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1.75 KB
  • 2022-04-22 13:47:08 发布

DLT5138-2001架空送电线路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规程.pdf

  • 5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1/54ICS27.100P62备案号:J144—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PDL/T5138—2001架空送电线路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aerialphotographingAndsurveyingofoverheadtransmissionline主编单位:国家电力公司中南电力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1-12-26发布2002-05-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前言本标准系根据原电力工业部科教司《关于下达1997年制定、修订电力行业标准计划项目的通知》(综科教[1998]28号)中第91项的安排,对《架空送电线路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规定(试行)》SDGJ82—88进行修订而编制的。本次修订是在原标准(SDGJ82—88)基础上进行的,保持了原标准按测量工序的章节结构,但增加了“一般规定”为各章的第1节,有关该测量工序在各勘测阶段的基本任务、工作内容和基本技术要求等均编入“一般规定”。本标准较修订前的标准有如下重要技术内容的改变:增加的主要内容有:“GPS测量”和“桩间距离与高差测量”等两章内容。在“GPS测量”一章中,明确了线路航测GPS测量的基本任务,提出了线路航测GPS测量网的布网原则和技术要求,规定了RTKGPS进行落实路径测量和转角桩点、塔位桩点(或直线桩点)放样测量的作业方式及基本要求。调整和修订的主要内容有:“航空摄影”一章,补充了航摄资料验收的基本要求;“终勘选线与放线”一章,改编为“选线与落实路径”和“放线与定线测量”两章;在“选线与落实路径”一章中,增加了“初勘选线”一节,加深了“终勘选线”内容,补充了“现场落实路径”工作内容及基本要求;在“放线与定线测量”一章中,补充了桩点放样、贯通直线和导线法间接定线测量等作业内容及技术要求;“控制测量与联系测量”一章,取消了“大跨越测量”一节,补充了像片控制点的选刺与联测的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电算加密)”由一节修编为一章,补充了“转点与选点”、“像片量测”和“平差计算”等节内容;“平断面测绘”一章,取消了“电算加密法测绘”一节,增加了“解析测图仪测图”和“机助测图仪测图”两节内容,并提倡采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成图方法进行测图;附录部分,增加了“控制像片正面整饰格式”和“控制像片反面整饰格式”,取消了各种平面图、断面图的样图及测量标桩规格等,这些样图图例及标桩规格,应按DL/T5122—2000《500kV架空送电线路勘测技术规定》的有关附录执行。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2/54本标准实施后,SDGJ82—88即行废止。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力规划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电力公司中南电力设计院。本标准委托由电力行业电力规划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汉汀。本标准实施后代替SDGJ82—88目次前言1范围2引用标准3总则4航空摄影4.1一般规定4.2航空摄影技术计划4.3航摄资料验收5选线与落实路径5.1一般规定5.2初勘选线5.3终勘选线6控制测量与联系测量6.1一般规定6.2像片控制点的布设6.3像片控制点的选刺与整饰6.4像片控制点的联测6.5图解控制6.6联系测量7GPS测量7.1一般规定7.2GPS测量网7.3RTKGPS测量7.4提交资料8像片调绘8.1一般规定8.2平面位置调绘8.3高度及交叉角调绘9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电算加密)9.1一般规定9.2转点与选点9.3像片量测9.4平差计算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3/5410平断面测绘10.1一般规定10.2解析测图仪测图10.3机助测图仪测图10.4精密立体测图仪测图11放线与定线测量11.1一般规定11.2桩点放样与贯通直线11.3定线测量12桩间距离与高差测量12.1一般规定12.2桩间距离测量12.3桩间高差测量13定位与检查测量13.1一般规定13.2定位测量13.3检查测量14技术检查与资料整理14.1技术检查14.2资料整理附录A(提示的附录)控制像片正面整饰格式附录B(提示的附录)控制像片反面整饰格式用词和用语说明条文说明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采用航测选线技术,航测数字测绘技术及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进行架空送电线路测量的原则、精度指标、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等。本标准适用于新建110kV及以上架空送电线路工程勘测设计阶段的航空摄影测量工作。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6962—861∶500、1∶1000、1∶2000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7930—87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7931—87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50167—92工程摄影测量规范DL5001—91火力发电厂工程测量技术规程DL/T5049—95架空送电线路大跨越工程勘测技术规定DL/T5122—2000500kV架空送电线路勘测技术规程CH2001—9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4/543总则3.0.1为了适应架空送电线路航空摄影测量(简称线路航测)技术发展的需要,统一其技术标准,做到技术先进,保证为架空送电线路工程建设提供准确的测量资料,满足送电线路设计的需要,做到优化路径,降低工程造价,特制定本规程。3.0.2架空送电线路工程勘测阶段的划分,应与设计阶段相适应,划分为初步设计阶段勘测(简称初勘)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勘测(简称终勘)。3.0.3航测内、外业测量仪器及其工具等,必须做到及时检查校正、定期检修,加强维护保养。3.0.4线路航测内、外业手簿(含电子手簿)的原始记录,必须做到数据真实、清楚、齐全,严禁擦拭、涂改、转抄和事后补记。3.0.5在线路航测中,除应按本规程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GB50167、DL5001和CH2001等有关规定的要求。4航空摄影4.1一般规定4.1.1航空摄影工作可在路径方案初审之后进行,也可在初步设计审查之后进行,并满足GB6962、GB7930和GB7931等的要求。4.1.2线路路径航空摄影,采用单航线摄影方式进行。当有比选方案时,主方案与比选方案可采用单航线摄影方式分别各自进行摄影,也可采用区域网摄影方式一并进行摄影。4.1.3各勘测阶段所需的航摄像片资料,宜委托专门航空摄影取得,也可利用能满足要求的已有航摄资料。4.2航空摄影技术计划4.2.1航空摄影技术计划内容,应含下列各项:1划分航线段;2确定航摄仪的型号、主距及像幅;3选择摄影比例尺;4对飞行质量及摄影质量的要求;5要求移交的全部资料名称和数量。4.2.2划分航线段,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1∶50000地形图上,按转角段划分航线,并绘出各航线段的准确位置。2航线段内,每一个转角点距离像片边缘,均应大于3cm。3当线路测区范围内地形高差过大时,应采用分区摄影。摄影分区内的地形高差,不应大于相对航高的1/4。4.2.323cm×23cm像幅的航摄仪,其镜头型号及主距所适用的地形类别,应符合表4.2.3的规定。表4.2.3航摄仪镜头型号及主距所适用的地形类别镜头型号主距(mm)适用的地形类别特宽角fk=87.5±3.5平地宽角fk=152.0±3.0平地丘陵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5/54中角fk=210.0±5.0山地常角fk=305.0±3.0山地或城建区注:当摄影比例尺分母m<15000时,f=152.0±3.0也适用于山区k4.2.4航空摄影比例尺的选用,应符合表4.2.4的规定。表4.2.4选用航摄像片比例尺的要求阶段初勘阶段终勘阶段地形平地丘陵大于1∶300001∶8000~1∶14000(fk=152mm)1∶12000~1∶15000(f=152mm)k山区大于1∶400001∶10000~1∶12000(f=210mm)k高山区大于1∶400001∶10000~1∶14000(fk=210mm)4.2.5航空摄影的飞行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航摄像片的倾角不大于2°,最大不大于4°。2航摄像片的旋偏角不大于6°,最大不大于10°。在航线段内达到或接近最大旋偏角的像片不得连续超过三片。3航摄像片的航向重叠应为60%~65%,个别最大不得大于75%,最小不得小于56%。4航摄像片的旁向重叠应为30%~35%,个别最小不得小于15%。摄影区内应无绝对漏洞。5航线的弯曲度不得大于3%。6摄影后路径中心线离开像片边缘应大于3cm。7航高误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同一航线上相邻像片的航高差应小于20m;2)同一航线上最大航高与最小航高之差应小于30m;3)摄影分区内实际航高与设计航高之差应小于50m。当相对航高大于1000m时,则两者之差应小于设计航高的5%。4.2.6航空摄影的摄影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用目视法检查底片,应影像清晰,色调正常,层次丰富,反差适中;不应有明显的阴影、云影、划痕、静电斑痕、折伤、脱胶、砂粒等缺陷;能辨认与摄影比例尺相适应的细小地物的影像。2光学框标影像必须清晰、齐全;其密度应与像幅内地面上大部分明亮地物影像的密度一致。3航摄底片的不均匀变形不应大于3/10000。4航摄底片的压平误差,应采用立体坐标量测仪检查。检查时,应测定标准配置点和至少9个检查点的坐标和视差,按6点法相对定向进行解析计算,输出结果检查点上的残余上下视差不应大于0.02mm。5底片的蒙翳值不应大于0.2;对光亮较小的地物最大密度宜为1.4;对光亮较大的地物最大密度宜为1.8;地物密度差,最大不应大于1.4,最小不应小于0.6。4.2.7透明正片,像片等航摄复制品的摄影处理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感光材料的型号和药液配方,应根据航摄底片的反差情况正确选择。显影液温度宜为18℃~22℃,定影液与显影液温差不宜超过5℃。2晒印时,晒像材料的机械方向应与底片的机械方向垂直;供调绘用的放大片,其邻片间的影像应有适当重叠。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6/543定影和水洗的时间应充分,并应防止药膜变软、影像漂移。流动水洗时间宜为30min。4晒印片应整片感光均匀,层次丰富;影像蒙翳值应小于0.2,反差应为0.9±0.3;药膜表面不平度应小于0.02mm;框标的影像应清晰、完整、齐全。4.3航摄资料验收4.3.1航摄执行单位,应向委托单位提供有关航摄资料的检查记录。4.3.2航摄委托单位,应以本标准和航摄合同为依据,对航摄资料进行检查验收,并办理移交手续。4.3.3航摄资料检查验收,可采用目视检查法、数据测定法和样片比较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4.3.4对航摄资料的飞行质量、摄影质量及摄影处理质量等检查验收的要求,应按4.2.5、4.2.6和4.2.7规定执行。4.3.5航空摄影资料检查验收后,应提交下列航摄资料:1全部底片及航摄底片登记表;2透明正片一套、像片三套;3像片索引图底片及索引图像片二份;4航摄仪技术数据表和鉴定表;5航摄成果质量鉴定表;6航摄底片、像片和像片索引图等移交清单;7航摄质量验收报告一式三份。5选线与落实路径5.1一般规定5.1.1初勘阶段航测选线,应根据航摄像片,卫星像片资料,会同有关专业人员进行专业判读判释,并通过现场踏勘调绘和测量工作,配合设计人员在地形图上进行路径方案的选择。5.1.2终勘阶段航测选线,应根据已被批准的路径方案转标在像片上,与有关专业人员一道,配合设计专业人员进行室内像片选线,并到现场落实路径。5.1.3线路上i点的直线横向投影差改正数δ,按下列近似公式计算确定。iΔhid=riHi(5.1.3-1)H=H-h(5.1.3-2)i0i式中δ——像片线路直线上i点的直线横向投影差改正数,mm;iΔh——线路直线上i点与该点在两个转角点空间连线上投影点i′的高差,m;iH——摄站点相对i点航高,m;ir——像片上像主点至线路的垂直距离,mm;H——摄站点绝对航高,m;0h——i点的高程,m。i5.1.4当计算像片比例尺分母M时,应选择路径方向平均高度附近的两个明显点,分别在地形图和航摄像片xp上量取该两点间距离l和l,量取至0.1mm,两点间距应大于像片上的10cm。像片比例尺分母M按下式计算dtxpxp确定。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7/54M×ldtdtM=xplxp(5.1.4)式中M——像片比例尺分母;xpM——地形图比例尺分母;dtl——地形图上两个明显点间的距离,mm;dtl——像片上两个明显点间的距离,mm。xp5.1.5确定两像点间地面高差,可按下列近似公式计算确定。ΔPΔh=·HP1(5.1.5-1)ΔP=P-P(5.1.5-2)21式中Δh——两像点间地面高差近似值,m;ΔP——两像点左右视差较差,mm;H——起始点(即像点1)相对航高,m;P——像点1的左、右视差,mm;1P——像点2的左、右视差,mm。25.1.6像片判读应依据成像规律,充分利用影像特征及有关的各种图文资料等,通过目视和立体观察进行地物、地貌、地质及水文的判读、判释。5.2初勘选线5.2.1初勘航测选线工作包括:搜集资料、现场踏勘调绘、选择路径方案和有关选择路径的测量工作。5.2.2搜集资料内容含下列各项:1测区范围内的1∶50000或1∶10000比例尺地形图;2有关的平面和高程控制资料;3当没有委托专门航空摄影时,应搜集有关的航摄资料。5.2.3现场踏勘调绘,应符合下列规定:1现场踏勘应进行沿线察看。对影响路径方案的有关协议区、拥挤地段、大跨越及重要交叉跨越地段,以及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条件复杂的地段等应进行重点踏勘,并将有关信息判绘在像片上。必要时,可采用仪器测量。2对一、二级通信线及地下电缆,应调绘其平面位置、高度和交叉角,并注明走向及两侧杆号。当对路径中心线两侧各500m范围内平行接近的通信线构成危险影响时,应配合设计人员调绘通信线路的位置。3当对路径有影响的地物(房屋、道路、工矿区、通信及军事设施等)与像片影像不符时,应进行调绘或补测。4调绘片上有关踏勘调绘的内容,应转绘(标)到1∶50000地形图上。5.2.4在像片选线时,应配合设计专业人员选择出路径短、转角少,避免跨房、少占农田;绕避较大的跨越和不良地质地段,路径走向合理、杆塔布置经济,方便施工和运行维护的路径方案。5.2.5当选择路径方案需要进行测量时,可采用仪器现场实测,也可采用航测仪器进行室内测绘。有关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需用1∶10000地形图时,可搜集、利用已有的1∶10000地形图,亦可采用航测方法测绘1∶10000正射影像地形图、线划地形图或数字地形图。2测绘拥挤地段平面图,比例尺采用1∶2000或1∶5000。3测绘通信线路危险影响相对位置图,应注明通信线杆型,材料和通向,比例尺采用1∶10000或1∶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8/5450000。4测绘变电所进出线平面图,比例尺采用1∶500、1∶1000、1∶2000或1∶5000。5测绘重要交叉跨越处的平断面图,比例尺采用纵向为1∶500、横向为1∶5000。5.3终勘选线5.3.1终勘航测选线工作包括:室内像片选线和现场落实路径。5.3.2像片选线前,应取得下列资料:1已审批的初步设计路径方案图及有关选择路径方案资料;2测区范围内航摄资料,其内容及数量应符合4.3.5的规定;3测区范围内1∶10000或1∶50000地形图及有关平面和高程控制资料。5.3.3制作像片镶嵌图时,切割线应通过拼接误差小、色调基本一致的地方,避免通过重要地物,不允许沿线状地物切割。5.3.4在像片镶嵌图上转绘(标)的有关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1路径方案各转角点及其编号;2有关协议区、拥挤地段、交叉跨越及平行接近等资料;3沿线有关村庄、道路、河流和山头等的名称及注记。5.3.5像片选线时,航测专业人员应与有关专业人员密切配合,在像片镶嵌图上对各转角位置及其路径进行优选。对特殊地区,可进行必要的量测、电算加密或近似计算,也可施测概略平断面图,以辅助选线。5.3.6像片选线结束后,应把各转角位置在像片上刺定,并采用立体串线法标定像片路径直线位置。对各串线点应顾及其直线横向投影差的影响。直线横向投影差改正数应按5.1.3规定执行。5.3.7现场落实路径工作应包括:放样转角桩点与选刺辅助桩点;路径桩点测量与落实路径测量;调整路径。5.3.8放样转角桩点,可按像片选线确定的转角像点位置,采用影像判读与明显点距离交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也可根据内业加密的转角点坐标进行放样。在经过有关专业人员确认之后,方可用标桩固定。5.3.9根据需要,可在转角附近或转角段内直线附近选刺一个明显点为转角辅助桩点或直线辅助桩点。辅助桩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转角辅助桩点与转角桩点必须通视良好,两桩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50m。2直线辅助桩点至路径直线的垂距,宜小于50m。辅助桩点,至少要与另一个桩点相互通视。5.3.10路径桩点测量工作内容应包括:转角点测量、转角辅助桩点测量和直线辅助桩点测量。路径桩点测量宜采用GPS测量,并与GPS像片控制测量一并进行。GPS测量工作应按第7章有关规定执行。5.3.11落实路径测量工作,应采用RTKGPS对那些对路径起控制作用的点进行实时测量,并与路径桩点的选刺和测量工作同步进行。落实路径测量的解算成果应是线路坐标。5.3.12调整路径工作,应根据各转角段中影响路径成立的各测点的线路坐标值,并结合现场具体情况,对像片选线的路径走向进行修改、调整。改动了位置的转角点,应重新测定其坐标值。6控制测量与联系测量6.1一般规定6.1.1坐标与高程系统的采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线路航测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宜采用国家系统。2当采用其他坐标系统时,根据需要进行有关坐标和高程系统的联测及转换计算。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9/546.1.2航线(或区域网)的像片控制点成果资料,可采用下列方式取得:1从地形图上量取坐标、插读高程的图解方式;2在野外采用仪器实测方式;3当搜集、利用已有航摄资料时,可采用搜集、利用已有像片外控资料的收资方式。6.1.3像片控制点,对于邻近等级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中误差,应符合表6.1.3的规定。表6.1.3像片控制点的平面中误差和高程中误差控制类别中误差(m)实测或1∶10000地1∶50000地搜集的搜集的形图上的形图上的图地形类别(坡度)加密点外控点图解控制点解控制点项目平面平丘(α≤6°)0.501.755.0025.00精度山区(α>6°)0.752.507.5037.50平地(α≤2°)0.150.600.602.50高程丘陵(2°<α≤6°)0.251.001.503.75山地(6°<α≤25°)0.502.003.006.00精度高山地(α>25°)0.602.505.0010.006.2像片控制点的布设6.2.1像片控制点在像片上的布点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像片控制点距像片边缘应大于1.5cm;距像片上的各类标志应大于1mm。2像片控制点离开方位线的距离,应大于4.5cm。3像片控制点应布设在航向三片重叠范围内。当相邻航线公用时,应布设在航向及旁向六片(或五片)重叠范围内。4相邻航线公用的像片控制点,应布设在旁向重叠中线附近,离开上、下航线像片方位线的距离,均应不小于4.5cm;当旁向重叠过大,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上、下航线应分别布点;当旁向重叠过小,像控点在相邻航线不能公用时,应分别布点,此时控制范围在像片上裂开的垂直距离不应大于1cm。当条件受限制时,也不得大于2cm。6.2.2像片控制点在航线上的布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航线两端各对控制点,布设在通过像主点并垂直于方位线的直线上,其左右偏离应不大于1.5cm。上下两个点间左右偏离不应大于半条基线。困难时,也不得大于一条基线。如图6.2.2(a)所示。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10/54(a)航线两端布点位置要求;(b)航线中央布点位置要求图6.2.2航线布点位置要求b—像片基线;□—像主点;○—平高点2航线中间一对控制点,布设在航线中部,左右偏离不应大于半条基线,相互偏离不应大于一条基线,但不可同时往一侧偏离,如图6.2.2(b)所示。6.2.3单航线布点,应符合下列规定:1航线两端及中部应各布设一对平高点,如图6.2.3所示。图6.2.3单航线布点方案b—像片基线;n—半段航线基线数;□—像主点;○—平高点2每对平高点间基线数n不应超过表6.2.3的规定。表6.2.3航线布点每对控制点间允许间隔的基线数n基线条航摄像片比例尺分母高差中数n误地形类别标8000900010000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主距(mm)(mm)152平地654/丘陵地543/山地/43210山地/3/高山地/43/3当半段航线基线数超过表6.2.3的规定时,应根据超出的基线数,增布各对平高点。6.2.4区域网布点,应符合下列规定:1区域网内的航线数,不宜多于4条。2区域网平高点应按周边6点法或周边8点法布设(如图6.2.4所示),航线方向每对高程点间间隔的基线数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11/54n,应符合表6.2.3的规定。相邻航线的高程控制点应共用。(a)平高周边6点法;(b)平高周边8点法图6.2.4区域网布点方案○—平高点;*S—高程点6.2.5特殊情况的布点,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航向重叠小于53%时,应以漏洞为界分别布点;漏洞部分应采用野外测图方法补测。2当旁向重叠小于15%时,应分别布点,并应按下列情况分别处理。1)当选定的控制点离开像片边缘大于1cm,且重叠部分影像清晰,其范围内无重要地物时,除应分别布点外,还应在重叠部分加测2个~3个高程点。2)当上述条件不满足时,除应分别布点外,摄影漏洞处应采用野外测图方法补测。3当像主点或标准点位处于水域内,或被云影、阴影、雪影等覆盖以及其他原因使影像不清,或无明显地物时,应按下列情况分别处理。1)当落水范围的大小和位置尚不影响立体模型连接时,可按正常航线布点。2)当像主点附近3cm范围内选不出明显目标,或航向三片重叠范围内选不出连接点时,落水像对应采用全野外布设像控点。3)当旁向标准点位落水,且在离开方位线4cm以外的航向三片重叠范围内选不出连接点时,落水像对应采用全野外布设像控点。6.3像片控制点的选刺与整饰6.3.1像片控制点的选刺,应符合下列规定:1平面控制点应选在影像清晰的交角良好(60°~90°)的固定地物交角和影像小于0.2mm的点状地物中心;高程控制点应选在高程不易变化且各相邻像片上影像清晰的目标点上;平高控制点的点位目标,应同时满足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对刺点目标的要求;像控点应选刺在便于联测的目标点上;点位实地的辨认精度,不应大于0.15mm;当刺点目标与位置不能兼顾时,应以目标为主。2刺点时必须刺透,平面点和平高点的刺点误差,不应大于像片上0.1mm,并不得出现双孔。3对于选在高出或低于地面的目标点,其比高应量注至0.1m;对于选刺树冠上的目标点,其摄影时的树高应调绘注记至0.1m。4对于选择刺点目标有困难的位置,宜选刺点组。5等级三角点、水准点、导线点及其他埋石点宜刺出,并应绘制点位略图和量注标志与地面的比高精确至1cm。6.3.2控制片的整饰,应符合下列规定:1控制片的刺点应在刺点片正面整饰,航线间公用像控点应在相邻航线基本片上转标,并应注出刺点航线号和像片号。2控制片反面的整饰,应以相应的符号标出控制点的点位,并绘出点位略图,加注简要的点位说明,注记点名、点号及比高等;点位略图的比例尺应大于像片比例尺一倍以上,宜采用描绘像片影像并配合必要的地图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12/54线划符号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示。在没有明显地物的山地,可绘出等高线地貌略图或断面图来表示。3控制像片正面与反面整饰格式见附录A和附录B。6.4像片控制点的联测6.4.1像片控制点平面位置的联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像片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可采用图根导线、图根三角锁(网)、交会和支导线等方法测定。自等级控制点起逐级发展时,不宜超过两次附合。2图根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4.1-1的规定。表6.4.1-1图根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边长丈量最大边方位角闭合差导线长度最大相对较测回数长(″)(km)闭合差差相对误DJ6(m)差首级一般34001/20001/40001±4n±60n注:n为测站数3图根三角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4.1-2的规定。表6.4.1-2图根三角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三角形最在两高级测角中方位角最大边长测回数大点间三角误差闭合差(m)DJ6闭合差形个数(″)(″)(″)500131±20±60±40n注1n为传递方位角的测站数;2图根锁(网)的内角不应小于30°,特殊情况下个别内角也不应小于20°。4交会法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4.1-3的规定。5光电测距附合导线和支导线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4.1-4的规定。6.4.2像片控制点高程的联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像片控制点的高程,平地可采用图根水准测量的方法,丘陵地、山地可采用图根三角高程和独立交会高程的方法测量。2图根水准测量,应起迄于不低于四等水准精度的高程点上,其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4.2-1的规定。表6.4.1-3交会法的主要技术要求交会边长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13/54交会点交会方(km)交会角交会点位计算图形向数平丘山区单三角形2个应按二组图形计算取中前、侧30°~150°数,两组坐标之差不得3个方交会大于0.4m(平丘)或0.6m(α+β+C)不应1.21.6(山区)在160°~200°之后方交会3个以上间,折迭图形(γ-δ)不应小于20°表6.4.14光电测距附合导线和支导线的技术要求导线导线边数导线距离水平角测回数测角方位角圆周角类别全长(条)闭合往返中误闭合差闭合差(km)差测较差(″)(″)DJDJ26(m)差(″)附合平地导线丘陵7121.0地12±20±40n山地高山9151.5地支导左、右线角233(a+bD)±40各一测回注1n—转折角个数;2a—测距仪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mm;3b—测距仪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mm/km;4D—测距边长,km表6.4.2-1图根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往返较差附合1km高差路线路线长度或环线闭合差中误差观测次数类别(km)(mm)(mm)平丘山区附合或往一次闭合≤5与已知点联测往返各40L12n±20路线一次支线≤2.5往返各一次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14/54注1L—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km;2n—测站数3图根三角高程测量,应起迄于不低于图根水准精度的高程点上。其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4.2-2的规定。表6.4.2-2图根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对向观测附合或闭合误差边长测回数边数仪器高差较差m(km)中丝法(m)平丘山区≤0.5≤15DJ61≤0.04S≤0.4≤0.8注1S—边长以百米为单位;2当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时,三角高程路线的长度可放长一倍;3当边长大于400m时,应考虑地球曲率和折光差的影响4独立交会高程,可采用3个已知高程点单觇测定,或由两个已知点1个单觇和1个往返觇测定。往返测高差较差每百米不应大于0.04m;分组计算的高程较差不应大于0.3m(平丘)或0.5m(山区)。5支导线高程应往返观测。往返测的高差较差:距离在250m以内不应大于0.1m;250m以上不应大于0.4m。6.4.3资料整理,应符合下列要求:1像片控制点的坐标、边长及高程的计算取值应精确至1mm;坐标和高程成果取值,应精确至1cm。观测方向或垂直角值,计算中取值应精确至1″。2控制片宜按航线装袋,袋上应注明航线号、像片数量、像片起止片号及转角编号。6.5图解控制6.5.1图解控制点宜在1∶10000比例尺地形图上选取,也可在1∶50000比例尺地形图上选取。6.5.2图解控制点的布点方案,以及图解控制点在航线上和像片上的位置要求,应按外业控制点的相关规定执行。6.5.3图解控制点所选取的目标点,应在像片上和地形图上均能准确判读并刺出点位。在每个图解控制点位置上,宜选取两个以上的图解控制目标点,并宜布置一定数量的多余图解控制点当检查点。6.5.4图解控制点坐标和高程的量取,应符合下列规定:1根据图解控制点位,内插等高线取其高程值。当图解控制点为高程注记点时,可取用其注记的高程值。2在量取平面坐标时,应有多余量取值,顾及图纸伸缩并进行误差配赋,修正坐标量取值。6.6联系测量6.6.1送电线路起讫点,宜与变电所取得统一的平面和高程系统。6.6.2送电线路接近城市规划区、工矿区、军事设施及文物保护区等地段,根据协议要求需要取得统一的平面坐标系统时,应进行平面坐标联系测量。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15/546.6.3送电线路跨越河流、湖泊、水库、水淹区及河网地段时,应根据水文专业的需要进行洪痕点及洪水位高程的联系测量。6.6.4平面联系测量,可按图根控制精度等级进行,宜采用GPS测量,也可采用导线、交会等方法测定。GPS测量和导线、交会等的技术要求,应分别按第7章和本章6.4的有关规定执行。6.6.5高程联系测量,宜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或图根水准测量进行。7GPS测量7.1一般规定7.1.1线路航测GPS测量工作内容含下列项目:1航测外业控制测量;2路径桩点测量;3落实路径测量;4杆塔定位测量;5其他的坐标及高程联系测量。7.1.2GPS测量的坐标及高程系统的选取,应符合下列规定:1整个测区应采用统一的坐标和高程系统,中央子午线应选择在测区中间。平面可采用WGS—84大地坐标系统,当采用其他的坐标系统时,宜进行坐标联测及转换计算。高程宜采用正常高系统,当点间距离小于5km时,可采用GPS测量的大地高推算高程;当点间距离超过5km时,宜进行高程异常值改正。2当需要与国家已有控制点进行联测量时,应检测已有控制点的坐标及高程。联测点数不应少于2个。7.2GPS测量网7.2.1GPS测量网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GPS测量网点,应包括像片控制点(N)、转角桩点(J)及其辅助桩点(JF)和直线辅助桩点(ZF),宜由这三类桩点构成整个测区的统一GPS测量网。2主控制网宜布设成网状、环状或附合导线等形式。当采用支导线形式时,应增加检核条件。7.2.2GPS测量网中,相邻两主控网点之间距离不应大于20km,主控网点至支站点之间距离不宜超过12km。主控网相邻点间弦长和大地高差精度,以及主控网点至支站点间弦长和大地高差精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GPS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应按下式计算确定,并应符合表7.2.2-1对点间弦长精度要求的规定。表7.2.21点间弦长精度要求弦长类别固定误差a(mm)比例误差系数b(ppm)主控网点间弦长≤10≤10主控网点至支站点弦长≤10≤2022s=a+(bd)(7.2.2)式中σ——标准差,mm;a——固定误差,mm;b——比例误差系数,以百万分率(ppm)计;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16/54d——相邻点间距离,km。2GPS测量大地高的精度,应按(7.2.2)式计算确定,并应符合表7.2.2-2对点间大地高差精度要求的规定。表7.2.2-2点间大地高差精度要求大地高差类别固定误差a(mm)比例误差系数b(ppm)主控网点间弦长≤10≤15主控网点至支站点弦长≤10≤307.2.3各类桩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像片控制点。像片控制点的布设、选刺点目标及判刺等作业要求,应符合6.2和6.3的有关规定。2路径桩点。转角桩点、转角辅助桩点和直线辅助桩点等的布设,应符合5.3.8和5.3.9的有关规定。7.2.4GPS测量网点,应选取在视野开阔、交通方便,并符合GPS接收条件和便于操作的地点上。7.3RTKGPS测量7.3.1基准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基准站宜选在地势高、视野开阔、交通方便、远离电力线、通信线、树林和村庄等地方。2基准站宜采用前工序所设立的基准站。当需设立新基准站时,应以静态作业模式测定,并应有校核条件。7.3.2RTKGPS测量的同步观测卫星数不应少于5颗,显示的点位精度指标应在±5cm范围内。7.3.3在一个转角段内的桩位,宜采用同一基准站进行放样测量。每放一个桩位,应有两次独立测量。两次观测结果之差小于5cm时,该桩点位置才能被确定。7.3.4当更换基准站时,应对上一基准站放样的1个~2个桩位进行重复测量。两次测量的坐标和高程较差均应满足±7cm的精度要求。7.3.5RTKGPS放样的每一个桩位至少要与另一个桩位通视。否则,应在距离该桩300m以外直线上能通视的地方再放样一个直线桩。7.4提交资料7.4.1提交资料的内容与数量必须齐全、完整。观测记录和计算生成的文件等资料,应提交存储介质及打印文件。7.4.2提交资料清单,应含下列各项:1GPS测量网布置及转角段划分图;2外业观测记录、测量手簿及野外检核计算资料;3航测外业控制测量、路径桩点测量、落实路径测量和杆塔定位测量的计算资料及图表;4接收设备及仪器的检验资料;5GPS测量技术报告。8像片调绘8.1一般规定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17/548.1.1线路航测的像片调绘工作,宜采用室内判绘与野外调绘及仪器实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8.1.2初勘选线的像片调绘工作,宜包括现场重点踏勘的野外调绘和像片选线的室内像片判绘。其作业要求应符合5.2.3的有关规定。8.1.3终勘选线的像片调绘工作,应包括像片选线的室内判绘和现场落实路径的调绘及仪器实测等。室内判绘应采用立体观察、影像识别等手段进行,对难于判读准确的微地物、微地貌等,应到现场进行调绘。对于交叉跨越、平行接近、新增地物和变化地形的调绘,宜采用仪器实测配合进行。8.1.4像片调绘必须判读准确、描绘清楚、图式符号运用恰当、位置正确、各种注记准确无误,并做到清晰易读。地物、地貌的类别和性质,应由调绘确定;位置及尺寸,应由立体模型测定。8.1.5像片调绘可采用放大像片进行,放大像片的比例尺宜为1∶5000。8.2平面位置调绘8.2.1平面调绘项目及内容应包括:1建(构)筑物:平面位置、建筑材料及用途。2电力线、通信线及地下电缆:电压(通信)等级;杆塔的型式、材料、杆号及杆塔的平面位置。3道路:道路等级;路面的宽度及材料;通达最近城镇的名称。4水系:平面位置、跨越长度、流向及洪水位的水痕点。5经济作物区:跨越的范围、种类及平均高度。6其他地物。8.2.2平面位置的调绘,可根据影像判刺,也可根据该地物附近的2个~3个明显点以距离交会法确定。8.2.3对水塘、沟渠及道路等平面位置的调绘,应注意其平面位置可能扩宽或平行改道的变动等情况。8.2.4对地物的调绘,应注意其拆除或新增的变化情况,航摄后拆除的建(构)筑物,应在像片上用红色“×”划去。对新增地物,可根据新增地物与四周明显点的相对位置关系,补充调绘在像片上,并在像片背面绘制略图和注记相对位置关系的数据。8.3高度及交叉角调绘8.3.1高度调绘项目宜包括:建(构)筑物高度;交叉跨越点的高度;杆塔高度等。8.3.2一般的高度调绘,宜采用花杆或竹杆直接量取;对重要交叉跨越的高度应实测。8.3.3对于一、二级通信线及地下电缆与线路的交叉角,当接近临界值时,应实测。8.3.4当线路与交叉跨越物的交叉角较小时,应注意其边线及风偏影响范围内的调绘工作。9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电算加密)9.1一般规定9.1.1电算加密前应取得下列资料。1航空摄影资料:1)航摄仪技术数据表及鉴定表;2)航摄质量鉴定书;3)涤纶片;4)像片索引图;5)路径镶嵌图。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18/542航测外业成果资料:1)控制点分布略图;2)控制点观测手簿、计算手簿及成果表;3)控制刺点像片;4)调绘像片。3地形图资料及测区有关的控制成果资料。9.1.2对各类资料,应进行检查、分析。在确认能满足内业加密和测图的要求时方可使用。9.2转点与选点9.2.1外业控制点在量测片上宜转标,不转刺。当需要转刺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必须依据外业控制片上的刺孔、点位略图及点位说明进行立体转刺;2外业控制点应转刺在三度重叠中间的片子上。当只有两度重叠时,则应转刺在主点右方的像片上;3一个控制点,只允许一个刺孔。刺孔的大小不应大于0.1mm,刺点误差不应大于0.06mm;4相邻航线段连接处的控制点,应相互转刺。9.2.2转角桩点应依据点位略图及点位说明,转刺于量测片上。当转角桩点具有坐标时,宜转标,不转刺。9.2.3转角辅助桩点和直线辅助桩点在量测片上宜转标。9.2.4当像片定向需要归心时,应准确刺出像主点。当采用辅助点定向时,还应在坐标轴线上距离像片边缘1.0cm~1.5cm处刺出辅助点。9.2.5立体测图定向点的选刺,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选在本片和邻片的影像都清晰、明显、易于转刺和量测的目标点上,不应选在阴影和变形过大的地方。2点位应位于通过像主点且垂直于方位线的直线上,左右偏离不应超过1.5cm,上下两点离方位线的距离宜相等;四点宜构成矩形图形,点位偏离标准位置不宜大于1cm;点与点之间的高差不宜过大。3当旁向重叠过小时,应在两航线上分别选点,但其两点至重叠中线的距离之和不应大于2cm;当旁向重叠过大时,所选加密点至方位线的距离,对于立体测图小于2cm时,则相邻两条航线应分别选点并互相转刺。4加密点应选在控制点连线附近,超出控制连线的垂距,不应大于1cm。9.2.6模型连接点不能与加密点公用时,应另选标准点,其选刺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像主点附近的连接点,应选在距像主点1cm范围内的明显地物点;困难时,可在距像主点2cm范围内选出;当像主点影像清晰易于量测时,可用像主点代替。2上下连接点至方位线的距离应大致相等,并应大于5cm;离开通过像主点垂直于方位线的直线的距离,不宜大于1cm。3每张像片上的1、3、5标准点在本片刺出,2、4、6标准点在邻片刺出。9.2.7像片上选刺、转刺的点,应进行编号、整饰、绘制点位略图并编制观测手簿。9.3像片量测9.3.1像点坐标采用精密坐标量测仪或解析测图仪进行量测。9.3.2像片定向可采用解析框标定向、辅助点(近似框标)定向、方位线定向等方法。9.3.3像点坐标量测,宜采用一人单测,切读两次的方法进行。在精密坐标量测仪和解析测图仪上量测两次读数之较差不应大于0.01mm。9.3.4采用像主点归心辅助点定向时,前后像对应进行同一个坐标检核,其较差不应大于0.02mm。9.3.5量测外业控制点,必须对照外业控制片上的刺孔位置、点位略图及点位说明;量测内业选刺的点应以影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19/54像为主,如发现刺点有偏差,测标可直接照准影像,并在观测手簿中注记说明或绘出测点点位略图。9.3.6框标距可采用航线的首、中、末三片量测或片片量测。9.4平差计算9.4.1电算加密程序,应具有数据管理、航带构网、区域网预处理、整体平差、粗差检验和系统误差改正等功能。打印的资料应含起始数据、观测数据、定向残差和平差成果等。9.4.2对像点坐标进行系统误差改正时,可采用主距改正或逐点改正。具体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采用主距改正时,改正后的航摄仪主距f′、f′,宜按下式计算确定:xylxf′=fxLxlyf′=fyLy(9.4.1-1)式中f——摄影仪主距,mm,取至0.01mm;l、l——量测片上X方向和Y方向框标距,mm,取至0.01mm;xyL、L——航摄仪X方向和Y方向的检定框标距,mm,取至0.01mm。xy2当采用程序逐点改正时,宜按下式计算确定:x′=x+a+ax+ay123y′=y+b+bx+by(9.4.1-2)123式中x′、y′——摄影仪框标坐标理论值,mm;x、y——量测片上框标坐标量测值,mm;a、a、a、b、b、b——变换参数。1231239.4.3相对定向残余上下视差Δq和模型连接较差Δs及Δz,应符合表9.4.3的规定。表9.4.3相对定向及模型连接限差要求项目残余上下视差Δq模型连接较差地形(mm)标准检查平面Δs高程Δz仪器点点(m)(m)精密立座仪平丘0.020.030.08M×10-30.05Mf山地0.030.04解析测图仪平丘0.0050.0080.06M×10-30.04Mf山地0.0080.010注Δq——残余上下视差,mm;Δs——平面位置较差,m;Δz——高程较差,m;M——像片比例尺分母;f——航摄仪主距,mm;b——像片基线长度,mm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20/549.4.4绝对定向各项限差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外业控制点定向时,定向点残差、多余控制点不符值及相邻航线公共点的较差,应符合表9.4.4-1的规定。表9.4.4-1绝对定向限差要求(外业控制点)项目定向点残差多余控制点不符值相邻航线公共点较差(m)(m)(m)地形平面高程平面高程平面高程平地1.00.31.50.42.50.8丘陵1.00.51.50.62.51.2山地1.51.02.02.03.04.0高山地2.01.53.03.04.56.02采用1∶10000或1∶50000地形图的图解控制点定向时,定向点残差、多余控制点不符值及相邻航线公共点的较差,应符合表9.4.4-2或表9.4.4-3的规定。表9.4.4-2绝对定向限差要求(1∶10000地形图的图解控制点)项目定向点残差多余控制点不符值相邻航线公共点较差(m)(m)(m)地形平面高程平面高程平面高程平地6.00.612.00.712.01.4丘陵6.01.212.01.412.02.8山地8.02.516.05.016.010.0高山地8.04.016.08.016.016.0表9.4.4-3绝对定向限差要求(1∶50000地形图的图解控制点)项目定向点残差多余控制点不符值相邻航线公共点较差(m)(m)(m)地形平面高程平面高程平面高程平地30.02.536.03.036.04.5丘陵30.03.536.04.236.06.3山地40.05.048.010.048.015.0高山地40.010.048.015.048.022.59.4.5当电算加密各项限差超限时,应利用各种资料,根据各类误差产生的规律及超限误差的大小和方向,对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的计算成果进行认真分析并进行处理。9.4.6加密点的中误差,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21/54[ΔΔ]m=±kz2n(9.4.6-1)[dd]m=±gg2n(9.4.6-2)式中m——控制点中误差,m;kzm——公共点中误差,m;ggΔ——多余野外控制点的不符值,m;d——相邻航线公共点的较差,m;n——评定精度的点数。10平断面测绘10.1一般规定10.1.1架空送电线路平断面图采用解析测图仪、机助测图仪和精密立体测图仪等仪器进行测绘。有条件时可采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DPS)成图。10.1.2平面测绘内容应含路径中心线两侧各50m以内有影响的建(构)筑物、道路、水系、架空物、地下设施及经济作物等。平面图比例尺宜采用1∶5000。10.1.3断面测绘内容应含路径中心线断面和高于中心线0.5m以上的边线断面,也可量测中心线和左、右边线三条断面线。断面图比例尺宜采用纵向1∶500、横向1∶5000。10.1.4在边线外坡度大于1∶4且对导线风偏有影响的地方,应测绘风偏横断面或风偏点。1风偏横断面图宜以中心线断面为起画基点,也可从边线断面起画。风偏横断面图的纵向、横向比例尺相同,可采用1∶500或1∶1000。2风偏点的注记应以分式表示,分子为点位高程,分母为垂直于中线的偏距,偏距前冠以L(左)或R(右)。当路径与山脊斜交时,应选测两个以上的风偏点。10.1.5送电线路平行接近通信线时,应按设计人员的要求测绘相对位置平面图。其要求按5.2.3有关规定执行。10.2解析测图仪测图10.2.1内定向,采用解析框标定向,框标坐标量测误差不得大于0.01mm。10.2.2相对定向,定向点上的残余上下视差不大于0.005mm,个别不得大于0.008mm。10.2.3绝对定向平面坐标误差:1平地、丘陵地不大于0.0002M,m(M—成图比例尺分母);个别不得大于0.0003M,m。ctctct2山地、高山地不大于0.0003M,m;个别不得大于0.0004M,m。ctct10.2.4绝对定向高程定向误差:1平地、丘陵地不得大于0.3m;2山地、高山地不得大于0.5m。10.2.5绘图桌定向平面坐标误差,应符合10.2.3的有关规定。数控绘图机(桌)应符合下列要求:1分辨力应小于0.1mm;2相对精度应小于0.1%;3重复精度应小于0.1mm;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22/544线条粗细应小于0.3mm。10.2.6采集断面数据可采用自动扫描方式或手动方式。对于平丘地区宜采用自动扫描方式。自动扫描时,应人工跟踪立体。扫描步距宜为0.5mm~1.0mm;行距为边线至中线的垂距,行数为中线和左、右边线三条。10.2.7断面编辑宜采用在线编辑,并应使提交的数据文件和图形文件达到一致。图面修饰、文字注记和图幅接边等宜采用离线编辑。10.3机助测图仪测图10.3.1机助测图仪定向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内定向宜采用辅助点定向。前后像对同一个坐标检核其较差不得大于0.020mm。2相对定向宜采用连续像对相对定向法。定向点上的残余上下视差不得大于0.010mm。3绝对定向的平面和高程定向误差,分别不得大于2m和0.5m。4由计算机控制绘图机,在零位置和水平方向末端两处各作标记,按两处标记进行图纸定向。10.3.2采集断面数据,宜采用人工跟踪立体。断面点偏离中线(或边线)的偏距不得大于2m(平丘)和1m(山区)。10.4精密立体测图仪测图10.4.1控制图纸(板)上的控制点、加密点及各类桩点,其展点误差不得大于0.1mm。10.4.2测图模型比例尺分母,应按下式计算确定。Hm=mxZ(10.4.2)式中m——模型比例尺分母;mxH——相对航高,m;Z——仪器上投影中心至投影导杆与基线架连接的方向关节中心或至测标水平面的垂直距离,m。10.4.3底片(或透明正片)框标与像片盘相应标志的重合误差不得大于0.05mm。10.4.4投影器主距的安置值,应等于改正后的摄影仪主距f′。安置值取至0.01mm,或取仪器主距分划尺的最小读数值。f′应按下式计算确定:f×lxf′=Lx(10.4.4)式中f——摄影仪主距,mm;l——实际量测的框标距,mm;xL——摄影仪上理论框标距,mm。x10.4.5当无电算加密成果时,模型概略基线分量b的安置值,应按(10.4.5-1)式计算确定;当采用电算加密成x果时,b的安置值应按(10.4.5-2)式计算确定。xmxpb=b+MOxbxmmx(10.4.5-1)Bxb=b+MOxbxmmx(10.4.5-2)式中b——平均像片基线长,mm;MO——b的零位值,mm;bxxm——像片比例尺分母;xpm——模型比例尺分母;mx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23/54B——航摄时空间基线的X分量,m。x10.4.6像对模型相对定向按连续像对定向进行;定向点的残余上下视差不得大于0.03Z/f′,mm,(Z——仪器上的相对航高,f′——改正后的焦距);残余上下视差的配赋,应使1、2点上的残余上下视差为最小,3、5点与4、6点的残余上下视差,应大致相等,方向相反。10.4.7绝对定向的平面对点误差不大于图上2mm,个别不得大于图上3mm;高程残余误差应小于0.6m。当依据路径桩点的平面和高程数值进一步优化定向时,路径各桩点平面残余误差不得大于图上1mm,高程残余误差不得大于0.3m。10.4.8线路中心线(或边线)断面采用测图仪直接测绘,也可采用打点测记、人工绘制。路径走廊平面图按照立体模型影像,并配合调绘像片进行测绘。11放线与定线测量11.1一般规定11.1.1采用“先测后定”作业程序,放线与定线测量一并进行。放线工作包括转角桩点及直线方向点的放样和转角段直线贯通测量。在直线贯通之后,进行定线测量,标定出各直线桩点的位置。11.1.2采用“先定后测”作业程序,定线测量可在落实路径、转角桩点标定之后进行,也可在定位测量之前进行。11.2桩点放样与贯通直线11.2.1转角桩点及直线方向点的放样,可采用影像判读配合距离交会法进行。像片量取的或电算加密的放样数据,必须有校核条件。放样误差不大于0.1mm(像片上)。困难时,也不得大于0.15mm(像片上)。11.2.2延伸法贯通直线,应采用正倒镜分中法逐站延伸直线。基准视线长度宜大于转角段长度的1/3,困难时也应大于1/4。可在转角段长度的1/2或1/3处放样第二个直线方向点,来计算和修正基准视线的方向。11.2.3吊线法贯通直线,应采用多台仪器以逐渐趋近把直线贯通。各站点应施测站间水平角一测回。其限差为180°±1′。11.2.4导线法贯通直线,可采用一台仪器作业,也可采用多台仪器作业。导线解算的最后成果,应是各导线点对于转角段直线上投影点(即直线桩点)的坐标。由此标定出的各直线桩点,其直线精度应满足180°±1′的要求。11.3定线测量11.3.1定线测量采用经纬仪正倒镜分中法或角度分中法进行。当路径上有障碍物时,可采用导线法进行间接定线测量。11.3.2定线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仪器对中误差不得大于3mm;水平度盘气泡偏移值不得大于1格;正倒镜二次点位之差每百米不得大于6cm。2每站延伸直线距离,平丘地区不应大于800m,山区不宜大于1200m。每站标定的直线桩不宜超过2个。3保持前视方向,在其间加定直线桩的个数不宜超过2个,桩间距离宜求均匀,长短相殊不应过大。4照准的目标必须立直,并应瞄准目标的下部。当后视距离小于40m时,应采用细直的照准目标,延伸直线的距离也不宜过长。5直线桩标定后,应施测直线水平角半测回,并做记录。其限差要求为180°±1′。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24/5411.3.3贯通直线后的定线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延伸法贯通直线的定线测量,应采用修正后的基准视线,从始端转角桩点开始进行。2吊线法和导线法贯通直线后,当直线桩的数量满足不了要求时,可根据需要采用前视法加定直线桩点。11.3.4利用GPS转角点进行定线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根据始端转角及其辅助桩和末端转角,三个桩点的GPS坐标反算该转角段直线的方位角,并依此为基准视线方向进行定线测量。2量取末端GPS转角桩点与标定直线之间的横向偏距值d:1)当d≤0.1m时,可调整就近1个~2个直线桩的横向位置,在满足180°±1′前提下,使直线附合到GPS转角桩点上。2)当d>0.1m时,应以定线测量所标定的新转角为准,并根据原转角及其辅助桩测定新转角点的坐标。11.3.5导线法间接定线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导线法间接定线测量应采用光电测距仪。导线应敷设成两端附合在路径直线上的一条回归附合导线。2导线的边长与高差,应按光电测距二级导线和光电测距二级三角高程的精度及限差的要求进行施测。3导线的折角(含两端连接角),应观测左、右角各一测回,并取平均值。圆周角闭合差不应大于±20″,测角中误差不应大于±10″。4导线的坐标系,宜以起始端导线点(即直线桩点)为原点,起始边方向(即路径直线方向)为X轴方向,过原点垂直于路径直线的为Y轴方向。5现场应实时计算出导线点坐标及方位角,角度取位至秒;边长、坐标取位至毫米。6末端两个导线点(即直线桩点)的标定,应采用放样和定测两步骤进行。放样之后进行定测的计算结果,其回归至直线上横向偏距值不应大于±5mm。7中间的导线点不宜超过3个,导线长度不宜超过1km。12桩间距离与高差测量12.1一般规定12.1.1电算加密直线桩桩间距离与高差的精度要求,应符合表12.1.1的规定。表12.1.1线路航测桩间距离与高差的精度要求地形类别坡度桩距相对误差高差中误差(m)平地、丘陵6°以下±0.5山地6°~25°1/200±0.6高山地25°以上±0.812.1.2对定线测量中放样的直线桩,应进行桩间距离与高差的检测。根据航测值与相应的检测值之差值,进行精度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航测值与相应的检测值之差值,应按下列各式计算确定:ΔS=S-S(12.1.2-1)hcjcΔh=h-h(12.1.2-2)hcjc式中S——航测内业加密的直线桩间距离,m;hcS——外业检测的直线桩间距离,m;jch——航测内业加密的桩间高差,m;hc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25/54h——外业检测的桩间高差,m。jc2航测的桩间距离相对精度,应按下列各式计算确定:[ΔS·ΔS]m=s·hc2n(12.1.2-3)ms·hc[ΔS·ΔS]=2S2n(S)pjp(12.1.2-4)式中ΔS——桩距的航测值与检测值之差值,m;n——差值的个数;S——桩距的平均值,m;pjm——航测桩距中误差,m;s·hcm/S——航测桩距相对中误差。s·hcpj3航测的桩间高差精度,应按下式计算确定:[3Δh·Δh]m=h·hc4n(12.1.2-5)式中Δh——桩间高差的航测值与检测值之差值,m;n——差值的个数;m——航测桩间高差的中误差,m。h·hc12.1.3当内业未加密直线桩时,应在定线测量中选定直线桩点,并进行桩间距离与高差测量。12.2桩间距离测量12.2.1桩间距离测量应采用光电测距仪进行对向观测。困难时,可采用同向观测,但必须采取防止粗差的有效措施。12.2.2光电测距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向观测时,应往返测距各一测回;同向观测时,应测距两个测回。2每测回两次读数,成果取两次读数的平均值(可不作气象改正)。当垂直角和距离分别超过2°和400m或者3°和200m时,距离应进行倾斜改正。水平距离计算至分米,成果取至米。3对向或同时观测时,两测回测距较差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1000。两测回较差超限时,应补测一测回,并选用其中两测回合格的成果。否则,应重新观测两测回。4当采取一个测站多段距离计算桩间距离时,应绘制观测草图并注记有关数据。12.3桩间高差测量12.3.1桩间高差测量应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进行对向观测各一测回。困难时,可采用同向观测两测回。第二测回观测时,应变动切尺数,变动范围宜大于0.5m。两测回高差取中数,计算至厘米,成果取至分米。距离超过400m时,高差应加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差改正。12.3.2对向或同向观测时,两测回高差较差不应大于±0.4Sm(S为测距边长,以千米为单位)。当高差较差超限时,应补测一测回,并选用其中两测回合格的成果。否则,应重新观测两测回。13定位与检查测量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26/5413.1一般规定13.1.1定位前应取得下列资料:1标有路径的像片镶嵌图;2绘有导线对地安全线的平断面图;3塔位明细表。13.1.2定位之前,应对平断面图进行实地巡视检查。架站时,应采取措施对测站桩点的位置及编号的正确性进行确认。当确认无误之后,方可进行定位测量。13.1.3定位之后,应对有危险影响的交叉跨越物及断面点(含边线、风偏、横断面)等的平面位置及高程进行检查测量。13.1.4根据设计需要施测塔基断面图。13.2定位测量13.2.1定位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塔位的直线方向,可采用前视法或正倒镜分中法测定。其技术要求应符合11.3.2的有关规定。2塔位的距离和高差,应在就近的直线桩位上采用正倒镜一测回进行测定。其技术要求,应符合12.2和12.3的有关规定。3当塔位处不能打桩时,可在塔位附近的直线方向易于保存处打附桩,并提供桩位里程和高程。13.2.2与吊线法贯通直线一并进行定位测量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各站点间施测的水平角均符合了180°±1′要求,并进行了站间距离及高差测量之后,方可在各站点上对其附近的塔位进行定位测量。2转角段施测的总长度及高差值,应以转角桩点的GPS坐标及高程为依据进行平差调整。各站点(即直线桩点)和塔位桩点应按调整后的里程和高程上到平断面图。13.2.3与多台仪器导线法贯通直线一并进行定位测量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由导线点放样的各直线桩点上施测的水平角均符合180°±1′要求,并进行了桩间距离及高差测量之后,方可在各直线桩点上对其附近的塔位进行定位测量。2以转角段为单元,对实测数据与转角桩点GPS坐标及高程数据进行平差调整。各直线桩和塔位桩应按调整后的里程和高程上到平断面图。13.2.4路径转角角度值的成果,应取定位时实测的数值。转角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3.2.4规定。表13.2.4转角桩水平角测量技术要求仪器类型观测方法测回数2C互差(′)读数(′)成果取至DJ方向法110.1(′)6注:当采用DJ型经纬仪时,测角读至秒213.3检查测量13.3.1检查测量的内容,宜含下列各项:1直线桩桩间的距离、高差及水平角(含转角);2有危险影响的被交叉跨越物平面位置和高程;3有危险影响的断面点(含边线、风偏、横断面)距离和高程。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27/5413.3.2采用正倒镜一测回进行检测的项目应包括:1桩间距离与高差检查测量;210kV及以上电力线跨越点的平面位置与高度检查测量;3一、二级通信线跨越点的平面位置与高度检查测量;4转角度检查测量。13.3.3桩间水平角及其他项目,可采用半测回进行检测。当检测值与原测值之差超限时,应完成一测回检测。13.3.4检查测量值与原测值之差的限差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桩间距离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100;桩间高差较差不应大于0.5m(平丘)、0.6m(山地)和0.8m(高山地)。2交叉跨越物检测的距离较差不应大于1/100;跨越点高度较差不应大于0.3m。3转角度原测值与检测值之差不应大于1′30″。GPS转角坐标反算的(或电算加密的)角度值只供参考。4桩间水平角检测值,应符合180°±1′的限差要求。13.3.5当检测成果与原测成果之差超限并且确认检测无误时,应修正原测成果及修改平断面图,修改情况及结果应作记录。13.3.6各项检查测量均应记簿,并根据检测值与原测值的差值,进行误差分析及精度评定。14技术检查与资料整理14.1技术检查14.1.1线路航测的记录、计算、成果及成品等,应认真自检、互检和全校。作业员、检查员和工程负责人均应签名。14.1.2过程检验应由处(室)主任工程师或委派专业技术负责人到现场进行,并填写过程检验表。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应分析原因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14.1.3成品验证(校审)时,各级校审人员必须根据勘测任务书(或合同)、勘测作业指导书、勘测大纲、技术标准和有关质量管理文件的规定,严格履行其质量职责。14.2资料整理14.2.1提交的各项资料,应满足勘测任务书(或合同)要求。全部原始资料及成果成品资料,应进行整理、装订成册,分类提交及归档。提交和归档的资料,应数据正确、内容齐全、符合质量要求。14.2.2送电线路测量初勘(初步设计)阶段提交的成品资料,宜含下列各项:1路径方案图(配合设计);2重要交叉跨越平断面分图;3变电所进出线平面图(配合设计);4通信线路危险影响相对位置图(配合设计);5拥挤地段平面图;6接近协议区坐标定线示意图;7初勘测量技术报告书。14.2.3送电线路测量终勘定位(施工图设计)阶段提交的成品资料,宜含下列各项:1线路路径图(配合设计);2线路平断面图底图及磁介质;3重要交叉跨越平断面图分图;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28/544变电所进出线平面图(配合设计);5通信线路危险影响相对位置图(配合设计);6拥挤地段平面图;7协议区塔位坐标和高程成果表;8塔基断面图或施工基面成果表;9终勘测量技术报告书。14.2.4归档的管理文件资料,宜含下列各项:1勘测任务书;2勘测任务书评审、协调记录;3勘测作业指导书;4工程搜资提纲及搜资报告;5勘测大纲;6测量仪器检查记录;7勘测过程检验表;8设计交接资料提供单;9水文、地质等专业任务委托单;10勘测成品验证(校审)单;11工程创优措施;12工程总结。14.2.5归档的工程技术资料,宜含下列各项:1各类原始手簿或磁介质;2工程中搜集的平面及高程资料;3各类计算资料;4线路桩间距离和高程成果表;5塔位成果表;6GPS测量成果表;7平断面图底图及磁介质;8测量技术报告书。14.2.6立卷归档应按有关质量管理文件的规定进行。工程名称、编号应与任务书的相一致,各类文件、资料的岗位负责人应签名并注明日期。附录A(提示的附录)控制像片正面整饰格式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29/54说明:1平面点、平高点和高程点,在其编号前面分别冠以P、PG和G等字。2北湖为三角点,关山为小三角点,琴台为导线点,Ⅱ汉007为水准点,不能准确刺出的三角点,小三角点、导线点及水准点,用虚线以相应符号表示。3符号的边长或直径均为7mm。水准点、高程点的符号用绿色,其余均用红色。附录B(提示的附录)控制像片反面整饰格式说明:1用黑色铅笔整饰,以相应符号标出点位。2在点孔近旁用2cm×2cm范围加绘点位略图,略图方位要与实地对应,并用文字确切说明点的位置。点位附近有高差变化,应注明相互关系的比高,注至厘米。3刺点者、检查者须签署姓名和日期。用词和用语说明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30/541执行本规程条文时,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以便在执行中区别对待。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允许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2条文中必须按指定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有关规定执行的写法为“按……执行”或“符合……要求”。非必须按所指的标准、规范或其他规定执行的写法为“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PDL/T5138—2001架空送电线路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规程条文说明主编单位:国家电力公司中南电力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中国电力出版社目次1范围3总则4航空摄影4.1一般规定4.2航空摄影技术计划4.3航摄资料验收5选线与落实路径5.1一般规定5.2初勘选线5.3终勘选线6控制测量与联系测量6.1一般规定6.2像片控制点的布设6.3像片控制点的选刺与整饰6.4像片控制点的联测6.5图解控制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31/546.6联系测量7GPS测量7.1一般规定7.2GPS测量网7.3RTKGPS测量7.4提交资料8像片调绘8.1一般规定8.2平面位置调绘8.3高度及交叉角调绘9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电算加密)9.1一般规定9.2转点与选点9.3像片量测9.4平差计算10平断面测绘10.1一般规定10.2解析测图仪测图10.3机助测图仪测图10.4精密立体测图仪测图11放线与定线测量11.1一般规定11.2桩点放样与贯通直线11.3定线测量12桩间距离与高差测量12.1一般规定12.2桩间距离测量12.3桩间高差测量13定位与检查测量13.1一般规定13.2定位测量13.3检查测量14技术检查与资料整理14.1技术检查14.2资料整理1范围本标准是架空送电线路航空摄影测量的电力行业标准。到目前为止,330kV~500kV架空送电线路采用航空摄影测量的已超过1万km以上,积累了大量的工程资料和丰富的作业经验。本标准中的条文,主要是以上述的工程资料和经验为依据编写的。为了进一步推广应用航测技术,条文中规定了本标准适用于新建的110kV及以上架空送电线路工程各勘测设计阶段的航空摄影测量工作。110kV及以上包括了交流110kV、220kV、330kV、500kV和直流±500kV等架空送电线路。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32/54对于架空送电线路大跨越工程的测量工作,应按DL/T5049—95《架空送电线路大跨越工程勘测技术规定》的有关规定执行。3总则3.0.1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际“3S”技术发展迅猛,并不断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同时,在我国线路航测中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应用,并取得了一些成效。1992年,总院和西南院率先进行了线路航测GPS外控测量的试验。接着,西南院结合二自线进行GPS在线路航测外控、定线与定位中的应用研究。1994年,电力航测中心(中南电力设计院)对BC解析测图仪进行了计2算机软、硬件更新改造,开发其数字测图功能。随即,于同年10月将全球定位系统(GPS)和航测(改造后BC的)2数字测图技术(TPS)相结合,应用于近千公里±500kV天广直流线路航测中,结果彻底改变了线路航测内、外业面貌,初步形成了当代线路航测作业新模式,标志着线路航测技术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1998年,电力航测中心结合500kV双南线工程,将RTKGPS成功的应用于线路航测选线后的大规模落实路径测量和杆塔设计排位后的一步法放样定位测量,这就进一步完善了当代线路航测作业新模式。1999年,电力航测中心完成了由电规总院控并纳入国家电力公司“九五”重点科研项目之一的《“3S”系统在超高压输电线路中的应用技术研究》的科研任务。该项目具体研究内容,就是以“3S”技术(即GPS、RS、GIS)相结合,建立“架空送电线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forOverheadTransmissionLine,缩写为OTLGIS)”。由此揭示了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跨世纪的发展方向,就是从线路航测走向线路“3S”。为了适应上述的当代线路航测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统一其技术标准,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成果正确、质量可靠,确保路径优化,安全、可靠,降低工程造价,特制定本规程。3.0.2当前架空送电线路设计阶段划分为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相应地架空送电线路勘测阶段也划分为初步设计勘测(简称初勘)阶段和施工图设计勘测(简称终勘)阶段。由于500kV送电线路工作量大,投资大,为了降低工程造价,力求做到经济合理,因此设计专业需要对路径提前做工作,亦即通常所说的预设计。本标准也可适用于对路径进行前期预设计工作。3.0.3航测内、外业仪器设备,是开展航测工作的基础,如果这些仪器设备不能正常运行使用,则航测工作就无法开展。因此,本条特别强调对航测内、外业仪器设备,必须做到及时检查校正,加强维护保养并定期检修。3.0.4航测内、外业手簿(含电子手簿)的原始记录,是航测构网加密和测图的数学基础资料,它直接关系到航测成果成品质量优劣。因此,本条强调所有内、外业原始记录,必须做到数据真实、清楚、齐全,同时还强调严禁擦拭、涂改、转抄和事后补记。4航空摄影4.1一般规定4.1.1线路测量采用航测手段,应以优化路径,降低工程造价为目的。因此,航空摄影工作宜在路径初审之后进行,以便初步设计阶段勘测采用航测手段。倘若不可能,则应在初步设计审查之后航空摄影,并采用航测手段进行线路终勘定位。尽可能使线路航测的优化路径,降低工程造价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4.1.2航空摄影时,对于以转角段连接成的线路路径走廊,通常是采用单航线摄影方式,即由各航线段衔接成为线型延长的带状摄影。当有比选方案时,则根据主方案与比选方案之间位置关系,并顾及到航空摄影和以后成图的方便及其工量等进行综合考虑,以确定是采用单航线摄影方式对主方案和比选方案分别进行摄影,还是一并采用区域网摄影方式进行。4.1.3一般可采用两种途径取得测区的航摄像片资料,即委托专门航空摄影和搜集、利用已有的航摄像片资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33/54料。1在初勘阶段这两种途径均可采用。当航摄费用落实并能及时飞行摄影,则宜委托进行专门航空摄影。若不可行,则应搜集、利用能满足初勘要求的已有航摄像片资料。2在终勘阶段,首先应充分利用初勘阶段的航摄像片资料。当初勘阶段的航摄像片资料不能满足终勘阶段要求,或者初勘阶段无航摄像片资料时,则应委托进行专门航空摄影。3当需要对路径进行预设计时,一般是采用搜资途径,来取得所需的航摄像片资料。4.2航空摄影技术计划4.2.1通常航空摄影技术计划所含项目,除本条4.2.1列出的五项之外,还应含下列五项:1选择航摄飞机;2确定航摄季节和航摄时间;3选择摄影材料及滤光片,计算曝光时间和摄影间隔;4编制航线敷设计划,计算摄影胶片的数量和飞行所需小时数;5选择摄影基地。这样,航空摄影技术计划共含十个项目。4.2.1列出的五项应由委托摄影的单位提出明确意见,然后和摄影单位协商后确定。上面列出的五项一般由摄影单位提出意见,和委托摄影的单位协商后确定。双方就这十项问题协商统一后,签订航空摄影合同。4.2.2划分航线段,主要是考虑一个航线段内能覆盖几个转角段的问题。当拟定数个转角段为一条航线段所覆盖时,应考虑到对路径调整的裕度问题。如果线路路径中线或者转角点距像片边缘太近,则很可能会把路径调整到像片范围之外。条文中规定了线路路径中线距像片边缘应大于3cm,这对1∶8000~1∶15000的航摄像片来说,则有240m~450m的调整裕度,这是足够的。4.2.3考虑到18cm×18cm像幅的航摄仪已被陶汰,故条文中只对23cm×23cm像幅的航摄仪作出规定。由于不同型号的航摄仪镜头,所摄像片具有的特性不同,并且能适用于作业的地形类别也有所不同。因此,必须根据测区地形类别来选择航摄仪镜头型号及其主距。1常角或中角像片(即长主距像片)的特点是:由高差引起的像点投影差较小;对同样高差的两个像点,其左右视差较差要小些。这两个特点,对具有大高差的山区或高山区及楼房高耸的城建区非常有利,它可缩小投影差并使左右视差较差符合正常立体观察的要求。通常当左右视差较差超过15mm时,会使立体观察感到困难。2宽角或特宽角像片(即短主距像片)的特点是投影差和左右视差较差都大些。因此,它不利于山区而有利于平丘地区。1)山区、高山区,若采用短主距像片,会使左右视差较差过于增大,造成立体观察感到困难,并可能存在着许多摄影“死角”而无法看成立体。另外过大的投影差,会给像片选线带来诸多不方便。所以,在山区、高山区及城建区,不宜采用宽角或特宽角摄影。2)平丘地区,若采用短主距像片,由于增大了投影差、阴影和左右视差较差,则有利于像片的立体观察和判读调绘。所以,平丘地区应当采用宽角或特宽角摄影。4.2.4由像片比例尺(1∶M)计算公式:1fk=MH(1)可知,像片比例尺分母M,是由摄影主距f和摄影航高H所确定。k1摄影航高的选定。航空摄影时,允许的最低航高是飞机离开摄区最高地面的安全航高(通常为600m以上),再加上摄区最大高差的一半。假如一个航线段有800m高差,则其允许的最低航高应为1000m。另外,从飞机飞行的稳定性来说,航高在1000m~4000m其飞行稳定性较好。因此,既使航线段高差再小,其航高也应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34/54选择在1000m以上。2摄影比例尺(即像片比例尺)的选定。确定摄影比例尺主要是考虑航测的精度问题。由于航测的距离精度高于线路测量的距离精度要求,所以,这里只考虑线路航测的高差精度问题。一个像对内两点高差精度近似估算公式m为:hHm=±1.22mhqb(2)式中H——摄影航高;b——像片基线,分别取值为90mm(平地)、80mm(丘陵)、74mm(山区)和69mm(高山区);m——残余上下视差中误差,取值为±0.015mm。q将m和b各种取值代入(2)式,可得m估值如下:qhm=±H/4918≈±H/4900h平地m=±H/4372≈±H/4400(3)h丘陵m=±H/4044≈±H/4000h山区m=±H/3770≈±H/3800h高山平丘地区,通常采用宽用摄影,其f=152mm。当摄影比例尺分母M≤15000时,f=152mm也适用于山kk区。山区、高山区,通常采用中角摄影,其f=210mm。再顾及(1)式,则由(3)式可得出航测高差精度m与摄kh影比例尺分母M的关系如表1所示。表1高差精度指标及摄影比例尺选择范围表摄影比例尺8000100001200014000150001600018000分母M摄影航高H1216152018242128228024322736(m)m(m)0.250.310.370.430.470.500.56h平地m(m)0.280.350.410.480.520.550.62h丘陵m(m)0.300.380.460.530.570.610.68f152mmh山区k平丘地区高mh平丘=±0.5m差精度1∶8000~1∶14000指标及1∶M范围山区高差精mh山区=±0.6m度指标1∶12000~1∶15000及1∶M范围摄影比例尺8000100001200014000150001600018000分母M摄影航高H1680210025202940315033603780(m)fkm山区(m)0.420.520.630.740.790.840.94=210mmhmh高山区0.440.550.660.770.830.880.99(m)mh山区=±0.6m山区高差精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35/54度指标1∶10000~及1∶M范围1∶12000高山区高差mh山区=±0.8m精度指标1∶10000~1∶及1∶M范围14000由表1可知:1)平丘地区,采用宽用摄影(f=152mm),其比例尺范围为1∶8000~1∶14000是合适的。其相应的摄影航k高为1216m~2128m,符合平丘地区飞行航高的要求。其相应的高差中误差m最大值为±0.48m,满足平丘地h区高差精度指标±0.5m的要求。2)山区,当采用宽角摄影(f=152mm)时,其摄影比例尺范围为1∶12000~1∶15000,相应航高为1824m~k2280m,m最大值为±0.57m;当采用中角摄影(f=210mm)时,其摄影比例尺范围为1∶10000~1∶12000,相hk应航高为2100m~2520m,m最大值为±0.63m。这两种情况,其航高皆符合山区飞行航高的要求,其高差精h度也均满足山区高差精度指标±0.6m的要求。3)高山区,采用中角摄影(f=210mm),其摄影比例尺范围为1∶10000~1∶14000是合适的。其相应的摄影k航高为2100m~2940m,符合高山区飞行航高的要求;其相应的高差中误差m的最大值为±0.77m,满足高山h区高差精度指标±0.8m的要求。4.3航摄资料验收4.3.1、4.3.2这两条规定了有关航摄成果检查、验收的工作程序和要求:1航摄执行单位,按有关航空摄影规范和摄区合同的规定对航摄底片、像片、像片索引图、各类记录数据和表格等全部成果资料,逐项进行认真的检查,并详细填写检查记录手簿。2航摄执行单位,根据航摄资料移交和摄区合同规定,将全部成果资料整理齐全,移交航摄委托单位代表验收。3航摄委托单位代表,以有关航空摄影规范和摄区合同为依据,对全部成果资料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双方在移交书上签字,并办理移交手续。4.3.3航摄成果检查验收的方法有如下三种:1数据测定法:就是采用人工量测和仪器测定,并以数据表示所测定的指标。如用解析法检查航摄底片的压平质量,就是一种数据测定的方法。它是应用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原理,将欲要检查的两个连续立体像对,在精密立体坐标量测仪上进行方位线定向后,测定每个像对的标准配置点及检查点的坐标和视差,并应用连续像对相对定向计算程序进行解算。如果在航摄过程中,底片没有得到严格压平,则地物点的构像就会产生移位,也就满足不了相对定向的几何条件。因此,可在解算相对定向元素的逐渐趋近过程中,检查模型定向点及多余检查点上的剩余上下视差(Δq)是否为零或小于某一限定值作为评定底片压平质量的标准。2样片比较法:就是在底片摄影质量检查抽样测定数据的基础上,根据有关航空摄影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指标,制作出不同地区和不同景物特征的标准样片,如城市密集区、一般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等。在实际检查验收工作中,要通过对照同类样片进行比较的方法,鉴别摄影质量的优劣。3目视检查法:该法是检查验收工作中经常采用的主要方法。对规范、合同条款的正确理解及摄影与摄影测量的实践经验,是目视检查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4.3.4对航摄资料的飞行质量、摄影质量及摄影处理质量进行检查验收时,凡是摄区合同和本规程4.2.5、4.2.6及4.2.7中有明确质量指标的,应按规定执行。检查验收人员不得自行放宽限差,降低质量标准。在执行规范和摄区合同各项规定的前提下,对航摄过程中确系难以预见的客观原因或某种特殊情况所造成的局部质量问题,应从综合经济效益考虑,充分协商,灵活处理。在检查验收工作中,如双方代表对规程条款有不同的理解,经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36/54过协商又不能取得一致认识时,应及时报请主管上级处理。4.3.5本条文规定了提交航摄资料内容,应包括航摄底片、透明正片及像片、像片索引图底片及像片、航摄仪数据及鉴定表、航摄成果质量鉴定表、航摄资料移交书、航摄质量验收报告等七部分。对航摄底片、航摄像片和像片索引图的有关要求如下:1底片编号应以反体字在乳剂面上注记,号码与航线前进方向一致,字大小为4mm×6mm。东西方向飞行时,片号应编在相应于实地的西北角上;南北方向飞行时,片号应编在相应于实地的东北角上。片号应尽量靠近像幅边缘,但又不得压盖框标。号码应包括摄区代号及底片片号,同一摄区内不得出现重号。2底片应进行装筒包装,每筒内装一卷或两卷底片。每卷底片应填写登记卡片一式两份,一份置于筒内,一份贴在筒外,卡片上注明筒号、图号、起止号码等。每卷底片的两端分别作出如下内容相同的注记:航摄日期、机组号、摄区代号、分区编号、底片卷号、所在图幅编号、航摄仪类型及号码、主距、框标距、暗盒号、起止片号、总片数等。3像片应按航线段整理装盒,填写像片登记卡片一式两份,一份置于盒内,一份贴在盒上。卡片的内容应包括:摄区代号、所在的图幅编号、航线序号和每条航线的起止片号、片数及总片数。4像片索引图的幅面一般为25cm×30cm。图内应注出较大的城镇、河流等主要地物的名称;图外应标明所在的1∶10000或1∶50000的图幅号、摄区代号、航摄年月、航摄比例尺和制作者、检查者等有关内容。像片索引图应能如实反映所含范围内全部像片资料的情况。索引图的比例尺应尽量大些,要确保能够判读每条航线的像片号码。5选线与落实路径5.1一般规定5.1.1本条对初勘航测选线提出了一些原则要求。1航片与卫片应结合起来使用。初勘(即初步设计)阶段的航测选线,主要是对路径方案进行研究和比选。这就需要对测区的地形和地质进行初步分析,且分析的范围十分宽广,以便对所有方案进行比较。对于地物、地貌分析方面,即使利用小比例尺航摄像片,也比地形图来得形象逼真,且信息丰富。这个阶段对地质的研究相对比对地形的研究更为重要些。在国外,以日本为典型,航摄像片用于路径方案研究阶段,主要是在像片判读方面,特别是地质判释上。这个阶段若能利用卫星像片进行地质遥感就更为有利。由于卫星像片视野广阔、影像逼真,不但对区域地貌形态,构造层布,岩层分类,山系格局等一目了然,而且卫片上可看到地表的断裂构造,隐伏于地下深处的地质构造也能透过覆盖层显示信息。因此,遥感地质是更高形式的地质判释。2初勘航片(卫片)选线,终究是配合设计人员在地形图上进行路径方案的选择。路径方案研究,主要是在1∶50000地形图上(并配合航片和卫片)来进行的。这种具有地形一览功能的1∶50000地形图,特别对于超高压远距离输电工程在研究线路总方向,路径方案设计,拟定踏、初勘计划,以及在现场使用等都是十分方便的。另外,航空摄影的航线段划分也是在1∶50000地形图上制定的,并向飞行单位提供包括路径前后左右一定范围内的1∶50000地形图,为飞行单位拟定飞行的安全高度及飞行时领航所需用。总之,这种具有地形一览功能的1∶50000地形图,是航摄像片以及更大比例尺地形图所不能代替的。另外,应会同水文气象,地质专业人员一道,来配合设计人员在地形图上进行路径方案的选择。5.1.2终勘(即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航测选线,是在已被批准的初步设计路径方案基础上,将路径方案转标在航摄像片上进行选线工作。终勘航测选线工作包含二方面:在室内,组织各专业人员在航片上进行选线;在现场,采用RTKGPS落实地面路径。1各专业配合室内航片选线。利用航摄像片具有丰富的地形、地物及地质、地貌信息,能建立路径走廊立体模型、鸟瞰测区全貌,可进行数学量度、地质判释及地物地貌判读等特点,于室内组织设计、地质、水文等专业人员与航测专业人员一道,借助于双人立体判读仪,共同观察路径走廊的立体模型,进行判读、判释有关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37/54信息及必要的数学量度,并据此对各转角的位置和路径具体走线及其间的立塔位置等进行优选,使得路径走线合理、杆塔布置经济。2RTKGPS现场落实与调整路径。室内航片选线之后,须到现场落实路径,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地面路径进行必要的调整。采用RTKGPS,对各转角段中影响路径成立的地形、地物、建(构)筑物及交叉跨越物等,进行实时动态测量得出测点坐标。根据这些坐标关系对室内航片选线的路径进行修改、调整,以避开对路径有影响的各类地物;或者调整转角度小于某限定值;或者确保路径从预期位置上通过等。5.1.3当在像片上标定路径走向时,对方向点及起控制作用的点,应当顾及到这些像点的直线横向投影差的影响,则需采用本条(5.1.3-1)式的近似公式计算δ值,并对相应像点进行改正,以便在像片上标定正确的路径走i线位置。5.1.4在像片上不同的高度面,其像片比例尺是不相同的。为了比较精确地在像片上量取距离,就必须计算在路径方向平均高度面上的像片比例尺。计算时,按本条的要求量取l和l,并按(5.1.4)式进行计算。tx5.1.5在像片选线时,为了确定两个像点间的近似地面高差,可按本条规定的方法进行。即根据两像点的左、右视差,并按近似高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5.1.6当采用目视或立体镜观察航摄像片时,可以感觉到航摄像片影像存在着许多几何特征和物理特性,如影像的形状、大小、色调、阴影、纹理、图案、相关位置和人类活动规律等。因此,像片判读应充分利用这些影像特征(又称判读标志)及有关的各种图文资料等,通过观察立体模型,认真识别,逻辑推理,综合分析,正确判读出各种地物、地貌和地形元素。5.2初勘选线5.2.1航测工作通常含内外和外业二部分。当采用航测手段进行初勘选线时,除搜集资料外,其外业工作含现场踏勘调绘和有关选择路径的现场测量;内业工作就是室内像片选择路径方案。5.2.2搜集资料对初勘路径方案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该阶段需要研究分析的区域范围较宽广,并且所需的地形图、专题图、航片、卫片及有关控制资料,都只能由搜资取得。因此,必须根据勘测任务书的要求,尽可能充分地搜集和利用已有资料。5.2.3现场踏勘调绘,一般采用沿线察看和重点察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现场踏勘之前,应仔细研究、分析搜集的有关区域范围内的图件和文档等资料,特别是对于航片和卫片资料,应进行室内的各专题、专业的判读和判释,以便确定重点察看的地段、项目和内容,并做出计划安排。对可能影响路径的有关协议区、拥挤地段、大跨越及重要交叉跨越地段以及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条件复杂的地段应进行重点察看。航测人员应当携带航摄像片进行现场踏勘,采用像片调绘技术,将有关信息判绘或转刺在调绘片上。调绘片上有关踏勘调绘的内容,应转绘(标)到1∶50000地形图上。5.2.4本条提出了测量专业人员在配合设计人员进行像片选线时,应当掌握一些与测量专业有关的路径选择原则,其内容含下列各项:1线路路径宜选择沿着长度最短,转角较少且角度小,特殊跨越少,沿线交通较为方便等的地区通过。2在平坦地区,应避免拆迁房屋及其他建(构)筑物;应少占农田;应避免跨越采石场、经济林、果树园等,当必需穿越时,应选取最窄处通过,以减少砍伐树木。3在丘陵和山区,应选择从平缓地段通过,绕避较大的跨越和不良地质地段,并应避免多次跨越大山谷和大斜坡,以便于施工和运行管理。4在山区、应考虑到塔位的立塔条件和杆塔布置的经济性,做到线中有位,线位结合。5在跨越公路、铁路、电力线和等级通信线时,除应满足规程要求外,并应考虑在有利的地形及地质条件较好之处跨越。6在跨越河流时,应选择在两岸跨距较短、地势高而地质条件良好、宜于设置杆塔的地方跨越。7转角位置的选择,应考虑到地质条件良好,地势开阔平坦、交通运输方便等因素。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38/545.2.5线路初勘任务主要是选择路径方案。因此,这里所说的有关选择路径方案的测量工作,是指线路初勘时所需要进行的所有测量工作,如大跨越测量、重要交叉跨越处的平断面测量、拥挤地段的平面测量,变电所进出线平面测量等。这些测量工作,可以在现场采用仪器进行测量,也可以于室内采用航测仪器进行成图。5.3终勘选线5.3.1关于终勘航测选线工作内容的说明,已在5.1.2中叙述了,就不再赘述。5.3.2条文规定了终勘选线前应取得的有关资料及其要求。在接受线路终勘任务书后,应了解和熟悉路径方案及有关设计参数、初勘选线的有关资料,测区范围内航摄资料及其质量情况等,并做好地形图及平、高控制资料的搜集。5.3.3、5.3.4像片镶嵌图一般是以航线段为单元进行制作的。在路径像片镶嵌图上,除了转绘(标)路径方案的各个转角点位及编号外,应尽可能把有关的信息资料转绘在镶嵌图上。如有关协议和调查、搜集的资料;交叉跨越的电力线、通信线及地下电缆的位置,平行接近的通信线位置;公路、铁路及其通达城镇的名称,河流名称及其流向;沿线村庄、集镇的名称及地名等。5.3.5终勘阶段像片选线的要求。1航测专业人员应与有关的设计、地质及水文气象等专业人员密切配合,一道进行并完成像片上的线路转角及其路径走线位置的选择和最后落实。2像片选线时,应根据路径走廊地面立体模型上的有关地物地貌、地质和水文气象等影像信息,转绘(标)在像片上的各有关资料,地质、水文气象和线路设计各专业的技术要求等,在像片上对各转角及其间路径走线位置反复优选,逐点(转角点)逐段(转角段)进行落实。3对于设计有关参数处于临界状态时(如摇摆角、大档距、重要交叉跨越等),应进行必要的量测、电算加密或近似计算等工作。需要时,可施测概略平断面图,供设计人员以杆塔排位方式进一步优选路径,做到路径走线合理,杆塔布置经济,山区选线应做到线中有位。5.3.6像片选线结束后,应将各转角位置在选线像片上刺定。其间的像片路径直线位置,应采用立体串线法标定。标定像片路径直线时,对各串线点亦即直线方向点和起控制作用的点,应顾及该点的直线横向投影差的影响。5.3.7现场落实路径,就是确认像片路径在实地是否成立。通常在像片上经过权衡比较、反复优选结果,像片路径基本上在实地是可以成立的。但是,有一些微地物、微地貌和不良地质现象等,在室内判读时被遗漏或者难于判读准确。另外,在摄影之后还可能新增一些建(构)筑物和人工地貌等。因此,在室内像片选线之后,还需到现场落实地面路径,确保路径既经济合理又安全可靠。现场落实路径工作内容包括:放样转角桩点;选刺辅助桩点;路径桩点测量;落实路径测量;调整路径。5.3.8根据像片上转角像点位置放样转角点时,应采用像片影像判读与明显点距离交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根据内业电算加密的转角点放样时,宜采用RTKGPS进行放样测量。放样于地面的转角点位,应通过设计、地质和水文气象等专业人员的共同确认落实。转角点落实后,应以标桩固定并编号。5.3.9在转角附近选刺一个明显点为转角辅助桩点,以及在转角段内直线附近选刺明显点为直线辅助桩点。其目的是为后续工序的顺利进行提供方便,如采用电子径纬仪,利用这些点就可直接进行定线测量;采用RTKGPS进行实时动态定位测量。为了使辅助桩点能被利用,每个辅助桩点,至少要与另一个桩点相互通视。5.3.10~5.3.12这3条规定了落实路径测量和调整路径工作的内容与要求。1GPS(全球定位系统)以其快速、高效、高精度、不受一些条件及因素的制约等特点,使得数百上千公里线路的航测外业控制点、路径桩点(即转角桩点、转角辅助桩点和直线辅助桩点)等的测量工作成为可能。因此,路径桩点测量应采用GPS测量,并应与GPS航线像片控制测量一并进行。2为了做到准确地落实与调整路径,必须进行精确的测量,而且速度要快、工效要高,并在现场就能实时知道测量结果,否则落实与调整路径是难以进行的。由于RTKGPS具有快速、高效、高精度和实时解算等特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39/54点,这就使得线路航测的大规模落实与调整路径工作成为可能。因此,落实路径与调整路径的测量工作,应采用RTKGPS进行实时动态测量。3为了适应DPS(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成图要求,必须提供转角点的GPS坐标。同时,还应提供转角辅助桩的GPS坐标,以便利用这些GPS点(转角点及辅助桩点)进行放线定线,以确保放线定线一次成功。为了适应采用RTKGPS(实时动态定位系统)进行定位测量,还需在路径直线附近明显点上设置直线辅助桩点并纳入GPS测量网。另外,为了航线构网平差,还需进行航线控制测量。4通常这三类GPS测量,即GPS航线控制测量,GPS路径桩点测量(含转角桩点、转角辅助桩点和直线辅助桩点)和RTKGPS落实路径测量,可以且必须是同步进行一并完成,以提高作业效率。5落实与调整路径工作要点1)落实路径工作是航测、岩土专业人员配合电气、结构设计人员共同进行的。具体做法:将RTKGPS基站安置在已有的GPS外业控制点上;一台RTK流动站,根据路径转角点坐标放出其桩位,经有关专业人员确认后才打桩位,否则,应根据实地情况调整好转角位置后再打桩,并实时测出该转角桩点的坐标值;另一台RTK流动站,配合查看路径沿线情况,对那些可能影响路径成立的控制点,进行实时测量并在RTK控制器上显示这些点对路径直线的偏距值,以供分析、判断路径是否需要调整。2)路径调整工作是在RTK控制器内进行的。利用其具有的坐标系统平移、旋转和交会计算等功能。计算并显示那些测点,在各种可能调整的路径情况下的直线偏距,以此权衡比较选定更为合理的路径位置,并与下一个直线段交会计算出本段直线末端(亦即下段直线始端)转角的坐标值,然后放样出该转角点。若其位置不合适,可沿着该直线前进或后退方向上,选出一个合适位置,然后打桩和测出新转角桩点的坐标。接着,下一段的路径直线位置,是按其始端新转角桩点坐标和末端转角坐标来定义的,然后重复上述步骤进行该段路径的落实与调整工作。6控制测量与联系测量6.1一般规定6.1.1就线路测量本身来说,其坐标和高程完全可以采用假定的系统。当线路通过开发区、城镇规划区及有关协议区时,则要求提供线路路径在国家系统中的坐标与高程值。因此,本条规定:线路航测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宜采用国家系统;当采用其他的系统时,则根据需要进行有关坐标和高程系统的联测及转换计算。6.1.2航测外业控制测量问题,若采用地面测量手段(如采用光电测距仪或全站仪)来解决,是不可能被人们所接受的。因为,其劳动强度,所耗工量及付出代价,都比常规线路测量工作本身的还要重,还要大且还要高。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各个电力设计院均摒弃了采用地面测量手段进行航测外控测量,而是采用从国家1∶10000基本地形图上,选择点位符合控制布点要求的明显地物点,作为平高控制点,再从地形图上量取坐标,插读高程作为这些图解控制点的成果,作为内业航线构网平差的数学依据,加密出各像对定向点,并依此进行平断面测图。这就是所谓图解控制的线路航测作业。与此同时,我们还从误差理论上证明了当航线长度大于4km(平丘)或6km(山区)以后,由图解控制点的平面和高程误差所引起的航带中两点间相对误差(亦即距离和高差的误差),均属高次误差小项而可忽略不计。这时图解控制作业(距离与高差)精度,就等同于在相同条件下外业控制作业(距离与高差)的精度。这就为图解控制在线路航测中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十多年来,图解控制在线路航测各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进入90年代,全球定位系统(GPS)在电力系统得到广泛应用。由于GPS具有快速、高效且精度高,不受通视、障碍物及地形条件的影响,不受两站间距离长短的限制等特点,因此,把GPS应用于由航线段衔接而成的长距离带状线型延长的测区范围内进行航线控制测量,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减轻了野外工作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外业人员的工作条件,提高了作业效率。这样就使采用外业实测取得控制成果的方式得以实现。除了图解控制、外业控制,本条还提出了第3种方式即收集控制,这是从各种可能存在的方式考虑的。实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40/54际上收集控制方式的实用价值不大,因为很难搜集到点位布设能符合要求的已有控制点。只有当搜集、利用已有航摄资料时,才考虑搜集、利用其相应布设的外控点或加密点的成果资料。6.1.3像片控制点精度指标的确定,是以国家标准的规定“航测成图时像控点相对于邻近等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平地、丘陵地不应大于图上0.1mm;山地、高山地不应大于图上0.15mm;像控点相对于邻近等级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等高距的1/10”为依据,分别对(1∶10000和1∶50000比例尺地形图上的)图解控制点、搜集(加密点为)控制点和实测控制点(含搜集的外控点),这三类控制点的精度指标进行换算和推算,其结果如表6.1.3所示。6.2像片控制点的布设6.2.1、6.2.2这两条规定了像片控制点在像片上和在航线上的位置要求,这些规定与国家标准的规定相一致。条文中所规定的数值是相对于23cm×23cm像幅的像片而言。像片上的各类标志,是指摄影框标、摄影编号、气泡影像和压平线等。6.2.3单航线布点要求1单航线布点通常采用平高6点法,如条文图6.2.3所示。6个平高点在像片上和在航线上的位置要求,应符合条文6.2.1和6.2.2的规定。2由条文表6.2.3可知,半段航线基线允许值,分别为3条~6条,即整段航线为6条~12条。对于1∶10000比例尺像片而言,相应的航线段长度分别为5.4km~10.8km(平地);4.8km~9.6km(丘陵);4.4km~8.9km(山地);4.1km~8.3km(高山地)。但是,在实际工程中,航线段长度经常超过上述范围,当超过时,则按表6.2.3规定的允许值n,每增加1条~n条基线时,就增布一对平高点。yxyx3条文表6.2.3中n值选取的依据如下:yx航线网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高程精度估算公式为H3m=±0.088mn++23n100hqb(4)式中:H——摄影航高;b——像片基线,分别取值为90mm(平地)、80mm(丘陵)、74mm(山区)和69mm(高山区);m——残余上下视差中误差,取值为±0.015mm;qn——相邻控制点间的像片基线数。将m和b各种取值代入式(4),计算在规定的摄影比例尺范围内的m值,并按规定的m精度指标值,来确定qhh基线数允许值n值。其结果如表2所示。yx表2半段航线基线数允许值nyx基线条数nmhnm(m)yx指标h234567基线数像片比例尺分母值(条)地形类别(主距)(m)80000.290.330.3890000.320.370.436平地100000.360.410.47±0.5(152mm)110000.340.390.455120000.370.430.49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41/54130000.360.410.464140000.390.440.50续表基线条数nnmyxhmh(m)234567基线数指标值像片比例尺分母(条)(m)地形类别(主距)80000.280.320.3790000.320.360.425100000.350.400.46丘陵地110000.380.44±0.5(152mm)4120000.420.48130000.400.463140000.440.49120000.400.460.524山地130000.440.490.56(152mm)140000.470.533150000.500.57±0.6100000.460.52山地110000.510.583(210mm)120000.560.63100000.500.560.64110000.550.620.714高山地120000.600.670.77±0.8(210mm)130000.650.733140000.690.796.2.4区域网布点要求1区域网内航线数的多少,应从工量上考虑。航线数越多,将越增加航空摄影、外业控制和内业加密等方面的工作量。另外,区域网主要用于路径方案比选时的摄影,当主方案与比选方案相距较远时,应各自分别采用单航线摄影方式进行摄影;当主方案与比选方案相距小于10km时,才考虑采用区域摄影方式一并进行摄影。对于1∶8000~1∶14000摄影比例尺,4条航线区域的摄影,其宽度大约为5km~9km。所以,本条文规定:区域网内的航线数,不宜多于4条。2区域网平高点的布点,通常采用周边布点法进行。当区域网内的航线数不超过4条时,可按周边6点法或周边8点法布设平高点。3区域网航线方向每对高程点布点要求,与单航线布点相同。6.2.5有关特殊情况布点的要求,与国家标准的规定基本上相一致。6.3像片控制点的选刺与整饰‘6.3.1、6.3.2有关像片控制点的选刺与整饰的要求,与国家标准规定的相一致。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42/546.4像片控制点的联测6.4.1像片控制点平面布置的精度是按图根控制等级考虑。其联测方式也是按通常所采用的图根导线、图根三角锁(网)、交会和支导线等方法进行。各种测量方法的主要技术要求,与国家标准的规定相一致,对其中某些限差规定说明如下:1图根导线测量。表6.4.1-1中,导线长度和导线边长分别规定为:导线长度为1.0M(M为测图比例尺分母);边长为不大于测图最大视距的1.5倍。取测图比例尺为1∶5000计算结果:导线长度为5km,从严取为3km;取主要地物的测图最大视距300m的1.5倍为450m,从严取为400m。2图根三角测量。表6.4.1-2中的边长规定,按1∶5000主要地物测图最大视距300m的1.7倍为510m,最后取为500m。3交会法。表6.4.1-3中交会边长的规定,考虑到按1∶5000测图比例尺计算结果过于宽松,则从严取1∶2000测图比例尺进行计算。交会边长:为不大于图上600mm(平地、丘陵地)和800mm(山地、高山地),按1∶2000测图比例尺计算的交会边长为1.2km(平、丘)和1.6km(山区)。交会点按两组图形计算取中数,两组坐标之差不得大于图上0.2mm(平、丘)和0.3mm(山区)。按1∶2000测图比例折算为0.4m(平、丘)和0.6m(山区)。4光电测距附合导线和支导线。附合导线(表6.4.1-4中):导线全长为图上3500mm(平、丘)和4500mm(山区);导线闭合差为图上0.5mm(平、丘)和0.7mm(山区)。按1∶2000测图比例尺计算为:导线全长为7km(平、丘)和9km(山区);导线闭合差为1.0m(平、丘)和1.5m(山区)。支导线(表6.4.1-4中):支导线全长为图上900mm,按1∶2000测图比例尺计算为1.8km,最后取为2km。对2m=2×12″=±17″支导线水平角要求观测左、右角各一测回。左、右角差值中误差为b,2倍中误差为34″,故左、右角的圆周角闭合差就取40″。6.4.2像片控制点高程的精度,是按图根水准等级考虑的。其联测方法,平地采用图根水准测量,丘陵及山地采用图根三角高程和独立交会高程的方法测量。1图根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与国家标准的规定相一致,每公里高差中误差应达到±20mm。当水准线路布设成支线时,其线路长度缩短一半,即不应大于2.5km,但应采用往返观测。2图根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与国家标准的规定相一致,对向观测的高差较差每百米不应大于0.04m。附合或环形高差闭合差为0.1Hdn,取等高距Hd=1m,n=15代入算得闭合差0.387m,取整为0.4m(平丘),山区放宽一倍为0.8m。6.4.3为了便于查询,控制片应按航线段装袋,袋上应注明航线号、像片数量、像片起止片号及转角编号。6.5图解控制6.5.1图解控制点的选取,首先在航线像片镶嵌图上进行设计,然后在1∶10000比例尺地形图上进行判读选点和选刺图解控制目标点。若无1∶10000地形图,也可采用1∶50000比例尺地形图。6.5.2、6.5.3图解控制点的布点方案及点位在像片上及航线上的位置要求,均与外业控制点所规定的要求相同。图解控制点特殊的要求是,其目标点在像片上和地形图上均能准确判读并刺出点位。但这一要求的实际应用难度大,作为弥补措施,要求在每个图解控制点位置上,选取两个以上的目标点,构成点组供构网电算筛选以提高构网精度。另外,还需布置一定数量的多余图解点当检查点。6.5.4从地形图上量取图解控制点的平面坐标时,应在图解点所在的公里格网内,用尺子分别从上和下(或左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43/54和右)的格网线量取至图解点的距离,所得两个数值之和应等于格网长度即1dm(图上),若不等应将不符值按长度的比例进行误差配赋,修正所量取的X(或Y)坐标值。6.6联系测量6.6.1、6.6.2和6.6.4送电线路的起讫点与变电所需取得统一平高系统。另外,当线路通过城市规划区、工矿区、军事设施及文物保护区等地段时,也需要提供与当地平高系统相一致的有关路径的坐标和高程成果。因此,需要进行平面坐标的联系测量。平面联系测量,一般按图根控制的精度等级进行。当有特殊要求时,则按要求的精度等级进行联测。6.6.3、6.6.5当送电线路跨越河流、湖泊、水库、水淹区及河网地段等,需要进行有关水位及其痕迹高程的测定时,应进行高程联系测量。高程联系测量一般按图根精度等级进行,可采用图根水准测量,也可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当有特殊要求时,则按要求的精度等级进行联测。7GPS测量7.1一般规定7.1.1由于GPS具有快速、高效且精度高;不受通视、障碍物及地形条件的影响;不受两站间距离长短的限制等特点。因此,GPS在线路航测中的应用具有如下优越性:GPS的应用几乎可以复盖线路航测所有野外测量工作,并且可将几种不同内容的测量工作结合一道进行,使线路航测野外测量的作业工效大为提高。GPS测量在线路航测中的应用范围包括:配合航片选线的现场落实路径测量;航线控制点测量;路径桩点测量(含转角桩点及其辅助桩点测量和直线辅助桩点测量等);杆塔定位测量;其他的坐标及高程联系测量等。7.1.2整个测区所进行的各个工序GPS测量,都应采用统一的坐标和高程系统,以便统一测区所有的测量资料,并便于施工和运行阶段对测量成果成品资料的使用。中央子午线选择在测区中间,是为了减少投影计算的长度变形,以保证桩间距离的精度。7.2GPS测量网7.2.1由于GPS航线控制测量、转角桩点(及其辅助桩点)测量及直线辅助桩点测量是一道进行的,因此由这三类桩点构成了整个测区的GPS测量网。GPS测量网中,每类桩点均可设置为基准站点,也可设置为流动站点。各基准站点相互连接组成主控制网,在各主控网点上以支线形式分别与各流动站点连接。整个GPS测量网呈“叶脉网状”型。7.2.2GPS测量网相邻两个主控网点之间距离不应大于20km。也就是说两个基准站点之间的最大距离不应超过20km。考虑到前后两个基准站点更换时间上的重叠,故基准站点(即主控网点)至支站点(即流动站点)的最大距离可以过半即大于10km,但一般不宜超过12km。本条表7.2.2-1和表7.2.2-2对GPS网相邻点间弦长和大地高差精度要求的规定,是采用国家D级和E级GPS测量精度指标,这样的精度等级,对于线路测量而言是足够的。7.2.3GPS网中各类桩点的布设1像片控制点的布设及选刺点要求,与采用的测量手段无关,即使采用GPS测量手段,其要求仍按第5章有关条款的规定执行。2转角桩点,在落实路径放样于地面之后,必须经过勘测设计各有关专业人员的共同确认,才可以用标桩固定。当需要利用GPS点进行定线时,可在转角桩点附近布设一个辅助桩点并纳入GPS测量网,取得转角辅助桩点的GPS坐标。在进行定线测量时,仪器架站于转角桩点,以转角辅助桩为后视方向,并根据反算出的该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44/54转角段方位角,标定出该直线段的方向,然后按此直线方向进行定线测量。为了确保定线测量一次成功,亦即定线到直线段末端时能顺利交上末端转角桩点,后视点不能太近,条文5.3.9规定转角桩点与其辅助桩点通视要良好,两桩之间的距离宜大于150m。3直线辅助桩点可根据需要进行布设。如转角段较长时,需在中间布置一个辅助桩点,以辅助定线测量顺利进行;在拥挤地段或隐蔽地段两端各布设一个辅助桩点,作为间接定线的起闭点,以提高间接定线的精度。为了更好发挥辅助桩点的作用,首先要求辅助桩点至少要与另一个桩点相互通视,其次该桩点离路径直线不能太远,本条文规定其垂距宜小于50m。7.2.4GPS测量网各类桩点,应满足GPS点点位的规定要求:点位应选取在视野开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的地点上,在15°截止高度角以上空间不宜有障碍物;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发射塔、微波站等),其距离宜大于400m,远离高压输电线路(220kV以上),其距离宜大于50m;点位附近不应有反射物体和强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避免产生多路径效应;点位应选在交通方便,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方法的扩展和联测;点位的基础应稳定,利于点的保存。7.3RTKGPS测量7.3.1RTKGPS基准站点位置的要求与一般GPS基准站点的要求相一致。为使前后工序的RTKGPS测量处于同一状况或条件下,基准站宜采用前面工序所设立的基准站。当需设立新基准站时,为了保证精度和防止粗差,应采用静态作业模式测定,并应有校核条件。7.3.2一般同步观测到4颗卫星就能满足RTKGPS测量的要求,但在实际作业中,RTKGPS接收卫星信号受各种因素瞬间干扰的影响较大,往往精度指标难以达到要求。所以,强调起码要同步接收到5颗卫星以上,并且显示的点位精度指标应在其标称精度范围内,才可进行观测记录。7.3.3、7.3.4为使同一转角段内的RTKGPS测量工作状况保持一致,通常要求转角段内的各个桩位,采用同一基准站进行放样测量。当需要更换基准站时,则应重复测量上一基准站放样的1个~2个桩位,以防止粗差和错误的产生。由实验数据统计表明,RTKGPS放点的点位精度为±3cm,则两次放点之差的限差为2×3cm=4.2cm(取整为5cm),由两个基准站对同一个桩位的两次放点之差应小于2×5cm=7cm。7.3.5一个孤立桩位没有多大利用价值,只当桩位两两通视才有利用价值。因此,为了方便于后续工序(如检测和塔基断面测量)以及施工复测的顺利进行,RTK放样的每个桩位至少要与另一个桩位通视。否则,要在距离该桩300m以外直线上能通视的地方再放样一个直线桩。7.4提交资料7.4.1、7.4.2这两条规定了提交资料的内容及要求。GPS测量技术报告内容一般包含5个方面:工程概况(含任务、测区、勘测阶段及技术依据等);资源概况(含人员、设备及对原有资料的分析、利用等);作业概况(含布网、观测、作业中问题,数据检验及数据处理等);提交成果及资料目录;其他问题。8像片调绘8.1一般规定8.1.1在航摄像片上,根据成像规律和影像特征(影像的形状、大小、色调、阴影、纹理、图案、相关位置和人类活动规律等),对地物地貌的内容、性质、特征及名称等进行辨认并确定影像所代表的内容、识别出地表面上相应物体的性质和境界,称之为像片判读。依据像片判读技术,补充和完善航摄像片信息内容的工作称之为像片调绘。线路航测像片调绘工作,除采用室内判绘和野外调绘手段之外,还需与仪器实测相结合。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45/548.1.2、8.1.3在线路航测初勘与终勘各有关作业中,均需要进行像片调绘工作。如初勘选线时的现场重点踏勘的野外调绘和像片选线的室内像片判绘。终勘选线的像片调绘工作,包括像片选线的室内判绘和现场落实路径的调绘及仪器实测等。像片调绘应以室内判调为主,只将遗留的难点放到野外调绘去解决。野外调绘重点是放在交叉跨越、平行接近,新增地物、变化地形和微地物、微地貌等三个方面。调绘内容主要归结为确定平面位置和高度两项。一般只采用简单工具(立体镜、刺点针、皮尺、小钢卷尺、花杆和带分划的长竹杆等),特别需要时才采用仪器实测(如处于临界值的交叉角、转角度;较高的跨越高度;变化地形和新增地物的补测等)。8.1.4、8.1.5像片调绘主要是确定地物、地貌的类别和性质。因此调绘时,对地物、地貌类别和性质必须判读准确,若能参考搜集到的有关图文资料,则将有利于像片判读深入进行。虽然地物、地貌的位置及尺寸应由室内立体模型测定,但是,对于交叉跨越的位置、电力线及弱电线的电杆位置,还需通过调绘将其平面位置准确刺出。像片调绘一般可以不采用放大像片进行。当需要采用时,放大像片的比例尺宜与平断面图中平面图的比例尺一致,即为1∶5000。8.2平面位置调绘8.2.1平面调绘有关项目内容要求说明如下:建(构)筑物的用途是区分住人、仓库或是牲口圈;道路含公路和铁路,公路路面材料应区分水泥、沥青或砾石;水系含河流、湖泊和水库等;经济作物如甘蔗、果树和茶树等;其他地物,主要是指采石场、矿场、地下管道、电视发射台、微波站、坟、庙宇、大榕树、求雨台以及文物古迹等。8.2.2平面位置的调绘。当像片上地物的影像可以判读并能立体观察出来,则可以根据影像判刺。否则,应根据该地物附近的2个~3个明显点以距离交会法确定其位置。8.2.3对水塘、沟渠、大车路等平面位置进行调绘时,要特别注意其平面位置可能扩宽或平行改道的变动,或者塘改田、田改塘以及范围的增减等变化情况。特别是取用这些地物的交叉点、拐角点当做明显点使用时,更要注意到上述的变化情况。8.2.4当建(构)筑物发生了拆除或新增的变化情况,应在像片上标注清楚。对新增地物(包括建、构筑物)除采用仪器实测外,也可以采用调绘方法(即根据明显点以距离交会法)确定其平面位置。8.3高度及交叉角调绘8.3.1、8.3.2重要交叉跨越的高度,是指一、二级通信线、10kV及以上电力线的跨越点线高及杆高。对于等级通信线,一般其线高及杆高在10m以下,可以采用花杆或竹杆直接量取。对于10kV及以上电力线,考虑到安全生产应采用仪器实测。8.3.3、8.3.4一、二级通信线及地下电缆与线路的交叉角接近临界值时,应采用仪器实测。当线路与交叉跨越物的交叉角较小时,其中线与边线的跨越点可能相距较远。因此,边线的跨越以及风偏影响往往会被忽略。所以,调绘时要特别注意这些问题。9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电算加密)9.1一般规定9.1.1、9.1.2电算加密所需的资料可归结为:航片资料、外业资料和搜集的资料等三大部分。航片资料:涤纶片(透明正片)供量测用;航摄仪技术数据表及鉴定表和航摄质量鉴定书等文件,一方面让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46/54作业员了解和掌握航片整体的摄影质量情况以及各张像片的具体质量情况(如倾角、旋偏角及重叠度等),另一方面为作业员提供必要的输入参数(如主距、航高、内方位元素,镜头畸变差等数据)。外业资料:包括控制和调绘的资料及像片。控制成果是电算加密构网平差的数学依据。控制观测及计算手簿、控制片、调绘片等,是供电算加密成果分析及差错处理的备查资料。搜集资料:包括地形图及测区已有的控制成果资料。地形图系供选取图解控制之用。已有控制成果资料供查处外业测量差错之用。电算加密作业员,在接受上述三方面资料之后,应检查资料项目与内容是否齐全,并分析这些资料是否能满足内业加密和测图的要求。9.2转点与选点9.2.1~9.2.4外业控制点及直线辅助桩点,其选刺目标均为明显地物点。因此,在量测片上这两类桩点只需转标,不转刺。如果选刺的目标点不是明显点,则需要在量测片上转刺。转刺时,必须依据外业控制片上的刺孔、点位略图及说明进行综合判断,然后采用立体转刺。转角桩点一般不在明显地物点上,因此必须转刺于量测片上。当采用GPS测量取得了转角桩点的坐标值时,则转角桩点可以不转刺在量测片上。转角辅助桩点是供定线测量时使用的,作为反算方位角和定线后视方向的依据,因此在量测片可不转刺和转标。定向辅助点是要求在像片坐标轴线的Y方向或者X方向上刺出的。9.2.5、9.2.6关于立体测图定向点和模型连接点的选刺要求,与国家标准的规定相一致。条文中规定的数值是对23cm×23cm像幅的像片而言。9.2.7有关像片上点的编号、整饰、点位略图及编制观测手簿等问题说明如下:1电算加密程序可自行制定一套点的编号规则,但应能从编号上识别出该点的类别及所在航线及像片号码。2像片上点的整饰,应能准确表示点位和有利于立体观测,点号应与点位对齐,各类点的编号应顺序编排,不应有重号。3像主点、加密点宜分别用直径10mm和7mm的蓝色圆圈绘出。4航线段或区域网点位略图,应根据像片上点的相关位置标绘出。其内容包括:像主点及像片号;外业控制点的点各及加密中所用的编号;加密点和标准点及其编号等。各类控制点、加密点、像主点应以不同符号表示。5按照各个程序的使用说明编写观测手簿。观测手簿应按航线段、像对顺序编写,点序及点号不得颠倒、错漏和重号,并应注明点位目标的类别和性质。有自动记录装置的可免编,但其打印的格式仍应符合上述要求。9.3像片量测9.3.1、9.3.2根据电力系统目前各单位所配备的航测仪器情况,提出了量测像点坐标所采用的仪器种类。那些与计算机联机的仪器及解析测图仪等,其像点坐标量测的定向方法,通常采用解析框标定向。常规的仪器如精密立体测图仪和立体坐标量测仪等,通常是采用辅助点定向。9.3.3~9.3.6有关像点坐标量测的要求,与国家标准的规定要求基本一致。9.4平差计算9.4.1~9.4.4和9.4.6这几条的规定,与国家标准的规定要求基本一致。这次修编删去了1∶25000地形图的图解控制点的定向限差要求,因为一般只在1∶10000和1∶50000地形图上选取图解控制点。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47/549.4.5有关电算加密成果分析及处理的问题说明如下:1当内业方面的观测、转刺点、外业成果转抄与输入和摄影参数数值(如主距、框标值、摄影比例尺)等出错时,必须更正并重新用仪器量测和计算。2当外业控制点刺错,应根据点位说明与略图结合像片上目标影像进行改刺,并应重新量测计算。外业控制点计算错或成果转抄错的,应更正并重新计算。3错点改刺应在排除了内、外业观测和计算的错误之后进行。改刺时应按误差的方向、大小所提供的范围进行改刺;改刺后的点位应与外业刺孔略图及说明基本相符;经重新观测、计算以后,平面和高程的不符值应在限差以内。10平断面测绘10.1一般规定10.1.1根据我国各电力设计院目前航测仪器设备情况,提出了采用解析测图仪、机助测图仪和立体精密测图仪的三种测绘方法。同时考虑到数字摄影测量系统(DPS)目前已商品化并开始推向市场,所以提出有条件的单位,可采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DPS)成图。10.1.2~10.1.5各条规定的测绘内容、测图比例尺及图式等要求,与采用工测手段进行平断面测量的要求一致。10.2解析测图仪测图10.2.1~10.2.5解析测图仪定向作业包括: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和绘图桌定向。有关的定向作业情况说明如下:1给出六个标准点点号,测标自动驱动到各个标准点的附近时,应采用X、Y、P、Q手轮,使测标立体切准该标准点位附近的明显地物点,并应按下脚踏开关,存入该点的像片坐标。按此依次完成六个标准点的量测工作。2当每像对四个控制点处在标准点位上,只需量测01、02两个标准点和四个控制点。在量测这四个控制点时,必须用手轮移动测标到这些点位上。3当至少量测五个点以后,可调用相对定向程序进行相对定向计算,并应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残差值。各相对定向点上的残余上下视差不得大于0.008mm。若超限应重新量测。4当四个控制点被当作标准点量测之后,可调用绝对定向程序,使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的计算一并解决。并应屏幕显示各定向点的平面和高程残差。5定向结果打印的内容,应包括模型初始化的数据,每个相对定向点的残余上下视差,每个绝对定向点的平面坐标与高程的残差值等。6打印结束后,应调用定向结束程序,把模型的全部数据以文件的方式存贮在计算机内。7绘图桌定向时,应根据图板上四个图廓点(或控制点)在绘图桌上和在仪器上的坐标值,解算出其坐标变换关系,来实现绘图桌(或图板)定向。在仪器上,应旋转X、Y手轮使其读数对准图廓点(或控制点)的X、Y坐标值,并将该点坐标输入计算机;在绘图桌上,应移动绘图笔对准仪对准图板上相应的图廓点(或控制点),并将该点在绘图桌上的坐标值也输入计算机。调用绘图桌定向程序进行坐标变换平差计算,并应屏幕显示绘图桌平面定向残差值,若超限应重新定向。10.2.6、10.2.7有关解析测图仪测绘平断面的作业步骤及内容说明如下:1输入的参数应包括转角点坐标。当采用自动扫描时,应根据地形情况,输入扫描步距、行距、行数及扫描速度等。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48/542平面数据采集时,地物及交叉跨越物的类别、数量应以调绘片为准,位置、形状应以模型为准。3采集断面数据的方式,可采用自动扫描方式,也可采用手动方式。对于平丘地区宜采用自动扫描方式。4当自动扫描时,应人工立体跟踪。扫描步距宜为0.5mm~1mm,行距应为边线至中线的垂距,行数为中线和左、右边线三条,采点间隔时间宜为3s。5中线断面扫描时,应以输入的转角桩点坐标为扫描的起讫点。转角桩点坐标宜采用GPS测量的成果。6数据处理后生成的图形文件,宜为可供CAD编辑的DXF文件,或者为可在AutoCAD中编辑的DWG文件。7当进行断面编辑时,宜采用在线编辑,并应使提交的数据文件和图形文件达到一致。离线编辑,宜用于图面修饰、文字注记、图幅接边及拼装等。8数控绘图机(桌)要求:分辨力应小于0.1mm;相对精度应小于0.1%;重复精度应小于0.1mm;线条粗细应小于0.3mm。9绘图前应设置好原点,并应使坐标纸的格网线与绘制的图廓线重合或平行,以便利于设计排位之用。10.3机助测图仪测图10.3.1、10.3.2机助测图仪测图的作业情况及要求,与解析测图仪测图的作业及要求基本一致,这里就不再赘述了。10.4精密立体测图仪测图10.4.1~10.4.5有关精测仪测图的准备工作说明如下:1展绘在控制图纸(板)的各类桩点,包括控制点、加密点、转角桩点、直线桩点、直线辅助桩点等。采用展点仪或数控绘图桌进行展点,坐标展点仪的X、Y导轨应水平并互相垂直,刺点针不应有偏心差,读数鼓不应有隙动差。展点后,各类点应以0.8mm直径黑色小圈整饰并注记。2计算模型比例尺时,应根据测区内航高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及仪器Z值的最大移动范围,分别计算最小和最大的模型比例尺。从中选择出既与高程计数器及绘图桌传动比相适应,又保证断面图纵、横比例尺为1∶500/1∶5000的模型比例尺。当模型比例尺满足不了上述要求时,应通过选配齿轮组,以保证纵、横比例为1∶10的关系,亦可只保证断面图的横向比例尺为1∶5000。3安装像片时,宜用放大镜使底片或透明正片的框标与像片盘相应的标志严密重合。4投影器主距安置时,应一律保持螺丝的旋进方向。10.4.6像对模型相对定向1相对定向按连续像对定向坐标系进行时,应采用右片的、fω、k、b和b螺丝去消除五个定向点上的上yz下视差,并将多余点上的残余上下视差进行合理配赋。2相对定向点的点位:1、2点分别选在左、右主点附近(如图1所示);3、4、5、6点选在大致通过1、2点又垂直于基线b的方向线上,且近似使|Y|=|Y|=|Y|=|Y|=Y,并宜使Y值达到最大的允许值;3456在符合点位要求条件下,应优先选用最能清晰显示上下视差的影像上。3当利用电算加密的外方位元素进行定向时,应将电算加密提供的外方位元素成果,化算为适应测图仪坐标轴系及分划尺的安置值,并在安置基线与绝对倾斜角的基础上,进行相对定向与绝对定向。10.4.7像对模型绝对定向1归化模型比例尺时,应在像对内选择两个距离最远的已知平面点,通过齿轮组与绘图桌联动、图板的移动和转动及改变b值的方法,使模型上的两个已知点与图板上相应的点位重合,并用多余的已知平面点进行检x查。因b的改变所产生的上下视差,可用b和b消除。xYZ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49/54图1相对定向的点位要求2模型置平时,应根据像对内三个以上的已知高程点,求出其模型高程不符值,并根据不符值的正负与大小,用相应的仪器动作,使模型上的定向点高程与相应的已知点高程一致。在模型置平后出现的上下视差,可用b和b消除。YZ3在完成像对模型的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之后,当需要对线路路径带状模型进一步优化定向时,可根据路径桩点(转角桩点及其辅助桩点、直线桩点、直线辅助桩点等)的平面和高程数值,对路径带状模型进行优化模型比例尺和优化模型置平,使路径带状模型达到最优的定向状态。优化带状路径模型比例尺时,应选择带状路径模型内两端的桩点为平面定向点,路径模型内的其他桩点为多余的已知平面点进行检查。各路径桩点上,平面残余误差不应大于图上1mm。优化带状路径模型置平时,应取带状路径模型内各个路径桩点为已知高程点,求解出其模型高程不符值。高程残余误差不应大于0.3m。10.4.8平断面测绘平面图是根据影像并配合调绘像片进行测绘。中线(或边线)断面,可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测绘,具体如下:1采用打点测记、人工绘制断面图的方法。1)打点直线的划线与定向:宜在断面图下部任意位置上,划一段与平面图中线相平行的打点直线,其两端点对应着两相邻桩点的平面投影位置,当测标切准在打点直线段两端桩点的像点上时,绘图桌的绘图笔尖,应分别对准着断面图纸上的打点直线段的两个端点上。对点残差(亦即打点直线定向残差)不应大于图上0.1mm。2)打点测记:应以绘图笔尖严格对准打点直线,来控制测标立体切准在中线断面的任一像点上,同时应将绘图笔尖在打点直线上,打下该断面点的平面位置并注上点号,其高程记录在手簿上。3)测绘边线断面时,应按边线的宽度在图纸上划出边线的打点直线。并使绘图笔尖沿着边线的打点直线移动,来控制测标立体切准在边线断面的像点上。然后打下点位、注上点号并记录高程。4)测绘风偏危险点、风偏横断面时,应以打点直线为基准。其偏距值,可根据横断面和风偏危险点的打点点位,进行图解量取或读取;也可根据这些点及其相应的中线点的模型坐标值进行计算取得,同时记录高程值。5)展绘断面时,应在各断面点(或边线断面点)打点点位的投影线上,按照图上高程标尺比例及各点的高程记录,逐点展绘并连成断面线。同时应按照规定的图式展绘横断面图和标注风偏危险点。2精测仪直接测绘断面的方法。精测仪直接测绘断面时:当像片上路径直线平行于仪器X轴时,才能正常进行断面测绘;当像片上路径为任意走向时,精测仪必须在配备了余弦齿轮组之后,才可能正常进行断面测绘。测绘时,应以桩点间直线段为单元进行分段测绘。1)断面测绘宜在平面图测绘之后进行。测图前,应在像片上准确划出各桩点之间的路径直线位置;测图时,必须将测图仪的Y、Z手轮倒置。2)精测仪直接测绘断面的模型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1∶4000,并应保证断面图纵、横比例尺为1∶500/1∶5000;若保证不了,也必须保证纵、横比例为1∶10的关系;再保证不了,应改用打点测记法测绘断面。11放线与定线测量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50/5411.1一般规定11.1.1、11.1.2线路航测作业程序线路航测作业,根据内业测绘平断面(测)与现场定线(定)先后作业程序的不同,分为“先测后定”和“先定后测”两种作业程序。1“先测后定”作业程序:就是室内像片选线后,就测绘平断面图,提交给设计人员进行室内排位,然后到现场放线、定线与定位测量。2“先定后测”作业程序:在室内像片选线后,到现场落实转角点和路径,进行GPS转角点及其辅助桩点测量,并依据GPS转角桩点进行定线测量。然后根据外业提供的转角桩点GPS坐标值,来确定量测片上的转角点位置,并依此像片直线进行平断面图测绘。经设计人员排位之后,再到现场进行定位测量。亦即室内像片选线——现场落实路径和转角桩点GPS测量——定线测量和桩间距离与高差测量——内业平断面测绘——现场定位与检查测量。当采用RTKGPS时,可取消定线测量和桩间距离与高差测量,而在定位时直接对各杆塔桩点进行实时动态放样测量。11.2桩点放样与贯通直线11.2.1转角桩点及直线方向点的放样1在转角点、直线方向点附近,选取2个~3个影像清晰的明显地物点作为放样的依据点,并量取(或量测电算)这些明显点至转角点、直线方向点的距离作为放样数据。放样时,在现场量取这些明显地物点之间的距离,作为计算和核实该处像片比例尺的依据。2放样数据的获取:当放线所依据的是经过立体串线后标划在像片上的直线位置时,宜采用带刻度的放大镜和分划准确的直尺,在像片上量取放样数据,并乘上像片比例尺分母化为实地的放样数据。当采用电算加密配合室内像片选线时,可采用量测转角点、直线方向点及明显地物点等的像点坐标,并进行电算加密得出所需的放样数据。3现场放样转角点、直线方向点:现场判读和量取明显点之间的距离时,应注意像点与实地点位的一致性。并根据像片上量取的和实地量取的距离,计算、核实该处的像片比例尺。当确认需要对像片比例尺修正时,也应对放样数据进行修正。在各明显地物点上,根据修正后的放样数据,以距离交会并配合影像判读,确定出转角点和直线方向点的桩点位置,以标桩固定。11.2.2~11.2.4贯通直线的方法通常是根据地形情况来选择采用何种贯通直线方法。一般平地选用延伸法,山地选用吊线法,丘陵地选用导线法。1延伸法贯通直线。1)在放样了始端转角点及直线方向点之后,应架站于直线方向点桩位上,以转角桩点为后视,采用经纬仪正倒镜分中法逐站延伸直线,一直延伸至末端转角桩点上。2)当延伸的直线附合不上末端转角时,应量取延伸的直线在末端转角处的偏距,并依据此偏距值推算在直线方向点处的直线偏移值,以修正延伸直线的方向。3)直线方向点至始端转角桩点的距离,宜大于转角段长度的1/3,困难时也应大于1/4。当地形条件限制,直线方向点离开始端转角桩点很近时,可在转角段长度的1/2或1/3处附近放样第二个直线方向点,并以延伸的直线在该点处的偏距值来计算第一个直线方向点处的偏移值。4)当定线后的末端转角桩位与预期的点位存在差异时,则在进行第二个转角段贯通直线时,应顾及此项误差,并修正直线方向,以保证第二个转角段的直线能够延伸到末端转角桩点的位置上。2吊线法贯通直线。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51/541)吊线法贯通直线,宜采用2台~3台仪器。困难时,可采用吊线与延伸直线相结合的方法贯通直线。2)各台仪器宜分别设站在制高点处,并靠近路径中心线。相邻站点应相互通视。3)吊线时,各站点应听从统一指挥,并分别有序地将各自仪器移动置于前、后两站点的连线上。如此反复并逐渐趋近把直线吊通。3导线法贯通直线。1)多台仪器导线法贯通直线:a)各台仪器应同时分别架设在两端转角桩点上及靠近路径中线的各制高点上。相邻站点应相互通视。b)在各站点上,施测导线的转折角及边长,并即时进行导线解算。c)导线解算的最后成果,应包括各站点对于转角段直线的投影垂距及投影线与导线边的夹角。其投影点就是该转角段的直线桩点。d)在各站点上,同时按极坐标法(即根据投影线与导线边的夹角和投影垂距)标定出各直线桩点。然后同时迁站至各直线桩点上,在接通视线后,施测各站点间的直线水平角一测回。直线角闭合差不应大于±1′。2)一台仪器导线法贯通直线:a)一台仪器导线法作业,应从始端转角桩点开始,沿着靠近转角段直线附近敷设导线。b)观测结束后,应立即解算导线。解算的成果同样应是各导线点对于转角段直线的投影点的极坐标(即投影线与导线边的夹角及投影垂距)。11.3定线测量11.3.1、11.3.2本条所规定的直接定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与采用工测方法直接定线测量的规定基本相一致。本节对传统的间接定线测量方法及其技术要求等没有做出规定。因此,当采用传统的间接定线测量方法时,应参照DL/T5122的有关规定执行。11.3.3贯通直线后的定线测量1延伸法贯通直线,实际上就是直接定线测量的方法,但是属于反复趋近的直接定线法。每次延伸直线至末端转角时,量取其横向偏距值来修正始端转角的基准视线方向,然后再次延伸直线,直至附合到末端转角桩点上为止。实际作业,只进行两次。第一次是延伸法贯通直线,在修正基准视线方向后,第二次就进行定线测量,逐站延伸并标定各直线桩位。2吊线法,也是逐渐趋近法。当各台仪器逐渐趋近移动到一条直线上时即直线吊通。当吊线贯通了直线,各站点施测的直线水平角的误差均符合限差要求时,这就已完成了定线工作任务。吊线各站点的最后桩位,就是直线桩点的位置。只是这时直线桩点(吊线站点)的数量满足不了要求。接着的定线测量任务就是在各站点上,以相邻站点为前视方向,采用前视法加定直线桩点。3导线法贯通直线。当在各导线点上以极坐标法标定出各投影点,并且在迁站到各投影点上施测的水平角符合直线角闭合差的要求时,这就已完成了定线工作任务。导线点在转角段直线上的投影点,就是直线桩点的位置。当直线桩点(投影点)的数量满足不了要求时,可根据需要采用前视法加定直线桩点。11.3.4利用GPS点进行定线测量本条的规定内容,是通过工程实践中总结出来的。GPS在线路航测中的应用,除了应用于航线控制测量,转角点及其辅助桩点测量、直线辅助桩点测量和落实路径测量等之外,GPS还应用于线路航测中的另一方面,就是利用GPS转角点及其辅助桩点,标定出路径直线方向,并按此直线方向进行定线测量。定线测量采用正倒镜分中法,逐个桩点延伸直线直至附合到另一端的GPS转角桩点上。当附合不上时,量取其横向偏距,称为定线偏距误差记为d。在工程实践中,由74个转角段的定线偏距误差d,计算出的利用GPS点进行定线的偏距中误差m=±d0.49m。误差的具体分布情况:d≤0.1m占45.9%;d≤0.5m占78.4%;d≤1.0m占93.2%;最大定线偏距误差为1.5m。由此可知,将近一半的误差小于0.1m。因此条文规定,当d≤0.1m时,可改动转角跟前1个~2个直线桩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52/54的偏距,在满足180°±1′前提下,使直线附合到GPS转角桩点上。当d>0.1m时,应以定线的新定转角桩点为准,并利用原GPS转角点及其辅助桩点,测定出新定转角桩点的坐标。然后按新转角桩点的坐标,参加反算下一个转角段的方位角,并着手下一个转角段的定线工作。11.3.5导线法间接定线测量当需要采用间接定线时,宜采用导线法进行。导线法间接定线测量应采用光电测距仪。导线应敷设成两端附合在路径直线上的一条附合导线(如图2所示)。亦即始端导线点A、A和末端导线点A、A均为直线桩01nn+1点。导线的坐标系,宜以A为原点,路径直线AA为X轴方向,过原点垂直于路径直线的为Y轴方向(如图2中坐11n标轴线上箭头方向所示)。图2导线法间接定线由图2知,直线桩点A、A、A和A的Y坐标值均等零。因此,由直线桩点A和A开始,按导线法进01nn+101行间接定线,最后回归附合到路径直线上,是以末端2个桩点的Y坐标等零为条件的。导线起止连接角β与β,不宜大于150°或小于30°;中间的导线边宜平行或接近平行于路径方向,边长1n应力求均匀;中间的导线点不宜超过3个,个别不应超过5个;起止端导线点A至A长度不宜超过1km,个别的1n不应超过1.5km。导线计算及标定桩位的要求:1导线计算应当场实时进行,边测边逐点推算。角度取位至秒;边长、坐标取位至毫米。2标定末端导线点A时,应采用放样和定测两个步骤进行。以A的Y坐标等零为条件,反算出A点的放样nnn数值。放样之后应立即进行定测,并重推A点的Y坐标,其值应等零。若不等零,其误差不应大于±5mm。若n超限,应重新放样和定测,直至符合要求。3标定末端最后一个导线点A时,同样应采用放样和定测两个步骤进行。仍以A的Y坐标等零为条n+1n+1件,反算放样数据。然后进行放样和定测,直至符合要求。当A和A桩点测定并符合要求时,接着就根据这两个直线桩点(即A和A),按正倒镜分中法继续往nn+1nn+1前进行定线测量。12桩间距离与高差测量12.1一般规定12.1.1DL/T5122中,规定的线路测量桩间距离相对中误差为1/200;桩间高差中误差为±0.3m。当采用航测手段时,内业电算加密的桩距相对精度可达1/500。现场定位的统计值为1/363(由431个桩距检测值所统计,平均桩距L=370m)。因此,航测的桩距相对中误差精度指标,仍定为1/200。有关航测高差精度的理论预期值,已在本条文说明第4章第2节的表4.2.4中列出,根据所选用的航摄仪型号镜头及其主距和摄影比例尺范围,确定的航测桩间高差精度指标为:平丘±0.50m;山地±0.6m;高山地±0.8m。另外,根据五个电力设计院(中南院、西北院、山西院、华北院和华东院)17个线路航测工程的桩间高差检测资料(共901km、2945个桩距)统计结果:平丘±0.42m(检测长度537km、检测档数2344个);山地±0.58m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53/54(检测长度338km、档数556个);高山地±0.72m(长度15km、档数27个)。这表明本规程所制定的航测高差精度指标既有理论依据,又符合工程实际。12.1.2条文规定应根据内业的航测值与现场的检测值之差值,来计算和评定航测的距离相对精度和高差精度。12.1.3当内业未加密直线桩时,应在定线测量中进行桩间距离与高差测量。12.2桩间距离测量12.2.1、12.2.2本规程有关桩间距离与高差测量,是以光电测距技术为基础的。为了防止粗差的产生,应进行对向观测各一测回。当不能作对向观测时,可采用同向观测二测回,但必须采取防止粗差的有效措施。为了防止距离读错、听错、记错的粗差出现,应采用仪器键盘计算并记录和计算器手工计算并记录,两者进行比较,若出现粗差则应重新观测。当采取一个测站测多段距离来计算桩间距离时,为防止计算上出现粗差或错误,本条强调必须绘制观测草图并注记有关数据。光电测距仪作业的注意事项如下:1光电测距仪和反光镜,不宜架设在有电磁场影响的范围内(如高电压物体附近)。2仪器及棱镜架设后,测站及镜站不准离人,并严禁将照准头对向太阳。3观测时,棱镜面应对准测距仪的测距头。当视线倾斜角较大时,更应相互对准。4测距时,不允许有第二个棱镜或另外的反光体位于测线或其延长线上,并且应暂停无线电通话。5作业时,必须严格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操作。当发现异常现象时,应停止观测,分析原因,以保证成果的正确和仪器的安全。12.3桩间高差测量12.3.1、12.3.2桩间高差测量,是以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技术为基础。同样为了防止粗差产生,应坚持对向观测各一测回,或者同向观测两测回。但第二测回必须变动切尺数,以防止棱镜高度(即觇标高)产生粗差。13定位与检查测量13.1一般规定13.1.1定位测量工作所需的资料包括:标有路径的像片镶嵌图;绘有导线对地安全线的平断面图;塔位明细表。13.1.2定位之前应当做那些工作必须明确。本条强调,定位之前,应对图纸进行实地对照检查;架站时,应采取措施对测站桩点的位置及编号的正确性进行确认。当确认无误后,才可以进行定位测量。13.1.3、13.1.4定位是最后一道现场作业工序,应当起到最后总把关的作用。因此,必须坚持定位之后,对有危险影响的各项内容进行检测,即应对有危险影响的交叉跨越物及断面点(含边线、风偏、横断面)等的位置及高程进行检查测量。另外,在定位之后,根据设计需要施测塔基断面图。13.2定位测量13.2.1~13.2.3定位测量的要求定位测量应在就近的桩位上进行,这样测站上能看清塔位处地形情况,便于组织和指挥定位工作,并避免工作出错。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页码,54/54当采用与吊线法或多台仪器导线法贯通直线一并进行定位测量时,必须对贯通直线所测定或放样的直线桩位进行桩间距离与高差测量、桩间水平角测量,在符合要求后才可进行定位测量。当前线路航测作业方法,通常是采用GPS进行像片控制点和转角桩点测量,采用常规仪器(如红外仪)进行定线、量距和定位测量。这样,红外仪测量和GPS测量这两套成果之间,往往存在着系统误差,其误差大小在各自转角段内都能满足规范要求,不会超限。如果任其累积,结果会使两套成果产生很大的差异而不能满足要求。为了避免这种系统误差的累积影响,应以转角桩点的GPS坐标及高程为依据,以转角段为单元,对红外测量数据进行平差调整。各直线桩和塔位桩应按调整后的里程和高程标注到平断面图上。13.2.4路径转角角度值,可采用反算或实测方式取得。亦即根据相邻3个转角桩点的GPS坐标或电算加密坐标进行反算取得;或者直接施测转角桩点与其前后直线桩点之间的夹角。由于反算和实测所依据的桩点不同,因此所得出的转角角度值也就不相同。为了与施工复测的转角度不产生矛盾,要求在平断面图上标注的转角度,应取直接施测的实测数值。13.3检查测量13.3.1本条规定了进行检查测量各项的内容。13.3.2、13.3.3规定采用正倒镜一测回进行检测的项目内容为:桩间距离与高差;10kV及以上电力线和一、二级通信线跨越点的平面位置与高度;转角桩点的转角度等。对于半测回检测项目,当检测超限时应完成一测回的检查测量。13.3.4~13.3.6检查测量限差要求及精度评定。由于航测高程精度低于光电测距三角高程精度,因此在桩间高差上,取1倍航测桩间高差的中误差值为高差检测的限差值,即0.5m(平丘),0.6m(山地)和0.8m(高山地)。重要交叉跨越高度的检测限差为0.3m。当高差(或高度)检测超限并确认检测无误时,就以检测值(即光电测距三角高程值)为准,来修正原测成果及修改平断面图。如果高差(或高度)检测没有超限时,则采用原测的成果及平断面图。对桩间距离,取桩间距离相对精度的2倍为限差值,即1/100。转角度的检测值与原测值均为采用经纬仪所测,其较差限差值取2×1′≈1′30″。桩间水平角的检测值,应符合180°±1′的限差要求。各个检测项目均应根据检测值与原测值的差值,进行误差分析及精度评定。14技术检查与资料整理14.1技术检查14.1.1~14.1.3本节各条规定了有关自校、互校和全校,过程检验及成品验证(校审)等的基本要求。具体实施时,应结合本单位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作业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14.2资料整理14.2.1~14.2.6本节各条规定了有关资料整理、提交及归档等的基本要求。具体实施时,应结合本单位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作业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http://www-lcdljx/bzhb/ZY/921/9212000.HTM2007-8-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