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0.42 KB
  • 2022-04-22 13:34:55 发布

DLT575.10-1999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10部分:环境要求原则.pdf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DL/T575-10--1999前言本标准系参考国内外人机工程标准化成果(见附录A)中有关环境要求的内容编制而成。考虑到拎制室环境要求涉及多个技术领域,例如热环境、空气质量、照明环境、声环境、振动等,各有详细的技术要求,不可能全部纳人一个标准之中,故本标准仅对控制室的环境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要求,并未给出具体的技术参数。详细技术要求可参考附录八所列的参考文献。本系列标准DL/T575以《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为总标题,包括12个子标准:DL/T575.1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1部分:术语及定义;D1丫T575.2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2部分:视野与视区划分;DI广1575.3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3部分:手可及范围与操作区划分;DL/T575.4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4部分:受限空间尺寸;Dl-/T575.5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5部分:控制中心设计原则;DL/T575.6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6部分:控制中心总体布局原则;D1,/T575.7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7部分:控制室的布局;Dl./T575-8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8部分:工作站的布局和尺寸;Di./T575.9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9部分:显示器、控制器及相互作用;DL/T575.10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10部分:环境要求原则;Dl-/T575.11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11部分:控制室的评价原则;DL/T575.12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12部分:视觉显示终端(VDT)1_作站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自动化研究院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自动化研究院、国家电力公司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中国标难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童时中、李志光、赵全虹、马长山、张锦华、滑东红、刘伟。1332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10部分:环境要求原则DL/T575.10--1999ErgonomicprinciplesforthedesignofcontrolcentresPart10:Principlesofenvironmentalrequirements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控制中心(包括控制室、调度室以及所有其他配套房间)人机工程设计中的环境要求原则。其中包括对热环境、气流分配、照明环境、声环境、空气质量和振动等方面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控制室的设计、改造或整修。移动性控制室也可参照采用。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汀,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DL/T575.1-1999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1部分:术语及定义3定义本标准采用的定义见DL/T575.1-19994概述在人机系统设计中,必须考虑人操纵机器所处的环境。对控制中心(包括控制室、调度室、办公室、技术室、机房、辅助室及其他各种工作场所)提出环境要求,目的在于优化环境条件,确保运行人员的安全、健康、舒适,以提高工效。上述环境要求主要涉及:热环境、视觉环境、声环境和空气质量等。目前,电磁场对人体的影响程度仍不清楚,因此,本标准未对此提出要求。虽然本标准主要是针对非移动性控制中心,但由于它规定了适用于任何类型的控制中心的环境要求原则,因此,其中的许多环境要求也适用于移动性控制中心,例如船舶、火车、飞行器以及其他各种移动性控制中心。在热带、炎热或寒冷地区使用本标准,应对控制室内的环境要求子以调整由于控制室的某种环境因素的设计特点,可能会对其他环境因素产生影响,因此,设计人员应注息下列几点:。)外墙的热传导可增高或降低室温;b)自然照明和人工照明设备可产生热量;C)空调设备可增加噪声;d)机器振动可产生干扰;e)应识别各种噪声源(如打印机、计算机、采暖通风空调系统、运行单元等);f)应分析通过空气或机械结构传播的噪声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0一02-24批准2000-07一01实施 DL%T575,10-19999)应考虑控制室内外建筑结构类型的特性。在控制室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各种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设计某种环境因素时,要考虑其他各种环境因素设计的影响,例如,在设计空调系统时应了解所选用的照明设备在热逸散方面的特性;b)要将各种环境因素的设计过程视为综合影响的过程,实际_L,单一的环境因素设计的有效性并不能保证综合环境因素达到要求。应拟定计划,对环境系统(即全部的环境因素)的整体有效性予以评价。评价中,应注意各个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5热环境5.1概述工作场所的热环境直接影响运行人员的安全、健康、舒适和工作效率。室内气候条件应适当控制,以免由于热辐射或热空气引起局部温度升高。暴露于高温和寒冷环境,除易感冒和降低工作效率外,还可能引起各种病理状态控制中心的气候环境(指微小气候,下同),应适合人体要求和设备的需要,以防1七对人的健康、心理、生理产生不良影响。5.2热环境要求影响作业环境中热环境的基本因素有:a)气温(1);b)空气湿度;c)气流(的;d)热辐射(Eeff);。)服装隔热值;f)活动类型5.3气流分配原则5.3.1气流方向在运行人员经常停留的房间,为保证人体健康和舒适,风口应不直接对着人放置设备的房间,气流方向的配置应有利于温度的均匀分布,并使气流进出口位置不要太靠近安W:设备的地点‘5.3.2气流分配的方法在安装有产热设备的房间,最好在夹层地板内铺设管道,进行气流分配抽气格栅应安装在房间的天花板上,且位置适宜,避免进出口之间产生直接垂直气流,以使室内气流分布均匀。应注意确保可降解的物质不会进入气流分配系统应特别注意避免粉尘及其他微粒因通风而从天花板及地板的缝隙进人空气循环系统餐厅、衣帽问、吸烟室等生活卫生区域,应保持相对负压‘以免气味外逸。5.4控制室热环境设计为确保运行人员的舒适,控制室气候环境的各个参数应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新鲜空气的交换率应f以调节,以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设计控制室的热环境,应考虑控制室和辅助室的容积、运行人员的人数和建筑材料的隔热性能,以及采暖通风空凋系统(HVAC)的容量和方案。HVAC的设备性能和布置与下列因素密切有关:人员活动的特点和变动情况(坐或走动)、运行人员的人数及其变化、建筑物所处的地理位置、由设备及外墙热传导等所产生的总热量的逸散情况、门窗1334 DL/"r575.10-1999的数量,以及极少可能存在的密闭室或增压室的要求等等为防止人员进出控制室时内外温差过大,应考虑进出通道的位置选择,必要时,应提供中间温度L(如门斗、缓冲区)。与热环境有关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见图to措施应避免的目标图1控制室热环境和空气质量设计应考虑的因数6照明环境61概述在设计照明系统时,应考虑视觉作业的照明与视觉工效、舒适之间的关系。照明设计(自然采光和了或人工照明)应满足正常状态下和紧急情况下作业的视觉需要,应设置应急照明和备用照明装置。在配置比较暗淡的一般照明的同时,控制台或操作部位需配置局部照明。运行人员所需的工作照明,对同室其他人员会产生潜在的眩光问题,照明方案应既能满足工作照明,又要避免眩光。在设计阶段,应考虑控制台、灯具和窗户的位置,以消除光反射和反射眩光的干扰由于运行人员在个人需求上的差异(包括年龄有关的差异),工作站的局部照明水平应能适当调节应特别重视光反射的不利影响。一般环境应在视觉上令人愉快,与其有关的一些重要因素是:颜色的利用、表面特性的显示、各种照明方式的运用、灯光与昼光的合理结合,以及无强烈对比和眩光。颜色的合理选用,结合无反射表面的利用,能使运行人员避免视觉紧张和视觉疲劳。颜色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a)面对作业人员的墙壁,避免采用强烈的颜色对比;b)避免过多地使用黑色、暗色或深色;c>避免有光泽的或反射性的涂料(包括地板在内);d)避免过度使用反射性强的颜色,如白色;e)控制台或工作台应为低的颜色对比;f)避免环境中有高饱和色。照明质量取决于一些重要的照明准则.如照度、视野内的亮度比、直接眩光和间接眩光的限制、光9L"的显色和显色指数1.331.-1 nL/T575,10-1999关于视觉显示终端,应区别以下两种视觉特性。照明必须根据不同的视觉特性.以满足其不同的需要:a)屏幕信息的感知(通过屏幕图像阅读文本、观察图表及图像变化过程);b)非屏幕信息的感知(如阅读原始文本,观察和阅读键盘的图形和符号,读取非屏幕显示器的信息,监视工艺流程,观察模拟屏)。6.2控制室照明要求控制室和工作站的照明应满足作业需要(例如,观察屏幕、模拟屏和键盘信息,书写.处理文件,维护工作,观察外围设备等)。判断视觉舒适性标准的主要因素有:照度大小、视野内亮度分布、眩光控制、照明类型的选择和光源配置6.2.1照度水平照度水平应适合各个功能区的视觉作业。对各种作业的照明质量标准要求见附录A之「幻一某功能区的照度值应按具体的作业而定。照度水平与昼光和人工照明有关,自然采光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6.2.2视野内亮度分布视野内的亮度平衡对良好的视觉条件是必要的。亮度分布或照度均匀度应满足视觉工作需要6.2.3眩光控制应区分直接眩光、对比眩光和反射眩光:a)直接眩光系指发光体和其他发光表面(灯泡、太阳、发光天棚等)产生的眩光;h)对比眩光是由视野内亮度极不均匀所致;。)反射眩光是物体反射光所引起的眩光。可采取下列方法来避免眩光:a)正确选择照明类型和照明布置,使工作站、共享显示屏等处不致产生眩光;b)合理设计光源:限制光源亮度,使光线转为散射,使用不闪烁光源,用较多的低亮度光源代替少数高亮度光源等;c)根据光源位置,正确布置工作站和共享显示屏,使操作者在作业时能避开直接眩光和反射眩光;d)用挡光板、灯罩、格栅等遮挡眩光源:e)对工作台面、仪表板表面,显示器屏面等,进行防眩光处理,例如采用漫反射表面、涂防反射涂层、使用滤光屏等,降低表面的反射系数;f)适当提高眩光源周围的环境亮度,减小亮度反差,防止对比眩光注:照明装置的眩光等级,应采用国际照明委员会发布的统一眩光分级法(UGR)来测定。限制眩光的方法见附录n之[8习62.4照明类型可选择各种照明类型:直接照明,间接照明,或者直接照明和间接照明兼用。照明设计均应避免直接眩光和反射眩光,并对各功能R提供适宜的照度。6.3控制室照明环境设计控制室的照明环境设计应包括照明设计和某些与视觉作业观察过程及工作站布置有关的参数。6.3.1照明系统的工效学设计目的是:a)提供最佳的视觉工效环境(特别是在作业点);h)使工作方便,以达到最佳工效;c)避免L作失误;d)增加安全性;曰使信息易读63.2照明设计的主要考虑的因素有:I只as DL/"r575,10-1999a)运行人员的活动,特别是作业的视觉需要;b)控制室布局;。)作业场所的设备:d)照明类型。运行人员的活动,应考虑各种作业的视觉需要,例如阅读文本、观察屏幕、处理文件、观察外围设备等。照明条件应适于这些活动。照明环境应根据控制室的布局及窗户的方位情况来设计。应考虑窗户的数量和朝向、工作站的数量和位置、功能分区等。各作业区(例如工作站)适宜的照度有利于对各种装置(例如屏幕显示器、仪表盘、报警器、控制装置、模拟屏等)的观察。各个区域的照明要求和照明方式应根据运行人员的活动来确定,照度应可调节。可使用不同类NJ的照明,如自然采光、人工照明和混合照明等在有高频旋转体的作业场所,应避免使用单一的荧光灯照明。工作站的排列以及灯具的数量、类型和位置的选择均应避免产生眩光,并使作业地点具有适宜的照度和亮度平衡。与照明水平控制有关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见图2,图图2控制室照明应考虑的因素了声环境7门概述噪卢对人的主要危害有:a)听力损伤;b)妨碍语言交流和干扰听觉信号,。)降低工效和认知能力;d)引起烦恼;e)影响听觉外系统(例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的正常功能。控制室的噪声作为一种刺激因素,可产生干扰,在紧急情况下,影响重要的语音信息传递。此外,在不同的噪声级区(例如控制室/走廊)之间的通行频繁之处,由于通向高噪声级区的门不能经常关闭,应采取适当防噪声的措施7.2控制室声环境要求1337 DL/T575.10-1999为避免噪声的不良影响,应将设备产生的噪声尽可能控制在较低水平,同时也应控制其他噪声位口语言交流)。可通过以下途径,优化控制室的声环境:a)降低控制室周围环境的噪声级;b)提高信噪比;。)降低控制室内的声响;d)减少声混响时间。villim评价控制室噪声的参数有:a)噪声级限值;b)声功率级;c)A声级,dB(A);d)建筑结构(墙、天花板、窗)隔声;e)控制室内隔卢;f)最大允许混响声;9)背景噪声值;h)工作地点噪声允许值(满足语言交流)。上述参数的限值,见附录A之巨8],背景噪声的允许值取决于声学要求和活动类型。以听觉信号〔如报警)形式传递的信息,其声级既应有足够的强度,并可明显地与其他听觉信号和环境噪声相区别,又应尽可能地低些,以不致形成过高的声压级。7.3控制室声环境设计7.3.1控制室主要的噪声源有;a)提醒注意的信号和通知信号的声音(预警、告警);b)电话铃声;。)设备产生的噪声(打印机等);d)空调系统;。)控制室外的噪声源(如机器设备噪声,道路、交通噪声等);王)语言交流。7.3.2控制室声环境的人机工程学设计目的是提供舒适的听觉环境,尤其是应达到:。)有利于运行人员之间的语言交流;b)改善电话通信环境;C)有利于警报的监听。其中,语言交流和通知信号是控制室声环境设计的两个重点问题。7.3.3降低控制室噪声的主要措施有:a)建筑结构(墙、天花板、窗)隔声与吸音;b)采取隔振、消声措施降低设备产生的噪声;aC)优化信噪比;图3控制室声环境设计应考虑的因素d)减少声混响时间。与声环境有关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见图3。 DL/T575.10--19998空气质t8.1概述控制室的空气质量对运行人员的舒适和健康密切相关,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建筑物室内的空气容量是有限的,如果通风不良,各种污染物,特别是由人排出的二氧化碳和生物性气溶胶,以及由建筑材料、办公设施和设备逸散的异常气味和污染物,可使空气质量下降当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超过阐限值时,可能引起刺激、中毒、过敏反应和大楼综合症。其他可能的污染危险是固体微粒,它可来自室外(如粉尘、砂粒等),或来自采暖通风空调系统(HVAC)所应用的结构材料(特别是通风管道),必须采取适当措施予以消除。常用的措施有:HVAC配套的过滤系统、砂尘收集器、气闸。为保护运行人员免受污染的危害,必须保持室内污染物的浓度在规定的闷限值以下8.2控制室空气质量要求为了确保控制室内良好的空气质量,应定期测定(应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空气中主要污染物的浓度(见图1)o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常用的防护措施有:a)选择无毒的建筑材料(特别是失火燃烧时),运行人员的活动区应与产生环境污染物的设备隔离(如产生臭氧的复印机、蓄电池室);b)保持适宜的新鲜空气交换率,以减少污染物的浓度;C)有特定的安全措施和个人防护设施,以应付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如放射性污染):d)采用密闭式控制室,以防异常危险的污染物沾污工作区;e)配备气体检侧系统;f)采用无毒或毒性较低的灭火器材。9振动9.1概述振动的生物学问题是,周期性机械力冲击人体组织对人体功能的影响。振动最常见来源有:汽车、火车、飞行器和某些特殊生产过程机械。振动的参数有频率、振幅(位移)、速度、加速度及振动强度。极低频率、大振幅的振动是运动病(又称晕动症)的主要原因。其对人体的影响程度完全取决于体质,心理和环境因素。其症状有食欲下降、丧失兴趣、出汗、流涎、恶心、头痛和呕吐。振动可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两类。控制室内仅涉及全身振动。全身振动对人体的主要影响有影响视觉功能和认知能力,降低工效,烦恼,激惹,头痛,肌肉疲劳及运动病9.2振动源非移动性控制室的振动,可由各种机器设备产生的振动传导而来,如旋转的机器、柴油机、必犯轮机、空压机等。9.3隔振采取隔振措施,可使控制室作业人员及有关设备免受周围环境传导的振动的影响振动源隔振是防止振动传导的最好的方法。在振动性机器设计时,就应考虑隔振。如果不可能对振动源隔振时,则采用减振装置予以减振,并且将控制室地板、分隔墙、天花板与振动构件隔开I33卯 DL/T575.10--1999附录A〔提示的附录)主要参考文献[1[ISO/WD11064-60997)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第6部分:环境要求[2二GI3/T13379-92视觉工效学原则室内工作系统照明(eqvISO8995)[3]ISO1996-1声学—环境噪声的描述和测量基本物理量和测量程序[4]1801996-3声学—环境噪声的描述和测量噪声限值的应用[5]ISO7726热环境一测量物理量的仪器和方法[61ISO7730适宜温度的热环境一PMV和PPD指数的确定及热舒适条件的规定[71ISO7779声学—计算机和办公设备空气传播噪声的测量[8口ISO/DIS9241-6用于办公室工作的视觉显示终端的工效学要求第6部分:环境要求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