形图比例尺,不宜小于1:200认6.1.5当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7度、坝基存在软弱粘性土层、粉土、砂土和岩石软弱夹层时,还应考虑场地、地基的失稳或失效的叮能性,包括液化、震陷、滑坡等「6.1.6当利用大然洼地、洞穴、塌陷区和废矿坑等作贮灰场地,无需修堤筑坝时,可作库区内的工程地质调查。查明灰库向周围场地的渗漏情况、排洪设施地段的岩土性质及库岸边坡的稳定性_飞6.1.7库区工程地质调查应符合下列要求:l对基岩出露的库区,应查明岩性分布、岩层产状和断裂构造带2对有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的库区及附近地段,应查明有无砂砾石层、古河道砂卵石层和其他强透水层分布3在岩溶地区,应查明岩溶发育程度和岩溶形态的延伸分布规律当卜程地质调查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在库区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和少量勘探、测试I作6.1.8本阶段筑坝材料的勘测应按本标准第9章的要求进行6.2坝址勘测6.2.1初步a计阶段坝址助测,应按堤坝高度、场地和地基的复杂程度,并结合初拟坝型和坝体稳定性i嗜需要,查明坝基土层的结构、厚度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基岩风化程度,软土及强透水层的分布和埋藏条件;并应查明坝肩(包括最终坝高的坝肩)的稳定性和不良地质现象及其危害程度;对坝基的稳定和渗漏作出岩土工程分析和评价:提出地基处理方案。6.2.2坝址勘探线的布置原则应符合下列要求:1坝址勘探线的布置一般应按下列要求确定:1)简单场地,应沿坝轴线和垂直坝轴线各布置一条勘探线;2)中等复杂场地,应沿坝轴线和垂直坝轴线各布置一条勘探线。必要时,可沿下游坡脚或上游坡脚附近岩土或沟谷形态变化较大处,增布一条勘探线;3)复杂场地,除沿坝轴线和垂直坝轴线各布置一条勘探线外,还应在上游坡脚和下游坡脚附近各布置一条勘探线。2当坝基存在软弱土层或强透水层时,应适当增加勘探线,勘探线距布置以能查明其分布条件为原则。3位于河、海滩或平原的围堤灰场,勘探线应沿堤坝的轴线布置;当遇有河沟、洼地等并存在软弱地基土时,可在适当地段布置少量垂直于轴线的勘探线。4当采用分期筑坝且坝基为软弱土层时,为满足最终坝高整体稳定性验算的需要而布置的勘探线,应考虑到能作出最终坝高的坝基与坝肩的岩土工程评价6.2.3坝址勘探点的数量和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每条勘探线上勘探点数量应不少于3个。勘探点的间距可为25m-100m。当沟谷宽度较窄,土层结构复杂,勘探点的间距可视实际情况适当减小,在沟底必须有一个勘探点598
一般勘探点的间距,沟谷部分宜小些,靠近坡顶可大些。2当属河、海滩和平原洼地等围堤灰场时,沿轴线的勘探点间距,对复杂场地,可为50m-100m;对中等复杂场地,可为100m-200m;对简单场地.可为200m-300m。垂直轴线的勘探点间距,可为20m--40mI3在岩溶发育地区,尚应根据工程物探或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的成果,对有岩溶、土洞发育的可疑处,增加少量勘探点。6.2.4坝址勘探点的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沟谷基岩裸露,岩体完整,覆盖层较薄的简单场地,勘探点深度,应达到基岩面。当基岩表面为强风化时,部分勘探点还应适当加深。2对山谷灰场,在坝址基岩埋藏很深,覆盖土层结构复杂的场地,勘探点的深度可为0.5倍坝高。在上述勘探点的深度范围内,遇有硬土层时,勘探点的深度可适当减少;遇有软土层时,勘探点的深度可适当加深,但最深不宜超过1倍坝高。当最终坝高远远超过初期坝高时,控制孔的深度应适当加深。3围堤灰场坝(堤)址或山谷灰场的坝肩土层很厚时,为查明与渗漏、稳定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勘探点的深度可按实际需要确定。4灰坝建在水库、湖、海边或河滩地,坝的一侧受常年或季节性水位影响的坝址,其勘探点的深度,除按上述原则确定外,还应考虑冲刷的最大深度。5坝址岩溶发育时,为查明岩溶、土洞的勘探点的深度,应按物探异常点(带)的深度和坝基稳定、渗漏的实际需要确定。可深人基岩lOm-15m或异常点(带)下2m一3m,但最深不宜超过l倍坝高6.2.5当灰坝是利用已建水库堤坝作为坝体的一部分修筑时,应对原堤坝布置适量勘探工作,以查明堤坝填筑的密实度和坝基土的性质,并评价其作为灰坝体的适宜性。勘探点的深度,应深入原坝基1m-2m;部分勘探点的深度,应按6.2.4的要求确定。6.2.6当坝址存在有软弱岩土层,强透水层和危及坝址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如岩溶、滑坡、采空区等),以及遇水明显软化、膨胀和湿陷的地层时。宜进行专门岩土工程勘测。当地基的变形和稳定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提出地基处理措施建议。处理方案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结合施工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必要时应进行试验。6.3排洪系统勘测6.3.1排洪系统地段包括竖井、卧管、消能设施、斜槽、明渠及隧洞,以及干灰场的截洪沟等。6.3.2排洪系统勘测应查明各建筑物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并作出稳定性和适宜性的岩土工程评价。6.3.3每个排洪竖井,应有一个勘探点。勘探点的深度,应达到基岩面或深人基岩一定深度。当基岩埋藏很深时,勘探点的深度,不得小于基础底面以下5m.6.3.4卧管勘测,应沿管线作工程地质调查,重点查明软硬土层的性质及埋藏分布情况。必要时,可作少量勘探,勘探点的深度,应达到卧管底部下3m-5m.6.3.5消能设施勘测,应进行工程地质调查,查明沟底及两侧有无易受冲刷、侵蚀的软弱土层。必要时可作少量勘探,勘探点的深度宜达到基岩面或基础底面以下不小于5m,并考虑冲刷、淘蚀的影响
6.3.6斜槽及排水明渠勘测,应沿线作工程地质调查,查明岩土的结构、性质,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及与稳定、渗漏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必要时,可作少量勘探,勘探点的深度宜达基础底面或冻融深度以下2m-3m,6.3.7排洪隧洞勘测,应沿洞轴线进行工程地质调查。必要时,可作局部地段的工程地质测绘或勘探。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采用的比例尺,可为1500-12000,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应查明:l沿线地形地貌特征,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及发育程度,并分析对洞体稳定性的影响。2沿线覆盖层的厚度,岩层产状、结构、构造、裂隙切割情况和岩体的风化程度,岩、土(包括特殊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3隧洞进出口的稳定性和岩土的成洞条件。4地下水埋藏条件及其活动特征,并分析对洞体稳定和施工的影响6.3.8排洪隧洞勘测,应着重查明隧洞进出口及浅埋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特别应注意附近微地貌的变化,查明存在滑坡、坍塌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可能性、对洞体稳定有影响的断裂破碎带,以及其他软弱结构面的位置、规模与性质;在浅埋和有旁山偏压地段,还应查明覆盖层和风化层的厚度与性质;分段给出隧洞岩体的坚固系数和提出进出口洞脸的放坡比及相应的处理措施。对压力隧洞,宜按沿线围岩性质分段提出弹性抗力系数。弹性抗力系数可用地质类比法、经验值或弹性理论公式计算取得。6.3.,当排洪隧洞出现上覆的岩体小于2倍洞径或上覆的土体(包括特殊土)小于3倍洞径的地段时,应在该地段进行勘探,查明上覆岩、土体的工程地质特性,并分析其成洞条件。勘探点应沿洞轴线布置,间距一般为20m-40m,勘探深度应达洞底以下3m--5ni。当洞底有软弱地层或有影响洞体稳定的不良地质现象时,应根据情况适当加深。在岩溶发育地段,可采用工程物探,查明岩溶的发育情况及其对洞体稳定性的影响。6.3.10当排洪隧洞进出口筱盖层较厚,岩体风化破碎或存在偏压的旁山地段时,应进行适量的勘探工作,勘探点的深度应超过隧洞底3m-5m。当洞底有软弱地层或有影响洞口稳定的不良地质现象时,勘探点的深度应根据情况适当加深〔)6.3.11当排洪隧洞穿过软质岩层、胀缩(岩)土及黄土层时,应分析、研究[_述岩、土在水的长期浸泡作用下,产生软化、膨胀及湿陷等现象对洞体稳定的影响〕6.3.12排洪隧洞勘测的岩土试样,应根据需要选取。选取时可在洞体附近或露头地段,按不同层位选取有代表性的试样。6.3.13干灰场的截洪沟勘测,应沿截洪沟作工程地质调查,查明岩土的结构、性质,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及与稳定、渗漏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必要时,可进行勘探,勘探点的深度宜达基础底面以下2m-3m或达到基岩面。7施工图阶段勘测7.0.1贮灰场施工图设计阶段勘NUJ,应在初步设计阶段勘测资料的基础上,对下列地段进行勘测:
1设计方案或建筑物的位置改变后初步设计阶段的勘测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地段。2初步设计阶段勘测时某些配套设施方案或具体位置尚未落实的地段。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初步设计阶段勘测存在尚未查明的岩土工程问题,而应补充作专门岩土工程勘测的地段。对上述待查的建(构)筑物场地,应查明其工程地质条件,并对其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岩土工程评价,对存在的主要岩土工程问题和不良地质现象应提出明确的结论和整治措施,为建(构)筑物的稳定性验算和地基处理提供岩土工程资料。7.0.2施工图设计阶段勘测工作前,应取得下列资料:1在比例尺为1:500-1:2000的地形图上,注有待查建(构)筑物坐标的平面布置图和勘测任务书。2初步设计阶段有关灰场的全部勘测资料或与待查建(构)筑物场地有关的勘测资料。3待查建(构)筑物的类型、性质,基础的基本尺寸、埋深和荷载大小,以及特殊结构对地基方面的特殊要求等。7.0.3施工图阶段的坝址勘测应符合下列要求:1坝轴线移离原坝轴线1倍设计坝底宽度以外时,应按第6章的有关要求重新对坝址进行勘测。2‘坝轴线移离原坝轴线0.5一1倍设计坝底宽度时,对中等复杂和复杂场地,应在坝轴线和上游坡脚(或下游坡脚)附近布置1一2条勘探线进行勘测。3当坝轴线移离原坝轴线小于0.5倍设计坝底宽度时,可在分析研究初步设计阶段勘测资料的基础上,对坝址的稳定性、适宜性作出工程地质评价与结论意见。必要时,可对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进行少量的补充勘测工作。7.0.4初步设计阶段后尚存在需进一步查明岩土工程地质问题的坝址,应在初步设计阶段勘测的基础上,加密待查地段的勘探点、线的布置。勘探点的间距,以15m--25m为宜;勘探线的间距和勘探点的深度,宜按所研究问题的实际需要确定。7.0.5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勘测结果与原勘测资料差异较大时,应提出有关处理方案或修改设计方案的建议。7.0.6对贮灰场其他建(构)筑物地段和筑坝材料的施工图设计阶段勘测,可按本标准有关章节的要求执行。8灰坝加高勘测8.1一般规定8.1.1灰坝加高勘测包括前期坝(初期坝和已加高后的灰坝)的下游坝面贴坡加高和坝前灰渣土上加筑子坝的勘测。灰坝加高的勘测工作,应在前期坝勘测的基础上进行,主要查明后期坝坝基与坝肩的工程地质条件,并作出岩土工程评价。8.1.2灰坝加高勘测工作前,应取得下列资料:1比例尺为1:500--1:1000的地形图、后期坝的平面布置图和勘测任务书。2前期坝的勘测资料。3灰坝加高的型式、级数、级高、底宽及拟用的筑坝材料类型和用量。
4前期坝的施工和运行情况,灰坝的现状,以及坝体的变形、渗漏和加固稳定等情况。8.1.3初级灰坝加高应进行一次勘测,其勘测成果,应满足施工图设计的要求。灰坝多级加高,必要时应在加高的中期补充进行一次勘测。8.1.4灰坝加高勘测,可在前期坝勘测资料的基础上,在拟建后期坝的有关地段布置勘探工作。对曾产生变形、渗漏和破坏的灰坝,应查明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趋势,评价其加高的稳定性和适宜性。8.1.5当后期坝的筑坝材料与前期(级)坝的筑坝材料相同时,可用前期坝的料场,不再作筑坝材料勘测;当原料场储量不够或与前期(级)坝的筑坝材料不同时,应补充筑坝材料勘测,其勘测工作应符合本标准的有关要求8.2下游贴坡加高勘测8.2.1下游贴坡加高灰坝的勘测,应着重查明后期坝的坝基与坝肩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前期坝下游坝坡、坝肩和下游坡脚附近有无渗漏、变形等破坏,并对其稳定性和加高的适宜性作出1二程地质评价。8.2.2当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用前期坝的勘测资料已能满足后期坝加高的要求时,A丁进行现场踏勘或工程地质调查8.2.3当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用前期坝的勘测资料不能满足后期坝加高的要求或前期坝下游坝坡、坝肩、下游坡脚产生渗漏、变形时,均应布置适量的勘探工作。查明后期坝基和坝肩的工程地质条件,前期坝体填筑的密实性和产生渗漏、变形的原因,以及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和与渗漏、稳定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8.2.4下游贴坡加高灰坝的勘测,应沿后期坝的下游坡脚附近布置一条勘探线。当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前期坝的下游坡脚附近存在厚度较大的软弱豁性土或强透水层时,应在前期坝下游坡脚附近布置一条勘探线。勘探点的布置和勘探深度,应符合本标准的有关要求。为查明前期坝产生渗漏、变形和滑动等情况,可在有关地段布置适量的勘探工作。勘探点的深度,应达到变形和渗漏范围及滑动带以下稳定坝体的2m-3m.8.2.5对产生渗漏、变形的砌石、堆石和石渣坝等坝体,当不便于进行勘探工作时,应着重进行坝体调查,研究坝体结构、施工与运行情况及原坝基、坝肩勘测资料,分析产生的原因和稳定性情况,并结合后期坝的勘测结果作出加高的稳定性和适宜性的工程地质评价。8.2.6对坝基每一主要土层均应取原状试样,其数量不宜少于6件。为查明坝体渗漏与变形的试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8.3灰渣筑坝勘测8.3.1灰渣筑坝勘测,应着重查明拟建坝基地段灰渣的沉积特征、物理力学性质和子坝肩的工程地质条件,并评价其筑坝的稳定性和适宜性。8.3.2灰渣筑坝勘测前,应了解灰场排、放系统建(构)筑物的布置和排放方式,坝前积水或堆灰等情况。8.3.3当属坝前积水的灰场时,设计与运行应在勘测前有计划的改造灰场的排灰条件,将积水排干后方可进行灰渣筑坝的勘测。8.3.4灰渣筑坝勘测工作量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602
1平行坝轴线的勘探线不宜少于3条。第一条勘探线应沿坝轴线布置,其余的勘探线可按相当于坝底宽度一半的间距平行坝轴线向上游布置。当子坝底宽未确定时,勘探线的间距,宜为拟建坝高的2一3倍。2勘探点的间距,可为20m-50m.靠近坝肩和放灰口间距宜大,靠近坝的中部和排洪竖井或斜槽附近间距宜小。3勘探点的深度,应达到地基压缩层的计算深度。当有多级子坝时,应考虑各级子坝的相互影响。必要时,少数控制孔应达到堆灰的最大深度。8.3.5为查明前级子坝出现的变形或检验前级子坝坝基的变化,可在子坝坝基勘测的同时,对前级子坝作必要的调查和勘探;在有条件时,勘探点的位置和勘探深度应与前级的勘探点接近8.3.6灰渣筑坝勘测,应着重采用原位测试,必要时,可作载荷试验和跨孔地震波速试验。原位测试和取样的勘探点宜一致,不得少于勘探点总数的1/2--2/3,且应在平面上均匀分布。取原状样不宜少于10件。取样和原位测试点的间距,在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可为lm一2m8.3.7在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7度的场地,应对灰渣地基和灰渣坝体液化的可能性作出评价。8.3.8在寒冷地区,应查明灰渣的冻融深度。冻结的灰渣不应作坝基、试件和筑坝材料。8.3.9灰渣筑坝勘测,应根据灰渣的沉积特征、物理力学特性和排水固结等情况,对灰渣的建筑性能进行岩土S程评价。灰渣的地基承载力,宜按原位测试的综合成果和建筑经验推荐参考值。8.3.10当灰渣地基不能满足直接加高子坝时,应提出地基处理方案。处理方案应根据灰渣的性质、沉积特征、有关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可采用填石碾压加固、铺设加筋布、排水砂井和振冲碎石桩等处理措施,对推荐的处理方案应进行原体试验。8.3.11当用灰渣作加高子坝的筑坝材料时,对灰渣填筑料,应进行颗粒分析、击实、渗透和剪切等试验。9筑坝材料勘测9.1一般规定9.1.1筑坝材料勘测,应查明作坝体用的戮性土、粉土、块石和作反滤层用的砂、卵(砾)石料的产地、储量、质量及开采条件。9.1.2筑坝材料场地的选择,应符合就地取材,先库内后库外,由近及远,地下水位要低和开采运输方便等原则。9.1.3选择筑坝材料,不宜采用下列材料:1与坝基、坝肩渗漏和稳定有关地段的土、石料。2库内岩溶、土洞发育地段的猫性土及粉土天然铺盖层。3淤泥、冻土和有机质含量超过5%及水溶盐含量超过8%的土层。
地下水位以下的土、石料。,9.1.4筑坝材料勘测,应进行工程地质调查,所用地形图比例尺为1200-110000。当筑坝材料开采中有可能出现高边坡问题时,应对边坡稳定性作出评价,并提出工程建议。9.1.5筑坝材料的勘探储量,应大于设计需要量的1.5倍。勘探储量的误差不应超过15%a9.1.6当筑坝材料的质量或储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根据实际勘测的结果,及时提出另选料场或提出修改坝型设计的建议。9.2石料勘测9.2.1石料勘测,可采用工程地质调查,必要时可作实测剖面和少量勘探。应查明:1岩石的名称及其物理、力学性质。2岩层层厚、产状、裂隙切割状况及风化程度。3有用层的埋藏条件、分布范围,以及开采、运输条件。9.2.2对用于坝体的砌石、堆石和护面的石料,宜选择新鲜岩块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大于30MPa、耐风化、整体性较好的岩石。9.2.3石料勘测,应调查附近石料场的开采情况,进行类比,分析判断所选料场在爆破开采后的石块破碎情况。9.2.4在有经验的地区,石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可用经验值;在缺乏经验的地区,可在有代表性的地段选取不得少于3组的试件。9.3土料勘测9.3.1筑坝土料勘测,应进行调查与勘探工作,查明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有用层厚度、分布范围、层位的稳定情况和地下水的埋藏条件。9.3.2土料勘测的勘探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勘探点应按网格布置,当场地较大,地形平坦且层位稳定时,勘探点的间距可采用SOm-100m;当场地较小,地形和层位变化较大时,勘探点的间距可采用25m-50m,2当围堤灰场的土料场地与堤坝轴线平行呈带状分布时,勘探点应根据料场的实际情况布置,间距可采用200m-400m.3勘探点的深度,应穿过有用层。9.3.3采取试样的勘探点,应在料场均匀分布。每个主料场的主要有用层位,均应有试样。取原状样不宜少于3件,取有代表性的混合料总重不得少于20kg。对零星的小料场,可视实际情况选取试样。9.4砂、卵(砾)石料勘测9.4.1砂、卵(砾)石料应就近选取,可采用现场踏勘和工程地质调查进行勘测,必要时可作少量的勘探。9.4.2砂、卵(砾)石料勘测,应了解可开采层的厚度、分布范围和储量大小、颗粒组成、大致的级配和泥质含量,有无胶结、覆盖层和泥质夹层等情况。当在江、河滩地选取时,尚应了解料场的地表和地下水位变化幅度。9.4.3砂、卵(砾)石料勘测,可不选取试样。必要时,可选总重不少于10掩有代表性
的砂样作颗粒分析及渗透性试验9.5储f计算9.5.1筑坝材料的储量计算,应在确定的储量计算范围内计算有用层的总体积。9.5.2各料场的储量计算,应在平面图上圈定计算范围,其最大的周边界限不应大于勘探线间距的0.5倍或工程地质调查及实测剖面的有用层范围。计算的厚度,应取实际勘探的有用层的厚度9.5.3常用的储量计算方法:1在有用层厚度变化较大的场地,应用三角形法。2在有用层厚度变化较小的场地,可用平均厚度法。3在勘探线近于平行排列的场地,可用平行断面法10勘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10.1勘探和原位测试10.1.1贮灰场勘测,应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结合岩土工程需要研究的问题,采用合理的勘探与原位测试方法。常用的勘探方法有坑、槽探,小麻花钻探,钻探及工程物探;常用的原位测试方法包括静力触探、十字板剪切、标准贯人、简易渗水与注水,以及波速试验等。10.1.2勘测方法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1场地基岩裸露地段,可采用工程地质调查。2坝基沟谷土层薄,基岩埋藏浅且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段和坝肩浅部的勘探,应采用坑探或槽探。3为查明地基浅部的岩性界线、暗沟与软土的分布范围及洞穴的位置等,可使用小麻花钻探。4当坝基沟谷土层很厚时,为查明坝基深部地质情况,控制地层变化,取得符合技术规格的岩土试样及提供进行专门试验用孔,应采用钻探。5当贮灰场地有隐伏的岩溶洞穴、暗洪、采空区和构造破碎带及基岩面起伏较大时,应进行工程物探工作,并结合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或钻探成果进行综合判断。6对冲积、湖海相沉积的软弱土层坝基和灰渣子坝基,应进行静力触探;对结构性强,灵敏度高的饱和软土,还应采用十字板剪力试验。7场地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7度,在坝基15m深度范围内有饱和砂土、饱和粉土的情况下,或20m深度范围内的灰渣坝基,应进行标准贯人试验或静力触探,必要时应进行波速试验。8在坝基表层存在透水性的砂土、碎石土及灰渣的情况下,宜进行现场简易渗水或注水试验。对基岩不宜作渗透性试验,有特殊要求时,可作压水试验。在岩溶发育的场地,可做连通性试验。9贮灰场库区勘探方法,应按6.1.7的有关要求选用。10.1.3贮灰场勘测,采取岩土试样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应占勘探点总数的1/3一112.
且应在相应岩性范围内均匀分布。采取试样和原位测试点的间距,可按地基的受力状态和稳定性验算的需要确定。在排洪系统建(构)筑物持力层范围内,该间距可为1m-2m,下卧层范围内可为2m-3m,、在坝基0.5倍坝高深度范围内间距不宜超过2m.靠近坝基面间距宜适当增密,遇有软弱夹层时应有试样或原位测试点加以控制;在0.5倍坝高深度以下,可视土层实际情况选取。当围堤灰场坝址或山谷灰场坝肩的土层很厚,又有可能产生渗漏和与稳定有关的问题时,取样的深度和间距,应根据实际情况加深和加密。采取试样和原位测试点的数量,可按岩土的性质和试验项目的需要确定。排洪系统的建(构)筑物每一主要土层取土总数不得少于3件,主要软弱土层的原位测试数据不得少于1个。坝基每一主要土层取土总数不得少于6件,主要软弱土层的原位测试数据不宜少于3个。岩样应在需要时选取,并不得少于3组。10.1.4当用原位测试方法判定地基土的承载力、变形性质及液化的可能性时,应经过综合测试成果分析和参考当地的建筑经验。10.2室内试验10.2.1贮灰场勘测的室内岩、土试验,应按岩、土性质,建(构)筑物类型和筑坝材料进行确定。“室内岩石、土工试验的项目”见附录B和附录C。当勘测中有特殊要求时,应与土工试验人员共同研究确定试验的项目和方法。10.2.2对特殊性岩土,除应作常规的物理和力学性质试验外,还应按现行有关的专门规定进行试验。灰渣的室内土工试验,应符合DLGJ126-19%的规定。10.2.3对难于取得原状试样的砂土、软土及灰渣土,应综合运用原位测试方法对其性质进行测试;对不易保持天然结构的试件,应在现场进行土工试验。10.2.4土的抗剪强度试验方法应按下列条件确定:1三轴剪切试验的试验方法:1)对饱和钻性土,当加荷速率较快或为确定地基承载力时,宜采用不固结不排水(UU)试验;2)对加荷速率较低或确定超固结土的地基承载力时,可采用固结不排水(CU)试验;3)当需验算坝体稳定性或需要提供有效应力抗剪强度指标时、应采用固结不排水测孔隙水压力(CU)试验;4)对施工速率较慢或要求在稳态渗流条件下进行稳定分析的土坝(堤),可采用固结排水(Q))试验;5)当土样较少且制备试样较困难时,可采用一个试样多级加荷(Uu)试验。2对二、三级堤坝或其他建筑物可采用应变式直剪仪进行剪切试验。试验方法应根据荷载类型、加荷速率及地基土的排水条件确定。3对于饱和软私土,应采用应变控制式无侧限压力仪进行抗压强度试验。4测定滑坡带等剪切破裂面的抗剪强度,应进行反复剪切强度试验10.2.5灰渣的抗剪强度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强度计算采用总应力法时,直接剪切采用固结快剪试验,三轴剪切采用固结不排水606
(CU)试验。2强度计算采用有效应力法时,直接剪切采用慢剪试验,三轴剪切采用固结排水(CI))试验。10.2.6对筑坝土料应进行击实试验,确定土料的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量及其相应条件下的抗剪强度与渗透性。必要时,还应考虑堤坝施工和运行的实际条件,进行相应的击实试验及其相关试验。10.2.7粉土、砂土及灰渣的密实程度,可按土工试验(天然孔隙比、相对密度)和原位测试(标准贯人、静力触探、波速等)的结果综合判定。10.2.8土(包括坝基土、筑坝土料和灰渣)的固结试验,其加荷等级和试验最大压力宜按土的性质和工程的实际需要确定。必要时,应提供一定数量的压缩特性曲线。灰渣的固结系数可采用间接测定法。10.2.9堆石、石渣和土石混合等坝料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一般宜用经验值。当条件具备时,宜配合设计与施工人员在现场按粗戮土作模拟试验。10.2.10在室内研究饱和粉土、饱和砂土及灰渣的震动液化问题,可采用动力特性试验方法。用上述试验资料判定时,应与标准贯人试验、静力触探及波速试验等原位测试成果综合分析确定。11岩土工程分析与勘测成品11.1岩土工程分析11.1.1贮灰场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应在综合分析各项岩土工程勘测成果和测试数据的基础上,结合灰场建设条件和各类建(构)筑物特点,按本标准和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可包括下列内容:1贮灰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2岩土的工程性质、设计参数,地基方案设计的建议。3预测贮灰场建设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4施工和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及其处理建议。11.1.2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应符合下列要求:1了解贮灰场的总体布置、坝型和坝高以及筑坝材料;各建(构)筑物的类型、特点和基础设计情况。2正确划分工程地质单元和岩土层次;对提出的岩土参数,应考虑岩土材料的非均质性、各向异性和岩土性质随时间、施工影响改变的因素。3参考类似的工程经验和当地修堤筑坝经验。4岩土工程分析评价的结果,必要时,需通过现场原体试验、施工检测和监测数据进行校正和调整。11.1.3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应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对贮灰场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的岩土工程分析可采用定性分析。初步设计阶段和灰坝加高的勘测中定量分析宜采用定值法,必要时可辅以概率法。下列问题宜作定量分析:1坝基、坝体变形量的预测;607
2各类地基的承载力的确定;3其他各种临界状态的判定。11.1.4岩土工程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1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堤坝体稳定、坝址地基承载力和整体稳定性评价可按有关设计规范的规定用分项系数或总安全系数方法计算。2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岩土体的变形、透水性、涌水量和渗人量等,应以工程使用要求进行复核。11.1.5岩土工程分析也可采用反分析,反求岩土体的特性和有关参数。11.1.6岩土参数分析应考虑取样方法、试验方法和取值标准的影响,并比较不同测试方法所得的结果。选取可靠、适用的参数,供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岩土工程设计、施工和监测使用。11.1.7岩土参数统计应按DL/1"5093-1999的有关要求进行。统计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地质条件复杂,场地较大,各建筑地段分散时,可按坝址、排洪系统及筑坝材料场地,划分成三大区段及层位分别进行统计;同一层位或区段性质相差较大,还可进一步划分成不同土质单元体进行统计。2当灰场较小,各建筑地段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相差不大时,可少分区段,并按层位及岩土性质进行统计。3筑坝材料应单独进行统计。11.1.8在贮灰场岩土工程勘测报告中,应按下列不同情况提供岩土参数值:1初步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可提供经验值。2初步设计、施工图和灰坝加高的勘测,应提供岩土参数的平均值、变异系数、数值范围和数据的数量。11.2勘测成品11.2.1贮灰场岩土工程勘测的全部原始记录和数据,以及搜集的有关资料,应按DL/1"5093-1999的有关要求进行整理后,才能作为编制勘测成品的基本素材。11.2.2贮灰场岩土工程勘测报告编写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概况、勘测工作概况;贮灰场位置、场地地形地貌、区域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现象及环境地质问题;地基处理方案论证意见;对各建筑地段的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筑坝材料的质量、储量和开采条件的评价。11.2.3贮灰场岩土工程勘测报告,应根据不同的勘测阶段、工程特点及其主要的岩土工程问题进行编写,并满足下列要求:1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应阐明各贮灰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特征和岩土性质;提出兴建贮灰场的有利和不利的地质因素,初步判断处理不利岩土工程条件的难易程度;对贮灰场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基本评价;提出贮灰场方案的比较意见和建议。2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应对灰场的成库条件及坝址的稳定性作出评价。阐明坝基主要岩土性质及分布;提供可能的筑坝材料产地、开采条件和储量;预测可能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建议坝轴线位置和坝型,推荐岩土工程条件较优的贮灰场。3初步设计阶段勘测,应阐明坝基、坝肩和各建筑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岩土结构、分布情况及物理力学性质;筑坝材料的质量和储量;隧洞的成洞条件;不良地质现象的影响608
和防治;论述贮灰场的环境地质问题和处理建议;对各建筑地段的主要岩土工程问题作出评价,提出地基处理等有关岩土工程建议。4施工图设计阶段勘测。应针对待查的建筑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对存在的主要岩土工程问题和不良地质现象提出明确的结论和整治措施建议。当坝址重新按初步设计阶段勘测时,应按初步设计阶段勘测报告的内容要求编写。5灰坝加高勘测,对下游贴坡加高的灰坝,应论述后期坝基和坝肩的岩土工程条件,并根据前期坝的稳定情况,评价加高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对灰渣筑坝,应论述灰渣的沉积条件和特征,坝基灰渣的物理力学特征,排水固结情况及其建筑性能;并根据前期坝的运行稳定情况,评价灰渣筑坝的稳定性及其加高的适宜性。11.2.4贮灰场岩土工程勘测报告所附的图表,可根据不同勘测阶段的任务要求,以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的实际需要确定。附录D给出了“贮灰场各勘测阶段应提交的主要图件”。各种图表的编绘,应符合DL/T5093-1999的有关要求。12现场检验与监测12.1现场检验12.1.1现场检验的方法以观察、调查为主,并根据施工中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必要时,应进行施工勘测。12.1.2坝基的现场检验应对基底的地层岩性、地下水情况、软土及强透水层的分布进行检查;在岩溶发育地区,还应对有岩溶、土洞的发育情况进行核实。12.1.3对坝肩应检验开挖后的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与勘测资料是否相符,是否存在滑坡、崩塌和危岩等不良地质现象。12.1.4排洪系统各建筑地段的地基检验应对基槽底的岩土性质和分布进行检查。对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排洪隧洞,必要时可配合设计与施工进行施工地质编录和检验。12.1.5现场检验应提出检验报告,其内容应包括施工揭露的岩土工程条件描述。开挖实际情况与勘测资料的差异,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和建议12.2现场监测12.2.1本节适用于贮灰场部分岩土工程施工过程和坝体建成灰场运行后的现场监测,本节未规定的事项,还应按照DL/T5074-1997的要求执行。12.2.2贮灰场现场监测可根据需要选择下列内容:1水力除灰方式的坝体(基)运行期间稳定监测;2坝肩边坡稳定性监测;3排洪隧洞监测;4地下水监测。12.2.3采用水力除灰方式的坝体(基)现场监测应根据灰坝的设计类型、运行特点和岩土工程条件,按要求选择运行期间的监测项目。常见的有浸润线监测和坝体变形监测。12.2.4浸润线监测应以灰坝体运行期间的渗流规律、在渗流作用下坝体的稳定性和渗透破坏的可能性为重点。监测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浸润线监测的项目应包括:灰场内灰面标高、蓄水标高、干滩长度、坝体内各测压点水压、下游水位及天气情况。2监测设施主要为坝内埋设测压管或孔隙水压力计。3山谷灰场测压点应沿坝轴线方向埋设在最大坝高及浸润线变化有代表性的部位,不宜少于3排。垂直坝轴线方向应能控制上游人渗点、中间点、下游逸出点及其他有代表性的位置,不宜少于4点。当围堤灰场需设置浸润线监测设施时,不宜少于2排,每排不少于3点。4浸润线在正常运行时,宜每月观测一次。特殊情况下,应增加观测次数。测读时每次互测两遍,其差值应不大于2cmo5根据浸润线监测数据,应及时绘出坝体浸润线。12.2.5坝体变形监测着重运行期间坝体表面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监测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1坝体变形观测应采用精密几何水准测量,其精度控制应参照《国家水准测量规范》中一、二等水准测量规定执行。2山谷灰场的变形观测点应布置在最大坝高处、设排水管处及地形地质变化较大地段的横断面上,观测横断面不宜少于3个。每个横断面上观测点不宜少于3个,且应布置在坝顶下游坝肩及马道外缘。当围堤灰场需设置变形观测点时,应按地基及提高情况布置观测横断面不少于2个。3坝体变形监测中基准点应布置在不受压力、振动等影响的稳定地段,并应在整个监测期内不产生变化。基准点的数量在每一测区不应少于2个。4坝体变形观测,在初期宜每月测量一次。特殊情况下,应增加测量次数。根据观测数据,计算坝体沉降量和水平位移值,当坝体沉降和位移基本稳定时,可减少测量次数。5在监测中发现坝体有裂缝或滑坡预兆时,应立即报告并处理。12.2.6坝肩边坡稳定性监测主要为变形和位移观测。其监测工作应在获得完整、充分的岩土工程勘测资料基础上,选择相应的测试手段和仪器设备,通过采集、汇总和分析其观测数据,最终提出稳定性评价结果。12.2.,排洪隧洞监测应着重在围岩应力重新分布过程的观测,并分析研究应力变化和变形规律,预测预报围岩在施工、运行中的稳定性。监测工作应贯穿整个岩土施工全过程,必要时应延长至运行期一定时间。12.2.8在贮灰场岩土工程施工及其运行期间,如预计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地下水监测:1地下水位的变化,有可能改变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并影响施工及建筑物稳定;2由于灰水渗漏,造成环境地下水水质严重污染;3由于地下水压、孔隙水压力变化对岩土工程施工产生严重影响,并导致变更设计。12.2.9地下水监测工作的布置,应根据岩土体的性状和工程类型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监测工作应根据工程条件设专人,必要时可设站(组)进行;2对于简单场地,监测点采用方格网布置,点、线的间距不宜大于400m;3在地下水位变化大的地段、上层滞水和裂隙水聚集地段,应视情况加密监测,其间距不宜大于30m;4监测孔深度,不应小于水位最大降深以下lmo
12.2.10地下水位应重点监测其变化幅度及与地表水的联系。观测方法可采用民井、钻孔、探井、地下水天然露头进行。其观测时间,对于系统动态观测时间不应少于1个水文年,并应每周观测一次,雨季应加密观测;对于岩土工程施工所需的水位监测周期,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12.2.11水质监测的重点是水的物理、化学成分变化和污染源途径。并应定期采集具有代表性样本进行测试和评价。样本的采集次数全年不应少于4次。12.2.12在岩土工程施工、处理过程中,孔隙水压力和地下水压力的监测应根据工程的类型选择适宜的仪器设备进行,其监测周期应满足工程需要。对于岩土施工中的地下水压观测应观测至竣工,孔隙水压力应观测至其压力值降至某一安全值为止。12.2.13地下水监测成果应及时进行整理,并根据需要提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曲线(图)、等水位线图、地下水与降水量动态变化曲线(图)、不同时期化学成分等值线图和地下水压动态变化图等资料,并分析地下水的危害因素。提出结论及建议附录A(标准的附录)标准的用词说明A.0.1表T很严格,非这样做小叫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A.0.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A.0.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A.0.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附录B(提示的附录)贮灰场室内岩石试验项目衰B1贮灰场童内岩石试验项目重力密度抗剪(断)强度建筑类型岩石类型比重吸水率WFWAQVLrt黑1&1At臀簇望天然状态子燥状态猫获力康擦角坝签及硬质岩石O}OO0I}0O}其他地基软质岩石丫}J}侧}0一v一、丫了OO排洪硬质岩石了}一I/{丫丫一0训}丫丫随洞软质岩石丫}了丫O了侧了}J}0}0}、一、硬质岩石}、0了0}、}、0}0}}着者软质岩石}v}、训}J}v甲}00一00注:1/表示一般应做的项目,O表示需要时选做的项目。2有条件时。筑坝材料可按(土工试验规程》做粗粒土的击实、渗透、压缩和剪切等试验。
附录C(提示的附录)贮灰场室内土工试验项目表C卫贮灰场室内土工试验项目注:lI/表示一般要做的项目,O表示需要时选做的项目2筑坝材料中的砂土、卵砾石为作反滤层使用;当作坝体用时,尚应做击实试验项门612
附录D(提示的附录)贮灰场各勘测阶段应提交的主要图件表Dl贮灰场各勘测阶段应提交的主要圈件初步可行性研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灰坝加图类图件名称究阶段勘测阶段勘测阶段勘测阶段勘测高勘侧灰场及筑坝材料地理位置图一0一一平面图勘探点平面位置图V丫丫综合工程地质图一丫(一。一工程地质剖面图甲丫丫丫剖面图地质柱状图O甲丫丫原位侧试成果图表O寸丫甲岩士试验成果图表O丫丫丫综合图表筑坝材料勘侧综合成果图表0丫OO工程地质勘测综合成果图表OO{OO注:丫表示应提交的图件,0表示需要时提交的图件613
火力发电厂贮灰场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Y5097-1999条文说明
DL/1"5097-1999目次1范围·····························,···································,························⋯⋯6162引用标准·······················································································⋯⋯6163基本规定·················,·········································,·············,·············⋯⋯6164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6175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6176初步设计阶段勘测······。······································································⋯⋯6186.1一般规定············。·······································································⋯⋯6186.2坝址勘测····················································································⋯⋯6196.3排洪系统勘测············································································,·⋯⋯6197施工图阶段勘测·································,·································⋯⋯,..····⋯⋯6208灰坝加高勘测············,········································.·······.⋯⋯,.........⋯⋯6218.1一般规定···················································································⋯⋯6218.2下游贴坡加高勘测···········································································⋯⋯6218.3灰渣筑坝勘测············································································⋯⋯6229筑坝材料勘测·····························································⋯⋯,··············⋯⋯6239.1一般规定······,·······························,···························,················⋯⋯6239.2石料勘测····················,·········································,··,···············⋯⋯6239.3土料勘测············································································,······⋯⋯6249.4砂、卵〔砾)石料勘测··································································⋯⋯6249.5储量计算····················································································⋯⋯62410勘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62510.1勘探和原位测试···················································,·······················⋯⋯62510.2室内试验···············,·····································,························.····⋯⋯62511岩土工程分析与勘测成品·································································⋯⋯62611.1岩土工程分析······,·········,···························································⋯⋯62611.2勘测成品····················································································⋯⋯62712现场检验与监测·········,·······································································⋯⋯62712.1现场检验············,·······································································⋯⋯62712.2现场监测··············,,···································································⋯⋯627
1范围系原规定1.0.1的修订条文。经十余年的实践,火力发电厂贮灰场岩土工程勘测在地基处理、岩土体整治、地质病害预报和岩土工程监理等方面取得了广泛的经验。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为适应火力发电厂贮灰场建设的需要,本标准对SIGJ77-1986《火力发电厂贮灰场工程地质勘测规定》进行了修订,提出了贮灰场岩土工程勘测的技术标准和要求。关于汽轮发电机组容量50MW-600MW级的规定,是与DI.5000-1994《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相一致的2引用标准新增条文按DL/1"600-1996《电力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的要求,列出了本标准引用的标准3基本规定3.0.1系原规定1.0.3的修订条文。贮灰场不同类型的建(构)筑物对地形、地质条件和建筑材料的要求不一样,因此,勘测人员应充分了解设计意图。贮灰场岩土工程勘测不仅是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更重要的是依据设计方案并结合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提出岩土工程评价和建议。3.0.2系原规定1.0.2的修订条文。由于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和岩土特性差别较大,本标准仅根据贮灰场的特点和经常遇到的岩土工程问题做出相应的规定。在实际工作中,遇到本标准未规定或未作详细规定的事项,还应按照国家或行业有关标准执行,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3.0.3系原规定1.0.5的修订条文。贮灰场地按其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分为三类,是为了贮灰场按不同的工程地质条件,合理地开展岩土工程勘测工作。在执行条文划分场地时,对于简单场地各种因素都应满足;对于中等复杂场地和复杂场地,只要满足所列因素之一的即可判定。3.0.4,3.0.5系原规定1.0.4的补充修订条文。勘测阶段的划分与DL/1"5074-1997的规定一致。本规定充分考虑到贮灰场的建(构)筑物对建筑场地和地质条件的要求与电厂厂区建(构)筑物的不同的特殊性,并根据电力系统勘测贮灰场大都在初步设计阶段进行一次勘测完成的实际情况,确定了贮灰场的勘测宜在初步设计阶段完成,施工图设计阶段仅对未查明的岩土工程问题和设计方案变动的地段进行补充勘测的原则3.0.7原规定1.0.6的保留条文。
3.0.8新增条文采用干式除灰方式的贮灰场,由于其灰场运行方式、坝体结构以及对地质条件的要求相对水力除灰方式的贮灰场简单,因此,勘测中为满足对场地进行岩土工程评价所需的工作量相应较小4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4.0.1系原规定2.1.1的修订条文。贮灰场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是厂址初步叮行性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各拟选厂址方案的贮灰场的稳定性、适宜性和主要工程地质条件要作出岩土工程初步评价和结论,为选择和推荐厂址方案提供岩土工程建议和资料。本阶段作出适宜建设的主要结论在下阶段不能推翻。4.0.2系原规定2.1.2的基本保留条文。由于贮灰场建设条件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其造价和经济效益,因此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选择贮灰场在岩土工程方面就应考虑到条文所列的要求。4.0.3系原规定2.1.3的基本保留条文。4.0.4系原规定2.1.4的保留条文。在条文所列的情况下建设贮灰场,不仅在技术上处理难度较大、投资较多,有时甚至处理效果并不好,直接影响灰场的建设和运行。因此宜尽量避开,否则应进行技术方案的比较,为最终选定和推荐贮灰场提供依据。5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5.0.1、5.0.2系原规足2.2.1、2.2.2的修订条文。为适应贮灰场建设的需要,根据火力发电厂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内容深度的要求,本次修订了贮灰场可行性研究阶段岩土工程勘测的任务,增加了分析预测可能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和建议坝轴线位置和坝型的要求。当拟定厂址有一个以上可供选择的贮灰场地时,对所有的贮灰场地均应进行勘测,这是为了对每个贮灰场的建场条件进行对比的需要。但是勘测工作量应根据各贮灰场场地条件的差别和是否可能被推荐来合理布置。5.0.3系原规定2.2.5的保留条文。5.0.4系原规定2.2.3的基本保留条文修订后补充了采用工程遥感的要求。当研究场地ly域稳定等问题时,受时间、人力和物力等多种因素限制,大范围的开展工作难度很大,通过采用工程遥感航片、卫片图像解译就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0.5系原规定2.2.4的修订条文。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要获得1:1000的地形图难度较大,修订后将本阶段勘测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的比例尺可选用的范围调整为1:2000-1:10000,这与实际工作是相符的工程遥
感图像资料航、卫片及其比例尺的选用应根据研究对象的需要确定。5.0.6,5.0.7新增条文。过去确定灰场坝轴线位置和坝型,习惯于由设计人员单方面决定,地质人员只负责勘测。这样往往在地形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场地,按所确定的坝轴线和坝型进行勘测后,常因坝基、坝肩地质条件不利,需移动或另选坝址,增大了勘测工作量;或需就地修改坝体结构、采取坝基特殊处理等措施,增大了工程投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就要配合设计,根据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筑坝材料的种类等因素合理确定建坝地段及坝轴线,并按照不同坝型对场地条件的要求不同,推荐出适宜的灰坝坝型。5.0.8系原规定3.3.6的修订条文。本条文原列在初步设计阶段勘测中。修订后作为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的一项技术要求,这是考虑到对需采用隧洞进行排洪的贮灰场,排洪隧洞是一项重要建设项目,它对工程投资影响较大;而隧洞的成洞条件、进出口和洞体的稳定性以及施工的难易程度等又与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的好坏密切相关。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从岩土工程的角度选择合理的隧洞洞轴线,就能为设计确定贮灰场总体布置方案和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时提供依据。6初步设计阶段勘测6.1一般规定6.1.1原规足3.1.1的基本保留条文。本条规定了贮灰场初步设计阶段勘测的任务。增加了对需要进行地基处理的建(构)筑物确定处理方案的要求。需要指出的是,在初步设计阶段贮灰场与厂区的勘测目的和任务有较大不同。厂区勘测的目的和任务在于为设计提供确定总平面布置和设计方案所需的地质资料;而贮灰场勘测的目的和任务在于为全面论证拟定的灰坝设计方案和总平面布置方案的技术经济的合理性提供地质资料,它不是一项带普查性质的勘测工作。6.1.2原规定3.1.2的保留条文。本条第3款的要求是为了当灰场采用分期筑坝建设时,设计应在提交初期坝总体布置时,同时提交最终坝高的设计方案布置图。以便在查明本期坝岩土工程条件的同时,初步查明最终坝高时的坝基和坝肩的岩土工程条件,满足本期坝和最终坝高时灰坝的整体稳定性验算的需要。6.1.3原规定3.1.3,3.1.4的修订条文。对灰坝下游地段,分析成库后灰水向坝址下游排泄或渗漏引起地下水条件可能产生的变化,主要包括对地下水的水质和埋藏条件的影响,其中引起地下水位上升又是主要形式之一。如永昌电厂儒家庙灰场灰水排、渗至坝后原干沟内,导致下方约2km处地下水位上升,使住户房基、墙基受浸润,危及住房安全,同时部分农田也受到影响,最后采用截流方案进行处理。类似这样的情况还不少,因此为避免贮灰场运行中产生不利影响,就必须在勘测、设计中正确的分析和预测可能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处理建议。6.1.4,6.1.5原规定3.1.4后半部分的基本保留条文。当坝址或建筑物地段地质条件复杂,进行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是查明场地基本地质情况
的重要手段,并为有针对性的布置勘探工作提供依据。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7度时,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应进行场地地震效应的评价。6.1.6原规定3.1.5的保留条文。6.1.7新增条文。在库区进行工程地质调查的目的是查明库区是否存在可能导致灰水渗漏的地质条件。6.2坝址勘测6.2.1原规定3.2.1的保留条文。6.2.2原规定3.2.2的修订条文。坝址勘探线的布置除了要查明坝基岩土的条件外,还要考虑坝基的受力和坝体稳定性验算的需要,因此它是与场地的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和拟建坝型坝坡的稳定有关的。根据这一原则,就要求在坝高最大(坝基所受的荷载和受影响的深度最大处)的坝轴线位置布置一条勘测线;而在下游坡脚或上游坡脚附近布置的勘探线,是考虑上下游坝坡稳定性验算的需要。位于河、海滩或平原的围堤灰场,当堤坝地基遇有河沟、洼地或存在软弱地基土时,布置少量垂直于轴线的横剖面,是为了对堤坝进行地基强度和稳定性验算的需要。6.2.3,6.2.4原规定3.2.3,3.2.4的基本保留条文。由于灰坝大都是允许透水的,因此,其勘探点深度的确定主要是考虑坝基稳定性验算的需要。根据对坝坡为1:2的均质土灰坝坝基稳定性验算表明,当坝基下的土层为淤泥或呈流塑状态(内摩擦角相当于50)时,其产生最危险的圆弧滑动面的深度一般相当于1/3--1/2倍坝高,最大深度一般不超过3/4倍坝高的深度。因此对于山谷灰场灰坝体及坝基的稳定来说,勘探点深度超过坝基土出现最危险滑动面可能达到的最大深度就可以了。所以本条规定,对土层结构复杂的场地,勘探点深度一般为1/2倍坝高;遇有软土层时,可适当加深,但最深不宜超过1倍坝高。但是,围堤灰场坝(堤)址或山谷灰场的坝肩土层很厚时,其勘探点深度就不应受坝高的限制,而应按照需要解决的渗漏或稳定问题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在条文中对坝址勘探点的布置按场地条件的不同规定了范围值,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情况下当堤坝等级为一级时其间距应取低值;当为二、三级时可取高值。6.2.5原规定3.2.5的保留条文。6.2.6原规定4.0.5的修订条文。本条是根据岩土工程勘测的基本要求,在对原规定4.0.5的前半部分进行修订后,作为初步设计阶段坝址勘测需要注意的一项技术内容。常见的地基处理措施和方案在DL/1"5045-1995中有较详细的规定,勘测时可根据场地的岩土条件、施工条件等方面情况参照选用。6.3排洪系统勘测6.3.1,6.3.2原规定3.3.1的基本保留条文。贮灰场排洪系统包括竖井、卧管、消能设施、斜槽、明渠、隧洞以及干灰场的截洪沟等。但是这些建(构)筑物不是在每一个灰场内均能遇到,它是根据灰场的地形地貌和沟谷
的水文条件的需要而选择设置的。这些建(构)筑物对地基的强度和变形要求都不高,一般地基土均能满足其要求。因此对其勘测应在拟定的位置上进行,勘测的重点是评价其稳定性和适宜性。6.3.3-6.3.6原规定3.3.2一3.3.5的保留条文。6.3.7原规定3.3.7的基本保留条文排洪隧洞勘测,不能盲目的采取沿线的勘探工作,这样势必造成很大浪费。因为隧洞一般埋藏较大,而其直径较小,约2m-5m,其隧洞跨度小,山岩压力就不大。因此,采用沿洞轴线进行工程地质调查就能满足要求。没有必要采用钻探等手段。对地质条件复杂的局部地段,如岩溶发育、隧洞埋深较浅和对进出口稳定性不利等地段,才需作工程地质测绘或勘探6.3.8原规定3.3.8的基本保留条文排洪隧洞勘测,应着重查明隧洞进出口及浅埋地段的稳定性,不良地质现象在这些部位的微地貌的反映。对浅埋和有旁山偏压地段,应重点查明覆盖层和风化层的厚度与性质,这些地质因素有可能直接影响该地段隧洞的成洞条件为了便于施工和合理的设计隧洞的衬砌体,应按不同的岩性情况,分段给出隧洞岩体的坚固系数,在有必要时,还应考虑隧洞周围岩体的弹性抗力作用。贮灰场排洪隧洞一般都是无压的,在特殊情况下需要按压力隧洞设计,隧洞才出现有压。而设计中需要的弹性抗力系数,要在勘测中进行试验直接获得较困难,因此规定可用地质类比法、经验值或弹性理论公式计算取得。6.3.9-6.3.12原规定3.3.9一3.3.12的保留条文。6.3.13新增条文。采用干式除灰的灰场的主要排洪设施是截洪沟。由于截洪沟具有断面较小、呈带状布置和对地基要求不高等特点,因此勘测中查明沿线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及与稳定、渗漏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就是主要的工作。7施工图阶段勘测7.0.1,7.0.2原规定4.0.1,4.0.2的保留条文。实践经验表明,贮灰场只有在下列几种情况下,才需要作施工图设计阶段勘测:1初步设计阶段勘测后,由于地质或设计上的原因,需要改变某些建(构)筑物的场地或方案,原初步设计阶段的勘测资料不能满足改变后的要求;2初步设计阶段勘测后,由于特殊原因需要改变坝型,对已勘测的筑坝材料不能完全适应新坝型的要求,需补充作筑坝材料勘测等。3由于在初步设计阶段勘测时某些配套的排洪设施方案或具体位置尚未最后选定,对遗留下的这部分建(构)筑物的场地,需补充查明其岩土工程条件;4由于建筑场地很复杂,初步设计阶段勘测工作量不够,尚存在某些主要岩土「程问题未查明,勘测资料不能满足施工图设计的要求;从上面几种情况可看出,贮灰场施_〔图设计阶段勘测在很大程度上是初步设计阶段勘测的补充勘测,因此在勘测前,应熟悉初步设计阶段勘测的全部资料。
7.0.3,7.0.4原规定4.0.3,4.0.4的保留条文。施工图阶段的坝址勘测主要应根据坝址移动的情况进行确定。条文中规定按新坝轴线移离原坝轴线的距离来确定是因为这样比较直观,其实质是考虑新坝基与原坝基的重叠情况来确定补充工作量。此外,在施工图勘测中,一些场地虽然坝址移动很少或没移动,但是其工程地质条件很复杂,初步设计阶段可能遗留一些未解决的岩土工程问题,也需在本阶段进行补充勘测工作。7.0.5原规定4.0.5后半部分的保留条文。由于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勘测具有补勘的性质,其勘测结果应即时与已有的勘测资料进行对比,发现有较大差异时,就要提出有关处理方案或修改设计方案的津议8灰坝加高勘测8.1一般规定8.1.1原规定5.1.1的保留条文。由于原有坝体的坝基和坝肩地质条件已勘测查明。因此,灰坝加高勘测,不论是采取下游坝面贴坡加高,还是坝前灰渣土上加筑子坝。主要是查明加高部分坝基与坝肩的工程地质条件,并作出岩土工程评价。8.1.2原规定5.1.2的保留条文。灰坝加高是建立在原有坝体的基础上,前期坝坝体的现状、好坏直接影响到加高的可能性和加高方式,在勘测工作前,除了要取得前期坝的勘测资料,还要了解原有坝体的施工、运行和渗漏变形等情况。此外,不同的加高方式有不同的勘测方法,勘测前还要了解灰坝加高的型式和设计意图。8.1.3原规定5.1.3的保留条文。因为下游贴坡加高的坝基宽度一般不大,又有前期坝的勘测资料,灰渣地基虽然性质特别,但其场地较单一,且子坝的坝高和坝基宽度一般都不大。大量工程实践表明,灰坝加高,进行一次性的勘测,一般均能满足其灰坝加高的要求。对采用多级子坝加高的贮灰场地,由于后级坝的场地逐渐远离了初(前)级坝的场地,根据情况,就有必要在灰坝加高的中期(即初级与最终级坝加高之间,偏中间一级)进行一次勘测。8.1.4原规定5.1.4的保留条文。8.1.5原规定5.1.5的保留条文。8.2下游贴坡加高勘测8.2.1-8.2.6原规定5.2.1一5.2.6的保留条文。采用下游贴坡加高灰坝的贮灰场相对较少,但是采用这种方法加高坝体,能增大坝体坝坡的稳定性,而且一般不易在加高后的坝体出现渗漏、变形等问题,因此在筑坝材料丰富的地区,也常采用。此外,有些山谷灰场,在特定的地形地貌,或设计、运行上的原因,造成坝前积水或灰渣呈过饱和状态,无法形成一定长度的于滩,只能由下游贴坡方式加高坝体
下游贴坡加高灰坝的勘测,着重点是查明后期坝的坝基与坝肩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前期坝下游坝坡、坝肩和下游坡脚附近有无渗漏、变形等破坏情况。当场地地质条件简单,用前期坝的勘测资料就能满足后期坝加高的要求时,可不作勘探工作。只有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用前期坝的勘测资料不能满足后期坝加高的要求或前期坝下游坝坡、坝肩、下游坡脚产生渗漏、变形时,才布置适量的勘探工作。下游贴坡加高灰坝的勘测,沿后期坝的下游坡脚附近布置一条勘探线的目的是考虑后期坝坝基坝坡的稳定性验算的需要。当前期坝的下游坡脚附近存在厚度较大的软弱薪性土或强透水层时,就应在加高后坝体较高、地基受力相对较大的前期坝下游坡脚附近布置一条勘探线予以查明。勘探点的布置和勘探深度,应按第6章的有关要求确定。8.3灰渣筑坝勘测8.3.1-8.3.3原规足5.3.1--5.3.3的基本保留条文在灰渣土上加筑子坝来加高灰坝是目前贮灰场分期建设灰坝加高的主要形式据1993年不完全统计,全国现已建成贮灰场147座,其中山谷灰场89座,平原及江、河、湖海滩等围堤灰场58座。采用灰渣筑坝的山谷灰场48座,围堤灰场11座。由于灰渣是煤经燃烧后的粉煤灰渣在贮灰场的特定环境下的沉积物,具有密度小、孔隙比大、结构疏松和建筑性能差等特点。采用水力除灰的灰渣,其沉积特征与灰场内灰水的水流条件密切相关,而不同的贮灰场地形条件和排灰口、集水设施的位置是不同的,在勘测前就要了解灰场排、放系统建(构)筑物的布置和排放方式,坝前积水或堆灰等情况。并且对坝前积水的灰场,要将积水排干后方可进行灰渣筑坝的勘测。8.3.4,8.3.5原规定5.3.4,5.3.5的保留条文。灰渣筑坝勘测平行坝轴线的勘探线不宜少于3条。第一条勘探线位置主要考虑沿坝轴线坝体荷重最大,第二条勘探线布置在子坝的上游坡脚附近是考虑子坝上游坝坡稳定验算的需要,平行坝轴线向上游布置的第三条线,目的是扩大勘测范围,为子坝坡设计、坝基处理和子坝基排水褥垫层等设计提供依据,同时能为下一级子坝坝基提供前期资料。一般靠近坝肩和放灰口灰渣颗粒较粗,靠近坝的中部和排洪竖井或斜槽附近颗粒较细,因此勘探点间距布置应有不同。采用水力除灰的灰渣大都是欠固结的,作为子坝坝基主要是产生压缩变形,勘探点的深度就应控制到地基压缩层的计算深度。8.3.6原规定5.3.6的保留条文。灰渣土无钻性,类似于砂类土,大量的颗粒分析表明,它的粒径一般在0.25mmO.Olmm之间,属粉细砂粒。与灰水混合在一起,要取得原状样进行室内试验难度较大,所以规定应着重采用原位测试手段。8.3.7原规定5.3.7的保留条文。该条针对水力除灰方式的贮灰场采用灰渣筑坝加高子坝时,要考虑在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7度的场地进行灰渣地基和灰渣坝体的液化评价工作。8.3.8原规定5.3.11的保留条文。8.3.9原规定5.3.8的修订条文。灰渣地基承载力也可取样按DLGJ126-19%的规定进行室内试验后确定.但应与其他
手段获得的成果综合分析。8.3.10新增条文。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是需要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的,考虑的因素是地基性质、施工条件、投资大小、处理效果和进度要求等。根据已有的经验,填石碾压加固、铺设加筋布、排水砂井和振冲碎石桩等处理措施是有效的。但具体采用哪种处理方案与实际条件相符并满足设计要求,还应进行原体试验确定。8.3.11原规定5.3.10的修订条文。用灰渣作加高子坝的筑坝材料时,应按筑坝材料所需的测试项目进行相应试验。9筑坝材料勘测般规定9.1.1原规定3.4.1的保留条文。筑坝材料是指作坝体,排水棱体,护面,防渗体,反滤层等用的勃性土,块石和砂、卵(砾)石料。9.1.2原规定3.4.2的保留条文。选择筑坝材料场时,应符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这样有利于扩大库容,减少运输,降低工程造价。9.1.3原规定3.4.3的保留条文。在坝基、坝肩附近地段开采筑坝材料对坝基和坝肩的渗漏和稳定可能会造成不良影响,一般不宜作料场。在库内岩溶、土洞发育地段的钻性土及粉土天然铺盖层是天然良好的防渗体,破坏了这些土层,易造成贮灰场的渗漏,甚至直接导致漏灰。由于有机质含量和水溶盐含量较大的土层,其强度低,孔隙比较大,在一定条件下,易分解和溶解,其建筑性能差,极易使坝体产生渗漏和破坏,一般认为不能用作坝料。地下水位以下的土石料,不便于开采;且土的湿度过大,不利于筑坝,一般情况下不宜考虑。9.1.4原规定3.4.4的修订条文。为了与不同设计阶段具有的地形图比例尺相适应,对进行工程地质调查所用比例尺的范围作了相应的调整。9.1.5原规定3.4.5的保留条文。灰场筑坝材料的勘探储量,一般应不小于设计需要量的1.5倍,勘探储量的误差不应超过1596。这是考虑到料场勘探的储量,在施工和运输的过程中以及其他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有损失。9.1.6原规定3.4.6的保留条文。9.2石料勘测9.2.1-9.2.6原规定3.4.7一3.4.10的基本保留条文石料勘测一般采用工程地质调查,为配合储量计算,可进行实测剖面和少量勘探工作。
除了查明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外,还应查明岩层层厚、产状、裂隙切割状况及风化程度这些条件与石料的开采尺寸和强度的大小有关,直接影响到坝型的选择和结构设计不同的坝型和用途,对石料的要求不一样,在勘测中一定要了解石料的用途和对石料的要求。对用于坝体的砌石、堆石和护面的石料,要求选择硬质岩石。对于土石混合坝和石渣坝等其他方面的石料,由于其对尺寸和强度的要求不高,就未作具体规定,需要时可参照有关设计标准的规定执行。9.3土料勘测9.3.1原规定3.4.11‘的基本保留条文筑坝土料还包括了一些特殊土层,如膨胀土、黄土和红豁土等。工程实践表明,这此特殊土完全能用于修堤筑坝。9.3.2原规定3.4.12的修订条文筑坝土料勘测,主要是进行勘探工作,以查明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有用层厚度、分布范围、层位的稳定情况和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勘探点的布置应因地制宜,在有条件时,应按网格布置,以便于储量的估算。勘探点的深度,应穿过有用层,当有用层很厚时,其深度则应考虑有利于开采和设计的需要量进行合理确定。本次修订,根据江苏电力设计院等单位的实际工作经验,增加了围堤灰场的土料场地与堤坝轴线平行呈带状分布时的勘探点布置规定。9.3.3原规定3.4.13的基本保留条文筑坝土试料的选取应在料场的有用层中均匀分布,目的是使选取的土料具有代表性9.4砂、卵(砾】石料勘测9.4.1一,.4.3原规足3.4.14一3.4.16的基本保留条文。砂、卵(砾)石料主要是用作反滤层用,其用量一般较少,可采用现场踏勘和工程地质调查的方法就近选取。自然沉积的砂、卵(砾)石料,各种粒径的颗粒都有,一般均能满足设置反滤层的要求。在特殊情况下,考虑到作反滤层的填料既要能排水、又要能阻挡细小颗粒灰渣或土粒的流失,就必须查明其颗粒组成、大致的级配和泥质含量等情况。9.5储f计旅9.5.1-9.5.3原规足3.4.17一3.4.19的基本保留条文。筑坝材料的储量计算,实际上是一种估算。平均厚度法、平行断面法和三角形法,无论采用哪种计算方法,都不能达到很精确的程度。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勘探工作的精度;地形的变化;有用层上下界面的起伏和层位的稳定等。因此在确定储量计算范围时,其周边界限和计算深度方面应适当留有余度。为提高储量计算的可靠性,在平面图上圈定计算范围的最大周边界限,不应大于勘探线间距的0.5倍或工程地质调查及实测剖面的有用层范围
10勘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10.1勘探和原位测试10.1.1原规足6.1.1的修订条文。本条列出了目前贮灰场常用的勘探方法和原位测试方法。强调应根据场地条件并结合需要解决的主要工程问题选用合理的勘探与原位测试方法。10.1.2原规定6.1.2的修订条文。本条列出了在不同场地地质条件下贮灰场勘测方法选用的基本原则。在具体工作中,勘测方法还要根据设计要求、勘测阶段和需要解决的岩土工程问题等因素,经综合考虑后合理选择。对场地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7度,需判别地基15m深度范围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是否会液化时,按GB50021-1994的有关规定,静力触探试验和波速试验的结果都可作为进一步判别是否液化的标准。因此对原条文第七款作了相应修订。10.1.3原规定6.1.3的基本保留条文。本条对贮灰场的勘测确定了取样和原位测试的基本要求。对于围堤灰场土层很厚时,采取试样和原位测试点的间距,可按场地条件、地基的受力状态和稳定性验算的实际需要确定,不受0.5倍坝高深度的限制。10.1.4原规宁6.1.2的保留条文10.2室内试验10.2.1原规足6.2.1的基本保留条文。贮灰场勘测的室内岩、土试验,在附录B和附录C中列出了一般需要做的试验的项目。当勘测中有特殊要求时,还应按岩、土性质、设计要求等与土工试验人员共同研究确定试验的项目和方法。在附录C中删除了“软土”一项,增加了“粉土”的试验项目。10.2.2原规定6.2.1的修订条文。对特殊性岩土,除应作常规的物理和力学性试验外,还应增加能反映其各自特性的试验项目。查明其特殊性质,不仅是为了区别于一般的土,更主要的是要根据这些不同土的特性,进行不同的设计,并针对这些特性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10.2.3原规定6.2.3的保留条文。10.2.4原规定6.2.4的修订条文。贮灰场勘测中选择的抗剪强度试验方法,既要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有关要求,又要考虑到贮灰场各建(构)筑物的工程性质、地基应力分布特点、施工运行条件等实际情况。对于二、三级灰坝及贮灰场其他建(构)筑物,一般情况下采用直剪仪进行剪切试验就可满足工程要求。10.2.5新增条文。灰渣的抗剪强度试验方法应按照坝体抗滑稳定性验算的需要确定,这是与DL/15045-
1995的有关要求相符的。10.2.6原规定6.2.5的修订条文。增加考虑实际工况条件下进行一定数量的击实试验和相关试验的规定,是为设计、施工提供符合于实际施工和运行条件下筑坝土料的有关物理力学指标10.2.7原规定6.2.6的保留条文。10.2.8原规定6.2.7,6.2.8的修汀条文10.2.,原规定6.2.9的保留条文。10.2.10原规定6.2.10的保留条文11岩土工程分析与勘测成品11.1岩土工程分析11.1.1新增条文。本条包括贮灰场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基础、分析评价的任务以及分析评价的四项主要内容。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与原规定要求的工程地质评价相比有较大的不同,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评价的任务要求在范围和深度上有所增加;2分析评价时,要求与工程密切结合,解决工程问题;3要求预测和监控贮灰场施工运营的全过程;4要求不仅提供各种地质资料,还要针对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处理建议。11.1.2新增条文。本条提出了在岩土工程分析评价时需要注意的几点事项。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岩土工程稳定和变形等问题的预测,不可能十分准确。因此,对于贮灰场的复杂岩土工程问题,必要时应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检测和监测,并根据检测和监测资料,建议调整和修改设计、施工方案。11.1.3新增条文。贮灰场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的主要的目的是选择场址和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其勘测工作量较少,因此这两个阶段的岩土工程分析以定性分析为主。11.1.4新增条文。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是指超过这一极限,在岩土结构中即产生破坏机制,其可靠性以分项系数或总安全系数保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是指超过这一极限时,均会影响正常使用,故应以工程使用要求进行复核,不得超过使用标准。11.1.5新增条文。反分析适用于根据岩土体受力的实际状态或破坏状态,反求岩土的特性参数,或验证设计计算,查验工程效果及事故的技术原因11.1.6新增条文。岩土参数的可靠性和适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岩土的结构受到扰动的程度。不同的
取样器和取样方法,对结构的扰动是不同的;此外,对同一个物理力学指标,用不同的测试手段得到的结果可能不相同。因此,选取可靠、适用的参数应考虑取样方法、试验方法和取值标准的影响,并比较不同测试方法所得的结果。1.1.7原规定7.0.2的修订条文。由于贮灰场地一般较大,各类建(构)筑物分散,岩土性质和使用情况相差较大,岩土参数统计就应按场地条件,建(构)筑物布置情况和岩土条件综合考虑后进行。筑坝材料的参数大部分是作为建筑材料用扰动样测出的,所以应单独进行统计。11.2勘测成品11.2.1原规定7.0.1的基本保留条文。11.2.2原规定7.0.5的基本保留条文。本条列出了贮灰场岩土工程勘测报告应编写的主要内容。11.2.3原规定7.0.6的修订条文根据贮灰场不同的勘测阶段其勘测目的和任务的不同,本条规定了在不同勘测阶段岩土工程勘测报告中应编写的岩土工程分析和评价方面的重点内容、11.2.4原规宁70.7的甚水俘留茶亨_12现场检验与监测根据贮灰场岩土工程的需要,修订后新增了本章内容12.1现场检验12.1.1本条规定了现场检验的任务。现场检验是岩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贮灰场各建筑场地的设计、施工符合场地工程地质的实际,并可根据现场检验的结果总结勘测经验,提高勘测水平。12.1.2-12.1.4这几条规定了现场检验的方法和贮灰场各主要建(构)筑物地段现场检验应进行的主要内容。在施工阶段的检验中,应以观察、调查为主,若发现场地或地基土条件与原勘测资料有差别时,可根据发现问题的性质及复杂程度,决定是否进行施工勘测予以查明。施工勘测的目的是为修改设计方案或建议处理措施提供资料。12.2现场监测12.2.1本节根据岩土专业性质确定了开展贮灰场现场监测工作的适宜范围,即部分岩土工程施工过程和坝体建成灰场运行后的现场监测。对于坝体施工以及地基处理的施工质量监测,在DLGJ125-19%中已有明确的规定,本标准不再重复。12.2.2本条列出了贮灰场现场监测的主要项目,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设计、施工或运行等方面的需要选择不同的项目开展工作。12.2.3由水力除灰方式的灰坝体设计、施工及运行上的特点,决定了浸润线监测和坝体变形监测是保证其在运行中安全稳定的前提,是贮灰场监测的重要项目。12.2.4本条规定了进行浸润线监测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方法627
12.2.5本条规定了进行坝体变形监测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方法。未规定的事项可按DL汀5074-1997的有关要求执行。12.2.6,12.2.7这两条对坝肩边坡稳定性监测和排洪隧洞监测的主要任务和要求作了原则性规定。有关具体要求在DL/1"5074-1997中已有明确规定,在实际工作中可按照这些规定开展工作。12.2.8-12.2.13这几条规定了贮灰场地下水监测的主要项目及其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地下水监测从基本概念上讲不同于地下水观测,监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不仅仅是只提出问题,而是要制定处理问题的方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LT5091-1999水力发电厂接地设计技术导则.pdf
- DLT5092-1999(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pdf
- DLT5093-19995093-1999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测资料整编技术规定.pdf
- DLT5094-1999火力发电厂建筑设计规程.pdf
- DLT5094-2012火力发电厂建筑设计规程.pdf
- DLT5095-1999火力发电厂主厂房荷载设计技术规程.pdf
- DLT5095-2007火力发电厂主厂房荷载设计技术规程.pdf
- DLT5096-1999电力工程地质钻探技术规定.pdf
- DLT5096-2008电力工程地质钻探技术规定.pdf
- DLT5098-1999水电水利工程砂石加工系统设计导则.pdf
- DLT5098-2010水电工程砂石加工系统设计规范.pdf
- DLT5099-1999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pdf
- DLT5099-2011水工建筑物地下工程开挖施工技术规范.pdf
- DLT510-2010全国电网名称代码.pdf
- DLT5100-1999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pdf
- DLT5100-2014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缺少附录和条文说明.pdf
- DLT5101-1999火力发电厂振冲法地基处理技术规范.pdf
- DLT5102-1999土工离心模型试验规程.pdf
相关文档
- 施工规范CECS140-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管芯缠丝预应力混凝土管和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1-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2-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铸铁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3-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预制混凝土圆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5-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矩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90-2005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cecs 140: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管芯缠丝预应力混凝土管和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含条文说明)
- cecs 141: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条文说明
- cecs 140: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管芯缠丝预应力混凝土管和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条文说明
- cecs 142: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铸铁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条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