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7.68 KB
  • 2022-04-22 13:46:12 发布

贵州省评价报告灌溉用水定额

  • 5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S八>A刖g根据水利部“关于编制灌溉用水定额的通知”(水农水[2003]206号)文件精祌,为贯彻落实水利部关于实施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的要求,贵州省水利厅成立了灌溉用水定额编制组,并委托贵州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成立贵州省编制工作小组实施编制工作。在省厅的领导下,省编制工作小组按照《灌概用水定额编制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的要求,根据贵州的自然、地理、气象条件,结合旱灾发生频率等特点及耕作习惯和农艺水平,将全省分为五个区:即I区为黔中温和中春、夏旱区;II区为黔东温暖重夏旱区;III区为黔北温暖中夏旱区;IV区为黔西北温凉重春旱区;V区为黔西南温热中春旱区。同时据各区的特点,每区选择两个县、市作为该区的典型县、市(详见附图1贵州省《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分区图)。根据《细则》要求,对贵州省2000〜2002年各典型县农作物灌溉用水、生长期降雨、蒸发等的调查、分析、计算,2001年为三年中的偏枯年份,按省水文资料统计分析计算,该年为我省的平偏枯年(计算频率为56.2%),与各典型县、市灌溉实际用水调查及分析、计算基本相符。故选定2001年为我省此次灌溉用水定额编制的代表年。根据编制组的调査统计并按贵州省2001年统计年鉴分析计算,确定我省前五种农作物为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和烤烟。在2001年各典型县分区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和相关试验资料及参照邻近省的灌溉资料进行分析,确定我省分区主要作物净灌溉定额如下表: 贵州省分区主要农作物净灌溉定额表单位:m3/亩分区米玉麦菜油烟烤喷沟灌浇灌撇靓TTT喷沟灌浇灌姗舰喷沟灌浇灌搬灘TFT喷沟灌浇灌概備溉区T1O27562490811481959259952693277230H68634n8134286633眶82735228O1148206026O80n46区IV9627731598843491935051—427VI3276482101717729631—6123H7292J89762253Z6422/318/1586f18978414J3471367619/2359丨13626Z429rjn根据各典型县、市分片区调查、实测分析计算的渠系水利用系数、输水损失及田间渗漏水量(主要指稻田渗漏量),得出贵州省分区主要农作物毛灌溉用水定额如下表: 贵州省分区主要农作物毛灌溉用水定额表单位:m3/亩分区米玉麦小菜汕烟烤喷沟灌浇灌郁>觀喷沟灌浇灌聯麵喷沟灌浇灌711喷沟灌浇灌H卜充邏溉区T14646225O201150206526O116627O1170380232598359036395834区J—j7255923922n51216727H84437区66485346O2184421iO1146O11448区V836IX29«1«1907783151642575313638f72559/8523Z429J165O9./2138f10915Z4265丨15126Z641OJ2566/11027Z4410/18以毛灌溉用水定额和贵州省2001年各主要农作物的灌溉面积计算结果,I区和III区求略大于供,II区、IV区和V区供稍大于求,全省总水量基木平衡,达到Y《细则》要求。本次编制的贵州省主要农作物即水稻、玉米、小麦、汕菜、烤烟的浄灌溉定额和毛灌溉用水定额,按《细则》)的要求,是以2000〜2002年实际调查用水量为基础,通过实测、计算和统计分析确定2001年(平偏枯水年)为我省灌溉定额代表年。该定额需经水利部审查和验收,由部工作组返回我省各分区毛灌溉用水定额、净灌溉定额及调节系数成果表后,报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作为我省规划设计和指导灌溉的科学依据。 一、基本情况贵州省位于祖国西南部,东连湖南,南邻广西,西接云南,北靠四川和重庆市。地处东径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西长595km,南北宽509km,土地总面积176167km2,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8%,属亚热带岩溶化高原山区。全省共辖9个地、州、市,87个县、市、区、特区,2001年末总人口3699.18万人,人n密度218人/km2,其中非农业人门542万人,占总人门的14.7%,农业人口3157.18万人,占总人口的85.3°%。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之一,共宥48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U约占全省总人1_1的三分之一。我省是一个经济不发达的省份,贫困面宽,到2001年年底仍有313万贫困人口。(一)自然、地理、气候1、地形地貌贵州的地势西北部高,中部为长江与珠江分水岭,由中部向东,南、北倾斜。河流顺势流向湘、桂、蜀,渝四省(市)。西北部海拔1500〜2800m,中部1000m左右,东,南,北边缘的河谷地带在500m以下。最高点在丙部韭菜坪,海拔2901m,最低点在黎平县孟彦镇地坪水口河的省界处,仅148m。人范闱的地貌结构为东西三级阶梯,南北两面斜坡。西部为高原,属滇东高原向东的延仲部分的大斜坡地带。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构成我省山多平地少,全省山地面108740km2,占61.7%,丘陵面积54197km2,占30.8%,坝地面积13230km2,占7.5%。2、区域地质我省除黔东南部分地区,黔西南册亨、望谟和黔西北赤水、习水一带外, 一、基本情况贵州省位于祖国西南部,东连湖南,南邻广西,西接云南,北靠四川和重庆市。地处东径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西长595km,南北宽509km,土地总面积176167km2,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8%,属亚热带岩溶化高原山区。全省共辖9个地、州、市,87个县、市、区、特区,2001年末总人口3699.18万人,人n密度218人/km2,其中非农业人门542万人,占总人门的14.7%,农业人口3157.18万人,占总人口的85.3°%。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之一,共宥48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U约占全省总人1_1的三分之一。我省是一个经济不发达的省份,贫困面宽,到2001年年底仍有313万贫困人口。(一)自然、地理、气候1、地形地貌贵州的地势西北部高,中部为长江与珠江分水岭,由中部向东,南、北倾斜。河流顺势流向湘、桂、蜀,渝四省(市)。西北部海拔1500〜2800m,中部1000m左右,东,南,北边缘的河谷地带在500m以下。最高点在丙部韭菜坪,海拔2901m,最低点在黎平县孟彦镇地坪水口河的省界处,仅148m。人范闱的地貌结构为东西三级阶梯,南北两面斜坡。西部为高原,属滇东高原向东的延仲部分的大斜坡地带。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构成我省山多平地少,全省山地面108740km2,占61.7%,丘陵面积54197km2,占30.8%,坝地面积13230km2,占7.5%。2、区域地质我省除黔东南部分地区,黔西南册亨、望谟和黔西北赤水、习水一带外, 均有岩溶发育。据《贵州省地理信息数据集》屮统计碳酸盐岩类分布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1.9%。是世界上喀斯特景观保留最完整的地区之一。地层从板溪群到第四系均有出露,大体分为四个区域:1)黔东南沅水清水河及珠江都柳江流域,主要分布板溪群区域为变质的浅海相碎屑岩;2)黔东北乌江水系北部及下游,广泛分布寒武系,奥陶系及志留系为主的古生代地层,以碳酸盐类岩石为主;3)黔中乌江上,中游地区,以二迭系碳酸盐类岩石分布最广;4)黔南,黔西南地区,包括乌江及南北盘江源流区,以三迭系碳酸盐类岩石为主。盘县,威宁,织金一带还分布有玄成岩。地震裂度一般为六度或小于六度。3、气象水文贵州地处中亚热带,属亚热带況润季风气候。由于纬度较低,同吋乂处在青藏高原向东部丘陵平原过渡斜坡的特殊地理位置上,地面起伏大,冷暖空气常在此交汇,全省秋冬春三季常在准静止锋的笼罩之下,形成光热水同季,多阴雨、少日照和气候地域性差异大等特点。1)气温自西向东逐步增高、南向北降低,河谷高,山上低。冬地年平均气温在8〜20°C之间,大部分地区在14〜16°C之间,南部红水河和北盘江河芥地区20QC左右,是省内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区。东南部都柳江和赤水河河谷地区在18°C以上,东部河谷地区16.5°C左右,西北部12°C左右,海拔2500m以上地区年平均气温8°C左右。全省最冷;J1只平均气温多在4〜6°C,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多在22〜26°C。极端最高气温多在34〜36"C,以东部锦江河谷的 铜仁为最高。1953年8月18日锷高达42.5°C。大部分地区的极端最低气温在一6〜一9°C,以丙部的威宁为最低,1977年2只9日曾达一15.3°C。全省无霜期一般210〜330天。2)光照处于国内低值区,大致是黔丙多于黔东,黔南多于黔北。各地L1照时数在1050—1800小时之间,大部分地区在1200小时左右,一年中夏季日照时数敁多,春季次之,冬季敁少。日照百分数仅23〜40°%,大部分在25%左右。全省日平均总云量〉80%的阴天日数大都在220〜240天之间。U平均总云量<20%的暗天日数人都在120〜125天之间。由于日照时数少,太阳总辐射量较低,全省太卩FI总福射量在80〜110千卡/Cm2之间,西南部在105千卡/Cm左右,北部地区在80千卡/Cm2。最多为西部威宁的116.7千卡/Cm2,最少为北部务川的77.7千卡/Cm2,是全国太阳辐射量较少的地区之一,对喜光梢物不利,但从总体情况来看,有效积温在4500—5500°C,热量仍是充足的。3)风:全省各地以偏北风居多,偏南风次之。全年平均风速0.8〜3.2m/s之间,西部和中部在2.5m/s左右,河芥地区在lm/s以下,其余地区在1.5m/s左右。全省以威卞最大,为3.2m/s。4)降水:贵州省为副热带季风气候区,距海洋不远,降水水汽来源主要是丙南季风,其次是东南季风,由于季风进退时间迟早不一和地貌条件的复杂多变,降水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贵州省各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在800〜1700mm之间,全省多数地区在1000〜1200mm之间。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91mm,其巾长江流域为1134mm,珠江流域为1318mm总的分布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山区大于河谷地区,大山体的东南坡大于丙北坡。省内有三个多雨区和四个少雨区,三个多雨区分别是:(1)黔东北多雨区,以松桃县的寨英1769mm为最人;(2)黔东南多雨区,以剑河县的白 道1623mm为最大;(3)黔西南多雨区,以盘县老厂1762mm为最大。四个少雨区分别是:(1)舞阳河河谷到乌江屮游河谷地区,以乌江河谷的江界河966mm力最小;(2)赤水河河谷地区,最小值在赤水河水文站,714mm;(3)乌江上游与金沙江分水岭地带,年降水量在800mm左右;(4)南北盘江及红水河河谷地区,年降水量小于1000mm。全省实测年降水量最大的是盘县乐民水文站,1979年降水量达2740.8mm全省降水量的年lAl分配很不均匀。大部分地区雨量集屮在5〜9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雨量丰沛年份甚至可达80〜85°%左右。5)径流:贵州省全省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035亿n?,居全国第九位,约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3.9°%。多年平均径流深为588mm,为全国平均年径流深213mm的2.76倍。分布情况与降水情况相似,全省径流深在300〜1100mm之间,大部分地区为500〜700mm,长江流域平均为577mm,珠江流域为607mm。最高区位于梵浄山东坡的锦江,松桃河上游,为1100mm左右,最低区在威宁县西部的牛栏江流域,为300mm。全省年径流深大于800mm的高值区有七处:梵浄山东坡,雷公山地区,都匀市西北面、织金县中部,务川县洪渡河中游,盘县老厂附近,兴义市敬南附近。小于400mm的低值区有四处:威宁、赫章一带,赤水河屮游地区,乌江屮游地区,南北盘江河谷地区。径流与降水的关系比较密切,除局部地区受岩溶影响外,径流的年内变化基本上与降水的年内变化相应。丰水期在5〜10月,该期径流量占全年径流总量的75〜80%,多数河流最大4个月的径流量约占全年的56〜73°%。枯季一般是11月至次年4月,东部地区为10月至次年3月,枯季径流主要由地下水补给,比较稳定,其平均模数在2〜6L/skm2之间,全省平均约4.6L/skm2。 全年最小流量一般出现在枯水期,干旱年份7〜8月也出现过最小流量6)蒸发:全省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在600〜1400mm之间。由南向北递减,由丙南向东北递减,芙蓉江上游最小,为600mm。北盘江下游河谷地区最高込1400mmo全省多年平均干旱指数的分布趋势与水面蒸发量等值线基本和似,总的趋势是巾南向北递减;巾西向东递减,变幅在0.46〜1.41之间,多数地区在0.6〜0.8之间。敁大值在北盘江下游河谷地区,为1.1〜1.4,敁小值在黔东北为0.60以下。全省陆地年蒸发量在450〜750mm之间,西南部的南盘江河谷地区在750mm左右,北部芙蓉江流域为450mm,大部分地区在500〜700mm之间,全省平均为603mm。全省总的变化趋势是南部大于北部,山的南坡大于北坡,浅丘陵地区大于深丘山区。7)泥沙:贵州省河流泥沙主要来源于暴雨对坡面的侵蚀,洪水对河床的冲刷及施工弃渣等,河流输沙主要集中在汛期。全省河流输沙量西部高于东部。西部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在lkg/n?以上,中部地区在0.5kg/n?以下,东部地区则更小。在一年的河流含沙量以5〜9月较大,10月到次年4月较小。全省平均输沙模数为376T/km2。输沙模数分布规律是A西句东南递减,最大在威宁草海、水城大渡口、盘县亦资孔一带,输沙模数高达1000—2000T/km2;最小为省的东南角荔波一带,仅为15T/km2,其余大部分地区在100〜1000T/km2之间。8)水旱灾害:贵州省境东侧是全年湿润的东南季风气候区,是冬春干燥夏季湿润的西南季风区,因此降水一般是丰沛的。但季风进退吋间不一,控制吋 间长短不同,山区地形也有差异。这势必影响到全省降水量在地区上的分布和时间上的分配。贵州有时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藏高压之间的切变区以及地面的冷锋或静止锋的影响而形成连续暴雨;有吋处于强大而乂稳定的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之下,而出现全省性的持续干旱。由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南退,并受经向环流的影响,而形成绵绵细雨。由于既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时强时弱的影响,又受丙藏高压的控制,因此贵州有时暴雨频繁,有时少雨连晴,呈现出山区插花性水旱交替的特点。(1)旱灾:贵州的旱灾可分为春旱、夏旱、秋旱和交替旱等多种类型,危害程度最大的首推夏旱,其次是春旱。夏旱严重影响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烤烟的生长和产量,出现频繁,范围广泛,是危害贵州农业最大的旱灾。夏旱从省的东北部向西南部有逐渐减轻的趋势。其中,发生在6月份的“洗手干”主要出现在黔东地区,平均每4年出现一次,7月份的“伏旱”主要发生于毕节〜平坝〜罗甸〜线以东地区各县,危害严重的是乌江中游至下游.清水江中下游、。锦江及舞水流域,都柳江河谷地区,平均每1.1〜1.25年就发生一次。由于夏季是我省大秋作物的需水高峰期,而降水减少——蒸发增大——需水量增多——供水量减少等一•系列连锁反应的结果,使旱情加重。大旱可在全省2/3或更大范围同时出现,造成小河断流,泉井枯竭,部份地区人畜饮水都感困难,建国以来发生的1959、1966、1972、1975、1981、1985、1990年大旱,受旱面积均在1000万亩左右,粮食减产幅度20〜25%。1990年的特大旱灾(相当于P=97.5%),持续103天,旱情最严重的遵义一带水稻减产80〜90°%,玉米减产60%,有的田(地)块甚至绝收。春旱影响小麦、油菜的生长和夏、秋农作物的播种、塘库前期蓄水或打田栽插,按地区来说,全省春旱A东部向西部逐渐加重,黔西北和黔西南地区较 为常见.屮等以上的春旱,东部边缘地区30多年来未发生过,屮部地区5〜6年有一次,西部边缘地区平均2年左右一次。春旱的年际变化也较大;全省范围内的严重春旱,解放以來出现过四次,以1978年为最严重贵州省发生旱灾的主要成因是受强大的丙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另外,贵州坡耕地多土层浅薄保摘能力差,河源地区水量少但耕地多,中下游地区水量丰富但水低田高难于利用,水利设施缺乏,工程性缺水严重,抗旱能力低等,是造成贵州易发生旱灾的原因之一。(2)暴雨和涝灾:贵州省内各地平均暴雨日在0.8〜5.2天之间,南部多于北部,最多的普定县达5.2天,为全省之冠。贵州的洪涝灾害多由暴雨所致,可分为山洪型、内涝型和江河型三种类型。即山洪型、内涝型、江河型。另外,贵州省的自然灾害除了干旱、雨洪外,还有冰雹、倒春寒、秋风低温和秋季绵雨等。4、土壤1)黄壤:是贵州主要土壤之一,主要分布在黔中海拔700〜1400m和黔西南海拔1200〜1800m的广大地区。全省黄壤的分布面积68167.4km2,占全省总面积的38.7°%。2)石灰土:石灰土是由石灰岩发育而成的土壤,广泛分布于省内岩溶地区,尤以屮,南部较为集屮,面积43128.2km2,占全省总面积的25.4%,该类土土层浅薄,土被多不连续,抗旱性能差。3)红壤:主要分布于东部海拔600〜700m和南部1200m以下,400m以上地区。面积约19009.5km2,占全省总面积的10.8% 4)黄棕壤:主要分布在黔西高原山地1800〜2200m高程区和黔北、黔东海拔1400〜1600m以上的山地。以威宁、赫章、毕节、纳雍、水城、盘县一带分布较多,面积约10005km2,占全省面积的5.9%。5)紫色土:是由紫色岩性发育而成的土壤,主要分布在贵州北部、南部、丙部地区。以赤水,>J水、赫章,毕节较集屮,桐梓、仁怀、遵义、金沙、惠水等地也有分布。面积8004km2,占全省总面积的4.5%,是发展农业、牧业和林业良好的土壤资源。6)山地灌从草甸土:分布在1900m以上的山顶或山背地带。面积533.6km2,占伞省总面积的0.31%左右。7)赤红壤(砖红壤性红壤):分布在南、北盘江、红水河及其支流海拔700m以下河谷及该流域区盆地内海拔400〜500m地区。面积320.2km2,占全省总面积的0.18%.8)红褐色土:在贵州南部南盘江中P游、红水河河谷地带,海拔高程400〜500m范围内小面积分布。约93.4km2,占全省总面积的0.06%。9)水稻土:是贵州的主要耕作土壤,各地均有分布,以东部较为集中,其次是黔中、黔北和黔南,面积占全省耕作土壤的32°%。5、农业生产条件(1)耕地贵州省国土面积176167km2,据统计年报,2001年底伞省耕地面积2653.50万亩,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0.04%。在2653.50万亩耕地屮有水田1136.7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2.85%,旱地1516.80万亩,占57.15%.全省人均占有耕地0.73亩,农业人门人均占有耕地0.81亩,人均耕地数量少,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后备耕地不多。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口不断增长,各项建设用地增加,耕地数量呈下降趋势,能够开垦的耕地绝大部分已开垦,耕地的后备资源量已很少,人多耕地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全省另有茶同42.0万亩,果园58.8万亩,森林面积8143.00万亩,森林覆盖率30.83%o贵州的耕地除少量分布在山间盆地外,大部分分布在丘陵地区,零星分散且多为坡地,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持的省份。耕地的地形分布情况是:坝山现土占25%,梯田、梯土占31%,坡土占44°%。耕地的地区分布大致是东部田多土少,西部,西南部中部,北部和南部田、土大致相当,详见耕地地区分布表:耕地地区分布表单位:万亩••地地耕地而积水田旱地备注全省2653.501136.701516.80贵阳市139.5060.0079.50六盘水市156.8134.43122.38本表根据《贵州省2002年水利统计主要指称摘要》各地区水阳、旱地计算出。遵义市599.05287.10311.95铜仁地区266.36156.18110.18黔丙南州249.2079.02170.18毕节地区595.7175.69520.02安顺地区175.1484.9690.18黔东南州277.35207.6969.66黔南州285.52164.97120.55贵州土地质量不高,耕地中一等土地为土层较厚,土壤肥力较高,水利条件较好的坝地,只占22%;肥力屮等、坡度不大、土层不厚或土质偏粘,水利化程度不高的坝地或低傍田、旱坡地,占43%;三等耕地占35%,为肥力 低、土质粘重、土层薄、坡度较大、水土流失严重的坡地和高傍田和冷、烂、锈水田。一等耕地遵义和黔东较多,毕节和六盘水最少,其他地区介于两者之间。⑵草场贵州的草场多数为天然草场,人工草场处于起步阶段。据省农业厅、畜牧局的调查资料,全省可利用草场面积5438万亩。 (二)社会、经济情况贵州省地处祖国大西南的内陆省份,全省共分为九个地、州、市,87个县、市、区。2001年末总人口3699.18万人。其中农业人门3157.18万人,占总人口的85.3%,非农业人口542万人。城镇化14.7%。伞省国土面积176167万平方公里,2001年末总耕地2563.50万亩,人均耕地0.73亩,农业人均耕地0.81亩。全省现有森林面积8143.00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0.83%,人均森林面积2.14亩。全省200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84.9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274.17亿元,第二产业419.74亿元,第三产业390.99亿元。全省人均GDP2895.00元,农民纯收入1411.73元/人。地方财政收入99.75亿元,支出275.20亿元。粮食总产1100.30万吨,农业人口人均340kg。仍有300万人口未越过温饱线。2001年,全省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3.74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増加,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了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以“西电东送”工程为重点的能源建设;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12个县城和4个城市供水以及3个城市污水处理等一批项目;加强解决工程性缺水为重点的水利工程建设,实施了7个大型灌区改造、6个城市防洪和26个病险水库治理工程,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1.00万H。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61.50万亩、封山育林307.50万亩,天然林保护面积7197.0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5.50万亩。重点实施了16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6个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39.00万亩耕地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和5万口沼气示范和长防、长治、珠防、珠治等工程建设。 (三)水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1、水资源特点贵州的水资源来源于天然降水,境内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珠江两大水系。长江流域部分面积117713km2,占全省总面积的66.86%,珠江流域部分面积58383km2,占全省总面积的33.14%。河网密度0.17km/km2,集雨面积100km2以上的河流428条。全省水资源的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035亿m3,多年平均径流深588mm,每平方公里产水量58.8万m3,径流系数0.49,按全省3836万人计算,人均2698m3,耕地ilf均3901m3,均高于全国水〒。丰水年(p=20%),径流总量1201亿m3,径流深682mm;枯水年(P=75%),径流总量900亿m3,径流深511mm;特枯水年(P=95%),径流总量735亿m3,径流深417mm。另外还有过境客水153.7亿n?。径流在省内的时空分布与降水基本一致。地下水:由于我省岩溶III区的A然条件,地下水没有统一的含水层,而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最终排入河道,成为河流的基流。这部份地下水有259亿m3,已计入河川径流中。1)贵州省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有如下几点:(1)全省山区,集雨面积较小的溪沟一般都有常流水,尽管水量不大,但出露点高,能分散开发利用,适宜兴建各种小型的蓄、弓I、提水利工程、正常年份基本能满足零星耕地灌溉用水的需要。(2)全省河川径流的年内变化与主要农作物需水量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水稻生长需水量敁大的5〜7月,也就是河川径流量敁丰富的季节,一般年份在基流不能满足农田需水要求时,只要有适当的水库调节,就能增加较多的供水 量。另外,全省年径流的多年变化较小(年径流变差系数一般在0.25〜0.35),在需要建多年调节水库的地方,其多年调节库容所占的比重较小,与北方在同样的河流上建同等规模的水库相比较,贵州的水库有较大的调节效益。(1)全省地表水资源较丰富,地区分布与水山的分布基本一致,可利用水资源能够满足当地现有农田的需水要求,一般不必远距离调水。(2)全省大、中河流多穿行于深山峡谷之中,河道比降大,水能资源丰富。由于峡谷两岸人烟稀少,兴建水库淹没损失小,对开发利用十分有利。1)贵州省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利因素有:(1)全省的水土资源分布不平衡,主要农业区与工业城市较集中的分布在分水岭附近的中、小河流上,主要交通干线多沿分水岭附近修建,这些地方水资源量少,而用水量很大,矛盾较多,每逢干旱,用水矛盾就更显突出。需要在局部地区lA)部调水调剂,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2)干旱年份降水的年内分配变化较大,在农业大量需水的季节,降水量很少,造成旱灾。此时地表径流小,必须兴建水库调节水量,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及城锁需水要求。但是,缺水严重的地方,多是分水岭附近的浅丘地区,耕地集中且人口稠密,难寻适当的建库地点。要就是淹没太大,得不偿失。或集雨面积太小,不能满足用水的需要。还可能因地质条件差不能成库。径流得不到调节,供水保证率较低,以致干旱成为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3)全省61.9%的面积为碳酸盐类岩,各种岩溶地貌十分发育,地表岩层透水性强,大量的地表水转入地下,而岩溶地区地下水的贮存条件与运动规律十分复杂,难以掌握,不易开发利用。 (2)金省山区土层薄,蓄水保水能力差,而工农业集中地区,梢被少,地表涵养水能力弱。春、夏季节若20天左右无透雨,即显露旱象,如继续不降透雨,将迅速发展成旱灾,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甚至连人畜饮水都十分困难。(3)大中河流作为工农业用水的水源,因扬程较高,引水渠道较长,闲难较大。2、开发利用现状解放后,贵州各族人民在各级党政领导下,经过近50年的艰苦努力,水利建设发展较快。2001年,全省水利工程为农业、工业和城乡生活年供水量87.7亿m3(不含河道内的环境用水),占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的8.5%。总的说来,贵州省是地表水资源较丰富的省份之一。但开发利用率低,干旱仍是威胁工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3、灌溉现状及特点1)灌溉现状2001年底,全省共有效灌溉面积991.95万亩,有效实灌面积756.86万亩,旱涝保收面积818.22万亩,水利化程度39.52°%。按工程类型分类:蓄水工程20294处,总蓄水量27.50亿n?(未包括以发电为主水库库容)灌溉456.38万亩,引水灌溉414.23万亩,提水灌溉136.71万亩,分别占有效灌面的45.31%、41.12%、13.57%。2)水利灌溉特点贵州的水利灌溉特点概括起来是“三个为主”。贵州山区的地貌特点,决 定了贵州水利工程基本按小流域规划布局,极少有跨流域工程。工程规模不大,形成以小型为主,中小结合的格局。贵州山区地理环境的复杂,使其工程型式具有多样性,形成以蓄为主,引、提、排相结合,互为补充,因地制宜,多种多样的工程布局特点。贵州山区水土资源的自然配置特点,形成以自流为主的灌溉方式。我省的农作物灌溉至今基本仍用传统方法,水稻仍采用深水电灌方式,无田间渠系,既跑水又跑肥,还传播病、虫害亦不利于水稻的生长。在目前的承包制下,易引起用水纠纷。据我省的水稻栽培用水试验资料及省水科院研究分析计算的屮稻灌溉定额资料,水稻生理需水量每亩280〜300m3左右,全省平均浄灌定额300m3/亩,而传统灌溉方法的供水量平均535m3/亩,水量浪费较大。在1007.31万亩稻田巾只有875.25万亩有灌溉设施,而其余则为雨养的“望天山”,只能靠降雨维持水稻生长。烤烟、玉米-•般种植在旱地,80年代后期开始修建水窖,开展集雨浇灌,至2002年已灌溉109.5万亩。小麦、汕菜,一部分是接秋收旱地作物种梢,一部分接巷水田和玉米种植,都不灌溉。即使有水利设施的水田小麦、油菜也很少灌溉。马铃薯、蔬菜、小杂粮、茶叶、果树等一般用人工浇灌或完全不灌,近年来实施的节水灌溉试验示范县、市建设了部分喷灌、微灌。目前,我省的旱地灌溉仅是利用微型蓄水工程,如小水池、小水窖、小山塘等“三小’工程进行人工浇灌,或用抗旱剂一旱地龙抗旱保苗。1)灌概发展制约因素与发展趋势(1)农业灌溉发展的制约因素 我省的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工程性缺水严重、灌溉方式落后,影响灌溉农业的发展。①A然因素贵州大多数土地的母岩是碳酸盐岩,发育的土层浅薄,旱地屮76%为坡地,涵养水份的能力差,强度稍大一点的降雨即形成径流,连水带土流失,十数円不降雨乂会出现旱情。水土资源的分布不均衡,贵州的中部、西部为主要河流的河源地带,河谷开阔,地形平坦,耕地面积较大,而水资源较少甚至匮乏,东、南、北部处于河流中、T游,河谷深切,耕地分布高,水资源分布虽然丰富但利用困难。②水源工程不足2001年全省的水利工程年供水量87.7亿m3,为农业供水仅51.98亿nA而保证率不高的引水工程占32.8%,蓄水工程的库容27.5亿m3,小型塘库就占57.3%,调蓄能力差,且小(II)型以上工程的续建配套任务重(含渠道防渗)。③传统灌溉方法我省农田灌溉均为串灌串排方式,跑水、跑肥,增产效果差。科学灌溉制度处于起步阶段,加上管理水平低,农民对科学种田的认识重点是种子和化肥,对科学灌溉认识不足,推广困难。④资金投入问题解放后近50年,全省累计投入资金90多亿元,修建水利水电工程,发展灌溉面积近1000万亩,水利工程总蓄水量小,这些工程多是建在自然条件较好、工程条件较简单,耕地集中成片的地区。现全省旱地基本无灌溉,还有近25%的稻田尚未实现有效灌溉。要发展旱地灌溉,新增稻田的有效灌面,就需 增加新建蓄水工程。受地形、地质条件的制约,水利灌溉工程造价偏高。据分析,全省现有工程平均单位工程造价900元/亩左右,目前新建工程造价已达1500元/亩左右。工程造价不断增加,另外能新建较大的工程项0少,难于列入国家的建设计划,故国家投入小;地方财政缺U大,支持力度有限;群众收入低下投资匹配能力差,也是制约灌溉农业的发展的原因之一。(2)灌溉农业的发展趋势为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我省水利建设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灌概农业的发展一是新建蓄水水源工程和渠道防渗配套,增加有效灌溉面积。二是推广使用经济适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的利用率。三是大力实施旱地集雨灌溉工程建设,促进旱地灌概发展。我省工农业发展较快,人口稠密,耕地相对集中成片的地区,大都是地形比较平缓的河源或分水岭地带,应在这些地区兴建一批较大的骨干水源工程,以缓解用水矛盾。加强对现有工程的管理、续建配套、除险加固,开展以渠道防渗为主,发展管灌,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加强田间工程建设,推行“薄、浅,湿、晒”和“科蓄”等科学的节水灌溉技术。我省的旱地零星分散,多为坡地,发展旱地灌溉,主要应发展“三小”集雨工程,进行人工浇灌、喷灌、微灌等。4、灌溉试验我省因多种因素,多年來一直未建立固定常年的灌溉试验站。仅为工作需要断断续续的做了一些农作物灌溉试验研究工作。 1)五十年代的玉米、烤烟灌溉试验五十年代部分农业科技人员为了了解玉米、烤烟需水和干旱对产量的影响,采用人力挑水进行了小面积的非充分灌溉,主要是在播种期和旱作物枯萎期进行,一般灌溉水量为8〜10m3/亩。2)八十年代水稻灌溉试验及水稲、参考作物等值线图的制作省水利厅1980〜1987年组织有关单位在花溪中曹、花溪农场、平坝羊昌河、安顺猫猫洞、六枝白岩脚、遵义龙岩、铜仁谢桥等十五个灌区进行各种不同品种水稻的坑、筒测灌溉用水量试验。同吋在花溪农场、平坝羊昌河、余庆团结、思南利民等十二个灌区进行了湿润、浅灌、浅深浅、深浅等灌溉制度试验,在此基础上配以调查编制了全省水稻灌溉用水量等值线图,并与邻省实现拼接。在同期通过调查、气象资料分析及邻近省份的旱作物灌概试验资料,编制了参考作物耗水量等值线图,也与邻省实现了拼接。3)水稻灌溉试验为缓解省内工程缺水的矛盾,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合理性,探求适宜我省自然气候条件下水稻节水、增产、省工的灌溉制度,1997年3月省水科院立项在惠水县雅羊村开展了三年的水稻节水灌溉制度试验。试验的灌溉制度为“科灌”、“间歇灌”、“控灌”、“湿润灌”、“科蓄”(为木省A己研究的一种灌溉制度。即在不影响水稻生长的条件下,有降雨时尽可能的多蓄,以增加降雨的利用率)。试验面积260亩,采用水泵提水、水表计量经水管直接送入每一块山。数据采集与记载均采用现行灌溉试验方式进行。1999年还在省内松柏山 灌区、兴义、遵义、平坝、修文推广了12945亩。经过三年的试验研究,专家评审鉴定认为“科灌”和“科蓄”增产为5.5%和6.05%,灌溉用水为249.00m3和216.70m3(为灌入田屮的净用水量)。效果明显,应在全省大面积推广。该试验成果获2001年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4)九十年代的贵州旱作灌溉试验从1991年开始,省水科院根据省情,在全省开展了以小水窖供水为主的“三小”工程旱地非充分灌溉试验,91〜93年在全省建立了毕节松林、兴义乌沙、铜仁谢桥、遵义新浦、黔南长顺等十四个灌溉试验站,采用水池、水窖集雨或提水对玉米和烤烟进行了浇灌试验,浇灌用水为6m3〜16m3;毕节松林和遵义新浦两站采用大棚灌溉试验,灌溉用水为130m3~160m3o5)仁怀市的旱地灌溉调查我省仁怀市90〜92年开展了5000亩吨粮土试验工程,试验土地均为较平整的土地,土壤为黄壤土,土层厚度一般均在30cm以上,灌溉方式采用挑水灌溉,三年试验结果为每亩每季平均浇水250挑(当地每挑水约40kg),折算亩浇水10m3。年产量亩均达1006kg。6)贵州旱坡集雨灌溉模式研究根据我省旱作耕地以坡耕地为主和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部分农民为提高旱作物产量,开始学习外地的经验,建立小水窖集雨灌溉农作物,获得了一定的效果,得到了各级政府的支持。1997年省水科院在多年开展全省小水窖集雨灌溉调查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山“贵州旱坡地集雨灌溉模式”。该“模式”采用小水塘或小水池拦蓄高于灌区的小坡地表面透流和浅层地 下水,被拦蓄的水用PVC管道送到灌区高程最高的水窖(水窖为浆砌侧墙、砼防渗、钢筋硫顶盖,顶盖上留①50cm有盖板的放水或进人孔),以PVC管将均匀分布在灌区中的水窖巾高到低串联。遇到干旱即可打开取水孔盖板取水灌溉。在此项H中我们拦蓄Hl坡地表经流面积按150m3/亩,蓄水池、窖容按8〜10m3/亩规划、设计。1999年底建成投入使用,达到了有保证的水源;不漏、少蒸发、少淤的水窖;极少损失的输水系统;方便取水喷、浇、短管出流等灌溉形式,达到了设计的预期目标,建成后使灌区免受干旱灾害。运行四年灌溉用水量为8〜28m3(用水量较大的年份主要是降水量较丰,作物部分生长期使用了喷灌)。该项H获2002年贵州省科学进步三等奖。主要作物种植情况、发展趋势1、贵州的三类农作物贵州的农作物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三类。粮食作物分为秋粮和夏粮,有水稻、玉米、小麦、薯炎、大豆等。粮食产量以秋粮为主,2001年全省秋粮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82.85%,其中水稻占秋粮产量的41.79%,玉米占秋粮产量的29.01%;夏粮产量仅占粮食总产量的17.15%,其中小麦产量占夏粮产量的38.36°%。单位面积产量:水稻409kg/亩、玉米295kg/亩、小麦112kg/亩。经济作物有油菜、烤烟、花生、甘蔗、蔬菜、瓜类等,单位面积产量:油菜95kg/亩、烤烟96kg/亩、花生105kg/亩、甘蔗2404kg/亩。其他类作物有青饲料、绿肥等。2、2001年主要作物播种面积(含复种指数) 1)粮食类作物:水稻1124.96万亩、玉米1082.69万亩、小麦780.74万亩、马铃薯742.67万亩。2)经济类作物:油菜668.24万亩、烤烟273.57万亩、蔬菜557.81万亩。3)其他类作物:青饲料91.32万亩。种植情况详见下表:贵州省2001年主要作物耕种面积统计表单位: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其他名称血积名称面积名称面积水稻11249550棉花30000青饲料913200玉米10826900花生685500小麦7807350油菜6682350马铃薯7426650芝麻6750高粱280800甘蔗270900大豆2089350烤烟2735700谷子61500蔬菜5578050杂粮3641550瓜类251550合计43383600合计16240800☆计913200注:摘自贵州省2001年统计年鉴3、农作物种植趋势1)退耕还林、还草对旱耕地的影响贵州地处长江和珠江的上游,水土流失面积7.321万kn?,占国土面积的41.6%,是全国四大生态脆弱带中A然条件最差的区域。现有旱耕地1516.80万亩屮,大于25°的坡耕地为519.20万亩,占旱耕地的33.34%。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大于25°的耕地必须退耕还林、还草,将会影响作物种植的变化,目 前已开始实施。2)灌溉对作物种植的影响我省现有水稻山1136.70万苗,其中有近200余万亩的望天山(没有灌溉设施农田,靠降雨维持水稻生长),这部分水稻田随着旱作物单产的不断增加、价格的提升和农业结构的调整大部分逐步变为旱耕地。3)科技和市场经济对种植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实现全省人均0.5亩高产稳产基本农田的建设。农作物的单产不断提高,农作物中的粮食作物面积将会逐渐减小,经济作物和花卉、经果林、药材种植会逐步增加。4)趋势从贵州的经济发展趋势,总人口应控制在5000万以内,城市化率40%,农业人口将有3000万人。从自然环境、粮食安全、农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要求。根据相关规划和部分专家分析,贵州耕地应在2000万亩左右,其中有灌概设施的高产稳产农田为1500〜1600万亩。耕地的复种指数由现在的2.08提高到2.5〜3。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不低于3000万亩(含复种)。灌概用水定额编制工作(一)组织机构、组成人员、组织形式1、组织机构根据水利部“关于编制灌溉用水定额的通知”(水农水[2003]206号),省水利厅决定编制全省“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并成立了以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为主有关单位参加的“贵州省农业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工作小组”,负责全省的农 业灌溉用水定额调查、汇总分析和编制工作。农业灌溉用水定额的编制及实施,是实现节水型农业技术的基础,将进一步加快和促进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可持续的利用。为使我省此项编制工作按质、按量、按时完成,请各地(州、市)、县(市)水利局及各有关水库、灌区、试验站、水文站及被确定的调查典型县,安排专人或成立编制小组协助、支持省农业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工作小组的工作,认真、及时提供有关资料,使我省农业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工作顺利完成。2、组成人员1)贵州省水利厅《灌溉用水定额》编制组顾问:杨朝晖(水利厅副总工程师)组长:周登涛(水利厅农村水利处处长)副组长:李晋王五萍吴春杨春友成员:王群陈世文何光熹陈德军郑毓正方小宇黄恒冉茂桑李军吴海宽2)编制工作小组组长:王玉萍(贵州省水科院院长)副组长:王群(贵州省水科院总工程师)成员:陈世文陈德军郑毓正黄恒方小宇冉茂桑李军吴海宽3)典型县编制组①修文县编制组 组长:敬昌平副组长:罗凯张俊勇成员:王学理明成强①福泉市编制组组长:邵林林(福泉市水利局局长)副组长:杨明兴(福泉市水利局副局长)成员:杨吋林金德梅樊孝平金先j宋朝将陆卫峰③铜仁市编制组组长:彭显贵副组长:姚志双成员:杨红霞罗小琴龙富银刘发权田庆田仁平苏永烈沈国吕④榕江县编制组组长:韩文林副组长:韦插赵顺杰成员:林顺杰杨斌龙家桥 ⑤正安县编制组组长:秦恩华副组长:戴忠伦成员:苏小波林朝光李树明简祖波⑥金沙县编制组组长::徐志强副组长::申万炎胡德勇成员::罗学栋申刊赵庭觉蔡胜伟刘宗淑⑦毕节市编制组组长:吴荣勇副组长::薛朝明成员::蔡明惠余应华敖正平韩成张弛丁学军邓书平王泽鹏⑧威宁县编制组组松::孙嘉仕副组长::孔凡满余其春人员::孙嘉贤姚蓉张燕⑨兴义市编制组组长:局续B副组长:王木友陈大顺蒋帮鑫成员:齐顺富余顺祥喻福敏尚爱华⑩罗甸县编制组组长:赵福尧副组长:黄保良成员:黄燕书罗绍能付连喜范跃东 刘军王周勇王光川3、组织形式1)省编制组省编制组有省水利厅副总工程师及农水处、水资源处、管理局等有关处室领导参加,主要任务是领导编制工作,审核编制小组的工作计划、编制方法,指导编制小组工作及协调省、地、县相关方面的工作,为组织领导机构。2)省编制工作小组为具体的编制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全省《用水定额》编制工作,指导、审核典型县调查和典型县编制的报告。3)典型县编制小组为典型县编制工作的工作机构,在省编制工作小组的指导下负责本县的灌溉分区资料调查及典型县报告的编制。(二)确定分区以及各分区的主要特点1、分区的主要原则经召开水利、农业、气象专家咨询会,进行深入研讨,确定出分区的主要原则1)我省的自然、地理、气象条件(特别是降雨分布、蒸发)、旱灾发生频率及水利设施建设情况。2)农作物的种植结构、生育期及降雨、灌溉对产量、产伉的影响。3)耕作习惯、灌溉管理的水平。 4)全省划分为五个分区(1)I区:黔屮温和屮春、夏旱区。该区主要包括贵阳市、安顺市的平坝县、普云县、西秀区、镇宁,黔南州的惠水县、长顺县、龙里县、贵定县、瓮安县及福泉市,黔东南的麻江县。(2)II区:黔东温暖重夏旱区。区内有铜仁地区,黔东南州(除麻江),黔南州的都匀市、三都县、独III县和荔波县。(3)III区:黔北温暖屮夏旱区。本区以遵义市为主,加毕节地区的金沙县。(4)IV区:黔西北温凉重春旱区。该区以毕节地区(除金沙)、六盘水为主,黔西南的普安县和晴隆县。(5)V区:黔西南温热中春旱区。包括黔西南大部分(除普安县和晴隆县),安顺市的关岭县和紫云县,黔南州的罗甸县和平塘县。各区范囤详见:附图1贵州省《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分区图。2、各分区的主要特点1)1区地处全省的中部,为浅丘,海拔高程在1000m左右,气候温和,雨量中等,为省内重春旱向重夏旱区过度地区,中等程度的春旱5〜6年有一次。主要土壤为黄壤发育而成的耕作土壤。水稻种植面积与旱作物种植面积相当,耕作水平一般。该区以贵阳市为屮心,城郊农业是该区的农业发展方向。2)11区地处全省的东部,自北向南与四川、重庆、湖南和广西接壤,海拔较低,但区内有高山丛立如梵净山、雷公山均在此区内,该区为我省板溪群分布的区域,森林覆盖率较高,气候温暖,降雨较丰,我省的三个多降雨区,有两个在此区,但分布不均易出现夏伏旱,为我省重夏旱区,6月份的“洗手干” 平均每四年依次,平均1.1〜1.25年发生一次夏伏旱。。水利设施较多,我省最大的灌溉工程鱼塘水库灌溉工程就在此区,区内水稻种植面积较人,耕作水平铜仁地区高于黔东南和黔南部分。1)111区处于全省的北部,北靠四川,两南较为平坦,北部为屮、低山区,气候温暖,降雨除赤水河沿岸较少外,其它地区一般,但降雨分布不均,易出现夏旱,为省内屮夏旱区,但1990年遵义市出现过特大旱灾(相当于97.5%)持续103天无雨,耕作水平较高,水利设施较多,是我省的主要粮食产品。2)IV区处于省内西北部,北靠四川,南邻云南为长江、珠江上游分水岭地带,为我省高海拔最高地区,区内垦植率高,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是长防、珠防重点治理区。气候温凉,降雨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该区的南部少部分区仍是我省多雨区。因受东南季风影响,雨季较晚,一般晚于全省一至一个半月。故春旱平均2年一次,易出现早春旱,为我省重春旱区,水稻种植面积较小,水利设施较少。3)V区处于全省的丙南部,与云南、广丙交界,区内为屮、低山区,受南、北盘江深切,山高水低,石漠化区较多,区内海拔高程自西向东逐渐降低,气候温热,由于降水北高南低,加上分布不均,同吋受东南季风的影响,易出现早春旱,为我省中春旱区,一般5〜6年有一次中等春旱。水稻种植面积仅为旱作物的一半,种植生产水平一般,但罗甸县在蔬菜种梢上达到了较高水平,为我省早熟蔬菜的供应基地。(三)工作开展情况1、典型县的选定1)选择典型县的原则 在选择典型县吋,从以下五个方面选择在本区内有代表性的县、市作为该区的典型县、市。(1)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耕地土壤条件;(2)气象及降雨分布,农作物受干旱灾害的程度及特点;(3)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布局;(4)耕作和农艺水平;(5)现有灌概设施及灌溉技术。2)选定的典型县(1)1区:修文县、福泉市修文县处于I区的丙北部,与III、IV相接,为贵阳市的郊区县,按上述选择原则,该县可代表区内的西北部县、帘。福泉市在本区的东部,按上述选择原则,该县可代表区内的东部县、市。(2)11区:铜仁市、榕江县铜仁市位于II区的东北部,处于梵净III的东侧,雨量充沛,从种梢结构、耕作水平、受旱频率、水利设施建设情况可代表该区东北部的县、市。榕江县处于II区的南部,雷公山南侧,属珠江水系都柳江流域,县内森林覆盖率高,山地面积大,种植以水稻为主,水利设施建设一•般,耕作农艺措施较为落后,可代表该区的中、南部区域。(3)111区:金沙县、正安县金沙县行政区M属毕节地区,但与遵义市南部的浅丘较为平坦的区域相连,近年来通过灌区配套改造,水利设施状况有明显提高,种植结构、耕作水 平可代表该区的南部。正安县位于III区的北部,靠叫川,有芙蓉江通过,河谷气候明显,水利设施、耕作水平一般,可代表III区北部地区。(1)rv区:威宁县、毕节市威宁县处于IV区的西北角,是我省海拔最高的县份,深入云南境内,属云贵高原部分,气候条件、种植结构等与云南相近,但水利设施较差,旱地面积大,耕作较粗放,可代表IV区的丙部。毕节市位于该区的北部,是毕节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水利设施和耕作水平一般,可代表该区的东南部。(5)V区:兴义市、罗甸县兴义市位于V区的西南部,为黔西南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水利设施较多,海拔高度高于东南部,可作为丙南、北部的代表县、市。罗甸县在本区的东南部的河谷低海拔区,气候温热,有贵州天然温室之称,是我省的蔬菜生产基地,代表本区的河芥低海拔区域。3)典型县选定的过程(1)专家论证在典型县选定前省编制工作小组召开了全省的水利、农业、气候专家咨询会,确定了选择原则。具体选定后又分别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2)与选定县、市协商典型县选定后即时的通报省水利厅农水处并与各典型县、市协商,均得到了各县、市的大力支持。 (1)报批及备案典型县、市落实后报水利厅审核,批准后报水利部备案。2、分区主要作物的确定我省各分区主要作物的确定、主要作物灌溉面积与总灌溉面积(考虑复种指数)的比例:1)分区主要作物的确定(1)粮食作物根据2001年种植面积及产量统计,水稻1124.96万亩、玉米1082.69万亩、小麦780.74万亩。分别占全省粮食种植面积的24.03%、23.13%、16.68%,该三种作物种植面积排在全省的前三位;从产量看水稻占全省总产量的34.62%、玉米占全省总产的24.03%、小麦占全省总产的6.58%,也为全省的前三位。仅有马铃薯种植面积742.67万亩,较接近小麦的种植面积外,其余各作物种植面积与产量均远低于前三种粮食作物,但马铃薯的复种指数高,在我省一般都为3〜4,所以实际占耕地面积不大。故选定水稻、玉米、小麦为粮食生产的主要作物。(2)经济作物按省统计年鉴表,2001年油菜种植面积为668.24万亩、烤烟种植面积为273.57万亩、花生68.55万亩、蔬菜557.81万亩,油菜、烤烟为我省农村经济主要支柱产业,蔬菜种植面积虽较大,但复种指数高、种类多灌溉用水难于分析计算,故选择油菜和烤烟为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详见[贵州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统计表]。2001年贵州省农作物种植面积统计表 单位:万亩作物名称面积作物名称面积作物名称面积一、粮食作物4681.28二、经济作物1693.055三、其他作物600.80S夏粮1627.351、棉花3其中:青饲料91.32秋粮3053.932、汕料作物其中:花生油菜芝麻747品分按种1、稻谷1124.9668.552、小麦780.73668.243、玉米1082.690.684、薯类马铃薯1085.583、麻类作物其中:黄红麻•y/•麻3.9742.670.205、高粱28.082.786、大豆208.944、糖类作物其中:甘蔗27.147、谷子6.1527.098、杂粮364.165、烤烟273.576、药材25.827、其他29.638、蔬菜、瓜类其中:蔬菜瓜类582.96557.8125.16注:摘自贵州省2001年统计年鉴贵州省分区耕地面积及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统计表(2001年)单位:万亩分区总耕地面积水稻而积卫米而积小麦而积烤烟而积油菜而积I414.03713.63239.03195.8672.5837.95169.21II597.01892.44397.54159.34122.6543.82170.09III651.431051.84283.27229.66223.4999.44215.98IV680.99785.6184.29314.75249.8475.4961.24V310.04483.67120.83183.08112.1816.8751.72合计2653.53927.191124.961082.69780.74273.57668.24(3)分区主要农作物的确定①从“贵州省分区耕地面积及主要作物种梢面积统计表(2001年)”中可见五个区按全省确定后的主要作物种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分别为1.72、 1.49、1.61、1.15、1.65,除P/区比例较小外,其他均较大,IV区主要是地处我省西北部,马铃薯种梢面积较大,正如前面所述该作物每年四季均可种梢,惯也不灌溉,而多种于坡土上,今后大部分都要退耕还林还草。故本次五个区的主要作物选定与全省相同。①主要作物灌溉面积占总灌概面积的比例我省水利工程灌溉面积仅限于水稻、烤烟和玉米,其他作物灌溉较少。以2001年统计全省实灌面积为756.86万亩,其中水稻实灌面积为643.31万亩、旱地灌溉面积为113.55万亩。而113.55万亩旱耕地灌溉屮烤烟65.31万亩,玉米17.65万亩,蔬菜26.76万亩,其他为3.83万亩。以此统计计算2001年主要作物灌溉面积占总灌溉面积的95.96%。详见2001年分区主要作物灌溉面积表。2001年分区主要弄作物灌溉面积统计表单位:万亩分区水稻烤烟玉米合计I区164.517.354.41176.27II区217.692.116.16225.96in区191.2518.080.44209.77IV区30.3135.915.7271.94V区39.551.860.9342.34合计643.3165.3117.65726.283、各典型县数据汇总、分析过程中岀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我省巾于降雨较为充沛,生产水平低下,广大农村对旱地农业没有灌溉的习惯。近年来采用修建水窖蓄集雨水对旱作物进行非充分灌溉,灌溉方式基本为挑水灌溉,只有15.2万亩喷、滴灌,并都是建成吋间不长,且无灌溉试验资料,加之本省无较长固定时间的试验,故对旱耕地调查获得的资料不足。为确定旱耕地灌溉用水定额,采取按伞省各地品种对比试验资料确定各主 要作物在各区的生长期,各生长期的降水、蒸发,作物对土壤要求的适宜含水量及作物各生长期的日耗水量计算2000〜2002年各主要作物的灌溉用水量,作为本次旱地作物灌概用水量的一个主要依据。再参照省内各吋期的短期试验示范资料和邻省的灌溉资料,对调查和计算结果进行修正,确定灌溉用水量。2)渠系水利用系数问题各典型县调查的渠系水利用系数普遍偏高,最高的达0.6,经与调查人联系和实地了解,他们调查的渠系主要是运行较好、渠道较短的工程。后省编制工作小组要求各典型县、市选择片区中有代表性的渠系工程,实测已防渗和米防渗各级渠道的单位长度的水量损失,同时省编制工作小组又选择全省有代表性的灌区进行了七个灌区的实测,以各典型县、市和省编制小组的实则数据为依据,进行已防渗和未防渗渠道长度的加权平均计算,得出典型县、市的渠系水利用系数和分区的渠系水利用系数,分别为I区:0.465、II区:0.430、IIIIX:0.425、IV区:0.45、V区:0.475。用加权平均方法求得全省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445。各典型县、市及分区渠系水利用系数如下表:贵州省分区及典型县渠系水利用系数表分区典型县渠系水利用系数分区渠系水利用系数I区修文县0.470.465福泉市0.48II区铜仁市0.440.430榕江县0.42III区金沙县0.430.425正安县0.42IV区威宁县0.450.45 毕节市0.45V区兴义市0.460.475罗甸县0.49以上所得出的渠系水利用系数为斗、支渠以上的渠系水利用系数,因我省无大型灌区,中型灌区也很少,故本次调查分析计算均以小型灌区为主。3)水资源量中地下水资源量及现有工程uH共水量问题各典型县、布调查中对地下水资源量和现有工程可供水量具分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有的甚至没有地下水资源的调查数据,经查有关的统计数据我们认为也存在与实际不符,经分析研究,我们采用省、地两级水文部门发布的水资源公报数据对上述两项数据进行修正。4)水稻田的灌溉用水量问题各典型县、市水稻灌溉用水量的调查中,普遍小于我们用日降雨、蒸发等有关资料计算水量,分析原因主要是未加附加用水和习惯灌溉制度所造成,因为>」惯灌溉屮,在降雨较多的时期,即采用深蓄水,这样有效雨量就增加,也就减少了灌溉用水。本次编制中,采用计算值和水资源公报上给出的灌溉用水对调查值进行了适当的修正。5)关于农作物种植计划的发展趋势问题我省各典型县、市大部分H前尚未编制农业结构调整和灌溉规划,我们采用了全省在“十五”末农业人口人均0.4亩,2010年农业人口人均0.5亩高产、稳产农山(即有灌溉设施保证灌概的农山)来分析控制今后的用水量。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随着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会有一定的下降;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会有 所增加,同时为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复种指数也会有较大的提高,灌溉用水也会随着增加。4、水量平衡过程及灌溉定额初步成果1)分区主要作物单位面积(亩)灌溉用水定额的确定(1)水稻亩灌溉用水定额①按各分区典型县调查2000—2002年水稻实际灌溉用水量,选取三年中偏枯年的用水量(2001年)。②用80年代初贵州省编制的水稻灌溉用水量等值线图,查出各典型县的亩用水量。③1997〜1999年省水科院在惠水及儿个地区所作的灌溉试验用水量。④水资源公报给出的用水定额。⑤按各典型县的2000—2002年水稻生长期的日降雨、蒸发及97—99年省水科院在惠水试验求出的蒸腾系数,灌溉用水量土质按壤土等和关数据计算2000—2002年的稻田灌溉需水量,选用三年巾偏枯年的灌溉需水量(2001年)。根据上述所取得的灌溉用水量进行分析并参考邻省的灌溉用水量,确定各分区水稻灌溉用水定额。2)旱作物灌溉用水定额我省旱作物没有灌溉习惯,一般均为雨养农业,80年代后期修建一些小水窖开始对烤烟、玉米及其他经济作物进行非充分浇灌,90年代以后发展部份低压管灌和喷滴灌。2001年统计旱地灌溉面积103.41万亩,仅占全省灌溉面积991.95万亩的10.42%,因此本次灌溉定额确定采用以下方法: (1)部份典型县、市对2000—2002年旱作物灌溉用水量的调查结果,选用三年中偏枯年。(2)省内各时期短期试验资料。(3)贵州省参考作物耗水量等值线图。(4)贵州省水科院在省内部份地区作的集雨灌溉试验示范成果。(5)采用各典型县、市在各种作物生长期内的降雨、蒸发及作物的不同生长期円耗量进行分析计算2000-2002年的灌溉用水量,以三年中的偏枯年进行统计分析。按上述资料分析结果2000—2002年三年中2001年为偏枯年,作为用水定额的代表年,其屮油菜籽、小麦为2000年冬至2001年春跨年度灌溉用水定额。根据贵州0前的灌溉用水实际,同时初定三种灌溉方式用水量,即喷、沟灌、浇灌和非充分浇灌(在工程性缺水特别严重的山区,不能兴建较大山塘、水库,只能修建小水窖靠集蓄雨水,在旱作物下种或发生凋蒌时进行适当灌溉,我省称它为保命水)。2)贵州省2001年各分区主要作物灌溉用水如下表:(1)各典型县、市主要作物2001年灌溉用水量的调查。按照《细则》的要求各典型县、市,以地理、气象条件和不同的灌溉组合,分两个片区进行调查,将其调查结果以各片区所代表的灌溉面积加权平均求出。2001年各典型县、市主要农作物灌溉用水量调查表单位:m3/市分区典型县水稻烤烟玉米I区修文县31128 福泉市33326II区铜仁市2943927榕江县30949III区金沙县3332433正安县28438IV区威宁拈2622238毕节市32340V区兴义市2831416罗甸县321注:1、表屮所列数字为农作物的潞溉定额。2、表中缺项为该钍、市对此作物还未实施灌溉。(1)2001年各典型县、市主要农作物计算灌溉用水量,按各典型县、市主要农作物生长期中的日降雨、蒸发和作物的円耗水量逐R计算作物的实际需灌溉水量,2001年各典型县、市主要农作物灌溉用水量如下表:2001年各典型县主要农作物灌概用水量计算表单位:m3/市 分区典型县水稻烤烟玉米小麦油菜1区修文县227363413287福泉市20026241418011区铜仁市25339278765榕江县107493810183III区金沙县193403312357正安县153402813177TV区威宁县133213210282毕节市113403517391V区兴义市253313317162罗甸县120282418957注:1、表中所列数字为灌溉定额不含输水损失。2、水稻田在需水S计算中考虑了七天晒田,耗水按持水层降至:鉍大持水S的80%。(1)各典型县、市主要农作物灌溉定额的确定:在确定典型县、市的主要农作物灌溉定额中,采用以调查为主,计算为辅(主要是部分农作物目前部分典型县、市还未实施灌溉,故只能靠计算分析),参照相关的试验示范资料及邻近省的灌溉情况确定各典型县、市五种农作物浄灌概定额如下表:贵州省分区典型县主要农作物净灌溉定额表单位:mViif分区典型县水稻烤烟玉米小麦汕菜1区修文县311283413287福泉市333262414180II区铜仁市29439278765榕江县309493810183in区金沙县333243312357Jl?安县284382813177IV区威宁县262223810282毕节市323403517391V区兴义市283141617162罗甸县321282418957注:1、烤烟、玉米为浇溜;汕菜、小麦为计算值。在各典型县、市农作物灌溉定额制定后,省编制工作小组召开了各典型县编制组会议,会上大家一致认为该定额均符合实际,分区与分区、县与县之间均较协调。 (1)2001年分区主要农作物灌溉用水量的确定 据上述各分区典型县、市的调查、计算、分析得出结果,再据各分区的实际情况确定2001年各分区主要作物灌溉用水量如十*表:2001年分区各典型县主要作物灌溉用水量表单位:m3/w分区典型县水稻烤烟玉米小麦油菜I区修文县311283413287福泉市333262414180II区铜仁市29439278765榕江县309493810183III区金沙县333243312357正安县284382813177IV区威宁县262223810282毕节市323403517391V区兴义市283141617162罗甸县3212824189572001年分区主要农作物灌溉用水量表单位:m3分区賴械菜油■喷沟灌浇灌姗藏喷沟灌浇灌非充儲溉喷沟灌浇灌S溉喷沟灌浇灌非充儲溉区I4644622510201150206526O116627O11区II037802312958359063395834区I5275923922H51216727H84437区664853416210844211O11•1416O11448区V8361129119083516425753134)贵州省分区主要农作物灌溉定额初步成果(1)贵州省分区主要农作物净灌溉定额初步成果根据调查、分析、计算和相关资料分析结果得出贵州省主要农作物浄灌概定额如下表: 贵州省分区主要农作物净灌溉定额表 分区米玉麦菜油烟烤喷沟灌浇灌S溉喷沟灌浇灌5喷沟灌浇灌5喷沟灌浇灌5区IO2756249081148199525995269区II327723011866348134286633区III82735228O1148206()268046区962773159811843491935OH427区V3276482OUH7729631613271292962R84E25ER9PJrjrjrjrj////rjrj//827WH153416132Ld17注:本表所列川的灌溉定额水稻为“浅、薄、湿、晒”灌溉方式;早作物按耕作S厚度20cm壤土,喷、沟灌十壤湿润率为各作物生长期适宜含水景的100%,浇灌为40%。(2)贵州省分区主要农作物毛灌溉用水定额按上表的分区净灌溉定额和各分区调查、实测、分析、计算分区的渠系水利用系数和输水损失,水稻田的渗水,确定贵州省各分区主耍作物的毛灌溉用水定额如下表:贵州省各分区主要农作物毛灌溉用水定额表单位:m3/亩分区水稻米玉麦菜油烟烤喷沟灌浇灌喷沟灌浇灌喷沟灌浇灌咣瀬概TT/7喷沟灌浇灌区n46446252OU20150206526OU6627OH II区7038()3212953815903613953814III区725592391225121672711844317脈664853416210844210141161104418V区6387129111907738151642575311363859239953815652610662710全省fffffffffffff7258542162101094215164251104418注:1、水稻灌溉采用的渠道较小,渠系利用系数,用各分区的系数计算。2、早作物的唢、沟按低压管灌,输水损失按10%汁入。3、浇灌和非充分灌溉按小水池、小水窖,人工挑灌,水S损失按5%计入。5)2001年分区主要作物种植面积及灌溉面积根据2001年贵州统计年鉴查得各分区主要作物的种植面积,由2001年贵州省水利统计年报查得各分区各利1作物的灌溉面积(详见2001年分区主要作物灌溉面积统计表)6)分区水资源可供水量及水量分配根据2001年水资源公报查得分区水资源量、可供水量及水量分配(详见2001年水资源量及供水分区统计表)。2001年分区水资源量及供水分区统计表单位:亿m3水资源呈可供水量用水量分配地表水地下水地表地下跳8总供农业工业生活其他总计I区136.4634.6622.394.270.4427.1011.477.084.1522.70眍313.5377.8924.626.730.6431.9916.732.733.3522.81HR168.4739.3122.530.93().3823.8414.813.933.370.1622.27脈202.2161.4113.370.660.2514.285.064.662.8112.53V区151.8341.247.601.430.579.603.911.741.360.387.39含计972.50254.590.5114.022.28106.8151.9820.1415.040.5487.70 7)水量平衡计算据各分区的作物种梢面积和调查2001年水稻为正常灌溉,烤烟、玉米均采用浇灌,小麦、油菜均未灌溉。故烤烟、玉米均采用浇灌用水量,作物单位面积灌溉用水量和农业灌溉可用水量进行水量平衡计算,各分区可基本达到平衡,I区求大于供54.85万方,III区求大于供78.55万方,II区供大于求312.62万方,IV区供大于求585.19万方,V区供大于求59.18万方,全省2001年总的是供大于求(详见分区农作物2001年可用水量与灌概需水量对照表)。由上可见调查、计算、分析的主要农作物灌溉定额是符合2001偏枯年现实,可以确定。主要农作物2001年分区可用水量与灌溉需水量对照表单位:万m3分区水稻玉米蔬菜、水果等烤烟小计农业可川水量余缺I区102086.8820.2512530.00117.45114754.85114700.0054.85II区147461.2836.0019017.00473.10166987.38167300.00312.62III区133599.3718.2914001.00459.89148078.55148100.0078.55IV区29093.1666.1519453.001402.5050014.8150600.00582.19V区36471.277.402511.0051.1539040.8239100.0059.18合计448711.96148.067612.002504.09517976.41519800.001823.59注:木表屮灌溉用水景包括R他农作物用水8)“十五”末按全省灌溉规划,净增200万亩灌溉面积,总的有效灌面将达到1207.30万亩,按2001年偏丰年灌溉定额计算求大于供4.96亿m3。9)实行定额灌溉管理对粮食、经济作物产量的影响根据我院1997-1999年惠水县雅羊村的水稻灌溉制度试验水稻增产3.5%〜6.7%;咨询农业专家他们认为:水稻在宥灌溉情况下,改变现有的深灌习惯为“浅、薄、湿、晒”,可促进稻苗的发育生长,可増产5%〜10%。如能改现存的串灌为分块灌溉减少土、肥流失,病虫害的,易于控制灌溉水深等措施,还可增产5〜8%;对现无灌溉的水稻田,灌溉后可增产30%以上。玉 米0前主要靠雨养,如实施有效灌溉可增产20%〜30%,可接近或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小麦可增产10%〜15%、油菜可增产值10%〜15%、烤烟可增产值30%以上。三、按本次编制的灌溉用水定额下达用水指标实施中会遇到的问题和需做的工作。1、实施中会遇到的问题1)我省水稻灌溉工程建设中,基本无田间渠系工程,不能实行分块灌溉,难于对所灌概的田块进行定额供水。2)我省灌溉工程建设屮,均未安装水量记量设备,难于测定灌溉用水量。3)我省水利工程灌溉管理人员少,目前只能对干渠以上水量进行一定的控制,支渠以下基本上是靠群众自行管理,难于进行定额供水。4)我省农田大部份为梯田,目前实行的是串灌为主,灌溉难于按定额水进入每一田块。5)本次编制灌水定额为平枯,按此定额下达,一遇枯水年,农业供水将会出现求人于供的情况。2、需要做的工作1)贵州水资源较为丰富,0前水资源利用率仅为8.47%,灌溉面积小,全省农业人均仅为0.314亩,远低于全国人均0.889亩,主要是工程性缺水严重,应大力兴建蓄水骨干工程,增加供水能力,提高农田灌溉面积。2)我省渠道防渗0前统计虽达73.5%,但很大一部分是80年代实施的砌石和低标号砂浆抹面防渗,现已不同程度破坏,近年来在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 M做了部分灌区的配套改建工程,全省支渠以上的利用系数只能达到0.445左右。应加人渠系防渗的力度,“十五”期间使支渠以上利用系数提高到0.55,“十五”末农业用水在平水年也可以达到供、求平衡。3)加速贵州田间灌溉系统工程的研究,我们认为以管代渠是我省田间灌溉工程的发展方向。(1)贵州灌区绝大部分为梯田,田块小且高差大,田间建渠纵坡大、灌面小且占耕地多。(2)以管代渠管可埋入耕作层以下,不占耕地,易解决分块灌溉,且PVC或PE价格较低。4)增加灌溉工程中的放水口和水量计量设施建设。5)增加灌溉水利管理人员,加强培训提高素质,提高灌溉水的灌溉效益。6)加强灌溉试验研究,我省到g前为止没有一个灌溉试验站,由于贵州地形、地貌复杂,应加快灌概试验站的建设,开展灌溉用水定额试验研究,以便得到更加准确的灌溉用水定额指导全省灌溉工程规划、设计和灌区的灌溉用水管理。也为下一步修订木用水定额提供更为详细、准确的数据。、灌概用水实施定额管理在我省需采取的措施和最大难点1、应采取的措施1)大力宣传科学灌溉的好处,改变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靠天吃饭的思想。2)工程节水与非工程节水相结合是解决节水的需要和必由之路。在注重渠道工程节水的同时,应注重节水灌溉先进技术的示范与推广,采用和提高山间工程的科学管理方式。3)抓紧建好一批节水灌溉试验示范区,给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看到灌溉效 益,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民增收致富。4)加强灌区的灌溉用水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确定和征收不低于供水成本的水费,当前的重点是确保水费收取率达到100%。2、最大难点敁大难点是工程性缺水严重,灌区设备差且不配套,按定额给农作物配水灌溉难度大,要彻底改革传统的落后灌概方式其难度也大。五、评价和结论(一)贵州省灌溉用水定额编制评价1、本报告在编制过程中,根据水利部《细则》的要求,根据省情,全省分为五个分区,每个分区确定两个典型县、市,在典型县、市内分两个以上灌溉片区对2000〜2002年灌溉用水进行实际调查和渠系利用系数的调查、实测,结合省内的相关资料按水利部省级灌溉用水定额编制评价报告提纲编写,并按要求附有关规定的表格,达到了报告编写要求。2、报告编写过程中,收集了与农业用水相关的大量资料,同时对2000〜2002年各典型县、市主要农作物按降雨、蒸发、土壤、耗水、灌溉制度等相关资料进行了统计计算,求出了各类作物在采用各种灌溉制度的情况下的用水量。再通过分析取用灌溉用水量,论据合理充分,提出的灌概定额可靠。3、按2001年(平偏枯年)全省统计计算,分区供求水量基本达到平衡,表明确定的主要作物灌溉定额是可行的。4、编制过程召开了各类型的专家咨询会与典型县、市调查资料交流会,编制工作小组又通过实际调査,使编制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得到解决。通过调査, 实测、计算和试验示范结果的分析修正得出我省五种主要农作物的的现状毛灌溉用水定额和净灌溉用水定额符合实际。(二)结论报告屮确定的五种主要农作物的现状毛灌概用水定额和净灌溉用水定额,按《细则》要求,以“十五”未农业灌溉用水指标为控制条件,以2000〜2002年实际调查用水量为基础,通过实测、计算和统计分析确定2001年(平偏枯水年)为我省灌溉定额现状年(2001年水文计算频率为56.2%),以调查现状亩均灌溉用水量为基础,以水稻、玉米、小麦、烤烟、汕菜五种主要作物编制我省各分区的毛灌溉用水定额和净灌溉定额,该初步成果符合省情和合理的。该现状灌溉定额需经水利部审查和验收,巾部工作组返回我省各分区毛灌溉用水定额、净灌溉定额及调节系数成果表后,省水利厅再报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作为我省规划设计和指导灌溉的科学依据。'